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9817B - 发射机 - Google Patents

发射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9817B
CN101189817B CN2006800187312A CN200680018731A CN101189817B CN 101189817 B CN101189817 B CN 101189817B CN 2006800187312 A CN2006800187312 A CN 2006800187312A CN 200680018731 A CN200680018731 A CN 200680018731A CN 101189817 B CN101189817 B CN 1011898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p
unit
channel
symbol
pilo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87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9817A (zh
Inventor
新博行
川村辉雄
后藤喜和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89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9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9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98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1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featuring pilot assisted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97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interference
    • H04B2201/709709Methods of preventing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发射机包括:对表示参照信号的符号乘以扩频码,生成扩频后的码片序列的扩频码乘法部件;通过对于扩频后的码片序列进行规定的重复次数的码片重复,从而生成一定的码片模式的码片模式生成部件;以及对具有码片模式的信号乘以发射机固有的相位的乘法部件。

Description

发射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射机、接收机、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IMT-2000(国际移动电信2000,Internation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2000)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方式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方式的开发正在进行。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方式中,灵活地支持以蜂窝系统为首的多小区环境到热点区域或室内等孤立小区环境,进而期望在双方的小区环境中增大频率利用效率。 
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方式中,作为应用于从移动站到基站的链路(以下,记为“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的候补,直扩码分多址方式(DS-CDMA:Direct Sequence-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有力的。直扩码分多址方式是通过对发送信号乘以扩频码,从而扩频为宽带的信号来进行传输(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但是,DS-CDMA是应用于多小区环境的无线接入方式,因此存在以下所示的问题点。即,在其他小区干扰的影响一般较小的热点区域或室内等孤立的环境中,通过扩频来减少其他小区干扰的价值较低。因此,为了在DS-CDMA中实现与TDMA相同的频率利用效率,需要接受多个信号。 
例如,在各个移动站对发送信号乘以扩频率SF(Spreading Factor)的扩频码来进行发送时,信息传输速度为1/SF,因此为了实现与TDMA相同的频率利用效率,DS-CDMA需要接受SF个的移动站的信号。但是,在实际的上行链路中的无线传播环境中,由于从各个移动站到基站的传播条件的不同(例如,传播延迟时间、传播路径的变动),导致来自各个移动站的信号相互干扰的多址干扰(MAI: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的影响成为关键。其结果,用上述扩频率所归一化的频率利用效率降低为20%~30%左右。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的可降低MAI的无线接入方式,研究IFDMA(Interleav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IFDMA通过对信息符号应用符号重复来进行重新排列,以生成一定的符号模式,并对发送信号乘以移动站固有的相位来进行传输。 
例如,如图1所示,对于数据调制符号序列,对每Q符号进行分块、压缩、SRF次的重复。由此,可以生成梳齿状的频谱。此外,在IFDMA中,能够通过生成一定的符号模式以及乘以移动站固有的相位来进行配置,使得来自各个移动站的信号在频率轴上不会互相重叠,所以可降低MAI。 
此外,作为基于IFDMA的符号重复的无线接入方式,提出了VSCRF(可变扩频和码片重复因子,Variable Spreading and Chip Repetition Factors)-CDMA(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VSCRF-CDMA对于扩频了数据调制符号序列的码片应用码片重复,并根据小区结构、同时接入用户数、传播信道条件来适当地更新所有时间扩频的扩频率和码片重复因子。 
参照图2说明VSCRF-CDMA中的扩频以及码片重复。对作为被调制的发送信号的数据调制符号序列乘以扩频率SF的扩频码,生成扩频后的码片序列。接着,对于扩频后的码片序列,为了进行码片重复,对每Q符号进行分块、压缩、CRF(码片重复因子,Chip Repetition Factors)次的重复。 
码片重复后的码片序列在频率轴上表示频谱。该码片序列是具有一定的码片模式的信号,因此其频谱为梳齿状的频谱。 
并且,通过对码片重复后的序列,对各个用户提供固有的相位旋转,从而能够对每个用户分配不同的梳齿状的频谱,可以使各个用户的信号在频域中正交。 
例如,为了在同时接入用户之间分配正交的梳齿状的频谱,而乘以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s(k)。如图3所示,s(k)的分量由下式表示。 
s t ( k ) = exp [ - j · Φ ( k ) · t ]
这里,Φ(k)是用户固有的相位,由下式表示。 
Φ(k)=k×2π/(Q·CRF·Tc) 
这里,k是用户号,t=0,1,2,...,CRF×(Q-1)。 
其结果,最大CRF用户之间的信号不会互相干扰,即通过没有多址干扰,可以高质量地接收各个用户的信号。 
非专利文献1:H.Atarashi,S.Abeta,and M.Sawahashi,”Broadband packet wirelessaccess appropriate for high-speed and high-capacity throughput”,IEEEVTC2001-Spring,pp.566-570.May 2001 
非专利文献2:M.Schnell,I.Broek,and U.Sorger,”A promising new widebandmultiple-access scheme for fu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EuropeanTrans,on Telecommun(ETT),vol.10,no.4,pp.417-427,July/Aug 1999 
非专利文献3:後藤、川村、新、佐和橋、“上りリンク可変拡散率·チツプ繰り返し(VSCRF)-CDMAブロ一ドバン ド無線アクセス”、信学技報RCS2003-67,2003年6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背景技术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在VSCRF-CDMA中,被码片重复的序列存在对于多径干扰没有抗干扰性的问题。多径干扰是指自身信号的多路经传播所引起的干扰。 
此外,在蜂窝系统中,存在使用同一频带的相邻小区时,如图4所示,在小区之间使用的梳齿状的频谱一致时,存在受到较大的同一信道干扰的问题。 
由此,VSCRF-CDMA通过对扩频、码片重复进行控制,从而具有图5所示的特征。即,对于多径干扰,通过控制扩频率能够加大干扰抑制效果,但即使控制码片重复,干扰抑制效果仍然较小。 
此外,对于多址接入干扰,通过控制扩频率而存在干扰抑制效果,但通过控制码片重复,可以加大干扰抑制效果。 
此外,对于同一信道干扰,通过控制扩频率能够加大干扰抑制效果,通过控制码片重复,在没有频谱冲突时可以加大干扰抑制效果,但在有频谱冲突时则干扰抑制效果较小。 
另一方面,在接收被发送的信号时,需要在无线传播路径中对衰落变动引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动进行估计,实现同步检波解调,此外,对无线传播路径的链路状态、例如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与噪声功率比(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路径数、延迟扩展、多普勒频率等进行估计,但存在用于这样的目的的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号、导频信道等也会受到上述的干扰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参照信号受到的干扰,并且能够改善振幅和相位的变动的估计精度和链路状态的估计精度的发射机、接收机以及  移动通信系统。 
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发射机包括:扩频码乘法部件,对构成参照信号的符号序列乘以扩频码,生成扩频后的码片序列;码片模式生成部件,通过对于所述扩频后的码片序列进行规定的重复次数的码片重复,生成一定的码片模式;以及乘法部件,对具有所述码片模式的信号乘以发射机固有的相位。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少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道受到的干扰。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的发射机包括:符号模式生成部件,通过对于构成参照信号的符号序列进行规定的重复次数的符号重复,生成一定的符号模式;以及乘法部件,对具有所述符号模式的信号乘以发射机固有的相位。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少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道受到的干扰。 
此外,本发明的接收机包括:码片重复合成部件,对进行了码片重复的参照信号进行再合成,生成被扩频的码片序列;解扩部件,对所述码片序列乘以扩频码,生成用于构成扩频前的参照信号的符号序列;以及信道估计部件,基于所述符号序列进行信道估计。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改善振幅和相位变动的估计精度、链路状态的估计精度。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的接收机包括:符号重复合成部件,对进行了符号重复的参照信号进行再合成,生成用于构成所述参照信号的符号序列;以及信道估计部件,基于所述符号序列进行信道估计。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改善振幅和相位变动的估计精度、链路状态的估计精度。 
