CN101272413B - 便携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2413B
CN101272413B CN2008100873271A CN200810087327A CN101272413B CN 101272413 B CN101272413 B CN 101272413B CN 2008100873271 A CN2008100873271 A CN 2008100873271A CN 200810087327 A CN200810087327 A CN 200810087327A CN 101272413 B CN101272413 B CN 1012724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entioned
shell
aforesaid substrate
retain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73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2413A (zh
Inventor
百武省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72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2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2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24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在不损害外观又保护基板免受撞击的同时,能够提高基板的倾斜精度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精度。弹性架体(78)整体形成为四边形的架状结构,基板(74)的周缘部(74a)嵌合保持在它的内侧上。当将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相嵌合并将螺钉(89)拧紧到各个突台(86)中时,弹性架体(78)的里侧面被按压在里侧壳体(90)的突立部(93)、(94)以及侧肋(91)的前端上,弹性架体(78)的锥面(78c1~78c4)牢固且紧密地与各自对应的表面侧壳体(70)的锥面(72d1)~(72d4)相抵接。由此,基板(74)经由弹性架体(78)而被保持在装置主体(50)上。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戴在身体上或携带使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音乐播放器或便携式电话等装戴在身体上或携带使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已为人所熟知。且众所周知,为了保护这种装置免受碰撞,如下述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2677号公报)所示,公知设置有缓冲用的盖部作为电子装置主体的外包装的装置。 
但是如果如上述专利文献1等的装置那样在主体的外包装上设置具有缓冲功能的机构,则会产生影响外观的问题。 
另外,对于电子装置,特别是对于主体内部的构成元件,很重要的是保护配设有各种电子零件的基板。而且,由于在基板上设置有通过操作件的操作而被按压的开关等,所以为了确保正确的动作,在配置基板时需要高精度地保持其倾角或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在不影响外观的同时可以保护基板免于碰撞,并能够提高基板的倾斜精度以及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在其表面上设置有操作件;基板;基板保持构件,其由弹性体构成,保持着上述基板的周缘部,上述基板保持构件以与上述壳体的内面相接的方式被保持在该壳体上,从而上述基板经由上述基板保持构件而被保持在上述壳体上。 
优选上述壳体是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合在一起、并利用紧固装置将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在嵌合方向上进行紧固而构成的,在保持上述基板的上述基板保持构件介于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状态下,利用上述紧固装置将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紧固在一起,从而上述基板保持构件被夹持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之间。 
优选在上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向上述第二壳体侧扩展开的锥形内侧面,并且在上述基板保持构件上形成有与上述锥形内侧面对应的锥形外侧面,利用上述紧固装置将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紧固在一起,从而由上述第二壳体将上述基板保持构件向上述第一壳体方向按压,并且,上述第二壳体的突立部和侧肋与上述基板保持构件的里侧抵接,使得上述基板保持构件的上述锥形外侧面紧密地与上述第一壳体的上述锥形内侧面抵接,上述锥形内侧面和上述锥形外侧面成为压接状态。 
优选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中的任意一方上,用于利用上述紧固装置进行紧固的突台向着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中的任意另一方的方向突出设置,在上述基板保持构件上形成有与上述突台对应的退让部。 
