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8761A - 双层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双层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8761A
CN101208761A CNA2006800232708A CN200680023270A CN101208761A CN 101208761 A CN101208761 A CN 101208761A CN A2006800232708 A CNA2006800232708 A CN A2006800232708A CN 200680023270 A CN200680023270 A CN 200680023270A CN 101208761 A CN101208761 A CN 101208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lid
double layer
hole
layer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32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保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hinbo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08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87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4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adjusting or protecting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H01G11/18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adjusting or protecting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against thermal overloads, e.g.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0Gaskets; Sea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2Fixing or assembling a capacitive element in a housing, e.g. mounting electrodes, current collectors or terminal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9/10Sealing, e.g. of lead-in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9/12Vents or other means allowing expan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01G11/12Stacked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电容器。[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电容器,该双层电容器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由于内压增大产生的盖体等的变形较小。[解决问题的措施]该双层电容器设有:层叠体(15),其中多个薄板状电极板(11,12)和插入所述电极板之间用于使所述电极板绝缘的薄板状绝缘件(13)分层层叠;用于容纳所述层叠体的容器(19);在所述容器(19)中施加的电解质溶液(14);在所述容器(19)中的柔性盖体(100),用于通过在沿容器的层叠方向的一侧上形成空间(17)而覆盖容器;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两个插入孔(101),它们用于插入连接到所述电极板的正负极引线端子;以及布置在所述插入孔的端部上的加强部件(104)。在所述盖体(100)的平整部(110)上布置有压力调节阀(130)。

Description

双层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电容器。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双层电容器,该双层电容器即使在容器和相应的盖体为柔性的情况下,由于该容器的内压增大而引起的变形也较小。
背景技术
图6是示意性表示传统双层电容器的示例性构造的剖面图,图7是电极板的斜视立体图。通过将层叠体15容纳在容器19内而制造双层电容器10;其中层叠体15通过沿水平方向层叠多个单元U而制造,每个单元U被不同的绝缘件13绝缘。每个单元U通过沿水平方向层叠正极板11、负极板12和在它们之间绝缘的绝缘件13而制造。容器19填充有作为电解质的电解质溶液14,并且容器19的顶部的开口端被盖体16覆盖。盖体16呈角形地跨越容器19的两个面对侧;其中容器19具有长方形截面形状。在容器19的上部内侧,即在容器沿着层叠长度的端部处备有空间17。
