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5465A - 双管分层集水器 - Google Patents
双管分层集水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65465A CN101165465A CNA2006101505206A CN200610150520A CN101165465A CN 101165465 A CN101165465 A CN 101165465A CN A2006101505206 A CNA2006101505206 A CN A2006101505206A CN 200610150520 A CN200610150520 A CN 200610150520A CN 101165465 A CN101165465 A CN 1011654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tube
- gully
- separating device
- water collection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双管分层集水器,包含:复数个内层管,彼此间分别以一分隔装置连接,以在每一复数个内层管形成一独立集水段,每一复数个内层管在不同高度,设有复数个集水孔;复数个外环管,分别可旋转地套置在内层管的外围,并对应所述复数个集水孔,包含数个入水孔;以及复数个集水管分别独立输送各个集水段所收集的水样;其中,藉由外环管的旋转而使得其入水孔与对应的内层管的集水孔交错或接合,以决定闭合状态,以使得在不扰动水体的状况下,同时由上方抽水或下方重力流出方式,连续取出不同深度的水样,作为后续水质采样、分析或水处理的工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水器,尤其涉及一种双管分层集水器,可以在不扰动水体的状况下,同时连续取出不同深度的水样。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暴雨后,由于自来水原水浊度飙高,导致自来水厂处理沉淀池负荷过重,最终导致自来水厂无法运作。传统上,加药混凝与加强沉淀成为重要水质处理步骤,加药混凝后产生的絮结产物,其在沉淀池中的沉降性成为自来水处理过高浊度的成败关键。
请参考图1,是以沉淀池(200)作为处理水中悬浮固体的装置,其藉由固体的重力沉降作用将固体加以去除,待处理水在入水口处(203)进入,固体沉降后的澄清水则多从上方平面堰出水处(201)溢流出。水中悬浮固体沉淀后再以底部刮泥机(202)与污泥管(204),去除底部污泥,并以表面扫泥器(206)与表面排泥槽(208),清除表面悬浮泥。
请参考图2a及2b,在水处理过程中,仍可能有密度低于1的漂浮物质存在,例如在沉淀池中的水表面悬浮有油或气泡污泥等悬浮物,影响出水水质,所以从出水处(201)溢流出的水必须经由沉淀池表面下方的出水口(210)排出处理后的水(参看图2a),在某些沉淀池中,出水处(201)还可设于水面之下,但是仍经由沉淀池表面下方的出水口(210)排出处理后的水(参看图2b)。
如果水质状况时时改变,那么沉淀池的出水水质也随之改变。例如石油化学业常使用油水浮除槽,以去除上方含油污泥,由于油水分离池多半设计为固定的出水高度,因此必须经常变动油水分离池的操作条件,以达到最佳效果。然而经过处理后的水的成果如何,仍需采样检验才可得知。
此外,除了处理水池需作水质采样检验外,湖泊、水库、或养殖池也有可能为研究目的或为改善水质,需作水质采样检验。在湖泊、水库、或养殖池中,因受阳光、鱼群、温度、水质、浊度等的影响,水在不同深度往往产生不同的物理、化学与生物性质。在上述水体中取出具有代表性且不扰动水体状况下的水样,以便进行后续水样检验或水质处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请参看图3,是一种传统的不同水深采水装置采水器(100),其是以绳索(102)控制采水深度,使用时先将采样器(100)掷入水中,再以重锤启动上下水封装置(104),将所述深度水样封存在采水器(100)中,再将采水器取回,进行分样工作。然而,在采样过程中,掷入采样器(100)会严重扰动水体,此外,在采样器连续扔掷使用或采样器水封(104)不良的情形下,均可能漏失水样。另外,此种采样装置无法进行环境水体不同水深的同步采样工作。
请参看图4,是以传统手动方式采水,在采水安全考虑下,采水范围仅局限于浅水区域,而采水体积更局限于采样容器体积,如果需要大量水样体积情形下,那么需要多次进入水体。此外,如果水体呈现流动状态,那么在水流流动与水体扰动状况下采集水样,其样本代表性将受到质疑。
由此可知如果将所述传统的采样器应用在沉淀池水体的采样,那么在掷入或置入采样器后,会立即扰动沉淀池水体中的絮结产物,而无法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水样,不用说其检验结果。且如果以手动方式取水,那么取样范围有限,因此一种可以在不扰动水体的状况下,连续取出不同深度的水样的集水器的发明是业界所企盼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内外双管分层结构,藉由外管入水孔与内管集水孔的旋转对应,可以在不扰动水体的状况下,同时连续取出不同深度水样的双管分层集水器。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是关于一种利用重力流出所采水样方式的双管分层集水器。