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3765A - 能使系统共存的收发装置和收发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能使系统共存的收发装置和收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3765A
CN101213765A CNA2006800243933A CN200680024393A CN101213765A CN 101213765 A CN101213765 A CN 101213765A CN A2006800243933 A CNA2006800243933 A CN A2006800243933A CN 200680024393 A CN200680024393 A CN 200680024393A CN 101213765 A CN101213765 A CN 101213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unit
frequency band
time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43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田刚
黑部彰夫
池田浩二
古贺久雄
井形裕司
山田浩利
水谷良则
冈本弘
大岛顺一
高须茂
杉田武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13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37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03/54Aspects of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not already covered by H04B3/54 and its subgroups
    • H04B2203/5404Methods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2203/5408Methods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using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家用通信系统(110)的家用系统主站(111)使用共存信号子信道(211),检测接入通信系统(120)的每个站所用的频带(与数据通信子信道(212)相对应的信道数)或时隙。家用系统主站(111)根据所检测到的信息,确定在家用系统主站(111)所属的家用通信系统(110)中要用的频带或时隙,以避免与在接入通信系统(120)中所用的频带或时隙相重叠,并把所确定的频带或时隙通知每个家用系统从站(112)。

Description

能使系统共存的收发装置和收发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实现系统共存的收发装置和收发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能让使用相同通信介质但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两种通信系统实现共存的技术、每个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收发装置以及由收发装置执行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线通信技术是一种通信方法,用于将家里的个人计算机(PC)连接到诸如宽带路由器等网络装置,以便从PC访问因特网。在电力线通信中,由于现有的电力线用作通信介质,所以,不必再进行新的配线工作,而在家里只需把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座,就可以实现高速的通信。因此,在全球各地,很多研发和论证试验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欧洲和美国,有许多电力线通信项目项目已经实现了商业化。
PLC的一个例子是HomePlug版本1.0,这是HomePlug电力线联盟(USA)确立的一项规范。该规范的主要应用为,例如,由PC执行的因特网、邮件和文件传输。HomePlug利用CSMA/CA技术进行媒体访问控制并提供最大努力通信,其中,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访问电力线,而最大努力通信无法保证所要使用的频带。
图25示出了当访问因特网时的普通通信系统的结构。在图25中,PC2501经由以太网2511、宽带路由器2502和接入线2512连接到因特网2522。ADSL、FTTH等通常用作接入线2512。此时,当引入家用接入线2512所来自的地方不同于摆放PC2501所处的房间时,需要延伸以太网2511。因此,电力线通信装置已经以介于电力线通信和以太网之间的转换适配器的形式实现了商业化。
图26示出了采用转换适配器的通信系统的结构。在图26中,两种电力线通信以太网转换适配器2603和2604分别连接到房间(其中安装了PC2601和宽带路由器2602)里的电源插座,并通过使用经由家用电力线2614的电力线通信而提供最大努力通信。因此,通过使用电力线通信,所以,不需要配线工作,而可以在家里只需把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座,就可以实现高速的通信。
在欧洲(西班牙等),已经将接入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投入使用,它采用向家庭提供电力的电力线作为访问因特网的接入线。图27示出了当使用接入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时的情形。设于室外变压器处的接入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主站2703经由中压配电线2713连接到宽带线,并经由低压配电线2712、配电板2715和家用电线2711与家里的接入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2702进行IP分组通信。此外,通过将接入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2702经由以太网2704与PC2701相连接,所以可以从PC2701访问因特网。
因此,通过使用接入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可以在不将线缆等引入家里的情况下访问因特网。此外,因为接入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2702可以安装在家里的任意插座处,所以,其安装自由度高于ADSL、FTTH等的安装自由度。
图28示出了普通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的内部结构。在图28中,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包括模拟前端(AFE)2801、数字调制部2808、通信控制部2809和以太网接口部2810。AFE2801包括带通滤波器(BPF)2802、自动增益控制(AGC)2803、A/D转换部2804、低通滤波器(LPF)2805、功率放大器(PA)2806和D/A转换部2807。下面,将描述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的操作。
假设以太网分组发送到电力线上,当IP分组从以太网2811到达时,通信控制部2809经由以太网接口部2810接到到达的通知。通信控制部2809确定通信信道的状态,并在适当时机将帧数据输出到数字调制部2808。数字调制部2808执行纠错添加、编码、成帧等,从而将帧数据调制成传输数据序列。D/A转换部2807将传输数据序列从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PA2806将该模拟信号放大。LPF2805从放大的模拟信号中截断除了通信频带部分之外的信号,并仅将通信频带部分输入到电力线上。接下来,如果从电力线收到,则BPF2802在通信频带中提取信号。AGC2803将所提取的信号放大。A/D转换部2804将所放大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数字调制部2808对数字数据进行帧同步检测、均衡、解码、纠错等,以解码数字数据,并将所产生的数据作为接收数据通知通信控制部2809。之后,接收数据作为以太网分组从以太网接口部2810发送到以太网2811。
另一方面,有IEEE 802.11a,它是无线LAN的典型标准。在IEEE802.11a中,其中所用的频带被分成多个IP通信的信道。把IEEE802.11h添加到IEEE 802.11a中,从而当使用5-GHz频带时满足欧洲需要。例如,参见IEEE Std.802.11h-2003:″Wireless LAN Medium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Amendment 5:Spectrum and Transmit Power Management Extensions inthe 5 GHz band in Europe″。在IEEE 802.11h中详细说明的一项功能为动态频率选择(DFS)功能,其用于检测由气象雷达等雷达使用的频带,并自动移到远离所述频带的信道,以避免干扰。下面将描述示例性的DFS操作。
图29示出了执行DFS操作的通信系统的示例性结构。图29的通信系统包括IEEE 802.11a中的接入点(AP)2901、IEEE 802.11a中的站(STA)2902和2903以及气象雷达2910。
AP2901使用信标帧以预定的时间间隔向STA2902和2903发送停止通信的指令,从而在网络上临时停止通信。AP2901执行扫描,以判断雷达波是否存在于当前使用的信道和通信停止期间的其他信道中。此外,AP2901向STA2902和2903发送观测指令帧,以使STA2902和2903类似地执行扫描,从而判断雷达波是否存在于当前使用的信道和其他信道中。在雷达波扫描之后,STA2902和2903向AP2901发送观测结果报告帧。之后,AP2901根据自己的扫描结果和STA2902和2903的扫描结果,判断雷达波存在于哪条信道上。如果雷达波存在于当前使用的信道上,则AP2901向STA2902和2903发送所用的信道转移指令帧,从而转移到雷达波不存在的信道,以避免在IEEE 802.11a的通信波和雷达波之间产生干扰。
因此,虽然已经开发出了各种电力线通信技术,但电力线通信却没有统一的标准。然而,家里的所有电力线连接到配线板,并且还连接到室外的电力线。因此,当不同方案的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用在相同的家里或者家里和临近家外时,调制解调器彼此接收通信信号。各方案的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不能解调通过其他方案的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发送到通信信道上的其他方案的信号,即,对于各方案的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而言,其他方案的信号只是噪声。因此,当两种不同的方案同时进行通信时,这些方案互相干扰通信,因而,这两种方案的通信都会失败,通信速率明显降低,等等。
