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4059B - 毛圈织机 - Google Patents

毛圈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4059B
CN101194059B CN200680020685XA CN200680020685A CN101194059B CN 101194059 B CN101194059 B CN 101194059B CN 200680020685X A CN200680020685X A CN 200680020685XA CN 200680020685 A CN200680020685 A CN 200680020685A CN 101194059 B CN101194059 B CN 101194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st beams
fabric
roller
terry cloth
b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06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4059A (zh
Inventor
B·范卡伊泽勒
G·阿尔弗林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canol NV
Original Assignee
Picanol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20051002812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5028125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canol NV filed Critical Picanol NV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06/00540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6131324A2/en
Publication of CN101194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4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4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40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22Terry looms
    • D03D39/223Cloth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在具有用于供应地经(11)和绒头经纱(13)的装置并且具有用于往复移动至少胸梁以使织物(20)移位的装置的毛圈织机的情况中,装备一种滑动台(26),该滑动台以随其移动的织物台(39)连接胸梁(23)。

Description

毛圈织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毛圈织机,该织机具有:用于供应地经和绒头经纱的装置;用于打纬纱的装置;以及用于抽出织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胸梁,至少胸梁的往复运动允许织物相对于用于打纬纱的装置的移动,而且本发明涉及用于毛圈织机的胸梁。
上述类型的毛圈织机早已例如从US 607377或从US 1595289被公众所知晓。胸梁的以及因此织物的织口相对于用于打纬纱的装置的位移引起打纬装置从总是恒定的打纬线路移动所达到的距离的变化。如果,在多次引纬和打纬在离织口一定距离处被完成后,织口被移动靠近打纬装置,特别是筘,那么先前插入的纬纱就被一起带向织口。在生产过程中,该纬纱相对于地经的更紧张紧的经纱移动,同时随该纬纱一起运送的是绒头经纱的仅仅松弛张紧的经纱。在生产过程中,绒头经纱的经纱形成线圈。
织物依靠从动磨砂辊被抽出,也同样如DE 1933911所示。用已知的结构,织物以这样的方法被引导:织物的顶部侧面位于抽出辊的圆周表面上。抽出辊的这个圆周表面使得它对织物施加最大可能的摩擦力。为此,抽出辊可装备有摩擦覆盖物(先前的磨砂)并且因此也被称作磨砂辊。在抽出辊的下游,织物在转向辊之上行进并且被缠绕到卷布轴上,这样使得织物的顶部侧面位于外侧上。抽出辊、转向器和卷布轴的这种配置在编织平纹布的织机中也是常见的(EP 0409811 A1)。
也已知(US 607377和DE 1933911)配备了伸幅器,该伸幅器以这样的方法被装配和保持:它们随胸梁的移动而动,从而使得没有由织物的移动导致的相对运动发生在伸幅器和织物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最大刚性而又低质量的胸梁,从而使得高编织速度是可能的。
该目的的实现在于装备一种滑动台,该滑动台以随其移动的织物台连接胸梁。
