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6522A - 支持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支持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6522A
CN101226522A CNA2008100576504A CN200810057650A CN101226522A CN 101226522 A CN101226522 A CN 101226522A CN A2008100576504 A CNA2008100576504 A CN A2008100576504A CN 200810057650 A CN200810057650 A CN 200810057650A CN 101226522 A CN101226522 A CN 1012265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answer
address
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576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8100576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265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26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65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系统及其方法,该问答系统包括用户接口模块,用户数据库,问题分析模块,地址管理模块,路由模块,其中,问题分析模块和路由模块分别与用户接口模块相连,用户数据库与问题分析模块相连,地址管理模块分别与问题分析模块和路由模块相连。该问答系统使得用户在不需要额外安装问答系统的专用客户端软件情况下,就可以区分另一个用户的信息所涉及的问题,并且只要直接回复收到的消息就可以与该问答系统的另外一个用户进行交互。

Description

支持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和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问答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支持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互联网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获取信息变得更加容易。现在已经有很多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问答系统。
目前,主要有两种典型的实现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方式。一种是基于网络浏览器的问答方式,如百度的“知道”网站http://zhidao.baidu.com/。在这种方式中,交互双方都是网络浏览器(比如IE Explorer及Netscape Navigator)用户,提问用户或问题解答用户可以将希望与对方交互的信息首先发送到网站的服务器并通过网页形式提供给对方,这样,参与的交互任一个用户都可以知道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并根据需要继续通过网站服务器以网页形式进行一次或多次的交互。但是,这种问答系统是基于网络浏览器的,因此不能直接支持短消息用户通过接收和发送短消息的形式与其它用户之间进行交互。
另外一种是支持移动设备接入的问答系统,提问用户通过短消息或WAP方法向这些问答系统提交问题后,问答系统将答案返回到移动设备上,这种方法和系统可能可以支持短消息用户通过接收和发送短消息的形式与其它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在常规的问答系统中,这一目的往往是通过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中安装特定的客户端软件来实现的。在使用时,需要先打开对应的客户端软件,然后才能与另外一个用户交互。而短消息用户往往习惯于直接回复收到的短消息与对方进行交互,而不希望有上述繁琐的过程。
类似地,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在支持电子邮件用户的常规问答系统中同样存在。一个电子邮件用户通过问答系统接收到另外一个用户的信息后,因为该信息是通过问答系统的电子邮件地址转发过来的,直接回复该邮件将无法将回复信息发送到对方,因为此时邮件发送的目的地址是问答系统的电子邮件地址,而并非是参与交互的另一方的电子邮件地址。
因此,常规的支持短消息用户或电子邮件用户的问答方法和系统在使用的方便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应答系统还需要提供一种手段,使得交互双方同时针对多个不同问题进行交互时,能够区分对方发送的每个信息所针对的问题。
为支持用户方便地使用问答系统,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使得用户在不需要额外安装问答系统的专用客户端软件情况下,就可以区分另一个用户的信息所涉及的问题,并且只要直接回复收到的消息就可以与该问答系统的另外一个用户进行交互。
发明内容