此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是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发射机包括:扩频码乘法部件,对构成参照信号的符号序列乘以扩频码,生成扩频后的码片序列;码片模式生成部件,通过对于所述扩频后的码片序列进行规定的重复次数的码片重复,生成一定的码片模式;以及乘法部件,对具有所述码片模式的信号乘以发射机固有的相位,接收机包括:码片重复合成部件,对进行了码片重复的参照信号进行再合成,生成被扩频的码片序列;解扩部件,对所述码片序列乘以扩频码,生成用于构成扩频前的参照信号的符号序列;以及信道估计部件,基于所述符号序列进行信道估计。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发射机中可以减少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道受到的干扰,在接收机中可以改善振幅和相位变动的估计精度、链路状态的估计精度。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的移动通信系统是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发射机包括:符号模式生成部件,通过对于构成参照信号的符号序列进行规定的重复次数的符号重复,生成一定的符号模式;以及乘法部件,对具有所述符号模式的信号乘以发射机固有的相位,接收机包括:符号重复合成部件,对进行了符号重复的参照信号进行再合成,生成用于构成所述参照信号的符号序列;以及信道估计部件,基于所述符号序列进行信道估计。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发射机中可以减少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道受到的干扰,在接收机中可以改善振幅和相位变动的估计精度、链路状态的估计精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实现可以减少参照信号受到的干扰,可以改善振幅和相位变动的估计精度、链路状态的估计精度的发射机、接收机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IFDMA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VSCRF-CDMA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VSCRF-CDMA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VSCRF-CDMA中的多路径干扰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VSCRF-CDMA的特征的说明图。 
图6A是表示对分组帧内的导频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6B是表示对分组帧内的导频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6C是表示对分组帧内的导频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射机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8A是表示对导频信道应用码片重复、扩频的说明图。 
图8B是表示对导频信道应用码片重复、扩频的说明图。 
图8C是表示对导频信道应用码片重复、扩频的说明图。 
图9A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9B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9C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9D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9E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0A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0B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0C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1A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1B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2A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2B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2C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射机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4A是表示对导频信道应用码片重复、扩频的说明图。 
图14B是表示对导频信道应用码片重复、扩频的说明图。 
图14C是表示对导频信道应用码片重复、扩频的说明图。 
图15A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5B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5C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5D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5E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6A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6B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6C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7A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7B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8A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8B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8C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机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机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射机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2A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22B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22C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23A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23B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机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射机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6A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26B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26C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27A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27B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射机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9A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29B是表示导频信道、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的复用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机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收机的结构的方框图。 
标号说明 
100发射机 
200接收机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使用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首先,关于对分组帧内的导频信道的复用方法,分为时间复用导频信道结构、码复用导频信道结构以及频率复用导频信道结构,参照图6A、图6B及图6C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地,在时间复用导频信道结构中,使用了码片重复或者符  号重复的导频信道被时间复用。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导频信道和其他信道在时间上独立,因此可以减少来自其他的信道、例如数据信道、控制信道的影响。 
接着,在码复用导频信道结构中,如图6B所示地,对使用了码片重复的导频信道分配与其他的信道不同的正交码来进行码复用。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时间、频率上被扩频,因此可以加大对于干扰和噪音的平均化效果。 
接着,在频率复用导频信道结构中,如图6C所示地,对使用了码片重复或者符号重复的导频信道进行频率复用。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导频信道在频率上独立,可以减少来自其他的信道、例如数据信道、控制信道的干扰的影响。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以下,说明发射机和接收机。 
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发射机。 
本实施例的发射机100在使用扩频和码片重复的VSCRF-CDMA中,对使用了码片重复的导频信道进行时间复用。 
发射机100包括:输入数据符号序列的信道编码单元102;与信道编码单元102连接的数据调制单元104;与数据调制单元104连接的扩频码乘法单元106;与扩频码乘法单元106连接的扰码乘法单元108;与扰码乘法单元108连接的码片重复单元110;输入构成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号、导频信道的导频符号序列的扩频码乘法单元112;与扩频码乘法单元112连接的扰码乘法单元114;作为与扰码乘法单元114连接的码片模式生成部件的码片重复单元116;通过作为切换部件的开关121与码片重复单元110或者码片重复单元116可切换地连接的乘法单元120;与乘法单元120连接的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18以及频带限制单元122。 
数据符号序列在信道编码单元102中,应用turbo码、卷积码等纠错码来进行信道编码,并输入到数据调制单元104。在数据调制单元104中,对于被信道编码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输入到扩频码乘法单元106。在扩频码乘法单元106中,被调制的数据被乘以扩频码,生成被扩频的码片序列,并输入到扰码乘法单元108。在扰码乘法单元108中,对被扩频的码片序列乘以扰码,并输入到码片重复单元110。 
在码片重复单元110中,对于被乘以扰码的码片序列,对每个规定的码  片进行码片重复,生成一定的码片模式,并输入到乘法单元120。在乘法单元120中,对于码片模式,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18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并输入到频带限制单元122。在频带限制单元122中,对于被乘以相位的码片模式进行频带限制。 
另一方面,构成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号或者导频信道的导频符号序列,在扩频码乘法单元112中被乘以扩频码,生成被扩频的码片序列,并输入到扰码乘法单元114。在扰码乘法单元114中,对于被扩频的码片序列乘以扰码,并输入到码片重复单元116。 
在码片重复单元116中,对于被乘以扰码的码片序列,对每个规定的码片进行码片重复,并输入到乘法单元120。在乘法单元120中,对于码片模式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18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并输入到频带限制单元122。在频带限制单元122中,对于被乘以相位的码片模式进行频带限制。 
开关121时间性地切换码片重复单元110以及码片重复单元116。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在时间上使应用了码片重复的导频信道与其他信道的发送独立,因此可以减少从其他的信道、例如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对导频信道的干扰的影响。 
