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8396A - 漂浮分离装置和漂浮分离方法 - Google Patents

漂浮分离装置和漂浮分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8396A
CN101128396A CNA2006800055968A CN200680005596A CN101128396A CN 101128396 A CN101128396 A CN 101128396A CN A2006800055968 A CNA2006800055968 A CN A2006800055968A CN 200680005596 A CN200680005596 A CN 200680005596A CN 101128396 A CN101128396 A CN 101128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eign matter
treatment solution
skimmer
silica frost
scum silic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55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8396B (zh
Inventor
田中佐生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28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8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28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83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0Devices for separating or removing fatty or oily substances or similar floa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漂浮分离装置,具备:漂浮分离槽,其贮存混入有浮游异物的处理液混合物;撇渣器,其旋转并聚拢漂浮在漂浮分离槽内液面上的异物;浮渣盒,其在液面附近具有开口,用于把由撇渣器聚拢的异物从液面排出。漂浮分离装置还具备水位切换调整机构,该水位切换调整机构在旋转的撇渣器在旋转方向上从浮渣盒离开时,使处理液混合物的水位下降,当撇渣器在旋转方向上与浮渣盒接近时,使处理液混合物的水位上升。这样,防止处理液混合物的过度流出,而且防止异物附着在浮渣盒的壁上。

Description

漂浮分离装置和漂浮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混有浮游异物的处理液把异物分离的漂浮分离装置和漂浮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例如在汽车等生产线上有向车体等工件实施涂装的涂装工序。该涂装工序是在涂装室中通过从涂装喷枪喷射涂料而使涂料喷附在工件上。这时,未喷附在工件上的剩余涂料则通过在涂装室内向下流动的空气而降落到地面上。涂装室的地面设有剩余涂料捕集部,其具有工业用水供给路、排水路和用于把工业用水和剩余涂料收集于排水路的倾斜面。剩余涂料被工业用水(以下称为“处理液”)冲洗捕集,并向设置在涂装室外漂浮分离装置的漂浮分离槽排出。在漂浮分离槽内该处理液的涂料被分离,并通过泵再次向涂装室的地面供给,进行循环。
作为从处理液把剩余涂料作为涂料浆(以下称为“异物”)进行分离的漂浮分离装置已知有具备第一漂浮分离槽和第二漂浮分离槽这两个分离槽的结构。该装置把含有异物的处理液向预先添加了凝聚剂的第一漂浮分离槽供给,使异物被漂浮分离。把该第一漂浮分离槽的含有异物的处理液向第二漂浮分离槽导入,进一步促进异物凝聚,即从处理液中分离异物。
图6是表示现有漂浮分离装置中撇渣器设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如图6所示,第二漂浮分离槽中以使向外部排出异物的开口位于液面附近的方式配置有浮渣盒200,且设置有向该浮渣盒200的开口旋转而把液面上漂浮的异物进行聚拢的撇渣器100。
但该异物粘附性高而容易附着在浮渣盒200的壁上。为了维持装置的正常动作则需要把附着在壁和撇渣器100等上的异物定期除去,这需要大量的劳动。
为了使异物容易在浮渣盒200内流动,把漂浮分离槽内的液面高度设定成比壁高便可,但这时会不断有含有异物的处理液向浮渣盒200内流入。这样一来就会有大量含有异物的处理液向设置在浮渣盒200下流侧的异物过滤槽供给,存在处理液超过槽内金属网的处理能力而溢流的问题。
进而,大量含有异物的处理液从浮渣盒200排出时,向第二漂浮分离槽供给的处理液的量增加,随之凝聚剂的量也增加,因此具有设备费用高涨的问题点。
作为防止过量的处理液被排出的装置,例如已知有日本国特开2002-166271号公报(特别是段落0020~0024,图1~图4)中所公开的装置。该文献中,在撇渣臂聚拢异物并接近浮渣盒时,由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并打开异物排出管的电磁阀把异物排出,在撇渣臂通过浮渣盒之上而异物向浮渣盒的流入终了时,由第二传感器检测到,并关闭所述异物排出管的电磁阀,防止过量的处理液被排出。
