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6160A - 快速动作机构及利用该机构的压力开关 - Google Patents

快速动作机构及利用该机构的压力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6160A
CN101116160A CNA2006800040322A CN200680004032A CN101116160A CN 101116160 A CN101116160 A CN 101116160A CN A2006800040322 A CNA2006800040322 A CN A2006800040322A CN 200680004032 A CN200680004032 A CN 200680004032A CN 101116160 A CN101116160 A CN 101116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art
pressure switch
housing
contact
quick a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40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16160B (zh
Inventor
落合耕一
津村高志
阿部和夫
藁品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zbi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zb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zbil Corp filed Critical Azb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16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6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16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61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5/00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 of a physical condition
    • H01H35/24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 of fluid pressure, by fluid pressure waves, or by change of fluid flow
    • H01H35/26Details
    • H01H35/2607Means for adjustment of "ON" or "OFF" operating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5/00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 of a physical condition
    • H01H35/24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 of fluid pressure, by fluid pressure waves, or by change of fluid flow
    • H01H35/34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 of fluid pressure, by fluid pressure waves, or by change of fluid flow actuated by diaphrag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Snap-action arrangements, i.e. in which during a single opening operation or a single closing operation energy is first stored and then released to produce or assist the contact movement
    • H01H5/04Energy stored by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 H01H5/18Energy stored by deformation of elastic members by flexing of blade spr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压力开关,包括将盖和壳体分离的外力传递机构,将利用前述盖和前述外力传递机构划分出来的室作为第一压力室,将前述壳体和前述外力传递机构划分出来的室作为第二压力室。在第二压力室内,配备具有位于相互对向的位置上的第一可动部和第二可动部的可动片,以及一个以上的固定触点。第一可动部和第二可动部由板簧接合。在第二可动部上设置触点,前述触点起着作为可动触点的作用。通过前述外力传递机构向第一可动部上施加外力,第一可动部位移,在第一可动部的动作点,第二可动部反转,前述可动触点和前述固定触点接触。

Description

快速动作机构及利用该机构的压力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速动作机构及压力开关。
背景技术
压力开关历来作为热水器的安全装置使用。在热水器燃烧时,排气用风扇旋转,但是,如果万一在风扇不旋转的情况下仍然燃烧,则有引起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的危险。从而,为了检测出来自风扇的送风,采用压力开关,该压力开关将风压作为外力传递,进行触点的接触动作。
在利用板簧连接两个可动片的状态下,在一个可动片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该可动片引起响应外力的连续的位移。在受到外力的可动片的位移达到某个位置的瞬间,另一个可动片迅速地引起位移。过去的压力开关,是利用这种快速动作机构进行触点的接触动作的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快速动作机构,具有响应外力选择性地采取两个位置中的一个的开关的功能。