根据本发明,在不损害外观又保护基板免受撞击的同时,能够提高基板的倾斜精度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精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不使用专用螺钉就可以将基板保持构件固定在壳体内。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进一步提高基板的倾斜精度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精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组装带有基板的基板保持构件时,以突台作为导向,就可以很容易地使基板以水平状态介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基板的倾斜精度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精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包含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而构成的装戴式电子装置装戴在使用者胳膊上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B是表示音乐播放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2是装戴式电子装置的外观视图。 
图3是从表面侧观察音乐播放装置的视图。 
图4是在非装戴状态下从肩侧观察装戴式电子装置的视图。 
图5是沿着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里侧壳体的表面侧视图。 
图8是表面侧壳体的里侧视图。 
图9是弹性架体以及保持在其上的基板的立体图。 
图10是沿着图3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该卡扣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2A是示出弹性突起部卡扣前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2B是示出弹性突起部相互卡扣后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是将包含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而构成的装戴式电子装置装戴在使用者胳膊上的状态的示意图。这种装戴式电子装置100例如是作为兼具健身和音乐收听功能的音乐播放装置而构成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适用于便携式或身体装戴式的各种电子装置。如图1A所示,装戴式电子装置100包括音乐播放装置40、以及支承音乐播放装置40且装戴在使用者24的胳膊25上用的装戴带30。 
图1B是示出音乐播放装置4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如图1B所示,音乐播放装置40是将ROM12、RAM13、记录装置14、计时器16、通信接口15、显示器18、音源19、音响系统20以及接口17分别经由总线10而连接到CPU11上而构成的。进而,在接口17上连接有加速度传感器21、心跳传感器22、以及用于输入各种信息的含有多个开关的操作件组23。音响系统20也连接在音源19上,计时器16还连接在CPU11上。 
在通信接口15中含有MIDI(音乐设备数字接口)接口或USB(通用串行总线架构)等。通过通信接口15,连接着个人计算机等其他设备,可以进行信息交换。记录装置14由闪存等不易失存储器构成。在记录装置14中能够存储各种程序、所获得的乐曲数据、音乐播放装置40的设备设定信息、健身使用时的各种数据以及管理数据等。 
加速度传感器21检测施加于音乐播放装置40的加速度。根据检测到的加速度,能够检测出运动者1的步行状态,由此可以计算出步行数。心跳传感器22装戴在用户24的耳垂上,从而检测出脉搏。加速度传感器21、心跳传感器22的检测信号通过接口17被输入到CPU11中,并存储在记录装置 14中。表示操作件组23的操作状态的信号也可以经由接口17被输入到CPU11中。 
CPU11执行对该音乐播放装置40的控制。ROM12存储CPU11所执行的控制程序或各种表数据。RAM13暂时存储演奏数据、文本数据等各种输入信息、各种标记或缓冲数据以及运算结果等。计时器16对计时中断处理中的中断时间等各种时间进行计时。音源19根据CPU11的指示,将演奏数据等变换为乐音信号。音响系统20包含放大器等而构成,将从音源19输入的乐音信号变换为声音。 
图2是装戴式电子装置100的外观图。音乐播放装置40具有显示画面59和电源开关55,导线58从配戴的耳机插头57延伸出来。通过导线58就可以从耳机28收听所播放的音乐(参考图1A)。从左右分开的一条导线58的途中分支有心跳传感器22用的导线(参考图1A)。 
装戴式电子装置100装戴在使用者24的胳膊25上,装戴带30卷在胳膊25的上臂附近的位置上。此时,胳膊25位于由装戴带30形成的环状装戴部S2内。假定戴有装戴式电子装置100的胳膊25为左臂,在图2中示出了以使用者24的视角观察到的外观。即在图2中,环状装戴部S2的近前左侧为胳膊25的腋下方向。由于音乐播放装置40的朝向总是随着胳膊25的动作而变化,所以在下文中统一方向的称呼。 