正极板11和负极板12具有相同的结构,该结构通过在除电极11a和12a以外的部件的一侧或两侧上涂覆膏剂并使其干燥而制造,其中该膏剂是通过在由20μm到60μm厚的铝箔制成的集电器中一起混合活性炭、导电剂、粘合剂、溶剂等而制造的。正极板11和负极板12几乎垂直布置并且沿水平方向层叠有多个。绝缘件13是无纺织物或者由诸如纸、聚丙烯、聚乙烯或玻璃纤维之类的绝缘件制成的多孔膜,并且绝缘以使得相应的电极板11和12以及单元U彼此不会直接接触。在图6中,为了简化,正极板11用实线表示,负极板12用虚线表示,绝缘件13用双点划线表示。单元U分别由单个正极板11、单个负极板12以及它们之间的绝缘件13构成,在其中填充有电解质溶液14,从而构成单个电容器。容器19由诸如层压铝膜之类的柔性片材形成。
设有两个引线端子18:将相应单元U的相应正极11a共同连接的阳端子和将相应负极12a共同连接的阴端子。盖体16的角形边缘或者顶边缘具有两个用于供引线端子18穿过的缝状插入通孔16a。盖体16和层叠体15被容器19覆盖并封装。
虽然电解质溶液14可以是水溶剂,但也可使用非水溶剂来实现较高电压。然而,对于非水溶剂,必须尽力防止结合水分。虽然双层电容器并不象二次电池(secondary battery)那样依赖于物质的化学反应,但也可能由于结合的杂质而产生气体,从而增大容器19的内压。当内压增大时,容器19容易变形,因为其由合成树脂制成;更具体地说,供引线端子穿过的插入通孔16a较薄弱从而是变形集中的地方。
图8是盖体16的斜视立体图;图9表示盖体16的俯视图,其中(a)表示变形之前的状态,(b)表示由于压力而变形之后的状态。如果插入通孔16a这样变形,那么引线端子18之间的间隙扩大,密封破裂从而使容器的内部暴露于外,电解质溶液和电极开始劣化,从而降低电容器的性能。
此外,水分可从容器19周围的空气进入。因此,如果使用通过在柔性合成树脂层之间夹持铝箔或片材件而制成的层压铝膜作为容器19的材料,铝箔就会隔绝空气中的水分,从而是有利的。然而,可以使用除层压铝膜以外的膜,只要该膜能够隔绝空气中的水分即可。
要指出的是,虽然铝箔完全隔绝水分,但夹持铝箔的合成树脂制成的膜允许微量水分通过。因此,当层压铝膜的合成树脂层位于空气与容器内部之间时,空气中的微量水分可能透入其中。更具体地说,通过将合成树脂的层压铝片热封在一起而将容器19形成为任意形状的袋;然而,合成树脂的热封区域中的袋的内部仅通过该区域与外部分开,这使得穿过了合成树脂并至少运动了热封区域的长度的水分可进入容器。另外,结构上不能完全除去合成树脂的区域。因此,容器19的密封设计成增大热封区域的宽度,从而使水分在层压铝膜中的合成树脂的区域内运动最长的可能距离。
同时,在内压增大时使用适当的方法降低压力允许连续使用电容器,即使在电解质溶液的量略微下降时也是如此,只要还留有足够的量即可。从该观点来看,在容器19的顶部(即,容器沿层叠长度的端部处)、盖体16的内侧设置空间17,从而可以填充更多的电解质溶液。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容器是公知的,其中设置有用于在容器19的内压增大时降低压力的压力调节阀。这是一种双层电容器,其使用诸如合成树脂膜的柔性外包装,该外包装包括可容易地附接至外包装的小的可逆压力调节阀。
然而,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小的可逆压力调节阀具有由聚烯烃或橡胶制成的小而薄的部件。因此,当压力调节阀熔合并固定至柔性容器件或层压铝膜时,包括压力调节阀的部件本身可能收缩,从而导致不稳定的操作,例如阀在低于预设压力的压力下工作,所述收缩来源于容器在压力调节阀附近由于电容器的内压和外压之差而引起的变形并且来源于由于该差而引起的力的扩大。
或者,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电容器包括复杂而庞大的通气阀,该通气阀使用从容器顶部处气体积聚的空间开始连续的盘簧等。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这一复杂而庞大的通气阀在预设压力下正确工作。
然而,因为阀本身比任一侧上的端子厚得多,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为了将用来附连阀的管状开口熔合并固定到周围的层压膜上,该阀附近的层压膜必须以几乎直角弯曲,从而更容易在层压膜中形成销孔。另外,存在阀的构造复杂且昂贵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2002-2802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2003-2729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考虑上述问题而设计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电容器,该双层电容器具有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内压增大到最高可能的预设压力时盖体的变形也较小,从而使压力调节阀的工作时间最小。另外,除了上述目的之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电容器,该双层电容器包括构造简单的压力调节阀,该压力调节阀在预设压力下稳定运行并且强度足以防止产生销孔等。
