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7423B -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7423B
CN101207423B CN2007103023077A CN200710302307A CN101207423B CN 101207423 B CN101207423 B CN 101207423B CN 2007103023077 A CN2007103023077 A CN 2007103023077A CN 200710302307 A CN200710302307 A CN 200710302307A CN 101207423 B CN101207423 B CN 1012074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tation apparatus
high specific
assembled uni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3023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7423A (zh
Inventor
矢萩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07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7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7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74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different recept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recept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9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ectors, i.e. sector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位于地理上分散的位置并且与移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装置。该系统还包括对基站装置从移动设备接收的信号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的最大比组合单元,以及对来自移动设备的信号执行选择组合处理的选择组合单元。系统中包括的选择单元根据外部因素和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分布状态的改变中的至少一种来选择最大比组合单元和选择组合单元中的一个或两者。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组合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和基站装置通过利用无线通信介质(例如无线电波)通信线路与彼此相连接。移动终端的用户可在移动的同时与他人通信。由于该特征对于用户来说很有吸引力,因此移动通信系统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一般来说,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实现这样一种通信系统,其在经由无线通信介质发送信号时使用尽可能少的能量(即电功率)。换言之,在经由无线通信介质(即无线通信链路)建立通信线路时降低所需的电功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原因是通过建立使用最低限度的电功率的无线通信链路,可以减小由用户使用的无线通信链路和由另一用户使用的无线通信链路之间的干扰。结果,在有限的通信带中可以有利地获得通信容量的增大。
作为降低无线通信链路中所需电功率的方法之一,存在提高基站装置中的接收效率的方法。接收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发送方(即移动终端)获得必要的信噪比(S/N比)所需的电功率可得以降低。
所谓的第三代移动电信系统采用了码分多址(CDMA)通信方法。CDMA通信系统采用了不同于传统接入方法(例如,频分多址(FDMA)通信系统、时分多址(TDMA)通信系统等等)的通信形式。
也就是说,在CDMA通信系统中,在移动终端和基站装置之间同时建立多个无线通信链路。在这种通信中,一般执行所谓的“软切换(softhandover)”或“软移交(soft handoff)”操作。
移动终端和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是用于从基站装置向移动终端发送无线信号的通信链路。另一方面,上行链路是用于从移动终端向基站装置发送无线信号的链路。
在CDMA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的连接模式中,多个基站装置中的每一个发送无线电波。一个移动终端接收到从多个基站装置发送来的无线电波。由于使用了上述连接模式,因此在CDMA通信系统中采用了所谓的RAKE接收方法。
采用RAKE接收方法的移动终端从多个基站装置接收信号,并且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电路将接收到的信号各自分开。移动终端执行调整以便信号具有相同的到达时间,并且还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权以获得最大接收增益。然后,移动终端对加权后的信号进行解扩展,以获得经解码的基带信号。
另一方面,在CDMA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的连接模式中,由一个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电波被存在于该移动终端周围的多个基站装置所接收。在CDMA通信系统中,存在若干种针对每个基站装置的内部配置来处理基站装置所接收的无线信号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中,位于地理上分散的位置的多个基站装置各自接收从移动终端发送的信号,并且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扩展以获得经解码的基带信号。在该方法中在每个基站装置中单独解码的信号基于其信号质量而被选择。该方法被称为“软移交”。在上述处理中多个接收信号中的每一个的质量被单独评估之后,只有一个正常信号被选择,并且所选信号被组合以获得基带信号。这种处理被称为“选择组合(SC)”。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所谓的“扇区基站”的方法。扇区基站包括被称为扇区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扇区基站的多个扇区天线各自接收从移动终端发送来的无线信号,并且扇区基站调整信号以便扇区天线所接收的信号的每个到达时间彼此相等。然后,扇区基站对到达时间被调整为彼此相等的接收信号进行组合。第二种方法在原理上与上述下行链路的连接模式中的RAKE方法(也就是说从多个基站装置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在一个移动终端中被组合的方法)大致相同。该方法被称为“更软移交(softerhandoff)”。到达时间被调整为彼此相等的接收信号中的每一个被加权以使接收增益最大化。这种处理被称为“最大比组合(MRC)”。在扇区基站中被加权的每个接收信号被解码以获得基带信号。
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布No.2000-13289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软移交(选择组合)和更软移交(最大比组合)被组合起来。在该方法中,被采用RAKE接收方法的多个扇区天线(扇区基站)所接收的信号被解码以获得基带信号。经解码的信号被与另一基站装置中基于接收信号而从基带信号解码来的信号相比较。在该方法中,被彼此比较的经解码信号之一基于经解码信号的质量被选择。也就是说,该方法中的RAKE接收方法的接收形式是组合了更软移交和软移交的接收形式,其中在该软移交中根据质量信息来选择由更软移交获得的信号或者由另一基站装置获得的信号。
从一个移动终端发送来的无线信号在上行链路中被多个基站装置或多个扇区天线所接收的技术被称为分集技术。通过采用分集技术,即使多个基站装置中的某个基站装置所接收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级别由于建筑物之类的原因而暂时降低,从移动终端发送来的信号也可由另一基站装置所接收的信号高效地接收。这种分集技术中的效应被称为空间分集效应。
但是,对于基站装置的接收增益(接收效率),选择组合(SC)的效果不同于最大比组合(MRC)的效果。下面,将比较两种情况。
首先,第一接收形式是这样一种情况:位于地理上分散的位置的两个基站装置分别接收无线信号,并且基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来执行选择组合处理。第二接收形式是这样一种情况:一个扇区基站中提供的两个扇区天线分别接收无线信号,并且最大比组合处理基于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而执行。
当执行选择组合(SC)处理时,以下这一点是必需的:多个基站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基站装置的接收功率达到接收所要求的预定接收级别。
另一方面,当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MRC)时,通过将一个扇区基站中的每个扇区天线所接收的多个接收信号相加,来执行信号组合。因此,最大比组合(MRC)具有这样的特征,即每个扇区天线所接收的组合前信号的级别无需要达到上述针对选择组合(SC)的预定接收级别。
换言之,上述特征意味着在上行链路中,最大比组合方法的接收增益一般高于选择组合方法的接收增益。也就是说,在最大比组合方法中,即使移动终端用于满足所需信号级别的发送功率与选择组合所需的发送功率相比较低,也可实现高质量的通信。
因此,当最大比组合方法被广泛使用时,移动终端的发送功率可得以降低。结果,上行链路的容量可得以增大。
最大比组合方法具有接收增益高的优点。但是,当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MRC)时,基站方用来执行信号组合的通信线路必须是能够在不减小无线部分中信号的传送速率的情况下传输信号的高传送速率线路。由于存在这样的限制,最大比组合方法不能被用于移动终端和基站装置(或扇区天线)之间的所有连接式样。在这里,将更具体地描述上述限制。
在选择组合方法中,对无线部分中的高频带中的具有几MHz带宽的信号进行解码,并且还产生通过解码获得的具有大约十几kHz带宽的基带信号。在选择组合方法中,将基带信号和添加了若干量的质量信息的信号传输到执行选择组合判断的点就足够了。也就是说,在选择组合方法中,具有大约十几KHz带宽的通信线路就足以将信号传输到执行选择组合判断的点。
作为对照,在最大比组合方法中,首先,每个扇区天线接收到无线部分中的高频带中的具有几MHz带宽的信号。在最大比组合方法中,必须将高频带中的信号传输到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的点,而不改变传送速率或者将信号保持在相等的带宽中。这是因为,在最大比组合方法中必须如上所述地调整每个接收信号的到达时间并对接收增益进行加权。因此,在最大比组合方法中,对于基站方的通信线路,需要其传送速率与上述无线部分的传送速率几乎相同的高传送速率线路。
因此,由于上述原因,一般来说,最大比组合方法被用在一个基站(扇区基站)中,该基站能够处理由多个天线元件(扇区天线)各自接收的信号,并且将信号的传送速率保持在与无线部分中的高传送速率信号几乎相同。也就是说,最大比组合方法不用于位于地理上分散的位置的多个基站装置。
但是,在实际情形中很少存在这样的情况,即移动终端仅位于一个区域中,该区域被一个基站所控制并且与邻近扇区交迭(该区域是基站的覆盖区域)。实际上,移动终端经常位于越过移动终端与彼此相对的多个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中。也就是说,考虑到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即移动终端位于处在地理上分散的位置的多个基站装置区域中。因此,在移动终端存在于多个基站区域的情况下,如果接收增益能得以提高,那么作为结果,上行链路的容量也可得以增大。
因此,在位于地理上分散的点的多个基站装置之间利用传送速率几乎与无线部分的传送速率相同的高传送速率线路进行连接以增大上行链路的容量,在技术上是可能的。但是,当考虑到成本时,在所有邻近的基站装置之间利用高传送速率线路以网格形式连接是不实际的。
但是,从提高上行链路的接收增益的效率的角度来看,应当改进这样一种系统配置,其中在从移动终端向基站装置传输信号的上行链路中,仅在相邻地布置在一个基站装置(扇区基站)的扇区天线之间采用最大比组合(MRC)方法,并且同时在位于其他位置的不同基站装置之间采用选择组合(SC)方法。在这里,将参考图45、图46A至46C和图47A至47C更详细描述这种系统配置中采用的组合处理的问题和当前状态。
图45是示出系统配置和接收信号的处理过程的图,在该系统配置中各种基站装置在相关移动通信系统与彼此连接。
在图45中,基站装置12020是具有三个扇区天线12011、12012和12013的扇区基站。基站装置12020形成基站区域121,作为三个扇区天线的覆盖区域。
另一方面,基站装置12021是具有非定向天线(例如全向天线等等)的基站装置,并且形成基站区域122作为覆盖区域。
当两个基站装置12020和12021如图45所示位于地理上分散的位置时,移动终端101位于基站区域121和基站区域122之间的边界上的一点。移动终端101存在于基站区域121中的两个扇区天线12012和12013的交迭的覆盖区域中,并且也存在于基站装置12021的覆盖区域(基站区域122)中。来自扇区天线12012和12013的接收信号在一个基站装置(扇区基站)12020内被处理。由于可将高传送速率线路用于来自基站装置内的扇区天线的接收信号,因此可应用通过最大比组合方法进行的信号组合。
更具体而言,最大比组合器(CMB)1301被安装在覆盖区域为基站区域121的基站装置12020中。最大比组合器1301基于来自三个扇区天线的接收信号(在图45所示的情况下是来自两个扇区天线12012和12013的接收信号)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最大比组合器1301基于最大比组合处理的输出来对基带信号进行解码,并且还将预定的质量信息添加到经解码的信号。最大比组合器(CMB)1301的输出信号被传输到分集切换干线(DHT)1302,以执行与来自另一基站装置中提供的天线的信号的选择组合。
另一方面,为了执行与来自另一基站装置中提供的天线的信号的选择组合,基站装置12021将基站区域122中接收的信号解码成基带信号,并且还将预定的质量信息添加到经解码的信号。基站装置12021的输出信号被传输到分集切换干线(DHT)1302。
分集切换干线1302接收在覆盖基站区域121的基站装置中解码的基带信号,并且接收在覆盖基站区域122的基站装置中解码的基带信号。另外,通过参考添加到每个接收到的基带信号的质量信息,分集切换干线1302基于质量信息选择两个接收到的基带信号之一。所选择的信号被发送到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307。
在图45所示的示例的情况下,对于从移动终端101发送来的信号的质量,输入到分集切换干线1302的两个信号中的任何一个或者两者的质量必须满足预定级别。在这里,这两个信号包括由其中扇区天线12012和12013所接收的信号通过最大比组合被处理并且经处理的信号被解码成基带信号的处理所获得的信号和由其中基站装置12021所接收的信号被解码成基带信号的处理所获得的信号。
但是,通过利用最大比组合方法对由扇区天线12012和12013以及基站装置12021所接收的所有信号进行组合,能够获得更高的接收增益。不能实际应用这种方法的原因在于无法获得能够在外部装置中为安装在地理上分散的位置的多个基站装置执行最大比组合的高传送速率线路。
也就是说,在上行链路中,为了基于来自尽可能多的接收天线的输出(基站装置的输出信号)来执行最大比组合(MRC)处理,希望通过考虑根据存在于服务区域中的移动终端的位置而配置在移动终端和基站装置或扇区天线之间的所有连接式样,来预先准备所有的高传送速率线路。
在这种情况下,将被高传送速率线路连接起来的具有非定向天线的基站装置或者具有扇区天线的基站(以下简称为“基站装置群组”)形成这样一种连接式样,即由基站装置群组形成的多个覆盖区域是邻近的。作为另一种连接式样,在应当被高传送速率线路连接的基站装置群组中,一个或多个基站装置群组存在于邻近的覆盖区域之间,结果连接式样是所有覆盖区域都靠近的式样。
但是,当根据上述判断标准来选择基站装置群组的连接式样时,即使当视觉上判断两个覆盖区域邻近或靠近时,实际上也存在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并不有效的情况,这是由可能成为无线电波的障碍的结构的位置或高度的影响而造成的。
因此,通过考虑所有连接式样而预先准备昂贵的高传送速率线路是不划算的。另外,如果永久地建立这些高传送速率线路,则很浪费地留下了几乎未使用的通信线路。因此,要求只在真正需要时才建立高传送速率线路。
一般来说,大规模使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区域是拥挤的城市区域或人口密集的区域。但是,在这些区域中,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分布状况每时每刻都在改变。例如,由于用户根据诸如工作日早晨、白天、傍晚、深夜、周末或特殊事件之类的某种状况而出于它们的原因进行移动,多个移动终端的分布状况根据用户的移动而改变。因此,必须通过根据用户(移动终端)的移动或分布状况尽可能多地在具有非定向天线的基站装置和具有扇区天线的基站之间利用最大比组合方法实现接收,来降低上行链路的干扰功率。
在这里,在图45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将参考图46A至46C和图47A至47C来描述当移动终端移动时通信线路的连接状态的转变。
图46A至46C是概括示出图45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最大比组合器和选择组合器的连接模式的图。另外,在图46A至46C中,图45所示的最大比组合器(CMB)1301被表示为最大比组合点(MRC-P)1305。图45所示的分集切换干线(DHT)1302被表示为选择组合点(SC-P)1306。
图46A示出了移动终端101接近扇区天线12012和12013并且也接近基站装置12021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在基站装置12020中提供的最大比组合点1305对由扇区天线12012和12013接收的信号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选择组合点1306基于由最大比组合点1305组合的信号和由基站装置(具有非定向天线的基站装置)12021接收的信号来执行选择组合处理。
