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8666A -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8666A
CN101238666A CNA200580051343XA CN200580051343A CN101238666A CN 101238666 A CN101238666 A CN 101238666A CN A200580051343X A CNA200580051343X A CN A200580051343XA CN 200580051343 A CN200580051343 A CN 200580051343A CN 101238666 A CN101238666 A CN 101238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ti
frame
sequence
regularl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513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8666B (zh
Inventor
中胜义
松尾英范
芳贺宏贵
平松胜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8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8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8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86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将TTI定时的识别导入小区搜索而高速地进行小区搜索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100)中,帧构成单元(120)对用于帧定时识别的帧同步序列(SCH1序列)和用于TTI定时识别的TTI同步序列(SCH2序列)进行配置,以使它们不重叠在由频率和时间所确定的相同码元,进而形成帧,无线发送单元(145)发送该帧,帧构成单元(120)将帧同步序列配置在从帧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而且将TTI同步序列配置在从TTI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接收该帧的移动台装置(200)使用TTI同步序列,检测TTI定时。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特别涉及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OFCDM中的小区搜索方法,提出了对同步用信道SCH进行频率复用的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1和2)。首先,图1表示以往技术的帧结构图。在该图中,TCH(Traffic Channel)表示一般的数据信道,CPICH(CommonPilot Channel)表示已知信号即公共导频信道。同步用信道即SCH(Synchronization Channel)为已知的独特信号,且在规定副载波中被频率复用。
另一方面,作为接收端的移动台,通过三阶段小区搜索演算法,进行OFDM码元定时检测、帧定时检测以及扰码识别。以下,叙述各阶段的详细动作。
(1)第一阶段:码元定时检测
移动台利用OFDM的保护区间的相关特性,检测OFDM码元定时(即,FFT窗定时)(非专利文献3)。具体而言,对每个OFDM码元在各个采样点中计算保护区间相关,在1帧范围内对其进行平均,从而检测出与最大相关值对应的OFDM码元定时。
(2)第二阶段:帧定时检测
基于在第一阶段检测出的OFDM码元定时进行FFT处理,并对FFT处理后的信号进行以下的处理。即,对每个副载波在1帧长度的范围内,将通过FFT所分离出的各个副载波分量中的发送SCH的副载波分量与SCH的复本之间的相关进行同相相加。然后,将对每个副载波进行同相相加后的相关检测值再在频率方向上(即,多个副载波之间)以及在时间方向(即,多个帧之间)上进行功率相加,从而计算平均相关值。然后,检测可获得最大的平均相关值的定时,将其作为帧定时的候选。
(3)第三阶段:扰码识别
通过在第2阶段检测出的帧定时,可知CPICH的复用码元位置。因此,使用可乘以CPICH的扰码的全部候选和导频信号的复本,进行相关运算。然后,检测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扰码,并将其识别为小区固有的扰码。
此外,作为传输OFDM信号的无线帧,考虑到与WCDMA(UMTS)的后方互换性,提出了由多个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构成的帧。
非专利文献1:花田,新,樋口,佐和橋,“ブロ一ドバンドマルチキヤリアCDMA伝送における周波数多重同期チヤネルを用いた3段階セルサ一チ特性,”RCS2001-91,2001年7月
非专利文献2:花田,樋口,佐和橋,“ブロ一ドバンドMulti-carrier CDMA伝送における3段階高速セルサ一チ法およびその特性,”RCS2000-170,2000年11月
非专利文献3:3GPP,R1-050464,NTT DoCoMo,“Physical ChannelStructures for Evolved UTRA”
非专利文献4:3GPP,R1-050484,Nortel,“Proposal for the DownlinkMultiple Access Scheme for E-UTRA(Update)”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将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帧用于小区搜索时,在帧定时的检测中能够利用TTI定时,但在以往技术中,对此却没有任何考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将TTI定时的识别导入小区搜索而高速地进行小区搜索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
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进行多载波通信,它包括:帧形成单元,对用于帧定时识别的帧同步序列和用于TTI定时识别的TTI同步序列进行配置,以使它们不重叠在由频率和时间所确定的相同码元,进而形成帧;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帧,所述帧形成单元采用下述结构:将所述帧同步序列配置在从帧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并且将所述TTI同步序列配置在从TTI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
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基于从基站装置发送的帧进行小区搜索,它采用下述结构包括:接收单元,接收帧,在该帧中,用于帧定时识别而使用的帧同步序列被配置在从帧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而用于TTI定时识别的TTI同步序列被配置在从TTI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并且所述帧同步序列和所述TTI同步序列不被重叠地配置在由频率和时间所确定的相同码元;相关单元,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全部候选依次乘以所述帧而取相关;以及检测单元,基于由所述相关单元获得的相关值,检测所述帧定时以及所述TTI定时。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将TTI定时的识别导入小区搜索并高速进行小区搜索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的帧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帧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4的移动台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4的移动台装置中的TTI定时以及帧定时的识别方法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7的移动台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7的移动台装置中的TTI定时以及帧定时的识别方法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帧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帧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帧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图14的移动台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4的移动台装置中的TTI定时以及帧定时的识别方法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帧结构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图19的移动台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帧结构的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帧结构的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8的移动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9的帧结构的图;
图28是表示实施方式10的帧结构的图;
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11的帧结构的图;
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12的帧结构的图;以及
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12的其他的帧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相同构成要素赋予相同标号,由于其说明重复,因此省略。
(实施方式1)
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包括:编码单元105、调制单元110、同步用信道(SCH)生成单元115、帧构成单元120、扰码生成单元125、加扰单元130、IFFT单元135、GI插入单元140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45。
编码单元105输入发送信号,进行规定的编码,并将编码后的信号输出到调制单元110。
调制单元110输入由编码单元105编码后的信号,并对编码后的信号进行规定的一次调制。这样的一次调制,一般根据QoS(Quality of Service)和无线信道状态来进行。接着,调制后的信号被输出到帧构成单元120。
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生成帧同步用以及TTI同步用的SCH序列。在实施方式1中,特别生成帧同步用的SCH1序列和TTI同步用的SCH2序列。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长度等于TTI长度。接着,由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生成的SCH序列被输出到帧构成单元120。
帧构成单元120输入来自调制单元110的调制后的信号,输入来自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的SCH序列,将调制后的信号以及SCH序列配置在由副载波(即,频率)以及时间确定的、所预定的码元中而形成帧。
在实施方式1中,帧构成单元120从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输入两种类的不同序列,即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并将SCH序列插入到预先决定的最少一个以上的副载波上。另外,帧构成单元120在配置了SCH序列的码元以外,特别是在实施方式1中在配置了SCH序列的副载波以外的副载波上,配置调制后的信号。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相同的副载波中,将在后述的移动台装置中用于帧同步的SCH1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在帧开头的TTI,而将用于TTI同步的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在帧开头的TTI以外的TTI。在该图中,帧结构为SCH序列被配置到各个副载波块的两个副载波上的结构。另外,优选的是SCH1序列与SCH2序列彼此相关较小或不相关。
扰码生成单元125根据基站固有的扰码号码,生成扰码。所生成的扰码被输出到加扰单元130。
加扰单元130从扰码生成单元125输入扰码,并输入在帧构成单元120所形成的帧。接着,加扰单元130对每一OFDM码元,将扰码乘以其中的除了配置了SCH序列的码元以外的码元,而进行加扰。加扰后的帧被输出到IFFT单元135。
IFFT单元135输入由加扰单元130进行了加扰的发送数据。IFFT单元135将所输入的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的信号而生成多载波信号,并将多载波信号输出到GI(Guard Interval;保护间隔)插入单元140。
GI插入单元140将OFDM码元数据部分的一部分(大多数为未尾的块的信号分量)复制到OFDM码元的开头。由此,进行延迟波对策。GI插入后的OFDM码元被输出到无线发送单元145。
无线发送单元145从GI插入单元140输入保护区间插入后的信号,进行上变频等RF处理,并通过天线进行发送。
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1的移动台装置200包括:接收控制单元205、无线接收单元210、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GI除去单元220、FFT处理单元225、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同步信道序列复本生成单元235、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扰码识别单元245、扰码复本生成单元250、解扰单元255、解码单元260以及CRC检查单元265。
接收控制单元205根据移动台装置200的状态,即根据是初始小区搜索模式的第几阶段还是通常接收模式等,控制有关来自无线接收单元210以及FFT处理单元225的输出信号的输出目的地。具体而言,对无线接收单元210以及FFT处理单元225将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进行输出,从而控制来自无线接收单元210以及FFT处理单元225的输出信号的输出目的地。作为传送到无线接收单元210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的内容,在移动台装置200的状态为初始小区搜索模式的第1阶段时,其内容为,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是输出目的地,在为第1阶段以外时,其内容为,GI除去单元220是输出目的地。此外,作为传送到FFT处理单元225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的内容,在为初始小区搜索模式的第2阶段时,其内容为,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是输出目的地,在为初始小区搜索模式的第3阶段时,其内容为,扰码识别单元245是输出目的地。此外,在为通常接收模式时,内容为,解扰单元255是输出目的地。
无线接收单元210通过天线接收来自基站装置100的信号,并进行下变频等RF处理。接着,无线接收单元210对来自上述接收控制单元205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所表示的输出目的地,输出RF处理后的信号。
在移动台装置200为初始小区搜索模式的第1阶段时,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从无线接收单元210输入RF处理后的信号。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取保护区间相关,利用OFDM码元中的保护区间的相关特性,检测OFDM码元定时。该OFDM码元定时即为用于进行FFT的FFT窗定时。然后,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将检测出的码元定时的结果输出到GI除去单元220,同时将用于通知检测出码元定时即小区搜索的第1阶段结束的第1阶段结束通知信号输出到接收控制单元205。
GI除去单元220根据来自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的OFDM码元定时,从RF处理后的接收信号中除去保护区间,并输出到FFT处理单元225。
FFT处理单元225以OFDM码元为单位,输入来自GI除去单元220的保护区间除去后的接收信号,对该输入信号进行FFT处理。然后,FFT处理单元225将FFT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与来自接收控制单元205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对应的输出目的地。具体而言,在当前的移动台装置200的状态为小区搜索的第2阶段时,FFT处理单元225输入意旨为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是输出目的地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并将FFT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此外,在当前的移动台装置200的状态为小区搜索的第3阶段时,FFT处理单元225输入意旨为扰码识别单元245是输出目的地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并将FFT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此外,FFT处理单元225在从接收控制单元205输入意旨为上述的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是输出目的地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以及扰码识别单元245是输出目的地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以外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时,将FFT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解扰单元255。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FFT处理后的接收信号,分别提取相当于1TTI长度的复用了SCH的副载波信号,进行该提取出的信号和从同步信道序列复本生成单元235输入的两个SCH序列复本(SCH1序列复本和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并进行同相相加而求相关值。进而,将对每个规定的副载波所获得的相关值,按SCH1序列或SCH2序列在副载波之间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合成,并将各个码元中的相关值的功率合成结果输出到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以下,有时将该功率合成结果称为“SCH1相关值”、“SCH2相关值”。
另外,在从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输入TTI定时信息时,仅在该TTI定时,分别进行SCH1序列复本、SCH2序列复本与提取信号的相关运算,并在副载波之间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合成。然后,将该TTI定时中的相关值反馈给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
