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9257A - Ack策略配置方法及相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Ack策略配置方法及相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9257A
CN101119257A CNA2007101208666A CN200710120866A CN101119257A CN 101119257 A CN101119257 A CN 101119257A CN A2007101208666 A CNA2007101208666 A CN A2007101208666A CN 200710120866 A CN200710120866 A CN 200710120866A CN 101119257 A CN101119257 A CN 101119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k
channel
mode
signal strength
policy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08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19257B (zh
Inventor
徐百忱
夏苗青
岳宁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2086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19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19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9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19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9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局域网,公开了一种Ack策略配置方法及相应装置,其应用在支持802.11协议的无线局域网设备上。该方法检测所述设备上某一信道的环境质量,并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NoAck方式。其中,当所述设备为接入设备时,用于表征所述信道环境质量的参数包括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信号强度、以及用户数量中至少一个;或者,当所述设备为终端设备时,用于表征所述信道环境质量的参数包括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以及信号强度中至少一个。本发明实现了根据信道环境质量动态切换Ack方式和NoAck方式,能够降低丢包率以及提高传输速率。

Description

Ack策略配置方法及相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无线局域网有关,涉及一种在支持802.11协议的无线局域网设备上进行Ack策略配置的方法以及相应的装置。
背景技术
WMM(Wi-Fi Multimedia,Wi-Fi多媒体)和802.11E协议在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接入层引入了QoS特性,是针对802.11协议在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方面的扩展,主要目的是为了在WLAN环境带宽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满足语音和视频等上层应用的低时延和低抖动要求。WMM协议已获得较多厂商产品的支持,802.11E协议也已最终订稿,它们都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吸引用户的重要特性。
在802.11协议中只有一个队列,也即所有的数据帧发送机会相等。然而,在WMM和802.11e协议中存在4个AC(Access Category,接入类)队列,一般高优先级的AC队列拥有更多的发送机会和更少的等待时间,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数据帧中携带的优先级来选择队列,从而可以保证WLAN环境下的QoS。
同时,为了提高传输速率和保证用户的节能等,在WMM和802.11e协议中还同时定义了一些新特性,比如其中的NoAck(No Acknowledge,无确认)策略特性。
如图1所示,在普通Ack方式下,STA(Station,终端)110向AP(Access Point,接入点)120发送数据帧的流程如下:1)、STA 110向AP 120发送一个数据帧;2)、AP 120收到数据帧后等待一个SIFS(ShortInterframe Space,短的帧间间隙)周期,然后再给STA 110发送一个Ack(Acknowledge,确认)帧;3)、STA再等待DIFS(Distributed InterframeSpace,分布式的帧间间隙)周期后,才能发送下一个数据帧。而AP 120向STA 110发送数据帧的流程与上述类似。
对于语音等应用环境下,以Ack方式传输数据帧将可能导致用户传输的数据帧较短却需要等待较多时间,从而使得实际吞吐量较低。因此,WMM和802.11E协议定义了NoAck策略特性,其在无线环境较好的情况下通过省略Ack帧来有效减少等待时间以及提高传输速率等。
如图2所示,在NoAck方式下:发送者QSTA(Quality of servicestation,支持802.11E或者WMM的终端)210或QAP(Quality of serviceaccess point,支持802.11E或者WMM的接入点)220将数据帧中的QoS控制域设置Ack策略为NoAck,这样接收者QAP 220或QSTA 210在收到数据帧后不需要反馈Ack帧,从而使得发送者QSTA 220或QAP 210最短只需要等待一个SIFS周期就能发送下一个数据帧,进而使得能够有效减少等待时间以及提高吞吐量。
在当前的实际应用中,均默认使用802.11协议规定的普通Ack方式;并在启动WMM或者802.11E模块后允许用户选择对某个或某几个AC使用NoAck方式。这样,一旦某个AC启动Noack方式,属于这个AC队列的全部帧都将使用NoAck方式进行发送。
对于上述应用方案,在用户选择使用NoAck方式时可能信道环境较好,使用NoAck方式能有效提高传输速率。但是,由于没有接收者的确认消息,一旦信道环境变得恶劣,则将因受到较多信号干扰而导致大量丢包、甚至导致用户业务中断。这时,如果用户重新选择普通Ack方式,则将使得用户无法及时感知信道环境的恢复,从而无法充分利用NoAck策略特性。
同时,由于无线环境下STA可以自由移动,在STA离AP较近时使用NoAck方式效果很好,但一旦STA开始远离AP则将因信号强度不足而导致大量丢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ck策略配置方法,以能够根据信道环境变换动态切换Ack方式和NoAck方式,从而降低丢包率并提高用户传输速率。
同时,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ck策略配置装置,以支持上述方法的实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ck策略配置方法,其应用在支持802.11协议的WLAN设备上;主要包括有:检测所述设备上某一信道的环境质量,并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NoAck方式。
对于上述Ack策略配置方法,其中:当所述设备为接入设备时,用于表征所述信道环境质量的参数优选地包括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信号强度、以及用户数量中至少一个;或者,当所述设备为终端设备时,用于表征所述信道环境质量的参数优选地包括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以及信号强度中至少一个。