接着,关于本实施例的发射机100的对导频信道的码片重复、扩频的应用方法,参照图8A、图8B以及图8C进行说明。 
首先,关于使导频信道与其他的信道的码片重复因子相同的结构,参照图8A进行说明。这时,码片重复单元110以及116通过相同的码片重复因子进行码片重复。 
例如,对于导频信道,扩频码乘法单元112以扩频率SF=16进行扩频,码片重复单元116进行码片重复因子CRF=4次的码片重复。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的信道,扩频码乘法单元106以扩频率SF=4进行扩频,码片重复单元110进行码片重复因子CRF=4次的码片重复。 
这样,通过使码片重复因子相同,可以使其他用户的信号与导频信道正交,因此可以减少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道受到的干扰。因此,在接收机中,可以估计多址接入干扰的影响较小。 
接着,关于使导频信道的码片重复因子比其他的信道的码片重复因子小的结构,参照图8B进行说明。这时,码片重复单元116用比码片重复单元  110进行码片重复时使用的码片重复因子小的值进行码片重复。 
例如,如图8B所示,对于导频信道,扩频码乘法单元112以扩频率SF=32进行扩频,码片重复单元116进行码片重复因子CRF=2次的码片重复。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的信道,扩频码乘法单元106以扩频率SF=4进行扩频,码片重复单元110进行码片重复因子CRF=4次的码片重复。 
这样,通过使导频信道的码片重复因子比其他的信道的码片重复因子小,可以改善对多径干扰的抗干扰性,因此,可以减少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道受到的干扰。因此,可以改善接收机中的估计精度。这里,对于将导频信道的码片重复因子设为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导频信道,也可以不应用码片重复,只进行扩频。 
接着,关于使导频信道的码片重复因子比其他的信道的码片重复因子大的结构,参照图8C进行说明。这时,码片重复单元116用比码片重复单元110进行码片重复时使用的码片重复因子大的值进行码片重复。 
例如,如图8C所示,对于导频信道,扩频码乘法单元112以扩频率SF=4进行扩频,码片重复单元116进行码片重复因子CRF=8次的码片重复。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的信道,扩频码乘法单元106以扩频率SF=4进行扩频,码片重复单元110进行码片重复因子CRF=2次的码片重复。这样,通过使导频信道的码片重复因子比其他的信道的码片重复因子大,可以对更多的导频信道进行复用。 
这样,通过对扩频率和码片重复因子进行变更,可以变更对于各个干扰的抑制效果。即,扩频码乘法单元112以及码片重复单元116的至少一个,通过对扩频率和码片重复因子的至少一个值进行变更,可以变更对于各个干扰的抑制效果。换言之,根据对于各个干扰的期望的抑制效果,扩频码乘法单元112以及码片重复单元116的至少一个,对扩频率和码片重复因子的至少一个值进行变更。 
接着,对上述的“其他信道”由“控制信道”、“数据信道”构成的情况中的这些信道和“导频信道”的复用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9A~9E说明对于应用了码片重复的数据信道,导频信道被时间复用,控制信道被时间复用的情况。 
如图9A所示,这时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被时间复用。并且,该复用方法根据是否进行码片重复而具有四种复用方法。以下,对这四种复用方法进  行说明。 
在对于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没有进行码片重复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对于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形成用于表示扩频后的码片序列的频谱,对于数据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 
此外,在对于导频信道没有进行码片重复,对于控制信道进行码片重复的情况下,如图9C所示,对于导频信道形成用于表示扩频后的码片序列的频谱,对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 
此外,在对于导频信道进行码片重复,对于控制信道没有进行码片重复的情况下,如图9D所示,对于控制信道形成用于表示扩频后的码片序列的频谱,对于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 
此外,在对于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进行码片重复的情况下,如图9E所示,对于导频信道、控制信道以及数据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 
接着,参照图10A~10C说明对于应用了码片重复的数据信道,将导频信道进行时间复用,将控制信道进行频率复用,即分配与数据信道不同的子载波的情况。 
这时,如图10A所示,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被时间复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被频率复用,在同一时刻被发送。并且,该复用方法根据是否进行码片重复而具有两种复用方法。以下,对这两种复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对于导频信道没有进行码片重复,对于控制信道进行码片重复的情况下,如图10B所示,对于导频信道形成用于表示扩频后的码片序列的频谱,对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的梳齿状的频谱。 
此外,在对于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进行码片重复的情况下,如图10C所示,对于导频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对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的梳齿状的频谱。 
接着,参照图11A和图11B说明对于应用了码片重复的数据信道,将导频信道进行时间复用,将控制信道进行时间复用的情况。 
如图11A所示,这时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被频率复用。 
此外,该复用方法根据码片重复,如图11B所示地,对于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的梳齿状的频谱,对于数据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 
接着,参照图12A~12C说明对于应用了码片重复的数据信道,将导频  信道进行频率复用,即分配与数据信道不同的子载波,将控制信道进行时间复用的情况。 
如图12A所示,这时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被时间复用。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被频率复用,在同一时刻被发送。并且,该复用方法根据是否进行码片重复而具有两种复用方法。以下,对这两种复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对于导频信道进行码片重复,对于控制信道没有进行码片重复的情况下,如图12B所示,对于控制信道形成用于表示扩频后的码片序列的频谱,对于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的梳齿状的频谱。 
此外,在对于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进行码片重复的情况下,如图12C所示,对于控制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对于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的梳齿状的频谱。 
这样,通过使用时间复用,被时间复用的信道互相完全正交,因此可以减少信道之间的干扰的影响。 
接着,参照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发射机。 
本实施例的发射机100在使用符号重复的IFDMA中,将使用了符号重复的导频信道进行时间复用。 
发射机100包括:输入数据符号序列的信道编码单元102;与信道编码单元102连接的数据调制单元104;与数据调制单元104连接的扰码乘法单元108;与扰码乘法单元108连接的符号重复单元124;输入构成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号、导频信道的导频符号序列的扰码乘法单元114;作为与扰码乘法单元114连接的符号模式生成部件的符号重复单元126;通过作为切换部件的开关121与符号重复单元124或者符号重复单元126可切换地连接的乘法单元120;与乘法单元120连接的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18以及频带限制单元122。 
数据符号序列在信道编码单元102中,应用turbo码、卷积码等纠错码来进行信道编码,并输入到数据调制单元104。在数据调制单元104中,对于被信道编码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输入到扰码乘法单元108。 
在扰码乘法单元108中,对被调制的数据乘以扰码,生成符号序列,并输入到符号重复单元124。在符号重复单元124中,对于被乘以扰码的符号序列,对每个规定的符号进行符号重复,生成一定的符号模式,并输入到乘法单元120。在乘法单元120中,对于符号模式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  生成单元118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并输入到频带限制单元122。在频带限制单元122中,对于被乘以相位的符号模式进行频带限制。 
另一方面,在扰码乘法单元114中,构成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号或者导频信道的导频符号序列被乘以扰码,生成符号序列,并输入到符号重复单元126。 
在符号重复单元126中,对于符号序列,对每个规定的符号进行符号重复,生成一定的符号模式,并输入到乘法单元120。在乘法单元120中,对于符号模式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18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并输入到频带限制单元122。在频带限制单元122中,对于被乘以相位的符号模式进行频带限制。 
开关121时间性地切换符号重复单元124以及符号重复单元126。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应用了符号重复的导频信道与其他信道的发送在时间上独立,因此可以消除从其他的信道、例如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对导频信道的干扰的影响。 
接着,参照图14A、图14B及图14C说明本实施例的发射机100的对导频信道的符号重复的应用方法。 
通过变更符号重复因子,能够变更对于各个干扰的抑制效果。 
首先,参照图14A说明使导频信道和其他的信道的符号重复因子相同的结构。这时,符号重复单元124以及126通过相同的符号重复因子来进行符号重复。 
例如,对于导频信道,符号重复单元126进行符号重复因子SRF=4次的符号重复。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的信道,符号重复单元124进行符号重复因子SRF=4次的符号重复。这样,通过使符号重复因子相同,可以使其他用户的信号与导频信道正交,因此,可以减少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道受到的干扰。因此,在接收机中,可以估计多址接入干扰的影响较小。 
接着,参照图14B说明使导频信道的符号重复因子比其他的信道的符号重复因子小的结构。这时,符号重复单元126用比符号重复单元124进行的符号重复中使用的符号重复因子小的值进行符号重复。 
例如,如图14B所示,对于导频信道,符号重复单元126进行符号重复因子SRF=2次的符号重复。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的信道,符号重复单元124进行符号重复因子SRF=4次的符号重复。 
这样,通过使导频信道的符号重复因子比其他的信道的符号重复因子小,可以改善对多径干扰的抗干扰性,因此,可以减少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道受到的干扰。因此,可以改善接收机中的估计精度。这里,说明了将导频信道的符号重复因子设为2的情况,但对于导频信道,也可以不应用符号重复因子。 
接着,参照图14C说明使导频信道的符号重复因子比其他的信道的符号重复因子大的结构。这时,符号重复单元126用比符号重复单元124进行的符号重复中使用的符号重复因子大的值进行符号重复。 
例如,如图14C所示,对于导频信道,符号重复单元126进行符号重复因子SRF=8次的符号重复。另一方面,对于其他的信道,符号重复单元124进行符号重复因子SRF=2次的符号重复。这样,通过使导频信道的符号重复因子比其他的信道的符号重复因子大,可以复用更多的导频信道。 
