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0984A - 卧台装置和mri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卧台装置和mri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0984A
CN101150984A CNA200680010417XA CN200680010417A CN101150984A CN 101150984 A CN101150984 A CN 101150984A CN A200680010417X A CNA200680010417X A CN A200680010417XA CN 200680010417 A CN200680010417 A CN 200680010417A CN 101150984 A CN101150984 A CN 101150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op board
central frame
driving force
slee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104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0984B (zh
Inventor
加藤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50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0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0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09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4Positioning of patients; Tiltable beds or the like
    • A61B6/0487Motor-assisted position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 G01R33/3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comprising surface co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0Means for positioning the patient in relation to the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 A61B5/704Tab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一个系统的机构容易使顶板移动的卧台装置和MRI装置。构成为具备:载置被检体的顶板(5);配置在顶板(5)的下侧,支持顶板(5)的中间框架(6);配置在中间框架(6)的下侧,支持中间框架(6)的卧台支持部件(12);使顶板(5)和中间框架(6)水平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能够通过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使顶板(5)和中间框架(6)向长度方向移动,另外能够只使顶板(5)向宽度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卧台装置和MRI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图像诊断装置中使用的卧台(bed)装置和MRI装置。
背景技术
在摄影被检体进行图像诊断的图像诊断装置中,有MRI(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装置、X射线CT装置(Computed Tomography)装置、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装置、X射线诊断装置等。
这些MRI装置、X射线CT装置装置、PET装置等图像诊断装置具有形成有用于进行摄影的开口部分的架台,将被检体插入到该开口部分中,进行摄影。另外,循环系统用X射线诊断装置具有具备与C字形的端部相对配置的X射线发生器和X射线检测器的摄影部件,将被检体插入到X射线产生器和X射线检测器之间(开口部分)进行摄影。
另外,将被检体载置在配置在架台开口部分近旁的卧台装置的顶板上,使该顶板上的被检体移动到图像诊断装置的开口部分,来将被检体插入到图像诊断装置中。
但是,提出了以下这样的卧台装置,即在使用了MRI装置的摄影的情况下,在将被检体移动到开口部分后,能够使顶板上的被检体在宽度方向上移动(例如参考特开2001-252260号公报)。另外,在使用了为了激励被检体内部的氢原子核而照射高频磁场并接收从被检体放射的核磁共振信息的RF线圈,进行摄影的情况下,使载置在顶板或RF线圈上的被检体移动,或装置的操作者使被检体移动,而进行与RF线圈的对位。
另外,还有为了摄影被检体的全身或接近全身的广范围而配置了上下2段的顶板的卧台装置。将被检体载置在该卧台装置的上段的顶板上,使上下2段的顶板一致地在顶板的长度方向上进行水平移动,将被检体设置在摄影位置上,在无法将被检体设置在希望的位置的情况下,进而通过手动推动上段的顶板进行设置。另外,在使用RF线圈进行摄影的情况下,操作者使载置在顶板上的RF线圈移动而进行与被检体的对位。
但是,在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顶板的卧台装置的情况下,在由设置在架台的开口部分入口和架台内的框架和与该框架连接的顶板移动用轨道构成的大框架中,也驱动很重的单元同时平衡地移动,因此有对驱动系统的负担很大,并且需要高精度的滑动导轨的问题。另外,还有不能够连续地动作,顶板的位置设置麻烦并花费时间的问题,另外还有需要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移动的2个系统的机构,装置结构复杂的问题。
另外,在上下2段的顶板延长的卧台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手动进行上段顶板的移动,因此有麻烦的问题,如果假设上段顶板与下段一样地被驱动而设置电缆等机构,则有在2个位置需要下段和上段用的2个系统的机构,装置结构复杂的问题。
进而,在使用了RF线圈的摄影的情况下,必须由操作者使被检体或有重量的RF线圈移动进行对位,因此有耗费劳力和麻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一个系统的机构容易地使顶板移动的卧台装置和MRI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权利要求1的本发明的卧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载置被检体的顶板;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侧,支持上述顶板的中间框架(middle frame);配置在上述中间框架的下侧,支持上述中间框架的卧台支持部件;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在长度方向上同时移动,使上述顶板与上述中间框架不同地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
另外,权利要求10的本发明的卧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载置被检体的顶板;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侧,支持上述顶板的中间框架;配置在上述中间框架的下侧,支持上述中间框架的卧台支持部件;提供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移动的驱动力的第一驱动机构;提供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移动的驱动力的第二驱动机构;传递来自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相同大小并且相同方向的驱动力,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在长度方向上移动,传递来自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相同大小并且方向相互相反的驱动力,只使上述顶板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传递结构。
另外,权利要求15的本发明的卧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载置被检体的顶板;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侧,支持上述顶板的中间框架;配置在上述中间框架的下侧,支持上述中间框架的卧台支持部件;设置在上述卧台支持部件上,产生用于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移动的驱动力的驱动机构;将来自上述驱动机构的上述驱动力传递到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的传递机构。
进而,权利要求16的本发明的MRI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卧台装置;对上述被检体产生磁场而进行MRI摄影的MRI装置主体,其中该卧台装置包括:载置被检体的顶板;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侧,支持上述顶板的中间框架;配置在上述中间框架的下侧,支持上述中间框架的卧台支持部件;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在长度方向上同时移动,使上述顶板与上述中间框架不同地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卧台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卧台部件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卧台部件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上下移动机构部件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卧台主体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卧台主体的动作的侧面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使卧台主体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使卧台主体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顶板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顶板的动作的侧面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使顶板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使顶板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顶板和中间框架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9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顶板和中间框架的动作的侧面图。