根据本发明的胸梁的构造具有较低的质量,但在弯曲方面具有刚性的结构。
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规定滑动台和胸梁一起形成结构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相对的运动发生在胸梁、滑动台和织物台之间。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规定滑动台包括被装配在胸梁的上游的板。这个板形成附加的织物导向器,从而使得织物均匀地行进至胸梁。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规定该板合并到胸梁里。如果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对该板采取的措施是使其具有呈部分圆柱体的形状的形成胸梁的边缘,这就导致结构简单的构造。
为了在胸梁的移动时相对于织物尽可能小的改变取向,对呈部分圆柱体的形状的板的边缘采取的措施是使其被安装在轴上,以便关于该轴的中心轴线是可转动的。这个轴另外用来在胸梁的区域内提供进一步的加固。对于进一步的加固,有利的是进一步规定该轴依靠平行于该轴延伸的支撑杆上的支撑元件被支撑。
为了尽可能小的相对于织物改变滑动台的角度取向,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规定所述的板依靠至少一个直线导向元件被引导,该导向元件基本上沿织物的抽出方向被取向。在轴上装备直线导向元件和可转动地安装该板保证了滑动台的角位置在胸梁的向前和向后的移动时仅仅微小地改变。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规定至少一个直线导向元件用来容纳织物台。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抽出辊和装在胸梁和抽出辊之间的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使织物转向,这样使得织物的底部侧面面向抽出辊的外侧。
由于这个简易的措施,抽出辊的粗糙外部侧面与织物的底部侧面接合,因此确保抽出辊不能损坏织物的顶部侧面,该顶部侧面通常在织物的处理时位于可见的外部侧面上。尽管如此,不需要设置从根本上不同于常规机器的抽出辊。仅仅抽出辊的转动的方向必须被改变。
为了获得在织物和抽出辊之间最大可能的卷绕的角度,规定转向装置可被连接在胸梁和抽出辊之间并且使织物转向成为环。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规定一旦紧固装置已被松开,那么转向装置是从织机可拆卸的。因而完全有可能在生产的开始,将环形式的织物带入到胸梁和抽出辊之间,然后连接到转向装置。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规定胸梁围绕平行于它的轴是可旋转的,而且所述环位于抽出辊和这个轴之间。
在结构上有利的方式中规定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杆,该转向杆被支撑杆经由一个或更多个支撑元件保持。这样,可能获得相对刚性的但尺寸上相对小的转向装置。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规定支撑元件被至少近似地装配在织物的环的分支之间的角平分线上。这些支撑元件于是维持相距抽出辊的足够大的距离,这样使得对织物的表面的损坏被防止。另外,保留了足够的空间从而在毛圈织机的编织方向中往复移动胸梁。
为了避免织物的负荷,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规定转向器是可转动安装的辊。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装备供毛圈织机使用的胸梁,该毛圈织机包括用于供应地经和用于供应绒头经纱的装置,以及相对于用于打纬纱的装置往复移动已被形成的织物的装置,其中胸梁和滑动台一起形成结构单元并且以织物台连接该胸梁。这样的胸梁本身是用作例如备用部件的商业零件。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确保胸梁具备相对于它的刚性较低的质量。
有利地设置一边缘,呈基本上沿织物传送方向取向的板的部分圆柱体的形状,用作胸梁,该板的中心轴线被安装使得该边缘关于轴是可转动的,该轴依靠在支撑杆上的支撑元件被支撑。这样,可装备非常刚性的结构,该刚性结构在一方面用作胸梁,并且在另一方面用作滑动台,朝胸梁运行的织物在该滑动台上被引导。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一种方法被提供用于抽出在织机上生产的织物,特别是毛圈织机,在该方法中,织物依靠抽出辊被抽出并且行进在装配于抽出辊的上游的胸梁之上,其中根据本发明规定织物在胸梁和抽出辊之间被转向为环,如此使得当形成用于抽出辊的近似至少180°的卷绕的角度时,该织物以与其面向胸梁的圆周相同的侧面面向抽出辊的圆周。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一种转向装置被提供用于织机,特别是用于毛圈织机,该转向装置可被连接在胸梁和抽出辊之间,如此使得它使织物转向成为在胸梁和抽出辊之间延伸的环。也可提供这样的转向装置例如作为用于织机的改进的组件。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由下述图示于附图的实施例的说明以及由从属权利要求揭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毛圈织机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通过图1的织机示出抽出辊和胸梁和织物台处于满打纬位置的区域内的局部剖视图;
