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2553B - 多频带接收器 - Google Patents

多频带接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2553B
CN101202553B CN2007101823951A CN200710182395A CN101202553B CN 101202553 B CN101202553 B CN 101202553B CN 2007101823951 A CN2007101823951 A CN 2007101823951A CN 200710182395 A CN200710182395 A CN 200710182395A CN 101202553 B CN101202553 B CN 101202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frequency band
signal
unit
local oscil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823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2553A (zh
Inventor
林奎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guo (Shanghai)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Silicon Mot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Huiguo (Shanghai)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Silicon Mot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guo (Shanghai)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Silicon Motion Inc filed Critical Huiguo (Shanghai)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02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2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2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25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4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separate antennas for the more than one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或数字音频广播(DAB)中将不同频带中的RF信号转换成IF信号的多频带接收器。该多频带接收器包含:一放大单元,其用于放大至少三个RF信号;一压控振荡器(VCO),其产生至少三个基本振荡器信号;以及一IF信号转换单元,其用于使用该至少三个基本振荡器信号,将自该放大单元输出的该至少三个RF信号转换成IF信号。该至少三个基本振荡器信号中的每一个均由相位差为90度的两个差分信号构造而成。据此,可容易地设计出一种VCO并通过在该多频带接收器中使用一个或两个VCO处理一DMB系统中的各应用频带(频带II,频带III及L频带)而减小VCO的面积。

Description

多频带接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数字多媒体广播(Digital MultimediaBroadcasting,在下文中称作DMB)或数字音频广播(Digital AudioBroadcasting,在下文中称作DAB)中将一射频(Radio Frequency,在下文中称作RF)信号转换成一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在下文中称作IF)信号的接收器,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支持多频带的地面DMB接收器。
背景技术
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所使用的频带多种多样。例如,这些频带包含频带II、频带III、及L频带。此处,频带II介于88 MHz(兆赫兹)至108MHz之间。频带III介于174 MHz至245 MHz之间。L频带则介于1452 MHz至1492 MHz之间。
地面DMB接收器用于将一多频带RF信号与一压控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在下文中称作‘VCO’)的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一IF信号,并仅选择通过一带通滤波器的所需信号的频率。
图1为一图解说明一传统多频带接收器的电路图。
参见图1,用于在频带II(88-108 MHz)、频带III(174-245 MHz)及L频带(1452-1492 MHz)中处理一多频带信号的传统多频带接收器包含第一至第三放大单元、第一至第三滤波器、第一至第三混频器、第一至第三VCO、以及一带通滤波器。首先,当提供经由一频带II(88-108 MHz)天线所接收的一RF信号(在下文中称作‘第一频带RF信号’)时,第一放大器通过使包含于所接收信号中的噪声最小化来放大所需信号并控制增益。此外,第一放大器的输出被输入至第一滤波器以移除一镜像频率,并输入至第一混频器。第一混频器将所接收信号与自第一VCO输出的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一IF信号。
另一方面,经由一频带III(174-245 MHz)天线所接收的一RF信号(在下文中称作‘第二频带RF信号’)通过第二放大器及第二滤波器输入至第二混频器,并与自第二VCO输出的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一所需的IF信号。经由一L频带(1452-1492 MHz)天线所接收的一RF信号(在下文中称作‘第三频带RF信号’)通过第三放大器及第三滤波器输入至第三混频器,并与自第三VCO输出的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一所需的IF信号。
所产生的IF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以移除一镜像频率。该带通滤波器仅允许在一窄的频宽内选择所需信号的频率,以便精确地选择一通道。
如上文所述,在传统的多频带接收器中,由于用于处理第一至第三频带RF信号的各VCO是分别加以构造,因而传统多频带接收器的结构比较复杂。由于各VCO需要独立的缓冲器,因而功率消耗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频带接收器,其为一种能够使用一压控振荡器(VCO)或两个VCO来处理不同频带中的RF信号的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接收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多频带接收器,其包含一放大单元、一VCO、及一IF信号转换器。
放大单元可用于移除第一至第三频带RF信号(频带II至L频带)中的噪声,并通过自动控制增益而放大第一至第三频带RF信号。VCO可产生对应于第一至第三频带RF信号(频带II、频带III、及L频带)的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1至VCO3。IF信号转换器可使用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1至VCO3将从放大单元输出的第一至第三频带RF信号(频带II、频带III、及L频带)转换成IF信号。每一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1至VCO3均可使用两个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差分信号构造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多频带接收器,其包含一放大单元、第一及第二VCO及、以及一IF信号转换器。
放大单元可用于移除第一至第三频带RF信号(频带II至L频带)中的噪声,并通过自动控制增益而放大第一至第三频带RF信号。第一VCO可产生对应于第一至第二频带RF信号(频带II及频带III)的第一及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4至VCO5。第二VCO可产生对应于一第三频带RF信号(L频带)的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6。IF信号转换器可使用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4至VCO6将从放大单元输出的第一至第三频带RF信号(频带II、频带III、及L频带)转换成IF信号。每一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4至VCO6均可使用两个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差分信号构造而成。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一目了然,附图中:
图1为一图解说明一传统多频带接收器的电路图;
图2为一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的一多频带接收器的方块图;以及
图3为一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一第二实施例的一多频带接收器的方块图。
主要元件标记说明