如图2中所示,首先,显示画面59所在的一侧为“表面侧”,与胳膊25相对的一侧为“底侧”。且,在侧面,由于装戴耳机插头57一侧的面朝向使用者24的胳膊25的肩方向,所以将这个侧面称为“肩侧”,它的相反侧称为“指尖侧”。进而在音乐播放装置40中,由于通常假定使显示画面59朝向左方来装戴,所以相对于音乐播放装置40的长度方向(胳膊25的圆周方向),音乐播放装置40的电源开关55所在的一侧称之为“前侧”,而它的相反侧称之为“后侧”。 
图3是从表面侧观察音乐播放装置40的视图。图4是从肩侧观察非装戴状态下的装戴式电子装置100的视图。 
如图4所示,音乐播放装置40包括音乐播放装置主体(在下文中简称为“装置主体”)50以及独立于装置主体50的台座41。台座41恒定地固定在装戴带30上。此外,装置主体50的装戴面50h侧可相对台座41自由 装卸。装置主体50和台座41的详细结构以及装戴带30的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在装置主体50肩侧的侧面50f上设置有端子56,在端子56中包含有心跳传感器的连接端子。在端子56内插入上述耳机插头57(参考图2、图3)。而且,如图3所示,在装置主体50的前侧面50j上设置有端子60。端子60相当于通信接口15中的USB端子。 
加速度传感器21、ROM12、RAM13、记录装置14、计时器16、音源19和音响系统20(参考图1B)均内置在装置主体50内。显示器18包括上述显示画面59,显示画面59由液晶显示器(LCD)等构成,用于显示各种信息。在操作件组23中,除了上述的电源开关55外,还包括倾斜式第一、第二操作件体52A、52B以及按压操作件53(参考图2、图3)。 
下面,说明装戴带30及其关联部分的结构。如图4所示,装戴带30包括第一带部31、第二带部32、第三带部33以及环构件36,第一~第三带部31~33作为相连的一条带子形成为一体,并以树脂或布等具有挠性的构件作为基材而构成为宽度一样的带状。 
在第三带部33上,通过未示出的多个制动器(ハトメ)固定着台座41的底板部42。台座41相对第三带部33的固定方法并不受局限,也可以是粘结等方法,或者也可以是自由装卸的方式。 
如图2、图3所示,第一带部31覆盖装置主体50的表面50e,在第一带部31上形成有窗部31c。装戴式电子装置100处于装戴状态时,从窗部31c可以露出表面50e的显示画面59以及操作件组23(第一、第二操作件体52A、52B的各个杆部52a、按压操作件53等)的构成元件。在第一带部31的中途卡合有环构件36。 
如图2所示,装戴式电子装置100被戴在胳膊25上时,在装置主体50的底部侧(装戴面50h一侧),将第二带部32插入到环构件36中并折返。在第二带部32上因折返而彼此相对侧的面上,通过粘着等方式设置有一对面搭扣35A、35B(参考图2、图4、图5)。通过合上两个面搭扣35A、35B,第二带部32在折返状态下被稳定地固定。 
如图3所示,电源开关55设在装置主体50的表面50e内的前侧并且是肩侧上。显示画面59从表面50e内的长度方向中央起向后侧半部设置,第 一、第二操作件体52A、52B接近于显示画面59并分别设置在显示画面59的前侧和后侧,且隔着显示画面59而彼此相对设置。 
第一、第二操作件体52A、52B的各杆部52a分别向斜向前方、斜向后方倾斜并突出设置(参考图4),如后所述,都是通过向显示画面59侧施加力的操作,而使它们向显示画面59侧倾倒(直到变为近似垂直的程度)。 
按压操作件53与第一操作件体52A的前侧接近而配置。按压操作件53为按压式开关。在按压操作件53的肩侧方向上,指触部54和按压操作件53相连并突出设置。这两者的突出高度相同。 
在装戴式电子装置100被戴在左边的胳膊25上的状态下被操作时,通常由右手来操作。此时如图3所示,当将大拇指26放在指触部54上并接触或靠近第一操作件体52A的杆部52a,同时将食指27接触或靠近第二操作件体52B的杆部52a时,很容易进行操作。 
第一、第二操作件体52A、52B的代表性的操作是用于进行使用了上述显示画面59的显示的与音乐播放等有关的设备设定,选择在显示画面59中显示的候补播放的乐曲名等项目。此外,不仅具有音量或音色的调节等与音乐播放相关的功能,还可以进行与健身管理相关的显示或发音处理等操作。 
下面,说明音乐播放装置40和装置主体50的内部结构。图5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装置主体50包括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图7是里侧壳体90的表面侧视图,图8是表面侧壳体70的里侧视图。 
里侧壳体90由树脂成形为一体。如图7所示,在里侧壳体90上形成多个(4个)用于对表面侧壳体70进行紧固固定的紧固孔95。在里侧壳体90的后端部,紧固孔95设置在指尖侧端部和肩侧端部上,同时在前端部上,紧固孔95相比指尖侧端部和肩侧端部稍靠内侧设置。 
在里侧壳体90的后端部,在两个紧固孔95之间突出设置有突立部93(参考图5)。而且在前端部,在指尖侧端部和肩侧端部分别突出设置有突立部94。在里侧壳体90的指尖侧端部和肩侧端部,沿着里侧壳体90的长度方向突出设置有侧肋91(也参考图6)。突立部93、94以及侧肋91的高度相同。 
如图6、图7所示,在里侧壳体90的指尖侧端部和肩侧端部上形成有卡 紧爪92(也参考图4)。此外,在台座41上形成有与卡紧爪92对应的卡紧凹部46(参考图6)。当将装置主体50以使其装戴面50h朝向台座41侧而进行按压时,各卡紧爪92就会卡合在相应的卡紧凹部46内。由此,装置主体50就相对台座41固定。 
而且,在台座41的肩侧端部还突出形成有拆卸用按压部44(参考图3、图4、图6)。在将装置主体50从台座41上取下时,将拆卸用按压部44向底侧按压,松开肩侧的卡紧凹部46和卡紧爪92之间的卡合,向表面侧方向拔出装置主体50而进行动作,同时松开指尖侧的卡紧凹部46和卡紧爪92之间的卡合。由此,就将装置主体50从台座41上取下。如上所述,由于台座41恒定固定在装戴带30上,所以通过这些操作,可以将装置主体50安装到装戴带30上或者从装戴带30上脱离。 