同步信道序列复本生成单元235生成由系统预先决定的帧同步用信道的SCH序列,并将其作为SCH序列复本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在实施方式1中,从基站装置100发送来的帧中包含两个不同的SCH序列(SCH1序列和SCH2序列),所以同步信道序列复本生成单元235生成SCH1序列和SCH2序列,并将其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
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输入在1TTI内的各个码元定时的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相关值(功率合成后的值),检测在输入的相关值中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和SCH序列的类别(即,是SCH1序列还是SCH2序列)。
检测出的结果,在SCH1序列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将可获得该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帧定时。然后,检测出的帧定时信息被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和接收控制单元205。另一方面,作为检测出的结果,在SCH2序列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将可获得该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TTI定时。接着将检测出的TTI定时信息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另外,在检测出TTI定时后,在TTI定时中检测帧定时即可,所以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在接受到上述的该TTI定时信息后,仅取在TTI定时的码元定时的相关即可,从而降低处理量。
扰码识别单元245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在帧的开头等预先决定的位置上配置了CPICH(公共导频信号)的接收信号。此外,从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输入帧定时信息。进而,从扰码复本生成单元250输入扰码复本。
然后,扰码识别单元245根据输入的帧定时信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CPICH,使用扰码复本的全部候选和已知的导频信号来形成CPICH复本,并取提取出的CPICH和生成的CPICH复本之间的相关,对在形成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CPICH复本时所使用的扰码进行识别。识别后的扰码被输出到解扰单元255。
扰码复本生成单元250形成全部候选的扰码复本,并将其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
解扰单元255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接收信号。此外,解扰单元255从扰码识别单元245输入扰码。然后,解扰单元255使用该扰码进行接收信号的解扰,并将解扰后的信号输出到解码单元260。
解码单元260输入解扰后的接收信号,进行适当的纠错解码,并将纠错解码结果输出到CRC检查单元265。
CRC检查单元265对来自解码单元260的纠错解码结果,进行CRC差错检查,在无差错的情况下,判定为完成了初始小区搜索。另一方面,在存在差错的情况下,为了从第1阶段开始重新再一次进行的初始小区搜索,CRC检查单元265对接收控制单元205输出CRC差错检查结果。另外,接收控制单元205接受在存在该差错时所输出的CRC差错检查结果后,将意旨为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是输出目的地的输出目的地命令信号输出到无线接收单元210。
接着,参照图5的流程图,说明移动台装置200的动作。
在步骤ST1001中,移动台装置200的码元定时检测单元215取保护区间相关,利用OFDM码元中的保护区间的相关特性,检测OFDM码元定时。此为小区搜索的第1阶段。
在步骤ST1002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从接收信号中分别提取相当于1TTI长度的复用了SCH的副载波信号。
在步骤ST1003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进行在步骤ST1002提取出的信号与SCH序列复本之间的相关运算。具体而言,在实施方式1中所使用的帧的结构为:将用于帧同步的SCH1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在帧开头的TTI,而将用于TTI同步的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在帧开头的TTI以外的TTI,所以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对整个1TTI的全部码元进行在步骤ST1002提取出的信号与两个SCH序列复本(SCH1序列复本和SCH2序列复本)的各个复本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
在步骤ST1004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将在步骤ST1003中对每个规定的副载波所获得的相关值,按SCH1序列或SCH2序列在副载波之间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合成。
在步骤ST1005中,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输入在1TTI内的各个码元定时的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相关值(功率合成后的值),检测在输入的相关值中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和SCH序列的类别(即,是SCH1序列还是SCH2序列)。
在步骤ST1006中,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判断在步骤ST1005检测出的、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SCH序列是否为SCH2序列,并进行与SCH序列的类别对应的处理。
也就是说,判断的结果,在SCH2序列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步骤ST1006:“是”),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将可获得该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TTI定时(步骤ST1007)。接着,将该TTI定时信息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
在步骤ST1008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从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接受TTI定时信息后,由于仅在TTI定时的码元定时进行SCH1序列复本、SCH2序列复本与提取信号之间的相关运算,所以在下一个TTI定时,进行SCH1序列复本、SCH2序列复本与提取信号之间的相关运算。然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将在步骤ST1008中对每个规定的副载波所获得的相关值,按SCH1序列或SCH2序列在副载波之间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合成。然后,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将对SCH1序列进行功率合成所得的相关值和对SCH2序列进行功率合成所得的相关值进行比较,在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序列为SCH1序列时,将该TTI定时识别为帧定时。另一方面,在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序列为SCH2序列时,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将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输入的下一个TTI定时中的、对SCH1序列进行功率合成所得的相关值和对SCH2序列进行功率合成所得的相关值进行比较,并继续进行帧定时的检测。
另一方面,判断的结果,在SCH1序列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步骤ST1006:“否”),将可获得该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帧定时(步骤ST1009)。
在步骤ST1010中,扰码识别单元245根据输入的帧定时信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CPICH,使用扰码复本的全部候选和已知的导频信号来形成CPICH复本,并取提取出的CPICH与生成的CPICH复本之间的相关,对在形成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CPICH复本时所使用的扰码进行识别。接着,使用识别后的扰码进行解扰,进行纠错解码和CRC检查,并根据CRC检查结果进行验证(verification)。
参照图6,视觉性地说明上述TTI定时以及帧定时的识别。在该图中,作为上方所示的图(上部图)表示实施方式1的帧,作为下部图以1TTI间隔表示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在各个码元定时提取出相当于1TTI长度的副载波信号时的、“SCH1相关值”以及“SCH2相关值”的计算状况。另外,在该图中,1TTI由8码元构成。
例如,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在图6的下部图的最左边所示的定时,即在跨越从前一帧到本次帧中的定时,提取出相当于1TTI长度的副载波信号的情况下,在该TTI的范围内存在帧定时。实施方式1的帧的结构为,将SCH1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在帧开头的TTI,而且将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在帧开头的TTI以外的TTI,所以在帧定时,“SCH1相关值”为最大,而在“SCH2相关值”中未出现较大的峰值。因此,有关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提取出的相当于1TTI长度的副载波信号,在“SCH1相关值”中出现最大相关值而在“SCH2相关值”中未出现较大的峰值时,能够将出现“SCH1相关值”的最大相关值的码元定时识别为帧定时以及TTI定时。
此外,例如,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在从图6的下部图的左起所示的第二个定时,即在跨越了帧的开头的TTI和下一个TTI中的定时,提取出相当于1TTI长度的副载波信号的情况下,在该TTI的范围内存在TTI定时而不存在帧定时。实施方式1的帧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所以“SCH2相关值”在TTI定时为最大,而在该TTI定时“SCH1相关值”的较大的峰值未出现。因此,有关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提取出的相当于1TTI长度的副载波信号,在“SCH2相关值”中出现最大相关值而在“SCH1相关值”中未出现较大的峰值时,能够将“SCH2相关值”的最大相关值出现的码元定时识别为TTI定时(但是,该TTI定时不是帧定时)。由于帧定时也是TTI定时,所以在检测出TTI定时后,仅在TTI定时,确认“SCH1相关值”以及“SCH2相关值”,将在“SCH1相关值”中出现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帧定时即可。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100包括:帧构成单元120,对用于帧定时识别的帧同步序列(SCH1序列)和用于TTI定时识别的TTI同步序列(SCH2序列)进行配置,以使它们不重叠在由频率和时间所确定的相同码元,进而形成帧;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45,发送所述帧,帧构成单元120将所述帧同步序列配置在从帧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而且将所述TTI同步序列配置在从TTI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
由此,在帧的接收端(移动台装置200)中,能够从TTI同步序列的位置检测TTI定时,在检测出TTI定时后,仅在TTI定时确认其是否为帧定时即可,所以能够缩短直至检测出帧定时为止的时间,能够高速地进行小区搜索。
此外,帧构成单元120在预定的多个副载波中,将所述帧同步序列与帧的开头TTI的开头对齐地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且将所述TTI同步序列与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的开头对齐地配置在时间方向上,从而形成帧。
由此,在帧的接收端(移动台装置200)中,能够从同步序列的位置直接地检测TTI定时,所以能够缩短直至检测出TTI定时为止的时间,还能够缩短直至检测出帧定时为止的时间,能够高速地进行小区搜索。
此外,帧构成单元120形成这样的帧: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以至少1个以上的比例存在于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副载波块中。
由此,两个序列在频率上被良好地平衡配置,所以能够提高对频率衰落的抗性。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基于从基站装置100发送的帧进行小区搜索的移动台装置200包括: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在该帧中,用于帧定时识别的帧同步序列(SCH1序列)被配置在从帧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而用于TTI定时识别的TTI同步序列(SCH2序列)被配置在从TTI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并且所述帧同步序列和所述TTI同步序列不被重叠地配置在由频率和时间所确定的相同码元;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全部候选依次乘以所述帧而取相关;以及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基于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获得的相关值,检测所述帧定时以及所述TTI定时。
由此,能够从TTI同步序列的位置检测TTI定时,在检测出TTI定时后,仅在TTI定时确认其是否为帧定时即可,所以能够缩短直至检测出帧定时为止的时间,能够高速地进行小区搜索。
此外,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在该帧的预定的多个副载波中、所述帧同步序列(SCH1序列)与帧的开头TTI的开头对齐地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且所述TTI同步序列(SCH2序列)与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的开头对齐地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从接收帧中以TTI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对提取出的副载波信号在时间方向上乘以该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各个序列而取相关,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基于所述TTI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TTI定时,并基于所述帧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
由此,能够从同步序列的位置直接地检测TTI定时,所以能够缩短直至检测出TTI定时为止的时间,还能够缩短直至检测出帧定时为止的时间,能够高速地进行小区搜索。
此外,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在检测出非所述帧定时的所述TTI定时的时刻,将TTI定时信息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根据所述TTI定时信息,仅在所述帧的所述TTI定时取相关。
由此,在检测出TTI定时后,仅在TTI定时确认其是否为帧定时即可,所以能够缩短直至检测出帧定时为止的时间,能够高速地进行小区搜索。此外,在检测出TTI定时后,仅在TTI定时取相关即可,所以能够减轻处理量。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假定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之间的传播环境恶劣的情况,在初始小区搜索第2阶段处理中,移动台装置在多个TTI之间对相关值进行平均化处理或在多个帧之间对相关值进行平均化处理。另外,基站装置的结构以及帧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装置300包括同步信道相关单元310和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320,进行如图8所示的动作。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310在步骤ST1002~1004中,进行与实施方式1的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相同的动作。
首先,在最初的阶段,由于无进行平均的相关值,所以跳过步骤ST2001,在步骤S2002中,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320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310输入在1TTI内的各个码元定时的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相关值(功率合成后的值),检测在输入的相关值中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和SCH序列的类别(即,是SCH1序列还是SCH2序列)。
在步骤ST2003中,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320判断在步骤ST2002检测出的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SCH序列是否为SCH2序列,并进行与SCH序列的类别对应的处理。
也就是说,判断的结果,在SCH2序列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步骤ST2003:“是”),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320将SCH2序列的最大相关值和SCH1序列的相关值的最大值的差与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T2004)。
比较的结果,在SCH2序列的最大相关值与SCH1序列的相关值的最大值之间的差大于阈值时(步骤ST2004:“是”),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320将可获得SCH2序列的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TTI定时(步骤ST2005)。然后,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320将TTI定时信息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310。