201:频率合成器              202:压控振荡器(VCO)
203:切换单元                204:放大单元
205:中频(IF)信号转换单元    210:第一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
211:第一放大器              212:频带II天线
220:第一分频单元            221:第一分频器
222:第二分频器              230:第一混频单元
231:第一混频器              232:第二混频器
240:第二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  241:第二放大器
242:频带III天线             250:第二分频单元
251:第三分频器              252:第四分频器
260:第二混频单元            261:第一混频器
262:第二混频器              270:第三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
271:第三放大器              272:L频带天线
280:第三分频单元            281:第五分频器
290:第三混频单元            291:第一混频器
292:第二混频器              301:频率合成器
302:第一VCO                 303:第二VCO
304:切换单元                305:放大单元
306:IF信号转换单元          310:第一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
311:第一放大器              312:频带II天线
320:第一分频单元            321:第一分频器
322:第二分频器              330:第一混频单元
331:第一混频器              332:第二混频器
340:第二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  341:第二放大器
342:频带III天线             350:第二分频单元
351:第三分频器              352:第四分频器
360:第二混频单元            361:第一混频器
362:第二混频器              370:第三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
371:第三放大器              372:L频带天线
380:第三分频单元            381:第五分频器
390:第三混频单元            391:第一混频器
392:第二混频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例性实施例。当没必要对与本发明相关的习知技术或结构进行说明时,将不再加以赘述。
图2为一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一第一实施例的一多频带接收器的方块图。
参见图2,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频带接收器包含一放大单元204、一压控振荡器(VCO)202、一切换单元203、及一中频(IF)信号转换单元205。
放大单元204包含第一至第三放大器211、241、及271。第一放大器211通过使在经由一频带II天线212所接收的第一频带RF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最小化而仅放大一所需的信号,并自动地控制增益。第一放大器211的输出连接至IF信号转换器205。第二放大器241通过使在经由一频带III天线242所接收的第二频带RF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最小化而仅放大一所需的信号,并自动地控制增益。第二放大器241的输出连接至IF信号转换器205。第三放大器271通过使在经由一L频带天线272所接收的第三频带RF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最小化而仅放大一所需的信号,并自动地控制增益。第三放大器271的输出连接至IF信号转换器205。
VCO 202产生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1至VCO3(频带II至L频带),以用于将第一至第三频带RF信号转换成IF信号。每一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1至VCO3均可使用两个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差分信号构造而成。
IF信号转换单元包含第一至第三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210、240、及270。
第一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210用于使用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1将经放大的第一频带RF信号转换成第一频带IF信号。第一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210包含一第一分频单元220及一第一混频单元230。第一分频单元220通过对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1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1。第一分频单元220包含第一及第二分频器221及222。第一分频器221将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1的频率除以十六。第二分频器222将自第一分频器221输出的信号的频率除以二。第一混频单元230使自放大单元204输出的放大后的第一频带RF信号与自第一分频单元220输出的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1进行混频,以产生第一频带IF信号。第一混频单元230包含第一及第二混频器231及232。第一及第二混频器231及232使自第一分频单元220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1与第一频带RF信号进行混频。要由第一混频器231进行混频的这两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1相对于要由第二混频器232进行混频的这两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1成90度的相位差。
第二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240用于使用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2将经放大的第二频带RF信号转换成一第二频带IF信号。第二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240包含一第二分频单元250及一第二混频单元260。第二分频单元250通过对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2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2。第二分频单元250包含第三及第四分频器251及252。第三分频器251将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2的频率除以八。第四分频器252将第三分频器251的输出的频率除以二。第二混频单元260使自放大单元204输出的放大后的第二频带RF信号与自第二分频单元250输出的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2进行混频,以产生第二频带IF信号。第二混频单元260包含第一及第二混频器261及262。第一及第二混频器261及262使自第二分频单元250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2与第二频带RF信号进行混频。要由第一混频器261进行混频的这两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2相对于要由第二混频器262进行混频的这两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2成90度的相位差。
第三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270用于使用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3将经放大的第三频带RF信号转换成一第三频带IF信号。第三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270包含一第三分频单元280及一第三混频单元290。第三分频单元280通过对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3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3。第三分频单元280包含第五分频器281。第五分频器281将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3的频率除以二。第三混频单元290使自放大单元204输出的放大后的第三频带RF信号与自第三分频单元280输出的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3进行混频,以产生第三频带IF信号。第三混频单元290包含第一及第二混频器291及292。第一及第二混频器291及292使自第三分频单元280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3与第三频带RF信号进行混频。要由第一混频器291进行混频的这两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3相对于要由第二混频器292进行混频的这两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3成90度的相位差。
