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1729A - 光学拾取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拾取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1729A
CN1971729A CNA2006101719440A CN200610171944A CN1971729A CN 1971729 A CN1971729 A CN 1971729A CN A2006101719440 A CNA2006101719440 A CN A2006101719440A CN 200610171944 A CN200610171944 A CN 200610171944A CN 1971729 A CN1971729 A CN 1971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 splitter
optic pick
output
receiv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719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田泰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71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17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6Double or multiple prisms, i.e. having two or more prisms in coope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其具有两个能够发射彼此波长不同的光的光源,通过利用来自光源的光在/从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信息;其中两个光源都能够发射沿一个偏振方向的偏振光或与一个偏振方向相交的偏振光,并且两个光源的每个都根据发射的光的偏振方向设置在预定位置处。

Description

光学拾取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从盘状光学记录介质(下文称为“光盘”)上光学记录/再现信息的光学拾取装置;和利用该光学拾取装置的信息记录/再现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这种类型的光学拾取装置中,作为能够处理多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提供下述元件:(i)具有彼此不同的光源波长的多个(两个或更多个)半导体激光元件和(ii)在激光从多个半导体激光元件的任一照射后接收从光盘反射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元件,以便处理具有彼此不同规格的光盘(例如DVD(数字视频光盘)、CD(光盘)、BD(蓝线盘)等)。
由此,从半导体激光元件的一个中发射的激光照射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在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反射的反射光通过光接收元件接收以便检测输出信号。基于检测的输出信号,有可能再现在光盘上记录的信息。
例如,已知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两个不同的光学拾取装置结合作为一个光学拾取装置以便处理两种类型光盘的规格。
此外,参考文献1至4公开了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具有彼此不同激光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元件结合成为一个光学拾取装置。在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具有两种类型波长的激光的偏振方向通过1/2波片改变90度。其后,激光入射到偏振光束分束器(下文称为“PBS”),然后激光的光路组合。下文中,将参考图10详细描述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
图10是示出了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常规光学拾取装置的重要部件的构造例子的透视图。
在图10中,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常规光学拾取装置100包括:用于具有相对短波长的DVD的半导体激光元件1;用于相对长波长的CD的半导体激光元件2;激光分别入射到其上的第一和第二PBS 3和4;和接收反射光并将反射光转换为信号电荷的光接收元件5。
在相对于第一PBS 3与光盘6相对的一侧,提供柱面透镜7以便产生用于检测聚焦误差的象散。在相对于第二PBS 4与半导体激光元件2相对的一侧,提供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以便检测激光功率以及调节激光的输出。
此外,沿从第二PBS 4至光盘6的光路,依序提供改变4/π光学相位的1/4波片9,将来自1/4波片9的光准直为准直光的准直透镜10,将光的光路弯曲90度的提高反射镜11和将光聚焦到光盘6表面上的物镜12。提供致动器鼓13和支撑致动器鼓13的致动器支撑体14,以便调节物镜12的位置。
此外,在第一PBS 3和半导体激光元件1之间,依序提供将光的偏振方向改变90度的1/2波片15和形成除主光束以外的两个次光束的三光束光栅16,该次光束用于检测跟踪误差。在第二PBS 4和半导体激光元件2之间,依序提供将光的偏振方向改变90度的1/2波片17和形成除主光束以外的两个次光束的三光束光栅18,该次光束用于检测跟踪误差。1/2波片15和17分别将激光的偏振方向改变90度,其中从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发射的P偏振光分别被改变为S偏振光,以便分别将入射到第一PBS 3和第二PBS 4的激光反射到第一PBS 3和第二PBS 4的每个倾斜面(镜面)上。
图11(a)和(b)是用于解释在图10所示的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的光学系统中激光的偏振方向的示意图。图11(a)是示出了从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至光盘6的光发射路径的图。图11(b)是示出了从光盘6至光接收元件5的光接收路径的图。在图11(a)和(b)中,箭头表示平行于图表面的P偏振光,双圆环表示垂直于图表面的S偏振光。
如图11(a)所示,从半导体激光元件1发射的P偏振激光通过图10所示的三光束光栅16分为三个光束,并随后通过1/2波片15被旋转为S偏振光。该S偏振光反射到第一PBS 3的入射面上,透射通过第二PBS 4的倾斜面,然后通过1/4波片9转换为圆偏振光q1。圆偏振光q1相对于其传播方向是右手顺时针方向。同时,一部分光反射到第二PBS 4的倾斜面上,然后入射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上。
相反,从半导体激光元件2发射的P偏振激光通过三光束光栅18分为三个光束,然后通过1/2波片17旋转为S偏振光。该S偏振光反射到第二PBS 4的入射面上,然后通过1/4波片9转换为圆偏振光q1。圆偏振光q1相对于其传播方向是右手顺时针方向。同时,一部分光透射通过第二PBS 4的倾斜面,然后入射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上。
来自1/4波片9、沿右手顺时针方向的圆偏振光q1通过准直透镜10准直为准直光,通过提高反射镜11反射,然后光的传播方向弯曲90度。圆偏振光q1被转换为圆偏振光q2,其相对于其传播方向是左手逆时针方向,然后通过物镜12聚焦到光盘6的信息记录面上。
如图11(b)所示,从光盘6反射的反射光的圆偏振光方向与图11(a)所示相反,以及反射光在传播通过物镜12、提高反射镜11和准直透镜10后由1/4波片9转换为P偏振光。该P偏振光透射通过第二PBS 4和第一PBS3的每个倾斜面,然后通过柱面透镜7入射到光接收元件5。
如上所述,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的P偏振光分别通过1/2波片15和17旋转为S偏振光,通过第一PBS 3和第二PBS 4的每个倾斜面反射,然后组合到相同的光路中。
此外,为了最小化光学拾取装置,例如,参考文献4和5公开了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其中光接收元件的输出内部连接,这在图12中示出。
图12是示出了在参考文献4和5中公开的常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接收元件的终端连接状态的电路图。
在图12中,光接收元件5包括检测聚焦误差的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和检测跟踪误差的次光束光接收区域5b和5c。当描述每个四划分光接收区域时,图12中的顶部至底部方向(纵向方向)相应于光盘的外圆周侧和内圆周侧。上侧相应于光盘的外圆周侧,下侧相应于光盘的内圆周侧。此外,图12中的左至右方向(横向方向)相应于光盘的前侧和后侧。左侧相应于光接收点的前侧,右侧相应于光接收点的后侧。例如,沿主光束5a,区域A、B、C和D分别相应于光盘的前外圆周侧、前内圆周侧、后内圆周侧、和后外圆周侧的信号输出。
例如,如图11(b)所示,象散通过柱面透镜7给定到每个光通量,以便检测聚焦误差。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被划分为四个区域(A至D)。当来自区域A至D的每一个的信号输出满足
FES(聚焦误差信号)=(A+C)-(B+D)=0时,
将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确定为处于聚焦状态。否则,将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确定为在聚焦状态之外,由此检测聚焦误差信号。由于这个原因,将信号输出终端提供到四个区域的每一个。
此外,如图所示,例如在参考文献4中,光通量的每个分别通过图10所示的三光束光栅16和18分为一个主光束和两个次光束,以便检测跟踪误差。两个次光束的每个光接收区域5b和5c分别被分为四划分区域(four-divided areas)E1至E4和F1至F4。在此,四划分区域E1和F1表示光盘的前外圆周侧,四划分区域E2和F2表示光盘的前内圆周侧,四划分区域E3和F3表示光盘的后内圆周侧,以及四划分区域E4和F4表示光盘的后外圆周侧。在检测跟踪误差中,当来自四划分区域的每个的信号输出是
(E1+F1)+(E2+F2)=(E3+F3)+(E4+F4),以及
(E1+F1)+(E4+F4)=(E2+F2)+(E3+F3)时,
确定在两个次光束(或三个光束和光接收元件5)之间没有相对旋转误差或没有间距误差。
如图12所示,通常通过在光接收元件5中分别连接用于输出的四划分区域E1和F1,四划分区域E2和F2,四划分区域E3和F3,以及四划分区域E4和F4来实现输出终端数目的减少,其中四划分区域的每对具有相同的同相位置关系。这考虑的优点在于明显均匀输出,终端数目减少,小型化和装置的成本减少。
[参考文献1]日本公开号4-82030
[参考文献2]日本公开号2005-85334
[参考文献3]日本公开号2002-63730
[参考文献4]日本公开号2000-82226
[参考文献5]日本公开号7-272303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为了通过利用一个光学拾取装置处理具有彼此不同规格的光盘,使用两个不同的光学拾取装置,或将彼此具有不同波长激光的两个半导体激光元件结合到一个光学拾取装置中是必要的。为此,如图10和11所示,在通过利用具有结晶度的1/2波片15和17改变从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发射的激光的偏振方向后,两种类型波长的光分别入射到第一PBS 3和第二PBS 4上。
然而,1/2波片15和17的使用引起了增加光学拾取装置的尺寸和成本的问题。最近,随着光盘装置变得更薄,市场上需要进一步变薄(超薄)的光学拾取装置。同样,随着光学拾取装置的普及,同样需要光学拾取装置的成本减少。结果,光学拾取装置中的许多部件的使用导致装置的成本增加同时由于装配工作增加工时以及导致增加装置的尺寸。如上所述,存在的问题在于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常规光学拾取装置在装置的成本和装配方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此外,提出了能够在纹间表面和凹槽上记录信息的特殊的计算机读取记录介质(例如DVD-R和DVD-RAM)。从而,确保光学拾取装置的播放能力变得困难。该问题将在下面描述。
图13(a)、(b)、(c)和(d)是用于解释DVD-RAM光盘的示意图。图13(a)是示出了用于解释光盘的纹间表面部分的适用于光盘的光学拾取装置中重要部件的透视图。图13(b)示出了纹间表面部分的图像,以及当包括衍射图案的光在光盘的纹间表面部分处反射时光接收元件上光接收点状态。图13(c)是示出了用于解释光盘的凹槽部分的适用于光盘的光学拾取装置中重要部件的透视图。图13(d)示出了凹槽部分的图像,以及当包括衍射图案的光在光盘的凹槽部分处反射时光接收元件上光接收点状态。为了简化其描述,图13(a)和(c)分别仅示出了纹间表面R和凹槽R,物镜12,准直透镜10,柱面透镜7和光接收元件5中用于检测聚焦误差的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