图3以胸梁的位置和织物台的位置处于对应于局部打纬的位置示出对应于图2的剖视图;
图4示出没有板的胸梁的区域的透视图;
图5示出带有板的对应于图4的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毛圈织机的结构的进一步的示意图;
图7在放大的比例上示出图6的毛圈织机的详图;
图8是图7的转向装置的局部视图;
图9是相反于编织方向看到的图7的转向装置的视图;
图10示出图9的沿着线A-A的剖视图;
图11是转向装置的改进实施例的侧视图;以及
图12是图7的毛圈织机的详图的变型。
示意地图示于图1的毛圈织机具有带有地经11的经轴10和带有绒头经纱13的经轴12。地经11经由背靠14被转向进入编织平面内。绒头经纱13在转向器15之上行进至背靠16并从那里同样进入编织平面内,该转向器优选地采用摆动的片轴的形式(柔性金属片的轴)。地经11和绒头经纱13都运行至由箭头17指示的开口装置。
地经11在转向器61之上行进至背靠14,从而使得不管经轴10有多满,地经11始终沿相同的方向行进至背靠14。为了相同的目的,固定转向器62被装配在转向器15的上游,使得绒头经纱13始终沿相同的方向行进至转向器15。经纱止动装置51被用于背靠14和背靠16之间的区域内的地经11。绒头经纱13也具有其自身的经纱止动装置50,该经纱止动装置在该绒头经纱仍然与地经11分开的区域内被用于该绒头经纱。
纬纱在各自的场合下被插入所形成的梭口。用于插入纬纱的装置可采用例如喷气织机装置的形式,该喷气织机装置按常规包括两个主喷嘴和一排装配在筘座18上的中继喷嘴,其中这两个主喷嘴被装配为一个在另一个之后并且紧邻梭口。喷吹方向被指向筘19的纬纱插入通道。和筘座18一起旋转的筘19把插入的纬纱带入打纬线路37,该打纬线路如图2和图3所示。在这个打纬线路37上,当梭口被改变时,也就是若干经纱从上部位置被改变到下部位置以及若干经纱从下部位置被改变到上部位置时,这些纬纱依靠该经纱被系紧。这样形成的织物20依靠抽出辊21被抽出,然后被缠绕到卷布辊22上。胸梁23和两个转向器24、25被装配在沿抽出方向驱动的抽出辊21的上游。被胸梁23向下转向到编织平面之外的织物被转向器25转向,这样使得躺在胸梁23上的相同的织物侧面(织物的底部侧面)也躺在抽出辊21的圆周表面上。采用可从织机分离的组件的形式的转向器25被移除,并且仅当线圈已被形成用于抽出辊21的上游的转向器25时,该转向器被重新安装。
地经11的背靠14、绒头经纱13的背靠16和胸梁23可沿双箭头A的方向被往复移动。地经11的背靠14被装配在杠杆9的两个端部上,该杠杆关于转向器61的轴线是可旋转的。这个杠杆9配备有臂63,压力弹簧52作用在该臂上。胸梁23通过杠杆8被安装在两个侧面上,该胸梁的构造将在下文中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该杠杆关于和转向器24同轴的轴线是可旋转的。转向器24相对轴承77被支撑。绒头经纱13的背靠16通过杠杆3被保持在两个侧面上,该杠杆关于平行于背靠16的轴53是可旋转的。依靠分开的驱动电机7实现旋转,该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杠杆4,该旋转杠杆被装配在对应于最大织物宽度的间距上。地经11的背靠14的旋转杠杆9依靠传动杆6被连接到旋转杠杆4上,并且绒头经纱13的背靠16的杠杆3依靠传动杆2被连接到所述的杠杆4上。杠杆8也依靠传动杆5被连接到旋转杠杆4上。用于胸梁23和背靠14以及背靠16的往复移动的装置的构造可详细地被成形为与带有内部文献引用P 45160 DE的相似的德国专利申请10 2005 028 126.5所描述的一样。在改进的实施例中,对绒头经纱13的背靠16采取的措施是该背靠不被驱动电机7驱动。在该情况下,背靠16被弹性地保持,特别是用与带有内部文献引用P 45163 DE的相似的德国专利申请10 2005 028127.3所描述的一样的方式。
由于背靠14、背靠16和胸梁23的移动,织物20被这样移位以便引起从织物20的织口36到打纬线路37,也就是引起从织物20的织口36到筘19在纬纱向织口36的打纬时接近的线路的距离的变化。例如,对织物采取的措施是:在纬纱向织口36的打纬之后,通过移动背靠14、背靠16和胸梁23,织物被移向左边,从而使得织口36向左移动离开打纬线路37(图2和图3)。这个位置被维持用于例如接下来的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引纬。然后相应地通过(向图1中的右边)移动背靠14、背靠16和胸梁23,移动织物20,从而使得织口36再次接近打纬线路37。当最后插入的纬纱被打纬时,该纬纱与先前插入的纬纱一起被带向织口36。在生产过程中,纬纱沿着较紧张紧的地经11的经纱滑动。绒头经纱13的经纱被较少张紧,从而使得在打纬移动时纬纱随其自身运送绒头经纱13,绒头经纱从而形成向上和向下凸出到地经11的表面之外的线圈。
