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4079A -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4079A
CN101114079A CNA2007101358682A CN200710135868A CN101114079A CN 101114079 A CN101114079 A CN 101114079A CN A2007101358682 A CNA2007101358682 A CN A2007101358682A CN 200710135868 A CN200710135868 A CN 200710135868A CN 101114079 A CN101114079 A CN 101114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electrode part
backlight assembly
base plate
assembl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58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容硕
姜正泰
河镇镐
权伦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14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40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2Electric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多个灯、电源单元、接收箱以及附着件。该电源单元将驱动电压施加于每一个灯的第一电极部。灯平行于接收箱的底板设置。使接地部与每一个灯的第二电极部接触。附着件将第二电极部固定于接地部。

Description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减少灯驱动部件的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液晶显示器(LCD)装置包括LCD面板、驱动器集成电路以及背光组件。形成像素单元的液晶盒(单元,cell)在LCD面板中布置成矩阵形状。驱动器集成电路驱动液晶盒。背光组件向LCD面板提供均一的光。
背光组件分类成为直接照明型和边缘照明型。将作为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的光源的灯设置在LCD面板的背表面,并向该LCD面板提供光。导光板设置在LCD面板的背表面,而将边缘照明型背光组件的灯设置在导光板的至少一侧上并通过该导光板向LCD面板提供光。
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具有比边缘照明型更小的光均匀性和更差的耐久性。然而,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基本平行布置的灯以具有高亮度,使得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通常用于需要高亮度的大屏幕LCD装置中。
为了驱动基本平行布置的灯,传统的LCD装置包括主变换器(inverter master)、从变换器(inverter slave)以及回线(return wire)。主变换器将灯驱动电压施加于每一个灯的热电极(hot electrode)。从变换器将灯的冷电极(cold electrode)电连接至地电位(groundpotential),并且充当导电图案以将输出电流的反馈从冷电极传送至主变换器。回线将导电图案电连接至主变换器,并将电流反馈传送至主变换器。LCD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变换器,该变换器具有基于作为输入信号的反馈电流而减小灯驱动电压的偏离的电路部。
从变换器包括印刷电路板(PCB),并且电接地于接收箱。多个灯的冷电极通过从变换器电接地于接收箱。
然而,将每一个灯的冷电极通过灯座和连接件电连接于从变换器。为了接收(容纳)回线,背光组件的组装步骤数目增加,并且LCD装置的部件(诸如边模和箱)具有复杂的结构。因此,组装工艺效率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数目减少的用于驱动多个灯的组件的背光组件。
本发明的另外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背光组件包括多个灯、电源单元、接收箱以及附着件(adhesion member)。每一个灯包括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接收箱包括底板、侧壁以及接地部。灯基本平行的设置于底板。侧壁从底板延伸以形成接收空间。接地部与每一个灯的第二电极部进行接触。附着件将第二电极部固定至接地部。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附着件包含导电材料。背光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附加的导电元件,该导电元件设置在第二电极部与接地部之间。接地部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从底板延伸以面向侧壁。第二表面从侧壁延伸以面向底板并连接于第一表面,而附着件被附着于第二表面。附着件包括胶带。附着件包括板和覆盖该板至少一个表面的粘合材料。板包括对应于第二电极的槽。
背光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侧盖。该侧盖覆盖第二电极部。该侧盖包括突起以挤压对应于第二电极部的附着件。背光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灯架和灯座。灯架将灯固定在底板上。将灯的包括第一电极部的端部插入到灯座内,而灯座使第一电极部电连接于电源单元。该背光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位于灯上的光学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背光组件包括导光单元、光源、接收箱以及电源单元。光源包括灯、灯反射器(lampreflector)以及附着件。灯被设置在导光单元的侧部并且具有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灯反射器围绕灯,并且在面向导光单元的侧部的方向包括一开口以及包括通过第二电极部接触的接地部。附着件使第二电极固定于接地部。接收箱包括底板和侧壁,导光单元和光源设置在该底板上,而所述侧壁从底板沿导光单元的侧部延伸。电源单元设置在接收箱的外面以将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一电极部。