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必须先安装问答系统的专用客户端软件,而且不能直接回复收到的消息来与该问答系统的另外一个用户进行交互的问题,提供一种用户不需要额外安装问答系统的专用客户端软件情况下,就可以区分另一个用户的信息所涉及的问题,并且直接回复从问答系统接收到的其它用户的信息就可以直接与对方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持不同接入方式的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可以实现一个用户与该系统中采用不同接入方式的另外某些用户进行交互,支持的接入方式如短消息,电子邮件用户及网络浏览器等。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公开双方通讯地址情况下实现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可以在无需知道对方地址的情况下,一个用户通过该问答系统与其它某些用户进行交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提问用户将问题提交到问答系统上;
B、问答系统根据用户数据库,确定解答问题的一个或多个问题解答用户,所述用户数据库预先设定了问题解答用户解答的问题必须具有的特征,所述特征与提问用户提交的问题相匹配时,由该问题解答用户解答问题;
C、所述问题解答用户的答案提供给问答系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问题解答用户的答案预先存储在问答系统上,此时执行步骤F;另外一种是问题解答用户收到提问用户的问题后再提供答案,此时为确定的问题解答用户分别确定一个通讯地址A,所述通讯地址A使得问题解答用户唯一地确定当前的问题以及提问用户,并执行步骤D;
D、问答系统通过确定的通讯地址A将当前问题送至问题解答用户;
E、问题解答用户将针对该问题的答案回复到确定的通讯地址A;
F、问答系统为每个问题和问题解答用户两者之间的组合再分别确定一个通讯地址B,并将答案通过各自确定的通讯地址B发送到提问用户,所述通讯地址B使得提问用户唯一地确定当前的问题及问题解答用户。
通过上述通讯地址A还发送从问答系统送至问题解答用户的提问用户发出的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以及从问题解答用户送至问答系统的问题解答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通过上述通讯地址B还发送从提问用户送至问答系统的提问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以及从问答系统送至提问用户的问题解答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
B步骤所述的特征为问题的种类,或问题中包含的关键词,或问题描述中出现的地点。
上述为确定的问题解答用户分别确定的通讯地址A因提问用户访问问答系统的专用客户端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形式,所述为每个问题和问题解答用户两者之间的组合再分别确定的通讯地址B因问题解答用户访问问答系统的专用客户端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形式。
上述通讯地址A和通讯地址B均为临时通讯地址,当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之间不再针对对应于各自的通讯地址的问题进行交互时,所述通讯地址A和通讯地址B均无效或用作其他用途。
一种支持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用户接口模块,用户数据库,问题分析模块,地址管理模块,路由模块,其中,问题分析模块和路由模块分别与用户接口模块相连,用户数据库与问题分析模块相连,地址管理模块分别与问题分析模块和路由模块相连;
所述用户接口模块用于传输问答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提问信息和答案信息,所述用户包括提问用户和问题解答用户;
所述用户数据库为每个提问用户都预先设定了问题解答用户解答的问题必须具有的特征,所述特征与提问用户提交的问题相匹配时,由该问题解答用户解答问题;
所述问题分析模块分析提问用户提交的问题,当所述问题与数据库中问题解答用户解答的问题必须具有的特征相匹配时,所述问题解答用户解答该问题;
所述地址管理模块确定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间交互的通讯地址,所述通讯地址包括问答系统与问题解答用户之间的进行通讯所采用的通讯地址A以及问答系统与提问用户两者之间进行通讯所采用的通讯地址B,所述通讯地址A为问答系统将问题和提问用户发出的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送至问题解答用户时的源地址以及问题解答用户将答案和问题解答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送至问答系统时的目的地址,所述通讯地址B为提问用户将问题和提问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送至问答系统时的目的地址以及问答系统将问题解答用户的答案和问题解答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送至提问用户时的源地址;
所述路由模块包括一个路由表,所述路由表包括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间交互的通讯地址,通过路由表确定从某一通讯地址接收的用户的信息需要转发到的另外一个通讯地址。
上述用户数据库还包括用于解答提问用户的问题的答案,经用户分析模块分析后,问答系统通过通讯地址B将所述答案送至提问用户;
上述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之间针对当前问题的交互,均通过各自对应的通讯地址发送到问答系统并转发到对方。
上述地址管理模块根据所涉及的问题的不同,分配不同的通讯地址。
上述的地址管理模块确定的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间交互的通讯地址因提问用户和问题解答用户访问问答系统的专用客户端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形式。