织物20和胸梁23一起并且因此以及织口36的相对于打纬线路37的移动被图示于图2和图3。在根据图2的位置上,织口36和打纬线路37在该位置上彼此靠近,满打纬发生。在根据图3的位置上,织口36和打纬线路37位于彼此相距较大的距离上,从而使得部分打纬发生。
胸梁23具有板40,例如金属板,该板是滑动台26的一部分。板40具有呈部分圆柱体的形状的边缘41,该边缘依靠可转动安装的轴瓦30被安装在平行于抽出辊21延伸的轴27上。在这个实施例中,板40自由地躺在轴瓦上。轴27依靠平行于轴27延伸的支撑杆24上的支撑元件49被支撑,所述的杆形成用于织物20的转向器24。特别如图3、图4和图5可见,支撑杆24在其中间被横杆47上的支架48支撑,该横杆把织机的未示出的两个侧面部件连接在一起。轴瓦30配备有延伸件31,直线导向器29的上部件34被连到该延伸件上,该直线导向器29的下部件33被安装在轴35上,在机架内该轴35平行于轴27被安装。
多个直线导向器29被分布在织机的宽度之上。直线导向器29的上部件34和下部件33沿织物的运行的方向在内部被相互引导。至少直线导向器之一可包括底切导向元件,例如以楔形榫头的方式底切的导向元件,从而使得上部件34不能径向地相对于轴3 5移动离开下部件3 3。另一个直线导向元件29的下部件33仅仅用来支撑上部件34。
板40具有带有平滑笔直的外表面的部分,该外表面成切线地合并进入呈部分圆柱体的形状的边缘41内。板40在其上游的区域内被略微弯曲。在这个区域内它依靠螺钉44(图5)被连接到直线导向器29的上部件34上。也被连接到直线导向器29的上部件34上的是型面28,该型面用作织物台39,当织物20被生产时,该织物台以导向表面43的形式在织口36附近为该织物20提供支撑。可选择地,织物台39包括凸出部,如果利用空气插入纬纱,那么该凸出部凸出进入存在于筘19内的纬纱插入通道内。例如像伸幅器或全幅伸幅器这样的辅助装置38例如也可被连接到型面28上。进一步的辅助装置38,例如像织边折入装置或切断装置或类似装置,也可被连接到这个型面28上或连接到同样装配在直线导向器29的上部件34上的进一步的型面32上。
在两个侧面上保持轴27的杠杆8被可旋转地与构造为支撑杆的转向器24同轴地安装。
如图2和图3所示,织物20在从织物台39的承载表面到板40的成形为部分圆柱体的边缘41的平面内延伸,该边缘用作胸梁23。用作滑动台26并且成切线合并进入成形为部分圆柱体的边缘41内的板40的平滑部分平行于织物20延伸。从图2和图3清楚所见:当胸梁23在根据图2和图3的位置之间移动时,织物20基本保持在织物台39的承载表面和胸梁23之间的区域内的相同平面内。在生产过程中,实际上在织物20和织物台39和胸梁23之间没有任何移动。
转向器25是辊,它依靠转向器24和采用针辊的形式的抽出辊21之间的支撑部件64被保持。支撑部件64配备有多对分布在织物宽度之上的辊,所述的多对辊形成楔形间隙,辊25被容纳在该楔形间隙内。
胸梁23,也就是板40,直线导向器29和用作转向器的支撑杆24全都采用一个结构单元的形式,该直线导向器具有织物台39、型面32、轴35以及具有支撑元件49的轴27,该结构单元被装配在适合于向织机的侧面部件连接的保持器45、46内。该结构单元可以是低质量的,并且需要很少的结构空间。轴27被紧固以防止下垂或弯曲,从而使得高编织速度和高经纱张力或高织物张力是可能的。如从图4和图5可见,横杆47也在这个典型实施例中被装配在这两个保持器45、46之间,并且形成结构单元的组件。保持器45、46也形成用于转向器25及其支撑部件64的导向器。
在改进的实施例中,对滑动台26的板40采取的措施是使其与织物台一起成为整体件的结构,并且配备有在其上形成的组成用于直线导向器29的上部件的元件。
示意地图示于图6的毛圈织机具有用于供应从经轴10抽出的地经11的装置以及用于供应从经轴12抽出的绒头经纱13的装置。地经11在背靠14之上被转向进入到编织平面内。绒头经纱13在转向器15之上行进至其自身的背靠16并从那里同样进入到编织平面内。地经11和绒头经纱13都运行至由箭头17指示的开口装置。纬纱在各自的场合下被插入形成的梭口中。
如图6至10所示,这样形成的织物20依靠抽出辊21被抽出,并且被缠绕到卷布辊22之上。胸梁23和两个转向器24、25被装配在沿抽出方向驱动的抽出辊21的上游。胸梁23使织物20向下转向到编织平面之外。抽出辊21以已知的方式被驱动,例如依靠其自身的驱动电机或依靠来源于织机的主传动装置的传动装置。抽出辊21可采用磨砂辊或针梁的形式。
地经11的背靠14和胸梁23可沿箭头A的方向在相同的方向中被往复移动。可旋转的背靠14和可旋转的胸梁23的旋转例如依靠传动装置被实现,该传动装置例如与带有内部文献引用P 45160 DE的相似的德国专利申请10 2005 028 126.5所描述的一样。在一个实施例中,绒头经纱13的背靠16同样沿箭头A的方向在相同的方向中被同样地驱动,与带有内部文献引用P 45160DE的相似的德国专利申请10 2005 028 126.5对应的传动装置可被装备在该背靠的端部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规定背靠16被弹性地保持,与带有内部文献引用P 45163 DE的相似的德国专利申请102005028 127.3所描述的一样。用于背靠14和胸梁23的往复式传动装置也可被成形为与基本上从US 607 377或US 1595 289已知的一样。