如图13(b)所示,纹间表面R是光盘6的凸起部分。如图13(d)所示,凹槽G是光盘6的凹部分。从而,分别在纹间表面R和凹槽R上反射的光的衍射图案中的亮-暗反转。
首先,将描述不具有任何问题的情况。换句话说,如图14(a)所示,将描述下述情况,其中在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点H和四划分线(four-dividinglines)m和n之间不存在相对旋转误差,以及衍射图案和四划分线m和n定位以便相对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彼此对称。
如上所述,象散通过柱面透镜7给定到每个光通量,检测聚焦误差信号的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被划分为四个区域(A至D)以便检测聚焦误差。当来自区域A至D的每一个的信号输出满足FES=(A+C)-(B+D)=0时,将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确定为处于聚焦状态。否则,将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确定为在聚焦状态之外,由此检测聚焦误差信号。
如图14(a)所示,在不存在相对旋转误差,光接收元件和通过柱面透镜7表示的检测透镜具有等效于光盘的纹间表面R的聚焦状态关系的情况下,以及当将位置调节到FES(纹间表面)=(A+C)-(B+D)=0时,聚焦状态存在于纹间表面部分R中。
此外,如图14(b)所示,同样在跟踪从纹间表面R切换至凹槽R时的情况下,建立FES(凹槽)=(A+C)-(B+D)=0,以及来自每个区域A至D的信号输出满足FES(凹槽)为0的值的关系。从而,在纹间表面R和凹槽R之间没有焦距差产生。例如,在DVD-RAM盘中,当光接收点H不相对于光接收元件5的图案倾斜时,即使在DVD-R盘或DVD-RAM盘的纹间表面R上进行散焦调节,在DVD-RAM盘的凹槽R中也不产生散焦差。
另一方面,在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如果制造柱面透镜7时产生误差或连接光接收元件5时产生旋转误差,如图15(a)所示,则存在由于旋转误差的产生光接收元件5的光接收点H和四划分线m和n之间彼此不线对称。如上所述,在光接收点具有旋转误差的状态下,以及当通过包括亮-暗区域的衍射图案调节聚焦状态时,如图15(b)所示,通过将光束变形为稍稍椭圆形状而不是完全圆形来进行下述调节:FES(纹间表面)=(A+C)-(B+D)=0。当在该状态下,如果跟踪切换到凹槽G,则建立FES(凹槽)=(A+C)-(B+D)<0如图15(c)所示。从而,在纹间表面R和凹槽R的每个处的聚焦状态彼此不重合。
此外,甚至对于其中光接收元件5的输出在内部连接以便小型化光学拾取装置的结构,误差可能在调节跟踪误差时被吸收以及是减小再现性能的原因。下面将描述减小再现性能的问题。
如图12所示,在通过分别内部连接四划分区域E1和F1,四划分区域E2和F2,四划分区域E3和F3,以及四划分区域E4和F4来产生输出的结构中,其中四划分区域的每对具有相同的同相位置关系,从次光束的输出检测光接收点H相对于光接收元件5的次光束的位置关系是不可能的。结果,次光束和光接收元件5之间的相对旋转误差和入射到光接收元件5的次光束的间距误差偏移。例如,即使相对旋转误差存在于次光束和光接收元件5之间,可以得到下述输出:(E1+F1)=(E2+F2)=(E3+F3)=(E4+F4)。从而,位置误差不能通过利用上述表示来检测。
当次光束和光接收元件5之间的相对旋转误差或入射到光接收元件5的次光束的间距误差产生时,在不同象散聚焦误差检测中的次光束的象散输出中产生不对称。结果,产生不能抑制磁道之间的干扰的问题。此外,由于次光束的间距误差在DPP(差动推-拉)方法中记录部分的磁道和未记录部分的磁道之间跟踪误差信号的偏移改变,从而光学拾取装置的伺服控制变得不稳定。
本发明解决上述常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其能够处理两个类型的激光波长,能够通过减少元件数目而小型化,通过调节聚焦误差和跟踪误差稳定地进行精确调节,以及可以应用于DVD-RAM等;和利用该光学拾取装置的信息记录/再现设备。
根据本发明具有两个光源的光学拾取装置能够发射彼此波长不同的光,用于通过利用来自光源的光在/从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信息;其中两个光源都能够发射沿一个偏振方向的偏振光或与一个偏振方向相交的偏振光,并且两个光源的每个都根据发射的光的偏振方向设置在预定位置处,由此实现上述目的。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分束器,设置得更远离光学记录介质,用于使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从不同方向入射,用于将光之一反射到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以及用于使另一光透射通过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以便沿相同方向发射两种光;第二分束器,设置得更接近于光学记录介质,用于将来自第一分束器的光透射通过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并将该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用于将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反射到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以便发射反射光;和光接收元件,用于从第二分束器接收发射光。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分束器,设置得更远离光学记录介质,用于使彼此具有不同波长的其它光入射到第一分束器并将该其它光反射到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第二分束器,设置得更接近于光学记录介质,用于将来自第一分束器的光透射通过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以及用于使彼此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之一入射到第二分束器并将该光之一反射到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上以及将该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用于将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透射通过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和光接收元件,用于从第一分束器接收光,来自第二分束器的光透射通过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包括:两个能够分别发射不同波长光的光源;第一分束器,设置得更远离光学记录介质,用于使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从不同方向入射,用于将光之一反射到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以及用于使另一光透射通过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和沿相同方向发射两种光;第二分束器,设置得更接近于光学记录介质,用于将来自第一分束器的光透射通过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并将该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用于将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反射到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以便发射反射光;和光接收元件,用于从第二分束器接收发射光,由此实现上述目的。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中,第一分束器构造成在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中将更长波长的光透射通过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并将具有更短波长的光反射到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
此外,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中,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设置在与其中两个光源中用于第一分束器的一个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以及面向不同于第一分束器光发射侧的一侧,光接收元件用于检测来自两个光源的光输出功率和用于进行输出调节,以及在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中,光之一的一部分透射通过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另一光的一部分反射到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上以便将该部分引导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
此外,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在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中,作为光之一的具有较短波长的光的一部分透射通过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作为另一光的具有较长波长的光的一部分反射到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上以便将该部分引导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
此外,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中,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设置在面向与其中用于第二分束器的光接收元件设置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用于检测来自两个光源的光输出功率和用于进行输出调节,以及具有不同波长的两种光的部分反射到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上以便引导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提高反射镜,设置在第二分束器的光发射侧,用于将光路弯曲90度。
此外,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中,两个光源都是半导体激光元件,以及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的P偏振激光可以入射到第一分束器上。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在第二分束器和光接收元件之间,产生用于检测聚焦误差的象散的柱面透镜;柱面透镜调节部分,用于旋转调节柱面透镜,光轴作为其中心。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包括:两个能够分别发射不同波长光的光源;第一分束器,设置得更远离光学记录介质,用于使彼此具有不同波长的其它光入射到第一分束器并将该其它光反射到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第二分束器,设置得更接近于光学记录介质,用于将来自第一分束器的光透射通过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以及用于使彼此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之一入射到第二分束器并将该光之一反射到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上以及将该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用于将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透射通过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和光接收元件,用于从第一分束器接收光,来自第二分束器的光透射通过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由此实现上述目的。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中,来自第二分束器的发射光直接通过物镜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
