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0194A - 两段加氢生产白色微晶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两段加氢生产白色微晶蜡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40194A CN101240194A CNA2007100103949A CN200710010394A CN101240194A CN 101240194 A CN101240194 A CN 101240194A CN A2007100103949 A CNA2007100103949 A CN A2007100103949A CN 200710010394 A CN200710010394 A CN 200710010394A CN 101240194 A CN101240194 A CN 1012401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ctor
- hydrogen
- wax
- accordance
- pro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段加氢生产白色微晶蜡的方法。本发明方法以粗微晶蜡为原料,采用两段中压加氢技术,一段使用抗硫催化剂,二段使用还原镍催化剂,在6~9MPa、200~360℃的条件下,产品为稠环芳烃满足食品用蜡要求的食品及化妆用微晶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产品质量好,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晶蜡的生产方法,特别是稠环芳烃满足食品用蜡要求白色微晶蜡(赛氏色度大于+20号)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微晶蜡是由减压渣油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脱蜡脱油后得到的重质石油产品,是医药、日用化工及其它精细化工产业的重要原料。未精制的微晶蜡中含有较多的硫、氮、氧化合物及芳烃等非理想组分,要除去这些非理想组分可用白土精制或高压加氢技术:白土精制技术是用白土吸附除去其中的非理想组分;而高压加氢技术是在加氢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采用适宜的条件将原料分子中的硫、氮、氧等杂原子转化为硫化氢、氨及水等从原料中脱除,芳烃等不饱和烃加氢转化为饱和烃,因此,加氢是生产高质量白色微晶蜡的最有效的方法。
CN1458244A公开了一种微晶蜡串联加氢精制工艺,使用常规微晶蜡加氢催化剂,在氢分压10~16MPa、体积空速0.1~0.8h-1、氢油体积比300~1500∶1、第一反应床层温度为320~380℃、第二反应床层温度为200~280℃的条件下加氢,得到赛氏色度+20号以上、稠环芳烃满足食品用蜡标准要求的微晶蜡产品。此专利主要不足之处在于需在高压下操作才能获得所需的产品性质,装置投资高,操作费用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较低的微晶蜡生产方法。
使用加氢技术生产高质量的微晶蜡,需要选择合适的二工艺流程及加氢条件。因为粗微晶蜡中的硫、氮、氧等杂质的加氢反应主要受动力学控制,即反应速度是决定脱硫、脱氮、脱氧反应的关键因素,尽管这些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化学平衡对反应结果影响较小,在控制裂解程度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相对高的反应温度达到深度精制的目的;芳烃饱和反应受热力学和动力学双重控制,两方面的作用均不容忽视,由于芳烃饱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因而要求达到一定的转化率,反应温度不宜太高,但如果温度太低,在一定停留时间内,反应进行不完全,因此要求有一定的最佳温度。
本发明以粗微晶蜡为原料,采用两段中压加氢技术生产微晶蜡,首先在适宜于脱硫、脱氮、脱氧等反应的条件下使原料进入第一反应器,第一反应器使用硫化态加氢精制催化剂,主要进行脱硫、脱氮、脱氧等反应;第一反应器产物进行气液分离,液相与基本不含硫化氢的氢气进入第二反应器,第二反应器使用还原型镍催化剂,在适于芳烃饱和的条件下进行芳烃饱和等反应。第二反应器反应产物经分离、脱味后即为白色微晶蜡产品。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两段中压加氢法生产高质量白色微晶蜡的工艺过程是:经加热炉加热达到一定温度的粗微晶蜡与氢气混合物首先进入第一反应器,控制床层温度为320~360℃,氢分压6~9MPa,体积空速0.2~1.5h-1,氢油体积比300~1000∶1;出第一反应器的油氢混合物料经分离器分出氢气、硫化氢、氨及水后的液相进入第二反应器,控制第二反应床层温度为220~280℃,氢分压6~9MPa,体积空速0.2~1.5h-1,氢油体积比300~1000∶1,第二反应器使用基本不含硫化氢的氢气,如可以采用反应系统补充的新氢。出第二反应器的反应产物经过气液分离、真空脱味后即得白色微晶蜡产品。
第一反应器装填的是常规加氢精制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组分为过渡金属,如W、Ni、Co、Mo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以氧化物计活性金属的含量一般为15%~40%,载体为Al2O3或Al2O3-SiO2等,可以含有P、Ti、B等助剂,使用前对催化剂进行预硫化,使加氢活性金属在反应过程中处于硫化态。
