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9164B - 无线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9164B
CN101199164B CN200680021937.0A CN200680021937A CN101199164B CN 101199164 B CN101199164 B CN 101199164B CN 200680021937 A CN200680021937 A CN 200680021937A CN 101199164 B CN101199164 B CN 1011991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ime shift
combination
shift amount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19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9164A (zh
Inventor
田中靖浩
中尾正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ra Wireless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ra Wireless SA filed Critical Hera Wireless SA
Publication of CN101199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9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9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9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Signal structure ensur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legacy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23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Abstract

在关于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与数据信号的组合中,该组合包含要分别分配到多个流的数据信号,控制单元分配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并将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数据信号分配到所分配的控制信号之后的位置。控制单元将已知信号附加到剩余组合中的至少一个上,然后将剩余组合依次分配到所分配的数据信号之后的位置,以产生分配信号。

Description

无线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装置,具体涉及使用多个子载波的无线电装置及利用所述无线电装置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方案是可以在多径环境中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鲁棒的多载波通信方案之一。OFDM调制方案已应用于诸如IEEE802.11a/g和HIPERLAN/2的无线标准。这种无线LAN中的分组信号一般经由时变信道环境传送,并受到频率选择衰减的影响。因此,接收装置一般动态地执行信道估计。
为了使接收装置执行信道估计,在分组信号内提供两种已知信号。一种是向突发信号开始处的所有载波提供的已知信号,即所谓的前同步码(preamble)或训练信号。另一种是向突发信号数据区中的载波的一部分提供的已知信号,即所谓的导频(pilot)信号(例如,参见下列相关技术列表中的参考文献(1))。
相关技术列表
(1)Sinem Coleri,Mustafa Ergen,Anuj Puri和Ahmad Bahai,“Channel Estim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Pilot Arrangement in OFDM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vol.48,No.3,223-229页,2002年9月。
在无线通信中,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是实现对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技术之一。在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中,通过分别控制多根天线中要处理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来控制天线的方向图。通过使用这种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来实现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技术之一是MIMO(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在这种MIMO系统中,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各自配备有多根天线,并设置要并行发送的多个分组信号(以下,分组信号中要并行发送的每个数据均称作“流”)。即,为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通信设置其数量高达天线最大数目的流,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此外,这种MIMO系统与OFDM调制方案的组合带来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为了提高MIMO系统中的传输效率,将要在多个分组信号中分别发送的数据信号聚集到单个分组信号中。这样,将控制信号附加于各个数据信号。换言之,分组信号中包含控制信号(以下称作“MIMO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在接收装置接收这些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情况下,需要预先导出权重和信道特性。因此,分组信号中包含MIMO系统中的已知信号(以下称作“MIMO已知信号”)。
还需要与非MIMO系统(以下称作“传统系统”)的兼容。换言之,要求分组信号的存在对于传统系统的接收装置来讲是已知的。因此,将针对传统系统的已知信号和控制信号(分别称作“传统已知信号”和“传统控制信号”)分配到分组信号的报头部分。如果将这些聚集在一起,则分组格式包括均包含在首项组合(leading combination)中的传统已知信号、传统控制信号、MIMO控制信号和MIMO已知信号、包含在首项组合和剩余组合中的数据信号。这里,在剩余组合中,按照MIMO控制信号和MIMO数据信号的顺序,依次排列信号。
在一般情况下,要由传统控制信号和MIMO控制信号(以下这些将通称为“控制信号”)传输的信息量小于要由数据信号传输的信息量。因此,可以通过单个流来传输控制信号。但是,如果将控制信号分配到单个流,而将控制信号之外的其他信号分配到多个流,则功率将只在分组信号的一部分发生变化。为了降低这种功率波动,将其中控制信号在控制信号时间段中受到循环时移的信号分配到剩余流。这种处理一般称作CDD(循环延迟分集)。为了与控制信号一致,也对传统已知信号和MIMO已知信号(以下这些将通称为“已知信号”)进行CDD处理。
随着时移量变大,延迟波的效果也增长。因此,与传统系统兼容的接收装置中的接收特性可能劣化。因此,根据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CDD中需要较小的时移量。另一方面,随着时移量变小,多个流之间的相关增大,从而流的分离将不适当。因此,考虑到MIMO系统中的特性,在CDD中需要较大的时移量。在这种环境下,通过使用时移量的相对较小绝对值,向包含在首项组合中的传统已知信号、传统控制信号和MIMO控制信号应用CDD,同时,通过使用时移量的相对较大绝对值,向MIMO已知信号应用CDD。
在这些环境下,本发明的发明人认识到以下要解决的问题。设置与传统已知信号的时移量相同的值,作为MIMO控制信号中的时移量。由此,通过使用与分配到前面部分中的传统已知信号中的时移量相同的值,对包含在首项组合中的MIMO控制信号执行CDD。但是,剩余组合中包含的MIMO控制信号中的时移量与分配到前面部分的MIMO已知信号中的时移量不同。相应地,在接收装置中基于MIMO已知信号而估计的权重可能不是适于接收MIMO控制信号的值。因此,可能存在接收到的MIMO已知信号中发生错误的情况。一般而言,相比于数据信号,MIMO控制信号包含更加重要的信息。剩余组合中的信号的错误发生概率很可能增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总体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电装置,当传输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时,该无线电装置提高精确传输第二和后续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装置是用于传输包括多个流的分组信号的无线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关于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其中所述组合包含要分别分配到多个流的数据信号;产生单元,用于产生分组信号,以使包含在由输入单元输入的所述多个组合之中的首项组合中的数据信号分配在已知信号之后,包含在所述首项组合中的数据信号分配在所述控制信号之后,将已知信号附加到剩余组合中至少一个上,然后将剩余组合依次分配在所述数据信号之后;以及发送机,用于发送由产生单元产生的分组信号。
