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3544A - 拾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拾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3544A
CN101183544A CNA2007101696918A CN200710169691A CN101183544A CN 101183544 A CN101183544 A CN 101183544A CN A2007101696918 A CNA2007101696918 A CN A2007101696918A CN 200710169691 A CN200710169691 A CN 200710169691A CN 101183544 A CN101183544 A CN 101183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laser
light
light source
object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96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田泰造
宫崎修
冈田教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83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3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6Collimator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5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5Beam splitters or combin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拾光装置中,来自蓝紫激光发光装置的对蓝紫PBS为S波的光束,穿通1/2波长片在蓝紫PBS和全反射镜上反射,并经物镜照射到BD光盘。另一方面,分别从红外激光发光装置、红激光发光装置出射并在依次排成一串的红外、红、蓝紫PBS中的红外、红PBS上分别受到反射后到达蓝紫PBS的光束,在蓝紫PBS受到反射,从蓝紫激光发光装置出射的P波的光束穿透蓝紫PBS,分别由衍射型物镜照射到CD光盘、DVD光盘或HD-DVD光盘。这样,能进行用3波长对4种光盘的写入或读出。

Description

拾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光学方式对盘状记录介质记录再现信息的拾光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激光束等光束以光学方式进行信号的读取的光盘,读取信号侧(光入射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最大,并使用出射红外激光的光源进行信息的记录和再现的CD(Compact Disc:音频光盘)已普及。又,作为响应更大容量需求并具有与CD相同的盘径以确保机构上的互换性且通过做成比CD记录密度高谋求大容量化的高密度光盘,已提出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小于上述CD并使用出射红激光的光源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用途光盘)、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小于上述DVD并使用出射波长进一步短的蓝紫激光的光源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超高密度的BD(Blue-rayDisc:蓝光盘)、以及读取信号侧(光入射侧)的透明防护层的厚度小于上述CD且大于所述BD并使用出射蓝紫激光的光源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HD-DVD(High Definition DVD:高清晰DVD)。
可是,使拾光装置适应CD、高密度光盘DVD、以及超高密度光盘BD或HD-DVD的波长不同的3种信号读取,需要出射3种波长的光束的激光二极管和与3种波长对应的光学系统,并需要根据进行信号读取的记录介质的记录密度切换使用的光源和光学系统。例如,对适应BD、DVD、CD和HD-DVD、DVD、CD这3种光盘的拾光器,可利用3种使用波长各自不同这点加以构成(例如参考日本国特开2005-353259号公报、日本国特开2005-353250号公报、日本国特开2006-40411号公报)。
然而,上述已有的利用3种使用波长各自不同这点构成的拾光器,存在下列问题。
即,使用最短波长的蓝紫激光的BD和HD-DVD中,光盘的信号读取侧(光入射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不同,难由同一拾光器对BD和HD-DVD进行记录再现。即,难用同一拾光器对CD、DVD、HD-DVD和BD全部这些光盘,进行记录再现。
因此,作为适应BD(DVD、CD)的拾光器和适应HD-DVD(DVD、CD)的拾光器,需要准备各自不同的拾光器,对BD和HD-DVD两者进行记录再现需要准备2部驱动装置。所以,存在导致整个商品大型化和高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用3波长对4种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拾光器、或能对BD和HD-DVD这两种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拾光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拾光装置,具有
对利用第1波长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1记录介质,出射所述第1波长激光的第1光源;
对利用第2波长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2记录介质,出射所述第2波长激光的第2光源;
对利用第3波长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3记录介质和利用第3波长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4记录介质,出射所述第3波长激光的第3光源;
将所述第1光源出射的第1波长激光引导到所述第1记录介质的第1光学系统;
将所述第2光源出射的第2波长激光引导到所述第2记录介质的第2光学系统;
对所述第3波长激光具有偏振分束功能并对所述第1波长激光和所述第2波长激光具有带波长选择性的分色功能,从而将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光路分支为朝向所述第3记录介质的第1光路和朝向所述第4记录介质的第2光路的偏振分束镜;以及
配置在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光轴上,使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偏振方向旋转90度,并利用所述偏振分束镜使所述第3波长激光的光束分支到所述第1光路和所述第2光路的任一方的偏振方位切换元件,
可利用来自所述第1光源的第1波长激光束、来自所述第2光源的第2激光束和来自所述第3光源的第3激光束,对所述第1记录介质、第2记录介质、第3记录介质和第4记录介质这4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根据上述组成,包含对所述第3波长激光具有偏振分束功能并对所述第1波长激光和所述第2波长激光具有带波长选择性的分色功能,从而将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光路分支为第1光路和第2光路的偏振分束镜;以及使来自所述第3光源的第3波长激光的偏振方向旋转90度,并利用所述偏振分束镜使其分支到所述第1光路和所述第2光路的任一方的偏振方位切换元件,因此能根据使用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的情况和不使用该元件的情况,利用来自所述第3光源的第3波长激光这一个波长对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最小的所述第4记录介质和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比所述第4记录介质大的所述第3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因而,若并用将第1光源出射的第1波长激光引导到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最大的第1记录介质的第1光学系统和将第2光源出射的第2波长激光引导到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比所述第1记录介质小的第2记录介质的第2光学系统,则能用3波长的光对4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又,本发明的拾光装置,具有对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进行插入和拔出的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移动机构。
