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9124A - 用于mimo最优选择和干扰消去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mimo最优选择和干扰消去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9124A
CN101199124A CNA200680021551XA CN200680021551A CN101199124A CN 101199124 A CN101199124 A CN 101199124A CN A200680021551X A CNA200680021551X A CN A200680021551XA CN 200680021551 A CN200680021551 A CN 200680021551A CN 101199124 A CN101199124 A CN 1011991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ratio
demodulator
zero
receiver demodulator
effectiv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15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9124B (zh
Inventor
H·萨姆帕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99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91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9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91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5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描述了在接入终端中便于执行干扰对零和秩预测的系统和方法集。可在接入终端处实现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而且可在其处估算出一个干扰协方差矩阵。可为各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计算出信噪比,并可分别标识出最优秩并生成相关联的CQI信息,该信息可随后被传送到一接入点。这些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可执行干扰对零协议。例如,这些接收机解调器类型可包括至少一个最小均方误差干扰对零(MMSE-IN)解调器,连同最大比值合并(MRC)解调器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解调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Description

用于MIMO最优选择和干扰消去的方法和装置
按照35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6月16日提交并转让给本受让人且被明确援引纳入于此的题为“A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UM SELECTION OFMIMO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0/691,468号的权益。
                               背景
I.领域
以下描述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在无线通信环境中降低干扰。
II.背景
无线通信系统已经变成了世界上大多数人藉由进行通信普遍手段。无线通信设备已变得更小且更强大,以便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并改善可携带性和便利性。诸如蜂窝式电话之类的移动设备中处理能力的增强导致对无线网络传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系统通常不像在其上通信的蜂窝设备那样容易更新。当移动装置的能力有所扩展时,就难以用促进完全地利用新的和改进的无线设备能力的方式来维护较老的无线网络系统。
更具体地,基于频分的技术通常通过将频谱拆分为均匀的大块带宽的方式将频谱分成不同的信道,例如,分配给无线通信的频带区域可被拆分成30个信道,其中每一个可承载语音会话,或者对于数字业务而言可承载数字数据。每个信道一次只能被指派给一个用户。一种已知的变型是正交频分技术,它可有效地将系统总带宽分划成多个正交的子带。这些子带也称为频调、载波、副载波、槽和/或频道。每一个子带与一个可以用数据进行调制的副载波相关联。对于基于时分的技术,频带被按照时间拆分成顺序的时间片或者时隙。信道的每一个用户被提供一个时间片用于以循环法方式传送和接收信息。例如,在任何给定时刻t,用户被提供在一个短脉冲时间内对信道的接入。然后,接入机会切换给另一个用户,他被提供一个短脉冲的时间来传送和接收信息。“依次轮流”的循环不断继续,并且最终每一个用户都被提供多个传送和接收脉冲串。
基于码分的技术通常在某个时刻在一定范围内可用的数个频率上传送数据。一般而言,数据经过数字化并扩展在可用带宽上,其中多个用户可在信道上叠加,且各个用户可被指派一个唯一性的序列码。用户可以在相同频谱宽带大块上进行传送,其中每一个用户的信号都按照其各自的唯一性扩展码扩展在整个带宽上。这种技术可以提供共享,其中一个或多个户可以并发地传送和接收。这样的共享可以通过扩频数字调制来实现,其中用户的比特流被编码并以伪随机方式跨一个很宽的信道扩展。接收机被设计成识别相关联的唯一性序列码、并逆转随机化处理,以便以相干方式收集对应于特定用户的比特。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无线通信网络(例如,使用频分技术、时分技术、和码分技术)包括一个或多个提供一定覆盖区域的基站以及一个或多个可以在该覆盖区内传送和接收数据的移动(例如,无线)终端。具有代表性的基站可以同时传送用于广播、多播、和/或单播业务多个数据流,其中的数据流是对一个移动终端有独立接收意义的数据的流。在该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终端可能有兴趣接收该复合流传送数据流当中的一个、一个以上或者全部。同样地,移动终端可以向该基站或者向另一个移动终端传送数据。在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或者在各移动终端之间的此类通信可能因信道变化和/或噪声功率变化而劣化。
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便于降低干扰以便提高系统吞吐量并增强用户体验的系统和方法。
                            概要
下面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简化概要,以便提供对此类实施例的基本理解。此概要不是对所有构想的实施例的详尽综述,并且既非旨在标识出所有实施例的关键性或者决定性要素,也非界定任何或者全部实施例的范围。其唯一目的在于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些概念作为下文更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执行干扰对零和秩预测的方法包括一个接入终端,其实现包括MRC、MMSE、MMSE-IN在内的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其中“IN”表示干扰对零(interference nulling)。采用干扰对零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包括MMSE-IN。不采用干扰对零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包括MRC和MMSE。MMSE和MMSE-IN接收机可以解调最多达MR个MIMO空间流,其中MR是一个大于1的整数,而MRC接收机每解调周期可以解调一个MIMO空间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干扰对零和秩预测的方法可包括:在接入终端处采用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估算一个干扰协方差矩阵;为这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多个计算信噪比(SNR);跨所有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确定一个最优秩和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信息以优化传输容量;以及向接入点传送该秩和CQI信息;其中这些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至少一个执行干扰对零技术。这些接收机解调器类型可包括至少一个最小均方误差干扰对零(MMSE-IN)解调器、以及最大比值合并(MRC)解调器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解调器中的一个或多个。确定一个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可进一步包括:为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生成对应于这些有效信噪比的容量数,基于这些容量数选择一个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该方法还可进一步包括: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来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信噪比,跨所述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所述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确定最优秩以及相关联的CQI信息,以及向接入点传送该最优秩和CQI信息。
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可另行包括:为对应于这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这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通过计算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有效信噪比与不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有效信噪比之差来确定Δ有效SNR,以及通过在多个时隙和频调上对Δ有效SNR求平均来确定平均干扰对零增益。采用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来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信噪比可再进一步包括:为对应于不采纳干扰对零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将平均干扰对零增益加到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的有效信噪比值上,生成对应于这些有效SNR值的容量数,选择一个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通过量化对应于该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在接入终端中利用假设解码促进执行干扰对零和秩预测的装置可包括:接入终端处具有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的接收机;用于估算干扰协方差矩阵、为这多重接收机解调器中的多个计算信噪比(SNR)、并跨所有接收机解调器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信息以使传输容量最优化的处理器;以及用于向接入点传送该秩和CQI信息的发射机,其中这些接收机解调器中的至少一个采用干扰对零技术。