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1的频率介于2816 MHz至3456 MHz范围内。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2的频率介于2784 MHz至3920 MHz范围内。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3的频率介于2904 MHz至2984 MHz范围内。
根据该实施例的多频带接收器可进一步包含一频率合成器201,以用于合成具有一预定频率的信号并将其传输至VCO 202。
根据该实施例的多频带接收器可进一步包含一切换单元203,以用于将自VCO 202输出的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1至VCO3切换及传输至IF信号转换单元205。
如上文所述,对应于频带II(88-108 MHz)的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1是通过将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1除以32而产生。对应于频带III(174-245 MHz)的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2是通过将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2除以十六而产生。对应于L频带(1452-2984 MHz)的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3是通过将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3除以二而产生。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通过适当选择一基本振荡器信号以及一用于对该基本振荡器信号进行分频的分频器,可使用一VCO将本发明应用于一具有三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多频带,此并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
图3为一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一第二实施例的一多频带接收器的方块图。
参见图3,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频带接收器包含一放大单元305、第一及第二VCO 302及303、及一IF信号转换单元306。
放大单元305包含第一至第三放大器311、341、及371。第一放大器311通过使在经由一频带II天线312所接收的第一频带RF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最小化而仅放大一所需的信号,并自动地控制增益。第一放大器311的输出连接至IF信号转换单元306。第二放大器341通过使在经由一频带III天线342所接收的第二频带RF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最小化而仅放大一所需的信号,并自动地控制增益。第二放大器341的输出连接至IF信号转换单元306。第三放大器371通过使在经由一L频带天线372所接收的第三频带RF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最小化而仅放大一所需的信号,并自动地控制增益。第三放大器371的输出连接至IF信号转换单元306。
第一VCO 302产生第一及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1及VCO2(频带II及频带III),以用于将第一及第二频带RF信号转换成IF信号。第二VCO 303产生一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6,以用于将一第三频带RF信号(频带III)转换成一IF信号。每一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4至VCO6均使用两个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差分信号构造而成。
IF信号转换单元306包含第一至第三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310、340、及370。
第一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310用于使用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4将经放大的第一频带RF信号转换成第一频带IF信号。第一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310包含一第一分频单元320及一第一混频单元330。第一分频单元320通过对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4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1。第一分频单元320包含第一及第二分频器321及322。第一分频器321将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4的频率除以八。第二分频器322将自第一分频器321输出的信号的频率除以二。第一混频单元330使自放大单元305输出的放大后的第一频带RF信号与自第一分频单元320输出的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1进行混频,以产生第一频带IF信号。第一混频单元330包含第一及第二混频器331及332。第一及第二混频器331及332使自第一分频单元320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1与第一频带RF信号进行混频。要由第一混频器331进行混频的这两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1相对于要由第二混频器332进行混频的这两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1成90度的相位差。
第二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340用于使用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5将经放大的第二频带RF信号转换成一第二频带IF信号。第二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340包含一第二分频单元350及一第二混频单元360。第二分频单元350通过对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5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2。第二分频单元350包含第三及第四分频器351及352。第三分频器351将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5的频率除以四。第四分频器352将第三分频器351的频率输出除以二。第二混频单元360使自放大单元305输出的放大后的第二频带RF信号与自第二分频单元350输出的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2进行混频,以产生第二频带IF信号。第二混频单元360包含第一及第二混频器361及362。第一及第二混频器361及362使自第二分频单元350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2与第二频带RF信号进行混频。要由第一混频器361进行混频的这两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2相对于要由第二混频器362进行混频的这两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2成90度的相位差。
第三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370用于使用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6将经放大的第三频带RF信号转换成一第三频带IF信号。第三频带IF信号转换单元370包含一第三分频单元380及一第三混频单元390。第三分频单元380通过对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6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3。第三分频单元380包含第五分频器381。第五分频器381将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6的频率除以二。第三混频单元390使自放大单元305输出的放大后的第三频带RF信号与自第三分频单元380输出的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3进行混频,以产生第三频带IF信号。第三混频单元390包含第一及第二混频器391及392。第一及第二混频器391及392使自第三分频单元380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3与第三频带RF信号进行混频。要由第一混频器391进行混频的这两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3相对于要由第二混频器392进行混频的这两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3成90度的相位差。
