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2461A - 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52461A CN101252461A CNA2008100896536A CN200810089653A CN101252461A CN 101252461 A CN101252461 A CN 101252461A CN A2008100896536 A CNA2008100896536 A CN A2008100896536A CN 200810089653 A CN200810089653 A CN 200810089653A CN 101252461 A CN101252461 A CN 1012524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ing
- signalling path
- main
- standby
- pa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7—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for predicting network behaviou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实现端到端的信令保护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终端之间建立了一条主用信令通道和至少一条采用不同传输协议的备用信令通道,当主用信令通道出现状态异常时,启用备用信令通道。本发明实施例主要用于通信系统,特别是支持多种传输方式的通信系统,例如:支持IP承载的WCDMA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对信令传送进行保护的方法,实现该方法的装置,以及能够实现该方法的终端和运用该保护方法的系统。
背景技术
IP传输是现在运用最广泛的传输技术,通信网的全IP化是一个较为明确的发展趋势。在无线通信领域,使用最多的依然是ATM(异步传输模式)传输,但是为了能够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在无线通信领域中,WCDMA(宽带码分多址)、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以及LTE(长期演进技术)等都开始支持IP传输。原有的ATM传输方式正在向着IP传输的方向发展,比如WCDMA系统中,从R6协议开始,IUB口的信令传输承载开始支持IP承载。
无论哪种传输方式或者哪些传输方式并存,在传输过程中,信令通道是基站系统最关键的通道,如果信令通道中断将导致整个基站系统的服务中断,为了增加基站的可靠性,如果当前的信令通道发生了故障,必须要在不中断上层业务的情况下,实现信令通道的无缝切换,以提高信令通道的可靠性。
在ATM传输向IP传输发展过渡的阶段,ATM传输与IP传输将共同存在,但现有技术中对于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案都是基于同质物理链路的冗余保护方案,即:只针对IP传输、ATM传输或其他传输方式的信令通道保护方案,没有兼容不同传输方式之间的信令通道保护方案。
例如:I.630标准协议中的ATM Protection Switching(ATM保护切换)技术;针对STM-1(同步传送模块)的MPS(多业务分组交换)技术;针对Ethernet(以太网)的Trunk(端口汇聚)技术。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缺陷:现有技术中,对信令传送的保护大都是基于链路层或物理层的,需要相互倒换的链路之间是采用相同传输协议的。由于终端和终端之间需要通过中间网络设备连接,而中间网络设备之间,以及中间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采用的传输协议具有多样性,造成不能进行端到端的保护倒换。例如:两个中间网络设备之间机采用了IP传输协议的通道作为信令通道,又采用了ATM传输协议的通道作为信令通道,这样就不能支持进行在IP信令通道和ATM信令通道之间进行保护倒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不受中间传输网络限制的前提下,实现端到端的信令通道保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包括:
在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主用信令通道,和至少一条与主用信令通道采用不同传输协议的备用信令通道;
通过所述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检测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是否异常;
当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异常时,停止通过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切换到其中一条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一种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包括:
通道建立模块,用于在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主用信令通道,和至少一条与主用信令通道采用不同传输协议的备用信令通道;
信令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是否异常,当检测到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异常时,触发所述信令发送模块进行主备通道的切换;
所述信令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收到所述检测模块的主备通道切换触发时,停止通过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并切换到其中一条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一种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0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
一种信令传送系统,包括两个能相互通信的相对应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0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两个终端之间建立了主用信令通道和备用信令通道,并且主用信令通道和至少一条备用信令通道是采用不同传输协议的通道,当主用信令通道出现状态异常或者由于其他情况不能正常通信时,可以倒换到备用信令通道进行终端之间的传输信令,在这个信令通道倒换过程中,不受连接两个终端的中间网络的限制。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不同传输协议共存的情况下,端到端的信令传送的保护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信令传送系统运用在WCDMA系统中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客户端的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信令传送系统的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信令传送第一种信令通道切换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信令传送第二种信令通道切换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信令传送第三种信令通道切换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信令传送系统信令传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终端之间建立主用信令通道和备用信令通道,在连接终端的中间网络信令通道采用多种传输协议时,实现终端之间的信令通道保护。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实施例,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01、在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主用信令通道和至少一条备用信令通道;主用信令通道和备用信令通道是采用不同传输协议的通道。
