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3135A - 农药活性物质结合物 - Google Patents

农药活性物质结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3135A
CN101203135A CNA2006800225121A CN200680022512A CN101203135A CN 101203135 A CN101203135 A CN 101203135A CN A2006800225121 A CNA2006800225121 A CN A2006800225121A CN 200680022512 A CN200680022512 A CN 200680022512A CN 101203135 A CN101203135 A CN 101203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referred
phenyl
spp
active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25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3135B (zh
Inventor
A·苏提-海因茨
H·亨格伯格
W·蒂勒特
H-L·埃尔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Bayer CropScience AG
Original Assignee
Bayer CropScienc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50221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5022147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 CropScience AG filed Critical Bayer CropScience AG
Priority to CN2014100101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14900B/zh
Priority to CN201610146396.XA priority patent/CN105594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03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3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3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3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的活性物质结合物,一方面,该结合物包括已知的甲酰胺,另一方面,该结合物包括已知的杀虫活性物质,并且该结合物非常适于防治不想要的有害动物——例如昆虫或螨虫——以及不想要的植物致病菌。

Description

农药活性物质结合物
本发明涉及新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combination),包括,首先,已知的甲酰胺,和,其次,杀虫活性化合物,所述活性化合物结合物特别适合于防治不想要的有害动物——例如昆虫或螨虫——以及不想要的植物致病菌。
已知某些甲酰胺(carboxamide)具有杀菌特性:例如,已知于WO03/010149的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和已知于DE-A 103 03 589的3-(三氟甲基)-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这些化合物的活性良好;但是,在低施用率时其活性有时不令人满意。
而且,已知许多磷酸酯、氨基甲酸酯、杂环、有机锡化合物、苯甲酰脲和拟除虫菊酯具有杀昆虫和杀螨虫特性(参看,例如US 2,758,115、US 3,309,266、GB 1,181,657、WO 93/22297 A1、WO 93/10083 A1、DE26 41 343 A1、EP 347 488 A1、EP 210 487 A1、US 3,264,177和EP 234045 A2)。但是,所述化合物的活性同样不总是令人满意。
本发明现提供具有非常好的杀菌、杀昆虫和/或杀螨虫特性的新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该结合物含有通式(I)的甲酰胺(组1)和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组(2)-组(24)的活性化合物:
Figure S2006800225121D00011
其中
R1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A代表下列A1-A8基团中的一个:
Figure S2006800225121D00021
R2代表C1-C3烷基,
R3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R4代表氢、卤素或C1-C3烷基,
R5代表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R6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氨基、(C1-C3烷基)氨基或二(C1-C3烷基)氨基,
R7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R8代表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R9代表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R10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组(2)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拮抗剂(优选氯化烟碱(chloronicotinyl)类/新烟碱类);
组(3)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优选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酸酯类);
组(4)钠通道调节剂/电位门控钠通道阻断剂(优选拟除虫菊酯类和噁二嗪类);
组(5)乙酰胆碱受体调节剂(优选多杀霉素(spinosyn)类);
组(6)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拮抗剂(优选环戊二烯有机氯类和fiprole类);
组(7)氯离子通道活化剂(优选mectin类);
组(8)保幼激素模拟物;
组(9)蜕皮激素激动剂/干扰剂(优选二酰基肼类);
组(10)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优选苯甲酰脲类);
组(11)氧化磷酸化抑制剂,ATP干扰剂(优选有机锡类);
组(12)通过破坏H质子梯度的氧化磷酸化的解偶剂(decoupler)(优选吡咯类和二硝基苯酚类);
组(13)位点I电子传递抑制剂(优选METI类);
组(14)位点II电子传递抑制剂;
组(15)位点III电子传递抑制剂;
组(16)昆虫肠膜的微生物干扰剂;
组(17)脂质合成的抑制剂(优选特窗酸类和特特拉姆酸(tetramicacid)类);
组(18)甲酰胺;
组(19)章鱼胺能激动剂;
组(20)镁刺激的ATP酶的抑制剂;
组(21)邻苯二酰胺;
组(22)沙蚕毒素类似物;
组(23)生物制剂、激素或信息素;
组(24)具有未知或不明确的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优选熏蒸剂、选择性取食抑制剂和螨生长抑制剂)。
令人惊讶地,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的杀菌、杀昆虫和/或杀螨虫活性显著高于单个活性化合物活性的总和。因此,存在不可预见的协同效应,并且其不只是活性的加和。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除至少一种通式(I)的甲酰胺(组1)外,还含有至少一种选自组(2)-(24)的活性化合物。
式(I)提供了组(1)化合物的宽泛的定义。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优选含有其中各基团定义如下的通式(I)的甲酰胺。
优选下述式(I)的甲酰胺,其中
R1代表氢、氟、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一氯甲基、二氯甲基或三氯甲基,
A代表下列A1-A5基团中的一个:
Figure S2006800225121D00041
R2代表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
R3代表碘、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R4代表氢、氟、氯或甲基,
R5代表氯、溴、碘、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R6代表氢、氯、甲基、氨基或二甲基氨基,
R7代表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R8代表溴或甲基,
R9代表甲基或三氟甲基。
特别优选下述式(I)的甲酰胺,其中
R1代表氢、氟、氯、甲基、乙基或三氟甲基,
A代表下列A1基团或A2基团中的一个:
Figure S2006800225121D00042
R2代表甲基或异丙基,
R3代表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R4代表氢或氟,
R5代表碘、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Figure S2006800225121D00043
下述式(I)的甲酰胺,其中
R1代表氢或甲基,
A代表下列A1基团或A2基团中的一个:
R2代表甲基,
R3代表甲基,
R4代表氟,
R5代表碘或三氟甲基。
在混合物中,尤其特别优选使用式(1a)的化合物
Figure S2006800225121D00051
其中R1、R2、R3和R4如上面所定义。
在混合物中,尤其特别优选使用式(1b)的化合物
其中R1和R5如上面所定义。
式(I)尤其包含下列组(1)的优选的混合组分:
(1-1)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已知于WO 03/010149)
(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氯-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已知于JP-A 10-251240)
(1-4)3-(二氟甲基)-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5)3-(三氟甲基)-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已知于DE-A 103 03 589)
(1-6)3-(三氟甲基)-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氯-1-甲基-1H-吡唑-4-甲酰胺(已知于JP-A 10-251240)
(1-7)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已知于JP-A 10-251240)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已知于WO 03/010149)
(1-9)3-(二氟甲基)-1-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1-10)3-(三氟甲基)-1-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1-11)3-(三氟甲基)-5-氟-1-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已知于DE-A 103 03 589)
(1-12)3-(三氟甲基)-5-氯-1-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已知于JP-A 10-251240)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已知于DE-A 102 29 595)
(1-14)2-碘代-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苯甲酰胺(已知于DE-A 102 29 595)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已知于DE-A 102 29 595)
(1-16)2-(三氟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苯甲酰胺(已知于DE-A 102 29 595)
重点是这样的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该活性化合物结合物除甲酰胺(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组1)外,还含有一种或多种——优选一种——组(2)-(24)的混合组分。
重点是这样的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该活性化合物结合物除甲酰胺(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组1)外,还含有一种或多种——优选一种——组(2)-(24)的混合组分。
重点是这样的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该活性化合物结合物除甲酰胺(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组1)外,还含有一种或多种——优选一种——组(2)-(24)的混合组分。
重点是这样的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该活性化合物结合物除甲酰胺(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组1)外,还含有一种或多种——优选一种——组(2)-(24)的混合组分。
组(2)-(24)的活性化合物包括多种下面列出的可能的混合组分。
组(2)的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拮抗剂特别包括下列活性化合物:
(2.1)氯化烟碱类/新烟碱(例如啶虫脒(acetamiprid)、噻虫胺(clothianidin)、呋虫胺(dinotefuran)、吡虫啉(imidacloprid)、烯啶虫胺(nitenpyram)、硝虫噻嗪(nithiazine)、噻虫啉(thiacloprid)、噻虫嗪(thiamethoxam))
(2.2)烟碱(nicotine)、杀虫磺(bensultap)、巴丹(cartap)。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优选包括下列组(2)的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拮抗剂:
(2.1.1)噻虫胺
(2.1.2)吡虫啉
(2.1.3)噻虫啉
(2.1.4)噻虫嗪
(2.1.5)啶虫脒
(2.1.6)呋虫胺
(2.1.7)烯啶虫胺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特别优选含有组(2)的下列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拮抗剂:
(2.1.1)噻虫胺
(2.1.2)吡虫啉
(2.1.3)噻虫啉
(2.1.4)噻虫嗪
组(3)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特别包括下列活性化合物:
(3.1)氨基甲酸酯类(例如棉铃威(alanycarb)、涕灭威(aldicarb)、砜灭威(aldoxycarb)、除害威(allyxycarb)、灭害威(aminocarb)、噁虫威(bendiocarb)、丙硫克百威(benfuracarb)、合杀威(bufencarb)、畜虫威(butacarb)、丁叉威(butocarboxim)、氧丁叉威(butoxycarboxim)、西维因(carbaryl)、虫螨威(carbofuran)、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chloethocarb、敌蝇威(dimetilan)、苯虫威(ethiofencarb)、丁苯威(fenobucarb)、苯硫威(fenothiocarb)、伐虫脒(formetanate)、呋线威(furathiocarb)、异丙威(isoprocarb)、威百亩(metam-sodium)、甲硫威(methiocarb)、灭多虫(methomyl)、速灭威(metolcarb)、甲氨叉威(oxamyl)、乙丙磷威(phosphocarb)、抗蚜威(pirimicarb)、猛杀威(promecarb)、残杀威(propoxur)、硫双威(thiodicarb)、特氨叉威(thiofanox)、唑蚜威(triazamate)、混杀威(trimethacarb)、XMC、灭杀威(xylylcarb));
(3.2)有机磷酸酯类(例如,高灭磷(acephate)、唑啶磷(azamethiphos)、谷硫磷(azinphos-methyl)、乙基谷硫磷(azinphos-ethyl)、乙基溴硫磷(bromophos-ethyl)、溴苯烯磷(bromfenvinfos(-methyl))、特嘧硫磷(butathiofos)、硫线磷(cadusafos)、三硫磷(carbophenothion)、壤虫氯磷(chlorethoxyfos)、毒虫畏(chlorfenvinphos)、氯甲磷(chlormephos)、甲基毒死蜱(chlorpyrifos-methyl)/毒死蜱(chlorpyrifos-ethyl)、蝇毒磷(coumaphos)、苯腈磷(cyanofenphos)、杀螟腈(cyanophos)、甲基内吸磷(demeton-S-methyl)、磺吸磷(demeton-S-methylsulphon)、氯亚磷(dialifos)、二嗪农(diazinon)、除线磷(dichlofenthion)、敌敌畏(dichlorvos/DDVP)、百治磷(dicrotophos)、乐果(dimethoate)、甲基毒虫畏(dimethylvinphos)、杀抗松(dioxabenzofos)、乙拌磷(disulfoton)、EPN、乙硫磷(ethion)、灭克磷(ethoprophos)、氧嘧啶磷(etrimfos)、氨磺磷(famphur)、克线磷(fenamiphos)、杀螟松(fenitrothion)、丰索磷(fensulfothion)、倍硫磷(fenthion)、吡氟硫磷(flupyrazofos)、地虫磷(fonofos)、安果(formothion)、丁苯硫磷(fosmethilan)、噻唑酮磷(fosthiazate)、庚虫磷(heptenophos)、碘硫磷(iodofenphos)、异稻瘟净(iprobenfos)、氯唑磷(isazofos)、丙胺磷(isofenphos)、O-水杨酸异丙酯(isopropyl O-salicylate)、异噁唑磷(isoxathion)、马拉硫磷(malathion)、灭蚜磷(mecarbam)、虫螨畏(methacrifos)、甲胺磷(methamidophos)、杀扑磷(methidathion)、速灭磷(mevinphos)、久效磷(monocrotophos)、二溴磷(naled)、氧化乐果(omethoate)、砜吸磷(oxydemeton-methyl)、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对硫磷(parathion-ethyl)、稻丰散(phenthoate)、甲拌磷(phorate)、伏杀磷(phosalone)、亚胺硫磷(phosmet)、磷胺(phosphamidon)、乙丙磷威(phosphocarb)、腈肟磷(phoxim)、甲基嘧啶磷(pirimiphos-methyl)/嘧啶磷(pirimiphos-ethyl)、丙溴磷(profenofos)、丙虫磷(propaphos)、烯虫磷(propetamphos)、丙硫磷(prothiofos)、发果(prothoate)、吡唑硫磷(pyraclofos)、打杀磷(pyridaphenthion)、哒硫磷(pyridathion)、喹噁磷(quinalphos)、硫线磷(sebufos)、硫特普(sulfotep)、乙丙硫磷(sulprofos)、嘧丙磷(tebupirimfos)、双硫磷(temephos)、特丁磷(terbufos)、杀虫畏(tetrachlorvinphos)、甲基乙拌磷(thiometon)、三唑磷(triazophos)、敌百虫(triclorfon)、蚜灭多(vamidothion))。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优选含有下列组(3)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
(3.1.1)甲硫威
(3.1.2)硫双威
(3.1.3)苯虫威
(3.1.4)涕灭威
(3.1.5)残杀威
(3.2.1)谷硫磷
(3.2.2)乙基谷硫磷
(3.2.3)腈肟磷
(3.2.4)丙硫磷(prothiophos)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尤其优选含有下列组(3)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
(3.1.1)甲硫威
(3.1.2)硫双威
(3.1.3)苯虫威
(3.2.1)谷硫磷
(3.2.2)乙基谷硫磷
组(4)的钠通道调节剂/电位门控钠通道阻断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4.1)拟除虫菊酯类[例如氟丙菊酯(acrinathrin)、烯丙菊酯(d-顺-反,d-反)(allethrin(d-cis-trans,d-trans))、β-氟氯氰菊酯(beta-cyfluthrin)、联苯菊酯(bifenthrin)、生物烯丙菊酯(bioallethrin)、生物烯丙菊酯-S-环戊基异构体(bioallethrin-S-cyclopentyl-isomer)、bioethanomethrin、生物氯菊酯(biopermethrin)、生物苄呋菊酯(bioresmethrin)、二氯炔戊菊酯(chlovaporthrin)、顺式氯氰菊酯(cis-cypermethrin)、顺式苄呋菊酯(cis-resmethrin)、顺式氯菊酯(cis-permethrin)、功夫菊酯(clocythrin)、乙氰菊酯(cycloprothrin)、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氯氟氰菊酯(cyhalothrin),甲体氯氰菊酯、乙体氯氰菊酯、辛体氯氰菊酯、己体氯氰菊酯(cypermethrin(alpha-,beta-,theta-,zeta-))),苯醚氰菊酯(cyphenothrin)、DDT、溴氰菊酯(deltamethrin)、右旋烯炔菊酯(1R-异构体)(empenthrin(1R-isomer))、S-氰戊菊酯(esfenvalerate)、醚菊酯(etofenprox)、五氟苯菊酯(fenfluthrin)、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吡氯氰菊酯(fenpyrithrin)、杀灭菊酯(fenvalerate)、溴氟菊酯(flubrocythrinate)、氟氰戊菊酯(flucythrinate)、氟丙苄醚(flufenprox)、氟氯苯菊酯(flumethrin)、氟胺氰菊酯(fluvalinate)、fubfenprox、γ-氯氟氰菊酯(gamma-cyhalothrin)、咪炔菊酯(imiprothrin)、噻嗯菊酯(kadethrin)、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甲氧苄氟菊酯(metofluthrin)、顺式氯菊酯、反式氯菊酯(permethrin(cis-,trans-))、苯醚菊酯(1R-反式异构体)(phenothrin(1R-trans isomer))、炔酮菊酯(prallethrin)、丙氟菊酯(profluthrin)、protrifenbute、反灭虫菊(pyresmethrin)、苄呋菊酯(resmethrin)、Ru 15525、灭虫硅醚(silafluofen)、氟胺氰菊酯(tau-fluvalinate)、七氟菊酯(tefluthrin)、环戊烯丙菊酯(terallethrin)、胺菊酯(1R-异构体)(tetramethrin(1R-isomer))、氯溴氰菊酯(tralocythrin)、四溴菊酯(tralomethrin)、四氟菊酯(transfluthrin)、ZXI 8901、除虫菊酯(pyrethrins)(除虫菊(pyrethrum)];
