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4489A -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4489A
CN109964489A CN201780067021.7A CN201780067021A CN109964489A CN 109964489 A CN109964489 A CN 109964489A CN 201780067021 A CN201780067021 A CN 201780067021A CN 109964489 A CN109964489 A CN 109964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ignaling
physical layer
monitoring
recep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70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4489B (zh
Inventor
高桥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64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4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4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4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40/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 H04H40/18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s 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eiving
    • H04H40/27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s 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eiv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oadcast systems covered by groups H04H20/53 - H04H20/95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53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e.g. for traffic information or for mobile receivers
    • H04H20/5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e.g. for traffic information or for mobile receivers for emergency or urg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09Arrangements for device control with a direct linkage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broadcast-related services
    • H04H60/13Arrangements for device control affected by the broadcas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35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or recognis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a direct linkage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e.g.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stations or for identifying users
    • H04H60/38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or recognis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a direct linkage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e.g.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stations or for identifying users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time or space
    • H04H60/41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or recognis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a direct linkage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e.g.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stations or for identifying users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time or space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space, i.e. broadcast channels, broadcast stations or broadcast areas
    • H04H60/43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or recognis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a direct linkage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e.g.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stations or for identifying users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time or space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space, i.e. broadcast channels, broadcast stations or broadcast areas for identifying broadcas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04N21/42607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the incoming bitstream
    • H04N21/42615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processing the incoming bitstream involving specific demultiplex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retriev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packets from an IP network
    • H04N21/4383Access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3OS processes, e.g. booting an STB, implementing a Java virtual machine in an STB or power management in an STB
    • H04N21/4432Powering on the client, e.g. bootstrap loading using setup parameters being stored locally or received from the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3OS processes, e.g. booting an STB, implementing a Java virtual machine in an STB or power management in an STB
    • H04N21/4436Power management, e.g. shutting down unused components of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5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client and server
    • H04N21/654Transmission by server directed to the client
    • H04N21/6543Transmission by server directed to the client for forcing some client operations, e.g. reco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1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1/8126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additional data, e.g. news, sports, stocks, weather forecasts
    • H04N21/814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additional data, e.g. news, sports, stocks, weather forecasts comprising emergency warn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技术涉及允许提供更适合于实际操作的紧急报警服务的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提供了一种包括接收部和解调部的接收装置。接收部基于监控信息接收作为广播信号传输的物理层帧,该监控信息包括在上层信令中,上层信令是在高于物理层的层中的信令,并且监控信息用于监控特定服务。解调部解调从物理层帧获取的物理层信令,并基于作为解调结果获取的紧急警告通知信息来监控紧急警报信息是否已被传输。在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指示紧急警报信息已经被传输的情况下,接收装置自动启动。本技术例如适用于用于传输符合DVB‑T2标准的物理层帧的传输系统。

