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1168B - 有内随动段的力同步的安全的双缸液压举升机构 - Google Patents

有内随动段的力同步的安全的双缸液压举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1168B
CN101131168B CN2006100303014A CN200610030301A CN101131168B CN 101131168 B CN101131168 B CN 101131168B CN 2006100303014 A CN2006100303014 A CN 2006100303014A CN 200610030301 A CN200610030301 A CN 200610030301A CN 101131168 B CN101131168 B CN 101131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ct
oil
cylinder
hydraulic
hydraulic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303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1168A (zh
Inventor
郭维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ONGOU AUTO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ONGOU AUTO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ONGOU AUTO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ONGOU AUTO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303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311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31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1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1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11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液压缸驱动的、有内随动要求的包括汽车驾驶室在内的运输机械液压举升机构,所要解决的是非随动举升状态的所述举升机构,其两个液压缸间的油管意外破裂时,其中至少有一个液压缸继续支撑着负载,方案是在主液压缸下支座内与液控单向通道并联一条串接二个常规单向阀的其二端分别跨接在液控单向阀二侧的单向通道,该单向通道从孔口到主液压缸活塞以下腔为正向流通,反之截断,又在这二个串接的单向阀之间引出一通道接通副液压缸活塞以下腔,从而主、副液压缸间的油管意外破裂时,主液压缸活塞以下腔内的液压油不会外漏,继续支撑着负载,为运输机械、特别是汽车驾驶室的举升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所述液压举升机构。

Description

有内随动段的力同步的安全的双缸液压举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液压缸驱动的、有内随动要求的运输机械液压举升机构,尤其涉及双液压缸驱动的、有内随动要求的汽车驾驶室液压举升机构(又称汽车驾驶室液压翻转器)。
背景技术
目前,有内随动要求的运输机械的举升机构,尤其有内随动要求的汽车驾驶室翻转器,其中单液压缸驱动的机构比较成熟,可以实现上升、任意位置的上升停、下降、非随动段内任意位置的下降停、在随动段内随动和吸振,结构又较简单,所以用得比较普遍,但双液压缸驱动的机构还不很成熟。
所述的这种单缸驱动的举升机构主要是由一个微型液压站和一个有内随动的、举升可安全停止的液压缸及连通该微型液压站与该液压缸的二条进、回油软管组成。
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又主要由油箱、滤网、单向油泵、限压溢流阀、输出单向阀、回油单向阀、三位(或二位)换向阀、油泵A口油管接头、油泵B口油管接头等组成。当驱动单向油泵工作时,油箱内的液压油经过滤网过滤,被单向油泵从输入端吸入,从输出端压出,流经限压溢流阀控制口,流过输出单向阀,再流进换向阀入口,若该输出液压油的压力要超过限压溢流阀的调定值时,多余的液压油从限压溢流阀溢出,以确保从微型液压站输出的液压油压力不超过限压溢流阀的调定值。当停止驱动单向油泵工作时,输出单向阀后面的液压油不能返回流过输出单向阀。三位换向阀有PP、OO、PO三种位置状态:当换向阀处于PP位置状态时,单向油泵输出端通过输出单向阀再与并联状态的油泵A口油管接头、油泵B口油管接头单向直通;当换向阀处于OO位置状态时,油泵A口油管接头、油泵B口油管接头并联后经过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直通(二位换向阀没有OO位置状态);当换向阀处于PO位置状态时,单向油泵输出端通过输出单向阀往油泵A口油管接头单向直通,油泵B口油管接头经过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直通。
所述的有内随动的、举升可安全停止的液压缸又主要由由筒口内孔段、主内孔段、随动孔段依次相接的缸筒、与缸筒主内孔成滑动密封配合的活塞、与缸筒筒口内孔成滑动密封配合并与活塞固定连接成一体的活塞杆、与缸筒下端焊成一体的下支座、连通下支座内制有的A孔道与缸筒主内孔段上腔的A油管等组成。在所述缸筒下底部的随动孔段制有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在所述下支座内除了制有A孔道外,还制有B孔道和两端分别用堵头封住的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所述的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主要分成三段,分别是液控段、中间段和单向段,其中中间段最细。所述的液控段与液控活塞粗部成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的中间段与液控活塞细部成大间隙动配合,以利于液压油沿该间隙流通,所述的单向段内装有球形单向阀芯和使该球形单向阀芯复位的复位弹簧。在所述的B孔道或A孔道内装有阻尼器,并在A孔道口装有油缸A口油管接头、在B孔道口装有油缸B口油管接头,A孔道横向贯穿液控段堵头与液控活塞粗部之间的空腔。油缸A口油管接头、A孔道、A油管组成了从油缸A口油管接头,途经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液控段空腔,通向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的A通道。增压型液控单向阀的单向密封带把B孔道分成B1、B2二段。油缸B口油管接头、B1孔道、B2孔道依次连接起来组成了从油缸B口油管接头通向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B通道。当A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粗部端面上的力(该力为A孔道内的油压与液控活塞粗部截面积之积)大于B1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另一端的力(该力为B1孔道内的油压与液控活塞粗部截面积之积)加上B1、B2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球形单向阀芯上的合力(该合力为B2、B1孔道内的油压差与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截面积之积)及复位弹簧的复位力这三力之和时,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单向段内的球形单向阀芯被液控活塞细部顶开离位,B通道正向(指从B1孔道流向B2孔道)、反向(指从B2孔道流向B1孔道)都导通,反之则复位,B通道正向导通,反向截断。
所述的油泵A口油管接头与所述的油缸A口油管接头之间有一条进油软管连通,所述的油泵B口油管接头与所述的油缸B口油管接头之间也有一条回油软管连通。
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P位置状态时,若驱动单向油泵输出液压油,该输出的液压油既能从油泵A口油管接头、进油软管、A通道进入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又能从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软管、B通道进入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这时液压缸处于差动工作状态,所以当单向油泵输出的液压油油压与活塞杆截面积的乘积大于负载作用在活塞杆上的轴向力时,液压油推动活塞杆及负载不断伸出缸筒,直升到上至点,若在该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停止驱动单向油泵输油,因输出单向阀的作用,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只能滞留在液压缸内不能回流,阻止活塞杆缩进缸筒,从而使负载停止上升而不能后退。