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4的频率介于1408 MHz至1728 MHz范围内。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5的频率介于1392 MHz至1960 MHz范围内。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3的频率介于2904 MHz至2984 MHz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频带接收器可进一步包含一频率合成器301,以用于合成具有一预定频率的信号并将其传输至第一及第二VCO 302及303。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频带接收器可进一步包含一切换单元304,以用于切换自VCO 302及303输出的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4至VCO6并将其传输至IF信号转换器306。
如上文所述,对应于频带II(88-108 MHz)的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1是通过将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4除以十六而产生。对应于频带III(174-245 MHz)的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2是通过将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5除以八而产生。对应于L频带(1453-2984 MHz)的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LO3是通过将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6除以二而产生。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通过适当选择一基本振荡器信号以及一用于对该基本振荡器信号进行分频的分频器,可使用两个VCO将本发明应用于一具有三个或更多个频带的多频带,此并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
此外,除了其中IF信号的频率大于0的情形之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用于将一RF信号转换成一IF信号的多频带接收器还可应用于其中IF信号的频率为0的情形。也就是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频带接收器可应用于其中IF信号的频率为0的情形,亦即,通过略微修改多频带接收器而直接进行转换的情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容易地设计出一种VCO并通过在多频带接收器中使用一个或两个VCO处理一DMB系统的各应用频带(频带II、频带III及L频带)而减小VCO的面积。由于使用一个VCO,因而无需使用独立的缓冲器端,从而能降低功率消耗。此外,由于由该VCO产生且使用的信号频率高于用于多频带的传统信号的频率,因而因信号而引起的无谓的干扰得以降低。通过使用多个分频器,可改善相位噪声特性。另外,当使用两个VCO时,可容易地设计出VCO并通过在其中频率覆盖并不高的范围中选择一适宜的分频器来减小各VCO的面积。
尽管上文是参照本发明的实例性实施例具体显示及说明本发明,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在形式及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改动,此并不背离由随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

Claims (25)

1.一种用于将至少三个射频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的多频带接收器,所述至少三个射频信号包含第一至第三频带射频信号,所述多频带接收器包含一放大单元、一压控振荡器以及一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其中:
所述放大单元包含一第一放大器、一第二放大器以及一第三放大器,其中所述第一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一频带射频信号,所述第二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二频带射频信号,且所述第三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三频带射频信号;
所述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至少三个基本振荡器信号,所述至少三个基本振荡器信号包含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所述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的每一个均由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差分信号构造而成;
所述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一第一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一第二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以及第三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一第一分频单元以及一第一混频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分频单元,其通过对所述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
所述第一混频单元,其将自所述放大单元输出的所述放大后的第一频带射频信号与自所述第一分频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一第一频带中频信号,所述第一混频单元包含一第一混频器以及一第二混频器,其中:
所述第一混频器用于将自所述第一分频单元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与所述放大后的第一频带射频信号进行混频,所述第二混频器用于将自所述第一分频单元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与所述放大后的第一频带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其中要输入至所述第一混频器内的所述两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相对于要输入至所述第二混频器内的所述两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具有90度的相位差;
所述第二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使用所述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将所述放大后的第二频带射频信号转换成一第二频带中频信号;以及
所述第三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使用所述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将所述放大后的第三频带射频信号转换成一第三频带中频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分频单元包含:
一第一分频器,其用于将所述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的频率除以十六;以及
一第二分频器,其用于将自所述第一分频器输出的所述信号的频率除以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二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
一第二分频单元,其通过对所述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以及
一第二混频单元,其将自所述放大单元输出的所述放大后的第二频带射频信号与自所述第二分频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所述第二频带中频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二分频单元包含:
一第三分频器,其用于将所述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的所述频率除以八;以及
一第四分频器,其用于将自所述第三分频器输出的所述频率除以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二混频单元包含一第一混频器以及一第二混频器,其中
所述第二混频单元的第一混频器用于将自所述第二分频单元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与所述第二频带射频信号进行混频,且所述第二混频单元的第二混频器用于将自所述第二分频单元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与所述第二频带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其中要由所述第一混频器进行混频的所述两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相对于要由所述第二混频器进行混频的所述两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具有90度的相位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三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