[解决问题的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双层电容器包括:层叠体,该层叠体包括层叠的多个薄板状电极板和薄板状绝缘构件,薄板状绝缘构件插入每个电极板之间从而在其间绝缘;容器,该容器由片材件制成,容纳所述层叠体;以及填充所述容器内的电解质溶液。所述双层电容器还包括:盖体,该盖体在所述容器内的所述层叠方向的侧方形成空间的状态下,覆盖所述侧方;两个插入通孔,所述插入通孔穿设于所述盖体中并允许连接到所述电极板的正负极引线端子穿过;以及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设于所述插入通孔的相应边缘上。所述加强部件可以形成为板状,从而通过粘合等固定至所述引线端子。
当在所述容器中产生气体并且该容器中的内压因此而增大时,所述盖体由于为柔性而发生变形。具体地说,供所述引线端子穿过的所述插入通孔可容易地变形,如果产生大量变形,那么密封破裂,从而所述容器的内部暴露于外。如果所述容器的内部暴露于外,那么所述电解质溶液和所述电极可能劣化,从而导致所述电容器的性能降低或失效。根据本发明,因为所述加强部件设置在作为最薄弱部分的插入通孔中,所以可抑制所述插入通孔的变形,并且可防止所述密封破裂引起将容器内部暴露于外。
所述盖体为跨越所述容器内部的长方形截面的两个面对侧的角形,可以配置在所述容器中的所述层叠体的端部处,并且可具有至少一个作为设有压力调节阀的平整部的部分。可选的是,所述盖体可以为角形,跨越所述容器内部的长方形截面的两个面对侧,其中所述角形的一侧为平整部,另一侧为向外侧凸起的弯曲部。
另外,所述盖体可构成为在其上层叠有所述容器的片材件,所述压力调节阀包括穿设于所述盖体的通孔,穿设在所述片材件的孔,以及设于该孔中的通气阀;所述盖体可构成为在其上层叠有片材件,且所述压力调节阀包括穿设于所述盖体的通孔,密封所述通孔的透气膜,穿设于所述片材件的孔,以及设于该孔的通气阀;且所述通气阀和所述透气膜可布置在彼此隔开的位置,所述片材件和盖体在所述通气阀及其周边部上或在所述通气阀、所述透气膜及其周边部上可以是可分离的。
本发明的双层电容器包括:层叠体,该层叠体包括多个薄板状电极板和薄板状绝缘构件,该薄板状绝缘构件插入各电极板之间从而在其间绝缘;容器,该容器由片材件制成,容纳所述层叠体;以及填充所述容器内的电解质溶液。所述双层电容器还包括:盖体,该盖体在所述容器内的层叠体的侧方,并跨越所述容器内部的长方形截面的两个面对侧,所述盖体在至少一部分具有平整部,在该平整部中设置有压力调节阀,且所述压力调节阀具有穿设于所述盖体中的通孔,穿设于所述片材件中的孔,以及设于该孔中的通气阀。
所述压力调节阀可具有密封所述盖体的所述通孔的透气膜,或者所述通气阀和所述透气膜可布置成不重叠。所述通气阀可由柔性材料制成,包括通常闭合、在压力增大时张开的缝状孔。所述盖体可为角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穿设于所述柔性盖体中的插入通孔的形状被所述加强部件加强,所以实现了防止所述插入通孔变形并从而防止所述密封破裂导致所述容器内部暴露于外的良好效果。
在所述平整部中设置所述压力调节阀使得可以正常操作所述压力调节阀并在预设压力下正确操作。所述压力调节阀构成为包括通气阀和透气膜,从而防止电解质溶液从所述通气阀泄漏。另外,如果这些部件布置成彼此隔开,那么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透入所述容器中。
而且,通过使所述盖体的一侧平整且另一侧弯曲,可以增大空间体积而不增大在所述盖体中形成的空间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双层电容器的盖体的斜视立体图;
图2是盖体的视图,其中(a)是沿着图1的线B-B剖取的剖面,(b)是沿着线C-C剖取的剖面;
图3是沿着图1的线A-A剖取的剖面,其中(a)表示其中容纳着使用之前的双层电容器或者其中已开始使用但容器的内压和外压仍然彼此相等的状态,(b)表示其中容器的内压大于外压并且已经超过了压力调节阀的预设值的状态,且(c)表示其中在使用双层电容器时容器的内压大于外压但小于压力调节阀的预设值的状态;
图4(a)和图4(b)是表示其中没有粘合剂粘合到压力调节阀的片材件的区域的示例性形状的视图;
图5(a)至图5(d)是表示当盖体为长方形时的实施例以及压力调节阀的位置的示例性改变的视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传统双层电容器的构造的剖面图;
图7是电极板的斜视立体图;
图8是传统盖体的斜视立体图;且
图9表示图8的盖体的俯视图,其中(a)表示变形之前的状态,(b)表示由于压力而变形之后的状态。
附图标记
1:双层电容器
11:(正)极板
12:(负)极板
13:绝缘件
14:电解质溶液
15:层叠体
17:空间
19:容器
100:盖体
101:插入通孔
102:肋
104:加强部件
110:平整部
114:透气膜
115:通气阀
120:弯曲部
130:压力调节阀
U: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双层电容器1的盖体的斜视立体图。图2是盖体100的视图,其中(a)是沿着图1的线B-B剖取的剖面,(b)是沿着线C-C剖取的剖面。双层电容器1的除盖体100以外的部件,例如引线端子18和容器19用虚线表示,除盖体100以外的结构与传统示例中所述的相同。
注意在正极板11和负极板12的布置中,整个层叠体15的正极板和负极板一个接一个地交替配置,夹持相应的绝缘件13,其中层叠体15任一端上的电极板通常是负极板。
盖体100由塑料制成,并通过吹塑、注塑等、或者通过将以所述方式制备的成型部件组装为三维形式而成型。从在容器19顶部处形成的长方形开口将盖体100插入容器19,盖体100为跨越容器19的在容器的长方形截面内的两个面对长侧的角形;其中一侧为平整部110,另一侧为弯曲部120。通过使一侧为弯曲部120并向外膨胀,仅仅增大在盖体100内形成的空间17的容积而不会增大其高度。这对于改进双层电容器1的单位重量的电容是很重要的。扩大空间17可以增大电解质溶液的余量,并且增强了临时容纳产生气体的缓冲功能。