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O位置状态时,若驱动单向油泵输出液压油,该输出的液压油从油泵A口油管接头、进油软管、A通道进入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另一方面,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直通B2孔道,所以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单向段内的液压油压力与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相等,而B1孔道经过油缸B口油管接头、回油软管、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直通,所以B1孔道内的液压油压力与油箱内近似相等而很小可忽略不计。这时当A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粗部端面上的力大于B1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另一端上的力加上B1、B2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球形单向阀芯上的合力及复位弹簧的复位力这三力之和时,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单向段内的球形单向阀芯被液控活塞细部顶开离位,B通道正向、反向都导通,因为B1孔道内的液压油压力与油箱内近似相等而很小可忽略不计,另外复位弹簧的复位力相对很小也可忽略不计,所以这时可以简化考虑为当A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粗部端面上的力(即A孔道内的油压与液控活塞粗部截面积之积)大于B2孔道内的油压作用球形单向阀芯上的力(即B2孔道内的油压与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截面积之积)时,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单向段内的球形单向阀芯被液控活塞细部顶开离位,B通道正向、反向都导通,又因为一般液控活塞粗部截面积设计成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截面积的6~12倍,所以这时还可以考虑为:当A孔道内的油压大于B2孔道内的油压的1/6时,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单向段内的球形单向阀芯必被液控活塞细部顶开离位,B通道正向、反向都导通;当A孔道内的油压小于B2孔道内的油压的1/12时,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单向段内的球形单向阀芯必复位而封住单向密封带,B通道正向导通、反向截断。
所以,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O位置状态时,所述的有内随动要求的单缸驱动的液压举升机构又有如下几种功能:
第一、在活塞处在缸筒主内孔段时,当驱动单向油泵使A孔道内的油压大于负载重量与活塞截面积之比的1/6时,B通道必正向、反向都导通,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液压油可以顺B通道经过回油软管、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流动,活塞下移,负载随之下落。
第二、在活塞处在缸筒主内孔段时,当停止驱动单向油泵输出液压油,A孔道内的油压为零而小于负载重量与活塞截面积之比的1/12,B通道必反向截断,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内的液压油不可以顺B通道、回油软管、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流动,负载停止不动。
第三、在活塞处在缸筒随动孔段时,因活塞密封失效而缸筒内活塞上、下腔的油压相等,即A孔道内的油压等于B2孔道内的油压,也就是A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粗部端面上的力(即A孔道内的油压与液控活塞粗部截面积之积)大于B2孔道内的油压作用球形单向阀芯上的力(即B2孔道内的油压与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截面积之积),B通道必正向、反向都导通。这时当负载向下压迫活塞杆,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内的液压油一方面可以沿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流到活塞以上腔,另一方面顺B通道经过回油软管、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流动,负载随之下落,B孔道内装有的阻尼器用来减缓负载下落速度;这时当负载振动中向上提升活塞杆,因活塞上移迫使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内多余的液压油沿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流到活塞以下腔,另外,尽管B通道正向、反向都导通,但回油单向阀的存在不能油箱内的液压油补充到液压缸内,所以这时因活塞杆渐渐从液压缸内移出而使液压缸内产生部分真空。
第四、在活塞处在缸筒随动孔段位置,负载振动中,活塞杆总成上行时,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内多余的液压油沿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流到活塞以下腔,活塞杆总成下行时,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内多余的液压油沿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流到活塞以上腔,因所述的随动通道有一定的阻尼作用,可以吸收转化负载的部分振荡动能,有利于衰减负载的振动。
所述的有内随动要求的单缸驱动的液压举升机构在绝大多数车辆设计中都采用偏位不对称支撑方式,这对于刚性和强度较好、质量不是过大的被举负载来说,是合理的,但对于质量过大的被举负载,若要满足其刚性和某些零部件的强度要求的话,其制造成本要比多一个液压缸大得多,随着车辆制造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对双液压缸驱动的、有内随动要求的液压举升机构的需求。
开始,人们用一个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并联两个所述的有内随动的、举升可安全停止的液压缸作为双液压缸驱动的、有内随动要求的液压举升机构,这一方案一开始就暴露了二个关键性的缺陷:其一,当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O位置状态,而且二个液压缸的活塞都处在非随动段内时,若驱动单向油泵输出液压油,要使二个液压缸的A孔道内的油压增大到使增压型液控单向阀把B通道反向打通,因制造误差,一般情况不可能使二个液压缸的B通道同时都反向打通,必定是其中一个液压缸的B通道先反向打通,B通道先反向打通的这一个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油压立刻减小到与油箱内油压相等而可忽略不计的量值,这时,这一个B通道先反向打通的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内的油压一点也不减小,它继续作用在活塞环形端面上在这一侧把负载往下拉,但是,另一侧的那个B通道还没有被反向打通的液压缸仍支撑着负载,所以这一方案非但没有改善负载偏位不对称支撑的受力状况,反而瞬间进一步加剧恶化了偏位不对称支撑的受力状况;其二,当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O位置状态,且二个液压缸的活塞都处在从非随动段向随动段过渡移动时,也因制造误差,一般情况不可能使二个液压缸内的活塞同时从非随动段进入随动段,其中必有一个液压缸内的活塞先从非随动段进入随动段,一旦有一个液压缸内的活塞先从非随动段进入了随动段,这一个液压缸因活塞密封失效而使缸筒内活塞上、下腔的油压相等,即A孔道内的油压等于B2孔道内的油压,B通道反向导通,单向油泵输出的液压油就从该液压缸A孔道,经过该液压缸内的活塞以上腔、又经过使活塞密封失效的该液压缸的随动通道流到该液压缸活塞以下腔,再沿B通道小阻尼流回油箱,因此系统往往建立不起使另一个液压缸的液控单向阀打开的油压,这时,负载不能实现继续下落,回到起始位置。
显然一上述的二个关键性缺陷都是两个液压缸的各自液控单向阀不能同步打开造成的。接着,人们又对所述的两个并联液压缸作了改进:1、两个液压缸采用一个液控单向阀控制,这两个液压缸共享的这个液控单向阀设置在其中一个液压缸的下支座内,这个液压缸作为主液压缸,另一个液压缸作为副液压缸;2、在主液压缸下支座内A孔道上的适当位置处再引出一条C孔道,在C孔道口装有主油缸C口油管接头,再在主液压缸下支座内B2孔道上的适当位置处再引出一条D孔道,在D孔道口装有主油缸D口油管接头;3、在副液压缸下支座内不制出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在其A孔道口装有副油缸A口油管接头、在其B孔道口装有副油缸B口油管接头,该A孔道不存在横贯穿过增压型液控单向阀的液控段堵头与液控活塞粗部之间的液控段空腔,B孔道不再分成B1、B2二段;4、在主油缸C口油管接头与副油缸A口油管接头之间连接一条软油管,使两液压缸的活塞以上腔直接连通,又在主油缸D口油管接头与副油缸B口油管接头之间连接一条软油管,使两液压缸的活塞以下腔也直接连通。这一方案完全解决了第一个方案的二个关键性缺陷,实现了全工作过程的力同步,但是又暴露出一个安全隐患。在负载被所述的双缸液压翻转器支撑在非随动段时,当主、副两个液压缸的活塞以下腔直接连通的软油管一旦发生意外破裂,主、副两个液压缸的活塞以下腔中的液压油迅速外漏,被支撑着的负载因突然失去支撑力而迅速跌落,极有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因此,这一方案仍不能广泛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已有技术基础上的双缸液压举升机构中连通两个液压缸活塞以下腔的管道一旦发生意外破裂,其中至少有一个液压缸的活塞以下腔内的液压油不会外泄或外流,从而继续支撑着负载不下跌,其目的就是为运输机械、特别是汽车驾驶室的举升提供一种真正具有实用意义的,即可以实现上升、任意位置的上升停、下降、非随动段内任意位置的下降停、在随动段内随动和吸振、任意时刻力同步和安全的双液压缸驱动的举升机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主要包括有一个微型液压站、一个主液压缸、一个副液压缸、二条连通该微型液压站与主液压缸的软油管及另外二条连通该主液压缸与副液压缸的软油管等,它们又分别具体如下:
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又主要由油箱、滤网、单向油泵、限压溢流阀、输出单向阀、回油单向阀、三位(或二位)换向阀、油泵A口油管接头、油泵B口油管接头等组成。当驱动单向油泵工作时,油箱内的液压油经过滤网过滤,被单向油泵从输入端吸入,从输出端压出,流经限压溢流阀控制口,流过输出单向阀,(或流过输出单向阀,流经限压溢流阀控制口)再流进换向阀入口,若该输出的液压油的压力要超过限压溢流阀的调定值时,多余的液压油从限压溢流阀溢出,以确保从微型液压站输出的液压油压力不超过限压溢流阀的调定值。当停止驱动单向油泵工作时,输出单向阀后面的液压油不能返回流过输出单向阀。三位换向阀有PP、OO、PO三种位置状态(二位换向阀只有PP、PO二种位置状态):当换向阀处于PP位置状态时,单向油泵输出端通过输出单向阀再与并联状态的油泵A口油管接头、油泵B口油管接头单向直通;当换向阀处于OO位置状态时,油泵A口油管接头、油泵B口油管接头并联后经过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直通(二位换向阀没有OO位置状态);当换向阀处于PO位置状态时,单向油泵输出端通过输出单向阀往油泵A口油管接头单向直通,油泵B口油管接头经过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直通。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可以制成一体式。
所述的副液压缸又主要由由筒口内孔段、主内孔段、随动孔段依次相接的缸筒、与缸筒主内孔成滑动密封配合的活塞、与缸筒筒口内孔成滑动密封配合并与活塞固定连接成一体的活塞杆、与缸筒下端焊成一体的下支座、连通下支座内制有的副缸A孔道与缸筒主内孔段上腔的副缸A油管等组成。在所述缸筒下底部的随动孔段可制有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也可不特制出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在所述下支座内除了制有副缸A孔道外,还制有副缸B孔道。在所述的副缸A孔道口装有副缸A口油管接头,在所述的副缸B孔道口装有副缸B口油管接头。副缸A口油管接头、副缸A孔道、副缸A油管构成了从副缸A口油管接头通向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的副缸A通道。副缸B口油管接头和副缸B孔道构成了从副缸B口油管接头通向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副缸B通道。
尤其是所述的主液压缸,又主要由由筒口内孔段、主内孔段、随动孔段合成的缸筒、与缸筒主内孔成滑动密封配合的活塞、与缸筒筒口内孔成滑动密封配合并与活塞固定连接成一体的活塞杆、与缸筒下端焊成一体的下支座、连通下支座内制有的A孔道与缸筒主内孔段上腔的A油管等组成。在所述缸筒下底部的随动孔段制有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在所述下支座内除了制有A孔道外,还制有B孔道和两端分别用堵头封住的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所述的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主要分成三段,分别是液控段、中间段和单向段,其中中间段最细。所述的液控段与液控活塞粗部成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的中间段与液控活塞细部成大间隙动配合,以利于液压油沿该间隙流通,所述的单向段内装有球形单向阀芯和使球形单向阀芯复位的复位弹簧。在所述的B孔道或A孔道内装有阻尼器,并在A孔道口装有油缸A口油管接头、在B孔道口装有油缸B口油管接头,A孔道横贯穿过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液控段堵头与液控活塞粗部之间的空腔。油缸A口油管接头、A孔道、A油管构成了从油缸A口油管接头,途经增压型液控单向阀液控段堵头与液控活塞粗部之间的液控段空腔,通向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的A通道。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单向段之间的单向密封带把B孔道分成B1、B2二段。油缸B口油管接头、B1孔道、B2孔道依次连通起来组成了从油缸B口油管接头通向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B通道。在A孔道上的适当位置处再引出一条C孔道,在C孔道口装有C口油管接头。当A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粗部端面上的力(该力为A孔道内的油压与液控活塞粗部截面积之积)大于B1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另一端的力(该力为B1孔道内的油压与液控活塞粗部截面积之积)加上B1、B2孔道内的油压作用球形单向阀芯上的合力(该合力为B2、B1孔道内的油压差与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截面积之积)及复位弹簧的复位力这三力之和时,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单向段内的球形单向阀芯被液控活塞细部顶开离位,B通道正向(指从B1孔道流向B2孔道)、反向(指从B2孔道流向B1孔道)都导通,反之则复位,B通道正向导通,反向截断。
另外,在所述的油泵A口油管接头与油缸A口油管接头之间连通一条进油软管,在所述的油泵B口油管接头与油缸B口油管接头之间也连通一条回油软管。
本发明的特点是:
一、所述的主液压缸下支座内:在B1孔道上的适当位置处再引出一条Da1孔道,连接一个Da单向阀,再从该单向阀引出一段Da2孔道,该单向阀使从Da1孔道向Da2孔道为正向流通,从Da2孔道向Da1孔道为反向截断;在B2孔道上的适当位置处再引出一条Db1孔道,连接一个Db单向阀,再从该单向阀引出一段Db2孔道,该单向阀使从Db2孔道向Db1孔道为正向流通,从Db1孔道向Db2孔道为反向截断;Da2孔道和Db2孔道相汇合后接通D孔道(或者说在Da单向阀与Db单向阀之间孔段上引出D孔道),D孔道口装有D口油管接头;因为从B1孔道上引出一条Da1孔道,从Da1孔道向Da2孔道为正向流通,反向截断,Da2孔道和Db2孔道汇合相接,从Db2孔道向Db1孔道为正向流通,反向截断,Db1孔道是从B2孔道上引出的,所以从B1孔道、Da1孔道、Da2孔道、Db2孔道、Db1孔道到B2孔道构成了另一条与B孔道并联的从B1孔道向B2孔道正向流通、反向截断的单向孔道,以后称之为Dab孔道,所不同的是,当A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粗部端面上的力大于B1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另一端的力加上B1、B2孔道内的油压作用球形单向阀芯上的合力及复位弹簧的复位力这三力之和时,增压型液控单向阀使B通道正向(指从B1孔道流向B2孔道)、反向(指从B2孔道流向B1孔道)都导通,反之则复位,B通道正向导通,反向截断,而Dab孔道从B1孔道向B2孔道正向流通、反向截断的特性是恒定的。
二、在所述的C口油管接头与所述的副缸A口油管接头之间连接一条软油管,使两液压缸的活塞以上腔依次通过A油管、A孔道、C孔道、C口油管接头、这一条所述的软油管、副缸A通道以较小阻尼连通起来;又在所述的D口油管接头与所述的副缸B口油管接头之间连通一条软油管,这样,从B2孔道开始,依次经过B2孔道上引出的Db1孔道、Db单向阀、Db2孔道、D孔道、D口油管接头、这一条所述的软油管、副缸B通道,构成了一条从B2孔道到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通道,该通道以后称为B2B通道,所述的Db单向阀使B2B通道从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缸腔到B2孔道为正向流通,从B2孔道到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反向截断;另外,从B1孔道开始,依次经过B1孔道上引出的Da1孔道、Da单向阀、Da2孔道、D孔道、D口油管接头、这一条在D口油管接头与副缸B口油管接头之间连通的软油管、副缸B通道,构成了一条从B1孔道到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通道,该通道以后称为B1B通道,而所述的Da单向阀使B1B通道从B1孔道往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正向流通,反向截断。
三、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P位置状态时,若驱动单向油泵输出液压油:该输出的油压一方面从油泵A口油管接头、进油软管、A通道传递入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因主、副液压缸的活塞以上腔小阻尼连通,因而同时也传入到副液压缸的活塞以上腔,所以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油压近似相等,即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力同步;另一方面该输出的油压从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软管、B通道(以及Dab孔道)传递入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因为同时还可从B1孔道分出,沿B1B通道正向传入到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所以这时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油压也相同,即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力同步;又因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P位置状态时,油泵A口油管接头、油泵B口油管接头是并联接通的,所以油泵A口油管接头与油泵B口油管接头内的油压近似相等,从而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上、下腔油压也近似相等,则都处于差动工作状态。由此,当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P位置状态时,所述的有内随动要求的双缸驱动的液压举升机构有如下几种功能:
第一、当单向油泵输出的液压油油压与主、副液压缸活塞杆截面积的乘积大于负载作用在主、副液压缸活塞杆上的轴向力时,液压油推动活塞杆及负载不断伸出液压缸缸筒,直升到上至点。
第二、若在该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停止驱动单向油泵输油,因输出单向阀的作用,主、副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只能滞留在液压缸内,阻止活塞杆缩进液压缸,从而使负载停止上升而不能后退。
第三、当活塞位于主内孔段并停止驱动单向油泵输油时,A孔道和B1孔道内的油压近似为零,而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因负载的下压仍有较高的油压传递到B2孔道,因而A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粗部端面上的力小于B1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另一端的力加上B1、B2孔道内的油压作用球形单向阀芯上的合力及复位弹簧的复位力这三力之和,B通道反向(指从B2孔道流向B1孔道)截断,而Dab孔道是恒反向(指从B2孔道流向B1孔道)截断的,所以这时若所述的油泵A口油管接头与油缸A口油管接头之间连通的一条软油管或油泵B口油管接头与油缸B口油管接头之间连通的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主、副液压缸内的液压油仍不会外泄或外漏,仍只能滞留在液压缸内,阻止活塞杆缩进液压缸,负载仍安全地停止不动。
第四、当活塞位于主内孔段并停止驱动单向油泵输油时,若所述的D口油管接头与副缸B口油管接头之间连通的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因Db单向阀使从Db1孔道流向Db2孔道为截断,所以主液压缸内的液压油仍不能从D口油管接头外泄或外漏,只能滞留在液压缸内,阻止活塞杆缩进液压缸,从而确保了负载安全地停止不动。还有,因所述的C口油管接头与副缸A口油管接头之间连接的一条软油管是接通两液压缸的活塞以上腔的,这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是不会造成负载下跌的。
四、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O位置状态时,若驱动单向油泵输出液压油:该输出的液压油从油泵A口油管接头、进油软管、A通道进入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同时还沿在A孔道上引出的C孔道、C口油管接头、C口油管接头与副缸A口油管接头之间连通的软油管、副缸A通道进入到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因而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油压近似相等,即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力同步;另一方面,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直通B2孔道,所以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单向段内的液压油压力与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相等,而B1孔道经过油缸B口油管接头、回油软管、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直通,所以B1孔道内的液压油压力与油箱内近似相等而很小可忽略不计;因为B1孔道内的液压油压力与油箱内近似相等而很小可忽略不计,复位弹簧的复位力相对很小也可忽略不计,所以这时可以简化考虑为当A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粗部端面上的力(即A孔道内的油压与液控活塞粗部截面积之积)大于B2孔道内的油压作用球形单向阀芯上的力(即B2孔道内的油压与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截面积之积)时,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单向段内的球形单向阀芯被液控活塞细部顶开离位,B通道正向、反向都导通;又因为一般液控活塞粗部截面积设计成中间段截面积的6~12倍,所以这时还可以考虑为当A孔道内的油压大于B2孔道内的油压的1/6时,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单向段内的球形单向阀芯必被液控活塞细部顶开离位,B通道正向、反向都导通,以及当A孔道内的油压小于B2孔道内的油压的1/12时,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单向段内的球形单向阀芯必复位而封住单向密封带,B通道正向导通、反向截断;还因为Db单向阀使B2B通道从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到B2孔道正向流通的,所以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油压在B2孔道油压下降过程中只能等于或略高于B2孔道油压,即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油压跟随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油压力同步的。
由此,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O位置状态时,所述的有内随动要求的双缸驱动的液压举升机构又有如下几种功能:
第一、在主、副液压缸的活塞处在主、副液压缸缸筒主内孔段时,驱动单向油泵使A孔道内的油压大于负载重量与活塞截面积之比的1/6时,B通道必正向、反向都导通,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液压油可以顺B通道,经过回油软管、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流动,油压下降,同时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液压油随B2孔道内的油压下降,顺B2B通道正向汇流入B通道往油箱单向流动,随着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液压油流出,主、副液压缸的活塞下移,负载随之下落。
第二、在主、副液压缸的活塞处在主、副液压缸缸筒主内孔段时,停止驱动单向油泵输出液压油,A孔道内的油压为零而小于负载重量与活塞截面积之比的1/12,B通道必反向截断,而Dab孔道是恒反向(指从B2孔道流向B1孔道)截断的,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液压油不可以顺B通道、回油软管、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流动,从而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液压油阻止了主、副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部分缩回缸筒,负载停止不动。
第三、当主、副液压缸的活塞位于主、副液压缸缸筒主内孔段并停止驱动单向油泵输油时,A孔道的油压近似为零,而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因负载的下压仍有较高的油压传递到B2孔道,因而A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粗部端面上的力远小于B2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球形单向阀芯上的力,所以B通道反向(指从B2孔道流向B1孔道)截断,而Dab孔道是恒反向(指从B2孔道流向B1孔道)截断的,所以这时若所述的油泵B口油管接头与油缸B口油管接头之间连通的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主、副液压缸内的液压油仍不会外泄或外漏,仍只能滞留在液压缸内,阻止主、副液压缸的活塞杆缩进液压缸,从而负载安全地停止不动,还有,因所述的油泵A口油管接头与油缸A口油管接头之间连通的一条软油管是接通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的,这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是不会造成负载下跌的。
第四、当主、副液压缸的活塞位于主内孔段并停止驱动单向油泵输油时,若所述的D口油管接头与副缸B口油管接头之间连通的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因Db球形阀芯单向阀使从Db1孔道流向Db2孔道为截断,所以主液压缸内的液压油仍不能从D口油管接头外泄或外漏,只能滞留在主液压缸内,阻止了主液压缸的活塞杆缩进液压缸,从而主液压缸仍支撑着负载,确保负载安全地停止不动。还有,因所述的C口油管接头与副缸A口油管接头之间连接的一条软油管接通两液压缸的活塞以上腔,这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是不会造成负载下跌的。