Description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允许提供更适合于实际操作的紧急报警服务的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视频广播-地面(DVB-T)标准作为一种数字地面广播标准,不仅在欧洲被采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被采用。此外,目前,DVB-T2标准(该DVB-T标准的修订版)已经商业化(例如,参见非专利文献1)。
还规定了紧急警报系统(EWS),作为用于在诸如以地震和海啸为代表的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时发出警报的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引用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号2008-148230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ETSI EN 302 755v1.4.1(2015-07)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顺便提及,虽然在DVB-T2标准和其他广播方案中引入了紧急警报系统,但是需要提供更适合实际操作的紧急警报服务,并且实现这种紧急警报系统的建议已被提出。
本技术鉴于这些情况而设计,本技术的一个目标是允许提供更适合实际操作的紧急警报服务。
要解决的问题
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接收装置包括接收部和解调部。接收部基于监控信息接收作为广播信号传输的物理层帧,监控信息包括在上层信令中,上层信令是在高于物理层的层中的信令,并且监控信息用于监控特定服务。解调部解调从物理层帧获得的物理层信令,并基于作为解调结果获得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来监控紧急警报信息是否已被传输。在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指示紧急警报信息已经被传输的情况下,接收装置自动启动。
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接收装置可以是独立装置或包括在单个装置中的内部块。此外,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接收方法是与上述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接收装置相对应的接收方法。
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中,基于监控信息接收作为广播信号传输的物理层帧,监控信息包括在上层信令中,上层信令是在高于物理层的层中的信令,并且监控信息用于监控特定服务,并且从物理层帧获得的物理层信令被解调,并且基于作为解调结果获得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来监控紧急警报信息是否已被传输,并且在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指示紧急警报信息已被传输的情况下,接收装置自动启动。
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发送装置包括生成部和发送部。生成部生成物理层帧,该物理层帧包括物理层信令,并且在其数据部分中包括上层信令,上层信令是比物理层高的层中的信令。发送部发送物理层帧作为广播信号。物理层信令包括与是否已传输紧急警报信息相对应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上层信令包括用于监控特定服务的监控信息。
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发送装置可以是独立装置或包括在独立装置中的内部模块。另外,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发送方法是与上述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发送装置相对应的发送方法。
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中,生成包括物理层信令并且在其数据部分中包括上层信令的物理层帧,上层信令是比物理层高的层中的信令。物理层信令包括与是否已传输紧急警报信息相对应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上层信令包括用于监控特定服务的监控信息。物理层帧被作为广播信号发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和第二方面,可以提供更适合于实际操作的紧急报警服务。
应注意,此处描述的效果不一定受到限制,并且可以是本公开内容中描述的任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技术的传输系统的实施方式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数据处理装置和发送装置的配置实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接收装置的配置实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T2帧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可配置L1-post信令的语法的图。
图6是示出动态L1-post信令的语法的图。
图7是示出在BB帧的填充字段被用作带内信令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A型带内信令的语法的图。
图9是示出B型带内信令的语法的图。
图10是示出位分配的实例的图。
图11是示出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语法的实例的图。
图12是示出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语法的实例的图。
图13是描述发送侧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是描述在正常模式下接收侧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描述在待机模式下接收侧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计算机的配置实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注意,说明将按以下顺序:
1、系统配置
2、本技术概述
3、物理层信令
(1)L1-Post信令
(2)带内信令
4、位分配的具体实例
5、上层信令
6、紧急警报信息响应处理的流程
7、变形例
8、计算机配置
<1、系统配置>
(传输系统配置实例)
图1是示出了应用了本技术的传输系统的实施方式的配置的框图。应注意,系统指的是多个装置的逻辑集合。
在图1中,传输系统1包括安装在与各广播站有关的设施中的数据处理装置10-1至10-N(其中N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安装在发送站的发送装置20,以及用户拥有的接收装置30-1至30-M(其中M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
此外,在该传输系统1中,数据处理装置10-1至10-N经由通信线路40-1至40-N连接到发送装置20。应注意,例如租用线路可被用作通信线路40-1至40-N。
数据处理装置10-1处理由广播站A产生的诸如广播节目的内容,并且经由通信线路40-1向发送装置20发送作为其结果而获得的待传输数据。
在数据处理装置10-2至10-N中,处理由广播站B至Z产生的诸如广播节目的内容,并且将作为其结果而获得的待传输数据经由通信线路40-2至40-N送出到发送装置20,如在数据处理装置10-1中那样。
发送装置20经由通信线路40-1至40-N接收从广播站侧的数据处理装置10-1至10-N送出的已传输数据。发送装置20处理来自数据处理装置10-1到10-N的已传输数据,并从安装在发送站的发送天线发送作为其结果而获得的广播信号。
这允许经由广播传输信道50将来自发送站侧的发送装置20的广播信号送出到接收装置30-1至30-M。
接收装置30-1至30-M是诸如电视接收器、机顶盒(STB)、记录仪、游戏机和网络存储器的固定接收器,或诸如智能电话、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的移动接收器。此外,接收装置30-1至30-M可以是诸如车载电视接收器之类的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设备或者诸如头戴式显示器(HMD)之类的可穿戴计算机。
接收装置30-1通过经由广播传输信道50接收从发送装置20发送的广播信号并处理该信号来再现与用户执行的调谐操作相对应的诸如广播节目的内容。
在接收装置30-2至30-M中,处理来自发送装置20的广播信号,并且与在接收装置30-1中一样再现与用户执行的调谐操作相对应的内容。
应注意,在传输系统1中,广播传输信道50不仅可以是地面的(地面广播),也可以例如是使用广播卫星(BS)或通信卫星(CS)或使用电缆的有线广播(CATV:Common AntennaTelevision)。
此外,在传输系统1中,尽管未示出,但是可以将各种服务器连接到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线路,使得具有通信功能的接收装置30-1至30-M可以通过访问用于双向通信的各种服务器来接收诸如内容和应用的各种片段数据。
应注意,在不特别需要区分广播站侧的数据处理装置10-1至10-N的情况下,数据处理装置10-1至10-N将被称为数据处理装置10。另外,在不特别需要区分接收装置30-1至30-M的情况下,接收装置30-1至30-M将被称为接收装置30。
(发送侧的装置的配置)
图2是示出图1中的数据处理装置10和发送装置20的配置实例的框图。
在图2中,数据处理装置10包括分量处理部111、信令生成部112、多路复用器113和数据处理部114。
分量处理部111处理诸如广播节目的内容中的分量数据,并将作为其结果而获得的分量流提供给多路复用器113。这里,分量数据是视频、音频、字幕和其他数据,例如对这些数据执行符合给定编码方案或其他处理的编码处理。
信令生成部112生成用于诸如内容调谐和再现的上层处理的信令,并将信令提供给多路复用器113。此外,信令生成部112生成用于诸如广播信号的调制和解调的物理层处理的信令,并将信令提供给数据处理部114。
应当注意,信令也被称为控制信息。另外,在下面给出的信令的描述中,用于物理层中处理的信令将被称为物理层信令(L1信令),并且用于物理层之上的上层中的处理的信令将被称为上层信令以供区分。
