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6347B - 控制条用保持架 - Google Patents

控制条用保持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6347B
CN101256347B CN2008100741643A CN200810074164A CN101256347B CN 101256347 B CN101256347 B CN 101256347B CN 2008100741643 A CN2008100741643 A CN 2008100741643A CN 200810074164 A CN200810074164 A CN 200810074164A CN 101256347 B CN101256347 B CN 1012563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trip
occulter
retainer
main body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741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6347A (zh
Inventor
清泷芳弘
田村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itsu Ko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itsu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itsu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itsu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56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6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6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63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Photographic Processing Devices Using Wet Methods (AREA)
  • Photographic Developing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条用保持架,能够将单张式的控制条容易并顺利地插入,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所容置的控制条感光。在保持架主体(1)内设置有压接输送被容置在容置空间内的控制条的辊对(31、32),一对遮光体(16、17)中的至少一方以能够接近或离开另一方的方式构成,并且辊对中的至少一方以能够接近或离开另一方的方式构成,在保持架主体上还具有第一操作部(22)和第二操作部(24),其中,所述第一操作部通过外部操作而进行操作,使得一对遮光体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所述第二操作部通过外部操作而进行操作,使得一对遮光体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并且使得辊对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

Description

控制条用保持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管理显影处理液用的单张式的控制条供给至显影处理装置的控制条用保持架,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如下这样构成的控制条用保持架,该控制条用保持架具有保持架主体,该保持架主体形成有容置控制条的容置空间,并且形成有使控制条出入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开口部,在该保持架主体内设置有通过相互紧密接触而遮断来自开口部的光的一对遮光体,在保持架主体的开口部侧安装于显影处理装置的状态下,向显影处理装置供给控制条。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对已进行曝光处理的感光材料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处理装置。相关的显影处理装置存在与对感光材料实施曝光处理的曝光处理装置构成为一体的结构、和作为独立的装置而构成的结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具有用于容置显影处理液的显影处理液槽,并且具有在该显影处理液槽内输送感光材料的输送系统,通过在使感光材料浸渍在显影处理液中的同时,利用输送系统输送感光材料,从而得以进行印刷。
由于显影处理液的劣化等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印刷的品质,因此通常显影处理装置是对预先曝光成预定的图案的感光材料(所谓的控制条)进行显影处理,并根据其发色状态来判断显影处理液的状态的优劣,从而对显影处理液进行管理。
伴随于此,显影处理装置能够从输送系统所构成的输送路径的中途位置(通常是最上游位置)插入控制条。更具体地讲,显影处理装置构成为能够安装控制条用保持架,所述控制条用保持架具有能够容置单张式的控制条的保持架主体,并且该显影处理装置从该控制条用保持架向输送路径的最上游位置供给控制条。
所述控制条用保持架,在保持架主体的用于插入控制条的插入口附近,设置有相互紧密接触的一对遮光体,利用该一对遮光体防止保持架主体内的控制条感光,并且能够将控制条从一对遮光体之间容置于保持架主体内。
而且,所述控制条在利用显影处理装置内的输送装置而被输送的同时,对所述控制条进行显影处理,而为了顺利地从保持架主体中拉出控制条以及利用输送系统进行输送,通常,在从保持架主体延伸出的控制条的前端部连接有单张式(带状)的引导件。由此,通过显影处理装置的输送系统将引导件拉进(进行输送),从而能够从保持架主体内拉出控制条,并供给至显影处理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3-173010号公报。
但是,所述控制条用保持架,因为一对遮光体以相互紧密接触的方式被固定着,所以必须利用控制条的坚硬性等将控制条压入于遮光体之间,不仅作业性差,而且存在着控制条被折弯或受损伤的危险。特别是,控制条对控制条用保持架的插入作业,由于为了防止控制条感光而在暗室内进行,故相关的作业成为用手摸索着进行的作业,不仅对控制条造成损伤的可能性高,而且导致作业性显著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条用保持架,能够容易并顺滑地插入单张式的控制条,并且可以可靠地防止所容置的控制条感光。
本发明的控制条用保持架,其具有保持架主体,该保持架主体形成有用于容置单张式的控制条的容置空间,而该单张式的控制条用于管理显影处理装置内的显影处理液;并且该保持架主体形成有使控制条出入于该容置空间内用的开口部,在该保持架主体内设置有通过相互紧密接触而遮断来自开口部的光的一对遮光体,在保持架主体的开口部侧安装于显影处理装置的状态下,向显影处理装置供给控制条,其特征在于,在保持架主体上设置有压接输送被容置在容置空间内的控制条的辊对,一对遮光体中的至少一方以能够接近或离开另一方的方式构成,并且辊对中的至少一方以能够接近或离开另一方的方式构成,在保持架主体上还具有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其中,所述第一操作部通过外部操作而进行操作,使得一对遮光体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所述第二操作部通过外部操作而进行操作,使得一对遮光体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并且使得辊对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
根据这种构成,通过一对遮光体相互紧密接触,可以成为确实地对容置空间内进行遮光的状态。而且,通过第一操作部的操作而相互紧密接触的遮光体的一方从另一方离开,从而能够在一对遮光体之间插通控制条。还有,通过与第一操作部不同的另外的第二操作部,在将控制条容置于保持架主体内时,通过该第二操作部的操作而相互紧密接触的遮光体的一方从另一方离开,并且处于压接状态的辊对的一方从另一方离开。因此,控制条通过这些辊对之间、一对遮光体之间,从开口部顺利并容易地插入到保持架主体内。该控制条用保持架,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而分开使用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因此很方便。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条用保持架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即,所述第一操作部,能够通过按压的外部操作而进行操作,使得一对遮光体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并且在所述第二操作部通过外部操作而被按压时能够连动而进行操作,使得一对遮光体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
根据这种构成,第一操作部通过外部操作,能够使一对遮光体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隔开,将控制条插通到这些遮光体之间,第二操作部,通过按压操作第一操作部,能够将控制条插通到一对遮光体之间,并且在辊对之间也形成间隙,从而能够插通控制条。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条用保持架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即,所述第一操作部在所述保持架主体的开口部侧安装在显影处理装置上时被按压而能够进行操作,使得一对遮光体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