下面,利用图10~15说明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的压力开关。图10是表示现有的压力开关的主要结构部的图示。图10(a)表示各个部件,图10(b)表示将它们结合起来的状态的俯视图。
在接合部18a处,通过铆接将图10(a)所示的可动片16与负荷调整板18固定。并且,在接合部18b处,通过铆接将可动片17的铰接部17c和负荷调整板18固定。进而,在图10(b)的状态下,通过铆接,在接合部17d处将可动片17的铰链部17c固定到树脂制的底座15上(参照图11)。另外,板簧19,其两端的紧固部19a被紧固到可动片17的紧固部17e和可动片16的紧固部16b上,相对于两个可动片16、17,构成使开口部对向的C字形。
图11是表示可动片16的动作的图示。图11(a)表示初始状态,图11(b)表示由于风压,连接到隔膜上的柱塞4c下降,将可动片16向下加载的状态。另外,为了易于理解可动片16的动作,图中省略了板簧19。
可动片16,当来自于柱塞4c的外力作用时,弹性变形部弯曲,发生反作用力,反作用力相对于外力平衡,阻止弯曲。该弹性变形部起着作为支点的作用。
图12是表示图10的可动片17的动作的图示。在可动片17的两面的前端部安装触点17a、17b,在图12(a)中,触点17b与下侧的触点14a接触,在图12(b)中,触点17a与上侧的触点12a接触。另外,为了容易理解可动片17的动作,在图中省略了可动片16和板簧19。
可动片17也引起弹性变形,但是,可动片17只能在上下端子12a、14a之间移动。该弹性变形部也和可动片16一样,起着作为支点的作用。
图13是表示过去的压力开关的动作的图示。图13(a)表示初始状态或者复位状态,图13(b)表示可动片16、17借助外力反转的状态。
由于可动片16、17的前端部经由板簧19被连接起来,所以,在两个前端部之间,作用有排斥力(图13的箭头)。在图13(a)中,当可动片16的前端部位于上侧时,排斥力相对于可动片17的前端部向下作用。从而,可动片17的前端部下表面的触点17b与下侧的触点14a接触。另一方面,可动片16的位置受到柱塞4c的限制。
当从图13(a)的状态,经由柱塞4c向可动片16上施加外力时,其弹性变形部弯曲,刚体部向下位移。当外力增加,可动片16的刚体部的位移照旧进行时,在某一点处,将可动片17的触点17b压在下侧的触点14a上的转矩反转。其结果是,可动片17急速向上方移动,触点17a与上侧的触点12a接触。图13(b)表示这种状态,将这一系列的动作称为反转动作。
其次,当外力逐渐减少时,可动片16的弹性变形部的挠曲减少,可动片16的刚体部向上位移(开始返回)。当位移进展到某一点时,将可动片17的触点17a压在上侧的触点12a上的转矩反转。其结果是,可动片17急速向下方运动,触点17b再次与下侧的触点14a接触。从而,返回到图13(a)的原来状态(复位状态),将这一系列的动作称为复位动作。
将利用上述反转动作及复位动作的开关机构,称为快速动作机构,压力开关的动作由可动片16、17的几何位置决定。
图14是表示现有的压力开关的负荷调整机构的图示。图14(a)表示初始状态或者复位状态,图14(b)表示反转状态。另外,图15是表示可动片17的铰链部的变形的图示。
可动片16相对于外力的反作用力(负荷)的大小是可以调整的。若预先使可动片16的弹性变形部挠曲一定的大小,则可动片16的反作用力增大。从而,即使可动片16的位移相同,上述反作用力将与比没有任何挠曲的情况更大的外力平衡。通过利用这种原理,可以将开关的反转的负荷调整到所希望的值。
下面说明负荷调整机构。如前面所述,可动片17的铰链部17c在接合部17d处接合到底座15上(参照图10(b))。当如图14所示,利用止动螺钉20将负荷调整板18的前端部18c推起时,可动片17的铰链部17c以接合部17d为支点变形,将负荷调整板18抬起(参照图15)。与此同时,由于负荷调整板18和可动片16的接合部18a下降,所以,在可动片16的弹性变形部发生挠曲。这里,由于可动片17的接合部17d与被止动螺钉20推起的负荷调整板18的前端部18c的距离短,所以,可动片17的铰链部17c超过弹性区域,急剧地变形至塑性区域,在铰链部17c的接合部17d附近发生塑性变形。因此,以后,当松开止动螺钉时,铰链部17c不能返回到初始位置。即,负荷调整范围变窄。如果加大可动片17的接合部17d与负荷调整板18的前端部18c的距离,则可以消除这一问题,但是,会发生可动片17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变长、整个装置大型化的另外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平5-114341号公报
过去的压力开关,具有两个独立的可动片,必须具有精密地测定负荷、并且调整负荷的机构。从而,存在着附带在可动片16、17上的部件进行复杂的组合,部件数目多,而且要求规定它们的位置关系、进行精密的装配的课题。
另外,存在着由于铰链部17c达到塑性变形区域,所以若一旦变形则不能复原、很难进行负荷的再调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获得一种压力开关,这种压力开关,在装配工序中,无需进行两个可动片彼此的精密定位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动作机构,具有分别具有自由端和固定端的第一及第二可动部,以使其自由端彼此对向的方式配置第一及第二可动部;进而,具有配置在第一及第二可动部的两侧的一对连接部,这些连接部将第一及第二可动部的固定端彼此连接起来;进而,第一和第二可动部以及一对连接部由一块金属板形成;进而,具有配置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的自由端彼此之间、将力作用于两者上的压缩弹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压力开关,包括:中空壳体;外力传递机构,该外力传递机构将该壳体的内部间隔形成两个压力室,产生对应于它们的压力差的驱动力;两个气体导入孔,分别与两个压力室的每一个相对应地穿过壳体;快速动作机构,所述快速动作机构接受来自于上述外力传递机构的驱动力,以进行动作;借助该快速动作机构开闭的电触点;将该触点的开闭向壳体的外部传递的导电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快速动作机构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动作机构构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除上述特征之外,还包括使第一可动部位移的负荷调整机构;前述负荷调整机构使前述第一可动部的弹性变形部变形,向前述弹性变形部施加相对于前述外力的反作用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快速动作机构的底板,前述底板固定在前述壳体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第一可动部的弹性变形部变形时的负荷调整机构的支点位置被固定。