这样,通过变更符号重复因子,能够变更对于各个干扰的抑制效果。即,符号重复单元126通过变更符号重复因子的值,从而变更对于各个干扰的抑制效果。换言之,符号重复单元126根据对与各个干扰的期望的抑制效果,对符号重复因子的值进行变更。 
接着,对上述的“其他信道”由“控制信道”、“数据信道”构成的情况中的这些信道和“导频信道”的复用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5A~图15E说明,对于应用了符号重复的数据信道,导频信道被时间复用,控制信道被时间复用的情况。 
如图15A所示,这时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被时间复用。并且,该复用方法根据是否进行符号重复而有四种复用方法。以下,对于这四种复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对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不进行符号重复的情况下,如图15B所示,对于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形成用于表示进行了扰码乘法运算后的符号序列的频谱,对于数据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 
此外,在对导频信道不进行符号重复,对控制信道进行符号重复的情况下,如图15C所示,对于导频信道形成用于表示进行了扰码乘法运算后的符号序列的频谱,对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 
此外,在对导频信道进行符号重复,对控制信道不进行符号重复的情况下,如图15D所示,对于控制信道形成用于表示进行了扰码乘法运算后的符  号序列的频谱,对于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 
此外,在对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进行符号重复的情况下,如图15E所示,对于导频信道、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 
接着,参照图16A~图16C说明,对于应用了符号重复的数据信道,将导频信道进行时间复用,将控制信道进行频率复用,即分配与数据信道不同的子载波的情况。 
这时,如图16A所示,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被时间复用。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被频率复用,并在同一时刻被发送。并且,该复用方法根据是否进行符号重复而有两种复用方法。以下,对于这两种复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对导频信道不进行符号重复,对控制信道进行符号重复的情况下,如图16B所示,对于导频信道形成用于表示进行了扰码乘法运算后的符号序列的频谱,对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的梳齿状的频谱。 
此外,在对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进行符号重复的情况下,如图16C所示,对于导频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对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的梳齿状的频谱。 
接着,参照图17A和图17B说明,对于应用了符号重复的数据信道,将导频信道进行时间复用,将控制信道进行时间复用的情况。 
如图17A所示,这时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被频率复用。 
此外,如图17B所示,该复用方法通过符号重复,对于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的梳齿状的频谱,对于数据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 
接着,参照图18A~图18C说明,对于应用了符号重复的数据信道,将导频信道进行频率复用,即分配与数据信道不同的子载波,将控制信道进行时间复用的情况。 
如图18A所示,这时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被时间复用。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被频率复用,并在同一时刻被发送。并且,该复用方法根据是否进行符号重复而有两种复用方法。以下,对于这两种复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对导频信道进行符号重复,对控制信道不进行符号重复的情况下,如图18B所示,对于控制信道形成用于表示进行了扰码乘法运算后的符号序列的频谱,对于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的梳齿状的  频谱。 
此外,在对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进行符号重复的情况下,如图18C所示,对于控制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对于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的梳齿状的频谱。 
这样,通过采用时间复用,被时间复用的信道互相完全正交,因此可以减少信道之间的干扰的影响。 
接着,参照图19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接收机。 
本实施例的接收机200在使用扩频和码片重复的VSCRF-CDMA中,接收被时间复用并发送的使用了码片重复的导频信道。 
接收机200包括:频带限制单元202;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与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连接的解扩单元212;与解扩单元212连接的信道估计单元214;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与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连接的均衡单元(equalization unit)216;与均衡单元216连接的解扩单元218;与解扩单元218连接的解码单元220;与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和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连接的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04;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以及作为切换部件的开关221。开关221与频带限制单元202连接,时间性地切换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和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或者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将所检测的路径定时输入到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和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 
被乘以载波频率,并变换为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信号在频带限制单元202中,通过被乘以对应的子载波频率,进行频带限制,并输入到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和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或者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 
在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中,对于被赋予频带限制的接收信号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04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使在发射机中被进行乘法运算的信号相位恢复为原来的相位,生成具有一定的码片模式的信号。然后,采用与发射机相同的码片重复数,通过对进行了码片重复的信号进行再合成,生成被扩频的码片序列,并输入到解扩单元212。 
在解扩单元212中,通过对上述码片序列乘以与发射机相同的扩频率的扩频码,从而使接收信号恢复为扩频前的导频符号序列,并输入到信道估计单元214。在信道估计单元214中,基于输入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其结果输入到均衡单元216。例如,信道估计单元214对在无线传播路径中衰落变  动所引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动进行估计,实现同步检波解调,此外,对无线传播路径的链路状态、例如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与噪声功率比(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路径数、延迟扩展、多普勒频率等进行估计。 
另一方面,在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中,对于被赋予频带限制的接收信号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04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使在发射机中被进行乘法运算的信号相位恢复为原来的相位,生成具有一定的码片模式的信号。然后,采用与发射机相同的码片重复数,通过对进行了码片重复的信号进行再合成,从而生成被扩频的码片序列,并输入到均衡单元216。 
在均衡单元216中,采用用于表示通过信道估计单元214所输入的接收信号在传播路径中受到的变动量的信道矩阵,从该矩阵中导出减少多径干扰的加权系数,将上述加权系数与接收信号相乘(该操作称为码片均衡),并输入到解扩单元218。由此,多径干扰的影响减少。 
在解扩单元218中,通过对上述码片序列乘以与发射机相同的扩频率的扩频码,从而使接收信号恢复为扩频前的调制数据,并输入到解码单元220。 
在解码单元220中,对扩频前的调制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进行数据的复原。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消除来自其他的信道、例如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对导频信道的干扰的影响,可以接收时间上独立发送的应用了码片重复的导频信道与其他的信道。从而,可以改善在无线传输路径中衰落变动所引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动的估计精度,或无线传输路径的链路状态、例如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和噪声功率比、路径数、延迟扩展、多普勒频率的估计精度。 
接着,参照图20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接收机。 
本实施例的接收机200在采用符号重复的IFDMA中,接收被时间复用并发送的使用了符号重复的导频信道。 
接收机200包括:频带限制单元202;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2;与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2连接的解扩单元212;与解扩单元212连接的信道估计单元214;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4;与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4连接的均衡单元216;与均衡单元216连接的解码单元220;与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2和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4连接的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04;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  以及作为切换部件的开关221。 
