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6995A - 可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可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6995A
CN101226995A CNA200810009574XA CN200810009574A CN101226995A CN 101226995 A CN101226995 A CN 101226995A CN A200810009574X A CNA200810009574X A CN A200810009574XA CN 200810009574 A CN200810009574 A CN 200810009574A CN 101226995 A CN101226995 A CN 101226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ttery
connects
rechargeable battery
protectiv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95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卞正德
朴庆镐
高锡
郭银玉
徐镜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26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69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01M50/529Intercell connections through partitions, e.g. in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充电电池,特别是一种具有裸电池、保护电路板、引线板和与裸电池的盖板附接的平板的可充电电池。根据本发明,引线板不直接与盖板结合,其中盖板用与引线板不同的材料制得,并且通过由金属形成的平板,引线板和盖板分别被焊接到由相同材料形成的金属层上,从而使得它们易于相互结合并使得粘附力增强。

Description

可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充电电池,特别是涉及其中裸电池容易与保护电路板结合以及其间的粘附力增强的可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一般地,可充电电池如果其被充电可以重复使用,这与一次性电池不同。可充电电池已经主要被用作通讯、信息处理和多媒体用电子器件的电源。由于可充电电池是具有超轻、高能量密度、高输出电压、低自放电速率、环境友好和长寿命的电源,所以近来它已经引起注意并得到快速发展。
可充电电池根据电极活性材料分为镍金属氢化物(Ni-MH)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具体地,该锂离子电池根据电解质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一种采用液体电解质,另一种采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或凝胶态电解质。另外,锂离子电池根据容纳电极组件的容器的形状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罐形和袋形。
锂离子电池比一次性电池具有更高的单位重量能量密度,因此实现了超轻量电池,单位电池的平均电压为3.6V,这是Ni-Cd电池、镍金属氢电池和任何其它可充电电池的平均电压的三倍。此外,锂离子电池具有20℃下小于大约5%的自放电速率,这是Ni-Cd电池或Ni-MH电池的自放电速率的大约1/3;而且锂离子电池是环保的,这是因为锂离子电池不采用重金属例如Cd或Hg;锂离子电池还具有在稳态下充电/放电超过1000次的优点。因此,随着最近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得到快速的发展。
锂离子电池通过接收由阳极板、阴极板和间隔件构成的电极组件而形成,该电极组件被层叠和卷绕。该电极组件放置在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罐体中,在该罐体中注入电解质溶液,该罐的上开口被盖组件紧密密封。
罐体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原因是因为铝比其它导电金属轻,可以减少电池的重量,而且即使在高压下使用很长时间该铝也不会被腐蚀。这种锂离子电池通常具有不与罐体电连接的一个电极端子和与罐体连接的另一电极端子。因此,电池的罐体本身成为其中的一个电极端子。
另一方面,在由于机械碰撞或过充电/过放电导致外短路或内短路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存在由于电压的突然升高而导致的爆炸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危险,锂离子电池通常被接收在与安全装置如正温度系数(PTC)元件、热熔丝和保护电路模块电连接的电池组件中。该安全装置通过称为引线板的导电结构与裸电池的阳极端子或阴极端子联接,并当电池温度到达较高水平或电池电压由于过充电或过放电突然增加时,通过中断电流防止电池损坏。
另一方面,电池组件根据外形分为两类,硬包装(hard pack)电池和内包装(inner pack)电池。该硬包装电池是在电连接到外部装置的外部端子暴露的状态下塑料树脂壳整体地模制在电池的外侧的类型。该内包装电池是在外部端子暴露的状态下塑料树脂壳非分离地模制在电池的外侧的类型。至少部分暴露的外壳通常由与外部装置的壳体相同的材料构成,因为硬包装电池安装到外部装置上时至少其外侧的一部分是暴露的。因此,具有硬包装电池易于安装到外部装置上的优点,但是该电池的壳体的问题是,其必须被制备成适合于外部装置的形状和结构。另一方面,因为当内包装电池安装到外部装置中时要联接另外的装饰外壳,所以与硬包装电池相比存在令人烦恼的装载问题,但是同时具有不管外部装置的形状和结构都可以使用的优点。因此,不管外部装置的形状和结构都可以使用的内包装电池已经快速持续地发展起来了。
裸电池在与保护电路板相对的一侧形成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阳极端子是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盖板本身,阴极端子是在盖板上如同凸出物样突出并通过介于周围的绝缘垫圈与盖板电分离的端子。
保护电路板在树脂形成的面板上形成电路并在外侧表面上形成外部端子。电路部分形成在保护电路板上形成有外部端子的背面上,即内侧表面。此外,引线板设置在裸电池和保护电路板之间。
引线板包括阳极引线板和阴极引线板,传统阳极引线板的一侧与保护电路板联接,另一侧与盖板联接。阳极引线板由镍或镍合金制得,以及盖板由铝或铝合金制得。因此,不能容易地将阳极引线板焊接到盖板上。换句话说,因为阳极引线板与盖板的结合需要焊接分别由不同材料组成的金属,因此结合的效率变低、粘附力也变弱,特别是对于铝来说,电阻小,存在不能采用电阻焊接方法的问题。