此外,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中,第一分束器利用平板进行构造。
此外,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中,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设置在面向与两个光源中用于第二分束器的一个设置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用于检测来自两个光源的光输出功率和用于进行输出调节,以及在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中,光之一的一部分透射通过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另一光的一部分反射到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上以便将该部分引导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
此外,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中,1/4波片连接到第二分束器的光发射侧。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物镜和驱动该物镜的致动器,物镜和致动器设置在第二分束器的光发射侧上,以及其中第二分束器和1/4波片集成并且其至少一部分放置在致动器的鼓中。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其设置在面向与两个光源中用于第二分束器的一个设置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用于检测来自两个光源的光输出功率和用于进行输出调节;物镜和驱动该物镜的致动器,物镜和致动器设置在第二分束器的光发射侧上,以及其中第二分束器,1/4波片和光接收元件集成并且其至少一部分放置在致动器的鼓中。
此外,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中,致动器鼓的半圆环部分或圆环部分取出以便致动器鼓不阻碍来自光源的光的光路。
此外,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中,两个光源都是半导体激光元件,以及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的S偏振激光可以分别直接入射到第二分束器和第一分束器上。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分束器和光接收元件之间,产生用于检测聚焦误差的象散的柱面透镜;和柱面透镜调节部分,用于旋转调节柱面透镜,光轴作为其中心。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包括光接收元件中两个用于检测跟踪误差的四划分次光束光接收区域(four-divided sub-beam lightreceiving area),以及进一步包括:同相连接和相对连接,用于连接前向次光束和后向次光束的前内圆周侧的输出,后内圆周侧的输出,前外圆周侧的输出和后外圆周侧的输出,在两个次光束中分别具有相同同相位置关系和具有对称位置关系的各侧的输出;和在来自同相连接的输出和来自相对连接的输出之间切换的切换部分。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包括:光接收元件中两个用于检测跟踪误差的四划分次光束光接收区域,其中光学拾取装置能够连接前向次光束和后向次光束的前内圆周侧的输出,后内圆周侧的输出,前外圆周侧的输出和后外圆周侧的输出,以及能够产生输出,其中各侧的输出具有相同的同相位置关系。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包括:同相连接和相对连接,用于连接前向次光束和后向次光束的前内圆周侧的输出,后内圆周侧的输出,前外圆周侧的输出和后外圆周侧的输出,在两个次光束中分别具有相同同相位置关系和具有对称位置关系的各侧的输出;和在来自同相连接的输出和来自相对连接的输出之间切换的切换部分。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光栅部分,设置成面向两个光源的每个的光发射侧,用于形成检测跟踪误差的次光束;和光栅调节部分,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调节光栅部分。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光栅部分,设置成面向两个光源的每个的光发射侧,用于形成检测跟踪误差的次光束。
此外,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光栅调节部分,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调节光栅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再现设备,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光学拾取装置,在/从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信息,由此实现上述目的。
由于上述结构,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功能。
本发明具有的特征结构在于它包括两个发射彼此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例如激光)的光源,两个光源都发射沿一个偏振方向的偏振光或沿垂直于一个偏振方向的方向的偏振光(例如P偏振光或S偏振光),每个光源根据各个发射激光的偏振方向设置在预定位置处。
彼此具有不同波长的两种类型的激光从彼此不同的方向入射到第一PBS上,该PBS设置成更远离光学记录介质(光盘),两束光都为P偏振光。根据每个波长,它们之一反射到第一PBS的倾斜面(反射镜面)上,另一个透射通过第一PBS的倾斜面,然后组合到相同的光路中。例如,具有较长波长的激光(另一个)可以透射通过第一PBS的倾斜面,具有较短波长的激光(一个)可以反射到第一PBS的倾斜面上。
从第一PBS发射的P偏振激光透射通过第二PBS的倾斜面,该PBS设置成更接近于光学记录介质,然后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为从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反射光的S偏振光成分反射到第二PBS的倾斜面上并被引导到光接收元件侧。
由于此,本发明能够使具有彼此不同波长的两种类型的激光入射到PBS(分束器)上以及组合激光的光路,而不改变光的偏振方向,该光通过利用1/2波片入射到PBS上,如常规光学拾取装置中所进行。因此,通过减少用于光学拾取装置的元件的数目来构造低成本的紧凑的光学拾取装置是可能的。此外,根据返回光的偏振方向,返回光通过第二PBS反射,该PBS设置成更接近于光学记录介质。从而,几乎没有光返回到第一PBS侧,由此能够通过返回到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元件的返回光抑制噪声产生并提高光学拾取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有可能通过将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提供在第一PBS侧或第二PBS侧来调节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的光输出,以及检测部分激光。例如两个具有彼此不同波长的激光中具有较长波长的激光的几个百分比至许多百分比反射到第一PBS的倾斜面上,两个具有彼此不同波长的激光中具有较短波长的激光的几个百分比至许多百分比透射通过第一PBS的倾斜面。因此,有可能利用用于功率控制的第一PBS中的激光的损耗,由此能够进行有效的功率分布。此外,对于在透射通过第一PBS上或反射到第一PBS上后朝向光学记录介质传播的光通量,有可能反射传播通过第二PBS的光通量的一部分并将其引导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由于有可能具有其中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可以设置在第一PBS侧或第二PBS侧的结构,因此设置取决于波长的PBS的反射和透射系数和光的偏振方向的自由度增加。从而,有可能以低成本构造稳定的光学拾取装置。
此外,通过将1/4波片连接到第二PBS的光发射侧,有可能小型化光学拾取装置,1/4波片的区域减少。此外,当1/4波片连接到第二PBS时有可能减少产生的旋转误差的量,以及提高光学拾取装置的可靠性。此外,由于1/4波片和第二PBS之间的距离变短,因此选择准直透镜的聚焦距离的自由度增加,由此能够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有可能通过在第二PBS的光发射侧提供将光路弯曲90度的提高反射镜来自由设置光路长度。从而,有可能选择可以避免激光器噪声的光路长度以及制造具有稳定准确度的紧凑的薄光学拾取装置。
此外,由于在通常使用的聚焦误差检测方法中使用的象散产生,因此在面向光接收元件的光入射侧设置的柱面透镜中,光接收点相对于光接收元件的划分线(四划分线)的旋转误差可能由于以下原因产生:(i)由于柱面透镜的设计和制造误差而产生的光接收元件的旋转误差和(ii)在安装光接收元件时引起的旋转误差。结果,与光学记录介质的磁道相交的推-拉信号的衍射图案包括相对于光接收元件的划分线的角度误差。因此,不能得到准确的推-拉衍射信号。通过由能够旋转调节的结构进行的旋转调节柱面透镜,光轴作为其中心,有可能与光学记录介质的磁道相交的推-拉信号的衍射图案的光相对于光接收元件的划分线准确接收。从而,有可能产生稳定的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
此外,在四划分次光束光接收区域中,该区域提供以便检测跟踪误差,通过分别连接前向次光束和后向次光束的前内圆周侧的输出,后内圆周侧的输出,前外圆周侧的输出和后外圆周侧的输出来减少输出终端的数目,其中各侧的输出具有相同的同相位置关系。除了用于连接处于同相位置关系的区域的同相连接以外,在该结构中,通过提供用于连接区域的相对连接,其中前向次光束和后向次光束的四划分区域的每个相对于各个次光束光接收区域的中心点为点对称,有可能当调节光接收元件时以及当光学拾取装置实际上可操作时,在来自同相连接和相对连接的输出之间通过利用切换部分进行切换。例如,通过利用切换能力进行输出的切换,当光学拾取装置实际上可操作时可以使用同相连接的输出,以及当调节光接收元件时可以使用相对相位连接的输出。
通过调节主光束到主光束光接收区域的中心位置,其后,将次光束光接收区域切换至相对连接的输出,次光束的旋转误差和间距误差可以被检测,其灵敏度是同相连接的一侧打开的方法所检测的两倍。从而,可以进行准确的旋转调节和间距调节,由此能够提高光学拾取装置的性能。此外,通过在旋转调节和间距调节进行后利用切换部分切换至同相连接输出,有可能小型化光学拾取装置而不增加输出终端的数目。
此外,通过由能够移动调节的结构进行的沿光轴方向移动调节光栅部分,借此光栅部分提供以便形成用于检测跟踪误差的次光束,可以调节入射到光接收元件上的次光束的间距误差,由此能够提高光学拾取装置的性能。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使用两个PBS,具有彼此不同波长的两种类型激光的第二激光作为S偏振光入射到第一PBS上,该PBS设置得更远离光学记录介质,反射到第一PBS的倾斜面(反射镜面),然后透射通过第二PBS的倾斜面(反射镜面),该PBS设置得更接近于光学记录介质,然后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
此外,具有彼此不同波长的两种类型激光的第一激光作为S偏振光入射到第二PBS上,反射到第二PBS的倾斜面(反射镜面)上,以及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
为从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反射光的偏振成分反射到第二PBS的倾斜面上,然后被引导到光接收元件。从第一激光元件和第二激光元件发射的光都是S偏振光,在第一PBS或第二PBS上反射后都朝向光学记录介质传播。
从而,有可能使两种类型的激光直接入射到PBS上以及组合激光的光路,而不通过利用1/2波片改变从每个激光元件发射的光的偏振方向,如在能够处理两种波长的常规光学拾取装置中所进行的那样。因此,有可能减少装置的元件数目和以低成本构造紧凑的光学拾取装置。此外,有可能将来自第二PBS的激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而不利用提高反射镜,由此减小光学拾取装置的厚度。
此外,作为第一PBS,可以使用立方体型偏振分束器。然而,通过利用平板型偏振分束器作为第一PBS,有可能进一步小型化和减少光学拾取装置的成本。