接下来,图46B示出了移动终端101移动到不同于图46A所示位置的另一位置的情形。也就是说,在图46B中,移动终端101移动到与图46A所示位置相比稍微远离基站装置12021的覆盖区域的位置,并且位于扇区天线12012和12013的覆盖区域之间的边界上。在这种情况下,在最大比组合点1305中向由扇区天线12012和12013接收的信号应用最大比组合处理是有效的。但是,在该情形下,利用最大比组合点1305的输出信号和基站装置12021的输出信号来执行选择组合处理是不太有效的。因此,在图46B所示的情形中,在信号组合的输入源中排除了基站装置12021的输出信号。
图46C示出了移动终端101移动到不同于上述图46A和图46B所示位置的另一位置的情形。图46C示出了这样一种情形,其中移动终端101位于基站装置12021的基站区域122的边界上和扇区天线12013(基站区域121)的边界上,并且它还位于远离扇区天线12012的位置上。于是,选择组合点1306基于扇区天线12013的输出信号和由基站装置12021接收的信号来执行选择组合处理。
下面,将参考图47A至47C来描述针对上述图46A至46C中示出的各个情形的信号处理的不同。
图47A至47C是从逻辑上示出图46A至46C所示情形中的基站装置12020和12021、选择组合点1306和最大比组合点1305的通信连接的关系的图。
图47A是从逻辑上示出上述图46A中所示的连接情形的图。在图47A中,连接扇区天线12012、12013和最大比组合点1305的粗线代表可传输信号以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的高传送速率线路。也就是说,高传送速率线路被用于在基站装置12020中连接每个扇区天线和最大比组合点1305的通信线路。
在这里,在基站装置12020中提供的高传送速率线路(即图47A中的粗线)是这样一条线路,该线路具有与能够在无线部分中利用高频带中的几MHz带宽发送信号的发送链路几乎相同的性能,如在描述最大比组合方法时所提到的。
最大比组合点1305基于由扇区天线12012和12013接收的信号来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并且还将代表处理结果的信号传输到选择组合点1306。选择组合点1306基于从最大比组合点1305接收的信号和从基站装置12021接收的信号来执行选择组合处理。由于一个前提是低传送速率线路被用于传输用于选择组合的信号的每条通信线路,因此通信线路由细线来指示。
在这里,由细线指示的低传送速率线路是其传送速率与具有几MHz带宽的高传送速率线路相比非常低的线路,如上文中描述选择组合方法时所提到的。
图47B是从逻辑上示出上述图46B中所示的连接情形的图。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利用从扇区天线12012、12013所接收的信号来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连接扇区天线和最大比组合点1305的线路由与图47A相同的粗线来表示。但是,由于图46所示的移动终端101的位置关系,在输入源中排除了由基站装置12021接收的信号。因此,最大比组合点1305和选择组合点1306之间的通信线路(低传送速率线路)未被建立。也就是说,选择组合点1306不执行选择组合处理。
图47C是从逻辑上示出上述图46C所示的连接情形的图。由于图46C所示的移动终端101的位置关系,在基站装置12020中只使用由扇区天线12013接收的信号。于是,连接扇区天线12013和选择组合点1306的低传送速率线路和连接基站装置12021和选择组合点1306的低传送速率线路被建立。选择组合点1306基于经由低传送速率线路接收的信号来执行选择组合处理。
在图47A至47C中,根据移动终端101的位置关系,传输用于最大比组合处理的信号的高传送速率线路(粗线)和传输用于选择组合的信号的低传送速率线路(细线)被适当地有选择地建立到每个扇区天线。另一方面,对于具有一个非定向天线的基站装置12021,只建立传输用于选择组合的信号的低传送速率线路(细线)。
作为以上提到的示例,必须经由传送速率与无线部分的传送速率几乎相同的高传送速率线路将每个天线元件中接收的信号传输到最大比组合点(最大比组合器)以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因此,在一般的系统配置中,仅在其中有高传送速率线路可用的扇区基站中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仅在一个扇区基站中容纳的多个扇区天线之间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也就是说,在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位于地理上分散的位置的多个基站装置之间,无法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
发明内容
作出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和其他示例性问题、缺陷和缺点。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特征是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通过基于从移动终端发送到基站装置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增益的提高而降低从移动终端发送到基站装置的功率,实现了通信线路的容量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方面,提供了包括:
(1)位于地理上分散的位置并且与移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装置;
(2)最大比组合单元,基于与来自移动设备的接收信号相对应的信息,该最大比组合单元可经由第一通信线路与多个基站装置相连接以进行通信并且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该信息是从多个基站装置发送的;
(3)选择组合单元,基于与来自移动设备的接收信号相对应的信息,该选择组合单元可经由第二通信线路与多个基站装置相连接以进行通信并且执行选择组合处理,该信息是从多个基站装置发送的;以及
(4)选择单元,响应于多个基站装置接收到无线信号,当信号组合基于与来自移动设备的接收信号相对应的信息而被执行时,选择单元根据外部因素和存在于与移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中的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分布状态的改变中的至少一种来选择最大比组合单元和选择组合单元中的一个或两者,该信息是从多个基站装置发送的,该无线信号是从一个移动设备发送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方面,提供了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与来自移动设备的接收信号相对应的信息,经由第一通信线路将位于地理上分散的位置并且与移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装置与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的最大比组合单元相连接,并且还经由第二通信线路,基于该信息将多个基站装置与执行选择组合处理的选择组合单元相连接,该信息是从多个基站装置发送的;以及
(2)响应于在多个基站装置中接收到从一个移动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在基于与来自移动设备的接收信号相对应的信息而执行信号组合时,根据外部因素或者存在于与移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中的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分布状态的改变中的至少一种来选择最大比组合单元和选择组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与移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包括:
(1)通信控制模块,该通信控制模块基于与来自移动设备的接收信号相对应的信息,通过利用第一通信线路和第二通信线路中的至少一个建立通信链路来发送信息,第一通信线路用于与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的最大比组合单元进行通信,第二通信线路用于与执行选择组合处理的选择组合单元进行通信;以及
(2)请求模块,该请求模块根据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分布状态的改变,请求外部装置将与来自移动设备的接收信号相对应的信息的目的地改变为最大比组合单元或选择组合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与移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以下功能:
通信控制功能,该通信控制功能基于与来自移动设备的接收信号相对应的信息,通过利用第一通信线路和第二通信线路中的至少一个建立通信链路来发送信息,第一通信线路用于与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的最大比组合单元进行通信,第二通信线路用于与执行选择组合处理的选择组合单元进行通信;以及
请求功能,该请求功能根据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分布状态的改变,请求外部装置将与来自移动设备的接收信号相对应的信息的目的地改变为最大比组合单元或选择组合单元。
另外,上述的第一示例性特征也由与具有上述每个配置的移动通信系统相对应的控制方法来实现。
上述的第一示例性特征也由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基站装置实现。
另外,上述的第一示例性特征也由用于使计算机实现上述基站装置的计算机程序和存储该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来实现。
当结合附图理解下面的描述时,可以清楚看出本发明的其他示例性特征和优点,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标号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理解下面的详细描述时,将很清楚看出本发明的示例性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配置的图;
图2是例示出在一般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区域和扇区天线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是示出以下状态的图:在图1和图2中示例性地示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与基站装置的一部分相连接的多个移动终端通过最大比组合(MRC)连接起来;
图4是示例性地示出以下情形的图: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物理装置中,最大比组合点和选择组合点被容纳在一起;
图5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和基站装置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6是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采取的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连接情形的图;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连接情形的图(表);
图8是从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连接的角度示出图6和7中示例性地示出的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连接情形的配置图;
图9是示出在图6至8所示的情形中移动终端、基站装置和最大比组合点之间的信号传送路线的图;
图10是例示出当图6和图8所示的每个基站装置向网络发送从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时数据分组的格式的图;
图11是针对图6、图8和图9所示的移动终端、基站装置和最大比组合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示出在特定的最大比组合点3053中取得由每个基站装置所接收的信号的情形的图;
图12是示出在图11所示的三个最大比组合点之中的最大比组合点3051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13是针对图6、图8和图9所示的移动终端、基站装置和最大比组合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示出在特定的最大比组合点3051和3052中取得由每个基站装置所接收的信号的情形的图;
图14是针对图4、图6和图9所示的移动终端、基站装置和最大比组合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示出以下情形的图:由基站装置2031和2041所接收的信号被特定的最大比组合点3051所取入并且随后该最大比组合点的输出和由基站装置2021所接收的信号被特定的选择组合点3061所取入;
图15是示出图14所示的连接情形中的信号目的地的图;
图16是示出用于经由基站装置将移动终端的信号发送到最大比组合点和选择组合点的数据分组的格式的图;
图17是示出以下情形的图:从基站装置2021发送应当被传输到选择组合点3061的数据分组5121和应当被传输到最大比组合点3051的数据分组5021;
图18是示出从图17所示的情形起直到在最大比组合点3051中取得数据分组5021为止的情形的图;
图19是示出从图18所示的情形起直到停止使用选择组合点为止的情形的图;
图20是示出基于由基站装置2041和2051所接收的移动终端1012的信号来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的情形的图;
图21是示出以下情形的图:基站装置2041和2051产生应当被传输到最大比组合点3052的数据分组5041和5051和应当被传输到选择组合点3062的数据分组5141和5151;
图22是示出从图20所示的情形起直到停止使用最大比组合点为止的情形的图;
图23是示出在某个时刻(t1)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的分布的图;
图24是示出在不同时刻(t2)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的分布的图;
图25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26是示出信号组合处理的改变判定方法的图;
图27是其中上行链路电功率量被用作评估值的改变请求处理的流程图;
图28是其中上行链路的信息速率被用作评估值的改变请求处理的流程图;
图29是其中移动终端的数目被用作评估值的改变请求处理的流程图;
图30是第一示例中的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31是示出第一示例中的改变操作的流程的图;
图32是示出第一示例中的控制面板的开关布局的图;
图33是示出在第一示例中的控制面板上提供的指示和操作开关的操作方法的图;
图34是示出用于对作为管理目标的多个基站装置的评估状态和设置状态进行管理的管理表的图;
图35是第二示例中的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36是示出在根据第二示例的顺序改变方法中在中央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息的流程的图;
图37是示出用于对作为管理目标的多个基站装置的评估状态和设置状态进行管理的管理表的图;
图38是在第二示例中利用由中央装置执行的顺序改变方法进行的改变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39是示出在根据第二示例的分批改变方法中在中央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息的流程的图;
图40是在第二示例中利用由中央装置执行的分批改变方法进行的改变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41是示出用于对作为管理目标的多个基站装置的评估状态和设置状态进行管理的管理表的图;
图42是示出在第三示例中由基站装置自我管理的管理表的图;
图43是示出第三示例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图;
图44是示出在第三示例中在线路连接控制器和基站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息的流程的图;
图45是示例性地示出在相关移动通信系统中连接了各种类型的基站装置的情形并且还示出接收信号的处理过程的图;
图46A至46C是概括示出图45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最大比组合器和选择组合器的连接模式的图;以及
图47A至47C是从逻辑上示出图46A至46C所示的情形中的基站装置12020和12021、最大比组合点1305和选择组合点1306之间的通信连接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在下面的描述中,首先,主要参考图1至24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操作。参考图25至44描述配置出具体实现该操作的系统的每个装置的操作和处理配置。
<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操作>
图1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配置的图。
图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基站装置2011、2021和2031、最大比组合点(MRC-P)305、选择组合点(SC-P)306、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307、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和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
