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2683A - 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及其复配混凝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及其复配混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2683A
CN101172683A CNA2007101500974A CN200710150097A CN101172683A CN 101172683 A CN101172683 A CN 101172683A CN A2007101500974 A CNA2007101500974 A CN A2007101500974A CN 200710150097 A CN200710150097 A CN 200710150097A CN 101172683 A CN101172683 A CN 101172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agulant
pafc
coagulation
secon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500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7173C (zh
Inventor
孙井梅
李峰
赵新华
刘志强
黎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7101500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67173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72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2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71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717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及其复配混凝方法。水处理复配混凝剂的组份和含量是:PAFC1~3份,FeCl31~6份,HCA投加量为每升水0~0.3mg。水处理复配混凝剂的复配混凝方法,步骤如下:在150~300r/min的快速搅拌下,1)先加入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AFC;2)5s~20s后加入无机混凝剂FeCl3;3)继续快速搅拌30s~60s后加入阳离子型高分子助凝剂HCA;4)继续快速搅拌60s~90s后,转为30~50r/min的慢速搅拌,继续10~20min后停止搅拌,使形成的絮体静沉。采用本发明的复配强化混凝方案,不仅解决了原传统工艺投加铁盐后水的色度大、剩余浊度高的问题,而且改善了单独投加PAFC后矾花轻,沉速慢的弊端。