此外,通过在第二PBS上提供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以及通过利用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检测一部分激光,有可能调节半导体激光元件(光源)的输出和提高光输出的稳定性。例如,反射到第二PBS的倾斜面上的第一激光的一部分可以透射通过第二PBS的倾斜面,然后被引导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此外,在反射到第一PBS的倾斜面上之后入射到第二PBS上的第二激光的一部分可以反射到第二PBS的倾斜面上,然后被引导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
此外,通过将1/4波片连接到第二PBS的光发射侧,有可能减少1/4波片的区域以及小型化光学拾取装置。此外,由于连接时产生的旋转误差可以减小以及选择准直透镜的聚焦距离的自由度可以扩大,因此有可能提高光学拾取装置的可靠性。
此外,通过将第二PBS,1/4波片和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集成在一起,以及将其一部分放置在驱动物镜的致动器的鼓中,有可能最小化光学拾取装置的光路长度,由此能够构造高密度紧凑的光学拾取装置。
此外,通过去除致动器的鼓的半圆环部分或圆环部分以及使致动器跟随聚焦方向,有可能不阻碍第一激光的光路,由此能够设置最佳位置处的光通量。
此外,由于在通常使用的聚焦误差检测方法中使用的象散产生,因此在设置在光接收元件的光入射侧的柱面透镜中,光接收点相对于光接收元件的划分线的旋转误差可能由于以下原因产生:(i)由于柱面透镜的设计和制造误差而产生的光接收元件的旋转误差和(ii)在安装光接收元件时引起的旋转误差。结果,与光学记录介质的磁道相交的推-拉信号的衍射图案包括相对于光接收元件的划分线的角度误差。因此,不能得到准确的推-拉衍射信号。通过由能够旋转调节的结构进行的旋转调节柱面透镜,光轴作为其中心,有可能与光学记录介质的磁道相交的推-拉信号的衍射图案的光相对于光接收元件的划分线准确接收。从而,有可能产生稳定的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
此外,在四划分次光束光接收区域中,该区域提供以便检测跟踪误差,通过分别连接前向次光束和后向次光束的前内圆周侧的输出,后内圆周侧的输出,前外圆周侧的输出和后外圆周侧的输出来减少输出终端的数目,其中各侧的输出具有相同的同相位置关系。除了用于连接处于同相位置关系的区域的同相连接以外,在该结构中,通过提供用于连接区域的相对连接,其中前向次光束和后向次光束的四划分区域的每个相对于彼此对称,有可能当调节光接收元件时以及当光学拾取装置实际上可操作时,在同相连接和相对连接的输出之间通过利用切换部分进行切换。例如,当光学拾取装置实际上可操作时可以使用同相连接的输出,以及当调节光接收元件时可以使用相对相位连接的输出。
通过调节主光束到主光束光接收区域的中心位置,其后,将次光束光接收区域切换至相对连接的输出,次光束的旋转误差和间距误差可以被检测,其灵敏度是同相连接的一侧打开的方法所检测的两倍。从而,可以进行准确的旋转调节和间距调节,由此能够提高光学拾取装置的性能。此外,通过在旋转调节和间距调节进行后切换至同相连接输出,可以减少输出终端的数目,由此可以小型化光学拾取装置。
此外,通过由能够移动调节的结构进行的沿光轴方向移动调节光栅部分,借此光栅部分提供以便形成用于检测跟踪误差的次光束,可以调节入射到光接收元件上的次光束的间距误差,由此能够提高光学拾取装置的性能。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具有彼此不同波长的两种类型光(例如激光)从彼此不同的方向入射到第一PBS上,该PBS设置得更远离光学记录介质,它们例如都是P偏振光。根据从光源(例如半导体激光元件)发射的每个波长,它们之一透射通过第一PBS的倾斜面(反射镜面),另一个反射到第一PBS的倾斜面上,然后组合到相同的光路中。从第一PBS发射的P偏振光透射通过第二PBS的倾斜面,该PBS设置得更接近于光学记录介质,然后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为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返回光的偏振成分反射到第二PBS的倾斜面上并被引导到光接收元件。结果,常规需要以便使激光入射到两个PBS的1/2波片已经不需要,由此能够小型化和减少光学拾取装置的成本。此外,通过将通过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偏振成分反射到第二PBS上,该PBS设置在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元件之前,以及将该偏振成分引导到光接收元件,返回到半导体激光元件的光量减少以及噪声产生被抑制,由此能够提高光学拾取装置的可靠性。此外,通过将1/4波片连接到第二PBS,有可能小型化光学拾取装置。
此外,通过增加设置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的自由度,设计PBS的自由度增加,由此能够减小PBS的成本。此外,通过旋转调节柱面透镜,光轴作为其中心,可以产生稳定的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由此能够提高光学拾取装置的可靠性。此外,通过在用于检测跟踪误差的四划分次光束光接收区域中利用切换部分在同相连接和相对相位连接的输出之间切换,有可能提高次光束位置的调节准确度而不增加输出终端的数目。此外,通过沿光轴方向移动调节用于产生检测跟踪误差的次光束的光栅部分,有可能调节次光束的间距误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中,两种类型激光的第二激光作为S偏振光入射到第一PBS上,该PBS设置得更远离光学记录介质,反射到第一PBS的倾斜面上,然后透射通过第二PBS的倾斜面,该PBS设置得更接近于光学记录介质,然后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两种类型激光的第一激光作为S偏振光入射到第二PBS上,反射到第二PBS的倾斜面上,然后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从光学记录介质反射的反射光的偏振成分反射到第二PBS的倾斜面上并被引导到光接收元件。结果,常规需要以便使激光入射到两个PBS的1/2波片已经不需要,由此能够小型化和减少光学拾取装置的成本。此外,由于不使用提高反射镜,有可能小型化光学拾取装置。此外,通过用平板构造第一PBS,有可能小型化和减小光学拾取装置的成本。此外,通过将1/4波片连接到第二PBS,有可能小型化光学拾取装置。此外,通过将第二PBS,1/4波片和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集成在一起,以及将其一部分放置在驱动物镜的致动器的鼓中,有可能小型化光学拾取装置。
此外,通过增加设置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的自由度,设计PBS的自由度增加,由此能够减小PBS的成本。此外,通过旋转调节柱面透镜,光轴作为其中心,可以产生稳定的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由此能够提高光学拾取装置的可靠性。此外,通过在用于检测跟踪误差的四划分次光束光接收区域中利用切换部分在同相连接和相对相位连接的输出之间切换,有可能提高次光束位置的调节准确度而不增加输出终端的数目。此外,通过沿光轴方向移动调节用于产生检测跟踪误差的次光束的光栅部分,有可能调节次光束的间距误差。
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和理解下面参考附图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的重要部件的构造例子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中光接收元件的终端连接状态的电路图。
图3(a)和3(b)是用于解释图1中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中激光的偏振方向的示意图,其中,图3(a)是示出了从半导体元件至光盘的光发射路径的图;图3(b)是示出了从光盘至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路径的图。
图4(a)是示出了光接收元件上光接收点的状态的图,在光接收元件上包括衍射图案的光在纹间表面部分处反射以及调节焦距;图4(b)是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光学拾取装置中当从纹间表面部分切换到凹槽部分时光接收元件上光接收点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的重要部件的另一构造例子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的重要部件的构造例子的透视图。
图7(a)和图7(b)是更详细示出了图6所示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的重要部件的构造例子的图,其中,图7(a)是其透视图;7(b)是其纵向截面图。
图8(a)和(b)是用于解释图6所示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中激光的偏振方向的示意图,其中,图8(a)是示出了从半导体元件至光盘的光发射路径的图;图8(b)是示出了从光盘至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路径的图。
图9是用于比较常规光学拾取装置和根据图6所示的实施例2的光学拾取装置的厚度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了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常规光学拾取装置的重要部件的构造例子的透视图。
图11(a)和图11(b)是用于解释在图10所示的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中激光的偏振方向的示意图,其中,图11(a)是示出了从半导体激光元件至光盘的光发射路径的图;图11(b)是示出了从光盘至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路径的图。
图12是示出了在参考文献4和5中公开的常规光学拾取装置中光接收元件的终端连接状态的电路图。
图13(a)、(b)、(c)和(d)是用于解释DVD-RAM光盘的示意图,其中,其中,图3(a)示出了用于解释光盘的纹间表面部分的用于光盘的光学拾取装置的重要部件;图3(b)示出了纹间表面部分的图像,以及当包括衍射图案的光在光盘的纹间表面部分处反射时光接收元件上光接收点状态;图3(c)示出了用于解释光盘的凹槽部分的用于光盘的光学拾取装置的重要部件;图3(d)示出了凹槽部分的图像,以及当包括衍射图案的光在光盘的凹槽部分处反射时光接收元件上光接收点状态。
图14(a)和(b)示出了这样的情况,即,在该情况中,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点和四划分线之间没有相对旋转误差,衍射图案和四划分线被定位以便相对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彼此对称,其中,图14(a)示出了当包括衍射图案的光在纹间表面部分处反射时光接收元件上光接收点状态;图14(b)示出了当从纹间表面部分切换至凹槽部分时光接收元件上光接收点状态。
图15(a)、(b)和(c)示出了这样的情况,即,在该情况中,光接收元件的光接收点和四划分线由于旋转误差的产生而彼此不线对称,其中,图15(a)示出了当包括衍射图案的光在纹间表面部分处反射时光接收元件上光接收点状态;图15(b)是示出了光接收元件上光接收点状态的图,在光接收元件上光束变形以及调节聚焦;图15(c)示出了当从纹间表面部分切换至凹槽部分时光接收元件上光接收点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所附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的实施例1和2适合于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具有发射彼此波长不同的激光的两个光源。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的特征在于两个光源都发射P偏振光或S偏振光,并且每个光源根据分别发射的激光的偏振方向设置在预定位置处。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的重要部件的构造例子的透视图。
在图1中,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A包括用于具有相对短波长的DVD的半导体激光元件1,用于具有相对长波长的CD的半导体激光元件2,设置得更远离光盘6的立方体型第一PBS 3A,设置得更接近于光盘6的第二PBS 4和接收从光盘6反射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元件5A。
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的激光从彼此不同的方向入射到第一PBS3A上,它们都是P偏振光。来自具有短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元件1的激光向光盘6侧的光路反射到第一PBS 3A的倾斜面(反射镜面)上。来自具有长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元件2的激光向光盘6侧的光路透射通过第一PBS 3A的倾斜面。反射到第二PBS 4的倾斜面上的S偏振光被引导到光接收元件5A。