如图2(a)所示,在盖体100的引线端子18将要插入通过的区域中形成有插入通孔101,并可在这些插入通孔101的外侧形成肋102。或者,这些肋可通过使角形盖体的内侧和外侧更厚而形成。另外,在肋102的相应拱顶处直立设置两个平行板加强部件104。虽然这些部件的任一个都可在盖体100成型的同时与盖体100成型为一体,但是肋102和加强部件104可统一形成为一体,或者它们可以与盖体100分开形成并且粘合或热封至所述盖体。
为了容纳盖体100和层叠体15,容器19形成为袋状以确保层压铝膜的足够体积,其中铝箔19a的两侧由柔性合成树脂层夹持。例如,所述片可对半折叠,然后邻接该折叠线的两个面对侧通过热压缩而结合在一起。一旦将层叠体15和电解质溶液14放入带状容器中,就插入盖体100,将引线端子18穿过盖体100的插入通孔101,并将引线端子18推出容器19之外。通过热熔合带状容器19在引线端子18两侧的开口和盖体100,从而容器19、盖体100和引线端子18之间被气密密封。或者,通过在层压铝膜中设置体积与层叠体15的体积的全部或一半相等的凹部,并将所生成的层压铝膜与另一具有或没有凹部的层压铝膜对准并组合,然后在凹部周围进行热熔合,可以形成容器。
对于合成树脂层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对电解质溶液14不反应即可。然而,如果结合到盖体100和容器19上的内侧合成树脂层由热塑性树脂制成,那么容器19的片材件无需使用粘合剂就可热熔至盖体100和容器19上。另外,使用与盖体100和容器19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有利于熔合。该材料例如可以是尼龙、聚丙烯、聚乙烯等,优选为聚丙烯或聚乙烯。成为容器最外层的合成树脂层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可以提高容器的耐化学性和耐热性、阻碍铝箔层中产生线性折痕,并防止生成销孔。
加强部件104是薄板,并通过热封附着并固定至引线端子18(所述引线端子由铝制成,并具有邻接密封部分的区域,容器19的片材件的热封树脂和可热封树脂固定至该密封部分)。尽管加强部件104单独进行加强,但是附接和固定至引线端子18可以更有力地进行加强。即使在容器19的内压增大的情况下,加强部件104也可防止插入通孔101的变形。另外,肋102增大了插入通孔101的薄部分的厚度,从而进一步进行加强。
该结构使容器19和盖体100可以与外部气密密封,从而即使在容器19的内压增大的情况下也可防止插入通孔101的变形。可通过防止插入通孔的变形并且通过即将描述的压力调节阀适当地将容器内的过大正压向外释放来防止容器的变形。注意,因为可通过加强部件104等防止插入通孔101的变形,所以压力调节阀工作所根据的阈值压力可设定为较高,从而减少压力调节阀的工作时间。
压力调节阀130设置在盖体100的平整部110的外表面中央附近。图3是沿着图1的线A-A剖取的剖面,其中(a)表示其中容纳着使用之前的双层电容器或者其中已开始使用但容器19的内压和外压仍然彼此相等的状态,(b)表示其中容器的内压大于外压并且已经超过了压力调节阀130的预设值的状态,且(c)表示其中在使用双层电容器时容器的内压大于外压但小于压力调节阀的预设值的状态。下面描述压力调节阀130的结构。
如前所述,盖体100被容器19的片材件覆盖。片材件使用层压铝膜,该层压铝膜中柔性合成树脂层19b和19c夹持铝箔19a。盖体100的平整部110的外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圆形凹部,并且一孔穿过凹部的中央。例如,在如图3所示设置两个圆形凹部111和112时,在凹部111的中央形成穿过平整部110的孔113,并且空间17经由孔113连通至平整部110的凹部111和112。在平整部110中设置一个凹部的情况下,该孔113或者通过仅附接通气阀而被阻挡,或者通过附接透气膜以及其上放置的通气阀而被阻挡。在平整部110中设置两个凹部的情况下,该孔通过仅附接透气膜114而被阻挡,并在其中容纳凹部112中的通气阀。附接到凹部111并阻挡孔113的透气膜114可以使气体通过但液体不能通过。
通气阀115附接到容器19的面对另一凹部112的片材件。当通气阀115可进入凹部112并且容器19的片材件附着于平整部110时,通气阀115容纳在凹部112中。通气阀115由诸如橡胶或合成树脂的柔性材料制成,并在中央具有缝115a。孔19d穿过片材件中面对缝115a的位置。可形成小开口来代替缝115a。通气阀115的开口在缝115a或小开口的压力增大时张开,而通常它们由于材料的弹性而闭合。因此,可通过选择用于缝115a的材料的尺寸或弹性、通气阀的厚度等等而调节通气所根据的阈值压力。
因为作为片材件的容器19用于密封双层电容器,所以原则上平整部110和弯曲部120的外表面通过粘合剂或热封而附着于容器19的片材件。然而,如图1所示,在围绕凹部111和112的椭圆131表示的区域中,平整部110没有粘合到容器19的片材件,因此它们是可分离的。在容纳使用之前的双层电容器时或者甚至在已开始使用但容器的内压和外压仍然彼此相等时,通气阀115容纳在凹部112中,如图3(a)所示。如果在热封带状容器的开口从而跨越引线端子18并密封容器19时容器的内压减小,则通气阀115被推入凹部112而可靠地容纳在其中。