(4.2)噁二嗪类(例如茚虫威(indoxacarb))。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优选含有下列组(4)的钠通道调节剂/电位门控钠通道阻断剂:
(4.1.1)β-氟氯氰菊酯
(4.1.2)氟氯氰菊酯
(4.1.3)溴氰菊酯
(4.1.4)氟胺氰菊酯
(4.1.5)eflusilanate
(4.2.1)茚虫成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尤其优选含有下列组(4)的钠通道调节剂/电位门控钠通道阻断剂:
(4.1.1)β-氟氯氰菊酯
(4.1.2)氟氯氰菊酯
(4.1.3)溴氰菊酯
(4.1.4)氟胺氰菊酯
(4.2.1)茚虫威
组(5)的乙酰胆碱受体调节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5.1)多杀霉素(spinosyn)类(例如多杀菌素(spinosad))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优选含有下列组(5)的乙酰胆碱受体调节剂:
(5.1.1)多杀菌素
组(6)的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拮抗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6.1)环戊二烯有机氯类(例如,毒杀芬(camphechlor)、氯丹(chlordane)、硫丹(endosulfan)、林丹(gamma-HCH)、HCH、七氯(heptachlor)、林丹(lindane)、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
(6.2)fiprole类(例如,acetoprole、乙虫腈(ethiprole)、氟虫腈(fipronil)、氟吡唑虫(vaniliprole))。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优选含有下列组(6)的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拮抗剂:
(6.1.1)硫丹
(6.2.1)氟虫腈
(6.2.2)乙虫腈
组(7)的氯离子通道活化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7.1)mectin类(例如阿维菌素(abamectin、avermectin)、埃玛菌素(emamectin)、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benzoate)、伊维菌素(ivermectin)、弥拜菌素(milbemectin)、米尔倍霉素(milbemycin))。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优选含有下列组(7)的氯离子通道活化剂:
(7.1.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组(8)的保幼激素模拟物类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苯虫醚(diofenolan)、保幼醚(epofenonane)、苯氧威(fenoxycarb)、烯虫乙酯(hydroprene)、烯虫炔酯(kinoprene)、烯虫酯(methoprene)、吡丙醚(pyriproxifen)、烯虫硫酯(triprene)。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优选含有下列组(8)的保幼激素模拟物:
(8.1.1)吡丙醚
组(9)的蜕皮激素激动剂/干扰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9.1)二酰基肼类(例如,环虫酰肼(chromafenozide)、氯虫酰肼(halofenozide)、甲氧虫酰肼(methoxyfenozide)、虫酰肼(tebufenozide))。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优选含有下列组(9)的蜕皮激素激动剂/干扰剂:
(9.1.1)甲氧虫酰肼
组(10)的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10.1)苯甲酰脲类(例如双三氟虫脲(bistrifluron)、氟啶脲(chlofluazuron)、除虫脲(diflubenzuron)、啶蜱脲(fluazuron)、氟环脲(flucycloxuron)、氟虫脲(flufenoxuron)、氟铃脲(hexaflumuron)、虱螨脲(lufenuron)、氟酰脲(novaluron)、多氟脲(noyiflumuron)、氟幼脲(penfluron)、氟苯脲(teflubenzuron)、杀铃脲(triflumuron));
(10.2)噻嗪酮(buprofezin);
(10.3)灭蝇胺(cyromazine)。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优选含有下列组(10)的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
(10.1.1)杀铃脲
(10.1.2)氟虫脲
组(11)的氧化磷酸化抑制剂、ATP干扰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11.1)丁醚脲(diafenthiuron);
(11.2)有机锡类(例如,三唑锡(azocyclotin)、三环锡(cyhexatin)、苯丁锡(fenbutatin-oxide))。
组(12)的通过破坏H质子梯度的氧化磷酸化的解偶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12.1)吡咯类(例如虫螨腈(chlorfenapyr));
(12.2)二硝基苯酚类(例如,乐杀螨(binapacyrl)、消螨通(dinobuton)、敌螨普(dinocap)、DNOC)。
组(13)的位点I电子传递抑制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13.1)METI类(例如,喹螨醚(fenazaquin)、唑螨酯(fenpyroximate)、嘧螨醚(pyrimidifen)、哒螨灵(pyridaben)、吡螨胺(tebufenpyrad)、唑虫酰胺(tolfenpyrad));
(13.2)伏蚁腙(hydramethylnone);
(13.3)三氯杀螨醇(dicofol)。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优选含有下列组(13)的位点I电子传递抑制剂:
(13.1.1)吡螨胺
(13.2.1)伏蚁腙(hydramethylone)
组(14)的位点II电子传递抑制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14.1.1)鱼藤酮(rotenone)
组(15)的位点III电子传递抑制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15.1)灭螨醌(acequinocyl)、嘧螨酯(fluacrypyrim)。
组(16)的昆虫肠膜的微生物干扰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16.1)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
组(17)的脂质合成的抑制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17.1)特窗酸类(例如,螺螨酯(spirodiclofen)、螺甲螨酯(spiromesifen));
(17.2)特特拉姆酸类(例如3-(2,5-二甲基苯基)-8-甲氧基-2-氧-1-氮杂螺[4.5]癸-3-烯-4-基乙基碳酸酯(别名:碳酸3-(2,5-二甲基苯基)-8-甲氧基-2-氧-1-氮杂螺[4.5]癸-3-烯-4-基乙酯,CAS注册号:382608-10-8)和碳酸顺-3-(2,5-二甲基苯基)-8-甲氧基-2-氧-1-氮杂螺[4.5]癸-3-烯-4-基乙酯(CAS注册号:203313-25-1))。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优选含有下列组(17)的脂质合成的抑制剂:
(17.1.1)螺螨酯
(17.1.2)螺甲螨酯
(17.2.1)3-(2,5-二甲基苯基)-8-甲氧基-2-氧-1-氮杂螺[4.5]癸-3-烯-4-基乙基碳酸酯。
组(18)的甲酰胺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18.1.1)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
组(19)的章鱼胺能激动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19.1.1)双甲脒(amitraz)
组(20)的镁刺激的ATP酶的抑制剂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20.1.1)炔螨特(propargite)
组(21)的邻苯二酰胺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21.1.1)N2-[1,1-二甲基-2-(甲基磺酰基)乙基]-3-碘-N1-[2-甲基-4-[1,2,2,2-四氟-1-(三氟甲基)乙基]苯基]-1,2-苯二甲酰胺(即氟虫酰胺(flubendiamide),CAS注册号:272451-65-7)。
组(22)的沙蚕毒素类似物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杀虫环草酸盐(thiocyclam hydrogen oxalate)、杀虫双(thiosultap-sodium)。
组(23)的生物制剂、激素或信息素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印楝素(azadirachtin)、芽孢杆菌属种(Bacillus spec.)、白僵菌属种(Beauveria spec.)、十二碳二烯醇(codlemone)、绿僵菌属(Metarrhizium spec.)、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spec.)、敌贝特(thuringiensin)、轮枝菌属种(Verticillium spec.)。
组(24)的具有未知或未明确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特别含有下列活性化合物:
(24.1)熏蒸剂(例如,磷化铝、溴甲烷、硫酰氟);
(24.2)选择性取食抑制剂类(例如,冰晶石(cryolite)、氟啶虫酰胺、吡蚜酮(pymetrozine));
(24.3)螨虫生长抑制剂类(例如,四螨嗪(clofentezine)、乙螨唑(etoxazole)、噻螨酮(hexythiazox));
(24.4)amidoflumet、benclothiaz、苯螨特(benzoximate)、联苯肼酯(bifenazate)、溴螨酯(bromopropylate)、噻嗪酮(buprofezin)、灭螨锰(chinomethionat)、杀虫脒(chlordimeform)、乙酯杀螨醇(chlorobenzilate)、氯化苦(chloropicrin)、clothiazoben、cycloprene、丁氟螨酯(cyflumetofen)、环虫腈(dicyclanil)、fenoxacrim、氟硝二苯胺(fentrifanil)、噻唑螨(flubenzimine)、flufenerim、氟螨嗪(flutenzin)、诱虫十六酯(gossyplure)、伏蚁腙、japonilure、恶虫酮(metoxadiazone)、石油、增效醚(piperonyl butoxide)、油酸钾、pyrafluprole、啶虫丙醚(pyridalyl)、pyriprole、氟虫胺(sulfluramid)、三氯杀螨砜(tetradifon)、杀螨硫醚(tetrasul)、苯螨噻(triarathene)、增效炔醚(verbutin),以及化合物丙基氨基甲酸3-甲基苯酯(速灭威(Tsumacide)Z)、化合物3-(5-氯-3-吡啶基)-8-(2,2,2-三氟乙基)-8-氮杂双环[3.2.1]辛-3-腈(CAS注册号185982-80-3)及相应的3-内异构体(CAS注册号185984-60-5)(参看WO 96/37494,WO 98/25923),以及含有杀虫有效的植物提取物、线虫、真菌或病毒的制剂。
本发明尤其优选的结合物列于下表中。
表1
  组(1)的活性化合物   组(2)-(24)的活性化合物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2.1.1)噻虫胺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2.1.2)吡虫啉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2.1.3)噻虫啉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2.1.4)噻虫嗪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3.1.1)甲硫威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3.1.2)硫双威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3.1.3)苯虫威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3.2.1)谷硫磷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3.2.2)乙基谷硫磷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4.1.1)β-氟氯氰菊酯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4.1.2)氟氯氰菊酯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4.1.3)溴氰菊酯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4.1.4)氟胺氰菊酯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   (4.2.1)茚虫威
  组(1)的活性化合物   组(2)-(24)的活性化合物
  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5.1.1)多杀菌素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6.1.1)硫丹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6.2.1)氟虫腈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6.2.2)乙虫腈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7.1.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8.1.1)吡丙醚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9.1.1)甲氧虫酰肼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10.1.1)杀铃脲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10.1.2)氟虫脲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13.1.1)吡螨胺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13.2.1)伏蚁腙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17.1.1)螺螨酯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17.1.2)螺甲螨酯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17.2.1)3-(2,5-二甲基苯基)-8-甲氧基-2-氧-1-氮杂螺[4.5]癸-3-烯-4-基乙基碳酸酯
  组(1)的活性化合物   组(2)-(24)的活性化合物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18.1.1)氟啶虫酰胺
  (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   (21.1.1)氟虫酰胺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2.1.1)噻虫胺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2.1.2)吡虫啉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2.1.3)噻虫啉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2.1.4)噻虫嗪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3.1.1)甲硫威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3.1.2)硫双威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3.1.3)苯虫威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3.2.1)谷硫磷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3.2.2)乙基谷硫磷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4.1.1)β-氟氯氰菊酯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4.1.2)氟氯氰菊酯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4.1.3)溴氰菊酯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4.1.4)氟胺氰菊酯
  组(1)的活性化合物   组(2)-(24)的活性化合物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4.2.1)茚虫威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5.1.1)多杀菌素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6.1.1)硫丹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6.2.1)氟虫腈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6.2.2)乙虫腈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7.1.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8.1.1)吡丙醚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9.1.1)甲氧虫酰肼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0.1.1)杀铃脲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0.1.2)氟虫脲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3.1.1)吡螨胺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3.2.1)伏蚁腙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7.1.1)螺螨酯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7.1.2)螺甲螨酯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7.2.1)3-(2,5-二甲基苯基)-8-甲氧基-2-氧-1-氮杂螺[4.5]癸-3-
  组(1)的活性化合物   组(2)-(24)的活性化合物
  烯-4-基乙基碳酸酯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8.1.1)氟啶虫酰胺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21.1.1)氟虫酰胺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2.1.1)噻虫胺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2.1.2)吡虫啉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2.1.3)噻虫啉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2.1.4)噻虫嗪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3.1.1)甲硫威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3.1.2)硫双威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3.1.3)苯虫威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3.2.1)谷硫磷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3.2.2)乙基谷硫磷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4.1.1)β-氟氯氰菊酯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4.1.2)氟氯氰菊酯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4.1.3)溴氰菊酯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   (4.1.4)氟胺氰菊酯
  组(1)的活性化合物   组(2)-(24)的活性化合物