Description

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及其复配混凝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特别涉及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及其复配混凝方法。
背景技术
低浊度水源水含有较少的颗粒及胶体物质,很少的混凝剂即可达到电性中和的等电点。故形成的絮体小而松散,难以有效沉淀。藻类的大量繁殖,还会堵塞滤池,穿透滤床,恶化水质使水产生异味,增加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释放藻毒素威胁人类健康。增大混凝剂的投加量是目前水厂最常采用的有效提高混凝效果的措施,但处理效果并不明显。当FeCl3投加量超过60mg/L时,还会造成出水色度增大、pH降低腐蚀管网等问题。传统混凝剂的另一个缺点是混凝效果不稳定,受原水水质变化的冲击较大,适用范围较窄,给饮用水的处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低浊水源水和高藻水源水的处理一直是水处理界的一大难点。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AFC是铝系、铁系和铝铁共聚物的各种占优势的亚稳态或稳态形态的集合,其化学形态属于多核羟基络合物及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它在水的混凝沉淀处理中表现出较高的效能。但仍然存在形成絮体小、松散、不易下沉等缺点。不同混凝剂复配的效果往往优于同条件下单一混凝剂的使用效果,不同混凝剂的复配可充分发挥混凝剂各自的特点,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也就是协同效应。协同效应可以提高混凝剂的絮凝效果、减少用量并扩大使用范围。目前国内外对絮凝协同效应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尤其是PAFC与其他混凝剂复配技术对低浊度水源水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及其复配混凝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原水浊度低和藻类过量繁殖等造成的混凝效果不佳的传统难题。
本发明的一种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其复配组份和质量比例如下:
PAFC    1~3份,
FeCl3   1~6份
HCA     0~0.3mg/L。
在水的浊度为9.0NTU以上,耗氧量为3.5mg/L以上时,其复配组份和质量比例如下:
PAFC    1~3份,
FeCl3   1~5份
HCA     0.2~0.3mg/L。
本发明的水处理复配混凝剂的复配混凝方法,步骤如下:
1)在150~300r/min的快速搅拌下,先加入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AFC;
2)继续快速搅拌5s~20s后,加入无机混凝剂FeCl3
3)继续快速搅拌30s~60s后,加入阳离子型高分子助凝剂HCA;
4)继续快速搅拌60s~90s后,转为30~50r/min的慢速搅拌,继续10~20min后停止
搅拌,使形成的絮体静沉。
根据原水水质的特点及不同药剂的混凝特性,采用不同混凝剂间的复配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不同药剂的混凝和絮凝优势;并对最佳的复配组合方式进行混凝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AFC、FeCl3及HCA的复配优化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低浊水及高藻水的混凝效果,并有效改善后续的处理及节省药剂费用。
华北地区水源水,当水源水温度在10℃~20℃,浊度在9.0NTU以下,耗氧量在3.5mg/L以下时,原水具有低浊水的特点。按本专利的投药方式,两种混凝剂的投加比例(PAFC∶FeCl3的质量比)在3∶1~1∶6的范围内,无需投加HCA助凝剂,即可获得理想的混凝效果,形成的矾花大而密实,处理水浊度低。夏季进入高藻期,水温在20℃以上,藻类大量繁殖,藻类计数在1000万个/L以上,浊度在9.0NTU以上,耗氧量在3.5mg/L以上;且进入供水高峰期后处理水量增大,反应池及沉淀池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按本专利的投药方式,两种混凝剂PAFC和FeCl3的投加比例在3∶1~1∶5的范围内、HCA助凝剂的投加量在0.2~0.3mg/L时,形成的矾花大而密实,处理水浊度低。
对优化后的复配混凝技术与传统的混凝技术进行技术比较,即对包括处理水的剩余浊度、剩余CODMn、余铁、余铝、藻类、pH等水质指标的比较,结果表明同条件下复配投加方式的各项出水指标都明显优于单独投加FeCl3。在混凝剂的药耗费用上,采用复配投加的方式可以为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水厂每年节省11万元以上。采用本专利的复配强化混凝方案,不仅解决了原传统工艺投加铁盐后水的色度大、剩余浊度高的问题,而且改善了单独投加PAFC后矾花轻,沉速慢的弊端。采用本专利的复配强化混凝方案,铁盐和铝盐的混凝特性被最大程度的结合到一起,极大的提高了华北地区水源水的处理效果并节省药剂费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对于华北地区低浊水源水和高藻水源水的混凝沉淀,采用本专利的复配优化技术形成的矾花在0.8mm以上,可有效降低沉后水的浊度到1.0NTU以下,是原传统混凝工艺(单投FeCl3)所达不到的处理效果。
(2)对于同一低浊水源水或高藻水源水,采用本专利的复配优化技术,总投药量10mg/L时的处理水质(如剩余浊度、剩余CODMn、余铁、余铝等指标)优于投药量25mg/L的原传统混凝工艺(单投FeCl3)。因此每处理1万吨的原水,采用本专利的复配优化技术较原传统混凝技术可节省药剂费用30元,对于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水厂,每年可节省药剂费用11万元以上。