注意,虽然图1中通过椭圆131表示了其中没有粘合到压力调节阀130的片材件的区域的形状,但该形状不限于椭圆。例如,比凹部111和112的圆周略大的圆形区域(例如如图4(a)所示的在凹部111和凹部112的中间较窄的形状132,或者如图4(b)所示的其中圆局部重叠的形状133)可以是通过比圆直径小的宽度连接的形状。在如图1所示的椭圆的情况下,制造最为容易。图4(a)所示的中间较窄的形状和图4(b)所示的圆部分重叠的形状使得距片材件的平整部110的距离可以较小。因此,当一起结合使用图2(b)所示的多个双层电容器1时,压力调节阀130附着于相邻的双层电容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当开始使用双层电容器时,如果容器19的内压变得大于外压并且超过压力调节阀130的预设值,则在容器中产生的气体穿过孔113,并穿过介于容器19的片材件与平整部110之间的透气膜114,从而使片材件与平整部110脱离,如图3(b)所示。然后,容器中产生的气体使通气阀115的缝115a加宽成孔并从穿设于片材件中的孔19d涌出到外部。这使得容器19的内压降低。
当容器的内压下降至低于通气阀115的预设值时,容器19的片材件保持在从平整部110略微悬置的状态,缝115a闭合,从而气体停止泄漏。此时,因为容器的内部保持在低于通气阀115的预设值的正压下,所以可抑制水分从外部透过孔19d。
因为本发明的压力调节阀130设置在平整部110上,所以运行稳定。换言之,压力调节阀130在到达预设压力时通气,同时它用作在低于预设压力时将容器内部与外部阻断的密封件。
另外,因为透气膜114设置在通气阀115的容器侧上,所以可防止电解质溶液14从通气阀115泄漏。虽然通气阀115和透气膜114可重叠,但可通过将通气阀115和透气膜114的位置交错隔开使其无论如何也不重叠,并将通气阀115附接至与透气膜114不同的凹部112,从而可靠地闭合通气阀115。可极大地简化通气阀115的结构。
另外,如果铝箔粘合到附接有通气阀115的凹部112的整个底面和整个侧面,那么可防止从通气阀115的缝115a传输的水分沿着通气阀的长度朝向盖体100的平整部110渗透,从而在容纳着使用之前的双层电容器时或者甚至在已开始使用但容器19的内压和外压仍然彼此相等时,可降低水分的渗透性。
更详细地说,在容纳着使用之前的双层电容器时或者甚至在已开始使用但容器19的内压和外压仍然彼此相等时,通气阀115闭合,如图3(a)所示。然而,因为空气中的微量水分可穿过在片材件中形成的孔19d并穿过片材件的合成树脂层19c,透入容器19中,因此孔19d与平整部110之间在朝向容器19内侧可透的方向上的距离形成为较长,从而可使空气中的水分难以透过。
本发明的盖体100为角形,一侧是平整部110,另一侧是弯曲部120;然而,它通常可以是梯形或矩形,只要它为凸形即可。在梯形或矩形的情况下,压力调节阀130可设置在顶侧上。此外,在盖体100可在整体上弯曲的同时,压力调节阀130优选设置在平整表面上。这是因为如上所述操作将是正确的。
如图2(b)所示,将多个本发明的双层电容器1连接在一起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相邻盖体100的彼此面对的平整部110确保在压力调节阀130的前方存在空间。假设压力调节阀130附着于相邻的双层电容器,则压力调节阀130被阻塞,不允许释放压力;然而,可通过在倾斜的平整部110上设置压力调节阀130来解决该问题,该倾斜的平整部110是盖体100的一个斜面,从而平整部110彼此面对。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给出电解质溶液14作为示例;然而,可使用凝胶或固体电解质组合物来代替电解质溶液14。
图5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长方形盖体的图。引线端子18、肋102和加强部件104配置在设有压力调节阀130的一侧上,但从图中省去了这些部件。图5(a)的盖体100’为盒状,方形支架形状的两端闭合,但没有底部。压力调节阀130设置在盖体100’的顶面的中央处,并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图5(b)中的盖体100’与图5(a)中的一样为没有底部的盒状,并且压力调节阀130设置在顶面沿长度方向的中央处,而在宽度方向上偏向一侧。图5(c)的盖体100”为具有开口端的方形支架形状,压力调节阀130设置在盖体100”的顶面的中央处。图5(d)表示与图5(c)一样的具有开口端的呈方形支架形状的盖体100”,但压力调节阀130设置在顶面沿长度方向的中央处,而在宽度方向上偏向一侧。
在任何情况下,盖体100’和100”是长方形盒状,这允许靠近在两个双层电容器之间夹持的电容器提供最大的空间17。另外,因为压力调节阀130设置在盖体的顶部或平整部分上,所以压力调节阀130不被相邻的双层电容器1阻塞,即使多个双层电容器1彼此附着并排布时也是如此。另外,通过确保最大空间17并将压力调节阀130排布在盖体的顶部上,可储备充足的电解质溶液,而不会接触压力调节阀,即使在电容器中存在过多的电解质溶液时也是如此。

Claims (9)

1.一种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双层电容器包括:
层叠体,该层叠体层叠多个薄板状电极板和薄板状绝缘构件,薄板伏绝缘构件插入每个电极板之间从而在其间绝缘;
容器,该容器由片材件制成,容纳所述层叠体;以及填充所述容器内的电解质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电容器还包括:
盖体,该盖体在所述容器内的所述层叠方向的侧方形成空间的状态下,覆盖所述侧方;
两个插入通孔,所述插入通孔穿设于所述盖体中并允许连接到所述电极板的正负极引线端子穿过;以及