  基)苯甲酰胺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4.2.1)茚虫威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5.1.1)多杀菌素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6.1.1)硫丹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6.2.1)氟虫腈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6.2.2)乙虫腈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7.1.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8.1.1)吡丙醚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9.1.1)甲氧虫酰肼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10.1.1)杀铃脲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10.1.2)氟虫脲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13.1.1)吡螨胺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13.2.1)伏蚁腙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17.1.1)螺螨酯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17.1.2)螺甲螨酯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   (17.2.1)3-(2,5-二甲基苯基)-8-
  组(1)的活性化合物   组(2)-(24)的活性化合物
  基)苯甲酰胺   甲氧基-2-氧-1-氮杂螺[4.5]癸-3-烯-4-基乙基碳酸酯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18.1.1)氟啶虫酰胺
  (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   (21.1.1)氟虫酰胺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2.1.1)噻虫胺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2.1.2)吡虫啉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2.1.3)噻虫啉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2.1.4)噻虫嗪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3.1.1)甲硫威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3.1.2)硫双威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3.1.3)苯虫威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3.2.1)谷硫磷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3.2.2)乙基谷硫磷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4.1.1)β-氟氯氰菊酯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4.1.2)氟氯氰菊酯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4.1.3)溴氰菊酯
  组(1)的活性化合物   组(2)-(24)的活性化合物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4.1.4)氟胺氰菊酯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4.2.1)茚虫威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5.1.1)多杀菌素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6.1.1)硫丹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6.2.1)氟虫腈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6.2.2)乙虫腈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7.1.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8.1.1)吡丙醚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9.1.1)甲氧虫酰肼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10.1.1)杀铃脲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10.1.2)氟虫脲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13.1.1)吡螨胺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13.2.1)伏蚁腙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17.1.1)螺螨酯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17.1.2)螺甲螨酯
  组(1)的活性化合物   组(2)-(24)的活性化合物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17.2.1)3-(2,5-二甲基苯基)-8-甲氧基-2-氧-1-氮杂螺[4.5]癸-3-烯-4-基乙基碳酸酯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18.1.1)氟啶虫酰胺
  (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   (21.1.1)氟虫酰胺
此外,活性化合物的结合物也可以还含有杀菌、杀螨或杀虫有效的附加组分。
如果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中的活性化合物以一定的重量比存在,则协同效应尤其显著。但是,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中的活性化合物的重量比可以在一个相对宽的范围内变化。通常,本发明的结合物含有式(I)的活性化合物和在下表中给出的具有优选混合比的混合组分,其中的混合比例按重量比计。
该比例应理解为意指式(I)的活性化合物(组1):混合组分。
表2:混合比
  混合组分(组)   优选的混合比   尤其优选的混合比
  (2.1)氯化烟碱类/新烟碱类   500∶1-1∶50   125∶1-1∶25
  (2.2)烟碱、杀虫磺、巴丹   500∶1-1∶50   125∶1-1∶25
  (3.1)氨基甲酸酯类   500∶1-1∶1000   125∶1-1∶500
  (3.2)有机磷酸酯类   500∶1-1∶50   125∶1-1∶25
  (4.1)拟除虫菊酯类   500∶1-1∶50   125∶1-1∶25
  (4.2)噁二嗪类   500∶1-1∶50   125∶1-1∶25
  (5.1)多杀霉素类   500∶1-1∶50   125∶1-1∶25
  (6.1)环戊二烯有机氯类   500∶1-1∶50   125∶1-1∶25
  (6.2)fiprole类   500∶1-1∶200   125∶1-1∶50
  (7.1)mectin类   500∶1-1∶50   125∶1-1∶25
  混合组分(组)   优选的混合比   尤其优选的混合比
  (8)保幼激素模拟物   500∶1-1∶50   125∶1-1∶25
  (9.1)二酰基肼类   500∶1-1∶50   125∶1-1∶25
  (10.1)苯甲酰脲类   500∶1-1∶50   125∶1-1∶25
  (10.2)噻嗪酮   500∶1-1∶50   125∶1-1∶25
  (10.3)灭蝇胺   500∶1-1∶50   125∶1-1∶25
  (11.1)丁醚脲   500∶1-1∶50   125∶1-1∶25
  (11.2)有机锡类   500∶1-1∶50   125∶1-1∶25
  (12.1)吡咯类   500∶1-1∶50   125∶1-1∶25
  (12.2)二硝基苯酚类   500∶1-1∶50   125∶1-1∶25
  (13.1)METI类   500∶1-1∶50   125∶1-1∶25
  (13.2)伏蚁腙   500∶1-1∶50   125∶1-1∶25
  (13.3)三氯杀螨醇   500∶1-1∶50   125∶1-1∶25
  (14)鱼藤酮   500∶1-1∶50   125∶1-1∶25
  (15.1)灭螨醌、嘧螨酯   500∶1-1∶50   125∶1-1∶25
  (16.1)苏云金杆菌菌株类   500∶1-1∶50   125∶1-1∶25
  (17.1)特窗酸类   500∶1-1∶50   125∶1-1∶25
  (17.2)特特拉姆酸类   500∶1-1∶50   125∶1-1∶25
  (18)氟啶虫酰胺   500∶1-1∶50   125∶1-1∶25
  (19)双甲脒   500∶1-1∶50   125∶1-1∶25
  (20)炔螨特   500∶1-1∶50   125∶1-1∶25
  (21)邻苯二酰胺类   500∶1-1∶50   125∶1-1∶25
  (22)沙蚕毒素类似物   500∶1-1∶50   125∶1-1∶25
  (23)生物制剂、激素、信息素类   500∶1-1∶50   125∶1-1∶25
  (24.1)熏蒸剂类   500∶1-1∶50   125∶1-1∶25
  (24.2)选择性进食抑制剂类   500∶1-1∶50   125∶1-1∶25
  (24.3)螨虫生长抑制剂类   500∶1-1∶50   125∶1-1∶25
  (24.4)   500∶1-1∶50   125∶1-1∶25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具有强的杀微生物作用并且可在作物保护和材料保护中用于防治不想要的微生物,例如真菌和细菌。
在作物保护中,杀真菌剂可用于防治根肿菌(Plasmodiophoromycetes)、卵菌(Oomycetes)、壶菌(Chytridiomycetes)、接合菌(Zygomycetes)、子囊菌(Ascomycetes)、担子菌(Basidiomycetes)及半知菌(Deuteromycetes)。
在作物保护中,杀细菌剂可用于防治假单孢菌(Pseudomonadaceae)、根瘤菌(Rhizobiaceae)、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棒杆菌(Corynebacteriaceae)及链霉菌(Streptomycetaceae)。
可作为实例但以非限制性方式提及的归入上述所列属名的引起真菌及细菌病害的一些病原体为:
由白粉病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
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菌种,例如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
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菌种,例如白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 leucotricha);
单囊壳属(Sphaerotheca)菌种,例如凤仙花单囊壳(Sphaerothecafuliginea);
钩丝壳属(Uncinula)菌种,例如葡萄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
由锈病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
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菌种,例如Gymnosporangiumsabinae;
驼孢锈属(Hemileia)菌种,例如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vastatrix);
层锈菌(Phakopsora)菌种,例如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pachyrhizi)和山马蝗层菌(Phakopsora meibomiae);
柄锈菌(Puccinia)菌种,例如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
单胞锈菌属(Uromyces)菌种,例如疣顶单胞锈菌(Uromycesappendiculatus);
由卵菌纲(Oomycetene)类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病原体例如
盘霜霉(Bremia)菌种,例如莴苣盘霜霉(Bremia lactucae);
霜霉(Peronospora)菌种,例如豌豆霜霉(Peronospora pisi)或十字花科霜霉(P.brassicae);
疫霉(Phytophthora)菌种,例如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
轴霜霉(Plasmopara)菌种,例如葡萄生轴霜霉(Plasmoparaviticola);
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菌种,例如草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humuli)或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
腐霉(Pythium)菌种,例如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叶斑枯病和叶萎蔫病病害,
链格孢属(Alternaria)菌种,例如早疫病链格孢(Alternariasolani);
尾孢属(Cercospora)菌种,例如菾菜生尾孢(Cercosporabeticola);
枝孢属(Cladosporium)菌种,例如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cucumerinum)以及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
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菌种,例如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sativus)
(分生孢子形式:德斯霉(Drechslera),Syn:Helminthosporium);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菌种,例如菜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anium);
Cycloconium菌种,例如Cycloconium oleaginum;
间座壳属(Diaporthe)菌种,例如柑桔间座壳(Diaporthe citri);
痂囊腔菌属(Elsinoe)菌种,例如柑桔痂囊腔菌(Elsinoefawcettii);
盘长孢属(Gloeosporium)菌种,例如悦色盘长孢(Gloeosporiumlaeticolor);
小丛壳属(Glomerella)菌种,例如围小丛壳(Glomerellacingulata);
球座菌属(Guignardia)菌种,例如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bidwelli);
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菌种,例如十字花科的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
Magnaporthe菌种,例如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菌种,例如禾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e graminicola);
Phaeosphaeria菌种,例如小麦颖枯病菌(Phaeosphaerianodorum);
核腔菌属(Pyrenophora)菌种,例如圆核腔菌(Pyrenophorateres);
柱隔孢属(Ramularia)菌种,例如Ramularia collo-cygni;
喙孢属(Rhynchospotium)菌种,例如黑麦喙孢(Rhynchosporiumsecalis);
针孢属(Septoria)菌种,例如芹菜小壳针孢(Septoria apii);
核瑚菌属(Typhula)菌种,例如肉孢核瑚菌(Typhula incarnata);
黑星菌属(Venturia)菌种,例如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inaequalis);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根和茎病害,
伏革菌属(Corticium)菌种,例如Corticium graminearum;
镰孢属(Fusarium)菌种,例如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顶囊壳属(Gaeumannomyces)菌种,例如小麦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丝核菌属(Rhizoctonia)菌种,例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Tapesia菌种,例如Tapesia acuformis;
根串珠霉属(Thielaviopsis)菌种,例如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basicol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肉穗花序和散穗花序(包括玉米穗)病害,
链格孢属菌种,例如链格孢属种(Alternaria spp.);
曲霉属(Aspergillus)菌种,例如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枝孢属菌种,例如枝孢属以及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
麦角菌属(Claviceps)菌种,例如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
镰孢属菌种,例如黄色镰孢(Fusarium culmorum);
赤霉属(Gibberella)菌种,例如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
Monographella菌种,例如雪腐明梭孢属(Monographellanivalis);
由黑粉菌引起的病害,所述黑粉菌例如
轴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菌种,例如玉米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
腥黑粉菌属(Tilletia)菌种,例如小麦网腥黑粉菌(Tilletiacaries);
条黑粉菌属(Urocystis)菌种,例如隐条黑粉菌(Urocystisocculta);
黑粉菌(Ustilago)菌种,例如裸黑粉菌(Ustilago nud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果实腐烂,
曲霉属菌种,例如黄曲霉;
葡萄孢属(Botrytis)菌种,例如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青霉属(Penicillium)菌种,例如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和青霉属产紫青霉系(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核盘菌属(Sclerotinia)菌种,例如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
轮枝孢属(Verticilium)菌种,例如黄萎轮枝霉(Verticiliumalboatrum);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种传的和土传的腐烂和萎蔫病害以及幼苗病害,
镰孢属菌种,例如黄色镰孢;
疫霉菌种,例如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
腐霉菌种,例如终极腐霉;
丝核菌属菌种,例如立枯丝核菌;
小菌核属(Sclerotium)菌种,例如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癌性病害、菌瘿和扫帚病,
丛赤壳属(Nectria)菌种,例如苹果梭疤病菌(Nectriagalligen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萎蔫病害,
链核盘菌属(Monilinia)菌种,例如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lax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叶、花和果实的畸形,
外囊菌属(Taphrina)菌种,例如桃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木本植物的退化病害,
Esca菌种,例如Phaemoniella clamydospora;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花和种子的病害,
葡萄孢属菌种,例如灰葡萄孢;
由例如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植物块茎病害,
丝核菌属菌种,例如立枯丝核菌;
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属菌种,例如茄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olani);
由细菌性病原体引起的病害,所述细菌性病原体例如
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菌种,例如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
假单胞菌(Pseudomonas)菌种,例如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 pv.lachrymans);
欧文氏菌属(Erwinia)菌种,例如梨火疫菌(Erwinia amylovora)。
优选可以防治以下大豆病害:
由以下病原体导致的叶片、茎、豆荚和种子的真菌病害,例如:
轮纹叶斑病(alternaria leaf spot)(Alternaria spec.atranstenuissima)、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 dematium var.truncatum)、褐斑病(大豆褐纹壳针孢(Septoria glycines))、桃叶穿孔病和叶枯病(菊池尾孢(Cercospora kikuchii))、choanephora叶枯病(Choanephora infundibulifera trispora(syn.))、dactuliophora叶斑病(Dactuliophora glycines)、霜霉病(东北霜霉(Peronospora manshurica))、drechslera blight(Drechsleraglycini)、蛙眼病(frogeye leaf spot)(大豆尾孢(Cercosporasojina))、菜豆(leptosphaerulina)叶斑病(Leptosphaerulinatrifolii)、叶点霉(phyllostica)叶斑病(大豆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sojaecola))、豆荚和茎枯萎病(大豆荚秆枯腐病菌(Phomopsis sojae))、白粉病(Microsphaera diffusa)、pyrenochaeta叶斑病(Pyrenochaeta glycines)、菌核地上部分枯萎病(aerialblight)、叶枯病及立枯病(立枯丝核菌)、锈病(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黑星病(大豆痂圆孢(Sphacelomaglycines))、stemphylium叶枯病(匍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m))、靶斑病(target spot)(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由以下病原体引起的根和茎基部的真菌病害,例如:
黑根腐病(Calonectria crotalariae)、炭腐病(菜豆壳球孢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镰孢枯萎病或萎蔫、根腐以及荚和根颈腐烂(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直喙镰孢(Fusariumorthoceras)、半裸镰孢(Fusarium semitectum)、木贼镰孢(Fusariumequiseti))、mycoleptodiscus根腐病(Mycoleptodiscusterrestris)、neocosmospora(Neocosmopspora vasinfecta)、荚和茎枯萎疫病(菜豆间座壳(Diaporthe phaseolorum))、茎溃疡(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caulivora))、疫霉腐病(大雄疫霉(Phytophthora megasperma))、褐茎腐病(大豆茎褐腐病菌(Phialophora gregata))、腐霉病(pythium rot)(瓜果腐霉(Pythiumaphanidermatum)、畸雌腐霉(Pythium irregulare)、德巴利腐霉(Pythium debaryanum)、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终极腐霉)、丝核菌根腐、茎腐和立枯病(立枯丝核菌)、核盘菌茎腐(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核盘菌白绢病(Sclerotiniarolfsii)、根串珠霉根腐(根串珠霉)。
植物对防治植物病害所需浓度下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此事实使得可对整株植物(植株的地上部分和根)、繁殖株(propagation stock)和种子以及土壤进行处理。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可用于叶片施用或其它施用方式例如作为拌种剂。
植物对防治植物病害所需浓度的可用的活性化合物具有很好的耐受性,此事实使得可对种子进行处理。因此,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可用作拌种剂。
由植物致病菌引起的对作物的大部分损害早在种子贮存期间受侵染之时和之后种子引种入土壤时以及植物发芽期间和刚发芽之后发生。这个阶段特别重要,因为生长植物的根和幼芽特别敏感,并且即使较小的损害也会导致整株植物的死亡。因此用适宜的组合物保护种子和发芽的植物具有特别大的意义。
对损害出苗后植物的植物致病菌的防治主要通过用作物保护剂处理土壤和植物的地上部分实现。由于考虑到作物保护剂对环境及人与动物的健康的可能影响,应该努力去降低所施用活性化合物的量。
通过处理植物的种子以防治植物致病真菌是长期已知的并且是不断改进的主题。但是,种子的处理经常伴有一系列的问题,该问题不能总是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因此,希望开发用来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的方法,该方法无需在播种之后或植物出苗之后另外施用作物保护剂,或至少减少了其中的另外施用。而且希望以这种方式优化所施用化合物的量,即对种子和发芽的植物提供最大化的保护使其免受植物致病菌的侵染,但所施用活性化合物不损害植物本身。特别的是,处理种子的方法也应该考虑转基因植物固有的杀菌特性,以便施用最小量的作物保护剂而达到对种子和发芽植物的最佳保护。
因此本发明也特别涉及通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处理种子从而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免受植物致病菌侵染的方法。
本发明同样涉及本发明组合物用于处理种子以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免受植物致病菌侵袭的用途。
此外,本发明涉及已用本发明组合物处理以提供保护以防治植物致病菌的种子,。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根据本发明组合物特有的内吸特性,用这些组合物处理种子,不但保护种子本身而且保护出苗之后的植物免于植物致病菌的侵袭。用此方法,可以省却在播种时或其后不久对作物的直接处理。
此外,必须被认为是有利的是,本发明混合物也可尤其施用于转基因的种子。
本发明组合物适用于保护农业中、温室中、森林中或园艺中所使用的任何植物变种的种子。特别是,植物变种的种子采用谷类(例如,小麦、大麦、黑麦、粟和燕麦)、玉米、棉花、大豆、稻、马铃薯、向日葵、菜豆、咖啡、甜菜(例如糖用甜菜和饲料甜菜)、花生、蔬菜(例如番茄、黄瓜、洋葱和莴苣)、草坪植物和观赏植物的种子。谷类(例如小麦、大麦、黑麦和燕麦)、玉米和稻的种子的处理尤其重要。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本发明组合物单独或者以适宜的剂型施用于种子。优选在一种稳定的足以避免处理期间的损害的状态下来处理种子。通常种子可以在收获和播种之间的任意时间点处理。使用的种子通常从植物中分离出来并除去穗轴、壳、茎、表皮、毛或果肉。因此,例如可以使用已收获、清洁并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15重量%的种子。也可选择使用例如干燥之后用水处理然后再干燥的种子。
处理种子时,通常必须注意,应用于种子的本发明组合物的量和/或另外添加剂的量的选择方式为,不会不利地影响种子的发芽或者不会损害生成的植株。尤其是对于在某些施用率时可能具有植物毒性的活性化合物,这一点必须记住。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直接施用,也就是说,不用包含另外的组分并且不用进行稀释。通常,优选将组合物以适宜剂型的形式施用于种子。用于处理种子的适宜剂型和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并且记载在例如下列文献中:US 4,272,417 A、US 4,245,432 A、US 4,808,430 A、US 5,876,739 A、US 2003/0176428 A1、WO 2002/080675 A1、WO2002/028186 A2。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在植物中也具有很强的强化作用。因此它们适用于调动植物的防御作用抵抗不想要的微生物的侵染。
在本文中,植物强化(抗性诱导)物质理解为意指这样的物质,它们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激发植物的防御体系,即当之后用不想要的微生物接种时,处理过的植物显示出对这些微生物的较大程度的抵抗力。
在本发明的情况中,不想要的微生物应理解为意指植物致病真菌、细菌和病毒。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可用于在处理后的一段时期内保护植物免受上述病原体的侵染。它们的保护生效的时期通常在植物用活性化合物处理之后起延伸从1天到10天,优选1到7天。
植物对防治植物病害所需浓度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这使得可用该结合物对地上的植物部分、无性繁殖材料和种子以及土壤进行处理。
在本文中,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尤其可用于成功地防治谷类病害,例如,抵抗柄锈菌种和葡萄栽培、水果生产和蔬菜生产中的病害,例如抵抗葡萄孢属种、黑星菌属种或链格孢属种。
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也适于增加作物的产量。此外,它们显示出低毒性和良好的植物耐受性。
如果合适,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也可以特定的浓度和施用率用作除草剂,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防治有害动物。如果合适,它们还可用作合成其它活性化合物的中间体和前体。
所有的植物及植物部位均可依据本发明来处理。本发明中植物应理解为意指所有的植物及植物种群,例如想要的及不想要的野生植物或作物植物(包括自然存在的作物植物)。作物植物可以是通过常规育种及优化法,或通过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法,或通过所述方法的结合而获得的植物,包括转基因植物且包括受或不受植物种苗权保护的植物栽培品种。植物部位应理解为意指植物所有的地上和地下部位及植物器官,例如芽、叶、花及根,可提及的实例为叶、针叶、茎、干、花、子实体、果实和种子以及根、块茎及根茎。植物部位还包括采收物和无性及有性繁殖物,例如秧苗、块茎、根茎、插条及种子。
根据本发明,使用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对植物及植物部位进行的处理依据常规处理方法直接进行或通过作用于其环境、生境或贮存区域而进行,例如通过浸泡、喷雾、蒸发、雾化、撒播、刷涂,并且对于繁殖物、特别是种子的情况下,还可涂布一层或多层。
在材料的保护中,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可用于保护工业材料免受不想要的微生物的侵染及破坏。
在本发明中,工业材料应理解为意指已制成准备用于工艺的非活体材料。例如,由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保护以免受微生物改性或损害的工业材料可以是胶粘物、胶料、纸张及板材、织物、皮革、木材、涂料及塑料制品、冷却润滑剂及其它可受微生物侵染或损害的材料。可被微生物繁殖损害的生产设备部件,例如冷却水回路,也在所提及的受保护材料的范围内。为本发明目的而优选提及的工业材料为粘合剂、胶料、纸张及板材、皮革、木材、涂料、冷却润滑剂及传热液体,尤其优选木材。
能够导致工业材料的降解或改性的可提及的微生物为,例如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粘质有机体生物。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优选作用于真菌,特别是霉菌、木材退色真菌及木腐真菌(担子菌),以及粘质有机体和藻类。
可提及的实例是下列各属的微生物:
链格孢属,例如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
曲霉属,例如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毛壳菌(Chaetomium),例如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粉革菌属(Coniophora),例如粉孢革菌(Coniophora puetana),
香菇属(Lentinus),例如虎皮香菇菌(Lentinus tigrinus),
青霉属(Penicillium),例如灰绿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
多孔菌(Polyporus),例如杂色多孔菌(Polyporus versicolor),
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例如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
核茎点属(Sclerophoma),例如Sclerophoma pityophila,
木霉属(Trichoderma),例如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例如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例如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此外,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也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它们具有很宽的抗菌作用谱,尤其是抗皮肤癣菌和发芽真菌、霉菌和双相真菌(例如,抵抗念珠菌属菌种例如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以及絮状表面癣菌(Epidermophytonfloccosum),曲霉菌种例如黑曲霉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菌种例如须癣毛癣菌(Trichophytonmentagrophytes),小孢霉属(Microsporon)菌种例如犬小孢霉(Microsporon canis)和Microsporon audouinii。所列真菌仅为说明目的,而非限制任何可防治的真菌谱。
活性化合物的结合物可以其制剂形式或由其制备的使用形式施用,例如即用的溶液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糊剂、可溶性粉剂、粉末剂和颗粒剂。以常规方式对它们进行施用,例如通过浇灌、喷雾、雾化、撒播、喷粉、发泡、涂布等。还可通过超低容量法施用活性化合物,或者将活性化合物制剂或活性化合物本身注射至土壤内。还可处理植物种子。
当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的结合物用作杀菌剂时,施用率可依据施用类型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对于植物部位的处理,活性化合物的施用率一般为0.1至10000g/ha,优选10至1000g/ha。对于种子处理,活性化合物施用率一般在0.001至50g每公斤种子,优选0.01至10g每公斤种子。对于土壤处理,活性化合物施用率一般为0.1至10000g/ha,优选1至5000g/ha。
根据本发明,所列植物用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混合物进行处理尤其有利。活性化合物和混合物的上述优选范围也适用于这些植物的处理。特别强调的是,用本文特别述及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处理植物。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也适于防治在农业、动物健康、森林、贮存产品及材料的保护及卫生领域中遇到的有害动物,优选节肢动物和线虫类,特别是线虫类和昆虫类。它们对通常敏感和抗性的物种以及对全部或一些发育阶段有效。上述提及的害虫包括:
等足目(Isopoda),例如,栉水虱(Oniscus asellus)、鼠妇(Armadillidium vulgare)、球鼠妇(Porcellio scaber)。
倍足目(Diplopoda),例如,Blaniulus guttulatus。
唇足目(Chilopoda),例如,Geophilus carpophagus、Scutigeraspp.。
综合目(Symphyla),例如,白松虫(Scutigerella immaculata)。
缨尾目(Thysanura),例如,衣鱼(Lepisma saccharina)。
弹尾目(Collembola),例如,武装棘跳虫(Onychiurus armatus)。
直翅目(Orthoptera),例如,家蟋(Acheta domesticus)、蝼蛄属(Gryllotalpa spp.)、东亚飞蝗属(Locusta migratoriamigratorioides)、黑蝗属(Melanoplus spp.)、沙漠蝗(Schistocercagregaria)。
蜚蠊目(Blattaria),例如东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马德拉蜚蠊(Leucophaeamaderae)、德国蠊(Blattela germanica)。
革翅目(Dermaptera),例如,欧洲球螋(Forficula auricularia)。
等翅目(Isoptera),例如,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 spp.)。
虱目(Phthiraptera),例如,体虱(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血虱属(Haematopinus spp.)、毛虱属(Linognathus spp.)、嚼虱属(Trichodectes spp.)、畜虱属(Damalinia spp.)。
缨翅目(Thysanoptera),例如,温室条篱蓟马(Hercinothripsfemoralis)、烟蓟马(thrips tabaci)、节瓜蓟马(thrips palmi)、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异翅目(Heteroptera),例如,扁盾蝽属(Eurygaster spp.)、Dysdercus intermedius、方背皮蝽(Piesma quadrata)、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长红猎蝽(Rhodinus prolixus)、锥猎蝽属(Triatoma spp.)。
同翅目(Homoptera),例如,白粉虱(Aleurodes brassicae)、甘薯粉虱(Bemisia tabaci)、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棉蚜(Aphis gossypii)、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茶藨隐瘤蚜(Cryptomyzus ribis)、黑豆蚜(Aphis fabae)、苹果蚜(Aphispomo)、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梅大尾蚜(Hyalopterusarundinis)、葡萄根瘤蚜(Phylloxera vastatrix)、Pemphigus spp.、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瘤蚜属(Myzus spp.)、忽布疣蚜(Phorodon humul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小绿叶蝉属(Empoasca spp.)、Euscelis bilobatus、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Lecanium corni、橄榄黑盔蚧(Saissetia oleae)、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红肾圆盾蚧属(Aonidiella aurantii)、常春藤圆盾蚧(Aspidiotushederae)、粉蚧属(Pseudococcus spp.)、木虱属(Psylla spp.)。
鳞翅目(Lepidoptera),例如,红铃麦蛾(Pectinophoragossypiella)、松尺蠖(Bupalus piniarius)、冬尺蛾(Cheimatobiabrumata)、苹细蛾(Lithocolletis blancardella)、苹果巢蛾(Hyponomeuta padella)、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黄毒蛾(Euproctis chrysorrhoea)、毒蛾属(Lymantria spp.)、棉潜蛾(Bucculatrix thurberiella)、桔潜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地老虎属(Agrotis spp.)、切根虫属(Euxoa spp.)、脏切夜蛾属(Feltia spp.)、埃及金刚钻(Eariasinsulana)、实夜蛾属(Heliothis spp.)、甘蓝夜蛾(Mamestrabrassicae)、小眼夜蛾(Panolis flammea)、灰翅夜蛾属(Spodopteraspp.)、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苹果小卷蛾(Carpocapsapomonella)、菜粉蝶属(Pieris spp.)、禾草螟属(Chilo spp.)、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地中海粉斑螟(Ephestia kuehniella)、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幕谷蛾(Tineola bisselliella)、袋谷蛾(Tinea pellionella)、褐织蛾(Hofmannophilapseudospretella)、亚麻黄卷蛾(Cacoecia podana)、Capuareticulana、枞色卷蛾(Choristoneura fumiferana)、葡萄果蠹蛾(Clysia ambiguella)、茶长卷蛾(Homona magnanima)、栎绿卷蛾(Tortrix viridana)、Cnaphalocerus spp.、水稻负泥虫(Oulemaoryzae)。
鞘翅目(Coleoptera),例如,家具窃蠹(Anobium punctatum)、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恶条豆象(Bruchidius obtectus)、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北美家天牛(Hylotrupesbajulus)、杨树萤叶甲(Agelastica alni)、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decemlineata)、辣根猿叶虫(Phaedon cochleariae)、叶甲属(Diabrotica spp.)、油菜金头跳甲(Psylliodes chrysocephala)、墨西哥大豆瓢虫(Epilachna varivestis)、Atomaria spp.、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花象属(Anthonomus spp.)、谷象属(Sitophilus spp.)、黑葡萄耳象(Otiorrhynchus sulcatus)、香蕉根茎象(Cosmopolites sordidus)、Ceuthorrhynchus assimilis、紫苜蓿叶象(Hypera postica)、皮蠹属(Dermestes spp.)、斑皮蠹属(Trogoderma spp.)、圆皮蠹属(Anthrenus spp.)、毛皮蠹属(Attagenus spp.)、粉蠹属(Lyctus spp.)、油菜花露尾甲(Meligethesaeneus)、蛛甲属(Ptinus spp.)、黄蛛甲(Niptus hololeucus)、裸蛛甲(Gibbium psylloides)、拟谷盗属(Tribolium spp.)、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叩甲属(Agriotes spp.)、宽胸叩头虫属(Conoderus spp.)、西方五月鳃角金龟(Melolontha melolontha)、马铃薯鳃角金龟(Amphimallon solstitialis)、褐新西兰肋翅鳃角金龟(Costelytra zealandica)、稻根象(Lissorhoptrusoryzophilus)。
膜翅目(Hymenoptera),例如,松叶蜂属(Diprion spp.)、实叶蜂属(Hoplocampa spp.)、毛蚁属(Lasius spp.)、小家蚁(Monomeriumpharaonis)、胡蜂属(Vespa spp.)。