根据本实施例,将已知信号附加到第二和随后组合中的至少一个上,以便可以提高精确传输第二和随后组合中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可能性。
当使用分配到多个流之一的第一已知信号作为参考,并向分配到另一流的已知信号应用所述已知信号内的循环时移时,产生单元也将时移应用于控制信号,并可以设置时移量,以使控制信号的时移量与所述已知信号的时移量的值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信号的时移量设置为等于所述已知信号的时移量的值,从而可以抑制控制信号解调时的特性劣化。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也涉及无线电装置。该装置是用于传输包括多个流的分组信号的无线电装置,并包括: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关于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其中所述组合包含要分别分配到多个流的数据信号;产生单元,用于产生分组信号,以使在将第一已知信号分配到包含在由输入单元输入的所述多个组合之中的首项组合中的控制信号之前,并将第二已知信号分配到所述控制信号之后时,将包含在所述首项组合中的数据信号分配到第二已知信号之后,将第二已知信号附加到剩余组合中至少一个上,然后将剩余组合依次分配到所述数据信号之后;以及发送机,用于发送由产生单元产生的分组信号。
根据本实施例,将第二已知信号附加到第二和随后组合中的至少一个上,以便可以提高精确传输第二和随后组合中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可能性。
当使用分配到多个流之一的第一已知信号作为参考,并向分配到另一流的已知信号应用第一已知信号内的循环时移时,产生单元也将时移应用于第二已知信号和控制信号。当将时移量设置为对于第一已知信号和第二已知信号而言不相同的值时,产生单元可以设置时移量,以使包含在首项组合中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等于包含在首项组合中的第一已知信号的时移量的值,并且包含在剩余组合中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等于包含在剩余组合中的第二已知信号的时移量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在包含在首项组合中的控制信号与第一已知信号之间设置了值相同的时移量,以便在保持与传统系统兼容的同时,抑制控制信号解调时的特性劣化。此外,因为在包含在剩余组合中的控制信号与第二已知信号之间设置了值相同的时移量,所以可以防止控制信号解调时的特性劣化。
无线电装置还可以包括:选择器,用于选择第一格式或第二格式,并使产生单元产生具有所选格式的分组信号,其中第一格式是当将第一已知信号分配到控制信号之前时,将第二已知信号分配到所述控制信号之后,第二格式是将控制信号分配到第二已知信号之后,并将数据信号分配到所述控制信号之后。在由输入单元输入的多个组合中,当选择器使产生单元产生首项组合的分组信号时,选择器可以选择第一格式,当选择器使产生单元产生剩余组合的分组信号时,选择器可以选择第二格式。在这种情况下,准备了用于生成与传统系统兼容的第一分组格式的功能、以及用于生成与传统系统不兼容的第二分组格式的功能。因此,可以通过在两种功能之间进行切换,容易地生成其中聚集了多个组合的分组信号。
产生单元也向数据信号应用循环时移,可以设置对于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而言值不同的时移量,并可以设置时移量,以使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等于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数据信号的时移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产生单元可以设置时移量,以使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保持与传统系统兼容的同时,改善特性。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涉及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发送装置,用于发送包括多个流的分组信号;以及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发送装置发送的分组信号。发送装置包括: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关于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其中所述组合包含要分别分配到多个流的数据信号;产生单元,用于产生分组信号,以使包含在由输入单元输入的所述多个组合之中的首项组合中的控制信号分配在已知信号之后,包含在所述首项组合中的数据信号分配在所述控制信号之后,将已知信号附加到剩余组合中至少一个上,然后将剩余组合依次分配在所述数据信号之后;以及发送机,用于发送由产生单元产生的分组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涉及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发送装置,用于发送包括多个流的分组信号;以及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发送装置发送的分组信号。发送装置包括: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关于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其中所述组合包含要分别分配到多个流的数据信号;产生单元,用于产生分组信号,以使在将第一已知信号分配到包含在由输入单元输入的所述多个组合之中的首项组合中的控制信号之前,并将第二已知信号分配到所述控制信号之后时,将包含在所述首项组合中的数据信号分配到第二已知信号之后,将第二已知信号附加到剩余组合中至少一个上,然后将剩余组合依次分配到所述数据信号之后;以及发送机,用于发送由产生单元产生的分组信号。
数据可以包括多个流。已知信号可以包括多个流。控制信号可以包括多个流。
要注意,前述构成元件的任意组合以及方法、装置、系统、记录介质、计算机程序等形式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有效的,并由本发明的实施例涵盖。
此外,上述发明内容不必描述所有必要特征,从而本发明也可以是这些所述特征的子组合。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描述实施方式,附图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附图中,相同元件的标记相同: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载波信号的频谱;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3A到3C示出了图2所示通信系统中的分组格式,其中每个流只包含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单个组合;
图4示出了图2所示通信系统中的分组格式,其中聚集了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
图5示出了图2所示通信系统中另一种不同的分组格式,其中聚集了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
图6示出了图2所示第一无线电装置的结构;
图7示出了图6所示的频域信号的结构;
图8A和8B示出了图3A到3C所示的L-SIG和HT-SIG的星座图;
图9示出了图6所示的基带处理单元的结构;
图10示出了图9所示的接收处理单元的结构;以及
图11示出了图9所示的发送处理单元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基于以下实施例,描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对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所有特征及其组合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在具体描述本发明之前,将对本发明进行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至少包括两个无线电装置的MIMO系统。无线电装置之一与发送装置相对应,另一个与接收装置相对应。发送装置产生一个分组信号,以包含控制信号与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注意,一个分组信号包括多个流(a plurality of streams or multiple streams)。如上所述,如果第二和后续组合中包含的MIMO控制信号中的时移量与MIMO已知信号中的时移量不同,则MIMO控制信号中错误发生的概率会增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执行如下处理。