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设于所述插入通孔的边缘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在所述容器中的层叠体的侧方,呈跨越容器内部的长方形截面的两个面对侧的角形,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其内设有压力调节阀的平整部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为跨越所述容器内部的长方形截面的两个面对侧的角形,所述角形的一侧为平整部,另一侧为向外侧凸起的弯曲部。
4.如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在其上层叠有所述容器的片材件,所述压力调节阀包括穿设于所述盖体的通孔、穿设在所述片材件的孔、以及设于该孔中的通气阀。
5.如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在其上层叠有所述片材件,而且所述压力调节阀包括穿设于所述盖体的通孔、密封所述通孔的透气膜、穿设于所述片材件的孔、以及设于该孔的通气阀。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双层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阀和所述透气膜配置在彼此隔开的位置,且所述片材件和盖体在所述通气阀及其周边部上或在所述通气阀、所述透气膜及其周边部上是可分离的。
7.一种双层电容器,该双层电容器包括:
层叠体,该层叠体包括多个薄板状电极板和薄板状绝缘构件,该薄板状绝缘构件插入各电极板之间从而在其间绝缘;
容器,该容器由片材件制成,容纳所述层叠体;以及
填充所述容器内的电解质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电容器还设置:
盖体,该盖体在所述容器内的层叠体的侧方,并跨越所述容器内部的长方形截面的两个面对侧,所述盖体在至少一部分具有平整部,在该平整部中设置有压力调节阀,且所述压力调节阀具有穿设于所述盖体中的通孔、穿设于所述片材件中的孔、以及设于该孔中的通气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电容器,其中,所述压力调节阀具有密封所述盖体的通孔的透气膜。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双层电容器,其中,所述盖体为角形。
CNA2006800232708A 2005-06-30 2006-06-27 双层电容器 Pending CN1012087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1404/2005 2005-06-30
JP2005191404 2005-06-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8761A true CN101208761A (zh) 2008-06-25

Family

ID=37604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232708A Pending CN101208761A (zh) 2005-06-30 2006-06-27 双层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46412A1 (zh)
EP (1) EP1898434A1 (zh)
JP (1) JPWO2007004467A1 (zh)
CN (1) CN101208761A (zh)
WO (1) WO20070044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4794B2 (ja) * 2007-09-06 2012-09-26 株式会社明電舎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JP5355281B2 (ja) * 2009-07-30 2013-11-27 日清紡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CN101937776B (zh) * 2010-07-14 2011-12-21 清华大学 超级电容
JP5765046B2 (ja) * 2011-05-02 2015-08-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DE102018127263A1 (de) * 2018-10-31 2020-04-30 Tdk Electronics Ag Kondens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40565A (ja) * 1985-04-18 1986-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密閉形鉛蓄電池
US5400211A (en) * 1992-10-01 1995-03-21 The Evans Findings Company, Inc. Packaged electrical component
US5850331A (en) * 1996-08-30 1998-12-1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 and capacitor device
US6174337B1 (en) * 1997-01-06 2001-01-16 Pinnacle Research Institute, Inc. Method of construction of electrochemical cell device using capillary tubing and optional permselective polymers