双翅目(Diptera),例如,伊蚊属(Aedes spp.)、按蚊属(Anophelesspp.)、库蚊属(Culex spp.)、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家蝇属(Musca spp.)、厕蝇属(Fannia spp.)、红头丽蝇(Calliphoraerythrocephala)、绿蝇属(Lucilia spp.)、金蝇属(Chrysomyiaspp.)、黄蝇属(Cuterebra spp.)、胃蝇属(Gastrophilus spp.)、Hyppobosca spp.、螫蝇属(Stomoxys spp.)、狂蝇属(Oestrus spp.)、皮蝇属(Hypoderma spp.)、虻属(Tabanus spp.)、Tannia spp.、花园毛蚊(Bibio hertulanus)、瑞典麦秆蝇(Oscinella frit)、草种蝇属(Phorbia spp.)、藜泉蝇(Pegomyia hyoscyami)、地中海蜡实蝇(Ceratitis capitata)、橄榄大实蝇(Dacus oleae)、欧洲大蚊(Tipula paludosa)、黑蝇属(Hylemyia spp.)、斑潜蝇属(Liriomyza spp.)。
蚤目(Siphonaptera),例如,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角叶蚤属(Ceratophyllus spp.)。
蛛形纲(Arachnida),例如,中东金蝎(Scorpio maurus)、黑寡妇蜘蛛(Latrodectus mactans)、粗脚粉螨(Acarus siro)、锐缘蜱属(Argas spp.)、钝缘蜱属(Ornithodoros spp.)、鸡皮刺螨(Dermanyssus gallinae)、Eriophyes ribis、桔芸锈螨(Phyllocoptruta oleivora)、牛蜱属(Boophilus spp.)、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 spp.)、花蜱属(Amblyomma spp.)、璃眼蜱属(Hyalomma spp.)、硬蜱属(Ixodes spp.)、痒螨属(Psoroptes spp.)、皮螨属(Chorioptes spp.)、疥螨属(Sarcoptes spp.)、跗线螨属(Tarsonemus spp.)、苜蓿苔螨(Bryobia praetiosa)、全爪螨属(Panonychus spp.)、叶螨属(Tetranychus spp.)、半跗线螨属(Hemitarsonemus spp.)、短须螨属(Brevipalpus spp.)。
寄生植物线虫类包括,例如,短体线虫属(Pratylenchus spp.)、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起绒草茎线虫(Ditylenchusdipsaci)、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异皮线虫属(Heterodera spp.)、球异皮线虫属(Globodera spp.)、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p.)、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 spp.)、长针线虫属(Longidorus spp.)、剑线虫属(Xiphinema spp.)、毛刺线虫属(Trichodorus spp.)、伞滑刃线虫属(Bursaphelenchus spp.)。
根据各自的物理和/或化学特性,活性化合物的结合物可以转化为常规剂型,例如溶液剂、乳液剂、可湿性粉剂、悬浮液剂、粉末剂、泡沫剂、粉剂、糊剂、可溶性粉剂、粒剂、气雾剂、悬乳浓缩剂、经活性化合物浸渍的天然及合成材料、聚合物和种子包衣材料中的微胶囊剂,以及ULV冷却与加温雾化制剂。
所述制剂以已知方法制备,例如将活性化合物与填充剂混合,即与液体溶剂和/或固体载体混合,同时可任选使用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和/或分散剂和/或发泡剂。
如果使用的填充剂为水,还可使用例如有机溶剂作为辅助溶剂。适合的液体溶剂主要有:芳香族化合物,例如二甲苯、甲苯或烷基萘;氯化芳香族化合物或氯化脂肪烃,例如氯苯、氯乙烯或二氯甲烷;脂肪烃,例如环己烷或石蜡,如石油馏分、矿物和植物油;醇,例如丁醇或乙二醇及其醚及酯;酮,例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或环己酮;强极性溶剂,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及水。
适宜的固体载体有:
例如铵盐和粉碎的天然矿物,例如高岭土、粘土、滑石、白垩、石英、凹凸棒石、蒙脱石或硅藻土;以及粉碎的合成矿物,例如细分散二氧化硅、氧化铝及硅酸盐。适用于颗粒剂的固体载体有:例如粉碎并分级的天然岩石,例如方解石、大理石、浮石、海泡石及白云石;及合成的无机及有机粉颗粒;以及有机物颗粒,例如锯屑、椰壳、玉米穗轴及烟草茎。适宜的乳化剂和/或发泡剂有:例如非离子及阴离子乳化剂,例如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例如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芳基磺酸盐,以及蛋白质水解产物。适宜的分散剂有:例如木素亚硫酸盐废液及甲基纤维素。
制剂中可使用增粘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以及粉末、颗粒或胶乳形式的天然及合成聚合物,例如阿拉伯树胶、聚乙烯醇及聚乙酸乙烯酯,及天然磷脂,例如脑磷脂及卵磷脂及合成磷脂。其它添加剂可为矿物油及植物油。
可以使用着色剂,例如无机颜料,例如氧化铁、氧化钛及普鲁士蓝,以及有机染料,例如茜素染料、偶氮染料及金属酞菁染料,以及微量营养物,例如铁盐、锰盐、硼盐、铜盐、钴盐、钼盐及锌盐。
制剂一般包括0.1-95重量%的活性化合物,优选0.5-90重量%。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可以其市售制剂及将所述制剂与其它活性化合物混合而制备的使用形式存在,其它活性化合物例如杀昆虫剂、引诱剂、消毒剂、杀细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真菌剂、生长调节剂或除草剂。所述杀昆虫剂包括,例如磷酸酯、氨基甲酸酯、羧酸酯、氯代烃、苯基脲和由微生物产生的物质等。
也可与其它已知活性化合物例如除草剂混合或与肥料及生长调节剂混合。
当用作杀虫剂时,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还可以其市售制剂及将所述制剂与增效剂混合而制备的使用形式存在。增效剂是增加活性化合物作用的化合物,而所添加的增效剂本身没有必要具有活性。
由市售制剂制备的使用形式中的活性化合物含量可在较宽的范围内变化。使用形式的活性化合物浓度可为0.0000001-95重量%的活性化合物,优选0.0001-1重量%。
所述化合物以适合于使用形式的常规方式施用。
当用于抗卫生有害物和贮存产品有害物时,活性化合物的结合物在对木材及粘土的极好后效及对石灰基质碱的良好稳定性方面表现突出。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不仅对植物害虫、卫生害虫和贮存产品害虫具有活性,而且在兽医学领域对动物寄生虫(体外寄生虫)、例如硬蜱、软蜱、疥螨、恙螨、蝇(叮咬和吸食)、寄生蝇幼虫、虱、毛虱、羽虱和蚤也具有活性。所述寄生虫包括:
虱目(Anoplurida),例如,血虱属(Haematopinus spp.)、毛虱属(Linognathus spp.)、虱属(Pediculus spp.)、Phtirus spp.、管虱属(Solenopotes spp.)。
食毛目(Mallophagida)及钝角亚目(Amblycerina)和细角亚目(Ischnocerina),例如,毛羽虱属(Trimenopon spp.)、禽虱属(Menopon spp.)、巨羽虱属(Trinoton spp.)、牛羽虱属(Bovicolaspp.)、Werneckiella spp.、Lepikentron spp.、畜虱属(Damalinaspp.)、嚼虱属(Trichodectes spp.)、猫羽虱属(Felicola spp.)。
双翅目及长角亚目(Nematocerina)和短角亚目(Brachycerina),例如,伊蚊属(Aedes spp.)、按蚊属(Anopheles spp.)、库蚊属(Culex spp.)、蚋属(Simulium spp.)、真蚋属(Eusimulium spp.)、白蛉属(Phlebotomus spp.)、罗蛉属(Lutzomyia spp.)、库蠓属(Culicoides spp.)、斑虻属(Chrysops spp.)、瘤虻属(Hybomitraspp.)、黄虻属(Atylotus spp.)、虻属(Tabanus spp.)、麻虻属(Haematopota spp.)、Philipomyia spp.、蜂虱蝇属(Braula spp.)、家蝇属(Musca spp.)、齿股蝇属(Hydrotaea spp.)、螫蝇属(Stomoxysspp.)、黑角蝇属(Haematobia spp.)、莫蝇属(Morellia spp.)、厕蝇属(Fannia spp.)、舌蝇属(Glossina spp.)、丽蝇属(Calliphoraspp.)、绿蝇属(Lucilia spp.)、金蝇属(Chrysomyia spp.)、污蝇属(Wohlfahrtia spp.)、麻蝇属(Sarcophaga spp.)、狂蝇属(Oestrusspp.)、皮蝇属(Hypoderma spp.)、胃蝇属(Gasterophilus spp.)、虱蝇属(Hippobosca spp.)、羊虱蝇属(Lipoptena spp.)、蜱蝇属(Melophagus spp.)。
蚤目(Siphonapterida),例如,蚤属(Pulex spp.)、栉首蚤属(Ctenocephalides spp.)、客蚤属(Xenopsylla spp.)、角叶蚤属(Ceratophyllus spp.)。
异翅目(Heteropterida),例如,臭虫属(Cimex spp.)、锥猎蝽属(Triatoma spp.)、红猎蝽属(Rhodnius spp.)、锥蝽属(Panstrongylus spp.)。
蜚蠊目(Blattarida),例如,东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德国蠊(Blattela germanica)、夏柏拉蟑螂属(Supella spp.)。
蜱螨亚纲(Acaria或Acarida)及后气门目(Metastigmate)和中气门目(Mesostigmata),例如,锐缘蜱属(Argas spp.)、钝缘蜱属(Ornithodorus spp.)、残喙蜱属(Otobius spp.)、硬蜱属(Ixodesspp.)、花蜱属(Amblyomma spp.)、牛蜱属(Boophilus spp.)、革蜱属(Dermacentor spp.)、Haemophysalis spp.、璃眼蜱属(Hyalommaspp.)、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 spp.)、皮刺螨属(Dermanyssusspp.)、刺利螨属(Raillietia spp.)、肺刺螨属(Pneumonyssus spp.)、胸刺螨属(Sternostoma spp.)、蜂螨属(Varroa spp.)。
轴螨目(Actinedida)(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和粉螨目(Acaridida)(无气门亚目(Astigmata)),例如,蜂盾螨属(Acarapisspp.)、姬螯螨属(Cheyletiella spp.)、禽螯螨属(Ornithocheyletiaspp.)、肉螨属(Myobia spp.)、疮螨属(Psorergates spp.)、蠕形螨属(Demodex spp.)、恙螨属(Trombicula spp.)、Listrophorusspp.、粉螨属(Acarus spp.)、食酪螨属(Tyrophagus spp.)、嗜木螨属(Caloglyphus spp.)、颈下螨属(Hypodectes spp.)、翅螨属(Pterolichus spp.)、痒螨属(Psoroptes spp.)、皮螨属(Chorioptesspp.)、耳疥螨属(Otodectes spp.)、疥螨属(Sarcoptes spp.)、耳螨属(Notoedres spp.)、疙螨属(Knemidocoptes spp.)、气囊螨属(Cytodites spp.)、鸡雏螨属(Laminosioptes spp.)。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的结合物也适用于防治侵染农业家畜的节肢动物,所述家畜例如,牛、绵羊、山羊、马、猪、驴、骆驼、水牛、兔、家鸡、火鸡、鸭、鹅、蜜蜂;其他家养动物,例如狗、猫、笼鸟、观赏鱼;以及所谓的试验动物,例如仓鼠、豚鼠、大鼠和小鼠。通过防治所述节肢动物,将会减少死亡和产量(肉、奶、毛、皮、蛋、蜜等)上的降低,从而可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的结合物使畜牧更经济和更简便。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以已知方式用于兽医领域中,可通过例如片剂、胶囊剂、口服饮剂、兽用顿服药、颗粒剂、膏剂、丸剂、喂服(feed-through)法、栓剂的方式进行肠内给药,可通过例如注射(肌内、皮下、静脉、腹膜内等)、植入进行肠外给药,可鼻部给药,可通过例如浸泡或浸渍、喷雾、泼浇、点滴、清洗、撒粉的形式,借助于含活性化合物的模型制品例如项圈、耳标、尾标、肢体缚带(limbband)、笼头、标识器等进行皮肤给药。
用于家畜、家禽、家养动物等时,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可以含有1至80重量%的活性化合物的制剂形式(例如粉剂、乳剂、可流动剂)直接使用或稀释100至10000倍后使用,或可以化学药浸渍(chemicaldip)形式使用。
此外,已发现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对毁坏工业材料的昆虫具有强杀昆虫作用。
以实例和优选但非限制性的方式可提出以下昆虫:
甲虫,例如,北美家天牛(Hylotrupes bajulus)、Chlorophoruspilosis、家具窃蠹(Anobium punctatum)、报死窃蠹(Xestobiumrufovillosum)、梳角细脉窃蠹(Ptilinus pecticornis)、Dendrobiumpertinex、松窃蠹(Ernobius mollis)、Priobium carpini、褐粉蠹(Lyctus brunneus)、非洲粉蠹(Lyctus africanus)、南方粉蠹(Lyctus planicollis)、栎粉蠹(Lyctus linearis)、柔毛粉蠹(Lyctuspubescens)、Trogoxylon aequale、鳞毛粉蠹(Minthes rugicollis)、材小蠹种(Xyleborus spec.)、Tryptodendron spec.、咖啡黑长蠹(Apatemonachus)、槲长蠹(Bostrychus capucins)、褐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brunneus)、棘长蠹种(Sinoxylon spec.)、竹长蠹(Dinoderus minutus)。
革翅目(Dermapterans),例如,大树蜂(Sirex juvencus)、枞大树蜂(Urocerus gigas)、泰加大树蜂(Urocerus gigas taignus)、Urocerus augur。
白蚁,例如,欧洲木白蚁(Kalotermes flavicollis)、麻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 brevis)、灰点异白蚁(Heterotermesindicola)、欧美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pes)、桑特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antonensis)、南欧网纹白蚁(Reticulitermeslucifugus)、达尔文澳白蚁(Mastotermes darwiniensis)、内华达古白蚁(Zootermopsis nevadensis)、家白蚁(Coptotermesformosanus)。
弹尾虫(Bristle-tail),例如,衣鱼(Lepisma saccharina)。
本文中工业材料的含义应理解为非活体(non-living)材料,例如,优选为聚合物、粘合剂、胶料、纸张和板材、皮革、木材、木材制品和涂料。
待保护使之免受昆虫侵染的物质特别优选木材及木材制品。
可受本发明的组合物或含其的混合物保护的木材及木材制品的含义应理解为,例如:建筑木材、木梁、铁路枕木、桥梁构件、码头、木制交通工具、箱、货板、集装箱、电线杆、木型板(wood lagging)、木制门窗、胶合板、刨花板、细木工制品,或较常用于房屋建造或建筑木工的木材制品。
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可以浓缩物或一般常规制剂的形式使用,所述常规制剂例如,粉末剂、颗粒剂、溶液剂、悬浮剂、乳剂或膏剂。
上述制剂可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制备,例如将活性化合物与至少一种溶剂或稀释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或粘合剂或固定剂、防水剂混合,如果需要还可与干燥剂及UV稳定剂混合,并且如果需要也可与着色剂和颜料以及其它加工助剂混合。
用于保护木材和木材制品的杀昆虫的组合物或浓缩物含有0.0001-95重量%浓度、特别是0.001-60重量%浓度的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
所用组合物或浓缩物的量取决于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及介质。最佳施用量可分别通过一系列的施用试验而确定。但一般而言,以待保护的材料为基准,使用0.0001-20重量%,优选0.001-10重量%的活性化合物就已足够。
适宜的溶剂和/或稀释剂是有机化学溶剂或溶剂混合物,和/或低挥发性的油性或油型有机化学溶剂或溶剂混合物,和/或极性有机化学溶剂或溶剂混合物,和/或水,并且如果合适,还有乳化剂和/或湿润剂。
有机化学溶剂优选使用蒸发数大于35并且闪点大于30℃、优选大于45℃的油性或油型溶剂。所述不溶于水并且具有低挥发性的油性或油型溶剂为适宜的矿物油或其芳香性馏分或含矿物油的溶剂混合物,优选石油溶剂、石油和/或烷基苯。
有利地,可使用170-220℃沸程的矿物油、170-220℃沸程的石油溶剂、250-350℃沸程的锭子油、160-280℃沸程的石油和芳香烃、松节油等。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使用180-210℃沸程的液态脂肪烃,或180-220℃沸程的芳香烃与脂肪烃的高沸点混合物,和/或锭子油,和/或一氯代萘,优选α-一氯代萘。
具有低挥发性并且蒸发数大于35及闪点大于30℃、优选大于45℃的油性或油型有机溶剂,可以部分地用高挥发性或中等挥发性的有机化学溶剂代替,条件为所述溶剂混合物也具有大于35的蒸发数及大于30℃、优选大于45℃的闪点,并且混合物在所述溶剂混合物中可溶或可乳化。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有机化学溶剂或溶剂混合物或者脂族极性有机化学溶剂或溶剂混合物的一部分被代替。优选使用含羟基和/或酯基和/或醚基的脂肪族有机化学溶剂,例如乙二醇醚、酯等。
用于本发明目的的有机化学基料为合成树脂,和/或可在水中稀释和/或可在使用的有机化学溶剂中溶解或分散或乳化的本身已知的粘合性干性油(binding drying oil),特别是由以下物质组成或包括以下物质的粘合剂:丙烯酸酯树脂,乙烯基树脂例如聚乙酸乙烯酯,聚酯树脂,缩聚或加聚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或改性醇酸树脂,酚醛树脂,烃类树脂例如茚/苯并呋喃树脂,硅酮树脂,基于天然树脂和/或合成树脂的干性植物油粘合剂和/或干性油粘合剂和/或物理干性粘合剂。
用作粘合剂的合成树脂可以乳液、分散体或溶液形式使用。沥青或沥青类物质也可用作粘合剂,用量最高为10重量%。此外,还可使用本身均为已知的着色剂、颜料、防水剂、芳香剂以及抑制剂或防腐剂等。
根据本发明,组合物或浓缩物优选含有至少一种醇酸树脂或改性的醇酸树脂和/干性植物油作为有机化学粘合剂。本发明优选使用油含量高于45重量%、优选为50-68重量%的醇酸树脂。
上述粘合剂的部分或全部可被固定剂(混合物)或增塑剂(混合物)代替。所述添加剂旨在防止活性化合物挥发及结晶或沉淀。所述添加剂优选代替0.01-30%的粘合剂(以所使用的粘合剂为100%计)。
增塑剂源于以下化学类别:邻苯二甲酸酯,例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或邻苯二甲酸苯甲基丁基酯;磷酸酯,例如磷酸三丁酯;己二酸酯,例如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硬脂酸酯,例如硬脂酸丁酯或硬脂酸戊酯;油酸酯,例如油酸丁酯;丙三醇醚或相对高分子量的乙二醇醚、丙三醇酯以及对甲苯磺酸酯。
固定剂化学上基于聚乙烯基烷基醚,例如聚乙烯基甲基醚,或基于酮,例如二苯甲酮和亚乙基二苯甲酮。
特别地,其它的合适的溶剂或稀释剂可为水,如果合适,所述水还可为与一种或多种上述有机化学溶剂或稀释剂、乳化剂及分散剂的混合物的形式。
特别有效的木材保护通过工业规模的浸渍工艺而完成,例如真空、双真空或加压工艺。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同样可用于保护与盐水或微咸水接触的目标物,特别是船体、筛、网、建筑物、系泊设备及信号系统,以防产生污垢。
由固着性的寡毛纲(Oligochaeta)动物,例如龙介虫科(Serpulidae),以及由贝壳(shell)及Ledamorpha种群(鹅茗荷(goose barnacles)),例如各种茗荷属(Lepas)种及铠茗荷属(Scalpellum)种,或由藤壶(Balanomorpha)种群(藤壶(acornbarnacles)),例如藤壶属(Balanus)种或龟足属(Pollicipes)种引起的污垢,会增加船只的摩擦阻力,结果由于更高的能量消耗和在干船坞上额外的频繁停靠导致运转成本显著增加。
除了藻类,例如水云属(Ectocarpus sp.)和角藻属(Ceramium sp.)引起的污垢之外,特别是由归入总称为蔓足纲(Cirripedia)(甲壳纲的蔓足亚纲动物(cirriped crustaceans))的固着性Entomostraka群引起的污垢特别重要。
令人惊奇地,现已发现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具有显著的防污活性。
使用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可避免使用重金属,例如在以下化合物中使用的重金属:双(三烷基锡)硫化物、月桂酸三正丁基锡、三正丁基氯化锡、氧化亚铜(I)、三乙基氯化锡、三正丁基(2-苯基-4-氯苯氧基)锡、三丁基氧化锡、二硫化钼、氧化锑、钛酸丁酯聚合物、苯基(双吡啶)三氯化铋、三正丁基氟化锡、亚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锰(manganese ethylenebisthiocarbamate)、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亚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2-吡啶硫醇-1-氧锌盐和2-吡啶硫醇-1-氧铜盐、亚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酰锌(bisdimethyldithiocarbamoylzinc ethylenebisthiocarbamate)、氧化锌、亚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亚铜(copper(I)ethylenebisdithiocarbamate)、硫氰酸铜、环烷酸铜和三丁锡卤化物,或显著降低上述化合物的浓度。
如果合适,即用的防污涂料可另外包括其它活性化合物,优选杀藻剂、杀真菌剂、除草剂、杀软体动物剂或其它防污活性化合物。
适合与本发明的防污组合物结合的组分优选为:
杀藻剂,例如,
2-叔丁基氨基-4-环丙基氨基-6-甲硫基-1,3,5-三嗪、双氯酚、敌草隆(diuron)、茵多酸(endothal)、三苯基乙酸锡(fentinacetate)、异丙隆(isoproturon)、甲基苯噻隆(methabenzthiazuron)、乙氧氟草醚(oxyfluorfen)、灭藻醌(quifnoclamine)和特丁净(terbutryn);
杀菌剂,例如,