第五、在主、副液压缸的活塞处在缸筒随动孔段时,因主液压缸活塞密封失效而主缸筒内活塞上、下腔的油压相等,即A孔道内的油压等于B2孔道内的油压,也就是A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粗部端面上的力(即A孔道内的油压与液控活塞粗部截面积之积)大于B2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球形单向阀芯上的力(即B2孔道内的油压与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截面积之积),B通道必正向、反向都导通,主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可以顺B通道,经过回油软管、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流动,油压下降,同时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内的液压油随B2孔道内的油压下降,顺B2B通道正向汇流入B通道往油箱单向流动,随着主、副油缸内的液压油流出,主、副液压缸活塞下移,负载随之下落,B孔道内装有的阻尼器用来减缓负载下落速度。在这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下移的同时,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必产生负油压,所以还伴随着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部分液压油沿各自的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流到活塞以上腔,若副液压缸没有设置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产生的负油压由从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沿使主液压缸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流到活塞以上腔的液压油中的部分液压油继续沿A油管、A孔道、C孔道、C口油管接头、C口油管接头与副缸A口油管接头之间连接的一条软油管、副缸A通道流入到副液压缸活塞以上腔来弥补。
第六、主、副液压缸的活塞处在缸筒随动孔段内,负载振动中向上提升活塞杆时,因活塞上移迫使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内多余的液压油沿各自的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流到活塞以下腔,若副液压缸没有设置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副液压缸活塞以上腔多余的液压油依次沿副缸A通道、C口油管接头与副缸A口油管接头之间连接的一条软油管、C口油管接头、C孔道、A孔道、A油管、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使主液压缸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流到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另外,尽管B通道正向、反向都导通,但回油单向阀的存在使油箱内的液压油不能补充到液压缸内,所以这时因活塞杆渐渐从缸筒移出而使主、副液压缸内都不同程度产生部分真空。
第七、主、副液压缸的活塞处在缸筒随动孔段内,负载振动中,主、副液压缸活塞杆总成上行时,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内多余的液压油沿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等流到活塞以下腔,主、副液压缸活塞杆总成下行时,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内多余的液压油沿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等流到活塞以上腔,因所述的随动通道等有一定的阻尼作用,可以吸收转化负载的部分振荡动能,起到衰减负载的振动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方案是:(一)将所述的主液压缸下支座内的Da单向阀和Db单向阀都制成球形阀芯加复位弹簧封口结构,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最主要是该结构在理论上属于零泄漏单向密封;(二)将所述的主液压缸下支座内B孔道上的阻尼器串接在Db1孔道与B2孔道的交点到增压型液控单向阀之间的B2孔道中,或串接在Da1孔道与B1孔道的交点到增压型液控单向阀之间的B1孔道中,使依次从油缸B口油管接头、B1孔道的部分、Dab孔道、B2孔道的部分到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通道或依次从油缸B口油管接头、B1孔道的部分、B1B通道到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通道都不经过B孔道上的阻尼器,而依次从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B孔道到油缸B口油管接头或依次从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B2B通道、B孔道到油缸B口油管接头的通道都经过B孔道上的阻尼器,这样:当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P位置状态时,若驱动单向油泵输出液压油,该输出的液压油可以较畅通地从油泵B口油管接头开始,依次经过回油软管、油缸B口油管接头、B1孔道的部分,再分路流入到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液压阻尼损失很小;当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O位置状态时,若使A孔道内的油压把增压型液控单向阀开启,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液压油必须经过B孔道上的阻尼器后才最终到达油箱,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液压油经过B2B通道后,也必须经过B孔道上的阻尼器后才最终到达油箱,B孔道上的阻尼器对主、副液压缸内活塞杆的下降速度都起了减缓作用;(三)在主液压缸下支座内靠近油缸A口油管接头、油缸B口油管接头、C口油管接头、D口油管接头的孔道中都装有滤网,阻止固体杂质进入,确保阻尼器、各液压阀正常工作。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有内随动要求的双缸驱动的液压举升机构的主液压缸下支座内,若在B1孔道上的适当位置处引出一条Da1孔道,连接一个球形阀芯单向阀,再从该单向阀引出一段Da2孔道,该单向阀使从Da1孔道向Da2孔道为正向流通,从Da2孔道向Da1孔道为反向截断;在B2孔道上的适当位置处引出一条Db1孔道,连接另一个球形阀芯单向阀,再从该单向阀引出一段Db2孔道,该单向阀使从Db2孔道向Db1孔道为正向流通,从Db1孔道向Db2孔道为反向截断;Da2孔道和Db2孔道相汇合后接通D孔道,D孔道口装有D口油管接头;B孔道上的阻尼器串接在Db1孔道与B2孔道的交点到液控单向阀之间的B2孔道中,或串接在Da1孔道与B1孔道的交点到液控单向阀之间的B1孔道中,这样,所述的有内随动要求的双缸驱动的液压举升机构除了保留了已有的有内随动要求的单液压缸驱动的举升机构的可以实现上升、任意位置的上升停、下降、非随动段内任意位置的下降停、在随动段内随动和吸振等的所有技术效果及保留了已有的有内随动要求的双液压缸驱动的举升机构的可以实现上升、任意位置的上升停、下降、非随动段内任意位置下降停、在随动段内随动和吸振、任意时刻力同步等的所有技术效果外,还在于连通主、副两个液压缸活塞以下腔的管道一旦发生意外破裂,其中至少有一个液压缸的活塞以下腔内的液压油不会外泄或外流,继续支撑着负载不下跌,从而为运输机械、特别是汽车驾驶室的举升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有内随动要求的双液压缸驱动的举升机构,另外还在于系统液压阻尼损失很小,从而降低了操作力,提高了举升效率,将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它省略了对公知的微型液压站、连通该微型液压站与主液压缸的二条软油管、连通该主液压缸与副液压缸的二条软油管的描述,还省略了对主、副液压缸的上、下支承结构及负载的描述。图1是主液压缸在图2的A-A位置的全剖视图,图2是主液压缸相对于图1的带局部剖视的俯视图,图3是副液压缸在图4的B-B位置的全剖视图,图4是副液压缸相对于图3的带局部剖视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请参阅附图,由图见,本实施例中:
主液压缸缸筒5由筒口内孔段9、主内孔段7、随动孔段3组成,主内孔段7与活塞4成滑动密封配合,筒口内孔段9与活塞杆8成滑动密封配合。活塞4与活塞杆8固定连接成一体。缸筒5的下端与下支座1焊成一体,在下支座1内制有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由三段组成,分别是液控段12、中间段40和单向段35,其中中间段40最细,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两端分别用堵头13、堵头32封住,液控段12与液控活塞11的粗部成滑动密封配合,中间段40与液控活塞11的细部成大间隙动配合,以利于液压油沿该间隙流通,单向段35内装有球形单向阀芯36和使球形单向阀芯36复位的复位弹簧33。单向段35与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之间装有一个阻尼螺钉34,阻尼螺钉34中心的阻尼小孔把单向段35与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连通起来。在下支座1内制有的孔道14横贯穿过堵头13与液控活塞11之间的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液控段12的空腔,孔道14的一端孔口装有滤网10和油缸A口油管接头41,孔道14的另一端孔口装有滤网18和C口油管接头20。油管2上端与缸筒5的主内孔段7顶腔接通并焊接成一体,油管2下端与下支座1相焊接并通过孔道17与孔道14接通,油缸A口油管接头41、孔道14、孔道17、油管2构成了从油缸A口油管接头41,途经增压型液控单向阀的堵头13与液控活塞11之间的液控段12的空腔,通往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上腔的A通道。在下支座1内还制有孔道37,孔道37与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40互相贯通,孔道37的一端孔口装有滤网39和B口油管接头38,孔道37的另一端与单向阀孔19的底端相接通。单向阀孔19内依次装有球形单向阀芯15、使球形单向阀芯15复位的复位弹簧16、顶住复位弹簧16的中空螺塞21,单向阀孔19的孔口还装有滤网22和D口油管接头23。B口油管接头38、孔道37的部分、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40的部分、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单向段35、阻尼螺钉34中心的阻尼小孔依次连通起来,构成了从油缸B口油管接头38通向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的B通道。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40与单向段35之间的单向密封带把B孔道分成B1、B2二段,从油缸B口油管接头38到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40与单向段35之间的单向密封带为B1孔道段,余下的为B2孔道段。孔道27的一端与单向阀孔19接通,孔道27的另一端与单向阀孔26底端接通。在单向阀孔26内装有球形单向阀芯29、使球形单向阀芯29复位的复位弹簧28,单向阀孔26的孔口由螺堵30封住。在下支座内还制有横向贯穿单向阀孔26的孔道25,孔道25的底端与斜孔31相接通,斜孔31与主液压缸缸筒5中的活塞4以下腔相接通,孔道25的孔口封信。随动油管6的上端接通随动孔段3的最高处并焊住,随动油管6的下端与下支座1相焊接并通过孔道24与孔道25相接通。斜孔31、孔道25、孔道24、随动油管6依次连通起来构成了主液压缸的随动通道。从孔道37、单向阀孔19、孔道27、单向阀孔26、孔道25的部分、斜孔31构成了从油缸B口油管接头38通向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的除B通道以外的又一条单向通道,不同的是这一条单向通道是恒定单向导通的,以后也称之为Dab孔道。
副液压缸缸筒57由筒口内孔段53、主内孔段55、随动孔段59组成,主内孔段55与活塞58成滑动密封配合,筒口内孔段53与活塞杆54成滑动密封配合,活塞58与活塞杆54固定连接成一体,缸筒57的下端与下支座61焊成一体。在下支座61内制有孔道47,孔道47的孔口装有滤网46和副缸A口油管接头43。油管60上端与缸筒57的主内孔段55顶腔接通并焊接成一体,油管60下端与下支座61相焊接并通过孔道48与孔道47接通。在下支座61内还制有孔道49,孔道49的孔口装有滤网45和副缸B口油管接头42,孔道49的底端通过孔道52与副液压缸缸筒57内活塞58的以下腔相接通。在下支座61内还制有孔道50,孔道50的底端与斜孔51相接通,斜孔51与副液压缸缸筒57内活塞58以下腔相接通。随动油管56的上端接通随动孔段59的最高处并焊住,随动油管56的下端通过孔道44与孔道50相接通,孔道50的孔口封住。斜孔51、孔道50、孔道44、随动油管56依次连通起来构成了副液压缸的随动通道。
当公知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P位置状态时,若驱动单向油泵输出液压油:该输出的油压一方面从油泵A口油管接头、进油软管、油缸A口油管接头41、孔道14、孔道17、油管2传递入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上腔,同时也从孔道14底端分道,依次沿C口油管接头20、C口油管接头20与副缸A口油管接头43之间的一条软油管、副缸A口油管接头43、孔道47、孔道48、油管60传入到副液压缸缸筒57内活塞58以上腔,所以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以上腔的油压近似相等;另一方面该输出的油压从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软管、油缸B口油管接头38、孔道37、单向阀孔19、孔道27、单向阀孔26、孔道25的部分、斜孔31以较小阻尼传递入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还从孔道37的中部分道,依次沿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40的部分、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单向段35、阻尼螺钉34中心的阻尼小孔以较大阻尼传递入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同时还从单向阀孔19分道,依次经过中空螺塞21、D口油管接头23、D口油管接头23与副缸B口油管接头42之间的一条软油管、副缸B口油管接头42、孔道49、孔道52以较小阻尼传递入副液压缸缸筒57内活塞58的以下腔,所以这时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以下腔油压也相同;又因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P位置状态时,油泵A口油管接头、油泵B口油管接头是并联接通的,所以油泵A口油管接头与油泵B口油管接头内的油压相等,从而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上、下腔油压也近似相等,则都处于差动工作状态。由此,当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P位置状态时,本实施例有如下几种功能:
第一、当单向油泵输出的液压油油压与主活塞杆8、副活塞杆54的截面积之和的乘积大于负载作用在主、副活塞杆8、54上的总轴向力时,液压油推动主、副活塞杆8、54及负载不断伸出油缸缸筒5、57,直升到上至点。
第二、若在该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停止驱动单向油泵输油,因输出单向阀的作用,液压缸缸筒5、57内的液压油只能滞留在液压缸缸筒5、57内,阻止活塞杆8、54缩进液压缸缸筒5、57,从而使负载停止上升而不能后退。
第三、当活塞4、58位于主内孔段7、55并停止驱动单向油泵输油时,A孔道和B1孔道内的油压近似为零,而主、副油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以下缸腔因负载的下压仍有较高的油压传递入B2孔道段,所以A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11粗部端面上的力小于B1孔道段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11另一端上的力加上B1、B2孔道段内的油压作用在球形单向阀芯36上的合力及复位弹簧33的复位力这三力之和,B通道反向(指从B2孔道段流向B1孔道段)截断,而从油缸B口油管接头38通向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的Dab孔道是恒反向(指从B2孔道段流向B1孔道段)截断的,所以这时若所述的油泵B口油管接头与油缸B口油管接头38之间连通的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的液压油仍不会外泄或外漏,仍只能滞留在液压缸缸筒5、57内,阻止活塞杆8、54缩进液压缸缸筒5、57,从而负载安全地停止不动。而油泵A口油管接头与油缸A口油管接头41之间连通的一条软油管是依次连接油缸A口油管接头41、孔道14、孔道17、油管2后通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上腔,同时也从孔道14底端分道,依次沿C口油管接头20、C口油管接头20与副缸A口油管接头43之间的一条软油管、副缸A口油管接头43、孔道47、孔道48、油管60通到副液压缸缸筒57内活塞58以上腔,所以油泵A 口油管接头与油缸A口油管接头41之间连通的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的液压油也不会外泄或外漏的。
第四、当活塞4、58位于主内孔段7、55并停止驱动单向油泵输油时,若D口油管接头23与副缸B口油管接头42之间连通的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因球形单向阀芯29、36的单向作用使主液压缸缸筒5内的液压油仍不能从D口油管接头23外泄或外漏,只能滞留在液压缸缸筒5内,阻止活塞杆8缩进主液压缸缸筒5,从而确保负载安全地停止不动。还有,因所述的C口油管接头20与副缸A口油管接头43之间连接的一条软油管连通两液压缸缸筒5、57的活塞4、58以上腔,这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是不会造成负载下跌的。
第五、若驱动单向油泵输出液压油,该输出的液压油可以较畅通地从油泵B口油管接头开始,依次经过回油软管、油缸B口油管接头38、孔道37,单向阀孔19、再分路流入到主、副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一路是继续沿孔道27、单向阀孔26、孔道25的部分、斜孔31流入到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另一路是继续沿中空螺塞21、D口油管接头23、D口油管接头23与副缸B口油管接头42之间的一条软油管、副缸B口油管接头42、孔道49、孔道52流入到副液压缸缸筒57内活塞58的以下腔,液压阻尼损失很小,减小了举升操作力,提高了举升效率。