这些接收机解调器包括至少一个最小均方误差干扰对零(MMSE-IN)解调器、以及最大比值合并(MRC)解调器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解调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该处理器可另行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最优秩和相关CQI信息:为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生成对应于这些有效信噪比的容量数,基于这些容量数选择一个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该处理器还可进一步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来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信噪比,以及跨所述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所述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确定最优秩及相关联的CQI信息。根据其它方面,该处理器可通过以下方式来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为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的这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通过计算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的有效信噪比与不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的有效信噪比之差来确定Δ有效SNR,以及通过在多个时隙和频调上对Δ有效SNR求平均来计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根据此其外的方面,该处理器可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通过以下方式来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信噪比:为对应于不采纳干扰对零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这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将平均干扰对零增益加到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的有效信噪比值上,生成对应于这些有效SNR值的容量数,选择一个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通过量化对应于该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一种在接入终端中促进执行干扰对零和秩预测的装置包括:用于在接入终端处采用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装置;用于估算干扰协方差矩阵的装置;用于为这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多个计算信噪比(SNR)的装置;用于跨所有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信息以使传输容量最优化的装置;以及用于向接入点传送该秩和CQI信息的装置,其中这些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至少一个执行干扰对零技术。接收机解调器类型可包括至少一个最小均方误差干扰对零(MMSE-IN)解调器、以及最大比值合并(MRC)解调器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解调器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的装置为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生成对应于这些有效信噪比的容量数,基于这些容量数选择一个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该装置可进一步包括用于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的装置、用于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来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信噪比的装置、以及用于跨所述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所述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确定最优秩及相关联的CQI信息的装置。所述用于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的装置为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这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通过计算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有效信噪比与不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有效信噪比之差来确定Δ有效SNR,以及通过在多个时隙和频调上对Δ有效SNR求平均来计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所述用于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信噪比的装置为对应于不采纳干扰对零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这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将平均干扰对零增益加到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的有效信噪比值上,生成对应于这些有效SNR值的容量数,选择一个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通过量化对应于该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这些指令用于:在接入终端处采用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估算干扰协方差矩阵;为这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多个计算信噪比(SNR);跨所有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信息以使传输容量最优化;以及向接入点传送该秩和CQI信息,其中这些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至少一个执行干扰对零技术。接收机解调器类型可包括至少一个最小均方误差干扰对零(MMSE-IN)解调器、以及最大比值合并(MRC)解调器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解调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该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可另行存储用于执行本发明革新内容的(各)方法的上述各种动作中的任何动作的指令。
又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用干扰对零来执行秩预测的处理器,所述指令包括:在接入终端处采用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估算干扰协方差矩阵;为这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多个计算信噪比(SNR);跨所有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信息以使传输容量最优化;以及向接入点传送该秩和CQI信息,其中这些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至少一个执行干扰对零技术。该处理器可进一步执行与完成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的各个动作有关的任意和所有指令,和/或提供与本文中所描述的装置有关的任意和所有功能集。例如,该处理器可执行由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的指令,等等。
为完成的以上及有关目的,这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下文全面描述并在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以下的描述及附图详细地阐述了这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例证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不过是指出了可以采用各个实施例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少数几种而已,并且所描述的实施例意在涵盖所有这类方面和它们的等同方面。
                         附图简要说明
图1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有多个基站和多个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是描述根据各个方面的通过在无线通信环境中采纳干扰对零来执行MIMO-SCW CQI和秩计算的方法的流程图的图解。
图3是描述根据各个方面的通过在无线通信环境中采纳干扰对零来执行MIMO-SCW CQI和秩计算的另一方法的流程图的图解。
图4是对应于图2中的流程图的一种执行秩和CQI计算并为接收机选择最优秩的方法的图解。
图5示出对应于图3中的流程图的一种用于执行秩和CQI计算并为接收机选择最优秩的方法集。
图6是根据本文中描述的各个方面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接入终端处执行干扰对零和秩预测的方法600的图解。
图7是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用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接入终端处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的方法700的图解。
图8是根据各个方面用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接入终端处执行干扰对零和秩预测的方法800的图解。
图9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用于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的方法900。
图10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用于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来为各非干扰对零解调器类型(例如,MRC和/或MMSE解调器)计算信噪比的方法1000。
图11是可结合在本文中描述的各个系统和方法采用的无线网络环境的图解。
图12示出根据各个方面便于在接入终端处用干扰对零技术执行秩预测的装置。