开关221与频带限制单元202连接,时间性地切换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2和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或者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4。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将所检测的路径定时输入到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2和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4。 
被乘以载波频率,并变换为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信号在频带限制单元202中,通过被乘以对应的子载波频率,进行频带限制,并输入到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2和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或者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4。 
在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2中,对于被赋予频带限制的接收信号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04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使在发射机中被进行乘法运算的信号相位恢复为原来的相位,生成具有一定的符号模式的信号。然后,采用与发射机相同的符号重复数,通过对进行了符号重复的信号进行再合成,生成符号序列,并输入到解扩单元212。 
在解扩单元212中,对符号序列进行解扰处理,接收信号恢复为扩频码乘法运算前的导频符号序列,并输入到信道估计单元214。在信道估计单元214中,基于输入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其结果被输入到均衡单元216。 
例如,信道估计单元214对在无线传播路径中衰落变动所引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动进行估计,实现同步检波解调,此外,对无线传播路径的链路状态、例如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与噪声功率比(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noise power ratio)、路径数、延迟扩展、多普勒频率等进行估计。 
另一方面,在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4中,对于被赋予频带限制的接收信号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04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使在发射机中被进行乘法运算的信号相位恢复为原来的相位,生成具有一定的符号模式的信号。然后,采用与发射机相同的符号重复数,通过对进行了符号重复的信号进行再合成,从而生成被乘以扰码的符号序列,并输入到均衡单元216。 
在均衡单元216中,采用用于表示通过信道估计单元214所输入的接收信号在传播路径中受到的变动量的信道矩阵,从该矩阵中导出减少多径干扰的加权系数,将上述加权系数与接收信号相乘,进行解扰处理,并输入到解码单元220。由此,多径干扰的影响减少。 
在解码单元220中,对扰码乘法运算前的调制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进行  数据的复原。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消除来自其他的信道、例如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对导频信道的干扰的影响,可以接收时间上独立发送的应用了符号重复的导频信道与其他的信道。从而,可以改善在无线传输路径中衰落变动所引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动的估计精度,或无线传输路径的链路状态、例如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和噪声功率比、路径数、延迟扩展、多普勒频率的估计精度。 
参照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发射机。 
本实施例的发射机100在使用扩频和码片重复的VSCRF-CDMA中,对其他的信道分配各自不同的正交码,从而对使用了码片重复的导频信道进行码复用。 
发射机100包括:输入数据符号序列的信道编码单元102;与信道编码单元102连接的数据调制单元104;与数据调制单元104连接的扩频码乘法单元106;与扩频码乘法单元106连接的扰码乘法单元108;与扰码乘法单元108连接的码片重复单元110;输入构成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号、导频信道的导频符号序列的扩频码乘法单元112;与扩频码乘法单元112连接的扰码乘法单元114;作为与扰码乘法单元114连接的码片模式生成部件的的码片重复单元116;与码片重复单元110和码片重复单元116连接的加法单元128;与加法单元128连接的乘法单元120;与乘法单元120连接的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18以及频带限制单元122。 
数据符号序列在信道编码单元102中,应用turbo码、卷积码等纠错码来进行信道编码,并输入到数据调制单元104。在数据调制单元104中,对于被信道编码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输入到扩频码乘法单元106。在扩频码乘法单元106中,被调制的数据乘以扩频码,生成被扩频的码片序列,并输入到扰码乘法单元108。在扰码乘法单元108中,对被扩频的码片序列乘以扰码,并输入到码片重复单元110。在码片重复单元110中,对于被乘以扰码的码片序列,对每个规定的码片进行码片重复,生成一定的码片模式,并输入到加法单元128。 
另一方面,构成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号或者导频信道的导频符号序列,在扩频码乘法单元112中被乘以扩频码,生成被扩频的码片序列,并输入到扰码乘法单元114。在扰码乘法单元114中,对于被扩频的码片序列乘以扰码,并输入到码片重复单元116。 
在码片重复单元116中,对于被乘以扰码的码片序列,对每个规定的码片进行码片重复,并输入到加法单元128。 
在加法单元128中,将数据的码片模式,即基于数据调制后的符号序列所生成的码片模式和参照信号的码片模式,即基于构成参照信号的符号序列所生成的码片模式相加,并输入到乘法单元120。在乘法单元120中,对于数据的码片模式和参照信号的码片模式相加后的码片模式,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18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并输入到频带限制单元122。在频带限制单元122中,对于被乘以相位的码片模式进行频带限制。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分配给导频信道的正交码与分配给导频信道以外的其他信道的正交码不同。此外,可以将参照信号在时间、频率上进行扩频,因此可以加大对于干扰和噪音的平均化效果。 
接着,对上述的“其他信道”由“控制信道”、“数据信道”构成的情况中的这些信道和“导频信道”的复用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22A~22C说明对于应用了码片重复的数据信道,导频信道被码复用,控制信道被频率复用的情况。 
如图22A所示,这时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被码复用,并在同一时刻被发送。并且,该复用方法根据是否进行码片重复而具有两种复用方法。以下,对这两种复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对于导频信道没有进行码片重复,对于控制信道进行码片重复的情况下,如图22B所示,对于导频信道形成用于表示扩频后的码片序列的频谱,对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的梳齿状的频谱。这时,导频信道、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在同一时刻被发送,但在码区域,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分别正交。 
此外,在对于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进行码片重复的情况下,如图22C所示,对于导频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对于控制信道以及数据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的梳齿状的频谱。这时,导频信道、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在同一时刻被发送,但在码区域,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分别正交。 
接着,参照图23A和图23B说明对于应用了码片重复的数据信道,导频信道被码复用,控制信道被码复用的情况。 
如图23A所示,这时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被码复用。 
此外,该复用方法根据码片重复,如图23B所示地,对于导频信道、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这时,导频信道、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在同一时刻被发送,但在码区域,导频信道、控制信道以及数据信道分别正交。 
这样,通过使用码复用,参照信号在时间、频率上被扩频,因此可以期待对于干扰和噪音的平均化效果。此外,可以在同一时刻灵活地接受多个信道。 
参照图24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接收机。 
本实施例的接收机200在使用扩频和码片重复的VSCRF-CDMA中,接收被分配不同的正交码而码复用后所发送的使用了码片重复的导频信道。 
接收机200包括:频带限制单元202;与频带限制单元202连接的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以及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与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连接的解扩单元212;与解扩单元212连接的信道估计单元214;与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连接的均衡单元216;与均衡单元216连接的解扩单元218;与解扩单元218连接的解码单元220;与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和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连接的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04。此外,信道估计单元214与均衡单元216连接。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将所检测的路径定时输入到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和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 
被乘以载波频率,并变换为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信号在频带限制单元202中,通过被乘以对应的子载波频率,进行频带限制,并输入到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以及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 
在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中,对于被赋予频带限制的接收信号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04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使在发射机中被进行乘法运算的信号相位恢复为原来的相位,生成具有一定的码片模式的信号。然后,采用与发射机相同的码片重复数,通过对进行了码片重复的信号进行再合成,从而生成被扩频的码片序列,并输入到解扩单元212。 