但上述文献的漂浮分离装置在排出异物时,由于排水而沉淀槽内的水位下降,因此,旋转的撇渣臂在通过浮渣盒之上而排出异物时,被撇渣臂聚拢的异物就蹭在浮渣盒开口部锥状的壁上。这时,在处理液是涂装排水或废油等时,则被撇渣器和浮渣盒的边缘挤压而成为粘度高的异物团,附着并固化在壁的侧壁或上面以及撇渣器上。该附着的异物在浮渣盒的壁等处积蓄变大,存在含有异物的处理液排出困难的问题。
即使是图6所示现有漂浮分离装置的撇渣器100,异物也是被撇渣器100和浮渣盒200所挤压而附着在撇渣器100和浮渣盒200上并积蓄变大,存在除去异物性能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希望提供解决所述现有技术问题的装置。
本发明者们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进行了锐意研究。其结果是实现了防止过剩处理液的流出,而且防止异物附着在浮渣盒的壁上的漂浮分离装置和漂浮分离方法,以至完成本发明。
作为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而提供下述的漂浮分离装置和方法。
1、一种漂浮分离装置,具备:漂浮分离槽,其贮存混入有浮游异物的处理液,至少一个撇渣器,其沿所述漂浮分离槽内处理液的液面旋转而聚拢液面上漂浮的异物,浮渣盒,其在所述处理液的液面附近具有开口而用于把由所述撇渣器聚拢的所述异物从液面除去;其特征在于,具备水位切换调整机构,该水位切换调整机构在旋转的所述撇渣器在旋转方向上从所述浮渣盒离开时,使所述处理液的水位下降,当所述撇渣器在旋转方向上与所述浮渣盒接近时,使所述处理液的水位上升。
2、在1记载的漂浮分离装置中,在所述浮渣盒的所述开口处,在所述撇渣器靠近过来侧形成有比其他部分低的壁。
3、在1或2记载的漂浮分离装置中,所述水位切换调整机构具备:把所述处理液从所述漂浮分离槽向外部排出的排出路,检测所述撇渣器位置的至少一个撇渣器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排出路上、根据来自所述撇渣器检测开关的检测信号来接通/断开所述排出路的电磁阀。
4、在2或3记载的漂浮分离装置中,所述下降的水位被设定成在所述壁之下,所述上升的水位被设定成在所述壁之上且在所述浮渣盒上端之下。
5、在2到4任一项记载的漂浮分离装置中,所述撇渣器长度方向的宽度比所述壁长度方向的宽度长。
6、一种漂浮分离装置的漂浮分离方法,其中,该漂浮分离装置将漂浮在漂浮分离槽内处理液中的异物除去,其具备:漂浮分离槽,其贮存混入有浮游异物的处理液,至少一个撇渣器,其使所述处理液液面上漂浮的所述异物旋转而聚拢,浮渣盒,其把由所述撇渣器聚拢的所述异物向所述漂浮分离槽的外部排出;其特征在于,在旋转的所述撇渣器在旋转方向上从所述浮渣盒离开时,使所述处理液的水位下降,当所述撇渣器在旋转方向上与所述浮渣盒接近时,使所述处理液的水位上升,来把所述异物除去。
根据1和6,当混有浮游异物的处理液被送到漂浮分离槽中进行贮存时,异物漂浮在处理液的液面上而从处理液分离。在漂浮分离槽内处理液混合物的液面附近设置有浮渣盒,其具有开口,用于将由沿液面旋转的撇渣器聚拢的浮游异物从液面排出。
在旋转的撇渣器位于在旋转方向上从浮渣盒离开的位置时,则水位切换调整机构把处理液向漂浮分离槽的外部送出并使其水位下降。因此,在撇渣器不使异物落入浮渣盒时,阻止处理液被从浮渣盒向外部废弃,能防止过剩的处理液从漂浮分离槽流出。
当撇渣器在旋转方向上与浮渣盒接近时,使漂浮分离槽向外部送出的处理液停止流出等,而所述水位切换调整机构进行控制使处理液的水位上升。通过这样由水位切换调整机构来调整处理液的水位,在旋转的撇渣器把异物向浮渣盒的开口聚拢而使之落入时,异物漂浮在比浮渣盒的壁高的液面上。因此,撇渣器不会挤压异物而使其附着在浮渣盒上,且能使聚拢的异物有效地落入到开口内而废弃。
因此,能减少处理液从浮渣盒过度流出而被废弃的量,能增加被再利用的处理液的量。
根据2,由于撇渣器接近一侧的开口是由比其他部分低的壁所构成,因此,被撇渣器聚拢而漂浮在液面上的异物能顺利地从壁流入到浮渣盒内。
根据3,水位切换调整机构在撇渣器位于规定位置时由撇渣器检测开关进行检测,根据来自该撇渣器检测开关的检测信号电磁阀打开/封闭排出路,能使漂浮分离槽内的处理液从排出路向外部排出或是停止排出。水位切换调整机构例如如下进行控制:当撇渣器在旋转方向上从浮渣盒离开时把电磁阀打开,把处理液从排出路向外部排出并使水位下降,当撇渣器在旋转方向上与浮渣盒接近时则把电磁阀关闭并使处理液的水位上升。这样,随着旋转的撇渣器接近浮渣盒的壁水位上升,就能聚拢漂浮在液面上的异物并使异物从浮渣盒的开口落入,由于仅在这时废弃异物,所以能减少把含有异物多的处理液从开口废弃的时间,能减少被废弃的处理液的量。
根据4,由于在水位下降时水位是保持在壁之下,所以在撇渣器收集异物时不会有过多的处理液从漂浮分离槽流出。且由于在水位上升时水位是保持在壁之上,所以在撇渣器使异物向开口流入时不会附着在壁上。
根据5,撇渣器的宽度设定为比壁的宽度长。因此,在撇渣器从壁上方通过时,撇渣器与位于壁左右的浮渣盒侧壁的前端部滑动接触,撇渣器不与壁的上面接触而不会把异物挤压在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漂浮分离装置和漂浮分离方法,在把异物从含有异物的处理液分离时,能防止处理液过度流出,且能防止异物附着在浮渣盒的壁上。