多路复用器113复用从分量处理部111提供的分量流和从信令生成部112提供的上层信令流,并将作为其结果获得的流提供给数据处理部114。这里应当注意,诸如应用或时间信息的其它流可以被复用。
数据处理部114处理从多路复用器113提供的流,并生成给定格式的分组(帧)。此外,数据处理部114通过处理给定格式的分组和来自信令生成部112的物理层信令来生成待传输数据,并且经由通信线路40将待传输数据发送到发送装置20。
在图2中,发送装置20包括数据处理部211和调制部212。
数据处理部211接收并处理经由通信线路40从数据处理装置10送出的已传输数据,并提取作为其结果而获得的给定格式的分组(帧)和物理层信令信息。
数据处理部211通过处理给定格式的分组(帧)和物理层信令信息来生成符合给定广播方案(例如,DVB-T2标准)的物理层帧(物理层帧),并将物理层帧提供给调制部212。
应当注意的是,尽管在图2所示的配置中给出了描述,图2假设物理层信令在数据处理装置10侧生成并送出到发送装置20,但物理层信令也可以在发送装置20侧生成。
调制部212对从数据处理部211提供的物理层帧执行必要的处理(例如,调制处理),并从安装在发射站的发射天线发送作为其结果而获得的广播信号(RF信号)。
数据处理装置10和发送装置20如上所述地配置。
(接收侧装置的配置)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接收装置30的配置实例的框图。
在图3中,接收装置30包括处理部301、输入部302、存储部303、调谐器311、解调部312和数据处理部313。
处理部301例如被配置为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微处理器。处理部301作为接收装置30的中央处理装置操作,其处理各种算术运算并控制每个部的操作。处理部301可以与接收装置30的每个部交换各种数据。
输入部302例如是物理按钮,并且将与用户操作相对应的操作信号提供给处理部301。处理部301基于从输入部302提供的操作信号来控制每个部的操作。
例如,存储部303包括诸如NVRAM(非易失性RAM)的半导体存储器。存储部303在处理部301的控制下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
调谐器311对经由天线321接收到的广播信号(RF信号)执行必要的处理,并将作为其结果获得的信号提供给解调部312。
解调部312例如被配置作为诸如解调LSI(大规模集成)的解调器。解调部312对从调谐器311提供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在该解调处理中,例如,根据物理层信令处理例如物理层帧,获得给定格式的分组。作为该解调结果而获得的分组被提供给数据处理部313。
数据处理部313例如被配置作为片上系统(SoC)。数据处理部313对从解调部312提供的分组执行给定的处理。这里,例如,基于从分组获得的上层信令来执行流解码和再现处理。
由数据处理部313执行的处理获得的视频、音频、字幕和其他数据在稍后阶段被输出到电路。这允许由接收装置30再现诸如广播节目的内容并输出其视频和音频。
应当注意,尽管为了便于描述,在图3所示的配置中,处理部301和数据处理部313被描述为分开的模块。在图3中,处理部301和数据处理部313也可以是包括单个块的处理部。
接收装置30配置如上面描述。
<2、本技术概述>
顺便提及,人们的生活暴露于各种情况下,诸如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海啸、台风、暴雨、龙卷风、洪水和森林火灾。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尽快通知紧急警报信息来提示人们疏散。灾害发生时的紧急警报信息是由例如政府组织等提供的。
此外,通过使用诸如DVB-T2标准、综合业务数字广播-地面(ISDB-T)标准和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3.0(ATSC3.0)标准等各种广播方案中规定的紧急警报系统(EWS),可以将该紧急警报信息作为紧急警报服务提供给用户。
在操作该紧急警报系统(EWS)时,通常,在接收器处于待机模式(in standbymode)的情况下,来监控是否已经传输了紧急警报信息,并且如果已经传输了紧急警报信息,则自动启动接收器以呈现紧急警报信息。
另一方面,并非所有广播站都必须发出紧急警报,在监控紧急警报信息是否已传送时,有必要监控进行紧急警报的广播站提供的服务(广播服务)。
然而,因为在各种当前的广播方案中,接收器侧没有装置来识别由进行紧急警报的广播站提供的服务,所以不能在接收器侧明确指定要监控的服务。
因为这个原因,已提出建议,在接收侧在待机模式下监控通过进行紧急警报的广播站提供的服务的情况下,明确指定要监控的服务。
如上所述,有需求在引入紧急警报系统的时候,引入能够提供更适合于实际操作的紧急警报服务的紧急警报系统,包括明确指定要监控的服务。
为此,本技术提出以下方案,以便能够提供更适合于实际操作的紧急报警服务:
即,在本技术中,指示是否已传送紧急警报信息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紧急警报标志)被包括作为物理层信令,且用于监控特定服务(由进行紧急警报的广播站提供的服务)的监控信息(稍后将描述的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被包括作为上层信令。
这允许基于监控信息(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明确指定要被监控的服务,从而使得结果有可能提供更适合于实际操作的紧急警报服务。
应当注意,在下面给出的描述中,符合DVB-T2标准的T2帧将被描述作为物理层帧的实例。此外,DVB-T2标准中规定的L1-post信令和带内信令将被描述作为包括上述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紧急警报标志)等的物理层信令的实例。
此外,DVB-T2标准中规定的SDT(服务描述表)将被描述作为包括上述紧急信息(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上层信令的实例。应该注意的是,SDT存在“SDT Actual TS”和“SDTOther TS”,并且可以将监控信息放置到“SDT Actual TS”中。
<3、物理层信令>
(T2帧的结构)
图4是示出了T2帧的结构的图。
在DVB-T2标准中,定义了称为T2帧的帧,并以T2帧为单位送出数据。T2帧包括称为P1和P2的两种类型的前导信号,并且这些前导信号包括OFDM(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解调所需的信息和其它处理所需的信息。
T2帧包括顺序排列的P1码元、P2码元和数据码元。
P1码元是用于发送P1信令的码元,P1信令包括发送类型和基本发送参数。
P2码元是用于发送L1-pre信令和L1-post信令的码元。L1-pre信令包括用于接收器的信息,接收器接收T2帧来接收和解码L1-post信令。L1-post信令包括接收器访问物理层(例如,PLP(物理层管道))所需的参数。
L1-post信令包括两种类型的字段,可配置和动态L1-post信令。此外,用于扩展的可选扩展字段可以使用。此外,这些字段后顺序跟着循环冗余校验(CRC)和L1填充。
应当注意,在DVB-T2标准中,可以在时间方向上复用具有与T2帧结构不同的称为未来扩展帧(FEF)的帧,并且在发送的T2帧之间发送复用的帧。此外,辅助流可以与PLP一起包括在T2帧中。
此外,还有两种T2帧,一种是针对静止接收器(如TV接收机)的T2-Base的帧,另一种是针对移动接收器(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T2-Lite帧。尽管按轮廓分类,但这些T2帧类型具有共同的结构,而与轮廓类型无关。
(1)L1-Post信令
(可配置L1-Post信令的语法)
图5是示出了可配置L1-post信令的语法的图。
可配置L1-post信令中提供了SUB_SLICES_PER_FRAME、NUM_PLP、NUM_AUX和AUX_CONFIG_RFU字段。
此后,在对应NUM_RF的RF循环中提供RF_IDX字段和FREQUENCY字段。此外,在满足关系S2=='xxx1'的情况下,提供FEF_TYPE、FEF_LENGTH和FEF_INTERVAL字段。
此后进一步,在对应于NUM_PLP的PLP循环中提供了PLP_ID、PLP_TYPE、PLP_PAYLOAD_TYPE、FF_FLAG、FIRST_RF_IDX、FIRST_FRAME_IDX、PLP_GROUP_ID、PLP_COD、PLP_MOD、PLP_ROTATION、PLP_FEC_TYPE、PLP_NUM_BLOCKS_MAX、FRAME_INTERVAL、TIME_IL_LENGTH、TIME_IL_TYPE、IN_BAND_A_FLAG、IN_BAND_B_FLAG、PLP_MODE、STATIC_FLAG和STATIC_PADDING_FLAG字段。
此外,PLP循环中11位RESEVED_1可用。然后,当PLP循环退出时,提供FEF_LENGTH_MSB字段,然后是30位RESERVED_2。
此后,在对应于NUM_AUX的AUX循环中提供AUX_STREAM_TYPE和AUX_PRIVATE_CONF字段。
这里,AUX_STREAM_TYPE是一个4位字段,用于规定辅助流的类型。AUX_PRIVATE_CONF是一个28位字段,用于规定有关辅助流的详细信息。
应当指出,如上述非专利文献1的“表36:辅助流种类的信令格式,”指示的,在位‘0000’被设置为AUX_STREAM_TYPE的情况下,这表示辅助流是TX-SIG(发射器签名)的辅助流。
此外,该表还指出,在AUX_STREAM_TYPE中,‘0000’以外的位都保留供将来使用。这里,例如,本技术将位'1111’分配给“紧急信令”作为AUX_STREAM_TYPE,从而使得有可能在AUX_PRIVATE_CONF中指定关于紧急警报的信息。
如上所述,在可配置L1-post信令中,可以将任意信息分配给11位RESERVED_1、30位RESERVED_2和28位AUX_PRIVATE_CONF。因此,在本技术中,关于紧急警报的信息被分配给这些RESERVED和AUX_PRIVATE_CONF。
应当注意,在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的“7.2.3.1可配置L1-post信令”中给出了可配置L1-post信令中提供的每个字段的细节。因此,这里省略其详细描述。
(动态L1-Post信令的语法)
图6是示出了动态L1-post信令的语法的图。
FRAME_IDX、SUB_SLICE_INTERVAL、TYPE_2_START、L1_CHANGE_COUNTER、和START_RF_IDX字段在动态L1-post信令中提供。
此后,8位RESERVED_1也可用。
此后,在对应于NUM_PLP的PLP循环中提供PLP_ID、PLP_START和PLP_NUM_BLOCKS字段。
此外,PLP循环中8位RESEVED_2可用。然后,当PLP循环退出时,8位RESERVED_3进一步可用。
此后,在对应于NUM_AUX的AUX循环中提供AUX_PRIVATE_DYN。这里,AUX_PRIVATE_DYN是48位字段,本字段规定了有关辅助流的详细信息。
应当注意,该AUX_PRIVATE_DYN指定关于辅助流的信息,该辅助流的类型在图5所示的可配置信令的AUX_STREAM_TYPE中指定。即,例如,在指示“紧急信令”的位'1111'被指定为AUX_STREAM_TYPE的情况下,可以在AUX_PRIVATE_DYN中指定关于紧急警报的信息。