作为用于避免这种问题的方法,需要考虑重新建立电力线通信的统一标准。但是,新标准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因此不能立即实现。或者,考虑将频带或通信时间唯一地分配给各个通信系统,从而避免干扰。在上述IEEE 802.11a中,因为气象雷达是其中使用的5-GHz频带中的唯一显著的噪声源,所以,可以只通过向所有的终端甚至不同调制方案的无线电波提供简单的载波侦测机制而实现与IEEE 802.11h一样的DFS。但是,在由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使用的短波频带中,不同调制方案的减弱的调制解调器信号和电子器件的噪声基本上具有相同的信号电平,因而不能使用载波侦测机制判断出电力线通信的存在或不存在,因此,不能轻易地构建出与IEEE802.11h一样的DFS机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让使用相同通信介质但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两种通信系统容易地实现共存的收发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第一通信系统,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使用频分复用或时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相连,本发明还涉及主站的收发装置和属于第一通信系统的从站的收发装置。为实现此目的,主站的收发装置包括检测部、确定部和通知部,从站的收发装置包括接收部和设定部。
在主站的收发装置中,检测部检测第二通信系统所用的频带或时间区域或者第二通信系统的存在或不存在。确定部根据检测部所检测到的频带或时间区域或者第二通信系统的存在或不存在,确定在第一通信系统中要用的频带或时间区域。通知部把确定部所确定的频带或时间区域通知属于第一通信系统的从站的收发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通知部用控制信号或者用与第二通信系统共存所需最小的频带或时间区域来通知确定部所确定的频带或时间区域,所述控制信号是在第一通信系统中定期发送的,而且,其中包括有频带。
在从站的收发装置中,接收部从属于第一通信系统的主站的收发装置那里接收与在第一通信系统中要用的频带或时间区域有关的信息。设定部根据接收部接收到的与频带或时间区域有关的信息,设定要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频带或时间区域。
通常,第一和第二通信系统都是电力线通信系统,通信介质是电力线。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一通信系统是进行家中通信的电力线通信系统,第二通信系统是进行接入通信的电力线通信系统。或者,第一和第二通信系统都是无线通信系统,通信介质是无线电波。
可以把上述收发装置的部件执行的处理视为提供一系列处理的收发方法。采用使计算机执行一系列处理的程序的形式来提供这种方法。所述程序可以记录在引入到计算机中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上述收发装置的功能块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实现成集成电路(LSI)。
根据本发明,属于第一通信系统的主站检测第二通信系统的存在或不存在或者第二通信系统所用的频带或时间区域,并通知属于第一通信系统的从站,因此,从站使用防止通信系统彼此发生干扰的频带或时间区域。由此,可以以简单且低成本的方式使利用相同通信介质但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两种通信系统实现共存。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一、第三和第四实施例的收发装置的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例性信道结构。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各站执行共存信号收发的时机。
图4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接入系统主站和接入系统从站的示例性结构。
图5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家用系统主站的示例性结构。
图6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家用系统从站的示例性结构。
图7的流程图用于说明由接入系统主站或接入系统从站执行的处理。
图8的流程图示出了由第一实施例的家用系统主站执行的处理。
图9的流程图示出了由第一实施例的家用系统从站执行的处理。
图10示出了用于通知要使用的频带的帧的示例性结构。
图11示出了用于通知要使用的频带的帧的另一示例性结构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收发装置的通信系统。
图13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主站A和主站B的示例性结构。
图14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从站A和从站B的示例性结构。
图15的流程图示出了由第二实施例的主站A和主站B执行的处理。
图16的流程图示出了由第二实施例的从站A和从站B执行的处理。
图17示出了由第三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使用的时隙的示例性结构。
图18示出了由第三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使用的信道的示例性结构。
图19示出了由第四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使用的信道的示例性结构。
图20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接入系统主站和接入系统从站的示例性结构。
图21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家用系统主站的示例性结构。
图22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家用系统从站的示例性结构。
图23的流程图示出了由第四实施例的家用系统主站执行的处理。
图24的序列图用于说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力线通信系统执行的共存信号的收发。
图25示出了访问因特网的传统通信系统的示例性结构。
图26示出了采用转换适配器的传统通信系统的示例性结构。
图27示出了采用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的传统通信系统的示例性结构。
图28示出了普通电力线通信调制解调器的示例性内部结构。
图29示出了执行DFS操作的传统通信系统的示例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请注意,在将要描述以下实施例中,假设通信介质是电力线,但是,通信介质也可以是无线介质或除电力线之外的有线介质。
(第一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将要描述一个例子,其中,使用频分复用(FDM)技术使两种通信系统共存。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采用收发装置的通信系统。在第一实施例中,将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定义为两种通信系统。
家用通信系统110是一种利用家里的电力线113的电力线通信系统,它包括对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的共存进行控制的家用系统主站111,除了家用系统主站111之外,它还包括家用系统从站112。家用系统主站111是一种收发装置,它具有接收由属于接入通信系统120的站发出的共存信号并将此共存信号传送到家用系统从站112的功能。通常,在家里仅有一个家用系统主站111,可以固定地对其加以说明或者在工作期间动态地对其加以确定或改变。家用系统从站112是一种在家用系统主站111的控制下工作的收发装置,在一个家用通信系统110中设有一个或多个家用系统从站112。
接入通信系统120是一种电力线通信系统,它利用了家里的电力线113、从家到位于电线杆123上的杆装变压器126的低压配电线124和从杆装变压器126到变电站(未示出)的中压配电线125。在属于接入通信系统120的收发装置中,在家里设有接入系统主站121和接入系统家用装置(后面称之为接入系统从站)122,它们位于导致与家用通信系统110发生干扰的范围内。接入系统主站121可以实现为与杆装变压器126分开的收发装置,如图1所示,或者,可以整合到杆装变压器126中。或者,例如,鉴于电力线埋在地面下这一情况,接入系统主站121可以整合到除杆装变压器126之外的适当装置中。
请注意,例如,也可以把接入系统从站122设于家外的低压配电线124之上,并可以把家用通信系统110的通信功能分配给接入系统从站122。虽然在图1中未示出,但家用系统主站111和接入系统从站122经由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中的以太网、无线LAN等彼此相连,或者,例如,把家用系统主站111和接入系统从站122设于单独的装置中,由此使其实现相互通信。
在第一实施例中,假设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具有能够使用2MHz到28MHz的频带的功能。图2示出了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所用的电力线通信系统的示例性信道结构。在图2的例子中,频带被分成13个子信道#0至#12。#0表示共存信号子信道211,其具有2MHz至4MHz的频带并用于收发共存信号,从而使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在不干扰对方通信的情况下共存。#1至#12表示数据通信子信道212,其具有通过把4MHz至28MHz分成间隔为2MHz所获得的频带,并用于在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中进行数据通信。
在第一实施例中,家用通信系统110使用共存信号子信道211来检测由接入通信系统120使用的频带,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共享并利用数据通信子信道212,从而使用频分复用实现共存。下面,将具体描述通过频分复用的系统共存。请注意,把共存信号子信道211所用的频带定义为共存信号频带201,把数据通信子信道212所用的频带定义为数据通信频带202。
首先,将要描述由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执行的共存信号的收发。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中的各站执行共存信号收发的时机。接入系统主站121和/或接入系统从站122把流经电力线的交流电的零交叉点(相位为0度的点)用作基准(时间321和322),以将包括与接入通信系统120所用的子信道有关的信息的共存信号331和332发送到电力线上。请注意,如果不把零交叉点用作基准,也可以把相对于零交叉点偏离预定量的时间点的交流电相位用作基准,来发送共存信号331和332。此外,不需要以偏离预定相位的所有零交叉点或所有时间点来发送共存信号。家用系统主站111接收共存信号331和332,以确定一条应当由自己使用的子信道。此外,家用系统主站111使用家用通信系统110的功能,把家用通信系统110所用的子信道的有关信息(即,图3中的待用频带通知信号341和342)通知家用通信系统110中的家用系统从站112。