所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和效果、以及其他的效果和特点,通过参照附图,对后述的本发明例示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的说明中就能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实施例漂浮分离装置的涂装设备整体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漂浮分离装置主要部分的放大概略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漂浮分离装置的撇渣器设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图2的X-X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漂浮分离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6是表示现有漂浮分离装置中撇渣器设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5说明实施发明的实施例(以下称为“实施例”)。
下面,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述例进行说明,即,在涂装汽车车体时,把降落到涂装室地面上未凝固的剩余涂料用工业用水(处理液)冲洗,并从混有该剩余涂料(异物)的处理液把异物进行漂浮分离的情况。把工业用水作为处理液、把混入到处理液中的剩余涂料即涂料浆作为异物来进行说明。把“液面上浮游(漂浮)的异物”和与其相当的表现不仅包括浮游在液体表面(液面水平面之上)上的异物,还包括存在于靠近液面的液体内(液面水平面之下)的异物。把为了再利用而进行漂浮分离的、含有异物的处理液有时也称为“处理液混合物”。
涂装设备
如图1所示,涂装设备1为如下设备,其把车体W通过运送装置21进行运送的同时由涂装机械手22进行涂装,使没涂装到车体W上的剩余涂料降落到涂装室23的地面23a上,用处理液进行冲洗的同时进行收集,把混入到处理液中的涂料作为异物进行分离,把处理液混合物进行净化循环而再利用。涂装设备1的结构主要具备:在汽车涂装线上涂装车体W的涂装装置2、用于从含有没涂装到车体W上的剩余涂料(异物)的处理液中把异物进行分离的漂浮分离系统A、用于把处理液或处理液混合物送到所希望的各处的流通路8。
涂装装置2包括:能收容车体W的涂装室23、向该涂装室23内运送车体W的运送装置21、对被该运送装置21运送的车体W喷射雾状涂料而进行涂装作业的涂装机械手22。
所述运送装置21例如包括:铺设在涂装室23内的轨道21a、安装有驱动电机的运送用台式车21b、检测运送用台式车21b移动量的传感器(未图示)、控制涂装机械手22的动作和运送用台式车21b运送的控制装置(未图示)。
涂装机械手22根据运送装置21的位置并被控制装置(未图示)按照存储的数据控制来对车体W进行涂装,具有机械臂,该机械臂具备喷射涂料的涂装喷枪(涂料喷射装置)22a。
涂装喷枪22a把贮藏在未图示的罐中的涂料通过涂料供给管从涂装机械手22的机械臂的前端进行喷射。
涂装室23用于防止剩余涂料(异物)的分散,而且收集从涂装装置2排出的含有剩余涂料(异物)的处理液。该涂装室23具备:地面23a,其为了使落下的处理液自动地被收集到排水口23b而形成有倾斜;排水口23b,其设置在该地面23a最低的部位;顶面23c,其设置有用于把空气向下喷射而使未附着在车体W上的剩余涂料向地面23a落下的空气喷射装置24。
地面23a上设置有多个喷射处理液的喷嘴81a,其设置在处理液供给路81的开口端,用于供给冲洗降落到该地面23a上的涂料的处理液。
漂浮分离系统
如图1所示,漂浮分离系统A是把混有从涂装装置2排出的异物(剩余涂料)的处理液混合物分离成处理液和异物,并把处理液再利用的系统。该漂浮分离系统A包括:第一漂浮分离装置3,其进行第一次分离,使处理液混合物中的异物漂浮而分离成异物和处理液;第二漂浮分离装置4,其进行第二次分离,把被该第一漂浮分离装置3分离过的处理液混合物(含有异物多的处理液)进一步分离成异物和处理液;过滤槽9,其进行第三次分离,把被该第二漂浮分离装置4分离过的异物脱水处理而过滤。
第一漂浮分离装置
第一漂浮分离装置3使处理液混合物中的异物漂浮到液面上进行分离,并把第一漂浮分离槽31下层被澄清的处理液通过处理液供给路81向喷嘴81a供给,把含有异物多的液面的处理液混合物由浮动式泵P2通过供给路83向第二漂浮分离槽41送出。该第一漂浮分离装置3主要包括有:排出路82、第一漂浮分离槽31、浮动式泵P2、供给路83、返回路84、处理液供给路81和抽水泵P1。
排出路82与所述排水口23b连接,是用于把从该排水口23b排出的处理液混合物向第一漂浮分离槽31引导的管。
第一漂浮分离槽31是贮存从排出路82和返回路84送来的处理液混合物,并使该处理液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异物漂浮的贮存槽,在涂装设备1开动时能贮存约300吨的处理液混合物。该第一漂浮分离槽31的容量是根据涂装室23的大小、为覆盖涂装室23的地面23a而流动的处理液的量、剩余涂料的量、分离涂料和处理液所需要的时间等适当决定的。该第一漂浮分离槽31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排出路82、后述的返回路84、浮动式泵P2、供给路83。第一漂浮分离槽31被配置在比第二漂浮分离槽41和溢流槽6低的位置。
处理液供给路81的一端与第一漂浮分离槽31的下层连接,另一端通过抽水泵P1与所述喷嘴81a连接。
抽水泵P1与该处理液供给路81连接,用于把第一漂浮分离槽31底面附近被澄清的处理液吸上而向喷嘴81a供给。