公知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O位置状态时,若驱动单向油泵输出液压油:该输出的液压油从油泵A口油管接头、进油软管、A通道进入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上腔,同时还沿在A通道上引出的C口油管接头20、C口油管接头20与副缸A口油管接头43之间连通的软油管、孔道47、孔道48、油管60进入到副液压缸缸筒57内活塞58以上腔,因而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以上腔油压近似相等;另一方面,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经阻尼螺钉34中心的阻尼小孔与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单向段35连通,所以当通过阻尼螺钉34中心的阻尼小孔的液压油的流速很小或为零时,单向段35内的液压油压力与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相等。而B1孔道经过油缸B口油管接头38、回油软管、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直通,所以B1孔道内的液压油压力与油箱内近似相等而很小可忽略不计。因为B1孔道内的液压油压力与油箱内近似相等而很小可忽略不计,复位弹簧33的复位力相对很小也可忽略不计,所以这时可以简化考虑为当A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11粗部端面上的力(即A孔道内的油压与液控活塞11粗部截面积之积)大于单向段35内的油压作用球形单向阀芯36上的力(即单向段35内的油压与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40截面积之积)时,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单向段35内的球形单向阀芯36被液控活塞11细部顶开离位,B通道正向、反向都导通;又因为球形单向阀芯29使从副液压缸缸筒57内活塞58以下腔开始依次经过孔道52、孔道49、副缸B口油管接头42、D口油管接头23与副缸B口油管接头42之间连通的软油管、D口油管接头23、中空螺塞21、单向阀孔19、孔道27、单向阀孔26、孔道25的部分、斜孔31到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的通道小阻尼正向流通,所以副液压缸缸筒57内活塞58以下腔油压只能小于或等于或略高于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油压。由此,当所述的微型液压站内的换向阀处于PO位置状态时,本实施例又有如下几种功能:
第一、在活塞4、58分别处在缸筒5、57主内孔段7、55时,驱动单向油泵使A孔道内的油压与液控活塞11粗部截面积之积大于单向段35内的油压与中间段40截面积之积时,B通道正向、反向都导通,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内的液压油可以顺B通道,经过回油软管、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流动,B2孔道内的油压下降,同时副液压缸缸筒57内活塞58以下腔内的液压油随B2孔道内的油压下降,依次顺孔道52、孔道49、副缸B口油管接头42、D口油管接头23与副缸B口油管接头42之间的一条软油管、D口油管接头23、中空螺塞21、单向阀孔19的部分、孔道27、单向阀孔26、孔道25的部分、斜孔31流进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随着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以下腔的液压油流出,主、副液压缸活塞4、58下移,负载随之下落。
第二、在活塞4、58分别处在缸筒5、57主内孔段7、55时,当停止驱动单向油泵输出液压油,A孔道内的油压与液控活塞11粗部截面积之积约为零而远小于负载重量与活塞4、58总截面积之比值与中间段40截面积之积,B通道反向截断,而Dab孔道是恒反向(指从B2孔道流向B1孔道)截断的,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以下腔内的液压油不可以顺B通道、回油软管、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流动,即使若所述的油泵B口油管接头与油缸B口油管接头38之间连通的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也是这样,从而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以下腔内的液压油阻止主、副活塞杆8、54伸出主、副液压缸缸筒5、57的部分缩回缸筒5、57,负载安全地停止不动。
第三、油泵A口油管接头与油缸A口油管接头41之间连通的一条软油管是依次连接油缸A口油管接头41、孔道14、孔道17、油管2后通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上腔,同时也从孔道14底端分道,依次沿C口油管接头20、C口油管接头20与副缸A口油管接头43之间的一条软油管、副缸A口油管接头43、孔道47、孔道48、油管60通到副液压缸缸筒57内活塞58以上腔,所以油泵A口油管接头与油缸A口油管接头41之间连通的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的液压油也不会外泄或外漏的。
第四、当活塞4、58分别处在缸筒5、57主内孔段7、55并停止驱动单向油泵输油时,若D口油管接头23与副缸B口油管接头42之间连通的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因球形单向阀芯29使从单向阀孔26流向孔道27为截断,所以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的液压油仍不能从D口油管接头23外泄或外漏,只能滞留在液压缸缸筒5内,阻止活塞杆8缩进液压缸缸筒5,从而主液压缸仍支撑着负载,确保负载安全地停止不动。还有,因C口油管接头20与副缸A口油管接头43之间连接的一条软油管接通两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以上腔,这一条软油管发生意外破裂,是不会造成负载下跌的。
第五、在活塞4、58处在缸筒5、57随动孔段3、59时,因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的密封失效而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的上、下腔的油压相等,即A孔道内的油压等于B2孔道内的油压,也就是A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液控活塞11粗部端面上的力(即A孔道内的油压与液控活塞11粗部截面积之积)大于B2孔道内的油压作用在球形单向阀芯36上的力(即B2孔道内的油压与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截面积之积),B通道正向、反向都导通,主液压缸缸筒5内的液压油可以顺B通道,经过回油软管、油泵B口油管接头、回油单向阀往油箱单向流动,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内油压下降,同时副液压缸缸筒57内活塞58以下腔内的液压油随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内油压下降,依次顺孔道52、孔道49、副缸B口油管接头42、D口油管接头23与副缸B口油管接头42之间的一条软油管、D口油管接头23、中空螺塞21、单向阀孔19的部分、孔道27、单向阀孔26、孔道25的部分、斜孔31流进主液压缸缸筒5内活塞4以下腔,随着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以下腔的液压油流出,主、副液压缸活塞4、58下移,负载随之下落,阻尼螺钉34中心的阻尼小孔减缓负载下落速度。在这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下移的同时,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以上腔必产生负油压,所以还伴随着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以下腔的部分液压油沿各自的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流到活塞4、58以上腔。
第六、活塞4、58处在缸筒5、57随动孔段3、59中,在负载振动中向上提升活塞杆8、54时,因活塞4、58上移迫使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以上腔内多余的液压油沿各自的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流到活塞4、58以下腔。另外,尽管B通道正向、反向都导通,但回油单向阀的存在使油箱内的液压油不能补充到液压缸内,所以这时因活塞杆8、54渐渐移出而使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都不同程度产生部分真空。
第七、活塞4、58处在缸筒5、57随动孔段3、59内,负载振动中,主、副液压缸的活塞杆8、54上行时,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以上腔内多余的液压油沿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等流到活塞以下腔,主、副液压缸的活塞杆8、54下行时,主、副液压缸缸筒5、57内活塞4、58以下腔内多余的液压油沿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等流到活塞4、58以上腔,因所述的随动通道等有一定的阻尼作用,可以吸收转化负载的部分振荡动能,衰减负载的振动。

Claims (5)