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壳体具有从外部调节前述负荷调整机构的开口部,使封闭构件固定到前述开口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快速动作机构及压力开关,由于利用将两个可动部构成一个整体的主板5,所以,具有可动部相互的位置关系总是保持恒定、消除了个体之间的偏差的效果。
另外,由于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所以,具有降低部件成本、提高装配性能的效果。
另外,由于铰链部没有塑性变形,所以,具有能够再次进行负荷调整的效果。
另外,由于支承快速动作机构的底板安装在壳体上,所以,可以防止快速动作机构伴随着壳体的热膨胀/收缩的而产生的变形。
另外,由于第一可动部变形时的负荷调整机构的支点位置是明确的,所以,可以使由铰链部的挠曲量设定的负荷稳定化。
另外,由于将封闭构件固定到设置在壳体上的开口部,所以可以防止从开口部的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压力开关的纵剖视图(沿图2的点划线剖开)。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压力开关的横剖视图(低压室3c侧)。
图3是表示将负荷调整杆9和负荷调整垫板10安装到构成图1、2的压力开关的主板5上的状态的图示。
图4是表示图3的主板5的弹性变形部变形的情况的图示。
图5是表示图1、2的压力开关的动作的图示。
图6是表示图3的可动片的铰链部的图示。
图7是表示图1、2的压力开关的负荷调整机构的图示。
图8是表示构成图1、2的压力开关的板簧与可动片的紧固机构的图示。
图9是表示图1、2的NC端子和COM端子处的触点接触的图示。
图10是表示现有的压力开关的主要结构的图示。
图11是表示图10的可动片16的动作的图示。
图12是表示图10的可动片17的动作的图示。
图13是表示现有的压力开关的动作的图示。
图14是表示现有的压力开关的负荷调整机构的图示。
图15是表示图10的可动片17处的铰链部的塑性变形的图示。
图1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的压力开关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从图16的压力开关上除去隔膜和盖的低压室侧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18是表示从图17除去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9是表示从下方观察图16的压力开关看到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0是表示从图19中除去壳体后从下方观察到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1是表示与图17的开关结构不同的压力开关的低压室侧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
实施形式1.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进行说明。图1是根据实施形式1的压力开关的纵剖视图。图2是根据实施形式1的压力开关的横剖视图(低压室3c侧)。另外,图1是沿图2的点划线剖开、朝着相同的箭头方向观察到的图示。
在图1、2中,压力开关1包括上侧的盖2和下侧的壳体3,在盖2上连接有高压侧配管口2a,在壳体3上连接有低压侧配管口3a。高压侧配管口2a连接到热水器的排气管的高压侧,低压侧配管口3a连接到该排气管的低压侧(图中未示出)。另外,高压侧配管口2a和低压侧配管口3a的连接位置并不局限于图1、2所示的形式,可以连接到盖2及壳体3的任意位置上。
盖2及壳体3均由合成树脂构成,成形为外观呈中空有底的圆筒状。由于盖2和壳体3之间由具有气密性的隔膜4分离,所以,由壳体2及隔膜4包围起来的室成为高压室2c,由壳体3和隔膜4包围起来的室成为低压室3c。这些高压室2c及低压室3c,除了分别与之连通的作为气体导入孔的高压侧配管口2a及低压侧配管口3a之外,气密性地形成。在一般的使用当中,高压侧配管口2a连接到成为检测对象的气体流路上,高压室2c的内部形成检测对象气体的气体压力。低压侧配管口3a向大气开放,低压室3c的内部成为大气压。隔膜4采取将树脂制的膜4b伸出到中心板4a的周围的结构。
在中心板4a的中心部,以向低压室3c侧突出的方式安装有柱塞4c。在高压室2c中,借助隔膜4受到的压力(气体压力与大气压之差),膜4b向低压室3c侧弹性变形。与此相伴,中心板4a及柱塞4c也向下方位移,柱塞4c将上述压力作为外力向主板5传递。将包含柱塞4c的隔膜4作为外力传递机构。
金属制的NC(Normally Close常闭)端子14,以将其前端部突出到壳体3的外侧的方式,固定到壳体3的底座15上。另外,在底座15上树立多个用于支承主板5的柱11。
在柱11上配置有COM(Common:共用)端子13。主板5固定并配置在柱11的上端,位于NC端子14,COM端子13的上方。金属制的COM端子13的一个端部接合到主板5的端部5d上,与之电导通,同时,其另一个端部突出到壳体3的外侧。
在主板5的上方配置金属制的NO(Normally Open:常开)端子12,其前端部以突出到壳体3的外侧的方式固定到壳体3上。向壳体3的外部突出的端子12、13、14的端部起着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用的连接端子的作用,对于包含主板5和板簧6的快速动作机构,将在后面描述。
图3是表示将负荷调整板9和负荷调整垫板10安装到构成图1、2的压力开关的主板5上的状态的图示。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分解透视图。
在冲裁一块金属板形成的主板5的端部5c的下侧,固定具有相同形状的端部的负荷调整板9,对主板5的端部5c进行加强。在端部5c的上侧也固定相同形状的负荷调整垫板10,对主板5的端部5c进行加强。