浮动式泵P2在第一漂浮分离槽31内处理液混合物的液面配置有吸入口,是用于把该液面上漂浮的异物和处理液混合物在含有空气的同时吸入,并边形成气泡边通过供给路83向第二漂浮分离槽41送出的泵。浮动式泵P2例如通过未图示的台架而被设置在第一漂浮分离槽31的处理液混合物的液面上。由于浮动式泵P2在处理液混合物的液面配置有吸入口,所以也具备把异物从第一漂浮分离槽31内的处理液中除去的功能。在向第二漂浮分离槽41送出浮动式泵P2所生成的气泡时,该气泡促进异物在供给路83内的凝聚,并防止异物附着在供给路83内的内壁上。
第二漂浮分离装置
如图1所示,第二漂浮分离装置4把被所述浮动式泵P2吸入并从供给路83送来的处理液混合物贮存在第二漂浮分离槽41,通过水位切换调整机构7把处理液向溢流槽6送出,并边调整水位边通过除去异物机构5把异物向过滤槽9排出并除去。该第二漂浮分离装置4具备:供给路83、第二漂浮分离槽41、除去异物机构5、溢流槽6和水位切换调整机构7。该第二漂浮分离装置4至少具备构成除去异物机构5一部分的撇渣器52和浮渣盒53。
第二漂浮分离装置4相当于“漂浮分离装置”。
供给路
所述供给路83是用于把被浮动式泵P2吸入的、含有异物多的处理液混合物向送料井43内送出的管。该供给路83的一端与浮动式泵P2连接,另一端部贯通第二漂浮分离槽41和送料井43的侧面,另一端配置成在送料井43内的下层中央部使开口端向上。在供给路83的中间部连接有:通过加压泵P3而与溢流槽6连接的含有空气的处理液供给路86。
该加压泵P3用于把从大气吸入的空气混合到从溢流槽6供给的处理液中进行起泡。含有空气的处理液通过加压泵P3被送入到供给路83,并与处理液混合物搅拌来促进异物的凝聚和成长,在该异物被送到第二漂浮分离槽41时则漂浮到液面上并向异物处理筒44的内周侧流动,能被撇渣器52高效率聚拢地流动。
第二漂浮分离槽
如图2所示,第二漂浮分离槽41是被供给第一漂浮分离槽31(参照图1)所贮存的、混有浮游异物多的处理液混合物并进行贮存的贮存槽,为从处理液把异物进行分离而设置。第二漂浮分离槽41是在槽本体42内以悬空状态设置有异物处理筒44的双槽形式的贮存槽。第二漂浮分离槽41设置有:槽本体42、送料井43、异物处理筒44、处理筒支承部件45、溢流壁42a、除去异物机构5、排出路85、溢流槽6,而且在附近设置有过滤槽9。
第二漂浮分离槽41相当于是“漂浮分离槽”。
槽本体42例如是由俯视图四边形的金属容器所构成,上面被开口(参照图5)。在槽本体42的一个侧面通过溢流壁42a而相邻设置有溢流槽6,用于把槽本体42内的处理液混合物维持在规定量,在其相对部安装有浮渣盒53。
在所述图1中夸张地表示了第二漂浮分离装置4和第二漂浮分离槽41的大小,槽本体42的容量比第一漂浮分离槽31的容量小,是1/10到1/100左右。
如图2所示,送料井43是具有指向性的管,用于使从所述供给路83吐出的第一漂浮分离槽31中含有异物多的处理液混合物从异物处理筒44内的下层部中央向上方向流动。送料井43是上侧开口端被扩张的圆筒状部件,下端部封闭地焊接在第二漂浮分离槽41的内底中央,是垂直设置。送料井43以沉入在处理液混合物内的状态被配置在第二漂浮分离槽41内,上侧的大致一半被配置在异物处理筒44内。送料井43被扩张的上端部形成为使从送料井43内漂浮的异物按箭头B方向向异物处理筒44的内周面流动,以提高撇渣器52的异物聚拢效率。在该送料井43的下层把所述供给路83的吐出口向上配置,使从所述第一漂浮分离槽31内吸入的处理液混合物向异物处理筒44内的液面方向吐出。
异物处理筒44是被悬挂在第二漂浮分离槽41内的圆筒状部件,通过设置在外周部的处理筒支承部件45而固定在槽本体42的内壁上。异物处理筒44以下端部从槽本体42的内底离开的方式配置在送料井43的周围,被配置成上端部从处理液混合物的液面突出的状态。为了防止该异物处理筒44内的异物向异物处理筒44的外侧流出,以及为了通过使异物在异物处理筒44内如箭头C所示那样作大回转而赢得处理液混合物中异物凝聚及漂浮的时间,从而在异物处理筒44内进行更多的分离,异物处理筒44的下端部被缩径。
处理筒支承部件45是用于使异物处理筒44以被悬挂的状态设置在槽本体42内的部件,是由多个金属制棒状部件构成。该处理筒支承部件45的一端与异物处理筒44的外周面焊接,另一端与槽本体42的内壁焊接。
除去异物机构
如图2所示,除去异物机构5是把异物处理筒44内的处理液混合物液面上漂浮的异物用撇渣器52聚拢,使其向浮渣盒53内流入而除去的装置。该除去异物机构5主要包括:电机M、撇渣臂51、撇渣器52和浮渣盒53。
电机M是用于使撇渣臂51低速旋转的驱动源,设置在电机支承部件10上,该电机支承部件跨过槽本体42地配置在槽本体42中央上部(参照图5)。该电机M的电机轴Ma有间隙地插在被架设在槽本体42中央上部的托架42b内,前端通过螺栓与撇渣臂51的中央部连结。
撇渣臂
撇渣臂51由相对异物处理筒44内的上部边缘自由转动地设置的板部件所构成,通过电机M在处理液混合物的液面上方旋转地水平设置。在撇渣臂51的长度方向上横向并列地设置有一对撇渣器52(52a、52b)。在撇渣臂51的两端部设置有用于使后述的撇渣器检测开关71、72动作的动作杆73、74。
撇渣器
撇渣器52是用于使漂浮在异物处理筒44内的处理液混合物上的异物沿液面旋转而聚拢的部件,通过连结部件54由螺栓紧固在撇渣臂51上。撇渣器52的长度形成为比浮渣盒53的开口53a在异物处理筒44半径方向的长度长。即撇渣器52形成为比异物除去壁53b的长度长,形成为在通过异物除去壁53b上时是与位于异物除去壁53b左右的浮渣盒53的侧壁前端部滑动接触而不与异物除去壁53b的上面接触。
如图3所示,所述撇渣器52由具有弹性的长方形橡胶板材构成,下端部52c比浮渣盒53的异物除去壁53b稍微低,位于稍微浸入在处理液混合物的水位下降时的液面F2中的位置,且是配置在比开口53a的上端部53c低的位置处。
浮渣盒