102、两个终端之间通过所述主用信令通道相互发送信令。
103、检测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当检测到主用信令通道出现状态异常时,执行步骤104;
104、停止通过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并通过其中一条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对应于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
通道建立模块,用于在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主用信令通道和至少一条备用信令通道,并且主用信令通道和备用信令通道采用是采用不同传输协议的通道;
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在两个终端之间通过所述主用信令通道相互发送信令;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并在检测到主用信令通道出现状态异常后,通知信令发送模块。
信令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检测模块的通知停止通过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并通过其中一条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在终端中采用上的户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及装置,即可让该终端实现对信令传送的保护。
上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及装置用在网络中时,需要在采用上述方法的终端中安装相应的装置,如果某个网络中需要相互通信的两个终端安装了上述装置,则构成了信令传送系统。
由于上述实施例在两个终端之间建立了主用信令通道和备用信令通道,在主用信令通道出现状态异常后,启用备用信令通道,以保证终端之间的信令能够准确送达,确保了通信质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也公开了一种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在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主用信令通道和至少一条备用信令通道;由于中间网络的信令通道可能采用不同的传输协议,一般情况下,主用信令通道为ATM信令通道,备用信令通道为IP信令通道,本发明实施例都以主用信令通道为ATM信令通道,备用信令通道为IP信令通道为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当某IP信令通道的QoS较高时也可以作为主用信令通道,而将ATM信令通道作为备用信令通道,或者将QoS较低的IP信令通道作为备用信令通道。本实施例中,以在终端之间建立一条ATM信令通道作为主用信令通道,两条IP信令通道作为备用信令通道为例进行描述。
302、设置一个防切换时间,一般设置的防切换时间不小于链路检测的最大灵敏度。在所述的终端之间通过所述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并且计算通过ATM信令通道发出信令的时间;同时,每个终端都从一条ATM信令通道和两条IP信令通道接收信令,这种从每条信令通道接收信令的方式,能够保证不论切换到哪一条信令通道进行信令传输,都可以较完整地接收信令。
303、实时监视ATM信令通道的状态,并分析ATM信令通道是否出现状态异常,其分析的根据如下:物理层的告警、双向转发检测协议、运行管理维护协议、链路层的状态检测、链路的删除。如果ATM信令通道出现状态异常,则执行步骤304,否则循环执行步骤303。
304、判断步骤302中计算的时间是否已超过设置的防切换时间;如果已经超过防切换时间,则执行步骤305;否则执行步骤303。本步骤中的防切换时间一般要不小于链路检测的最大灵敏度。
305、停止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转用其中一条IP信令通道来发送信令;并在切换到其中一条IP信令通道后重新计算时间。同时,每个终端都从一条ATM信令通道和两条IP信令通道接收信令。
本步骤中,具体切换到其中一条IP信令通道来发送信令的过程可以包括:实时监视所有的IP信令通道的QoS,如果某一条IP信令通道QoS(服务质量)较高,则倒换到QoS较高的IP信令通道上,进行信令传送。
306、实时监视ATM信令通道的状态,如果ATM信令通道恢复正常,并且通过其中一条IP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已超过所设置的防切换时间,该防切换时间不小于链路检测的最大灵敏度,则执行步骤302,否则循环执行步骤306。
在上述方法中,同时建立了一条ATM信令通道和两条IP信令通道,并且从每条信令通道上接收信令,接收到的信令都被送到上层协议模块处理;但是只在其中的一条ATM信令通道上发送信令。当ATM信令通道出现状态异常时,则通过其中一条IP信令通道发送信令,但仍然从每条信令通道上接收信令。
从多条信道上接收信令,保证了对方发送过来的信令能完整的收到,即使对端发生了切换,本端未切换也能收到全部的信令。只通过一条信道发送信令可以实现链路的主备选择,只有当前的主用信令信道才能发送数据。一般情况下选择QoS最高的信令通道作为主用信令通道。其余的信令通道都为备用信令通道,在本实施例中,ATM信令通道的QoS(服务质量)较高,故而作为主用信令通道。
上述方法为通过主动检测到ATM信令通道异常,发生的倒换,本实施例还提供根据另一种检测依据,进行信令通道的倒换,该检测依据为:通过IP信令通道接收到信令,表示对端已切换到IP信令通道进行信令传输,所以本端也需要切换到相应的IP信令通道进行信令传输。这种根据从IP信令通道接收到信令再进行切换的方法和上述所描述的图3的步骤基本一致,只是防切换时间要求不同,本方法中的防切换时间应该不小于信令的传输时延。
可以理解的是,从主用信令通道切换到备用信令通道的防切换时间与从从备用信令通道切换到主用信令通道的防切换时间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相同值或者不同值。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通道建立模块,用于在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主用信令通道和至少一条备用信令通道;
一般情况下,主用信令通道为ATM信令通道;备用信令通道为IP信令通道;当某IP信令通道的QoS较高时也可以作为主用信令通道,而将ATM信令通道作为备用信令通道,或者将QoS较低的IP信令通道作为备用信令通道。本实施例中,在终端之间建立了一条ATM信令通道作为主用信令通道,两条IP信令通道为备用信令通道。
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在ATM信令通道正常时通过所述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而在ATM信令通道异常时通过IP信令通道发送信令。本实施例中ATM信令通道为正常,则需要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信令接收模块,用于从一条ATM信令通道和两条IP信令通道接收信令。