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使顶板和中间框架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0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使顶板和中间框架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使中间框架和顶板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使中间框架和顶板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卧台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卧台主体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卧台主体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4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15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卧台主体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15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卧台主体的动作的侧面图。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使卧台主体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6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使卧台主体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顶板的动作的平面图。
图17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顶板的动作的侧面图。
图1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使顶板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8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使顶板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具备具有用于形成图像的摄影机构的架台的图像诊断装置,本发明例如可以用于X射线CT装置、MRI装置、PET装置、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等中,但在此说明用于MRI装置中的情况。
(实施例1)
以下,参考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卧台装置的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卧台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的框图。该卧台装置10具备:载置被检体的卧台部件1;使该卧台部件1在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机构部件2;设置输入卧台部件1的位置的操作部件8;控制机构部件2的系统控制部件9。
卧台部件1具备:水平移动的卧台主体11;支持该卧台主体11的卧台支持部件12,卧台主体11具备:载置被检体的顶板5;支持顶板5的中间框架6。
图2是表示卧台装置10的卧台主体11、顶板5、中间框架6的结构的图。图2A是从上方看卧台装置10的图,图2B是卧台装置10的侧面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A和图2B所示的卧台装置10的左侧方称为前方,将右侧方称为后方,将图2所示的上侧方称为右方,将下侧方称为左方。
顶板5由以下部分构成:载置被检体的长方形的顶板主体51;用于使顶板主体51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前后的滑动导轨(guide)52;向顶板主体51传递用于使顶板5向前后左右移动的驱动力的4个顶板固定部件53(53a~53d)。
在顶板主体51上载置被检体,在其下面的前后端部平行分离地配置有滑动导轨52。通过该滑动导轨52,能够灵活地使顶板5在中间框架6上在宽度方向上移动。
顶板固定部件53由垂直配置在顶板主体51的下面的四角柱的顶板固定部件53a~53d构成。另外,顶板固定部件53a配置在顶板主体51的前方的端部附近,即比宽度方向的中央靠左方,顶板固定部件53c被配置在相对于顶板主体5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与顶板固定部件53a对称的位置上。另外,顶板固定部件53b被配置在顶板主体51的后方的端部附近,即顶板固定部件53c的后方,顶板固定部件53d被配置在顶板主体51的顶板固定部件53a的后方,即比顶板固定部件53b靠后方。
卧台主体11的中间框架6被配置在顶板主体51与卧台支持部件12之间,由支持中间框架主体61、顶板主体51的轨道62、辊子63、4个长孔64(64a~64d)构成。
中间框架主体61形成为由比顶板主体51的短边稍长的短边、与顶板主体51的长边几乎相同长度的长边构成的长方形。
轨道62被配置在中间框架主体61的上面,与顶板主体51的滑动导轨52结合,将顶板主体51支持为能够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水平移动,并阻止在中间框架6上顶板主体51向长度方向进行水平移动。
辊子63位于中间框架主体61的下面的长边侧两端部的全体上,以一定间隔被配置多个。通过该辊子63,能够使中间框架主体61在长度方向上在卧台支持部件12上灵活地移动。
长孔64由形成在中间框架主体6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孔64a~64d构成,被与长孔64a~64d对应的顶板5的顶板固定部件53a~53d贯通。
另外,在使用MRI装置主体100进行被检体的MRI摄影的情况下,可以将为了激起被检体内部的氢原子核而照射高频磁场并接收从被检体释放的核磁共振信号的RF线圈101设置在中间框架6上的任意位置。
MRI装置主体100具有插入被检体的架台(Gantry),架台具备静磁场磁铁、倾斜磁场线圈、线圈磁场电源等。静磁场磁铁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在内部的空间中产生均匀的静磁场。作为该静磁场磁铁,例如使用永磁铁、超导磁铁等。倾斜磁场线圈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被配置在静磁场磁铁的内侧。倾斜磁场线圈组合了与相互正交的3方向的各轴对应的3种线圈。在倾斜磁场线圈中,上述3种线圈分别从倾斜磁场电源接受电流供给,产生磁场强度沿着3个方向的各轴倾斜的倾斜磁场。
卧台支持部件12被配置在中间框架6的下侧,形成了与中间框架6几乎相同的长方形的上面。另外,将中间框架6支持为能够在长度方向上进行水平移动,并阻止向宽度方向进行水平移动。
图1的机构部件2具备:使卧台部件1的卧台主体11水平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根据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动作,检测出卧台主体11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器3;使卧台部件1的卧台支持部件12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机构部件7。
图3A和图3B是表示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结构的图。图3A是切断卧台装置10的前后而从上方看到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结构图,图3B是从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左侧看到的结构图。
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具备:作为驱动卧台主体11的动力源的2个电动机41(41a、41b);将该电动机41的驱动力传递到2个钢丝45(wire:45a、45b)的2个驱动滑轮42(42a、42b);变换2个钢丝45的方向的4个传动滑轮43(43a~43d);用于将来自2个钢丝45的驱动力传递到中间框架6的4个引导滑轮44(44a~44d),来自2个钢丝45的驱动力也经由4个顶板固定部件53a~53d传递到顶板主体51。
电动机41由设置在卧台支持部件12内部的前方端部近旁的电动机41a~41b构成。该电动机41a~41b被固定配置为使电动机41a~41b的旋转轴在将卧台支持部件1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作为轴的线对称的位置上相互相对,并且与卧台支持部件12的短边平行。另外,通过系统控制部件9控制电动机41a~41b的转数和转速等。
驱动滑轮42是与钢丝45a和45b咬合的齿轮,由具备相同数目的齿的驱动滑轮42a和42b构成,被固定在电动机41a~41b的旋转轴上。
为了将来自驱动滑轮42a和42b的驱动力传递到引导滑轮44a~44d和顶板固定部件53a~53d而设置传动滑轮43,它由以下部分构成:位于驱动滑轮42a的上方,靠前和靠后配置的传动滑轮43a和43b;位于驱动滑轮42b的上方,靠前和靠后配置的传动滑轮43c和43d。另外,传动滑轮43a~43d的旋转轴被配置得与卧台支持部件12的短边平行并且水平,各旋转轴的一端被固定在卧台支持部件12的上面的上方。
引导滑轮44由各旋转轴的端部被垂直固定在中间框架主体61的下面的引导滑轮44a~44e构成。由该引导滑轮44a~44d构成,引导滑轮44a和44c如图3A所示那样处于中间框架主体61的前方的端部近旁,被配置在中间框架主体6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和长孔64a之间、中央部分与长孔64c之间。
另外,引导滑轮44b和44d处于中间框架主体61的后方的端部近旁的长孔64b的右方和长孔64d的左方,被配置在中间框架主体6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近旁。进而,引导滑轮44b被配置在引导滑轮44d的上方,使得不干扰卷绕在引导滑轮44上的钢丝45。
钢丝45由与驱动滑轮42a和42b结合的钢丝45a和45b构成。钢丝45a其一端被保持在顶板固定部件53a的下端部,卷绕引导滑轮44a、引导滑轮43a、驱动滑轮42a、传动滑轮43b、引导滑轮44b,另一个端部被保持在顶板固定部件53b的下端部。
另外,钢丝45b其一端被保持在顶板固定部件53c的下端部,卷绕引导滑轮44c、引导滑轮43c、驱动滑轮42b、传动滑轮43d、引导滑轮44d,另一个端部被保持在顶板固定部件53d的下端部。
另外,钢丝45a和45b如图3A所示那样,在引导滑轮44b与顶板固定部件53b之间、引导滑轮44c与引导滑轮44d之间立体地交叉。