如图4所示,浮渣盒53是用于把由撇渣器52聚拢的异物从液面排出的方筒状部件,为废弃异物而设置。浮渣盒53在上端具有开口53a和异物除去壁53b,在下端具有被缩径的异物排出口53d,具有把向该浮渣盒53内流入的异物向过滤槽9送出的溜槽功能。该浮渣盒53以贯通异物处理筒44和槽本体42侧壁的状态固定在第二漂浮分离槽41上,上端的开口53a被配置在异物处理筒44的处理液混合物液面附近,下端的异物排出口53d被配置在过滤槽9的上方。
开口53a在俯视图中是在异物处理筒44的半径方向上长的长方形,例如在向右(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撇渣器52靠近过来的长边之一上形成所述异物除去壁53b。异物除去壁53b形成得比上端部53c(开口53a的其他部分)低(参照图3)。
过滤槽9是用于把从所述浮渣盒53排出的异物进行过滤收容的槽,也是在漂浮分离系统A(参照图1)中把异物从处理液混合物中分离、进行第三次分离的装置。该过滤槽9内设有把异物脱水处理并使其滞留的筐状金属网91,底面具有把过滤完的处理液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9a(参照图2)。
水位切换调整机构
如图4所示,水位切换调整机构7是用于调整液面的装置,在撇渣器52在旋转方向上从浮渣盒53离开时使处理液混合物的水位下降到液面F2(参照图3),当撇渣器52在旋转方向上向浮渣盒53接近时使处理液混合物的水位上升到液面F1(参照图3)。该水位切换调整机构7包括:把处理液从第二漂浮分离槽41向溢流槽6(外部)排出的排出路85、检测撇渣器52位置的撇渣器检测开关71、72、设置在排出路85上并根据撇渣器检测开关71、72的检测信号进行接通/断开的电磁阀V。
图3所示的液面F1位于异物除去壁53b之上而比浮渣盒53的上端部53c低的位置。在水位上升到F1时,异物漂浮在比异物除去壁53b高的液面上,并在该状态下流速上升的同时,增加势头地向浮渣盒53内流动,不会接触并附着在异物除去壁53b上地向开口53a内流入。
另一方面,为了聚拢漂浮在水位下降的处理液上的异物,液面F2比撇渣器52的下端部52c稍微高,以使撇渣器52的下部浸入而能聚拢处理液混合物上漂浮的异物的高度位于比异物除去壁53b的位置靠下的位置。
处理液混合物的水位上升时的液面F1与下降时的液面F2的差例如约是2cm。
如图4所示,撇渣器检测开关71、72是当撇渣器52相对浮渣盒53而位于前后30~45度的角度范围位置时,由旋转的动作杆73、74接近而接通/断开的开关。该撇渣器检测开关71、72被设置在异物处理筒44的外壁面的上部,分别与电磁阀V电连接。
撇渣器检测开关71在撇渣器52在旋转方向上接近浮渣盒53时动作,把电磁阀V的阀关闭,阻止第二漂浮分离槽41内的处理液从排出路85向溢流槽6流动,是用于使水位上升的开关。相对于向异物处理筒44的半径方向延伸的浮渣盒53,撇渣器检测开关71设置在向右旋转的撇渣器52靠近过来侧、与异物处理筒44外周上的浮渣盒53成45度的位置处。
撇渣器检测开关72在撇渣器52在旋转方向上离开浮渣盒53时动作,把电磁阀V的阀打开,使第二漂浮分离槽41内的处理液从排出路85向溢流槽6流动,是使水位下降的开关。相对于向异物处理筒44的半径方向延伸的浮渣盒53,撇渣器检测开关72设置在向右旋转的撇渣器52离开侧、与异物处理筒44外周上的浮渣盒53成45度的位置处。
排出路85是把位于异物处理筒44与槽本体42之间被净化的处理液向溢流槽6送出的管。排出路85贯通溢流壁42a设置,而且一端配置在异物处理筒44与槽本体42之间处理液内的液面F2位置处,另一端通过电磁阀V配置在溢流槽6的上方(参照图2)。即,排出路85被配置在只要处理液从液面F2上升就自然地流入的位置处。如图4所示,排出路85在第二漂浮分离槽41被配置在与浮渣盒53相对的位置处。
电磁阀V接通/断开排出路85而控制处理液的流动。
溢流槽6是临时贮存从排出路85流出来的处理液和槽本体42内的处理液增加时超过溢流壁42a而流出来的处理液的槽。溢流槽6的下层设置有用于使处理液返回到所述第一漂浮分离槽31(参照图1)的返回路84和含有空气的处理液供给路86。溢流槽6设置在使该溢流槽6内处理液的水位位于比第二漂浮分离槽41内处理液的水位低、而比第一漂浮分离槽31内处理液的水位高的位置处。
返回路84的一端(第一端)侧配置在溢流槽6的处理液内,另一端(第二端)侧配置在第一漂浮分离槽31上,且把第二端配置在比第一端低的位置处,使处理液自然地向第一漂浮分离槽31流动。
当槽本体42内的处理液液面超过上限(即液面F1)时,溢流壁42a用于使处理液向溢流槽6流出。溢流壁42a把槽本体42的侧壁一部分进行开口,把板材用螺栓固定在该开口处。构成该溢流壁42a的板材兼用作槽本体42侧壁的一部分和溢流槽6侧壁的一部分,而且配置成上端部在与处理液液面的上限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F1)。
作用
下面参照各图说明涂装设备1的动作。
首先,作为准备阶段把规定量的处理液混合物加入到图1所示的第一漂浮分离槽31,把异物(涂料)分离剂混合到处理液混合物中,制作用于漂浮分离异物的液体。
在使涂装设备1运转时,要使空气喷出装置24、抽水泵P1、浮动式泵P2、加压泵P3和电机M运转,使所述处理液在涂装室23、第一漂浮分离槽31和第二漂浮分离槽41之间循环。
通过运送装置21把车体W向涂装室23内运送。当把车体W运送到涂装室23的基准地点,则通过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其位置,通过涂装机械手22把涂料从涂装喷枪22a喷射而进行涂装。
在进行该涂装时,通过空气喷出装置24而使剩余涂料降落到地面23a上。降落到地面23a的剩余涂料在附着在地面23a上之前通过由抽水泵P1从喷嘴81a喷射处理液进行冲洗,并从排水口23b通过排出路82送到第一漂浮分离槽31。