另外,参照图6,引线板300存在由于其自身长度增加了裸电池100和保护电路板(未示出)之间间隔距离的问题。因此,存在电池的纵向尺寸增加,导致电池的单位体积容量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充电电池,其可以通过提高引线板和盖板的焊接效率,容易地将引线板与盖板结合,并增强引线板和盖板之间的粘附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充电电池,其可以通过降低保护电路板和裸电池之间的间隔距离来提高单位体积容量。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和特点部分将在下面的说明书中示出,部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以下内容时将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了解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充电电池,其包括:裸电池、保护电路板、电联接裸电池和保护电路板的引线板及平板,该平板附接到裸电池的盖板上并将引线板和盖板结合。
所述平板可以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金属层形成。该平板可以包括与引线板联接的、由镍金属层形成的上金属层和与盖板联接的、由铝金属层形成的下金属层。
所述裸电池和保护层可以通过引线板相互平行设置。该引线板可以具有内弯曲部分,并可以绕内弯曲部分的中心轴弯曲180度。
所述引线板可以包括阳极引线板和阴极引线板,该阳极引线板的一侧焊接到保护电路板上,另一侧焊接到平板的上金属层上;该阴极引线板的一侧焊接到保护电路板上,另一侧焊接到裸电池的电极端子上。
组合壳体可以具有位于其下部的套筒表面,以便以套筒形式联接到裸电池的上端部。该组合壳体可以由其内部具有空间的注模成型壳体形成。该组合壳体可以形成外部端子孔,以将保护电路板的外部端子露出在组合壳体外部。该组合壳体的套筒表面结合到裸电池上。其中组合壳体和裸电池相互结合的可充电电池的周围表面可以被缠绕起来。
所述可充电电池还可以包括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的一侧联接至裸电池的电极端子,另一侧联接至引线板。该安全装置可以由正温度系数(PTC)元件形成得。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下述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对本发明更加完整的理解和很多附加优点在变得显而易见的同时还更容易理解,其中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分,其中: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可充电电池的部分透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可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图3a和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保护电路板和裸电池的打开和闭合形状的图;
图4是示出将保护电路板联接到裸电池的L-形引线板的图,这构成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裸电池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与引线板联接的可充电电池的部分放大透视图;
图7是示出保护电路板的打开位置的图,该保护电路板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裸电池联接。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方面和特点以及用于实现该方面和特点的方法通过参考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而显而易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的。在说明书中限定的方案,例如详细的结构和元件,只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的用于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在本发明的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多个附图中的相同元件。
参照图1和2,可充电电池包括裸电池100、电连接到裸电池100的保护电路板200,将裸电池100电连接到保护电路板200的引线板(未示出)和覆盖裸电池100、保护电路板200和引线板(未示出)的上端部的组合壳体400。
参照图5,裸电池100包括电极组件110、接收电极组件110的罐120和紧密密封罐120的上开口的盖组件130。通过层叠和卷绕涂敷阳极活性材料的阳极板111、涂敷阴极活性材料的阴极板112和插在阳极板111和阴极板112之间的间隔件113而形成电极组件110。
阳极突片114电连接至没有涂敷阳极活性材料的阳极板111的阳极集电体,阴极突片115电连接至没有涂敷阴极活性材料的阴极板112的阴极集电体。该阳极突片114和阴极突片115可以分别称为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在阳极突片114和阴极突片115之间可以测量或测定电极组件产生的电压。为了防止两电极板和电极突片之间的短路,绝缘带可以形成为围绕阳极突片114和阴极突片115从电极组件110中伸出的边缘区。此外,间隔件113的宽度可以形成为比阳极板111和阴极板112宽,以防止电极板之间的短路。
另一方面,绝缘壳140可以形成在电极组件110的上表面上,以防止电极组件110和盖组件130之间的短路,以及覆盖电极组件110的上端部。该绝缘壳140由具有绝缘性能的聚合物树脂制得。此外,在绝缘壳140的中央部形成孔,使得阴极突片115能够通过该孔,一电解液通孔141形成在该绝缘壳上。
罐120由铝或铝合金制得、大致形成为平行六面体矩形的形状以及通过罐120的上表面的开口容纳电极组件110。该罐120存储电极组件110和电解液。此外,罐120本身可以作为电极端子。
盖组件130包括平板状的盖板132,该盖板132具有与罐120的上表面的开口相应的尺寸和形状。端子孔132a形成在盖板132的中央部分,管状垫圈133形成在穿过端子孔132a的电极端子和盖板132之间,用于电绝缘。绝缘板134放置在盖板132的下表面上,端子板135放置在绝缘板134的下表面上。电极端子131的底部电连接至端子板135。从阳极板111伸出的阳极突片114焊接到盖板132的下表面,从阴极板112伸出的阴极突片115焊接到电极端子131的下表面。
电解液注入孔132b形成在盖板132上,盖132c放置在电解液注入孔132b上以在电解液注入后密封电解液注入孔132b。球形盖132c由铝或含铝金属材料制得,并被放置在电解液注入孔132b上且机械堵塞电解液注入孔132b。此外,盖132c可以焊接到电解液注入孔132b周围的盖板132上。安全排气口132d形成在盖板132的另一例。如果电池的内压升高超过预定水平,则该安全排气口破裂以防止电池着火或爆炸。
参照图2至5,平板150附接在盖板132上以连接盖板132和引线板300。平板150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金属层构成。平板150形成为由不同金属形成的包层金属层。该包层金属层可以通过诸如热轧、冷轧或爆炸焊接的工艺焊接具有不同性能的两种或以上金属而形成。
