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3204B - 摄像模块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块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3204B
CN101193204B CN2007101961773A CN200710196177A CN101193204B CN 101193204 B CN101193204 B CN 101193204B CN 2007101961773 A CN2007101961773 A CN 2007101961773A CN 200710196177 A CN200710196177 A CN 200710196177A CN 101193204 B CN101193204 B CN 1011932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de wall
wall portion
photographing module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961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3204A (zh
Inventor
青木进
信太郁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axel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948792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19320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3260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13959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axell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axel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93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3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3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32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防止摄像模块制作时因粘接剂的溢出所引起的向摄像区域内的进入,并可减少制造时的不良的摄像模块等。摄像模块(1)包括:将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的传感器(5),使射向传感器(5)的光作为入射光透过的玻璃盖(7),保持传感器(5)及玻璃盖(7)并将传感器(5)输出的电信号输入的挠性印刷电路(6),将入射光会聚到传感器(5)上的透镜单元(2),保持透镜单元(2)且利用粘接剂(11)将侧壁部(3e)的下端面粘接在挠性印刷电路(6)上的底座(3);沿底座(3)的侧壁部(3e)形成有使粘接剂(11)退避的凹部(21)。

Description

摄像模块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移动电话等上装载的摄像模块及摄像装置,更具体地,涉及适于小型化的摄像模块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移动电话等上也装载了摄像系统。在此类摄像系统中,广泛使用了用微透镜使被拍摄体图像在图像传感器上成像的摄像模块。
随着移动电话小型化,要求摄像模块的进一步小型化。
作为关于实现小型化且焦点精度高的摄像模块的技术,一直以来已知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51973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为:“具备:透镜、支撑该透镜的镜筒、基于经透镜入射的光而由传感器部摄像并输出摄像信号的图像传感器芯片、具有窗部的布线基板。这里,镜筒固定在布线基板的面上。而且,图像传感器芯片以传感器部位于布线基板的窗部的方式在与固定了布线基板的镜筒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被固定。”
在摄像模块小型化时,将保持透镜的镜筒和容纳摄像元件的底座架整体封装并消除没有使用的空间是有效的。在使用粘接剂将各部件固定的情况下,为了小型化而使在各部件间确保的间隙尽可能小。如果是现有的摄像模块,虽然粘接剂的溢出进入到间隙中,但由于间隙随着摄像模块的小型化而变小,所以粘接剂的溢出成为问题。
发明内容
这里,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例如可防止摄像模块制作时因粘接剂的溢出所引起的向摄像区域内的进入并可减少制造时的不良的摄像模块等。再有,还提供摄像元件和透镜的纵横方向的定位精度高的摄像模块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的摄像元件,使射向摄像元件的光作为入射光透过的盖部件,保持摄像元件及盖部件并将该摄像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输入的基板,将入射光会聚到摄像元件上的透镜,保持透镜且利用粘接剂将侧壁部的下端面粘接在基板上的底座架;底座架的侧壁部具备使粘接剂退避的退避构件。