位置检测器3被设置在驱动滑轮42a和42b上,使用编码器等检测驱动滑轮42a和42b的转数,并输出到系统控制部件9。系统控制部件9根据来自位置检测器3的输出信号,控制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电动机41a和41b,设置顶板5和中间框架6的位置。
这样构成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能够使卧台主体11在长度方向上进行水平移动。另外,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使顶板主体51在卧台主体11移动了的任意位置上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进而,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能够在使卧台主体11在长度方向上进行水平移动的同时,使顶板主体51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水平移动。
图4是表示从卧台装置10的左侧面看到的上下移动机构部件7的结构的图。该上下移动机构部件7具备:被配置在卧台部件1的卧台支持部件12与床面之间,使卧台部件1上下移动的连接(link)机构71;经由油压气缸驱动连接机构71的油压单元73;支持连接机构71和油压单元73的长方形的连接基座74。
连接机构71具备:4个臂75(75a、75b)和76(76a、76b);臂75各76的旋转轴77;支持油压气缸72的2个支持轴78(78a、78b);支持臂75和76的端部的4个导轨79(79a~79d)。
臂75由相同长度的臂75a和75b构成,各自的一端被能够旋转地保持在连接基座7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各自的另一个端被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滑动地保持在设置在卧台支持部件12的下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的导轨79的导轨79a和79b上。
臂76由具有与臂75a和75b一样的长度,在其中央部分交叉的臂76a和76b构成。另外,臂76a和76b的一端位于臂75a和75b的一端的上方,能够旋转地被保持在卧台支持部件12的下面。另外,臂76a和76b的另一端位于臂75a和75b的另一端的下方,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滑动地被保持在配置在连接基座74上的导轨79的导轨79c和79d上。
旋转轴77被保持为其一端滑动嵌合在形成在臂75a合76a的交叉部分的孔中,另一端滑动嵌合在形成在臂75b和76b的交叉部分的孔中。
支持轴78由水平配置的支持轴78a合78b构成,支持轴78a的一端被固定在臂76a与臂75a的交叉部分的上方,另一端被固定在臂76b与臂75b的交叉部分的上方。
另外,支持轴78的支持轴78b被固定为一端被固定在臂75a与臂76a的交叉部分的下方,另一端被固定在臂75b与臂76b的交叉部分的下方。
油压气缸72其一端和另一端被自由伸缩地保持在连接机构71的支持轴78a和78b的中央部分上。
油压单元73具备向油压气缸72传送压油的油压泵、切换阀(未图示)等,对油压气缸72的长度进行调整。
这样构成的上下移动机构部件7通过系统控制部件9的控制,使油压气缸72在油压单元73中伸缩而驱动连接机构71的支持轴78a和支持轴78b,通过该驱动力以臂75和76的各自一端部和旋转轴77作为轴进行旋转,同时另一端在导轨79上滑动,使卧台部件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图1的操作部件8具有未图示的键盘等输入设备和显示板等,进行用于将卧台部件1设置到希望的位置上的输入等。操作部件8被配置在卧台装置10或MRI装置100的架台的近旁。
系统控制部件4具有未图示的CPU和存储电路等,根据来自操作部件8的输入信号,进行与机构部件2的移动有关的控制等系统全体的控制。
接着,说明卧台主体11的动作、使卧台主体11水平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动作。
图5A和图5B是表示卧台主体11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动作的图。根据来自操作部件8的卧台主体位置设置操作,系统控制部件9控制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进行设置使卧台主体11在MRI装置100的图像诊断装置支持部件和卧台支持部件12上向箭头L1方向或L4方向水平移动。另外,也可以使卧台主体11移动,而使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引导滑轮44b向L1方向到达传动滑轮43b近旁。
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件9的控制,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通过以相同的速度使电动机41a和41b在箭头R1方向上同时旋转,来使卧台主体11从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home position)向L1方向水平移动,例如可以设置在图5所示的图像诊断装置支持部件上的规定位置上。另外,通过使电动机41a和41b以相同速度同时向箭头R2方向旋转,能够使卧台主体11向L4方向水平移动,而设置在原来的初始位置上。
图6A是表示使卧台主体11向L1方向移动时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图。通过使电动机41a和41b以相同速度同时在R1方向上旋转,而经由驱动滑轮42a对传动滑轮43b和引导滑轮44b之间、以及经由驱动滑轮42b对传动滑轮43d和引导滑轮44d之间的钢丝45a和45b分别施加箭头所示的WL的张力。
通过对钢丝45a的张力WL,WL和与该WL相同大小的顶板固定部件53b方向的WU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b,WL和与WU相同大小并且相反方向的WD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b。另外,通过对钢丝45b的张力WL,WL和WD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d,WL和WU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d。
另外,作用于保持引导滑轮44b和44d的中间框架6的左右方向上的驱动力为WU和WD,因此相互抵消。另一方面,作用于保持顶板固定部件53b和53d的顶板5的左右方向上的驱动力为WD和WU,因此相互抵消,顶板5在左右方向上不移动。
因此,作用于引导滑轮44b和44d上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1方向为2WL,因此中间框架6在2WL的驱动力下使卧台支持部件12在L1方向上移动。另一方面,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b和53d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1方向为2WL,因此顶板5也与中间框架6一样,在L1方向上作用2WL的驱动力,顶板5与中间框架6成为一体地向L1方向移动。
图6B是表示使卧台主体11向L4方向移动时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图。通过使电动机41a和41b以相同速度同时在R2方向上旋转,经由驱动滑轮42a对传动滑轮43a和引导滑轮44a之间、以及经由驱动滑轮42b对传动滑轮43c和引导滑轮44c之间的钢丝45a和45b,分别施加箭头所示的WR的张力。
通过对钢丝45a的张力WR,WR和WD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a,WR和WU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a。另外,通过对钢丝45b的张力WL,WR和WU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c,WR和WD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c。
另外,作用于保持引导滑轮44a和44c的中间框架6的左右方向上的驱动力为WD和WU,因此相互抵消。另一方面,作用于保持顶板固定部件53a和53c的顶板5的左右方向上的驱动力为WU和WD,因此相互抵消,顶板5在左右方向上不移动。
因此,作用于引导滑轮44a和44c上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4方向为2WR,因此中间框架6在2WR的驱动力下使卧台支持部件12在L4方向上移动。另一方面,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a和53c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4方向为2WR,因此顶板5也与中间框架6一样,在L4方向上作用2WR的驱动力,顶板5与中间框架6成为一体地向L4方向移动。
图7是表示顶板5向左右方向的移动动作的图。通过来自操作部件8的顶板设置操作,系统控制部件9进行设置而控制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使顶板5向箭头L2或L3方向水平移动。另外,可以使顶板5向L2方向移动而顶板5的顶板固定部件53c和53d到达中间框架6的长孔64c和64d的内侧的端部近旁的位置,可以使顶板5向L3方向移动而顶板5的顶板固定部件53a和53b到达中间框架6的长孔64a和64b的内侧的端部近旁的位置,
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件9的控制,使电动机41a在R1方向上以及电动机41b在R2方向上以相同速度同时旋转,从而使顶板从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向L2方向水平移动,例如设置在图7A和图7B所示的位置上。另外,使电动机41a在R2方向上以及电动机41b在R1方向上以相同速度同时旋转,从而设置使顶板5向L3方向水平移动。
另外,顶板5不只是从初始位置开始,还能够在卧台主体11向L1方向移动的任意位置向L2和L3方向移动。
另外,在使用MRI装置100进行被检体的摄影的情况下,能够使载置了被检体的顶板5向L2或L3方向移动,而与设置在中间框架6上的RF线圈101进行对位。
图8A是表示使顶板5向L2方向移动时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图。通过使电动机41a向R1方向并使电动机41b向R2方向同时以相同速度旋转,而分别使箭头所示的WL和WR的张力经由驱动滑轮42a作用于传动滑轮43b与引导滑轮44b之间、以及经由驱动滑轮42b作用于传动滑轮43c与引导滑轮44c之间的钢丝45a和45b。
通过对钢丝45a的张力WL,WL和WU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b,WL和WD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b。另外,通过对钢丝45b的张力WR,WR和WU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c,WR和WD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c。