对于上述Ack策略配置方法,优选地,检测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并根据所述繁忙程度进行Ack策略配置的方法具体为:
持续预定的第一检测时间统计所述信道被占用和/或被干扰的时间,并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
R busy = T busy T ,
其中Tbusy表示所述信道被占用和/或被干扰的时间、T表示所述第一检测时间、Rbusy表示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
随后,判断所述Rbusy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者,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
对于上述Ack策略配置方法,优选地,检测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进行Ack策略配置的方法具体为:
持续预定的第二检测时间统计所述信道接收到的报文,并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
RSSI = Σ i = 1 n RSSI i n ,
其中n表示所述信道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内接收到的报文个数、RSSIi表示所述信道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内接收到的第i个报文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表示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
随后,判断所述RSSI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或者,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
对于上述Ack策略配置方法,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n等于0时,则通过下列步骤继续检测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
通过所述信道以Ack方式发送一个数据帧至另一设备,其中所述另一设备与所述设备相互之间存在通信联系;
如果在预定等待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另一设备反馈的针对所述数据帧的确认报文,则判断所述确认报文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过所述预定的第二阈值、并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相应地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或Ack方式;
如果在所述预定等待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确认报文,则通过所述信道以Ack方式发送又一个数据帧至所述另一设备、或者将所述另一设备的信息自所述设备中删除。
对于上述Ack策略配置方法,优选地,检测所述信道的用户数量、并根据所述用户数量进行Ack策略配置的方法具体为:
查看接入所述信道的用户列表以确定当前接入所述信道的用户数量,并判断所述用户数量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三阈值;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者,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
对于上述Ack策略配置方法,优选地,当同时根据所述繁忙程度、所述信号强度、和/或所述用户数量三个参数中至少两个进行所述信道的Ack策略配置时:首先,分别确定各所述参数的检测结果对应的Ack策略配置需求,并仅在各所述Ack策略配置需求均为NoAck方式时才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而在其中任意一个Ack策略配置需求为Ack方式时都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者,在分别确定各所述参数的检测结果对应的Ack策略配置需求之后,根据预定的权重配比综合各所述Ack策略配置需求,并对应所述综合结果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NoAck方式。
同时,为了达到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Ack策略配置装置,其应用在支持802.11协议的WLAN设备上,主要包括有环境检测单元和策略配置单元。其中,所述环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设备上某一信道的环境质量;所述策略配置单元与所述环境检测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检测单元输出的检测结果、并参照预定的配置规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NoAck方式。
对于上述Ack策略配置装置,其中,所述环境检测单元优选地包括下列模块中至少一个:
繁忙程度检测模块,用于统计在预定的第一检测时间内所述信道被占用和/或被干扰的时间,并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
R busy = T busy T ,
其中Tbusy表示所述信道被占用和/或被干扰的时间、T表示所述第一检测时间、Rbusy表示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
信号强度检测模块,用于统计在预定的第二检测时间内所述信道接收到的报文,并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
RSSI = Σ i = 1 n RSSI i n ,
其中n表示所述信道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内接收到的报文个数、RSSIi表示所述信道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内接收到的第i个报文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表示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以及
用户数量检测模块,用于查看接入所述信道的用户列表以当前确定接入所述信道的用户数量。
对于上述Ack策略配置装置,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环境检测单元还包括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所述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与所述信号强度检测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检测模块的触发而以Ack方式通过所述信道发送一个数据帧至另一设备、并根据在预定等待时间内接收到的所述另一设备反馈的针对所述数据帧的确认报文计算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其中,所述触发条件为所述信号强度检测模块确定所述n等于0,所述另一设备与所述设备相互之间存在通信联系。