更具体而言,基站装置2011、2021和2031执行与存在于覆盖区域(即基站区域)中的移动终端(未示出)的无线通信。另外,基站装置2011、2021和2031通过利用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或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来发送作为数字数据从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这些基站装置的内部配置在下文中参考图25描述。
最大比组合点(即最大比组合单元)305对由基站装置2011、2021和2031接收的信号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MRC)。最大比组合点305的输出被发送到选择组合点30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最大比组合点305所处的位置在地理上不同于布置基站装置2011、2021和2031的位置。
选择组合点(即选择组合单元)306包括选择组合器,该选择组合器对由基站装置2011、2021和2031接收的信号执行选择组合处理(SC),并且被布置在地理上不同于布置这些基站装置的位置的位置处。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基于最大比组合点305的输出信号或者选择组合点306的输出信号来控制基站装置2011、2021和2031的操作。另外,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连接到作为更高级装置的移动服务切换中心(MSC)(未示出)。
高传送速率线路(即第一通信线路)1001是宽带通信线路,其将基站装置2011、2021和2031连接到最大比组合点305以使之能够与彼此通信。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在图1中由粗线表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宽带通信线路的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主要用于最大比组合处理(MRC)(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即第二通信线路)是窄带通信线路,其连接在基站装置2011、2021和2031、最大比组合点305、选择组合点306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之间以使之能够与彼此通信。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在图1中由细线表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窄带通信线路的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主要用于组合处理(SC)(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另外,在下面提到的描述中,利用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进行的通信线路建立可被称为“MRC连接”。另一方面,利用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进行的通信线路建立可被称为“SC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表示传输目的地地址(例如因特网协议(IP)网络)的地址头部的分组链路可被用于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和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或者,为每个传输目的地点分配不同的时隙的同步数字分级结构可被用于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和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
逻辑上等同的连接模式可被用于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和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另外,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被用于最大比组合点305和选择组合点306之间的连接。但是,使用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的连接模式可被用于最大比组合点305和选择组合点306之间的连接。
图2是例示出在一般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区域和扇区天线之间的关系的图。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各个基站区域21至24由位于物理上不同位置的四个扇区基站形成,作为扇区基站的覆盖区域。扇区基站的基站区域(21至24)形成包括图2及其后的图中所示的三个扇区的一个小区。也就是:
基站区域21:扇区天线2011至2013
基站区域22:扇区天线2021至2023
基站区域23:扇区天线2031至2033,以及
基站区域24:扇区天线2041至2043
根据图2所示的示例,可以得知扇区天线的哪些覆盖区域与彼此相邻或与彼此交迭。
更具体而言,例如,基站区域21中的扇区天线2013的覆盖区域与相对的基站区域21中的扇区天线2011和2012的覆盖区域、基站区域22中的扇区天线2022的覆盖区域以及基站区域23中的扇区天线2031的覆盖区域相邻。
类似地,基站区域24的扇区天线2041的覆盖区域与基站区域24中的扇区天线2042和2043的覆盖区域以及基站区域22中的扇区天线2023的覆盖区域相邻。
上述方法是从视觉上找出邻近的天线区域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在如下的有限(或者理想)条件下才能应用:在每个扇区天线的覆盖区域中,不存在阻挡无线电波的结构、反射无线电波的结构等等。
因此,为了克服这种限制,申请人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No.2006-127387中提出了下面的方法。
也就是说,注意在这里通过引用将2006年5月1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127387结合了进来。
更具体而言,在该方法中,通过对从移动终端报告的无线状况进行统计处理来判断基站装置之间的相邻情形,并且根据基于该判断结果而生成的数据(即相邻小区信息)来动态地改变将基站装置连接到扇区天线的预期路径。
也就是说,根据日本专利申请No.2006-127387的方法公开了下面的处理。
控制多个基站装置的网络控制装置基于从移动终端发送来的来自多个基站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强度,来判断多个基站装置之间的相邻情形。
更具体而言,在该方法中,网络控制装置通过以下过程来判断相邻情形,即:
对于多个基站装置中的每一个,从移动终端发送来的来自基站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强度基于两个阈值被划分成按接收强度降序从第一级别到第三级别的三个级别;
在多个基站装置中选择两个基站装置;
当来自所选的两个基站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强度对应于第一级别时,判断出这两个基站装置是“一对靠近的基站装置”,它们具有这样的位置关系:对于传播的空间距离,两个基站装置彼此靠近,另一方面:
当来自两个基站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强度之一对应于第一级别而另一个对应于第二级别时,判断出两个基站装置是“一对相邻的基站装置”,它们具有这样的位置关系:两个基站装置之间的传播的空间距离大于该对靠近基站装置的。
图3是示出以下状态的图:在图1和图2中示例性地示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与基站装置的一部分相连接的多个移动终端通过最大比组合(MRC)连接起来。
如图3所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11连接到基站装置2011和2021。被两个基站装置2011和2021所接收的信号被传输到为移动终端1011提供的最大比组合点(MRC-P)3051。最大比组合点3051基于从移动终端1011接收的信号来执行解码处理。
另一方面,移动终端1012连接到基站装置2021和2031。由基站装置2021和2031接收的相应信号被传输到为移动终端1012提供的最大比组合点(MRC-P)3052。最大比组合点3052基于从移动终端1012接收的信号来执行解码处理。
另外,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为了清楚地表达移动终端、基站装置和最大比组合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每个节点直接与彼此相连接,这是为了便于说明。但是,在实际情形中,如图1所示,每个节点形成可任意连接的网络。于是,基站装置2021与移动终端1011和1012相连接。由基站装置2021所接收的信号被传输到最大比组合点3051和305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一种网络功能的“广播功能”可被用于传输。
如上所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最大比组合点(MRC-P 305、3051和3052)可取入来自任意基站装置的所需输出。最大比组合点仅通过使用“广播功能”来将基站装置与之关联起来,而不论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即忙碌中的移动终端)增加还是减少。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基站装置和最大比组合点之间的线路设置是不必要的。
图4是示例性地示出以下情形的图: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物理装置中,最大比组合点和选择组合点被容纳在一起。
在图4中,基站装置2011、2021、2031和2041连接到如图1所示的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和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形成的网络。另一方面,最大比组合点(MRC-P)和选择组合点(SC-P)被容纳在物理上存在的一个装置中。
具体而言,最大比组合点3051和3052以及选择组合点3061被容纳在第一装置中。最大比组合点3053和3054以及选择组合点3062被容纳在第二装置中。第一和第二装置是连接到网络的装置中的一些装置。也就是说,第一和/或第二装置可以是独立的。第一和/或第二装置可以在装置连接到网络时被容纳在基站装置、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另一外部装置等等中的任何一个之中。
图5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终端和基站装置的连接状态的图。
图5示出了针对移动终端101形成基站区域21中的扇区天线2012和2013与基站区域22中的扇区天线2021之间的最大比组合连接路径的状态示例。
最大比组合点305被容纳在覆盖基站区域21的基站装置(即扇区基站)20000中。扇区天线2012和最大比组合点305之间的连接由基站装置中的连接来建立。扇区天线2013和最大比组合点305之间的连接由基站装置中的连接来建立。
基站装置2021和最大比组合点305经由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连接到基站装置20000中的最大比组合点305。
最大比组合点305经由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连接到选择组合点306,并且还经由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连接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307。最大比组合点305经由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直接连接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该关系等同于这样一种形式,即所有天线输出都按以上参考图46A至46C所述的连接关系连接到最大比组合点305中。
接下来,将描述实际从多个基站装置发送信号的情形。
图6是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连接情形的图。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连接情形的图(表)。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基站装置2011、2021、2031、2041和2051中的每一个是具有全向天线(即非定向天线)的基站装置。移动终端1011、1012和1013被布置在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中,作为图6所示的示例。也就是说,根据每个移动终端所处的位置,对于移动终端1011、1012和1013中的每一个,移动终端和基站装置之间的距离关系是不同的。
更具体而言,移动终端1011位于移动终端1011可与基站装置2021、2031和2041通信的位置。移动终端1012位于移动终端1012可与基站装置2021、2041和2051通信的位置。移动终端1013位于移动终端1013可与基站装置2041和2051通信的位置。
此时,例如,在移动终端1011的情况下,通过上行链路从移动终端1011发送来的信号被基站装置2021、2031和2041所接收。被基站装置2021、2031和2041接收的相应信号被图6中未示出的最大比组合点所组合(它对应于图5所示示例中的MRC-P 305)。将参考图8至13来描述上述信号组合的操作。
图8是从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连接的角度示出图6和7中示例性地示出的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连接情形的配置图。图9是示出在图6至8所示的情形中移动终端、基站装置和最大比组合点之间的信号传送路线的图。
在图8中,图6所示的基站装置2011、2021、2031、2041和2051例如经由总线型网络(即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连接到最大比组合点3051至3053。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三个最大比组合点3051至3053被容纳在外部装置中,该外部装置被布置在与网络上布置基站装置的位置在物理上不同的位置处。另外,多个最大比组合点可被容纳在多个外部装置中,也就是说不限于上述的一个外部装置。
在这种系统配置中,每个移动终端、基站装置和基站装置的输出信号被发送到的最大比组合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是根据图9所示的图(即管理表)来管理的。也就是说,在图9中,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信号的基站装置的标识号和对移动终端的信号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的最大比组合点的标识信息是与彼此相关联的。管理表由图8所示的系统框图中未示出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或线路连接控制器)动态地管理。
在这里,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是整体地控制要管理的多个基站装置(2011、2021、2031、2041和2051)的操作的装置。也就是说,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根据移动终端在每个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中的移动来动态地更新图9所例示出的管理表。更新操作例如是以预定的时间周期来执行的。结果,每个基站装置确定用来发送从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的基站装置以及信号被传输到的最大比组合点。
另外,管理表(图9)例如可保存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中,并且可由五个基站装置根据需要参考。
在图8所示的系统配置中,对于图6和图7所示的通信链路的连接情形,执行下面的判断。
也就是说,来自移动终端1011的信号经由基站装置2021、2031和2041被发送到最大比组合点3051。类似地,来自移动终端1012的信号经由基站装置2021、2041和2051被发送到最大比组合点3052。来自移动终端1013的信号经由基站装置2041和2051被发送到最大比组合点3053。然后,每个最大比组合点基于从多个基站装置接收的信号来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为了实现最适当的最大比组合处理,当接收流经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的分组数据时,每个最大比组合点参考图9所示的管理表。在这里,将参考图10描述分组数据。
图10是例示出当图6和图8所示的每个基站装置向网络发送从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时数据分组的格式的图。
如上面参考图1和图3所提到的,形成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使用“广播功能”作为示例。基站装置2011、2021、2031、2041和2051产生具有图10所例示出的格式的数据分组,并且还基于从移动终端接收的信号通过“广播功能”来发送所产生的数据分组。
更具体而言,图10所示的数据分组包括地址字段和有效载荷字段。基站装置2011、2021、2031、2041和2051分别将数据分组5011、5021、5031、5041和5051发送到网络。
也就是说,被基站装置2011发送的数据分组5011包括有效载荷(ANT2011)和地址A(ANT2011)。基站装置2011基于从移动终端接收无线信号生成数字数据并且将生成的数字数据设置在有效载荷(ANT2011)中。
在这里,由每个基站装置生成的数字数据是这样的数字数据:这种数字数据是通过利用RF电路等等向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仅应用解调来获得的,它尚未被应用解扩展处理。这是因为在最大比组合点中基于数字数据执行包括解扩展处理在内的一系列最大比组合处理。在图8所例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基站装置和最大比组合点被布置在地理上不同的位置,并且经由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与彼此相连接。基站装置的配置与例如传统的扇区基站这样的基站装置的配置不同。