另外,作用于引导滑轮44b和44c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3方向为2WU,因此2WL的驱动力作用于中间框架6,但由于是向宽度方向的驱动力,因此被阻止而不移动。另一方面,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b和53c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2方向为2WD,因此顶板5在2WD的驱动力下在L2方向上在中间框架6上移动。
图8B是表示使顶板5向L3方向移动时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图。通过使电动机41a在R2方向上并使电动机41b在R1方向上同时以相同速度旋转,而分别使箭头所示的WR和WL的张力经由驱动滑轮42a作用于传动滑轮43a与引导滑轮44a之间、以及经由驱动滑轮42b作用于传动滑轮43d与引导滑轮44d之间的钢丝45a和45b。
通过对钢丝45a的张力WR,WR和WD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a,WR和WU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a。另外,通过对钢丝45b的张力WL,WL和WD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d,WL和WU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d。
另外,作用于引导滑轮44a和44d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3方向上为2WD,因此2WD的驱动力作用于保持引导滑轮44的中间框架6,但由于是向宽度方向的驱动力,因此被阻止而中间框架6不移动。另一方面,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a和53d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3方向为2WU,因此顶板5在2WU的驱动力下在L3方向上在中间框架6上移动。
图9是表示在使顶板5和中间框架6前后移动的同时使顶板5左右移动的情况下的动作的图。通过来自操作部件8的对顶板和中间框架的同时设置操作,系统控制部件9控制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进行设置使顶板5和中间框架6在MRI装置100的图像诊断装置支持部件和卧台支持部件12上,向L1和L2、或L1和L3、或L4和L3、或L4和L2方向水平移动。
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件9的控制,在使电动机41a在R1方向上旋转的同时,使电动机41b以比电动机41a小的旋转速度向R1或R2方向进行差动旋转,由此使顶板5和中间框架6从图3所示的位置向L1和L2方向水平移动,而设置到图9所示的位置。另外,在使电动机41b在R1方向上旋转的同时,使电动机41a以比电动机41b小的旋转速度向R1或R2方向进行差动旋转,由此使顶板5和中间框架6向L1和L3方向水平移动进行设置。
进而,在使电动机41a在R2方向上旋转的同时,使电动机41b以比电动机41a小的旋转速度向R1或R2方向进行差动旋转,由此使顶板5和中间框架6向L4和L3方向水平移动。进而,在使电动机41b在R2方向上旋转的同时,使电动机41a以比电动机41b小的旋转速度向R1或R2方向进行差动旋转,由此使顶板5和中间框架6向L4和L2方向水平移动进行设置。
图10A是表示在使顶板5和中间框架6向L1方向移动的同时使顶板5向L2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图。在使电动机41a在R1方向上旋转的同时,使电动机41b以比电动机41a小的旋转速度向R1方向进行差动旋转,由此箭头方向所示的WL的张力经由驱动滑轮42a作用于传动滑轮43b和引导滑轮44b之间的钢45a,WL的一半大小的相同方向的WL2的张力经由驱动滑轮42b作用于传动滑轮43d和引导滑轮44d之间的钢丝45b。
通过对钢丝45a的张力WL,WL和WU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b,WL和WD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b。另外,通过对钢丝45b的张力WL2,WL2和与该WL2相同大小的顶板固定部件53d方向的WD2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d,WL2和与上述WD2相同大小而相反方向的WU2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d。
另外,作用于引导滑轮44b和44d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1和L3方向为1.5WL和0.5WU,因此向L3方向(宽度方向)的驱动力被阻止,中间框架6在1.5WL的驱动力下在卧台支持部件12上向L1方向移动。同时,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b和53d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1和L2方向为1.5WL和0.5WD,因此顶板5与中间框架6一体地在L1方向上移动,同时在0.5WD的驱动力下在中间框架6上向L2方向移动。
图10B是表示在使顶板5和中间框架6向L4方向移动的同时使顶板5向L3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图。在使电动机41a在R2方向上旋转的同时,使电动机41b以比电动机41a小的旋转速度向R2方向进行差动旋转,WR的张力经由驱动滑轮42a作用于传动滑轮43a和引导滑轮44a之间的钢丝45a,WR的一半大小的相同方向的WR2的张力经由驱动滑轮42b作用于传动滑轮43c和引导滑轮44c之间的钢丝45b。
通过对钢丝45a的张力WR,WR和WD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a,WR和WU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a。另外,通过对钢丝45b的张力WR2,WR2和WD2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c,WR2和WD2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c。
另外,作用于引导滑轮44a和44c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4和L2方向为1.5WR和0.5WD,因此向L2方向(宽度方向)的驱动力被阻止,中间框架6在1.5WR的驱动力下在卧台支持部件12上向L4方向移动。同时,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a和53c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4和L3方向为1.5WR和0.5WU,因此顶板5与中间框架6一体地在L4方向上移动,同时在0.5WU的驱动力下在中间框架6上向L3方向移动。
图11A是表示在使顶板5和中间框架6向L1方向移动的同时使顶板5向L3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图。在使电动机41b在R1方向上旋转的同时,使电动机41a以比电动机41b小的旋转速度向R1方向进行差动旋转,WL的张力经由驱动滑轮42b作用于传动滑轮43d和引导滑轮44d之间的钢丝45b,WL2的张力经由驱动滑轮42a作用于传动滑轮43b和引导滑轮44b之间的钢45a。
通过对钢丝45b的张力WL,WL和WD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d,WL和WU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d。另外,通过对钢丝45a的张力WL2,WL2和WU2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b,WL2和WD2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b。
另外,作用于引导滑轮44d和44b上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1和L2方向为1.5WL和0.5WD,因此向L2方向的驱动力被阻止,中间框架6在1.5WL的驱动力下在卧台支持部件12上向L1方向移动。同时,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d和53b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1和L3方向为1.5WL和0.5WU,因此顶板5与中间框架6一体地在L1方向上移动,同时在0.5WU的驱动力下在中间框架6上在L3方向上移动。
图11B是表示在使顶板5和中间框架6向L4方向移动的同时使顶板5向L2方向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的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图。在使电动机41b在R2方向上旋转的同时,使电动机41a以比电动机41b小的旋转速度向R2方向进行差动旋转,WR的张力经由驱动滑轮42b作用于传动滑轮43c和引导滑轮44c之间的钢丝45b,WR2的张力经由驱动滑轮42a作用于传动滑轮43a和引导滑轮44a之间的钢丝45a。
通过对钢丝45b的张力WR,WR和WU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c,WR和WD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c。另外,通过对钢丝45a的张力WR2,WR2和WD2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44a,WR2和WU2的驱动力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a。
另外,作用于引导滑轮44c和44a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4和L3方向上为1.5WR和0.5WU,因此向L3方向的驱动力被阻止,中间框架6在1.5WR的驱动力下在卧台支持部件12上向L4方向移动。同时,作用于顶板固定部件53c和53a的驱动力的总和对于L4和L2方向为1.5WR和0.5WD,因此顶板5与中间框架6一体地在L4方向上移动,同时在0.5WD的驱动力下在中间框架6上在L2方向上移动。
接着,说明使用MRI装置收集被检体的图像数据的步骤。将被检体载置在顶板5上。操作者通过操作部件8输入顶板移动的指示信号,被检体的摄影部位(例如头部和肩部)在中间框架6上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在顶板5上在宽度方向上移动,使得位于设置在MRI装置主体100的架台上的摄影视野的大致中央部分。另外,操作者通过输入摄影开始指令信号而进行摄影。
如果摄影开始,则RF线圈单元101从发送部件接受高频脉冲(RF脉冲)的供给,产生高频磁场。在摄影时,与被检体一起插入到架台的空洞内。RF线圈100接收从被检体释放的磁共振信号。
除了可以顺序或交错地进行顶板5的宽度方向的移动和中间框架6的长度方向的移动,也可以同时进行,即向倾斜方向移动。