上述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间交互的通讯地址均为临时通讯地址,当交互双方不再针对对应于该通讯地址的问题进行交互时,所述通讯地址无效或用作其他用途。
发明效果
本发明支持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用多个不同的通讯地址进行通讯,这些不同的通讯地址用于标识与提问用户进行交互的另外一些问题解答用户及这些交互所涉及的问题,这些用户的信息都按照信息接收方能够理解的格式从对应的通讯地址转发到接收方,并且通讯地址因提问用户和问题解答用户访问问答系统的专用客户端的不同分别具有不同的形式,一个用户接收从问答系统的某一地址接收到其它用户的信息后,可以区分另一个用户的信息所涉及的问题,并通过这个通讯地址可以直接回复,也就是说,用户不需要额外安装问答系统的专用客户端软件情况下,就可以区分另一个用户的信息所涉及的问题,并且直接回复从问答系统接收到的采用不同接入方式的其它用户的信息就可以直接与对方进行交互,使得用户之间交互变得更加方便。
同时,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之间针对当前问题的交互,均通过对应的通讯地址发送到问答系统并转发到对方,这些通讯地址是不同与任何一个用户当前接入该问答系统时采用的地址,这样问答系统的一个用户在无需知道对方地址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问答系统与其它某些用户进行交互,保证了用户通讯地址的私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系统用户数据库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系统与用户通讯的地址及路由表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系统与用户通讯的地址及路由表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系统的结构图,该问答系统包括用户接口模块(110),用户数据库(111),问题分析模块(112),地址管理模块(113),路由模块(114),其中,问题分析模块(112)和路由模块(114)分别与用户接口模块(110)相连,用户数据库(111)与问题分析模块(112)相连,地址管理模块(113)分别与问题分析模块(112)和路由模块(114)相连,
用户接口模块(110)用于传输应答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信息,这些信息至少包括提问信息和答案信息,用户包括提问用户和问题解答用户;
用户数据库(111)为每个用户都预先设定了问题解答用户解答的问题必须具有的特征,用户A(101),用户B(102)和用户C(103)都是该问答系统的三个用户,所述的特征可以是:问题的种类,比如说:科学技术类,生活类等;问题中包含的关键词:比如说:软件,计算机等;问题描述中出现的地点:比如说:中关村,北京,南京等。只有当提问用户提交的某一问题具有的特征与中该问题解答用户可以解答的问题必须具有的特征相匹配时,该问题解答用户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用户数据库除了为每个问题解答用户预先设定其可以解答的问题必须具有的特征外,还包括问题解答用户可以预先设定相应的答案和用于解答提问用户的问题的答案。
问题分析模块(112)分析提问用户提交的问题,当所述问题与数据库中问题解答用户解答的问题必须具有的特征相匹配时,所述问题解答用户解答该问题;当提问用户提交一个问题到问答系统时,提问用户并没有指定确定的问题解答用户。问题分析模块(112)负责确定问答系统中哪些用户可以作为问题解答用户为该问题提供答案。只有当提问用户提交的某一问题具有的特征与中该问题解答用户可以解答的问题必须具有的特征相匹配时,该问题解答用户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用户数据库除了为每个问题解答用户预先设定其可以解答的问题必须具有的特征外,还包括问题解答用户可以预先设定相应的答案。问题分析模块(112)确定这些预设的答案是否能够解答提问用户的问题。如果可以,则将这些预设的答案发送到提问用户。
图2为问答系统用户数据库实施例一的示意图,有某一提问用户的问题是“请问解决计算机声卡的硬件故障?”,对于用户A(101),其可以解决的问题刚好是计算机硬件问题且问题描述中包含“声卡”这个关键词(201),因此,用户A(101)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同时,用户A(101)预先设定的答案(204)“请联系如下地址:13683600172”将发送到提问用户。同样的问题,对于用户B(102),因为其可以解决的问题是计算机硬件问题且问题描述中包含“硬盘”这个关键词(202),与当前问题的描述不一致,因此用户B(102)不可以解答当前问题,因此用户B(102)预先设定的答案(205)“Askother公司为你服务”不会被发送到提问用户。同样的问题,对于用户C(103),因其可以解决的问题是计算机硬件问题或者问题描述中包含“硬盘”这个关键词(203),因此用户C(103)也可以解答当前的问题,但用户C(103)没有预先设定合适针对该问题的答案(206),因此当前问题会转发到用户C(103)。