苯并[b]噻吩羧酸环己基酰胺-S,S-二氧化物、苯氟磺胺(dichlofluanid)、fluorfolpet、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甲苯氟磺胺(tolylfluanid)和吡咯类例如:氧环唑(azaconazole)、环丙唑醇(cyproconazole)、氧唑菌(epoxyconazole)、己唑醇(hexaconazole)、叶菌唑(metconazole)、丙环唑(propiconazole)和戊唑醇(tebuconazole);
杀软体动物剂,例如,
三苯基乙酸锡、四聚乙醛(metaldehyde)、甲硫威、杀螺胺(niclosamid)、硫双灭多威(thiodicarb)和混杀威;
或常规防污活性化合物,例如,
4,5-二氯-2-辛基-4-异噻唑啉-3-酮、diiodomethylparatryl砜、2-(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酰基硫)-5-硝基噻唑基(2-(N,N-dimethylthiocarbamoylthio)-5-nitrothiazyl),2-吡啶硫醇-1-氧钾盐、铜盐、钠盐和锌盐,吡啶-三苯基硼烷、四丁基二锡环氧乙烷(tetrabutyldistannoxane),2,3,5,6-四氯-4-(甲磺酰基)吡啶,2,4,5,6-四氯间苯二腈,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和2,4,6-三氯苯基马来酰亚胺。
使用的防污组合物包含0.001-50重量%、特别是0.01-20重量%浓度的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此外,本发明的防污组合物还包含例如Ungerer,Chem.Ind.1985,37,730-732和Williams,Antifouling Marine Coatings,Noyes,Park Ridge,1973中所述的常规组分。
除本发明的杀藻、杀菌、杀软体动物活性化合物及杀虫活性化合物之外,防污涂料还特别包含粘合剂。
公认粘合剂的实例有:溶剂体系中的聚氯乙烯,溶剂体系中的氯化橡胶,溶剂体系特别是水体系中的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形式或有机溶剂体系形式的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体系,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橡胶,干性油、例如亚麻子油,树脂酯或与焦油或沥青、柏油和环氧化合物结合的改性硬树脂,少量氯化橡胶、氯化聚丙烯及乙烯基树脂。
如果合适,涂料也包含优选不溶于海水的无机颜料、有机颜料或着色剂。此外涂料可包含使活性化合物控释的物质,例如松香。涂料还可包含增塑剂、影响流变学特性的改性剂及其他常规组分。本发明的化合物或上述混合物也可包含于自抛光防污体系中。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亦适于防治封闭空间内发现的有害动物,特别是昆虫、蛛形纲动物和螨虫,所述封闭空间包括例如住所、工厂车间、办公室、交通工具工作间(vehicle cabin)等。它们可用于防治所述害虫的家用杀虫产品中。它们对敏感和抗性物种以及全部发育阶段均有效。所述害虫包括:
蝎目(Scorpionidea),例如,地中海黄蝎(Buthus occitanus)。
蜱螨目(Acarina),例如,波斯锐缘蜱(Argas persicus)、鸽锐缘蜱(Argas reflexus)、苔螨亚种(Bryobia ssp.)、鸡皮刺螨(Dermanyssus gallinae)、家嗜甜螨(Glyciphagus domesticus)、非洲钝缘蜱(Ornithodorus moubat)、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sanguineus)、阿氏真恙螨(Trombicula alfreddugesi)、Neutrombicula autumnalis、特嗜皮螨(Dermatophagoidespteronissimus)、法嗜皮螨(Dermatophagoide sforinae)。
蜘蛛目(Araneae),例如,捕鸟蛛(Aviculariidae)、圆蛛(Araneidae)。
盲蛛目(Opiliones),例如,螯蝎(Pseudoscorpiones chelifer)、Pseudoscorpiones cheiridium、长踦盲蛛(Opiliones phalangium)。
等足目,例如,栉水虱、球鼠妇。
倍足目,例如,Blaniulus guttulatus、山蛩虫(Polydesmus spp.)。
唇足目,例如,地蜈蚣(Geophilus spp.)。
衣鱼目(Zygentoma),例如,栉衣鱼属(Ctenolepisma spp.)、衣鱼、盗火虫(Lepismodes inquilinus)。
蜚蠊目,例如,东方蜚蠊、德国蠊、亚洲蠊(Blattella asahinai)、马德拉蜚蠊、角腹蠊属(Panchlora spp.)、木蠊属(Parcoblatta spp.)、澳洲大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美洲大蠊、大褐大蠊(Periplaneta brunnea)、烟色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棕带蜚蠊(Supella longipalpa)。
跳跃亚目(Saltatoria),例如,家蟋。
革翅目,例如,欧洲球螋。
等翅目,例如,木白蚁属(Kalotermes spp.)、散白蚁属。
啮虫目(Psocoptera),例如,Lepinatus spp.、粉啮虫属(Liposcelis spp.)。
鞘翅目,例如,圆皮蠹属、毛皮蠹属、皮蠹属、长头谷盗(Latheticusoryzae)、隐跗郭公虫属(Necrobia spp.)、蛛甲属、谷蠹、谷象(Sitophilus granarius)、米象(Sitophilus oryzae)、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药材甲(Stegobium paniceum)。
双翅目,例如,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带喙伊蚊(Aedes taeniorhynchus)、按蚊属、红头丽蝇、高额麻虻(Chrysozona pluvialis)、五带淡色库蚊(Culexquinquefasciatus)、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环喙库蚊(Culextarsalis)、果蝇属(Drosophila spp.)、夏厕蝇(Fannia canicularis)、家蝇(Musca domestica)、白蛉属、Sarcophaga carnaria、蚋属、厩螫蝇(Stomoxys calcitrans)、欧洲大蚊。
鳞翅目,例如,小蜡螟(Achroia grisella)、大蜡螟、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木塞谷蛾(Tinea cloacella)、袋谷蛾、幕谷蛾。
蚤目,例如,犬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canis)、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人蚤(Pulex irritans)、穿皮潜蚤(Tunga penetrans)、印鼠客蚤。
膜翅目,例如,广布弓背蚁(Camponotus herculeanus)、黑臭蚁(Lasius fuliginosus)、黑蚁(Lasius niger)、Lasius umbratus、小家蚁、Paravespula spp.、铺道蚁(Tetramorium caespitum)。
虱目(Anoplura),例如,头虱(Pediculus humanus capitis)、体虱、阴虱(Phthirus pubis)。
异翅目,例如热带臭虫(Cimex hemipterus)、温带臭虫、长红猎蝽、侵扰锥猎蝽(Triatoma infestans)。
它们用作气雾剂、无压喷雾产品,例如泵及喷雾器喷雾、自动弥雾系统、烟雾剂、泡沫剂、凝胶剂、具有由纤维素或聚合物制得的蒸发器片(evaporator tablet)的蒸发器产品、液体蒸发器、凝胶及薄膜蒸发剂、推进剂驱动的蒸发器、无动力(energy-free)或无源(passive)蒸发系统、捕蛾纸、捕蛾袋和捕蛾胶,作为颗粒剂或粉末剂用于抛撒的饵料中或毒饵站(bait station)中。
根据本发明,可处理所有植物和植物部位。此处植物的含义应理解为所有的植物及植物种群,例如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野生植物或作物(包括天然存在的作物)。作物可以是通过常规培育和优选法或者通过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法或前述方法的结合而获得的植物,包括转基因植物和包括受或不受植物种苗权保护的植物栽培品种。植物部位的含义应理解为植物所有的地上及地下部位及植物器官,例如芽、叶、花和根,可作为实例提及的为叶、针叶、茎、干、花、子实体、果实和种子以及根、块茎和根茎。植物部位也包括采收物以及无性与有性繁殖物,例如幼苗、块茎、根茎、插枝及种子。
根据本发明的使用活性化合物对植物及植物部位进行的处理,可直接进行或通过常规处理方法作用于其所处环境、生境或储存空间来实现,所述常规处理方法例如浸液、喷雾、蒸发、弥雾、撒播、涂抹,对于繁殖材料,尤其是种子,还可进行一层或多层包衣。
如上所述,可依据本发明处理所有的植物及其部位。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处理了野生植物品种和植物栽培品种、或由常规生物育种方法例如杂交或原生质体融合而获得的植物品种和植物栽培品种及其部位。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处理了由基因工程、如果合适可与常规方法相结合而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和植物栽培品种(遗传修饰的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及其部位。术语“部位”或“植物的部位”或“植物部位”解释如上。
特别优选依据本发明处理各自市售或使用的植物栽培品种的植物。
依据植物品种或植物栽培品种、其种植位置和生长条件(土壤、气候、植物生长期、营养),本发明的处理也会产生超加和性(“协同的”)效应。因此可取得超过实际预期的效果,所述效果例如,可降低本发明使用的物质和组合物的施用率和/或加宽其作用谱和/或提高其活性、改善植物生长状况、使根系更发达、改善植物品种或植物栽培品种的抵抗性、加快幼芽生长、增加植物生命力、提高高温或低温耐受性、提高对干旱或对水中或土壤中盐量的耐受性、提高开花品质、使采收更简易、加速成熟、提高产量、使果实更大、使植株更大、使叶子更绿、使开花更易、提高采收产品的质量和/或提高其营养价值、提高果实中的糖浓度、改善采收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和/或加工性能。
优选的依据本发明处理的转基因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种(即其通过基因工程而获得)包括在基因改性中接受基因物质的所有植物,所述基因物质将特别有利的有用特性(“traits”)赋予所述植物。所述特性的实例有改善植物生长状况、提高高温或低温耐受性、提高对干旱或对水中或土壤中盐含量的耐受性、提高开花品质、使采收更简易、加速成熟、提高收获产量、提高采收产品的质量和/或提高其营养价值、改善采收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和/或其加工性能。需特别强调的所述特性的其他实例有改善植物对动物和微生物有害物的抵抗力,例如对昆虫、螨虫、植物致病真菌、细菌和/或病毒的抵抗力,以及提高植物对某些除草活性化合物的耐受性。可提及的转基因植物的实例有重要的作物植物,例如谷物(小麦、稻)、玉米、大豆、马铃薯、棉花、油菜和果实植物(果实为苹果、梨、柑橘类果实和葡萄),特别强调的是玉米、大豆、马铃薯、棉花和油菜。尤其强调的特性为通过在植物体内形成的毒素,特别是由苏云金杆菌的遗传物质(例如由基因Cry IA(a)、Cry I A(b)、Cry I A(c)、Cry II A、Cry III A、Cry III B2、Cry9c、Cry2Ab、Cry3Bb和Cry I F及其结合)(以下称为“Bt植物”)在植物体内形成的毒素,来提高植物对昆虫的抵抗力。还特别强调的特性为提高植物对某些除草活性化合物的耐受性,例如咪唑啉酮类、磺酰脲类、草甘膦(glyphosate)或膦基麦黄酮(phosphinotricin)(例如“PAT”基因)。给予上述所需特性的基因也可在转基因植物体内相互结合而存在。可提出的“Bt植物”的实例为市售的商标名称为YIELDGARD(例如玉米、棉花、大豆)、KnockOut(例如玉米)、Bollgard(棉花)、Nucotn(棉花)和NewLeaf(马铃薯)的玉米变种、棉花变种、大豆变种和马铃薯变种。可提出的具有除草剂耐受性植物的实例为市售的商标名称为Roundup Ready(具有草甘膦耐受性,例如玉米、棉花、大豆)、Liberty Link(具有膦基麦黄酮耐受性,例如油菜)、IMI(具有咪唑啉酮耐受性)和STS(具有磺酰脲耐受性,例如玉米)的玉米变种、棉花变种和大豆变种。可提出的具有除草剂抗性的植物(以常规的除草剂耐受性方式育种的植物)还包括市售的名为Clearfield(例如玉米)的变种。当然,以上叙述也适用于具有所述基因特性或待开发的基因特性的植物栽培品种,所述植物栽培种将在将来进行开发和/或上市。
根据本发明,所列植物可特别有利地用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混合物进行处理。混合物的上述优选范围也适用于所述植物的处理。特别强调的是用本发明特别列出的混合物对植物进行处理。
用下列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的良好的杀昆虫杀螨虫杀菌作用。尽管单个的活性化合物显示出其弱的杀菌作用,但结合物显示出的作用超出各作用的简单加和。
当活性化合物结合物的杀虫或杀菌作用超过活性化合物单个施用时作用的总和时,总会存在杀昆虫剂杀螨虫剂杀菌剂的协同效应。
两种活性化合物的给定结合物的预期杀昆虫、杀螨虫和杀菌作用可根据S.R.Colby(“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Responses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s”,Weeds 
Figure S2006800225121D00551
15,20-22)如下计算:
如果
X为以施用率mg/ha或浓度m ppm使用活性化合物A时以未处理对照组的%表示的死亡率,
Y为以施用率ng/ha或浓度n ppm使用活性化合物B时以未处理对照组的%表示的死亡率,并且
E为以施用率mn g/ha或浓度为mn ppm使用活性化合物A和B时以未处理对照组的%表示的死亡率,
E = X + Y - X × Y 100
如果实际的杀昆虫杀螨虫杀菌的死亡率超过计算值,则结合物的死亡率具有超加和性,即存在协同效应。在该情况下,实际观察到的死亡率一定超过用上式计算所得的预期死亡率(E)值。
实施例
实施例A
桃蚜试验
溶剂:7重量份二甲基甲酰胺
乳化剂:2重量份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为制备合适的活性化合物制剂,将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与所述量的溶剂和乳化剂混合,并将浓液用含有乳化剂的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将被桃蚜(Myzus persicae)严重侵害的甘蓝(Brassica oleracea)叶浸入所需浓度的活性化合物制剂中处理。
经过所需时间后,确定死亡率,以%计。100%表示所有蚜虫被杀死;0%表示无蚜虫被杀死。用Colby公式计算确定死亡率(见图表1)。
本试验中,例如,同独自施用活性化合物相比,下列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在本施用中具有协同增强的活性:
                                  表A
                         损害植物的昆虫∶桃蚜试验
  活性化合物   活性化合物的浓度/ppm   给定天后死亡率/%
 实测值*   计算值**   天***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00 0 6
  (6.2.1)氟虫腈   100   65   6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6.2.1)氟虫腈(1∶1) 100+100 85 65 6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00 0 6
  (3.1.1)甲硫威   100   0   6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3.1.1)甲硫威(1∶1) 100+100 25 0 6
*实测值=实测活性
**计算值=用Colby公式计算的活性
***天=在给定天数后的评价
实施例B
辣根猿叶甲试验
溶剂:7重量份二甲基甲酰胺
乳化剂:2重量份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为制备合适的活性化合物制剂,将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与所述量的溶剂和乳化剂混合,并将浓液用含有乳化剂的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将甘蓝(Brassica oleracea)叶片浸入所需浓度的活性化合物制剂中处理,在叶片仍湿润时接入辣根猿叶甲(Phaedon cochleariae)幼虫。
经过所需时间后,确定死亡率,以%计。100%表示所有猿叶甲幼虫被杀死;0%表示无猿叶甲幼虫被杀死。
本试验中,同独自施用活性化合物相比,下列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在本施用中显示出协同增强的活性:
                              表B
                    损害植物的昆虫∶辣根猿叶甲试验
  活性化合物   活性化合物的浓度/ppm   给定天后死亡率/%
实测值* 计算值** 天***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00 0 6
  (2.1.1)噻虫胺   0.8   0   6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1.1)噻虫胺(125∶1) 100+0.8 30 0 6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00 0 6
  (2.1.2)吡虫啉   0.8   40   6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1.2)吡虫啉(125∶1) 100+0.8 80 40 6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00 0 6
  (5.1.1)多杀菌素   0.8   80   6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5.1.1)多杀菌素(125∶1) 100+0.8 100 80 6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00 0 4
  (3.1.2)硫双威   100   0   4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3.1.2)硫双威(1∶1) 100 20 0 4
*实测值=实测活性
**计算值=用Colby公式计算的活性
***天=在给定天数后的评价
实施例C
小菜蛾试验
溶剂:7重量份二甲基甲酰胺
乳化剂:2重量份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为制备合适的活性化合物制剂,将1重量份的活性化合物与所述量的溶剂和乳化剂混合,并将浓液用含有乳化剂的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将甘蓝(Brassica oleracea)叶片浸入所需浓度的活性化合物制剂中进行处理,并且在叶子仍湿润时接入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幼虫。
经过所需时间后,确定死亡率,以%计。100%表示所有幼虫被杀死;0%表示无幼虫被杀死。
本试验中,同独自施用活性化合物相比,下列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在本施用中显示出协同增强的活性:
                                  表C
                       损害植物的昆虫∶小菜蛾试验
  活性化合物   活性化合物的浓度/ppm   给定天后死亡率/%
实测值* 计算值** 天***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00 15 6
  (2.1.1)噻虫胺   20   20   6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1.1)噻虫胺(5∶1) 100+20 65 32 6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100 0 6
  (2.1.2)吡虫啉   4   20   6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1.2)吡虫啉(25∶1) 100+4 40 20 6
*实测值=实测活性
**计算值=用Colby公式计算的活性
***天=给定天数后的评价
实施例D
灰葡萄孢试验(离体试验)/微量滴定板
在微量滴定板中用马铃薯葡萄糖肉汤(PDB)作为液体供试培养基进行微量试验。活性化合物以溶解在丙酮中的工业级有效成分的形式施用。用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孢子悬浮液进行接种。在黑暗中振荡(10Hz)培育5天后,借助分光光度计确定微量滴定板的每一个填充孔的透光度。
0%意指与对照组的生长情况相当的药效,而100%的药效意指未观察到真菌生长。
下表清楚地显示出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实测的活性大于计算的活性,即存在协同效应。
                               表D
                灰葡萄孢试验(离体试验)/微量滴定板
  活性化合物   活性化合物的浓度/ppm   给定天后药效/%
实测值* 计算值** 天***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3 16 5
  (2.1.2)吡虫啉   3   3   5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1.2)吡虫啉(1∶1) 3+3 29 19 5
*实测值=实测活性
**计算值=用Colby公式计算的活性
***天=在给定天数后的评价
实施例E
苹果链格孢菌试验(离体试验)/微量滴定板
在微量滴定板中用马铃薯葡萄糖肉汤(PDB)作为液体供试培养基进行微量试验。活性化合物以溶解在丙酮中的工业级有效成分的形式施用。用苹果链格孢菌(Alternaria mali)的孢子悬浮液进行接种。在黑暗中振荡(10Hz)培育4天后,借助分光光度计确定微量滴定板的每一个填充孔的透光度。
0%意指与对照组的生长情况相当的药效,而100%的药效意指未观察到真菌生长。
下表清楚地显示出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实测的活性大于计算的活性,即存在协同效应。
                           表E
              苹果链格孢菌试验(离体试验)/微量滴定板
  活性化合物   活性化合物的浓度/ppm   给定天后死亡率/%
实测值* 计算值** 天***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 3 48 4
  (2.1.1)噻虫胺   3   8   4
  (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2.1.1)噻虫胺(1∶1) 3+3 58 53 4
*实测值=实测活性
**计算值=用Colby公式计算的活性
***天=在给定天数后的评价