对于上述Ack策略配置装置,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环境检测单元还包括邻居信息维护模块。所述邻居信息维护模块与所述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的触发将所述另一设备的信息自所述设备中删除;其中,所述触发条件为所述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确定在所述预定等待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另一设备反馈的确认报文。
对于上述Ack策略配置装置,其中,所述策略配置单元优选地根据所述繁忙程度检测模块输出的Rbusy检测结果进行Ack策略配置、且所述预定配置规则至少包括:判断所述Rbusy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者,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
对于上述Ack策略配置装置,其中,所述策略配置单元优选地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检测模块或所述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输出的RSSI检测结果进行Ack策略配置、且所述预定配置规则至少包括:判断所述RSSI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或者,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
对于上述Ack策略配置装置,其中,所述策略配置单元优选地根据所述用户数量检测模块输出的用户数量检测结果进行Ack策略配置、且所述预定配置规则至少包括:判断所述用户数量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三阈值;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者,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
对于上述Ack策略配置装置,其中,所述策略配置单元优选地根据所述繁忙程度检测模块、所述信号强度检测模块、所述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以及所述用户数量检测模块中至少两个的检测结果进行Ack策略配置,且所述预定配置规则至少包括:首先,分别确定各所述参数检测结果对应的Ack策略配置需求,并仅在各所述Ack策略配置需求均为NoAck方式时才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而在其中任意一个Ack策略配置需求为Ack方式时都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者,在分别确定各所述参数检测结果对应的Ack策略配置需求之后,首先根据预定的权重配比综合各所述Ack策略配置需求,随后对应所述综合结果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NoAck方式。
这样,通过实时检测设备上的信道环境质量,本发明使得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能够动态切换其Ack策略为Ack方式或NoAck方式,从而可以降低丢包率并提高传输速率。在信道环境变化较大和/或终端设备不断移动的WLAN情况下,本发明的上述有益效果尤其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以Ack方式向接入点设备发送数据帧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以NoAck方式向接入点设备发送数据帧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Ack策略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Ack策略配置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Ack策略配置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Ack策略配置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Ack策略配置装置优选实施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将通过参照附图进行的实施例介绍得到更充分地阐述。
请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所提供的Ack策略配置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主要应用在支持802.11协议的WLAN设备上。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对于支持普通802.11协议的设备来说,其中一个信道一般只存在一个队列;而对于支持WMM和802.11e协议的设备来说,其中一个信道存在4个AC队列。本发明主要目的就是在上述支持802.11协议的设备上解决信道的Ack策略动态配置问题,使得其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能够实时适应无线环境的优劣变化而切换为NoAck方式或Ack方式。
如图3所示,当对支持802.11协议的WLAN设备上的某一信道启动本发明所提供Ack策略配置方法时,则首先检测该信道的环境质量(步骤3-1),并随后根据检测结果将该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NoAck方式(步骤3-2)。接着,在完成步骤3-2之后间隔预定时间(步骤3-3)返回步骤3-1,以重复信道环境质量检测及相应的Ack策略配置。这样,通过循环往复地检测与配置操作,信道的环境质量变化能够被及时感知、而该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也能够及时切换为Ack方式或NoAck方式以适应信道环境质量的变化。
通过阅读上述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领会:本发明焦点在于根据实时信道环境质量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Ack策略配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何一种循环机制来实现所述检测与配置操作的重复,而并非限定于上述间隔预定时间后再重复这一种方式。
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Ack策略配置方法既可应用在某一信道中所有队列的Ack策略都是可动态配置的情况下;还可应用在某一信道中部分队列的Ack策略可动态配置的情况下,也即该信道中另一部分队列的Ack策略已通过手工配置等手段静态固定为Ack方式或NoAck方式。
而且,当需要动态配置Ack策略的信道处于WLAN内的接入点设备上时,可用来表征所述信道环境质量的参数包括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信号强度、以及用户数量中至少一个;或者,当需要动态配置Ack策略的信道处于WLAN内的接入点设备上时,可用于表征所述信道环境质量的参数包括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以及信号强度中至少一个。
也就是说,对于支持802.11协议的WLAN接入点设备,其上信道可根据信道的繁忙程度、或信道接收数据帧的信号强度、或接入信道的用户数量等进行队列Ack策略动态配置;而对于支持802.11协议的WLAN终端设备,其上信道可根据信道的繁忙程度、或信道的接收信号强度等进行队列Ack策略动态配置。