一第三分频单元,其通过对所述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以及
一第三混频单元,其将自所述放大单元输出的所述放大后的第三频带射频信号与自所述第三分频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所述第三频带中频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三分频单元包含一第五分频器,用于将所述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的所述频率除以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三混频单元包含一第一混频器以及一第二混频器,其中
所述第三混频单元的第一混频器用于将自所述第三分频单元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与所述第三频带射频信号进行混频,且所述第三混频单元的第二混频器用于将自所述第三分频单元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与所述第三频带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其中要由所述第一混频器进行混频的所述两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相对于要由所述第二混频器进行混频的所述两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具有90度的相位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的所述频率介于2816MHz至3456MHz范围内,所述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VCO2的所述频率介于2784MHz至3920MHz范围内,且所述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的所述频率介于2904MHz至2984MHz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进一步包含一频率合成器,以用于合成一具有一预定频率的信号并将其传输至所述压控振荡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进一步包含一切换单元,以用于将自所述压控振荡器输出的所述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切换及传输至所述中频信号转换单元。
12.一种用于将至少三个射频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的多频带接收器,所述至少三个射频信号包含第一至第三频带射频信号,所述多频带接收器包含一放大单元、一第一压控振荡器、一第二压控振荡器以及一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其中:
所述放大单元用于放大所述第一至第三频带射频信号;
所述第一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一第一及一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所述第一及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中的每一个均由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差分信号构造而成;
所述第二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一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所述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中的每一个均由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差分信号构造而成;
所述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一第一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一第二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以及一第三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一第一分频单元以及一第一混频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分频单元,其通过对所述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
所述第一混频单元,其将自所述放大单元输出的所述放大后的第一频带射频信号与自所述第一分频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所述第一频带中频信号,所述第一混频单元包含一第一混频器以及一第二混频器,其中
所述第一混频器用于将自所述第一分频单元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与所述放大后的第一频带射频信号进行混频,且所述第二混频器用于将自所述第一分频单元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与所述放大后的第一频带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其中要由所述第一混频器进行混频的所述两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相对于要由所述第二混频器进行混频的所述两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具有90度的相位差;
所述第二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使用所述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将所述放大后的第二频带射频信号转换成一第二频带中频信号;
所述第三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使用所述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将所述放大后的第三频带射频信号转换成一第三频带中频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放大单元包含:
一第一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一频带射频信号;
一第二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以及
一第三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三射频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分频单元包含:
一第一分频器,其用于将所述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的频率除以八;以及
一第二分频器,其用于将自所述第一分频器输出的所述信号的频率除以二。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二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
一第二分频单元,其通过对所述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以及
一第二混频单元,其将自所述放大单元输出的所述放大后的第二频带射频信号与自所述第二分频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所述第二频带中频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二分频单元包含:
一第三分频器,其用于将所述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的所述频率除以四;以及
一第四分频器,其用于将自所述第三分频器输出的所述频率除以二。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二混频单元包含一第一混频器以及一第二混频器,其中所述第二混频单元的第一混频器用于将自所述第二分频单元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与所述第二频带射频信号进行混频,且所述第二混频单元的第二混频器用于将自所述第二分频单元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与所述第二频带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其中要由所述第一混频器进行混频的所述两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相对于要由所述第二混频器进行混频的所述两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具有90度的相位差。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三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
一第三分频单元,其通过对所述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以及