Claims (17)

1.具有很好的杀菌、杀昆虫和/或杀螨虫特性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含有一种通式(I)的甲酰胺(组1)和至少一种选自下列组(2)-(24)的活性化合物:
Figure S2006800225121C00011
其中
R1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A代表下列A1-A8基团中的一个:
R2代表C1-C3烷基,
R3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R4代表氢、卤素或C1-C3烷基,
R5代表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R6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氨基、(C1-C3烷基)氨基或二(C1-C3烷基)氨基,
R7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R8代表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R9代表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R10代表氢、卤素、C1-C3烷基或者有1-7个氟、氯和/或溴原子的C1-C3卤代烷基,
组(2)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拮抗剂(优选氯化烟碱类/新烟碱类);
组(3)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优选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酸酯类);
组(4)钠通道调节剂/电位门控钠通道阻断剂(优选拟除虫菊酯类和噁二嗪类);
组(5)乙酰胆碱受体调节剂(优选多杀霉素类);
组(6)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拮抗剂(优选环戊二烯有机氯类和fiprole类);
组(7)氯离子通道活化剂(优选mectin类);
组(8)保幼激素模拟物;
组(9)蜕皮激素激动剂/干扰剂(优选二酰基肼类);
组(10)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优选苯甲酰脲类);
组(11)氧化磷酸化抑制剂,ATP干扰剂(优选有机锡类);
组(12)通过破坏H质子梯度的氧化磷酸化的解偶剂(优选吡咯类和二硝基苯酚类);
组(13)位点I电子传递抑制剂(优选METI类);
组(14)位点II电子传递抑制剂;
组(15)位点III电子传递抑制剂;
组(16)昆虫肠膜的微生物干扰剂;
组(17)脂质合成的抑制剂(优选特窗酸类和特特拉姆酸类);
组(18)甲酰胺;
组(19)章鱼胺能激动剂;
组(20)镁刺激的ATP酶的抑制剂;
组(21)邻苯二酰胺;
组(22)沙蚕毒素类似物;
组(23)生物制剂、激素或信息素;
组(24)具有未知或不明确的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优选熏蒸剂、选择性取食抑制剂和螨虫生长抑制剂)。
2.权利要求1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含有一种权利要求1的通式(I)的甲酰胺(组1),其中
R1代表氢、氟、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一氯甲基、二氯甲基或三氯甲基,
A代表下列A1-A5基团中的一个:
Figure S2006800225121C00031
R2代表甲基、乙基、正丙基或异丙基,
R3代表碘、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R4代表氢、氟、氯或甲基,
R5代表氯、溴、碘、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R6代表氢、氯、甲基、氨基或二甲基氨基,
R7代表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R8代表溴或甲基,
R9代表甲基或三氟甲基。
3.权利要求1或2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其中组(2)-(24)的活性化合物选自下列物质:
(2.1)氯化烟碱类/新烟碱类(优选啶虫脒、噻虫胺、呋虫胺、吡虫啉、烯啶虫胺、硝虫噻嗪、噻虫啉、噻虫嗪);
(2.2)烟碱、杀虫磺、巴丹;
(3.1)氨基甲酸酯类(优选棉铃威、涕灭威、砜灭威、除害威、灭害威、噁虫成、丙硫克百威、合杀威、畜虫威、丁叉威、氧丁叉威、西维因、虫螨威、丁硫克百威、chloethocarb、敌蝇威、苯虫威、丁苯威、苯硫威、伐虫脒、呋线威、异丙威、威百亩、甲硫威、灭多虫、速灭威、甲氨叉威、乙丙磷威、抗蚜威、猛杀威、残杀威、硫双威、特氨叉威、唑蚜威、混杀威、XMC、灭杀威);
(3.2)有机磷酸酯类(优选高灭磷、唑啶磷、谷硫磷、乙基谷硫磷、乙基溴硫磷、溴苯烯磷、特嘧硫磷、硫线磷、三硫磷、壤虫氯磷、毒虫畏、氯甲磷、甲基毒死蜱/毒死蜱、蝇毒磷、苯腈磷、杀螟腈、甲基内吸磷、磺吸磷、氯亚磷、二嗪农、除线磷、敌敌畏、百治磷、乐果、甲基毒虫畏、杀抗松、乙拌磷、EPN、乙硫磷、灭克磷、氧嘧啶磷、氨磺磷、克线磷、杀螟松、丰索磷、倍硫磷、吡氟硫磷、地虫磷、安果、丁苯硫磷、噻唑酮磷、庚虫磷、碘硫磷、异稻瘟净、氯唑磷、丙胺磷、O-水杨酸异丙酯、异噁唑磷、马拉硫磷、灭蚜磷、虫螨畏、甲胺磷、杀扑磷、速灭磷、久效磷、二溴磷、氧化乐果、砜吸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稻丰散、甲拌磷、伏杀磷、亚胺硫磷、磷胺、乙丙磷威、腈肟磷、甲基嘧啶磷/嘧啶磷、丙溴磷、丙虫磷、烯虫磷、丙硫磷、发果、吡唑硫磷、打杀磷、哒硫磷、喹噁磷、硫线磷、硫特普、乙丙硫磷、嘧丙磷、双硫磷、特丁磷、杀虫畏、甲基乙拌磷、三唑磷、敌百虫、蚜灭多);
(4.1)拟除虫菊酯类[优选氟丙菊酯、烯丙菊酯(d-顺-反,d-反)、β-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生物烯丙菊酯、生物烯丙菊酯-S-环戊基异构体、bioethanomethrin、生物氯菊酯、生物苄呋菊酯、二氯炔戊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顺式苄呋菊酯、顺式氯菊酯、功夫菊酯、乙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甲体氯氰菊酯、乙体氯氰菊酯、辛体氯氰菊酯、己体氯氰菊酯、苯醚氰菊酯、DDT、溴氰菊酯、右旋烯炔菊酯(1R异构体)、S-氰戊菊酯、醚菊酯、五氟苯菊酯、甲氰菊酯、吡氯氰菊酯、杀灭菊酯、溴氟菊酯、氟氰戊菊酯、氟丙苄醚、氟氯苯菊酯、氟胺氰菊酯、fubfenprox、γ-氯氟氰菊酯、咪炔菊酯、噻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氧苄氟菊酯、顺式氯菊酯、反式氯菊酯、苯醚菊酯(1R反式异构体)、炔酮菊酯、丙氟菊酯、protrifenbute、反灭虫菊、苄呋菊酯、RU 15525、灭虫硅醚、氟胺氰菊酯、七氟菊酯、环戊烯丙菊酯、胺菊酯(1R异构体)、氯溴氰菊酯、四溴菊酯、四氟菊酯、ZXI 8901、除虫菊酯(除虫菊)];
(4.2)噁二嗪类(优选茚虫威);
(5.1)多杀霉素类(优选多杀菌素);
(6.1)环戊二烯有机氯类(优选毒杀芬、氯丹、硫丹、林丹、HCH、七氯、林丹、甲氧滴滴涕);
(6.2)fiprole类(优选acetoprole、乙虫腈、氟虫腈、氟吡唑虫);
(7.1)mectin类(优选阿维菌素、埃玛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伊维菌素、弥拜菌素、米尔倍霉素);
(8)保幼激素模拟物类(优选苯虫醚、保幼醚、苯氧威、烯虫乙酯、烯虫炔酯、烯虫酯、吡丙醚、烯虫硫酯);
(9.1)二酰基肼类(优选环虫酰肼、氯虫酰肼、甲氧虫酰肼、虫酰肼);
(10.1)苯甲酰脲类(优选双三氟虫脲、氟啶脲、除虫脲、啶蜱脲、氟环脲、氟虫脲、氟铃脲、虱螨脲、氟酰脲、多氟脲、氟幼脲、氟苯脲、杀铃脲);
(10.2)噻嗪酮;
(10.3)灭蝇胺;
(11.1)丁醚脲;
(11.2)有机锡类(优选三唑锡、三环锡、苯丁锡);
(12.1)吡咯类(优选虫螨腈);
(12.2)二硝基苯酚类(优选乐杀螨、消螨通、敌螨普、DNOC);
(13.1)METI类(优选喹螨醚、唑螨酯、嘧螨醚、哒螨灵、吡螨胺、唑虫酰胺);
(13.2)伏蚁腙;
(13.3)三氯杀螨醇;
(14.1.1)鱼藤酮;
(15.1)灭螨醌、嘧螨酯;
(16.1)苏云金杆菌菌株;
(17.1)特窗酸类(优选螺螨酯、螺甲螨酯);
(17.2)特特拉姆酸类(优选3-(2,5-二甲基苯基)-8-甲氧基-2-氧-1-氮杂螺[4.5]癸-3-烯-4-基乙基碳酸酯);
(18.1.1)氟啶虫酰胺;
(19.1.1)双甲脒;
(20.1.1)炔螨特;
(21.1.1)N2-[1,1-二甲基-2-(甲基磺酰基)乙基]-3-碘-N1-[2-甲基-4-[1,2,2,2-四氟-1-(三氟甲基)乙基]苯基]-1,2-苯二甲酰胺;
(22)杀虫环草酸盐、杀虫双;
(23)印楝素、芽孢杆菌属种、白僵菌属种、十二碳二烯醇、绿僵菌属、拟青霉属、敌贝特、轮枝菌属种;
(24.1)熏蒸剂(优选磷化铝、溴甲烷、硫酰氟);
(24.2)选择性取食抑制剂类(优选冰晶石、氟啶虫酰胺、吡蚜酮);
(24.3)螨虫生长抑制剂类(优选四螨嗪、乙螨唑、噻螨酮);
(24.4)amidoflumet、benclothiaz、苯螨特、联苯肼酯、溴螨酯、噻嗪酮、灭螨锰、杀虫脒、乙酯杀螨醇、氯化苦、clothiazoben、cycloprerie、丁氟螨酯、环虫腈、fenoxacrim、氟硝二苯胺、噻唑螨、flufenerim、氟螨嗪、诱虫十六酯、伏蚁腙、japonilure、恶虫酮、石油、增效醚、油酸钾、pyrafluprole、啶虫丙醚、pyriprole、氟虫胺、三氯杀螨砜、杀螨硫醚、苯螨噻、增效炔醚,以及化合物丙基氨基甲酸3-甲基苯酯(速灭威Z)、化合物3-(5-氯-3-吡啶基)-8-(2,2,2-三氟乙基)-8-氮杂双环[3.2.1]辛-3-腈,以及含有杀虫有效的植物提取物、线虫、真菌或病毒的制剂。
4.权利要求1、2或3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其中组(2)-(24)的活性化合物选自下列物质:
(2.1.1)噻虫胺
(2.1.2)吡虫啉
(2.1.3)噻虫啉
(2.1.4)噻虫嗪
(2.1.5)啶虫脒
(2.1.6)呋虫胺
(2.1.7)烯啶虫胺
(3.1.1)甲硫威
(3.1.2)硫双威
(3.1.3)苯虫威
(3.1.4)涕灭威
(3.1.5)残杀威
(3.2.1)谷硫磷
(3.2.2)乙基谷硫磷
(3.2.3)腈肟磷
(3.2.4)丙硫磷
(4.1.1)β-氟氯氰菊酯
(4.1.2)氟氯氰菊酯
(4.1.3)溴氰菊酯
(4.1.4)氟胺氰菊酯
(4.1.5)eflusilanate
(4.2.1)茚虫威
(5.1.1)多杀菌素
(6.1.1)硫丹
(6.2.1)氟虫腈
(6.2.2)乙虫腈
(7.1.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8.1.1)吡丙醚
(9.1.1)甲氧虫酰肼
(10.1.1)杀铃脲
(10.1.2)氟虫脲
(13.1.1)吡螨胺
(13.2.1)伏蚁腙
(14.1.1)鱼藤酮
(17.1.1)螺螨酯
(17.1.2)螺甲螨酯
(17.2.1)3-(2,5-二甲基苯基)-8-甲氧基-2-氧-1-氮杂螺[4.5]癸-3-烯-4-基乙基碳酸酯
(18.1.1)氟啶虫酰胺
(19.1.1)双甲脒
(20.1.1)炔螨特
(21.1.1)N2-[1,1-二甲基-2-(甲基磺酰基)乙基]-3-碘-N1-[2-甲基-4-[1,2,2,2-四氟-1-(三氟甲基)乙基]苯基]-1,2-苯二甲酰胺。
5.权利要求1、2、3或4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含有甲酰胺(1-8)5-氟-1,3-二甲基-N-[2-(1,3,3-三甲基丁基)苯基]-1H-吡唑-4-甲酰胺作为组1的活性化合物。
6.权利要求1、2、3或4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含有甲酰胺(1-2)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5-氟-1,3-二甲基-1H-吡唑-4-甲酰胺作为组1的活性化合物。
7.权利要求1、2、3或4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含有甲酰胺(1-15)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三氟甲基)苯甲酰胺作为组1的活性化合物。
8.权利要求1、2、3或4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含有甲酰胺(1-13)N-[2-(1,3-二甲基丁基)苯基]-2-碘代苯甲酰胺作为组1的活性化合物。
9.具有协同作用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8的任何一项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10.权利要求1-9的任何一项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用于防治不想要的有害动物和不想要的植物致病菌的用途。
11.防治不想要的有害动物和不想要的植物致病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9的任何一项的组合物作用于有害物和/或其生境。
12.制备活性化合物结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9的任何一项的组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和/或填充剂混合。
13.权利要求1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用于处理种子的用途。
14.权利要求1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用于处理转基因植物的用途。
15.权利要求1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用于处理转基因植物的种子的用途。
16.用权利要求1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处理过的种子。
17.防治不想要的有害动物和不想要的植物致病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施用于不想要的有害动物和不想要的植物致病菌和/或其生境和/或种子。
CN200680022512.1A 2005-04-28 2006-04-15 农药活性物质结合物 Active CN1012031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10166.1A CN103814900B (zh) 2005-04-28 2006-04-15 农药活性物质结合物
CN201610146396.XA CN105594719B (zh) 2005-04-28 2006-04-15 农药活性物质结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19713 2005-04-28
DE102005019713.2 2005-04-28
DE102005022147.5 2005-05-13
DE102005022147A DE102005022147A1 (de) 2005-04-28 2005-05-13 Wirkstoffkombinationen
PCT/EP2006/003487 WO2006114212A2 (de) 2005-04-28 2006-04-15 Pestizide wirkstoffkombinationen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10166.1A Division CN103814900B (zh) 2005-04-28 2006-04-15 农药活性物质结合物
CN201610146396.XA Division CN105594719B (zh) 2005-04-28 2006-04-15 农药活性物质结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3135A true CN101203135A (zh) 2008-06-18
CN101203135B CN101203135B (zh) 2014-06-11