此外,平板150包括由镍金属层形成的、与引线板300联接的上金属层151和由铝金属层形成的、与盖板132联接的下金属层152。从而,如果引线板300由与上金属层151相同的材料制得,则引线板300能够容易地焊接到平板150的上金属层151上;如果盖板132用与下金属层152相同的材料制得,则该盖板132可以容易地焊接到平板150的下金属层152上。此外,平板150、引线板300和盖板132的相应焊接是具有相同材料的金属焊接,因此粘结强度也得到提高。
保护电路板200形成为具有与盖板132相同或相近的尺寸和形状的板的形状,并包括保护电路,以通过防止电池过充电或过放电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此外,与外部装置联接的外部端子210设置在保护电路板200上。形成在保护电路板200上的保护电路和每个外部端子210通过穿过保护电路板200的导电结构电连接。
引线板300的一侧联接至裸电池100,其另一侧联接至保护电路板200。引线板300包括阳极引线板310(第一引线板)和阴极引线板320(第二引线板)。引线板300(第一引线板310或第二引线板320)具有第一板311、第二板312和枢轴部分313。如图3a和3b所示,第一板311联接至保护电路板200,第二板312联接至盖板132。该第一板311和第二板312通过枢轴部分313连接。该引线板300可以绕枢轴部分313弯曲或折叠。引线板300机械地将电路板200支撑在靠近盖板132的位置上,并使保护电路板200平行于盖板132。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a所示,两者都联接至保护电路板200上的第一引线板310和第二引线板320分别联接至电极端子131和平板150上。如图3b所示,如果引线板300绕枢轴部分313折叠(通过绕枢轴部分313将第一板311旋转180度),则保护电路板200下拉到盖板132上,并使保护电路板200与盖板132平行设置。在该位置,引线板的第一板311面对引线板的第二板312,保护电路板200与裸电池100紧密组装。因此,在裸电池100和保护电路板200之间的空间显著地减少了,这提高了电池的单位体积容量。
在另一示例中,参照图4,引线板350成L形。引线板350具有第一板351、第二板352和枢轴部分353。该第一板351联接至保护电路板200,第二板352联接至盖板132。在这种情况下,引线板350绕枢轴部分353弯曲大约90度。换句话说,第一板351设置为基本上垂直于第二板352。
如上所述,平板可具有下金属层和上金属层。该平板的下金属层联接盖板。该下金属层可以通过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焊接到盖板。其中一个引线板可以通过电阻焊接联接至平板的上金属层。
参照图7,保护电路板200联接至阴极引线板320的一侧,裸电池100的电极端子131联接至阴极引线板320的另一侧。保护电路板200同时还联接至阳极引线板310的一侧,并且平板150联接阳极引线板310的另一侧。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安全装置500形成在平板150和阳极引线板310的另一侧之间。换句话说,阳极引线板310通过安全装置500联接至平板150。
安全装置500被安装用于防止可充电电池的过电流、过充电和过放电。熔丝、双金属、正温度系数(PTC)元件等可被用作安全装置500。安全装置500可以是PTC元件,其中当温度升高超过预定水平时该PTC元件快速地阻断电流,以及当温度再次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时该PTC元件快速地恢复电流。
如图1和2所示,组合壳体400覆盖保护电路板200并联接至裸电池100的上部。组合壳体400具有有着内部空间的容器的形状。保护电路板200设置在该组合壳体400的空间内,并且只要该组合壳体400联接至该裸电池100,该保护电路板200就被组合壳体400和裸电池100的上表面封闭。该组合壳体400可以是注模成型的壳体或容器。
具有容器形状的组合壳体400在一个表面上具有开口。组合壳体400的开口具有沿着开口的边缘形成的突出表面的套筒420。只要组合壳体400联接至裸电池,套筒420就以套筒420围绕裸电池100的上表面周边的方式联接至裸电池100的上端部。因此,裸电池100的上端部被组合壳体400的套筒覆盖。套筒420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组合壳体400的套筒420可以结合至裸电池,以防止组合壳体400脱离裸电池100上端部。套筒420和裸电池100的结合将提高组合壳体400和裸电池100之间的粘结强度。组合壳体400和裸电池100之间的粘结强度可以通过围绕组合壳体400和裸电池100的联接区周围缠绕胶带来得到增强。
外部端子孔410形成在组合壳体400上,使得形成在保护电路板200上的外部端子210可以暴露于组合壳体400的外侧,以联接外部装置。外部端子孔410形成在组合壳体400的表面上,该表面是与组合壳体400的开口的相对侧。外部端子孔410的位置和尺寸设置为与外部端子210的相对应。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模制树脂替代组合壳体400,以通过熔融的方法刚性地组合裸电池100、保护电路板200和电池的其它附件,从而构造电池。
下文,将简要地说明具有上述特点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充电电池的制作工艺。
如图3a和3b所示,裸电池100通过引线板300电联接至保护电路板200。为了将保护电路板200联接至裸电池100的盖板132,制备由包层金属层形成的平板150并将其形成在盖板132上。
如图5所示,平板150由镍制成的上金属层151和铝制成的下金属层152形成。平板150的下金属层152首先焊接到铝制成的盖板132上。接下来,镍制成的阳极接线板310焊接到平板150的上金属层151上。换句话说,阳极引线板310由与平板150的上金属层151相同的材料制成,盖板132由与下金属层152相同的材料制成,从而提高焊接工艺的效率和增强粘结强度。然而,在一个实施例中,一安全装置500可以形成在上金属层151和阳极引线板310之间。
阴极引线板320的一侧与裸电池100的电极端子131联接,而阳极引线板310的一侧与平板150联接。然后,阴极引线板320及阳极引线板310的另一侧与保护电路板200联接。在这个阶段,保护电路板200和裸电池100相互电联接和机械联接,但是如图3a所示是打开状态。
如上所述,引线板具有枢轴部分,绕该枢轴部分,引线板可以折叠或弯曲。通过使保护电路板200降到裸电池100的盖板132上,保护电路板200可以组装得更加紧凑。阳极引线板310和阴极引线板320绕它们的枢轴部分完全折叠,并且保护电路板200紧密地设置在盖板132的顶部。因此,在保护电路板200和盖板132之间的空间体积显著地减小了,并且电池的总尺寸也显著地减小了,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单位体积容量。
接下来,如图1和2所示,组合壳体400联接至裸电池100。其上安装保护电路板200的裸电池100的上表面插入组合壳体400的套筒420中。因此,组合壳体封闭裸电池100的上表面和保护电路板200。外部端子孔410的位置设计为与保护电路板200的外部端子210的位置匹配。因此,无论何时,其上安装保护电路板200的裸电池100的上表面插入组合壳体400的套筒420中,外部端子210都通过外部端子孔410暴露,从而可以联接至外部装置。