一第三混频单元,其将自所述放大单元输出的所述放大后的第三频带射频信号与自所述第三分频单元输出的所述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所述第三频带中频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三分频单元包含一第五分频器,用于将所述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的所述频率除以二。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三混频单元包含一第一混频器以及一第二混频器,其中所述第三混频单元的第一混频器用于将自所述第三分频单元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与所述第三频带射频信号进行混频,且所述第三混频单元的第二混频器用于将自所述第三分频单元接收的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与所述第三频带射频信号进行混频,
其中要由所述第一混频器进行混频的所述两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相对于要由所述第二混频器进行混频的所述两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具有90度的相位差。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中所述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的所述频率介于1408MHz至1728MHz范围内,所述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的所述频率介于1392MHz至1960MHz范围内,且所述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的所述频率介于2904MHz至2984MHz范围内。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进一步包含一频率合成器,以用于合成一具有一预定频率的信号并将其传输至所述第一压控振荡器及第二压控振荡器。
2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频带接收器,其进一步包含一切换单元,以用于将自所述第一压控振荡器及第二压控振荡器输出的所述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切换及传输至所述中频信号转换单元。
24.一种用于将至少三个射频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的多频带接收器,所述三个射频信号包含第一至第三频带射频信号,所述多频带接收器包含一放大单元、一压控振荡器以及一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其中:
所述放大单元用于放大所述第一至第三频带射频信号;
所述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至少三个基本振荡器信号,所述三个基本振荡器信号包含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所述第一至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的每一个均由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差分信号构造而成;
所述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一第一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一第二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以及一第三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一第一分频单元及一第一混频单元,所述第一分频单元对所述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除以32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所述第一混频单元将所述放大后的第一频带射频信号与所述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一第一频带中频信号;
所述第二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一第二分频单元及一第二混频单元,所述第二分频单元对所述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除以16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所述第二混频单元将所述放大后的第二频带射频信号与所述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一第二频带中频信号;
所述第三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一第三分频单元及一第三混频单元,所述第三分频单元对所述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除以2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所述第三混频单元将所述放大后的第三频带射频信号与所述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一第三频带中频信号。
25.一种用于将至少三个射频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的多频带接收器,所述三个射频信号包含第一至第三频带射频信号,所述多频带接收器包含一放大单元、一第一压控振荡器、一第二压控振荡器以及一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其中:
所述放大单元
Figure FSB00000559067700071
用于放大所述第一至第三频带射频信号;
所述第一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一第一及一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所述第一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中的每一个均由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差分信号构造而成;
所述第二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一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所述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中的每一个均由彼此具有180度相位差的两个差分信号构造而成;
所述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一第一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一第二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以及一第三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一第一分频单元及一第一混频单元,所述第一分频单元对所述第一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除以16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所述第一混频单元将所述放大后的第一频带射频信号与所述第一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一第一频带中频信号;
所述第二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一第二分频单元及一第二混频单元,所述第二分频单元对所述第二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除以8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所述第二混频单元将所述放大后的第二频带射频信号与所述第二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一第二频带中频信号;
所述第三频带中频信号转换单元包含一第三分频单元及一第三混频单元,所述第三分频单元对所述第三频带基本振荡器信号除以2进行分频而输出彼此具有90度相位差的四个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所述第三混频单元将所述放大后的第三频带射频信号与所述第三频带局部振荡器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一第三频带中频信号。
CN2007101823951A 2006-10-20 2007-10-19 多频带接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25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102281 2006-10-20
KR1020060102281A KR100813463B1 (ko) 2006-10-20 2006-10-20 다중밴드 지원 수신기
KR10-2006-0102281 2006-10-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2553A CN101202553A (zh) 2008-06-18