接下来,将要描述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中的各站的详细结构和处理操作。
图4示出了具有发送用于与接入系统主站121和接入系统从站122的家用通信系统110共存的信号这一功能的站(后面称之为共存信号发射站)的示例性结构。把图4的共存信号发射站大体分成用于在接入通信系统120中进行数据通信的部401至404和用于传输共存信号的部411至415。图7的流程图仅用于说明与共存信号发射站执行的处理的通信系统的共存有关的处理。
帧接收部402经由数据收发接口部404接收传送帧,并使所述帧经过必需的处理,以生成接收数据。帧发射部401构建要在接入通信系统120中传输的数据,并将此数据传送到数据收发接口部404,以便执行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数据收发同时参照来自帧接收部402的信息的通信控制部403控制帧发射部401的数据发射的时机。
共存信号生成部411从通信控制部403接收与接入通信系统120所用的子信道(频带)有关的信息,基于此,生成包括与接入通信系统120所用的子信道有关的信息的共存信号(图3中的信号331和332),并将此共存信号传送到共存信号发射部413。零交叉点检测部412检测流经电力线的交流电的零交叉点,并把检测结果通知共存控制部415(步骤S702)。共存控制部415根据来自零交叉点检测部412的信息把共存信号的发射时机通知共存信号发射部413。共存信号发射部413根据共存控制部415通知的时机经由共存信号发射接口部414发送共存信号(步骤S703)。之后,重复执行步骤S702和步骤S703的处理。
图5示出了家用系统主站111的示例性结构。把图5的家用系统主站111大体分成用于在家用通信系统110中进行数据通信的部501至504和用于接收由属于接入通信系统120的共存信号发射站发送的共存信号的部514至516。此外,按照功能,把部514和516、部503和515以及部501和504分别分为检测部、确定部和通知部。图8的流程图仅用于说明与家用系统主站111执行的处理的通信系统的共存有关的处理。
帧接收部502经由数据收发接口部504接收传送帧,并使所述帧经过必需处理,以生成接收数据。帧发射部501构建要在家用通信系统110中传输的数据,并将此数据传送到数据收发接口部504,以便执行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数据收发同时参照来自帧接收部502的信息的通信控制部503控制帧发射部501的数据发射的时机。
共存信号接收部516检查是否已经经由共存信号接收接口部514接收到共存信号(步骤S802)。当已经接收到共存信号时,共存信号接收部516分析该共存信号,以获得与接入通信系统120所用的子信道有关的信息,并把此信息通知共存控制部515。根据该信息,共存控制部515确定一条应当由家用通信系统110使用的子信道(步骤S803),并把此信道通知通信控制部503。通信控制部503把所通知的子信道通知数据收发接口部504。数据收发接口部504使用所通知的子信道执行帧收发。此外,通信控制部503生成包括与要在家用通信系统110使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图3中的信息341和342)的帧,并将该帧传送到帧发射部501。帧发射部501经由数据收发接口部504将包括子信道有关信息的帧发送到家用系统从站112(步骤S804)。之后,重复执行步骤S802至S804的处理。请注意,可以使用在从接入通信系统120接收到共存信号之前已经使用的子信道来发送包括与要在家用通信系统110中使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的帧,而不是如上所述那样使用由数据收发接口部504通知的新信道来发送包括与要在家用通信系统110中使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的帧。
请注意,与要使用的子信道(频带)有关的信息可以使用专用帧来进行通知。或者,在主站定期发送特定控制帧的通信系统中,与要使用的子信道有关的信息可以存储在特定控制帧中。例如,专用帧是用于CSMA/CA等的接入控制功能的帧,特定控制帧是用于轮询的帧或用于信标传送的帧。
图6示出了家用系统从站112的示例性结构。图6的家用系统从站112不具有用于共存信号的结构,因此仅包括用于在家用通信系统110中执行数据通信的部601至604。按照功能,把部602和604以及部603分别分为接收部和设定部。图9的流程图用于说明家用系统从站112执行的处理。
帧接收部602经由数据收发接口部604接收传送帧,并使所述帧经过必需处理,以生成接收数据。帧发射部601构建要在家用通信系统110中传输的数据,并将此数据传送到数据收发接口部604,以便执行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数据收发同时参照来自帧接收部602的信息的通信控制部603控制帧发射部601的数据发射的时机。此外,帧接收部602检查是否已经接收到包括与要在家用通信系统110中使用的子信道有关的信息(图3中的信息341和342)的帧(步骤S902)。当已经接收到共存信号时,共存信号接收部516分析该共存信号,以获得与接入通信系统120所用的子信道有关的信息,并把此信息通知共存控制部515。当已经接收到该帧时,帧接收部602将此信息传送到通信控制部603。通信控制部603把此信息通知数据收发接口部604。基于所通知的信息,数据收发接口部604设定要用于帧收发的子信道(步骤S903)。之后,重复执行步骤S902和S903的处理。
接下来,将要描述用于通知从家用系统主站111传送到家用系统从站112的与要使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的帧。图10和11示出了用于通知与要使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的帧。
图10的帧包括报头1001、净负荷1002和CRC1003。报头1001是用于存储帧属性和控制信息的块,并通常使用对差错有高度抵抗性的特定调制技术进行调制。报头包括用于标识家用通信系统110中的传输站的源地址(SA)字段1011、用于标识家用通信系统110中的接收站的目的地地址(DA)字段、用于存储帧类型的类型(TYPE)字段1013、用于标识用于净负荷1002的调制技术的调制(MOD)字段1014和用于指定净负荷1002的尺寸的长度(LEN)字段1015。虽然未在图10中示出,但除了上述的那些之外,例如,报头1001还可以具有用于存储帧属性或控制信息的字段。
净负荷1002是用于存储从高层协议传送来的数据或协议控制信息的字段。在此帧中,作为与要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的待用频带信息1021存储在净负荷1002中。通常认为待用频带信息1021可以由图2中的子带数或要用的频带的下限值和上限值指定,或者,可以由其他方法指定。
CRC1003是用于检测在接收站中出现的净负荷1002的差错的循环冗余码(CRC)。通过使用该差错检测码,可以检测到高达预定量的传输信道差错。通过添加除差错检测码之外的纠错码(Reed-Solomon码),可以提供纠正高达预定量的传输信道差错的能力。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待用频带信息1021可以存储在报头中而非净负荷中。在此结构的情况下,不存在应当存储在净负荷中的数据,因而,帧仅包括报头1101和CRC1003。报头1101包括SA字段1011、DA字段1012、TYPE字段1013、MOD字段1014、LEN字段1015和报头扩展区域1116。因为在此帧中没有净负荷,所以,例如,这是通过使用将LEN字段1015设定为具有“0”值的方法进行通知的。待用频带信息1021存储在报头扩展区域1116中。
(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将要描述另一例子,其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频分复用技术使两种通信系统共存。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收发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将位于家中系统的通信系统A1210和通信系统B1220定义为两种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A1210是一种利用家里的电力线1213的电力线通信系统,它包括对与通信系统B1220的共存予以控制的主站A1211,除了主站A1211之外,它还包括从站A1212。主站A1211是一种具有接收由属于通信系统B1220的主站发出的共存信号并将此共存信号传送到从站A1212这一功能的收发装置。通信系统B1220也是一种利用电力线1213的电力线通信系统,它包括对与通信系统A1210的共存予以控制的主站B1221,除了主站B1221之外它还包括从站B1222。主站B1221是一种收发装置,它具有接收由属于通信系统A1210的主站发出的共存信号并将此共存信号传送到从站B1222的功能。通常,在每个通信系统中仅有一个主站,它可以固定地加以说明或者在工作期间动态地加以确定或改变。家用系统从站112是一种在主站的控制下工作的收发装置。在每个通信系统中设有一个或多个从站。
在第二实施例中,通信系统A1210和通信系统B1220中的任何一个使用共存信号子信道211检测由其他通信系统使用的频带,这两个通信系统共享并利用数据通信子信道212,从而使用频分复用实现共存(参见图2)。下面,将要具体描述通过频分复用的系统共存。
图13示出了主站A1211和主站B1221的示例性结构。把图13的主站A1211和主站B1221大体分成用于在主站A1211或主站B1221所属的通信系统中进行数据通信的部1301至1304和用于接收由其他通信系统的主站发出的共存信号的部1311至1316。此外,按照功能,把部1314和1316、部1303和1315以及部1301和1304分别分为检测部和通知部。图15的流程图仅用于说明与主站A1211或主站B1221执行的处理的通信系统的共存有关的处理。
帧接收部1302经由数据收发接口部1304接收传送帧,并使所述帧经过必需处理,以生成接收数据。帧发射部1301构建要在主站A1211或主站B1221所属的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数据,并将此数据传送到数据收发接口部1304,以便执行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数据收发同时参照来自帧接收部1302的信息的通信控制部1303控制帧发射部1301的数据发射的时机。
当发射共存信号时,共存信号生成部1311从通信控制部1303接收与主站A1211或主站B1221所属的通信系统所用的子信道有关的信息,基于此,生成包括与其他通信系统要用的子信道有关的信息的共存信号,并将此共存信号传送到共存信号发射部1313。零交叉点检测部1312检测流经电力线的交流电的零交叉点,并把检测结果通知共存控制部1315(步骤S1502)。共存控制部1315根据来自零交叉点检测部1312的信息,把共存信号的发射时机通知共存信号发射部1313。共存信号发射部1313根据共存控制部1315通知的时机,经由共存信号收发接口部1314发送共存信号(步骤S1503)。