根据这种构成,第一操作部使用在将控制条容置于保持架主体内时,并且,在保持架主体的开口部侧安装在显影处理装置上时进行操作,使得一对遮光体中的一方从另一方离开,能够成为将控制条向显影处理装置侧排出的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条用保持架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即,具有加载部,所述加载部对至少一方的遮光体施加载荷而使该至少一方的遮光体趋向另一方的遮光体,使得一对遮光体相互紧密接触。
通过这种构成,利用加载部维持一对对置构件的遮光部相互紧密接触的状态,并且能够确实对保持架主体内进行遮光。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条用保持架可以采用以下的构成,即,具有加载部,所述加载部为了使通过所述第二操作部的操作而相互分离开的辊对成为能够压接输送控制条的压接状态,对辊对中的至少一方的辊施加载荷而使该至少一方的辊趋向另一方的辊。
根据这种构成,通过第二操作部的按压操作,即使是辊对分离开的情况下,通过解除按压,也可以恢复到辊对相互抵接而压接输送控制条的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条用保持架,能够得到如下优异的效果,即,能够容易并顺利地插入单张式的控制条,并且能够可靠的防止所容置的控制条感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用于安装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条保持架的照片处理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该控制条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3示出该控制条保持架,是从与图2相反一侧所见的立体图。
图4示出该控制条保持架,是将在图2的姿势中位于上侧的罩体去掉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示出该控制条保持架,是将在图3的姿势中位于上侧的罩体去掉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A是该控制条保持架中的闸门机构及输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6B是图6A的A向视图。
图7A~图7C是该闸门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其中图7A表示关闭的状态,图7B表示在第一阶段打开的状态,图7C表示在第二阶段完全打开的状态。
图8A是要将该控制条保持架安装到照片处理装置上的状态的剖视侧视图,图8B是表示安装后的剖视侧视图。
图9是用于安装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条保持架的照片处理装置进行设定处理及控制条处理时的概略流程图。
图10是图9中S50步骤的副流程图,表示在控制条处理前的输送路径上有无发生故障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本发明的控制条用保持架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之前首先对用于安装该控制条用保持架的照片处理装置,参照附图进行概要说明。
如图1所示,照片处理装置100具有:基于图像数据对感光材料P进行曝光处理的曝光处理部110;为了提高感光材料P的供给能力而增设于曝光处理部110上的辅助供给部120;对被曝光处理过的感光材料P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处理部(显影处理装置)130;对显影处理后的感光材料P进行干燥处理的干燥处理部140;将干燥处理过的感光材料排出的排出部150。
在照片处理装置100中,内装有控制装置101,由控制装置101进行整体的控制,并且控制装置101基于所读取的图像数据或编辑过的图像数据而进行曝光处理等。另外,控制装置101具有:监视器102,其用于显示各处理的处理状况或操作指南等;输入装置(未图示),其基于该监视器102的显示进行输入操作;读取装置(未图示),其读取用于在曝光处理部110中对感光材料P进行曝光处理的图像数据;运算处理装置(未图示),其在进行曝光处理时进行各种处理或进行照片处理装置100的实质性的控制。
曝光处理部110具有:用于容置卷绕成卷筒状的长条状的感光材料P的暗盒111;将从该暗盒111(或后述的暗盒121、122)供给的感光材料,以预定的长度切断而形成切片的切断机构112;对由该切断机构切断的感光材料P进行曝光处理的曝光单元113;在曝光处理部110内的各构成之间输送感光材料,并向下游侧(显影处理部130)输送从暗盒111(或后述的暗盒121、122)供给的感光材料P的输送机构114。
暗盒111将卷筒状的感光材料P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保持,并能够将感光材料P向长度方向排出。另外,在使曝光处理部110、显影处理部130、干燥处理部140成为一体的主框体上,能够连接着用于容置任选(增加)的第二暗盒121以及第三暗盒122的副框体并将其作为辅助供给部120,从任选的暗盒121、122供给的感光材料P的输送路径在主框体内与从主框体内的暗盒111供给的感光材料P的输送路径汇合,在进行照片处理时,使用从任一个暗盒111、121、122供给的感光材料P。
曝光单元113具有对在输送机构114中输送的感光材料P的乳剂面进行曝光的曝光器(图中的箭头为对感光材料P的曝光点)。该曝光器采用了具有激光光源(未图示)、将来自该激光光源的激光引导至曝光点的光学系统(例如多面反射镜或透镜,未图示)等的所谓的激光引擎。并且,曝光器也可以是由以卤素灯等形成的光源、经由光纤束与该光源相连接的光闸(PLZT)构成的曝光器等、其他的所谓数字曝光器。
输送机构114由多个辊对和滑动输送体的组合构成,其中所述多个辊对在曝光处理部110内的输送路径上任意设置,并对感光材料P进行压接输送(辊式输送),所述滑动输送体以能够压接(保持)感光材料P并能够沿着输送路径往复移动的方式构成。滑动输送体设置在辊对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设置于在切断机构112的下游侧沿水平方向形成的输送路径上和在曝光单元113的下游侧沿垂直方向形成的输送路径上),接受从上游侧的辊对传送来的感光材料P,并向下游侧的辊对输送该感光材料P。
显影处理部130用于对从曝光处理部110传送来的感光材料P进行显影,并且该显影处理部130具有:显影处理液槽131,其用于贮存显影处理液;主输送系统132,其以重复进行将感光材料P浸渍在该显影处理液槽131内的显影处理液中后取出的动作的方式输送感光材料P;副输送系统133,其用于向该主输送系统132的最上游位置供给管理现状处理液用的控制条。
所述显影处理液槽131是将多个液槽横向并列设置而构成的。在各液槽中贮存着对感光材料P进行显影处理、漂白处理、定影处理、安定处理用的显影处理液。即,在各液槽中,从上游侧按顺序贮存着显影液(CD)、漂白定影液(BF)、安定液(STB)、清洗液。
而且,虽然在图1中仅示出了感光材料P所通过的输送路径,但主输送系统132由多个辊对(未图示)构成,以便形成连续的S字形状的输送路径,所述多个辊在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构成主输送系统132的各辊对同步驱动,能够按顺序交接感光材料P并向下游侧输送。
在显影处理部130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后述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的安装口135,所述副输送系统133设置在该安装口135和主输送系统132所构成的输送路径的最上游部分之间。该副输送系统133由驱动旋转的辊对134a、134b构成,对来自安装在安装口135上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的控制条进行压接输送,并能够向主输送系统132所构成的输送路径的最上游部分(位于主输送系统132的最上游的区域中的辊对之间)进行供给。
所述主输送系统132被设定成比副输送系统133对感光材料P的输送速度高,主输送系统132将到达的感光材料P拉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条用保持架H上也设置有后述的输送机构(下面称为保持架输送机构),副输送系统133输送由该保持架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控制条。在与保持架输送机构的关系中,副输送系统133对感光材料P的输送速度被设定成比保持架输送机构的输送速度高。即,若以感光材料P的处理能力的观点为基准,则以如下方式进行速度设定:副输送系统133的输送速度(V2)比显影处理能力确定的主输送系统132对感光材料P的输送速度(V1)低,而保持架输送机构的输送速度(V3)比副输送系统133的输送速度(V2)低(即,V1>V2>V3)。
干燥处理部140具有:对从上游侧的显影处理部130传送来的感光材料P进行输送的输送系统(一般由多个辊对构成,但只图示出输送路径,而没有图示出输送系统其本身);使该输送系统所输送的感光材料P干燥的干燥装置(未图示)。
排出部150具有:接受从干燥处理部140送出的感光材料P的排出传送带150a;将由该排出传送带150a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按每个指令进行区分的区分机构(未图示)。
这种照片处理装置100,在对感光材料P进行曝光显影处理的实际工作之前,进行设定曝光单元113(曝光器)的曝光条件的设定处理。该设定处理以如下方式进行,即,在曝光处理部110中,在感光材料P上曝光处理预定的图案(曝光单元113的光源的调整所需要的颜色图案等),并将其在显影处理部130中进行显影处理之后用测色计计测发色状态,根据计测结果,将曝光单元113设定成适当的状态。伴随于此,在该照片处理装置100中也具有测定感光材料P的发色的测色计115。该测色计115经由总线连接在运算处理装置上,该运算处理装置根据测色计115的测色结果调整曝光单元113。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照片处理装置100,可以自动进行所述设定处理,并可以将经过了曝光、显影、干燥处理的感光材料P自动供给至测色计115。更具体地说明的话,该照片处理装置100,将所述测色计115设置在所述排出传送带150a的下方区域,干燥处理部140内的感光材料P的输送路径分成在最下游侧与排出传送带150a相连接的主路径A和与测色计115相连接的副路径B。