本发明的可充电电池具有以下的优点,首先,引线板没有直接与盖板组合,其中盖板由与引线板不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引线板和盖板通过由彼此不同的金属形成的平板分别焊接到由相同材料形成的金属层上,从而使它们可以容易地彼此结合,并且粘附力得到增强。
其次,利用引线板,保护电路板设置为与裸电池100平行以显著地减少它们之间的空间,从而使得电池的单位体积容量增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替换、修改和改变。因此,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解释,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7年1月1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7-0005778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Claims (20)

1.一种可充电电池,包括:
用于产生电力的裸电池,该裸电池包括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突片之间确定所述电池的电压,所述裸电池包括与所述第一突片联接的盖板和与所述第二突片联接的电极端子;
保护电路板;
与所述裸电池和保护电路板的每一个电联接的第一引线板;
形成在所述裸电池的盖板上的平板,该平板联接至所述第一引线板。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该平板包括至少两个金属层。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平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引线板联接的上金属层和与所述盖板联接的下金属层,所述上金属层由包括镍的材料形成,所述下金属层由包括铝的材料形成。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保护电路板设置为基本平行于盖板。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引线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连接第一板和第二板的枢轴部分,所述第一板与所述保护电路板联接,并且所述第二板与所述裸电池联接,所述第一引线板以第一板面向第二板的方式绕枢轴部分折叠。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还包括第二引线板,所述第二引线板的一侧与所述保护电路板联接,并且第二引线板的另一侧与所述裸电池的电极端子联接。
7.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引线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连接第一板和第二板的枢轴部分,所述第一板与所述保护电路板联接,并且所述第二板与所述裸电池联接,所述第一引线板以第一板基本上垂直于第二板的方式绕枢轴部分弯曲。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还包括覆盖所述裸电池的盖板、所述保护电路板和所述第一引线板的组合壳体。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组合壳体具有套筒,所述组合壳体通过该套筒与所述裸电池联接。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组合壳体包括其内部具有空间的注模成型的壳体。
11.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组合壳体包括外部端子孔,用于穿过所述组合壳体露出所述保护电路板的外部端子。
12.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组合壳体的套筒结合到所述裸电池上。
13.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还包括将所述裸电池的联接区与所述组合壳体的套筒缠绕起来的带。
14.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平板和第一引线板之间的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防止所述电池发生故障。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安全装置包括正温度系数元件。
16.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平板包括包层金属。
17.一种可充电电池,包括:
用于产生电力的裸电池,所述裸电池包括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突片之间确定所述电池的电压,所述裸电池包括与所述第一突片联接的盖板和与所述第二突片联接的电极端子;
保护电路板;
与所述裸电池和保护电路板的每一个电联接的第一引线板;以及
形成在所述裸电池的盖板上的平板,所述平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引线板联接的上金属层和与所述盖板联接的下金属层,所述上金属层和下金属层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盖板用与所述平板的下金属层相同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引线板用与所述平板的上金属层相同的材料制成。
19.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引线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连接第一板和第二板的枢轴部分,所述第一板与所述保护电路板联接,所述第二板与所述裸电池联接,所述第一引线板以第一板面向第二板的方式绕枢轴部分折叠。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充电电池,其中,还包括第二引线板,所述第二引线板的一侧与所述保护电路板联接,第二引线板的另一侧与所述裸电池的电极端子联接。
CNA200810009574XA 2007-01-18 2008-01-18 可充电电池 Pending CN1012269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05778A KR100922474B1 (ko) 2007-01-18 2007-01-18 이차 전지
KR5778/07 2007-01-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6995A true CN101226995A (zh) 2008-07-23

Family

ID=39641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09574XA Pending CN101226995A (zh) 2007-01-18 2008-01-18 可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07127B2 (zh)