即使在使用这样的系统配置时,对于传送带(即信息容量),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也必须具有至少等于或大于在无线部分中传送的代码信息的传送速率的无线传送带,以便在最大比组合点实现适当的最大比组合处理。不论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中容纳的最大比组合点和基站装置的数目如何,都应当满足这个条件。因此,希望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的传送速率应当确保等于在无线部分中传送的代码信息的传送速率的几倍的传送速率。
例如可以使用光纤作为这种宽带传送线路。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可以采用基于光纤的无线电(RoF)技术,其中利用光纤在宽带传送线路中传送无线信号而不改变其形式。
基站装置2011预先将分配给自身装置的地址(即标识信息)设置为地址A(ANT2011)。结果将完成利用基站装置2011的“广播功能”发送的数据分组5011。通过类似的过程,四个其他基站装置也分别产生数据分组。
通过参考图9所示的管理表,最大比组合点(3051、3052和3053)判断分别流经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的数据分组5011、5021、5031、5041和5051中应当被取入的数据分组。该判断是通过在每个数据分组的地址字段的地址和存储在管理表的基站装置的标识信息之间执行比较来进行的。每个最大比组合点根据上述判断,通过参考已经取入的数据分组中包括的有效载荷来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将参考图11至13描述一系列操作。
另外,在图11和后续图中所示的每个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图中,为了简化图的内容,没有示出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307。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确定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每个节点的最终操作。
图11是针对图6、图8和图9所示的移动终端、基站装置和最大比组合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示出在特定的最大比组合点3053中取得由每个基站装置所接收的信号的情形的图。也就是说,为了便于说明,图11示出了只有来自移动终端1011的信号被每个基站装置接收的情形。另外,一个基站装置接收来自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的情况在下文中参考图13描述。
如图9所示,最大比组合点3051需要从基站装置2021、2031和2041接收从移动终端1011发送来的信号。因此,如图11中概念性地示出的,最大比组合点3051基于图9所示的管理表中的信息,对于移动终端1011只取入利用三个基站装置的广播功能发送的数据分组5021、5031和5041。最大比组合点3052和3053类似地通过参考管理表中的信息来执行一系列这样的操作,虽然针对这些最大比组合点的数据分组在图11中没有示出。
在这里,将参考图12来描述上述最大比组合点3051、3052和3053之一的内部配置。
图12是示出在图11所示的三个最大比组合点之中的最大比组合点3051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如图12所示,最大比组合点3051之中例如包括三个耙指4012至4014(RAKE1、RAKE2、RAKE3)和最大比组合器(CMB)4015。耙指4012、4013和4014分别连接到基站装置2021、2031和2041。每个耙指基于从相应基站装置接收的数据分组中的有效载荷字段中的数字数据来执行包括解扩展处理在内的同步检测处理。当来自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被叠加在接收到的数字数据上时,耙指4012至4014还辨别特定移动终端的信号。最大比组合器4015通过基于耙指4012、4013和4014的输出信号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对来自移动终端1011的信号执行组合。一般的方法可被用于最大比组合处理。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省略关于最大比组合处理本身的详细描述。
图13是针对图6、图8和图9所示的移动终端、基站装置和最大比组合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示出在特定的最大比组合点3051和3052中取得由每个基站装置所接收的信号的情形的图。在图13中,来自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被一个基站装置接收。这是图13所示的状态和上述图11所示的状态之间的差别。
对于图13所示的移动终端1011和移动终端1012,也通过参考图9所示的管理表中的信息来执行一系列用于信号组合的操作。也就是说,在图13中,从移动终端1011发送来的信号和从移动终端1012发送来的信号被多个基站装置2021、2031、2041和2051所接收。
基站装置2021基于从移动终端1011和移动终端1012接收的信号产生数据分组5021。基站装置2021将所产生的数据分组5021发送到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基站装置2031基于从移动终端1011接收的信号产生数据分组5031。基站装置2031将所产生的数据分组5031发送到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类似地,基站装置2041和2051也将所产生的数据分组5041和5051发送到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
也就是说,在图13所示的状态中,其中叠加了来自多个移动终端1011和移动终端1012的信号的信号到达基站装置2021和2041。这是图13所示的状态和图11所示的状态之间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装置2021和2041将其中叠加有来自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的数字数据设置到要产生的数据分组的有效载荷字段中。基站装置2021和2041将数据分组传输到最大比组合点3051和3052。最大比组合点3051和3052基于以上参考图12提到的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利用多个耙指来为每个移动终端执行处理。
更具体而言,其中叠加有来自移动终端1011和移动终端1012的信号的数据分组是数据分组5021和数据分组5041。这些数据分组被分发到组合移动终端1011的信号的最大比组合点3051和对将被提供到各个最大比组合点中提供的耙指的移动终端1012的信号进行组合的最大比组合点3052。因此,每个基站装置使用图9所示的管理表中的信息,结果,每个基站装置所接收的信号被需要该基站装置接收的信号的最大比组合点取入。
接下来,将参考图14至22描述不仅最大比组合点而且选择组合点也连接到网络的理想情况。
图14是针对图4、图6和图9所示的移动终端、基站装置和最大比组合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示出以下情形的图:由基站装置2031和2041所接收的信号被特定的最大比组合点3051所取入并且随后该最大比组合点的输出和由基站装置2021所接收的信号被特定的选择组合点3061所取入。
在以上参考图11所描述的示例中,只有最大比组合点对来自移动终端的信号进行组合。作为对照,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在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配置中,最大比组合点和选择组合点共存于网络中。也就是说,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不仅通过最大比组合点(MRC-P)对来自移动终端的信号执行了信号组合,而且还通过选择组合点(SC-P)利用组合信号和由另一基站装置接收的信号执行了信号组合。
在这里,为了易于描述图14,假定来自基站装置2031和2041的信号能被发送到最大比组合点3051,同时来自基站装置2021的信号不能被发送到最大比组合点3051。
图15示出了图14所示的连接情形中的信号目的地。图15所示的管理表的基本配置等同于上述图9的管理表的配置,并且还包括了关于选择组合点(SC-P)的信息。这是图15所示的管理表的配置和图9所示的管理表的配置之间的差别。也就是说,通过使用图15,可以得知在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信号的基站装置的输出信号中,哪个基站装置的输出信号应当被用于最大比组合处理。另外,通过使用图15,可以得知应当被用于选择组合处理的基站装置的输出信号和最大比组合处理的处理结果。
更具体而言,在图6所示的分布状态中,从移动终端1011发送来的信号被多个基站装置2021、2031和2041接收到。图15所示的对应于上述分布状态的示例(即管理表)表示以下状态。
也就是说,基站装置2031和2041接收来自移动终端1011的信号。基站装置2031和2041将对应于接收信号的数据分组发送到最大比组合点3051。另一方面,基站装置2021接收来自移动终端1011的信号。最大比组合点3051将作为组合结果的信号发送到选择组合点3061。基站装置2021将对应于接收信号的数据分组发送到选择组合点3061。
图16示出了用于经由基站装置将移动终端的信号发送到最大比组合点和选择组合点的数据分组的格式。
在图15中,数据分组5121示出了在被基站装置2011接收到的来自移动终端1011的信号被发送到选择组合点3061的情况下使用的分组。数据分组5201示出了在最大比组合点3051所进行的信号组合的结果被发送到选择组合点3061的情况下使用的分组。
另外,最大比组合点3051在产生数据分组5201之前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最大比组合点3051通过利用由基站装置2031和2041根据以上参考图9和图10所提到的过程而产生的数据分组5031和数据分组5041,来执行针对移动终端1011的最大比组合处理。
考虑上述数据分组5121和5201,参考图14描述来自移动终端1011的信号被传输到基站装置、最大比组合点和选择组合点的状态。
在图14中,从移动终端1011发送来的信号被多个基站装置2021、2031和2041所接收。基站装置2031产生数据分组5031并将所产生的数据分组发送到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类似地,基站装置2041将所产生的数据分组5041发送到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最大比组合点3051利用与在上述图9所示的管理表的情况下描述的过程相同的过程来接收数据分组5031和5041。最大比组合点3051通过利用图12所示的三个耙指或类似物来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最大比组合点3051基于最大比组合处理的处理结果来产生上述数据分组5201,并将所产生的数据分组发送到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选择组合点3061利用与在上述图9所示的管理表的情况下描述的过程相同的过程,通过参考图15所示的管理表接收数据分组5201。
另一方面,由基站装置2021所产生的数据分组5121被发送到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选择组合点3061利用与在上述图9所示的管理表的情况下描述的过程相同的过程,通过参考图15所示的管理表接收数据分组5121。
选择组合点3061利用数据分组5201和5121作为输入信号来执行选择组合处理。
根据每个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中的移动终端的分布状态或者位于每个覆盖区域周围的结构的建造或拆除,可以通过将由每个基站装置产生的数据分组的目的地适当地改变到最大比组合点和选择组合点,来发送该数据分组。在这种情况下,在用户通过利用移动终端来进行电话呼叫时(即在数据分组被不断传输时),由各个基站装置所产生的数据分组的目的地需要被改变到最大比组合点或选择组合点。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描述执行这种改变的情况。
(从选择组合(SC)到最大比组合(MRC)的改变)。
首先,将利用图14和图17至19来描述实现这种改变的情况。另外,图14和图17至19例示出来自基站装置的信号的目的地被从选择组合(SC)改变到最大比组合(MRC)的改变处理。
也就是说,在上述图14所示的情形中,最大比组合处理被应用到由基站装置2031和2041接收的信号,并且选择组合处理被应用到最大比组合处理的结果和由基站装置2021接收的信号。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描述上述情形、图17和图18所示的情形和图19所示的最终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9所示的情形中,对于移动终端1011的信号,基于由基站装置2021、2031和2041所接收的信号来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下面,将按顺序描述一系列转变。
图17是示出以下情形的图:从基站装置2021发送将要被传输到选择组合点3061的数据分组5121和将要被传输到最大比组合点3051的数据分组5021。
在图14所示的情形中,基站装置2021只发送数据分组5121。作为对照,在图17中,基站装置2021随后产生数据分组5121,并且还产生将会被传输到最大比组合点3051的数据分组5021。基站装置2021自己基于使用阈值的改变控制来判断是否应当产生数据分组5021和数据分组5121两者。该改变控制将参考图15和随后的图来描述。在该情形下,数据分组5021被利用上述广播功能传输到最大比组合点3051的连接末端。
但是,此时,最大比组合点3051尚不取入数据分组5021。也就是说,最大比组合点3051只利用以上参考图14提到的来自基站装置2031和基站装置2041的信号来执行最大比组合,并且还将产生的数据分组5201传输到选择组合点3061。此时的操作状态与图14所示的情形相同。也就是说,选择组合点3061取入数据分组5121和5201。另一方面,最大比组合点3051取入数据分组5031和5041。
图18是示出从图17所示的情形起直到在最大比组合点3051中取得数据分组5021为止的情形的图。
在图18所示的情形中,最大比组合点3051在参考管理表之后开始取入来自基站装置2021的数据分组5021以便变得可操作。最大比组合点3051通过取入数据分组5021,利用来自基站装置2021、2031和2041的三个信号来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结果,最大比组合点3051产生数据分组5201并将所产生的数据分组传输到选择组合点3061。根据该处理,选择组合点3061取入数据分组5021和5201。另一方面,最大比组合点3051取入数据分组5021、5031和5041。
图19是示出从图18所示的情形起直到停止使用选择组合点为止的情形的图。
在上述图18所示的情形中,将被最大比组合点3051组合的基站装置的信号(也就是来自基站装置2021、2031和2041的每个信号)在最大比组合点3051中被取得。因此,基站装置2021不需要将数据分组5121发送到选择组合点3061。基站装置2021根据一个判断结果来停止对数据分组5121的产生和传输,该判断结果是由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考虑到参考图25及其后的附图描述的“改变请求处理”和基于该改变请求处理的“操作改变控制”而判断出的。在这里,判断结果是表明选择组合处理不必要的判断(MRC设置的解除请求)。
最大比组合点3051不需要将数据分组5201发送到选择组合点3061。也就是说,此时,基站装置2021停止对数据分组5121的产生和传输。最大比组合点3051停止对数据分组5201的产生和传输。结果,选择组合点3061不被使用。
在这里,下面的过程被用于如上所述地停止对数据分组的产生和传输。也就是说,通过参考图15所示的管理表,最大比组合点3051和选择组合点3061可彼此协同地工作。因此,最大比组合点3051根据对接收到针对基站装置2021、2031和2041的所有数据分组的确认来开始最大比组合处理,并且还将表明不再需要来自基站装置2021的数据分组的信息通知给选择组合点3061。该通知例如是通过图19或者其他图中没有示出的控制线路(即图25所示的控制线路10005)来递送的。
(从最大比组合(MRC)到选择组合(SC)的改变)。
接下来,为了将组合方法从最大比组合(MRC)改变到选择组合(SC),来自某个基站装置的信号的目的地被改变到选择组合点3062。将参考图20至22来描述该改变处理。
更具体而言,接收移动终端1012的信号的基站装置2041和基站2051输出数据分组。图20至22示例性地示出了从基站装置输出的数据分组的目的地被从最大比组合点3052改变到选择组合点3062的情况。
图20示出了基于由基站装置2041和2051所接收的移动终端1012的信号来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的情形。
在图20所示的情形中,移动终端1012的信号被基站装置2041和2051所接收。基站装置2041和2051基于接收到的信号产生将要被传输到最大比组合点3052的数据分组5041和5051。与上述情况一样,数据分组还利用广播通知被发送到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最大比组合点3052利用与上述相同的过程执行对数据分组5041和5051的获取和最大比组合处理。
此时,最大比组合点3052和选择组合点3062经由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与彼此相连接。与图17所示的情况一样,数据分组5201被从最大比组合点3052传输到选择组合点3062。
图21是示出以下情形的图:基站装置2041和2051产生将要被传输到最大比组合点3052的数据分组5041和5051和将要被传输到选择组合点3062的数据分组5141和5151。