Family

ID=39518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2512.1A Active CN101203135B (zh) 2005-04-28 2006-04-15 农药活性物质结合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03135B (zh)
ES (1) ES2351440T3 (zh)
UA (1) UA89673C2 (zh)
ZA (1) ZA200709169B (zh)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7894A (zh) * 2011-01-20 2011-05-11 中国水稻研究所 苯氧威和烯啶虫胺复配农药
CN102172250A (zh) * 2011-03-24 2011-09-0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白僵菌-多杀霉素油悬浮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228053A (zh) * 2011-07-29 2011-11-02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酰脲与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46759A (zh) * 2011-07-27 2011-11-23 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多杀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73481A (zh) * 2011-06-10 2011-12-14 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2396460A (zh) * 2011-12-14 2012-04-04 湖南化工研究院 一种含烯啶虫胺和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2696642A (zh) * 2012-06-28 2012-10-03 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螺螨双酯和丁氟螨酯的杀螨组合物
CN103179858A (zh) * 2010-10-25 2013-06-26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杀真菌剂戊苯吡菌胺混合物
CN103238604A (zh) * 2012-02-09 2013-08-14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丙醚与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3648280A (zh) * 2011-07-13 2014-03-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节肢动物害虫防治组合物和用于防治节肢动物害虫的方法
CN103747676A (zh) * 2011-08-25 2014-04-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节肢动物害虫防治组合物及节肢动物害虫防治方法
CN103763926A (zh) * 2011-08-25 2014-04-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节肢动物害虫防治组合物和节肢动物害虫防治方法
US8853127B2 (en) 2008-11-25 2014-10-07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ests
CN104521999A (zh) * 2014-12-25 2015-04-22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吡螨胺和依维菌素的增效杀螨组合物
CN104738056A (zh) * 2013-12-25 2015-07-01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含三氟甲吡醚和印楝素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824036A (zh) * 2010-12-01 2015-08-12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含有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和其它活性成分的活性成分组合
CN105028459A (zh) * 2015-07-14 2015-11-11 江西正邦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含有氟唑菌苯胺与噻虫嗪的种子处理可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0005A (zh) * 2015-11-18 2016-03-23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氟唑菌苯胺和咯菌腈以及噻虫嗪的悬浮种衣剂
CN105409928A (zh) * 2015-11-18 2016-03-23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氟唑菌苯胺和咯菌腈以及吡虫啉的悬浮种衣剂
CN105432650A (zh) * 2015-11-18 2016-03-30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花生种子处理的悬浮种衣剂
CN105494408A (zh) * 2015-11-30 2016-04-20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烯虫乙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TWI607703B (zh) * 2010-12-27 2017-12-11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節肢動物病蟲害防制用組成物及防制節肢動物病蟲害之方法
CN109561693A (zh) * 2016-07-13 2019-04-02 诺维信公司 用于控制家禽上的昆虫有害生物的方法
CN110946142A (zh) * 2019-12-05 2020-04-03 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氟唑菌苯胺杀虫组合物、杀虫剂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36065A1 (de) * 2001-07-25 2003-02-13 Bayer Cropscience Ag Pyrazolylcarboxanilide
DE10229595A1 (de) * 2002-07-02 2004-01-15 Bayer Cropscience Ag Phenylbenzamide
DE10303589A1 (de) * 2003-01-29 2004-08-12 Bayer Cropscience Ag Pyrazolylcarboxanilide

Cited B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53127B2 (en) 2008-11-25 2014-10-07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ests
CN102316739B (zh) * 2008-11-25 2015-04-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用于防治害物的组合物及方法
CN105211069A (zh) * 2010-10-25 2016-01-06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杀真菌剂戊苯吡菌胺混合物
CN103179858A (zh) * 2010-10-25 2013-06-26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杀真菌剂戊苯吡菌胺混合物
CN105211069B (zh) * 2010-10-25 2018-02-09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杀真菌剂戊苯吡菌胺混合物
CN103179858B (zh) * 2010-10-25 2015-11-25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杀真菌剂戊苯吡菌胺混合物
CN108077275A (zh) * 2010-10-25 2018-05-29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杀真菌剂戊苯吡菌胺混合物
CN104824034B (zh) * 2010-12-01 2018-03-30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含有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和其它活性成分的活性成分组合
CN104938522B (zh) * 2010-12-01 2018-10-19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含有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和其它活性成分的活性成分组合
CN104824036B (zh) * 2010-12-01 2018-10-19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含有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和其它活性成分的活性成分组合
CN104824036A (zh) * 2010-12-01 2015-08-12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含有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和其它活性成分的活性成分组合
CN104938522A (zh) * 2010-12-01 2015-09-30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含有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和其它活性成分的活性成分组合
CN104824034A (zh) * 2010-12-01 2015-08-12 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含有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和其它活性成分的活性成分组合
TWI607702B (zh) * 2010-12-27 2017-12-11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節肢動物病蟲害防制用組成物及防制節肢動物病蟲害之方法
TWI607703B (zh) * 2010-12-27 2017-12-11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節肢動物病蟲害防制用組成物及防制節肢動物病蟲害之方法
US10582710B2 (en) 2010-12-27 2020-03-10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Arthropod pest contro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rthropod pests
CN102047894B (zh) * 2011-01-20 2013-04-24 中国水稻研究所 苯氧威和烯啶虫胺复配农药
CN102047894A (zh) * 2011-01-20 2011-05-11 中国水稻研究所 苯氧威和烯啶虫胺复配农药
CN102172250A (zh) * 2011-03-24 2011-09-0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白僵菌-多杀霉素油悬浮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273481A (zh) * 2011-06-10 2011-12-14 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3648280A (zh) * 2011-07-13 2014-03-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节肢动物害虫防治组合物和用于防治节肢动物害虫的方法
US9504250B2 (en) 2011-07-13 2016-11-29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Arthropod pest contro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rthropod pests
CN103648280B (zh) * 2011-07-13 2016-02-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节肢动物害虫防治组合物和用于防治节肢动物害虫的方法
US9301531B2 (en) 2011-07-13 2016-04-05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Arthropod pest contro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rthropod pests
CN102246759A (zh) * 2011-07-27 2011-11-23 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多杀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28053A (zh) * 2011-07-29 2011-11-02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酰脲与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28053B (zh) * 2011-07-29 2014-03-19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酰脲与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CN103763926B (zh) * 2011-08-25 2015-06-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节肢动物害虫防治组合物和节肢动物害虫防治方法
CN103747676A (zh) * 2011-08-25 2014-04-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节肢动物害虫防治组合物及节肢动物害虫防治方法
CN103763926A (zh) * 2011-08-25 2014-04-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节肢动物害虫防治组合物和节肢动物害虫防治方法
CN102396460A (zh) * 2011-12-14 2012-04-04 湖南化工研究院 一种含烯啶虫胺和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38604A (zh) * 2012-02-09 2013-08-14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丙醚与唑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2696642A (zh) * 2012-06-28 2012-10-03 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螺螨双酯和丁氟螨酯的杀螨组合物
CN104738056A (zh) * 2013-12-25 2015-07-01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含三氟甲吡醚和印楝素的复合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521999B (zh) * 2014-12-25 2018-02-16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吡螨胺和依维菌素的增效杀螨组合物
CN104521999A (zh) * 2014-12-25 2015-04-22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吡螨胺和依维菌素的增效杀螨组合物
CN105028459A (zh) * 2015-07-14 2015-11-11 江西正邦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含有氟唑菌苯胺与噻虫嗪的种子处理可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2650A (zh) * 2015-11-18 2016-03-30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花生种子处理的悬浮种衣剂
CN105409928A (zh) * 2015-11-18 2016-03-23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氟唑菌苯胺和咯菌腈以及吡虫啉的悬浮种衣剂
CN105410005A (zh) * 2015-11-18 2016-03-23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氟唑菌苯胺和咯菌腈以及噻虫嗪的悬浮种衣剂
CN105494408A (zh) * 2015-11-30 2016-04-20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烯虫乙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N105494408B (zh) * 2015-11-30 2019-03-01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烯虫乙酯的高效杀虫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N109561693A (zh) * 2016-07-13 2019-04-02 诺维信公司 用于控制家禽上的昆虫有害生物的方法
CN110946142A (zh) * 2019-12-05 2020-04-03 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氟唑菌苯胺杀虫组合物、杀虫剂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A89673C2 (ru) 2010-02-25
ZA200709169B (en) 2009-08-26
CN101203135B (zh) 2014-06-11
ES2351440T3 (es) 2011-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3135B (zh) 农药活性物质结合物
CN105594719B (zh) 农药活性物质结合物
RU2385002C2 (ru) Инсектицидные композиции из тиаклоприда и пиретроидов
CN1901798B (zh) 具有杀昆虫及杀螨虫性能的活性化合物结合物
CN1882245B (zh) 具有杀昆虫特性的活性物质结合物
JP5513121B2 (ja) 殺虫性活性成分の組み合わせ(フォルモノネチン+殺虫剤)
CN100577010C (zh) 基于三氟丁烯基化合物的、并表现出杀线虫及杀昆虫特性的活性物质的结合物
JP4977607B2 (ja) 光学活性フタルアミド
CN102084866B (zh) 包含邻氨基苯甲酰胺及至少一种其它杀昆虫剂的杀昆虫活性物质结合物
CN101703064A (zh) 协同杀虫混合物
CN101242741A (zh) 增效杀虫混合剂
KR20070098901A (ko) 살해충제 형태로 사용되는 알키닐-옥시피리미딘
CN105794831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243797A (zh) 协同杀虫混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AYER LANDWIRTSCHAFTLICHE KULTURPFLANZEN SCIENCE AG

Effective date: 201504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13

Address after: German Monheim

Patentee after: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 Monheim

Patentee before: BAYER CROPSCIENCE A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0 Alfred Nobel Street, Monheim, Rhine, Germany 40789

Patentee after: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8

Address after: 50 Alfred Nobel Street, Monheim, Rhine, Germany 40789

Patentee after: BAYER CROPSCIENCE AG

Address before: 50 Alfred Nobel Street, Monheim, Rhine, Germany 40789

Patentee before: BAY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