发送装置通过使用与分配到首项组合中包含的MIMO控制信号之前的传统已知信号的时移量相同的时移量,向该MIMO控制信号应用CDD。另一方面,发送装置通过使用与分配到第二和后续组合中包含的MIMO控制信号之前的MIMO已知信号的时移量相同的时移量,向这些MIMO控制信号应用CDD。换言之,发送装置使用不同值,其中首项组合中包含的MIMO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值与第二和后续组合中包含的MIMO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值分别不同。因此,可以在保持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和MIMO系统中的特性的同时,抑制第二和后续组合中包含的MIMO控制信号的接收特性的劣化。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载波信号的频谱。具体地,图1示出了OFDM调制方案中的信号频谱。OFDM调制方案中的多个载波之一通常称作子载波。但是,这里用“子载波编号”指示子载波。在MIMO系统中,定义了56个子载波,即子载波编号“-28”到“28”。要注意,子载波编号“0”设为空,以减小基带信号中直流分量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系统中定义了52个子载波,即子载波编号“-26”到“26”。传统系统的一个示例是符合IEEE802.11a标准的无线LAN。时域中一个信号单元是包括多个子载波的一个信号单元,该单元称作“OFDM符号”。
通过可变化地设置的调制方案对各个子载波进行调制。这里使用的是BPSK(二元相移键控)、QPSK(正交相移键控)、16-QAM(正交幅度调制)和64-QAM等调制方案之一。
向这些信号应用卷积编码,作为错误校正方案。卷积编码的编码率设为1/2、3/4等。将要并行传输的数据的数量是可变化地设置的。如上所述,数据作为分组信号传输,要并行传输的每个分组信号称为“流”。由此,因为调制方案模式、编码率和流的数量是可变化地设置的,所以数据速率也是可变化地设置的。要注意,“数据率”可以由这些因素的任意组合或者这些因素之一确定。如果传统系统中的调制方案是BPSK,并且编码率是1/2,则数据速率是6Mbps。另一方面,如果调制方案是BPSK,并且编码率是3/4,则数据速率是9Mbps。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结构。通信系统100包括第一无线电装置10a和第二无线电装置10b,通称为“无线电装置10”。第一无线电装置10a包括第一天线12a、第二天线12b、第三天线12c和第四天线12d,它们通称为“天线12”。第二无线电装置10b包括第一天线14a、第二天线14b、第三天线14c和第四天线14d,它们通称为“天线14”。这里,第一无线电装置10a对应于发送装置,第二无线电装置10b对应于接收装置。
在描述通信系统100的结构之前,将概略地说明MIMO系统。这里假设数据从第一无线电装置10a向第二无线电装置10b传输。第一无线电装置10a分别从第一天线12a到第四天线12d,分别发送多个流的数据。因此数据速率提高。第二无线电装置10b通过第一天线14a到第一天线14d接收多个流的数据。第二无线电装置10b通过自适应阵列信号处理将接收信号分离,并对多个流的数据进行独立解调。
因为天线12的数量是“4”,天线14的数量也是“4”,所以天线12与天线14之间的信道组合数是“16”。用hij表示从第i天线12i到第j天线14j之间的信道特性。在图2中,h11表示第一天线12a与第一天线14a之间的信道特性,h12表示第一天线12a与第二天线14b之间的信道特性,h21表示第二天线12b与第一天线14a之间的信道特性,h22表示第二天线12b与第二天线14b之间的信道特性,h44表示第四天线12d与第四天线14d之间的信道特性。为了示例的清楚,图2中省略了其他传输信道。注意,第一无线电装置10a和第二无线电装置10b的角色可以颠倒。
接下来,描述通信系统100中的分组格式。为了进行比较,首先描述包含了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单个组合的分组信号的格式。此后,将描述包含了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的聚集信号的格式。
图3A到3C示出了分组格式,其中每个流只包含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单个组合。图3A和3B分别与MIMO系统中定义的第一分组格式和第二分组格式相对应,图3C与传统系统中定义的分组格式相对应。在图3A中,要传输包含在四个流中的数据,并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示出了与第一流到第四流相对应的分组格式。在对应于第一流的分组信号中,将“L-STF”、“HT-LTF”等分配作为前同步码信号。“L-STF”、“L-LTF”、“L-SIG”和“HT-SIG”分别对应于用于与传统系统兼容的定时估计的已知信号、用于与传统系统兼容的信道估计的已知信号、与传统系统兼容的控制信号和与MIMO系统兼容的控制信号。例如,关于数据速率的信息包含在与MIMO系统兼容的控制信号中。“HT-STF”和“HT-LTF”分别对应于用于与MIMO系统兼容的定时估计的已知信号和用于与MIMO系统兼容的信道估计的已知信号。“DATA1”是数据信号。
在与第二流相对应的分组信号中,将“L-STF(-50ns)”、“HT-LTF(-400ns)”等分配作为前同步码信号。在与第三流相对应的分组信号中,将“L-STF(-100ns)”、“HT-LTF(-200ns)”等分配作为前同步码信号。在与第四流相对应的分组信号中,将“L-STF(-150ns)”、“HT-LTF(-600ns)”等分配作为前同步码信号。这里,“-400ns”等指示CDD(循环延迟分集)中的时移量。CDD是如下处理:在预定间隔中,沿向后方向以时移量移动时域波形,然后将从预定间隔中最后部分推出的波形循环地分配在该预定间隔的报头部分中。即,在“L-STF(-50ns)”中,将延迟量为-50ns的循环时移应用于“L-STF”。这里,假设一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是80ns。
针对“DATA1”到“DATA4”的控制信号分别等同于分配到“DATA1”到“DATA4”之前的“HT-SIG”、“HT-SIG(-50ns)”、“HT-SIG(-100ns)”和“HT-SIG(-150ns)”。相应地,“HT-SIG”、“HT-SIG(-50ns)”、“HT-SIG(-100ns)”、“HT-SIG(-150ns)”和“DATA1”到“DATA4”的组合称作“第一组合”。第一组合中HT-SIG的时移量设为与“L-STF”和“L-LTF”的时移量相同的值。在第一组合中包含的HT-SIG和DATA之间,时移量被设为不同的值。
在第一流中,按照“HT-LTF”、“-HT-LTF”、“HT-LTF”和“-HT-LTF”的顺序,从最上面开始排列HT-LTF。按照这种顺序,在四个流中,将HT-LTF分别称为“第一分量”、“第二分量”、“第三分量”和“第四分量”。通过对所有流的接收信号执行“第一分量减(-)第二分量加(+)第三分量减(-)第四分量”的运算,在接收装置处提取第一流的所需信号。通过对所有流的接收信号执行“第一分量+第二分量+第三分量+第四分量”的运算,在接收装置处提取第二流的所需信号。通过对所有流的接收信号执行“第一分量-第二分量-第三分量+第四分量”的运算,在接收装置处提取第三流的所需信号。通过对所有流的接收信号执行“第一分量+第二分量-第三分量-第四分量”的运算,在接收装置处提取第四流的所需信号。要注意,加法和减法是通过矢量运算进行的。
按照与传统系统中相同的方式,从“L-LTF”直到“HT-SIG”的部分使用“52”个子载波。在“52”个子载波中,“4”个子载波对应于导频信号。另一方面,与“HT-LTF”等相对应的部分及其后续字段使用“56”个子载波。
在图3B中,未分配图3A所示的“L-STF”、“L-LTF”和“L-SIG”。即,在图3B中未分配用于保持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的信号。参照图3B,按照与图3A中相同的方式,在第一流中,将四个HT-LTF分配在“HT-STF”之后,但是将“HT-SIG”分配在第一个HT-LTF(“HT-LTF”)与第二个HT-LTF(“-HT-LTF”)之间。此外,“DATA1”分配在“HT-LTF”之后,依此类推。对于第二到第四流,在分配的信号中,分别以-400ns、-200ns和-600ns将CDD应用于第一流。这里,分配在“HT-LTF”等之间的“HT-SIG”等以及“DATA1”到“DATA4”称作“第一组合”。
与图3A类似,在图3C中分配“L-STF”、“L-LTF”和“L-SIG”。在图3C中,“DATA”分配在“L-SIG”之后。
图4示出了在使用第一组合时、聚集了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的分组格式,其中在第一组合中,用于保持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的信号被分配在开始部分。
按照与图3A中相同的方式,分配图4所示的用于保持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的信号(诸如“L-STF”、“L-LTF”、“L-SIG”和“HT-SIG”)、与MIMO系统兼容的已知信号(诸如“HT-STF”和“HT-LTF”)、以及数据信号。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第二组合以及后续组合分配在“DATA1”到“DATA4”之后。当分配第二组合时,按需将用于信道估计的、对应于MIMO系统的已知信号“HT-LTF”作为中间同步码(midamble)信号而附加。现在将描述第二和后续组合中信号的排列。
参照图4,在第一流中,将用于信道估计的四个已知信号“HT-LTF”、“-HT-LTF”、“HT-LTF”和“-HT-LTF”分配在“DATA1”之后。但是,将“HT-SIG”作为控制信号,分配在第一个HT-LTF(“HT-LTF”)和第二个HT-LTF(“-HT-LTF”)之间。在第二到第四流中,分别将在其中以-400ns、-200ns和-600ns向由此获得的第一流应用CDD的信号分配在“DATA2”到“DATA4”之后。在第一到第四流中,分别将“DATA5”到“DATA8”分配在四个HT-LTF(即,“-HT-LTF”、“HT-LTF(-400ns)”、“HT-LTF(-200ns)”和“-HT-LTF(-600ns)”)之后。
