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5717A -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5717A
CN101135717A CNA2007100502578A CN200710050257A CN101135717A CN 101135717 A CN101135717 A CN 101135717A CN A2007100502578 A CNA2007100502578 A CN A2007100502578A CN 200710050257 A CN200710050257 A CN 200710050257A CN 101135717 A CN101135717 A CN 101135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x
test
software
gate array
programmable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502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8981C (zh
Inventor
李威
李文昌
李平
廖永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a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INO MICROELECTRONICS SYSTEM Co Ltd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INO MICROELECTRONICS SYSTEM Co Ltd,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INO MICROELECTRONICS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050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88981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35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5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89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898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涉及集成电路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软件中对各个待测的多路选择器排序,并设定测试向量和对应的正确结果,存储;2)软件部分根据多路选择器测试向量自动生成配置文件,并传送到FPGA对其配置,硬件方根据配置文件关闭非本次测试的多路选择器,仅保留测试目标多路选择器;3)软件部分对硬件方FPGA施加测试向量,然后将结果返回到软件方,软件方分析比对结果;4)继续测试下一个多路选择器,直到完成全部测试;5)生成测试报告。本发明能够准确定位和验证多个多路选择器同时出错的情况。能够自动的完成对所有布线信道的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涉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验证技术。
背景技术
多路选择器是常用的组合逻辑部件之一。它由组合逻辑电路对数字信号进行控制来完成较复杂的逻辑功能。它有若干个数据输入端D0、D1、…,若干个控制输入端A0、A1、…,和一个输出端Y0。在控制输入端加上适当的信号,即可从多个输入数据源中将所需的数据信号选择出来,送到输出端。使用时也可以在控制输入端加上一组二进制编码程序的信号,使电路按要求输出一串信号,所以它也是一种可编程序的逻辑部件。
传统方法对多路选择器进行验证,一般只对其中一路进行逻辑分析来判断是否实现数据的选通,而此方法并没有考虑其他数据通路是否存在干扰,因此极有可能实际输出选通的数据是其他的通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能够充分、高效的对FPGA的多路选择器作全面验证。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软件中对各个待测的多路选择器排序,并对各个多路选择器设定测试向量和对应的正确结果,并存储;
2)软件部分根据多路选择器测试向量自动生成相应的配置文件,并传送配置文件到FPGA对其配置,硬件方根据配置文件关闭非本次测试的多路选择器,使其处于非工作状态,仅保留测试目标多路选择器;
3)软件部分对硬件方FPGA施加多路选择器测试向量,然后将结果返回到软件方,软件方分析比对结果,
4)返回步骤1)继续测试下一个多路选择器,直到完成全部多路选择器的测试;
5)根据各次测试结果生成测试报告。
进一步的说,软件方仅通过PCI总线与硬件方建立通信。所述多路选择器测试向量为单一多路选择器测试向量。即仅对特定的单一多路选择器有效的测试向量。所述测试向量中,对待测通道施加的激励与施加在未测通道上的激励是相反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每一个需要验证的多路选择器进行逐个、独立的验证,能够准确定位和验证多个多路选择器同时出错的情况。同时,本发明摒弃了传统的“配置线+数据线”的模式,采用PCI总线传输配置信息和激励向量,速度得到提高。同时本发明能够自动的完成对所有布线信道的测试,而不需要用户干预,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实现了高效、在线可编程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输入的多路选择器示意图。其中a为功能结构,b为门级结构。