计时模块,用于设定防切换时间,并在ATM信令通道正常时计算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而在ATM信令通道异常时计算通过IP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为了保证信令的传输质量,一般将防切换时间设定为不小于链路检测的最大灵敏度。由于上述信令发送模块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所以这里计算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发出信令的时间是否已超过防切换时间。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ATM信令通道的状态是否异常。
在检测模块检测到到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异常后,并且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已超过防切换时间,上述的信令发送模块停止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转用其中一条IP信令通道来发送信令;并且计时模块重新计算时间,即计算通过IP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转用其中一条IP信令通道来发送信令具体实现如下:通过服务质量获取模块获取所有备用信令通道的服务质量,即IP信令通道保护的服务质量;所述信令发送模块就可以根据所述服务质量获取模块获取的备用信令通道的服务质量,切换到服务质量较好的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所述检测模块检测主用信令通道状态是否异常的依据包括:物理层的告警、双向转发检测协议、运行管理维护协议、链路层的状态检测、链路的删除。
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ATM信令通道恢复后,并且转用其中一条IP信令通道来发送信令的时间已超过所设置的防切换时间,信令发送模块停止通过IP信令通道发送信令,而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对应于根据从IP信令通道接收到信令进行切换的方法,本实施例也提供一种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该装置和图4所示装置结构一样,只是计时模块设定的防切换时间要求不同,本装置中计时模块设定的防切换时间要求不小于信令的传输时延。
如图5所示,在WCDMA系统中,信令通道在ATM传输方式下可以承载在信令ATM适配层(SAAL,Signaling ATM Adaptation Layer)链路上,在IP传输方式下,可以承载在流控传输协议(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Protocol)链路上,多条信令通道同时工作,进行多收单发,即SAAL链路与SCTP链路接收到的数据都上送到NBAP(上层传输协议),但是发送链路只有一条。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进行通讯的双方一端为服务器,另一端为客户端,则这两者之间进行信令传输时,所采用的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略有不同。其中,服务器采用的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和图3所示的步骤相同,如图6所示,客户端采用的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具体如下:
601、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了一条ATM信令通道作为主用信令通道,两条IP信令通道为备用信令通道。
602、通过所述ATM信令通道向服务器发送信令,并且计算通过ATM信令通道发出信令的时间;并从一条ATM信令通道和两条IP信令通道接收信令。并且需要设置一个防切换时间。
603、实时监视ATM信令通道的状态,并分析ATM信令通道是否出现状态异常,其分析的根据为从IP信令通道接收到信令。如果ATM信令通道出现状态异常,则执行步骤604,否则循环执行步骤603。
604、判断步骤602中计算的时间是否已超过所设置的防切换时间;如果已经超过防切换时间,则执行步骤605;否则执行步骤603。本步骤中的防切换时间一般要不小于信令的传输时延。
605、停止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转用接收到信令的IP信令通道来发送信令;计算通过IP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并从ATM信令通道和两条IP信令通道接收信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令传送系统,其具有信令传送保护的功能,如图7所示,该信令传送系统中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其中,服务器包括:
通道建立模块,用于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建立一条主用信令通道和至少一条备用信令通道;
其中,主用信令通道和备用信令通道为所采用的传输协议不同,例如,主用信令通道为一条ATM信令通道;备用信令通道为两条IP信令通道。
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在ATM信令通道正常时通过所述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而在ATM信令通道异常时通过IP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信令接收模块,用于从一条ATM信令通道和两条IP信令通道接收客户端发来的信令。
计时模块,用于设定防切换时间,并在ATM信令通道正常时计算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而在ATM信令通道异常时计算通过IP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为了保证信令的传输质量,一般将防切换时间设定要求不小于链路检测的最大灵敏度。由于上述信令发送模块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所以这里计算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发出信令的时间是否已超过防切换时间。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ATM信令通道的状态是否异常。
当检索模块检测到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异常后,并且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已超过防切换时间,所述信令发送模块停止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转用其中一条IP信令通道来发送信令;并告知计时模块重新计算时间,即计算通过IP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
在服务器中的检测模块检测主用信令通道状态是否异常的依据包括:物理层的告警、双向转发检测协议、运行管理维护协议、链路层的状态检测或者链路的删除。
进一步的,当该服务器中的检测模块检测到ATM信令通道恢复,并且判断模块判断的结果为转用其中一条IP信令通道来发送信令的时间已超过防切换时间,信令发送模块停止通过IP信令通道发送信令,切换为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该信令传送系统中客户端包括:
通道建立模块,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条主用信令通道和至少一条备用信令通道;其中,主用信令通道和备用信令通道采用不同传输协议,例如,主用信令通道为一条ATM信令通道;备用信令通道为两条IP信令通道。
信令发送模块,用于在ATM信令通道正常时通过所述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而在ATM信令通道异常时通过IP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信令接收模块,用于从一条ATM信令通道和两条IP信令通道接收信令。