根据此实施方式,由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移动机构根据第3记录介质和第4记录介质中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侧的记录介质,对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进行在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插入和拔出,从而能利用来自所述第3光源的第3波长激光这一个波长,对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最小的所述第4记录介质和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比所述第4记录介质大的所述第3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又,本发明的拾光装置,具有
配置在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光轴上,并具有与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在光学上等同的厚度的平板状玻璃或透明的平板树脂;以及
将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从遮蔽所述光轴的位置拔出后,以可拔出的方式将所述平板玻璃或所述透明的平板树脂,插入到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存在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的位置的平板移动机构。
根据此实施方式,将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从遮蔽所述光轴的位置拔出后,以可拔出的方式将所述平板玻璃或所述透明的平板树脂插入到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存在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的位置,因此不改变例如准直透镜防护玻璃设计厚度而能得到稳定且良好的汇聚光斑,与有没有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无关。
又,本发明的拾光装置,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被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移动机构插入到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遮蔽所述光轴的位置,使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偏振方向旋转90度,
所述偏振分束镜将被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旋转90度后的第3波长激光,分支到朝向所述第4记录介质的所述第2光路侧,并且
具有将被所述偏振分束镜分支到所述第2光路侧的所述第3波长激光,引导到所述第4记录介质的所述第4记录介质用的物镜,
利用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对所述第4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
根据此实施方式,利用插入在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使所述第3光源对例如所述偏振分束器以P波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偏振方向旋转90度,以S波方式入射到偏振分束镜,并利用物镜将受到此偏振分束镜反射后从第1光路分支的所述第3波长激光的光束,引导到所述第4记录介质,因此通过在所述偏振分束镜反射S波,能得到稳定的分支特性。
又,本发明的拾光装置,利用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移动机构,将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从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遮蔽所述光轴的位置拔出,不使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偏振方向改变,
所述偏振分束镜使不被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改变偏振方向的第3波长激光,分支到朝向所述第3记录介质的所述第1光路侧,并且
具有将被所述偏振分束镜分支到所述第1光路侧的所述第3波长激光,引导到所述第3记录介质的所述第3记录介质用的物镜,
利用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对所述第3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
根据此实施方式,消除插入在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使所述第3光源对例如所述偏振分束器以P波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偏振方向保持原样地入射到偏振分束镜,并利用物镜将穿透此偏振分束镜后分支到第1光路的所述第3波长激光的光束引导到所述第3记录介质,因此通过在所述偏振分束镜使P波透射,能得到稳定的分支特性。
又,本发明的拾光装置,利用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移动机构,将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从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遮蔽所述光轴的位置拔出,不使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偏振方向改变,
所述偏振分束镜使不被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改变偏振方向的第3波长激光,分支到朝向所述第4记录介质的所述第2光路侧,并且
具有将被所述偏振分束镜分支到所述第2光路侧的所述第3波长激光,引导到所述第4记录介质的所述第4记录介质用的物镜,
利用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对所述第4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
根据此实施方式,消除插入在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使所述第3光源对例如所述偏振分束器以P波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偏振方向保持原样地入射到偏振分束镜,并利用物镜将受到此偏振分束镜反射后分支到所述第2光路的所述第3波长激光的光束引导到所述第4记录介质,因此通过使所述偏振分束镜的反射为P波,能得到稳定的分支特性。
又,本发明的拾光装置,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被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移动机构插入到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遮蔽所述光轴的位置,使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偏振方向旋转90度,
所述偏振分束镜将被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旋转90度后的第3波长激光,分支到朝向所述第3记录介质的所述第1光路侧,并且
具有将被所述偏振分束镜分支到所述第1光路侧的所述第3波长激光,引导到所述第3记录介质的所述第3记录介质用的物镜,
利用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对所述第3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
根据此实施方式,利用插入在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使所述第3光源对例如所述偏振分束器以P波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偏振方向旋转90度,以S波方式入射到偏振分束镜,并利用物镜将穿透此偏振分束镜反射后分支到第1光路的所述第3波长激光的光束,引导到所述第3记录介质,因此通过在所述偏振分束镜使S波透射,能得到稳定的分支特性。
又,本发明的拾光装置,其中
所述第1光源出射的第1波长激光是红外激光,
所述第2光源出射的第2波长激光是红激光,
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是蓝紫激光。
根据此实施方式,从所述第1光源出射波长最长的红外激光,从所述第2光源出射中间波长的红激光,从所述第3光源出射波长最短的蓝紫激光。因而,能利用所述红外激光、所述红激光和所述蓝紫激光这3波长的光,对所述4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又,本发明的拾光装置,具有
对利用蓝紫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1记录介质和利用蓝紫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2记录介质,出射所述蓝紫激光的光源;
将所述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引导到所述第1记录介质的第1物镜;
将所述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引导到所述第2记录介质的第2物镜;