如图6、图7所示,表面侧壳体70由外侧的透明树脂部71和内侧的黑色树脂部72通过双色成型而形成为一体。如图5、图6所示,在表面侧壳体70的表面侧部分,透明树脂部71的一部分71a和黑色树脂部72的一部分72a形成为两层,构成面板部73。面板部73的表面、即面板构成部71a的表面为装置主体50的表面50e(参考图2~图4)。而且,表面侧壳体70并不限于这种两层结构,也可以是单层结构。 
如图5、图8所示,在表面侧壳体70的里侧(严格上说是黑色树脂部72的里侧),在对应于里侧壳体90的4个紧固孔95的位置上突出设置有4个带有螺纹孔的突台86。而且在表面侧壳体70的里侧突出设置有多个(例如7个)固定后述的压板76用的带有螺纹孔的突台87。 
如图5、图6、图8所示,在表面侧壳体70的里面侧,在后端部、前端部、肩侧端部和指尖侧端部,分别形成有向着里侧壳体90方向扩展开的锥面72d1、72d2、72d3、72d4。在锥面72d2上形成有向着里侧壳体90方向突出的、从肩侧所见为三角形的三角凸部85(参考图5、图8)。上述突台86中前端部的两个突台从该三角凸部85延伸设置,而后端部的两个突台从锥面72d1延伸设置。 
在三角凸部85上,沿前后方向形成有与端子60相连的通孔(未示出),该通孔位于突台86中前端部的两个突台之间。三角凸部85以及上述通孔有助于提高在插入和拔出端子60的导线时受力部分的强度。 
在表面侧壳体70的后半部上形成有窗架72c。该窗架72c是仅在黑色树脂部72上作为LCD窗用透孔而设置的,而没有设置在透明树脂部71上(参考图5)。在窗架72c的里侧,显示画面59(参考图3)设置成被面板部73和后述的压板76夹持着的形状。因此,通过窗架72c可观察到显示画面59。 
如图5、图8所示,在表面侧壳体70的面板部73的里面,在与第一、第二操作件体52A、52B(参考图3)对应的位置上,分别突出形成有呈环状且从里面看为近似矩形的肋框72b。在各个肋框72b的内侧形成有贯通了面板部73(贯通透明树脂部71和黑色树脂部72)的通孔73a。在表面侧壳体70的里面且对应于按压操作件53、电源开关55(参考图3)的位置上也形成有相应形状的肋框。 
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嵌合固定在一起。二者的边缘之间的整个周面上装有橡胶密封件96(参考图5~图7),用于确保嵌合面的密封性。在将必需的构成元件组装在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之间的状态下将二者相互嵌合,从里侧壳体90的里侧,通过紧固孔95(参考图7)将螺钉89(参考图5)拧紧在各突台86中,从而将二者固定,进而构成装置主体50。 
如图5、图6所示,在装置主体50的内部,在里侧壳体90的表面侧(图5、图6的上侧)容纳有电池97。在电池97的表面侧面上贴有海绵98。在海绵98的表面侧设置有基板74。海绵98也可以仅设在电池97的表面侧面和基板74的里侧面之间。在基板74和面板部73之间设置有压板76。基板74通过以硅橡胶为首的弹性树脂等形成的弹性架体78,被保持在表面侧壳体70的内面上。基板74以及压板76与面板部73平行。 
图9是弹性架体78和保持在其上的基板74的立体图。在基板74上,对应于第一、第二操作件体52A、52B以及按压操作件53,设置有多个按压式开关、即触发开关75。而且还设置有上述的端子56、60。弹性架体78一体地形成为四边形的架状,基板74的周缘部74a嵌合保持在弹性架体78的内侧上。基板74的保持方式也可以不受局限。弹性架体78的外缘部的外侧面为锥面78c1、78c2、78c3、78c4(参考图5、图6),这些锥面78c1~78c4的倾斜角度对应于锥面72d1~72d4(参考图8)。锥面78c3、78c4和锥面72d3、72d4的倾斜角度也可以是起模斜度程度的小角度。 
如图8、图9所示,在弹性架体78的后端部,在避免与表面侧壳体70 后端部的两个突台86相干涉的位置上形成有两个退让部78a。退让部78a是作为宽度比突台86外形稍大的切口部而形成的。此外,在弹性架体78的前端部上,在可以避开与表面侧壳体70前端部的两个突台86相干涉的位置上形成一个退让部78b。 
在弹性架体78被安装固定在装置主体50内部的状态下,里侧壳体90的突立部93、94和侧肋91(参考图5~图7)与弹性架体78的里侧抵接。即,如果将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合起来,将螺钉89拧紧到各突台86中(参考图5),则弹性架体78的里侧面就会被按压在突立部93、94以及侧肋91的前端上。由此,弹性架体78的锥面78c1~78c4就会牢固地且紧密地与各自所对应的锥面72d1~72d4抵接。如此,基板74就可以经由弹性架体78而被保持在装置主体50上。而且同时利用橡胶密封件96(参考图5~图7),就可确保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的嵌合面的防水性能。 
而且在装有电池97时,海绵98(参考图5、图6)也可以构成为压接在弹性架体78上。如果是这种结构,就有助于确保锥面78c1~78c4和锥面72d1~72d4之间的压接性能。 
由于锥面78c1~78c4设置在四个方向上,所以基板74水平方向的位置就可以处于所希望的位置,且因锥面78c1~78c4在弹性架体78的外侧面,所以基板74的倾斜误差小即可,可以水平设置。 
如图5所示,指触部54在透明树脂部71上突出形成且为透明的,在黑色树脂部72的、对应于指触部54的位置上设置有透孔72e。在压板76的表面侧,在对应于指触部54的位置上设置有未图示的LED。通过透孔72e和指触部54就可以识别上述LED的发光。如图5、图6所示,在面板部73和压板76之间设置有将上述LED以及显示器18(图1B)与基板74连接的带状电缆45。 
图10是沿图3中C-C线的剖视图。由于第一操作件体52A周围的结构和第二操作件体52B前后对称也就是相同的,所以这里主要说明第二操作件体52B周围的结构。 
如图5所示,相对于各突台87(参考图8)从里侧拧紧螺钉88,从而将压板76固定在表面侧壳体70上。如图10所示,在压板76上对应于第二操作元件体52B用的触发开关75的位置上形成有通孔76a。截面为圆形的按压 件77可自由滑动地在表里方向上插入到通孔76a内。 