在第一漂浮分离槽31内,处理液中的剩余涂料通过分离剂的作用而作为异物凝聚,并几乎都漂浮到液面上。浮动式泵P2通过吸入液面的处理液混合物而使液面漂浮的异物从排出路82的下方侧向浮动式泵P2侧流动汇集,并进入到供给路83向送料井43送出。
第一漂浮分离槽31底部附近的处理液中异物被分离而几乎不包含异物。该处理液通过抽水泵P1并经过处理液供给路81被再次向涂装装置2供给,在对降落到地面23a的涂料进行冲洗中被再利用。
被所述浮动式泵P2吸入的液面附近含有异物多的处理液混合物与由加压泵P3向供给路83内送入的、由空气构成的气泡混合,同时向送料井43内吐出。该被吐出的处理液混合物从送料井43内向箭头B方向的异物处理筒44内周面的液面流动。在供给路83内边被所述气泡搅拌边被促进凝聚的异物进一步在异物处理筒44内成长,在液面附近变成粒径大的球状异物漂浮,并汇集在异物处理筒44的内周面。
这样,当混有异物的处理液混合物贮存在第二漂浮分离槽41内时,通过具有浮力的异物漂浮在液面上而被分离成澄清的处理液和异物。在槽本体42内成为异物集中在异物处理筒44内的液面上,而其以外的处理液内几乎不含有异物的状态。即,含有异物浓度非常低的处理液在异物处理筒44与送料井43之间如箭头C所示那样下降,并从异物处理筒44的下端开口部向该异物处理筒44与槽本体42之间流动。
撇渣臂51通过电机M在异物处理筒44内的液面上旋转,一对撇渣器52(52a、52b)旋转。例如,当撇渣器52b在旋转方向上从图4所示的浮渣盒53离开而动作杆74接近撇渣器检测开关72时,该撇渣器检测开关72ON,电磁阀V动作而阀打开。这样,被净化的处理液向比液面F1低的位置具有开口部的排出路85内流入,并向溢流槽6送出。溢流槽6内的处理液从返回路84返回到所述第一漂浮分离槽31。
图4中实线表示的撇渣器52a进一步旋转而动作杆73接近撇渣器检测开关71时,该撇渣器检测开关71ON,电磁阀V动作而阀关闭。这样,槽本体42的处理液混合物由于连续地被从供给路83(参照图2)送入,所以随着撇渣器52a在旋转方向上接近浮渣盒53而处理液混合物的水位上升。如前所述,异物集中汇集在异物处理筒44的内周面处。撇渣器52a边聚拢漂浮在处理液混合物液面上的该异物边旋转,使异物从异物除去壁53b向浮渣盒53内落入。
如图3所示那样,在撇渣器52a通过异物除去壁53b附近时,为了使异物顺利向浮渣盒53内排出而把处理液混合物的水位调整成上升到异物除去壁53b之上,上升到液面F1的位置。其结果是异物漂浮到位于异物除去壁53b之上的处理液混合物的液面F1上,这样异物就是存在于撇渣器52下端部52c上方的处理液混合物中。因此,就避免了异物团(涂料块)被撇渣器52的下端部52c按压并附着在异物除去壁53b的外壁和上面上,能顺利使之向浮渣盒53内落入被排出。由于异物除去壁53b(撇渣器52靠近过来侧)形成得比开口53a的上端部53c(开口53a的其他部分)低,所以撇渣器52不会按压接触,能防止异物向异物除去壁53b附着。
因此,具有上述结构的撇渣器52和浮渣盒53的开口53a能防止除去异物性能降低,而且能不需要把附着在异物除去壁53b或撇渣器52上的异物除去的作业。
如图2所示,落入到所述浮渣盒53内的异物在过滤槽9内落入到金属网91内被脱水处理,把处理液混合物过滤。被过滤的处理液从过滤槽9内底的排出口9a向第一漂浮分离槽31循环而能再度使用。金属网91内的异物被向外部废弃。
在撇渣器52a越过浮渣盒53而移动到有撇渣器检测开关72的地点时,电磁阀V关闭,水位上升到液面F1的位置(参照图3)。当水位从液面F1进一步上升时,被净化的处理液从溢流壁42a向溢流槽6流落,水位被保持在液面F1。
如图4所示,当撇渣器52a进一步旋转而在旋转方向上从浮渣盒53离开,动作杆73接近撇渣器检测开关72时,撇渣器检测开关72ON,电磁阀V的阀打开,处理液从排出路85向溢流槽6流动,水位下降。
当撇渣器52a在旋转方向上从浮渣盒53离开时,且撇渣器检测开关72ON后,为了防止处理液混合物向浮渣盒53内流出,把处理液混合物的水位调整为下降到异物除去壁53b之下,下降到液面F2的位置。其结果是在撇渣器52不进行使异物向浮渣盒53内落入的作业时,处理液混合物不会从异物除去壁53b向浮渣盒53内流入。因此,能减少向浮渣盒53内流入的处理液混合物的量。
这样,在撇渣器52聚拢异物时为了防止处理液混合物从浮渣盒53排出,把电磁阀V打开,使处理液从槽本体42从排出路85向溢流槽6流动而使水位下降到液面F2,在把异物向浮渣盒53排出时,把电磁阀V关闭,使处理液从槽本体42向溢流槽6的流出停止而使水位上升到液面F1,使异物顺利地落入到浮渣盒53内,这样来调整水位。
第二漂浮分离装置4在撇渣臂51旋转一周的一个循环期间,通过两个撇渣器52a、52b和水位切换调整机构7而把下面的动作进行两次:即,把异物向过滤槽9排出除去的动作和把被净化的处理液向溢流槽6送出的动作。因此,由于能把异物高效率排出(废弃),所以能实现大幅度减少作为排水而废弃的处理液的量。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漂浮分离装置4,实现如下的效果。
(1)由于异物除去壁53b形成得比浮渣盒53的开口53a的上端部53c低,所以能使漂浮在处理液混合物液面F1上的异物流动,以从比异物除去壁53b上面更靠上的位置向浮渣盒53内落入,所以处理液混合物的流速上升,能顺利排出。
(2)撇渣器52的横向宽度形成得比异物除去壁53b的横向宽度长。这样,撇渣器52在通过异物除去壁53b之上时,撇渣器52的两侧就与位于异物除去壁53b左右的浮渣盒53侧壁的前端部滑动接触,而不与异物除去壁53b的上面接触,因此不会使异物被按压并附着在异物除去壁53b上。
