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1184B - 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 - Google Patents

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1184B
CN101271184B CN2007100896616A CN200710089661A CN101271184B CN 101271184 B CN101271184 B CN 101271184B CN 2007100896616 A CN2007100896616 A CN 2007100896616A CN 200710089661 A CN200710089661 A CN 200710089661A CN 101271184 B CN101271184 B CN 1012711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tch
face
barrier part
directly
impact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96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1184A (zh
Inventor
陈宗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Opt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to CN2007100896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711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71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1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1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11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该筒件组包含固定筒、第一筒件、第二筒件,以及至少一个连动导销,该固定筒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至少一个直进沟,该第一筒件与该固定筒互相套设,并具有第三表面,该第二筒件是与该固定筒互相套设,并具有第四表面,以及至少一条凸轮槽,该凸轮槽是由第一滑接面、面向该第一滑接面的第二滑接面、第一抵接部,以及面向该第一抵接部的第二抵接部所包围界定而成,该连动导销依序具有接合段、导引段、接合段,以及加强段,该镜头包含该筒件组以及设置于该筒件组内的镜片单元。

Description

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强化冲击承受的光学器材,特别是一种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一种装设于一相机的镜头的局部剖视图,该镜头包含一直进筒11、一套设于该直进筒11内且具有一镜群(图未示)的镜室单元12、一套设于该直进筒11外部的外镜筒13,以及三个间隔设置的连动导销14。
该直进筒11具有三条间隔设置的直进沟111,每一直进沟111是平行一轴线L而设置。该外镜筒13具有三条凹设于一内壁面131且沿圆周方向延伸间隔设置的凸轮沟132。每一连动导销14是固设于该镜室单元12的一外周面121,且朝该外镜筒13延伸,并具有一连接该镜室单元12的接合段141、一穿伸过该直进沟111且被该直进沟111导引的导引段142、一可在该凸轮沟132滑动的接合段143。
该镜头伸缩时,该外镜筒13相对该直进筒11转动,这些连动导销14的接合段143分别在这些凸轮沟132内滑动,由于这些连动导销14的导引段142是分别穿伸过这些直进沟111,而这些直进沟111是平行该轴线L,因此,这些连动导销14将被转动的该外镜筒13带动,而被这些直进沟111导引而沿着平行该轴线L的方向移动。由于这些连动导销14的接合段141是分别固设于该镜室单元12,该镜室单元12也因此随着这些连动导销14的移动而移动。
上述已知的该镜头虽可伸缩,使用上却有以下缺点:如图2所示,当该相机掉落至地面时,若该镜室单元12受到一外力F冲击,连接于该镜室单元12的这些连动导销14接合段143同时受力而易滑出这些凸轮沟132,该外镜筒13将被这些连动导销14撑开,且与这些连动导销14连接的该镜室单元12也将下塌,导致该相机的镜头卡住而产生故障。
如图3所示,为已知另一种镜头,该镜头与上述已知差异在于,该镜头更包含三个间隔设置的补强销15,及三条凹设于该内壁面131且分别平行这些凸轮沟132的补强沟133。每一补强销15是连接于该外周面121朝该外镜筒13延伸,并具有一连接该镜室单元12的接合段151、一穿伸过该直进沟111且被该直进沟111导引的导引段152,及一可在该补强沟133滑动的接合段153。
如图4所示,若该镜室单元12受到一外力F的冲击,滑接于这些凸轮沟132内的这些连动导销14,及滑接于这些补强沟133内的这些补强销15同时承受冲击,使该外力F被分散,这些连动导销14不易滑出这些凸轮沟132,该镜室单元12因此不易下塌而耐撞击。
已知二的该镜头虽可耐冲击,但却有以下缺点:该外镜筒13需另外增加三条平行于这些凸轮沟132的补强沟133,使得该外镜筒13、该直进筒11的长度随着增加,镜头因此变厚而无法薄型化。而设计该镜头的厂商必须另外支付设计、开模与制造这些补强销15的成本,组装这些补强销15也将增加组装的人工成本而降低产量,使产品较不具竞争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镜头不耐冲击、或虽耐冲击但长度增加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承受外力冲击,而不增加制造成本与材料成本,也不需增加整体外观长度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包含固定筒、第一筒件、第二筒件,及至少一个连动导销。