负荷调整板9的负荷调整杆9a位于主板5的中心轴上容纳在穿透设置在端部5c侧的长孔部5i内的位置处。
主板5,在中心线上,在相互对向的位置上,配备有两个可动部50、51。在可动部50与端部5c之间、可动部51与端部5d之间,分别具有弹性变形部5a、5b。
可动部50在其两个等边的侧面部分中配备有弯折部5g。由于利用弯折部5g对可动部50进行加强,所以,相对于未弯折加强的弹性变形部5a而言,可动部50起着大致刚体的作用。在可动部50的前端部,形成与柱塞4c的前端部接触用的凹形的柱塞承受部5j。
可动部51是位于弹性变形部5b前端部的前方的大致长方形的部分,由于和容易挠曲的形状的弹性变形部5b相比,具有大的刚性,所以,起着大致的刚体的作用。可动部51,在其上表面具有触点5k,在其下表面具有触点5q。
在主板5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部分备有弯折部5h,起着大致刚体的作用。
如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的那样,可以把可动部50、51理解为材料力学上的“悬臂梁”。在可动部50上,具有突出部5o的一侧相当于自由端,具有端部5c的一侧相当于固定端。另外,在可动部51上,具有突出部5p的一侧相当于自由端,具有端部5d的一侧相当于固定端。可动部50、51的自由端彼此在相互接近的位置以对向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可动部50、51的固定端彼此配置在相互远离的位置。另外,在可动部50、51的两侧配置一对连接部5r、5s,连接可动部50的固定端和可动部51的固定端。在该实施形式中,连接部5r的两端和连接部5s的两端由端部5c及端部5d相互连接,形成包围可动部50、51的框状。
图4是表示图3的主板5的弹性变形部5a、5b变形的情况的图示。图4(a)表示中立位置,图4(b)表示向上下方向变形的情况。在图4中,可动部50、51处于不用板簧6连接的状态。另外,为了容易理解,省略了主板5的弯曲部5h。
如图4所示,弹性变形部5a、5b可以同时向上下方向弹性变形。另外,可动部50、51基本上起着刚体的作用。
其次,利用图1、2、3、5对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图1、2的压力开关的动作的图示,是止动螺钉7对负荷调整杆9a完全不施加力的状态。图5(a)表示初始状态或者复位状态,图5(b)表示可动部50、51由于外力而反转的状态。
由于可动部50、51的前端部(自由端)经由板簧6连接起来,所以,在两个前端部之间作用有排斥力(图5中的箭头)。在初始状态,即在高压室2c与低压室3c之间不产生压力差的状态下,如图5(a)所示,可动部50受到排出力,与上方的柱塞4c的前端接触,另一排斥力对可动部51向下作用。从而,可动部51的下面的触点5q与下侧的NC端子14上的触点14a接触。
若从图5(a)的状态起,高压室2c的气体压力增加,通过柱塞4c向可动部50的柱塞承受部5j施加外力,则弹性变形部5a挠曲,可动部50向下位移。若外力增加,可动部50的位移照旧进展,则在可动部50的动作点,将可动部51的触点5q向下侧的触点14a推压的力矩反转。其结果是,可动部51急速地向上方动作,触点5k与设置在上侧NO(Normally Open:常开)端子12的下面的触点12a接触。图5(b)表示这种状态,这一系列的动作是反转动作。
其次,若高压室2c的气体压力减小,施加到柱塞4c上的向下的外力逐渐减小,则由于弹性变形部5a的回弹力使挠曲减小,可动部50向上位移(开始返回)。当位移进展到某一点时,将可动部51的触点5k推压向上侧的触点12a的力矩反转。其结果是,可动部51急速地向下方运动,触点5q再次与下侧的触点14a接触。从而,返回到图5(a)所示的原始状态(复位状态)。这一系列的动作是复位动作。施加到柱塞4c上的向下的外力(负荷)与反转、复位动作的关系存在滞后。即,在图5中,快速动作机构进行反转动作时的外力F1与进行复位动作时的外力F2存在F1>F2的关系。
根据利用上述反转动作及复位动作的快速动作机构,压力开关1的动作由可动部50、51的几何位置决定。
图6是表示图3的主板5的铰链部5m的图示。在主板5的连接部5r、5s,负荷调整垫板10与固定部5n之间的部分(图中的影线部分),分别起着作为铰链部5m的作用。该铰链部5m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与弹性变形部5a的长度基本上同样地形成,或者形成没有太大的不同的长度。图7是表示图1、2的压力开关的负荷调整机构的图示。图7(a)表示初始状态或者复位状态,图7(b)表示反转状态。
在底座15上,在与负荷调整板9的负荷调整杆9a对向的位置,贯通底座15配置止动螺钉7。另外,在与NC端子14对向的位置,同样地配置止动螺钉8。止动螺钉7、8可以上下移动。
另外,止动螺钉7、8,如果采用带有六角的螺钉的话,则易于利用六角扳手进行对位调整。
相对于将两侧的固定部5n彼此连接的假想线,止动螺钉7与负荷调整板9接触的位置,在柱塞承受部5j的方向具有很小的位移x。负荷调整板9由比铰链部5m厚的板材形成,机械强度比铰链部5m大,所以,当利用止动螺钉7推起负荷调整杆9a时,负荷调整板9作为刚体成一整体地运动,以主板5和柱11的固定部5n作为支点,位于该固定部5n和端部5c之间的铰链部5m挠曲(参照图6)。与此相伴,主板5的弹性变形部5a也以一定大小挠曲。这时,铰链部5m的挠曲量和弹性变形部5a的挠曲量没有太大的不同。通过这种挠曲,与初始状态比较,弹性变形部5a的反作用力增大。即,对反作用力的大小加偏压。从而,即使可动部50的位移相同,上述反作用力与比没有任何挠曲(不加偏压B时)的情况相比,与更大的外力平衡。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主板5的反转负荷调整到所希望的值。即,可以将反转动作的负荷(ON(接通)点)调整到F1+B,将复位动作的负荷(OFF(断开)点)调整到F2+B。
下面对NC端子14与NO端子12的触点间的距离调整机构进行说明。在图7中,NC端子14是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具有长度方向的呈带状的金属板,具有某种程度的弹性。从而,当调整与NC端子14的下面接触的止动螺钉8的前端位置时,与此相伴,NC端子14的位置发生变化,ON点的负荷F1变化到F1’。藉此,可以调节ON点/OFF差(差分)。
下面,说明根据实施形式1的压力开关1的调整方法。如上面说明的那样,压力开关1包括负荷调整机构和触点间距离调整机构。
首先,在压力开关1组装时,固定NO端子12(触点12a)的位置。