(3)在由撇渣器52使异物向浮渣盒53落入时,撇渣器检测开关71把电磁阀V的阀关闭,处理液混合物的水位上升到比异物除去壁53b高的液面F1,异物不会接触并附着在异物除去壁53b上,所以能顺利地落入到浮渣盒53内。
(4)在撇渣器52通过异物除去壁53b上时,处理液混合物的水位被调整为上升到异物除去壁53b之上的液面F1,异物是以漂浮在处理液混合物上的状态边提高流速边增加势头向浮渣盒53内流动,不接触而附着在异物除去壁53b上地向开口53a内流入。因此,避免了由撇渣器52的下端部52c把异物团按压并附着在异物除去壁53b的上面。
(5)在撇渣器52聚拢异物时,撇渣器检测开关72把电磁阀V的阀打开,把处理液向溢流槽6送出而使水位下降,防止了处理液混合物从浮渣盒53排出。因此,能既减少通过浮渣盒53废弃的处理液的量,又可靠地排出异物而把处理液有效地再利用。
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有各种改造和变更,当然本发明也涉及这些改造和变更的发明。
变形例
例如所述实施例把工业用水作为处理液进行了说明,但该处理液只要是浮游有异物的液体便可,没有特别的限定。另一方面,异物不管是液体还是固体,即使没有浮力,但通过空气等能浮游便可,没有特别的限定。
即,本发明的漂浮分离装置和漂浮分离方法作为把浮游在液体液面上的异物去除的装置在所有方面能被使用。
水位切换调整机构7的撇渣器检测开关71、72并不限定于是限位开关和无触点开关等开关,只要是检测撇渣器52的位置便可。例如撇渣器检测开关71、72也可以是检测撇渣臂51旋转角度的编码器或旋转开关等,也可以是通过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来检测撇渣器52的结构。
撇渣器52a、52b的数量并不限定是两个,也可以按照漂浮分离系统A的大小和处理能力以及处理液等适当进行变更。例如撇渣器52a、52b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

Claims (6)

1.一种漂浮分离装置,具备:
漂浮分离槽,其贮存混入有浮游异物的处理液,
至少一个撇渣器,其沿所述漂浮分离槽内处理液的液面旋转而聚拢液面上漂浮的异物,
浮渣盒,其在所述处理液的液面附近具有开口而用于把由所述撇渣器聚拢的所述异物从液面除去;
其特征在于,
具备水位切换调整机构,该水位切换调整机构在旋转的所述撇渣器在旋转方向上从所述浮渣盒离开时,使所述处理液的水位下降,当所述撇渣器在旋转方向上与所述浮渣盒接近时,使所述处理液的水位上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浮渣盒的所述开口处,在所述撇渣器靠近过来侧形成有比其他部分低的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漂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位切换调整机构具备:
把所述处理液从所述漂浮分离槽向外部排出的排出路,
检测所述撇渣器位置的至少一个撇渣器检测开关,
设置在所述排出路上、根据来自所述撇渣器检测开关的检测信号来接通/断开所述排出路的电磁阀。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漂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降的水位被设定成在所述壁之下,
所述上升的水位被设定成在所述壁之上且在所述浮渣盒上端之下。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漂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撇渣器长度方向的宽度比所述壁长度方向的宽度长。
6.一种通过漂浮分离装置的漂浮分离方法,其中,该漂浮分离装置将漂浮在漂浮分离槽内处理液中的异物除去,其具备:
漂浮分离槽,其贮存混入有浮游异物的处理液,
至少一个撇渣器,其使所述处理液液面上漂浮的所述异物旋转而聚拢,
浮渣盒,其把由所述撇渣器聚拢的所述异物向所述漂浮分离槽的外部排出;
其特征在于,
在旋转的所述撇渣器在旋转方向上从所述浮渣盒离开时,使所述处理液的水位下降,当所述撇渣器在旋转方向上与所述浮渣盒接近时,使所述处理液的水位上升,来把所述异物除去。
CN2006800055968A 2005-02-21 2006-01-18 漂浮分离装置和漂浮分离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283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3635/2005 2005-02-21
JP2005043635 2005-02-21
PCT/JP2006/300582 WO2006087881A1 (ja) 2005-02-21 2006-01-18 浮上分離装置および浮上分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8396A true CN101128396A (zh) 2008-02-20
CN101128396B CN101128396B (zh) 2010-05-19

Family

ID=36916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559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28396B (zh) 2005-02-21 2006-01-18 漂浮分离装置和漂浮分离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928438B2 (zh)