下面将参照图4~6详细介绍三个分别以繁忙程度、信号强度、和用户数量作为表征信道环境质量参数的具体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所提供的Ack策略配置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如果主要用信道的繁忙程度作为表征信道环境质量的参数,则图3中所示步骤3-1具体包括有:
步骤4-1,持续预定的第一检测时间统计所述信道被占用和/或被干扰的时间;
步骤4-2,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
R busy = T busy T ,
其中Tbusy表示所述信道被占用和/或被干扰的时间、T表示所述第一检测时间、Rbusy表示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
相应地,如图4所示,图3中所示步骤3-2具体包括有:
步骤4-3,判断所述Rbusy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并且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下列步骤4-3-Y,而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下列步骤4-3-N;
步骤4-3-Y,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以及
步骤4-3-N,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
需要说明三点:1、上述预定的第一检测时间以及第一阈值均可由用户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自由设定,比如将第一检测时间设定为1秒、将第一阈值设定为50%;2、图4中所示步骤4-4与图3中所示步骤3-3具有相同功能,故在此不再重复介绍3、图4中所示根据信道的繁忙程度进行Ack策略动态配置的第一实施例既可应用在接入点设备上,也可应用在终端设备上。
接着,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所提供的Ack策略配置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如果主要用信道的信号强度作为表征信道环境质量的参数,则图3所示步骤3-1具体包括有:
步骤5-1,持续预定的第二检测时间统计所述信道接收到的报文;
步骤5-3,由于目前某一设备在接收到无线报文后可硬件反馈出用于反映该报文发送端信号强度的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因此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
RSSI = Σ i = 1 n RSSI i n ,
其中n表示所述信道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内接收到的报文个数、RSSIi表示所述信道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内接收到的第i个报文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表示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
而图3所示步骤3-2具体包括有:
步骤5-4,判断所述RSSI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并且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下列步骤5-4-Y,而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下列步骤5-4-N;
步骤5-4-Y,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以及
步骤5-4-N,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上述根据信道的信号强度进行Ack策略动态配置的第二实施例,如图5所示,基于系统健壮性(Robust)的考虑,在步骤5-3之前还需执行步骤5-2以判断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内所述信道接收到的报文个数n是否等于0,并且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上述步骤5-3以进行信号强度计算和/或相应的Ack策略配置,而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需要执行步骤5-6~5-9以进行信号强度的补充检测。其中:
步骤5-6,通过所述信道以Ack方式发送一个数据帧至另一设备,其中所述另一设备与所述设备相互之间存在通信联系,而所述一个数据帧为一个QoS Null帧、或者为一个所述设备需要通过该信道发送至所述另一设备的数据帧;
步骤5-7,判断是否在预定等待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另一设备反馈的针对所述数据帧的确认报文,并且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基于所述确认报文进行信号强度计算以及相应的Ack策略配置(也即执行上述步骤5-3、步骤5-4、步骤5-4-Y、或步骤5-4-N等),而如果判断结果为否执行下列步骤5-8;
步骤5-8,判断就该次检测而言,是否已重复N次(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且在图5中举例为3)通过Ack方式发送数据帧至所述另一设备却一直没有收到对应的确认报文,并且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下列步骤5-9,而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返回所述步骤5-6;
步骤5-9,由于所述另一设备对所述设备连续三次以Ack方式发送的数据帧均没有回应,则说明所述另一设备已经失去了与所述设备的通信联系,此时就可以将所述另一设备的信息自所述设备中删除。
需要说明三点:1、上述预定的第二检测时间以及第二阈值均可由用户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自由设定,比如由于WLAN环境下终端设备移动速度较慢而将第二检测时间设定为3秒、同时将第二阈值设定为40dB;2、图5中所示步骤5-5与图3中所示步骤3-3具有相同功能,故在此不再重复介绍;3、图5中所示根据信道的信号强度进行Ack策略动态配置的第二实施例既可应用在接入点设备上,也可应用在终端设备上。
继续,请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所提供的Ack策略配置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如果主要用接入信道的用户数量作为表征信道环境质量的参数,则图3所示步骤3-1具体表现为步骤6-1,检测接入所述信道的用户数量。
而图3所示步骤3-2具体包括有:
步骤6-2,判断所述用户数量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三阈值,并且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下列步骤6-2-Y,而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下列步骤6-2-N;
步骤6-2-Y,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以及
步骤6-2-N,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