第二反应器装填的是镍类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镍担载在Al2O3载体上,以氧化镍计,催化剂含镍一般为20%~80%,可以含少量其它金属如Mo、W等,以及其它助剂。催化剂使用前对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还原处理按照本领域普通知识进行。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处理不同质量的微晶蜡原料,根据原料不同,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生产白色微晶蜡产品。使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白色微晶蜡,稠环芳烃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级石蜡国家标准(GB7189-94)要求,其它项目能够达到化妆级石蜡行业标准(SH0009-90)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由于使用中压加氢技术,减少了设备投资及操作费用。本发明方法通过优化工艺过程、工艺条件和催化剂种类等,将现有技术需要使用高压加氢过程才能获得的产品质量,在中压下实现,可以使质量更差、更重的劣质微晶蜡原料生产出白色微晶蜡产品,原料来源广、适应性强。本发明技术具有设备投资及操作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收率高及无特殊环境问题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使用含油3.57w%的微晶蜡原料,性质见表1,催化剂一段为已经硫化的普通微晶蜡加氢精制催化剂,二段为已还原的镍催化剂。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含镍催化剂的主要性如下:
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硫化过程为用含二硫化碳1~2w%的煤油或轻柴油,在3MPa压力下,250℃恒温10小时,在320℃恒温8小时。含镍催化还原过程在1MPa下用氢气还原,120℃恒温6小时,160℃恒温10小时,300℃处理10小时。催化剂硫化和还原处理后,调整工艺条件进行微晶蜡的加氢过程。
加热到适当温度的微晶蜡与氢气后进入反应器,在一反中进行加氢脱硫、脱氮、脱氧及部分芳烃的饱和反应;物料从一反流出后,经气液分离进入二反进一步完成芳烃饱和反应。第一反应器物流气液分离的气相可以循环回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需要的氢气为水电解系统得到的不含硫化氢的新氢。反应产物经气液分离及真空脱味后,即得白色微晶蜡产品。工艺条件及产品性质见表2、3,表3中产品满足化妆级石蜡质量要求(SH0009-90),其中稠环芳烃满足食品石蜡标准要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用的原料为含油2.86w%微晶蜡原料(参见表1),催化剂同实施例1,工艺条件及产品性质分别见表2、3。
实施例3
本实施所用的原料为含油1.93w%的微晶蜡原料(参见表1)工艺条件与产品质量分别见表2、3。
实施例4
本实施所用的原料和催化剂与实施例2相同,工艺条件与产品质量分别见表2、3。
比较例1
按CN1458244A实施例4的操作条件,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段催化剂和原料,结果见表4。从表4中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流程和操作条件与CN1458244A的流程和操作条件(在相同空速下)的效果相当。
表1微晶蜡原料性质
项目/编号 | 实施例1 | 实施例2、4 | 实施例3 |
外观 | 黄褐色 | 黄褐色 | 黄褐色 |
滴熔点,℃ | 79.2 | 80.2 | 80.5 |
针入度,1/10mm | 30 | 27 | 22 |
含油,w% | 3.57 | 2.86 | 1.93 |
色度D1500 | 5~6 | 4~5 | 4~5 |
运动粘度(100℃),mm2/s | 15.35 | 14.98 | 14.77 |
S,μg/g | 398 | 327 | 284 |
N,μg/g | 131 | 88 | 75 |
表2实施例工艺条件
项目/编号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温度(一反/二反),℃ | 320/270 | 330/260 | 340/240 | 350/220 |
氢分压,MPa | 8 | 7 | 7 | 6 |
体积空速(一反/二反),h-1 | 0.5/0.4 | 0.6/0.6 | 0.6/0.4 | 0.8/0.5 |
氢蜡体积比 | 700 | 500 | 400 | 800 |
表3实施例产品性质
项目/编号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外观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白色 |
颜色,赛氏号 | 20 | 21 | 24 | 23 |
滴熔点,℃ | 79.2 | 80.2 | 80.5 | 80.0 |
含油,w% | 3.57 | 2.86 | 1.95 | 2.91 |
针入度,1/10mm | 30 | 27 | 23 | 29 |
易碳 | 通过 | 通过 | 通过 | 通过 |
重金属,mg/kg | <30 | <30 | <30 | <30 |
砷,mg/kg | 2 | 2 | 2 | 2 |
稠环芳烃紫外吸光度/cm | ||||
280nm-289nm | 0.117 | 0.081 | 0.085 | 0.102 |
290nm-299nm | 0.067 | 0.047 | 0.049 | 0.055 |
300nm-359nm | 0.045 | 0.023 | 0.031 | 0.039 |
360nm-400nm | 0.008 | 0.005 | 0.007 | 0.007 |
表4不同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对比
Claims (6)