                          具体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各种实施例,附图中贯穿地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来标示相似的要素。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期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彻底的理解。然而,可能显而易见的是此类实施例无需这些具体细节也能实施。在其它的实例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众所周知的结构与设备以方框图形式表示。
如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组件”、“系统”等等意在表示计算机相关实体,无论是硬件、软件、执行中的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和/或其任意组合。例如,一个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是,在处理器上运行中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件、执行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一个或多个组件可驻留于进程和/或执行的线程内,且一个组件可位于一台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台或多台计算机之间。这些组件也可以从其上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这些组件可借助于本地和/或远程进程进行通信,比如依照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例如,来自一个借助于该信号与本地系统中、分布式系统中、和/或跨诸如因特网之类的网络与另一组件交互的组件的数据)。此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这里所描述的系统的组件可被重排和/或由其它组件增补以便于实现与其相关描述的各个方面、目标、优点等等,而且不限于在给定附图中阐述的精确配置。
此外,本文中是结合订户站来描述各个实施例。订户站也可以被成为系统、订户单元、移动站、移动台、远程站、接入点、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设备、或者用户装备。订户站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式设备、或者其它连接于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
此外,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或者特征可以被实现为利用标准变成和/或工程技术的方法、装置、或者制品。如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意在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设备、载体、或者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条……)、光盘(例如,紧凑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智能卡、以及闪存器件(例如,闪存卡、记忆棒、钥匙驱动器等)。此外,本文中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以代表用于储存信息的一种或多种装置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各种各样其它的能储存、容纳、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介质。应当认识到,本文中使用“示例性”一词是指“作为例子、实例、或者例证”。在本文中描述了“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或者设计不必解释成是优于或胜过其它实施例或设计。
图1示出有多个基站110和多个终端120的无线通信系统100,该系统可结合在本文中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使用。基站一般是与这些终端通信的固定站,并且也可以被称为接入点、B结点、或者其它某个术语。每一个基站110为一个特定地理区域102提供通信覆盖。术语“蜂窝小区”根据其使用的上下文可以指基站和/或其覆盖区域。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基站覆盖区域可被分割成多个面积较小的区域(例如,三个较小的区域),根据图1即104a、104b、和104c。每一个较小的区域可由各自的基站收发机子系统(BTS)提供服务。术语“扇区”根据其所使用的上下文可以指BTS和/或其覆盖区域。对于分扇区的蜂窝小区而言,用于该蜂窝小区中所有扇区的诸BTS通常共同位于该蜂窝小区的基站内。本文中所描述的传输技术可用于小区分扇区的系统,也可用于小区未分扇区的系统。为简洁起见,在下文描述中,术语“基站”被用来总地表示服务一个扇区的固定站以及服务一个蜂窝小区的固定站。
终端120通常散布于系统各处,而且每一个终端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也可称为移动站、用户装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某个术语。终端可以是无线设备、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卡等。每一个终端120在任意给定时刻可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与零个、一个、或者多个基站通信。下行链路(即前向链路)是指从基站至终端的通信链路,而上行链路(或反向链路)是指从终端至基站的通信链路。
对于集中式体系结构,系统控制器130耦合至基站110并为基站110提供协调和控制。对于分布式体系结构,基站110可按需彼此通信。前向链路上的数据传输是在等于或接近该前向链路和/或该通信系统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率的数据率上从一个接入点向一个接入终端进行的。前向链路的其它信道(例如,控制信道)可以从多个接入点向一个接入终端传送。反向链路数据通信可以从一个接入终端向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进行。
在进行了允许接入终端接入一接入网络的注册之后,接入终端120与接入点之一,比如接入点110,利用预先确定的接入过程建立通信链路。在从该预先确定的接入过程产生的连通状态下,接入终端120可以接收来自接入点100的数据和控制消息,并且能够向接入点100传送数据和控制消息。接入终端120不断地搜索其它可被添加到接入终端120活动集合的接入点。活动集合包括一列能够与接入终端120通信的接入点。当寻找到这样一个接入点时,接入终端120可以计算该接入点的前向链路的质量度量,其可包括信噪干扰比(SINR,或者SNR)。SINR可根据导频信号来确定。接入终端120搜索其它接入点并确定各个接入点的SINR。并发地,接入终端120为接入终端120活动集合中的每一个接入点计算一个前向链路质量度量。如果来自一个特定接入点的前向链路的质量度量在预先确定的时间段里持续高于一个预先确定的添加阈值或者低于一个预先确定的丢弃阈值,则接入终端120可以向接入点110报告此类信息。来自接入点110的后续消息可指示接入终端120将该特定接入点添加到接入终端120活动集合中去或者将其从中删除。
接入终端120可以另行基于一组参数从接入终端120活动集合中选择一个服务接入点。“服务接入点”是一个被特定接入终端选定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入点或者正在向该特定接入终端传送数据的接入点。这组参数可包括例如当前及先前SINR测量值、比特差错率、分组差错率中的任何一项或多项、以及任何其它已知或合需的参数。如此,例如,服务接入点可根据最大SINR测量值来选择。接入终端120随后可在数据请求信道(DRC信道)上广播一个数据请求消息(DRC消息)。DRC消息可包含请求的数据率或者替换地包含前向链路质量的指标(例如,测得的SINR、比特差错率、分组差错率、……)等等。接入终端120可以通过利用唯一性地标识一个具体接入点的代码来将DRC消息的广播定向到该具体接入点。
要传送到接入终端120的数据可以由接入网络控制器130接收。其后,接入网络控制器130可将该数据送往在接入终端120活动集中的所有接入点。替换地,接入网络控制器130可首先确定哪一个接入点被接入终端120选定作为服务接入点,然后将数据送往该服务接入点。该数据在接入点处可被存储在一队列中。随后由一个或多个接入点在各自的控制信道上将寻呼消息发送至接入终端120。接入终端120对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上的这些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以获取该寻呼消息。
根据本文中阐述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采用秩预测来确定在每一传输中要传送多少层,其中接入终端120具有关于一个有服务扇区接入点110正在其上进行传送的信道的知识。可将秩预测与干扰对零协议联用来生成与同样可供接入终端120使用的邻近接入点相关联的信道/干扰协方差矩阵,这个矩阵可描述来自邻近扇区的实时干扰。除此之外,基于该协方差矩阵,可以作出关于何时执行干扰对零、何时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最小均方误差(MMSE)协议、要传送多少MIMO层等的确定。即,本文中所描述的各个方面便于结合干扰对零来执行秩和信道质量指数(CQI)计算。
图2是描述根据各个方面通过在无线通信环境中采纳干扰对零来执行MIMO-SCW CQI和秩计算的方法的流程图400的图解。根据该附图,在第一阶段202期间,除干扰协方差矩阵Rnn之外,还为多个干扰对零接收机中的每一个生成多个信道矩阵(H),它们可便于确定各个接收机的秩。此外,可为每个接收机计算有效信噪比(EffSNR_int)。在第二阶段204期间,可生成多个信道矩阵(H)(例如,4×1、4×2、4×3等)。这些信道矩阵可用来计算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接收机(例如MRC、MMSE等)的秩。一旦计算出了秩,即可为每一个接收机计算有效信噪比。最后,可对这些有效信噪比(例如,根据此图是七个有效信噪,虽然也可使用更多或者较少的接收机以及相关联的信噪比都是可以的)进行容量映射,而且可以选择使容量最大化的秩和CQI(例如,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例如,如果所预测出的秩是1、2、或者3,则可得到干扰对零增益。此算法可假定从CQI和秩被计算出的时间到接入终端AT被调度了数据的时间干扰分布不发生变化。
图3是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执行MIMO-SCW CQI和秩计算的流程图500的图解。例如,当在CQI和秩被计算出的时间与接入终端AT被调度了数据的时间之间干扰分布可能发生变化时,可结合图2中所阐述的过程来使用此过程。可为秩1-3(如果利用了图2的方式)计算干扰对零增益。例如,这些增益可计算如下:
干扰对零增益(秩1)=EffSNR_int(R=1)-EffSNR_MRC(R=1)
干扰对零增益(秩2)=EffSNR_int(R=1)-EffSNR_MMSE(R=1)
干扰对零增益(秩3)=EffSNR_int(R=1)-EffSNR_MMSE(R=1)
如果需要,可在时间上对增益求平均。如果干扰对零增益是实质性的,(例如,大于某个阈值T),则可将这些干扰对零增益加到在将来各帧中进行的后续有效信噪比计算中去。有效信噪比计算可通过生成多个信道矩阵(H)(例如4×1、4×2、4×3等等)来执行。这些信道矩阵可用来计算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接收机(例如MRC、MMSE等)的秩。一旦计算出了秩,即可为每一个接收机计算有效信噪比。可将增益加上,从而:
EffSNR_final(R=1)=EffSNR_MRC(R=1)+Int_canc_gain(R=1)>T
EffSNR_final(R=2)=EffSNR_MMSE(R=2)+Int_canc gain(R=2)>T
EffSNR_final(R=3)=EffSNR_MMSE(R=3)+Int_canc_gain(R=3)>T
EffSNR_final(R=4)=EffSNR_MMSE(R=4)