需要说明三点:1、上述预定的第三阈值可由用户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自由设定,比如将第三阈值设定为5;2、图6中所示步骤6-3与图3中所示步骤3-3具有相同功能,故在此不再重复介绍;3、一般来说,图6中所示根据接入信道的用户数量进行Ack策略动态配置的第三实施例只可应用在接入点设备上。
综上所述,通过利用信道的繁忙程度、信道的信号强度、或接入信道的用户数量等参数来表征WLAN内设备上信道的环境质量,并通过持续检测这些参数值,本发明所提供的Ack策略配置方法有效解决了Ack策略的动态配置问题,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帧的传输速率,还可以降低丢包率,而且在信道环境变化较大和/或终端设备不断移动的情况下这种效果尤其明显。
此外,对于上述本发明所提供Ack策略配置方法,用户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灵活选择图4~6所示三个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比如既可以单独实施上述任一实施例,也可以一起实施其中两个、或三个实施例。
具体而言:可以同时根据信道的繁忙程度以及接入信道的用户数量进行Ack策略动态配置,也即合并应用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和图6所示第三实施例;也可以同时根据信道的信号强度以及接入信道的用户数量进行Ack策略动态配置,也即合并应用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和图6所示第三实施例;还可以同时信道的繁忙程度以及信道的信号强度进行Ack策略动态配置,也即合并应用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和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当然还可以同时根据信道的繁忙程度、信道的信号强度、以及接入所述信道的用户数量进行Ack策略动态配置,也即合并应用图4所示第一实施例、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以及图6所示第三实施例。
并且,当需要同时根据信道的繁忙程度、信道的信号强度、和/或接入信道的用户数量这三个参数中至少两个进行Ack策略配置时,在分别确定各所述参数的检测结果对应的Ack策略配置需求之后,用于确定最终Ack策略配置需求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基于保障最安全的考虑,仅在各所述Ack策略配置需求均为NoAck方式时才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而在其中任意一个Ack策略配置需求为Ack方式时都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者,基于各参数优先级、权重比的考虑,可根据预定的权重配比综合各所述Ack策略配置需求,并对应所述综合结果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NoAck方式。
最后,请参阅图7,其为本发明所提供的Ack策略配置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该装置主要应用在支持802.11协议的WLAN设备上,以支持上述方法的实施。
如图7所示,该装置700主要包括有环境检测单元710和策略配置单元720,其中环境检测单元710主要负责执行图3所示方法中的步骤3-1、而策略配置单元720主要负责执行图3所示方法中的步骤3-2。
换句话说,环境检测单元710用于检测设备上需要动态配置Ack策略的信道的环境质量,其中用于表征信道环境质量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图7中所示信道的繁忙程度②、信道的信号强度④、以及接入信道的用户数量⑥等;而策略配置单元720用于根据环境检测单元710输出的检测结果而判断该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所需的Ack策略是Ack方式还是NoAck方式,并进行相应的配置操作⑨。
根据用来表征信道环境质量的参数不同,环境检测单元710进一步包括不同的参数检测模块,比如环境检测单元710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图7中所示的繁忙程度检测模块711、信号强度检测模块712、用户数量检测模块715。其中:
1)、繁忙程度检测模块711主要负责执行图4所示根据信道繁忙程度进行Ack策略动态配置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4-1~4-2,具体执行内容包括统计在预定的第一检测时间内所述信道被占用和/或被干扰的时间①、计算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②、以及将所述繁忙程度②输出至策略配置单元720。并且,计算所述繁忙程度②的公式如下所示:
R busy = T busy T ,
其中Tbusy表示所述信道被占用和/或被干扰的时间①、T表示所述第一检测时间、Rbusy表示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②。
相应地,策略配置单元720根据繁忙程度检测模块711输出的繁忙程度②检测结果进行Ack策略配置的执行内容包括图4中所示步骤4-3、以及4-3-Y或4-3-N,且具体介绍详见前面相关内容,而在此不再重复。
2)、信号强度检测模块712主要负责执行图5所示根据信道信号强度进行Ack策略动态配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5-1、5-3,具体执行内容包括统计在预定的第二检测时间内所述信道接收到的报文③、计算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④、以及将所述信号强度④输出至策略配置单元720。并且计算所述信号强度④的公式如下所示:
RSSI = Σ i = 1 n RSSI i n ,
其中n表示所述信道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内接收到的报文③个数、RSSIi表示所述信道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内接收到的第i个报文③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表示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④。
相应地,策略配置单元720根据信号强度检测模块712输出的信号强度④检测结果进行Ack策略配置的执行内容包括图5中所示步骤5-4、以及5-4-Y或5-4-N,且具体介绍详见前面相关内容,而在此不再重复。
需要说明的是,与图5所示对应,基于系统鲁棒性的考虑,信号强度检测模块712通常还要执行图5中所示步骤5-2,以区分在第二检测时间内有接收到报文和没有接收到报文的两种处理情形。并且,对于在第二检测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报文的情形,还可通过增加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713和/或邻居信息维护模块714来加强系统处理的完备性。其中:
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713与信号强度检测模块712相连,主要负责执行图5中所示步骤5-6、5-7、以及5-3或5-8,具体执行内容包括:根据信号强度检测模块712的触发⑦而以Ack方式通过所述信道发送一个数据帧③至与所述设备存在通信联系的另一设备,判断在预定等待时间内是否接收到的所述另一设备反馈的针对所述数据帧的确认报文③,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基于所述确认报文③计算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④、并将所述信号强度④输出至策略配置单元720,而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需要继续所述另一设备是否已失去与所述设备的通信联系。其中,所述触发⑦条件具体为信号强度检测模块712在第二检测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报文,也即所述n等于0。