如上所述,在动态L1-post信令中,可以将任意信息分配给8位RESERVED_1、8位RESERVED_2、8位RESERVED_3和48位AUX_PRIVATE_DYN。因此,在本技术中,关于紧急警报的信息被分配给这些RESERVED和AUX_PRIVATE_DYN。
应当注意,在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的“7.2.3.2动态L1-post信令”中给出了动态L1-post信令中提供的每个字段的细节。因此,这里省略其详细描述。
(2)带内信令
(填充字段格式)
图7是示出了在BB帧的填充字段被用作带内信令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应当注意,T2帧由多个BB帧形成,每个BB帧具有这样的结构。
在图7中,将80位BB报头(BBHEADER)添加到BB帧的数据字段(DATA FIELD)。此外,可以在BB帧中的数据字段之后提供填充(PADDING)字段。
如图7所示,可以在该填充字段中提供带内信令字段。
这里,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仅提供A型带内信令字段,第二种情况仅提供B型信令字段,第三种情况同时提供A型和B型带内信令字段。
应当注意,带内信令的细节在上面非专利文献1中的“5.2.3带内信令的填充字段的使用”中给出。
(A型带内信令的语法)
图8是示出了A型带内信令的语法的图。
A型带内信令中提供PADDING_TYPE和PLP_L1_CHANGE_COUNTER字段。此后,8位RESERVED_1也可用。
此后,在对应于PI的PI循环中提供SUB_SLICE_INTERVAL、START_RF_IDX和CURRENT_PLP_START字段。
此外,PI循环中8位RESERVED_2可用。然后,当PI循环退出时,提供CURRENT_PLP_NUM_BLOCKS和NUM_OTHER_PLP_IN_BAND字段。
此后,在对应于NUM_OTHER_PLP_IN_BAND的OTHER_PLP_IN_BAND循环中提供PLP_ID、PLP_START和PLP_NUM_BLOCKS字段。
此外,OTHER_PLP_IN_BAND循环中8位RESERVED_3可用。然后,当退出OTHER_PLP_IN_BAND循环时,在对应于PI的PI循环中提供TYPE_2_START字段。
如上所述,在A型带内信令中,可以将任意信息分配给8位RESERVED_1、8位RESERVED_2和8位RESERVED_3。因此,在本技术中,关于紧急警报的信息被分配给这些RESERVED。
应当注意,A型带内信令中提供的每个字段的细节在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的“5.2.3.1带内A型”中给出。因此,这里省略其详细描述。
(B型带内信令的语法)
图9是示出了B型带内信令的语法的图。
PADDING_TYPE、TTO、FIRST_ISCR、BUFS_UNIT、BUFS和TS_RATE字段在B型带内信令中提供。
此后,8位RESERVED_B也可用。
如上所述,在B型带内信令中,可以将任意信息分配给8位RESERVED_B。因此,在本技术中,关于紧急警报的信息被分配给该8位RESERVED_B。
应当注意,B型带内信令中提供的每个字段的细节在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的“5.2.3.2带内B型”中给出。因此,这里省略其详细描述。
如上所述,在本技术中,关于紧急警报的信息可以被分配给L1post信令RESERVED、AUX_PRIVATE_CONF、和AUX_PRIVATE_DYN的位或带内信令的预留位。下面将对有关紧急警报信息的位分配的具体实例进行描述。
<4、位分配的具体实例>
(位分配的实例)
图10是示出了位分配的实例的图。
在图10所示的位分配的实例中,示出了在可配置L1-post信令中将关于紧急警报的信息分配给30位RESERVED_2和28位AUX_PRIVATE_CONF的情况。
即,在图10所示的位分配的实例中,可配置L1-post信令中的30位RESERVED_2分别分配给EMERGENCY_WARNING、EWS_VERSION、SERVICE_ID和EWS_CODE。
1位EMERGENCY_WARNING是标志,指示传输了紧急警报信息。以下,该标志也称为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紧急警报标志)。
5位EWS_VERSION指示紧急警报信息的版本。在更改了紧急警报信息的详细信息的情况下,则此版本将递增。
16位SERVICE_ID指示处于待机模式的接收装置30在自动启动之后调谐到的服务的标识符。
8位EWS_CODE表示紧急警报的类型代码。例如,诸如地震或台风等的灾难类型被指定为此类型代码。
同样,在图10所示的位分配的实例中,在可配置L1-post信令中,在AUX_STREAM_TYPE中指定了指示“紧急信令”的‘1111’,并且COUNTRY_CODE、REGION_CODE和RESERVERD分别被分配给AUX_PRIVATE_CONF的28位,作为关于紧急警报的信息。
16位COUNTRY_CODE指示国家代码。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的两字节ISO3166-1alpha-2代码可用作此国家代码。
8位REGION_CODE表示国内地区代码。用来对通过国家代码确定的每个国家被进一步划分而得的地区进行分类的代码可被用作此地区代码。
4位RESERVERD是用来未来扩展的区域。
如上所述,在图10所示的位分配的实例中,在可配置L1-post信令中,在RESERVED_2中规定EMERGENCY_WARNING。这使得在提供了紧急警报信息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启动待机模式下的接收装置30。
即,例如,在作为电视接收器的接收装置30处于待机模式的情况下,并且当EMERGENCY WARNING=‘0’被指定为被监控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时,没有提供紧急警报信息。因此,接收装置30保持在待机模式。另一方面,当EMERGENCY WARNING=‘1’被指定为被监控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时,提供了紧急警报信息。因此,待机模式下的接收装置30自动启动。
此时,已经自动启动的接收装置30调谐到与在可配置L1-post信令中的RESERVED_2中规定的SERVICE_ID中指定的服务ID相对应的广播服务(紧急警报服务),允许紧急警报服务呈现(通知)紧急警报信息。然而,应当注意,例如,在诸如服务ID的调谐信息由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指定的情况下(图11或12),则不需要在该可配置的RESERVED_2中提供SERVICE_ID字段。此描述符将要在后面介绍。
同样,在图10所示的位分配的实例中,在可配置L1-post信令中,在RESERVED_2中规定EWS_VERSION。这使得管理紧急警报信息的版本成为可能。结果,例如,在接收装置30在处于待机模式时自动启动之后被用户有意地恢复到待机模式的情况下,并且当自动启动时相同的EWS_VERSION被指定时,可以例如以防止接收装置30再次自动启动的方式实施接收装置30。
此外,通过预先设置将在接收装置30上提供的紧急警报信息的类型(例如,诸如地震或台风的灾害类型),可以执行确定处理以确定该类型是否与可配置L1-post信令中的RESERVED_2中的EWS_CODE中指定的紧急警报的类型相匹配。
然后,在待机模式下的接收装置30接收到紧急警报通知信息(EMERGENCY_WARNING=‘1’)的情况下,并且当紧急警报类型中存在匹配时,紧急警报信息落入目标类型之下。结果,接收装置30自动启动。如上所述,接收装置30可以仅向用户呈现(通知)关于诸如地震或台风的指定灾害的紧急警报信息。
此外,在图10所示的实例中,在可配置L1-post信令中在RESERVED_2中规定EMERGENCY_WARNING,并且在AUX_PRIVATE_CONF中规定COUNTRY_CODE和REGION_CODE。这使得能够仅在指定国家的指定地区中启用关于接收装置30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
即,通过预先在接收装置30上设置与接收装置30的安装位置相对应的国家代码和地区代码等,可以执行确定处理,以确定这些代码是否与可配置L1-post信令中的AUX_PRIVATE_CONF的COUNTRY_CODE和REGION_CODE中指定的国家代码和区域代码相匹配。
然后,在待机模式下的接收装置30接收紧急警报通知信息(EMERGENCY_WARNING=‘1’)的情况下,并且当在国家代码和地区代码中存在匹配,接收装置30位于用于紧急警报信息的目标区域中。结果,接收装置30自动启动。另一方面,即使在待机模式下的接收装置30接收到紧急警报通知信息(EMERGENCY_WARNING=‘1’)的情况下,并且当国家代码和地区代码不匹配时,接收装置30不位于紧急警报信息的目标区域中。因此,接收装置30保持在待机模式。
如上所述,即使在要被通知的紧急警报信息因国家而异或因地区而异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用COUNTRY_CODE和REGION_CODE来按国家或按地区向接收装置30提供紧急警报信息。
然后,在待机模式下的接收装置30接收紧急警报通知信息(EMERGENCY_WARNING=‘1’)的情况下,并且当不仅在国家代码和地区代码中存在匹配而且在紧急警报类型中也存在匹配时,接收装置30位于紧急警报信息的目标区域中,并且紧急警报信息落入目标类型之下。结果,接收装置30自动启动。如上所述,接收装置30可以按国家或按地区仅呈现(通知)关于诸如地震或台风的指定灾害的紧急警报信息。
应当注意,作为关于紧急警报的信息,不仅可以包括指示紧急警报信息的特征的特征信息,诸如紧急警报信息的版本,目标国家和地区,以及由紧急警报信息的细节指示的灾害类型,而且,例如,还可以包括指示是否传输附加信息的信息(附加信息通知信息),附加信息例如是文本数据、音频数据、应用的启动信息、以及自动启动之后的调谐信息。
应当注意,上述位分配的实例仅仅是实例,并且可以通过在L1-post信令中单独或组合使用RESERVED、AUX_PRIVATE_CONF和AUX_PRIVATE_DYN来将关于紧急警报的信息分配给目标位。
此外,尽管在上述位分配的实例中示出了一种情况,其中关于紧急警报的信息被分配给L1-post信令中的RESERVED和AUX_PRIVATE_CONF的位,但是关于紧急警报的信息(例如,EMERGENCY_WARNING、EWS_CODE、COUNTRY_CODE、REGION_CODE)可以类似地被分配给带内信令中的RESERVED的位。
此外,不仅可以将关于紧急警报的信息分配给L1-post信令和带内信令中的位,而且例如,还可以将关于紧急警报的部分信息分配给L1-post信令中的RESERVED、AUX_PRIVATE_CONF和AUX_PRIVATE_DYN中的位,并且剩余信息分配给带内信令中的RESERVED的位。
<5、上层信令>
在DVB-T2标准中,PAT(节目关联表)、PMT(节目映射表)、NIT(网络信息表)等被规定为上层信令。用于监控特定服务(由操作紧急警报信息的广播站提供的服务)的监控信息(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例如可以包括在SDT(服务描述表)中。
然而,应当注意,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可以包括在SDT以外的表中。
(紧急警报监控器描述符的语法)