沿着从第二PBS 4至光盘6的光路,提供将激光相位改变π/4的1/4波片9,将来自1/4波片9的激光准直为准直光的准直透镜10,将光的光路弯曲90度的提高反射镜11和将光聚焦到光盘6的面上的物镜12。致动器鼓13和支撑致动器鼓13的致动器支撑体14设置在物镜12上,以便调节物镜12的位置。
柱面透镜7设置在第二PBS 4和光接收元件5A之间,以便产生用于检测聚焦误差的象散。在柱面透镜7中,提供进行旋转调节的调节部分(柱面透镜调节部分)(未示出),光轴作为其中心。此外,为了有助于旋转调节,有切口部分7a设置在柱面透镜7中。
此外,在关于第一PBS 3A与半导体激光元件1相对的一侧,提供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以便检测激光功率和调节激光的输出。
此外,在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第一PBS 3A之间,提供三光束光栅16作为光栅部分以便形成主光束以及用于检测跟踪误差的两个次光束。在半导体激光元件2和第一PBS 3A之间,提供三光束光栅18作为光栅部分以便形成主光束以及用于检测跟踪误差的两个次光束。在三光束光栅16和18的每个中,提供调节部分(未示出)以便进行沿光轴方向的移动调节。此外,在三光束光栅16和18的每个的光发射侧,不提供如图10和11所示的常规技术中使用的1/2波片,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的激光分别入射到第一PBS3A上,而不传播通过常规的1/2波片。
图2是示出了图1中光接收元件的终端连接状态的电路图。
在图2中,光接收元件5A包括检测聚焦误差的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和检测跟踪误差的两个次光束光接收区域5b和5c。
象散通过柱面透镜7给定到每个光通量以便检测聚焦误差。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被划分为四个区域(A至D)。当描述将区域A,B,C,D的每个时,其中这些区域通过将光接收区域5a划分为四个而得到,图2中顶部至底部方向(纵向方向)相应于光盘的外圆周侧和内圆周侧。上侧相应于光盘的外圆周侧,下侧相应于光盘的内圆周侧。此外,图2中左至右方向(横向)相应于光盘的前侧和后侧。左侧相应于光接收点H的前侧,右侧相应于光接收点H的后侧。例如,在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中,四划分区域A,B,C,D分别相应于光盘的前外圆周侧,前内圆周侧,后内圆周侧和后外圆周侧的信号输出。
当来自四划分区域A至D的每个的信号输出满足FES=(A+C)-(B+D)=0时,将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确定为处于聚焦状态。否则,将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确定为在聚焦状态之外,由此检测聚焦误差信号。由于这个原因,信号输出终端51a至51d分别连接到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的相应四划分区域A至D。
此外,每个光通量分别通过三光束光栅16和18划分为一个主光束和两个次光束,以便检测跟踪误差。两个次光束的光接收区域5b和5c的每个分别被划分为四划分区域E1至E4和F1至F4。这里,次光束四划分区域E1和F1表示光盘的前外圆周侧的信号输出,次光束四划分区域E2和F2表示光盘的光盘的前内圆周侧的信号输出,次光束四划分区域E3和F3表示光盘的后内圆周侧的信号输出,以及次光束四划分区域E4和F4表示光盘的后外圆周侧的信号输出。在检测跟踪误差中,当来自四划分区域的每个的信号输出满足
(E1+F1)+(E2+F2)=(E3+F3)+(E4+F4),以及
(E1+F1)+(E4+F4)=(E2+F2)+(E3+F3)时,
确定在两个次光束和光接收元件5之间没有相对旋转误差或没有间距误差。
如上所述,如图2所示,在光接收元件5A中设置连接52a至52d和同相连接53a至53d,以便在其中分别连接四划分区域E1和F1的信号输出,四划分区域E2和F2的信号输出,四划分区域E3和F3的信号输出,以及四划分区域E4和F4的信号输出,其中四划分区域的每对具有相同的同相位置关系。主输出终端54a至54d提供以便分别连接到光盘的前外圆周侧,前内圆周侧,后内圆周侧和后外圆周侧。
此外,在实施例1中,在光接收元件5A中设置相对连接55a至55d,以便在其中连接四划分区域E1和F3的信号输出,四划分区域E2和F4的信号输出,四划分区域E3和F1的信号输出,以及四划分区域E4和F2的信号输出,它们都关于各个次光束光接收区域5b和5c的中心点对称。此外,开关56a至56d提供作为开关部分。利用开关56a至56d,同相连接53a和相对连接55c对于连接52a切换,同相连接53c和相对连接55a对于连接52c切换,以及同相连接53d和相对连接55b对于连接52d切换。连接52a至52d分别连接到输出终端54a至54d。
如上所述,对于连接52a至52d,提供(i)连接次光束光接收区域5b和5c的每个之间的相应的四划分区域的常规使用的连接(即同相连接53a至53d),这些区域具有同相位置关系,以及(ii)连接次光束光接收区域5b中四划分区域和次光束光接收区域5c中相应的四划分区域的连接(即相对连接55a至55d),这些区域关于各个次光束光接收区域5b和5c的中心点对称。此外,由于在连接的两种类型(同相连接和相对相位连接)之间的开关56a至56d,连接可以被选择以及分别在实际操作时和调节光接收元件5时使用,由此能够提高次光束位置的调节准确度,而不增加输出终端54a至54d的数目。
由于上述结构,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实施例1的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A的操作。
图3(a)和3(b)是用于解释图1中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A的光学系统中激光的偏振方向的示意图。图3(a)是示出了从半导体元件1和2至光盘6的光发射路径的图。图3(b)是示出了从光盘6至光接收元件5的光接收路径的图。在图3(a)和3(b)中,箭头表示平行于图3表面的P偏振光,双圆环表示垂直于图3表面的S偏振光。
将参考图3(a)描述从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至光盘6的光发射路径。
如图3(a)所示,用于短波长光(用于DVD)的从半导体激光元件1发射的P偏振激光通过三光束光栅16分为三个光束,然后通过第一PBS 3A的倾斜面反射。同时,一部分光透射通过第一PBS 3A的倾斜面,然后入射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上。相反,用于长波长光(用于CD)的从半导体激光元件2发射的P偏振激光通过三光束光栅18分为三个光束,然后透射通过第一PBS 3A的倾斜面。
从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发射的激光都作为原始P偏振光入射到第二PBS 4上,透射通过第二PBS 4的倾斜面,然后通过1/4波片9转换为圆偏振光q1。圆偏振光q1关于其传播方向是右手顺时针方向。第二PBS 4是根据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反射其上的光或使光透射通过的偏振分束器。
来自1/4波片9的沿顺时针方向的圆偏振光q1通过准直透镜10转换为准直光,通过提高反射镜11反射,然后光的传播方向弯曲90度。圆偏振光q1转换为圆偏振光q2,其关于其传播方向是左手逆时针方向,然后通过物镜12聚焦到光盘6的信息记录面上。
如图3(b)所示,从光盘6反射的反射光的圆偏振光的方向与图3(a)所示相反,反射光在传播通过物镜12、提高反射镜11和准直透镜10后通过1/4波片9转换为S偏振光。S偏振光反射到第二PBS 4的倾斜面上,光的传播方向弯曲90度。然后,S偏振光通过柱面透镜7入射到光接收元件5A上。
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二PBS 4的反射侧上提供光接收元件5A以便在S偏振光到达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之前将从光盘6反射的S偏振光引导到光接收元件5A,不存在返回到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的光。结果,噪声的产生被抑制。
在根据实施例1的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A中,当信息记录/再现在/从图13(a)、(b)、(c)和(d)所示的特殊记录介质(例如DVD-R和DVD-RAM)上时,其中信息可以记录在光盘6的纹间表面部分(纹间表面R)和凹槽部分(凹槽R)上,有可能通过调节部分(未示出)进行柱面透镜7上的旋转调节,光轴作为其中心,以便聚焦误差不在纹间表面部分R和凹槽G之间产生,如图15所示。此外,为了有助于旋转调节,有切口部分7a提供在柱面透镜7中,如图1所示。
例如,如图4(a)和(b)所示,柱面透镜7被旋转调节,光轴作为其中心,直到FES=(A+C)-(B+D)=0成立,以至于在调节焦距时光学记录介质上纹间表面部分的焦距值和凹槽部分的焦距值相同。这里,如图4(a)和(b)所示,在纹间表面部分和凹槽部分中,照射到检测聚焦误差的主光束光接收区域5a的光的衍射图案中的亮-暗反转。从而,消除光接收点H相对于光接收元件5A的旋转误差是必要的,以便不同衍射图暗中的聚焦状态彼此重合。
通过旋转调节柱面透镜7以便图4(a)所示的纹间表面部分的焦距值和图4(b)所示的凹槽部分的焦距值相同,光接收元件5(光接收区域5a)上的光接收点H旋转。结果,光接收元件5A上的光接收点H关于划分线m和n线对称。从而,不产生纹间表面部分和凹槽部分之间的散焦的差值。此外,在记录信息时或在再现信息时,在切换激光功率时产生的聚焦偏移(在切换到半导体激光元件1或2时聚焦位置改变)最小化,由此提高光学拾取准直的稳定性。
在根据实施例1的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A中,如在图12所示常规技术的情况下,当通过分别连接用于输出的四划分区域E1和F1,四划分区域E2和F2,四划分区域E3和F3,以及四划分区域E4和F4减少输出终端的数目时,其中两个次光束光接收区域5b和5c中四划分区域的每对具有相同的同相位置关系,以便解决光接收点H相对于划分为四个区域的次光束的位置关系不能从次光束的输出检测的问题,分别提供开关56a至56d,用于在对于连接52a的输出的同相连接53a的输出和相对相位55c的输出之间、在对于连接52b的输出的同相连接53b的输出和相对相位55d的输出之间、在对于连接52c的输出的同相连接53c的输出和相对相位55a的输出之间、和在对于连接52d的输出的同相连接53d的输出和相对相位55b的输出之间的切换,以便分别连接四划分区域E1和F3,四划分区域E2和F4,四划分区域E3和F1,以及四划分区域E4和F2,其中四划分区域的每对关于各个次光束光接收区域5b和5c的中心点对称,如图2所示。
例如,如图2所示,当调节光接收元件5A时以及当光学拾取装置100A实际可操作时,有可能通过利用开关56a至56d切换内部连接。当光学拾取装置100A实际可操作时,通过选择同相连接53a至53d和分别将连接52a和同相连接53a、连接52b和同相连接53b、连接52c和同相连接53c和连接52d和同相连接53d连接到相应的输出终端54a至54d,如常规那样,输出终端的数目减少。然而,此外,当调节光接收元件5A时,通过选择具有反转相位的相对相位连接55a至55d(关于各个四划分区域的中心点对称)和分别将它们连接到相应的输出终端54a至54d,有可能清楚地输出光接收点H和每个四划分区域之间的位置误差。
在图12所示的常规技术的结构中,其中通过分别同相连接四划分区域E1和F1,四划分区域E2和F2,四划分区域E3和F3,以及四划分区域E4和F4以便输出信号从而减少输出终端的数目时,其中四划分区域的每对具有相同的同相位置关系,考虑下述方法:一旦内部连接在调节时打开通过利用来自次光束的一侧的输出检测位置误差。然而,不利用这种方法,通过使四划分区域E1和F3,四划分区域E2和F4,四划分区域E3和F1,以及四划分区域E4和F2相对连接以便输出信号,由于是许多输出信号的两倍输出,因此有可能进一步使固有较弱的次光束输出变清楚。由于该原因,与一旦内部连接打开通过利用来自次光束的一侧的输出检测位置误差的方法相比,有可能更清楚地辨认次光栅光接收区域5b和5c和光接收元件5A的相对旋转误差和间距误差。
此外,在根据实施例1的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A中,有可能通过调节部分(未示出)调节三光束光栅16和18,以便入射到光接收元件5A上的次光束的间距误差被调节。
有可能通过沿三光束光栅16和18的光轴方向移动位置来调节光接收元件5A上的次光束的间距。
例如,当准直透镜10的聚焦距离表示为f1,物镜12的聚焦距离表示为f2,半导体激光元件1(或2)和三光束光栅16(或18)之间的距离表示为L1,三光束光栅16(或18)和准直透镜10之间的距离表示为L2,光栅间距表示为Gp,以及可用波长表示为λ时,那么光盘上的间距P由下式给出:
P=(f2/f1)×(f1-L2)×(λ/Gp)/(SQR(1-(λ/Gp)2))
此外,当到光接收部分的聚焦距离表示为f3时,有可能通过调节三光束光栅16和18的光轴方向的位置来调节光接收元件5A上三光束的间距,这是由于聚焦距离f1和聚焦距离f3之间的比例是光盘6上次光束的间距和光接收元件5A上次光束的间距之间的比例。