照片处理装置100由以上的概略结构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以装卸自由的方式安装在显影处理部130内的输送路径的最上游位置,即,从曝光处理部130向显影处理部130送入感光材料P的位置,并且在显影处理部130的输送路径中,在进入到显影处理液槽131内之前的位置处供给控制条。以下,详细说明该控制条用保持架H。
如图2及图3所示,控制条用保持架H具有保持架主体1,该保持架主体1在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置控制条的容置空间,并且形成有使控制条出入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开口部3。该保持架主体1,与控制条为长方形的情况相对应,也形成为长方形。另外,保持架主体1的一端侧(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区域2)是插入到照片处理装置100的所述安装口135中的安装部,所述开口部3形成在该安装部2上。
所述开口部3对应于控制条的截面形状而形成为极细且横向长的狭缝状(下面将开口部称为狭缝)。另外,为了防止因不注意而导致呈容置在保持架主体1内(遮蔽空间内)的状态的未显影处理的控制条被感光,在保持架主体1内设置有用于遮断来自狭缝3的光(从狭缝3进入到容置空间内的光)的闸门机构。另外,为了能够将容置在保持架主体1内的控制条经由照片处理装置100的安装口135而向照片处理装置100内自动供给(为了能够将控制条自动向外部排出),在保持架主体1的内部,同样在狭缝3的附近位置,也设置有所述保持架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另外,关于这些闸门机构、保持架输送机构将在后面详述,因此,在这里仅说明到这里。
除具有这种狭缝3的安装部2以外的保持架主体1的其它三方,完全以遮光状态闭合着,该三方的周边部比中央部鼓起,截面呈凸形状,因此,操作者的手指容易拿住而不易滑落,从而实现良好的操作性(操纵性)。另外,由于周边部具有这种鼓起部,所以在周边部的内部能够实现输送机构所使用的电动机、电装基板、或作为内部电源的电池这些构件的容置空间。
另一方面,除了周边部之外的保持架本体1的中央部(由附图标记4包围着的区域),厚度变薄,形成用于容置控制条的容置空间。另外,该容置空间(区域4)中,在与安装部2相反一侧设置的附图标记5的构成是定位销,该定位销横跨保持架主体1的表面和背面而以可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着,并且横切内部的容置空间。控制条因厂商或品种的不同而长度不同,存在短尺寸的控制条会超过保持架主体1内的输送机构而进入到深处的情况,这样,利用保持架输送机构进行自动排出变为不可能。该定位销5能够防止短尺寸的控制条进入到深处而限制控制条的移动。在处理长尺寸的控制条时,将该定位销5更换成别的遮光销5a来使用。
另外,保持架主体1在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能够分切成两部分,从而能够分切成前面(在图2中所见的面,是与控制条的乳剂面(潜像形成面)对置的面)和背面(在图3中所见的面,是与控制条的乳剂面相反面对置的面)。即,保持架主体1,其外观结构由包含前面的前面罩主体1a和包含背面的背面罩主体1b构成,并且可以将这些前面及背面的一对罩主体1a、1b组装或分解。
图4表示除去前面罩主体1a的状态的背面罩主体1b的内部状态,图5表示除去背面罩主体1b的状态的前面罩主体1a的内部状态。另外,之所以在背面罩主体1b的一个侧边部形成缺口部1c,是为了将该缺口部1c作为存取点而向在保持架主体1的一个侧边部形成的电池容置部安装电池8或将电池容置部内部的电池8取出。通常该缺口部1c由盖7(参照图3)覆盖,以防止电池8脱落。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闸门机构用附图标记15所表示,并横跨前面罩主体1a和背面罩主体1b而构成。另外,所述保持架输送机构用附图标记30表示,与闸门机构15相同,横跨前面罩主体1a和背面罩主体1b而构成。
闸门机构15以一对遮光体16、17为主要构成,所述一对遮光体16、17通过相互紧密接触而遮断来自狭缝3的光,一方的遮光体16对应于狭缝3的形成位置而安装在背面罩主体1b上(参照图4),另一方的遮光体17对应于狭缝3的形成位置而安装在前面罩主体1a上(参照图5)。即,一对遮光体16、17,通过将前面罩主体1a及背面罩主体1b组合在一起而相互紧密接触,能够遮断从外部要经由狭缝3进入到容置空间内的光(遮光)。
参照图6能够更加理解到,一方的遮光体16由板状的构件构成,并由具有刚性的基底构件18a和覆盖该基底构件18a的表面而设置的具有软性的片材构件19a构成。
该基底构件18a为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成型品,片材构件19a例如使用表面起毛的绒(velveteen)。遮光体16是在从外部向保持架主体1内插入控制条(容置到保持架主体1内)或从保持架主体1内向外部排出控制条(向照片处理装置100供给)时与控制条滑动接触的构件,因此,插入侧端部及排出侧端部各自倾斜成斜坡状,以使控制条的插入、排出不产生障碍(防止出入的控制条与遮光体16相干涉而防碍输送)。
具体地讲,一方的遮光体16包括中间部16a、插入侧端部16b、排出侧端部16c,其中,所述中间部16a与控制条所通过的平面区域(下面将该平面区域称为输送面)近似平行,并且沿着与控制条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横向伸长;该插入侧端部16b从该中间部16a延伸,并以越向前端侧越远离控制条的输送面的方式倾斜,并且沿着与控制条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横向伸长;该排出侧端部16c从与插入侧端部16b相反一侧的中间部16a延伸,并以越向前端侧越远离控制条的输送面的方式倾斜,并且沿着与控制条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横向伸长,该一方的遮光体16具有平板在平行的两个位置处向相同方向折曲的形状。实际上,基底构件18a成型为如上所述那样的形状,并在其表面上粘贴片材构件19a,从而片材构件19a也形成同样的形状。
而且,对该一方的遮光体16的形状进行设定,使得与控制条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宽),以比控制条的宽度尺寸大为前提,越往容置空间侧则越短(窄)。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上的遮光体16的两端对称地倾斜,从而越往容置空间侧则宽度越窄。这是因为,用于对插入的控制条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边缘进行引导的一对引导部(未加附图标记)形成在保持架主体1内,以此为前提,在确保一对遮光体16、17充分的遮光性(确保紧密接触的区域)的同时,使引导部的形成基点尽可能的位于狭缝3侧,在狭缝3侧也确保用于容置控制条的容置空间,从而防止保持架主体1的大型化(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加大化)。
另外,一方的遮光体16能够围绕预定的轴线旋转,其中该轴线与使控制条出入的方向(插入、排出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并与控制条所通过的平面区域平行或近似平行而延伸,并且该一方的遮光体16在与控制条的输送面垂直的方向上能够位移。
更具体地讲,一方的遮光体16,在下面(与对置于另一方的遮光体17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侧安装有杆20,该杆20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背面罩主体1b上,故能够旋转(能够摇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杆20沿着与控制条输送面平行并与控制条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设置,并且,在该垂直的方向上比遮光体16长,并使用了圆棒。而且,相关的杆20,固定在排出侧端部16c的下面上,在此成为遮光体16的旋转中心(摇动中心)。
还有,所述杆20如上所述比遮光体16长,因此两端部成为从遮光体16的各个侧方突出的状态。因此,在该杆20的两端部上能够安装支承体22、22。各支承体22、22具有块状形状,通过将杆20的端部嵌入到形成在该支承体22上的孔内而使杆20、遮光体16都一体化。
支承体22,也发挥用于操作遮光体16(使遮光体16动作)的操作部(下面称为第一操作部)的功能。即,支承体22形成有突起部22a,通过按压突起部22a,间接地将遮光体16向旋转方向(实际上是相对杆20周向的切线方向)加载,使遮光体16从如图6B所示的常态位置旋转。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遮光体16始终通过弹簧、橡胶等弹性构件(加载部)被弹性加载而处于图6B所示的常态位置,当按压突起部22a时,抵抗弹性加载而进行按压操作。即,遮光体16向着控制条的输送面直接或间接地被弹性加载,通过向着使遮光体16离开控制条的输送面的方向按压突起部22a,从而使遮光体16离开控制条的输送面。
另外,突起部22a从开口突出来,所述开口形成在与支承遮光体16一侧的罩主体(背面罩主体)1b相反一侧的罩主体(前面罩主体)1a的相应部位(参照图2)。因此,即使是在保持架主体1被组装起来的状态下,也能够从外部按压突起部22a而进行遮光体16的操作。