当收到共存信号时,共存信号接收部1316检查是否已经经由共存信号收发接口部1314接收到共存信号(步骤S1504)。当已经接收到共存信号时,共存信号接收部1316分析该共存信号,以获得与其他通信系统所用的子信道有关的信息,并把此信息通知共存控制部1315。根据该信息,共存控制部1315确定一条应当由主站A1211或主站B1221所属的通信系统使用的子信道(步骤S1505),并把此信道通知通信控制部1303。通信控制部1303把所通知的子信道通知数据收发接口部1304。数据收发接口部1304使用所通知的子信道执行帧收发。此外,通信控制部1303生成包括与要在主站A1211或主站B1221所属的通信系统使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的帧,并将该帧传送到帧发射部1301。帧发射部1301经由数据收发接口部1304把包括子信道有关信息的帧发送主站A1211或主站B1221所属的通信系统的从站(步骤S1506)。之后,重复执行步骤S1502至S1506的处理。请注意,可以使用在从其他通信系统接收到共存信号之前已经使用的子信道来发送包括与要在主站A1211或主站B1221所属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的帧,而不是如上所述使用由数据收发接口部1304通知的新信道来发送包括与要在主站A1211或主站B1221所属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的帧。
图14示出了从站A1212和从站B1222的示例性结构。图14的从站A1212和从站B1222不具有用于共存信号的结构,因此仅包括用于在从站A1212或从站B1222所属的通信系统中进行数据通信的部1401至1404。此外,按照功能,把部1402和1404以及部1403分别分为接收部和设定部。图16的流程图用于说明从站A1212或从站B1222执行的处理。
帧接收部1402经由数据收发接口部1404接收传送帧,并使所述帧经过必需处理,以生成接收数据。帧发射部1401构建要在从站A1212或从站B1222所属的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数据,并将此数据传送到数据收发接口部1404,以便执行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数据收发同时参照来自帧接收部1402的信息的通信控制部1403控制帧发射部1401的数据发射的时机。帧接收部1402检查是否已经接收到包括与要在从站A1212或从站B1222所属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的帧(步骤S1602)。当已经接收到所述帧时,帧接收部1402把此信息传送到通信控制部1403。通信控制部1403把此信息通知数据收发接口部1404。基于所通知的信息,数据收发接口部1404设定要用于帧收发的子信道(步骤S1603)。之后,重复执行步骤S1602和S1603的处理。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将要描述一个例子,其中,使用时分复用(TDM)技术使两种通信系统共存。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收发装置的通信系统具有与图1的第一实施例大体一样的结构,其中,有两种通信系统,即,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此外,包括在每个通信系统中的主站和从站的详细结构和操作与图4至9所示的相同。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从接入通信系统120发送到家用通信系统110的信息是有关待用时隙的信息,而不是有关待用频带的信息。下面,将要对这一区别给出描述。
图17示出了由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使用的TDM划分的时隙的例子。在图17的例子中,使用AC电源周期的零交叉点作为基准,把每个AC电源周期(从时间1721到时间1722的一个周期)分成七个时隙#1至#7。
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8中示出了使用频率的例子。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均使用2MHz至4MHz的共存信号频带1811和4MHz至28MHz的数据通信频带。共存信号频带1811用于确定图17的时隙#1至#7中哪一个将要由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使用。数据通信频带1812是在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中用于数据通信的频带,并由图17的时隙#1至#7使用。
在共存信号发射站中(参见图4),共存信号生成部411从通信控制部403接收与接入通信系统120所用的时隙有关的信息,并基于此,生成包括与接入通信系统120所用的时隙有关的信息的共存信号,并将此共存信号传送到共存信号发射部413。共存信号发射部413根据共存控制部415通知的时机,经由共存信号发射接口部414发射共存信号。与时隙有关的信息包括在图10或11的一部分待用频带信息1021中,并发往家用系统主站111。
在家用系统主站111中(参见图5),共存信号接收部516分析所接收的共存信号,以获得与接入通信系统120所用的时隙有关的信息,并将此信息通知共存控制部515。基于此信息,共存控制部515确定出家用通信系统110应当使用的时隙,并将此时隙通知通信控制部503。通信控制部503控制帧发射的时机,从而使用共存控制部515所通知的时隙。此外,通信控制部503生成包括与家用通信系统110要用的时隙有关的信息的帧,并将此帧传送到帧发射部501。
在家用系统从站112中(参见图6),帧接收部602检查是否已经接收到包括与家用通信系统110要用的时隙有关的信息的帧。当已经接收到该帧时,帧接收部602将此信息传送到通信控制部603。根据所传送的信息,通信控制部603确定出应当用于帧收发的时隙。
(第四实施例)
在第四实施例中,将描述一个例子,其中,使用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的频分复用技术使两种通信系统共存。采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收发装置的通信系统具有与图1的第一实施例大体上一样的结构,其中,有两种通信系统,即,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第四实施例在共存信号发射站和家用系统主站的结构方面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下面,将要对这一区别给出描述。
在第四实施例中,假设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具有能够使用4MHz至28MHz的频带的功能。图19示出了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所用的电力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的示例性结构。在图19的例子中,把数据通信频带1901分成两个子信道#1和#2。#1是具有频带为4MHz至16MHz的接入系统优先权子信道1911。接入通信优先权子信道1911是给予接入通信系统120使用优先权的频带,当检测到接入通信系统120存在时,家用通信系统110不能使用。#2是具有频带为16MHz至28MHz的家用系统专用子信道1912。家用系统专用子信道1912是仅可以由家用通信系统110使用而不能由接入通信系统120使用的专用频带。请注意,图19的频带划分方法仅仅出于举例说明目的,可以采用任意方法对频带进行划分,只要事先在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中定义了这种方法即可。
接下来,将描述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的各站的详细结构和处理操作。
图20示出了接入系统主站121和接入系统从站122的示例性结构。第四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家用通信系统110和接入通信系统120之间不明确执行共存信号的收发。因此,属于接入通信系统120的主站和从站仅包括用于在接入通信系统120中进行数据通信的部2001至2004。
帧接收部2002经由数据收发接口部2004接收传送帧,并使所述帧经过必需处理,以生成接收数据。帧发射部2001构建要在接入通信系统120中传输的数据,并将此数据传送到数据收发接口部2004,以便执行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数据收发同时参照来自帧接收部2002的信息的通信控制部2003控制帧发射部2001的数据发射的时机。
图21是家用系统主站111的示例性结构。把图21的家用系统主站111大体分成用于在家用通信系统110中进行数据通信的部2101至2104和用于检测属于接入通信系统120的主站或从站的通信的部2111。此外,按照功能,把部2111、部2103以及部2101和2104分别分为检测部、确定部和通知部。图23的流程图仅用于说明与家用系统主站111执行的处理的通信系统的共存有关的处理。
帧接收部2102经由数据收发接口部2104接收传送帧,并使所述帧经过必需处理,以生成接收数据。帧发射部2101构建要在家用通信系统110中传输的数据,并将此数据传送到数据收发接口部2104,以便执行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数据收发同时参照来自帧接收部2102的信息的通信控制部2103控制帧发射部2101的数据发射的时机。
接入系统信号检测部2111检查是否已经接收到接入系统主站121或接入系统从站122的通信信号(步骤S2302)。当已经检测到接入系统主站121或接入系统从站122的通信信号时,接入系统信号检测部2111把检测结果通知通信控制部2103。通信控制部2103判断出用于通信的子信道只限于#2(步骤S2303),并把子信道#2通知数据收发接口部2104。数据收发接口部2104使用所通知的子信道进行帧收发。此外,通信控制部2103创建用于把子信道使用的局限性通知家用系统从站112的帧,并把此帧传送到帧发射部2101。帧发射部2101经由数据收发接口部2104把包括子信道有关信息的帧发送到家用系统从站112(步骤S2304)。之后,重复执行步骤S2302至S2304的处理。请注意,把包括子信道有关信息的帧从家用系统主站111发送到家用系统从站112是使用子信道#1和子信道#2而不只使用子信道#2,如上所述。
请注意,如果使用机械式开关等,从而使用户可以明确地设定接入通信系统120的存在或不存在,那么,可以去掉家用系统主站111至接入系统信号检测部2111的结构。
图22是家用系统从站112的示例性结构。图22的家用系统从站112不具有与共存信号有关的结构,因此只包括用于在家用通信系统110中进行数据通信的部2201至2204。此外,按照功能,把部2202和2204以及部2203分别分成接收部和设定部。
帧接收部2202经由数据收发接口部2204接收传送帧,并使所述帧经过必需处理,以生成接收数据。帧发射部2201构建要在家用通信系统110中传输的数据,并将此数据传送到数据收发接口部2204,以便执行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数据收发同时参照来自帧接收部2202的信息的通信控制部2203控制帧发射部2201的数据发射的时机。此外,帧接收部2202检查是否已经接收到包括与要在家用通信系统110中使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的帧。当已经接收到所述帧时,帧接收部2202把此信息传送到通信控制部2203。通信控制部2203把此信息通知数据收发接口部2204。基于所通知的信息,数据收发接口部2204只将应当用于帧收发的频带限定并确定为家用通信特定子信道#2。