使所述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分支到往所述第1物镜侧透射的第1光路和往所述第2物镜方式的第2光路的半透明反射镜;以及
使被所述半透明反射镜分支到第1光路的所述蓝紫激光,往所述第1物镜反射的反射镜,
可利用来自所述光源的蓝紫激光一个波长,对所述第1记录介质和所述第2记录介质这2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根据上述组成,利用半透明反射镜使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分支到往第1物镜侧透射的第1光路和往第2物镜反射的第2光路,一面利用所述第2物镜将往所述第2物镜反射的蓝紫激光引导到第2记录介质,一面利用反射镜将往所述第1物镜侧透射的蓝紫激光往所述第1物镜侧反射,并利用所述第1物镜引导到第1记录介质,因此能利用来自所述光源的蓝紫激光一个波长,对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最小的所述第1记录介质和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大于第1记录介质的所述第2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因而,若并用将第2光源出射的红外激光引导到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最大的第3记录介质的第1光学系统和将第3光源出射的红激光引导到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比所述第3记录介质小的第4记录介质的第2光学系统,则能用3波长的光对4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又,本发明的拾光装置,具有
对利用蓝紫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1记录介质和利用蓝紫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2记录介质,出射所述蓝紫激光的光源;
将所述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引导到所述第1记录介质的第1物镜;
将所述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引导到所述第2记录介质的第2物镜;
使所述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分支到往所述第2物镜侧透射的第1光路和往所述第1物镜反射的第2光路的半透明反射镜;以及
使被所述半透明反射镜分支到第1光路的所述蓝紫激光,往所述第2物镜反射的反射镜,
可利用来自所述光源的蓝紫激光一个波长,对所述第1记录介质和所述第2记录介质这2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根据上述组成,利用半透明反射镜使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分支到往第2物镜侧透射的第1光路和往第1物镜反射的第2光路,一面利用所述第1物镜将往所述第1物镜反射的蓝紫激光引导到第1记录介质,一面利用反射镜将往所述第2物镜侧透射的蓝紫激光往所述第2物镜侧反射,并利用所述第2物镜引导到第2记录介质,因此能利用来自所述光源的蓝紫激光一个波长,对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最小的所述第1记录介质和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大于第1记录介质的所述第2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因而,若并用将第2光源出射的红外激光引导到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最大的第3记录介质的第1光学系统和将第3光源出射的红激光引导到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比所述第3记录介质小的第4记录介质的第2光学系统,则能用3波长的光对4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又,一实施方式的拾光装置,
所述第1物镜是所述第1记录介质专用的物镜,
所述第2物镜是衍射型物镜,该衍射型物镜能适应所述第2记录介质、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最厚并利用红外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3记录介质、以及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3记录介质并利用红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4记录介质。
根据此实施方式,用除能适应所述第2记录介质外还能适应第3记录介质和第4记录介质的衍射型物镜构成所述第2物镜,因此通过以包含所述衍射型物镜的方式,构成将所述第2光源出射的红外激光引导到所述第3记录介质的第1光学系统和将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红激光引导到所述第4记录介质的第2光学系统,不需要复杂的机构,利用成本低的结构就能用3波长的光对4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又,一实施方式的拾光装置,其中所述半透明反射镜在传导该半透明反射镜反射的所述蓝紫激光侧的记录介质是再现专用记录介质,并且另一方的记录介质是进行再现和记录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将反射率设定得低于透射率,
在传导该半透明反射镜反射的所述蓝紫激光侧的记录介质是进行再现和记录的记录介质,并且另一方的记录介质是再现专用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将反射率设定得高于透射率。
根据此实施方式,由所述半透明反射镜分支的2条光路到达的2个记录介质的一方是再现专用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加大分支至到达进行记录和再现的记录介质侧的光路的光量,因此光源的激光功率不必增加负载,能实现能耗小的拾光装置。
从上文可判明,本发明的拾光装置,用于具有配置在第3光源与将来自所述第3光源的第3波长激光的光路分支成第1光路和第2光路的偏振分束镜之间使来自所述第3光源的第3波长激光的偏振方向旋转90度的偏振方位切换元件,因此能根据使用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的情况和不使用该元件的情况,利用来自所述第3光源的第3波长激光这一个波长对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不同的所述第4记录介质和所述第3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因而,若并用将第1光源出射的第1波长激光引导到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最大的第1记录介质的第1光学系统和将第2光源出射的第2波长激光引导到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比所述第1记录介质小的第2记录介质的第2光学系统,则能用3波长的光对4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又,本发明的拾光装置,利用半透明反射镜使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分支到往第1物镜侧透射的第1光路和往第2物镜反射的第2光路,利用反射镜将往所述第1物镜侧透射的蓝紫激光往所述第1记录介质反射,因此能利用来自所述光源的蓝紫激光一个波长对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最小的所述第1记录介质和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大于第1记录介质的所述第2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因而,若并用将第2光源出射的红外激光引导到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最大的第3记录介质的第1光学系统和将第3光源出射的红激光引导到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比所述第3记录介质小的第4记录介质的第2光学系统,则能用3波长的光对4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又,本发明的拾光装置,利用半透明反射镜使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分支到往第2物镜侧透射的第1光路和往第1物镜反射的第2光路,利用反射镜将往所述第2物镜侧透射的蓝紫激光往所述第2记录介质反射,因此能利用来自所述光源的蓝紫激光一个波长对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最小的所述第1记录介质和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大于第1记录介质的所述第2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因而,若并用将第2光源出射的红外激光引导到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最大的第3记录介质的第1光学系统和将第3光源出射的红激光引导到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厚度比所述第3记录介质小的第4记录介质的第2光学系统,则能用3波长的光对4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附图说明