该固定筒是围绕轴线设置,并具有第一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及至少一条直进沟,该直进沟是由该第一表面贯穿至该第二表面。
该第一筒件是与该固定筒互相套设,并具有朝向该第一表面的第三表面。
该第二筒件是与该固定筒互相套设,并具有朝向该第二表面的第四表面,及至少自该第四表面凹设且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凸轮槽,该凸轮槽是由衔接该第四表面的第一滑接面、面向该第一滑接面且衔接该第四表面的第二滑接面、衔接该第一滑接面的第一抵接部,及面向该第一抵接部且衔接该第二滑接面的第二抵接部所包围界定而成。
该连动导销是沿径向由该第一筒件穿过该固定筒朝该第二筒件延伸,该连动导销依序具有连接于该第三表面的接合段、穿过该直进沟且被该直进沟导引的导引段、与该第一、二滑接面滑接的接合段,以及位于该第一、二抵接部之间的加强段;
其中所述连动导销的接合段是呈直径渐缩的圆锥状,所述加强段从所述接合段的端部延伸到所述所述第一、二抵接部之间;所述凸轮槽的第一、二滑接面自该第四表面起是呈相对接近的斜面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强化冲击承受的镜头,包含:
直进筒,围绕一轴线设置,并具有内表面、与所述内表面相背设置的外表面,以及至少一条直进沟,所述直进沟由所述内表面贯穿至所述外表面;
内镜筒,套设于所述直进筒内,并具有朝向所述内表面的外周面;
外镜筒,是套设于所述直进筒外,并具有朝向所述外表面的内环面,以及至少一条自所述内环面凹设且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凸轮槽,所述凸轮槽由衔接所述内环面的第一滑接面、面向所述第一滑接面且衔接所述内环面的第二滑接面、衔接所述第一滑接面的第一抵接部,以及面向所述第一抵接部且衔接所述第二滑接面的第二抵接部所包围界定而成;
至少一个连动导销,沿径向由所述内镜筒穿过所述直进筒朝所述外镜筒延伸,所述连动导销依序具有连接于所述外周面的接合段、穿过所述直进沟且被所述直进沟导引的导引段、与所述第一、二滑接面滑接的接合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二抵接部之间的加强段;以及
镜片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轴线设置于所述内镜筒内的镜片;
所述连动导销的接合段呈直径渐缩的圆锥状,所述加强段从所述接合
段的端部延伸到所述所述第一、二抵接部之间;所述凸轮槽的第一、二滑
附图说明
接面自所述内环面起呈相对接近的斜面状。
实施本发明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形成于这些连动导销的加强段,与该第二筒件的第一、二抵接部相互抵接,可承受该撞击力对该第一筒件的冲击,防止这些连动导销分别滑出这些凸轮槽,而避免该第一筒件下塌;
第二、增加了这些加强段,不需另外设计、开模、制造,及组装,因此可降低成本,且不需增加该第一、二筒件的长度,可使该镜头更容易达成薄型化的要求。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局部侧面剖视图,说明已知一种镜头的一连动导销的一接合段位于一凸轮沟内;
图2是一局部侧面剖视图,说明图1中的该已知镜头受一外力撞击后,该接合段滑出该凸轮沟;
图3是一局部侧面剖视图,说明已知另一种设置于一镜头的一连动导销及一补强销的装设位置;
图4是一局部侧面剖视图,说明图3中的该已知镜头受一外力撞击后,该连动导销与该补强销的状态;
图5是本发明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6是本发明可强化冲击承受的镜头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侧面剖视图,所述镜头包括如图5所示的筒件组;
图7是图6中A-A的剖视图;
图8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一施于第一筒件的撞击力导致连动导销的加强段顶抵于第二抵接面;及
图9是本发明可强化冲击承受的镜头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局部剖视图。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两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标号来表示。
如图5、6、7所示,分别是本发明的筒件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发明的镜头的侧面剖视图,以及图6中A-A剖视图。本发明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固定筒20、第一筒件30、第二筒件40、三个连动导销50,以及外筒60。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具体应用,是将该固定筒20视为直进筒,将该第一筒件30套设于该固定筒20内,而将该第一筒件30视为内镜筒,且将该第二筒件40套设于该固定筒20外,而将该第二筒件40视为外镜筒,并增设位于该第一筒件30内部沿该轴线L1设置的镜片单元70,使该较佳实施例可做为可强化冲击承受的镜头,且装设于镜头可伸缩的相机上。
该固定筒20是围绕轴线L1设置,并具有第一表面21、与该第一表面21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22,以及三个直进沟23。每一直进沟23是由该第一表面21贯穿至该第二表面22,并具有对应该第一表面21上的凹陷部231,以及从凹陷部231中贯穿至该第二表面22的穿透部232,使该直进沟23呈阶梯状。
该第一筒件30套设于该固定筒20内,并具有朝向该第一表面21的第三表面31、三个穿接孔32,以及三个位于该第三表面31且分别与固定筒20的这些凹陷部231滑动接触的凸块33。其中,穿接孔32位于凸块33上,并分别贯穿对应的凸块33。
如图6、7、8所示,其中,图8是该第二筒件40受外力时的局部剖视图。该第二筒件40是套设于该固定筒20外,并具有朝向该第二表面22的第四表面41、与该第四表面41相背设置的第五表面42、三个凸轮槽43、三个第一滑接面431、三个第二滑接面432、三个第一抵接部433、三个第二抵接部434、三个开放槽44、三个第一开放面441,以及三个第二开放面442。