KR (1) KR100922474B1 (zh)
CN (1) CN101226995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304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2208592A (zh) * 2010-03-30 2011-10-05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模块
CN102448243A (zh) * 2010-10-06 2012-05-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封装电池
CN103093872A (zh) * 2011-11-07 2013-05-08 瑞侃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保护器件、安装方法以及电池
CN103165833A (zh) * 2011-12-09 2013-06-19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3875119A (zh) * 2011-10-12 2014-06-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3972459A (zh) * 2013-01-29 2014-08-06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10534678A (zh) * 2019-09-19 2019-12-03 安徽超稳动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组合及采用该电芯组合的电池组件
CN111403669A (zh) * 2020-04-30 2020-07-10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具有该电池的用电装置
CN114284605A (zh) * 2021-12-24 2022-04-05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75183B2 (en) * 2005-12-27 2010-08-17 Vehicle Enhancement Labs Electronic voltage remover
US20100055560A1 (en) * 2008-08-29 2010-03-04 Youngcheol Jang Secondary battery
KR20100060677A (ko) * 2008-11-28 2010-06-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101084783B1 (ko) 2009-09-01 2011-11-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110056778A (ko) * 2009-11-23 2011-05-3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1293943B1 (ko) * 2009-12-22 2013-08-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강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KR101146985B1 (ko) 2010-03-11 2012-05-2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135510B1 (ko) * 2010-05-20 2012-04-13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및 전지 모듈
US9685681B2 (en) 2010-11-16 2017-06-20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US8962178B2 (en) 2011-05-25 2015-02-24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KR101905081B1 (ko) * 2011-12-09 2018-11-3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KR101502899B1 (ko) * 2013-07-09 2015-03-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팩
CN105226208A (zh) * 2014-06-23 2016-01-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贯通连接件、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KR102331064B1 (ko) * 2015-04-17 2021-11-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지 팩
US11670805B2 (en) * 2017-10-31 2023-06-06 Snap Inc. Nested PCM battery pack
US11515575B2 (en) 2017-10-31 2022-11-29 Snap Inc. Battery pack protection circuit module
CN112271411B (zh) * 2020-10-31 2023-08-08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CN112531205A (zh) * 2020-12-07 2021-03-19 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72604A (ja) 2002-01-09 2003-09-26 Nec Tokin Tochigi Ltd 密閉型電池
JP4589596B2 (ja) 2002-03-22 2010-12-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KR100502337B1 (ko) 2002-12-26 2005-07-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
JP4601903B2 (ja) * 2003-01-27 2010-12-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2005175414A (ja) 2003-02-10 2005-06-30 Nok Corp 封口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61300B1 (ko) * 2004-01-13 2006-03-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US7754378B2 (en) * 2004-06-25 2010-07-13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with a sealing plate used to seal an electrolyte injection hole in a cap plate