在解扩单元212中,通过对上述码片序列乘以与发射机相同的扩频率的扩频码,从而接收信号恢复为扩频前的导频符号序列,并输入到信道估计单元214。在信道估计单元214中,基于输入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其结果输入到均衡单元216。例如,信道估计单元214对在无线传播路径中衰落变动  所引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动进行估计,实现同步检波解调,此外,对无线传播路径的链路状态、例如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与噪声功率比(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路径数、延迟扩展、多普勒频率等进行估计。 
另一方面,在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中,对于被赋予频带限制的接收信号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04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使在发射机中被进行乘法运算的信号相位恢复为原来的相位,生成具有一定的码片模式的信号。然后,采用与发射机相同的码片重复数,通过对进行了码片重复的信号进行再合成,生成被扩频的码片序列,并输入到均衡单元216。 
在均衡单元216中,采用用于表示通过信道估计单元214所输入的接收信号在传播路径中受到的变动量的信道矩阵,从该矩阵中导出减少多径干扰的加权系数,将上述加权系数与接收信号相乘(该操作称为码片均衡),并输入到解扩单元218。由此,多径干扰的影响减少。 
在解扩单元218中,通过对上述码片序列乘以与发射机相同的扩频率的扩频码,从而使接收信号恢复为扩频前的调制数据,并输入到解码单元220。 
在解码单元220中,对扩频前的调制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进行数据的复原。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接收分配了与其他的信道不同的正交码而被码复用的应用了码片重复的导频信道。从而,可以改善在无线传输路径中衰落变动所引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动的估计精度,或无线传输路径的链路状态、例如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和噪声功率比、路径数、延迟扩展、多普勒频率的估计精度。 
参照图25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发射机。 
本实施例的发射机100在使用扩频和码片重复的VSCRF-CDMA中,对使用了码片重复的导频信道进行频率复用。 
发射机100包括:输入数据符号序列的信道编码单元102;与信道编码单元102连接的数据调制单元104;与数据调制单元104连接的扩频码乘法单元106;与扩频码乘法单元106连接的扰码乘法单元108;与扰码乘法单元108连接的码片重复单元110;与码片重复单元110连接的乘法单元120;与乘法单元120连接的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16以及加法单元128;输入构成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号、导频信道的导频符号序列的扩频码乘法单  元112;与扩频码乘法单元112连接的扰码乘法单元114;作为与扰码乘法单元114连接的码片模式生成部件的码片重复单元116;与码片重复单元116连接的乘法单元132;与乘法单元132连接的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30;与加法单元128连接的频带限制单元122。此外,乘法单元132与加法单元128连接。 
数据符号序列在信道编码单元102中,应用turbo码、卷积码等纠错码来进行信道编码,并输入到数据调制单元104。在数据调制单元104中,对于被信道编码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输入到扩频码乘法单元106。在扩频码乘法单元106中,被调制的数据乘以扩频码,生成被扩频的码片序列,并输入到扰码乘法单元108。 
在扰码乘法单元108中,对被扩频的码片序列乘以扰码,并输入到码片重复单元110。在码片重复单元110中,对于被乘以扰码的码片序列,对每个规定的码片进行码片重复,并输入到乘法单元120。在乘法单元120中,对于输入信号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16所输入的用户相位矢量,并输入到加法单元128。 
另一方面,构成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号或者导频信道的导频符号序列,在扩频码乘法单元112中被乘以扩频码,生成被扩频的码片序列,并输入到扰码乘法单元114。在扰码乘法单元114中,对于被扩频的码片序列乘以扰码,并输入到码片重复单元116。 
在码片重复单元116中,对于被乘以扰码的码片序列,对每个规定的码片进行码片重复,并输入到乘法单元132。 
在乘法单元132中,对于码片模式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30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并输入到加法单元128。 
在加法单元128中,将被乘以相位的数据的码片模式,即基于数据调制后的符号序列所生成的码片模式和被乘以相位的参照信号的码片模式,即基于构成参照信号的符号序列所生成的码片模式相加,并输入到频带限制单元122。在频带限制单元122中,对于被相加的乘以相位后的数据的码片模式和乘以相位后的参照信号的码片模式进行频带限制。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应用了码片重复的导频信道与其他的信道在频率上独立,因此可以消除从其他的信道、例如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对导频信道的干扰的影响。 
接着,对上述的“其他信道”由“控制信道”、“数据信道”构成的情况中的这些信道和“导频信道”的复用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26A~26C说明对于应用了码片重复的数据信道,导频信道被频率复用,控制信道被码复用的情况。 
如图26A所示,这时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被码复用,并在同一时刻被发送。并且,该复用方法根据是否进行码片重复而具有两种复用方法。以下,对这两种复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对于导频信道进行码片重复,对于控制信道没有进行码片重复的情况下,如图26B所示,对于控制信道形成用于表示扩频后的码片序列的频谱,对于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组的梳齿状的频谱。这时,控制信道、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在同一时刻被发送,但在码区域,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分别正交。 
此外,在对于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进行码片重复的情况下,如图26C所示,对于控制信道形成梳齿状的频谱,对于导频信道以及数据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组的梳齿状的频谱。这时,控制信道、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在同一时刻被发送,但在码区域,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分别正交。 
接着,参照图27A和图27B说明对于应用了码片重复的数据信道,导频信道被频率复用,控制信道被频率复用的情况。 
如图27A所示,这时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被频率复用,并在同一时刻被发送。 
此外,该复用方法根据码片重复,如图27B所示地,对于导频信道、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组的梳齿状的频谱。 
这样,通过采用频率复用,被频率复用的信道互相正交,因此可以减少信道之间的干扰的影响。此外,可以在同一时刻灵活地接受多个信道。 
接着,参照图28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发射机。 
本实施例的发射机100在使用符号重复的IFDMA中,将使用了符号重复的导频信道进行频率复用。 
发射机100包括:输入数据符号序列的信道编码单元102;与信道编码单元102连接的数据调制单元104;与数据调制单元104连接的扰码乘法单元108;与扰码乘法单元108连接的符号重复单元124;与符号重复单元124  连接的乘法单元120;与乘法单元120连接的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16以及加法单元128;输入构成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号、导频信道的导频符号序列的扰码乘法单元114;作为与扰码乘法单元114连接的符号模式生成部件的符号重复单元126;与符号重复单元126连接的乘法单元132;与乘法单元132连接的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30;以及与加法单元128连接的频带限制单元122。此外,乘法单元132与加法单元128连接。 
数据符号序列在信道编码单元102中,应用turbo码、卷积码等纠错码来进行信道编码,并输入到数据调制单元104。在数据调制单元104中,对于被信道编码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输入到扰码乘法单元108。在扰码乘法单元108中,对被调制的数据乘以扰码,生成符号序列,并输入到符号重复单元124。在符号重复单元124中,对于被乘以扰码的符号序列,对每个规定的符号进行符号重复,生成一定的符号模式,并输入到乘法单元120。在乘法单元120中,对于符号模式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16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并输入到加法单元128。 
另一方面,构成参照信号、例如导频信号或者导频信道的导频符号序列,在扰码乘法单元114中,乘以扰码,生成符号序列,并输入到符号重复单元126。 
在符号重复单元126中,对于符号序列,对每个规定的符号进行符号重复,生成一定的符号模式,并输入到乘法单元132。在乘法单元132中,对于符号模式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130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并输入到加法单元128。 
在加法单元128中,将所输入的被乘以相位的数据的符号模式,即基于数据调制后的符号序列所生成的符号模式和被乘以相位的参照信号的符号模式,即基于参照信号的符号序列所生成的符号模式相加,并输入到频带限制单元122。在频带限制单元122中,对于被进行加法运算的乘以相位后的数据的符号模式和乘以相位后的参照信号的符号模式进行频带限制。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应用了符号重复的导频信道与其他信道在频率上独立,因此可以消除从其他的信道、例如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对导频信道的干扰的影响。 
接着,关于上述的“其他信道”由“控制信道”、“数据信道”构成的情况,对这些信道和“导频信道”的复用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29A和图29B说明,对于应用了符号重复的数据信道,导频信道被频率复用,控制信道被频率复用的情况。 
如图29A所示,这时导频信道和控制信道被频率复用,并在同一时刻被发送。 
此外,该复用方法根据码片重复,如图29B所示地,对于控制信道、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形成分配了互不相同的子载波组的梳齿状的频谱。 
这样,通过采用频率复用,被频率复用的信道互相正交,因此可以减少信道之间的干扰的影响。此外,可以在同一时刻灵活地接受多个信道。 
参照图30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接收机。 
本实施例的接收机200在使用扩频和码片重复的VSCRF-CDMA中,接收被频率复用并发送的使用了码片重复的导频信道。 
接收机200包括:频带限制单元202;与频带限制单元202连接的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以及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与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连接的解扩单元212;与解扩单元212连接的信道估计单元214;与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连接的均衡单元216;与均衡单元216连接的解扩单元218;与解扩单元218连接的解码单元220;与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连接的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26;以及与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连接的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28。此外,信道估计单元214与均衡单元216连接。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将所检测的路径定时输入到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和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 