如图21所示,基站装置2041除了图20所示情形中的数据分组5041外,还产生将会被传输到选择组合点3062的数据分组5141。基站装置2041将数据分组5041和5141发送到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类似地,基站装置2051除了图20所示情形中的数据分组5051外,还产生将会被传输到选择组合点3062的数据分组5151。基站装置2051将数据分组5051和5151发送到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基站装置2041和2051本身基于使用阈值的改变控制来判断是否应当产生数据分组5021、5121和数据分组5051、5151两者。改变控制将在下文参考图25及其后的图来描述。
在图20所示的情形中,选择组合点3062判定不必取入来自基站装置的任何数据分组。该判定也是通过参考上述管理表来执行的。作为对照,根据由管理表更新引起的内容改变,情形转移到图21所示的情形。也就是说,选择组合点3062开始取入数据分组5141和5151。选择组合点3062开始利用数据分组5141和5151执行选择组合处理。
图22是示出从图20所示的情形起直到停止使用最大比组合点为止的情形的图。
在图21所示的情形中,选择组合点3062通过确认正常接收到数据分组5141和5151并且开始了选择组合处理来指令最大比组合点3052停止操作。此外,基站装置2041和2051根据一个判断结果来停止对数据分组5041和5051的产生和传输,该判断结果是由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考虑到参考图25及其后的附图描述的“改变请求处理”和基于该改变请求处理的“操作改变控制”而判断出的。在这里,判断结果表明选择组合处理不必要(MRC设置的解除请求)。
通过应用上述过程,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使用选择组合点(SC-P)和最大比组合点(MRC-P)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选择组合(SC)和最大比组合(MRC)被动态地改变。
接下来,将参考图23和图24描述在形成大服务区域的多个基站装置中基于上述改变过程而执行的动态改变处理。
图23是示出在某个时刻(t1)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即,忙碌的移动终端)的分布的图。图24是示出在不同时刻(t2)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的分布的图。
在图23和图24中,十五个基站装置2011、2021、2031、2041、2051、2061、2071、2081、2091、2101、2111、2121、2131、2141和2151形成基站区域(服务区域)。在图23和图24中,每个正六边形表示由一个基站装置形成的基站区域。每个基站装置支持由位于自身装置的覆盖区域中的移动终端所执行的无线通信。在图23和图24中,为了图中表述方便,没有给每个移动终端赋予标号。但是,移动终端分布在每个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中,如图23和图24所示。
另外,在图23和图24中,被涂成黑色的基站装置是选择最大比组合(MRC)的基站装置。
如图23所示,假定在时刻(t1),在每个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中,移动终端正在像下面所述那样进行通信。也就是说,在基站装置2011、2021、2041、2071、2081、2091、2121、2131、2141和2151的每个覆盖区域中,一个移动终端正在进行通信。在基站装置2101和2111的每个覆盖区域中,两个移动终端正在进行通信。在基站装置2031和2061的每个覆盖区域中,三个移动终端正在进行通信。在基站装置2051的覆盖区域中,六个移动终端正在进行通信。
当俯视(鸟瞰)图23所示的情形时,观察到许多移动终端分布在基站装置2051的覆盖区域之中及其周围。一般来说,对于布置在地理上不同的位置的基站装置的信号,如上面“背景技术”部分所提到的,不应用最大比组合处理而应用选择组合处理。作为对照,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多个基站装置被布置在地理上不同的位置,并且最大比组合点(MRC-P)通过图23中没有未出的宽带通信线路(它对应于上述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与彼此相连接。通过使用这样的系统配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在任意的基站装置之间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
已经知道,当从移动终端发送来的信号在从移动终端到基站装置的通信线路(即上行链路)中被接收到时,在选择组合(SC)和最大比组合(MRC)之间存在接收效率的差异。也就是说,通过最大比组合(MRC)进行的接收在接收效率上更优秀。从而,可以降低保证相同质量(即误比特率)的发送功率。这意味着通过降低移动终端的发送功率,可以增大移动终端所在的小区中的上行链路的信道容量。这是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布置在地理上不同位置的基站装置之间使用最大比组合的一个原因。
由于上述原因,在图23所示的分布情形中,假定在时刻(t1)在基站装置2051和与基站装置2051相邻的基站装置2021、2031、2041、2061、2081和2091之间选择利用最大比组合(MRC)进行的接收。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位于这样多个基站装置的每个覆盖区域中的移动终端的发送功率可得以降低。结果,由于可降低对其他移动终端的干扰功率,因此与选择组合(SC)的情况相比可实现与更多移动终端的通信。
接下来,如图24所示,在另一时刻(t2)的每个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中,移动终端的分布情形相对于上述时刻(t1)的分布情形有所改变,并且下面的移动终端正在进行通信。
也就是说,在基站装置2011、2031、2041、2061、2071、2091、2121和2151的每个覆盖区域中,一个移动终端正在进行通信。在基站装置2021、2051和2131的每个覆盖区域中,两个移动终端正在进行通信。在基站装置2111的覆盖区域中,三个移动终端正在进行通信。在基站装置2081和2141的每个覆盖区域,四个移动终端正在进行通信。在基站装置2101的覆盖区域中,七个移动终端正在进行通信。
当与图23所示情况一样地俯视(鸟瞰)图24所示的情形时,许多移动终端分布在基站装置2101的覆盖区域之中及其周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与以上参考图23所提到的情况相同的原因,在基站装置2101和与基站装置2101相邻的基站装置2071、2081、2111、2131和2141之间执行最大比组合(MRC)。也就是说,使用最大比组合(MRC)的基站装置例如从图23所示的状态连续地改变为图24所示的状态。下文将参考图25及其后的附图来描述在改变期间执行的改变处理。
在图24所示的状态中,对其选择最大比组合的多个基站装置可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由于可降低对移动终端的干扰功率,因此与选择组合(SC)的情况相比可实现与更多移动终端的通信。
图23和图24所例示的移动终端的分布状态的改变通常发生在其中每个移动终端随着用户随时移动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例如,如下面示例性示出的,移动终端的分布状态由于以下外部因素而大大改变。即:
某日的某个时间,例如工作时间期间和工作时间之后;
工作日和周末或假期;
周一至周五和周六或周日;或者
预期将会聚集大量用户的临时举办的活动或娱乐活动。
也就是说,非常希望通过向所有的基站装置应用最大比组合处理来降低移动终端的发送功率,因为它使得能够容纳的移动终端的数目得以增大,能够同时执行通信的移动终端的数目得以增大,并且数据传输速率得以提高。但是,从骨干线路的消耗带宽的角度来看,很难向所有的基站装置应用最大比组合处理。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仅向在其覆盖区域中包括许多移动终端的基站装置积极地应用最大比组合处理,而不向其他的基站装置应用最大比组合处理。
因此,通过动态地向基站装置应用最大比组合处理,以通过考虑上述各种外部因素(周围环境,例如是否举办活动,时间的差别或者星期几的差别),根据移动终端分布状态的改变来处理多个移动终端的发送信号,可以实现包括许多移动终端的通信系统。另外,下文中将参考图25及其后的附图描述改变处理。
<基站装置中的改变请求处理>
下面,将描述上面提到的用于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MRC)和选择组合处理(SC)之间的动态改变的装置配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基站装置执行下述改变请求处理,以实现上述动态改变操作。
(基站装置的配置)
首先,将描述连接到上述描述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的配置。
图25是示例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25所示的基站装置10000包括天线10001、收发器模块10002、中央处理单元(CPU)10003和存储介质10004。基站装置10000连接到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和用于执行与外部装置的控制信号通信的控制线路(CNT)10005。在这里,外部装置表示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最大比组合点(MRC-P)、选择组合点(SC-P)、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等等。
收发器模块10002是向天线10001发送无线信号/从天线10001接收无线信号的一般无线通信单元。但是,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收发器模块10002不对来自移动终端的接收信号执行解扩展处理。
CPU 10003通过执行各种软件程序(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包括收发器模块10002的基站装置10000的总体操作。更具体而言,在示例性实施例中,CPU 10003通过适当地参考存储介质10004(例如存储器)来执行评估模块10011、判定模块10012、MRC报告模块10013、通信控制模块10014等等的软件程序。
评估模块10011计算作为用于判定哪个状态存在的准则的评估值,所述状态是应当应用通过最大比组合进行的接收的状态或者应当应用通过选择组合进行的接收的状态。
判定模块10012基于由评估模块10011计算出的评估值来判定哪个状态存在,是应当应用通过最大比组合进行的接收的状态还是应当应用通过选择组合进行的接收的状态。在判定时,判定模块10012经由控制线路10005适当地参考上述图9和图15所示的管理表。
MRC报告模块10013经由控制线路10005将判定模块10012的判定结果通知给其他节点。在这里,其他节点是邻近的其他基站装置、最大比组合点(MRC-P)、选择组合点(SC-P)、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等等。
通信控制模块10014基于从收发器模块10002获取的解扩展处理之前的信号来产生具有参考图10描述的格式的数据分组。通信控制模块10014根据判定模块10012的判定结果将所产生的数据分组发送到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和/或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
另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示例,CPU 10003所执行的每个模块被描述为软件程序。但是,图25所示的每个模块也可被认为是由软件程序和/或硬件来实现的预定功能单元。因此,这些模块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实现为硬件。
(使用评估值的改变判定的过程)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确定存在以下哪个状态的过程:是应当应用通过最大比组合(MRC)进行的接收的状态还是应当应用通过选择组合(SC)进行的接收的状态。
图26是示出信号组合处理的改变判定方法的图。更具体而言,在图26中,水平轴表示时间。垂直轴表示由评估模块10011计算的评估值。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示例,下面三项被用作评估值:
无线部分中上行链路的电功率的量;
基站装置10000中上行链路的信息速率;以及
存在于基站装置10000的覆盖区域中的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的数目。
图26所例示的图的曲线表示通过最大比组合(MRC)进行的接收连接的有效性的时间改变,它根据存在于基站装置10000的覆盖区域中的移动终端的状态(情形)而变化。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使用两个值不同的阈值来进行关于是否应当执行通过最大比组合(MRC)进行的接收的判定。也就是说,图26所示的垂直轴上示出的阈值1大于阈值2,并且表示更希望使用最大比组合的状态。另一方面,阈值2表示选择最大比组合的有效性低于阈值1的状态的状态。
下面,将针对图26所示的情况来描述改变操作,其中,作为示例,上行链路的电功率的量(上行链路电功率量)被用作垂直轴的评估值。在时刻ta,曲线所示的上行链路电功率量低于阈值2。之后,上行链路电功率量随着时间的过去而逐渐增大,然后在时刻tb达到阈值1。此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MRC设置部分开始判定应当选择最大比组合。之后,上行链路电功率量增大并且之后逐渐减小。在该减小阶段中,上行链路电功率量变得小于阈值1。但是,此时,MRC设置部分仍在继续。上行链路电功率量进一步减小,并在时刻tc达到阈值2。此时,MRC设置部分被解除。之后,曲线所示的上行链路电功率量再次增大和减小。因此,MRC设置部分从时刻td起被设置,直到时刻te。
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阈值1被用作MRC设置值。另一方面,阈值2被用作MRC解除值。通过使用阈值1和阈值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稳定了改变操作。
(改变请求处理)
接下来,将参考图27至29描述由判定模块10012基于上述过程实际执行的改变请求处理。图27至29所示的改变请求处理使用上述的三种评估值。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基站装置10000可执行图27至29所示的改变请求处理中的任何一种。但是,如果需要,也可预期通过使用三种评估值或者多个其他评估值的组合来执行判定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27是其中上行链路电功率量被用作评估值的改变请求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示出了基站装置10000的CPU 10003执行的软件程序的处理过程。
在步骤S11中,CPU 10003通过一般方法获得上行链路电功率量。步骤S11主要由评估模块10011的功能来实现。
在步骤S12中,CPU 10003将在步骤S11中获得的上行链路电功率量与阈值1相比较。当在步骤S12中判断出上行链路电功率量等于或大于阈值1时,CPU 10003启动MRC设置请求(步骤S13)。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2中判断出上行链路电功率量小于阈值1时,CPU 10003将上行链路电功率量与阈值2相比较(步骤S14)。
当在步骤S14中判断出上行链路电功率量等于或大于阈值2时,CPU10003继续MRC设置请求(步骤S13)。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4中判断出上行链路电功率量小于阈值2时,CPU 10003解除MRC设置请求(步骤S15)。
在步骤S16中,CPU 10003根据上述步骤S13或者步骤S15中的请求处理从外部装置或自身装置的另一模块获得连接模式的设置信息。设置信息是作为上述操作改变控制处理(图30至44)的结果而从外部装置(操作系统10100(控制面板10101)、中央装置10201)获得的信息或者由基站装置本身所决定的信息。另外,在步骤S16中,CPU 10003将所获得的连接模式的设置信息报告给其他节点,例如邻近的其他基站装置、最大比组合点(MRC-P)、选择组合点(SC-P)、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等等。
另外,上述步骤S12至S15中的每个处理主要由判定模块10012的功能来实现。步骤S16中的每个处理主要由报告模块10013功能来实现。
在这里,无线部分中的上行链路的电功率的量(上行链路电功率量)是用于评估通过最大比组合进行的接收连接的有效性的适当指标之一,并且可在基站装置10000中观察到。另外,目前通用的方法可用来计算上行链路电功率量。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省略详细描述。
图28是其中上行链路的信息速率被用作评估值的改变请求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示出了基站装置10000的CPU 10003执行的软件程序的处理过程。
图28所示的步骤S21至S26中的处理配置与上述图27所示的步骤S11至S16中的处理配置相同。因此,将省略重复的描述。但是,在图28所示的处理配置的情况下,上行链路的信息速率被用作评估值。从而,在步骤S22和步骤S24中被与每个阈值相比较的比较对象与上述步骤S12和步骤S14中的比较对象不同。
在这里,基站装置10000中的上行链路的信息速率是在该装置中相对于上行链路流动的信号的信息速率,并且是与上述上行链路电功率量相关的指标。信息速率可由不同于基站装置10000的外部装置来测量。另外,当前通用的方法可用来计算信息速率。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省略详细描述。
图29是其中移动终端的数目被用作评估值的改变请求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示出了基站装置10000的CPU 10003执行软件程序的处理过程。
图29所示的步骤S31至S36中的处理配置与上述图27所示的步骤S11至S16中的处理配置相同。因此,将省略重复的描述。但是,在图29的情况下,存在于基站装置10000的覆盖区域中的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的数目被用作评估值。因此,在步骤S32和步骤S34中被与每个阈值相比较的比较对象与上述步骤S12和步骤S14中的比较对象不同。
在这里,上述移动终端的数目是在装置中流动的信息,并且是与上述上行链路电功率量相关的指标。移动终端数目可由不同于基站装置10000的外部装置来测量。另外,当前通用的方法可用来计算移动终端数目。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省略详细描述。