图11是示出了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EA_Monitor_Descriptor)的语法的实例的图。
8位descriptor_tag指示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标记值。
8位descriptor_length指示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长度。
8位version表示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版本。
8位num_EA_service指示紧急警报服务的数量。在对应于由该num_EA_service指示的紧急警报服务的数量的EA_service循环中,提供了frequency、transport_stream_id、plp_id和service_id字段。
32位frequency指示监控紧急警报信息的频率(单位:MHz)。该频率可以用4位BCD(二进制编码十进制)表示。
即,该频率是分配给广播站(其服务)用于进行紧急警报的频率。因此,接收装置30可以通过调谐到对应于频带的服务(紧急警报服务)来监控紧急警报信息。即,与频带相对应的服务(紧急警报服务)是要监控的服务。
应当注意的是,尽管在该实例中描述了使用分配给进行紧急警报的广播站(其服务)的频率(频带)的情况,但是只要该信息允许识别广播站(其服务),就可以使用诸如用于识别广播网(network_id)的识别信息之类的其他信息。
16位transport_stream_id表示传输流Id,即处于待机模式的接收装置30在自动启动之后调谐到的传输流(TS)的标识符。
8位plp_id表示PLP ID,PLP ID是处于待机模式的接收装置30在自动启动之后调谐到的PLP(物理层管道)的标识符。
16位service_id指示服务ID,即处于待机模式的接收装置30在自动启动之后调谐到的服务的标识符。
即,在接收装置30中,可以通过使用三联体:这些传输流ID、PLP ID和服务ID的组合作为调谐信息来选择自动启动之后的服务。应当注意,例如,可以包括诸如原始网络ID(original_network_id)的其他信息作为调谐信息。
1位expire_flag是标志,指示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具有有效期限。expire_flag=‘1’指定为此标志的情况下,则提供expire_date_UTC字段作为有效期限信息。
64位expire_date_UTC指示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有效期限。例如可以用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UTC)格式指定此有效期限。
例如,在接收装置30接收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情况下,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信息被记录在存储部303中。在所记录(获得)的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有效期限过期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新的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并更新记录在存储部303中的紧急警报监控器描述符的信息。
这里,即使假设接收装置30处于待机模式,其中所记录(获得)的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有效期限过期,接收装置30也可以自动启动,获得新的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并更新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信息。
应当注意,在图11中,7位reserved是用来未来扩展的区域。
图11所示的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语法只是一个实例,其他配置可以使用。例如,可以在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中提供应用的启动信息字段,如图12所示。
在图12中,16位url_length指示url信息的长度。提供url_char字段以对应于此url_length指示的url信息长度。
8位url_char指示待机模式下的接收装置30在自动启动之后所选择的url信息。该url信息是可以由接收装置30启动的应用的URL(统一资源定位器)。
更具体地,例如,在支持混合广播宽带电视(HbbTV)的接收装置30(其服务已经作为广播/通信链接服务在欧洲启动)获得HbbTV应用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RL)作为包括在紧急警报监控器描述符中的URL信息的情况下,经由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线路获得HbbTV应用并且启动HbbTV应用。这里,例如,通过该HbbTV应用呈现紧急警报信息及其详细信息。
在图12中,应当注意,除url_length和url_char以外的与url信息相关的字段与图11中的字段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6、紧急警报信息响应处理的流程>
接下来参照图13和图15所示的流程图给出发送侧和接收侧处理的流程的说明。
(发送侧的处理)
首先参照图13所示的流程图给出发送侧处理的流程的说明。
在步骤S11中,数据处理装置10的信令生成部112生成上层信令。
这里,生成PAT、PMT、SDT或其它表作为上层信令。在SDT中,例如,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被包括作为监控信息。该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不仅可以包括指示分配给进行紧急警报的广播站(其服务)的频带的监控目标信息,而且还可以包括调谐信息,例如三联体、应用的启动信息、有效期限信息等。
在步骤S12中,确定是否提供了紧急警报信息。例如,这一确定处理确定在发生地震或海啸等自然灾害后,是否从日本气象厅或其他政府组织管理的服务器提供了紧急警报信息。
在步骤S12中确定已经提供了紧急警报信息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13。在步骤S13中,由数据处理装置10和发送装置20执行紧急警报信息响应处理。
在紧急警报信息响应处理中,不仅将指示紧急警报信息的传输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紧急警报标志),而且将根据紧急警报信息的细节指示紧急警报信息的特征的特征信息置于物理层信令(L1-post信令或带内信令)中。
这里,例如,紧急警报信息的版本、目标国家和目标地区、由紧急警报信息的细节指示的灾害类型被包括作为特征信息。
应当注意,在步骤S12中确定没有提供紧急警报信息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13中的处理,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发送装置20的数据处理部211生成T2帧作为物理层帧。
这里,T2帧包括物理层信令,进一步,其数据部分包括上层信令。然后,在执行紧急警报信息响应处理(S13)的情况下,将包括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特征信息等的L1-post信令或带内信令作为物理层信令放入T2帧中。
在步骤S15中,发送装置20的调制部212对通过步骤S14中的处理获得的物理层帧(T2帧)执行诸如调制处理的必要处理,并从安装在发送站的发送天线发送作为其结果获取的广播信号。
应当注意,图13中所示的从步骤S11到步骤S15的处理是重复的。即,总结发送侧的处理,通常发送的是包括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上层信令。然而,在紧急情况下,执行紧急警报信息响应处理(S13),使得包括诸如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紧急警报标志)和特征信息的信息的物理层信令被发送。
上面已经描述了发送侧的处理流程。
(正常模式下接收侧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14所示的流程图,对正常模式下的接收侧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在步骤S31中,调谐器311经由天线321接收从发送装置20发送的广播信号,并对广播信号执行必要的处理。这里,解调部312对作为其结果获取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并且数据处理部313对作为解调处理的结果获取的数据(分组)执行给定处理,从而允许获取上层信令。
在步骤S32中,数据处理部313确定是否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已经作为上层信令被检测到。
应当注意,这里,例如,可以忽略已经获得的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并且通过确认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版本(8位version)来仅检测新的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
在步骤S32中确定尚未检测到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步骤S31,并且重复后续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32中确定已经检测到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33。
在步骤S33中,处理部301将从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获取的信息记录在存储部303中。
这里,不仅在存储部303中记录指示分配给进行紧急警报的广播站(其服务)的频带的监控目标信息,而且还记录诸如三联体、应用的启动信息、有效期限信息等的调谐信息。此外,进行紧急警报的广播站(其服务)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并且存在存在两个或更多个广播站的情况。
在步骤S34中,处理部301确定用户是否已经选择紧急警报服务。
即,可以在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中指定一个或多个服务的频带作为监控目标信息,并且在存在多个服务(紧急警报服务)的情况下,呈现可选择服务的列表,使得用户可以从多个服务中选择期望的服务。
在步骤S34中确定已经选择了服务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35。在步骤S35中,处理部301将用户选择的服务设置为要监控的服务。