地址管理模块(113)确定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间交互的通讯地址,包括问答系统与问题解答用户之间的进行通讯所采用的通讯地址A以及问答系统与提问用户两者之间进行通讯所采用的通讯地址B,通讯地址A为问答系统将问题和提问用户发出的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送至问题解答用户时的源地址以及问题解答用户将答案和问题解答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送至问答系统时的目的地址,通讯地址B为提问用户将问题和提问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送至问答系统时的目的地址以及问答系统将问题解答用户的答案和问题解答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送至提问用户时的源地址。地址管理模块确定与用户及围绕的问题进行通讯所采用的地址,地址管理根据所涉及的问题和提问用户的不同,确定一个对应于问题和提问用户的通讯地址,并通过通讯地址向用户转发与之交互的另外一个用户针对该问题的信息,还通过通讯地址接收用户针对该问题的信息并转发到对应于该通讯地址的与用户交互的另外一个用户。问答系统主要要处理两种信息。一种是提问用户提交的问题信息,另外一种是需要转发到某一特定其它用户的信息,为方便起见,叫做待转发非提问信息。对同一个用户,问答系统可以提供多个通讯地址与之通讯。有一些通讯地址用于用户提交问题,而有一些通讯地址用于转发用户之间的待转发非提问信息,其中的每一个都标识着与该用户交互的另外一个用户以及交互所涉及的问题。如图1所示,问答系统与用户A(101)之间的通讯是通过“与用户A通讯的地址1(104)”,“与用户A通讯的地址2(105)”和“与用户A通讯的地址3(106)”进行的;问答系统与用户B(102)之间的通讯是通过“与用户B通讯的地址1(107)”进行的;而问答系统与用户C(103)之间的通讯是通过“与用户C通讯的地址1(108)”,“与用户C通讯的地址2(109)”进行的。
路由模块(114)包括一个路由表,所述路由表包括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间交互的通讯地址,通过路由表确定从某一通讯地址接收的用户的信息需要转发到的另外一个通讯地址。当问答系统从某一用户接收到一个待转发非提问信息后,根据该信息的来源(即发送该信息的源地址)及问答系统用于接收该信息的通讯地址(即该信息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并通过确定的一个通讯地址转发到另外一个用户。
图3是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系统与用户通讯的地址及路由表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其中,“与用户A通讯的地址1(104)”为问答系统提供的专门用于提问的通讯地址(301),“与用户A通讯的地址2(105)”和“与用户A通讯的地址3(106)”分别标识与用户A(101)通讯的另外两个用户以及交互所涉及的问题,假设分别是用户B(102)和问题0001(302),以及用户C(103)和问题0002(303),并分别转发用户A(101)与用户B(102)之间以及用户A(101)与用户C(103)之间分别围绕问题0001(302)和问题0002(303)进行交互的信息。“与用户B通讯的地址1(107)”标识与之通讯的用户A(101)以及交互所涉及的问题0001(304),并转发用户B(102)与用户A(101)之间围绕问题0001交互的信息。“与用户C通讯的地址1(108)”为问答系统提供的专门用于提问的通讯地址(305),在这个实施例中,它等同于“与用户A通讯的地址1(104)”。而“与用户C通讯的地址2(109)”标识与之通讯的用户A(101)以及交互所涉及的问题0002(306),并转发用户C(103)与用户A(101)之间围绕问题0002(306)交互的信息。
所述的地址管理模块确定的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间交互的通讯地址因提问用户和问题解答用户访问问答系统的专用客户端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形式。如果某一用户通过短消息接入,则对于该用户,问答系统提供的通讯地址为短消息服务业务代码,也可以是一个手机号码;如果某一用户通过电子邮件接入,则对于该用户,问答系统提供的通讯地址为电子邮件地址;如果某一用户通过互联网络浏览器(比如Internet Explorer)接入,则对于该用户,问答系统提供的通讯地址为IP地址,通讯协议及其端口号。图3中用户A(101),用户B(102)和用户C(103)分别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络浏览器和短消息接入该问答系统,则用户A(101)与问答系统上的ask@askother.com(307),user_b@askother.com(308)和user_c@askother.com(309)进行通讯,用户B(102)与问答系统上的10.10.10.1::8080(310)进行通讯,用户C(103)与问答系统上的80000(311)和80001(312)进行通讯。在这个例子中,ask@askother.com是问答系统上的一个公共通讯地址,用于所有电子邮件用户的提交问题,而80000是问答系统上的一个公共通讯地址,用于所有短消息用户的提交问题。
当用户A(101)发送提问到问答系统的通讯地址ask@askother.com(307)时,因为该地址是专门用于提交问题的,因此问答系统知道这是一个提问,因此会将此问题转交给问题分析模块(112);当用户A(101)发送信息到问答系统的通讯地址user_b@askother.com(308)时,查找此路由表可以知道该信息需要转发给用户B(102),因此问答系统将此信息转发到用户B(102);当用户A(101)发送信息到问答系统的通讯地址user_c@askother.com(309)时,查找此路由表可以知道该信息需要转发给用户C(102),因此问答系统将此信息转发到用户C(103)。由于用户B是一个互联网络浏览器用户,当用户B(102)发送信息到问答系统的通讯地址10.10.10.1::8080(310)时,其信息的内容包含足够的信息供问答系统判断需要将此消息转发到与之交互的那个用户,或者这个信息是一个提问信息。因此,在路由表中,为用户B设置的表项中并没有明确的目的用户及其地址(316)。当用户C(103)发送提问到问答系统的通讯地址80000(311)时,因为该地址也是专门用于提交问题的,因此问答系统知道这是一个提问,因此会将此问题转交给问题分析模块(112);当用户C(103)发送提问到问答系统的通讯地址80001(312)时,查找此路由表可以知道该信息需要转发给用户A(101),因此问答系统将此信息转发到用户A(101)对应的地址user_a@hotmail.com(318)。