这里,“HT-SIG”、“HT-SIG(-400ns)”、“HT-SIG(-200ns)”和“HT-SIG(-600ns)”是针对“DATA5”到“DATA8”的控制信号。相应地,“HT-SIG”、“HT-SIG(-400ns)”、“HT-SIG(-200ns)”和“HT-SIG(-600ns)”以及“DATA5”到“DATA8”的组合称作“第二组合”。
对第三及后续组合应用相同方法,分配在最后部分的“HT-SIG”、“HT-SIG(-400ns)”、“HT-SIG(-200ns)”和“HT-SIG(-600ns)”以及“DATAN”到“DATAN+3”的组合称作“第(N+3)/4组合”。
这里,对于第二和后续组合,当有必要时,相应地附加中间同步码信号。中间同步码信号可以附加在所有的第二和后续组合中,或中间同步码信号也可以附加在第二和后续组合的至少之一中。例如,排列可以如下:第二和后续组合的前半部分中没有附加中间同步码信号,而将中间同步码信号附加在第二和后续组合的后半部分中。这样,可以依据工作环境,实现中间同步码信号的各种附加方式。
第二和后续组合中HT-SIG的时移量设为与“HT-STF”和“HT-LTF”的时移量相同的值。即,第二和后续组合中HT-SIG的时移量设为与第一组合中HT-SIG的时移量不同的值。在“第二组合”到“第(N+3)/4组合”中包含的HT-SIG和DATA之间,时移量设为相同的值。
第一组合中HT-SIG的时移量设为与“L-STF”和“L-LTF”的时移量相同的值。即,第一组合中HT-SIG的时移量设为与“HT-STF”和“HT-LTF”的时移量不同的值。另一方面,第二和后续组合中HT-SIG的时移量设为与“HT-STF”和“HT-LTF”的时移量相同的值。
图5示出了在使用第二组合时、聚集了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的分组格式,其中在第二组合中,未分配用于保持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的信号。
按照与图3B中相同的方式,分配与MIMO系统兼容的已知信号(诸如“HT-STF”和“HT-LTF”)、以及包含“DATA1”到“DATA4”的数据信号。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第二组合以及后续组合分配在“DATA1”到“DATA4”之后。当分配第二组合时,按需将用于信道估计的、与MIMO系统兼容的已知信号“HT-LTF”作为中间同步码信号而附加。
如图5所示,第二和后续组合中信号的排列与图4所示第一格式中第二和后续组合中的精确相同。即,用于信道估计的四个HT-LTF(“HT-LTF”、“-HT-LTF”、“HT-LTF”和“-HT-LTF”)分配在“DATA1”之后。但是,“HT-SIG”分配在第一个HT-LTF(“HT-LTF”)和第二个HT-LTF(“-HT-LTF”)之间。除了时移量之外,“DATA2”到“DATA4”之后的信号的排列与第一流的相同,并且“DATA6”到“DATA8”的控制信号分别分配在用于信道估计的四个已知信号中的第一和第二已知信号之间。
这里,第一组合中HT-SIG的时移量设为与“HT-STF”和“HT-LTF”的时移量相同的值。第二和后续组合中HT-SIG的时移量设为与第一组合中HT-SIG的时移量相同的值。
图6示出了第一无线电装置10a的结构。第一无线电装置10a包括通称为“无线电单元20”的第一无线电单元20a、第二无线电单元20b、...和第四无线电单元20d、基带处理单元22、调制解调单元24、IF单元26和控制单元30。涉及的信号包括通称为“时域信号200”的第一时域信号200a、第二时域信号200b、...和第四时域信号200d、以及通称为“频域信号202”的第一频域信号202a、第二频域信号202b、第二频域信号202c和第四频域信号202d。第二无线电装置10b具有与第一无线电装置10a的结构相似的结构。
作为接收操作,无线电单元20对天线12接收的射频信号执行变频,以得到基带信号。无线电单元20向基带处理单元22输出基带信号,作为时域信号200。通常应该通过两条信号线传输包括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基带信号。为了图示的清楚,这里只用了一根信号线表示基带信号。还包括AGC(自动增益控制)单元和AD转换单元。AGC单元设置“L-STF”和“HT-STF”中的增益。
作为发送操作,无线电单元20对来自基带处理单元22的基带信号执行变频,以得到射频信号。这里,来自基带处理单元22的基带信号也被指示为时域信号200。无线电单元20向天线12输出射频信号。即,无线电单元20从天线12发送射频分组信号。还包括PA(功率放大器)和DA转换单元。这里,假设时域信号200是转换到时域的多载波信号,并且是数字信号。
作为接收操作,基带处理单元22将多个时域信号200分别转换到频域中,并对由此转换的频域信号执行自适应阵列信号处理。然后,基带处理单元22输出自适应阵列信号处理的结果,作为频域信号202。一个频域信号202与从第二无线电装置10b(这里未示出)发送的多个流相对应。作为发送操作,基带处理单元22从调制解调单元24输入用作频域中的信号的频域信号202,将该频域信号转换到时域中,然后通过将由此转换的信号分别与多根天线12相关联,输出这些信号,作为时域信号200。
假设由控制单元30指定在发送处理中将使用的天线12的数目。这里,假设作为频域中的信号的频域信号202包含如图1所示的多个子载波分量。为了图示的清楚,频域信号按照子载波编号的顺序排列,并形成串行信号。
图7示出了频域信号的结构。这里,假设图1所示的子载波编号“-28”到“28”的组合构成了“OFDM符号”。“第i”OFDM符号构成如下:按照子载波编号“1”到“28”和子载波编号“-28”到“-1”的顺序排列子载波分量。此外,假设“第(i-1)”OFDM符号放置在“第i”OFDM符号之前,“第(i+1)”OFDM符号放置在“第i”OFDM符号之后。注意,在图3A所述的“L-SIG”等中,对于一个“OFDM符号”,使用“-26”到“26”的组合。
现在再次参照图6。基带处理单元22执行CDD,以产生与图3A和3B相对应的分组信号。CDD作为如下方程(1)表示的矩阵C而执行。
C(l)=diag(1,exp(-j2πlδ/Nout),...,exp(-j2πlδ(Nout-1)/Nout))  (1)
其中δ指示时移量,l指示子载波编号。对于每个子载波,均执行C与流的相乘运算。即,基带处理单元22逐个流地执行L-STS等内的循环时移。对于每个流,将时移量设置为不同的值,以对应于图3A和3B。
作为接收处理,调制解调单元24对从基带处理单元22中输出的频域信号202进行解调和解交织(deinterleave)。对于每个子载波,均执行解调。调制解调单元24将解调的信号输出至IF单元26。作为发送处理,调制解调单元24执行交织和调制。调制解调单元24向基带处理单元22输出调制的信号,作为频域信号202。当执行发送处理时,由控制单元30指定调制方案。
这里,在图3A的MIMO系统中定义的第一分组格式与图3C的传统系统中定义的分组格式(以下称作“传统格式”)中,“L-SIG”及其之前的结构均相同。另一方面,在第一分组格式中,“HT-SIG”分配在紧接“L-SIG”之后,而在传统格式中,“DATA”分配在紧接“L-SIG”之后。这里,“DATA”中的星座图不同于“HT-SIG”中的星座图。
在接收处理中,调制解调器24与稍后将述的控制单元30协作,通过对频域信号202中的“HT-SIG”解调,来检测“HT-STF”的存在。即,如果在由调制解调单元24解调的分组信号中,“L-SIG”之后的部分中的星座图与“HT-SIG”中的星座图相对应,则控制单元30确定已检测到“HT-SIG”的存在。为了解释前述操作,现在将描述“HT-SIG”等的星座图。
图8A和8B示出了L-SIG和HT-SIG的星座图。图8A示出了针对L-SIG定义的星座图。横轴指示同相轴(以下称作“I轴”),纵轴指示正交轴(以下称作“Q轴”)。参照图8A,信号点放置在I轴上的“+1”或“-1”上。图8B示出了针对HT-SIG定义的星座图。参照图8B,,信号点放置在Q轴上的“+1”或“-1”上,这种放置与针对L-SIG定义的星座图正交。
即,如果HT-SIG分配在L-LTF或HT-LTF之后,即,如果分配图8B所示星座图的信号,则由控制单元30指定该分组信号具有第二分组格式。另一方面,如果HT-SIG未分配在L-LTF或HT-LTF之后,则由控制单元30指定该分组信号具有第一分组格式或传统格式。控制单元30以如下方式区分第一分组格式和传统格式。
在第一分组格式中,HT-SIG分配在L-SIG之后。但是,在传统格式中,HT-SIG未分配在L-SIG之后。因此,控制单元30根据解调的BPSK的星座图的改变,指定HT-SIG是否分配在L-SIG之后。对于传统格式的数据,除了图8A所示的BPSK,还可以使用QPSK和16-QAM。在BPSK和16-QAM中,信号点也具有I轴上的预定点,但与图8B的不同。因此,控制单元30通过检查I轴上解调信号点的值,可以指定HT-SIG是否分配在L-SIG之后。如果发送HT-SIG,则针对L-SIG部分的调制方案是BPSK。如果接收到与传统系统兼容的分组信号,则该部分的调制方案应该是BPSK,并且Q分量的值较小。另一方面,如果接收到HT-SIG,则Q分量的值较大。采用这种巧妙设计,提高了对HT-SIG的自动检测的精确性。现在再次参照图6。
作为接收处理,IF单元26对从多个调制解调单元24中输出的信号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数据流。然后,IF单元26对这一个数据流进行解码。IF单元26输出解调的数据流。作为发送处理,IF单元26输入一个数据流,对其进行编码,然后将其分离。该数据量中包含HT-SIG(关于DATA的控制信号)与所述数据的多个组合,其中,这多个组合包含要分别分配到多个流的数据。接着,IF单元26向多个调制解调单元24输出由此分离的数据。假设在发送处理时由控制单元30指定编码率。这里,编码的示例是卷积编码,而解码的示例是Viterbi解码。