另外,在向被检体的体轴方向进行连续摄影的情况下,进行导航扫描(pilot scan),即在进行主扫描之前将全身插入到架台中,检测出宽度方向的偏离,可以通过基于该导航扫描而使顶板5向宽度方向的偏离移动来进行调整,一边使中间框架6在长度方向上移动,一边进行连续摄影。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能够使用由简单的结构构成的一个系统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使顶板5和中间框架6在长度方向上移动,进而在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上只使顶板5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来设置位置。
另外,可以在使顶板5和中间框架6在长度方向移动的同时,使顶板5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而设置位置。
进而,在使用了RF线圈的MRI装置的摄影的情况下,将RF线圈101设置在在中间框架上的任意位置,使载置了被检体的顶板5在宽度方向上移动,能够进行与RF线圈101的对位。
这样,使用减轻了对驱动系统的负担并且不需要高精度部件的构成部件,不耗费劳力和不麻烦地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进行顶板的位置设置、被检体与RF线圈的对位。
另外,将RF线圈101设置在中间框架6上,但也可以固定配置在架台内。
进而,使用带有齿的钢丝作为钢丝45(45a、45b),由此能够防止与滑轮的滑动,能够精密并且高速地进行定位。带有齿的钢丝例如可以使用将叶片螺旋状地卷绕在直线状的芯线上的钢丝。
(实施例2)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卧台装置的实施例2。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构成为将图12的卧台主体11a的顶板5a支持在卧台支持部件12a上;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能够使顶板5a与卧台主体11a不同地在长度方向上水平移动。
图13A和图13B是表示实施例2的卧台部件1a的结构的图。图13A是从上方看卧台装置10a的图,图13B是卧台装置10a的侧面图。另外,图13所示的卧台主体11a被设置在初始位置。
卧台部件1a的卧台主体11a具备:载置被检体的顶板5a;用于使顶板5a水平移动的中间框架6a。
顶板5a由以下部分构成:载置被检体的长方形的顶板主体81;向顶板主体81传递用于使顶板5a前后移动的驱动力的顶板固定部件82;将顶板主体81支持在卧台支持部件12a上的多个辊子83。
将被检体载置在顶板主体81的上面,在其下面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后方,将顶板固定部件82的上端面固定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近旁。该顶板固定部件82的下端部被保持在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的钢丝的一部分上。
多个辊子83以一定间隔配置在顶板主体81的下面的长边侧两端部全体上。通过该辊子83,顶板5a能够灵活地在卧台支持部件12a上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中间框架6a被配置在顶板5a与卧台支持部件12a之间,由中间框架主体91、支持中间框架主体91的多个辊子92、设置在中间框架主体91上的长孔93构成。
中间框架主体91形成为由与顶板5a的长边一样长的长边、比配置在顶板5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上的多个辊子83的间隔短的短边构成的长方形。
多个辊子92以一定间隔配置在中间框架主体91的下面的长边侧两端部分全体上。通过该辊子92,中间框架6a能够在卧台支持部件12a上在长度方向上灵活地移动。
长孔93一端部形成在以下的位置,即在中间框架主体91的背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稍左的长度方向上,在比中间框架主体9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靠前,并且从顶板5a的顶板固定部件82的前方的距离D1的位置上,另一端部形成在中间框架主体91的后方的端部近旁。另外,在长孔93中,顶板5a的顶板固定部件83贯通。
另外,在使用MRI装置100进行被检体的摄影的情况下,可以将RF线圈101设置在中间框架6a上的任意位置。
卧台支持部件12a被配置在中间框架6a的下侧,形成了与顶板5a大致相同的长方形的上面。另外,将顶板5a和中间框架6a支持为能够向长度方向水平移动。
图14A和图14B是表示实施例2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的结构的图。图14A是切断卧台装置10a的前后而从上方看到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的结构图,图14B是从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的左侧看到的侧面图。
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具备:作为驱动卧台主体11的动力源的2个电动机21(21a、21b);将该电动机21的驱动力传递到钢丝25的2个驱动滑轮22(22a、22b);变换钢丝25的方向的4个传动滑轮23(23a~23d);用于将来自钢丝25的驱动力传递到中间框架6a的5个引导滑轮24(24a~24e),来自钢丝25的驱动力也从顶板固定部件82传递到顶板5a。
电动机21由配置在卧台支持部件12a内部的前方的端部近旁的电动机21a和21b构成。该电动机21a和21b的旋转轴在以卧台支持部件12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轴的线对称的位置上相互相对,并且被固定配置为与卧台支持部件12a的短边平行。
驱动滑轮22是与钢丝25咬合的齿轮,由具备相同数目的齿的驱动滑轮22a和22b构成,被固定在电动机21a合21b的旋转轴的端部。
传动滑轮23由以下部分构成:配置在驱动滑轮22a的上方的靠前和靠后的位置的传动滑轮23a和23b;配置在驱动滑轮22b的上方的靠前和靠后的位置的传动滑轮23c和23d。另外,传动滑轮23a~23d的旋转轴与卧台支持部件12a的短边平行并且水平地配置,各旋转轴的一端固定在卧台支持部件12a的上面的上方。
引导滑轮24由各旋转轴的端部与中间框架主体91的下面垂直固定的相同直径的引导滑轮24a~24e构成,被配置在中间框架主体91与卧台支持部件12a之间。另外,引导滑轮24a配置中间框架主体91的前方的端部近旁并且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左方,移动滑轮24b配置在引导滑轮24a的后方的中间框架主体91端部近旁并且传动滑轮23b的后方的距离D2的位置。
另外,从引导滑轮24a和24b相隔一个引导滑轮地,将引导滑轮24c和24d配置在相对于引导滑轮24a和24b以中间框架主体9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轴的线对称的位置。
进而,引导滑轮24e被配置在中间框架主体9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并且比长孔93的一个端部稍前方。
钢丝25形成与驱动滑轮22a和22b结合的环状,顺序地卷绕在驱动滑轮22a、传动滑轮23b、引导滑轮24b、引导滑轮24e、引导滑轮24d、传动滑轮23d、驱动滑轮22b、传动滑轮23c、引导滑轮24c、引导滑轮24a、传动滑轮23a上。
这样构成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能够使卧台主体11a在长度方向上水平移动。另外,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能够在使卧台主体11a移动了的任意位置,只使顶板5a在长度方向水平移动。
接着,说明实施例2的卧台主体11a的动作和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的动作。
图15A和图15B是表示卧台主体11a的动作的图。通过来操作部件8的卧台主体位置设置操作,系统控制部件9控制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使卧台主体11a向L1或L4方向水平移动而设置。
通过来自系统控制部件9的控制,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通过使电动机21a和21b在箭头R1方向上同时以相同速度旋转,而使卧台主体11a从图14所示的初始位置向L1方向水平移动,而设置在图15A和图15B所示的位置。另外,通过使电动机21a和21b在箭头R2方向上同时以相同速度旋转,而使卧台主体11a向L4方向水平移动并设定。
另外,可以使卧台主体11a向L1方向从初始位置移动到距离D2。
图16A是表示使卧台主体11a向L1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的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图。通过使电动机21a和21b在箭头R1方向上同时以相同速度旋转,WL的张力经由驱动滑轮22a作用于传动滑轮23b和引导滑轮24b之间、以及经由驱动滑轮22b作用于传动滑轮23d和引导滑轮24d之间的钢丝25。
通过对钢丝25的各张力WL,2WL作用于引导滑轮24b和24d,2WR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24e。另外,作用于引导滑轮24b、24d、24e的驱动力的总和在L1方向上为2WL,因此保持各引导滑轮24的中间框架6a在2WL的驱动力下在卧台支持部件12a上在L1方向上移动。
另一方面,作用于引导滑轮24a和引导滑轮24b之间、引导滑轮24c和引导滑轮24d之间的2个张力WL在相互相反方向上作用于钢丝25,因此抵消,钢丝25经由引导滑轮24a~24e不移动,因此固定在钢丝25上的顶板固定部件82也不移动。
因此,保持顶板固定部件82的顶板5a不单独移动,而与中间框架6a一体地在卧台支持部件12a上向L1方向移动。
图16B是表示使卧台主体11向L4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的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图。通过驱动使电动机21a和21b在R2方向上同时以相同速度旋转,WR的张力经由驱动滑轮22a作用于传动滑轮23a和引导滑轮24a之间、以及经由驱动滑轮22b作用于传动滑轮23c和引导滑轮24c之间的钢丝25。
通过从驱动滑轮22a到钢丝25的张力WR,WR和WU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24a,另外,WR和WD的驱动力经由引导滑轮24a作用于引导滑轮24c。另外,通过从驱动滑轮22b到钢丝25的张力WR,WR和WD的驱动力作用于引导滑轮24c,另外,WR和WU的驱动力经由引导滑轮24c作用于引导滑轮24a。
由此,作用于引导滑轮24a和24c的驱动力的总和在L4方向上为2WR,因此中间框架6a在2WR的驱动力下在卧台支持部件12a上在L4方向上移动。
另一方面,作用于引导滑轮24a和引导滑轮24b之间和引导滑轮24c和引导滑轮24d之间的2个张力WR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上作用于钢丝25,因此抵消,经由引导滑轮24a~24e钢丝25不移动。
因此,顶板5a不单独移动,而与中间框架6a一体地在卧台支持部件12a上在L4方向上移动。
图17A和图17B是表示只顶板5a的移动动作的图。通过来自操作部件8的顶板位置设置操作,系统控制部件9控制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使顶板5a在MRI装置100的图像诊断支持部件和卧台支持部件12a上向L1或L4方向水平移动并设定。