请注意,用于通知从家用系统主站111传送到家用系统从站112的与要使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的帧的结构可以与图10或11基本上相同。但是,在第四实施例的例子中,因为只有子信道#1和#2或者子信道#2用作要使用的频带,所以可以实现以下简化。例如,把一比特信息指定为待用频带信息1021,如下进行定义,如果比特为“1”,则把要使用的频带仅限定为子信道#2。或者,把特定值指定为TYPE字段1013,如下进行定义,如果特定值包括在TYPE字段1013中,则把要使用的频带仅限定为子信道#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帧中去掉待用频带信息1021的部分。
如上所述,根据依照本发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收发装置和收发方法,家用通信系统的主站检测另一通信系统的存在或者另一通信系统所用的频带或时间区域,并将频带或时间区域通知家用通信系统的从站,从而可以使用避免在两种通信系统之间产生干扰的频带或时间区域。因此,可以以简单且低成本的方式使利用相同通信介质但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两种通信系统实现共存。
请注意,在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通过时分复用使通信系统共存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家用通信系统的共存。此外,在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其中,不明确执行共存信号的收发)可以适用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实施例。
对于前面描述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假设在家用通信系统110、1210和1220中,只有家用系统主站111、1211和1221可以检测到发自其他通信系统的共存信号或通信信号。但是,家用通信系统110、1210和1221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家用通信系统110、1210和1220可以具有能够检测到共存信号或通信信号的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检测共存信号或通信信号的家用系统从站112、1212和1222把与所用的频率或所用的时间有关的信息通知家用系统主站111、1211和1221,当在家用系统主站112、1211和1221中确定出应当使用的频带或时间之后,家用系统从站112、1212和1222再次通知确定的内容(参见图24)。在这种情况下,当家用系统主站把频带通知家用系统从站时,每个家用系统从站可以被单独通知或通过多播进行通知。如果家用系统主站和每个家用系统从站共享用于确定它们自己应当使用的频带或时间的算法,则家用系统主站不需要把应当使用的频带或时间通知检测共存信号或通信信号的家用系统从站。
此外,在前面描述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假设从家用系统主站111、1211和1221发送到家用系统从站112、1212和1222的信息是在家用通信系统110、1210和1221中要使用的频带或时间。但是,所发送的信息可以是使用共存信号检测到的在其他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或时间。
此外,在前面描述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假设通信系统是电力线通信系统。但是,通信系统110和120以及通信系统1210和1220均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站与商业化AC电源相连,则可以用商业化AC电源的零交叉点作为基准实现同步,这与电力线通信系统的情形类似。在这种情况下,各装置的示例性结构中的零交叉点检测部(图14中的标号412和图13中的标号1312)是用于检测商业化AC电源的零交叉点的部分,而图4至6、13、14和20至22的其他部分是用于无线通信的部分。
请注意,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使CPU解释并执行能够执行上述程序、在储存装置(ROM、RAM、硬盘等)中储存的程序的预定程序数据来分别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程序数据可以经由记录介质储存到储存装置中,或可以由记录介质直接执行。请注意,上述实施例都可以通过让CPU解释和执行能够执行上述过程的预定程序数据来实现,该程序存储在存储装置中(ROM、RAM、硬盘等)。在这种情况下,程序数据可以通过记录介质存储到存储装置中,或者,也可以直接从记录介质执行。记录介质是指: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RAM、闪存等;磁盘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等;光盘,例如CD-ROM、DVD、BD等;存储卡;等等。记录介质这一概念包括通信介质,例如电话线、传输线等。
各实施例的功能块(例如帧发射部、帧接收部、通信控制部、共存信号发射部、共存信号接收部、共存控制部、共存信号生成部等)通常可以实现成集成电路(LSI:LSI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规模LSI、甚大规模LSI等,这取决于封装密度)。各个功能块可以分别装配在一个芯片上,或者,这些功能块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装配在一个芯片上。此外,在一个通信系统中参与通信的部分和参与共存信号收发的部分可以装配在不同的LSI芯片上。
集成电路不限于LSI。集成电路可以用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也可以使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配置处理器,FPGA可以在LSI生产后进行编程,而在可配置处理器中,LSI里的电路单元的连接或装配可以进行配置。
此外,如果半导体技术进步或者由此派生的其它技术的出现能开发出取代LSI的集成电路技术,那么,这些功能块也可以用这些技术进行封装。生物技术也是可用的。
本发明的家用通信装置可以采用适配器的形式,其中,适配器把以太网接口、IEEE 1394接口、USB接口等信号接口转换成电力线通接口,由此,本发明的家用通信装置可以连接到具有信号接口的多媒体装置,如个人计算机、DVD刻录机、数字电视、家用系统服务器等。因此,可以构造出通过作为媒介的电力线高速地发送数字数据(例如,多媒体数据等)的网络系统。所以,家庭、办公室等场所已经提供的电力线可以直接用作网线,而无需引入新的网络线缆,例如传统的有线LAN。因此,就成本和安装容易度而言,本发明极其有用。
在未来,本发明的功能可以整合到上述多媒体装置中。因此,通过多媒体装置的供电线,可以在多媒体装置之间实现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适配器、以太网线缆、IEEE 1394线缆、USB线缆等不再是必须的,从而简化了布线。此外,本发明的高速电力线传输系统可以通过路由器连到因特网,或者通过集线器等连到无线LAN或传统的有线LAN,从而扩展LAN系统,其中,本发明的高速电力线传输系统的使用没有任何问题。利用电力线传输技术通过电力线而传输的通信数据可以由和电力线直接相连的装置拦截,而不会发生无线LAN的窃听问题。因此,就安全性而言,该电力线传输方案对于数据保护是卓有成效的。而且,可以通过IP协议的IPSec、内容本身的加密、其它DRM方案等,保护电力线上传输的数据。
与传统的电力线通信相比,使用采用了上述内容加密或高效的通信介质(本发明的效果)的版权保护功能,并进一步实现QoS功能,则可以在电力线上实现高质量的AV内容传输。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适用场合是,使用相同通信介质且具有不同通信方案的多个系统的共存;对于把电力线或无线介质用作通信介质的调制解调器、具有调制解调器通信功能的电器等等,本发明尤其有用。

Claims (27)

1.主站的收发装置(111、1211),所述主站属于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使用频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相连,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所述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所用的频带;
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根据所述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到的频带,确定在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中要用的频带;
通知部(501、504、1301、1304、2101、2104),把所述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确定的频带通知属于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的从站的收发装置(112、1212)。
2.主站的收发装置(111、1211),所述主站属于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使用频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相连,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所述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的存在或不存在;
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根据所述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到的存在或不存在,确定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中要用的频带;
通知部(501、504、1301、1304、2101、2104),把所述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确定的频带通知属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的从站的收发装置(112、1212)。
3.主站的收发装置(111、1211),所述主站属于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使用时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相连,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所述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所用的时间区域;