而邻居信息维护模块714与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713相连,主要负责执行图5中所示步骤5-9,也即根据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713的触发⑧将所述另一设备的信息自所述设备中删除。其中,所述触发⑧条件具体为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713确定所述另一设备对所述设备连续N(N≥1)次以Ack方式发送的数据帧均没有回应,也就是说所述另一设备已经失去了与所述设备的通信联系。
3)、用户数量检测模块715主要负责执行图6所示根据接入信道的用户数量进行Ack策略动态配置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步骤6-1,具体执行内容包括查看接入所述信道的用户列表⑤以确定当前接入所述信道的用户数量⑥、以及将所述用户数量⑥输出至策略配置单元720。
相应地,策略配置单元720根据用户数量检测模块715输出的用户数量⑥检测结果进行Ack策略配置的执行内容包括图6中所示步骤6-2、以及6-2-Y或6-2-N,且具体介绍详见前面相关内容,而在此不再重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接入信道的用户数量⑥通常无法在WLAN的终端设备上用作表征信道环境质量的参数,因此在图7中特意用虚线框突出用户数量检测模块715的这样一个特性:当装置700应用在WLAN的终端设备上时,其中通常并不包括用户数量检测模块715、或者即使包括却并不使能用户数量检测模块715。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发明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发明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6)

1.一种Ack策略配置方法,应用在支持802.11协议的无线局域网设备上;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设备上某一信道的环境质量,并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NoAck方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ck策略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设备为接入设备时,用于表征所述信道环境质量的参数包括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信号强度、以及用户数量中至少一个;或者
当所述设备为终端设备时,用于表征所述信道环境质量的参数包括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以及信号强度中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Ack策略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并根据所述繁忙程度进行Ack策略配置的方法具体为:
持续预定的第一检测时间统计所述信道被占用和/或被干扰的时间,并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
R busy = T busy T ,
其中Tbusy表示所述信道被占用和/或被干扰的时间、T表示所述第一检测时间、Rbusy表示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
随后,判断所述Rbusy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者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Ack策略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并根据所述信号强度进行Ack策略配置的方法具体为:
持续预定的第二检测时间统计所述信道接收到的报文,并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
RSSI = Σ i = 1 n RSSI i n ,
其中n表示所述信道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内接收到的报文个数、RSSIi表示所述信道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内接收到的第i个报文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表示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
随后,判断所述RSSI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或者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Ack策略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n等于0时,则通过下列步骤继续检测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
通过所述信道以Ack方式发送一个数据帧至另一设备,其中所述另一设备与所述设备相互之间存在通信联系;
如果在预定等待时间内接收到所述另一设备反馈的针对所述数据帧的确认报文,则判断所述确认报文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是否超过所述预定的第二阈值、并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相应地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或Ack方式;
如果在所述预定等待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确认报文,则通过所述信道以Ack方式发送又一个数据帧至所述另一设备、或者将所述另一设备的信息自所述设备中删除。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Ack策略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信道的用户数量、并根据所述用户数量进行Ack策略配置的方法具体为:
查看接入所述信道的用户列表以确定当前接入所述信道的用户数量,并判断所述用户数量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三阈值;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者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
7.如权利要求3至6任一所述的Ack策略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同时根据所述繁忙程度、所述信号强度、和/或所述用户数量三个参数中至少两个进行所述信道的Ack策略配置时:
分别确定各所述参数的检测结果对应的Ack策略配置需求,并仅在各所述Ack策略配置需求均为NoAck方式时才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或者