从而,有可能通过沿光轴方向调节图1所示的三光束光栅16和18,调节图2所示的相对连接55a至55d的输出平衡以便均匀。结果,跟踪误差信号的偏离由于间距误差而在DPP方法中记录部分的磁道和未记录部分的磁道之间不同,由此能够解决光学拾取装置的伺服控制变得不稳定的问题。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1的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A,来自用于DVD的具有相对短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元件1的P偏振光反射到第一PBS 3A的倾斜面上。来自用于CD的具有相对长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元件2的P偏振光透射通过第一PBS 3A的倾斜面,组合到与用于DVD的半导体激光元件1的光路相同的光路中,然后作为原始P偏振光入射到第二PBS 4上。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的激光作为P偏振光入射到第一PBS 3A上。第一PBS 3A根据其波长确定透射还是反射激光,以及使发射的光通量到相同的光路中。第二PBS 4是根据光的偏振方向反射或透射入射光的偏振分束器。第二PBS 4透射P偏振光作为P偏振光。此外,来自光盘6的反射光返回作为S偏振光,其偏振方向旋转90度。因此,通过几乎100%的S偏振光反射到第二PBS 4的倾斜面上,有可能高效率地将反射光引导到光接收元件5A。结果,不需要常规使用的1/2波片,其用于组合两个波长的光路。由于不使用具有结晶度的1/2波片,因此有可能以低成本实现高稳定性、更紧凑的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A。
在实施例1中,第二PBS 4设置在两个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之前的光接收路径中的第一PBS 3A之前的台处。在S偏振光的整个成分通过第二PBS4一次反射后,从光盘6反射的激光被引导到光接收元件5A侧。因此,几乎没有返回光返回到设置得更接近于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的第一PBS 3A。从而,几乎没有到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的返回光产生,由此防止激光噪声的产生,其被称为返回光噪声。
此外,在实施例1中,如图1所示,来自用于CD的具有长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元件2的几个百分比至许多百分比的激光反射到第一PBS 3A上,来自用于DVD的具有短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元件1的几个百分比至许多百分比的激光透射通过第一PBS 3A。其后,它们被引导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因此,有可能利用第一PBS 3A中激光的损耗用于功率控制,由此能够进行有效的功率分布。
在图1中,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设置在第一PBS 3A侧。然后,有可能使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设置在第二PBS 4侧,如图5中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B中所示。在该情况下,从第一PBS 3A发射、朝向光盘6传播的一些光通量反射到第二PBS 4的倾斜面,然后引导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由于有可能具有图1或图5所示的结构,因此设置取决于波长的PBS的反射和透射系数以及光的偏振方向的自由度增加。从而,有可能使用低成本的PBS。图1所示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A和图5所示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B具有相同的结构,除了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的设置。
此外,在实施例1中,由于1/4波片9连接到光盘6侧,其是与第二PBS4的发射面侧相同的一侧,因此有可能通过使有效光通量小以及构造1/4波片9具有最小量的面积来小型化光学拾取装置。此外,由于防止了1/4波片9连接时产生的旋转误差以及1/4波片9连接到第二PBS 4,因此选择准直透镜10的聚焦距离的自由度增加,由此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具有高可靠性的紧凑的光学拾取装置。
此外,在实施例1中,提供提高反射镜11以便从准直透镜10发射的光沿至光盘6的路径垂直向上。由于该结构,选择光学拾取装置的光路长度的自由度增加。从而,有可能选择可以避免激光噪声的光路长度。例如,当半导体激光元件的谐振腔长度表示为L1,半导体激光元件的折射率表示为N1,光学拾取装置的空气转换光路长度表示为L2以及整数表示为n时,两个谐振腔构造在半导体激光元件和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的光路长度中,位于下述点:
L1×N1=n×L2
从而,噪声增加。通过得到其中来自准直透镜10的光通量部分长度可以自由设置的结构(在光路不弯曲的情况下,光路仅根据长度方向的尺寸设置。然而,在光路弯曲的情况下,光路根据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尺寸设置,由此扩大选择光学拾取装置的光路长度的自由度,)有可能设置光路长度以避免在上述点处的距离关系,由此使它作为避免噪声非常有效的部分,以及同样能够构造薄型的光学拾取装置。
此外,在实施例1中,有可能通过旋转调节柱面透镜7防止特殊的能够在纹间表面部分和凹槽部分上记录信息的记录介质(例如DVD-R和DVD-RAM;图13(a)、(b)、(c)和(d)所示)中纹间表面部分和凹槽部分(图15所示)之间的散焦的差值,光轴作为该透镜的中心。此外,设置在柱面透镜7中的有切口部分7a可以有助于旋转调节。
此外,在实施例1中,如图2所示,当调节光接收元件5A时以及当光学拾取装置实际操作时通过利用开关56a至56d切换内部连接。当光学拾取装置实际操作时,通过选择同相连接53a至53d的每个的输出减少输出终端的数目。同样,当调节光接收元件5A时,通过选择相对连接55a至55d的每个的输出,有可能清楚地输出光接收点H和光接收区域(每个四划分区域)之间的位置误差。
此外,在实施例1中,通过沿光轴方向移动调节三光束光栅16和18调节光接收元件5A上的三光束间距,然后调节图2所示的相对连接的输出平衡以便均匀,由此能够稳定操作跟踪伺服系统。
(实施例2)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的重要部件的构造例子的透视图。
在图6中,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C包括彼此具有不同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设置得更远离光盘6的第一PBS 3B,设置得更接近于光盘6的第二PBS 4和接收从光盘6反射的反射光的光接收元件5A。第二PBS 4是立方体型偏振分束器。作为第一PBS 3B,可以使用立方体型偏振分束器或平板型偏振分束器。在实施例2中,使用平板型偏振分束器作为第一PBS 3B。
从半导体激光元件1发射的激光作为S偏振光入射到第二PBS 4上,然后反射到第二PBS 4的倾斜面(反射镜面)上。从半导体激光元件2发射的激光作为S偏振光入射到第一PBS 3B上,反射到第一PBS 3B的倾斜面(反射镜面)上,然后透射通过第二PBS 4的倾斜面。
为来自光盘6的P偏振光的反射光透射通过第二PBS 4和第一PBS 3B的每个的倾斜面,然后被引导到光接收元件5A。
在相对于第二PBS 4的光盘6侧,连接将光学相位改变π/4的1/4波片9,此外,提供物镜12以便将透射通过1/4波片9的光聚焦到光盘6上。在此,不同于图10所示的常规技术的情况,不提供准直来自1/4波片9的光的准直透镜10和将光路弯曲90度的提高反射镜11。
在相对于第二PBS 4与半导体激光元件1相对的一侧,提供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用于检测激光功率和调节激光的输出。
图7(a)和(b)是更详细示出了图6所示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的重要部件的构造例子的图。图7(a)是其透视图。图7(b)是其纵向截面图。
在图(a)和(b)中,致动器鼓13和致动器支撑体14设置在物镜12上以便调节其位置。第二PBS 4、1/4波片9和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集成在一起,其一部分放置在致动器鼓13中。致动器鼓13的半圆环部分13a去除以便致动器鼓13不阻碍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1的激光的光路。
在相对于第一PBS 3B与光盘6相对的一侧,提供柱面透镜7以便产生用于检测聚焦误差的象散。
此外,在第二PBS 4和半导体激光元件1之间,提供三光束光栅16以便形成用于检测跟踪误差的次光束。在第一PBS 3B和半导体激光元件2之间,提供三光束光栅18以便形成用于检测跟踪误差的次光束。在三光束光栅16和18的光发射侧,不提供常规技术中使用的1/2波片。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的光分别入射到第一PBS 3B和第二PBS 4上,不传播通过1/2波片。
由于上述结构,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实施例2的光学拾取装置100C的操作。
图8(a)和(b)是用于解释图6所示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中激光的偏振方向的示意图。图8(a)是示出了从半导体元件1和2至光盘6的光发射路径的图。图8(b)是示出了从光盘6至光接收元件5A的光接收路径的图。在图8(a)和(b)中,箭头表示平行于图8表面的P偏振光,双圆环表示垂直于图8(a)和(b)表面的S偏振光。
如图8(a)所示,从半导体激光元件2发射的S偏振光反射到第一PBS3B的倾斜面上,然后作为S偏振光透射通过第二PBS 4的倾斜面。同时,一部分光反射到第二PBS 4的倾斜面上,然后入射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
从半导体激光元件1发射的S偏振光反射到第二PBS 4的倾斜面上。同时,一部分光透射通过第二PBS 4的倾斜面,然后入射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
从第二PBS 4发射的光通量通过1/4波片9转换为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相对于其传播方向是右手顺时针方向。然后,圆偏振光通过物镜12聚焦到光盘6的信息记录面上。
在图8(b)中,从光盘6反射的反射光的圆偏振光的方向与图8(a)所示相反。反射光传播通过物镜12,然后通过1/4波片9转换为P偏振光。P偏振光透射通过第二PBS 4,然后透射通过第一PBS 3B,然后入射到光接收元件5A上。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2的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C,从半导体激光元件2发射的S偏振光反射到第一PBS 3B的倾斜面上,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1的S偏振光反射到第二PBS 4的倾斜面,从而组合到与半导体激光元件2相同的光路中。此外,由于从光盘6反射的反射光返回作为P偏振光,其偏振方向旋转90度,有可能将光依序透射通过第二PBS 4和第一PBS 3B,它们都是偏振分束器,然后高效率地将光引导到光接收元件5A。结果,不需要组合两个波长的光路的1/2波片。由于不使用具有结晶度的1/2波片,有可能以低成本实现具有高可靠性的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C。
此外,在实施例2中,不需要光路中弯曲光通量的提高反射镜。从而,有可能利用最小数目的光学元件构造超紧凑的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此外,由于不提供提高反射镜,因此更容易进行光学拾取装置上的调节,由此能够得到光学拾取装置的稳定特性。
例如,如图9所示,根据实施例2的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C可以构造具有与常规光学拾取装置100相同的厚度,其厚度通过在光路中提供提高反射镜11而变薄。根据实施例2的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100C可以用作用于写入的DVD半高度光学拾取装置。
此外,在实施例2中,由于1/4波片9连接到光盘6侧,其是与第二PBS4的光发射面侧相同的一侧,因此有可能通过使有效光通量小,由此能够构造1/4波片9具有最小量的面积。此外,有可能防止1/4波片9连接时产生的旋转误差以及以低成本实现具有高可靠性的紧凑的光学拾取装置100C。
此外,在实施例2中,由于平板型分束器用作第一PBS 3B,因此与使用立方体型分束器的装置相比,有可能进一步使光学拾取装置变薄。