在步骤ST2006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310从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320接受TTI定时信息后,由于仅在TTI定时的码元定时进行SCH1序列复本、SCH2序列复本与提取信号之间的相关运算,所以在下一个TTI定时,进行SCH1序列复本、SCH2序列复本与提取信号之间的相关运算。然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310将在步骤ST2006对每个规定的副载波所获得的相关值,按SCH1序列或SCH2序列在副载波之间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合成。然后,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320将对SCH1序列进行功率合成所得的相关值和对SCH2序列进行功率合成所得的相关值进行比较,判断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序列是否为SCH2序列。作为该判断的结果,在为SCH2序列时,再次转移到步骤ST2004。此外,作为该判断的结果,在为SCH1序列时,转移到步骤ST2007。
比较的结果,SCH2序列的最大相关值与SCH1序列的相关值的最大值之间的差在阈值以下时(步骤ST2004;“否”),转移到步骤ST1003。然后,经过步骤ST1004,转移到步骤ST2001,同步信道相关单元310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平均化处理。另外,该功率平均化处理,对SCH1序列的相关值以帧为单位进行,对SCH2序列的相关值以TTI为单位进行。然后,转移到步骤ST2002和步骤ST2003的处理。另外,传播环境恶劣的移动台装置300在以TTI为单位不能判定是帧定时还是TTI定时的情况下,通过进行TTI间平均或帧间平均,改善小区搜索性能。
步骤ST2003中的判断的结果,在SCH1序列的相关值为最大相关值时(步骤ST2003:“否”),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320将SCH1序列的最大相关值和SCH2序列的相关值的最大值的差与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T2007)。
比较的结果,在SCH1序列的最大相关值与SCH2序列的相关值的最大值之间的差大于阈值时(步骤ST2007:“是”),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320将可获得SCH1序列的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帧定时(步骤ST2008)。
比较的结果,SCH1序列的最大相关值与SCH2序列的相关值的最大值之间的差在阈值以下时(步骤ST2007;“否”),转移到步骤ST1003。然后,经过步骤ST1004转移到步骤ST2001,同步信道相关单元310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平均化处理。另外,该功率平均化处理,对SCH1序列的相关值以帧为单位进行,对SCH2序列的相关值以TTI为单位进行。然后,转移到步骤ST2002和步骤ST2003的处理。
在步骤ST2009中,扰码识别单元245根据输入的帧定时信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CPICH,使用扰码复本的全部候选和已知的导频信号来形成CPICH复本,并取提取出的CPICH与生成的CPICH复本之间的相关,对在形成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CPICH复本时所使用的扰码进行识别。接着,使用识别后的扰码进行解扰,进行纠错解码和CRC检查,并根据CRC检查结果进行验证(verification)。
参照图9,视觉性地说明上述TTI定时以及帧定时的识别。在该图中,作为上方所示的图(上部图)表示实施方式2的帧,作为下部图以1TTI间隔表示同步信道相关单元310在各个码元定时提取出相当于1TTI长度的副载波信号时的、“SCH1相关值”以及“SCH2相关值”的计算状况。另外,在该图中,1TTI由8码元构成。
例如,同步信道相关单元在图9的下部图的最左边所示的定时,即在跨越了从前一帧到本次帧中的定时,提取出相当于1TTI长度的副载波信号的情况下,在该TTI的范围内存在帧定时。实施方式2的帧的结构为,将SCH1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在帧开头的TTI,而且将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在帧开头的TTI以外的TTI,所以在帧定时,“SCH1相关值”为最大,而在“SCH2相关值”中未出现较大的峰值。”因此,有关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310提取出的相当于1TTI长度的副载波信号,在“SCH1相关值”中出现最大相关值而在“SCH2相关值”中未出现较大的峰值时,能够将“SCH1相关值”的最大相关值出现的码元定时识别为帧定时以及TTI定时。
但是,在实施方式2中,并不是简单地只要出现SCH1序列的最大相关值就将该定时识别为帧定时,而是在其与SCH2序列的相关值的最大值之间的差大于规定的阈值时,即具有某种程度的差之后才识别为帧定时。由此,若为帧定时,则识别的基准变严,所以能够提高帧定时识别的正确性。
此外,例如,同步信道相关单元在从图9的下部图的左起所示的第二个定时,即在跨越了帧的开头的TTI和下一个TTI中的定时,提取出相当于1TTI长度的副载波信号的情况下,在该TTI的范围内存在TTI定时而不存在帧定时。实施方式2的帧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所以“SCH2相关值”在TTI定时为最大,而在该TTI定时“SCH1相关值”的较大的峰值未出现。”因此,有关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310提取出的相当于1TTI长度的副载波信号,在“SCH2相关值”中出现最大相关值而在“SCH1相关值”中未出现较大的峰值时,能够将“SCH2相关值”的最大相关值出现的码元定时识别为TTI定时(但是,该TTI定时不是帧定时)。
但是,在实施方式2中,并不是如出现SCH2序列的最大相关值就将该定时识别为TTI定时,而是在其与SCH2序列的相关值的最大值之间的差大于规定的阈值时,即具有某种程度的差之后才识别为TTI定时。由此,若为TTI定时,则识别的基准变严,所以能够提高TTI定时识别的正确性。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根据SCH1序列的相关值的最大值和SCH2序列的相关值的最大值的差与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进行帧定时以及TTI定时的识别,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从SCH1序列或SCH2序列的最大相关值中减去规定的值而计算出阈值,并根据该阈值与并不是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一方的SCH1序列或SCH2序列的相关值的最大值之间的比较结果,进行帧定时以及TTI定时的识别。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在基站装置300中包括: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在该帧的预定的多个副载波中,帧同步序列(SCH1序列)与帧的开头TTI的开头对齐地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且TTI同步序列(SCH2序列)与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的开头对齐地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同步信道相关单元310,从接收帧中以TTI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并对提取出的副载波信号在时间方向上乘以该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各个序列而取相关;以及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320,基于所述TTI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TTI定时,并基于所述帧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320基于所述TTI同步序列的最大相关值和所述帧同步序列的最大相关值的差与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识别所述TTI定时以及所述帧定时。
由此,若为TTI定时以及帧定时,则识别的基准变严,所以能够提高TTI定时识别以及帧定时识别的正确性。其结果,能够减少小区搜索的重试次数,并能够实现小区搜索的高速化。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1的帧采用的结构为:将SCH1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到相同的副载波中的帧开头的TTI而将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到除此以外的TTI。相对于该结构,实施方式3的帧,有关配置了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TTI在时间上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配置了SCH1序列和SCH2序列的副载波不同。进而,与实施方式1相比,配置了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副载波数减少了。另外,实施方式3中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的主要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的基站装置100以及移动台装置200的主要结构相同,所以使用图2以及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
帧构成单元120输入来自调制单元110的调制后的信号,输入来自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的SCH序列,将调制后的信号以及SCH序列配置在由副载波(即,频率)以及时间确定的、所预定的码元中,从而形成帧。
在实施方式3中,帧构成单元120从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输入两种类的不同序列,即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并将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各个序列插入到预先决定的最少两个以上的不同的副载波上。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在规定的副载波中,将SCH1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在帧开头的TTI,而在配置了SCH1序列的副载波以外的规定的副载波中,将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在帧开头的TTI以外的TTI。另外,在该图中,与实施方式1的帧结构相比,配置了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各个序列的副载波数为半数。由此,与实施方式1的帧结构相比,即使配置两个序列的各个序列的副载波数变成了一半,也由于在频率上被良好地平衡配置,所以对频率衰落的抗性并未降低。此外,在使配置了两个序列的各个序列的副载波数与实施方式1为相同数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对频率衰落的抗性,并使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都检测不出的概率降低,所以能够提高成功地进行小区搜索的概率。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FFT处理后的接收信号,分别提取相当于1TTI长度的复用了SCH的副载波信号,进行该提取出的信号与从同步信道序列复本生成单元235输入的两个SCH序列复本(SCH1序列复本和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并进行同相相加而求相关值。也就是说,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提取相当于1TTI长度的复用了SCH1序列的副载波信号,进行该提取出的信号与SCH1序列复本之间的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并进行同相相加而求相关值。而且,对SCH2序列,也同样地求相关值。
进而,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按SCH1序列或SCH2序列在副载波之间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合成,并将各个码元中的相关值的功率合成结果输出到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3,基站装置100包括:帧构成单元120,将帧同步序列和TTI同步序列配置在不同的副载波上,将所述帧同步序列与帧的开头TTI的开头对齐地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且将所述TTI同步序列与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的开头对齐地配置在时间方向上,从而形成帧;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45,发送所述帧。
由此,两个序列在频率上被良好地平衡配置,所以能够提高对频率衰落的抗性。此外,通过明确地区分配置了两个序列的副载波,例如,能够防止与由其他小区利用的序列之间的干扰。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3,移动台装置200包括: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在该帧中,帧同步序列和TTI同步序列被配置在不同的副载波上,所述帧同步序列与帧的开头TTI的开头对齐地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且所述TTI同步序列与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的开头对齐地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在相同码元定时,以TTI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和配置了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并对提取出的副载波信号的各个信号在时间方向上乘以所配置的所述帧同步序列或所述TTI同步序列而取相关;以及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基于所述TTI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TTI定时,基于所述帧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
由此,接收两个序列在频率上被良好地平衡配置的帧,所以能够提高对频率衰落的抗性。此外,通过接收配置了两个序列的副载波被明确地区分的帧,例如,能够防止与由其他小区利用的序列之间的干扰。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1的帧采用的结构为:将SCH1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到相同的副载波中的帧开头的TTI而将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到除此以外的TTI。相对于该结构,实施方式4的帧在将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彼此在TTI不重叠地配置到相同副载波的方面与实施方式1相同,而在将一个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分别地配置到多个副载波的方面不同。因此,即使用于配置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所需的码元数与实施方式1相同,也由于利用的副载波的数量增加,所以成为抗频率选择衰落的帧结构。另外,实施方式4中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的主要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的基站装置100以及移动台装置200的主要结构相同,所以使用图2以及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
帧构成单元120输入来自调制单元110的调制后的信号,输入来自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的SCH序列,将调制后的信号以及SCH序列配置到由副载波(即,频率)以及时间确定的、所预定的码元,从而形成帧。
在实施方式4中,帧构成单元120从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输入两种类的不同序列,即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并将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插入到预先决定的副载波上。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将1TTI长度的SCH1序列分割为多个SCH1分割序列,该SCH1分割序列被配置到相邻的多个副载波中的帧开头TTI的时间上最早的码元群。此外,分割1TT长度的SCH2序列后所得的SCH2分割序列,被配置到相邻多个副载波的副载波中的帧开头以外的TTI的时间上最早的码元群。通过采用这样的帧结构,用于配置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所需的码元数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用于传送发送数据的帧中的码元数没有变化,但是由于将一个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分到多个副载波进行发送,所以能够提高对频率选择衰落的抗性。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FFT处理后的接收信号,分别提取相当于1TTI长度的复用了SCH的副载波信号,进行该提取出的信号与对应于该信号的SCH1分割序列以及SCH2分割序列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并进行同相相加而求相关值。也就是说,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提取相当于1TTI长度的复用了SCH1序列的副载波信号,进行该提取出的信号与对应于该副载波信号的SCH1分割序列复本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并进行同相相加而求相关值。而且,对SCH2序列也同样地求相关值。
进而,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对每个SCH1序列或每个SCH2序列在副载波之间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合成,并将各个码元中的相关值的功率合成结果输出到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4,基站单元100包括:帧构成单元120,将以规定数分割帧同步序列(SCH1序列)序列后所得的帧同步分割序列与相邻的多个副载波中的帧的开头对齐地分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且将以规定数分割TTI同步序列(SCH2序列)后所得的TTI同步分割序列与相邻的多个副载波中的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的开头对齐地分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从而形成帧;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45,发送所述帧。