其次,利用负荷调整机构,调整可动部51的强度,决定OFF点。这时,Off点变成F2+B,与此相伴,ON点变成F1+B。
最后,利用触点间距离调整机构移动触点14a,决定与触点12a的距离,决定ON点(F1’+B)。
例如,当令初始状态的ON点为F1=50Pa、OFF点为F2=40Pa时,
在利用负荷调整机构将压力增加B=10Pa的情况下,ON点变成F1+B=60Pa,OFF点变成F2+B=50Pa。
进而,在将差分从10Pa变成8Pa的情况下,利用触点间距离调整机构将NC端子14(触点14a)向上方移动。借此,ON点从F1+B=60Pa变化成F1’+B=58Pa,但是,OFF点仍然为F2+B=50Pa,所以,差分变成F1’-F2=8Pa。
图8是表示构成图1、2的压力开关的板簧与可动片的固定机构的图示。图8(a)是板簧6的俯视图,图8(b)是将板簧6和主板5的固定部放大的图示。
在可动部50的前端部,在位于中央的半圆形的突出部5o的两侧设置切口部5e。在可动部51的前端部,在位于中央的长方形的突出部5p的两侧设置切口部5f(参照图3)。在板簧6的切口部6a上,在两端、两侧设置同样的切口部。另外,夹着板簧6的中央部开设一对孔部6b。该孔部6b是为了调节板簧6的弹性(回弹力)而开设的。
在图8(b)中,通过将可动部50的突出部5o插入贯通板簧6的孔部6b,将可动部50的切口部5e固定到板簧6的切口部6a上,板簧6的切口部6a在附图纸面的左右方向上的运动,被可动部50的突出部5o和突出部5t限制,所以,板簧6和可动部50难以脱落。另外,图8(b)表示板簧6和可动部50的固定机构,不过,对于板簧6和可动部51,情况也一样。
板簧6,如上面所述,将两端固定到可动部50和可动部51的前端部,相对于两个可动部50,以形成使开口部对向的C字形的方式挠曲,起着压缩弹簧的作用。
图9是表示图1、2的NC端子14与COM端子13上的触点接触的图示。图9表示触点14a和触点5q的触点接触,不过,对于触点12a和触点5k的触点接触,情况也一样。
如图1所示,COM端子13处于和主板5始终电连接的状态,设置在主板5的可动部51的前端部的触点5k、5q变成COM端子13的触点。
图9的触点5q和触点14a具有相同的形状,其外形为大致的半圆柱形。从而,由于触点5q和触点14a是以对向的圆弧的顶点部接触的所谓的纵横式的,所以,接触可靠性高。
另外,触点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本形状,也可以是按钮型的或圆柱形的。
如上面所述,根据本实施形式1,由于利用将两个可动部50、51制成一体结构的主板5,所以,可动部50、51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总是一定的,具有个体之间没有偏差的效果。
另外,由于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所以,具有降低部件成本、提高组装性的效果。
进而,作为派生效果,可以使铰链部5m的长度与弹性变形部5a的长度接近,其结果是,可以使负荷调整时的铰链部5m的挠曲量和弹性变形部5a的挠曲量处于相同的程度,所以,可以实现铰链部5m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设计容易的负荷调整机构。
上面,对于根据实施形式1的压力开关进行了说明,但是,相对于重力表示方向的用语,例如“上下左右”等,是根据附图,为了便于说明而使用的。但是,实际的压力开关,可以安装沿任意方向伸出的排气管上,所以,压力开关1的各部,也可以相对于重力方向采取任意的方向(姿势)。
实施形式2.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进行说明。在根据实施形式1的压力开关中,由于壳体3的合成树脂与构成包括主板5在内的快速动作机构的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所以,由于壳体3的热膨胀/收缩,主板5也伸缩,快速动作机构反转动作的负荷(ON点)及复位动作的负荷(OFF点)(下面称为动作点)有可能偏离最初设定的负荷。
另外,在根据实施形式1的压力开关1中,形成铰链部5m以固定部5n作为支点挠曲的结构,但是,若成为支点的固定部5n的位置不明确,则动作点有可能偏离。
进而,在根据实施形式1的压力开关1中,止动螺钉7、8贯通壳体3的底座15,当从面对壳体3外部的贯通孔发生泄漏时,低压室3c的压力降低,有可能对复位动作产生障碍。
根据实施形式2的压力开关1,具有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构。
图1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的压力开关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图17是表示从图16的压力开关中除去隔膜和盖的低压室侧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图18是表示从图17中除去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9是从下方观察图16的压力开关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0是表示从图19中除去壳体、从下方观察到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1是表示与图17的开关结构不同的压力开关的低压室侧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下面,根据图16~21,说明根据实施形式2的压力开关的结构中与实施形式1不同的部分。
在根据实施形式1的压力开关1中,如图1所示,利用从壳体3的底座15突出的多个柱11支承主板5。
与此相对,在根据实施形式2的压力开关1中,具有在底板21上载置包括主板5在内的快速动作机构的主要结构部分、进而在壳体3的底座15上固定底板21的结构(浮动结构)
如图16~18、20所示,底板21,在其中央附近穿透设置的孔部21a嵌入安装到设置在壳体3的底座15的中央附近的突出部15a上。底板21和底座15的固定部分(孔部21a、突出部15a)设置在3个部位,但是,该数目是任意的(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用壳体3的中央的一点固定)。
这样,通过将底板21固定到壳体3中央的狭窄的区域内,可以极力地缩小壳体3的热膨胀/收缩对主板5造成的影响。
底板21,在将压力开关1连接到排气侧的情况下,有暴露在腐蚀性气体中的可能性,另外,为了不将壳体3的热膨胀/收缩的影响传递给快速动作机构,要求一定程度的强度(厚度)。