在上述摄像模块中,其特征是,退避构件是在底座架中沿侧壁部在盖部件所朝向的面上形成的凹部。
在上述摄像模块中,其特征是,在凹部的角的区域设有C面,且槽宽度形成为比该角的区域以外的区域更宽。
在上述摄像模块中,其特征是,退避构件是以减少侧壁部的下端面的面积的方式形成在该侧壁部的角部的内面一侧的凹处。
在上述摄像模块中,其特征是,退避构件是侧壁部的下端面的一部分较薄地形成的较薄区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的摄像元件,使射向摄像元件的光作为入射光透过的盖部件,保持摄像元件及盖部件并将该摄像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输入的基板,将入射光会聚到摄像元件上的透镜,保持透镜且将侧壁部安装在基板上的底座架;在底座架的侧壁部的内面上形成有与盖部件的侧端面接触并对该盖部件进行定位的突起部。
在上述摄像模块中,其特征是,还包括将红外线波长区域的光隔断,并且限制通过光量的中间环,包括多个透镜,中间环保持于多个透镜之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的摄像元件,使射向摄像元件的光作为入射光透过的盖部件,保持摄像元件及盖部件并将该摄像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输入的基板,将入射光会聚到摄像元件上的透镜,保持透镜且将侧壁部的下端面安装在基板上的底座架;在底座架上沿侧壁部形成有凹部。
在上述摄像模块中,其特征是,在凹部的角的区域设有C面,且槽宽度也形成为比该角的区域以外的区域更宽。
在上述摄像模块中,其特征是,在底座架的侧壁部上,以减少该使侧壁部的下端面的面积的方式在该侧壁部的角部的内面一侧形成有凹处。
在上述摄像模块中,其特征是,在底座架上还形成有抵接盖部件的凸部,
凸部远离凹部地形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的摄像元件,使射向摄像元件的光作为入射光透过的盖部件,保持摄像元件及盖部件并将该摄像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输入的基板,将入射光会聚到摄像元件上的透镜,保持透镜且将侧壁部安装在基板上,并沿该侧壁部形成了凹部的底座架,连接到基板上并处理从该基板输出的电信号的信号处理部。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可防止摄像模块制作时因粘接剂的溢出所引起的向摄像区域内的进入并可减少制造时的不良的摄像模块等。再有,还能提供摄像元件和透镜的定位精度高的摄像模块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摄像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摄像模块的纵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P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从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摄像模块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摄像模块的侧壁部涂抹粘接剂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摄像模块的侧壁部的角部的粘接剂的涂抹状态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的构成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摄像模块1具备:保持多个透镜且使入射光在传感器5上成像的透镜单元2和具有容纳滤光器4和传感器5的侧壁部3e,且保持透镜单元2的底座3。此外,摄像模块1具备将外部光的特定频率成分除去的滤光器4、将入射的光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5。再有,摄像模块1具备配置在滤光器4和传感器5之间的方形的玻璃盖7、粘接底座3并将从传感器5输出的输出信号传递到外部的挠性印制电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6。在与挠性印刷电路板6的背面的底座3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增强板10。而且,有时将把透镜单元2安装在底座3上而构成的部件称为镜筒。
底座3由安装有透镜单元2的圆筒部3a和用于容纳并保持滤光器4及传感器5的矩形部3b一体构成。此外,底座3构成为圆筒部3a的内部空间和矩形部3b的内部空间连续。另外,底座3具有以从内面延伸而使内部空间狭窄的方式形成的凸缘部3d(参照图3)。
在底座3的圆筒部3a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阴螺纹3c,在透镜单元2的外周面形成有与该阴螺纹3c对应的公螺纹2c。而且,如下面所述,透镜单元2螺纹连接并安装到底座3的圆筒部3a上。再有,透镜2b可直接安装在底座3上。
在底座3的与矩形部3b的圆筒部3a相反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侧壁部3e。而且,该矩形部3b的侧壁部3e的下端面用粘接剂11与挠性印刷电路板6固定。更具体说明为,挠性印刷电路板6是具有柔软性、弯曲性及小空间性的电路板,通常,通过在聚酯(PET)膜上印刷或蚀刻等而形成电路。而且,在挠性印刷电路板6的一端部配置有底座3,且在挠性印刷电路板6的另一端部配置有连接器6a。该连接器6a通过挠性印刷电路板6而与传感器5连接,且具有与未图示的外部设备电连接的功能。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的纵剖视图。