这些凸轮槽43是自该第四表面41凹设且沿圆周方向延伸,并由衔接该第四表面41的该第一滑接面431、面向该第一滑接面431且衔接该第四表面41的该第二滑接面432、衔接该第一滑接面431的该第一抵接部433,及面向该第一抵接部433且衔接该第二滑接面432的该第二抵接部434所包围界定而成。邻近每一凸轮槽43的该第一、二滑接面431、432自该第四表面41起是呈相对接近的斜面状。
每一开放槽44是自该第五表面42凹设且与每一凸轮槽43连通,并由衔接于该第一抵接部433的该第一开放面441,及衔接于该第二抵接部434的第二开放面442所包围界定而成。该开放槽44的第一、二开放面441、442自该第五表面42起是呈相对接近的斜面状。
每一连动导销50是沿一径向由该第一筒件30穿过该固定筒20朝该第二筒件40延伸。每一连动导销50依次具有与该第一筒件30穿接的接合段51、穿过该直进沟23且被该直进沟23导引的导引段52、与该第一、二滑接面431、432滑接的接合段53,及位于该第一、二抵接部433、434之间的加强段54。
这些接合段51是分别穿入于这些穿接孔32而固定于该第一筒件30。这些接合段53分别是呈直径渐缩的圆锥状,且配合该第一、二滑接面431、432相对接近的斜面。这些加强段54是分别延伸至这些第一、二开放面441、442之间。
该外筒60是套设于该第二筒件40的第五表面42,并具有可遮蔽这些开放槽44的环壁61。除了可以遮蔽这些开放槽44而使该镜头较美观之外,该外筒60也可包覆、保护该第二筒件40。
该镜片单元70具有多个沿该轴线L1设置于该第一筒件30内的镜片71。
由于这些连动导销50的接合段53,是分别滑接于这些凸轮槽43内第一、二滑接面431、432,且这些连动导销50的导引段52可分别被这些直进沟23导引。因此,当该第二筒件40相对该固定筒20旋转时,这些连动导销50分别沿着这些凸轮槽43滑动,受限于该固定筒20的这些连动导销50分别开始沿着这些直进沟23的穿透部232移动。
根据以上所述,是将该第二筒件4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这些连动导销50分别在这些直进沟23移动,而这些连动导销50是与该第一筒件30一体连动。当该第一筒件30相对该直进筒20移动时,该第一筒件的凸块33分别在这些直进沟23的凹陷部231滑动,且,设置于该第一筒件30内的该镜片单元70也随着该第一筒件30连动,进而改变与相机内一影像传感器(图未示)的距离而进行调整焦距的动作。
参阅图8,当该相机不慎摔落至地面时,若该第一筒件30直接撞击地面,该第一筒件30将受到一撞击力F1的冲击。此时,该撞击力F1将通过这些连动导销50分别传递至该第二筒件40,而该第二筒件40是与这些连动导销50的接合段53滑接,因此,该撞击力F1将导致该接合段53部分滑出该凸轮槽43,而这些连动导销50的加强段54随着这些接合段53部分滑出该凸轮槽43,也由该开放槽44往该凸轮槽43方向移动。
当这些加强段54分别顶抵于该第二筒件40的第二抵接部434时,将阻止这些接合段53继续朝向远离这些凸轮槽43方向滑动,进而阻止这些连动导销50完全脱离这些凸轮槽43,以避免该第一筒件30下塌,且将该第二筒件40撑开。
参阅图6,当该撞击力F1消失后,这些连动导销50的接合段53可分别再度回到这些凸轮槽43内,这些加强段54可分别再度回到该开放槽44内。
值得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当该第一筒件30将相对该固定筒20沿该轴线L1移动时,位于该第一筒件30的这些凸块33也将分别于这些直进沟23的凹陷部231内滑动,而被这些凹陷部231导引,使这些凸块33也具有如同这些连动导销50的导引段52分别被这些直进沟23导引的类似功效。
并且,当上述该撞击力F1沿着非平行该轴线L1方向撞击该第一筒件30,该撞击力F1将会产生一水平分力及一垂直分力(图未示),这些凸块33也可承受该水平分力,以分散这些连动导销50的受力,故这些凸块33也具有补强这些连动导销50强度的功效。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以将本发明的优点归纳如下:
第一、通过形成于这些连动导销50的加强段54,与该第二筒件40的第一、二抵接部433、434相互抵接,可承受该撞击力F1对该第一筒件30的冲击,防止这些连动导销50分别滑出这些凸轮槽50,而避免该第一筒件30下塌。
第二、参阅图4,相较于已知二,其需另外增加这些补强销15,以承受该外力F的冲击。本发明增加了这些加强段54(见图8),可取代这些补强销15,不需另外设计、开模、制造,及组装这些补强销15,因此可降低成本,且不需增加该第一、二筒件30、40的长度,可使该镜头更容易达成薄型化的要求。
参阅图9,是本发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面局部剖视图,是类似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差异之处在于:
将该第一、二筒件30、40相对该固定筒20的位置互换,即将该第一筒件30套设于该固定筒20外,而将该第一筒件30视为该外镜筒,且将该第二筒件40套设于该固定筒20内,而将该第二筒件40视为该内镜筒。该外筒60是套设于该第一筒件30的一外周面,用来包覆且保护该第一筒件30。
当该第二筒件40相对该固定筒20旋转时,该第一筒件30也可相对该固定筒20沿该轴线L1移动。当该第一筒件30受撞击时,位于该第一、二抵接部433、434之间的这些连动导销50的加强段54,仍可抵接于该第一、二抵接部433、434,因此与该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效果。
归纳上述,本发明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通过将连动导销的加强段设置于第二筒件的第一、二抵接部之间,阻止连动导销的接合段滑出凸轮槽,进而防止第一筒件下塌,且不需增加零件而使镜头变长,故确实能达到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固定筒,围绕一轴线设置,并具有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以及至少一条直进沟,所述直进沟是由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
第一筒件,是与所述固定筒互相套设,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三表面;