如上所述,基站装置10000利用通过参考图26至29所描述的过程来判定最大比组合的接收连接的有效性。基站装置10000将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MRC设置请求或解除请求)存储在存储介质10004中,并且还经由控制线路10005利用MRC报告模块10013的功能将判定结果报告给其他节点(另一基站装置、最大比组合点、选择组合点、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307通过考虑从每个基站装置获得的连接模式的设置信息来适当地控制多个基站装置、最大比组合点和选择组合点的操作。
也就是说,在示例性实施例,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判断下面三个状态。
情况1:只使用用于选择组合的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并且不进行对最大比组合(MRC连接模式请求)的设置的状态。
情况2:只使用用于选择组合的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并且还进行对最大比组合(MRC连接模式的请求)的设置但实际线路状态不是MRC连接模式的状态。
情况3:同时使用用于最大比组合的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和用于选择组合的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两者并且进行对于最大比组合(MRC连接模式的请求)的设置的状态以及实际线路是MRC连接模式的状态。
在三种状态(情况1至3)中,情况1表示通信容量充足的情形。情况2表示通信容量变得紧张但用于最大比组合的连接线路(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尚未准备好的情形。情况3表示通信容量变得紧张并且通过提供用于最大比组合的连接线路(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而提高接收效率的情形。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通过判断上述三个状态来得知移动通信系统的情形。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利用上述操作改变控制,通过基于从每个基站装置获得的关于连接模式的识别结果和信息进行对称判断,来判定每个节点的最终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选择用于选择组合的SC连接和用于最大比组合的MRC连接作为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线路的选择方法。该方法由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使用。
在传统的信号组合中,最大比组合是在一个基站装置(扇区基站)的多个扇区之间执行的,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在布置在不同位置的基站装置之间执行的选择组合处理例如是由无线电网络控制器的一个功能来进行的。也就是说,当需要与移动终端的通信线路时,按如下方式进行SC连接或MRC连接的判决。仅仅当从移动终端接收信号的多个天线是在一个基站装置中提供的扇区天线时,MRC连接才被选择。在其他情况下选择SC连接。这是传统的信号组合中不可避免的限制。
作为对照,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和上述每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信号组合中,没有这样的限制。也就是说,每个基站装置连接到与MRC-P相连接的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和与SC-P相连接的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每个基站装置基于自身装置的覆盖区域中的情形评估来判断是否需要MRC连接。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模式根据上述每个基站装置中的“改变请求处理”和上述基于改变请求处理的“操作改变控制”而随时改变。
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SC连接和MRC连接被动态地改变。但是,连接的改变是基于“连接策略”来进行的,该“连接策略”指示出如何处理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的服务区域中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
例如,当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中的通信容量变得紧张并且相应地通信线路变得缺乏时,推荐MRC连接以提高接收效率(接收增益)。相反,当因为覆盖区域中的通信容量的裕量增大并且不再需要接收效率(接收增益)的提高而解除MRC连接时,推荐SC连接来取代MRC连接。
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及其示例中,如果能够从每个基站装置至少获得连接模式的设置信息,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则可判断对MRC连接和/或SC连接的选择。但是,无线电网络控制器307是在全面地考虑连接模式的设置信息和上述三个状态以及由外部装置(中央装置10201等)所保存的信息的同时,根据移动通信系统的连接策略来执行对MRC连接和/或SC连接的选择判断以实现实际的和理想的通信环境的。
<基于改变请求处理的操作改变控制>
接下来,如参考图1至24所描述,将描述用于根据上述基站装置中的改变请求处理(图27至29)动态地将组合方法改变到最大比组合(MRC)或选择组合(SC)的实际配置。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描述三种方法。第一方法(第一示例)是管理移动通信系统的操作者(操作和维护人员)干预的方法。第二方法(第二示例)是由中央装置(监视装置)来执行改变的方法。第三方法(第三示例)是由基站装置本身来执行改变的方法。
(第一示例:操作者干预的方法)
图30是第一示例中的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框图。除上以上参考图1和图14所提到的系统配置外,图30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还包括操作系统(OPS)10100、控制面板10101和移动切换中心(MSC)10102。
另外,操作系统(OPS)10100和控制面板10101可形成于不同的单元中或一个单元中。在一个单元类型中,操作系统10100中提供的显示器可用于控制面板10101。
操作系统10100可监视整个系统的操作状态并控制系统。控制面板10101可以是用于由操作者执行对系统的操作控制的人机接口。也就是说,控制面板10101把操作系统10100所收集的整个系统的操作状态报告给操作者。控制面板10101在操作系统10100中设置操作者针对系统的操作控制的操作。
图31是示出第一示例中的改变操作的流程的图。也就是说,图31例示了用于根据从每个基站装置报告的MRC设置请求来改变有关基站装置的设置模式的过程。
在该示例中,上述基站装置中的改变请求处理(图27至29)的结果被MRC报告模块10013的功能收集给操作系统10100。结果,在控制面板10101上针对每个基站装置指示出关于是否作出MRC设置请求的信息。操作者通过在控制面板10101上指示出的内容而得知每个基站装置的状态。如果需要,操作者对控制面板10101执行用于改变连接模式的操作。操作系统10100根据设置到控制面板10101的指令操作来控制相应的基站装置。
图32是示出第一示例中的控制面板的形式示例的图。在图32中例示的控制面板10101中,指示出了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区域的地理特征(例如,主要道路的布置状态、路标的位置以及基站天线装置的布置状态)。在作为样本示出的控制面板10101中,根据地理特征布置了用于识别评估状态和改变基站装置(BS#2011、BS#2021、BS#2031、BS#2041、BS#2051、BS#2061、BS#2071和BS#2081)的设置状态的八个指示和操作开关。每个指示和操作开关是具有显示功能的控制开关。在指示和操作开关的上部,示出了从与该指示和操作开关相对应的基站装置报告来的关于是否作出MRC设置请求(评估状态)的信息。在指示和操作开关的下部,示出了基站装置的信号组合的当前状态(设置状态)。上部和下部中指示的“MS”和“S”分别表示最大比组合(MRC)和选择组合(SC)。
图33是示出在第一示例中的控制面板中提供的指示和操作开关的操作方法的图。图33左侧所示的指示和操作开关(BS#2041)的指示表示原始状态是从相应基站装置作出MRC设置请求的状态,实际状态是为该基站装置选择选择组合(SC)的状态。
在原始状态中,假定操作者希望将用于基站装置的信号组合改变到最大比组合(MRC)。在这种情况下,当操作者操作下部开关时,下部开关的指示符指示出“M”,如图33中部所示,然后当信号组合被改变到最大比组合时,指示和操作开关的指示变得如图33右侧所示。
在这里,诸如按钮或触摸板之类的一般结构可用作上述指示和操作开关的操作机构。例如,液晶显示面板之类的可用于指示和操作开关的显示机构。状态转变期间的状态可利用各种表达方法来表达,例如显示颜色的改变或闪烁。
在实际这种操作的控制面板10101中,每个基站装置的评估状态(是否作出MRC设置请求)和设置状态由图34所示的管理表来管理。
图34是示出用于对作为管理目标的多个基站装置的评估状态和设置状态进行管理的管理表的图。也就是说,在图34所示的管理表中登记了针对每个基站装置的关于装置号、评估状态、设置状态和预留模式的信息。在该示例中,管理表由操作系统10100来管理。
例如,关于基站装置BS#2011的评估状态(评估状况)表示了作出MRC设置请求(适于MRC)的状态。设置状态是SC。该状态被表示为“BS#2011MS”。在这种情况下,图34所示的每个基站装置的状态可以表示为BS#2011MS、BS#2021MM、BS#2031SS、BS#2041MS、BS#2051MM、BS#2061MM、BS#2071MS和BS#2081SS。
当在评估状态列中的信息和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之间存在差别时,其差别在一个装置中被识别,并且操作者还执行信号处理的改变操作。此时,管理标志被用于管理直到完成改变操作为止的状态,其在图34所示的管理表的预留模式列中示出。也就是说,在图34所示的管理表中,预留模式列中的信息对于其状态为BS#2041MS的基站装置来说是“M”。该状态意味着上述图33的中部所示的状态,并且它表示信号组合正被改变。因此,管理表的预留模式列中的管理标志“M”在已完成改变操作的状态(即图33的右侧所示的状态)中被重置。
根据执行这种处理的第一示例,操作者可在从视觉上掌握每个基站装置的地理位置的同时为每个基站装置适当地改变信号组合的状态。通过由操作者在执行改变时预先考虑(预期)例如上述各种外部因素(周围环境,例如是否将要举办活动、时间的差别或者星期几的差别等等)来实现更为适当的通信状态。
(第二示例:通过中央装置执行改变的方法)
图35是第二示例中的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框图。另外,在图35中,与上述图6所示的情况一样,省略了表示将基站装置2011、2021、2031、2041和2051中的每一个彼此连接起来的通信线路的线路。
在该示例中,每个基站装置和中央装置(监视装置)10201经由在图35中没有示出的控制线路(图25所示的控制线路10005)与彼此相连接。中央装置10201包括CPU 10202和存储介质10203(例如存储器)。CPU 10202通过适当地参考存储介质10203,执行上述图38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
图36是示出在根据第二示例的顺序改变方法中在中央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息的流程的图。在该示例中,中央装置10201经由控制线路从每个基站装置读出关于是否作出MRC设置请求的信息。中央装置10201可经由控制线路按顺序地逐一对每个基站装置执行MRC连接模式的设置和解除。下面,该改变过程被描述为“顺序改变方法”。
也就是说,在图36中,为了便于说明,假设中央装置10201连接到基站装置BS#1和基站装置BS#2。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中央装置10201请求基站天线装置BS#1读出关于是否作出MRC设置请求的信息。响应于该请求,基站天线装置BS#1利用上述MRC报告模块10013的功能将通过改变请求处理(图27至29)而获得的处理结果(MRC设置请求/解除请求)发送到中央装置10201。在图36所示的示例中,中央装置10201根据下述改变控制处理(图38)的结果来指令基站天线装置BS#1执行最大比组合(MRC)的操作。接下来,中央装置10201对基站天线装置BS#2执行与上述相同的过程。结果,中央装置10201指令基站天线装置BS#2解除最大比组合(MRC)的操作(也就是开始选择组合(SC)的操作)。
图37是示出用于对作为管理目标的多个基站装置的评估状态和设置状态进行管理的管理表的图。图37所示的管理表的构成和操作等同于第一示例中的管理表(图34)的构成和操作。
在该示例中,管理表是在CPU 10202的控制下在中央装置10201的存储介质10203中管理的。中央装置10201获知每个基站装置的状态并且利用管理表(图37)执行连接模式的改变控制。
图38示出在第二示例中利用由中央装置执行的顺序改变方法进行的改变控制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示出了由CPU 10202执行的处理过程。
在步骤S51中,CPU 10202判断是否已对所有基站装置完成了下述一系列改变控制处理。当步骤S51中的判断结果是“否”时,CPU 10202从作为下一个读出目标的基站装置获得关于是否作出MRC设置请求的信息(步骤S52)。
在步骤S53中,CPU 10202通过参考管理表(图37),针对作为处理目标的基站装置,判定在评估状态列中的信息和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之间是否存在差别。
当在步骤S53中判断存在差别时,CPU 10202指令作为处理目标的基站装置执行选择组合(SC)模式或最大比组合(MRC)模式的设置(步骤S54、步骤S55)。
也就是说,当在管理表(图37)中评估状态列中的信息为“M”而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为“S”时,CPU 10202在步骤S55中指令作为处理目标的基站装置执行最大比组合(MRC)模式。另一方面,当在管理表(图37)中评估状态列中的信息为“S”而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为“M”时,CPU 10202在步骤S54中指令作为处理目标的基站装置执行选择组合(SC)模式的设置。
CPU 10202逐一执行上述一系列处理,直到在步骤S51中判断出对于所有的基站装置都已完成了处理。
在这里,参考管理表(图37),描述由上述流程图所示出的操作。例如,对于关于基站装置2041的信息,状态如下。
从基站装置2041收集的“评估状态”列中的信息是“S”,表示MRC设置的解除请求;
作为基站装置2041的实际设置状态的“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是“M”,这是最大比组合;
关于基站装置2041的“预留模式”列中的信息是“S”,这是选择组合。也就是说,中央装置10201正在将基站装置2041的模式改变到选择组合(SC)模式。
作为对照,管理表(图37)表示中央装置10201不指令除基站装置2041外的其他基站装置执行模式改变,虽然在“评估状态”列中的信息和“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之间存在差别。也就是说,从管理表(图37)得知中央装置10201(CPU 10202)的控制目标是基站装置2041,其他基站装置目前不是控制目标。因此,根据上述流程图中所示的操作,在例如下一控制目标是基站装置2051的情况下,中央装置10201(CPU 10202)得知“评估状态”列中的信息为“M”并且“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为“S”。因此,中央装置10201(CPU 10202)通过将“预留模式”列设置为“M”来将基站装置2051的操作模式改变到MRC连接模式。
在上述改变控制处理(图37和图38)中,使用了一种顺序改变方法,其中中央装置10201按顺序指令由中央装置管理的多个基站装置执行设置。该方法用于以下情况:即使当许多的基站装置工作在需要较宽的传送带的MRC连接模式中时在传送带上也没有发生问题的情况,或者可通过花费相对较多的时间来改变连接模式的情况。
作为对照,下面参考图39和图40所描述的方法可用于当许多的基站装置工作在MRC连接模式中时在传送带上发生问题的情况。因此,在下述系统(分批改变方法)中,中央装置10201总地检测由中央装置10201管理的所有基站装置的状态。当检测到的状态不同于所有基站装置的先前状态时,中央装置10201分析是否需要连接模式的设置改变,并且基于分析结果只对需要设置改变的基站装置执行设置改变。否则,中央装置10201基于分析结果确定优先级顺序,并基于优先级顺序执行连接模式的设置。
在这里,优先级顺序可通过分析由MRC连接模式的设置所获得的效果来确定。具体而言,例如,首先,通过参考图26对已经报告MRC设置请求的所有基站装置计算上述评估值。对于已经报告了MRC设置请求的所有基站装置,根据所有计算出的评估值的大小来重新布置设置改变的顺序。通过执行这种处理,可通过有效地使用有限的传送带宽来准确地设置MRC连接模式。
图39是示出在根据第二示例的分批改变方法中在中央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息的流程的图。在这里,与上述“顺序改变方法”相比,此改变过程被描述为“分批改变方法”。
在图39所示的示例中,为了便于说明,与图36所示的情况一样,假设中央装置10201连接到基站装置BS#1和基站装置BS#2。但是,在该情况下使用了分批改变方法。因此,中央装置10201请求基站天线装置BS#1和基站天线装置BS#2读出关于是否作出MRC设置请求的信息。响应于该请求,基站天线装置BS#1和基站天线装置BS#2利用上述MRC报告模块10013的功能向中央装置10201发送通过改变请求处理(图27至29)而获得的处理结果(MRC设置请求/解除请求)。在图39所示的示例中,中央装置10201根据下述改变控制处理(图40)的结果指令基站天线装置BS#1执行通过最大比组合(MRC)进行的操作。另一方面,中央装置10201指令基站天线装置BS#1解除最大比组合(MRC)的操作(即开始选择组合(SC)的操作)。在此情况下,对两个基站装置的指令是同时执行的。
图40是在第二示例中利用由中央装置执行的分批改变方法进行的改变控制处理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示出了由CPU 10202执行的处理过程。