另外,虽然已经叙述了杆20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罩主体1b上的情况,但该支承的部位是在各支承体22的内侧(控制条的输送方向的中心侧),且在遮光体16侧方的外侧(从控制条的输送方向中心离开的方向)。即,杆20在罩主体1b上的支承部位是两处,分别在各支承体22,22和遮光体16的侧方之间。还有,对应于这样的部位,在罩主体1b侧提供了支承用的孔,该孔不是与杆20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圆孔,而是在与控制条的输送面垂直的方向上长的长孔。
在图6B中,该长孔的一部分用虚线表示,其余的部分因为与杆20的外周一致,所以用实线表示,在与控制条的输送面垂直的方向上较长而整体上成为椭圆形的长孔1d。所以,杆20在与控制条的输送面垂直的方向上多少有些间隙,而能够移动预定量。因此,一方的遮光体16能够在与控制条所通过的平面区域(控制条的输送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预定量(位移)。
如此,使遮光体16既能够旋转又能够位移,由于一方的遮光体16的位移方向相对围绕轴线的旋转方向成为切线方向,所以用于使该遮光体16旋转的力的方向和用于使该遮光体16位移的力的方向成为相同的方向。因此,通过从保持架主体1的外部,对支承体(第一操作部)22的突起部22a向着与控制条的输送面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方向(从另一方的遮光体17离开的方向)施加按压力,通过该按压力的作用,经由杆20,使连接在支承体22上的一方的遮光体16旋转乃至位移,或者位移乃至旋转,或者旋转及位移,能够使该遮光体16从另一方的遮光体17离开而隔开充分的间隔。
如上所述,一方的遮光体16,在使控制条出入时(特别是在插入控制条时)为了充分确保与另一方的遮光体17的间隔,能够以与控制条的输送面平行且与控制条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为中心进行旋转(能够摇动),并且在与控制条的输送面垂直的方向上能够位移(能够平行移动)。另外,支承体22、22作为操作部来发挥功能,其中该操作部通过外部操作而使所述一方的遮光体旋转、位移(围绕轴线旋转,并且在与所述平面区域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方向上位移,从而从另一方的遮光体离开)。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中,作为使一方的遮光体16进行如上所述的动作的操作部,还提供了另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将操作杆24用作操作部(下面称为第二操作部),其中该操作杆24以旋转自如(摇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罩主体1b上。该操作杆24,与各自的支承体22对应而设置有一对,并沿着控制条的输送方向形成为长条状。另外,相互平行并相互离开的一对操作杆24、24通过连接构件25而一体化。另外,操作杆24的两端部中,在位于保持架主体1内的里侧的一端部上形成的孔24a中插入设置在罩主体1b侧的销(未图示),通过该一端部被轴支承,操作杆24能旋转自如(摇动自如)。
而且,操作杆24的另一端部卡合在支承体22上。具体地讲,在支承体22的侧方突出设置有卡止部22b,操作杆24的另一端部从上方卡合于该卡止部22b。卡止部22b为圆柱形状,其形成在支承体22的旋转中心上,即离开杆20的位置上。详细地讲,卡合部22b在从操作杆24的旋转中心24a离开的方向上形成于从支承体22的旋转中心20离开的位置上,使得操作杆24的旋转经由该操作杆24的另一端部而对支承体22产生旋转作用。
另外,操作杆24形成有突起部24b,通过按压该突起部24b,间接地将遮光体16向旋转方向(实际上是相对杆20周向的切线方向)加载,使遮光体16从图6B所示的常态位置旋转。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将操作杆24、24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构件25也与遮光体16相同,始终通过弹簧、橡胶等弹性构件被弹性加载而处于图6B所示的常态位置,当按压操作杆24的突起部24b时,抵抗弹性加载而进行加压操作。即,操作杆24向着控制条的输送面直接或间接地被弹性加载,将突起部24b向着遮光体16从控制条的输送面离开的方向按压,从而使遮光体16从控制条的输送面离开。
另外,突起部24b从开口部突出来,其中该开口部形成在与支承操作杆24一侧的罩主体1b相反一侧的罩主体1a的对应部位(参照图2)。因此,即使是保持架主体1为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也能够从外部按压突起部24b。这时,通过对操作杆24(第二操作部)的突起部24b进行按压,操作杆24按压作为上述的第一操作部的支承体22(卡止部22b),所以与如上所述的按压操作支承体22的情况相同,一方的遮光体16旋转乃至位移,或者位移乃至旋转,或者旋转及位移,能够使该遮光体16从另一方的遮光体17离开而隔开充分的间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承体22及操作杆24作为使遮光体16动作的操作部(第一操作部、第二操作部)而被设置。
而且,如上所述一方的遮光体16为可动,相对以此,另一方的遮光体17固定在固定位置上。而且,该另一方的遮光体17如图5所示,由板状的构件构成,并由具有刚性的基底构件18b和覆盖该基底构件18b的表面而设置的具有软性的片材构件19b构成。
该另一方的遮光体17的基底构件18b也是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成型品,片材构件19b也使用与一方的遮光体16相同的材料。并且,该另一方的遮光体17也是在从外部向保持架主体1内插入控制条(容置到保持架主体1内)或从保持架主体1内向外部排出控制条(向照片处理装置供给)时与控制条滑动接触的构件,因此,插入侧端部及排出侧端部各自倾斜成斜坡状,以使控制条的插入、排出不产生障碍(防止插入、排出的控制条与遮光体17相干涉而防碍输送)。
具体地讲,另一方的遮光体17与一方的遮光体16形成为镜像状态。即,该遮光体17也由中间部17a、插入侧端部17b、排出侧端部17c构成,其中该中间部17a与控制条的输送面近似平行,并且沿着与控制条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横向伸长;该插入侧端部17b从该中间部17a延伸,并以越向前端侧越远离控制条的输送面的方式倾斜,并且沿着与控制条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横向伸长;该排出侧端部17c从与该插入侧端部17b相反一侧的中间部17a延伸,并以越向前端侧越远离控制条的输送面的方式倾斜,并且沿着与控制条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横向伸长;并且该遮光体17也具有平板在平行的两个位置处向相同方向折曲的形状。另外,实际上基底构件18b成型为上述这样的形状,通过在其表面上粘贴片材构件19b,从而片材构件19b也成为同样的形状。
而且,对该另一方的遮光体17的形状也进行设定,使得与控制条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宽),以比控制条的宽度尺寸大为前提,越往容置空间侧则越短(窄)。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另一方的遮光体17与一方的遮光体16成为镜像状态,因此,与一方的遮光体16相同,宽度方向上的遮光体17的两端对称地倾斜,从而越往容置空间侧则宽度越窄。这是因为如同针对一方的遮光体16所说明的那样,在确保一对遮光体16、17充分的遮光性(确保紧密接触的区域)的同时,使引导部的形成基点尽可能的位于狭缝3侧,在狭缝3侧也确保用于容置控制条的容置空间,从而防止保持架主体1的大型化(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加大化)。
由此,一对遮光体16、17,在将前面罩主体1a和背面罩主体1b组合成保持架主体1的状态下,通过一方的遮光体16利用弹性构件被弹性加载,相互的中间部16a、17b紧密接触,能够遮断射向该保持架主体1内的容置空间内的杂散光。
接着,保持架输送机构30,如图4至图6所示,具有一对辊31、32(辊对)和用于驱动旋转该辊对的作为驱动装置的电动机33。保持架输送机构30能够将控制条夹持在辊对(辊31和辊32)之间而向狭缝3侧压接输送。辊对(辊31、32)横跨前面罩主体1a和背面罩主体1b而设置,更详细地讲,一方的辊3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在前面罩主体1a上,另一方的辊3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在背面罩主体1b上。
辊对中一方的辊31的轴31a的两端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前面罩主体1a上,另一方面,另一方的辊32的轴32a的两端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背面罩主体1b上。但是,用于支承辊31的轴31a的、前面罩主体1a侧所提供的支承用的孔为圆孔,辊31不仅在轴向上,在径向上也不能移动,而用于支承辊32的轴32a的、背面罩主体1b侧所提供的支承用的孔则不是圆孔,而是沿上下方向(与控制条的输送面垂直的方向)长的长孔。各辊31、32,其压接面断续地形成在轴31a、32a的长度方向上。具体地讲,在各辊31、32上,在其轴31a、32a的长度方向上分离开而形成2个压接面。
即,另一方的辊32,在与控制条的输送面垂直的方向上多少有些间隙,可以移动预定量。而且,该另一方的辊32,与一对操作杆24、24卡合,因此,利用操作杆24,另一方的辊32能够向离开控制条的输送面的方向移动。因此,通常与一方的辊31相抵接的另一方的棍32,通过按压操作杆24(的突起部24b),能够从一方的辊31离开而解除两辊31、32的抵接状态。