JP3129668B2 (ja) * 1997-01-31 2001-01-31 富士電気化学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の外装容器溶着部構造
JPH1140468A (ja) * 1997-07-23 1999-02-12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電気化学素子
EP1202371B1 (en) * 1999-03-26 2003-10-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aminate sheath type battery
JP2001085281A (ja) * 1999-09-09 2001-03-30 Honda Motor Co Ltd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の配線構造
US6205034B1 (en) * 1999-09-24 2001-03-20 Wilson Greatbatch Ltd. Protection device for protecting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 battery with a protection device and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JP3967551B2 (ja) * 2001-02-08 2007-08-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容器の蓋体
JP2003272968A (ja) * 2002-03-19 2003-09-26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7004467A1 (ja) 2009-01-29
WO2007004467A1 (ja) 2007-01-11
US20090046412A1 (en) 2009-02-19
EP1898434A1 (en) 2008-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42966A (en) Battery terminal insulation
US20020164441A1 (en) Packaging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batteries
JP5401369B2 (ja) 自立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内容物入り自立袋
WO2015076172A1 (ja) 金属空気電池、および金属空気電池ユニット
KR101269935B1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이차전지
CN1030759C (zh) 包装容器的出口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US20030082445A1 (en) Battery pouch
CN101208761A (zh) 双层电容器
US20020127362A1 (en) Flexible laminates and housings for batteries
CN101001548A (zh) 可排放的联锁封闭带
KR101428458B1 (ko) 외주면에 융기부가 형성되어 있는 구조의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080070101A1 (en) Foil cell fill port
JP2005038613A (ja) 板型電池
US4037030A (en) Storage battery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RO105927B1 (ro) Material flexibil de impachetare, destinat fabricarii containerelor pentru ambalare
JP5687795B1 (ja) 金属空気電池
CN203707224U (zh) 正极片隔膜袋及带该隔膜袋的叠片锂离子电池
US10968020B2 (en) Self-standing ba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5138637A (ja) 金属空気電池
CN204102955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芯的封装封头及封装装置
CN102897417A (zh) 具头部平整且可重复装填的气袋
JP6530850B1 (ja) 電池
KR20010102520A (ko) 전기화학 셀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및 그 생산 방법
JP5355281B2 (ja)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JP3953786B2 (ja) チャックテープ付きガセット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