控制单元30控制第一无线电装置10a的定时等。控制单元30在与IF单元26、调制解调单元24和基带处理单元22协作的同时,产生由如图4和5所示的多个流形成的分组信号。虽然控制单元30可以产生图3C所示传统系统的分组信号,但是这里省略对其的描述。现在,描述产生图4所示第一分组格式中的分组信号的情况。在多个组合中,控制单元30将L-STF和L-LTF分配到首项组合中包含的HT-SIG之前的位置,并将HT-STF和HT-LTF分配到所述HT-SIG之后的位置。控制单元30将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数据分配到HT-LTF之后的位置,并将按照第一HT-LTF、第二组合中包含的HT-SIG、剩余HT-LTF等的顺序的字段分配到所述数据之后的位置。对于第三组合和后续组合,按照相似方式将它们依次排列。
当使用分配到第一流的L-STF作为参考时,控制单元30向被分配到其他流中的L-STF应用L-STF内的循环时移。即,控制单元30对每个流执行CDD,并设置不同的时移量的值。控制单元30也向L-LTF、L-SIG、HT-SIG、HT-STF和HT-LTF应用CDD。这里,第一组合中包含的L-STF、L-LTF、L-SIG和HT-SIG的时移量分别定义为-50ns、-100ns和-150ns。另一方面,第二和后续组合中包含的HT-STF、HT-LTF和HT-SIG的时移量分别定义为-400ns、-200ns和-600ns。
即,当对于L-LTF等和HT-LTF等将时移量设为不同值时,控制单元30设置时移量,以使首项组合中的HT-SIG的时移量等于L-LTF的时移量。具体地,设置时移量,以使L-LTF等的时移量的绝对值小于HT-LTF等的时移量的绝对值。因此,以L-LTF等保持了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并改善了MIMO系统的特性。对于剩余组合中包含的HT-LTF和HT-SIG,控制单元30将时移量设置为相同值。即,控制单元30设置时移量,以使首项组合中包含的HT-SIG的时移量的绝对值小于剩余组合中包含的HT-SIG的时移量的绝对值。控制单元30向调制解调单元24和基带处理单元22指示根据如上设置的处理。控制单元30对于第一组合中包含的HT-SIG和数据,将时移量设置为不同值,对于剩余组合值包含的HT-SIG和数据,将时移量设置为相同值。
作为上述定义的时移量的结果,基于分配在第一组合中包含的HT-SIG之前的L-LTF对该HT-SIG解调,但是这两个字段的时移量相同,从而可以抑止解调特性的劣化。基于作为该时隙中的中间同步码信号而分配的HT-LTF,对第二组合中包含的HT-SIG和数据解调,但是这两个字段的时移量相同,从而可以抑止解调特性的劣化。类似地,基于作为该时隙中的中间同步码信号而分配的HT-LTF,对第三和后续组合中包含的HT-SIG和数据解调,但是这两个字段的时移量相同,从而可以抑止解调特性的劣化。对于不包含中间同步码信号的时隙中的HT-SIG和数据,基于放置在其之前的作为中间同步码信号的HT-LTF或基于分配作为前同步码信号的HT-LTF,对它们解调。这里,“基于L-LTF来解调”和“基于HT-LTF来解调”的意思是,通过基带处理单元22中对权重矢量的估计和调制解调单元24中的信道估计来执行解调。由此,对多个组合中分别包含的HT-SIG数据进行精确解调。因此,无线电装置10可以增强接收特性。
现在描述控制单元30产生图5所示的第二分组格式的分组信号的情况。控制单元30将多个组合之中的首项组合中包含的HT-SIG分配到HT-STF和第一HT-LTF之后的位置,并将剩余的HT-LTF等分配到该HT-SIG之后的位置。然后,控制单元30将数据分配到这之后的位置,按照第一HT-LTF、第二组合中包含的HT-SIG、剩余的HT-LTF等这种顺序,将它们分配到该数据之后的位置,并将第二组合中包含的数据分配到这之后的位置。对于第三和后续组合,按照相似方式对它们进行排列。这里,控制单元30设置时移量,以使首项组合中包含的HT-SIG和剩余组合中包含的HT-SIG的时移量中的任何一个都等于HT-STF和HT-LTF的时移量。即,第二到第四流的时移量仅定义为-400ns、-200ns和-600ns。
控制单元30经由接口(未示出)接收来自用户的指令,并基于接收的指令,选择使用第一分组格式或第二分组格式。可选地,控制单元30检查经由无线电单元20、基带处理单元22和调制解调单元24接收的分组信号的格式。更具体地,控制单元30检查“L-STF”、“L-LTF”和“L-SIG”是否分配在分组信号的报头部分中。换言之,控制单元30检查是使用第一分组格式还是使用传统格式。例如,基带处理单元22等预先存储“L-STF”和“L-LTF”的模式,并计算接收的分组信号与所存模式之间的相关值。如果相关值大于阈值,则控制单元30确定分配有“L-STF”和“L-LTF”。
如果在预定时间段上检测到第一分组格式的分组信号或传统格式的分组信号,则控制单元30选择在发送时使用第一分组格式。即,当检测到正在使用第一分组格式或传统格式时,设想附近存在传统系统的无线电装置。因此,使用第一分组格式,以保持与这些无线电装置的兼容性。另一方面,如果在预定时间段上未检测到第一分组格式的分组信号或传统格式的分组信号,则控制单元30选择在发送时使用第二分组格式。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状态相反,设想附近不存在传统系统的无线电装置。因此,可以使用具有高使用效率的第二分组格式。
如图4所示,当控制单元30将用于保持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的信号分配到报头,并产生在其中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聚集成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时,如果要产生多个组合中首项组合的分组信号,则控制单元30选择使用第一分组格式来产生分组的功能,产生如图4所示第一行中与传统系统兼容的信号格式。此后,当控制单元30产生第二和后续组合中的分组信号时,控制单元30将上述功能切换到使用第二分组格式产生分组的功能,然后产生第二和后续行中的信号格式。
如图5所示,当控制单元30未分配用于保持与MIMO系统的兼容性的信号,并产生在其中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聚集成分组信号的分组信号时,控制单元30选择使用第二分组格式来产生分组的功能,然后从首项组合开始,依次产生分组信号。
在硬件方面,可以使用CPU、存储器和其他任意计算机的LSI来实现该结构。在软件方面,可以使用具有通信功能等的存储器加载程序来实现,但是这里示出和描述了与之协作而实现的功能块。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这些功能块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实现,例如只使用硬件、只使用软件或使用两者的组合。
图9示出了基带处理单元22的结构。基带处理单元22包括用于接收的处理单元50和用于发送的处理单元52。接收处理单元50执行基带处理单元22的操作中与接收操作相对应的部分。即,接收处理单元50对时域信号200执行自适应阵列信号处理,并为此目的,导出频域中的接收权重矢量。然后,接收处理单元50输出阵列合成结果,作为频域信号202。
发送处理单元52执行基带处理单元22的操作中与发送操作相对应的部分。即,发送处理单元52转换频域信号202,以产生时域信号200。发送处理单元52将多个流分别与多根天线12相关联。发送处理单元52还执行如图3A和3B所示的CDD。最后,发送处理单元52输出时域信号200。
图10示出了接收处理单元50的结构。接收处理单元50包括FFT单元74、权重矢量导出单元76以及通称为“组合单元80”的第一组合单元80a、第二组合单元80b、第三组合单元80c和第四组合单元80d。
FFT单元74对时域信号200执行FFT,以将时域信号200转换成频域值。这里,假设频域值具有如图7所示的结构。即,经由一条信号线输出一个时域信号200的频域值。
权重矢量导出单元76逐个子载波地从频率值中导出权重矢量。如此导出的权重矢量与多个流中每一个相对应,并且对于每个流,一个流的权重矢量包含与天线数目相对应的因子。HT-LTF等用于导出与多个流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权重矢量。为了导出权重矢量,可以使用自适应算法或使用信道特性。因为在这种处理中可以采用已知技术,所以在此省略对其的解释。如前所述,当导出权重时,权重矢量导出单元76执行运算“第一分量-第二分量+第三分量-第四分量”。如前所述,最后对于每个子载波、每根天线12和每个流,导出权重。
组合单元80将FFT单元74转换的频域值和来自权重矢量导出单元76的权重矢量相组合。例如,从来自权重矢量导出单元76的权重矢量中选择与一个子载波和第一流相对应的权重,作为要执行乘法运算的权重矢量。所选权重具有对应于每根天线12的值。
从由FFT单元74转换的频域值中选择与一个子载波相对应的值,作为要执行乘法运算的另一权重矢量。所选值包含对应于每根天线12的值。注意,所选权重和所选值均属于同一子载波。当将所选权重和所选值分别与天线12相关联时,将所选权重和所选值分别相乘,并将乘法结果累加。由此导出与第一流中的一个子载波相对应的值。在第一组合单元80a中,对其他子载波执行上述处理,以导出对应于第一流的数据。第二组合单元80b到第四组合单元80d执行类似处理,以导出分别与第二到第四流相对应的数据。分别输出所导出的第一到第四流,作为第一频域信号202a到第四频域信号202d。
图11示出了发送处理单元52的结构。发送处理单元52包括分发单元66和IFFT单元68。IFFT单元68对频域信号202执行IFFT,然后输出时域信号。结果是IFFT单元68输出对应于每个流的时域信号。
分发单元66将来自IFFT单元68的流与天线12相关联。因为这里假设所用的天线12的数目等于流的数目,所以将每个流直接与每根天线12相关联。分发单元66将CDD应用于要发送的流,即,各个分组信号中的“L-SIG”等。