被乘以载波频率,并变换为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信号在频带限制单元202中,通过被乘以对应的子载波频率,进行频带限制,并输入到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以及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 
在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06中,对于被赋予频带限制的接收信号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28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使在发射机中被进行乘法运算的信号相位恢复为原来的相位,生成具有一定的码片模式的信号。然后,采用与发射机相同的码片重复数,通过对进行了码片重复的信号进行再合成,生成被扩频的码片序列,并输入到解扩单元212。 
在解扩单元212中,通过对上述码片序列乘以与发射机相同的扩频率的扩频码,接收信号恢复为扩频前的导频符号序列,并输入到信道估计单元214。在信道估计单元214中,基于输入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其结果输入到均衡  单元216。例如,信道估计单元214对在无线传播路径中衰落变动所引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动进行估计,实现同步检波解调,此外,对无线传播路径的链路状态、例如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与噪声功率比(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power ratio)、路径数、延迟扩展、多普勒频率等进行估计。 
另一方面,在码片重复合成单元210中,对于被赋予频带限制的接收信号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26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使在发射机中被进行乘法运算的信号相位恢复为原来的相位,生成具有一定的码片模式的信号。然后,采用与发射机相同的码片重复数,通过对进行了码片重复的信号进行再合成,从而生成被扩频的码片序列,并输入到均衡单元216。 
在均衡单元216中,采用用于表示通过信道估计单元214所输入的接收信号在传播路径中受到的变动量的信道矩阵,从该矩阵中导出减少多径干扰的加权系数,将上述加权系数与接收信号相乘(该操作称为码片均衡),并输入到解扩单元218。由此,多径干扰的影响减少。 
在解扩单元218中,通过对上述码片序列乘以与发射机相同的扩频率的扩频码,从而使接收信号恢复为扩频前的调制数据,并输入到解码单元220。 
在解码单元220中,对扩频前的调制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进行数据的复原。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消除来自其他的信道、例如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对导频信道的干扰的影响,可以接收频率上独立发送的应用了码片重复的导频信道与其他的信道。从而,可以改善在无线传输路径中衰落变动所引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动的估计精度,或无线传输路径的链路状态、例如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和噪声功率比、路径数、延迟扩展、多普勒频率的估计精度。 
接着,参照图31说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接收机。 
本实施例的接收机200在采用符号重复的IFDMA中,接收被频率复用并发送的使用了符号重复的导频信道。 
接收机200包括:频带限制单元202;与频带限制单元202连接的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4;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2以及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与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2连接的信道估计单元214;与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4连接的均衡单元216;与均衡单元216连接的解码单元220;与符号重复合成单  元224连接的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26;以及与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2连接的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28。此外,信道估计单元214与均衡单元216连接。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将所检测的路径定时输入到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2和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4。 
被乘以载波频率,并变换为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信号在频带限制单元202中,通过被乘以对应的子载波频率,进行频带限制,并输入到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2、路径定时检测单元208以及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4。 
在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2中,对于被赋予频带限制的接收信号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28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在发射机中被进行乘法运算的信号相位恢复为原来的相位,生成具有一定的符号模式的信号。然后,采用与发射机相同的符号重复数,通过对进行了符号重复的信号进行再合成,从而生成符号序列,通过对生成的符号序列进行解扰处理,恢复为扰码乘法运算前的导频符号序列,并输入到信道估计单元214。在信道估计单元214中,基于输入信号来进行信道估计,其结果输入到均衡单元216。例如,信道估计单元214对在无线传播路径中衰落变动所引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动进行估计,实现同步检波解调,此外,对无线传播路径的链路状态、例如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与噪声功率比(SINR∶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noise power ratio)、路径数、延迟扩展、多普勒频率等进行估计。 
另一方面,在符号重复合成单元224中,对于被赋予频带限制的接收信号乘以通过用户固有相位序列生成单元226所输入的用户固有的相位矢量,将在发射机中被进行乘法运算的信号相位恢复为原来的相位,生成具有一定的符号模式的信号。然后,采用与发射机相同的符号重复数,通过对进行了符号重复的信号进行再合成,从而生成被乘以扰码的符号序列,并输入到均衡单元216。 
在均衡单元216中,采用用于表示通过信道估计单元214所输入的接收信号在传播路径中受到的变动量的信道矩阵,从该矩阵中导出减少多径干扰的加权系数,将上述加权系数与接收信号相乘,进行解扰处理,并输入到解码单元220。由此,多径干扰的影响减少。 
在解码单元220中,对扰码乘法运算前的调制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进行数据的复原。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消除来自其他的信道、例如数据信道、控制信道  对导频信道的干扰的影响,可以接收频率上独立发送的应用了符号重复的导频信道与其他的信道。从而,可以改善在无线传输路径中衰落变动所引起的振幅和相位的变动的估计精度,或无线传输路径的链路状态、例如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和噪声功率比、路径数、延迟扩展、多普勒频率的估计精度。 
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05年4月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106914号的优先权,将2005-106914号的全部内容援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发射机、接收机以及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应用在通信系统中。 

Claims (3)

1.一种发射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扰码乘法部件,对构成参照信号的符号序列乘以扰码;
第1生成部件,通过对由所述第1扰码乘法部件乘以了扰码的符号序列进行规定的重复次数的符号重复,从而生成一定的符号模式;
第2扰码乘法部件,对构成与所述参照信号不同的其它信道的符号序列乘以扰码;
第2生成部件,通过对由所述第2扰码乘法部件乘以了扰码的符号序列进行规定的重复次数的符号重复,从而生成一定的符号模式;
切换部件,在时间上切换来自所述第1生成部件的输出信号和来自第2生成部件的输出信号;以及
乘法部件,对来自所述切换部件的输出信号乘以发射机固有的相位,
所述第1生成部件的重复次数和所述第2生成部件的重复次数相互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1扩频码乘法部件,对构成所述参照信号的符号序列乘以扩频码;以及
第2扩频码乘法部件,对构成与所述参照信号不同的其它信道的符号序列乘以扩频码,
所述第1扰码乘法部件对由所述第1扩频码乘法部件乘以了扩频码后的符号序列乘以扰码,
所述第2扰码乘法部件对由所述第2扩频码乘法部件乘以了扩频码后的符号序列乘以扰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生成部件和所述第2生成部件根据对于干扰的期望的抑制效果,变更用于表示所述重复次数的码片重复因子。
CN2006800187312A 2005-04-01 2006-03-24 发射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98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06914A JP4685492B2 (ja) 2005-04-01 2005-04-01 送信機、受信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106914/2005 2005-04-01
PCT/JP2006/306033 WO2006109539A1 (ja) 2005-04-01 2006-03-24 送信機、受信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245930A Division CN102386992A (zh) 2005-04-01 2006-03-24 发射机、接收机、移动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9817A CN101189817A (zh) 2008-05-28
CN101189817B true CN101189817B (zh) 2012-07-25

Family

ID=370868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873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9817B (zh) 2005-04-01 2006-03-24 发射机
CN2011104245930A Pending CN102386992A (zh) 2005-04-01 2006-03-24 发射机、接收机、移动通信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245930A Pending CN102386992A (zh) 2005-04-01 2006-03-24 发射机、接收机、移动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369380B2 (zh)