当交互双方不再针对对应于某一通讯地址的问题进行交互时,此通讯地址变得无效或用作其他用途。在本实施例中,如果交互双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交互,则对应的路由关系将会被删除。举例来说,如果用户C(103)和用户A(101)之间在一定时间后(比如30分钟)没有任何交互,如果用户C(103)仍然发送信息到地址80001(312),这些信息将不再转发到用户A(101)的地址user_a@hotmail.com(318)。
本实施例中,当相互交换的两个用户之间采用不同的通讯协议时,用户接口模块还包含协议转换部分,以保证采用不同接入方式的用户之间也可以顺利交互。上述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之间针对当前问题的交互,均通过对应的通讯地址发送到问答系统并转发到对方。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用户A(101)作为一个提问用户,利用不同的通讯地址通过问答系统分别与用户B(102)和用户C(103)进行交互。作为同一实施例的一个补充,图4为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结构图,描述了一个用户F(403)利用不同的通讯地址通过问答系统分别与用户D(401)和用户E(402)进行交互的情况,以及一个用户E(402)同时作为提问用户和问题解答用户,采用不同的通讯地址在问答系统上分别与用户D(401)和用户F(403)进行交互的情况。
图5是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系统与用户通讯的地址及路由表实施例二的示意图。用户D(401),用户E(402)和用户F(403)都通过电子邮件接入该问答系统,且用户D(401)与问答系统上的ask@askother.com(504),user_e@askother.com(505)和user_f@askother.com(506)进行通讯,用户E(402)则与问答系统上的ask@askother.com(507)和user_d@askother.com(508)进行通讯,而用户F(403)与问答系统上的user_d@askother.com(509)和user_e@askother.com(510)进行通讯。
当用户D(401)发送提问到问答系统的通讯地址ask@askother.com(504)时,因为该地址是专门用于提交问题的,因此问答系统知道这是一个提问,因此会将此问题转交给问题分析模块;当用户D(401)发送信息到问答系统的通讯地址user_e@askother.com(505)时,查找此路由表可以知道该信息需要转发给用户E(402),因此问答系统将此信息转发到用户E(402);当用户D(401)发送信息到问答系统的通讯地址user_f@askother.com(506)时,查找此路由表可以知道该信息需要转发给用户F(403),因此问答系统将此信息转发到用户F(403)。当用户E(402)发送提问到问答系统的通讯地址ask@askother.com(507)时,因为该地址是专门用于提交问题的,因此问答系统知道这是一个提问,因此会将此问题转交给问题分析模块;当用户E(402)发送信息到问答系统的通讯地址user_d@askother.com(508)时,查找此路由表可以知道该信息需要转发给用户D(401),因此问答系统将此信息转发到用户D(401)。在这里,用户E(402)既为用户D(401)提供答案,同时也提交自己的问题并从用户F(403)那里获得答案。当用户F(403)发送信息到问答系统的通讯地址user_d@askother.com(509)时,查找此路由表可以知道该信息需要转发给用户D(401),因此问答系统将此信息转发到用户D(401);当用户F(403)发送信息到问答系统的通讯地址user_e@askother.com(510)时,查找此路由表可以知道该信息需要转发给用户E(402),因此问答系统将此信息转发到用户E(402)。在这里用户F(403)同时为用户D(401)和用户E(402)提供答案。
图6是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方法流程图,结合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现步骤:
A、提问用户将问题提交到问答系统上;处理程序在问答系统开始工作后开始执行(601),由于用户的提问总是提交到问答系统中的某个或多个特定的专门用于提问的通讯地址,因此当某一用户向问答系统提交问题时,问答系统通过接收该信息的通讯地址确定这是一个提问信息,并分配一个问题号用于唯一标识当前问题;然后读取该提问信息的描述部分以及得到提问用户的通讯地址及ID等信息(602);
B、问答系统根据用户数据库,分析问题,确定解答问题的一个或多个问题解答用户(603),用户数据库预先设定了问题解答用户解答的问题必须具有的特征,该特征可以为问题的种类,或问题中包含的关键词,或问题描述中出现的地点,当该特征与提问用户提交的问题相匹配时,由该问题解答用户解答问题;问答系统通过读取提问信息,并通过搜索用户数据库,确定该问题可以由哪些问题解答用户解答;
C、为确定的问题解答用户分别确定一个通讯地址,所述通讯地址使得问题解答用户唯一地确定当前的问题以及与之交互的另外一个用户;确定问题解答用户是否预先提供了相应的答案(604),如果是(605),则进入步骤(607),即针对每个预存合适答案的问题解答用户,问答系统都提供一个对应的通讯地址,用于提问用户围绕当前问题与对应的问题解答用户进行后续交互。对于该提问用户来说,每个通讯地址都对应着一个问题解答用户及一个特定的问题,然后,这些地址信息,提问用户及问题解答用户的地址信息都会保存在一个路由表中;将预存的合适答案,通过对应的通讯地址,按照提问用户能够理解的格式发送到对应的提问用户(608),这属于自动问答部分;如步骤(604)中没有一个用户预先提供了相应的答案,则直接进入步骤(609),判断是否至少有一个可以回答该问题的问题解答用户并没有预先提供答案,如不存在任何一个可以回答该问题但并没有预先提供答案的问题解答用户(611),则直接进入步骤(615),否则进入步骤(612)中,针对每个没有预存合适答案的问题解答用户,提供一个通讯地址,用于与该解答用户围绕当前问题与对应的提问用户进行后续交互,对于同一个问题解答用户,每个通讯地址都对应着与之通讯的另一个用户及一个特定的问题。同时,将这些地址信息,提问用户及问题解答用户的地址信息记录在路由表中,这属于人工问答部分;