现在描述结构如上所述的无线电装置10的操作。通过检查经由无线电单元20、基带处理单元22和调制解调单元24而接收的分组信号的格式,控制单元30估计附近是否存在任何传统系统的无线电装置。如果估计出附近存在传统系统的无线电装置,则控制单元30决定使用第一分组格式。如果估计出附近不存在传统系统的无线电装置,则控制单元30决定使用第二分组格式。当使用第一分组格式时,控制单元30实施控制,以按需将HT-LTF附加到第二和后续组合上,并且基带处理单元22向这些字段应用CDD,以将首项组合中包含的L-STF、L-LTF、L-SIG和HT-SIG的时移量与第二和后续组合中包含的HT-STF、TH-LTF和HT-SIG的时移量设为不同值。另一方面,当使用第二分组格式时,控制单元30实施控制,以按需将HT-LTF附加到第二和后续组合上,并且基带处理单元22向这些字段应用CDD,以将所有组合中包含的HT-STF、HT-LTF和HT-SIG的时移量设为相同值。
根据本实施例,将分配在紧接HT-SIG之前的已知信号的时移量设置为多个组合中每一个中包含的所述HT-SIG的时移量。因此,可以抑制对HT-SIG解调时特性的劣化。将首项组合中包含的HT-SIG的时移量设置为与L-STF和L-LTF的时移量的值相同的值。由此,可以在保持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的同时,抑制对HT-SIG解调时特性的劣化。因此将剩余组合中包含的HT-SIG和DATA的时移量设置为与HT-STF和HT-LTF的时移量的值相同的值,所以在改善MIMO系统特性的同时,抑制对HT-SIG解调时特性的劣化。因为HT-LTF作为剩余组合中的中间同步码信号,所以可以重新进行信道估计,从而防止质量下降。
当将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聚集成分组信号,并将用于保持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的信号分配在报头中时,准备了用于产生与传统系统兼容的第一分组格式的功能和用于产生与传统系统不兼容的第二分组格式的功能。然后,通过在两个功能之间进行切换,可以容易地产生其中聚集了多个组合的分组信号。即,当要产生首项组合时,使用第一分组格式来产生信号,而当要产生第二和后续分组信号时,通过切换到第二分组格式来产生信号。
如下设置时移量: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小于剩余组合中包含的HT-SIG的时移量的绝对值。这允许了在保持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的同时,改善MIMO系统的特性。因为还产生了不包含L-STF等的另一分组格式,所以可以提高分组信号的使用效率。此外,通过选择包含L-STF等的分组格式或不包含L-STF等的分组格式,来使用分组信号,以便可以选择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或选择提高使用效率。
对于包含L-STF等的分组格式或不包含L-STF等的分组格式,分别设置不同的时移量。因此,即使在分组格式变化时,也可以抑制HT-SIG解调时的劣化。依据附近是否存在传统系统的无线电装置,选择包含L-STF等的分组格式或不包含L-STF等的分组格式,从而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来使用分组格式。
基于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对每个部分的组合及其处理进行多种修改,这种修改也在本发明范围之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了多流的数目为“4”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多个流的数目可以小于“4”或大于“4”。伴随这个示例,天线12的数目也可以小于“4”或大于“4”。根据本修改,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多种流的数目。
虽然使用具体术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这种描述只是为了示例目的,要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发生改变和变化。
工业实用性
当发送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时,可以提高精确发送第二和后续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概率。

Claims (20)

1.一种无线电装置,用于传输包括多个流的分组信号,所述装置包括:
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关于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其中所述组合包含要分别分配到多个流的数据信号;
产生单元,用于产生分组信号,以使包含在由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所述多个组合之中的首项组合中的控制信号分配在已知信号之后,包含在所述首项组合中的数据信号分配在所述控制信号之后,将已知信号附加到剩余组合中至少一个上,然后将剩余组合依次分配在所述数据信号之后;以及
发送机,用于发送由所述产生单元产生的分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中当使用分配到多个流之一的第一已知信号作为参考,并向分配到另一流的已知信号应用所述已知信号内的循环时移时,所述产生单元也向所述控制信号应用时移,并设置时移量,以使所述控制信号的时移量与所述已知信号的时移量的值相同。
3.一种无线电装置,用于传输包括多个流的分组信号,所述装置包括:
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关于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其中所述组合包含要分别分配到多个流的数据信号;
产生单元,用于产生分组信号,以使在将第一已知信号分配到包含在由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所述多个组合之中的首项组合中的控制信号之前,并将第二已知信号分配到所述控制信号之后时,将包含在所述首项组合中的数据信号分配到第二已知信号之后,将第二已知信号附加到剩余组合中至少一个上,然后将剩余组合依次分配到所述数据信号之后;以及
发送机,用于发送由所述产生单元产生的分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中当使用分配到多个流之一的第一已知信号作为参考,并向分配到另一流的已知信号应用第一已知信号内的循环时移时,所述产生单元也向第二已知信号和所述控制信号应用时移;当将时移量设置为对于第一已知信号和第二已知信号而言不相同的值时,所述产生单元设置时移量,以使包含在首项组合中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等于包含在首项组合中的第一已知信号的时移量的值,并且包含在剩余组合中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等于包含在剩余组合中的第二已知信号的时移量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电装置,还包括:选择器,用于选择第一格式或第二格式,并使所述产生单元产生具有所选格式的分组信号,其中第一格式是将第一已知信号分配到控制信号之前时,将第二已知信号分配到所述控制信号之后,第二格式是将控制信号分配到第二已知信号之后,并将数据信号分配到所述控制信号之后;
在由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多个组合中,当所述选择器使所述产生单元产生首项组合的分组信号时,所述选择器选择第一格式,当所述选择器使所述产生单元产生剩余组合的分组信号时,所述选择器选择第二格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电装置,还包括:选择器,用于选择第一格式或第二格式,并使所述产生单元产生具有所选格式的分组信号,其中第一格式是将第一已知信号分配到控制信号之前时,将第二已知信号分配到所述控制信号之后,第二格式是将控制信号分配到第二已知信号之后,并将数据信号分配到所述控制信号之后;
在由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多个组合中,当所述选择器使所述产生单元产生首项组合的分组信号时,所述选择器选择第一格式,当所述选择器使所述产生单元产生剩余组合的分组信号时,所述选择器选择第二格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单元也向数据信号应用循环时移,设置对于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而言值不同的时移量,并设置时移量,以使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等于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数据信号的时移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单元也向数据信号应用循环时移,设置对于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而言值不同的时移量,并设置时移量,以使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等于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数据信号的时移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单元也向数据信号应用循环时移,设置对于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而言值不同的时移量,并设置时移量,以使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等于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数据信号的时移量。