另一方面,在步骤S34中确定没有选择服务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步骤S36。在步骤S36中,处理部301根据预定规则设置要监控的服务。
这里,例如,可以将在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中通过监控目标信息来指定的多个服务中具有最小服务ID的服务设置为要监控的服务。应当注意,最小服务ID仅仅是预定规则的实例,并且也可以采用其他规则,诸如设置具有最大服务ID的服务。
当通过步骤S35或S36的处理已将一服务设置为要监控的服务之后,将关于该服务的信息记录在存储部303中时,在正常模式下的接收侧的处理结束。
上面描述了在正常模式下接收侧处理的流程。
应当注意,尽管由于在正常模式下的接收侧的处理的描述中进行简单描述的原因,将关注点放在检测到包括在上层信令中的紧急警报监控器描述符的情况下的处理上,但接收装置30例如也执行诸如对应于用户调谐操作的内容再现的其他处理。
(待机模式下接收侧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15所示的流程图,对待机模式下的接收侧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
应当注意,在待机模式下的接收侧的这些处理是在之前所述的正常模式下的接收侧处理(图14)的执行之后设置了要监控的服务之后执行的。
此外,当处于低功耗待机模式时,接收装置30可以选择是否监控紧急警报通知信息。因此,例如在接收装置30中通过用户选择不监控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的情况下,不执行待机模式下的接收侧的这些处理。
在步骤S51中,在从正常模式切换到待机模式之前,调谐器311调谐到在正常模式中预先设置的要监控的服务。这里,当在正常模式下选择要监控的服务时,关于服务的信息被记录在存储部303中。因此,调谐器311基于该信息执行调谐操作。
在步骤S52中,解调部312对从调谐器311输出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并启动对从物理帧(T2帧)获取的物理层信令中包括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紧急警报标志)的监控。
结果,在接收装置30中启动对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的监控,并且接收到的广播信号由调谐器311处理并由解调部312解调(S53和S54)。
然后,在步骤S55中,根据步骤S54中的解调处理的结果,确定包括在作为从要监控的服务的广播信号获取的物理层信令传输的L1-post信令或带内信令中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是否指示紧急警报信息的传输。
在步骤S55中,确定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没有指示紧急警报信息已经被传输的情况下(EMERGENCY WARNING=‘0’),处理返回到步骤S53,并且重复从步骤S53到步骤S55的处理。
即,在这种情况下,不提供紧急警报服务。因此,在接收装置30例如处于待机模式的情况下,解调部312继续监控包括在L1-post信令或带内信令中的用于要监控的服务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
另一方面,在步骤S55中确定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指示已经传输了紧急警报信息的情况下(EMERGENCY WARNING=‘1’),处理前进到步骤S56。在步骤s56中,接收装置30执行紧急警报信息响应处理。
在这些紧急警报信息响应处理中,例如,处于待机模式的接收装置30自动启动,接收紧急警报服务,并且向用户呈现(通知)紧急警报信息。
这里,例如,在指示紧急警报信息的特征的特征信息包括在L1-post信令或其它信息中的情况下,仅在特征信息与预先设置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匹配的情况下,接收装置30才自动启动。
例如,在紧急警报信息的目标国家和地区与预先设置的国家和地区匹配的情况下,以及在其灾害类型(例如,地震或海啸等自然灾害)与预先设置的灾害类型匹配的情况下,接收装置30自动启动。
此外,在接收装置30在自动启动之后从待机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情况下,可以使接收装置30调谐到与记录在存储部303中的调谐信息(例如,从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获得的三联体)相对应的服务,并且呈现(通知)由该服务提供的紧急警报信息。
此外,在接收装置30在自动启动之后从待机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基于记录在存储部303中的url信息(例如,从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获取的HbbTV应用URL)经由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线路从HbbTV服务器获取HbbTV应用并且启动应用。这里,例如,可以通过使用该HbbTV应用来使得呈现(通知)紧急警报信息及其详细信息。
上面描述了处于待机模式的接收侧处理的流程。
如上所述,对于接收侧的接收装置30要执行的处理,通过在正常模式下基于上层信令中包括的监控信息(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来设置要监控的服务,接收装置30在待机监控模式下调谐到要监控的服务,监控被包括在物理层信令中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紧急警报标志)。
即,在接收装置30中,可以基于监控信息(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来设置表示要监控的服务。因此,可以提供更适合于实际操作的紧急警报服务。
此外,例如,在存在用于单个广播信号的多个服务(节目)的情况下,并且当接收装置30响应于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紧急警报标志)而自动启动时,接收装置30可能无法识别要调谐到哪个服务。然而,通过将调谐信息放置在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中,接收装置30可以在自动启动之后识别要调谐到哪个服务。类似地,通过将应用的启动信息放置在紧急警报监控描述符中,接收装置30可以在自动启动之后识别要获取和启动哪个应用。
此外,在待机模式下,接收装置30监控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紧急警报标志)。然而,紧急警报通知信息作为物理层信令传输。因此,只要调谐器311和解调部312是激活的,就可以监控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换句话说,接收装置30可以监控紧急警报通知信息,而不激活在调谐器311和解调部312的后续阶段处提供的片上系统(SoC)。
如上所述,接收装置30可以在不激活片上系统(SoC)的情况下监控紧急警报通知信息,这样待机模式下保持低功耗。特别是片上系统(SoC)功耗高。结果,接收装置30可以在待机模式中实现更节能。
应当注意,在紧急报警系统(EWS)中,在待机模式下,接收装置30监控广播信号中包括的紧急报警通知信息(紧急报警标志)以执行自动启动、紧急警报信息的呈现等,需要确定要监控哪个广播信号并在接收装置30侧执行初始设置(预设)。不过,考虑到实际的操作,事先确定哪些广播站会进行紧急警报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在本技术中,关于进行紧急警报的广播站的信息作为上层信令(紧急警报监控器描述符)被传送,从而允许明确地设置要监控的服务(广播站)。此外,在本技术中,可以指定的自动启动(例如,程序调谐和应用程序启动)之后的操作被包括作为上层信令(紧急警报监控器描述符),从而允许自动显示正在进行紧急警报的节目,或自动启动与紧急警报相对应的应用程序。因此,可以提供更适合于实际操作的紧急警报服务。
<7、变形例>
(其他广播计划中的应用)
虽然在上面给出的描述中,重点放在数字视频广播(DVB)、欧洲国家采用的方案等作为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但是本技术可以应用于日本等采用的综合业务数字广播(ISDB)或美国等采用的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ATSC)。
也就是说,尽管在ISDB标准和ATSC标准中都提供了在诸如自然灾害的紧急情况下可用的发出警报的紧急警报系统,但是本技术的应用允许提供更适合于实际操作的紧急警报服务。
此外,作为数字电视广播标准,本技术不仅适用于地面广播,而且适用于使用广播卫星(BS)或通信卫星(CS)的卫星广播和使用电缆电视(CATV)的有线广播。
(分组和信令的其他实例)
此外,上述分组、帧、信令(其字段)和其他名称仅是示例,并且存在可以使用其他名称的情况。然而,应当注意,这些名称上的差异是形式上的差异,并且在目标分组、帧、信令(其字段)等的实质内容上没有差异。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在L1-post信令等物理层信令中包含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紧急警报标志),但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紧急警报标志)并不限于物理层信令,例如,也可以将紧急警报通知信息(紧急警告标志)作为比物理层高的层的信令(上层信令)或数据来传输。
<8、计算机的配置>
上述一系列处理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来执行。在通过软件执行一系列处理的情况下,包括在软件中的程序被安装到计算机。图16是示出了用于使用该程序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实例的图。
在计算机1000中,中央处理单元(CPU)1001、只读存储器(ROM)1002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03通过总线10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005进一步连接到总线1004。输入部1006、输出部1007、记录部1008、通信部1009和驱动器1010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005。
输入部1006包括键盘、鼠标、麦克风等。输出部1007包括显示器、扬声器等。记录部1008包括硬盘、非易失性存储器等。通信部1009包括网络接口等。驱动器1010驱动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的可移动记录介质1011。
在这样配置的计算机1000中,CPU 1001例如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005和总线1004将记录在ROM 1002中或记录部1008中的程序加载到RAM1003中以供执行,从而允许执行上述系列处理。