背靠14和胸梁23的移动引起从织口到筘的打纬线路,也就是到筘19在纬纱的打纬时接近织口的打纬线路的距离的变化。例如,规定在纬纱向织口的打纬之后,通过使背靠14和胸梁23移动到图6中的左边,织口被移动离开打纬线路。这个位置被维持在例如接下来的两个或四个引纬期间内。然后通过相应地也就是向图6中的右边移动背靠14和胸梁23,织口被向回移动靠近打纬线路。当最后插入的纬纱被打纬时,该纬纱与先前插入的纬纱一起被带向织口。在生产过程中,纬纱沿着较紧张紧的地经11的经纱滑动。绒头经纱13的经纱被较少张紧,从而使得在打纬移动时纬纱携带绒头经纱,绒头经纱从而形成从包括地经11和纬纱的表面向上和向下凸出的线圈。
织物20相对于筘19以及因此相对于打纬线路37的位移依靠传动装置56发生,该传动装置驱动装配在织物宽度的每一个侧面上的旋转臂57。传动杆5、6被连接在旋转臂57上。传动杆5作用在接收胸梁23的旋转杠杆8上。杠杆8依靠承载装置83被连接在传动杆5上。传动杆6作用在保持地经11的背靠14的旋转杠杆9上。装在旋转杠杆9上的是依靠弹簧72被支撑的杠杆臂71。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胸梁23依靠杠杆8被保持在它的两个端部上,该杠杆关于与转向器24重合的轴60可被旋转。胸梁23是包括织物台39和板40的滑动台26的一部分。板40的形成胸梁23的边缘41采用部分圆柱体的形式,并且依靠轴承轴瓦30被可转动地安装在轴27上,所述的轴依靠旋转杠杆8被保持在两个侧面上。沿编织方向的板40的前端部依靠直线导向器29被保持,该导向器被形成为下部件33和上部件34。下部件33关于平行于胸梁23的的轴35是可旋转的。直线导向器29优选地具有多个带有下部件33以及例如也带有分布在织物宽度之上的上部件34的直线导向元件。
在胸梁23和抽出辊21之间的转向元件25使织物20转向,这样使得躺靠在胸梁23的圆周上的织物20的底部侧面也变成躺靠在抽出辊21的圆周上。为此,在胸梁23和抽出辊21之间形成环54、55,该环被转向元件25保持。在抽出辊21的下游装有进一步的转向元件58,从而使得织物20具备与抽出辊21卷绕的最大可能的角度,该角度约为270°或更多。转向元件25属于转向装置59,在环54、55已被放置在胸梁23和抽出辊21之间后,该转向装置被插入到毛圈织机内。转向元件25是实心的或采用管的形式的杆。这依靠同样是具有圆形或矩形横剖面的实心或管状的支撑杆65被支撑以防止下垂。在呈杆的形式的转向元件25和支撑杆65之间装配有支撑元件。转向装置59可近似以阶梯的形式被成形。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杆65采用装有支架76的角形部分的形式。转向元件25依靠固定元件66被不可转动地连接到朝向转向元件25的角形部分65的腿上。
转向元件25与其端部75一起被插入到在顶部打开的轴承壳套42内,该轴承壳套42被连接在织机的侧面部件67上。支撑杆65同样被固定在侧面部件67上。如从图9和图10清楚所见,支座68被装在侧面部件67上,支撑杆65依靠螺钉69被连接在该侧面部件的支座上。
图11示出改进的实施例,其中构造为辊的转向元件25依靠枢轴承被安装在轴承壳套42内。辊形支撑元件从而由于它的表面和织物之间的摩擦而被转动。通过对应于根据图9和图10的典型实施例的呈角形的形式的支撑杆65提供支撑。在朝向转向元件25的支撑元件的腿70的端部上连接有轴台73,该轴台承载支撑辊形转向元件25的辊74。
与已经提及的一样,首先环被放置在胸梁23和和抽出辊21之间,转向装置59然后被插入到所述环内。转向装置59然后依靠上述的紧固元件,也就是依靠螺钉69被紧固在图示的插入位置上。也方便地规定转向装置59在织物的侧向上被紧固以防止沿抽出辊21和转向器24的方向的转向移动。在典型的实施例中,这依靠装在侧面部件67上的轴承壳套42实现。
用于转向元件25的支撑杆65以这样的方法被装配:它被基本上装配在环的两个分支54、55之间具有的角平分线上。这样,支撑杆65屈服于仅仅微小的弯曲应力,从而使得转向元件25沿抽出辊2 1或胸梁23的方向不被变形。
如果胸梁23依靠杠杆8相对于抽出辊21被移动,那么转向器24就具有使织物20实际上不相对于转向器24移动以及因此也不相对于转向元件25移动的效果。当胸梁23被往复移动以生产毛圈织物时,在织物20和转向器24和转向元件25之间达到相当大程度的摩擦阻止织物20相对于抽出辊21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转向装置可被用于织机的所有类型,并且特别也可被用于毛圈织机的所有类型。例如,转向装置也可被用于依靠筘座调整来生产毛圈织物的毛圈织机,与例如从EP 1201 807 A1已知的一样。
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典型实施例。特别地,关于转向装置59的改进是可能的,该转向装置可特别关于转向杆25的支撑被改进。