1. 一种两段加氢生产白色微晶蜡的方法,以粗微晶蜡为原料,其特征在于采用两段中压加氢技术生产微晶蜡产品,首先在适宜于脱硫、脱氮、脱氧反应的条件下使原料进入第一反应器,第一反应器使用硫化态加氢精制催化剂,主要进行脱硫、脱氮、脱氧等反应;第一反应器产物进行气液分离,液相与基本不含硫化氢的氢气进入第二反应器,第二反应器使用还原型镍催化剂,在适于芳烃饱和的条件下进行芳烃饱和反应;第二反应器反应产物经分离、脱味后即为白色微晶蜡产品。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应器反应温度为320~360℃,氢分压为6~9MPa,体积空速为0.2~1.5h-1,氢油体积比300~1000∶1。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反应器反应温度为为220~280℃,氢分压为6-9MPa,体积空速为0.2~1.5h-1,氢油体积比300~1000∶1。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反应器使用的氢气来自反应系统补充的新氢。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应器使用加氢精制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组分为W、Ni、Co、Mo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以氧化物计活性金属的含量为15%~40%,载体为Al2O3或Al2O3-SiO2,使用前进行预硫化处理。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反应器装填的是镍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镍担载在Al2O3载体上,以氧化镍计,催化剂含镍为20%~80%,催化剂使用前进行还原处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10394A CN100594233C (zh) | 2007-02-09 | 2007-02-09 | 两段加氢生产白色微晶蜡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10394A CN100594233C (zh) | 2007-02-09 | 2007-02-09 | 两段加氢生产白色微晶蜡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40194A true CN101240194A (zh) | 2008-08-13 |
CN100594233C CN100594233C (zh) | 2010-03-17 |
Family
ID=39932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10394A Active CN100594233C (zh) | 2007-02-09 | 2007-02-09 | 两段加氢生产白色微晶蜡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94233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60087A (zh) * | 2021-10-29 | 2023-05-05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加氢催化剂的级配方法和在精制微晶蜡中的应用 |
-
2007
- 2007-02-09 CN CN200710010394A patent/CN100594233C/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60087A (zh) * | 2021-10-29 | 2023-05-05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加氢催化剂的级配方法和在精制微晶蜡中的应用 |
CN116060087B (zh) * | 2021-10-29 | 2024-05-0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加氢催化剂的级配方法和在精制微晶蜡中的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94233C (zh) | 2010-03-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409594B1 (ko) | 통합화된 중유 개량 및 인라인 수소화피니싱 공정 | |
CA2580295C (en) | Process and installation for conversion of heavy petroleum fractions in a boiling bed with integrated production of middle distillates with a very low sulfur content | |
CN101619241B (zh) | 一种石蜡加氢精制的方法 | |
CN103059938B (zh) | 一种重烃类加氢处理方法 | |
CN105802665B (zh) | 一种最大量产重石脑油的加氢裂化方法及反应装置 | |
CN104560179B (zh) | 一种生产优质白油料的加氢组合工艺 | |
CN103805247B (zh) | 一种加工劣质柴油的组合工艺方法 | |
CN108102709A (zh) | 催化柴油的加工处理方法 | |
CN103059974B (zh) | 一种生产食品级溶剂油的加氢处理方法 | |
CN108659882A (zh) | 一种重油加氢方法及其加氢系统 | |
CN100594233C (zh) | 两段加氢生产白色微晶蜡的方法 | |
CN111321005B (zh) | 一种低能耗、长周期生产柴油的加氢工艺 | |
CN100590183C (zh) | 一段加氢生产白色微晶蜡的方法 | |
CN1171979C (zh) | 一种微晶蜡的生产方法 | |
CN101492614B (zh) | 一种凡士林加氢精制方法 | |
CN103666554B (zh) | 一种生产优质溶剂油的加氢处理方法 | |
CN104232154B (zh) | 一种馏分油加氢改质方法 | |
CN102465027A (zh) | 一种重馏分油加氢处理方法 | |
CN102311803B (zh) | 一种微晶蜡加氢的方法 | |
CN106520195B (zh) | 一种改善航煤质量的加氢裂化方法 | |
CN114437804B (zh) | 一种高氮原料油的加氢裂化方法 | |
CN111100709A (zh) | 一种采用劣质lco生产高价值化工产品的方法 | |
CN114437799B (zh) | 一种加氢裂化方法 | |
CN114437774A (zh) | 一种生产优质柴油和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裂化方法 | |
CN114437798A (zh) | 一种页岩油加氢裂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