从而,底板21利用耐腐蚀性及强度优异的金属材料、例如黄铜等材料成形。
底板21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从与底座15接触的底面高度伸出到主板5的平面的高度,主板5被支承在该两个端部上。
主板5的固定部5n,与作为底板21的一个端部的固定部21b接触,进而,从其上方与垫板22接触,利用铆钉23固定(参照图20)。
这样,通过将主板5的固定部5n固定到底板21的固定部21b上,明确铰链部5m的挠曲的支点。
另外,也可以利用将一个铆钉23和垫板22一体化的垫板,利用剩下的一个铆钉23,将上述一体化的垫板和固定部5n固定到固定部21b上。
如图16、19、20所示,止动螺钉7、8相对于底板21可以上下运动地螺纹接合,进而,从底板21突出的止动螺钉7、8的一端贯通插入到壳体3的底座15的贯通孔15b内。
在贯通孔15b面对壳体3外侧的开口部3b,固定有罩构件24。
罩构件24利用印刷电路基板的材料等使用的玻璃环氧系复合树脂形成。玻璃环氧系复合树脂,例如,是将玻璃粒子、玻璃纤维分散到环氧树脂中的材料。
罩构件24,使用由板材冲裁成圆形的构件,涂布环氧系粘结剂等以固定到壳体3的开口部3b上。作为固定手段,除粘结剂之外,也可以利用超声波熔敷等塑料熔敷。
假设,如果利用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罩构件24,则有从底板21起在止动螺钉7、8上传导、向压力开关的外部漏电的可能性。从而,作为罩构件24,优选地利用耐热性优异的非导电性材料,并且,具有接近壳体3的热膨胀系数。
另外,由于贯通孔15b的内径比止动螺钉7、8的外径大,所以,止动螺钉7、8和壳体3处于非接触状态。
在根据实施形式1的压力开关1中,COM端子13的一个端部接合到主板5的端部5d上,与之电导通,同时,其另一个端部突出到壳体3的外侧。
与此相对,在根据实施形式2的压力开关1中,底板21起着COM端子的作用。
如图16~18、20所示,底板21的一个侧端部连接到插入壳体3内的COM外部端子13a上。由于主板5支承在底板21上,所以,主板5与COM外部端子13a导通。
另外,NO端子12,经由非导电性的间隔件25配置在与底板21的固定部21b对向的另一个端部上,连接到插入壳体3的NO外部端子12b上。从而,NO端子12和底板21(COM端子)是电学上独立的。
根据本发明的压力开关,具有SPST(单刀单掷)、SPDT(单刀双掷)的中的一种开关结构。例如,图16的压力开关1,是没有NC端子14的SPST(Single Pole Single Throw:单刀单掷)开关。另一方面,图21的压力开关1,是具有NC端子14的SPDT(Single PoleDouble Throw:单刀双掷)开关。
在图21所示的SPDT开关中,NC端子14固定到壳体3的底座15上,呈从底板12浮起的状态(非接触状态)。并且,NC端子14,与插入到壳体3中的NC外部端子14b连接。
另外,调节NC端子14的位置的止动螺钉8,不与底板21螺纹接合地贯通壳体3的底座15,与底板21处于非接触状态。
从而,在SPDT开关的情况下,NC端子14和底板21(COM端子)处于在电学上独立的状态。
对于根据实施形式2的压力开关1的动作,由于与根据实施形式1的压力开关1的动作是一样的,所以,省略其说明。
如上面所述,根据本实施形式2,通过利用底板21支承主板5,将底板21安装到壳体3上,可以防止主板5伴随着壳体3的热膨胀/收缩产生的变形。
另外,通过利用铆钉23及垫板22将主板5的固定部5n固定到底板21的固定部21b上,可以明确地定位铰链部5m的支点,使根据铰链部5m的挠曲量设定的负荷(动作点)稳定化。
进而,通过在壳体3的开口部3b上固定耐热性优异的罩构件24,可以防止从开口部3b的泄漏。另外,圆形的罩构件24,能够容易地用板材冲裁成形,不需要金属模具,所以,可以降低成本。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面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快速动作机构及压力开关,由于根据风扇等的风压的变动进行动作,所以,例如,适合于检查排气管内部的排出气体的压力、防止热水器的不完全燃烧的安全机构。

Claims (6)

1.一种快速动作机构,
具有分别具有自由端和固定端的第一及第二可动部,第一及第二可动部以使其自由端彼此对向的方式配置,
进而,具有配置在第一及第二可动部的两侧的一对连接部,这些连接部将第一及第二可动部的固定端彼此连接起来,
进而,第一和第二可动部以及一对连接部由一块金属板形成,
进而,具有配置在第一和第二可动部的自由端彼此之间、将力作用于两者上的压缩弹簧。
2.一种压力开关,包括:
中空壳体,
外力传递机构,所述外力传递机构将该壳体的内部间隔形成两个压力室,产生对应于它们的压力差的驱动力,
与两个压力室的每一个相对应、穿过壳体的两个气体导入孔,
接受来自于上述外力传递机构的驱动力进行动作的快速动作机构,
由该快速动作机构开闭的电触点,
将该触点的开闭向壳体的外部传递的导电构件,
其特征在于,上述快速动作机构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动作机构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开关具有使第一可动部位移的负荷调整机构,
前述负荷调整机构使前述第一可动部的弹性变形部变形,对前述弹性变形部赋予相对于前述外力的反作用力。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开关具有支承快速动作机构的底板,
前述底板固定在前述壳体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第一可动部的弹性变形部变形时的负荷调整机构的支点位置被固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
壳体具有从外部调节前述负荷调整机构的开口部,
在所述开口部固定安装封闭构件。
CN2006800040322A 2005-02-23 2006-02-23 快速动作机构及利用该机构的压力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61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05/002920 2005-02-23
PCT/JP2005/002920 WO2006090447A1 (ja) 2005-02-23 2005-02-23 スナップアクション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圧力スイッチ