另一个实施例被示于图12中,其中织物20的一部分82被装配在转向器24和抽出辊21之间的转向器元件79转向。转向器元件79包括柔性板并且被用来使织物20的绒头线圈的取向在织物20和抽出辊21的外部侧面接触之前带入相同的方向。转向器元件79被延伸于织机的侧面部件之间的横杆78支撑。在抽出辊21的下游,织物20依靠转向器80和81被进一步引导。在这个实施例中,织物20的顶部侧面沿着抽出辊21的外部侧面被引导。在未示出的可选择的方案中,抽出辊21被近似地装配在轴35的下面附近,织物20由此环绕转向器24被引导。在这个实施例中,织物20的底部侧面将接触抽出辊21的外部侧面。
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典型实施例,也不限于以喷气织机的方式与纬纱插入一起运转的毛圈织机。本发明也可被直接用于采用剑杆织机、片梭织机、有梭织机、夹纱器有梭织机、喷水式织机或织机的任何其他类型的形式的织机。例如,纬纱插入装置可配备为从除了喷气织机之外的织机已知的装置,例如在带有夹纱器的织机、有梭织机、片梭织机、夹纱器有梭织机或其它织机中存在的纬纱插入系统。

Claims (21)

1.一种毛圈织机,该织机具有:用于供应地经(11)和绒头经纱(13)的装置;用于打纬纱的装置(18、19);以及用于抽出织物(20)的装置(21、23、24、25),该装置包括胸梁(23),至少胸梁(23)的往复运动允许织物(20)相对于用于打纬纱的装置(18、19)的移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胸梁(23)关于平行于该胸梁的第一轴可被旋转,
装备一种滑动台(26),该滑动台以随其移动的织物台(39)连接胸梁(23),
所述滑动台(26)包括板(40),其具有呈部分圆柱体的形状的边缘(41),该边缘用作胸梁(23)的转向器且被安装在第二轴(27)上,以便关于所述第二轴的中心轴线是可转动的,
所述板(40)依靠至少一个直线导向元件(29)被引导,该导向元件基本上沿织物(20)的抽出方向被取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滑动台(26)与胸梁(23)一起形成结构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滑动台(26)包括被装配在胸梁(23)的上游的板(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板(40)进入到胸梁(2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27)依靠平行于第二轴延伸的支撑杆(24)上的支撑元件(49)被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直线导向元件(29)用来容纳织物台(39)。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直线导向元件(29)被安装以便关于平行于胸梁(23)延伸的第三轴(35)是可转动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直线导向元件(29)包括上部件(34),板(40)和织物台(39)被连接到该上部件上,并且该上部件依靠形状配合的直线导向器被沿横向于引导方向连接到可转动安装的下部件(3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毛圈织机,具有用于抽出织物(20)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抽出辊(21),其特征在于:在胸梁(23)和抽出辊(21)之间装有转向装置(59),该转向装置使织物(20)以这样的方式转向:织物(20)的底部侧面面向抽出辊(21)的外部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转向装置(59)可被连接在胸梁(23)和抽出辊(21)之间,并且使织物(20)转向成为环(54、55)。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转向装置(59)在紧固装置(69)的松开之后可从织机上被移除。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环(54、55)位于抽出辊(21)和所述第一轴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形成用于胸梁(23)和转向装置(59)之间的织物(20)的转向器(24),胸梁(23)关于所述第一轴可被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转向装置(59)包括转向元件(25),该转向元件被支撑杆(65)经由一个或更多个固定元件(66)保持。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支撑元件(64、65、66、70、76)被至少近似地装配在织物(20)的环的分支(54、55)之间的角平分线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转向元件(25)是可转动安装的辊。
17.一种用于毛圈织机的胸梁,包括:用于供应地经(11)和用于供应绒头经纱(13)的装置,以及用于相对于用于打纬纱的装置(18、