附着件包括导电材料。灯反射器包括面向导光单元的侧部的第一反射部,从第一反射部与底板基本平行延伸的第二反射部以及面向第二反射部的第三反射部。接地部从第一、第二和第三反射部中的至少一个突出。
在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组件、第一侧盖、第二侧盖、光学片以及显示面板。该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具有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的灯。电源单元将驱动电压施加于每一个灯的第一电极部。将多个灯设置在底板上。侧壁从底板延伸以形成接收空间。接收箱包括与每一个灯的第二电极部进行接触的接地部。附着件使第二电极部固定于接地部。第一侧盖覆盖包括第一电极部的灯的第一端部。第二侧盖覆盖包括第一电极部的灯的第二端部,并且使压紧对应于第二电极部的附着件的突起在第二侧盖上形成。将光学片和显示面板依次设置在第一侧盖和第二侧盖上。附着件包含导电材料。
根据背光组件和显示基板,电连接于地电位的灯的第二电极部具有简单的结构,使得减少了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的部件数,并且简化了组装工艺。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结合附图考虑时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优点将变得明显易懂,附图中:
图1是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解说明图1所示的背光组件的平面图;
图3是图解说明图2所示背光组件的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4是图解说明图2所示的背光组件的背表面的透视图;
图5是图解说明图1所示的侧盖的背表面的透视图;
图6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剖视图;
图9是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图解说明图9所示的光源的透视图;
图11是沿图9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9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图13是图解说明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14是沿图13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示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地描述。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多种不同形式来具体体现,并且不应该解释为限于下列这些具体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内容详尽和完整,并且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能对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进行了放大。
应当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之上”、“连接至”或“耦合至”另一个元件或层时,它可以是直接在...之上、连接或耦合至其它元件或层上或者可以存在中介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之上”、“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耦合至”另一个元件或层时,不存在中介元件或层。相同标号始终表示相同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条目的一个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以及所有的组合。
应当理解,虽然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不同的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该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宗旨的情况下,下面所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以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便于描述,本文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在...之下”、“在...下面”、“下部的”、“在...之上”、“上部的”等,以描述附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理解,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外,空间相对术语还用于包括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面的”或“下方的”的元件将被定向在其它元件或特征的“上面”。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之下”可以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个取向。