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主要包含:复数个内层管、复数个外环管、至少一集水管以及一底集水管,其中,复数个内层管,彼此间分别藉由一个分隔装置相连接,以在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形成一独立集水段,其中最上方的内层管具有一顶盖且最下方的内层管具有一底盖分别覆盖其上下端以隔绝外界水流,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设有至少一集水孔组,每一所述集水孔组,设有至少一个集水孔。所述复数个外环管,对应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的所述集水孔组,分别可旋转地套置在所述内层管的外围,每一所述复数个外环管包含一入水孔组,每一所述入水孔组对应一所述集水孔组,且包含至少一个入水孔。所述至少一集水管,其一端分别连接到对应分隔装置的一出水孔,并穿越所述底盖,用以输送对应分隔装置上的所述独立集水段内收集的水样。所述底集水管,连接到所述底盖的一孔并穿越所述底盖,用以输送所述底盖上的集水段内收集的水样。操作时,当一外环管旋转而使得其入水孔与对应的内层管的一集水孔交错时,所述外环管与所述内层管密合,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外的水样无法进入其中,当所述外环管的入水孔与所述内层管的对应集水孔重叠时,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可收集所述集水孔对应高度的水样。
本发明,在另一实施例中,是关于一种上方抽取水样方式的双管分层集水器。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主要包含:一汲取装置、复数个内层管、复数个外环管、至少一集水管以及一底集水管。所述复数个内层管,彼此间分别藉由一个分隔装置相连接,以在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形成一独立集水段,其中最下方的内层管具有一底盖覆盖其下端以隔绝外界水流,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设有至少一集水孔组,每一所述集水孔组设有至少一个集水孔。所述复数个外环管,对应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的所述集水孔组,分别可旋转地套置在所述内层管的外围,每一所述复数个外环管包含一入水孔组,每一所述入水孔组对应一所述集水孔组,且包含至少一个入水孔。所述至少一集水管,其一端位于对应分隔装置的上沿,用以输送所述对应分隔装置上的所述独立集水段内收集的水样,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汲取装置。所述底集水管,其一端位于所述底盖的上沿,并穿越所述底盖相对应的分隔装置,使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汲取装置,用以输送所述底盖上的集水段内收集的水样。操作时,当一外环管旋转而使得其入水孔与对应的内层管的一集水孔交错时,所述外环管与所述内层管密合,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外的水样无法进入其中,当所述外环管的入水孔与所述内层管的对应集水孔重叠时,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可收集所述集水孔对应高度的水样,并经由所述汲取装置向上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沉淀池的示意图。
图2a是常规沉淀池的出水位置样态一的示意图。
图2b是常规沉淀池的出水位置样态二的示意图。
图3是常规水样取样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常规手动水样取样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其中a是沿图5剖面线a-a所示的剖面图;
其中b是沿图5剖面线b-b所示的剖面图;
其中c是沿图5剖面线c-c所示的剖面图;
其中d是沿图5剖面线d-d所示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第一内层管的放大断面示意图。
图6a是沿图6剖面线a-a所示的剖面图。
图6b是沿图6剖面线b-b所示的剖面图。
图6c是沿图6剖面线c-c所示的剖面图。
图6d是沿图6剖面线d-d所示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图7a是沿图7剖面线a-a所示的剖面图。
图7b是沿图7剖面线b-b所示的剖面图。
图7c是沿图7剖面线c-c所示的剖面图。
图7d是沿图7剖面线d-d所示的剖面图。