这些最终有效SNR可被容量映射,并且可选择使容量最大化的秩和CQI(例如,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
参见图4-10,图中示出了涉及在有干扰对零技术的情况下为接收机计算秩和CQI的方法集。例如,方法集可涉及在FDMA环境、OFDMA环境、CDMA环境、WCDMA环境、TDMA环境、SCMA环境、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无线环境中联和干扰对零来进行秩预测。尽管为解释简明起见,将这些方法集图示和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应当理解并认识到,这些方法集并不受动作的次序限定,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按不同次序发生,和/或可与来自本文中所图示和描述的其他动作并发地发生。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并认识到一方法集可被替换地表示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状态或事件,诸如像是在状态图中那样。此外,不是所有示出的动作都是实现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方法集所必要的。
图4是根据本文中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执行秩和CQI计算并为接收机选择最优秩的方法400的图解。在402,可对给定频调索引k的信噪比(SNR)进行求值以使得对于给定秩m有:
          SNRm (k)=f(H,Rnn,m,k)
其中H表示一定义将在其上发生传输的信道的mR×mT矩阵,并且Rnn是mR×mR的干扰协方差矩阵。随后在404,每一SNR可被容量映射并跨所有频调求平均。在406,可如以上关于前图阐述地选择使得m=argmaxm[Capm]的秩。并且在406,可施加补偿来反映给定实现(例如,turbo解码器协议、信道估算误差协议、……)以提供更保守的秩估算,进而为给定接收机提供最优秩M。一旦最优秩已被确定,在408,就可通过估算(例如,经由查表)对应于该秩M的有效SNR以使得EffSNR=f[Capm]来计算出CQI。在410,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可从接入终端被反馈给接入点。由于以上表达式虑及Rnn和信道矩阵H,因此它们可被用来评定数据传输率与干扰对零之间的最优折衷。
应可认识到,在可能无法准确估算出Rnn的情形中,信噪比可能因信道矩阵而变,从而:
Ryy=HH*+Rnn→Rnn=Ryy-HH*其中Rnn是干扰协方差矩阵,Ryy是接收的协方差矩阵,而HH*是信道矩阵乘以它本身的复共轭转置。因为有接收到的信号可用,所以Ryy可以被测量且HH*可以被确定以推导出Rnn。
图5示出根据各个方面用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秩和CQI计算以及为接收机选择最优秩的方法集500。在502,可生成一个或多个协方差矩阵来描述无线通信区中的估算干扰量。在504,如上所述地用针对第一秩即秩1的干扰对零接收机的干扰对零来执行秩预测。对应于该干扰对零接收机的有效信噪比以及对应于具有各种秩的多个其它接收机(例如,MRC接收机、MMSE接收机、……)的有效信噪比可在506被评估。在508,可如上所述地对传输流量进行容量映射。在510,可选择使传输容量最大化的最优秩和相应CQI。例如,如果预测的秩是1,则可以获得干扰对零增益。该算法可假定从CQI和秩被计算出的时间到接入终端AT被调度了数据的时间干扰分布不发生变化。
根据本发明一些方面,可执行秩偏置以偏置秩的选择,以便在可以实现干扰对零增益的情况下会有利于秩为1者。秩偏置可以例如基于每接收天线的载波干扰比(C/I)来启用。对于例如C/I<5dB者可实现相当一部分的干扰对零增益,而采用干扰对零和秩1传输情况下的有效信噪比的干扰分布将会显著高于采用MRC接收机和秩1传输情况下的有效信噪比。根据其它方面,干扰对零可以在具有多重天线的接入终端处带来实质性的性能增益。干扰协方差矩阵(Rnn)或者接收的协方差矩阵(Ryy)的准确估算可以进一步增进干扰对零。在其无法准确估算的情景中,可以实现多重假设解码以使多重接收机的性能最大化同时减轻这些接收机任何有害的方面。例如,如果秩=1(在SISO传输中),则接入终端可实现MRC接收机和MMSE干扰对零接收机。
图6是根据本文中描述的各个方面用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接入终端中执行干扰对零和秩预测的方法600的图解。在602,可在接入终端(例如,无线设备、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或者任何其它适于与接入点通信的接入终端)中的接收机中采用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这多重解调器类型可包括但不限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解调器、最小均方误差干扰对零(MMSE-IN)解调器、最大比值合并(MRC)解调器,等等。例如,MRC接收机可以在一给定的解调时间周期期间解调一个MIMO空间流,而MMSE和/或MMSE-IN接收机每解调时间周期可解调最多达MR个MIMO空间流,其中MR是接收机的数目。
在604,可如以上参照前面的附图所描述地估算干扰协方差矩阵。在606,可为这些解调器类型中的每一种计算信噪比。根据一些方面,这些解调器类型中的至少一个是MMSE-IN解调器。在608,可跨这多重接收机类型评估最优秩,并且生成与之相关联的CQI信息。最优秩是使传输容量最优化的秩。在610,可将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传送至接入点(例如,基站、B结点等等)。
图7是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用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接入终端处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的方法700的图解。应当理解,方法700可以与上述方法600联用。在70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计算有效信噪比。在704,可生成对应于这些有效信噪比的容量数(例如,利用容量映射技术,等等)。在706,可基于这些容量数选择一个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例如,具有最高容量数或者值的秩可被选定以使传输容量最优化。在708,可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或者说最优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与最优秩相关联的CQI信息。
图8是根据各个方面用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接入终端中执行干扰对零和秩预测的方法800的图解。应当了解,方法800可与方法600和700二者之任一或其两者联合实现。在802,可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在804,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可被用来为一个或多个MRC解调器并为一个或多个MMSE解调器计算信噪比。在806,可跨所述一个或多个MRC解调器和所述一个或多个MMSE解调器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在808,可将该最优秩和CQI信息传送至接入点。
图9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用于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的方法900。例如,可以将方法900与前面的方法集中的一个或多个联用来如上面就802所描述地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在90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解调器类型(例如MRC、MMSE、MMSE-IN等)各自的候选MIMO传输秩来评估有效信噪比。在904,可计算“Δ(增量)”有效信噪比。Δ有效信噪比可以是采用了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例如,MMSE-IN解调器等)的有效信噪比与没有采用干扰对零的各解调器类型(例如,MRC解调器、MMSE解调器等)的有效信噪比之差。在906,可以通过跨多个时隙和/或频调对Δ有效信噪比求平均来确定平均干扰对零增益。
图10示出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采用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来为各非干扰对零解调器类型(例如,MRC和/或MMSE解调器)计算SNR的方法1000。将可认识到,可联合前面各方法集中的任何一个来实现方法1000。在1002,可为对应于一个或多个非对零解调器类型的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在1004,可将平均干扰对零增益加到对应于这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的有效信噪比值上。在1006,可生成对应于这些有效信噪比值的容量数(例如,利用容量映射协议等)。在1008,可基于于每一个秩相关联的容量值选择一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例如,具有最高容量值的秩可被认为使容量最优化,因其将允许最高程度的传输容量。一旦选定了最优秩,在1010就可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CQI信息。所选定的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可如以上就前图所描述地被传送至接入点。
图11示出一个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1100。为简洁起见,无线通信系统1100描绘了一个基站和一个终端。然而,应当认识到,该系统可以包括一个以上基站和/或一个以上终端,其中外加的基站和/或终端可以在实质上类似于或者不同于下述的示例性基站和终端。除此之外,应当认识到,基站和/或终端可以采用本文中所描述的系统(图1-3和12)和/或方法(图4-10)以促进它们之间的无线通信。
图11示出在多址多载波通信系统中有一个接入点AP 1110x和两个接入终端AT 1120x和1120y的实施例的方框图。在AP 1110x,发射(TX)数据处理器1114自数据源1112接收话务数据(即,信息比特)并自控制器1120和调度器1130接收信令及其他信息。例如,控制器1120可提供功率控制(PC)命令,这些命令被用来调整各活动AT的发射功率,而调度器1130可为各AT提供载波的指派。这些各种类型的数据可在不同传输信道上被发送。TX数据处理器1114编码接收到的数据并利用多载波调制法(例如OFDM)对其进行调制以提供已调制数据(例如,OFDM码元)。发射机单元(TMTR)1116随后处理该已调制数据以生成下行链路已调制信号,该信号随后被从天线1118发射。
在AT 1120x和1120y中的每一个处,所传送的已调制信号被天线1152接收到并被提供至接收机单元(RCVR)1154。接收机单元1154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数字化以提供采样。接收(RX)数据处理器1156然后解调并解码这些采样以提供已解码数据,其可包括恢复出的话务数据、消息、信令等等。话务数据可被提供至数据阱1158,并且发送给该终端的载波指派和PC命令被提供至控制器1160。控制器1160可被配置成施行上述这些方案。
对于每一个活动终端1120,TX数据处理器1174自数据源1172接收话务数据并自控制器1160接收信令及其他信息。例如,控制器1160可提供指示要求的发射功率、最大发射功率、或者该终端最大发射功率与要求的发射功率之差的信息。各种类型的数据由TX数据处理器1174利用所指派的载波来编码并调制,并进一步由发射机单元1176进行处理以生成上行链路已调制信号,该信号随后被从天线1152发射。