从下文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将能充分理解本发明。附图仅用于说明,并非限制本发明。附图中的各图分别如下。
图1是示出本发明拾光装置对BD工作时的组成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感光元件的图案的图。
图3是图1所示拾光装置对HD-DVD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4是与图3不同的对HD-DVD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图1所示拾光装置对DVD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图1所示拾光装置对CD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说明与图1不同的拾光装置对BD的动作用的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拾光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说明图7所示拾光装置对HD-DVD的动作用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拾光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是与图1和图7不同的拾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拾光装置的侧视图。
图13是说明与图1、图7和图11不同的拾光装置对BD的动作用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拾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3的拾光装置对HD-DVD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6是图15所示拾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17是说明与图1、图7、图11和图13不同的拾光装置对BD的动作用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拾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7的拾光装置对HD-DVD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0是图19所示拾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21是图17所示的拾光装置对CD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2是图21所示拾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23是图17所示的拾光装置对DVD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4是图23所示拾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25是说明与图1、图7、图11、图13和图17不同的拾光装置对BD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26是图25所示拾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27是图25所示的拾光装置对HD-DVD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8是图27所示拾光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所示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拾光装置的组成的图。图1中,1是作为所述第1光源的红外激光发光装置,2是作为所述第2光源的红激光发光装置,3是作为第3光源的蓝紫激光发光装置。此外,4是作为具有可对光束进出的移动机构的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的1/2波长片,5是作为具有红外波长区的偏振分束功能(下文称为PBS功能)和对红与蓝紫的分色功能的棱镜的红外偏振分束镜(下文称为PBS),6是作为具有红波长区的PBS功能和对红外与蓝紫的分色功能的棱镜的红PBS,7是作为具有蓝紫波长区的PBS功能和对红外与红的分色功能的棱镜的蓝紫PBS。上述各偏振PBS 5、6、7的PBS功能和分色功能,其中红外PBS 5的功能为反射红外光的P波,透射S波并透射红、蓝紫光;红PBS6的功能为反射红光的P波,透射S波并透射红外、蓝紫光;蓝紫PBS 7的功能为透射蓝紫光的P波,反射S波并反射红外、红光。
图1中,所述蓝紫激光发光装置3出射的对蓝紫PBS 7为P波的光束,在1/2波长片4将偏振方向旋转90度,对蓝紫PBS 7形成S波,入射到蓝紫PBS 7。蓝紫PBS 7的PBS面上反射的光束,在全反射镜8受到反射,由1/4波长片9变换成圆偏振光,入射到添加像差校正功能的准直透镜10后,形成平行光。进而,由物镜11照射到BD光盘12,进行信号的写入或读出。
来自所述BD光盘12的反射光的圆偏振旋转方向与反射前相反,由1/4波长片9从圆偏振变换成线偏振,以P波入射到蓝紫PBS 7。这里,此情况下的线偏振方向为偏离原(入射时)的线偏振90度的不同方向。于是,入射到蓝紫PBS7的光穿透蓝紫PBS 7,并穿透红PBS 6和红外PBS 5,由柱面透镜13产生聚焦误差信号后,由感光元件14检测出RF信号、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
图2是放大所述感光元件14的图案的图,示出一般的主光束和子光束的感光状态。图2中,在中央光斑SM检测出来自BD12的RF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中的主光束的推挽分量。在子光束SS1和子光束SS2检测出跟踪误差信号的子光束的推挽分量。
图3和图4是说明对HD-DVS的动作的图。图3中,从蓝紫激光发光装置3出射的对蓝紫PBS 7为P波的光束由于1/2波长片4脱离光路,按P波偏振方向原样入射到蓝紫PBS 7。因P波而穿透蓝紫PBS 7的PBS面的光束在1/4波长片15变换成圆偏振后,入射到准直透镜16,在准直透镜16形成平行光。进而,由能适应CD、DVD和HD-DVD的衍射物镜17照射到HD-DVD光盘18a,进行信号的写入或读出。
来自所述HD-DVD光盘18a的反射光的圆偏振旋转方向与反射前相反,由1/4波长片15从圆偏振变换成线偏振,以S波入射到蓝紫PBS 7。再者,此情况下的线偏振方向为偏离原(入射时)的线偏振90度的不同方向。于是,入射到蓝紫PBS7的光在蓝紫PBS 7上反射,并穿透红PBS 6和红外PBS 5,由柱面透镜13产生聚焦误差信号后,由感光元件14检测出RF信号、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
图4是图3的组成的变换例,在使具有可对光束进出的机构的1/2波长片4从光束中脱离的同时,将厚度在光学上与1/2波长片4等同的平板玻璃或平板树脂4a在1/2波长片4存在的位置插入到光束中。通过这样动作,能不使准直透镜16具有的像差校正量变化,将良好的平行光引导到衍射型物镜17。
图5是说明对DVD的动作的图。图5中,从红激光发光装置2出射的对红PBS 6为P波的光束在红PBS 6受到反射后,在蓝紫PBS 7再次受到反射。然后,与HD-DVD时相同,在1/4波长片15变换成圆偏振,在准直透镜16形成平行光,由衍射型物镜17照射到DVD光盘18b,进行信号的写入或读出。
这里,对HD-DVD光盘18a和DVD光盘18b用同一衍射型物镜17引导光束的原因,是由于HD-DVD光盘18a和DVD光盘18b的光盘防护层厚度均为0.6毫米(mm),能容易设计衍射型物镜17。其结果,本实施方式中,能仅将物镜11当作BD专用,其它的HD-DVD、DVD和CD使用共同的衍射型物镜17。
又,与上述HD-DVD时相同,圆偏振方向与反射前相反的来自DVD光盘18b的反射光,由1/4波长片15从圆偏振变换成线偏振后,以S波入射到蓝紫PBS 7。再者,此情况下的线偏振方向为偏离原(入射时)的线偏振90度的不同方向。于是,入射到蓝紫PBS 7的光在蓝紫PBS 7上反射,并穿透红PBS 6和红外PBS 5,由柱面透镜13产生聚焦误差信号后,由感光元件14检测出RF信号、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
图6是说明对CD的动作的图。图6中,从红外激光发光装置1出射的对红外PBS 5为P波的光束,在红外PBS 5受到反射,穿透红PBS 6后,在蓝紫PBS7再次受到反射。然后,与HD-DVD时相同,在1/4波长片15变换成圆偏振,在准直透镜16形成平行光,由衍射型物镜17照射到CD光盘18c,进行信号的写入或读出。
又,与上述HD-DVD时相同,圆偏振方向与反射前相反的来自CD光盘18c的反射光由1/4波长片15从圆偏振变换成线偏振后,以S波入射到蓝紫PBS 7。再者,此情况下的线偏振方向为偏离原(入射时)的线偏振90度的不同方向。于是,入射到蓝紫PBS 7的光在蓝紫PBS 7上反射,并穿透红PBS 6和红外PBS 5,由柱面透镜13产生聚焦误差信号后,由感光元件14检测出RF信号、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方式中,根据BD光盘12和HD-DVD光盘18a,使1/2波长片4在蓝紫激光发光装置3与蓝紫PBS 7之间可对光束进出。因而,能利用1/2波长片4的进出改变来自蓝紫激光发光装置3的出射光的偏振方向,并利用蓝紫PBS 7分支成朝向BD光盘12的光路和朝向HD-DVD光盘18a的光路。这样,能用唯一的蓝紫激光发光装置3对BD光盘12和HD-DVD光盘18a进行信号的写入或读出。