如图3所示,透镜单元2具有透镜单元2主体的筒部(镜架)2a和保持于筒部2a上的两个透镜2b。在筒部2a的端面形成了开口部2d。透镜2b是用于使外部光在传感器5的受光区域(摄像区域)5a上会聚的光学元件。即,透镜2b以来自开口部2d的光成像且向传感器5入射的方式形成预定的光学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两个透镜2b构成,且在透镜2b之间具备中间环2e。该中间环2e具有限制通过光量的光圈功能。此外,透镜压板2f挤压住两个透镜2b。透镜单元2拧入到底座3的圆筒部3a中,并在通过螺纹作用进行成像调整后用粘接剂11(参照图4)固定在底座3上。这样,实现了透镜单元2的对焦。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单元2虽由两个透镜2b构成,但也可由一个或三个透镜构成。
再有,筒部2a由例如黑色的聚碳酸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等具有遮光性的合成树脂构成。此外,透镜2b由例如聚碳酸脂和烃烯系材料、硅系树脂等刚性树脂和玻璃构成。
滤光器4是将外部光的特定频率成分除去的膜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红外线吸收滤光器(IRCF:Infrared Cut Filter)。滤光器4利用未图示的粘接剂安装在凸缘部3d。在将滤光器4安装在凸缘部3d上时,底座3的内部空间被分隔为两个。该滤光器4配置于传感器5的附近,这样,就抑制了漫反射的影响。
传感器5是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 Cut Device)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图像传感器(摄像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芯片级包装(CSP-Chip Scale Package)构造的传感器。传感器5根据经透镜单元2而向受光区域5a入射的光来生成并输出电信号。
玻璃盖7配置于滤光器4和传感器5之间。在玻璃盖7上安装了传感器5。进一步说明为,在玻璃盖7的出射面(下面)一侧,除了与传感器5的受光区域5a对应的区域外,预先设有布线图案。而且,多个焊锡点8位于使其连接该布线图案的电极和传感器5连接的位置。这样,传感器5固定在玻璃盖7上,且与玻璃盖7的电极电连接。
这里,传感器5和玻璃盖7的间隔距离由焊锡点8的大小决定。由于控制焊锡点8的大小容易,所以可正确进行传感器5和玻璃盖7的定位。此外,由于通过多个焊锡点8来定位,所以可使传感器5和玻璃盖7的间隔距离平均化。
在玻璃盖7的出射面一侧的电极以外的位置配置有焊锡点9。通过该焊锡点9,可确保玻璃盖7和挠性印刷电路板6之间的电连接。该焊锡点9还用作使固定在玻璃盖7上的传感器5和挠性印刷电路板6互相隔离用的隔离物。
再有,在挠性印刷电路板6背面的与底座3对应的位置用粘接剂11固定有遮光性的增强板10。增强板10是用于增加具有柔软性的挠性印刷电路板6的强度及遮光用的板状部件,且具有与底座3的底面形状的外形大体相等的大小。
图4表示图3的P部的放大剖视图。
在该摄像模块1中,底座3利用粘接剂11粘接在挠性印刷电路板6上。在底座3上,在玻璃盖7的装载面上形成了圆柱状的多个凸部12。该凸部12和玻璃盖7接触且将玻璃盖7和底座3正确地定位。即,使凸部12和玻璃盖7固定并定位,用粘接剂11粘接底座3的侧壁部3e和挠性印刷电路板6,则实现了高度方向的正确定位。此时,在底座3的侧壁部3e的下端面和挠性印刷电路板6之间存在间隙15,用粘接剂填满该间隙15并粘接。这样,安装有传感器5的玻璃盖7被底座3的侧壁部3e和挠性印刷电路板6覆盖。粘接剂11是例如紫外线硬化性和热硬化性的粘接剂,最好具有遮光性。
凸部12设置在底面(玻璃盖7的装载面)20(参照图5)的四边的每个边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底座3上一体形成了总共四个凸部12。而且,虽然凸部12的数量不必为四个,但为了使玻璃盖7在对透镜光轴垂直的状态下稳定,最好形成三个或以上。考虑滤光器4的厚度量和用于将滤光器4固定在该滤光器4的装载面上的粘接剂的厚度量,以确定从该滤光器4的装载面到凸部12上面的相对距离,而且,据此来确定凸部12的高度。
图5是从下方观察底座3的图。图5的X-X’面的剖视图相当于图3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在底座3的底面上,有滤光器4的装载面13、含有凸部12的玻璃盖7的装载面20。滤光器4的装载面13有高度差地设在凸部12的内侧。比凸部12向入射一侧凹处地形成,且具有限制滤光器4的位置的功能。再有,底座3形成有用于使粘接剂11所产生的气体通过的孔部(未图示)。
此外,在底座3的底面的包括凸部12的玻璃盖7的装载面20上,沿侧壁部3e形成有槽部21。槽部21吸收粘接剂11的堆积于玻璃盖7上的量。槽部21与凸部12远离。
在侧壁部3e的内面形成有突起部25。该突起部25与玻璃盖7的侧端面(侧面)对接而进行玻璃盖7的纵横方向的定位。在该实施例中,在侧壁部3e的内面的每个面中具有两个突起部25。而且,突起部25以外的位置比突起部25凹陷而形成凹部26。而且,虽然突起部25的数量不必在内面的每个面上都是两个,但为了玻璃盖7在纵横方向上稳定并定位,最好在夹着侧壁部3e的各角部至少配置三个,或者,在侧壁部3e的相对的内面上至少配置两个,而且,在其相邻的内面上至少配置一个。这样,通过确保突起部25和玻璃盖7的侧端面的位置精度,可更正确地确保在玻璃盖7上安装的传感器5的纵横方向的位置精度(光轴位置精度)。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的制造方法。