在接入点AP 1110x处,自各接入终端AT传送的已调制信号被天线1118接收到、由接收机单元1132处理、并由RX数据处理器1134解调并解码。接收机单元1132可为每一个终端估算接收信号质量(例如,接收信噪比(SNR))并向控制器1120提供此信息。控制器1120随后可推导出针对每一个终端的PC命令,从而使该终端的接收信号质量被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RX数据处理器1134向控制器1120和调度器1130提供恢复出的每一个终端的反馈信息(例如,所要求的发射功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例如,这些技术可以在硬件、软件、或者其组合中实现。对于硬件实现,这些技术所用的处理单元(例如,控制器1120和1170、TX和RX处理器1114和1134等)可被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序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其它被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电子单元、或其组合内。
对于软件实现,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程序、函数等)来实现。软件代码可被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器单元可实现在处理器内或者外置于处理器,在后一种情形中,它可以经由各种本领域已知的手段通信耦合至处理器。
图12示出根据各个方面便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在接入终端处以干扰对零来预测秩的装置1200。装置1200被表示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功能块或者“模块”,其可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例如,装置1200可提供用于执行比如上面就前图描述的动作等的各种动作的模块。装置1200包括一个用于在诸如无线设备、蜂窝电话、PDA等的接入终端处采用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模块1202。装置1200进一步包括一个用于估算干扰协方差矩阵的模块1204以及一个用于计算信噪比的模块。用于计算信噪比的模块可提供用于计算以上描述的信噪比值(例如,对应于候选MIMO传输秩、对零和/或非对零解调器类型等的信噪比、和/或任何其它的便于执行与本文中所描述的这些方面有关的各种作用的适当信噪比值)中的任何一个的功能集。装置1200还进一步包括用于确定最优秩(例如,使容量最优化的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的模块1208、以及用于向接入点传送所选定的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的传送用模块1210。这样一来,装置1200及其各个构成模块可以施行上述方法,和/或可以赋予这里所描述的各个系统任何必要的功能集。
以上所描述的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示例。当然,要为了描述上述实施例的目的而描述组件或者方法集的每一个可构想到的组合是不可能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会认识到,各个实施例的许多进一步的组合和置换是可能的。因此,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意在涵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此类变更、修改和变形。此外,就术语“包括”在此具体说明或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用法而言,该术语意在以类似于术语“包含”在权利要求中作为过渡词使用时被解释的方式作可兼之解。

Claims (30)

1.一种在接入终端中执行干扰对零和秩预测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接入终端处采用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
估算干扰协方差矩阵;
为所述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多个计算信噪比(SNR);
跨所有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确定使传输容量最优化的最优秩和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信息;以及
向接入点传送所述秩和CQI信息;
其中所述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至少一个执行干扰对零技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机解调器类型包括至少一个最小均方误差干扰对零(MMSE-IN)解调器、以及最大比值合并(MRC)解调器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解调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进一步包括:
为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
生成对应于所述各有效信噪比的容量数,基于所述各容量数选择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
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
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信噪比,
跨所述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所述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以及
向接入点传送所述最优秩和CQI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估算所述平均干扰对零增益进一步包括:
为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
通过计算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有效信噪比与不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有效信噪比之差来确定Δ有效SNR,以及
通过在多个时隙和频调上对所述Δ有效SNR求平均来确定所述平均干扰对零增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来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信噪比进一步包括:
为对应于不采纳干扰对零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
将所述平均干扰对零增益加到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的有效信噪比值上,生成对应于所述各有效SNR值的容量数,
选择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
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
7.一种在接入终端中利用假设解码来促进执行干扰对零和秩预测的装置,包括:
在所述接入终端处的带有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的接收机;
用于估算干扰协方差矩阵、为所述多重接收机解调器中的多个计算的信噪比(SNR)、并跨所有接收机解调器确定使传输容量最优化的最优秩和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信息的处理器;以及
用于向接入点传送所述秩和CQI信息的发射机;
其中所述各接收机解调器中的至少一个采用干扰对零技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收机解调器包括至少一个最小均方误差干扰对零(MMSE-IN)解调器、以及最大比值合并(MRC)解调器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解调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
为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
生成对应于所述各有效信噪比的容量数,
基于所述各容量数选择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
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来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信噪比、以及跨所述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所述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以下方式估算所述平均干扰对零增益:
为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
通过计算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的有效信噪比与不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的有效信噪比之差来确定Δ有效SNR,以及
通过在多个时隙和频调上对所述Δ有效SNR求平均来确定所述平均干扰对零增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通过以下方式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信噪比:
为对应于不采纳干扰对零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
将所述平均干扰对零增益加到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的有效信噪比值上,
生成对应于所述各有效信噪比值的容量数,
选择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
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
13.一种在接入终端中促进执行干扰对零和秩预测的装置,包括:
用于在所述接入终端处采用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装置;
用于估算干扰协方差矩阵的装置;
用于为所述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多个计算信噪比(SNR)的装置;
用于跨所有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确定使传输容量最优化的最优秩和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信息的装置;以及
用于向接入点传送所述秩和CQI信息的装置;