如图10所示,第二操作件体52B除了上述杆部52a之外还具有位于肋架72b内侧的支点部52b和致动部52c,并且由树脂等形成为一体。在压板76和第二操作元件体52B之间装有由具有弹性的树脂等形成的盘状密封件80。 
盘状密封件80包括:与压板76平行的板状部81、以及从板状部81的外缘部81a沿周长向面板部73侧延伸的延伸部82,而且整体一体地形成为盘状。在板状部81中,在对应于压板76的通孔76a的位置上,形成有从表面看为圆形的被驱动部83,且该被驱动部83通过柔软的裙部84而向表面侧膨胀伸出。被驱动部83通过裙部84而容易在表里方向上位移。被驱动部83恒定地接触按压件77的表面侧端。 
盘状密封件80从表面看的轮廓形状与肋架72b(参考图8)相同,并与肋架72b的外侧面嵌合。盘状密封件80的延伸部82的内侧面与肋架72b的外侧面抵接。在将压板76紧固固定在表面侧壳体70上时,相对于表面侧壳体70的各突台87(参考图8)拧紧螺钉88(参考图5),这样通过肋架72b的前端(里侧端)和压板76,就可以紧密夹持盘状密封件80的板状部81的外缘部81a中延伸部82的内侧位置的部分周长。因此,在肋架72b的外侧面和前端,由于盘状密封件80而被牢固地贴着,所以就能够提高密封性能,且可以防止水滴通过通孔73a而进入到基板74侧。 
在第二操作件体52B中,杆部52a从面板部73向表面侧突出,但是在比杆部52a更里侧的部分形成为大于通孔73a而不能从通孔73a拔出的形状。通孔73a形成为可使杆部52a进行倾斜动作的尺寸及形状。如果向前侧按压操作杆部52a,则支点部52b就会成为转动支点,从而使第二操作件体52B绕图10中的时针方向转动。 
因此,致动部52c主要是向对应的触发开关75侧(里侧)发生位移。这样,致动部52c就会通过盘状密封件80的被驱动部83而对按压件77进行按压,所以通过按压件77的前端(触发开关75侧的端部),按压驱动触发开关75。此外,如果按压被驱动部83,则它的反作用力就会在触发开关75的弹簧部(未示出)蓄积,通过该弹簧部产生的回复力和裙部84产生的向表面侧的回复力的配合,第二操作件体52B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复位到初 始位置。 
支点部52b位于盘状密封件80的板状部81的外缘部81a内侧中避开被驱动部83的位置上。因此,在操作第二操作件体52B时,支点部52b和压板76的对应部分就会相互配合地夹持板状部81。因此,通过倾斜操作,不会产生使盘状密封件80密封着的部分漏空的力,所以不会阻碍防水效果。并且,由于施加在支点部52b上的力通过板状部81作用在压板76上,所以支点部52b稳定地被支承。 
另外如图8所示,在非操作状态下,在第二操作件体52B的致动部52c的表面侧部和黑色树脂部72的一部分72a中与致动部52c表面侧部相对的部分72aa之间产生间隙CL(例如0.3~1mm左右)。由此,通过上述这样的倾斜操作,第二操作件体52B的每次的动作就会变得平滑。 
第一操作件体52A周围和第二操作件体52B周围前后对称,结构和作用也是相同的。此外,对于按压操作件53来说,不是倾斜形式,而是在对应的触发开关75的方向上进行按压操作的形式,另外除了具有按压件77之外(参考图5),还装有与盘状密封件80形状不同但目的相同的盘状密封件(未示出)。 
下面,说明装置主体50的组装(参考图5、图10)。首先,从表面侧壳体70的里侧,在通孔73a等内插通第一、第二操作件体52A、52B等,将盘状密封件80嵌合在肋架72b上。其他结构元件也进行相应设置。接着,在将按压件77插入到压板76的通孔76a中的状态下,使压板76和盘状密封件80的里侧抵接,并将螺钉88(参考图5)拧入到表面侧壳体70的各突台87(参考图8)中,由此将压板76固定到表面侧壳体70上。 
接着,预先将基板74保持在弹性架体78上,使基板74与压板76对向并接近。此时,操作者将表面侧壳体70的四个突台86和弹性架体78的退让部78a、78b的位置对准,由此以使突台86不会干涉到弹性架体78的方式移动弹性架体78,因而可以暂时将弹性架体78的位置确定在合适的位置上。不仅仅是这样,特别是由于退让部78a的宽度稍大于表面侧壳体70前端部的两个突台86的外形,所以在使基板74保持水平的状态而移动靠近压板76时,就可以导引突台86和退让部78a的安装。因此,能够防止基板74倾斜并可以容易地进行暂时安装。 
随后,从表面侧壳体70的里侧将装有橡胶密封件96(参考图5~图7)的里侧壳体90嵌合,将螺钉89(参考图5)拧入各突台86中。由此,完成装置主体50的组装。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保持着基板74的周缘部74a的弹性架体78和也成为装置主体50内表面的锥面72d1~72d4(参考图8)相接且被保持在装置主体50上,所以基板74可以通过弹性架体78间接地保持在装置主体50上。因此,相对于下落或冲击,可以保护重要的基板74。此外,相比较将保护装置设置在装置主体50外侧作为外设装置的结构,不会因保护而使外观受损。而且,由于基板74的周缘部74a保持在弹性架体78上,进而弹性架体78的外缘部的外侧面、即锥面78c1~78c4被保持在表面侧壳体70上,所以能够提高基板74的倾斜精度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精度。特别是,由于是通过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之间的紧固连接,而将锥面72d1~72d4和锥面78c1~78c4压接在一起的结构,所以可以提高基板74的装配精度。 
而且,通过将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合在一起并用螺钉89(参考图5)紧固,弹性架体78就被夹持在里侧壳体90的突立部93、94以及侧肋91与表面侧壳体70的锥面72d1~72d4之间,所以不需要用于对弹性架体78和基板74本身直接固定的专用螺钉,从而使结构和固定操作都更加简单。 