而且,所述蓝紫PBS 7对红外和红,具有分色功能。所以,通过组合可对来自蓝紫激光发光装置3的光束进出的1/2波长片4,能利用同一3波长拾光装置对CD、DVD、HD-DVD和BD全部这些光盘进行记录再现。
又,在使具有可对光束进出的机构的1/2波长片4从光束中脱离的同时,将厚度在光学上与1/2波长片4等同的平板玻璃或平板树脂4a在1/2波长片4存在的位置插入到光束中,则能不使准直透镜16的防护玻璃设计厚度(即像差校正量)变化且与1/2波长片4无关地得到良好的汇聚光斑。
对这时进行所述1/2波长片4的插入和拔出的所述1/2波长片移动机构(未图示)和进行平板玻璃或平板树脂4a的插入和拔出的所述平板移动机构(未图示)的组成,无专门限定。例如,探测到装BD光盘12时,一面利用所述平板移动机构拔出平板玻璃或平板树脂4a、一面利用所述1/2波长片移动机构进行1/2波长片4的插入。反之,探测到装HD-DVD光盘18a时,一面利用所述1/2波长片移动机构拔出1/2波长片4、一面利用所述平板移动机构插入平板玻璃或平板树脂4a。只要是这种机构就可以。
又,使所述蓝紫激光发光装置3出射的光束对蓝紫PBS 7为P波,由1/2波长片4使偏振方向旋转90度,作为S波入射到蓝紫PBS 7,在蓝紫PBS 7的PBS面受到反射。还使所述蓝紫激光发光装置3出射的光束对蓝紫PBS 7为P波的光束不改变偏振方向,以P波入射到蓝紫PBS 7,并以P波穿透穿透蓝紫PBS 7。这样,使蓝紫PBS 7的反射为S波,并使蓝紫PBS 7的透射为P波,从而能得到蓝紫PBS 7的稳定的分支特性。
再者,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蓝紫激光发光装置3的出射光的偏振方向,取为对蓝紫PBS 7形成P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将出射光的偏振方向,取为对蓝紫PBS 7形成S波。但是,此情况下,需要使对BD和HD-DVD的1/2波长片4的进出与图1和图3相反,即BD时拔出1/2波长片4,而HD-DVD时插入1/2波长片4,从而将光束引导到物镜11和衍射型物镜17。这样,能使蓝紫PBS 7的透射为P波,可得到蓝紫PBS 7的稳定的分支特性。
实施方式2
图7和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拾光装置的组成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拾光装置具有调射镜21、22,其它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1时相同,并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1时相同的参考号。
图7和图8示出对BD的动作。但是,图7是俯视图,图8是侧视图。与上述实施方式1时相同,从蓝紫激光发光装置3出射的对蓝紫PBS 7为P波的光束,通过1/2波长片4、蓝紫PBS 7、全反射镜8和1/4波长片9,入射到添加像差校正功能的准直透镜10,穿通准直透镜10并形成平行光。然后,受到调射镜21实质上成直角地反射,并由物镜11照射到BD光盘12,进行信号的写入或读出。
来自所述BD12的反射光由与上文所述相反的路径入射到蓝紫PBS 7,穿透蓝紫PBS 7的光从红PBS 6和红外PBS 5透射后,入射到准直透镜13。
图9和图10是对HD-DVD的动作的说明图。但是,图9是俯视图,图10是侧视图。图9和图10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时相同,从蓝紫激光发光装置3出射的对蓝紫PBS 7为P波的光束通过蓝紫PBS 7和1/4波长片15入射到准直透镜16,穿通准直透镜16并形成平行光。然后,受到调射镜22实质上成直角地反射,并由物镜11照射到HD-DVD光盘18a,进行信号的写入或读出。
来自所述HD-DVD18a的反射光由与上文所述相反的路径入射到蓝紫PBS7,在蓝紫PBS 7上反射的光穿透红PBS 6和红外PBS 5,入射到准直透镜13。
对DVD和CD的动作按照图9和图10所示对HD-DVD的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1时同样地进行。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调射镜21、22使通过所述准直透镜10、16的平行光实质上成直角地反射。因而,将BD光盘12和HD-DVD、DVD、CD光盘18a、18b、18c配置成水平时,本实施方式的拾光装置的高度,由调射镜21(或调射镜22)的高度和物镜11(或衍射型物镜17)的厚度决定。所以,能充分低于由全反射镜8的高度、1/4波长片9的厚度、准直透镜10的厚度和物镜11的厚度决定的上述实施方式1的拾光装置的高度。
此情况下,所述调射镜21和调射镜22无偏振特性,具有不影响偏振方向的透射反射特性。所以,即使插入调射镜21、22,也能呈现与上述实施方式1时完全相同的光学特性。
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可谋求拾光装置的薄化。
实施方式3
图11和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拾光装置的组成的图。本实施方式的拾光装置使用CD用和DVD用的2波长激光发光装置31,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2的红外激光发光装置1和红激光发光装置2。其它组成中,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并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2时相同的参考号。但是,本实施方式中,随着删除红外激光发光装置1也删除红外PBS 5,并在柱面透镜13与感光元件14之间配置衍射性同轴化元件32。
图11和图12示出对DVD的动作。但是,图11是俯视图,图12是侧视图。2波长激光发光装置31的红激光器31b出射的光束在红PBS 6受到反射后,在蓝紫PBS 7再次受到反射。然后,在1/4波长片15变换成圆偏振,在准直透镜16形成平行光后,由调射镜22实质上成直角地反射,并由衍射型物镜17照射到DVD光盘18b,进行信号的写入或读出。
来自所述DVD光盘18b的反射光,由与上文所述相反的路径入射到蓝紫OBS 7,蓝紫PBS 7上反射的光穿透红PBS 6,入射到柱面透镜13,由柱面透镜13出射聚焦误差信号,并由衍射性同轴化元件32引导到感光元件14,在感光元件14检测出RF信号、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
对CD的动作,所述2波长激光发光装置31的红外激光器31a出射的光束在红外PBS 6受到反射,后面与上述DVD时同样地进行动作。与BD和HD-DVD对应的动作是与上述实施方式2时相同的动作。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装载红外激光器31a和红激光器31b的2波长激光发光装置31。因而,本实施方式中,能删除红外激光发光装置1和红外PBS 5,可获得部件数量的减少和高可靠性。
实施方式4
图13~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拾光装置的组成的图。本实施方式涉及能适应BD光盘48和HD-DVD光盘49a的拾光装置。图13和图15是本拾光装置的侧视图,图14和图16是俯视图。
图13~图16中,41是具有蓝紫激光器41a、感光元件41b和全息元件41c的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2是添加像差校正功能的准直透镜,43是1/4波长片,44是将透射和反射实质上对半分支的半透明反射镜,45是全反射镜,46是物镜,47是衍射型物镜。这里,半透明反射镜44和全反射镜45无偏振特性,具有不影响偏振方向的透射反射特性。
上述组成中,对BD进行记录再现时,如图13和图14所示,从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1的蓝紫激光器41a出射的蓝紫激光,在准直透镜42形成平行光,在1/4波长片43变换成圆偏振,穿透半透明反射镜44,在全反射镜45上受到全反射后,由物镜46照射到BD光盘48。来自BD光盘48的反射光,沿着与上文所述相反的路径,入射到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1的全息元件41c。于是,由全息元件41c衍射的1次衍射光受到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1的感光元件41b感光。
对HD-DVD光盘进行记录再现时,如图15和图16所示,从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1的蓝紫激光器41a出射的蓝紫激光,在准直透镜42形成平行光,在1/4波长片43变换成圆偏振,受到半透明反射镜44反射后,由衍射型物镜47照射到HD-DVD光盘49a。来自HD-DVD光盘49a的反射光沿着与上文所述相反的路径,入射到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1的全息元件41c。于是,由全息元件41c衍射的1次衍射光,受到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1的感光元件41b感光。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半透明反射镜44和全反射镜45调射光束。因而,与上述实施方式2时相同,可谋求拾光装置的薄化。又,由于使用具有蓝紫激光器41a、感光元件41b和全息元件41c的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1,不必分别设置蓝紫激光发光装置和感光元件,能减少部件数量,使组成简单。