图8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实施在夏季湖泊的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实施在冬季湖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是一种利用重力流出方式以采水样的双管分层集水器,其主要包含:(i)四个内层管(10,20,30,40),从上到下分别是第一内层管(10)、第二内层管(20)、第三内层管(30)以及第四内层管(40);(ii)十六个外环管(101,102,103,104,201,202,203,204,301,302,303,304,401,402,403,404),其中每四个外环管对应一个内层管;(iii)三个集水管(61,62,63);以及(iv)一底集水管(64)。每一个内层管(10,20,30,40)的长度为24公分,外径为3.6公分,厚0.3公分,优选(但不限于)为PVC材质,每一个外环管(101,102,103,104,201,202,203,204,301,302,303,304,401,402,403,404)的长度为6公分,外径为4公分,厚0.2公分,也优选(但不限于)为PVC材质。然而本发明内层管与外环管的长度与直径均可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并不限于上述尺寸。且内层管的数目也不限于四个,八个内层管或其它数目也可。
其中,所述四个内层管(10,20,30,40),彼此间分别以一类似竹节的分隔装置(51,52,53)相连接,以在每一内层管(10,20,30,40)内形成一独立集水段,从上到下分别为第一集水段、第二集水段、第三集水段与第四集水段。其中位于最上方的第一内层管(10)顶端具有一顶盖(50)且位于最下方的第四内层管(40)底端具有一底盖(54)(参见图5d)分别覆盖其上下端以隔绝外界水流。如图5及图5a到5c所示,分隔装置(51,52,53)从上到下分别为第一分隔装置(51)、第二分隔装置(52)、与第三分隔装置(53)。此外,每一内层管(10,20,30,40)在均分的4个高度分别设有一组集水孔组。请参看图6,以第一内层管(10)为例,每一组集水孔组在坐标轴0度、90度、180度以及270度分别设置一集水孔(11,12,13,14)。
请参看图5a-5d,其是图5剖面a-a,b-b,c-c,d-d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分隔装置(51)在坐标轴180度方向设有一出水孔(511),第二分隔装置(52)在坐标轴180度方向设有一穿孔(521)且在270度方向设有一出水孔(522),第三分隔装置(53)在坐标轴180度方向、270度方向分别设有一穿孔(531,532)且在0度方向设有一出水孔(533),底盖(54)在坐标轴180度方向、270度方向及0度方向分别设有一穿孔(541,542,543),且在90度方向设有一出水孔(544)。各外环管(101,102,103,104,201,202,203,204,301,302,303,304,401,402,403,404),对应不同高度的集水孔组,分别可旋转地套置在相对应内层管(10,20,30,40)的外围。
请参看图6a-6d,其分别为图6剖面a-a,b-b,c-c,d-d的剖面图,以第一内层管(10)为例,外环管(101,102,103,104)从上到下可旋转地分别套置在第一内层管(10)的外围。外环管(101,102,103,104)分别包含一入水孔组,每一入水孔组包含复数个入水孔(110,120,130,140),且每一入水孔组与第一内层管(10)的各集水孔组对应。在此实施例中,外环管(102,103,104)的旋转位置使得其入水孔(120,130,140)与第一内层管(10)的集水孔(12,13,14)交错,且外环管(102,103,104)与第一内层管(10)密合,因此本实施例的双管分层集水器外的水样无法由入水孔(120,130,140)及集水孔(12,13,14)进入第一内层管(10)中。然而最上层的外环管(101)的旋转位置使其入水孔(110)与第一内层管(10)的对应集水孔(11)重叠,因此水样可由入水孔(110)及集水孔(11)进入第一内层管(10)中。因此用户可藉由选择旋转不同高度的外环管使其入水孔与对应内层管的对应集水孔交错或重叠,决定是否收集特定高度的水样,而没有扰动附近水体状况的忧虑。外环管的旋转可经由手动转动或经由电子仪器电控其旋转。
请参看图5,第一集水管(61)的一端是连接到第一分隔装置(51)的出水孔(511),然后穿越第二分隔装置(52)的穿孔(521)、第三分隔装置(53)的穿孔(531)与底盖(54)的穿孔(541),再连接到第一流量控制阀(92),第二集水管(62) 的一端是连接到第二分隔装置(52)的出水孔(522),然后穿越第三分隔装置(53)的穿孔(532)与底盖(54)的穿孔(542)连接到第二流量控制阀(94),第三集水管(63)的一端是连接到第三分隔装置(53)的出水孔(533),然后穿越底盖(54)的穿孔(543)连接到第三流量控制阀(96),底集水管(64)的一端是连接底盖(54)出水孔(544),然后穿越底盖(54),并连接到第四流量控制阀(98)。经由上述独立的集水管(61,62,63)以及底集水管(64)可独立地输送位于各内层管内(10,20,30,40)的独立集水段所收集的水,作后续处理之用,不会与其它集水段所收集的水样混合。另各量控制阀(92,94,96,98)则可控制水样输送速度。上述实施例的双管分层集水器的复数个内层管与分隔装置还可以一体成型方式呈现。