在分别确定各所述参数的检测结果对应的Ack策略配置需求之后,根据预定的权重配比综合各所述Ack策略配置需求,并对应所述综合结果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NoAck方式。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Ack策略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重复所述检测以及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进行Ack策略配置的操作。
9.一种Ack策略配置装置,应用在支持802.11协议的无线局域网设备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环境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设备上某一信道的环境质量;
策略配置单元,与所述环境检测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检测单元输出的检测结果、并参照预定的配置规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NoAck方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Ack策略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检测单元包括下列模块中至少一个:
繁忙程度检测模块,用于统计在预定的第一检测时间内所述信道被占用和/或被干扰的时间,并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
R busy = T busy T ,
其中Tbusy表示所述信道被占用和/或被干扰的时间、T表示所述第一检测时间、Rbusy表示所述信道的繁忙程度;
信号强度检测模块,用于统计在预定的第二检测时间内所述信道接收到的报文,并通过下列公式计算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
RSSI = Σ i = 1 n RSSI i n ,
其中n表示所述信道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内接收到的报文个数、RSSIi表示所述信道在所述第二检测时间内接收到的第i个报文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表示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以及
用户数量检测模块,用于查看接入所述信道的用户列表以当前确定接入所述信道的用户数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Ack策略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检测单元还包括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
所述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与所述信号强度检测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检测模块的触发而以Ack方式通过所述信道发送一个数据帧至另一设备、并根据在预定等待时间内接收到的所述另一设备反馈的针对所述数据帧的确认报文计算所述信道的信号强度;
其中,所述触发条件为所述信号强度检测模块确定所述n等于0,所述另一设备与所述设备相互之间存在通信联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Ack策略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检测单元还包括邻居信息维护模块:
所述邻居信息维护模块与所述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的触发将所述另一设备的信息自所述设备中删除;
其中,所述触发条件为所述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确定在所述预定等待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另一设备反馈的确认报文。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Ack策略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配置单元根据所述繁忙程度检测模块输出的Rbusy检测结果进行Ack策略配置,且所述预定配置规则至少包括:
判断所述Rbusy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一阈值;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者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
14.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Ack策略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配置单元根据所述信号强度检测模块或所述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输出的RSSI检测结果进行Ack策略配置,且所述预定配置规则至少包括:
判断所述RSSI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二阈值;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或者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Ack策略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配置单元根据所述用户数量检测模块输出的用户数量检测结果进行Ack策略配置,且所述预定配置规则至少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数量是否超过预定的第三阈值;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者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则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
16.如权利要求10至15任一所述的Ack策略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配置单元同时根据所述繁忙程度检测模块、所述信号强度检测模块、所述信号强度补充检测模块、以及所述用户数量检测模块中至少两个的检测结果进行Ack策略配置,且所述预定配置规则至少包括:
分别确定各所述参数检测结果对应的Ack策略配置需求,并仅在各所述Ack策略配置需求均为NoAck方式时才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NoAck方式;或者
分别确定各所述参数检测结果对应的Ack策略配置需求,根据预定的权重配比综合各所述Ack策略配置需求,并对应所述综合结果将所述信道中Ack策略非静态固定的队列的Ack策略配置为Ack方式或NoAck方式。
CN2007101208666A 2007-08-28 2007-08-28 Ack策略配置方法及相应装置 Active CN101119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08666A CN101119257B (zh) 2007-08-28 2007-08-28 Ack策略配置方法及相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208666A CN101119257B (zh) 2007-08-28 2007-08-28 Ack策略配置方法及相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9257A true CN101119257A (zh) 2008-02-06