由此,能够通过将分割了两个序列所得的分割序列分散地配置到多个副载波而增加复用了两个序列的副载波数,从而能够提高对频率衰落的抗性。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4,移动台装置200包括: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在该帧中,以规定数分割帧同步序列后所得的帧同步分割序列与相邻的多个副载波中的帧开头对齐地分别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且以规定数分割TTI同步序列后所得的TTI同步分割序列与相邻的多个副载波中的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的开头对齐地分别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从接收帧中以TTI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并对提取出的副载波信号在时间方向上乘以对应的所述帧同步分割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分割序列的各个序列而取相关;以及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基于所述TTI同步分割序列的相关值,检测TTI定时,并基于所述帧同步分割序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
由此,能够接收通过分割了两个序列所得的分割序列被分散地配置到多个副载波而复用了两个序列的副载波数被增加的帧,从而能够提高对频率衰落的抗性。
(实施方式5)
实施方式1的帧采用的结构为:将SCH1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到相同的副载波中的帧开头的TTI而将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到除此以外的TTI。相对于该结构,实施方式5的帧为,将SCH1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到规定的副载波的帧开头的TTI,将SCH2序列配置到包含未配置该SCH1序列的规定的副载波中的帧开头TTI的所有TTI。而且,与实施方式1相比,配置了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副载波数减少了。
如图12所示,实施方式5的基站装置400包括帧构成单元410。
该帧构成单元410输入来自调制单元110的调制后的信号,输入来自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的SCH序列,将调制后的信号以及SCH序列配置在由副载波(即,频率)以及时间确定的、所预定的码元中,而形成帧。
在实施方式5中,帧构成单元410从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输入两种类的不同序列,即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并将各个SCH序列(SCH1序列和SCH2)序列插入到彼此不同的副载波上。
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帧构成单元410将SCH1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到规定的副载波的帧开头的TTI,将SCH2序列配置到包含未配置该SCH1序列的规定的副载波中的帧开头TTI的所有TTI。另外,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长度都为TTI长度。
如图14所示,实施方式5的移动台装置500包括同步信道相关单元510和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520。
参照图15的流程图说明具有这样结构的移动台装置500的动作,同步信道相关单元510在步骤ST1002~ST1004中进行与实施方式1的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相同的动作。
首先,在最初的阶段,由于无进行平均的相关值,所以跳过步骤ST3001,在步骤S3002中,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520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510输入在1TTI内的各个码元定时的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相关值(功率合成后的值),检测有关各个序列的相关值中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和SCH序列的类别(即,是SCH1序列还是SCH2序列)。
在步骤ST3003中,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520对在步骤ST3002检测出的SCH2序列的最大相关值和SCH1序列的最大相关值之间的差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进行对应于比较结果的处理。
具体而言,在SCH2序列的最大相关值与SCH1序列的最大相关值之间的差大于规定的阈值时(步骤ST3003:“是”),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520将可获得SCH2序列的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TTI定时(步骤ST3004)。然后,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520将TTI定时信息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510。
在步骤ST3005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510从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520接受TTI定时信息后,由于仅在TTI定时的码元定时进行SCH1序列复本、SCH2序列复本与提取信号之间的相关运算,所以在下一个TTI定时,进行SCH1序列复本、SCH2序列复本与提取信号之间的相关运算。然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510将在步骤ST3005对每个规定的副载波所获得的相关值,按SCH1序列或SCH2序列在副载波之间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合成。然后,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520将对SCH2序列进行功率合成所得的相关值和对SCH1序列进行功率合成所得的相关值之间的差与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并进行对应于比较结果的处理。比较的结果,在对SCH2序列进行功率合成所得的相关值和对SCH1序列进行功率合成所得的相关值之间的差大于规定的阈值时,再次转移到步骤ST3004。
SCH2序列的最大相关值和SCH1序列的最大相关值之间的差在规定的阈值以下时(步骤ST3003:“否”),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520对可获得SCH2序列的最大相关值的定时和可获得SCH1序列的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进行比较(步骤ST3006)。
比较的结果,在可获得SCH2序列的最大相关值的定时与可获得SCH1序列的最大相关值的定时一致时(步骤ST3006:“是”),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520将该定时识别为帧定时(步骤ST3007)。
比较的结果,在可获得SCH2序列的最大相关值的定时与可获得SCH1序列的最大相关值的定时不一致时(步骤ST3006:“否”),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520转移到步骤ST1003。
在步骤ST3008中,扰码识别单元245根据输入的帧定时信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CPICH,使用扰码复本的全部候选和已知的导频信号来形成CPICH复本,并取提取出的CPICH与生成的CPICH复本之间的相关,对在形成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CPICH复本时所使用的扰码进行识别。接着,使用识别后的扰码进行解扰,进行纠错解码和CRC检查,并根据CRC检查结果进行验证(verification)。
参照图16,视觉性地说明上述TTI定时以及帧定时的识别。在该图中,作为上方所示的图(上部图)表示实施方式1的帧,作为下部图表示同步信道相关单元在4个码元定时提取出相当于1TTI长度的副载波信号时的、“SCH1相关值”以及“SCH2相关值”的计算状况。另外,在该图中,1TTI由8码元构成。
例如,同步信道相关单元在图16的下部图的最左边所示的定时,即在跨越了从前一帧到本次帧中的定时,提取出相当于1TTI长度的副载波信号时,在该TTI的范围内存在帧定时。实施方式5的帧采用: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各个序列被配置到帧开头的TTI的不同副载波上的结构,所以在帧定时“SCH1相关值”以及“SHC2相关值”的双方出现在大小上没有太大差的较大峰值。因此,在“SCH1相关值”的最大值和“SCH2相关值”的最大值之间的差在规定的阈值以下时,即两个最大值没有太大差时,使该定时为帧定时的候选。然后,“SCH1相关值”的最大值以及“SCH2相关值”的最大值出现的定时在帧定时应该一致,所以在两个最大值出现的定时一致时,将该定时识别为帧定时。另外,在图16的下部图的最左边所示的定时,两个最大值没有太大的差,而且两个最大值出现的定时一致,所以该定时被识别为帧定时。
此外,例如,同步信道相关单元在从图16的下部图的左起所示的第二个定时,即在跨越了帧的开头的TTI和下一个TTI中的定时,提取出相当于1TTI长度的副载波信号的情况下,在该TTI的范围内存在TTI定时而不存在帧定时。实施方式2的帧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所以“SCH2相关值”在TTI定时为最大,而在该TTI定时“SCH1相关值”的较大的峰值未出现。因此,有关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提取出的相当于1TTI长度的副载波信号,在“SCH2相关值”中出现最大相关值而在“SCH1相关值”中未出现较大的峰值时,能够将“SCH2相关值”的最大相关值出现的码元定时识别为TTI定时(但是,该TTI定时不是帧定时)。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5,基站装置400包括:帧构成单元410,将帧同步序列(SCH1序列)与规定的副载波中的帧的开头对齐地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将TTI同步序列(SCH2序列)与未配置所述帧同步序列的所述规定的副载波以外的副载波中的所有TTI的开头对齐地配置,从而形成帧;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45,发送所述帧。
由此,在帧开头TTI中时间性地复用并发送帧同步序列和TTI同步序列,所以在帧的接收端中通过判定帧定时和对应于该帧定时的TTI定时的检测结果是否定时上一致,从而能够判定帧定时的成功与否。其结果,能够提高帧定时识别的正确性。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5,移动台装置500包括: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在该帧中,帧同步序列(SCH1序列)与规定的副载波中的帧的开头对齐地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且TTI同步序列(SCH2序列)与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的所述规定的副载波以外的副载波中的所有的TTI的开头对齐地被配置;同步信道相关单元510,从接收帧中以TTI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并对提取出的副载波信号在时间方向上乘以该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各个序列而取相关;以及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520,基于所述TTI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TTI定时,并基于所述帧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
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520在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与对应于该帧定时的、检测出的所述TTI定时一致时,将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识别为帧定时。
由此,在帧开头TTI中时间性地复用并发送帧同步序列和TTI同步序列,所以通过判定帧定时和对应于该帧定时的TTI定时的检测结果在定时上是否一致,从而能够判定帧定时的成功与否。其结果,能够提高帧定时识别的正确性。
此外,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520根据所述TTI同步序列的最大相关值和所述帧同步序列的最大相关值之间的差分量,识别所述TTI定时以及所述帧定时。
由此,若为TTI定时以及帧定时,则识别的基准变严,所以能够提高TTI定时识别以及帧定时识别的正确性。其结果,能够减少小区搜索的重试次数并能够实现小区搜索的高速化。
(实施方式6)
实施方式6的帧为,在规定的副载波中,将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到所有的TTI,在该副载波以外的规定的副载波中,将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仅配置到帧开头的TTI。也就是说,采用将实施方式5中的SCH1序列改变为SCH2序列的帧结构。
如图17所示,实施方式6的基站装置600包括帧构成单元610。
该帧构成单元610输入来自调制单元110的调制后的信号,输入来自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的SCH序列,将调制后的信号以及SCH序列配置在由副载波(即,频率)以及时间确定的、所预定的码元中,从而形成帧。
在实施方式6中,帧构成单元610将从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接受的SCH2序列插入到预定的副载波。
具体而言,如图18所示,帧构成单元610在规定的副载波中,将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到所有的TTI,在该副载波以外的规定的副载波中,将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仅配置到帧开头的TTI。
如图19所示,实施方式6的移动台装置700包括同步信道相关单元710和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720。
参照图20的流程图说明具有这样结构的移动台装置700的动作,在步骤ST4001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710分别提取相当于1TTI长度的在所有的TTI配置了SCH2序列的副载波信号。
在步骤ST4002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710在1TTI的全部码元进行在步骤ST4001提取出的信号与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
在步骤ST4003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710对在步骤ST4002获得的相关值,在副载波之间进行功率合成。
在步骤ST4004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710以TTI为单位在每个对SCH2序列复本的提取出的信号的时间上的相对的位置,将在步骤ST4003获得的相关值进行平均。
在步骤ST4005中,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720将可获得在步骤ST4004取得的进行了平均的相关值中的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TTI定时。接着,将该TTI定时信息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710。
在步骤ST4006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710从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720接受TTI定时信息后,由于仅在TTI定时的码元定时进行SCH2序列复本与提取信号之间的相关运算,所以进行在下一个TTI定时中的SCH2序列复本和提取信号之间的相关运算。
在步骤ST4007中,同步信道相关单元710进行在所有的TTI配置了SCH2序列的副载波的下一个TTI定时中的提取信号与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相关运算。
在步骤ST4008中,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720使用在步骤ST4007运算出的相关值判定本次的TTI定时是否为帧定时。具体而言,实施方式6的帧中存在仅在其开头的TTI配置了SCH2序列的副载波,所以根据TTI定时,取该载波信号与在所有的TTI配置了SCH2序列的副载波信号之间的相关,从而能够判定本次的TTI定时是否为帧定时。具体而言,如果仅在其开头配置了SCH2序列的副载波信号与在所有的TTI配置了SCH2序列的副载波信号之间的相关为某种程度的大小,则本次的TTI定时被判断为帧定时,如果相关未达到某种程度的大小,则判断本次的TTI定时不是帧定时。
判定的结果,在本次的TTI定时被判断为帧定时的情况下(步骤ST4008:“是”),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720将该TTI定时识别为帧定时(步骤ST4009)。
判定的结果,在本次的TTI定时被判断为不是帧定时的情况下(步骤ST4008:“否”),返回到步骤ST4006,在下一个TTI定时提取副载波信号。
在步骤ST4010中,扰码识别单元245根据输入的帧定时信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CPICH,使用扰码复本的全部候选和已知的导频信号来形成CPICH复本,并取提取出的CPICH与生成的CPICH复本之间的相关,对在形成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CPICH复本时所使用的扰码进行识别。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6,基站装置600包括:帧构成单元610,将帧同步序列与规定的副载波中的帧的开头对齐地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将TTI同步序列与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的所述规定的副载波以外的副载波中的、所有TTI的开头对齐地配置,从而形成由相同序列(例如,SCH2序列)构成的所述帧同步序列和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帧;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45,发送所述帧。
由此,使用在所有的TTI配置了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在帧的接收端中检测出TTI定时后,根据该TTI定时,仅通过取配置了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和配置了帧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之间的相关,能够判定是帧定时还是非帧定时的TTI定时。此外,通过取相同定时的、不同副载波信号之间的相关,能够消除传播路径的影响,从而提高上述判定的结果的正确性。