PCT/JP2006/303317 WO2006090797A1 (ja) 2005-02-23 2006-02-23 スナップアクション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圧力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6160A true CN101116160A (zh) 2008-01-30
CN101116160B CN101116160B (zh) 2010-05-19

Family

ID=36927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403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6160B (zh) 2005-02-23 2006-02-23 快速动作机构及利用该机构的压力开关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53049B2 (zh)
EP (1) EP1858040B1 (zh)
JP (1) JP4573869B2 (zh)
CN (1) CN101116160B (zh)
HK (1) HK1114238A1 (zh)
WO (2) WO200609044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2457A (zh) * 2013-07-04 2015-01-14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开关装置、板弹簧的制造方法、及板弹簧
CN107799356A (zh) * 2017-11-29 2018-03-13 上海乐研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带接点动作保持的电接点压力表
CN112614742A (zh) * 2019-10-03 2021-04-0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压力开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14207B2 (en) * 2005-01-28 2008-08-19 Engineered Products Company Non-locking switch for filter monitoring
JP2008130254A (ja) * 2006-11-16 2008-06-05 Yamatake Corp 調整ねじ機構、圧力スイッチ及び荷重調整方法
CN101715598B (zh) * 2007-01-10 2013-05-01 克雷格·R.·怀尔德曼 压差开关
JP2009129595A (ja) * 2007-11-21 2009-06-11 Yamatake Corp スナップアクション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圧力スイッチ
JP2009140721A (ja) * 2007-12-05 2009-06-25 Yamatake Corp 調整ネ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圧力スイッチ
US8173915B2 (en) * 2008-12-10 2012-05-0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Ignition key switch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snap action mechanism
US8148655B2 (en) * 2009-02-18 2012-04-0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ressure sensor for a hermetically sealed container
CN102444594A (zh) * 2010-10-14 2012-05-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
CN104037016B (zh) * 2014-06-27 2016-02-24 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磁性接近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69254B (zh) * 1952-01-15 1959-11-19
US2770692A (en) * 1952-12-12 1956-11-13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Snap switch
GB805811A (en) * 1956-06-04 1958-12-10 Gen Motors Corp Improvements in thermally-operable electric switches
DE1147290B (de) * 1960-12-20 1963-04-18 Krone Kg Mit Schnappkontakten ausgeruesteter mehrpoliger Schaltersatz
DE1640613B2 (de) * 1966-03-22 1973-03-01 Kabushiki Kaisha Saginomiya Seisakusho, Tokio Elektrischer schnappschalter
US3984649A (en) * 1973-12-27 1976-10-05 Robertshaw Controls Company Fluid operated electrical switch construction
US4052574A (en) * 1976-06-17 1977-10-04 Cutler-Hammer, Inc. Pressure switch with snap-toggle adjusting means
US4297552A (en) * 1980-01-30 1981-10-27 The Singer Company Vacuum switch
JPS57163638A (en) 1981-03-24 1982-10-07 Toyama Kogyo Kk Method of packing packing case
JPS6223009Y2 (zh) * 1981-04-09 1987-06-11