抵接状态的解除设定成当使控制条通过两辊31、32之间时、控制条并不从辊31、32受到接触阻力的程度,即,相互离开而具有与控制条的厚度相同、或大于控制条厚度的间隔。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另一方的辊32也始终利用弹簧、橡胶等弹性构件(加载部)而被弹性加载,使该另一方的辊趋向一方的辊31,适当地维持两辊31、32的抵接状态,并能够以适当的输送力(压接力)压接输送控制条,但当按压操作杆24的突起部24b时,抵抗弹性加载而进行按压操作。即,辊32向着控制条的输送面直接或间接地被弹性加载,通过向辊32从控制条的输送面离开的方向按压操作杆24(第二操作部)的突起部24b,使辊32从控制条的输送面离开,并解除两辊31、32的抵接状态。这时,在辊31、32之间形成插入控制条所需的有富余的充分的间隙。另外,当解除对操作杆24的突起部24部的按压时,辊32利用所述加载部(弹性构件)再次恢复到与辊31压接的状态,辊对能够压接输送控制条。
电动机33设置在前面罩主体1a上。更详细地讲,在保持架主体1中,在与形成前面所述的电池容置部的一方的侧边部相反的另一方的边缘部上形成电动机容置部,与该电动机容置部相对应的前面罩主体1a的另一方的侧边部上设置电动机33。而且,在电动机33的驱动轴上装有锥齿轮35,另一方面,在辊31的一端部(辊31的轴)上也安装有锥齿轮36,通过两锥齿轮35、36啮合,将电动机33的驱动力传递到辊31,并驱动辊31旋转。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受电动机33驱动的辊31和其轴之间设置有单向离合器(未图示),通过电动机33的驱动,辊31可以向一个方向旋转而送出控制条,并且在电动机33停止时,辊31向着与驱动时相同的方向以自由的状态旋转(拉出控制条)。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由容置在保持架主体1内的电池驱动电动机33。即,该控制条用保持架H具有与照片处理装置100独立的电力供给源(电池8)及驱动系统(电动机33、锥齿轮35、36等),能够进行独立的动作。即使具备了这种独立的驱动系统,但实际上也需要与照片处理装置100协同动作(送出控制条),所以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中设置有与照片处理装置100进行无线通信的红外线端口、开关等,该开关能够使通过安装在照片处理装置100上而驱动红外线端口、电机等的电气系统成为可通电的状态。
由此,该控制条用保持架H,通过安装在照片处理装置100上,能够与照片处理装置进行通信,或在通信中判断照片处理装置100是否安装了控制条用保持架H,或照片处理装置100对控制条用保持架H发出控制条的送出指示,或可以在与照片处理装置100的动作状况等实现协同的基础上进行动作。
另外,要求进行送出控制条等的动作的指示,利用在执行该动作的时刻的通信来进行,而针对控制条用保持架H是否安装于照片处理装置100上的确认,通过这些相互的定期的通信来进行,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来自控制条用保持架H的回信时,判断为没有安装。
接着说明上述构成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的动作。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如上所述,构成为既能够旋转又能够位移的一方的遮光体16,利用弹性构件的弹性加载而被施加载荷而趋向另一方的遮光体17侧,因此,在常态下,如图7A所示,该一方的遮光体16被压向另一方的遮光体17侧,成为两遮光体16、17相互紧密接触的状态。
而且,该控制条用保持架H中,如上所述,作为能够外部操作的操作部(第一操作部、第二操作部),设置有一对支承体22及操作杆24,无论按压哪一个,如图7B及图7C所示,一方的遮光体16围绕杆(轴)20旋转,并且在与控制条的输送面垂直的方向上位移。这样一来,一方的遮光体16从另一方的遮光体17离开,在该遮光体16、17之间形成插入控制条所需的有富余的充分的间隙。
即,仅以遮光体16的位移而在一对遮光体16、17之间形成的间隙,或仅以一方的遮光体16的旋转而在一对遮光体16、17之间形成的间隙,无法形成插入控制条所需的有富余的间隙,但通过使遮光体16旋转并位移,基于遮光体16的旋转而形成的间隙β被累加在基于遮光体16的位移而形成的间隙α上,所以,虽然是在受限的空间内的动作,但仍能在遮光体16、17之间形成充分的间隙,使得控制条的出入能够顺利地进行。
特别是,将一方的遮光体16的旋转中心设定在与对置于另一方的遮光体17的面相反的面侧时,相比旋转中心而位于容置空间侧的遮光体16的端部(排出侧端部16c)超出连接线为止,遮光体16、17的容置空间侧的间隔不会十分扩大,其中该连接线是将一方的遮光体16的旋转中心和另一方的遮光体17与该旋转中心对置的部分相连接的线。因此,如上所述,通过使一方的遮光体16位移,能够充分确保该容置空间侧的间隙。
另外,通过按压突起部22a、24b,使遮光体16旋转及位移,但根据对操作部22、24的按压方式(力的施加方式),其动作顺序不同,存在遮光体16位移后旋转的情况,旋转后位移的情况,或边位移边旋转的情况,但无论何种情况,遮光体16都在预定的范围内旋转并位移,所以与另一方的遮光体17之间的间隙相同。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在保持架主体1内具有辊31、32相互紧密接触的保持架输送机构30,如上所述,通过操作使一方的遮光体6旋转并位移的操作杆24,也可以解除构成保持架输送机构30的两辊31、32的抵接状态,因此,即使保持架输送机构30由相互压接的两个辊31、32构成,通过对操作杆24进行操作,在一对遮光体16、17之间以及辊31、32之间这两方都形成充分的间隙。由此,在将控制条容置于暗室内时,不需要硬将控制条塞进遮光体16、17之间以及辊31、32之间,而能够顺利地容置到保持架主体1内的容置空间中。
而且,若解除对操作杆24的操作(按压),利用弹性构件(加载部)的弹性加载而使一方的遮光体16回到常态位置,另外,另一方的辊32也回到常态位置。另外,一方的遮光体16返回到常态位置时,根据控制条的尺寸,存在无法完全容置在比遮光体16、17更里侧(容置空间中)的情况,但因成为一对遮光体16、17夹持控制条的状态,所以容置空间内的控制条不会被感光。
利用所述控制条用保持架H进行控制条处理时,所述控制条用保持架H的安装部2(狭缝3侧)插入到照片处理装置100(显影处理部130)的安装口135中。这样,通过设置在照片处理装置100侧的按压装置(未图示),按压支承体22的突起部22a,一方的遮光体16如上所述地进行旋转及位移,向一对遮光体16、17之间供给控制条时,在遮光体16、17之间形成充分的间隙而不会发生接触控制条而使控制条受损的情况。即,即使利用控制条用保持架H内的保持架输送机构30强制送出控制条,也成为防止位于送出方向下游侧的一对遮光体16、17强制地夹持控制条而成为输送阻力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照片处理装置100以及使用于该照片处理装置100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成为以上的结构,照片处理装置100,通过预先将容置有控制条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安装于安装口135,而在第二天实际进行印刷处理之前(实际运行之前),进行控制条的显影处理(以下称为控制条处理)。控制条是感光材料厂家将预定的图案预先进行曝光处理后的物件,控制条处理是通过对该控制条进行显影处理而确认发色状态(与基准图案进行比较)来管理显影处理液的状态(寿命等),但在照片处理装置100中仅进行显影、干燥处理。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照片处理装置100,在实际运行之前,除了上述的设定处理之外,所述控制条处理也自动进行。
下面说明该控制条处理及设定处理。首先,如图8A及图8B所示,在实际运行之前(实际上是在日常作业结束时),将容置有控制条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安装于照片处理装置100的安装口135。
这样,当控制条用保持架H被安装在安装口135上时,支承体22、22的突起部22a、22a被设置在安装口135上的按压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划定安装口135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按压,对容置空间内进行遮光的一对遮光体16、17的间隔被拉开,但因操作杆24没有被按压,所以所容置的控制条被保持架输送机构30(辊31、32)夹持并维持容置在保持架主体1内的状态。
当通过所述输入装置输入开始进行设定处理及控制条处理的时刻时,对运算处理装置设定计时器。另外,也可以通过输入执行设定处理及控制条处理的实际的时刻来设定计时器,例如,当然也可以通过输入照片处理装置100的实际运行开始的时刻,并以该时刻为基准追溯设定处理及控制条处理所需的时间而计算出开始时刻之后,将该计算出的时刻作为设定处理及控制条处理的开始时刻来自动设定计时器。
而且,如图9所示,当到了所设定的时刻(第二天早上的预定时刻)时,计时器开关被接通(S10),曝光处理部110内的曝光单元113及显影处理部130内的显影处理液的温度调整(调温)开始(S20)。而当曝光装置113及显影处理液达到预定的温度时(S30中为“是”),则执行设定处理(S40)。该设定处理中,首先利用切断机构112将从曝光处理部110内的暗盒111、121、122中取出的感光材料P的前端部切断,不在曝光处理部110(曝光单元113)中进行曝光处理,而输送到显影处理部130、干燥处理部140,通过该干燥处理部140的主路径A而排出到排出部150(排出传送带150a)。
在像这样将被切断的前端部的感光材料P向下游侧(显影处理部130、干燥处理部140)输送的期间,在曝光处理部110中同时进行,而将从暗盒111、121、122中进一步取出的感光材料P利用切断机构112切断成预定的长度,并向曝光单元113的曝光点输送。
在到达曝光点的感光材料P上曝光处理预定的图案(曝光装置113的光源的调整所需的色彩图案等)。而且,曝光处理过的感光材料P,在被显影、干燥处理之后,通过干燥处理部140的副路径B而供给到测色计115。之后,利用测色计115计测感光材料P的发色状态,根据计测结果进行曝光单元113的调整。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照片处理装置100中,运算处理装置作为判断装置,在进行控制条处理之前判断(确认)在控制条所通过的输送路径上是否发生片材堵塞等输送故障(S50)。该输送故障有无的判断是通过在控制条处理中在控制条所通过的输送路径上输送感光材料P而该感光材料P是否被排出到排出部150,来判断输送路径上故障的有无。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设定处理的感光材料P判断(确认)控制条所通过的输送路径上是否发生了片材堵塞等输送故障。