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单元也向数据信号应用循环时移,设置对于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而言值不同的时移量,并设置时移量,以使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等于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数据信号的时移量。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单元设置时移量,以使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单元设置时移量,以使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单元设置时移量,以使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单元设置时移量,以使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单元设置时移量,以使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单元设置时移量,以使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单元设置时移量,以使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装置,其中所述产生单元设置时移量,以使剩余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大于首项组合中包含的控制信号的时移量的绝对值。
19.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包括多个流的分组信号;以及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分组信号,
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关于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其中所述组合包含要分别分配到多个流的数据信号;
产生单元,用于产生分组信号,以使包含在由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所述多个组合之中的首项组合中的控制信号分配在已知信号之后,包含在所述首项组合中的数据信号分配在所述控制信号之后,将已知信号附加到剩余组合中至少一个上,然后将剩余组合依次分配在所述数据信号之后;以及
发送机,用于发送由所述产生单元产生的分组信号。
20.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发送装置,用于发送包括多个流的分组信号;以及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从所述发送装置发送的分组信号,
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关于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多个组合,其中所述组合包含要分别分配到多个流的数据信号;
产生单元,用于产生分组信号,以使在将第一已知信号分配到包含在由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所述多个组合之中的首项组合中的控制信号之前,并将第二已知信号分配到所述控制信号之后时,将包含在所述首项组合中的数据信号分配到第二已知信号之后,将第二已知信号附加到剩余组合中至少一个上,然后将剩余组合依次分配到所述数据信号之后;以及
发送机,用于发送由所述产生单元产生的分组信号。
CN200680021937.0A 2005-09-19 2006-09-07 无线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通信系统 Active CN1011991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1773305P 2005-09-19 2005-09-19
US60/717,733 2005-09-19
PCT/JP2006/318220 WO2007034728A1 (en) 2005-09-19 2006-09-07 Radio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9164A CN101199164A (zh) 2008-06-11
CN101199164B true CN101199164B (zh) 2014-05-07

Family

ID=37499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1937.0A Active CN101199164B (zh) 2005-09-19 2006-09-07 无线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351463B2 (zh)
EP (1) EP1927216B1 (zh)
JP (1) JP4841333B2 (zh)
KR (1) KR101279187B1 (zh)
CN (1) CN101199164B (zh)
TW (1) TWI397282B (zh)
WO (1) WO20070347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79102B1 (ko) * 2004-09-30 2011-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Ofdm/ofdma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및 채널정보 추정 방법
JP4753737B2 (ja) * 2005-07-18 2011-08-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
EP1944896A1 (en) 2007-01-09 2008-07-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figuration of control channel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350380B2 (ja) 2007-07-18 2013-11-27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複数のクライアント局に対する独立したデータを同時ダウンリンク伝送する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EP2183862B1 (en) 2007-07-18 2018-04-18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Wireless network with simultaneous uplink transmission of independent data from multiple client stations
US8982889B2 (en) 2008-07-18 2015-03-17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reamble designs for sub-1GHz frequency bands
US8259572B2 (en) * 2008-12-02 2012-09-04 Kyocer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ransmitting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US8837524B2 (en) 2011-08-29 2014-09-1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existence of a normal-rate physical layer and a low-rate physical lay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088466B2 (en) 2009-07-23 2015-07-2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existence of a normal-rate physical layer and a low-rate physical lay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462863B1 (en) * 2009-07-23 2013-06-1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idamble for WLAN PHY frames
US9191923B2 (en) * 2011-04-15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nge extens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sub gigahertz bands