再者,上述组成中,可改换上述BD光盘48用的物镜46和HD-DVD光盘49a用的衍射型物镜47的配置。这时,BD光盘48和HD-DVD光盘49a的设置位置也相反。可根据本拾光装置的促动器结构适当选择物镜46和衍射型物镜47的配置。这时,采用哪一种配置都能得到具有简化的结构的拾光装置。
实施方式5
图17~图2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拾光装置的组成的图。本实施方式涉及使BD用物镜为BD光盘专用,并采用也能适应DVD和CD的衍射型物镜作为HD-DVD用物镜,从而能以3波长对4种光盘作记录再现的拾光装置。图17、图19、图21和图23是本拾光装置的纵剖视图,图18、图20、图22和图24是俯视图。
如图17和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实施方式4的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1的位置,配置具有红外激光器51a、红激光器51b、感光元件51c和全息元件51d的红和红外2波长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1。而且,在红和红外2波长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1与添加像差校正功能的准直透镜42之间,配置作为具有蓝紫波长区的PBS功能以及对红外和红的分色功能的棱镜的蓝紫PBS 52,在面向蓝紫PBS52的位置,配置具有蓝紫PBS53的位置上与红和红外2波长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1的光轴正交的光轴的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3。其它组成中,与上述实施方式4时相同,并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4时相同的参考号。
上述组成中,对BD光盘进行记录再现时,如图17和图18所示,从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3的蓝紫激光器53a出射的蓝紫激光,在蓝紫PBS 52受到反射,在准直透镜42形成平行光,在1/4波长片43变换成圆偏振,穿透半透明反射镜44后,由物镜46照射到BD光盘48。来自BD光盘48的反射光,沿着与上文所述相反的路径,入射到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3的全息元件53c。于是,由全息元件53c衍射的1次衍射光受到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3的感光元件53b感光。
对HD-DVD光盘进行记录再现时,如图19和图20所示,从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3的蓝紫激光器53a出射的蓝紫激光在蓝紫PBS 52受到反射,在准直透镜42形成平行光,在1/4波长片43变换成圆偏振,受到半透明反射镜44反射后,由物镜46照射到HD-DVD光盘49a。来自HD-DVD光盘49a的反射光,沿着与上文所述相反的路径,入射到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3的全息元件53c。于是,由全息元件53c衍射的1次衍射光受到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3的感光元件53b感光。
对CD光盘进行记录再现时,如图21和图22所示,从红和红外2波长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1的红外激光器51a出射的红外激光,穿透蓝紫PBS 52,在准直透镜42形成平行光,在1/4波长片43变换成圆偏振,受到半透明反射镜44反射后,由衍射型物镜47照射到CD光盘49c。来自BD光盘49c的反射光,沿着与上文所述相反的路径,入射到红和红外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1的全息元件51d。于是,由全息元件51d衍射的1次衍射光受到红和红外2波长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1的感光元件51c感光。
对DVD光盘进行记录再现时,如图23和图24所示,从红和红外2波长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1的红激光器51b(图23中,红外激光器51a在后面,看不到)出射的红激光,穿透蓝紫PBS 52,在准直透镜42形成平行光,在1/4波长片43变换成圆偏振,受到半透明反射镜44反射后,由衍射型物镜47照射到DVD光盘49b。来自DVD光盘49b的反射光,沿着与上文所述相反的路径,入射到红和红外2波长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1的全息元件51d。于是,由全息元件51d衍射的1次衍射光受到红和红外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1的感光元件51c感光。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上述红和红外2波长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1、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53、1对物镜46和47、将光束引导到此1对物镜46或47的半透明反射镜44以及全反射镜45,不需要如上述实施方式1那样复杂的组成就能利用3波长应对4种光盘。
由于使上述适应BD光盘的物镜46为专用,并使适应HD-DVD的物镜47为可适应HD-DVD、DVD和CD这3种光盘的衍射型物镜,能用适应光盘防护层厚度的低成本物镜构成光学系统。
再者,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半透明反射镜44的反射与透射的比率设定为1比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BD和HD-DVD的某一方仅要求再现专用的功率时或不打算使BD和HD-DVD的某一方的再现性能优先时,可通过改变半透明反射镜44的反射与透射比率,将对BD方和HD-DVD方的功率的比率设定成例如7比3。
实施方式6
图25~图2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拾光装置的组成的图。本实施方式涉及用作为平板部件的平面半透明反射镜61和全反射平面镜62,构成上述实施方式4的半透明反射镜44和全反射镜45的拾光装置。图25和图27是本拾光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6和图28是俯视图。
上述组成中,对BD光盘进行记录再现时,如图25和图26所示,从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1的蓝紫激光器41a出射的蓝紫激光,在准直透镜42形成平行光,在1/4波长片43变换成圆偏振,穿透平面半透明反射镜61,在全反射平面镜62受到反射后,由物镜46照射到BD光盘48。来自BD光盘48的反射光,沿着与上文所述相反的路径,入射到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1的全息元件41c。于是,由全息元件41c衍射的1次衍射光受到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1的感光元件41b感光。
对HD-DVD光盘进行记录再现时,如图27和图28所示,从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1的蓝紫激光器41a出射的蓝紫激光,在准直透镜42形成平行光,在1/4波长片43变换成圆偏振,受到平面半透明反射镜61反射后,由衍射型物镜47照射到HD-DVD光盘49a。来自HD-DVD光盘49a的反射光,沿着与上文所述相反的路径,入射到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1的全息元件41c。于是,由全息元件41c衍射的1次衍射光,受到蓝紫全息激光发光装置41的感光元件41b感光。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将价廉的平板部件用作所述半透明反射镜和全反射镜。因而,能得到价廉且稳定的拾光装置。
至此,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显然可对其作各种变换。不应将这种变换看作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业务人员自明的全部变换,均包含在后续的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14)

1.一种拾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利用第1波长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1记录介质出射所述第1波长激光的第1光源;
对利用第2波长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2记录介质出射所述第2波长激光的第2光源;
对利用第3波长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3记录介质和利用第3波长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4记录介质出射所述第3波长激光的第3光源;
将所述第1光源出射的第1波长激光引导到所述第1记录介质的第1光学系统;
将所述第2光源出射的第2波长激光引导到所述第2记录介质的第2光学系统;
对所述第3波长激光具有偏振分束功能并对所述第1波长激光和所述第2波长激光具有带波长选择性的分色功能,从而将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光路分支为朝向所述第3记录介质的第1光路和朝向所述第4记录介质的第2光路的偏振分束镜;以及