(实施方式7)
实施方式7的帧为,在规定的副载波上,用于帧同步的SCH1序列以时间轴方向被配置到所有TTI,在配置了该SHC1序列的副载波以外的规定副载波上,用于TTI同步的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被配置到所有TTI。但是,SCH1序列为1帧长度,而SCH2序列为1TTI长度。
如图21所示,实施方式7的基站装置800包括帧构成单元810。该帧构成单元810输入来自调制单元110的调制后的信号,输入来自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的SCH序列,将调制后的信号以及SCH序列配置到由副载波(即,频率)以及时间确定的、所预定的码元,从而形成帧。
在实施方式7中,帧构成单元810从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输入两种类的不同序列,即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并将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各个序列插入到预先决定的最少两个以上的不同的副载波上。
具体而言,如图22所示,在规定的副载波中,将用于帧同步的SCH1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到所有TTI,在配置了该SHC1序列的副载波以外的规定副载波中,将用于TTI同步的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到所有TTI。但是,SCH1序列为1帧长度,因而以帧为周期被配置,而SCH2序列为TTI长度,因而以TTI为周期被配置。
如图23所示,实施方式7的移动台装置900包括同步信道相关单元910和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920。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910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FFT处理后的接收信号,提取复用了SCH的副载波信号,进行该提取出的信号和两个SCH序列复本(SCH1序列复本和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并进行同相相加而求相关值。具体而言,同步信道相关单元910提取相当于1帧的复用了SCH1序列的副载波信号,进行该提取出的信号与1帧长度的SCH1序列复本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并进行同相相加而求相关值。与此并行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910提取相当于1TTI长度的复用了SCH2序列的副载波信号,进行该提取出的信号与1TTI长度的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并进行同相相加而求相关值。进而,对在每个规定的副载波上所获得的相关值,以每个SCH1序列或每个SCH2序列在副载波之间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合成,并将各个码元中的相关值的功率合成结果输出到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920。
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920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910输入在1帧内的各个码元定时的SCH2序列的相关值(功率合成后的值),并检测在输入的相关值中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此外,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920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910输入在1TTI内的各个码元定时的SCH2序列的相关值(功率合成后的值),并检测在输入的相关值中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然后,将检测出的两个定时识别为帧定时以及TTI定时。另外,由于帧定时也是TTI定时,所以可以判定帧定时与TTI定时是否一致,并可以将该判定结果利用为结束判定。也就是说,在帧定时与TTI定时一致的情况下,假设结束初始小区搜索的第2阶段,另一方面,在帧定时与TTI定时不一致的情况下,判定初始小区搜索的第2阶段失败并从第1阶段或第2阶段的最初开始重试,或者,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910进行还包含了从下一个的帧或TTI中的副载波信号所获得的相关值的平均也可以。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并行地检测帧定时和TTI定时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首先检测TTI定时,在检测出TTI定时后,从该TTI定时中检测帧定时,如此来进行阶段性地检测。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7,基站装置800包括:帧构成单元810,将与帧长度相等的帧同步序列(SCH1序列)以时间方向配置到规定的副载波上,并且将与TTI长度相等的TTI同步序列(SCH2序列)以时间方向配置到配置了该帧同步序列的所述规定的副载波以外的副载波上,从而形成帧;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45,发送所述帧。
由此,在帧的接收端中,能够同时独立地进行TTI定时的检测和帧定时的检测,从而能够高速地进行两个定时的识别。此外,由于帧同步序列较长,所以能够提高帧定时检测精度。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7,移动台装置900包括: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在该帧中,与帧长度相等的帧同步序列(SCH1序列)以时间方向被配置在规定的副载波上,并且与TTI长度相等的TTI同步序列(SCH2序列)以时间方向被配置在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的所述规定的副载波以外的副载波上;同步信道相关单元910,从接收帧中,以帧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并对提取出的所述副载波信号在时间方向上乘以该帧同步序列而取相关,同时以TTI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并对提取出的所述副载波信号乘以该TTI同步序列而取相关;以及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920,基于所述TTI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TTI定时,并基于所述帧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
由此,由于能够同时独立地进行TTI定时的检测和帧定时的检测,所以能够高速地进行两个定时的识别。此外,由于帧同步序列较长,所以能够提高帧定时检测精度。
此外,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920在检测出非所述帧定时的所述TTI定时的时刻,将TTI定时信息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910,同步信道相关单元910根据所述TTI定时信息,仅在所述TTI定时中取所述帧同步序列的相关。
由此,在检测出TTI定时后,仅在TTI定时确认其是否为帧定时即可,所以能够减轻同步信道相关单元910的处理量而且缩短直至检测出帧定时为止的时间,能够高速地进行小区搜索。
此外,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920在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与对应于该帧定时的检测出的所述TTI定时一致时,将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识别为帧定时。
由此,若为帧定时,则识别的基准变严,所以能够提高帧定时识别的正确性。其结果,能够减少小区搜索的重试次数并能够实现小区搜索的高速化。
(实施方式8)
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7的帧采用:SCH序列被配置在时间轴方向上的结构。相对于此结构,实施方式8的帧采用的结构为,首先SCH序列被配置在频率轴方向上。此外,在所有的TTI共同地、在TTI开头的码元中SCH序列被时分复用。进而,在帧开头的TTI中,在TTI末尾的码元中SCH序列被时分复用,在帧开头以外的TTI中,在TTI开头和末尾以外的码元中SCH序列被时分复用。这样,通过配置在TTI开头的码元以外的SCH序列的TTI中的位置,可区别开头TTI和除此以外的TTI。
如图24所示,实施方式8的基站装置1000包括帧构成单元1010。该帧构成单元1010输入来自调制单元110的调制后的信号,输入来自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的SCH序列,将调制后的信号以及SCH序列配置到由副载波(即,频率)以及时间确定的、所预定的码元中,从而形成帧。
在实施方式8中,帧构成单元1010从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输入SCH2序列,改变在频率轴方向上配置SCH序列的码元位置而将SCH序列插入到帧中,以便区别帧的开头TTI和除此以外的TTI。
具体而言,如图25所示,帧构成单元1010在帧开头的TTI中,将SCH2序列以频率轴方向配置到TTI开头以及末尾的码元,在帧开头以外的TTI中,将SCH2序列以频率轴方向配置到TTI的开头码元、以及开头和末尾码元以外的规定的码元(在该图中,表示为“固有码元”)。
如图26所示,实施方式8的移动台装置1100包括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和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
说明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移动台1100的动作,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FFT处理后的接收信号,以TTI间隔提取OFDM码元,并进行提取出的信号与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频率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然后,对TTI中的码元位置相同的OFDM码元的相关值在TTI之间进行功率平均,并将功率平均值输出到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
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将可获得进行了功率平均的相关值中的最大相关值的码元定时检测为TTI定时。接着,将该TTI定时信息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在接受到TTI定时信息后,提取在上述固有码元位置的OFDM码元和在TTI的末尾的OFDM码元,进行提取出的各个OFDM码元与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频率方向上的相关运算,并将求得的相关值输出到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
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输入来自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的相关值,在固有码元位置的OFDM码元的相关值较大而TTI的末尾的OFDM码元的相关值较小时,判定此时的TTI定时为帧定时以外的TTI定时,另一方面,在TTI的末尾的OFDM码元的相关值较大而在固有码元位置的OFDM码元的相关值较小时,将此时的TTI定时判定为帧定时。然后,将帧定时信息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将TTI的开头码元、末尾码元以及固有码元的所有序列都设为相同的SCH序列,但并不限于此,在开头码元、末尾码元以及固有码元也可以使用不同的SCH序列。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8,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1000包括:帧构成单元1010,将用于取得同步的同步序列以频率方向配置到各个副载波中的各个TTI的开头码元以及规定码元,而形成帧;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45,发送所述帧,帧构成单元1010在所述帧的开头TTI和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之间,改变所述规定码元的位置而配置所述同步序列。
由此,在帧的接收端中,在使用配置到各个TTI的开头码元的同步序列检测出TTI定时后,能够根据上述规定码元的位置判别帧定时和非帧定时的TTI定时。此外,将同步序列配置在频率方向上并在时间方向上反复配置,所以能够获得分集效果。
此外,帧构成单元1010在所述开头TTI中使所述规定码元为末尾的码元。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8,在基于从基站装置1000发送的帧而进行小区搜索的移动台装置1100包括: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在该帧中,用于取得同步的同步序列以频率方向被配置在各个副载波中的各个TTI的开头码元以及规定码元,并且在开头TTI和该开头TTI以外的TTI之间所述规定码元的位置互相不同;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从所述帧以TTI为间隔提取各个副载波中的码元,对提取出的所述码元在频率方向上乘以所述同步序列而取相关;以及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基于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获得的相关值检测TTI定时,并将TTI定时信息输出到所述相关单元,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根据所述TTI定时信息,对所述规定码元乘以所述同步序列而取相关,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基于所述规定码元与所述同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识别所述开头TTI和该开头TTI以外的TTI。
由此,在使用配置到各个TTI的开头码元的同步序列检测出TTI定时后,能够根据上述规定码元的位置判别帧定时和非帧定时的TTI定时。此外,将同步序列配置在频率方向上并在时间方向上反复配置,所以能够获得分集效果。
(实施方式9)
在实施方式8中,在帧开头以外的TTI中的TTI开头以外的码元以外,配置了SCH序列的固有码元的位置,在帧开头以外的各个TTI中是共同的。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9中,根据TTI(例如,TTI识别号码),使帧开头以外的各个TTI中的固有码元位置改变。也就是说,使用固有码元位置来附加TTI识别信息。由此,通过检测固有码元的TTI中的位置,而能够识别该TTI为哪个TTI,其结果,能够识别帧定时。另外,实施方式9中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的主要结构与实施方式8中的基站装置1000以及移动台装置1100的主要结构相同,所以使用图24以及图26说明本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9中,帧构成单元1010从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输入SCH2序列,改变在频率轴方向上配置SCH序列的码元位置而将SCH序列插入到帧中,以便区别帧的开头TTI和除此以外的TTI。进而,根据TTI识别信息,改变除了TTI开头码元以外配置了SCH序列的码元位置而将其插入到帧中,以便在帧开头以外的TTI之间也进行区别。
具体而言,如图27所示,帧构成单元1010在帧开头的TTI中,将SCH2序列以频率轴方向配置到TTI开头以及末尾的码元中,在帧开头以外的TTI,根据TTI的开头码元、以及开头和末尾码元以外的TTI识别号码,将SCH2序列以频率轴方向配置到规定的码元。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9的移动台装置1100的动作,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FFT处理后的接收信号,以TTI间隔提取OFDM码元,并进行提取出的信号与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频率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然后,将TTI中的码元位置相同的OFDM码元的相关值在TTI之间进行功率平均,并将功率平均值输出到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
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将可获得进行了功率平均的相关值中的最大相关值的码元定时检测为TTI定时。接着,将该TTI定时信息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接受到TTI定时信息后,提取与上述固有码元位置的候选对应的OFDM码元,进行提取出的各个OFDM码元与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频率方向上的相关运算,并将求得的相关值输出到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
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输入来自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的相关值,检测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固有码元位置,并识别与该固有码元对应的TTI识别信息。由于预先决定各个TTI定时和帧定时之间的帧中的位置关系,所以在判明该TTI识别信息后,据此,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能够识别帧定时。然后,帧定时信息被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9,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1000包括:帧构成单元1010,将用于取得同步的同步序列以频率方向配置到各个副载波中的各个TTI的开头码元以及规定码元,从而形成帧;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45,发送所述帧,帧构成单元1010在所述帧的开头TTI和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之间,改变所述规定码元的位置而配置所述同步序列,同时在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中,对该每个TTI将配置所述同步序列的所述规定码元进行改变。也就是说,帧构成单元1010对每个TTI改变所述规定码元而配置所述同步序列。