通过来自系统控制部件9的控制,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通过使电动机21a和21b在R1方向上同时以相同速度旋转,而只使顶板5a从图15A和图15B所示的任意位置向L1方向水平移动,而设置在图17A和图17B所示的位置。另外,通过使电动机21a在R1方向上和电动机21b在R2方向上同时以相同速度旋转,而使顶板5a进而向L4方向水平移动并设定。
另外,在使顶板5a在L1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能够从与中间框架6a一体的位置移动到距离D1。因此,通过使卧台主体11a从初始位置在L1方向移动到距离D2,进而使顶板5a在相同方向上移动距离D1,能够将顶板5a最大设置在距离(D1+D2)的位置。
另外,在使用MRI装置100进行被检体的摄影的情况下,使载置了被检体的顶板5a向L1或L4方向移动,能够进行与设置在中间框架6a上的RF线圈101的对位。
图18A是表示只使顶板5a向L1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的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图。通过使电动机21a在R2方向上以及电动机21b在R1方向上同时以相同速度旋转,WR和WL的张力经由驱动滑轮22a作用于传动滑轮23a和引导滑轮24a之间、以及经由驱动滑轮22b作用于传动滑轮23d和引导滑轮24d之间的钢丝25。
对钢丝25的张力WR和WL在相同方向上以相同大小产生作用,因此引导滑轮24a~24e的驱动力作用抵消,引导滑轮24a~24e旋转,顶板固定部件82的位置的钢丝25在L1方向上移动。因此,只有顶板5a在卧台支持部件12a上在L1方向上移动。
图18B是表示只使顶板5a向L4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的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图。通过使电动机21a在R1方向上以及电动机21b在R2方向上同时以相同速度旋转,WL和WR的驱动力经由驱动滑轮22a作用于传动滑轮23b和引导滑轮24b之间、以及经由驱动滑轮22b作用于传动滑轮23c和引导滑轮24c之间的钢丝25。
对钢丝25的张力WL和WR在相同方向上以相同大小产生作用,因此引导滑轮24a~24e的驱动力作用抵消,引导滑轮24a~24e旋转,顶板固定部件82的位置的钢丝25在L4方向上移动。因此,只有顶板5a在卧台支持部件12a上在L4方向上移动。
接着,说明使用MRI装置收集被检体的图像数据的步骤。将被检体载置在顶板5上。操作者通过操作部件8输入顶板移动的指示信号,被检体的摄影部位(例如头部和肩部)在顶板5a和中间框架6a上在长度方向上移动,使得位于设置在MRI装置主体100的架台上的摄影视野的大致中央部分。另外,操作者通过输入摄影开始指令信号而进行摄影。
根据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2,能够使用由简单结构构成的一个系统的水平移动机构部件4a,使顶板5a和中间框架6a在长度方向上移动,进而只使顶板5在长度方向上移动,来设置位置。
另外,在使用了RF线圈的MRI装置的摄影的情况下,将RF线圈101设置在在中间框架6a上的任意位置,使载置了被检体的顶板5a在长度方向上移动,能够进行与RF线圈101的对位。
这样,使用减轻了对驱动系统的负担并且不需要高精度部件的构成部件,不耗费劳力和不麻烦地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进行顶板的位置设置。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一个驱动系统进行顶板5a和中间框架6a的驱动,所以能够缩短中间框架6a的长度方向的大小。因此,上下移动机构部件7能够小型化,能够使卧台装置10全体小型化,能够降低设置面积。
另外,本发明并不只限于上述实施例1、2,例如也可以设置使2个驱动滑轮以相同大小在相同方向上旋转的齿轮、使其以相同大小在相互相反方向上旋转反转齿轮、切换齿轮和反转齿轮的离合器,使顶板和中间框架移动。
根据本发明,使同一系统的驱动顶板和中间框架在长度方向上水平移动,进而在移动了的任意位置使顶板在宽度方向上水平移动,能够容易地设置顶板的位置。另外,使顶板和中间框架在长度方向上水平移动,进而在移动了的任意位置使顶板在长度方向上水平移动,能够容易地设置顶板的位置。

Claims (28)

1.一种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置被检体的顶板;
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侧,支持上述顶板的中间框架;
配置在上述中间框架的下侧,支持上述中间框架的卧台支持部件;
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在长度方向上同时移动,使上述顶板与上述中间框架不同地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机构具备:
配置在上述卧台支持部件上,驱动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
将来自该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的第一和第二传递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在向上述第一和第二传递机构以相同大小并在相同方向上供给了长度方向的驱动力的情况下,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在向上述第一和第二传递机构以相互不同大小并在相同方向上供给了长度方向的驱动力的情况下,在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同时,使上述顶板在宽度方向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意一个所述的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向上述第一和第二传递机构在长度方向的L1方向上供给驱动力,
上述第一传递机构将来自上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向上述顶板在上述L1方向或上述顶板的宽度方向的L2方向上传递,同时向上述中间框架在上述L1方向和与上述L2方向相反的L3方向上传递,
上述第二传递机构将来自上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向上述顶板在上述L1方向和上述L3方向上传递,同时向上述中间框架在上述L1方向和L2方向上传递。
6.根据权利要求2~5的任意一个所述的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二传递机构具备:
从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被供给驱动力的第一和第二钢丝;
将来自上述第一和第二钢丝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中间框架的第一和第二滑轮;
经由上述第一和第二滑轮,将来自上述第一和第二钢丝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顶板的第一和第二顶板固定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向上述第一和第二传递机构以相同大小在相互相反方向上供给长度方向的驱动力,使上述顶板在宽度方向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向上述第一和第二传递机构以相互不同的大小在相反方向上并在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的长度方向上供给驱动力,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同时使上述顶板在宽度方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2、7、8的任意一个所述的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驱动机构向上述第一传递机构在长度方向的L1方向上供给驱动力,上述第一传递机构将来自上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向上述顶板在上述L1方向和上述顶板的宽度方向的L2方向上传递,同时向上述中间框架在上述L1方向和上述L2方向的反方向即L3方向上传递,
上述第二驱动机构向上述第二传递机构在与上述L1相反的L4方向上供给驱动力,上述第二传递机构将来自上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向上述顶板在上述L4方向和上述L3方向上传递,同时向上述中间框架在上述L4和L2方向上传递。
10.一种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置被检体的顶板;
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方的中间框架;
支持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的卧台支持部件;
提供用于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移动的驱动力的第一驱动机构;
提供用于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移动的驱动力的第二驱动机构;
传递来自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相同大小并且相同方向的驱动力,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在长度方向上移动,传递来自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相同大小并且相互相反方向的驱动力,只使上述顶板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传递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递机构具备:从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被供给驱动力的钢丝;将来自上述钢丝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中间框架的第一~第五滑轮;将来自上述钢丝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顶板的顶板固定部件,
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向上述钢丝以相同大小在长度方向的L1方向或与该L1方向相反方向的L4方向上供给驱动力,