第二筒件,是与所述固定筒互相套设,并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第四表面,以及至少一条自所述第四表面凹设且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凸轮槽,所述凸轮槽是由衔接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一滑接面、面向所述第一滑接面且衔接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二滑接面、衔接所述第一滑接面的第一抵接部,以及面向所述第一抵接部且衔接所述第二滑接面的第二抵接部所包围界定而成;以及
至少一个连动导销,是沿径向由所述第一筒件穿过所述固定筒朝所述第二筒件延伸,所述连动导销依序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三表面的接合段、穿过所述直进沟且被所述直进沟导引的导引段、与所述第一、二滑接面滑接的接合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二抵接部之间的加强段;
其中所述连动导销的接合段是呈直径渐缩的圆锥状,所述加强段从所述接合段的端部延伸到所述所述第一、二抵接部之间;所述凸轮槽的第一、二滑接面自该第四表面起是呈相对接近的斜面状。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件还具有与所述第四表面相背设置的第五表面,以及至少一条自所述第五表面凹设且与所述凸轮槽连通的开放槽,所述开放槽由衔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第一开放面,以及衔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第二开放面所包围界定而成。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槽的第一、二开放面自所述第五表面起是呈相对接近的斜面状,所述连动导销的加强段延伸至所述第一、二开放面之间。
4.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筒件分别套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内、外部。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套设于所述第二筒件的第五表面的外筒,所述外筒具有可遮蔽所述开放槽的环壁。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进沟的数量为三条,所述凸轮槽的数量为三条,该连动导销的数量为三个。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进沟具有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凹陷部以及从所述凹陷部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的穿透部,使所述直进沟呈阶梯状,所述第一筒件还具有可供所述接合段穿接的穿接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表面且与所述凹陷部滑动接触的凸块。
8.一种可强化冲击承受的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直进筒,围绕一轴线设置,并具有内表面、与所述内表面相背设置的外表面,以及至少一条直进沟,所述直进沟由所述内表面贯穿至所述外表面;
内镜筒,套设于所述直进筒内,并具有朝向所述内表面的外周面;
外镜筒,是套设于所述直进筒外,并具有朝向所述外表面的内环面,以及至少一条自所述内环面凹设且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凸轮槽,所述凸轮槽由衔接所述内环面的第一滑接面、面向所述第一滑接面且衔接所述内环面的第二滑接面、衔接所述第一滑接面的第一抵接部,以及面向所述第一抵接部且衔接所述第二滑接面的第二抵接部所包围界定而成;
至少一个连动导销,沿径向由所述内镜筒穿过所述直进筒朝所述外镜筒延伸,所述连动导销依序具有连接于所述外周面的接合段、穿过所述直进沟且被所述直进沟导引的导引段、与所述第一、二滑接面滑接的接合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二抵接部之间的加强段;以及
镜片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沿所述轴线设置于所述内镜筒内的镜片;
所述连动导销的接合段呈直径渐缩的圆锥状,所述加强段从所述接合段的端部延伸到所述所述第一、二抵接部之间;所述凸轮槽的第一、二滑接面自所述内环面起呈相对接近的斜面状。
9.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镜筒还具有与所述内环面相背设置的外环面,以及至少一条自所述外环面凹设且与所述凸轮槽连通的开放槽。
10.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槽的第一、二开放面自所述外环面起呈相对接近的斜面状,所述连动导销的加强段延伸至所述第一、二开放面之间。
11.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镜筒分别套设于所述固定筒的内、外部。
12.依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套设于所述外镜筒的外环面的外筒,所述外筒具有可遮蔽所述开放槽的环壁。
13.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进沟的数量为三条,所述凸轮槽的数量为三条,所述连动导销的数量为三个。
14.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强化冲击承受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进沟具有对应所述内表面的凹陷部以及从所述凹陷部贯穿至所述外表面的穿透部,使所述直进沟呈阶梯状,所述内镜筒还具有可供所述接合段穿接的穿接孔,以及位于所述外周面且与所述凹陷部滑动接触的凸块。