由此,在帧的接收端中,在检测出TTI定时后,能够根据规定码元的位置识别TTI。如通过预先把握各个TTI与帧定时之间的位置关系而能够识别TTI,则能够直接识别帧定时。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9,在基于从基站装置1000发送的帧进行小区搜索的移动台装置1100包括: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在该帧中,用于取得同步的同步序列以频率方向被配置在各个副载波中的各个TTI的开头码元以及规定码元,并且在开头TTI和该开头TTI以外的TTI之间所述规定码元的位置不同;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从所述帧以TTI间隔提取各个副载波中的码元,并对提取出的所述码元在频率方向上乘以所述同步序列而取相关;以及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基于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获得的相关值来检测TTI定时,并将TTI定时信息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根据所述TTI定时信息,对所述规定码元乘以所述同步序列而取相关,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基于所述规定码元与所述同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识别所述开头TTI和该开头TTI以外的TTI。接着,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对每个TTI改变所述规定码元而配置了所述同步序列的所述帧,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基于所述规定码元与所述同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识别各个TTI。
由此,在检测出TTI定时后,能够根据规定码元的位置识别TTI。如通过预先把握各个TTI与帧定时之间的位置关系而能够识别TTI,则能够直接识别帧定时。
(实施方式10)
在实施方式9中,根据TTI(例如,TTI识别号码),使帧开头以外的各个TTI中的固有码元位置改变。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10中,将副载波分为多个副载波块,并根据TTI(例如,TTI识别信息)使配置TTI所包含的每个副载波的SCH序列的码元位置改变。也就是说,使用每个副载波块的配置了SCH序列的码元位置的组合,来附加TTI识别信息。即,根据TTI中的SCH序列的二维的配置图案(时间和频率),表现TTI识别信息。由此,检测在TTI中的每个副载波块的配置了SCH序列的码元位置,并根据副载波块和配置了SCH序列的码元位置的组合,能够识别该TTI为哪个TTI,其结果,也能够识别帧定时。另外,实施方式10中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的主要结构与实施方式8中的基站装置1000以及移动台装置1100的主要结构相同,所以使用图24以及图26说明本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10中,帧构成单元1010从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输入SCH2序列,改变在频率轴方向上配置SCH序列的码元位置而将SCH序列插入到帧中,以便在TTI之间进行区别。
具体而言,如图28所示,在各个TTI的开头码元共同地配置SCH2序列,在开头码元以外根据各个TTI改变各个副载波块中的配置SCH2序列的码元位置。这里,如实施方式9那样,在使TTI中的配置SCH序列的位置在所有的副载波块中为共同的码元位置的情况下,至多只能表示与1TTI所包含的码元数为相同数的TTI识别信息,但是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帧结构,能够表示在TTI中的各个副载波块的配置SCH序列的码元位置数的副载波数的乘方的TTI识别信息。具体而言,在副载波块为4个,在TTI中的各个副载波块的配置SCH的码元位置为6个时(除了开头码元),能够表示6的四次方个TTI识别信息。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10的移动台装置1100的动作,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FFT处理后的接收信号,以TTI间隔提取OFDM码元,并进行提取出的信号与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频率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然后,将TTI中的码元位置相同的OFDM码元的相关值在TTI之间进行功率平均,并将功率平均值输出到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
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将可获得进行了功率平均的相关值中的最大相关值的码元定时检测为TTI定时。接着,将该TTI定时信息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接受到TTI定时信息后,提取在TTI中的各个副载波块的配置了SCH序列的码元位置候选的码元群,进行提取出的各个副载波块的码元群与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频率方向上的相关运算,并将求得的相关值与副载波块以及码元位置对应而输出到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
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输入来自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的、与副载波块以及码元位置建立了关系的相关值,并基于这些输入信息识别本次的TTI识别信息(例如,TTI识别号码)。由于预先决定各个TTI定时和帧定时之间的在帧中的位置关系,所以在判明该TTI识别信息后,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能够依此来识别帧定时。然后,帧定时信息被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0,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1000包括:帧构成单元1010,将用于取得同步的同步序列以频率方向配置到各个副载波中的各个TTI的开头码元以及规定码元,而形成帧;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45,发送所述帧,帧构成单元1010在所述帧的开头TTI与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之间,改变所述规定码元的位置而配置所述同步序列,同时将配置所述同步序列的所述规定码元在每个副载波块中进行移动而在每个TTI中进行改变。也就是说,帧构成单元1010对所述规定码元按副载波块进行移动并对每个TTI改变所述规定码元的位置,而配置所述同步序列。
由此,由于通过规定码元的位置可表示的信息增加,从而即使帧所包含的TTI的数量增多也能够对应。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0,在基于从基站装置1000发送的帧而进行小区搜索的移动台装置1100包括: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在该帧中,用于取得同步的同步序列以频率方向被配置在各个副载波中的各个TTI的开头码元以及规定码元,并且在开头TTI和该开头TTI以外的TTI之间所述规定码元的位置互相不同;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从所述帧以TTI间隔提取各个副载波中的码元,对提取出的所述码元在频率方向上乘以所述同步序列而取相关;以及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基于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获得的相关值检测TTI定时,并将TTI定时信息输出到所述相关单元,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根据所述TTI定时信息,所述规定码元乘以所述同步序列而取相关,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基于所述规定码元与所述同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识别所述开头TTI和该开头TTI以外的TTI。接着,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所述帧,该帧为配置所述同步序列的所述规定码元在每个副载波中被移动而在每个TTI中被改变的帧,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基于所述规定码元与所述同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识别各个TTI。
由此,由于通过规定码元的位置可表示的信息增加,所以即使帧所包含的TTI的数量增多也能够对应。
(实施方式11)
在实施方式8中,仅利用一种类的SCH序列。对此,在实施方式11中,使TTI开头码元的SCH序列和配置到TTI开头码元以外的SCH序列为不同的SCH序列(SCH1序列和SCH2序列)。另外,实施方式11中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的主要结构与实施方式8中的基站装置1000以及移动台装置1100的主要结构相同,所以使用图24以及图26说明本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11中,帧构成单元1010从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输入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将SCH1序列以频率轴方向配置到各个TTI的开头码元,而且改变在频率轴方向上配置SCH序列的码元位置而将SCH2序列插入到帧中,以便区别帧开头TTI和除此以外的TTI。
具体而言,如图29所示,帧构成单元1010在帧开头的TTI中,将SCH1序列配置到TTI开头码元而且将SCH2序列以频率轴方向配置到末尾的码元,在帧开头以外的TTI中,将SCH1序列配置到TTI的开头码元而将SCH2以频率轴方向配置到开头以及末尾码元以外的规定的码元中(在该图中,表示为“固有码元”)。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11的移动台装置1100的动作,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FFT处理后的接收信号,以TTI间隔提取OFDM码元,并进行提取出的信号与SCH1序列复本之间的在频率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然后,将TTI中的码元位置相同的OFDM码元的相关值在TTI之间进行功率平均,并将功率平均值输出到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
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将可获得进行了功率平均的相关值中的最大相关值的码元定时检测为TTI定时。接着,将该TTI定时信息输出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接受了TTI定时信息后,提取与上述固有码元位置的候选对应的OFDM码元,进行提取出的各个OFDM码元与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频率方向上的相关运算,并将求得的相关值输出到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
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输入来自同步信道相关单元1110的相关值,检测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固有码元位置,并识别与该固有码元对应的TTI识别信息。由于预先决定各个TTI定时与帧定时之间的在帧中的位置关系,所以在判明该TTI识别信息后,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1120能够依此来识别帧定时。然后,帧定时信息被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1,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1000包括:帧构成单元1010,将用于取得同步的同步序列以频率方向配置到各个副载波中的各个TTI的开头码元以及规定码元,而形成帧;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45,发送所述帧。帧构成单元1010在所述帧的开头TTI和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之间,改变所述规定码元的位置而配置所述同步序列,并将不同的序列配置到所述开头码元和所述规定码元。
由此,由于将不同的序列配置到所述开头码元和所述规定码元,在接收端中使用所述开头码元进行TTI定时检测时,不受配置到规定码元的序列的影响,所以能够提高TTI定时检测的精度。
(实施方式12)
实施方式1的帧采用的结构为:将SCH1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到相同的副载波中的帧开头的TTI而将SCH2序列以时间轴方向配置到除此以外的TTI中。此外,实施方式4的帧对于配置了SCH1序列以及SCH2序列的TTI在时间上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配置了SCH1序列和SCH2序列的副载波不同。对此,实施方式12的帧为,在帧开头的TTI和除此以外的TTI中SCH序列被配置到不同的副载波中的帧。这样,可对开头TTI和除此以外的TTI进行区别。进而,对于开头TTI以外的TTI的各个TTI,配置了SCH序列的副载波的图案(组合)不同。这样,对于开头TTI以外的TTI,也可互相区分。此外,作为SCH序列,使用一种类的SCH2序列。另外,实施方式12中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的主要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的基站装置100以及移动台装置200的主要结构相同,所以使用图2以及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
帧构成单元120输入来自调制单元110的调制后的信号,输入来自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的SCH序列,将调制后的信号以及SCH序列配置在由副载波(即,频率)以及时间确定的、所预定的码元,从而形成帧。
在实施方式12中,帧构成单元120从同步用信道生成单元115输入一种类的SCH序列(此处为SCH2序列),并插入SCH2序列,以使在帧开头的TTI和除此以外的TTI,配置了SCH2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不同。进而,帧构成单元120插入SCH2序列,以使对于开头TTI以外的TTI的各个TTI,配置了SCH2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彼此不同。
具体而言,如图30所示,在所有的TTI,SCH序列被配置到彼此不同的组合的副载波。在该图中,特别在TTI内,各个副载波块内的配置了SCH序列的副载波是共同的。此外,在开头TTI中,SCH序列被配置到各个副载波块中的、频率方向上边缘的副载波。
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从FFT处理单元225输入FFT处理后的接收信号,分别提取相当于1TTI长度的复用了SCH序列的所有组合的副载波信号,进行该提取出的信号与从同步信道序列复本生成单元235输入的SCH序列复本(SCH2序列复本)之间的在时间方向上的相关运算,进行同相相加而求相关值。
进而,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对每个复用了SCH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在副载波之间进行相关值的功率合成,并将各个码元中的相关值的功率合成结果输出到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
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从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输入在1TTI内的各个码元定时的、所配置的副载波的每个组合的SHC2序列的相关值(功率合成后的值),检测在输入的相关值中可获得最大值的定时和配置了SCH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然后,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将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定时识别为TTI定时,并根据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副载波的组合,识别TTI识别信息。判明该TTI识别信息后,据此,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能够识别帧定时。这里,在可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副载波的组合为帧的开头TTI中的组合时,能够直接识别帧定时。然后,帧定时信息被输出到扰码识别单元245。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对如图30所示,在相同的TTI内的、各个副载波块内的配置了SCH序列的副载波为相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如图31所示,在相同的TTI内的、各个副载波块内的配置了SCH序列的副载波不同也可以。主要在于,通过在各个TTI中的、配置了SCH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彼此不同,能区别TTI即可。但是,如图31所示,通过使在相同的TTI内的、各个副载波块内的配置了SCH序列的副载波不同,能够表现的信息增加了,所以即使帧所包含的TTI的数量增多也能够对应。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对将一种类的SCH序列配置到帧内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在帧的开头TTI和除此以外的TTI配置的SCH序列不同。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2,基站装置100包括:帧构成单元120,对用于帧定时识别的帧同步序列和用于TTI定时识别的TTI同步序列进行配置,使它们不重叠在由频率和时间所确定的相同码元,从而形成帧;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45,发送所述帧,帧构成单元120将所述帧同步序列配置在从帧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且将所述TTI同步序列配置在从TTI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同时使在帧的开头TTI中的配置所述帧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不同于在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中的配置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
由此,在帧的接收端(移动台装置200)中,通过检测配置了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能够判别帧定时和非帧定时的TTI定时。
此外,基站装置100包括:帧构成单元120,对用于帧定时识别的帧同步序列和用于TTI定时识别的TTI同步序列进行配置,使它们不重叠在由频率和时间所确定的相同码元,从而形成帧;以及无线发送单元145,发送所述帧,帧构成单元120将所述帧同步序列配置在从帧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且将所述TTI同步序列配置在从TTI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同时使在帧所包含的各个TTI中的配置所述帧同步序列或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不同。