19)往复移动已被形成的织物(2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胸梁(23)与滑动台(26)一起形成结构单元,该滑动台将织物台(39)与胸梁(23)连接,
所述胸梁关于平行于该胸梁的第一轴可被旋转,
装备一种滑动台(26),该滑动台以随其移动的织物台(39)连接胸梁(23),
所述滑动台(26)包括板(40),其具有呈部分圆柱体的形状的边缘(41),该边缘用作胸梁(23)的转向器且被安装在第二轴(27)上,以便关于所述第二轴的中心轴线是可转动的,
所述板(40)依靠至少一个直线导向元件(29)被引导,该导向元件基本上沿织物(20)的抽出方向被取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胸梁,其特征在于:基本上沿织物传送方向取向的板(40)的呈部分圆柱体的形状的边缘(41)用作胸梁,该板的中心轴线被安装使得关于所述第二轴(27)是可转动的,所述第二轴依靠支撑元件(49)被支撑在支撑杆(24)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胸梁,其特征在于:板(40)依靠至少一个直线导向元件(29)在远离呈部分圆柱体的形状的边缘(41)的区域内被引导。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胸梁,其特征在于:滑动台(26)与织物台(39)一起形成结构单元。
21.一种在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所述的毛圈织机上用于抽出生产的织物(20)的方法,该织物依靠抽出辊(21)被抽出,并且行进在装配于抽出辊(21)的上游的胸梁(23)之上,其特征在于:织物(20)在胸梁(23)和抽出辊(21)之间被转向成为环(54、55),如此使得当形成用于抽出辊的至少180°的卷绕的角度时,该织物以与其面向胸梁(23)的圆周相同的侧面面向抽出辊(21)的圆周。
CN200680020685XA 2005-06-10 2006-06-07 毛圈织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4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0510028124 DE102005028124A1 (de) 2005-06-10 2005-06-10 Frottierwebmaschine
DE102005028124.9 2005-06-10
DE102005028125.7 2005-06-10
DE200510028125 DE102005028125A1 (de) 2005-06-10 2005-06-10 Webmaschine, insbesondere Frottierwebmaschine
PCT/EP2006/005408 WO2006131324A2 (en) 2005-06-10 2006-06-07 Terry loo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4059A CN101194059A (zh) 2008-06-04
CN101194059B true CN101194059B (zh) 2012-06-20

Family

ID=37440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068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4059B (zh) 2005-06-10 2006-06-07 毛圈织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94059B (zh)
DE (1) DE1020050281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80092B1 (de) * 2008-10-24 2012-11-21 Groz-Beckert KG Breithalter mit Klemm- und Lüftvorrichtung
JP5083223B2 (ja) * 2009-01-09 2012-11-2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パイル織機におけるパイル形成装置
CN101892545B (zh) * 2009-05-20 2012-07-25 青岛星火引春纺机有限公司 高效环保无梭织机
CN108893842B (zh) * 2018-09-17 2023-06-16 太平洋纺织机械(常熟)有限公司 剑杆织机的气动折入边装置
DE102019208377B3 (de) * 2019-06-07 2020-04-23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orrichtung zum Vergleichmäßigen der Bindepunktlinie beim Weben von Frottiergewebe