装置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位(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向),并且对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进行相应地解释。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和“该”也用于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明是其它情况。应当进一步理解,当用于本说明书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表示存在所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并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
此处,将参照作为本发明的理想化的具体实施方式(和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截面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因此,可以预料到存在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制造公差所导致的与图中形状的偏差。由此,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应包括例如由于制造所导致的形状的偏差。例如,被示为矩形的注入区域在其边缘通常具有圆形或曲线形特征和/或注入浓度梯度,而不是从注入区到非注入区的二元变化。同样地,通过注入形成的掩埋区可能在隐埋区和发生注入的表面之间的区域中产生一定量的注入。因此,图中所示的区域实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并非用于示出装置区域的实际形状,也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应当进一步理解,诸如常用词典中所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背景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地如此限定。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
背光组件
图1是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背光组件100包括多个灯10、电源单元5、接收箱30以及导电附着件47。
将多个灯10平行地彼此电连接。在图1中,灯10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CCFL)。每一个灯10包括灯体11、第一电极部(未示出)和第二电极部13。
灯体11包括线性管(linear tube)。将诸如氩和汞的放电气体注入到灯体11内,并将荧光材料涂敷到灯体11的内表面。将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13设置在灯体11的两端部,以彼此面向。第一电极部包括放电电极和引线。放电电极设置在灯体11的内部,而引线从放电电极延伸到灯体11的外部。第二电极部13也包括放电电极和引线。在下文中,第二电极部13用来表示第二电极部13的“引线”。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灯10可以包括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外部电极荧光灯具有各种特性,诸如高亮度、低成本和低功率消耗,并且多个外部电极荧光灯可以通过一个电源单元来驱动。
图2是图解说明图1所示的背光组件的平面图。图3是图解说明图2所示的背光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4,接收箱30接收多个灯10。接收箱30包括底板31、第一侧壁33、第二侧壁35、第三侧壁37、第四侧壁39以及接地部41。
底板31具有基本矩形形状。第一侧壁33、第二侧壁35、第三侧壁37以及第四侧壁39从底座31的周边区域延伸以形成接收空间。第一侧壁33和第二侧壁35彼此面对。第三侧壁37和第四侧壁39彼此面对以分别连接第一侧壁33和第二侧壁35。阶梯部形成在第三侧壁37和第四侧壁39的上部分上。多个开口沿第一侧壁33并邻近该第一侧壁33地形成在底座31上。
接地部41从接收箱30的底板31在第二侧壁35上延伸。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接地部41包括形成于第二侧壁35的阶梯部。将通过底板31和第二侧壁35形成的边缘弯曲,从而形成接地部41。接地部41包括第一表面42和第二表面44。第一表面42从底板31延伸以面向第二侧壁35。第二表面44从第二侧壁35延伸以面向底板31,并连接至第一表面42。底板31与第二表面44之间的高度可以基本上与底板31与第二电极部13之间的高度相同。
背光组件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灯支撑件20。将灯支撑件20固定至底板31。灯支撑件20使灯10基本上彼此平行排列,并且防止灯10下垂。将灯支撑件20的一部分设置在每一个灯10的中心部与第一电极部之间,并且使灯支撑件20的其余部分邻近每一个灯10的第二电极部13。
灯支撑件20包括固定板和多个固定环部。固定板以基本上垂直于底板31的灯10的纵向方向的方向设置。固定环部形成为环形,并且将该环形的上部开口。该固定环部以恒定间隔形成在固定板上。具有第二电极部13的灯10的第二端部面向接地部41的第一表面42,并且使第二电极部13与第二表面44接触。
将导电附着件47粘着于接地部41的第二表面44。导电附着件47可以包含导电材料。导电附着件47可以进一步包括附加的设置在第二电极部与接地部之间的导电附着件。导电附着件47(例如导电胶带)使第二电极部13固定至接地部41的第二表面44,从而提高第二电极部13与接地部41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导电附着件47包括用粘合材料涂敷的板。该板包括对应于第二电极的槽。