由此,通过检测配置了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从而能够识别TTI。如通过预先把握各个TTI和帧定时之间的位置关系而能够识别TTI,则能够直接识别帧定时。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2,移动台装置200包括: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帧,在该帧中,用于帧定时识别的帧同步序列(SCH1序列)被配置在从帧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而用于TTI定时识别的TTI同步序列(SCH2序列)被配置在从TTI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并且所述帧同步序列和所述TTI同步序列不被重叠地配置在由频率和时间所确定的相同码元;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全部候选依次乘以所述帧而取相关值;以及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基于由所述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获得的相关值,检测所述帧定时以及所述TTI定时,无线接收单元210接收在帧的开头TTI中的配置所述帧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不同于在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中的配置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的帧,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从接收帧中以TTI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并对提取出的副载波信号在时间方向上乘以该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各个序列而取相关,TTI定时/帧定时检测单元240基于由同步信道相关单元230获得的、所述副载波的每个组合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以及TTI定时并识别各个TTI。
由此,通过检测配置了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能够判别帧定时和非帧定时的TTI定时。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作为将TTI定时的识别导入小区搜索而高速进行小区搜索的装置极为有用。

Claims (32)

1、一种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包括:
帧形成单元,对用于帧定时识别的帧同步序列和用于TTI定时识别的TTI同步序列进行配置,以使它们不重叠在由频率和时间所确定的相同码元,进而形成帧;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帧,
所述帧形成单元将所述帧同步序列配置在从帧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并且将所述TTI同步序列配置在从TTI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帧形成单元在预定的多个副载波中,将所述帧同步序列与帧的开头TTI的开头对齐地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且将所述TTI同步序列与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的开头对齐地配置在时间方向上,而形成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帧形成单元形成在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副载波块中以至少1个以上的比例存在、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帧形成单元将所述帧同步序列和所述TTI同步序列配置到不同的副载波而形成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帧形成单元将以规定数分割所述帧同步序列后所得的帧同步分割序列与相邻的多个副载波中的帧的开头对齐地分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且将以规定数分割所述TTI同步序列后所得的TTI同步分割序列与相邻的多个副载波中的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的开头对齐地分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进而形成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帧形成单元将所述帧同步序列与规定的副载波中的帧开头对齐地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将所述TTI同步序列与已配置所述帧同步序列的所述规定的副载波以外的副载波中的所有TTI的开头对齐地进行配置,进而形成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帧同步序列和所述TTI同步序列包含相同序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帧形成单元将与帧长度相等的所述帧同步序列在时间方向上配置到规定的副载波中,并将与TTI长度相等的所述TTI同步序列在时间方向上配置到已配置该帧同步序列的所述规定的副载波以外的副载波中,进而形成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帧形成单元使在帧的开头TTI中的配置所述帧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不同于在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中的配置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帧形成单元使在帧所包含的各个TTI中的配置所述帧同步序列或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不同。
11、一种进行多载波通信的基站装置,包括:
帧形成单元,将用于取得同步的同步序列在频率方向上配置到各个副载波中的各个TTI的开头码元以及规定码元中,进而形成帧;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帧,
所述帧形成单元在所述帧的开头TTI和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之间,改变所述规定码元的位置而配置所述同步序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帧形成单元在所述开头TTI中使所述规定码元为末尾的码元。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帧形成单元对每个所述TTI改变所述规定码元的位置而配置所述同步序列。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帧形成单元形成将配置所述同步序列的所述规定码元在每个副载波块中进行了移动而在每个TTI中进行了改变的帧。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帧形成单元将不同的序列配置到所述开头码元和所述规定码元而形成帧。
16、一种移动台装置,基于从基站装置发送的帧进行小区搜索,它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帧,在该帧中,用于帧定时识别的帧同步序列被配置在从帧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而用于TTI定时识别的TTI同步序列被配置在从TTI的开头码元开始的规定的位置,并且所述帧同步序列和所述TTI同步序列不被重叠地配置到由频率和时间所确定的相同码元;
相关单元,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全部候选依次乘以所述帧而取相关;以及
检测单元,基于由所述相关单元获得的相关值,检测所述帧定时以及所述TTI定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帧,在该帧的预定的多个副载波中,所述帧同步序列与帧的开头TTI的开头对齐地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且所述TTI同步序列与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的开头对齐地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
所述相关单元从接收帧中以TTI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并对提取出的副载波信号在时间方向上乘以该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各个序列而取相关,
所述检测单元基于所述TTI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TTI定时,并基于所述帧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在检测出非所述帧定时的所述TTI定时的时刻,将TTI定时信息输出到所述相关单元,
所述相关单元根据所述TTI定时信息,仅在所述帧的所述TTI定时取相关。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基于所述TTI同步序列的最大相关值和所述帧同步序列的最大相关值之差与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识别所述TTI定时以及所述帧定时。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帧同步序列和所述TTI同步序列被配置到不同的副载波上的所述帧,
所述相关单元在相同的码元定时以TTI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和配置了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并对提取出的副载波信号的各个信号在时间方向上乘以所配置的所述帧同步序列或所述TTI同步序列而取相关。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帧,在该帧中,以规定数分割所述帧同步序列后所得的帧同步分割序列与相邻的多个副载波中的帧开头对齐地分别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且以规定数分割所述TTI同步序列后所得的TTI同步分割序列与相邻的多个副载波中的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的开头对齐地分别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
所述相关单元从接收帧中以TTI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并对提取出的副载波信号在时间方向上乘以对应的所述帧同步分割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分割序列的各个序列而取相关,
所述检测单元基于所述TTI同步分割序列的相关值,检测TTI定时,并基于所述帧同步分割序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帧,在该帧中,所述帧同步序列与规定的副载波中的帧的开头对齐地被配置在时间方向上,并且所述TTI同步序列与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的所述规定副载波以外的副载波中的所有TTI的开头对齐地被配置,
所述相关单元从接收帧中以TTI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并对提取出的副载波信号在时间方向上乘以该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各个序列而取相关,
所述检测单元基于所述TTI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TTI定时,并基于所述帧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根据所述TTI同步序列的最大相关值和所述帧同步序列的最大相关值的差分量,识别所述TTI定时以及所述帧定时。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在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和对应于该帧定时的、检测出的所述TTI定时一致时,将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识别为帧定时。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包含了相同序列的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所述帧,
所述检测单元基于所述TTI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TTI定时,并将TTI定时信息输出到所述相关单元,
所述相关单元根据所述TTI定时信息,仅对在所述TTI定时中的、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和配置了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取相关。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帧,在该帧中,与帧长度相等的所述帧同步序列在时间方向上被配置在规定的副载波上、并且与TTI长度相等的所述TTI同步序列在时间方向上被配置在已配置所述帧同步序列的所述规定的副载波以外的副载波上,
所述相关单元从接收帧中,以帧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并对提取出的所述副载波信号在时间方向上乘以该帧同步序列而取相关,同时以TTI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并对提取出的所述副载波信号乘以该TTI同步序列而取相关,
所述检测单元基于所述TTI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TTI定时,并基于所述帧同步序列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在检测出非所述帧定时的所述TTI定时的时刻,将TTI定时信息输出到所述相关单元,
所述相关单元根据所述TTI定时信息,仅在所述TTI定时中取所述帧同步序列的相关。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在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和对应于该帧定时的、检测出的所述TTI定时一致时,将检测出的所述帧定时识别为帧定时。
2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在帧的开头TTI中的配置所述帧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不同于在所述开头TTI以外的TTI中的配置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的组合的帧,
所述相关单元从接收帧中以TTI长度提取配置了所述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副载波信号,并对提取出的副载波信号在时间方向上乘以该帧同步序列以及所述TTI同步序列的各个序列而取相关,
所述检测单元根据由所述相关单元获得的、所述副载波的每个组合的相关值,检测帧定时以及TTI定时并识别各个TTI。
30、一种移动台装置,基于从基站装置发送的帧进行小区搜索,它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帧,在该帧中,用于取得同步的同步序列以频率方向被配置在各个副载波中的各个TTI的开头码元以及规定码元,并且在开头TTI和该开头TTI以外的TTI之间所述规定码元的位置互相不同;
相关单元,从所述帧以TTI间隔提取各个副载波中的码元,并对提取出的所述码元在频率方向上乘以所述同步序列而取相关;以及
检测单元,基于由所述相关单元获得的相关值检测TTI定时,并将TTI定时信息输出到所述相关单元,所述相关单元根据所述TTI定时信息,对所述规定码元乘以所述同步序列而取相关,
所述检测单元基于所述规定码元与所述同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识别所述开头TTI和该开头TTI以外的TTI。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对每个所述TTI改变所述规定码元的位置而配置所述同步序列的所述帧,
所述检测单元基于所述规定码元与所述同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识别各个TTI。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移动台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帧,该帧为配置所述同步序列的所述规定码元在每个副载波块中被移动而在每个TTI中被改变过的帧,
所述检测单元基于所述规定码元与所述同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识别各个TTI。
CN200580051343XA 2005-08-22 2005-08-22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 Active CN1012386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15232 WO2007023523A1 (ja) 2005-08-22 2005-08-22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8666A true CN101238666A (zh) 2008-08-06
CN101238666B CN101238666B (zh) 2011-06-01

Family

ID=37771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51343XA Active CN101238666B (zh) 2005-08-22 2005-08-22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47757A1 (zh)
EP (1) EP1906572A4 (zh)
JP (1) JP4422766B2 (zh)
CN (1) CN101238666B (zh)
WO (1) WO200702352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5309A (zh) * 2010-08-20 2016-08-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同步的确定
WO2018113540A1 (zh) * 2016-12-19 2018-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9155715A (zh) * 2016-05-13 2019-01-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传输时间区间共存
WO2023039754A1 (zh) * 2021-09-15 2023-03-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43619B1 (ko) * 2006-10-02 2010-0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확장성 대역폭을 지원하는 셀룰러 무선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 하향링크 동기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P2023683B1 (en) * 2007-08-09 2011-05-1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t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116354B2 (en) * 2008-06-13 2012-02-14 Mediatek Inc. Sync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GNSS