CN110258005A (zh) * 2019-07-15 2019-09-20 浙江越剑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喷气毛巾织机的起毛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31402A (en) * 1964-07-04 1967-07-18 Sulzer Ag Looms with means for correcting weft thread distortion
GB1400859A (en) * 1971-10-11 1975-07-16 Sulzer Ag Terry cloth
CN1039454A (zh) * 1988-07-08 1990-02-07 劳舍兄弟有限公司 毛圈编织法和有毛圈成型件的织机
CN1098453A (zh) * 1993-04-07 1995-02-08 尤沃彼基奥尼工业机械股份公司 改进的用于传送毛圈织机打筘的打纬位置的选择控制机构
CN1105405A (zh) * 1993-09-13 1995-07-1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用于起绒织物织机的起毛圈方法及装置
CN1521292A (zh) * 2003-02-12 2004-08-18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射织机上的投纬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31402A (en) * 1964-07-04 1967-07-18 Sulzer Ag Looms with means for correcting weft thread distortion
GB1400859A (en) * 1971-10-11 1975-07-16 Sulzer Ag Terry cloth
CN1039454A (zh) * 1988-07-08 1990-02-07 劳舍兄弟有限公司 毛圈编织法和有毛圈成型件的织机
CN1098453A (zh) * 1993-04-07 1995-02-08 尤沃彼基奥尼工业机械股份公司 改进的用于传送毛圈织机打筘的打纬位置的选择控制机构
CN1105405A (zh) * 1993-09-13 1995-07-1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用于起绒织物织机的起毛圈方法及装置
CN1521292A (zh) * 2003-02-12 2004-08-18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射织机上的投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5028124A1 (de) 2006-12-14
CN101194059A (zh) 2008-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4059B (zh) 毛圈织机
CN107557974A (zh) 张力控制结构及运用张力控制结构编织的布料
CZ200452A3 (cs) Název neuveden
EP1899515B1 (en) Terry loom
KR100985574B1 (ko) 안정된 장력 조절구조가 마련된 원형직기
US5615712A (en) Technique for separating and tensioning warp threads in a face-to-face weaving machine
EP192009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a leno fabric on a weaving machine
CN101194058B (zh) 毛圈织机
CN110997997B (zh) 圆织机
JP3416661B2 (ja) テリー織機
CN205035557U (zh) 一种天鹅绒布生产装置
JP2006336183A (ja) ウォータージェット織機の織物製織装置
CN211848311U (zh) 一种用于纬纱束编织的剑杆织机
CN1930336B (zh) 织边制作装置、具有织边制作装置的织机和制作织边的方法
CN209636418U (zh) 一种可调节的剑杆织机
CN110088368B (zh) 编织机以及相应的编织方法
CN110760979A (zh) 一种用于纬纱束编织的剑杆织机及其操作方法
CN216193070U (zh) 一种高精度经平绒织机
CN218491922U (zh) 一种纺织用双喷储纬器
JPH08134744A (ja) 二重パイル織機のレピア装置
CN110205739B (zh) 一种纱布类纺织机的翼锭加捻机件循筘坐投梭定位装置
CN87103174A (zh) 双梭口双投梭织机和双幅织造
CN213507414U (zh) 一种数控气体动力有梭织布机
CN217709837U (zh) 一种可调式喷水织机后梁座
CN219342458U (zh) 一种圆织机的整梭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