计时模块,用于设定防切换时间,并在ATM信令通道正常时计算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而在ATM信令通道异常时计算通过IP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为了保证信令的传输质量,一般将防切换时间设定要求不小于信令传输时延。由于上述信令发送模块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所以这里计算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是否已超过防切换时间,防切换时间一般要求不小于信令传输时延。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ATM信令通道的状态是否异常。
当检测模块检测到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异常后,并且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是否已超过防切换时间,信令发送模块停止通过ATM信令通道发送信令,转用其中一条IP信令通道来发送信令;并告知计时模块重新计算时间,即计算通过IP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同时,信令接收模块从所有的信令通道包括一条ATM信令通道和两条IP信令通道接收信令。所述检测主用信令通道状态异常的依据为备用信令通道上接收到信令。
如图8所示,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发生信令通道切换保护的第一种可能的切换步骤包括:
801、服务器检测到ATM信令通道的状态异常,并且获取了各个IP信令通道的QoS。
802、服务器通过QoS较高IP信令通道向客户端发送信令。
803、客户端在上述的IP信令通道中接收到了服务器发来的信令,并且客户端的计时模块已经超过防切换时间。
804、客户端转用上述的IP信令通道向服务器发送信令。
如图9所示,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发生信令通道切换保护的第二种可能的切换步骤:
901、客户端检测到ATM信令通道的状态异常,并且获取了各个IP信令通道的QoS。
902、客户端通过QoS较高IP信令通道向服务器发送信令。
903、服务器检测到ATM信令通道的状态异常,并且各个IP信令通道可用。
904、服务器转用上述的QoS较高的IP信令通道向客户端发送信令。
如图10所示,由于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已经切换到IP信令通道进行信令发送,当ATM信令通道恢复正常时的切换步骤如下:
1001、服务器检测到ATM信令通道的状态恢复正常,并且服务器端的计时模块的时间已经超过防切换时间。
1002、服务器通过ATM信令通道向客户端发送信令。
1003、客户端在上述的ATM信令通道中接收到了服务器发来的信令,并且客户端的计时模块已经超过防切换时间。
1004、客户端转用上述的ATM信令通道向服务器发送信令。
上述信令传送系统在通信的两端定义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只在服务器端执行恢复ATM信令通道的操作,而且只在客户端根据从备用信令通道上接收到信令来判断主用信令通道出现状态异常。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区别,可以防止客户端和服务器不断地出现乒乓式的来回切换。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等到计时模块的时间超过防切换时间,才能切换到另一条信令通道上,可以防止信令通道在短时间频繁切换。假如没有这个计时模块,可能出现如下情况:
如图11所示,当前使用的信令通道为IP信令通道时,Server在IP信令通道上向Client发送1号包和2号包,此时ATM信令通道恢复了,Server切换到ATM信令通道,使得后续3号包、4号包在ATM信令通道上传送。由于IP信令通道时延较大,因此虽然3号包比2号包发送时间较晚,但还是比2号包早到达Client。因此在Client端收到包的顺序为1号包、3号包、2号包、4号包。当Client在ATM信令通道上收到3号包后,就触发Client倒换到ATM信令通道上,然后又在IP信令通道上收到2号包,又会触发Client倒换到IP信令通道上,随后又在ATM信令通道上收到4号包,Client再次倒换到ATM信令通道上。在接收该信令时,Client进行了三次倒换。
如果Client端设定一个计时模块,在计时模块未超过IP信令通道单向传输时延时,从ATM信令通道收到信令包不能触发备主信令通道的倒换,并且在计时模块未超时期间,Client在备用信令通道收到包,继续对接收到的所有包进行处理;当计时模块超过IP信令通道传输时延时,Client如果再收到Server从备用信令通道上发来的信令,则再触发Client倒换到ATM信令通道上。
如果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状态异常不是从备用信令通道上接收到信令,而是当前的主用信令通道出现故障,则应该马上倒换信令通道,并且告知计时模块重新计时。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检测依据主要包括:主动依据和被动依据,主动依据是本终端的主动检测得到的切换依据;被动依据是检测到对端出现切换,需要本终端随之切换的依据,即如果从备用信令通道上收到有效信令,说明对端设备已经进行了主备通道间的切换,此时,本终端设备也应该跟随倒换。
主动依据的检测方式包括:物理层的告警、双向转发检测协议、运行管理维护协议、链路层的状态检测或者链路的删除、ATM下的F4/F5信元流检测机制。
在一个终端上,以上检测方式不需要全部支持,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几种检测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灵活地选用现有的物理层或链路层的检测机制或协议来加速主备信令通道倒换的速度。下面分别介绍各种主动依据的检测方式:
物理层的告警比较灵敏,可以在10毫秒到30毫秒的时间内检测到信令通道的通断,但是这种方法只能检测与本设备直接相连的设备之间的物理层状态。
双向转发检测协议(BFD)主要用于以太网的链路质量检测,可以在100毫秒内检测到本级设备与相邻三层设备之间的通道状态,如果调整检测时间,也可以用于端到端的通道状态检测。
F4/F5主要用于检测ATM通道的状态,可以进行端到端,也可以进行段到段的检测。以太网运行管理维护协议(OAM)是一种类似ATM下F4/F5信元流的检测机制,可以进行端到端通道状态的检测。
链路层的状态检测主要是指ATM下SAAL链路状态的检测,可以进行端到端的检测,其判断依据可以根据SAAL的POLL帧来检测,当连续3次没有收到POLL帧时,就可以认为链路状态变坏。
本实施例中主要是以ATM信令通道和IP信令通道为例说明本发明的运用,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情况和需求的不同,建立其他传输方式的信令通道,并且在不同传输方式的信令通道之间切换。
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虽然是针对信令传输提出的保护倒换方法,但也可以用到数据传输中,只是需要对数据传输所采用的上层应用软件进行适当修改,最主要的就是取消上层运用软件与链路的绑定,这样在采用不同传输协议的通道之间的切换就不会影响到上层应用软件对数据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用于通信系统,特别是支持多种传输方式的通信系统,例如:支持IP承载的WCDMA系统。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 一种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主用信令通道,和至少一条与主用信令通道采用不同传输协议的备用信令通道;
通过所述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检测所述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是否异常;