1.有内随动段的力同步的安全的双缸液压举升机构,包括有一个微型液压站、一个主液压缸、一个副液压缸、二条连通该微型液压站与主液压缸的软油管及另外二条连通该主液压缸与副液压缸的软油管,所述的主、副液压缸都又包括有缸筒、活塞、活塞杆、A油管、下支座,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液压缸的下支座内制有最终通往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上腔的A孔道、最终通往主液压缸内活塞以下腔的B孔道和两端分别用堵头封住的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其中所述A油管与所述A孔道一端的孔口相连接;在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内装有液控活塞、球形单向阀芯和复位弹簧;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分成三段,分别是与液控活塞粗部成滑动密封配合液控段、与液控活塞细部成大间隙动配合中间段和其内装有球形单向阀芯和复位弹簧的单向段;增压型液控单向阀阀孔的中间段、单向段之间的单向密封带把B孔道分成B1、B2二段;在B1孔道段适当位置处引出一段Da1孔道,连接一个Da单向阀,再从该单向阀引出一段Da2孔道,该单向阀使从Da1孔道向Da2孔道为正向流通,从Da2孔道向Da1孔道为反向截断;在B2孔道段适当位置处引出一段Db1孔道,连接一个Db单向阀,再从该单向阀引出一段Db2孔道,该单向阀使从Db2孔道向Db1孔道为正向流通,从Db1孔道向Db2孔道为反向截断;Da2孔道和Db2孔道相汇合后接通D孔道,D孔道口装有D口油管接头,B孔道内装有阻尼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内随动段的力同步的安全的双缸液压举升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D口油管接头通过所述的二条连通该主液压缸与副液压缸的软油管中的一条软油管与所述的副液压缸内的活塞以下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内随动段的力同步的安全的双缸液压举升机构,其特征是将所述的主液压缸下支座内的Da单向阀和Db单向阀制成球形阀芯加复位弹簧密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内随动段的力同步的安全的双缸液压举升机构,其特征是将所述的主液压缸下支座内B孔道上的阻尼器串联在Db1孔道与B2孔道的交点到增压型液控单向阀之间的B2孔道中,或串接在Da1孔道与B1孔道的交点到增压型液控单向阀之间的B1孔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内随动段的力同步的安全的双缸液压举升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副液压缸的缸筒下部制有使活塞密封失效的随动通道。
CN2006100303014A 2006-08-23 2006-08-23 有内随动段的力同步的安全的双缸液压举升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11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303014A CN101131168B (zh) 2006-08-23 2006-08-23 有内随动段的力同步的安全的双缸液压举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303014A CN101131168B (zh) 2006-08-23 2006-08-23 有内随动段的力同步的安全的双缸液压举升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1168A CN101131168A (zh) 2008-02-27
CN101131168B true CN101131168B (zh) 2011-02-23

Family

ID=39128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3030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1168B (zh) 2006-08-23 2006-08-23 有内随动段的力同步的安全的双缸液压举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311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4284B (zh) * 2009-08-31 2011-11-1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同步驱动装置
CN104154164B (zh) * 2014-07-25 2015-12-30 安徽德鸿机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中重型汽车驾驶室翻转的减震油缸
CN109630488B (zh) * 2018-07-09 2024-05-07 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推多级保证同步的液压执行分配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3366A (en) * 1992-03-30 1996-11-12 Meijer; Sjoerd Hydraulic device with synchronously operating jacks
US5797310A (en) * 1997-01-29 1998-08-25 Eaton Corporation Dual self level valve
CN1479016A (zh) * 2003-07-02 2004-03-03 江苏武进液压启闭机有限公司 液压启闭机同步动力伸缩的双油缸系统
CN2637789Y (zh) * 2003-07-02 2004-09-01 江苏武进液压启闭机有限公司 液压启闭机同步动力伸缩的双油缸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3366A (en) * 1992-03-30 1996-11-12 Meijer; Sjoerd Hydraulic device with synchronously operating jacks
US5797310A (en) * 1997-01-29 1998-08-25 Eaton Corporation Dual self level valve
CN1479016A (zh) * 2003-07-02 2004-03-03 江苏武进液压启闭机有限公司 液压启闭机同步动力伸缩的双油缸系统
CN2637789Y (zh) * 2003-07-02 2004-09-01 江苏武进液压启闭机有限公司 液压启闭机同步动力伸缩的双油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1168A (zh) 200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53131U (zh) 一种用于大型步进式炉步进梁液压升降系统
CN102444733A (zh) 一种自缓冲多级安全阀
CN104444818B (zh) 一种双缸顺序伸缩的液控系统、吊臂机构及起重机
CN101131168B (zh) 有内随动段的力同步的安全的双缸液压举升机构
CN101435446A (zh) 平衡阀
CN104929999B (zh) 全液压行走控制系统
CN102913585A (zh) 油气弹簧
CN201288869Y (zh) 一种平衡控制阀
CN206768641U (zh)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公路减震带
CN1028180C (zh) 低控制压力的顺序液控单向阀
CN105178919B (zh) 自控式油井套管气回收装置
CN205907000U (zh) 一种带液压助力制动的叉车液压系统
CN105883691B (zh) 一种带液压助力制动的叉车液压系统
CN205918969U (zh) 齿轮泵控式电液联动执行机构
CN202371238U (zh) 一种自缓冲多级安全阀
CN215444561U (zh) 一种串联缸同步液压系统
CN201275860Y (zh) 注塑机开合模液压回路系统
CN2290741Y (zh)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CN202946470U (zh) 变速油缸系统
CN107514396A (zh) 一种再生液压锁
CN207485761U (zh) 一种再生液压锁
CN206530567U (zh) 液压缸
CN202612248U (zh) 一种组合式液压缸
CN201574989U (zh) 矿用索道双动力带双制动液压站
CN201851419U (zh) 三位三通快慢降气控换向限位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uzhou Zhongou Automobile Co., Ltd.

Assignor: Shanghai Zhongou Auto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232001001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afe double-cylinder hydraulic lifting mechanism with force synchronization in internal follow-up sec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23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80227

Record date: 20120217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uzhou Zhongou Automobile Co., Ltd.

Assignor: Shanghai Zhongou Auto Electric Equipment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2320010015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50827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