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1338B - 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1338B
CN101161338B CN2007101355627A CN200710135562A CN101161338B CN 101161338 B CN101161338 B CN 101161338B CN 2007101355627 A CN2007101355627 A CN 2007101355627A CN 200710135562 A CN200710135562 A CN 200710135562A CN 101161338 B CN101161338 B CN 101161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ite oxide
mixed liquor
consumption
mantoquita
loa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355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1338A (zh
Inventor
汪信
徐超
朱俊武
杨绪杰
刘孝恒
陆路德
武晓东
郝青丽
韩巧凤
江晓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IGONG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071013556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61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61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1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1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13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及其制备方法。该氧化石墨由以下步骤制备而得:将氧化石墨在含有铜盐的乙醇中进行分散,形成混合液后,离心干燥;将上一步所得的产物分散到还原溶剂中;加热上一步的混合液,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将上一步得到的混合液加热搅拌;将上一步的混合液离心,洗涤干燥,得到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本发明利用氧化石墨表面的氧基基团形成成核中心,以及氧化石墨片高的比表面积,通过原位还原作用使得粒子沉降在氧化石墨的片上,形成的复合物降低了Cu2O微粒子的团聚性,从而可以提高粒子的表面积;应用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物可以利用在催化反应、太阳能电池、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在氧化石墨的表面沉积氧化亚铜(Cu2O)微粒子的复合物制备技术,特别是一种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859年,Brodie制备得到氧化石墨后,氧化石墨就得到了较为广泛地研究。
目前关于氧化石墨的负载颗粒的文章,还鲜有报道。而与氧化石墨相近的材料:经过酸处理后的碳纳米管(表面含有活性氧基基团)在与纳米粒子复合的研究上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研究,分别与许多金属、金属氧化物和半导体颗粒进行了复合,这些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充分发挥了碳纳米管和负载颗粒的性能,如Yu Y,Ma LL,Huang WY et al制备氧化亚铜碳纳米管复合物(Sonication assisted deposition of Cu2Onanoparticles on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with polyol process.Carbon,2005;43:670-673)。而氧化石墨的表面富含大量的氧基功能团,剥层后的氧化石墨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因此利用氧化石墨片负载纳米颗粒的具有很高的利用前景,然而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
目前已经研究报道制备氧化石墨片与颗粒的复合物,比如Cassagneau T and FednlerJH.利用氧化石墨的片对单质银进行包覆,这种包覆后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一些导电性质(Preparation and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capped bygraphite oxide nanosheets.J Phys Chem B.1999,103:1789-1793);还有Wang ZM,Hoshinoo K,Shishibori K,Kanoh H and Ooi K.利用氧化石墨与光催化氧化物二氧化钛进行复合,利用氧化石墨片在煅烧时对二氧化钛进行包裹形成的孔状结构来提高一定的性能(Surfactant-mediated synthesis of a novel nanoporous carbon-silica composite.Chem,Mater,2003;15 2926-2935)。但是这些包覆、包裹也使得被包的颗粒不能有效的发挥其独自的性能,如催化性能,也没有充分利用剥层氧化石墨片的表面积,从而限制了氧化石墨复合物的进一步工业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催化性能和粒子的表面积的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由以下步骤制备而得:
第一步,将氧化石墨在含有铜盐的乙醇中进行分散,形成混合液后,离心干燥;铜盐与氧化石墨的用量之比为1∶1~10∶1,其中铜盐和氧化石墨的用量以克计;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的产物分散到还原溶剂中,还原溶剂为一缩二乙二醇、乙二醇或丙三醇;
第三步,加热第二步的混合液,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加入水前的加热温度为135~145℃,加水后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加水量与还原溶剂的用量之比为0.01∶1~0.1∶1,其中水和还原溶剂的用量以升计;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混合液加热搅拌;
第五步,将第四步的混合液离心,洗涤干燥,得到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
一种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氧化石墨在含有铜盐的乙醇中进行分散,形成混合液后,离心干燥,铜盐与氧化石墨的用量之比为1∶1~10∶1,其中铜盐和氧化石墨的用量以克计;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的产物分散到还原溶剂中,还原溶剂为一缩二乙二醇、乙二醇或丙三醇;
第三步,加热第二步的混合液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加入水前的加热温度为135~145℃,加水后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加水量与还原溶剂的用量之比为0.01∶1~0.1∶1,其中水和还原溶剂的用量以升计;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混合液加热搅拌;
第五步,将第四步的混合液离心,洗涤干燥,得到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利用氧化石墨表面的氧基基团形成成核中心,以及氧化石墨片高的比表面积,通过原位还原作用使得粒子沉降在氧化石墨的片上,形成的复合物降低了Cu2O微粒子的团聚性,从而可以提高粒子的表面积;(2)应用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物可以利用在催化反应、太阳能电池、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本发明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由以下步骤制备而得:
第一步,将氧化石墨在含有铜盐的乙醇中进行分散,形成混合液后,离心干燥;铜盐与氧化石墨的用量之比为1∶1~10∶1,其中铜盐和氧化石墨的用量以克计;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的产物分散到还原溶剂中,还原溶剂为一缩二乙二醇、乙二醇或丙三醇;
第三步,加热第二步的混合液,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加入水前的加热温度为135~145℃,加水后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加水量与还原溶剂的用量之比为0.01∶1~0.1∶1,其中水和还原溶剂的用量以升计;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混合液加热搅拌;
第五步,将第四步的混合液离心,洗涤干燥,得到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
实施例1:本发明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氧化石墨的制备。将含有10g硝酸钠的460mL浓硫酸冷却到0~5℃,然后将20g的石墨加入到其中,然后慢慢加入高锰酸钾,使得体系温度不超过20℃,搅拌均匀后放入30~35℃的水浴中,搅拌一定的时间后慢慢加入4.6L的去离子水,使得体系温度不超过98℃,再搅拌10min。加入2.8L的去离子水,再加入50mL的双氧水。所得到的黄色悬浮液离心过滤,一直到滤液中没有硫酸根离子。将产物在60℃真空中烘干。
第二步,将50mg的氧化石墨分散到50mL含有0.05g乙酸铜的乙醇溶液中超声1~2小时,离心烘干。
第三步,将50mg第二步得到的产物超声分散到50mL的一缩二乙二醇中,超声0.5~1小时。
第四步,将第三步所得到的混合液加热到135℃后,加入5mL去离子水搅拌30分钟;
第五步,将第四步的混合液在160℃下搅拌6小时。
第六步,将第五步得到的混合液在空气中冷却到室温,离心,丙酮洗涤三次后,60℃烘干得到负载Cu2O的氧化石墨。
实施例2:本发明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同实施例1中的步骤一;
第二步,将50mg的氧化石墨分散到50mL含有0.1g乙酸铜的乙醇溶液中超声1~2小时,离心烘干;
第三步,将50mg第二步得到的产物超声分散到50mL的乙二醇中,超声0.5~1小时;
第四步,将第三步所得到的混合液加热到140℃后加入2.5mL去离子水搅拌20分钟;
第五步,将第四步的混合液在180℃下搅拌2小时;
第六步,同实施例1中的步骤六。
实施例3:本发明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同实施例1中的步骤一;
第二步,将50mg的氧化石墨分散到50mL含有0.5g硝酸铜的乙醇溶液中超声1~2小时,离心烘干;
第三步,将50mg第二步得到的产物超声分散到50mL的丙三醇中,超声0.5~1小时;
第四步,将第三步所得到的混合液加热到145℃后加入0.5mL去离子水搅拌10分钟;
第五步,将第四步的混合液在200℃下搅拌1小时;
第六步,同实施例1中的步骤六。