在步骤S61中,CPU 10202判断是否完成了用于从受制于CPU 10202的所有基站装置获得关于MRC设置请求的信息的处理。当步骤S61中的判断结果是“否”时,CPU 10202从受制于CPU 10202的所有基站装置获得关于是否作出MRC设置请求的信息(步骤S62)。
当在步骤S61中确认已经完成从所有基站装置的信息获取时(在判断为“是”的情况下),CPU 10202基于获得的信息分析上述优先级。
接下来,CPU 10202基于步骤S63中的分析结果判定改变操作的优先级顺序和是否需要改变(步骤S64)。
在步骤S65中,CPU 10202判断是否完成了对所有基站装置的改变控制处理。当步骤S65中的判断结果是“否”时,CPU 10202通过参考在步骤S64中获得的处理结果来判断下一个注意到的基站装置是否是所有基站装置中作为改变目标的基站装置(步骤S66)。
当在步骤S66中判断下一个注意到的基站装置是作为改变目标的基站装置时,CPU 10202通过参考管理表(图37),针对作为处理目标的基站装置判定在评估状态列中的信息和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之间是否存在差别。
当通过步骤S67中的判断而判断出存在差别时,CPU 10202指令作为处理目标的基站装置执行选择组合(SC)模式或者最大比组合(MRC)模式(步骤S68、步骤S69)。该设置处理本身等同于上述顺序改变方法(图38)的设置处理。
在参考图35至40所提到的示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局部区域描述了MRC连接模式的改变过程。因此,将参考图41描述在宽广区域中改变连接模式的情况。
图41是示出用于对作为管理目标的多个基站装置的评估状态和设置状态进行管理的管理表的图。图41所示的管理表的构成和操作等同于第一示例中的管理表(图34)的构成和操作。管理表是在CPU 10202的控制下在中央装置10201的存储介质10203中管理的。中央装置10201获知每个基站装置的状态并且利用管理表(图41)执行连接模式的改变控制。
也就是说,图41所示的示例假设了这样一个状态,该状态与实际服务区域中的移动终端分布状态类似,并且对应于上述图23和图24所例示的十五个基站装置的操作控制状态。图41所示的管理表表示在从图23所示的操作控制状态实现图24所示的操作控制状态时的管理信息。
也就是说,在管理表(图41)所示的“设置状态”列中,在时刻t1十五个基站装置的实际操作状态在图23中列出。更具体而言,对于如图23所示选择MRC的基站装置(BS#2021、BS#2031、BS#2041、BS#2051、BS#2061、BS#2081和BS#2091),管理表(图41)中的“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是表示MRC模式的“M”。
作为对照,在时刻t2选择MRC的基站装置是BS#2071、BS#2081、BS#2101、BS#2111、BS#2131和BS#2141,如图24所示。
因此,中央装置10201需要在从时刻t1到时刻t2的时段中执行多个基站装置的改变。
更具体而言,为了实现图24所示的操作控制状态,首先,例如,在时刻t1,十五个基站装置通过上述改变请求处理(图27至29)来判断是否需要MRC设置请求。中央装置10201可通过以上参考图36和图39提到的过程来从十五个基站装置收集关于是否需要MRC设置请求的判断结果。所收集的结果被登记在图41所示的“评估状态”列中。
因此,在此情况下,必须根据管理表(图41)的“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和“评估状态”列中的信息来改变目标基站装置的操作设置。也就是说,如果对于某个基站装置在管理表(图41)中的“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和“评估状态”列中的信息之间存在差别,则该基站装置的操作设置必须被改变。
如以上对图34所示的管理表的描述中所提到的,“预留模式”是用于表示“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和“评估状态”列中的信息之间的差别的管理标志的列。因此,在图41中,例如,对于基站装置2011,因为“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等同于“评估状态”列中的信息,所以“预留模式”列中的信息被重置为“-”。作为对照,例如,对于基站装置2021,“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是指示最大比组合的“M”。但是,“评估状态”列中的信息是指示选择组合的“S”。因此,由于基站装置2021的模式必须被改变到选择组合模式,因此,“预留模式”列被设置为“S”。也就是说,在图41所示的管理表中,中央装置10201必须对在t1和t2之间的时间内其“预留模式”列中设置的信息是“S”或“M”的基站装置执行操作设置的改变请求处理。结果,在时刻t2,可对选择MRC模式的基站装置(BS#2071、BS#2081、BS#2101、BS#2111、BS#2131和BS#2141)实现图24所示的分布状态。
(第三示例:由基站装置本身执行改变的方法)
接下来,将描述由基站装置本身执行连接模式的改变的方法。
图42是示出在第三示例中由基站装置自我管理的管理表的图。在该示例中,参考图25描述的基站装置10000在存储介质10004中具有图24所示的管理表。管理表(图42)的构成和操作等同于上述管理表(图34)的构成和操作,只不过目标基站装置只是自身基站装置。
也就是说,在该示例中,基站装置10000(CPU 10003)执行上述改变请求处理(图27至29)。通过参考存储在存储介质10004中的管理表(图42),基站装置10000判断自身的评估状态。基站装置10000自己根据管理表(图42)中的“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和“评估状态”中的信息来改变自身的操作设置。
图43是示出第三示例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图。在该示例中,基站装置2011、2021和2031(BS#1、BS#2和BS#3)连接到上述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和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在该示例中,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被用于MRC连接模式。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被用于SC连接模式。基站装置经由与图25所示的控制线路10005相对应的控制线路与线路连接控制器10300相连接。
当线路连接控制器10300管理的基站装置判定有必要改变连接模式时(即在执行预留模式的设置的情况下),线路连接控制器10300指令基站装置执行设置改变。每个基站装置请求线路连接控制器10300执行与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和低传送速率线路1002的连接模式的建立或者改变已建立的连接模式。
图44是示出在第三示例中在线路连接控制器和基站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信息的流程的图。
在图44中,基站装置BS#1、BS#2和BS#3自己分别计算其自身装置的覆盖区域中的评估值,并且还判定是否有必要改变连接模式(是否需要MRC设置)。每个基站装置将评估值和判定结果存储在存储介质1004中的管理表(图42)中。
当管理表中的“设置状态”列中的信息和“评估状态”列中的信息不相同时,例如,基站装置(BS#1)向线路连接控制器10300发送连接模式的改变请求。
响应于接收到改变请求,线路连接控制器10300判断将被基站装置使用的通信线路是否可用。另外,线路连接控制器10300确认将要使用的通信线路的容量未达到极限。线路连接控制器10300基于这些判断结果来执行与从基站装置(BS#1)请求来的内容相对应的处理,并且还将处理结果发送到基站装置。
在该示例中,在每个基站装置中执行上述一系列操作。结果,每个基站装置可自己改变连接模式。
因此,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和根据其示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当从一个移动终端发送来的无线信号被多个基站装置所接收时,可通过根据外部因素和/或存在于与该移动终端通信的基站装置所覆盖的服务区域中的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的分布状态的改变选择最合适的组合点(即最大比组合点或选择组合点)来准确地组合与无线信号相对应的信息。
因此,由于从移动终端发送到基站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增益得以提高,结果,从移动终端的发送功率可得以降低。也就是说,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可实现线路容量的增大。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可动态地改变多个基站装置、最大比组合点(MRC-P)和选择组合点(SC-P)经由高传送速率线路1001与彼此相连接的连接关系。因此,可以减少根据地域性流量状况或无线电波障碍物(例如某个结构、车辆的长时间停泊等等)的存在状况而改变的网络相关的装置的定义的数目。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到,可在其中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而不会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另外,发明人希望即使在审查期间修改了权利要求,也保留请求保护的发明的所有等同物。
本发明基于2006年12月18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339939并要求其优先权,这里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公开内容全部结合进来。

Claims (25)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位于地理上分散的位置并且与移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装置;
最大比组合单元,基于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接收信号相对应的信息,该最大比组合单元可经由第一通信线路与所述多个基站装置相连接以进行通信并且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所述信息是从所述多个基站装置发送的;
选择组合单元,基于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接收信号相对应的信息,该选择组合单元可经由第二通信线路与所述多个基站装置相连接以进行通信并且执行选择组合处理,所述信息是从所述多个基站装置发送的;以及
选择单元,响应于所述多个基站装置接收到无线信号,当信号组合基于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接收信号相对应的所述信息而被执行时,所述选择单元根据外部因素和存在于与所述移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所述多个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中的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分布状态的改变中的至少一种来选择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和所述选择组合单元中的一个或两者,所述信息是从所述多个基站装置发送的,所述无线信号是从一个移动设备发送的,其中
所述多个基站装置根据所述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所述分布状态的所述改变,请求所述选择单元将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接收信号相对应的所述信息的目的地改变为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或所述选择组合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基站装置基于在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之间的无线部分中的上行链路的电功率的量,来确定所述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所述分布状态的所述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基站装置基于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中的关于上行链路的速率,来确定所述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所述分布状态的所述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基站装置基于存在于所述多个基站装置的所述覆盖区域中的所述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数目,来确定所述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所述分布状态的所述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当发送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接收信号相对应的所述信息时,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以用于发送到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的形式或者用于发送到所述选择组合单元的形式来发送所述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当发送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接收信号相对应的所述信息时,所述多个基站装置能够在用于发送到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的形式和用于发送到所述选择组合单元的形式之间动态地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当所述多个基站装置在发送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接收信号相对应的所述信息时将所述用于发送到所述选择组合单元的形式改变到所述用于发送到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的形式时,所述多个基站装置继续经由所述第二通信线路向所述选择组合单元发送所述信息,开始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向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发送所述信息,并且在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能够对所述信息执行所述最大比组合处理时停止向所述选择组合单元发送所述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当所述多个基站装置在发送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接收信号相对应的所述信息时将所述用于发送到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的形式改变到所述用于发送到所述选择组合单元的形式时,所述多个基站装置继续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向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发送所述信息,开始经由所述第二通信线路向所述选择组合单元发送所述信息,并且在所述选择组合单元能够对所述信息执行所述选择组合处理时停止向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发送所述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选择单元包括:
人机接口,利用该人机接口,操作者能够根据来自所述多个基站装置的改变请求来选择是否执行改变;以及
基站装置控制装置,该基站装置控制装置通过考虑所述人机接口的改变结果来选择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和所述选择组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选择单元包括:
外部装置,该外部装置根据来自所述多个基站装置的改变请求来判断是否执行改变;以及
基站装置控制装置,该基站装置控制装置通过考虑所述外部装置的改变判断的结果来选择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和所述选择组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在判断是否执行所述改变时,所述外部装置根据所述外部因素或者关于所述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所述分布状态的评估值,来针对所述多个基站装置判断是否需要所述改变和所述改变的优先级顺序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选择单元包括:
所述多个基站装置,所述多个基站装置判断是否作出所述改变请求并且还根据其中的所述判断的结果来判断是否执行所述改变;以及
基站装置控制装置,该基站装置控制装置通过考虑所述多个基站装置的所述改变判断的结果来选择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和所述选择组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线路的通信速率至少等于在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之间的无线部分中传送的代码信息的通信速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外部因素是以下之中的至少一种:时区的差别、星期几的差别以及是否举办活动。
15.一种与移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包括:
通信控制模块,该通信控制模块基于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接收信号相对应的信息,通过利用第一通信线路和第二通信线路中的至少一个建立通信链路来发送信息,所述第一通信线路用于与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的最大比组合单元进行通信,所述第二通信线路用于与执行选择组合处理的选择组合单元进行通信;以及
请求模块,该请求模块根据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分布状态的改变,请求外部装置将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接收信号相对应的所述信息的目的地改变为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或所述选择组合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所述分布状态的所述改变是基于在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无线部分中的上行链路的电功率的量来确定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所述分布状态的所述改变是基于所述基站装置中的关于上行链路的速率来确定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所述分布状态的所述改变是基于存在于所述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中的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数目来确定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当发送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接收信号相对应的所述信息时,所述信息是以用于发送到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的形式或者用于发送到所述选择组合单元的形式来发送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当发送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接收信号相对应的所述信息时,用于发送到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的形式和用于发送到所述选择组合单元的形式能够被动态地切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当所述基站装置在发送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接收信号相对应的所述信息时将所述用于发送到所述选择组合单元的形式改变到所述用于发送到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的形式时,所述基站装置继续经由所述第二通信线路向所述选择组合单元发送所述信息,开始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向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发送所述信息,并且在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能够对所述信息执行所述最大比组合处理时停止向所述选择组合单元发送所述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当所述基站装置在发送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接收信号相对应的所述信息时将所述用于发送到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的形式改变到所述用于发送到所述选择组合单元的形式时,所述基站装置继续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向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发送所述信息,开始经由所述第二通信线路向所述选择组合单元发送所述信息,并且在所述选择组合单元能够对所述信息执行所述选择组合处理时停止向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发送所述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线路的通信速率至少等于在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无线部分中传送的代码信息的通信速率。
24.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与来自移动设备的接收信号相对应的信息,经由第一通信线路将位于地理上分散的位置并且与所述移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多个基站装置与执行最大比组合处理的最大比组合单元相连接,并且还经由第二通信线路,基于所述信息将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与执行选择组合处理的选择组合单元相连接,所述信息是从所述多个基站装置发送的;以及
响应于在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中接收到从一个移动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在基于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接收信号相对应的所述信息而执行信号组合时,根据外部因素或者存在于与所述移动设备执行无线通信的所述多个基站装置的覆盖区域中的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分布状态的改变中的至少一种来选择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和所述选择组合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所述多个基站装置根据所述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的所述分布状态的所述改变,请求选择单元将与来自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接收信号相对应的所述信息的目的地改变为所述最大比组合单元或所述选择组合单元。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其中能够以至少等于在所述移动设备和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之间的无线部分中传送的代码信息的通信速率的通信速率执行通信的线路被用于所述第一通信线路。
CN2007103023077A 2006-12-18 2007-12-18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74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39939A JP4882723B2 (ja) 2006-12-18 2006-12-18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信号合成方法
JP2006-339939 2006-12-18
JP2006339939 2006-1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7423A CN101207423A (zh) 2008-06-25
CN101207423B true CN101207423B (zh) 2012-11-14

Family

ID=39271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230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7423B (zh) 2006-12-18 2007-12-18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116770B2 (zh)
EP (1) EP1936832B1 (zh)
JP (1) JP4882723B2 (zh)
KR (1) KR100965015B1 (zh)
CN (1) CN1012074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53462A1 (en) * 2008-04-02 2009-10-08 Capece Christopher J Scaleable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
KR101550463B1 (ko) * 2008-12-30 2015-09-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핸드오버 방법
KR100930046B1 (ko) * 2009-06-16 2009-12-08 주식회사 쏠리테크 광 중계 시스템
KR100940517B1 (ko) * 2009-06-16 2010-02-11 주식회사 쏠리테크 광 중계 시스템
WO2010147278A1 (ko) * 2009-06-16 2010-12-23 주식회사 쏠리테크 광 중계 시스템
JP2012049776A (ja) * 2010-08-26 2012-03-08 Fujitsu Ltd アンテナ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GB2484287A (en) * 2010-10-04 2012-04-11 Vodafone Ip Licensing Ltd Selecting base station radio systems for receiving and combining OFDM signals from a mobile station
US9072099B2 (en) 2011-08-10 2015-06-3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HSDPA activation/de-activation
DE102011118076B4 (de) * 2011-11-04 2024-04-18 Airbus Operations Gmbh Verfahren zur deutlichen Steigerung der Verfügbarkeit drahtloser Verbindungen
JPWO2014045417A1 (ja) * 2012-09-21 2016-08-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負荷試験方法
JP2014165611A (ja) * 2013-02-22 2014-09-0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9860019B2 (en) 2014-02-06 2018-01-02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1302B2 (ja) 1998-06-24 2004-12-1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JP3852736B2 (ja) * 2000-02-23 2006-12-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受信信号合成方法、システム、無線受信局及び受信局
US20030171118A1 (en) * 2001-06-06 2003-09-11 Kazuyuki Miya Cellular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cellular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JP2003069459A (ja) 2001-08-24 2003-03-07 Nippon Soken Inc 受信機
JP4288264B2 (ja) * 2003-08-21 2009-07-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及び無線制御装置
EP1662828B1 (en) * 2003-09-04 2014-06-25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564908A1 (en) * 2003-12-23 2005-08-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vanced multi-sensor processing
KR100810590B1 (ko) * 2003-12-24 2008-03-06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도코모 이동통신 시스템 및 제어 장치
CN1981550B (zh) * 2004-06-30 2010-07-2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站内切换中的数据处理
US20060039315A1 (en) * 2004-08-20 2006-02-23 Hao Bi Macro diversity schemes for shared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in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s
JP4327122B2 (ja) * 2005-05-11 2009-09-09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受信機および無線受信方法
US20070135153A1 (en) * 2005-12-12 2007-06-14 Zhijun Cai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transmit signal strength message
JP4788905B2 (ja) 2006-05-01 2011-10-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アンテナ近接状況判断方法
KR100788418B1 (ko) * 2006-06-27 2007-12-24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통신방법 및 무선통신시스템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37753A 2001.08.3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69855B2 (en) 2013-02-05
JP2008153951A (ja) 2008-07-03
US20080254799A1 (en) 2008-10-16
US8116770B2 (en) 2012-02-14
JP4882723B2 (ja) 2012-02-22
EP1936832B1 (en) 2017-06-14
US20120108243A1 (en) 2012-05-03
KR20080056684A (ko) 2008-06-23
CN101207423A (zh) 2008-06-25
EP1936832A3 (en) 2012-03-21
EP1936832A2 (en) 2008-06-25
KR100965015B1 (ko) 2010-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7423B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715881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tilizing smart antennas establishing a backhaul network
US6829491B1 (en) Dynamic and self-optimizing smart network
EP2904831B1 (en) Capacity optimization sub-system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JP3492699B2 (ja) カバレージホールへの通信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KR101273816B1 (ko) 스마트 안테나를 이용하여 백홀 네트워크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09911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determination of mobile station 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20037730A1 (en) Adaptive capacity management in a centralized basestation architecture
KR101596571B1 (ko) 스마트 안테나를 이용하여 백홀 네트워크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12054736A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負荷分散方法
JP2007166353A (ja) 動的セル再構成方法及び,これを適用するセルラー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2484818A (zh) 在协作无线电接入系统中的能量减少
JP2006217011A (ja) 移動局、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228213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基地局の負荷制御方式
CN107889118A (zh) 一种rru交织冗余的lte‑r网络系统
CN101006743A (zh) 通信系统
KR100317830B1 (ko) 광기지국 시스템의 동적 자원 관리방법
WO2008027637A2 (en) Softer clustering of remote base antennas
KR200394366Y1 (ko) 스마트 안테나를 이용하여 백홀 네트워크를 설정하는 장치및 시스템
CN104955088A (zh) 小区激活方法和装置
CN102238614A (zh) 为处于多小区覆盖下的终端选择候选小区的方法及网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