请参看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是一种上方抽取水样方式的双管分层集水器,适合用于湖泊或河流的水样采集,其主要包含:(i)四个内层管(10,20,30,40),从上到下分别为第一内层管(10)、第二内层管(20)、第三内层管(30)以及第四内层管(40);(ii)十六个外环管(101,102,103,104,201,202,203,204,301,302,303,304,401,402,403,404),其中每四个外环管对应一个内层管;(iii)三个集水管(61a,62a,63a);(iv)一底集水管(64a);以及(v)一汲取装置,例如泵(80)。每一个内层管(10,20,30,40)的长度为24公分,外径为3.6公分,厚0.3公分,优选(但不限于)为PVC材质,每一个外环管(101,102,103,104,201,202,203,204,301,302,303,304,401,402,403,404)的长度为6公分,外径为4公分,厚0.2公分,也优选(但不限于)为PVC材质。然而本发明内层管与外环管的长度与直径均可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并不限于上述尺寸。且内层管的数目也不限于四个,八个内层管或其它数目也可。
其中,所述四个内层管(10,20,30,40),彼此间分别以一类似竹节的分隔装置(51a,52a,53a)相连接,以在每一内层管(10,20,30,40)内形成一独立集水段,从上到下分别为第一集水段、第二集水段、第三集水段与第四集水段。其中位于最上方的第一内层管(10)顶端具有一顶盖(50a),以隔绝外界水流或异物进入,且最下方的第四内层管(40)底端具有一底盖(54a)覆盖其下端以隔绝外界水流。另有一加大底座(300)连接到底盖(54a),用以将双管分层集水器固定到所要放置的河床底部或湖底部。加大底座(300)还可以一尖形重锤取代,以尖形重锤插入土壤中,达到固定双管分层集水器的目的。
如图7及图7b到7d所示,分隔装置(51a,52a,53a)从上到下分别为第一分隔装置(51a)、第二分隔装置(52a)、与第三分隔装置(53a)。此外每一内层管(10,20,30,40)在均分的4个高度分别设有一组集水孔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内层管与外环管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请参看图6,以第一内层管(10)为例,每一组集水孔组在坐标轴0度、90度、180度以及270度分别设置一集水孔(11,12,13,14)。
请参看图7a-7d,其是图7剖面a-a,b-b,c-c,d-d的剖视图,其中顶盖(50a)在坐标轴0度方向、270度方向、180度方向及90度方向分别设有一穿孔(501a,502a,503a,504a);第一分隔装置(51a)在坐标轴0度方向、270度方向、180度方向分别设有一穿孔(511a,512a,513a)。第二分隔装置(52a)在坐标轴0度方向且在270度方向设有一穿孔(521a,522a);第三分隔装置(53a)在坐标轴0度方向设有一穿孔(531a)。各外环管(101,102,103,104,201,202,203,204,301,302,303,304,401,402,403,404),对应不同高度的集水孔组,分别可旋转地套置在相对应内层管(10,20,30,40)的外围。
请参看图6a-6d,其分别为图6剖面a-a,b-b,c-c,d-d的剖面图,且图6a-6d同时适用本发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以第一内层管(10)为例,外环管(101,102,103,104)从上到下可旋转地分别套置在第一内层管(10)的外围。外环管(101,102,103,104)分别包含一入水孔组,每一入水孔组包含复数个入水孔(110,120,130,140),且每一入水孔组与第一内层管(10)的各集水孔组对应。在此实施例中,外环管(102,103,104)的旋转位置使得其入水孔(120,130,140)与第一内层管(10)的集水孔(12,13,14)交错,且外环管(102,103,104)与第一内层管(10)密合,因此本实施例的双管分层集水器外的水样无法由入水孔(120,130,140)及集水孔(12,13,14)进入第一内层管(10)中。然而最上层的外环管(101)的旋转位置使其入水孔(110)与第一内层管(10)的对应集水孔(11)重叠,因此水样可由入水孔(110)及集水孔(11)进入第一内层管(10)中。因此用户可藉由选择旋转不同高度的外环管使其入水孔与对应内层管的对应集水孔交错或重叠,决定是否收集特定高度的水样,而没有扰动附近水体状况的忧虑。外环管的旋转可经由手动转动或经由电子仪器电控其旋转。
请参看图7,第一集水管(61a)的一端位于接近第一分隔装置(51a)的上沿处,然后穿越顶盖(50a)的穿孔(504a)并连接到泵(80);第二集水管(62a)的一端位于接近第二分隔装置(52a)的上沿处,穿越第一分隔装置(51a)的穿孔(513a)及顶盖(50a)的穿孔(503a)并连接到泵(80);第三集水管(63a)的一端位于接近第三分隔装置(53a)的上沿处,穿越第二分隔装置(52a)的穿孔(522a)、第一分隔装置(51a)的穿孔(512a)及顶盖(50a)的穿孔(502a)并连接到泵(80);底集水管(64a)的一端位于接近底盖(54a)的上沿处,穿越第三分隔装置(53a)的穿孔(531a)、第二分隔装置(52a)的穿孔(521a)、第一分隔装置(51a)的穿孔(511a)以及顶盖(50a)的穿孔(501a),并连接到泵(80)。经由上述独立的集水管(61a,62a,63a,)以及底集水管(64a)可独立地输送位于各内层管内(10,20,30,40)的独立集水段所收集的水,作后续处理之用,不会与其它集水段所收集的水样混合。上述实施例的双管分层集水器,其中复数个内层管与分隔装置还可以一体成型方式呈现。