KR100580777B1 (ko) 2004-06-25 2006-05-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KR100646528B1 (ko) 2004-11-29 2006-11-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파우치형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제조 방법
KR100670501B1 (ko) 2005-05-04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304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2082304B (zh) * 2009-11-30 2013-12-04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US9065092B2 (en) 2009-11-30 2015-06-23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CN102208592A (zh) * 2010-03-30 2011-10-05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模块
CN102208592B (zh) * 2010-03-30 2015-05-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模块
CN102448243A (zh) * 2010-10-06 2012-05-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封装电池
CN103875119A (zh) * 2011-10-12 2014-06-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3875119B (zh) * 2011-10-12 2016-04-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3093872B (zh) * 2011-11-07 2016-04-06 瑞侃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保护器件、安装方法以及电池
CN103093872A (zh) * 2011-11-07 2013-05-08 瑞侃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保护器件、安装方法以及电池
CN103165833A (zh) * 2011-12-09 2013-06-19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3165833B (zh) * 2011-12-09 2017-06-09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3972459A (zh) * 2013-01-29 2014-08-06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03972459B (zh) * 2013-01-29 2017-09-12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组
CN110534678A (zh) * 2019-09-19 2019-12-03 安徽超稳动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组合及采用该电芯组合的电池组件
CN111403669A (zh) * 2020-04-30 2020-07-10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具有该电池的用电装置
CN114284605A (zh) * 2021-12-24 2022-04-05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07127B2 (en) 2013-08-13
KR20080068266A (ko) 2008-07-23
US20080176131A1 (en) 2008-07-24
KR100922474B1 (ko) 2009-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6995A (zh) 可充电电池
KR100833745B1 (ko) 이차 전지
EP1826839B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0551887B1 (ko) 이차전지
KR100824898B1 (ko) 팩 전지
CN100570927C (zh) 电池模块
KR100839785B1 (ko) 이차전지 및 그 형성 방법
KR101999529B1 (ko) 노치가 형성된 리드박스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CN110088944A (zh) 包括使用导电聚合物的电极引线的袋形二次电池
KR20080032912A (ko) 이차 전지
JP4769780B2 (ja) 二次電池
US8586221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protective circuit board lead plates connection
US20090081538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KR20080038663A (ko) 이차전지
CN109728208A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二次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KR100614358B1 (ko) 캔형 이차 전지
KR20120065776A (ko) Ptc 특성을 갖는 용접부가 구비된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994954B1 (ko) 보호회로기판이 접속되는 이차전지
KR101340020B1 (ko) 이차 전지
KR100760786B1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제조 방법
KR100686831B1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 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115699427A (zh) 二次电池模块以及包括二次电池模块的二次电池组和车辆
KR100709882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80036737A (ko) 이차전지
KR100624909B1 (ko) 캔형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