将装载有传感器5的玻璃盖7利用焊锡点9接合在背面粘接有增强板10的挠性印刷电路板6上。此外,在底座3上安装透镜单元2,并将滤光器4用粘接剂粘接。其次,在底座3的侧壁部3e下端面(粘接面)上涂抹粘接剂11,以粘接挠性印刷电路板6和底座3。此时,在底座3的侧壁部3e上形成的突起部25与玻璃盖7的侧端面接触并实现位置对齐。
接着,在拧入到底座3的圆筒部3a上的透镜单元2中进行了成像调整后,利用粘接剂11将透镜单元2固定在底座3上。这样,实现透镜单元2的焦点方向的位置调节(对焦)。
而且,由于在底座3的侧壁部3e的下端面涂抹粘接剂11后粘接挠性印刷电路板6和底座3,所以在将接合到挠性印刷电路板6上的玻璃盖7组装到侧壁部3e的内侧并粘接侧壁部3e的下端面和挠性印刷电路板6时,存在粘接剂11堆积到玻璃盖7上而进入到底座3内部的可能。在该玻璃盖7上堆积的粘接剂11遮蔽了从透镜单元2到传感器5的摄像区域5a的入射光时,虽然因对摄像品质产生影响而需要注意,但通过在侧壁部3e的内面设置突起部25,由于侧壁部3e相对于玻璃盖7向外侧移动,所以相对于玻璃盖7的大小而减少了附着的粘接剂11的量。
粘接剂11向侧壁部3e的下端面(粘接面)的涂抹,通过将底座3的侧壁部3e浸入粘接剂来进行涂抹,以形成调整到预定厚度的粘接剂11的层。图6表示在侧壁部3e上涂抹粘接剂11时的剖视图。这种涂抹方法如图6所示,粘接剂11不仅在侧壁部3e的下端面(图6的标记17)溢出,而且在侧壁部3e的侧面(图6的标记16)也溢出。
发明人在试制模型中测定粘接剂11的附着状态时,在调整为0.3mm厚的粘接剂中,在底座3中在侧壁部3e的下端面一侧17最大为0.3mm,在侧面一侧16最大为0.24mm。
对于底座3的侧壁部3e和玻璃盖7的侧端面的间隙14,由于粘接剂11向侧壁部3e侧面的溢出量16较大,所以在将底座3装载于玻璃盖7上时,粘接剂11的一部分堆积到玻璃盖7上。
回到图5,侧壁部3e的突起部25和玻璃盖7的间隔距离设定为尺寸公差的最大值。即,突起部25最大地伸出则内部的区域变得最窄,而且,即使在将玻璃盖7制作为最大时,也可设定为玻璃盖7正好能够放入侧壁部3e所形成的区域内。
此外,突起部25从底座3的内底(玻璃盖7的装载面)20立起(更正确地,从后述的凹部21的底面立起),且最大接触到玻璃盖7的厚度的一半高度。而且,比其更靠上的高度部分形成锥形。这样,可减少由上述粘接剂11的溢出引起的向玻璃盖7的堆积量。
再有,为吸收粘接剂11堆积在玻璃盖7上的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座3上沿侧壁部3e设有凹部21。此时,凹部21从凸部12远离。由于在侧壁部3e上设有突起部25,所以可使在底座3上设有的凹部21的宽度更宽。为吸收粘接剂11堆积在玻璃盖7上的量,虽可考虑使凸部12的高度比面20更高,但该情况下,由于摄像模块整体的高度增加而不理想,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座3上沿侧壁部3e设有凹部21。
图7表示在底座3的侧壁部3e的下端面涂抹粘接剂11时的角部(角落)的粘接剂涂抹的状态。图7(a)表示现有的涂抹状态,图7(b)表示在角部设有切口18时的涂抹状态。在图7中,以斜线表示粘接剂11的溢出状态。如图7(a)所示,在底座3的侧壁部3e的角部,因表面张力而使溢出幅度(R部的半径)变大。虽然角部的粘接剂11的附着方式为直角是理想的,但在发明人测定时,在本摄像模块1中约为R0.5mm。作为对策,在底座3的侧壁部3e的角部设置了切口18(参照图7(b))。这里,切口18是以使侧壁部3e的下端面的面积减少的方式在侧壁部3e的角部的内面一侧形成的凹处。在本摄像模块1中,利用切口宽度为0.3mm的切口18,可使表面张力所致的粘接剂11的溢出量减少到约R0.1mm。切口形状既可以是三角形和四边形,也可以是圆形。
此外,作为底座3的侧壁部3e的角部的粘接剂对策,还在底座3的凹部21设有角的区域(C面)。即,通过设置角的区域22,而将角的区域22的凹部21的槽宽做成比其它部分的凹部21的槽宽更宽。这样,可吸收因表面张力而由内侧溢出的粘接剂11。此外,在该例子中,本摄像模块1的角的区域22虽为C0.2mm,但其形状既可以是R面也可以是四角。
回到图5,再有,在底座3和挠性印刷电路板6之间的粘接中,作为粘接剂11溢出的对策,在底座3的侧壁部3e上设有较薄区域的切口28。即,将侧壁部3e的下端面的一部分形成为薄壁。这样,不仅可抑制向底座3的内部,还可以抑制向外部的溢出。底座3的侧壁部3e的下端面的切口28的配置既可配置在内侧、外侧或并排地配置在两侧,也可交错配置。此外,切口28的形状既可以是R面,也可以是三角和四角。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透镜2b之间设有限制通过光量的光圈功能用的中间环2e,且以与之不同的隔断红外线波长区域的杂散光的目的将滤光器4配置在传感器5的上部。但是,不一定限于此,在中间环2e的位置上,可将使中间环2e和隔断红外线波长区域的光的红外线吸收滤光器一体化的组件安装于两个透镜2b之间。一体化的组件既可以由不同材料构成,也可以由相同材料构成。这样,不需要向底座3粘接滤光器4,可实现作业的简单化和成品率的改善。此外,由于不需要粘接滤光器4,所以可进一步实现薄型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保持透镜2b的筒部2a螺纹连接并安装到底座3的圆筒部3a上,从而间接地将透镜2b保持于底座3上。但是,并不一定限于此。如果能确保焦点精度,则底座3可直接保持透镜2b。例如,如果通过调节光圈或采用广角透镜能加深被摄像范围深度,则易于确保焦点精度。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底座3上的多个凸部12上装载了玻璃盖7。但是,并不一定限于此。也可以将玻璃盖7直接装载于底座3上。这是因为,在玻璃盖7上堆积的粘接剂11的量少时,会进入到凹部21。