D、问答系统将提问用户提交的问题,通过对应的通讯地址,按照问题解答用户能够理解的格式发送到对应的问题解答用户(613);
E、问题解答用户将针对该问题的答案回复到确定的通讯地址(614),判断是否需要处理更多的提问(615),如果需要(616),则回到(602)。否则(617),结束程序的运行(618);
F、问答系统为每一个问题和问题解答用户的组合再分别确定一个通讯地址,并将答案通过各自确定的通讯地址发送到提问用户,该通讯地址使得提问用户唯一地确定当前的答案以及进行交互的另外一个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应答系统为每个用户都提供了多个(记为N)个用于用户之间交互的通讯地址。当问答系统需要为某一用户分配一个通讯地址时,从这N个地址中尚未使用的部分地址中任选一个,用于该用户围绕当前问题与另外某一用户进行交互。问答系统可以限制同一个用户可以同时与其它用户交互的用户的数目最大不能超过N。当问答系统需要为某一用户分配一个通讯地址时,问答系统检查是否为该用户分配了一个通讯地址,并且该用户有足够长的时间(例如30分钟)没有围绕对应于该通讯地址的问题与对应另外于该通讯地址的另外一个用户进行交互,则认为这个通讯地址已经失效,并且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继续分配用于该用户围绕另外一个问题与其它用户交互。
如果问答系统需要为某一用户分配一个通讯地址时,问答系统还可以按照此方法生成一个新的通讯地址。对于短消息用户,这个方法可以是:随机生成一个新的短消息号码用于问答系统与该确定用户进行通讯。如果是电子邮件用户,这个方法可以在生成诸如userid@chinareply.com形式的邮件地址。
图7是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其流程大部分与图6所示流程相同,不同的是,无论问题解答用户是否提供预存的答案(701,702),问答系统都针对当前问题为每个问题解答用户设定一个用于交换的通讯地址(703),并通过对应的通讯地址将当前问题发送到每个问题解答用户。
图8是本发明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即结合图1所示问答系统处理待转发非提问信息的优选的一种流程,该流程适合与处理需要转发一个用户需要通过问答系统转发到其它用户的除提问信息之外的信息。处理程序在问答系统开始工作后进入初始状态(801),当某一用户向问答系统提交一个需要转发到其它用户的除提问信息之外的信息时,读取该信息的描述部分以及信息发送用户的源地址信息(802),然后查找路由表,将当前信息发送用户的源地址信息及问答系统上接收到该信息的通讯地址作为索引,确定将此信息需要转发到的目的用户的地址信息(803),如果问答系统尚未为此目的用户提供用于转发当前信息发送用户信息的通讯地址(806),则为目的用户提供用于转发当前信息发送用户信息的通讯地址(807),并更新路由表,否则直接将此信息通过对应的通讯地址并按目的用户能够理解的格式发送到目的用户(808),至此,完成了对当前信息的处理。如果还需要处理更多的需要转发到其它用户的除提问信息之外的信息(810),则回到步骤(802),否则(811),结束程序的执行(812)。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例如,在问答系统中,允许接入除以上实施例提到的电子邮件,短消息及互联网络浏览器之外的接入方式;在问答系统,对应其中某些用户,问答系统提供了一些通讯地址,其中的每一个都标识着与之交互的另外一个用户及交互所围绕的问题,而对于另外一些用户,如果使用某专用客户端软件接入问答系统,则问答系统并不提供用于标识其它用户的通讯地址及交互所围绕的问题的通讯地址;在问答系统中,所有问题解答用户都预先提供了针对某类问题的答案,或者问题系统的所有问题解答用户都没有预先提供针对任何问题的答案,在这种条件下,实施例所述的流程中判断问题解答用户预先提供答案的步骤就可以忽略;在问答系统,对应其中某些用户,问答系统提供了一些通讯地址,其中的每一个都标识着与之交互的另外多个用户及所有这些用户交互所围绕的同一个特定问题;或者是同时采用以上多种简单扩展的组合产生的实施例。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Claims (11)

1.一种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提问用户将问题提交到问答系统上;
B、问答系统根据用户数据库,确定解答问题的一个或多个问题解答用户,所述用户数据库预先设定了问题解答用户解答的问题必须具有的特征,所述特征与提问用户提交的问题相匹配时,由该问题解答用户解答问题;
C、所述问题解答用户的答案提供给问答系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问题解答用户的答案预先存储在问答系统上,此时执行步骤F;另外一种是问题解答用户收到提问用户的问题后再提供答案,此时为确定的问题解答用户分别确定一个通讯地址A,所述通讯地址A使得问题解答用户唯一地确定当前的问题以及提问用户,并执行步骤D;
D、问答系统通过确定的通讯地址A将当前问题送至问题解答用户;
E、问题解答用户将针对该问题的答案回复到确定的通讯地址A;