而且,在组装带有基板74的弹性架体78时,由于突台86和退让部78a作为装戴导向,所以不仅装戴操作容易,而且还可以很容易地将基板74以水平状态设在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之间,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基板74的倾斜精度和水平方向的位置精度。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表面侧壳体70的肋架72b的前端(里侧端)和压板76,可以夹持着盘状密封件80的板状部81的外缘部81a整周(参考图10)。因此结构简单,并且还可以通过用于让第一、第二操作件体52A、52B可以动作的通孔73a有效地防止汗水等水滴进入到基板74侧。 
而且,盘状密封件80具有从板状部81的外缘部81a沿着周长延伸设置的延伸部82从而形成盘状,通过嵌合在肋架72b上,使延伸部82的内侧面与肋架72b的外侧面抵接。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此外,第一、第二操作件体52A、52B的支点部52b定位在盘状密封件80的板状部81的外缘部81a的内侧中避开被驱动部83的位置上,并且设置 于在操作第一操作件体52A等时支点部52b和压板76的对应部分相配合而夹持着板状部81的位置上,所以在倾斜操作时不会阻碍防水效果且能够稳定的支承支点部52b。进而,密封部通过第一、第二操作件体52A、52B的操作而可以动作,由于不是在阻碍密封性能的方向上受到力的部分,所以即使长年使用也不会降低密封性能。 
而且,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在设置弹性架体78时,弹性架体78的外侧面和表面侧壳体70的内面相接,但是也可以与里侧壳体90相接。此时,在里侧壳体90上设置着与锥面72d1~72d4相当的锥面,在弹性架体78上设置着对应于它们的锥面。这种情况下的各个锥面的倾斜度(扩展开方向)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反。 
而且,用于将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紧固起来的突台86设置在里侧壳体90上,当然也可以从表面侧壳体70一侧利用螺钉进行紧固。 
而且,以使弹性架体78和装置主体50的内表面相接的方式间接地保持基板74,根据保护基板74免受撞击的观点,弹性架体78和装置主体50的内面也可以由锥面彼此相接构成。 
此外,为了确保基板74的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精度,重视的不是四个方向而仅是两个方向的情况下,弹性架体78和装置主体50相接触的部位也可以不是四个方向而是两个方向。 
而且,尽管盘状密封件80构成为盘状,但根据由简单的结构确保密封性的观点,也可以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衬垫(gasket)代替盘状密封件80。例如,可以仅仅是由不设置延伸部82的板状部81构成,即使仅由表面侧壳体70的肋架72b和压板76紧密地夹持着板状部81的外缘部81a整周,也能取得防水效果。 
而且,如果是具有行程且可以切换的开关来替代触发开关75(参考图10),它的种类和结构也可以不受限制。此时,主要地也可以利用所采用开关(例如碗状橡胶开关)的弹性,将第一操作件体52A等复位到初始位置。 
而且,使用本实施例中开关的防水结构的操作件体也并不局限于第一操作件体52A这种倾斜操作形式,可以适用以按压操作件53(参考图2)为代表的和面板部73之间产生间隙这样的各种操作件体。 
此外,盘状密封件80的被驱动部83(参考图10)为膨胀伸出形的构件, 但只要是在触发开关75方向上可动并可复位的形式即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不设置称为“被驱动部83”的特别的部分,而一样平坦地形成板状部81,将其中被致动部52c按压驱动的部分视为被驱动部。 
而且,在装戴带30上穿过胳膊25时的方向也可以和实施例中的方向相反。此外,装戴带30对音乐播放装置40的固定方向也可以在音乐播放装置40的长度方向上,与实施例中的方向相反。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将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合在一起并用螺钉89作为紧固装置进行紧固的,但也可以不使用螺钉,而采取卡扣结构作为紧固装置。图11是示出该卡扣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12A是示出弹性突起部卡扣前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2B是示出弹性突起部相互卡扣后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在图11中仅示意出了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而省略了其它部分。如图11、图12A、图12B所示,在表面侧壳体7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70b和里侧壳体9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41b上设置有将它们相连接的铰链CH,使得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能够相互相对转动,而且在表面侧壳体7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70a以及里侧壳体9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41a上分别设置弹性突起部DT1、DT2,通过转动而将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合在一起时,弹性突起部DT1、DT2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弹性突起部DT1、DT2各自的前端dt1、dt2相互卡扣在一起,从而将表面侧壳体70和里侧壳体90紧固在一起。 