图2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F1是硬件方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单元。DUT即待测试的用户FPGA。
图3是PCI总线在本发明中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测试过程中关闭了未测的其他多路选择器,对于待测的多路选择器而言,在充分考虑其他数据通路影响的情况下,采用对未被选通的数据通道施加相反的激励,通过对结果进行判断即是否为被选中通道的数据来进行验证。具体如下。
参见图1。
多路选择器功能是实现对几路数据选取,输出表达式如(1-1)所示。所有多路选择器的测试原理相同,这里以2输入的多路选择器为例介绍其测试理论。FPGA中的单元都是通过配置才形成某项功能,如表1所示,CMUX每次配置只可以选中一个输入(V1/V2)到输出T导通,如图1(a)中黑色路径所示。四输入CMUX至少四个测试配置,CMUX的故障模型是stack-at-0和stack-at-1,CMUX选中的输入加激励0101序列,未选中的输入端加相反的逻辑。
T=V1*{S=0}+V2*{S=1}  (1-1)
表1:输出与输入逻辑关系
 输入  输出
 S  V1  V2  T
 0  D1  D2  D1
 1  D1  D2  D2
特别强调的是,FPGA的编程系统处理CMUX时,选中的输入端对用户是可见的,而未选中的输入端对用户是不可见的,所以,配置数据需加以修改,进行两次测试,保证未选中端加正确的激励,完成CMUX的完整测试。如果path2不加激励“1”,s-a-1故障检测不到。
参见图2。图2中的DUT即待测试的用户FPGA。
本发明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软件中对各个待测的多路选择器排序,并对各个多路选择器设定测试向量和对应的正确结果,并存储;
2)软件部分根据多路选择器测试向量自动生成相应的配置文件,并传送配置文件到FPGA对其配置,硬件方根据配置文件关闭非本次测试的多路选择器,使其处于非工作状态,仅保留测试目标多路选择器;
3)软件部分对硬件方FPGA施加多路选择器测试向量,然后将结果返回到软件方,软件方分析比对结果,
4)返回步骤1)继续测试下一个多路选择器,直到完成全部多路选择器的测试;
5)根据各次测试结果生成测试报告。
进一步的说,软件方仅通过PCI总线与硬件方建立通信。所述多路选择器测试向量为单一多路选择器测试向量。即仅对特定的单一多路选择器有效的测试向量。
本实施方式采用的硬件部分为FPGA硬件测试平台,属于现有技术。本实施方式采用PCI总线通信技术在软件部分和FPGA硬件测试平台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用于传送配置文件和测试向量,这是本发明的一个创新点。
在百万门级开发板上,通过PCI总线对FPGA2进行下载配置,既可以省去JTAG下载线,也可以提高下载配置的速度,另外还能实现在系统编程(ISP)。
如图3所示:
FPGA支持外部处理器对其进行配置(一般称为被动配置模式),在PCI卡中,由于FPGA1上电后由外部EEROM对其进行配置,配置成功后,FPGA1即可充当外部处理器对FPGA2进行配置。具体的操作过程为:用户通过计算机上的配置软件选择FPGA2的配置文件后,配置软件向FPGA1发出对FPGA2的配置命令,FPGA1内部的配置控制逻辑会根据FPGA被动配置模式下的时序要求对FPGA2发出配置开始信号,如果没有错误发生,FPGA2会给FPGA1发送准备好配置的指示信号,FPGA1接收到该信号后即通知软件可以开始发送配置数据了,软件读取配置文件的值以32bit为单位通过PCI总线发送给FPGA1,FPGA1接收到配置数据后按照配置时序要求产生正确的配置时钟,并将配置数据串行转换后发送给FPGA2,如此反复,直到配置数据全部发送完为止,FPGA2接收到串行配置数据后对其内部的SRAM单元进行配置,所有SRAM单元配置完毕后,FPGA2向FPGA1发送配置完成信号,至此,完成了整个配置过程。
基于PCI总线的FPGA配置方式比基于并口的JTAG配置方式具备多种优势:首先,它不需要JTAG专用下载线,这既节约了系统成本又使系统操作更加简便;其次,它的配置速度要比并口配置方式要更快,在没有经过优化的情况速度仍可以提高30倍左右,这是因为PCI的数据传输速度远远大于并口的传输速度;最后,基于PCI总线的FPGA配置方式,能够方便实现ISP功能,即:在系统可编程,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软件动态选择FPGA的配置文件对FPGA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可重配置计算功能。
基于PCI总线的FPGA配置方式要求开发板上有一颗芯片充当被配置的FPGA的配置控制器,由于在SoC开发板上FPGA1内部的逻辑是固定的,故可以由FPGA1充当FPGA2的配置控制器,因此不需要添加MCU或者CPLD,为实现该功能,FPGA1只需要使用几个与FPGA2相关的配置管脚(Al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只需要5个管脚),FPGA1实现配置控制器消耗的资源也非常少(在Altera CycloneFPGA中只需要110 LEs),可见在SoC验证平台上实现基于PCI总线的FPGA配置是非常经济的。