CN (1) CN101128396B (zh)
WO (1) WO200608788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2677A (zh) * 2020-06-25 2021-12-28 杉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处理装置以及液体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1044B2 (ja) * 2010-12-17 2015-04-15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古紙再生処理装置
FI124928B (fi) * 2013-04-05 2015-03-31 Finnchain Oy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pintalietteen poisto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43996A (ja) * 1986-12-09 1988-06-16 Taikisha Ltd 塗料滓分離捕集装置
CN2122860U (zh) * 1992-05-07 1992-11-25 邓景福 浮油收集器
JPH06269774A (ja) * 1993-03-17 1994-09-27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浮上スカム回収装置
JP3786376B2 (ja) * 1996-04-11 2006-06-14 前澤工業株式会社 水位変動用スカム除去装置
JP4311825B2 (ja) * 1999-09-10 2009-08-12 旭テック環境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スカム除去装置
JP4016312B2 (ja) * 2000-03-24 2007-12-05 株式会社石垣 固形物回収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2677A (zh) * 2020-06-25 2021-12-28 杉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处理装置以及液体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28438B2 (ja) 2012-05-09
JPWO2006087881A1 (ja) 2008-07-03
CN101128396B (zh) 2010-05-19
WO2006087881A1 (ja) 200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72711A (en) Two stage system for skimming floating particles
CA1318604C (en) Paint waste separating and collecting apparatus
JPS6333406B2 (zh)
JP5317887B2 (ja) 洗浄装置
US4585557A (en) Apparatus for concentrating, separating and removing floating solid material
CN101128396B (zh) 漂浮分离装置和漂浮分离方法
JP5393065B2 (ja) 浮上分離装置
CN2936380Y (zh) 气浮冲洗式活性砂连续自动过滤器
US4088578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oil from water contaminated with oil
US6868974B2 (en) Sedimentation filtration installation
JP3105957B2 (ja) 簡易塗装ブース
CN215365170U (zh) 一种洗车污水循环利用系统
CN113501555A (zh) 一种洗车污水循环利用系统
US1168567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hydro-cyclone separation in a filtering system
KR101531236B1 (ko) 협잡물 종합처리장치
KR102081851B1 (ko) 스컴제거부를 구비한 선회류식 협잡물처리기
KR20210106161A (ko) 절삭유 부유물질 여과장치
JP4371439B2 (ja) 廃プラスチックの比重分離装置
KR101607762B1 (ko) 미세기포 부상식 액상클리닝장치
CN104941311B (zh) 平流式自过滤砂水分离器
JPH1199349A (ja) 水洗式塗装ブース
KR101461791B1 (ko) 슬러지 후처리 장치
WO1997017123A1 (en) A launder arrangement, settling tank and a process for removing surface froth
CN211920967U (zh) 一种前置分离装置
CN209989095U (zh) 一种快速处理的高效气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