图4是图解说明图2所示的背光组件的背表面的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4,背光组件100可以进一步包括灯座15。
灯座15容纳具有第一电极部的每一个灯10的第一端部。例如,两个灯10与一个灯座15结合。将灯座15邻近第一侧壁33地固定于底板31,而电连接于灯座15的连接件17通过开口朝向底板31的背表面延伸并且延伸到其外部。
将电源单元5设置在底板31的背表面上。电源单元5向灯10供应驱动电压。将经过开口的连接件17电连接于电源单元5的端子。电源单元5将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一电极部。
由此,在第一电极部与第二电极部13之间形成电场,并且弧光放电由第一电极部产生。放电气体通过弧光放电发射紫外光。紫外光穿过荧光材料,然后转化成可见光。
图5是图解说明图1所示的侧盖的背表面的透视图。图6是沿图1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7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1、图5、图6和图7,背光组件1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侧盖55、第二侧盖50和光学片60。
第一侧盖55沿第一侧壁33设置,并覆盖灯10的第一端部。第一侧盖55包括支承板57和上部板59。支撑板57面向第一侧壁33,并与底板31接触。导向槽形成于支撑板57以引导灯10。上部板59从支撑板57延伸以面向底板31。阶梯部形成于上部板59以支撑光学片60。
第二侧盖50沿第二侧壁35设置,以覆盖灯10的第二端部。第二侧盖50包括支撑板52和上部板54。突起56形成于第二侧盖50的上部板54。突起56,如图5所示,形成于第二侧盖50的上部板54的背表面。每一个突起56对应于设置于接地部41的每一个第二电极部13,如图6和图7所示。每一个突起56压紧导电胶带47。从而,改善了第二电极部13与接地部41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在图1和图5中,灯10的第二端部没有被灯座15固定,该灯座15将灯10的第一端部固定至接收箱30。将第二电极部13固定至接地部41的导电胶带47的粘合强度可以小于灯座15与接收箱30之间的粘合强度。因此,灯支撑件20可以邻近第二电极部13,以使灯10的第二端部与接地部41之间的粘合强度,因而防止灯10的第二端部由于外部供给的冲击而分离。
光学片60改善由灯10产生的光的光学特性。这些光学特性包括亮度、均匀性和前部亮度(front brightness)。光学片60包括漫射板61和光冷凝片63和65。将漫射板61和光冷凝片63和65设置在形成于第一侧盖55和第二侧盖50上的阶梯部上。漫射板61改善了来自灯10的光的亮度一致性,而光冷凝片63和65改善了已经穿过漫射板61的光的前部亮度。光学片60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漫射板61与光冷凝片63和65之间的漫射片,以及设置在底板31上的反射片。
图8是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剖视图。
参照图8,背光组件200包括多个灯、电源单元、接收箱、导电附着件247、灯支撑件、灯座、第一侧盖、第二侧盖以及光学片。除了形成于接收箱的接地部241的形状和形成于第二侧盖的突起部256的形状外,图8的背光组件200基本上与图1至图7的背光组件100相同。
接地部241包括第一表面242和第二表面244,并且除了形成在第二表面244上的支撑槽245外,其基本上与图1、图2、图4、图6和图7中所示的接地部41相同。将每一个灯10的第二电极部213设置在每一个支撑槽245上。
通过灯支撑件使灯与接收箱的底板231上的预定位置对齐。第二电极部213部分地容纳于支撑槽245上,以防止第二电极部213水平运动。将导电附着件247附着于接地部的第二表面244以及第二电极部213的上部,其中,该上部容纳在支撑槽245中并且从该支撑槽245突出。支撑槽245的深度可以小于第二电极部213的直径,以使导电胶带粘着于第二电极部213的上部。
第二侧盖覆盖具有第二电极部213的灯的第二端部并且包括具有导向槽的支撑板,其防止干扰灯体,并且上部板254面向连接至支撑板的底板231。
突起部256对应于每一个第二电极部213形成于上部板254的背表面。使突起部256挤压导电附着件247。而且,容纳第二电极部213的固定槽257形成于突起部256的端部。固定槽257的深度可以小于第二电极部213的直径。
当支撑槽245和固定槽257彼此面向时,对应于第二电极部213的形状的接收空间被形成。接收空间的高度可以小于第二电极部213的直径,以使接地部241和突起部256可以挤压第二电极部213。
图9是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10是图解说明图9所示的光源的透视图。
参照图9和图10,背光组件400包括导光单元410、光源420、接收箱460以及电源单元470。
导光单元410具有基本板状形状,并且引导入射光以发射表面光。导光单元410可以包括具有不同特性(诸如优异的光透射率、耐热性、耐化学性以及机械刚性)的光学材料。对于导光单元410可以使用的光学材料的实例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碳酸酯(PC)。
光源420发射光以使由光源420产生的光通过导光单元410的侧表面入射到导光单元410内。将光源420设置于导光单元410的侧表面,或设置于导光单元410的相对侧表面。光源420包括灯430、灯反射器440以及导电附着件450。光源可以包括多个灯430。图9和图10所示的灯430基本上与图1的灯10相同。
灯反射器440包围灯430,并且在朝向导光单元410的侧面的方向开口。灯反射器440包括电连接于灯430的第二电极部433的接地部447。
灯反射器440,例如,可以包括第一反射部441、第二反射部443以及第三反射部445。第一反射部441面向导光单元410的侧面。第二反射部443和第三反射部445从第一反射部441延伸以彼此面向,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导光单元410的发光表面的相对表面(即与发光表面相对)设置。