CN101119257B CN101119257B (zh) 2010-07-21

Family

ID=39055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08666A Active CN101119257B (zh) 2007-08-28 2007-08-28 Ack策略配置方法及相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1925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7146A (zh) * 2017-04-25 2018-11-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基于运维数据的策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179534A (zh) * 2021-03-15 2021-07-2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一种无线传输质量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4157399A (zh) * 2021-06-16 2022-03-08 北京天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cp反馈包ack包的优化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6037C (zh) * 2003-10-28 2008-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确认帧的发送方法
US7161909B2 (en) * 2004-04-23 2007-0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knowledging the receipt of a transmitted data stream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7146A (zh) * 2017-04-25 2018-11-0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基于运维数据的策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179534A (zh) * 2021-03-15 2021-07-2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一种无线传输质量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4157399A (zh) * 2021-06-16 2022-03-08 北京天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cp反馈包ack包的优化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4157399B (zh) * 2021-06-16 2023-07-14 北京天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cp反馈包ack包的优化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9257B (zh)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2774B2 (en) Prediction of quality of service of a possible future connection of a device to a wireless network
US10959241B2 (en) Distributed rate allocation and collision det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KR100914940B1 (ko) 경쟁 윈도우 크기를 조정하고 선택된 이동국을 연관해제하여 무선 매체 혼잡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4542997B2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28998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utilizing a single antenna with multiple channels and the devices thereof
US805485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002389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mode
KR102145832B1 (ko) 무선 랜에서 음성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9842556B (zh) 带宽确定方法、路由器及终端设备
JP5803306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CN1694559A (zh) 无线局域网中的动态信道分配
CN101394626A (zh) 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分布式业务区分方法和设备
CN117880850A (zh) 自适应空间复用
JP4200019B2 (ja) コンテンション方式媒体アクセスを用いる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無線リンクのアダプテーション方法
CN111436118A (zh) 传输资源检测方法、传输资源确定方法和通信设备
JP4179512B2 (ja) 無線基地局
US8077674B2 (en)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arrying out handover in the system
CN105900481A (zh) 一种无线保真技术的带宽选择方法及接入点ap
CN105474736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8989074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30750B1 (ko) 무선 랜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CN101119257A (zh) Ack策略配置方法及相应装置
JP2001044914A (ja) 無線帯域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3542215B (zh) 一种提升流媒体传输性能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JP2009049588A (ja) 無線環境の時間占有率を監視する無線環境監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5

Address after: American Texas

Patentee after: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ddress befor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