US8879472B2 (en) * 2011-04-24 2014-11-04 Broadcom Corporation Long training field (LTF) for use within single use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access, and/or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2724488B1 (en) * 2011-06-24 2023-01-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preambl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72605B (zh) * 2012-05-09 2017-09-29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无线局域网和无线发射和接收单元中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通信
US9398123B2 (en) * 2013-05-03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ggregation of physical protocol data units o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218542B1 (en) * 2016-10-14 2019-02-26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hannel estimate improvement with L-LTF and HT-LTF averag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5080B2 (ja) * 2002-04-09 2006-01-11 パナソニック 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Ofdm通信装置およびofdm通信方法
DE10251322B4 (de) * 2002-11-04 2006-10-26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unnyvale Early-Late-Korrelation zur Timingfehlerkorrektur in Datenkommunikationsempfängern
JP4353774B2 (ja) * 2002-12-04 2009-10-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ータ送信方法とデータ受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送信装置と受信装置
JP4254245B2 (ja) * 2003-01-15 2009-04-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WO2004088851A1 (ja) * 2003-03-31 2004-10-14 Fujitsu Limited 信号伝送方法
WO2005041441A1 (en) * 2003-09-30 2005-05-06 Ntt Docomo,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yclic delay diversity
US7616698B2 (en) * 2003-11-04 2009-11-10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and method
JP4318569B2 (ja) * 2004-01-28 2009-08-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相関器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受信装置
JP4130191B2 (ja) * 2004-01-28 2008-08-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
WO2005081481A1 (en) * 2004-02-19 2005-09-01 Ntt Docomo, Inc. Channel estimator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a channel transfer function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ilot sequences
JP2006178406A (ja) 2004-11-25 2006-07-0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投影光学系
US7924764B2 (en) * 2005-07-28 2011-04-12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process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51179A (ko) 2008-06-10
US20070081602A1 (en) 2007-04-12
EP1927216B1 (en) 2014-12-24
WO2007034728A1 (en) 2007-03-29
JP2007089125A (ja) 2007-04-05
TWI397282B (zh) 2013-05-21
US8351463B2 (en) 2013-01-08
EP1927216A1 (en) 2008-06-04
KR101279187B1 (ko) 2013-06-27
JP4841333B2 (ja) 2011-12-21
CN101199164A (zh) 2008-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9164B (zh) 无线电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通信系统
EP2609710B1 (en) Single stream phase tracking during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very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24687B (zh) 用于pucch的空间代码传送分集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63678B (zh) 无线电装置以及使用该无线电装置的通信系统
US800961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ple packet signals, and radio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8976732B2 (en) Radio apparatus
CN102299886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和发送帧的装置及方法
CN101682451A (zh) 用于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将调制码元映射到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63667A (zh) 无线电装置
US8064388B2 (en) Radio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1263668B (zh) 无线电装置以及使用该无线电装置的通信系统
US8149930B2 (en) Radio apparatus
CN101228729B (zh) 无线电装置和通信系统
JP2012005142A (ja) 無線装置
CN101278498B (zh) 无线电装置
CN109121463B (zh)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01248697B (zh) 无线电装置
CN101268666B (zh) Ofdm mimo系统中具有训练信号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ELLA WIRELESS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O 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1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26

Address after: Luxemburg Luxemburg recorded valfor Rui Street No. 50

Applicant after: HERA WIRELESS S A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Applicant before: Sanyo Electric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4

Address after: Room 3705, Daxin financial center, 248 Queen's Road East, Wanchai, Hong 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Zhong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L-1526 50 valfrey street, Luxembourg

Patentee before: Hella Wire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