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根据所述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到的时间区域,确定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中要用的时间区域;
通知部(501、504、1301、1304、2101、2104),把所述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确定的时间区域通知属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的从站的收发装置(112、1212)。
4.主站的收发装置(111、1211),所述主站属于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使用时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相连,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所述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的存在或不存在;
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根据所述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到的存在或不存在,确定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中要用的时间区域;
通知部(501、504、1301、1304、2101、2104),把所述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确定的时间区域通知属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的从站的收发装置(112、1212)。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通知部用控制信号通知由所述确定部确定的频带,所述控制信号是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定期发送的,而且,其中包括有所述频带。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通知部用控制信号通知由所述确定部确定的频带,所述控制信号是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定期发送的,而且,其中包括有所述频带。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通知部用控制信号通知由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时间区域,所述控制信号是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定期发送的,而且,其中包括有所述时间区域。
8.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通知部用控制信号通知由所述确定部确定的时间区域,所述控制信号是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定期发送的,而且,其中包括有所述时间区域。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通信系统都是电力线通信系统,所述通信介质是电力线。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系统是进行家中通信的电力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二通信系统是进行接入通信的电力线通信系统。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通信系统都是无线通信系统,所述通信介质是无线电波。
12.从站的收发装置(112、1212),所述从站属于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使用频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相连,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部(602、604、1402、1404、2202、2204),从属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的主站的收发装置(111、1211)那里接收与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中要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
设定部(603、1403、2203),根据所述接收部(602、604、1402、1404、2202、2204)接收到的与频带有关的信息,设定要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频带。
13.从站的收发装置(112、1212),所述从站属于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使用时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相连,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部(602、604、1402、1404、2202、2204),从属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的主站的收发装置(111、1211)那里接收与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中要用的时间区域有关的信息;
设定部(603、1403、2203),根据所述接收部(602、604、1402、1404、2202、2204)接收到的与时间区域有关的信息,设定要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时间区域。
1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通信系统都是电力线通信系统,所述通信介质是电力线。
15.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通信系统都是电力线通信系统,所述通信介质是电力线。
16.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系统是进行家中通信的电力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二通信系统是进行接入通信的电力线通信系统。
17.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系统是进行家中通信的电力线通信系统,所述第二通信系统是进行接入通信的电力线通信系统。
18.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通信系统都是无线通信系统,所述通信介质是无线电波。
19.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收发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通信系统都是无线通信系统,所述通信介质是无线电波。
20.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使用频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相连,所述第一通信系统包括:
主站的收发装置(111、1211),其包括:
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所述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所用的频带;
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根据所述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到的频带,确定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中要用的频带;
通知部(501、504、1301、1304、2101、2104),把所述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确定的频带通知属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的从站的收发装置(112、1212);
从站的收发装置(112、1212),其包括:
接收部(602、604、1402、1404、2202、2204),从主站的收发装置(111、1211)那里接收与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中要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
设定部(603、1403、2203),根据所述接收部(602、604、1402、1404、2202、2204)接收到的与频带有关的信息,设定要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频带。
21.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使用频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相连,所述第一通信系统包括:
主站的收发装置(111、1211),其包括:
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所述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的存在或不存在;
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根据所述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到的存在或不存在,确定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中要用的频带;
通知部(501、504、1301、1304、2101、2104),把所述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确定的频带通知属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的从站的收发装置(112、1212);
从站的收发装置(112、1212),其包括:
接收部(602、604、1402、1404、2202、2204),从主站的收发装置(111、1211)那里接收与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中要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
设定部(603、1403、2203),根据所述接收部(602、604、1402、1404、2202、2204)接收到的与频带有关的信息,设定要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频带。