此外,在实施例2中,如图7(a)和(b)所示,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提供在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1的激光透射通过第二PBS 4的位置处(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提供在相对于第二PBS 4与半导体激光元件1相对的一侧)。一部分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1的激光透射通过第二PBS 4,一部分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2的激光反射到第二PBS 4的倾斜面上。它们被引导到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侧。结果,有可能分别对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1和2的激光进行稳定的功率控制。
此外,在实施例2中,第二PBS 4、1/4波片9和用于功率控制的光接收元件8集成在一起,其在光盘6侧上的一部分放置在驱动物镜的致动器的致动器鼓13中。从而,有可能构造具有最小长度的光学拾取装置100C的光路长度,由此能够构造更高密度紧凑的光学拾取装置。
此外,在实施例2中,致动器鼓13的半圆环部分13a去除以便致动器鼓13不阻碍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1的激光的光路。从而,有可能最佳设置光通量以便构造高密度紧凑的光学拾取装置。
此外,在实施例2中,类似于上述实施例1中的情况,有可能通过旋转调节柱面透镜7防止特殊的能够在纹间表面R和凹槽G上记录信息的记录介质(例如DVD-R和DVD-RAM;图13(a)、(b)、(c)和(d)所示)中纹间表面部分R和凹槽G(图15所示)之间的散焦的差值,光轴作为该透镜的中心。此外,设置在柱面透镜7中的有切口部分7a可以有助于旋转调节。
此外,在实施例2中,如图2所示的结构,其中提供同相连接和相对连接以及内部连接可以通过开口56a至56d在同相连接和相对连接之间切换。因此,当光学拾取装置实际操作时,通过选择相应连接52a至52d的同相连接53a至53d的输出减少输出终端的数目,以及当调节光接收元件5A时,通过选择相应连接52a至52d的相对连接55a至55d的输出,有可能清楚地输出光接收点H和光接收区域(每个四划分区域)之间的位置误差。
此外,在实施例2中,如在上述实施例1中的情况,通过沿光轴方向移动调节三光束光栅16和18调节光接收元件5A上的三光束间距,然后调节图2所示的相对连接的输出平衡以便均匀,由此能够稳定操作跟踪伺服系统。
如上所述,具有彼此不同波长的激光为P偏振光或S偏振光。每个激光元件的位置和光接收元件的位置根据发射光的偏振方向来确定。由于这个原因,有可能减少光学拾取装置的元件数目,由此能够小型化光学拾取装置。
此外,通过在(i)连接用于输出的相应四划分区域的相对连接的输出,这些区域关于检测跟踪误差的各个次光束光接收区域的中心点对称,和(ii)连接用于输出大的相应四划分区域的同相连接的输出,这些区域具有同相位置关系,之间提供用于切换的开关,有可能提高次光束位置的调节准确度而不增加输出终端的数目。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1和2的光学拾取装置100A、100B和100C,有可能通过减少元件数目来小型化光学拾取装置以及进一步有可能稳定激光噪声以及最佳化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系统。此外,可以得到稳定的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1和2中,已经描述了能够处理两个波长的光学拾取装置,其能够处理用于CD的激光和用于DVD的激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能够处理用于BD的激光和用于DVD的激光的两个波长。此外,可以发射用于CD的激光和用于DVD的激光,以及可以同时发射用于BD的激光和用于DVD的激光,或可以分别发射根据使用的盘的类型的激光。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1和2中没有明确描述,但是有可能构造(i)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控制光盘6的旋转的转台和(ii)信息记录/再现设备,其能够:对来自/至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的信号进行预定的信号处理以便将其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显示屏幕上;和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装置从输出装置进行打印输出。
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1和2中没有明确描述,但是在此描述一种情况,其中象散产生在第一PBS 3B处以便传感器透镜(圆柱状透镜)可以省略。在上述实施例2中,平板型分束器用作第一PBS 3B。然而,象散通过使反射到光盘6上并从其中返回的光传播通过相对于光轴对角设置的平板型分束器(第一PBS 3B)而产生。因此,如果平板型分束器相对于光轴对角设置,则产生象散的传感器可以省略。
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其优选实施例1和2的使用来例证说明。然而,本发明不应当仅基于上述实施例1和2进行解释。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仅基于权利要求进行解释。同样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本发明的描述和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1和2的详细描述中的公知实现技术的等效范围。此外,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中引用的任何专利,任何申请和任何文献应当与在此具体描述的内容相同的方式在本说明书中结合作为参考。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下述领域:(i)光学拾取装置包括: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光源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元件作为光源;和接收从光盘反射的光的光接收元件和(ii)利用光学拾取装置的信息记录/再现设备以便处理具有不同规格(例如DVD/CD,BD/DVD)的光盘,具有彼此不同波长的两种类型的激光从彼此不同的方向入射到第一PBS上,该PBS设置得更远离光盘,它们都作为P偏振光,并且取决于每个波长,它们之一透射通过第一PBS的倾斜面,另一个反射到第一PBS的倾斜面上,然后发射到相同的光路,然后透射通过第二PBS的倾斜面,该PBS设置得更接近于光盘,照射到光盘上,然后为来自光盘的返回光的S偏振光成分反射到第二PBS的倾斜面,以及被引导到光接收元件。从而,常规需要以便使激光入射到两个PBS的1/2波片不需要,由此能够小型化和减少光学拾取装置的成本。此外,返回到半导体激光元件的光量减少,噪声产生被抑制,由此提高光学拾取装置的可靠性。此外,通过将1/4波片连接到第二PBS,有可能进一步小型化光学拾取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光学拾取装置中,包括: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彼此不同的光源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元件作为光源;和接收从光盘反射的光的光接收元件以便处理具有不同规格(例如DVD/CD,BD/DVD)的光盘,激光的第二激光作为S偏振光入射到第一PBS上,该PBS设置得更远离光盘,反射到第一PBS的倾斜面,然后透射通过第二PBS的倾斜面,该PBS设置得更接近于光盘,然后照射到光盘上,以及第一激光入射到第二PBS上,反射到第二PBS的倾斜面上,以及照射到光盘上,以及为由光盘反射的反射光的S偏振成分透射通过第二PBS和第一PBS的每个的倾斜面,然后被引导到光接收元件。从而,常规需要以便使激光入射到两个PBS的1/2波片不需要,由此能够小型化和减少光学拾取装置的成本。
此外,通过旋转调节柱面透镜,光轴作为其中心,稳定的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可以产生,由此能够提高光学拾取装置的可靠性。此外,通过在用于检测跟踪误差的四划分次光束光接收区域中同相连接的输出和相对相位的输出之间切换,有可能减少输出终端的数目以及提高次光束位置的调节准确度。此外,通过沿光轴方向移动调节光栅,其用于产生检测跟踪误差的次光束,有可能调节次光束的间距误差。
多种其它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容易实现,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因此,不应将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于在此所作的描述,而应广义解释权利要求。
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10月11日在日本提交的专利申请No.2005-296925的在先权益,在此结合该文献的整个内容作为参考。

Claims (21)

1.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具有两个能够发射彼此波长不同的光的光源,通过利用来自光源的光在/从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信息;其中,
两个光源都能够发射沿一个偏振方向的偏振光或与一个偏振方向相交的偏振光,并且两个光源的每个都根据发射的光的偏振方向设置在预定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分束器,设置得更远离光学记录介质,用于使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从不同方向入射,用于将光之一反射到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以及用于使另一光透射通过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以便沿相同方向发射两种光;
第二分束器,设置得更接近于光学记录介质,用于将来自第一分束器的光透射通过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并将该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用于将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反射到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以便发射反射光;和
光接收元件,用于从第二分束器接收发射光。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分束器,设置得更远离光学记录介质,用于使彼此具有不同波长的其它光入射到第一分束器并将该其它光反射到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
第二分束器,设置得更接近于光学记录介质,用于将来自第一分束器的光透射通过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以及用于使彼此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之一入射到第二分束器并将该光之一反射到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上以及将该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用于将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透射通过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和
光接收元件,用于从第一分束器接收光,来自第二分束器的光透射通过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
4.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包括:
两个能够分别发射不同波长光的光源;
第一分束器,设置得更远离光学记录介质,用于使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从不同方向入射,用于将光之一反射到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以及用于使另一光透射通过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和沿相同方向发射两种光;
第二分束器,设置得更接近于光学记录介质,用于将来自第一分束器的光透射通过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并将该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用于将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反射到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以便发射反射光;和