F、问答系统为每个问题和问题解答用户两者之间的组合再分别确定一个通讯地址B,并将答案通过各自确定的通讯地址B发送到提问用户,所述通讯地址B使得提问用户唯一地确定当前的问题及问题解答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通讯地址A还发送从问答系统送至问题解答用户的提问用户发出的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以及从问题解答用户送至问答系统的问题解答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通过所述通讯地址B还发送从提问用户送至问答系统的提问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以及从问答系统送至提问用户的问题解答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的特征为问题的种类,或问题中包含的关键词,或问题描述中出现的地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确定的问题解答用户分别确定的通讯地址A因提问用户访问问答系统的专用客户端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形式,所述为每个问题和问题解答用户两者之间的组合再分别确定的通讯地址B因问题解答用户访问问答系统的专用客户端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地址A和通讯地址B均为临时通讯地址,当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之间不再针对对应于各自的通讯地址的问题进行交互时,所述通讯地址A和通讯地址B均无效或用作其他用途。
6.一种支持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用户接口模块,用户数据库,问题分析模块,地址管理模块,路由模块,其中,问题分析模块和路由模块分别与用户接口模块相连,用户数据库与问题分析模块相连,地址管理模块分别与问题分析模块和路由模块相连;
所述用户接口模块用于传输问答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提问信息和答案信息,所述用户包括提问用户和问题解答用户;
所述用户数据库为每个提问用户都预先设定了问题解答用户解答的问题必须具有的特征,所述特征与提问用户提交的问题相匹配时,由该问题解答用户解答问题;
所述问题分析模块分析提问用户提交的问题,当所述问题与数据库中问题解答用户解答的问题必须具有的特征相匹配时,所述问题解答用户解答该问题;
所述地址管理模块确定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间交互的通讯地址,所述通讯地址包括问答系统与问题解答用户之间的进行通讯所采用的通讯地址A以及问答系统与提问用户两者之间进行通讯所采用的通讯地址B,所述通讯地址A为问答系统将问题和提问用户发出的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送至问题解答用户时的源地址以及问题解答用户将答案和问题解答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送至问答系统时的目的地址,所述通讯地址B为提问用户将问题和提问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送至问答系统时的目的地址以及问答系统将问题解答用户的答案和问题解答用户围绕该问题的交互信息送至提问用户时的源地址;
所述路由模块包括一个路由表,所述路由表包括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间交互的通讯地址,通过路由表确定从某一通讯地址接收的用户的信息需要转发到的另外一个通讯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数据库还包括用于解答提问用户的问题的答案,经用户分析模块分析后,问答系统通过通讯地址B将所述答案送至提问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间针对当前问题的交互,均通过各自对应的通讯地址发送到问答系统并转发到对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管理模块根据所涉及的问题的不同,分配不同的通讯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址管理模块确定的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间交互的通讯地址因提问用户和问题解答用户访问问答系统的专用客户端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形式。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持用户之间交互的问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问用户与问题解答用户间交互的通讯地址均为临时通讯地址,当交互双方不再针对对应于该通讯地址的问题进行交互时,所述通讯地址无效或用作其他用途。
CNA2008100576504A 2008-02-04 2008-02-04 支持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12265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576504A CN101226522A (zh) 2008-02-04 2008-02-04 支持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576504A CN101226522A (zh) 2008-02-04 2008-02-04 支持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6522A true CN101226522A (zh) 2008-07-23

Family

ID=39858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576504A Pending CN101226522A (zh) 2008-02-04 2008-02-04 支持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2652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8360A (zh) * 2014-04-11 2015-10-14 俞志晨 一种带账户身份的问答系统的实现方法