配置在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光轴上,使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偏振方向旋转90度,并利用所述偏振分束镜使所述第3波长激光的光束分支到所述第1光路和所述第2光路的任一方的偏振方位切换元件,
可利用来自所述第1光源的第1波长激光束、来自所述第2光源的第2激光束和来自所述第3光源的第3激光束,对所述第1记录介质、第2记录介质、第3记录介质和第4记录介质这4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拾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进行插入和拔出的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移动机构。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拾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配置在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光轴上,并具有与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在光学上等同的厚度的平板状玻璃或透明的平板树脂;以及
将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从遮蔽所述光轴的位置拔出后,以可拔出的方式将所述平板玻璃或所述透明的平板树脂插入到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存在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的位置的平板移动机构。
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拾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被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移动机构插入到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遮蔽所述光轴的位置,使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偏振方向旋转90度,
所述偏振分束镜将被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旋转90度后的第3波长激光,分支到朝向所述第4记录介质的所述第2光路侧,并且
具有将被所述偏振分束镜分支到所述第2光路侧的所述第3波长激光引导到所述第4记录介质的所述第4记录介质用的物镜,
利用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对所述第4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
5.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拾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移动机构,将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从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遮蔽所述光轴的位置拔出,不使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偏振方向改变,
所述偏振分束镜使不被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改变偏振方向的第3波长激光分支到朝向所述第3记录介质的所述第1光路侧,并且
具有将被所述偏振分束镜分支到所述第1光路侧的所述第3波长激光引导到所述第3记录介质的所述第3记录介质用的物镜,
利用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对所述第3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
6.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拾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移动机构,将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从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遮蔽所述光轴的位置拔出,不使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偏振方向改变,
所述偏振分束镜使不被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改变偏振方向的第3波长激光分支到朝向所述第4记录介质的所述第2光路侧,并且
具有将被所述偏振分束镜分支到所述第2光路侧的所述第3波长激光引导到所述第4记录介质的所述第4记录介质用的物镜,
利用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对所述第4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
7.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拾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被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移动机构插入到所述第3光源与所述偏振分束镜之间的遮蔽所述光轴的位置,使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的偏振方向旋转90度,
所述偏振分束镜将被所述偏振方位切换元件旋转90度后的第3波长激光,分支到朝向所述第3记录介质的所述第1光路侧,并且
具有将被所述偏振分束镜分支到所述第1光路侧的所述第3波长激光引导到所述第3记录介质的所述第3记录介质用的物镜,
利用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对所述第3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拾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光源出射的第1波长激光是红外激光,
所述第2光源出射的第2波长激光是红激光,
所述第3光源出射的第3波长激光是蓝紫激光。
9.一种拾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利用蓝紫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1记录介质和利用蓝紫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2记录介质出射所述蓝紫激光的光源;
将所述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引导到所述第1记录介质的第1物镜;
将所述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引导到所述第2记录介质的第2物镜;
使所述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分支到往所述第1物镜侧透射的第1光路和往所述第2物镜方式的第2光路的半透明反射镜;以及
使被所述半透明反射镜分支到第1光路的所述蓝紫激光往所述第1物镜反射的反射镜,
可利用来自所述光源的蓝紫激光一个波长,对所述第1记录介质和所述第2记录介质这2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10.一种拾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利用蓝紫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1记录介质和利用蓝紫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2记录介质出射所述蓝紫激光的光源;
将所述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引导到所述第1记录介质的第1物镜;
将所述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引导到所述第2记录介质的第2物镜;
使所述光源出射的蓝紫激光分支到往所述第2物镜侧透射的第1光路和往所述第1物镜反射的第2光路的半透明反射镜;以及
使被所述半透明反射镜分支到第1光路的所述蓝紫激光往所述第2物镜反射的反射镜,
可利用来自所述光源的蓝紫激光一个波长,对所述第1记录介质和所述第2记录介质这2种盘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
11.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拾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物镜是所述第1记录介质专用的物镜,
所述第2物镜是衍射型物镜,该衍射型物镜能适应所述第2记录介质、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最厚并利用红外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3记录介质、以及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3记录介质并利用红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4记录介质。