当所述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异常时,停止通过所述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切换到其中一条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主用信令通道和所述备用信令通道接收信令。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通过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之前还包括:
设置利用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防切换时间;
计算通过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
所述当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异常时,停止通过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具体包括:
当所述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异常,且所述通过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已超过所设置的防切换时间时,停止通过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所述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是否恢复正常;
当所述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恢复正常时,停止通过所述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切换到所述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止通过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之前还包括:
设置利用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防切换时间;
计算通过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
所述当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恢复正常时,停止通过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具体包括:
当所述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恢复正常时,且所述通过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已超过所设置的防切换时间时,停止通过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6. 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切换时间不小于链路检测的最大灵敏度;
或者
所述防切换时间不小于信令传输时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到其中一条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具体包括:
获取所有备用信令通道的服务质量;
切换到服务质量较好的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信令通道是否状态异常可以根据如下信息得出:物理层的告警、双向转发检测协议、运行管理维护协议、链路层的状态检测、链路的删除或者从备用信令通道上接收到信令。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信令通道为ATM信令通道;所述备用信令通道为IP信令通道。
10. 一种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道建立模块,用于在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主用信令通道,和至少一条与主用信令通道采用不同传输协议的备用信令通道;
信令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是否异常,当检测到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异常时,触发所述信令发送模块进行主备通道的切换;
所述信令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收到所述检测模块的主备通道切换触发时,停止通过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并切换到其中一条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信令接收模块,用于从主用信令通道和备用信令通道接收信令。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时模块,用于设置防切换时间,并计算通过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
判断模块,用于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异常时,判断通过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是否已超过所述防切换时间,在所述通过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已超过防切换时间时,触发所述信令发送模块进行主备通道的切换;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是否异常,当检测到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异常时,触发所述判断模块;
所述信令发送模块,还用于收到所述判断模块的主备通道切换触发后,停止通过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并切换到其中一条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主用信令通道是否恢复正常,当检测到主用信令通道恢复正常后,触发所述信令发送模块进行备主通道的切换;
所述信令发送模块,还用于收到所述检测模块的备主通道切换触发后,停止通过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并切换到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时模块,用于设置防切换时间,并计算通过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
判断模块,用于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恢复正常时,判断通过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是否已超过所述防切换时间,在所述通过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的时间已超过防切换时间时,触发所述信令发送模块进行备主通道的切换;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主用信令通道的状态是否恢复正常,当检测到主用信令通道的恢复正常时,触发所述判断模块;
所述信令发送模块,还用于收到所述判断模块的备主通道切换触发后,停止通过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并切换到主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15.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服务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有备用信令通道的服务质量;