请参看图8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实施在夏季湖泊的示意图,其从上方采样不同深度的水样,其中加大固定座(300),是固定于湖泊的底部。请参看图8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实施在冬季湖泊,且湖泊冰封的示意图,在实施时,首先在冰封湖泊表面(400),凿一冰层钻孔(410),再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双管分层集水器由冰层钻孔(410)置入,并以加大固定座(300)固定在湖泊的底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可示范如下:
1.使用在水质混凝处理槽中,可评估混凝絮结产物在慢混池不同深度实际混凝成长状况,与在沉淀池中不同深度的沉降情形。
2.使用在沉淀池、油水浮除槽或浊度沉降装置,收集不同水深的水样,以利于后续水处理作业。必要时,均可设计为电子控制方式,设定不同高度的出水要求,可从上方抽取水样或下方由重力自然流出。
3.使用在养殖池中,在无须干扰养殖鱼类的活动情形下,调查不同深度溶氧量与养分分布状况。
4.自来水原水进入自来水厂后,预处理高浊度原水的出水装置。
5.使用在湖泊、水库的水质调查过程中,可同步采集不同深度样本,作为后续水质与优养化评估的基础。水样可由船只或岸边,从上方进行连续取样工作。
6.使用在湖泊夏季开放湖面与冬季表面冰冻的不同水深采样,钻透表面冰层后,可从上方采集不同水深的水样。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脱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饰,并以下述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双管分层集水器,包含:
复数个内层管,彼此间分别藉由一个分隔装置相连接,以在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形成一独立集水段,其中最上方的内层管具有一顶盖且最下方的内层管具有一底盖分别覆盖其上下端以隔绝外界水流,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设有至少一集水孔组,每一所述集水孔组,设有至少一个集水孔;
复数个外环管,对应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的所述集水孔组,分别可旋转地套置在所述内层管的外围,每一所述复数个外环管包含一入水孔组,每一所述入水孔组对应一所述集水孔组,且包含至少一个入水孔;
至少一集水管,其一端分别连接到对应分隔装置的一出水孔,并穿越所述底盖,用以输送对应分隔装置上的所述独立集水段内收集的水样;以及
一底集水管,连接到所述底盖的一孔并穿越所述底盖,用以输送所述底盖上的集水段内收集的水样;
其中,当一外环管旋转而使得其入水孔与对应的内层管的一集水孔交错时,所述外环管与所述内层管密合,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外的水样无法进入其中,当所述外环管的入水孔与所述内层管的对应集水孔重叠时,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可收集所述集水孔对应高度的水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分层集水器,其中,所述至少一集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到一流量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分层集水器,其中,所述底集水管连接到一流量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管分层集水器,其中,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包含三个分隔装置,共形成四个独立集水段,每一所述四个独立集水段,在其四个均分的高度分别设有一组集水孔组,每一所述组集水孔组及其对应外环管的入水孔组在坐标轴0度、90度、180度以及270度分别设置一集水孔及一入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管分层集水器,包含四个内层管以及第一分隔装置、第二分隔装置、第三分隔装置,定义所述四个内层管分别为第一集水段、第二集水段、第三集水段与第四集水段,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包含一第一集水管、一第二集水管、一第三集水管,其中所述第一集水管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分隔装置的一出水孔,穿越所述第二分隔装置、第三分隔装置与所述底盖连接到一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集水管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分隔装置的一出水孔,穿越所述第三分隔装置与