具体地讲,该照片处理装置100的运算处理装置(判断装置),监视为了进行如上所述的设定处理而从曝光处理部110送入显影处理部130的感光材料P,是否结束显影处理后被排出的情况(是否排出到输送传送带150a上,是否到达了测色计115),由此来确认在控制条所通过的输送路径上是否发生了片材堵塞等输送故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通过从曝光处理部110向显影处理部130送入感光材料P(例如两者的输送系统之间的感光材料P的交接),从而感光材料P被供给到显影处理部130,当该感光材料P的输送开始时(S500),计时器动作,以该输送开始时为基准,对通过显影处理部130、干燥处理部140所需的预定时间(实际上考虑到误差是预定时间±误差时间的范围)进行计时(S510)。而在达到了感光材料P应排出的预定时间(S520),并且设置在干燥处理部140的主路径A以及副路径B的各自的下游部上的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感光材料P时(S530中为“是”),判断为从曝光处理部110送入的感光材料P被排出,即,输送路径上没有故障(S540:S50中为“否”)。
另一方面,虽然达到了感光材料P应排出的预定时间(S520中为“是”),但设置在干燥处理部140的主路径A及副路径B的各自的下游部上的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没有检测到感光材料P时(S530中为“否”),判断为从曝光处理部110送入的感光材料P没有被排出而堵塞在输送路径上,即,判断为在输送路径上发生了故障(S550:S50中为“是”)。另外,通过显影处理部130、干燥处理部140所需的预定时间,可以根据输送系统的输送速度预先掌握。
通过该判断,如图9所示,当判断为控制条所通过的输送路径上发生了故障时(S50中为“是”),中止以后的处理(结束)。因此,在不能确认出设定处理的前端部的感光材料P的排出时,导致在后续的曝光了预定图案的感光材料P与先行的前端部的感光材料P在输送路径上隔开间隔的状态下停止输送,而在不能确认出曝光了预定图案的感光材料P的排出时,该感光材料就停留在输送路径上而停止输送。与此同时,在监视器102上,显示输送路径上发生了故障的情况和控制条处理未被执行的情况,并将现状告知给出勤的操作人员。
另一方面,当判断出排出了感光材料P(显影处理部130、干燥处理部140的输送路径上没有故障)时(S50中为“否”),继续执行控制条处理(S60)。另外,如上面所述的那样,通过照片处理装置100和控制条用保持架H之间的定期通信,预先确认控制条用保持架H的安装,以确认出控制条用保持架H已经被安装为前提而执行控制条处理。
即,确认出控制条用保持架H已被安装后,来自照片处理装置100的执行控制条处理的意旨通过无线通信而指示到控制条用保持架H,从而保持架输送机构30动作。这样,容置在保持架主体1内的控制条,由保持架输送机构30(辊31、32)压接输送,从狭缝3依次送出。另外,遮光体16、17,通过将保持架主体1安装在照片处理装置100上而相互分离开,故不对控制条产生阻力而顺利地被送出。
而且,在照片处理装置100(显影处理部130)中,构成副输送系统133的辊对134a、134b被驱动,当从控制条用保持架H送进来的控制条的前端部到达辊对134a、134b之间时,该控制条的前端部被副输送系统133压接输送,并且后端侧(控制条用保持架H侧)被保持架输送机构30压接输送。即,控制条的前端部到达副输送系统133时,控制条被独立的两个输送系统30、133压接输送。这时,因为副输送系统133要以比控制条用保持架H的保持架输送机构30高的速度来输送控制条,所以对控制条作用拉伸力,其结果是,在两个输送机构30、133之间,控制条不会发生弯曲的情况。
另外,由于在保持架输送机构30(辊31)上安装了单向离合器,所以这两个输送系统30、133的输送速度差即使过大,也能够防止对控制条作用过度的拉伸力。即,通过在控制条用保持架H的辊31和其轴之间安装单向离合器,在副输送系统133的输送力大时,与该副输送系统133对控制条的拉引相对应,控制条用保持架H的辊31以比基于电动机33的旋转更高的速度进行旋转,其结果是,不会对控制条施加过度的拉伸力而防止控制条的破损。
而且,在从控制条用保持架H送出控制条之后经过预定时间后,停止对保持架输送机构30的驱动,副输送系统133单独输送控制条。在此,停止保持架输送机构30的驱动的时刻(预定时间)设定为如下时间,即,考虑到存在控制条由各个感光材料厂家提供的尺寸(主要是输送方向的长度)各不相同的情况,不管哪一个厂家的控制条,输送系统133都能够确实地压接着控制条,该时间是满足上述条件的时间。
这样,即使停止保持架输送机构30的驱动而由副输送系统133单独输送控制条,控制条用保持架H的辊31、32都能够自由旋转,因此,对控制条不会产生过度的拉伸力(阻力),而顺利地向下游侧(主输送系统132)输送。
而且,由副输送系统133输送的控制条,换载在主输送系统132上,其结果是,变成对其进行显影处理。如上所述,因为在显影处理部130、干燥处理部140的输送路径上没有发生故障,所以控制条顺利并适当地被进行显影、干燥处理,并通过干燥处理部的主路径A而排出到排出部150(排出传送带150a)。而且,如上所述,因为控制条中存在各种尺寸的控制条,所以排出传送带150a不动作,控制条保持在排出传送带150a上直到操作员操作为止。
这样,通过在实际运行之前预先自动进行设定处理及控制条处理,当操作人员出勤时,可以立即进行实际运行,能够提高日常作业的处理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通过仅按压作为操作部(第一操作部、第二操作部)的支承体22、22、操作杆24、24,在一对遮光体16、17之间形成允许插入控制条的充分的间隙,能够容易且顺利地插入控制条。
作为第二操作部的操作杆24,通过按压其突起部24b,使一对遮光体16、17中的一方从另一方离开,在其之间形成控制条能够通过的间隙,并且以使输送机构30的辊对的一方从另一方离开的方式进行操作,在辊对之间形成控制条能够通过的间隙,由此,控制条在遮光体16、17之间、两个辊31、32之间通过而使它们不构成为阻力,能够顺利并容易地容置到保持架主体1内。
另外,作为第一操作部的支承体22,不仅使用于将控制条容置到保持架主体1中的情况(容置作业),在被安装在显影处理装置(显影处理部130)的安装口135中时,被设置在该安装口135上的按压装置按压,从而使一对遮光体16、17中的一方从另一方离开而使得控制条顺利地通过其之间的间隙,所以,该支承体22,能够在以下的两种情况下使用,第一种是将控制条容置于保持架主体1内的情况,第二种是维持将保持架主体1安装于显影处理装置(显影处理部130)上并能够通过输送机构30向显影处理装置(显影处理部130)输送保持架主体1的状态的情况。
另外,通过作为该第二操作部的操作杆24操作一方的遮光体16时,操作杆24经由设置在支承体22上的卡止部22b而按压作为第一操作部的支承体22,通过操作该支承体22,使相互紧密接触的一对遮光体16、17的一方从另一方离开。即,作为第一操作部的支承体22,在作为第二操作部的操作杆24通过按压的外部操作而被操作时,与此连动而操作一方的遮光体16。即,控制条用保持架在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中使其构成构件共用化,由此使保持架主体1内的结构简单化,从而实现节省空间。
另外,一方的遮光体16被加载部施加载荷而趋向另一方的遮光体17,因此,通过解除操作部(第一操作部、第二操作部)的操作(对支承体22的突起部22a、操作杆24的突起部24b的按压),利用加载部的加载力使一对遮光体16、17彼此接近,并相互紧密接触,或者成为夹持控制条的状态,也可以防止位于容置空间内的控制条感光。
另外,在保持架主体1内设置有对辊对31、32的一方施加载荷而使该一方趋向另一方的加载部,所以,当解除第二操作部的按压操作时,从另一方的辊31离开的一方的辊32,利用加载部的加载力而再次向另一方的辊31压接,并成为能够压接输送控制条的状态(恢复状态)。
另外,具有杆20以使所述一方的遮光体16以能够围绕轴线旋转的方式与保持架主体1相连接,所述杆20固定在所述一方的遮光体16上,在保持架主体1上,用于插入所述杆20的孔1d沿着与控制条的输送面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为长孔,因此,一方的遮光体16能够围绕杆20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另一方的遮光体17向着离开的方向位移。特别是,通过使插入杆20的孔1d成为长孔,并通过杆20和长孔内周的接触,能够使遮光体16的位移以近似一定的距离且向一定的方向进行。
而且,作为所述第一操作部的支承体22,在将狭缝(开口部)侧安装在显影处理部130上的状态下,其突起部22a被设置在显影处理部130上的按压装置按压,因此,在向显影处理部130供给控制条时,在一对遮光体16、17之间也形成间隙,可以将控制条顺利地向显影处理部130送出。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设置有保持架输送机构30,因此,可以将所容置的控制条稳定地供给到照片处理装置100。
另外,由于将照片处理装置100(显影处理部130)侧的副输送系统133的输送速度设定成比保持架输送机构30的输送速度高,因此,可以对控制条施加张力的同时进行输送,在控制条用保持架H和显影处理部130之间的控制条的交接中,能够防止该控制条被弯曲而形成折印等,或因该折印而在显影处理部130的主输送系统132中发生片材堵塞。
而且,即使因某种原因而对控制条施加适度以上的过度的张力,因为在构成保持架输送机构30的一方的辊31上安装有单向离合器,所以也可以应对控制条被照片处理装置100(显影处理部130)侧的副输送系统133拉入的情况,从而可以防止控制条的破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照片处理装置100,在执行控制条处理之前,预先确认是否在该控制条所通过的输送路径上发生了故障,只有判断出没有发生故障时才执行控制条处理,因此,控制条的输送不会引发累积的故障,并能够防止高价的控制条变为废品而无用。
特别是,由于是以相比控制条较为便宜的感光材料在输送路径上的通过状态为基础,来判断在控制条所通过的输送路径上是否发生了故障,因此,即使感光材料在输送路径上发生二次堵塞,也可以降低损失。