CN105095069A (zh) * 2015-06-19 2015-11-2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智能应答系统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5900089A (zh) * 2013-11-07 2016-08-24 思戈珀斯通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自动地激活在现场或存储的视频、音频或文本内容内的反应性响应的系统和方法
CN108882111A (zh) * 2018-06-01 2018-11-23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音箱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0089A (zh) * 2013-11-07 2016-08-24 思戈珀斯通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自动地激活在现场或存储的视频、音频或文本内容内的反应性响应的系统和方法
CN104978360A (zh) * 2014-04-11 2015-10-14 俞志晨 一种带账户身份的问答系统的实现方法
CN105095069A (zh) * 2015-06-19 2015-11-2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智能应答系统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5095069B (zh) * 2015-06-19 2018-06-08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智能应答系统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8882111A (zh) * 2018-06-01 2018-11-23 四川斐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音箱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77666C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haring auto-reply information
CN101009576B (zh) 用于分布式即时消息传送的方法和系统
US8566404B2 (en)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and method
US77837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ponse enabled messaging
US20020107904A1 (en) Remote service agent for sending commands and receiving data over e-mail network
CN101547106B (zh) 管理联系人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32468A (zh) 问答方法及问答系统
KR20040081058A (ko) 사회적 상호 작용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020041882A (ko) 팝이메일과 채팅의 동시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터넷 쇼핑몰에서의 제품 홍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1103596A (zh) 有效管理“已发送消息”文件与重新发送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08138241A1 (fr) Serveur de service à la clientèle, procédé et système fondés sur la messagerie instantanée
CN101184273A (zh) 一种使用移动终端查询企业通信录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26522A (zh) 支持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问答系统和方法
CN100397822C (zh) 一种广告信息传送方法
KR100813398B1 (ko) 휴대용 정보통신 단말기 및 통합 메시징 시스템을 이용한모바일 오피스 시스템 및 그 구현 방법
Patel et al. A technique for multi-network access to multimedia messages
CN1938722A (zh) 基于在场的系统管理信息路由系统
US911292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data transfer
WO2012136035A1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222252A (zh) 用于选择性启动通信的服务访问设备、方法、计算机程序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1951596A (zh) 移动通信终端信息导入方法及系统
JP3676313B2 (ja) 個人呼び出しシステム
JP4330844B2 (ja) 共有情報管理方法、移動通信端末及び共有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WO2008051522A2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ponse enabled messaging
KR20030000108A (ko) 네트워크 상에서의 주소록 통합 관리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