所述底盖连接到一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三集水管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三分隔装置的一出水孔,穿越所述底盖连接到一第三流量控制阀,所述底集水管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底盖的一出水孔并连接到一第四流量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分层集水器,其中所述复数个内层管与所述对应分隔装置是一体成型的。
7.一种双管分层集水器,包含:
一汲取装置;
复数个内层管,彼此间分别藉由一个分隔装置相连接,以在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形成一独立集水段,其中最下方的内层管具有一底盖覆盖其下端以隔绝外界水流,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设有至少一集水孔组,每一所述集水孔组设有至少一个集水孔;
复数个外环管,对应每一所述复数个内层管的所述集水孔组,分别可旋转地套置在所述内层管的外围,每一所述复数个外环管包含一入水孔组,每一所述入水孔组对应一所述集水孔组,且包含至少一个入水孔;
至少一集水管,其一端位于对应分隔装置的上沿,用以输送所述对应分隔装置上的所述独立集水段内收集的水样,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汲取装置;以及
一底集水管,其一端位于所述底盖的上沿,并穿越所述底盖相对应的分隔装置,
使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汲取装置,用以输送所述底盖上的集水段内收集的水样;
其中,当一外环管旋转而使得其入水孔与对应的内层管的一集水孔交错时,所述外环管与所述内层管密合,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外的水样无法进入其中,当所述外环管的入水孔与所述内层管的对应集水孔重叠时,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可收集所述集水孔对应高度的水样,并经由所述汲取装置向上输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管分层集水器,更包含一尖形重锤,连接到所述底盖,用以固定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管分层集水器,更包含一加大底座,连接到所述底盖,用以固定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管分层集水器,包含三个分隔装置,共形成四个集水段,每一所述四个集水段,在其四个均分的高度分别设有一组集水孔组,每一所述组集水孔组及其对应外环管的入水孔组在坐标轴0度、90度、180度以及270度设置一集水孔及一入水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管分层集水器,包含四个内层管以及一第一分隔装置、一第二分隔装置、一第三分隔装置,定义所述四个内层管为第一集水段、第二集水段、第三集水段与第四集水段,所述双管分层集水器包含一第一集水管、一第二集水管、一第三集水管,其中所述第一集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分隔装置的上沿而连接到所述汲取装置,所述第二集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分隔装置的上沿,穿越所述第一分隔装置而连接到所述汲取装置,所述第三集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分隔装置的上沿,穿越所述第一分隔装置、第二分隔装置而连接到所述汲取装置,所述底集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底盖的上沿,穿越所述第一分隔装置、第二分隔装置、第三分隔装置,而连接到所述汲取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管分层集水器,其中最上方的内层管更包含一顶盖覆盖其顶端以隔绝水流或异物进入。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管分层集水器,其中所述复数个内层管与所述对应分隔装置是一体成型的。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管分层集水器,其中所述汲取装置是一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505206A CN101165465B (zh) | 2006-10-16 | 2006-10-16 | 双管分层集水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505206A CN101165465B (zh) | 2006-10-16 | 2006-10-16 | 双管分层集水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65465A true CN101165465A (zh) | 2008-04-23 |