12.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拾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物镜是所述第1记录介质专用的物镜,
所述第2物镜是衍射型物镜,该衍射型物镜能适应所述第2记录介质、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最厚并利用红外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3记录介质、以及读取信号侧的透明防护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3记录介质并利用红激光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的盘状第4记录介质。
13.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拾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透明反射镜
在该半透明反射镜反射的所述蓝紫激光被引导到的记录介质是再现专用记录介质,并且另一方的记录介质是进行再现和记录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将反射率设定得低于透射率,
在该半透明反射镜反射的所述蓝紫激光被引导到的记录介质是进行再现和记录的记录介质,并且另一方的记录介质是再现专用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将反射率设定得高于透射率。
14.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拾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透明反射镜
在该半透明反射镜反射的所述蓝紫激光被引导到的记录介质是再现专用记录介质,并且另一方的记录介质是进行再现和记录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将反射率设定得低于透射率;
在该半透明反射镜反射的所述蓝紫激光被引导到的记录介质是进行再现和记录的记录介质,1-5并且另一方的记录介质是再现专用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将反射率设定得高于透射率。
CNA2007101696918A 2006-11-17 2007-11-16 拾光装置 Pending CN1011835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1639 2006-11-17
JP2006311639A JP2008130120A (ja) 2006-11-17 2006-11-17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3544A true CN101183544A (zh) 2008-05-21

Family

ID=39416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696918A Pending CN101183544A (zh) 2006-11-17 2007-11-16 拾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17789A1 (zh)
JP (1) JP2008130120A (zh)
CN (1) CN10118354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3058B2 (ja) * 2007-09-04 2010-07-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9087413A (ja) * 2007-09-28 2009-04-23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光学部品
AU2010204578B2 (en) 2009-01-16 2016-05-12 Rigel Pharmaceuticals, Inc. AXL inhibitors for use in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preventing, treating or managing metastatic cancer
GB201509338D0 (en) 2015-05-29 2015-07-15 Bergenbio As Combination therapy
JP7022632B2 (ja) * 2018-03-27 2022-02-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GB201912059D0 (en) 2019-08-22 2019-10-09 Bergenbio As Combaination therapy of a patient subgroup
GB202004189D0 (en) 2020-03-23 2020-05-06 Bergenbio As Combination therapy
AU2021252094A1 (en) 2020-04-08 2022-11-10 Bergenbio Asa AXL inhibitors for antiviral therapy
GB202006072D0 (en) 2020-04-24 2020-06-10 Bergenbio Asa Method of selecting patients for treatment with cmbination therapy
GB202104037D0 (en) 2021-03-23 2021-05-05 Bergenbio Asa Combination therapy
GB202209285D0 (en) 2022-06-24 2022-08-10 Bergenbio Asa Dosage regimen for AXL inhibi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17789A1 (en) 2008-05-22
JP2008130120A (ja) 2008-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3544A (zh) 拾光装置
CN100447874C (zh) 光学拾取器以及记录和/或再现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
US6392977B2 (en) Optical pickup with a hologram to limit the aperture of two light beams with different wavelengths
CN1329896C (zh) 光头及具有光头的装置和系统
JPH08212587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1911188A (zh) 全息信息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JPH1055567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
CN101828226A (zh) 提取光学系统以及具有该提取光学系统的光学头装置
JPWO2006115161A1 (ja) 光ヘッド装置及び光情報装置
CN100511445C (zh) 兼容的光学拾取器以及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01354898B (zh) 光学拾取装置以及光学记录和再现装置
US5511060A (en) Magneto-optical head with a three prism beam splitter to split a reflected beam into three beams
US6370104B1 (en) DVD reading-writing pick-up head employing multiple wavelengths
CN1319060C (zh) 用于数字存储媒体的读取装置
CN1333397C (zh) 光学信息再现方法、光学头设备以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US6125091A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for use with various types of optical disks
US5379286A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a prism
JP3896171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0340472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
CN101025960A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01315785B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装置
CN1971729A (zh) 光学拾取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设备
CN100354958C (zh) 光头和光盘装置
JPS63255830A (ja) 光学的情報再生装置
JP4117302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