这里,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构成有关摄像模块的发明(本发明)的摄像模块,透镜单元2构成本发明的透镜。此外,中间环2e构成本发明的中间环,底座3构成本发明的底座架。再有,侧壁部3e构成本发明的侧壁部,传感器5构成本发明的摄像元件。还有,挠性印刷电路板6构成本发明的基板,玻璃盖7构成本发明的盖部件。还有,粘接剂11构成本发明的粘接剂,切口18构成本发明的凹处及退避构件,突起部25构成本发明的突起部及接触构件。还有,凹部21构成本发明的凹部及退避构件,角的区域22构成本发明的角的区域及退避构件,切口28构成本发明的较薄区域及退避构件。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包括:将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的传感器5;使射向传感器5的光作为入射光透过的玻璃盖7;保持传感器5及玻璃盖7并将传感器5输出的电信号输入的挠性印刷电路板6;将入射光会聚到传感器5的透镜单元2;保持透镜单元2且利用粘接剂11将侧壁部3e的下端面粘接在挠性印刷电路板6上的底座3;底座3的侧壁部3e具备使粘接剂11退避的退避构件。因此,可提供能减少侧壁部3e的粘接剂11因溢出所引起的向玻璃盖7的附着量,且消除向摄像区域的渗出,并防止摄像模块1在制作时因粘接剂11的溢出所引起的粘接剂11向摄像区域进入并可减少制造时的不良的摄像模块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中,底座3在玻璃盖7相对的面上具有沿侧壁部3e形成的包括角的区域22的凹部21,在角的区域22上设有C面,且其槽宽形成为比角的区域22以外的区域的槽宽更宽。因此,侧壁部3e的下端面的粘接剂11因溢出所引起且向玻璃盖附着的粘接剂11,则向凹部21进入而不会向摄像区域渗出。特别地,可吸收因表面张力由内侧溢出的粘接剂11。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中,在侧壁部3e的角部,以减少侧壁部3e的下端面的面积的方式在角部的内面一侧形成有切口18。因此,可减少侧壁部3e的角部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粘接剂11的溢出,并可减少向玻璃盖附着的粘接剂11的量。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中,侧壁部3e在与挠性印刷电路板6粘接的下端面的一部分上形成了较薄的区域(切口)28。因此,不仅可抑制粘接剂11向底座3内部的溢出,还可抑制粘接剂11向外部的溢出。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侧壁部3e的内面形成的突起部25在多处与玻璃盖7部分接触,以进行玻璃盖7的定位。但是,也并不一定限于此。例如,玻璃盖7也可具备突起部,且在多出处与侧壁部3e接触。这是因为,通过多处的部分接触,可进行玻璃盖7的定位。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保持透镜2b的筒部2a螺纹连接并安装到底座3的圆筒部3a上,从而将透镜2b间接地保持于底座3上。但是,并不一定限于此。如果焦点精度能够确保,则底座3可直接保持透镜2b。例如,如果通过调节光圈或采用广角透镜能加深被摄像范围深度,则易于确保焦点精度。
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底座3上的多个凸部12上装载了玻璃盖7。但是,并不一定限于此。可将玻璃盖7直接装载于底座3上。这是因为,突起部25和玻璃盖7的接触没有问题。这是因为,在玻璃盖7上堆积的粘接剂11的量多时,进入槽部21。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包括:将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的传感器5;使射向传感器5的光作为入射光透过的玻璃盖7;保持传感器5及玻璃盖7并将传感器5输出的电信号输入的挠性印刷电路板6;将入射光会聚到传感器5上的透镜单元2;保持透镜单元2且将侧壁部3e的下端面安装在挠性印刷电路板6上的底座3;底座3的接触玻璃盖7的面远离侧壁部3e地形成。因此,能更可靠地得到接触面的面精度。此外,例如,在将底座3的侧壁部3e的下端面用粘接剂11粘接并安装在挠性印刷电路板6上时,可减少粘接剂11因溢出所引起的向玻璃盖7的附着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中,还包括隔断红外线波长区域的光并限制通过光量的中间环2e,且包括两个透镜2b,中间环2e保持于透镜单元2的多个透镜2b之间。因此,不需要滤光器4的粘接作业,并简单化了作业和改善了成品率。此外,由于不需要粘接滤光器4,所以可进一步实现薄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中,形成了与玻璃盖7的侧端面接触并从内面远离的突起部25。因此,可将玻璃盖7与侧壁部3e的任一内面远离配置的同时,可进行与光轴垂直方向的正确定位。这样,可减少侧壁部3e的下端面的粘接剂11因溢出所引起的向玻璃盖7的附着量。此外,在摄像模块1的制造时,玻璃盖7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再有,安装后,减轻了作用在玻璃盖7上的多余应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中,侧壁部3e包围玻璃盖7,突起部25夹着侧壁部3e的角部而至少形成三个。因此,夹持侧壁部3e的角部而至少形成三个的突起部25,由于与玻璃盖7的侧端面接触并进行定位,所以可确保在玻璃盖7上安装的传感器5的纵横方向的位置精度。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中,侧壁部3e包围玻璃盖7,突起部25在侧壁部3e的相对内面上至少形成两个,且在其相邻的内面上至少形成一个。因此,夹持侧壁部3e的角部而至少形成三个的突起部25接触玻璃盖7的侧端面并进行定位,所以可确保在玻璃盖7上安装的传感器5的纵横方向的位置精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在玻璃盖7的装载面20上设有与玻璃盖7接触的凸部12,凸部12远离凹部21地形成。因此,对使粘接剂11退避的凹部21的容量没有限制。