CN2007100896616A 2007-03-21 2007-03-21 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11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896616A CN101271184B (zh) 2007-03-21 2007-03-21 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896616A CN101271184B (zh) 2007-03-21 2007-03-21 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1184A CN101271184A (zh) 2008-09-24
CN101271184B true CN101271184B (zh) 2010-07-14

Family

ID=40005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966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1184B (zh) 2007-03-21 2007-03-21 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711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1103926A2 (pt) * 2010-08-17 2016-01-19 Canon Kk tambor de lente de zoom
JP5882625B2 (ja) * 2010-08-18 2016-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2455477A (zh) * 2010-10-29 2012-05-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装置
CN103048762B (zh) * 2011-10-12 2015-09-30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机构
CN103163620B (zh) * 2011-12-16 2015-01-07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机构
CN104267564B (zh) * 2014-09-22 2016-01-27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组及投影装置
JP6750883B2 (ja) 2017-05-31 2020-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0974Y (zh) * 2002-08-07 2003-07-16 坤联(厦门)照相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
CN1431551A (zh) * 2002-07-16 2003-07-23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机伸缩镜头镜筒结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1551A (zh) * 2002-07-16 2003-07-23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机伸缩镜头镜筒结构
CN2560974Y (zh) * 2002-08-07 2003-07-16 坤联(厦门)照相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79827A 2003.10.02
JP特开2004-125971A 2004.04.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1184A (zh) 2008-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1184B (zh) 可强化冲击承受的筒件组及镜头
CN102518617B (zh) 行程阀、顺序动作式复合液压缸以及液压设备
CN103400605B (zh) 一种弹出式遮光罩
EP2852784B9 (en) Pipe connection
WO2012108625A3 (en) Zoom lens barrel assembly
ITMI20130681A1 (it) Stampo in particolare per materie plastiche
CN104594736A (zh) 挂锁
CN107387491B (zh) 双作用液压机构、多级伸缩液压机构及液压支架
KR20140033910A (ko) 공유압식 브레이커 밸브 구조체
CN103573242A (zh) 裸眼井压裂用滑套喷嘴
TW200807048A (en) Lens barrel set and lens barrel with higher impact resistance
CN102568886B (zh) 具有密封按键帽的筒身结构
CN207315775U (zh) 一种带机械锁紧装置的伸出到位液压缸
CN106371185A (zh) 镜头机构
JP5412544B2 (ja) ピストン・シリンダユニット
JP3165895U (ja) 鉄筋継手
CN102733784A (zh) 密闭式撞击起爆器
CN201249496Y (zh) 顶针斜销水套结构
CN103089197B (zh) 滑套控制工具
CN104455656B (zh) 一种侧进底出常开型开关电磁阀
CN217498553U (zh) 一种可同时双伸缩的液压千斤顶
CN103206427B (zh) 带有注入口的缸总成
WO2008146605A1 (ja) 合成樹脂製管構造体
CN208611873U (zh) 压滤机的压滤单元及压滤机
CN107989567B (zh) 一种喷砂射孔内防喷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1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