Claims (4)

1.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软件中对各个待测的多路选择器排序,并对各个多路选择器设定测试向量和对应的正确结果,并存储;
2)软件部分根据多路选择器测试向量自动生成相应的配置文件,并传送配置文件到FPGA对其配置,硬件方根据配置文件关闭非本次测试的多路选择器,使其处于非工作状态,仅保留测试目标多路选择器;
3)软件部分对硬件方FPGA施加多路选择器测试向量,然后将结果返回到软件方,软件方分析比对结果,
4)返回步骤1)继续测试下一个多路选择器,直到完成全部多路选择器的测试;
5)根据各次测试结果生成测试报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软件方仅通过PCI总线与硬件方建立通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选择器测试向量为单一多路选择器测试向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向量中,对待测通道施加的激励与施加在未测通道上的激励是相反的。
CN200710050257A 2007-10-12 2007-10-12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 Active CN10058898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50257A CN100588981C (zh) 2007-10-12 2007-10-12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50257A CN100588981C (zh) 2007-10-12 2007-10-12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5717A true CN101135717A (zh) 2008-03-05
CN100588981C CN100588981C (zh) 2010-02-10

Family

ID=39159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50257A Active CN100588981C (zh) 2007-10-12 2007-10-12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88981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6840A (zh) * 2009-12-30 2011-07-0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贪心策略的fpga局部互联测试方法
CN102830346A (zh) * 2012-08-22 2012-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7194075A (zh) * 2017-05-24 2017-09-22 上海安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连线结构以及布线布局系统和方法
CN110114768A (zh) * 2016-10-31 2019-08-09 美商新思科技有限公司 功率计算逻辑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6840A (zh) * 2009-12-30 2011-07-0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贪心策略的fpga局部互联测试方法
CN102116840B (zh) * 2009-12-30 2012-12-05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贪心策略的fpga局部互联测试方法
CN102830346A (zh) * 2012-08-22 2012-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2830346B (zh) * 2012-08-22 2015-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0114768A (zh) * 2016-10-31 2019-08-09 美商新思科技有限公司 功率计算逻辑
CN110114768B (zh) * 2016-10-31 2023-09-08 美商新思科技有限公司 功率计算逻辑
CN107194075A (zh) * 2017-05-24 2017-09-22 上海安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连线结构以及布线布局系统和方法
CN107194075B (zh) * 2017-05-24 2020-11-17 上海安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连线结构以及布线布局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88981C (zh) 2010-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3892B (zh)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输入输出模块验证方法
CN100588982C (zh)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配置逻辑块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3091620B (zh) 一种针对扫描测试中捕获功耗的优化方法
US4764926A (en) Integrated circuits
CN105807263B (zh) 一种fpga部分重构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11308329B (zh) 用于众核计算芯片可测性设计的电路、装置及方法
US20090100304A1 (en)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test Method for FPGA
CN100557454C (zh) 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数据与测试功耗协同优化的方法
CN101140314B (zh)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布线信道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1499937A (zh) 一种基于fpga的软硬件协同仿真验证系统及方法
CN104865518A (zh) 一种sram型fpga的clb动态老炼配置方法
US9304881B2 (en) Trace routing network
CN105808843A (zh) 一种混合信号验证平台的构造方法
CN100588981C (zh)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多路选择器验证方法
CN116594692B (zh) 一种基于标准状态机功能扩展的快速配置寄存器方法
CN105956302A (zh) 一种可配置的抗辐射芯片前端网表自动生成方法
US929409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low skew phase generation for multiplexing signals on a multi-FPGA prototyping system
CN104749515A (zh) 一种基于顺序等分分段式的低功耗扫描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2183727B (zh) 一种具有检错功能的边界扫描测试方法
CN112858889B (zh) 一种面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故障注入电路
CN100492380C (zh)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查找表验证方法
CN116415533A (zh) 一种片上处理器的可测试性设计方法
US7614022B1 (en) Testing for bridge faults in the interconnect of programmable integrated circuits
CN106814306A (zh) 一种iol测试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01706731A (zh) 一种程序的加载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10054 No. two, Jianshe North Road, Chengdu, Sichuan, four

Co-patentee after: Chengdu Sino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ddress before: 610054 No. two, Jianshe North Road, Chengdu, Sichuan, four

Co-patentee before: Chengdu Sino Microelectronics System Co., Ltd.

Patentee befor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54, No. 2006, West Avenue, hi tech West District,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after: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atentee after: Chengdu Hua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54 No. two, Jianshe North Road, Chengdu, Sichuan, four

Patentee befor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Huahua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