可以提供计算机1000(CPU1001)执行的被记录的程序,例如,记录在作为封装介质等的可移动记录介质1011中。可选地,可以经由诸如局域网、因特网和数字卫星广播的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来提供程序。
在计算机1000中,通过将可移动介质1011插入驱动器1010中,可以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005将程序安装到记录部1008。可选地,通过通信部1009经由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可以接收程序,并将程序安装到记录部1008。此外,可以预先将程序安装到ROM 1002或记录部1008。
这里,在本说明书中,计算机根据程序执行的处理不必按照流程图描述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即,由计算机根据程序执行的处理包括并行地或单独地执行的处理(例如,并行处理或基于对象的处理)。此外,程序可以由单个计算机(处理器)或由多个计算机以分布式方式处理。
应当注意,本技术的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要旨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此外,本技术可以具有以下配置:
(1)
一种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部,适于基于监控信息来接收作为广播信号传输的物理层帧,该监控信息包括在上层信令中,上层信令是在高于物理层的层中的信令,并且监控信息用于监控特定服务;以及
解调部,适于解调从物理层帧获取的物理层信令,并基于作为解调结果获取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来监控紧急警报信息是否已被传输,
在该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指示该紧急警告信息已经被传输的情况下,该接收装置自动启动。
(2)
根据特征(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该监控信息包括监控目标信息,该监控目标信息作为指定要监控的服务的信息,指示用于识别分配给每个服务的频带、或广播网络的识别信息。
(3)
根据特征(1)或(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该监控信息还包括调谐信息,
该接收装置在自动启动之后调谐到与该调谐信息相对应的服务。
(4)
根据特征(1)或(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该监控信息还包括应用的启动信息,
该接收装置在自动启动之后获取与该启动信息相对应的应用并启动所述应用。
(5)
根据特征(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该监控信息还包括指示监控信息的有效期限的有效期限信息,
该接收装置基于该有效期限信息更新所获取的监控信息。
(6)
根据特征(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该监控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作为要监控的服务,
该接收装置根据用户选择或预定规则从该一个或多个服务中选择要监控的服务。
(7)
根据特征(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还进一步包括:
存储部,适于存储在进行正常接收的第一模式下从所述广播信号获取的该监控信息,其中,
接收部在切换到低功耗待机的第二模式之前基于存储在存储部中的监控信息调谐到要监控的服务。
(8)
根据特征(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在作为该物理层信令的解调的结果而获得的指示该紧急警报信息的特征的特征信息与该接收装置的特征相匹配的情况下,该接收装置自动启动。
(9)
根据特征(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该物理层帧符合数字视频广播-地面2(DVB-T2)标准,其中,
该物理层信令是L1-post信令或带内信令。
(10)
一种接收装置的接收方法,该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装置基于监控信息接收作为广播信号传输的物理层帧的步骤,该监控信息包括在上层信令中,上层信令是在高于物理层的层中的信令,并且监控信息用于监控特定服务;以及
解调从该物理层帧获得的物理层信令,以及基于作为解调结果获取的紧急警告通知信息监控紧急警告信息是否已被传输,在该紧急警告通知信息指示紧急警告信息已被传输的情况下自动启动该接收装置的步骤。
(11)
一种发送装置,包括:
生成部,适于生成包括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帧,并且物理层帧在其数据部分中包括上层信令,该上层信令在高于物理层的层中;以及
发送部,适于发送该物理层帧作为广播信号,其中,
该物理层信令包括与紧急警报信息是否已被传输相对应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其中,
上层信令包括用于监控特定服务的监控信息。
(12)
根据特征(1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该监控信息包括监控目标信息,该监控目标信息作为指定要监控的服务的信息,指示用于识别分配给每个服务的频带、或广播网络的识别信息。
(13)
根据特征(11)或(1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该监控信息还包括调谐信息。
(14)
根据特征(11)或(12)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该监控信息还包括应用的启动信息。
(15)
根据特征(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该监控信息还包括指示监控信息的有效期限的有效期限信息。
(16)
根据特征(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该监控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作为要监控的服务。
(17)
根据特征(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物理层信令还包括指示紧急警报信息的特征的特征信息。
(18)
根据特征(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该物理层帧符合DVB-T2标准,其中
该物理层信令是L1-post信令或带内信令。
(19)
一种发送装置的发送方法,该发送方法包括:
该发送装置生成包括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帧的步骤,该物理层信令包括与紧急警报信息是否已被传输相对应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并且物理层帧在其数据部分中包括上层信令,该上层信令包括用于监控特定服务的监控信息,该上层信令是高于该物理层的层中的信令;以及
发送装置发送物理层帧作为广播信号的步骤。
符合说明
1……传输系统,10,10-1到10-N……数据处理装置,20……发送装置,30,30-1到30-M……接收装置,40,40-1至40-N……通信线路,50……广播传输频道,111……分量处理部,112……信令生成部,113……多路复用器,114……数据处理部,211……数据处理部,212……调制部,301……处理部,302……输入部,303……存储部,311……调谐器,312……解调部,313……数据处理部,1000……计算机,1001……CPU。

Claims (19)

1.一种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部,适于基于监控信息接收作为广播信号传输的物理层帧,所述监控信息包括在上层信令中,所述上层信令是在高于物理层的层中的信令,并且所述监控信息用于监控特定服务;以及
解调部,适于解调从所述物理层帧获得的物理层信令,并基于作为解调结果获得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来监控紧急警报信息是否已被传输,
在所述紧急警报通知信息指示所述紧急警报信息已被传输的情况下,所述接收装置自动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监控信息包括监控目标信息,所述监控目标信息作为指定要监控的服务的信息,指示用于识别分配给每个服务的频带、或广播网络的识别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监控信息还包括调谐信息,
所述接收装置在自动启动之后调谐到与所述调谐信息相对应的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监控信息还包括应用的启动信息,
所述接收装置在自动启动之后获取与所述启动信息相对应的应用并启动所述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监控信息还包括指示监控信息的有效期限的有效期限信息,
所述接收装置基于所述有效期限信息更新所获取的监控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监控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作为要监控的服务,
所述接收装置根据用户选择或预定规则从所述一个或多个服务中选择要监控的服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还包括:
存储部,适于存储在进行正常接收的第一模式下从所述广播信号获取的所述监控信息,其中
接收部在切换到低功耗待机的第二模式之前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监控信息来调谐到要监控的服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在作为所述物理层信令的解调的结果而获得的指示所述紧急警报信息的特征的特征信息与所述接收装置的特征相匹配的情况下,所述接收装置自动启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物理层帧符合数字视频广播-地面2(DVB-T2)标准,以及其中,
所述物理层信令是L1-post信令或带内信令。
10.一种接收装置的接收方法,所述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装置基于监控信息接收作为广播信号传输的物理层帧的步骤,所述监控信息包括在上层信令中,所述上层信令是在高于物理层的层中的信令,并且所述监控信息用于监控特定服务;以及
解调从所述物理层帧获得的物理层信令,以及基于作为解调结果获取的紧急警告通知信息监控紧急警告信息是否已被传输,在所述紧急警告通知信息指示所述紧急警告信息已被传输的情况下,自动启动所述接收装置的步骤。
11.一种发送装置,包括:
生成部,适于生成包括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帧,并且所述物理层帧在其数据部分中包括上层信令,所述上层信令是在高于物理层的层中的信令;以及