其中所述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至少一个执行干扰对零技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收机解调器类型包括至少一个最小均方误差干扰对零(MMSE-IN)解调器、以及最大比值合并(MRC)解调器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解调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的装置为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生成对应于所述各有效信噪比的容量数,基于所述容量数选择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的装置、用于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来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信噪比的装置、以及用于跨所述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所述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的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的装置为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通过计算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有效信噪比与不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有效信噪比之差来确定Δ有效SNR,以及通过在多个时隙和频调上对所述Δ有效SNR求平均来计算所述平均干扰对零增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来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信噪比的装置为对应于不采纳干扰对零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将所述平均干扰对零增益加到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的有效信噪比值上,生成对应于所述各有效信噪比值的容量数,选择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
19.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指令用于:
在接入终端处采用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
估算干扰协方差矩阵;
为所述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多个计算信噪比(SNR);
跨所有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确定使传输容量最优化的最优秩和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信息;以及
向接入点传送所述秩和CQI信息;
其中所述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至少一个执行干扰对零技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接收机解调器类型包括至少一个最小均方误差干扰对零(MMSE-IN)解调器、以及最大比值合并(MRC)解调器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解调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以便确定所述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的指令:为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生成对应于所述各有效信噪比的容量数,基于所述各容量数选择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来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信噪比,以及跨所述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所述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以便估算所述平均干扰对零增益的指令:为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通过计算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有效信噪比与不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有效信噪比之差来确定Δ有效SNR,以及通过在多个时隙和频调上对所述Δ有效SNR求平均来确定所述平均干扰取零增益。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以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来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SNR的指令:为对应于不采纳干扰对零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将所述平均干扰对零增益加到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的有效信噪比值上,生成对应于所述各有效SNR值的容量数,选择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
25.一种执行以干扰对零来执行秩预测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处理器,所述指令包括:
在接入终端处采用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
估算干扰协方差矩阵;
为所述多重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多个计算信噪比(SNR);
跨所有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确定使传输容量最优化的最优秩和相关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信息;以及
向接入点传送所述秩和CQI信息;
其中所述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中的至少一个执行干扰对零技术。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处理器,其中所述接收机解调器类型包括至少一个最小均方误差干扰对零(MMSE-IN)解调器、以及最大比值合并(MRC)解调器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解调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处理器,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执行以下步骤以便确定所述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为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生成对应于所述各有效信噪比的容量数,基于所述各容量数选择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量化来生成CQI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处理器,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估算平均干扰对零增益,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来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信噪比、以及跨所述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所述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确定最优秩和相关联的CQI信息。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处理器,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执行以下步骤以估计所述平均干扰对零增益:为对应于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通过计算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有效信噪比与不采用干扰对零的各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有效信噪比之差来确定Δ有效SNR,以及通过在多个时隙和频调上对所述Δ有效SNR求平均来确定所述平均干扰对零增益。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处理器,所述指令进一步包括执行以下步骤以采用所估算出的平均对零增益来为至少一个MRC接收机解调器和至少一个MMSE接收机解调器计算SNR:为对应于不采纳干扰对零的一个或多个接收机解调器类型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确定有效信噪比,将所述平均干扰对零增益加到对应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MIMO传输秩的有效信噪比值上,生成对应于所述各有效SNR值的容量数,选择使容量最优化的秩,以及通过量化对应于所选定的秩的有效信噪比来生成CQI信息。
CN200680021551XA 2005-06-16 2006-06-16 用于mimo最优选择和干扰消去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1991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9146805P 2005-06-16 2005-06-16
US60/691,468 2005-06-16
PCT/US2006/023583 WO2006138621A2 (en) 2005-06-16 2006-06-1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um selection of mimo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9124A true CN101199124A (zh) 2008-06-11
CN101199124B CN101199124B (zh) 2011-07-06

Family

ID=37571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1551XA Active CN101199124B (zh) 2005-06-16 2006-06-16 用于mimo最优选择和干扰消去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064837B2 (zh)
EP (1) EP1904859B1 (zh)
JP (2) JP4908506B2 (zh)
KR (1) KR100943383B1 (zh)
CN (1) CN101199124B (zh)
AR (1) AR053922A1 (zh)
TW (1) TWI327838B (zh)
WO (1) WO2006138621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9344A (zh) * 2009-03-09 2012-02-0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秩估计设备、接收机、通信系统、秩估计方法和程序记录介质
CN105306175A (zh) * 2015-11-09 2016-02-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v-blast编码方式的mimo-scma系统上行链路构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37018B (en) 2002-12-04 2011-02-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A base station for determinig a channel quality and the method thereof, and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JP3799030B2 (ja) * 2003-05-09 2006-07-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Cdma送信装置およびcdma送信方法