所述信令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服务质量获取模块获取的备用信令通道的服务质量,切换到服务质量较好的备用信令通道发送信令。
16.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信令通道为ATM信令通道;所述备用信令通道为IP信令通道。
17. 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
18. 一种信令传送系统,包括两个能相互通信的相对应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0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信令传送的保护装置。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信令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服务器或客户端,所述服务器的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主用信令通道是否异常或恢复正常;所述客户端的检测模块用于根据备用信令通道上接收到信令,判断主用信令通道出现状态异常,或者,根据主用信令通道上接收到信令,判断主用信令通道恢复正常。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896536A CN101252461B (zh) | 2008-04-11 | 2008-04-11 | 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
EP12174590.5A EP2509260B1 (en) | 2008-04-11 | 2009-04-08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protecting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ES09731313T ES2389288T3 (es) | 2008-04-11 | 2009-04-08 | Método de protección, dispositivo y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para transmitir señalización |
EP09731313A EP2252005B1 (en) | 2008-04-11 | 2009-04-08 | Prot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ignaling |
AU2009235862A AU2009235862B2 (en) | 2008-04-11 | 2009-04-08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Protecting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PCT/CN2009/071187 WO2009124499A1 (zh) | 2008-04-11 | 2009-04-08 | 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RU2010140052/07A RU2466505C2 (ru) | 2008-04-11 | 2009-04-08 |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для защиты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
US12/901,980 US8593944B2 (en) | 2008-04-11 | 2010-10-11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protecting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896536A CN101252461B (zh) | 2008-04-11 | 2008-04-11 | 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52461A true CN101252461A (zh) | 2008-08-27 |
CN101252461B CN101252461B (zh) | 2010-08-04 |
Family
ID=39955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896536A Active CN101252461B (zh) | 2008-04-11 | 2008-04-11 | 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93944B2 (zh) |
EP (2) | EP2509260B1 (zh) |
CN (1) | CN101252461B (zh) |
ES (1) | ES2389288T3 (zh) |
RU (1) | RU2466505C2 (zh) |
WO (1) | WO2009124499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124499A1 (zh) * | 2008-04-11 | 2009-10-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CN101789855A (zh) * | 2009-12-30 | 2010-07-28 | 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器及其双链路备份方法 |
CN102487524A (zh) * | 2010-12-01 | 2012-06-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波信号发送链路的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08282671A (zh) * | 2015-02-13 | 2018-07-13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流媒体数据传输方法 |
CN109413101A (zh) * | 2018-12-08 | 2019-03-01 | 宁波博太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信息传输方法 |
CN109510771A (zh) * | 2017-09-15 | 2019-03-22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组播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9962991A (zh) * | 2017-12-26 | 2019-07-0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 物联网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09964489A (zh) * | 2016-11-09 | 2019-07-02 |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
CN111245846A (zh) * | 2020-01-15 | 2020-06-05 | 酷得少年(天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直播的信令传输系统及方法 |
CN117579679A (zh) * | 2024-01-15 | 2024-02-20 | 海马云(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信令交互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65749B2 (en) * | 2011-11-21 | 2015-06-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ybrid networking path selection and load balancing |