CN101165465B CN101165465B (zh) | 2010-08-18 |
Family
ID=39334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5052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5465B (zh) | 2006-10-16 | 2006-10-16 | 双管分层集水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65465B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1304B (zh) * | 2009-05-13 | 2011-04-20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一种水样分层采样器 |
CN102095606A (zh) * | 2011-01-12 | 2011-06-15 | 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 | 滤池分层取样器 |
CN102128734A (zh) * | 2010-12-14 | 2011-07-20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溶液自动采样器 |
CN102243146A (zh) * | 2011-04-19 | 2011-11-16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多层储水式柱型土壤渗漏水收集器 |
CN102680279A (zh) * | 2012-06-14 | 2012-09-19 | 上海泽泉科技有限公司 | 水体浮标剖面采样装置及方法 |
CN103149054A (zh) * | 2013-01-31 | 2013-06-12 | 河海大学 | 一种一次分层采取多个不混合地下水样的装置及方法 |
CN104596804A (zh) * | 2015-01-29 | 2015-05-06 | 卢少勇 | 一种用于缓冲带内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径流收集装置 |
CN105588735A (zh) * | 2015-09-29 | 2016-05-18 | 贵州大学 | 一种分层粉末取样器 |
CN109655115A (zh) * | 2018-12-26 | 2019-04-19 | 北京安和博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孔变换流量测试装置 |
CN112747966A (zh) * | 2020-12-22 | 2021-05-04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制药机取样器 |
CN113295472A (zh) * | 2021-05-24 | 2021-08-24 | 费建国 | 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污水分层取样检测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5651U (zh) * | 1988-09-14 | 1989-04-12 | 赵玉龙 | 一体化高效沉淀浓缩装置 |
CN2294456Y (zh) * | 1997-05-06 | 1998-10-14 | 南京制药厂 | 水质连续采样器 |
CN2519267Y (zh) * | 2001-12-14 | 2002-10-30 | 唐熠 | 分层取水样器 |
CN2725880Y (zh) * | 2004-08-31 | 2005-09-14 | 上海市向明中学 | 多点取样棒式水样采集器 |
-
2006
- 2006-10-16 CN CN2006101505206A patent/CN10116546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1304B (zh) * | 2009-05-13 | 2011-04-20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一种水样分层采样器 |
CN102128734A (zh) * | 2010-12-14 | 2011-07-20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溶液自动采样器 |
CN102128734B (zh) * | 2010-12-14 | 2012-08-08 | 北京师范大学 | 一种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溶液自动采样器 |
CN102095606A (zh) * | 2011-01-12 | 2011-06-15 | 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 | 滤池分层取样器 |
CN102243146A (zh) * | 2011-04-19 | 2011-11-16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多层储水式柱型土壤渗漏水收集器 |