EP (1) EP1865640A4 (zh)
JP (1) JP4685492B2 (zh)
KR (1) KR101206383B1 (zh)
CN (2) CN101189817B (zh)
TW (1) TW200705846A (zh)
WO (1) WO20061095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88923B2 (en) * 2005-06-07 2008-06-1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control of sub-carriers
JP4557859B2 (ja) * 2005-09-29 2010-10-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周波数分割多重送受信装置及び送受信方法
US7893873B2 (en) * 2005-12-20 2011-0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enhanced position 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I20065438A0 (fi) * 2006-06-22 2006-06-22 Nokia Corp Häiriönpoistoyksikkö ja häiriönpoistomenetelmä
WO2013151476A2 (en) 2012-04-02 2013-10-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158014A2 (en) * 2012-04-17 2013-10-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Generating and receiving a training sequence
EP2680517B1 (en) * 2012-06-28 2016-1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 spread estimation
CN109565484B (zh) * 2016-08-10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不同子载波间隔的新无线载波的公共同步信号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678A (zh) * 2003-02-06 2004-09-01 ��ʽ����Ntt����Ħ 移动站、基站、无线传输程序及无线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236A (en) 1994-08-16 1996-03-12 Unisys Corporation Synchronous multipoint-to-point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0142943B1 (ko) 1995-06-20 1998-08-01 김광호 반송파주파수의 오차보상을 위한 대역확산통신시스템
US6678311B2 (en) * 1996-05-28 2004-0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data C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variable sized channel codes
EP0981207A1 (en) * 1998-06-30 2000-02-2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ilot symbols
JP3093740B2 (ja) 1998-12-09 2000-10-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チャネル多重通信方式
JP4162323B2 (ja) * 1999-04-06 2008-10-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用送信機
US6366601B1 (en) 1999-11-17 2002-04-02 Motorola, Inc. Variable rat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60115720T2 (de) * 2000-06-21 2006-06-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won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chaltung der Übertragung eines Datenkontrollkanals in einem mobilen Kommunikationssystem hoher Datenrate
CA2394957C (en) * 2000-10-20 2006-08-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data rate of packet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03026B2 (en) 2000-10-27 2006-09-05 L-3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Use of chip repetition to produce a flexible bandwidth DS-CDMA system
US7139237B2 (en) 2000-12-29 2006-11-2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rate multiuser modulation
AU2002334867A1 (en) 2001-10-17 2003-04-2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user system
KR100429534B1 (ko) * 2001-10-29 2004-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핸드오프시 역방향 전력제어채널의전송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3860762B2 (ja) 2002-02-14 2006-12-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チャネル同期確立方法、及び移動局
JP2003319009A (ja) 2002-04-24 2003-11-07 Communication Research Laboratory データ通信制御方法、データ通信制御システム、データ送出機構、データ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20040116077A1 (en) * 2002-08-08 2004-06-17 Kddi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device and receiver device adopting 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 multicarrier CDMA,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the transmitter device and the receiver device
US6760321B2 (en) 2002-10-21 2004-07-06 Sandbridg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ock-based chip timing estimation in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583054B2 (ja) * 2004-03-05 2010-11-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および基地局
JP4447380B2 (ja) * 2004-06-04 2010-04-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アレーアンテナ受信装置及び送信装置
US8761145B2 (en) 2006-10-31 2014-06-24 Kddi Corporation Wireles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678A (zh) * 2003-02-06 2004-09-01 ��ʽ����Ntt����Ħ 移动站、基站、无线传输程序及无线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85602A1 (en) 2009-07-23
KR101206383B1 (ko) 2012-11-30
JP2006287760A (ja) 2006-10-19
KR20080002831A (ko) 2008-01-04
JP4685492B2 (ja) 2011-05-18
TW200705846A (en) 2007-02-01
EP1865640A1 (en) 2007-12-12
US8369380B2 (en) 2013-02-05
CN101189817A (zh) 2008-05-28
CN102386992A (zh) 2012-03-21
WO2006109539A1 (ja) 2006-10-19
EP1865640A4 (en) 2012-09-05
TWI316797B (zh) 2009-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9817B (zh) 发射机
CN102118346B (zh)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
CN100488184C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和方法
KR100681984B1 (ko) 멀티 캐리어 cdma 통신 장치, 멀티 캐리어 cdma송신 장치 및 멀티 캐리어 cdma 수신 장치
US7844299B2 (en) Mobile station capable of and a method for generating chip patterns for transmission
JP4310920B2 (ja) 送信機、送信方法、受信機及び受信方法
US5859842A (en) Antenna diversity techniques
CN101330297A (zh) 基站、移动站、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传输方法
CN101099319B (zh) 频分通信系统
JP3418572B2 (ja) 受信機及びデータ復元方法
JPH098770A (ja) Cdma無線多重送信装置およびcdma無線多重伝送装置
CN101341709A (zh) 用于正交频分无线通信系统的导频信号传输
KR20080035498A (ko) 제1차 동기채널과 제2차 동기채널이 tdm으로 구성된ofdm 셀룰라 시스템에서의 셀 탐색 방법
JPH07177569A (ja) 移動通信装置
JP2004048716A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用送信機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方法
CN101578810A (zh) 用于生成下行链路帧的方法、以及用于搜索小区的方法
JP3260716B2 (ja) 送信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基地局装置
JP2004357326A (ja) 時分割複信(tdd)通信システムの基地局の所属符号群を表示する方法
CN101610234B (zh) 无线多载波通信系统的导频传输方法与装置
CN102545932B (zh) 接收机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Sun et al. A framework to construct three-dimensional complementary codes for multiuser MIMO systems
CN101267585B (zh) Td-scdma系统发送及接收广播业务的方法及接收装置
Cheng et al. On the design of comb spectrum code for multiple access scheme
JPH10262028A (ja) Cdma無線多重送信装置およびcdma無線多重伝送装置およびcdma無線多重送信方法
CN100592651C (zh) 无线跳频通信系统中用干扰消除支持软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