Claims (4)

1.一种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制备而得:
第一步,将氧化石墨在含有铜盐的乙醇中进行分散,形成混合液后,离心干燥;铜盐与氧化石墨的用量之比为1∶1~10∶1,其中铜盐和氧化石墨的用量以克计;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的产物分散到还原溶剂中,还原溶剂为一缩二乙二醇、乙二醇或丙三醇;
第三步,加热第二步的混合液,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加入水前的加热温度为135~145℃,加水后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加水量与还原溶剂的用量之比为0.01∶1~0.1∶1,其中水和还原溶剂的用量以升计;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混合液加热搅拌;
第五步,将第四步的混合液离心,洗涤干燥,得到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
2.一种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氧化石墨在含有铜盐的乙醇中进行分散,形成混合液后,离心干燥,铜盐与氧化石墨的用量之比为1∶1~10∶1,其中铜盐和氧化石墨的用量以克计;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的产物分散到还原溶剂中,还原溶剂为一缩二乙二醇、乙二醇或丙三醇;
第三步,加热第二步的混合液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加入水前的加热温度为135~145℃,加水后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加水量与还原溶剂的用量之比为0.01∶1~0.1∶1,其中水和还原溶剂的用量以升计;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混合液加热搅拌;
第五步,将第四步的混合液离心,洗涤干燥,得到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铜盐为乙酸铜或硝酸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的加热温度为160~200℃,搅拌时间是1~6小时。
CN2007101355627A 2007-11-16 2007-11-16 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1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355627A CN101161338B (zh) 2007-11-16 2007-11-16 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355627A CN101161338B (zh) 2007-11-16 2007-11-16 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1338A CN101161338A (zh) 2008-04-16
CN101161338B true CN101161338B (zh) 2010-06-02

Family

ID=39296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556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1338B (zh) 2007-11-16 2007-11-16 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613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7806B (zh) * 2009-05-15 2012-02-15 南京理工大学 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方法
CN101912777B (zh) * 2010-07-30 2012-10-10 清华大学 氧化石墨烯三维自组装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125832B (zh) * 2011-01-19 2013-06-05 南京理工大学 可见光响应的钒酸铋-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80736B (zh) * 2012-02-09 2014-05-28 江苏大学 一种石墨烯/钒酸银纳米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80739B (zh) * 2012-03-06 2014-05-28 江苏大学 一种石墨烯/钼酸银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1580B (zh) * 2014-03-04 2016-06-0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纳米球状氧化铋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141A (zh) * 1995-04-28 1998-07-29 V·V·阿吾迪夫 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141A (zh) * 1995-04-28 1998-07-29 V·V·阿吾迪夫 氧化石墨的制备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俊武等人.乙醇体系中纳米Cu2O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4 2.2006,24(2),209-211.
朱俊武等人.乙醇体系中纳米Cu2O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4 2.2006,24(2),209-2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1338A (zh) 2008-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1336B (zh) 负载纳米金属银粒子的氧化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61338B (zh) 负载Cu2O微粒子的氧化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1002B (zh) 一种纳米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58292B (zh) 一种碳纳米管/铜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2568641B (zh) 一种负载纳米金属颗粒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599769B (zh) 一种ZnSn(OH)6纳米立方颗粒/石墨烯三明治结构复合光催化剂
CN102732863B (zh) 一种磁场辅助石墨型碳材料化学镀磁性金属的制备方法
CN107240677A (zh) 一种微纳结构化碳硅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213456B (zh) 一种立方体纳米铜粉的制备方法
CN105110315A (zh) 一种以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为模板合成双壳层碳纳米中空多面体的方法
CN102160998A (zh) 一种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028269A (zh) 一种石墨烯负载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442111B (zh) 碳包覆金属纳米立方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2342A (zh) 一种以多巴胺为碳源制备纳米空心碳球的方法
CN102672169A (zh) 一种金/二氧化钛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8906058B (zh) 一种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11307A (zh) 一种石墨烯负载型镍铂核壳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754878A (zh) 一种碳化硅颗粒表面原位自生碳纳米管的方法
CN103920876A (zh) 一种耐高温的高导电银包铜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20001A (zh) P4vp自组装制备纳米铝/多孔氧化铜纳米铝热剂的方法
CN105290419B (zh) 鱼骨状核壳结构纳米镍铜合金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3263B (zh) 复合光解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50497A (zh) 一步湿热法制备纳米银粒子包覆氧化锌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8889326B (zh) 一种二硫化钼与石墨相氮化碳的三维网络框架的制备方法
CN102921419A (zh) 一种用于苯直接羟基化制备苯酚的纳米铜—石墨烯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ANJIANG UNIV.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Effective date: 201412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0094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TO: 210014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19

Address after: Guanghua Road Qinhuai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14 No. 1 Baixia High-tech Zone Innovation Park incubator building, Room 201

Patentee after: NANJING LIGONG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94 Xiaolingwei, Jiangsu, No. 200,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