CN102680279B (zh) * | 2012-06-14 | 2014-02-12 | 上海泽泉科技有限公司 | 水体浮标剖面采样装置及方法 |
CN102680279A (zh) * | 2012-06-14 | 2012-09-19 | 上海泽泉科技有限公司 | 水体浮标剖面采样装置及方法 |
CN103149054A (zh) * | 2013-01-31 | 2013-06-12 | 河海大学 | 一种一次分层采取多个不混合地下水样的装置及方法 |
CN104596804A (zh) * | 2015-01-29 | 2015-05-06 | 卢少勇 | 一种用于缓冲带内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径流收集装置 |
CN105588735A (zh) * | 2015-09-29 | 2016-05-18 | 贵州大学 | 一种分层粉末取样器 |
CN105588735B (zh) * | 2015-09-29 | 2019-01-15 | 贵州大学 | 一种分层粉末取样器 |
CN109655115A (zh) * | 2018-12-26 | 2019-04-19 | 北京安和博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孔变换流量测试装置 |
CN112747966A (zh) * | 2020-12-22 | 2021-05-04 |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制药机取样器 |
CN113295472A (zh) * | 2021-05-24 | 2021-08-24 | 费建国 | 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污水分层取样检测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65465B (zh) | 2010-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65465B (zh) | 双管分层集水器 | |
US5143623A (en) | Nutrient and particle remov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existing lakes, ponds and water bodies | |
CN111167190A (zh) | 海岸沉积物的一体式微塑料分离装置及微塑料收集方法 | |
CN110725383A (zh) | 一种市政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 |
CN206233333U (zh) | 一种初期雨水过滤、沉淀、弃流及收集处理系统 | |
CN107376436A (zh) | 一种浮游植物沉降分离装置 | |
CN109855930A (zh) | 一种土壤中微塑料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 |
CN102302976A (zh) | 一种粗煤泥水力分级工艺 | |
CN106075965A (zh) | 滗水式废泥水回收池 | |
CN219149523U (zh) | 一种混凝土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5710030U (zh) | 深井水压破气囊蓝藻浆沉淀浓缩装置 | |
CN209348187U (zh) | 一种水厂排泥废水的处理系统 | |
CN207101980U (zh) | 一种浮游植物沉降分离装置 | |
CN2848837Y (zh) | 软磁铁氧体磨削废水处理装置 | |
CN115931456A (zh) | 一种水体微塑料定深采集与预处理一体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6466998U (zh) | 一种气浮分离装置 | |
CN205850325U (zh) | 滗水式废泥水回收池 | |
CN112624385B (zh) | 一种石油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212757604U (zh) | 一种水产养殖水域水质在线监测反重力式过滤装置 | |
CN106645636B (zh) | 一种用于监测农田地表径流的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214781392U (zh) | 含油污泥集成分离装置 | |
CN208516997U (zh) | 一种微浮选气浮机 | |
CN205999234U (zh) | 能够有效将污水中的污泥进行分离沉淀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7567085U (zh) | 一种浮渣沉渣分质浓缩清排的装置 | |
KR101971057B1 (ko) | 부력 조절이 가능한 자연 부상식 처리수 배출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연속회분식 하폐수 처리공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1610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