发送部,适于发送所述物理层帧作为广播信号,其中,
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与紧急警报信息是否已被传输相对应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其中,
所述上层信令包括用于监控特定服务的监控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监控信息包括监控目标信息,所述监控目标信息作为指定要监控的服务的信息,指示用于识别分配给每个服务的频带、或广播网络的识别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监控信息还包括调谐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监控信息还包括应用的启动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监控信息还包括指示监控信息的有效期限的有效期限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监控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作为要监控的服务。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物理层信令还包括指示紧急警报信息的特征的特征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所述物理层帧符合数字视频广播-地面2标准,以及其中,
所述物理层信令是L1-post信令或带内信令。
19.一种发送装置的发送方法,所述发送方法包括:
所述发送装置生成包括物理层信令的物理层帧的步骤,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与紧急警报信息是否已被传输相对应的紧急警报通知信息,并且所述物理层帧在其数据部分中包括上层信令,所述上层信令包括用于监控特定服务的监控信息,所述上层信令是高于物理层的层中的信令;以及
所述发送装置发送所述物理层帧作为广播信号的步骤。
CN201780067021.7A 2016-11-09 2017-10-26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Active CN1099644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9057 2016-11-09
JP2016219057 2016-11-09
PCT/JP2017/038707 WO2018088225A1 (ja) 2016-11-09 2017-10-26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4489A true CN109964489A (zh) 2019-07-02
CN109964489B CN109964489B (zh) 2021-11-05

Family

ID=62110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7021.7A Active CN109964489B (zh) 2016-11-09 2017-10-26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4196B2 (zh)
EP (3) EP4254970A3 (zh)
JP (1) JP7134867B2 (zh)
CN (1) CN109964489B (zh)
AU (1) AU2017356368B2 (zh)
MY (1) MY196671A (zh)
TW (1) TWI742186B (zh)
WO (1) WO20180882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9475A (zh) * 2022-05-31 2022-09-06 中山亿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顶盒平台的海啸预警监测报警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35806A (ja) * 2018-02-05 2019-08-15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復調回路、処理回路、処理方法、および処理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461A (zh) * 2008-04-11 2008-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JP2015080172A (ja) * 2013-10-18 2015-04-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外部機器
WO2016006472A1 (ja) * 2014-07-08 2016-0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WO2016068564A1 (ko) * 2014-10-29 2016-05-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EP3048794A1 (en) * 2013-09-19 2016-07-27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8230A (ja) 2006-12-13 2008-06-26 Sony Corp 放送受信装置と放送受信方法
CN105284068B (zh) * 2013-06-05 2019-08-27 索尼公司 用于传输有效载荷数据和紧急信息的传输器和传输方法
KR102055261B1 (ko) * 2013-09-27 2020-0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60012773A (ko) * 2014-07-25 2016-02-03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무선 통신 가능한 절전형 안전모 및 그의 무선 송수신 방법
KR101827277B1 (ko) * 2015-03-01 2018-0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461A (zh) * 2008-04-11 2008-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令传送的保护方法、装置、终端及系统
EP3048794A1 (en) * 2013-09-19 2016-07-27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2015080172A (ja) * 2013-10-18 2015-04-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外部機器
WO2016006472A1 (ja) * 2014-07-08 2016-0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WO2016068564A1 (ko) * 2014-10-29 2016-05-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수신 장치, 방송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방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9475A (zh) * 2022-05-31 2022-09-06 中山亿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顶盒平台的海啸预警监测报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7356368A1 (en) 2019-04-18
MY196671A (en) 2023-04-28
TWI742186B (zh) 2021-10-11
JP7134867B2 (ja) 2022-09-12
EP3541083A4 (en) 2019-11-27
EP3541083A1 (en) 2019-09-18
US10924196B2 (en) 2021-02-16
EP4254969A3 (en) 2023-12-20
EP3541083B1 (en) 2023-11-29
EP4254970A3 (en) 2023-12-27
EP4254970A2 (en) 2023-10-04
TW201820838A (zh) 2018-06-01
JPWO2018088225A1 (ja) 2019-09-26
US20190222331A1 (en) 2019-07-18
CN109964489B (zh) 2021-11-05
WO2018088225A1 (ja) 2018-05-17
AU2017356368B2 (en) 2020-05-14
EP4254969A2 (en) 2023-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5896B2 (en) Providing an emergency alert service via a mobile broadcasting
US9930409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EP3048794B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US20170180809A1 (en)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broadcast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roadcast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US9866908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US20160269786A1 (en) A receiver and a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broadcast signal including a broadcast content and an application related to the broadcast content
CN109964489A (zh)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JP7055749B2 (ja)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A2819446C (en) Method of providing an emergency alert service via a mobile broadcasting and apparatus theref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