EP2621135B1 (en) * | 2012-01-24 | 2018-06-13 | ADVA Optical Networking SE |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providing a flexible secondary data path |
KR102001221B1 (ko) * | 2012-12-24 | 2019-07-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바이스간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
CN105530115B (zh) * | 2014-10-23 | 2019-10-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操作管理维护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
CN111565132B (zh) * | 2020-04-24 | 2021-11-30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转发检测报文的超时检测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03862C2 (sv) * | 1994-06-27 | 1996-09-2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uppkoppling av förbindelse i analogt mobiltelesystem |
US5831969A (en) * | 1996-06-28 | 1998-11-0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ISDN D channel restoration without loss of signaling or packet data |
US6301352B1 (en) * | 1998-10-15 | 2001-10-09 | 3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 alternative 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path |
US6937598B1 (en) * | 1999-09-20 | 2005-08-30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ATM cell traffic over IP networks |
US6952395B1 (en) * | 2001-06-01 | 2005-10-04 | Calix Networks, Inc. | Optical network restoration |
DE10158822B4 (de) * | 2001-11-30 | 2006-06-08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von Leistungsmerkmalen für Alternativ-Verbindungen von Primär-Verbindungen |
JP2005012306A (ja) * | 2003-06-17 | 2005-01-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ノード装置 |
US7289728B2 (en) * | 2004-03-11 | 2007-10-30 |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 Use of variable ratio couplers for network protection and recovery |
US7602700B1 (en) * | 2006-01-23 | 2009-10-13 | Juniper Networks, Inc. | Fast re-route in IP/MPLS networks and other networks using SONET signaling |
US8081563B2 (en) * | 2006-10-11 | 2011-12-2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rotecting multi-segment pseudowires |
CN101137221A (zh) * | 2007-09-26 | 2008-03-05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多频带无线通信方法 |
CN101252461B (zh) * | 2008-04-11 | 2010-08-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
-
2008
- 2008-04-11 CN CN2008100896536A patent/CN101252461B/zh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4-08 EP EP12174590.5A patent/EP2509260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4-08 ES ES09731313T patent/ES2389288T3/es active Active
- 2009-04-08 EP EP09731313A patent/EP2252005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4-08 WO PCT/CN2009/071187 patent/WO200912449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4-08 RU RU2010140052/07A patent/RU2466505C2/ru active
-
2010
- 2010-10-11 US US12/901,980 patent/US8593944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124499A1 (zh) * | 2008-04-11 | 2009-10-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US8593944B2 (en) | 2008-04-11 | 2013-11-2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protecting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CN101789855A (zh) * | 2009-12-30 | 2010-07-28 | 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器及其双链路备份方法 |
CN101789855B (zh) * | 2009-12-30 | 2013-08-07 | 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器及其双链路备份方法 |
CN102487524A (zh) * | 2010-12-01 | 2012-06-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波信号发送链路的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02487524B (zh) * | 2010-12-01 | 2014-07-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波信号发送链路的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08282671A (zh) * | 2015-02-13 | 2018-07-13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流媒体数据传输方法 |
CN108282671B (zh) * | 2015-02-13 | 2020-08-25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流媒体数据传输方法 |