22.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使用时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相连,所述第一通信系统包括:
主站的收发装置(111、1211),其包括:
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所述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所用的时间区域;
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根据所述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到的时间区域,确定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中要用的时间区域;
通知部(501、504、1301、1304、2101、2104),把所述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确定的时间区域通知属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的从站的收发装置(112、1212);
从站的收发装置(112、1212),其包括:
接收部(602、604、1402、1404、2202、2204),从主站的收发装置(111、1211)那里接收与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中要用的时间区域有关的信息;
设定部(603、1403、2203),根据所述接收部(602、604、1402、1404、2202、2204)接收到的与时间区域有关的信息,设定要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时间区域。
23.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使用时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相连,所述第一通信系统包括:
主站的收发装置(111、1211),其包括:
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所述第二通信系统(120、1220)的存在或不存在;
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根据所述检测部(514、516、1314、1316、2111)检测到的存在或不存在,确定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中要用的时间区域;
通知部(501、504、1301、1304、2101、2104),把所述确定部(503、515、1303、1315、2103)确定的时间区域通知属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的从站的收发装置(112、1212);
从站的收发装置(112、1212),其包括:
接收部(602、604、1402、1404、2202、2204),从主站的收发装置(111、1211)那里接收与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110、1210)中要用的时间区域有关的信息;
设定部(603、1403、2203),根据所述接收部(602、604、1402、1404、2202、2204)接收到的与时间区域有关的信息,设定要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时间区域。
24.在第一通信系统中执行的收发方法,第一通信系统使用频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相连,其中,
主站的收发装置执行下列步骤:
检测所述第二通信系统所用的频带;
根据所检测到的频带,确定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要用的频带;
把所确定的频带通知属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从站的收发装置;
从站的收发装置执行下列步骤:
从主站的收发装置那里接收与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要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
根据所接收到的与频带有关的信息,设定要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频带。
25.在第一通信系统中执行的收发方法,第一通信系统使用频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相连,其中,
主站的收发装置执行下列步骤:
检测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存在或不存在;
根据所检测到的存在或不存在,确定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要用的频带;
把所确定的频带通知属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从站的收发装置;
从站的收发装置执行下列步骤:
从主站的收发装置那里接收与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要用的频带有关的信息;
根据所接收到的与频带有关的信息,设定要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频带。
26.在第一通信系统中执行的收发方法,第一通信系统使用时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相连,其中,
主站的收发装置执行下列步骤:
检测所述第二通信系统所用的时间区域;
根据所检测到的时间区域,确定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要用的时间区域;
把所确定的时间区域通知属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从站的收发装置;
从站的收发装置执行下列步骤:
从主站的收发装置那里接收与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要用的时间区域有关的信息;
根据所接收到的与时间区域有关的信息,设定要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时间区域。
27.在第一通信系统中执行的收发方法,第一通信系统使用时分复用,经由相同的通信介质与采用不同通信方案的第二通信系统相连,其中,
主站的收发装置执行下列步骤:
检测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存在或不存在;
根据所检测到的存在或不存在,确定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要用的时间区域;
把所确定的时间区域通知属于所述第一通信系统的从站的收发装置;
从站的收发装置执行下列步骤:
从主站的收发装置那里接收与在所述第一通信系统中要用的时间区域有关的信息;
根据所接收到的与时间区域有关的信息,设定要用于进行数据通信的时间区域。
CNA2006800243933A 2005-07-05 2006-07-04 能使系统共存的收发装置和收发方法 Pending CN10121376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96366A JP2007019618A (ja) 2005-07-05 2005-07-05 システム共存を可能とする送受信装置及び送受信方法
JP196366/2005 2005-07-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3765A true CN101213765A (zh) 2008-07-02

Family

ID=37057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243933A Pending CN101213765A (zh) 2005-07-05 2006-07-04 能使系统共存的收发装置和收发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64783A1 (zh)
EP (1) EP1905167A1 (zh)
JP (1) JP2007019618A (zh)
KR (1) KR20080032045A (zh)
CN (1) CN101213765A (zh)
TW (1) TW200713875A (zh)
WO (1) WO200700473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8280A (zh) * 2011-01-11 2014-01-29 领特德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报头校准
CN103713589A (zh) * 2013-11-18 2014-04-0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EtherCAT网络通讯的系统的图形化配置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26724A1 (en) 2005-05-26 2006-1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nabling coexistence of systems
JP4635947B2 (ja) 2005-10-12 2011-02-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力線通信装置、集積回路、及び電力線通信方法
JP4735316B2 (ja) * 2006-02-15 2011-07-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電力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送信制御方法
JP4740319B2 (ja) * 2006-04-03 2011-08-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間の時間共存を可能とする通信装置
JP4820315B2 (ja) * 2007-03-12 2011-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線通信方式
JP4416008B2 (ja) 2007-05-18 2010-02-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4892409B2 (ja) * 2007-06-01 2012-03-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通信装置