光接收元件,用于从第二分束器接收发射光。
5.根据权利要求2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两个光源都是半导体激光元件,来自该半导体激光元件的P偏振激光可以入射到第一分束器上。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两个光源都是半导体激光元件,来自该半导体激光元件的P偏振激光可以入射到第一分束器上。
7.根据权利要求2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
柱面透镜,在第二分束器和光接收元件之间,用于产生用于检测聚焦误差的象散;
柱面透镜调节部分,用于旋转调节柱面透镜,光轴作为其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学拾取装置,进一步包括:
柱面透镜,产生用于检测聚焦误差的象散;
柱面透镜调节部分,用于旋转调节柱面透镜,光轴作为其中心,
它们在第二分束器和光接收元件之间。
9.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包括:
两个能够分别发射不同波长光的光源;
第一分束器,设置得更远离光学记录介质,用于使彼此具有不同波长的其它光入射到第一分束器并将该其它光反射到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
第二分束器,设置得更接近于光学记录介质,用于将来自第一分束器的光透射通过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以及用于使彼此具有不同波长的光之一入射到第二分束器并将该光之一反射到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上以及将该光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以及用于将来自光学记录介质的反射光透射通过第二分束器的倾斜面;和
光接收元件,用于从第一分束器接收光,来自第二分束器的光透射通过第一分束器的倾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3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来自第二分束器的发射光直接通过物镜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来自第二分束器的发射光直接通过物镜照射到光学记录介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2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1/4波片连接到第二分束器的光发射侧。
13.根据权利要求3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1/4波片连接到第二分束器的光发射侧。
14.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1/4波片连接到第二分束器的光发射侧。
15.根据权利要求9的光学拾取装置,其中1/4波片连接到第二分束器的光发射侧。
16.根据权利要求3的光学拾取装置,包括:
光接收元件中两个用于检测跟踪误差的四划分次光束光接收区域,其中,
光学拾取装置能够连接前向次光束和后向次光束的前内圆周侧的输出,后内圆周侧的输出,前外圆周侧的输出和后外圆周侧的输出,以及能够产生输出,其中各侧的输出具有相同的同相位置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学拾取装置,包括:
光接收元件中两个用于检测跟踪误差的四划分次光束光接收区域,其中,
光学拾取装置能够连接前向次光束和后向次光束的前内圆周侧的输出,后内圆周侧的输出,前外圆周侧的输出和后外圆周侧的输出,以及能够产生输出,其中各侧的输出具有相同的同相位置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9的光学拾取装置,包括:
光接收元件中两个用于检测跟踪误差的四划分次光束光接收区域,其中,
光学拾取装置能够连接前向次光束和后向次光束的前内圆周侧的输出,后内圆周侧的输出,前外圆周侧的输出和后外圆周侧的输出,以及能够产生输出,其中各侧的输出具有相同的同相位置关系。
19.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设备,通过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拾取装置,在/从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信息。
20.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设备,通过利用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学拾取装置,在/从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信息。
21.一种信息记录/再现设备,通过利用根据权利要求9的光学拾取装置,在/从光学记录介质上记录/再现信息。
CNA2006101719440A 2005-10-11 2006-10-11 光学拾取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设备 Pending CN19717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6925/05 2005-10-11
JP2005296925A JP4557862B2 (ja) 2005-10-11 2005-10-11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1729A true CN1971729A (zh) 2007-05-30

Family

ID=37910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719440A Pending CN1971729A (zh) 2005-10-11 2006-10-11 光学拾取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81441A1 (zh)
JP (1) JP4557862B2 (zh)
CN (1) CN197172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2110A (zh) * 2018-03-27 2019-10-08 夏普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使用该光源装置的投影仪装置及照明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9373B2 (ja) * 2008-04-18 2012-04-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ス光学系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原盤露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96617B2 (ja) * 1997-01-13 2007-03-2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1297472A (ja) * 2000-04-18 2001-10-26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4014007A (ja) * 2002-06-06 2004-01-15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光ヘッ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4110897A (ja) * 2002-09-17 2004-04-0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そのモニタ方法
JP2005085334A (ja) * 2003-09-05 2005-03-31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348525B2 (ja) * 2003-12-09 2009-10-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フォトディテクタ回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WO2005093730A1 (ja) * 2004-03-25 2008-07-3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保持装置
JP2007018594A (ja) * 2005-07-07 2007-01-2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の光検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2110A (zh) * 2018-03-27 2019-10-08 夏普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及使用该光源装置的投影仪装置及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81441A1 (en) 2007-04-12
JP2007109282A (ja) 2007-04-26
JP4557862B2 (ja) 201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68055B2 (en) Optical pickup
US7319644B2 (en) Optical head, light-emitting/receiving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optical recording/recorded medium
US6944111B2 (en) Information read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399059B (zh) 光盘驱动装置、光拾取器及其中应用的光学部件
US6211511B1 (en) Dual-wavelength optical pickup head
US6084845A (en) Optical head and a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US6163409A (en) Optical head, optical component for use therei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JPH0950643A (ja) 光再生装置
US6009066A (en) Optical pickup of two different wavelength laser sources with an objective lens having an annular shielding region
JP2002203334A (ja) 記録媒体の情報再生及び記録装置
CN101499294A (zh) 光学拾取头装置
JPH09180238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
CN100424767C (zh) 光学拾取装置
CN1971729A (zh) 光学拾取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设备
CN101131834A (zh) 光学拾取装置
WO2007046256A1 (ja) 光ヘッド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0394482C (zh) 光拾取器及光盘驱动装置
US20030048737A1 (en)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reading on information on recording media with optical-axis aligning means
JP3582291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625261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H10162411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100262120B1 (ko) 광조절 반사형 듀얼 포커스 광픽업장치
KR100403596B1 (ko) 직각삼각형 모양의 빔스프리터를 구비한 광픽업장치와이를 이용한 광축보정방법
CN100501847C (zh) 光拾取装置
KR0134842B1 (ko) 재생전용 광픽업 광학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