Claims (4)

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在其表面上设置有操作件;
基板;
基板保持构件,其由弹性体构成,保持着上述基板的周缘部,
上述基板保持构件以与上述壳体的内面相接的方式被保持在该壳体上,从而上述基板经由上述基板保持构件而被保持在上述壳体上,
上述壳体是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合在一起、并利用紧固装置将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在嵌合方向上进行紧固而构成的,在保持上述基板的上述基板保持构件介于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状态下,利用上述紧固装置将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紧固在一起,从而上述基板保持构件被夹持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之间,
在上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向上述第二壳体侧扩展开的锥形内侧面,并且在上述基板保持构件上形成有与上述锥形内侧面对应的锥形外侧面,利用上述紧固装置将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紧固在一起,从而由上述第二壳体将上述基板保持构件向上述第一壳体方向按压,并且,上述第二壳体的突立部和侧肋与上述基板保持构件的里侧抵接,使得上述基板保持构件的上述锥形外侧面紧密地与上述第一壳体的上述锥形内侧面抵接,上述锥形内侧面和上述锥形外侧面成为压接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中的任意一方上,用于利用上述紧固装置进行紧固的突台向着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中的任意另一方的方向突出设置,在上述基板保持构件上形成有与上述突台对应的退让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按压式开关,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压板,其设置在比该按压式开关更接近所述壳体表面一侧的位置上,并且在与所述按压式开关对应的位置上具有驱动用通孔;
弹性件,其设置在比所述压板更靠近所述壳体表面一侧的位置上,并且具有板状部;
被驱动部,其一体形成在所述弹性件的所述板状部上的、与所述压板的所述驱动用通孔对应的位置上;
操作件主体,其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从所述壳体突出;致动部,该致动部处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弹性件的所述板状部之间,并位于与所述被驱动部对应的位置上,该操作件主体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使得所述致动部向着朝向所述按压式开关的方向位移,通过所述压板的所述驱动用通孔而经由所述被驱动部来按压驱动所述按压式开关,
所述弹性件的所述板状部的外缘部的整个周边被紧密夹持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压板之间而构成防水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壳体表面上具有操作部用通孔,
所述弹性件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构成,以覆盖所述操作部用通孔的下表面以及操作部的下部的方式设置。
CN2008100873271A 2007-03-23 2008-03-21 便携式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24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77446A JP2008236696A (ja) 2007-03-23 2007-03-23 携帯型電子装置
JP2007-077446 2007-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2413A CN101272413A (zh) 2008-09-24
CN101272413B true CN101272413B (zh) 2011-11-30

Family

ID=39908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732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2413B (zh) 2007-03-23 2008-03-21 便携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236696A (zh)