US20100042866A1 (en) * 2008-08-15 2010-02-18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 System Timer of a Mobile Station
JP4809445B2 (ja) * 2009-01-13 2011-11-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品質を測定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JP2011003970A (ja) * 2009-06-16 2011-01-06 Fujitsu Ltd 受信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同期タイミング検出方法
US9451569B1 (en) * 2012-09-18 2016-09-20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 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27831A1 (zh) 2016-08-11 2018-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EP3503650B1 (en) * 2017-12-21 2020-07-22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backhaul 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731701B (zh) * 2019-12-04 2023-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序列检测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4734A (en) * 1993-01-06 1995-05-09 Glenayre Electronics, Inc. Compensation for multi-path interference using pilot symbols
US6151310A (en) * 1994-03-24 2000-11-21 Ericsson Inc. Dividable transmit antenna array for a cellular base st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5732113A (en) * 1996-06-20 1998-03-24 Stanford University Timing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of OFDM signals
US5991330A (en) * 1997-06-27 1999-11-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1) Mobile Station synchronization with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930366A (en) * 1997-08-29 1999-07-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Synchronization to a base station and code acquisition with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FI105963B (fi) * 1998-08-24 2000-10-31 Nokia Oyj Menetelmä opetusjakson muodostamiseksi
US6411649B1 (en) * 1998-10-20 2002-06-25 Ericsson Inc. Adaptive channel tracking using pilot sequences
DE60045498D1 (de) * 1999-04-02 2011-02-17 Ntt Docomo Inc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Fadingfrequenzentscheidung
CN1157004C (zh) * 1999-04-29 2004-07-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宽带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使信道同步的设备和方法
GB2352368A (en) * 1999-07-19 2001-01-24 Oak Technology Inc Receiver circuit
JP4284773B2 (ja) * 1999-09-07 2009-06-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方法及び通信方法
US6654922B1 (en) * 2000-04-10 2003-11-2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laring correctness of reception of channels for use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289000B1 (en) * 2000-05-19 2001-09-11 Intellon Corporation Frame control encoder/decoder for robust OFDM frame transmissions
US6775254B1 (en) * 2000-11-09 2004-08-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high-speed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with voice/data transmission
US20020181624A1 (en) * 2001-04-19 2002-12-05 Gonzalez Juan 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channel estimate
US6975583B2 (en) * 2001-05-14 2005-12-13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 for continuous OFDM modulation
US6894995B2 (en) * 2001-06-22 2005-05-1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initial cell sear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3843040B2 (ja) * 2001-09-26 2006-11-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セルサーチ方法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US7548506B2 (en) * 2001-10-17 2009-06-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access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for MIMO OFDM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physical layer packet and preamble design
JP3936568B2 (ja) * 2001-10-30 2007-06-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装置
US7110782B2 (en) * 2001-10-30 2006-09-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ell search synchronization
JP3694479B2 (ja) * 2001-12-07 2005-09-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受信装置、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用プログラム
JP3860762B2 (ja) * 2002-02-14 2006-12-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チャネル同期確立方法、及び移動局
JP3940414B2 (ja) * 2002-08-28 2007-07-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そのフレームタイミング検出方法
US6904550B2 (en) * 2002-12-30 2005-06-07 Motorola, Inc. Velocity enhancement for OFDM systems
US7738437B2 (en) * 2003-01-21 2010-06-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hysical layer structures and initial access schemes in an unsynchroniz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40198260A1 (en) * 2003-02-11 2004-10-07 Andreas Molisch UWB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haped signal spectrum
US7412008B2 (en) * 2003-06-30 2008-08-12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Programmable phase mapping and phase rotation modulator and method
US20050063298A1 (en) 2003-09-02 200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in a broadcast OFDM system us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ed pilots
US7606138B2 (en) * 2003-09-29 2009-10-20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Right Of Canada, As Re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Industry,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Centre Canada Multi-symbol encapsulated OFDM system
KR100582906B1 (ko) * 2003-12-27 2006-05-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랜 시스템을 위한 프리앰블 구성 방법 및 프레임동기 검출 방법
US7336600B2 (en) * 2003-12-29 2008-02-2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ell search method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base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645961A (zh) * 2004-01-19 2005-07-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确定sho状态转换ue的e-dch物理信道定时的方法与设备
US7236554B2 (en) * 2004-01-28 2007-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estimation in an OFDM receiver
US8433005B2 (en) * 2004-01-28 2013-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ame synchronization and initial symbol timing acquisi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7817730B2 (en) * 2004-06-09 2010-10-1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Training sequence for symbol boundary detection in a multicarrier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JP4806446B2 (ja) * 2005-03-29 2011-11-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送信方法および信号受信方法、データ送信器ならびにデータ受信器
US7602852B2 (en) * 2005-04-21 2009-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nitial parameter estimation in OFDM systems
US7773690B2 (en) * 2005-07-20 2010-08-10 Broadcom Corporation Angle estimation for space-time block code (STBC) modulated signal
US8134996B2 (en) * 2005-07-21 2012-03-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for a cellular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82752B2 (en) * 2006-06-07 2010-08-24 Ittiam Systems (P) Ltd. Pilot based sampling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and correction for an OFDM system
US8379709B2 (en) * 2008-09-04 2013-0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hannel estimation and equalization for hard-limited signal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5309A (zh) * 2010-08-20 2016-08-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同步的确定
CN105915309B (zh) * 2010-08-20 2019-02-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同步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9155715A (zh) * 2016-05-13 2019-01-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传输时间区间共存
CN109155715B (zh) * 2016-05-13 2021-06-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传输时间区间共存
WO2018113540A1 (zh) * 2016-12-19 2018-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US10805890B2 (en) 2016-12-19 2020-10-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039754A1 (zh) * 2021-09-15 2023-03-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06572A4 (en) 2012-05-02
JPWO2007023523A1 (ja) 2009-03-26
EP1906572A1 (en) 2008-04-02
JP4422766B2 (ja) 2010-02-24
CN101238666B (zh) 2011-06-01
WO2007023523A1 (ja) 2007-03-01
US20090147757A1 (en) 200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8666B (zh) 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
US11888579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station device
US20090080547A1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EP0892503B1 (en) CDMA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84832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other user equipment opera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938813B (zh) 联合辅同步信号检测与帧定时同步的方法
CN101300802A (zh) 用于多带宽ofdm系统的信号布置
US20060067205A1 (en) Base sta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an FH-OFDM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3110517A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装置
CN101001234B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发送信号的方法及小区搜索的方法
CN105792259A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3g通信控制方法
CN1985542A (zh) 多载波传输的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和小区搜索方法
CN100370697C (zh) Cdma接收装置及其基站
CN104980184A (zh) 用于td-scdma系统的小区搜索方法和设备
US826562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entry management
CN1365558A (zh) 用于对移动无线信道的信道冲击响应进行估值的方法
CN100388639C (zh) 一种直接扩频码分多址系统的多径延时估计方法
CN101741421B (zh) 一种自适应消除临近基站干扰的方法
CN101160736B (zh) 路径搜索处理电路、路径搜索方法及控制程序
KR20170091030A (ko) Ofdm 기반의 dab 시스템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모드 및 프레임 동기 방법
CN105101353A (zh) 一种频段搜索方法和装置
JP5009432B2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スクランブリングコード同定方法
JP2004519975A (ja) 移動無線チャネルのチャネル評価方法及び移動無線受信機
US2008022597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ation for mimo tds-ofdm system
JP2012170117A (ja)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7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