CN101202553B true CN101202553B (zh) 2011-10-19

Family

ID=39398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239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2553B (zh) 2006-10-20 2007-10-19 多频带接收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32192A1 (zh)
KR (1) KR100813463B1 (zh)
CN (1) CN101202553B (zh)
TW (1) TWI3656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00181B1 (en) * 2008-08-29 2012-06-12 Rf Micro Devices, Inc. Noise reduction in a dual radio frequency receiver
US9077393B2 (en) 2010-08-30 2015-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ulti-band radio operat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744380B2 (en) 2011-03-17 2014-06-03 Harris Corporation Unified frequency synthesizer for direct conversion receiver or transmitter
EP2724468A1 (en) * 2011-06-24 2014-04-30 Thrane & Thrane A/s Virtual n-band lnb
KR101413970B1 (ko) * 2012-12-28 2014-07-04 주식회사 레이믹스 다중 대역 rf 수신기
US9197381B2 (en) * 2013-05-30 2015-11-24 Broadcom Corporation Low cost and robust receiver architecture for down 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50078497A1 (en) * 2013-09-13 2015-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eiver carrier aggregation frequency generation
US9270303B2 (en) * 2013-12-30 2016-02-23 Broadcom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receiver architecture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US9793935B2 (en) * 2015-07-02 2017-10-17 Mediatek Inc. Multi-mix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within multi-mixer system
WO2018150528A1 (ja) * 2017-02-17 2018-08-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局部発振装置及び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
CN107294547B (zh) * 2017-08-07 2019-09-06 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变频电路及微波变频器
US11368174B2 (en) * 2020-08-31 2022-06-21 Swift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Scalable dual-polarization mm-wave multi-band 5G phased array with a multi-multipliers LO generator
CN112187179B (zh) * 2020-09-29 2021-10-26 西安博瑞集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率范围的单子带压控振荡器
US11916641B2 (en) 2021-04-14 2024-0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synchronizing the H and V phase in a dual-polarized phased array 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33821A2 (fr) * 2000-10-17 2002-04-25 Sagem S.A. Telephone mobile avec emetteur perfectionne
CN1647383A (zh) * 2002-04-24 2005-07-27 英特尔公司 在蜂窝电话中控制输出功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42833B1 (ko) 2002-07-12 2004-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 있어서 다중대역 무선주파수 수신방법및 장치
JP2004159056A (ja) * 2002-11-06 2004-06-03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信号生成回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33821A2 (fr) * 2000-10-17 2002-04-25 Sagem S.A. Telephone mobile avec emetteur perfectionne
CN1647383A (zh) * 2002-04-24 2005-07-27 英特尔公司 在蜂窝电话中控制输出功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un-Lin Ko.一种用于GSM和WCDMA的CMOS双模射频前端接收器.《IEEE亚洲-太平洋有关高级整合电路会议》.2004,374-37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2553A (zh) 2008-06-18
KR100813463B1 (ko) 2008-03-13
TWI365618B (en) 2012-06-01
TW200830737A (en) 2008-07-16
US20080132192A1 (en) 2008-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2553B (zh) 多频带接收器
US7319849B2 (en) Radio-frequency tuner with differential converter
CN1774868B (zh) 用于射频接收器的调谐器和相关方法
US20070042734A1 (en) Tuner and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iver including the same
US5014349A (en) Television tuner for common use in BS/UV
US20060276149A1 (en) Multi-band broadcast tuner
JPH09261106A (ja) 複数帯域移動無線機
CN201075398Y (zh) Ku频带四本振双路输出低噪声降频器
US7298227B2 (en) Local oscillator for multi-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736131B2 (en) Segmented recei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7276605A (zh) 用于接收机的充分灵活的多调谐器前端架构
US7299020B2 (en) Tunable multi-band receiver by on-chip selectable filtering
CN1964202A (zh) 接收地面和卫星数字广播的无线接收装置
KR100714699B1 (ko) 복수의 통신/방송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무선 송수신기
US8280340B2 (en) Clock generation for integrated radio frequency receivers
JP2011250093A (ja) 受信機及び送信機
EP1717948B1 (en) Wideband phase shift device
US2009027899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integrated multi-standard audio/video receiver
JP3388149B2 (ja) ラジオ放送受信機
US2009002822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KR200380660Y1 (ko) Dmb 방송 신호를 자동으로 절환하여 수신하는dmb모듈
KR100991182B1 (ko) 디지털 방송 수신용 튜너 회로
KR100664951B1 (ko) 무선랜과 튜너의 공용화 장치 및 방법
Ellingson et al. Phase II Technical Report
JP2003249866A (ja) 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