JP4950847B2 (ja) * 2007-11-02 2012-06-13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KR20100096217A (ko) * 2008-01-04 2010-09-01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전력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공간 및 시간 재사용을 포함하는 리소스 공유를 달성하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집적회로, 통신모듈, 및 컴퓨터 읽기가능 매체
ES2332349B1 (es) 2008-06-23 2011-02-10 Diseño De Sistemas En Silicio, S.A. Procedimiento para compartir un canal de comunicaciones de forma selectiva entre coordinacion e interferencia.
JP4572970B2 (ja) * 2008-08-07 2010-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伝送線通信用チップ及び通信方法
WO2010067420A1 (ja) * 2008-12-09 2010-06-1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通信装置
JP5573571B2 (ja) * 2009-11-13 2014-08-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681632B1 (de) * 2011-03-01 2017-11-08 AS-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e.V. Bussystem mit einem master und einer gruppe von slaves sowie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zum austausch von daten in einem derartigen bussystem
KR101386018B1 (ko) * 2012-10-08 2014-04-16 한국전기연구원 이종 시스템들의 상호공존을 위한 주파수 대역 할당 방식의 공통신호를 이용하는 고속 전력선 통신 방법
US9775048B2 (en) * 2013-09-24 2017-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formance of a user equipment (UE) in unlicensed spectrum
US9325522B2 (en) * 2014-06-16 2016-04-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nimiz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0452B2 (en) * 2000-10-06 2006-05-23 Cogni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mong multiple WLAN protocols
US7206840B2 (en) * 2001-05-11 2007-04-17 Koninkli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scheme for IEEE 802.11 WLANs
US7020095B2 (en) * 2001-06-16 2006-03-28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ulation of non-data bearing carriers in a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
AU2002332442A1 (en) * 2001-08-04 2003-02-24 Enikia Llc Frequency management and policing
US6882635B2 (en) * 2002-02-05 2005-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existence between interfering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3732792B2 (ja) * 2002-03-12 2006-01-1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EP1508210A4 (en) * 2002-05-28 2010-01-13 Amperion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PROVIDING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BY USING A CABLE FOR MEDIUM VOLTAGE OF A POWER SUPPLY SYSTEM
EP1499033B1 (en) * 2003-07-16 2007-03-28 Sony Deutschland GmbH Detection of broadcast signals for defining useable frequency bands for powerline communication
JP2005167502A (ja) * 2003-12-01 2005-06-23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無線局の制御装置及び受信無線局の制御装置、並びにサブキャリア選択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8280A (zh) * 2011-01-11 2014-01-29 领特德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报头校准
CN103548280B (zh) * 2011-01-11 2016-11-09 领特德国有限公司 节点、节点之间通信的方法和具有多个节点的系统
CN103713589A (zh) * 2013-11-18 2014-04-0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EtherCAT网络通讯的系统的图形化配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3875A (en) 2007-04-01
JP2007019618A (ja) 2007-01-25
KR20080032045A (ko) 2008-04-14
WO2007004739A1 (en) 2007-01-11
US20070064783A1 (en) 2007-03-22
EP1905167A1 (en) 2008-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3765A (zh) 能使系统共存的收发装置和收发方法
US11831358B2 (en) Coexistence primitives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arcelle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in practice
US20200351389A1 (en) Automatic Selection of MAC Protocol to Support Multiple Prime PLC Standards
EP2294721B1 (en) Managing coexistence among signaling protocols on a shared medium
CN101036313B (zh) 电力线通信方法与设备
US10396852B2 (en) Long preamble and duty cycle based coexistence mechanism for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PLC) networks
EP2493085B1 (en) Coexisten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60193336A1 (en) Local area network above cable television methods and devices
US20060268790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nabling coexistence of systems
US9203757B2 (en) Network throughput using multiple reed-solomon blocks
CN101026411A (zh) 在包括具有变化传输特性的介质的网络中进行通信
WO2011133619A2 (en) Coexistence of prime, s-fsk and g3 devices in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US20070086408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existence method for enabling coexistence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891605B2 (en) Variable line cycle adaptation for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US9503158B2 (en) Adaptive sub-band algorithm for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 in PLC networks
Zhu et al. Hybrid Wireless-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for Indoor IoT Networks
CN104468270A (zh) 一种互联互通现场测试系统及方法
Berger et al. Current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 survey
KR101025789B1 (ko)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및 신호 충돌 방지 방법
Carcelle et al.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verview
Jain Data-Link Layer and Management Protocols for IoT
Katar Quality of service design issues in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over power line networks
Sivaneasan et 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network protocols for automatic meter reading systems using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