US8599945B2 (en) * 2005-06-16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bust rank prediction for a MIMO system
US8223904B2 (en) 2005-08-22 2012-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hypothesis decoding
US7477914B2 (en) * 2005-12-22 2009-01-13 Rehan Jalil Real-time spectrum management to increase frequency reuse
US8700082B2 (en) * 2006-01-05 2014-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utilizing multiple rate interference indications
US8116267B2 (en) * 2006-02-09 2012-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users based on user-determined ranks in a MIMO system
US7715864B2 (en) * 2006-09-13 2010-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ntention-based multi-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337462B (en) * 2006-09-26 2011-02-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Receiver of mimo multi-carrier system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e antenna selection
US20080181095A1 (en) * 2007-01-29 2008-07-31 Zangi Kambiz 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airment Correlation Estimation in Multi-Antenna Receivers
JP4858199B2 (ja) * 2007-02-02 2012-01-1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の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US7817748B2 (en) * 2007-06-12 2010-10-19 Intel Corporation Pragmatic adaptive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MRC) and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MMS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IMO-OFDM) receiver algorithm
US7747285B2 (en) * 2007-07-11 2010-06-29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of transmit beamforming for multicas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888510B1 (ko) * 2007-12-06 2009-03-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장치
US8094761B2 (en) * 2007-12-07 2012-0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feedback for supporting MIMO operation in the LTE downlink
US8897269B2 (en) 2008-01-30 2014-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pilot pollu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09096601A1 (en) * 2008-02-01 2009-08-06 Nec Corporation Estimating channel conditions in a mimo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95590B2 (en) * 2008-03-28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dware engine to demod SIMO, MIMO, and SDMA signals
JP5296776B2 (ja) * 2008-04-10 2013-09-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集積回路、デジタルテレビ受像機、プログラム
US9119212B2 (en) 2008-07-11 2015-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ramework
US8639996B2 (en) * 2008-07-11 2014-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retransmissions
US8958467B2 (en) * 2008-09-04 2015-02-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channels
RU2008136226A (ru) * 2008-09-09 2010-03-20 Корпорация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KR) Способ декодирования в многоантенной системе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чи (варианты)
CN101677261B (zh) * 2008-09-18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的周期参数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WO2010056161A1 (en) * 2008-11-12 2010-05-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ink adapt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8867999B2 (en) 2009-01-26 2014-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s
US8867495B2 (en) * 2009-03-20 2014-10-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mechanisms for beamforming operation
KR101664127B1 (ko) * 2010-02-10 2016-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웃 셀을 위한 협력 랭크 정보를 교환하는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US9806790B2 (en) 2010-03-29 2017-10-31 Odyssey Wireless, Inc. Systems/methods of spectrally efficient communications
US8593933B2 (en) * 2010-04-27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ified spatial diversity scheme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KR20120002875A (ko) * 2010-07-01 2012-01-09 주식회사 팬택 채널정보 송수신방법 및 그 단말, 그 기지국
US8666347B2 (en) 2010-10-14 2014-03-04 Physical Devices,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ducing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US9042857B2 (en) 2010-08-30 2015-05-26 Physical Device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wideband frequency and bandwidth tunable filtering
US9350401B2 (en) 2010-08-30 2016-05-24 Physical Devices, Llc Tunable filter devices and methods
EP2625884B1 (en) * 2010-10-08 2020-07-15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t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estimation
US8675558B2 (en) * 2011-01-07 2014-03-18 Intel Corporation CQI definition for transmission mode 9 in LTE-advanced
US9519062B2 (en) 2012-02-28 2016-12-13 Physical Device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mitigation of in-band interference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ignals
WO2013181823A1 (en) 2012-06-07 2013-12-12 Nec(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US9400783B2 (en) * 2013-11-26 2016-07-26 Xerox Corporation Procedure for building a max-ARPA table in order to compute optimistic back-offs in a language model
US20150244431A1 (en) 2014-02-21 2015-08-27 Physical Devices, Ll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iversity signal enhancement and cosite cancellation
US9967028B2 (en) 2014-10-22 2018-05-08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CN106452540B (zh) * 2015-08-10 2019-10-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10085159B2 (en) * 2016-05-23 2018-09-25 Fat Mongoose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system