CN (1) CN1012724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87359B2 (en) 2008-10-13 2014-04-01 Apple Inc. Portable computer unified top case
JP6032484B2 (ja) * 2012-12-27 2016-11-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10191607B (zh) * 2019-06-11 2021-06-18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34345B2 (ja) * 1994-04-15 2003-08-04 大成プラス株式会社 ハンディタイプ電子機器における板状体の取付構造
CN1457066A (zh) * 2002-05-10 2003-11-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带状的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06295089A (ja) * 2005-04-05 2006-10-26 Motohiro Maeda 携帯電子機器用の保護カバ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1333A (ja) * 1998-05-14 1999-11-30 Nec Saitama Ltd 携帯電話機のプリント基板の実装構造
JP3789288B2 (ja) * 2000-06-23 2006-06-21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表示装置のケースへの固定構造
JP2004332868A (ja) * 2003-05-09 2004-11-25 Sony Corp 緩衝機構及び携帯型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34345B2 (ja) * 1994-04-15 2003-08-04 大成プラス株式会社 ハンディタイプ電子機器における板状体の取付構造
CN1457066A (zh) * 2002-05-10 2003-11-19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带状的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06295089A (ja) * 2005-04-05 2006-10-26 Motohiro Maeda 携帯電子機器用の保護カバ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2413A (zh) 2008-09-24
JP2008236696A (ja) 2008-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7099A (zh) 芯片卡固持结构
CN101272413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US867586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 certain cell phone case with a universal decorative pattern layer
US9137598B2 (en) Headphone
KR200437885Y1 (ko) 바타입 휴대용 단말기 케이스
US20130313087A1 (en) Watertight butt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200460260Y1 (ko) 휴대폰 보호케이스
KR20060028709A (ko) 모바일 스테이션용 벨트 커버와 이를 사용하는 방법
US9411320B1 (en) Intelligent watch
CN204101822U (zh) 一种手机3d立体眼镜中的夹持手机的固定装置
CN106307840A (zh) 表扣、使用该表扣的表带及扣件
KR20110099815A (ko) 블루투스 자전거 헬멧
US20160254835A1 (en) Integrated screen and perimeter protecto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KR20140005210U (ko) 휴대 전자기기 보호케이스
KR20170047771A (ko) 웨어러블 단말기
CN206195874U (zh) 一种自行车用手机壳
KR101758285B1 (ko) 휴대용 음향기기
CN204314418U (zh) 光纤通断检测器
KR20160011527A (ko) 휴대 기기용 보호 케이스
KR20120104061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 적용된 정전식 버튼 케이스
US20210405395A1 (en) Wearable device and earbud
US20220086558A1 (en) Headphone
CN209732782U (zh) 一种腕带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腕带设备
KR20170047770A (ko) 웨어러블 단말기
CN202566749U (zh)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保护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