还有,因为所述判断与设定处理合并进行,所以即使输送路径发生了故障,也不会为了判断输送路径有无故障而无用的浪费感光材料P。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条用保持架,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安装在一方的遮光体16上的杆20插入到设置在保持架主体1侧上的长孔1d中,该遮光体16能够围绕轴线旋转,其中该轴线与使控制条出入的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并且与控制条所通过的平面区域平行或近似平行而延伸,而且该遮光体16在与所述平面区域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方向上能够位移,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设置将安装在一方的遮光体16上的杆20插通并对该杆20进行轴支承的轴承构件,并使该轴承构件相对于保持架主体1而在与控制条的输送面(控制条所通过的平面区域)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方向上能够位移,这样也可以使遮光体16既能够旋转又能够位移,从而可以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遮断来自保持架主体1的狭缝3的光的一对遮光体16、17之中的一方的遮光体16既能够旋转又能够位移,通过按压作为操作部的支承体22、操作杆24,使背面罩主体1b侧的遮光体16,从固定在前面罩主体1a上的另一方的遮光体17离开,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前面罩主体1a侧的另一方的遮光体17既能够旋转又能够位移,而将背面罩主体1b侧的一方的遮光体16固定,或者也可以使两个遮光体16、17都既能够旋转又能够位移。无论何种情况,在将作为操作部的支承体22、操作杆24配置成不与其他的构成相干涉的基础上,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将遮光体16、17安装到保持架主体1上即可。即使这样,也可以使一对遮光体16、17成为彼此紧密接触的状态,能够对容置空间进行遮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使遮光体16、17分离开而顺利地插入控制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辊对中的一方的辊32与另一方的辊31从紧密接触的状态分离开、并经由加载部而再次紧密接触的结构,但采用通过加载部对另一方的辊31加载而使另一方的辊31与一方的辊32接近或背离的结构也可以。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辊对中的双方都被加载部施加载荷而相互接近或背离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保持架输送机构30内装于保持架主体1内,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保持架主体1中仅设置闸门机构15(一对遮光体16、17)也可以。这时,也可以通过使一对遮光体16、17相互分离开而顺利并容易地插入控制条。在这时,因为没有设置送出控制条的装置,所以为了向照片处理装置100送出控制条,则安装背景技术中说明的引导件即可。因此,控制条的供给变成和现有技术一样,不必一定要在安装于照片处理装置100的安装口135时,由设置在该安装口135上的按压装置按压操作部(支承体22、操作杆24)来使遮光体16、17彼此分离开。但是,若考虑到安装这种引导件的作业等的复杂性,当然优选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保持架输送机构3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架主体1上设置插入杆20的孔1d,所述杆20安装在遮光体16上,并使该孔1d向着与控制条的输送面(平面区域)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方向延伸而形成长孔,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将所述杆20固定在保持架主体1(罩主体1a,1b)上,在遮光体16上形成长孔作为将该杆20穿通于遮光体16的孔也可以。即使这样,利用杆20和长孔的关系也能够使遮光体16在与控制条的输送面垂直的方向上位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将电池8、电动机33内装于保持架主体1内,相对于照片处理装置100独立地设置对保持架输送机构30的驱动,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使控制条用保持架H从照片处理装置100接受驱动来驱动保持架输送机构30也可以。具体地讲,在照片处理装置100的安装口135附近,使从副输送系统133或主输送系统132的驱动系统分配出来的分配齿轮呈现于外部,并且在控制条用保持架H上设置与所述分配齿轮可以啮合的齿轮,并将保持架输送机构30与该齿轮动态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但是,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执行设定处理后进行控制条处理时,至少在与输送系统132直接连接时,在设定处理时导致控制条被送出,因此,在任一处部位设置离合器等,在进行设定处理时使保持架输送机构30不动作是理所当然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电动方式(电池8)来驱动保持架输送机构30,但并不局限于此,当然也可以例如利用手动能够使辊31、32旋转,以手动送出控制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控制条用保持架H有无的确认或发送送出控制条的指示等,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所述的驱动系统那样,在控制条用保持架H及照片处理装置100上设置能够相互电性连接的连接器,以有线的方式进行信号的交换也可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遮光体16、17构成为折曲形状,相对于相互紧密接触的近似平坦的中央部16a、17a而位于其两侧的狭缝3侧的端部(插入侧端部16b、17b)和遮蔽空间侧的端部(排出侧端部16c、17c)倾斜而设。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从狭缝3侧一端到容置空间侧的另一端,以向着对峙的遮光体16、17侧形成凸形的方式形成为截面呈圆弧状也可以。这时,若曲率半径过小,则遮光体16、17彼此紧密接触的面积变小(接近于线状),因此,优选使曲率半径尽可能的大。
另外,优选将成为一方的遮光体16的旋转中心的轴线设定成位于片材构件19a(该片材构件19a成为与对置的遮光体17紧密接触的面)侧的相反侧,并且尽可能的位于遮蔽空间侧。即,使遮光体16的旋转中心在与该遮光体16对应的区域内位于狭缝3侧,这样,当旋转到狭缝3侧时,遮光体16的遮蔽空间侧的端部会与对峙的遮光体17直接发生干涉,失去了旋转的意义,因此,为了防止这种干涉,优选设置成尽可能的位于遮蔽空间侧。但是,将旋转中心过于设定在遮蔽空间侧时,遮光体16的狭缝3侧的端部与对峙的遮光体17分离开很大间隔而无法有效地确保遮蔽空间侧的间隔,因此,优选将旋转中心设定在遮光体6的对应的区域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具有曝光处理部110、显影处理部130、干燥处理部140的照片处理装置100中使用了控制条用保持架H,但所述控制条用保持架H例如也可以使用在显影处理装置这样的单独的设备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固定于遮光体16上的杆20的两端部上安装了作为操作部(第一操作部)的支承体22,并通过按压操作该支承体22,经由杆20间接地对遮光体16施加载荷(按压),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遮光体16的两端将支承体22连设成一体也可以。这样,当按压操作支承体22时,实际上直接对遮光体16施加载荷,而能够旋转及位移。但是,这样使遮光体16和支承体22成为一体时,存在成为遮光体16和支承体22之间不形成间隙的状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使杆20比它们更长而安装该杆20,将其两端部插入到保持架主体1的长孔中也可以。另外,与此相反,将该杆20的两端部固定在保持架主体1上,将其之间的部分插通到在遮光体16和支承体22、22所构成的一体物上设置的长孔中也可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辊31、32上,其压接面断续地形成在31a、32a的长度方向上,但也可以将压接面沿着轴31a、32a的长度方向连续形成而成为一个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以下的例子,即,控制条用保持架通过按压操作作为第一操作部的支承体22的突起部22a或作为第二操作部的操作杆24的突起部24b,使相互紧密接触的一对遮光体16、17中的一方从另一方离开,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对支承体22进行摇动等的杆操作(摇动操作)而能够操作一方的遮光体16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举例示出了以下的结构,即,一方的遮光体16旋转乃至位移,或者位移乃至旋转,或者旋转及位移,使该遮光体16从另一方的遮光体17离开而隔开充分的间隔,但也可以采用例如通过仅使一方的遮光体16位移而能够与另一方的遮光体接近或离开的结构。但是,为了有效地利用保持架主体1内的有限的空间,优选像实施方式那样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辊对相互压接而压接输送控制条的结构,但也可以使这些辊对构成为自由辊。这时,利用第一操作部,在使一对遮光体16、17之间产生间隙时,辊对不会成为阻力,可以将控制条顺利并容易地容置到保持架主体1内。

Claims (5)