上述钢丝经由卷绕在上述钢丝上的上述第一~第五滑轮将来自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的向上述L1方向或L4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中间框架,同时经由上述顶板固定部件传递到上述顶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递机构经由上述钢丝将来自上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向上述L1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第一滑轮,经由上述第一滑轮将向上述L4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第二滑轮,经由上述第一和第二滑轮将向上述L1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第三滑轮,同时将来自上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向上述L1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第三滑轮,经由上述第三滑轮将向上述L4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第二滑轮,经由上述第三和第二滑轮将向上述L1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第一滑轮,而使上述顶板和中间框架向上述L1方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递机构经由上述钢丝将来自上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向上述L4方向的驱动力,在上述L4方向和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的宽度方向的L3方向上传递到上述第五滑轮,经由上述第五滑轮在上述L4方向和与上述L3方向相反的L2方向上传递到上述第四滑轮,同时将来自上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向上述L4方向的驱动力在上述L4方向和L2方向上传递到上述第四滑轮,
经由上述第四滑轮在上述4方向和L3方向上传递到上述第五滑轮,而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向上述L4方向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递机构经由上述钢丝将来自上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向上述L1方向或L4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第一~第五滑轮,同时将来自上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向上述L4或L1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第一~第五滑轮,使上述顶板向上述L1和L4的一个方向移动。
15.一种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置被检体的顶板;
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侧,支持上述顶板的中间框架;
配置在上述中间框架的下侧,支持上述中间框架的卧台支持部件;
设置在上述卧台支持部件上,产生用于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移动的驱动力的驱动机构;
将来自上述驱动机构的上述驱动力传递到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的传递机构。
16.一种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置被检体的顶板;
将上述顶板支持为能够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滑动的中间框架;
将上述中间框架支持为能够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滑动的卧台支持部件;
配置在上述卧台支持部件上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
从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被供给上述长度方向的驱动力的第一和第二钢丝;
配置在上述中间框架上,将来自上述第一和第二钢丝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中间框架的第一和第二滑轮;
配置在上述顶板上,通过上述第一和第二滑轮将来自上述第一和第二钢丝的驱动力变换为上述宽度方向,并传递到上述顶板的第一和第二顶板固定部件。
17.一种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置被检体的顶板;
将上述顶板支持为能够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滑动的中间框架;
将上述中间框架支持为能够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滑动的卧台支持部件;
一边使上述中间框架在上述长度方向上移动,一边使上述顶板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
18.一种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置被检体的顶板;
将上述顶板支持为能够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滑动的中间框架;
将上述中间框架支持为能够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滑动的卧台支持部件;
移动机构,具有使上述中间框架在上述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驱动模式、使上述顶板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移动的第二驱动模式。
19.一种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置被检体的顶板;
将上述顶板支持为能够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滑动的中间框架;
将上述中间框架支持为能够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滑动的卧台支持部件;
使上述顶板和中间框架一体地在上述长度方向上移动,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中的上述顶板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10、15、16~19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卧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上述顶板的第一驱动机构;
驱动上述中间框架的第二驱动机构;
用于将上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顶板的第一传递部件;
用于将来自上述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中间框架的第二传递部件,其中
上述第一驱动机构和上述第二驱动机构被设置在上述中间框架的下方。
21.一种MRI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卧台装置;
对上述被检体产生磁场而进行MRI摄影的MRI装置主体,其中
该卧台装置包括:
载置被检体的顶板;
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侧,支持上述顶板的中间框架;
配置在上述中间框架的下侧,支持上述中间框架的卧台支持部件;
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在长度方向上同时移动,使上述顶板与上述中间框架不同地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
22.一种MRI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卧台装置;
对上述被检体产生磁场而进行MRI摄影的MRI装置主体,其中
该卧台装置包括:
载置被检体的顶板;
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方的中间框架;
支持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的卧台支持部件;
提供用于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移动的驱动力的第一驱动机构;
提供用于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移动的驱动力的第二驱动机构;
传递来自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相同大小并且相同方向的驱动力,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在长度方向上移动,传递来自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相同大小并且相互相反方向的驱动力,只使上述顶板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传递结构。
23.一种MRI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卧台装置;
对上述被检体产生磁场而进行MRI摄影的MRI装置主体,其中
该卧台装置包括:
载置被检体的顶板;
配置在上述顶板的下侧,支持上述顶板的中间框架;
配置在上述中间框架的下侧,支持上述中间框架的卧台支持部件;
设置在上述卧台支持部件上,产生用于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移动的驱动力的驱动机构;
将来自上述驱动机构的上述驱动力传递到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的传递机构。
24.一种MRI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卧台装置;
对上述被检体产生磁场而进行MRI摄影的MRI装置主体,其中
该卧台装置包括:
载置被检体的顶板;
将上述顶板支持为能够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滑动的中间框架;
将上述中间框架支持为能够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滑动的卧台支持部件;
配置在上述卧台支持部件上的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
从上述第一和第二驱动机构被供给上述长度方向的驱动力的第一和第二钢丝;
配置在上述中间框架上,将来自上述第一和第二钢丝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中间框架的第一和第二滑轮;
配置在上述顶板上,通过上述第一和第二滑轮将来自上述第一和第二钢丝的驱动力变换为上述宽度方向,并传递到上述顶板的第一和第二顶板固定部件。
25.一种MRI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卧台装置;
对上述被检体产生磁场而进行MRI摄影的MRI装置主体,其中
该卧台装置包括:
载置被检体的项板;
将上述顶板支持为能够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滑动的中间框架;