(3)本专利的复配优化技术对原水水质、水量变化的耐冲击性强,对藻类的去除效果好,解决了原传统混凝工艺不同季节处理水水质不稳定的难题。
(4)利用本专利的复配优化技术所形成的絮体颗粒大而密实,易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避免了原传统混凝工艺中因外界的扰动而矾花浮起和滤池频繁堵塞等问题。较好的处理水水质(如较低的剩余浊度、剩余CODMn、余铁、余铝和较高的pH等指标)还可有效降低后续加氯消毒的药耗,保证管网水水质。
附图说明
附图1(a):低浊水复配强化混凝的矾花尺寸及沉后水浊度;
附图1(b):高藻水复配强化混凝的矾花尺寸及沉后水浊度;
附图2(a):复配强化混凝技术与原传统混凝技术处理低浊水的浊度比较;
附图2(b):复配强化混凝技术与原传统混凝技术处理低浊水的UV254和CODMn比较;
附图2(c):复配强化混凝技术与原传统混凝技术处理低浊水的剩余Al和Fe比较;
附图3(a):复配强化混凝技术与原传统混凝技术处理高藻水的浊度比较;
附图3(b):复配强化混凝技术与原传统混凝技术处理高藻水的pH比较;
附图3(c):复配强化混凝技术与原传统混凝技术处理高藻水的UV254比较;
附图3(d):复配强化混凝技术与原传统混凝技术处理高藻水的藻类比较;
附图4(a):单投FeCl3混凝形成絮体的SEM照片;
附图4(b):单投PAFC混凝形成絮体的SEM照片;
附图4(c):PAFC与FeCl3复配强化混凝形成絮体的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与处理结果作进一步的说明。
当水源水温度在10℃~20℃,浊度在9.0NTU以下,耗氧量在3.5mg/L以下时,原水具有低浊水的特点。复配强化混凝的优化方式为:在150~300r/min的快速搅拌下,先加入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AFC,5s~20s后加入无机混凝剂FeCl3,继续快速搅拌120s~150s后,转为30~50r/min的慢速搅拌,继续10~20min后停止搅拌,使形成的絮体静沉。两种混凝剂的质量比PAFC∶FeCl3在3∶1~1∶6的范围内,无需投加HCA助凝剂。
夏季进入高藻期,水温在20℃以上,藻类大量繁殖,藻类计数在1000万个/L以上,浊度在9.0NTU以上,耗氧量在3.5mg/L以上。复配强化混凝的优化方式为:在150~300r/min的快速搅拌下,先加入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AFC,5s~20s后加入无机混凝剂FeCl3,30s~60s后再加入0.2~0.3mg/L的阳离子型高分子助凝剂HCA,继续快速搅拌60s~90s后,转为30~50r/min的慢速搅拌,继续10~20min后停止搅拌,使形成的絮体静沉。两种混凝剂的质量比(PAFC∶FeCl3)在3∶1~1∶5的范围内,助凝剂HCA的最佳投量为0.2~0.3mg/L。
处理结果:
经过对PAFC与FeCl3不同投加方式的对比实验发现:先投加PAFC后投加FeCl3的复配投加方式,其沉后水的浊度明显低于先投加FeCl3后投加PAFC及PAFC和FeCl3同时投加的复配投加方式,故先投加PAFC后投加FeCl3的复配投加方式为本复配混凝方案的最佳投加方式。经过对PAFC及FeCl3两药剂不同的投加时间间隔的实验发现:先加入PAFC,5s~20s后加入FeCl3的沉后水浊度低,为本复配混凝方案的优化投加方式。
在以上优化混凝方式下,附图1(a)和附图1(b)分别考察了低浊水和高藻水投加不同质量比的PAFC/FeCl3所形成矾花的尺寸及沉后水浊度。由附图1(a)可见,对于华北地区低浊水源水,两种混凝剂的质量比(PAFC∶FeCl3)在3∶1~1∶6之间时,沉后水的浊度在1NTU以下,所形成矾花的尺寸在0.8mm以上,满足实际生产获得良好出水的工艺要求。由附图1(b)可见,对于华北地区高藻水源水,两种混凝剂的质量比PAFC∶FeCl3在3∶1~1∶5之间时,沉后水的浊度在1NTU以下,所形成矾花的尺寸在0.8mm以上,满足实际生产获得良好出水的工艺要求。
附图2(a),2(b)和2(c)分别比较了本专利的复配优化混凝技术与原单加FeCl3混凝技术处理低浊水的沉后水浊度、UV254、CODMn、剩余铝和铁等水质指标。附图2(a),2(b)和2(c)表明对于华北地区低浊水源水,采用上述复配优化混凝方式强化混凝低浊度水源水的沉后水浊度、UV254、CODMn、剩余铁等水质指标明显低于采用原单加FeCl3混凝工艺。
附图3(a),3(b),3(c)和3(d)分别比较了本专利的复配优化混凝技术与原单加FeCl3混凝技术处理高藻水的沉后水浊度、pH、UV254和藻类等水质指标。附图3(a),3(c)和3(d)表明对于华北地区高藻水源水,采用上述复配优化混凝方式强化混凝高藻水源水的沉后水浊度、UV254和藻类的含量等水质指标明显低于采用原传统混凝工艺。附图3(b)表明对于华北地区高藻水源水,采用上述复配优化混凝方式强化混凝高藻水源水的沉后水pH值高于采用原传统混凝工艺,解决了原传统工艺投加铁盐后水的色度大、出现管网黄水等问题。
附图4(a),4(b)和4(c)分别为原水单投FeCl3、单投PAFC、联合投加PAFC和FeCl3后形成絮体的SEM照片。FeCl3是传统的无机混凝剂,溶于水后有强烈的电性中和作用,并形成Fe(OH)3起网捕、卷扫作用。附图4(a)中的孔状结构就是Fe(OH)3,可见FeCl3的絮凝机理是以网捕卷扫和电性中和作用为主。PAFC是无机高分子聚合物,水解产生铝系、铁系和铝铁共聚物的链状结构。附图4(b)表明PAFC形成的絮体是以架桥作用为主,絮体的结构比单加FeCl3形成的絮体更密实。复配投加方式结合了铝盐和铁盐的优点,絮体结构更加密实。附图4(c)中的孔状结构,部分被白色物质填充,说明了PAFC与FeCl3的结合过程。PAFC与FeCl3的复配投加过程涉及到多种混凝机理,混凝过程非常复杂,不仅有两种混凝剂自身的絮凝,而且两种混凝剂之间相互影响,产生协同絮凝作用。因此,两混凝剂的投加量、投加比例、投加方式或投加顺序、及投加的时间间隔等都会影响两混凝剂的协同絮凝作用及结合程度,因而影响所形成絮体的特性及混凝的效果。