下面,说明摄像装置。
接着,对作为装载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的摄像装置的一个实例的移动电话100进行说明。再有,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模块1除了可用于移动电话100以外,还可适用于例如,在个人计算机和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上装载的摄像机、在汽车上装载的摄像机或监视摄像机等。
图8是表示移动电话100的构成的方框图。如图8所示,移动电话100具备:作为对来自摄像模块1的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处理的信号处理部的一个实例的图像处理处理器(ISP)101、进行移动电话100的各种控制的微处理单元(MPU-Nicro Procissing Unit)102、用于向该MPU102发送来自用户的指示的输入键103。此外,移动电话100具备用于显示出由摄像模块1拍摄的被摄像体的液晶显示器(LCD)104。此外,移动电话100还具备储存用于控制移动电话100的各种信息等的存储器105和记录图像数据的存储卡106。
再有,移动电话100具备:经天线107接收例如移动电话的电波并进行移动电话从业者等所提供的服务和无线通信的射频(RF-Radio frequency)部108;生成用于进行通信的信号的基带部109;重放通话时的声音和来电音乐等声音的音频编解码器部112;根据来自音频编解码器部112的信号而输出来电声音用的扬声器110;通过光来通知来电用的LED111。
此外,摄像模块1通过例如IIC和SPI等的界面进行与MPU102的通信并发送接收信号。
在移动电话100中,在输入键103选择数码相机使用模式时,MPU102开始与摄像模块1的通信。并且,MPU102向摄像模块1发送控制信号。于是,经摄像模块1的透过了透镜单元2的来自被摄像体的光由摄像模块1的传感器5转换为电信号,并用ISP101进行信号处理。用ISP101进行了信号处理的图像信号临时保存在移动电话100的存储器105中,并在LCD104上作为直通画面(スル一画)显示。
但是,被摄像体的拍摄由输入键103处的快门按钮进行。在按压快门按钮时,MPU102将用ISP101处理的图像数据保存在存储器105中。在MPU102中,包括JPEG和MPEG等格式所形成的压缩解压电路,在存储器105中保存的图像数据由MPU102进行压缩处理并记录在存储卡106中。此外,将在存储卡106中记录的图像数据用MPU102解压并读取到存储器105中,也可再次显示在LCD104上。
再有,在MPU102中,通过来自输入键103的操作,可进行摄像模式的选择和白平衡及曝光、灵敏度等的设定。此外,在将用ISP101处理的图像数据保存在存储器105中时,可进行数字缩放处理。
这里,例如,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100构成有关摄像装置的发明(本发明)的摄像装置,ISP101构成本发明的信号处理部。此外,透镜单元2构成本发明的透镜,底座3构成本发明的底座架。再有,侧壁部3e构成本发明的侧壁部,传感器5构成本发明的摄像元件。还有,挠性印刷电路板6构成本发明的基板,玻璃盖7构成本发明的盖部件。还有,粘接剂11构成本发明的粘接剂,摄像模块1构成本发明的摄像模块。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100包括:将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的传感器5;使射向传感器5的光作为入射光透过的玻璃盖7;保持传感器5及玻璃盖7并将传感器5输出的电信号输入的挠性印刷电路板6;将入射光会聚到传感器5的透镜单元2;保持透镜单元2且侧壁部3e安装在挠性印刷电路板6上并沿侧壁部3e形成凹部21的底座3。因此,安装作业变容易,且在安装后也可减小施加在玻璃盖7上的多余应力。此外,可提供例如在将底座3和挠性印刷电路板6用粘接剂11粘接并安装时,可减少侧壁部3e的下端面因粘接剂11的溢出所引起的向玻璃盖7的附着量,且消除向摄像区域的渗出,并防止摄像模块1在制造时因粘接剂11的溢出所引起的粘接剂11向摄像区域进入而可减少制造时的不良的移动电话100。另外,在侧壁部3e的内面设有的突起部25与侧壁部3e接触并进行玻璃板7的纵横方向的定位。这样,可提供装载了纵横方向的定位精度高的摄像模块1的移动电话100。

Claims (9)

1.一种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包括:
将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的摄像元件,
保持上述摄像元件并使射向上述摄像元件的光作为上述入射光透过的盖部件,
将该摄像元件输出的上述电信号输入的基板,
将上述入射光会聚到上述摄像元件上的透镜,以及
在上方保持上述透镜,在下方保持上述盖部件,并利用粘接剂将侧壁部的下端面粘接在上述基板上的底座架;