将上述中间框架支持为能够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滑动的卧台支持部件;
一边使上述中间框架在上述长度方向上移动,一边使上述顶板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
26.一种MRI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卧台装置;
对上述被检体产生磁场而进行MRI摄影的MRI装置主体,其中
该卧台装置包括:
载置被检体的顶板;
将上述顶板支持为能够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滑动的中间框架;
将上述中间框架支持为能够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滑动的卧台支持部件;
移动机构,具有使上述中间框架在上述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驱动模式、使上述顶板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移动的第二驱动模式。
27.一种MRI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卧台装置;
对上述被检体产生磁场而进行MRI摄影的MRI装置主体,其中
该卧台装置包括:
载置被检体的顶板;
将上述顶板支持为能够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滑动的中间框架;
将上述中间框架支持为能够在上述长度方向上滑动的卧台支持部件;
使上述顶板和中间框架一体地在上述长度方向上移动,使上述顶板和上述中间框架中的上述顶板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
28.一种MRI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载置被检体的顶板的卧台装置;
具有插入上述被检体的开口部分,用于对摄影空间内的上述被检体的检查部位产生磁场的架台;
设置在上述卧台装置上,从其上方看顶板,使上述顶板在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
CN200680010417XA 2005-03-30 2006-03-30 卧台装置和mri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09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9293/2005 2005-03-30
JP2005099293A JP4786213B2 (ja) 2005-03-30 2005-03-30 寝台装置及びmri装置
PCT/JP2006/306717 WO2006106855A1 (ja) 2005-03-30 2006-03-30 寝台装置及びmri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0984A true CN101150984A (zh) 2008-03-26
CN101150984B CN101150984B (zh) 2010-10-20

Family

ID=37073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041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0984B (zh) 2005-03-30 2006-03-30 卧台装置和mri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28526A1 (zh)
JP (1) JP4786213B2 (zh)
CN (1) CN101150984B (zh)
WO (1) WO20061068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5434A (zh) * 2012-07-18 2014-02-12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扫描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1163B2 (ja) * 2007-10-02 2013-12-04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5812756B2 (ja) * 2011-08-19 2015-11-17 株式会社東芝 寝台装置及び機能画像/形態画像診断装置
JP2013169289A (ja) * 2012-02-20 2013-09-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患者傾動装置付きカウチ
JP2013228226A (ja) * 2012-04-24 2013-11-07 Toshiba Corp Pet−mri装置
JP5362091B2 (ja) * 2012-10-22 2013-12-11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103908343B (zh) * 2012-12-31 2016-10-05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患者检查床和磁共振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4655A (en) * 1986-04-25 1989-01-03 Agency Of In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Truck type patient-moving device
JP2794066B2 (ja) * 1988-08-22 1998-09-03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イコ 核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H04114634A (ja) * 1990-09-04 1992-04-15 Toshiba Corp 医療診断用寝台
US5305749B1 (en) * 1992-09-24 2000-05-02 Univ California Side-loading of patient into mri c-magnet while maintaining adjacent open accessibility to patient
JP2003180652A (ja) * 2001-12-14 2003-07-02 Hitachi Medical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06000247A (ja) * 2004-06-16 2006-01-05 Hitachi Medical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5434A (zh) * 2012-07-18 2014-02-12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扫描床
CN103565434B (zh) * 2012-07-18 2016-05-18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扫描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28526A1 (en) 2008-02-07
JP4786213B2 (ja) 2011-10-05
WO2006106855A1 (ja) 2006-10-12
JP2006271867A (ja) 2006-10-12
CN101150984B (zh) 2010-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0984B (zh) 卧台装置和mri装置
US6822447B1 (en) Spheric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US20070143921A1 (en) Bed apparatus and MRI apparatus
CN101484084B (zh) 用于在mr扫描器内部定位超声换能器的设备
CN100411585C (zh)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大视野成像装置
CN100558296C (zh) 高频线圈组件及磁共振成像装置
CN109937005A (zh) 使用便携式磁体的磁性粒子成像
EP0487201A1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7719271B2 (en) RF coil and transmission line handling system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CN105378501B (zh) 用于多模态成像的表面静止阵列线圈结构
ES2282169T3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la formacion de imagenes por resonancia magnetica nuclear.
EP1615044A1 (en) Continuous table motion MRI involving variable fields of view during the scan
CN101014284A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和方法
CN101036584A (zh) 成像的医疗技术设备以及用于该种设备的方法
CN103027817A (zh) 床板驱动机构、病床以及患者成像和传送设备
CN106974618A (zh) 用于缩短多模态成像系统的占据区的方法和设备
ITSV20010020A1 (it) Macchina per l'acquisizione di immagini della zona interna di un corpo in particolare per l'acquisizione di immagini diagnostiche
CN1424589A (zh) 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和装置
GB2101327A (en) Equipment for producing an nmr image as a planar projection
CN106618618A (zh) 用于医学成像设备的放射源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232220C (zh) 俘获磁共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及应用该方法和装置的磁共振成像系统
CN103565434A (zh)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扫描床
CN103501704A (zh) 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JPH038216B2 (zh)
CN101803919B (zh) 借助磁共振设备建立二维磁共振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03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