Claims (3)

1.一种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其特征是复配组份和质量比例如下:
PAFC   1~3份,
FeCl3  1~6份,
HCA    0~0.3mg/L。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其特征是所述复配混凝剂在水的浊度为9.0NTU以上,耗氧量在3.5mg/L以上时,其复配组份和质量比例如下:
PAFC   1~3份,
FeCl3  1~5份
HCA    0.2~0.3mg/L。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处理复配混凝剂的复配混凝方法,其特征是:
1)在150~300r/min的快速搅拌下,先加入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AFC;
2)继续快速搅拌5s~20s后,加入无机混凝剂FeCl3
3)继续快速搅拌30s~60s后,加入阳离子型高分子助凝剂HCA;
4)继续快速搅拌60s~90s后,转为30~50r/min的慢速搅拌,继续10~20min后停止搅拌,使形成的絮体静沉。
CNB2007101500974A 2007-11-07 2007-11-07 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及其复配混凝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717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500974A CN100567173C (zh) 2007-11-07 2007-11-07 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及其复配混凝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1500974A CN100567173C (zh) 2007-11-07 2007-11-07 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及其复配混凝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2683A true CN101172683A (zh) 2008-05-07
CN100567173C CN100567173C (zh) 2009-12-09

Family

ID=39421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5009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7173C (zh) 2007-11-07 2007-11-07 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及其复配混凝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67173C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3527B (zh) * 2009-08-26 2012-06-20 武汉金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
CN102923832A (zh) * 2012-11-19 2013-02-13 重庆大学 一种去除水体中针杆藻的絮凝剂及去除方法
CN103588272A (zh) * 2013-11-29 2014-02-19 陈忠林 一种无机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利用其处理低温低浊高有机物水体的强化混凝方法
CN104140148A (zh) * 2014-07-16 2014-11-12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城镇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混凝剂及其处理方法
CN104140151A (zh) * 2014-07-21 2014-11-12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镀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处理混凝剂
CN104140147A (zh) * 2014-07-16 2014-11-12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油田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混凝剂及其处理方法
CN104140150A (zh) * 2014-07-21 2014-11-12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化工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处理混凝剂
CN104150575A (zh) * 2014-07-04 2014-11-19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印染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混凝剂及其处理方法
CN110745994A (zh) * 2019-11-06 2020-02-04 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低浑浊度低有机物原水的混凝方法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3527B (zh) * 2009-08-26 2012-06-20 武汉金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复合型高分子絮凝剂
CN102923832A (zh) * 2012-11-19 2013-02-13 重庆大学 一种去除水体中针杆藻的絮凝剂及去除方法
CN103588272A (zh) * 2013-11-29 2014-02-19 陈忠林 一种无机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利用其处理低温低浊高有机物水体的强化混凝方法
CN103588272B (zh) * 2013-11-29 2015-11-04 哈尔滨优方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利用其处理低温低浊高有机物水体的强化混凝方法
CN104150575A (zh) * 2014-07-04 2014-11-19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印染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混凝剂及其处理方法
CN104150575B (zh) * 2014-07-04 2015-10-28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印染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混凝剂及其处理方法
CN104140148A (zh) * 2014-07-16 2014-11-12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城镇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混凝剂及其处理方法
CN104140147A (zh) * 2014-07-16 2014-11-12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油田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混凝剂及其处理方法
CN104140148B (zh) * 2014-07-16 2015-11-04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城镇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混凝剂及其处理方法
CN104140150A (zh) * 2014-07-21 2014-11-12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化工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处理混凝剂
CN104140150B (zh) * 2014-07-21 2015-08-05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化工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处理混凝剂
CN104140151B (zh) * 2014-07-21 2015-10-28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镀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处理混凝剂
CN104140151A (zh) * 2014-07-21 2014-11-12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镀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处理混凝剂
CN110745994A (zh) * 2019-11-06 2020-02-04 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低浑浊度低有机物原水的混凝方法
CN110745994B (zh) * 2019-11-06 2022-05-10 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低浑浊度低有机物原水的混凝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67173C (zh) 2009-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7173C (zh) 水处理复配混凝剂及其复配混凝方法
CN101628746B (zh) 聚合氯化铝铁-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复合混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57119B (zh) 一种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701345A (zh) 一种基于原位生成双混凝剂的预氧化-混凝除藻的方法
CN107176661B (zh) 一种聚钛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016454B (zh) 一种用于再生铅废水处理的絮凝沉淀剂的制备方法
CN104478050A (zh) 一种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的改性聚合硫酸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304765A (zh) 处理炼钢含氟浊环水的快速沉降脱氟剂及制备、使用方法
CN108640233A (zh) 一种复合水处理剂及其应用
CN101628749A (zh) 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46534A (zh) 一种焦化酚氰废水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344190B (zh) 一种强化凝聚除藻并控制胞内物质释放的方法
CN104478056A (zh) 一种污水处理剂
CN102079565B (zh) 硫酸铝-氯化铁-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三元复合混凝剂及其制备与应用方法
CN102344180B (zh) 一种强化微界面吸附作用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吸附凝聚方法
CN101492192B (zh) 一种含氟废水处理用混凝剂及其应用工艺
CN102701387A (zh) 四氯化钛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7878A (zh) 一种高效复合混凝剂
Zong et al.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ral reef-like floc towards the removal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contaminant
CN103204571A (zh) 一种专用于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剂
CN101693566A (zh) 序批式水处理的方法
CN103964554B (zh) 聚合硫酸钛-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复合混凝剂及其制备与应用方法
CN102344191A (zh) 一种强化异相凝聚过程以改善絮凝效果、提高絮体粒径的方法
CN102642903A (zh) 新型改性蒙脱石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的制备
CN103214119B (zh) 一种去除含溴离子饮用水中溴离子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9

Termination date: 201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