1.一种控制条用保持架(H),其具有保持架主体(1),该保持架主体(1)形成有用于容置单张式的控制条的容置空间,而该单张式的控制条用于管理显影处理装置(130)内的显影处理液;并且该保持架主体(1)形成有使控制条出入于该容置空间内用的开口部(3),在该保持架主体(1)内设置有通过相互紧密接触而遮断来自开口部(3)的光的一对遮光体(16、17),在保持架主体(1)的开口部(3)侧安装于显影处理装置(130)的状态下,向显影处理装置(130)供给控制条,其特征在于,
在保持架主体(1)上设置有压接输送被容置在容置空间内的控制条的辊对(31、32),一对遮光体(16、17)中的至少一方以能够接近或离开另一方的方式构成,并且辊对(31、32)中的至少一方以能够接近或离开另一方的方式构成,在保持架主体(1)上还具有支承体(22)和操作杆(24),其中,所述支承体(22)通过外部操作而进行操作,使得一对遮光体(16、17)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所述操作杆(24)通过外部操作而进行操作,使得一对遮光体(16、17)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并且使得辊对(31、32)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22),能够通过按压的外部操作而进行操作,使得一对遮光体(16、17)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并且在所述操作杆(24)通过外部操作而被按压时能够连动而进行操作,使得一对遮光体(16、17)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22)在所述保持架主体(1)的开口部(3)侧安装在显影处理装置(130)上时被按压而能够进行操作,使得一对遮光体(16、17)中的至少一方从另一方离开。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其特征在于,具有加载部,所述加载部对至少一方的遮光体施加载荷而使该至少一方的遮光体趋向另一方的遮光体,使得一对遮光体(16、17)相互紧密接触。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条用保持架(H),其特征在于,具有加载部,所述加载部为了使通过所述操作杆(24)的操作而相互分离开的辊对(31、32)成为能够压接输送控制条的压接状态,对辊对(31、32)中的至少一方的辊施加载荷而使该至少一方的辊趋向另一方的辊。
CN2008100741643A 2007-03-01 2008-02-27 控制条用保持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63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51567 2007-03-01
JP2007051567A JP2008216465A (ja) 2007-03-01 2007-03-01 コントロールストリップ用ホルダー
JP2007-051567 2007-03-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6347A CN101256347A (zh) 2008-09-03
CN101256347B true CN101256347B (zh) 2010-06-09

Family

ID=39836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7416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6347B (zh) 2007-03-01 2008-02-27 控制条用保持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216465A (zh)
CN (1) CN10125634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9408A (en) * 1991-12-26 1994-06-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processing performance in automatic developing and printing system
CN1094825A (zh) * 1993-02-10 1994-11-09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印相显影装置
EP1092972A1 (de) * 1999-10-11 2001-04-18 Gretag-Macbeth AG Vorrichtung zur automatischen Ausmessung von Messfeldern
JP2003173010A (ja) * 2001-12-07 2003-06-20 Noritsu Koki Co Ltd コントロールストリップ用ホルダ及び現像処理装置
JP2007034014A (ja) * 2005-07-28 2007-02-08 Noritsu Koki Co Ltd 現像処理液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9408A (en) * 1991-12-26 1994-06-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processing performance in automatic developing and printing system
CN1094825A (zh) * 1993-02-10 1994-11-09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印相显影装置
EP1092972A1 (de) * 1999-10-11 2001-04-18 Gretag-Macbeth AG Vorrichtung zur automatischen Ausmessung von Messfeldern
JP2003173010A (ja) * 2001-12-07 2003-06-20 Noritsu Koki Co Ltd コントロールストリップ用ホルダ及び現像処理装置
JP2007034014A (ja) * 2005-07-28 2007-02-08 Noritsu Koki Co Ltd 現像処理液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測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16465A (ja) 2008-09-18
CN101256347A (zh) 2008-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235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52707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576515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56347B (zh) 控制条用保持架
US4837601A (en) Automatic photographic paper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1256348B (zh) 控制条用保持架
EP0622662B1 (en) Automatic assemb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photographic film cassette
JP2009109779A (ja) 回動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EP0158806A1 (en) Film accumulating device for developing apparatus
US5901949A (en) Conveyor system for collating photographic prints and negatives
JPS606263B2 (ja) シ−ト状長尺フイルムの蛇行防止装置付移送機構
EP0828191B1 (en) Photographic processing apparatus
EP0828180B1 (en) Photographic processing apparatus
US5847809A (en) Photographic processing apparatus
EP0829751A2 (en) A photographic processor comprising a picture detecting sensor and a notcher for frame positioning
EP0828192B1 (en) Photographic processing apparatus
EP0829763B1 (en) Photographic processing apparatus
US8634728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transport of sheets through a printing apparatus
JPH07140627A (ja) 写真処理装置
EP1074883A1 (en) Photograph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070098439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20406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161970A (en) Method of operat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3625976B (zh)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2058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