CN111770039B (zh) * 2020-07-29 2023-05-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收设备、终端、解调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2235178A1 (en) * 2021-05-03 2022-1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ation of reciprocity-based precoder for a user equip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0434B2 (en) 1999-08-31 2006-09-19 Broadcom Corporation Cancellation of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application to S-CDMA
US6920192B1 (en) * 2000-08-03 2005-07-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antenna arra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multi-acces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07270B1 (en) 2000-10-23 2005-06-14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ed rank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771706B2 (en) * 2001-03-23 2004-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30125040A1 (en) * 2001-11-06 2003-07-03 Walton Jay R. Multiple-access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862271B2 (en) * 2002-02-26 2005-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with multiple transmission modes
US7103325B1 (en) 2002-04-05 2006-09-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US6801580B2 (en) 2002-04-09 2004-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Order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eceiver processing for multipath channels
US8320301B2 (en) 2002-10-25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WLAN system
DE10254384B4 (de) 2002-11-17 2005-11-17 Siemens Ag Bidirektionales Signalverarbeitungsverfahren für ein MIMO-System mit einer rangadaptiven Anpassung der Datenübertragungsrate
US6873614B2 (en) * 2002-12-19 2005-03-29 Motorola, Inc.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improved color code capability
JP4127805B2 (ja) * 2003-04-11 2008-07-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移動局、通信システム、送信制御方法及び移動局制御プログラム
US6917821B2 (en) 2003-09-23 2005-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eceiver processing with selection diversity
JP3665322B2 (ja) * 2003-10-24 2005-06-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フィンガ割り当て方法
CN1271806C (zh) * 2003-10-31 2006-08-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模式下的多天线数据通信系统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及方法
US8705659B2 (en) 2003-11-06 2014-04-22 Apple Inc. Communication channel optim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606319B2 (en) * 2004-07-15 2009-10-2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tector for a novel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or space-time encoded MIMO spread spectrum systems in frequency selective channel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9344A (zh) * 2009-03-09 2012-02-0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秩估计设备、接收机、通信系统、秩估计方法和程序记录介质
CN102349344B (zh) * 2009-03-09 2014-08-2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秩估计设备、接收机、通信系统和秩估计方法
CN105306175A (zh) * 2015-11-09 2016-02-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v-blast编码方式的mimo-scma系统上行链路构架方法
CN105306175B (zh) * 2015-11-09 2018-10-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v-blast编码方式的mimo-scma系统上行链路构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27838B (en) 2010-07-21
EP1904859B1 (en) 2020-06-24
EP1904859A4 (en) 2012-08-01
KR20080016965A (ko) 2008-02-22
AR053922A1 (es) 2007-05-23
WO2006138621A2 (en) 2006-12-28
TW200709602A (en) 2007-03-01
EP1904859A2 (en) 2008-04-02
JP2012114913A (ja) 2012-06-14
KR100943383B1 (ko) 2010-02-18
US8064837B2 (en) 2011-11-22
WO2006138621A3 (en) 2007-06-07
CN101199124B (zh) 2011-07-06
JP5221740B2 (ja) 2013-06-26
US20060285585A1 (en) 2006-12-21
JP2008547285A (ja) 2008-12-25
JP4908506B2 (ja)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9124B (zh) 用于mimo最优选择和干扰消去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23169B (zh) 用于列表球解码及ml mimo接收机的cqi和秩预测
US10840978B2 (en) Cooperative wireless networks
US10305636B1 (en) Cooperative MIMO
JP6035370B2 (ja) Mimoシステムの下りリンクチャネルパラメータの決定
CN101310454B (zh) 用于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导频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1755394B (zh) 对等网络中接收机波束成形和让渡阈值调节的技术
RU2428793C2 (ru) Систем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пособ планирования ее ресурсов и подвижная станция
US8359042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interference control using random beamforming technique
KR10114840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링크 자원들의 개선된 사용을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CN101848023B (zh) 基于无速率码的多用户mimo下行链路传输模式选择方法
JP2008546323A (ja) リストスフィア復号及びmlmimo受信機に関するcqi及びランク予測
CN101960747A (zh) 降低同信道干扰
CN101189823B (zh) 用于列表球解码及ml mimo接收机的cqi和秩预测的方法和装置
Padmanabhan et al. Training-based antenna selection for PER minimization: A POMDP approach
CN102132505A (zh) 用于ofdm/a系统中混合mimo方案的方法和系统
JP200803525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Koorapaty et al. Delta modulation for channel feedback in transmit diversity systems
Casari et al. Some issues concerning MAC design in ad hoc networks with MIMO communications
Hendre et al.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with optimum combining for aggregate interference in cognitive underlay radio network
Dong et al. WLC11-3: Downlink MIMO Channel Estimation for Transmission Precoding
Sharan et al. Multiple Feedback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Detection for Multiuser MIMO Systems-A Review
Papadakis et al. Throughput performance of certain MIMO-based ad-hoc networks
WO2008069794A1 (en) A selection technique for use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864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1864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