US4671116A (en) * 1984-11-30 1987-06-09 Eaton Corporation Fluid pressure transducer
JPS6313213A (ja) * 1986-07-04 1988-01-20 東部電気株式会社 スナツプアクシヨン機構及びマイクロスイツチ
DE3900394A1 (de) * 1988-01-06 1989-10-05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Elektrischer schalter
EP0507002A3 (en) * 1991-04-02 1992-12-09 Huba Control Ag Pressure switch
JPH05114341A (ja) * 1991-04-02 1993-05-07 Huba Control Ag 圧力スイツチ
US5187338A (en) * 1991-10-04 1993-02-16 Robertshaw Controls Company Fluid pressure operated switch and contact assembly
US5565666A (en) * 1995-03-31 1996-10-15 Johnson Service Company Trip free manual reset switch using an m-blade
US6346681B1 (en) * 1995-09-28 2002-02-12 Ronald S. Joyce Pressure switch
ITTO20030122U1 (it) * 2003-07-28 2005-01-29 Elbi Int Spa Dispositivo sensore di pressione regolabile, particolarmente per appar ecchi elettrodomestici.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2457A (zh) * 2013-07-04 2015-01-14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开关装置、板弹簧的制造方法、及板弹簧
CN107799356A (zh) * 2017-11-29 2018-03-13 上海乐研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带接点动作保持的电接点压力表
CN107799356B (zh) * 2017-11-29 2020-11-06 上海乐研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带接点动作保持的电接点压力表
CN112614742A (zh) * 2019-10-03 2021-04-0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压力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58040A1 (en) 2007-11-21
US7453049B2 (en) 2008-11-18
JP4573869B2 (ja) 2010-11-04
CN101116160B (zh) 2010-05-19
EP1858040B1 (en) 2012-06-06
WO2006090797A1 (ja) 2006-08-31
JPWO2006090797A1 (ja) 2008-07-24
WO2006090447A1 (ja) 2006-08-31
EP1858040A4 (en) 2011-05-04
US20080164134A1 (en) 2008-07-10
HK1114238A1 (en) 2008-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6160B (zh) 快速动作机构及利用该机构的压力开关
TWI275218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CN100345231C (zh) 微动开关
KR100318297B1 (ko) 플렉시블기판용전기커넥터
US7534130B2 (en) Cable connector
US20190288408A1 (en) Conductive component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wire connection device
JPH0326894B2 (zh)
US4488018A (en) Miniature switch
KR20000076028A (ko) 저성분의 카운트 해제 매커니즘
CN101010767A (zh) 电路断路器
CN1039515C (zh) 热保护器
US4835348A (en) Electrical switch device
US4719325A (en) Contact arrangement with contact levers pivoted relative to each other in a holder
JP3196375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US6797904B1 (en) Microswitch
CN207602477U (zh) 磁触发接近开关
WO2020012917A1 (ja) 圧力スイッチ
US6827614B2 (en) Spring for connecting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JPH0740268Y2 (ja) 摺動接点スイッチ
US4224593A (en) Double-motion thermostat
CN1521782A (zh) 开关装置
US5753872A (en) Acceleration switch
US6967294B1 (en) Microswitch
US4345125A (en) Snap action switches
US3958091A (en) Snap-action electric switch, and contact blade structure theref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423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1423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