CN109964489A (zh) * | 2016-11-09 | 2019-07-02 |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
CN109964489B (zh) * | 2016-11-09 | 2021-11-05 |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
CN109510771A (zh) * | 2017-09-15 | 2019-03-22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组播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9510771B (zh) * | 2017-09-15 | 2021-06-29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组播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9962991A (zh) * | 2017-12-26 | 2019-07-0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 物联网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09962991B (zh) * | 2017-12-26 | 2022-06-1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 物联网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109413101A (zh) * | 2018-12-08 | 2019-03-01 | 宁波博太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信息传输方法 |
CN109413101B (zh) * | 2018-12-08 | 2021-08-31 | 宁波博太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信息传输方法 |
CN111245846A (zh) * | 2020-01-15 | 2020-06-05 | 酷得少年(天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直播的信令传输系统及方法 |
CN111245846B (zh) * | 2020-01-15 | 2022-07-22 | 酷得少年(天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直播的信令传输系统及方法 |
CN117579679A (zh) * | 2024-01-15 | 2024-02-20 | 海马云(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信令交互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7579679B (zh) * | 2024-01-15 | 2024-04-19 | 海马云(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信令交互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509260A1 (en) | 2012-10-10 |
CN101252461B (zh) | 2010-08-04 |
US20110032817A1 (en) | 2011-02-10 |
RU2466505C2 (ru) | 2012-11-10 |
WO2009124499A1 (zh) | 2009-10-15 |
RU2010140052A (ru) | 2012-05-20 |
EP2252005B1 (en) | 2012-07-04 |
US8593944B2 (en) | 2013-11-26 |
EP2252005A1 (en) | 2010-11-17 |
EP2509260B1 (en) | 2013-12-04 |
AU2009235862A1 (en) | 2009-10-15 |
ES2389288T3 (es) | 2012-10-24 |
EP2252005A4 (en) | 2011-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52461B (zh) | 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 |
CN100551104C (zh) | 基于IP传输的Iub接口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7921224B2 (en) | Method of maintaining traffic services through congestion caused by network failovers | |
US8416683B2 (en) | Method for protecting data service in metropolitan area transport network | |
CN101127588B (zh) | 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的故障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1702658B (zh) | 一种环网保护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
EP2627039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witching aggregation links | |
CN1949700B (zh) | 一种混合组网的保护方法和装置 | |
CN102075390B (zh) | 一种传输状态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
CN101378359A (zh) | 一种强制链路主备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3033868A9 (en) | Protection group switching for circuit emulaton | |
CN101883117B (zh) | 接口业务集中处理方法和系统 | |
WO2012171164A1 (zh) | 一种网络安全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11350386B2 (en) | Point-to-point radio apparatus, mobile backhaul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JP2000151607A (ja) | Ipパケット通信装置及び光ネットワ―ク | |
CN105871613A (zh) | 一种e1业务保护方法和系统 | |
CN103125099B (zh) | 传输设备、传输系统和故障通知方法 | |
US20080298231A1 (en) | Ring node and redundancy method | |
CN101394642A (zh) | 一种上报链路异常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1616067A (zh) | 链路切换方法和装置 | |
JPH1079747A (ja) | オペレーション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機能を備えた非同期転送モード通信装置 | |
CN101465767B (zh) | 一种媒体网关网络接口告警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 |
EP2180636B1 (en) | Method for signaling a unidirectional failure of a packet-switched link | |
JP3681448B2 (ja) | ディジタル通信システムの回線切替装置 | |
CN100518096C (zh) | Pvc组通信网络中实现pvc组备份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