上述底座架具备退避构件,该退避构件是沿上述侧壁部在上述盖部件所朝向的面上与上述盖部件的形状对应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部件的形状为矩形,在上述凹部的与上述盖部件的形状对应的角的区域设有C面,且槽宽度形成为比该角的区域以外的区域更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退避构件是以减少上述侧壁部的上述下端面的面积的方式形成在该侧壁部的角部的内面一侧的凹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退避构件是上述侧壁部的上述下端面的至少一部分较薄地形成的较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底座架上,上述盖部件所朝向的面上,抵接上述盖部件的凸部形成在上述凹部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底座架的上述侧壁部的内面,与上述盖部件的侧端面接触并对该盖部件进行定位的突起部夹着上述侧壁部的角部并至少形成三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壁部包围上述盖部件;
上述突起部在上述侧壁部的相对的上述内面上至少形成两个,而且在其相邻的上述内面上至少形成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将红外线波长区域的光隔断,并且限制通过光量的中间环,
包括多个上述透镜,
上述中间环保持于上述多个透镜之间。
9.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连接到权利要求1-8所述的摄像模块的上述基板上并处理从该基板输出的上述电信号的信号处理部。
CN2007101961773A 2006-11-30 2007-11-29 摄像模块及摄像装置 Active CN1011932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24096A JP4930989B2 (ja) 2006-11-30 2006-11-30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撮像装置
JP2006-324096 2006-11-30
JP2006324096 2006-11-30
JP2006-326059 2006-12-01
JP2006326059A JP2008139593A (ja) 2006-12-01 2006-12-01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撮像装置
JP2006326059 2006-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3204A CN101193204A (zh) 2008-06-04
CN101193204B true CN101193204B (zh) 2011-07-13

Family

ID=39487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61773A Active CN101193204B (zh) 2006-11-30 2007-11-29 摄像模块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30989B2 (zh)
CN (1) CN1011932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1347A1 (en) * 2009-02-06 2010-08-12 Magna Electronics Inc. Improvements to camera for vehicle
KR101164755B1 (ko) 2010-11-02 2012-07-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JP5871534B2 (ja) * 2011-09-22 2016-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838216B2 (ja) * 2011-09-30 2016-01-06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赤外線センサ及び保持体
US9369618B2 (en) 2011-11-29 2016-06-14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module having foreign object blocking structure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JP5681155B2 (ja) * 2012-09-26 2015-03-04 株式会社 日立産業制御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5014702A (ja) * 2013-07-05 2015-01-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US20150255365A1 (en) * 2014-03-05 2015-09-10 Nvidia Corporation Microelectronic package plate with edge recesses for improved alignment
WO2016200126A1 (ko) 2015-06-08 2016-12-15 엘지이노텍(주) 카메라 모듈
JP2018200980A (ja) 2017-05-29 2018-12-20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固体撮像素子、並びに電子機器
CN209525514U (zh) * 2018-12-29 2019-10-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5421264B (zh) * 2022-07-20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驱动机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4825B2 (ja) * 2003-01-14 2009-08-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回路基板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446773B2 (ja) * 2004-03-26 2010-04-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
JP2006080961A (ja) * 2004-09-10 2006-03-2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装置及び該撮像装置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2006154319A (ja) * 2004-11-30 2006-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像ユニット、撮像ユニットを有する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3204A (zh) 2008-06-04
JP2008141364A (ja) 2008-06-19
JP4930989B2 (ja)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3204B (zh) 摄像模块及摄像装置
KR101442060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촬상장치
US7515203B2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KR100928231B1 (ko) 고체 촬상 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전자기기
US20200209710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which include same
EP1443754A2 (en) Camera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030926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portable telephone utilizing the same
JP2009003073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台座マウント及び撮像装置
KR20050026492A (ko) 카메라 모듈,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카메라 모듈 제조 방법
CN110089102B (zh) 摄像模组及其模制电路板组件、电路板以及应用
JP2008306350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撮像装置
KR100856572B1 (ko) 카메라 모듈
US20110205414A1 (en)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CN115268170A (zh)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模块及光学装置
CN112005167B (zh) 相机模块和包括该相机模块的光学装置
KR102508493B1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기기
JP2008139593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撮像装置
US20220179164A1 (en) Lens barrel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US8049809B2 (en)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s
JP2008153720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撮像装置
KR100752708B1 (ko) 카메라 모듈 패키지
CN110166593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9003058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台座マウント及び撮像装置
JP5152695B2 (ja) 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2753209B (zh) 摄像模组中的承载结构及制造方法、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10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xell,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3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