图11是沿图9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12是沿图9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11和图12,接地部447从第一反射部441、第二反射部443和第三反射部445中的至少之一突出。图11的接地部447从第二反射部443突出,并且包括面向第一反射部441的接地表面。将导电附着件450附着于接地表面,并且将第二电极部443固定于接地表面。
例如,连接于第一、第二和第三反射部441、443和445的部分表面可以朝向灯反射器440的内部弯曲以形成接地部447。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灯反射器440可以包括多个夹持部(clip part)。可以将第二电极部433插入到夹持部中,并且可以与该夹持部进行接触。例如,该夹持部可以通过钣金工艺(sheet metalprocess)与灯反射器440一体形成以具有环形。环形的侧部可以通过钣金工艺开口。可以改变该夹持部的位置和形状。
在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灯反射器44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四反射器部。该第四反射器部设置于灯反射器440的纵向端部,并且连接于第一反射部441、第二反射部443和第三反射部445。其中插入有第二电极部433的接触孔可以形成于第四反射部。
光源420可以进一步包括灯座425。将灯座425插入到灯反射器440的端部中,并且固定于灯反射器440的端部。将灯430的第一端部插入到灯座425中。灯座425使第一电极部电连接于电源单元470。
接收箱460包括底板461、第一侧壁463、第二侧壁465、第三侧壁467以及第四侧壁469。第一侧壁463和第二侧壁465彼此面对。第三侧壁467和第四侧壁469彼此面对,并且分别连接于第一侧壁463和第二侧壁465。
接收箱460接收导光单元410和光源420。将光源420设置在导光单元410的侧表面与接收箱460的第三侧壁467之间以及与导光单元410的侧表面相对的侧表面和接收箱460的第四侧壁469之间。灯座425面向接收箱460的第一侧壁463。通过其将连接件427电连接于灯座425的开口对应于灯座425形成于底板461的背表面上。使灯反射器440与接收箱460接触,并通过接收箱460电连接于地电位。
在图11和图12中,使灯430的第二电极部433与灯反射器440直接电接触,而无需任何额外的连接部件(如灯座425),以使第二电极部433通过接收箱460电连接于地电位。
将电源单元470设置于底板461的背表面,并通过连接件427电连接于灯座425。
因此,当仅驱动灯430的一侧时,可以省略任何额外的灯座425或用于使灯430的第二电极部433接地的配线。
显示装置
图13是图解根据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4是沿图13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13和图14,显示装置600包括发光模块、第一侧盖655、第二侧盖650、光学片660以及显示面板680。
图13和图14的发光模块基本上与图1至图7所示的背光组件100相似。因此,发光模块包括多个灯610、具有接地部641的接收箱630、导电附着件647、多个灯支撑件620、多个灯座615以及电源单元605。
图13和图14中的第一侧盖655、第二侧盖650以及光学片660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第一侧盖55、第二侧盖50以及光学片60相同。
显示装置600可以进一步包括中间模(mold)670。
中间模670挤压光冷凝片663和665的边缘,并且与接收箱630结合。面板导向槽形成于中间模670的上表面上。
显示面板680设置于面板导向槽上并接收来自光学片660的光,且改变来自光学片660的光以显示包括图像信息的图像。显示面板680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681、面向薄膜晶体管基板681的滤色器基板685以及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基板681与滤色器基板685之间的液晶。
显示面板680可以进一步包括印刷电路板683和面板印刷电路薄膜684。印刷电路板683输出面板驱动信号,诸如栅极电压和数据电压。面板印刷电路薄膜684的边缘电连接于显示面板680,而面板印刷电路薄膜684的相对边缘电连接于印刷电路板683。液晶的排列随施加于印刷电路板683的面板驱动信号变化,从而改变提供给显示面板的光的透射率。因此,显示面板680可以显示具有预定灰度级的图像。
显示装置600可以进一步包括顶部底盘(top chassis)690。顶部底盘690可以包括露出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的开口部。使顶部底盘690与接收箱630结合。
根据包括多个基本平行、彼此电连接的灯的背光组件,可以省略一些部件,诸如用于使灯的第二电极部电接地的灯座,印刷电路板(或从变换器)、电连接第二电极部和印刷电路板的连接件、以及将印刷电路板的电流反馈从第二电极部发送到电源单元(或主变换器)的回线。因此,减少了背光组件的部件数。
此外,灯的第二电极部是直接地并且电地连接于接地部,改善了第二电极部与接地部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由此,简化了背光组件的灯的组装工艺,并且也简化了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的组装工艺。
当然,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显示面板的材料、装置、构造和方法进行多种修改、替换和变化。根据这点,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限于本文示出并描述的特定具体实施方式(因为它们实际上仅为了示例的目的)的范围,而是应该充分地与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功能上的等同物的范围相匹配。

Claims (20)

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
多个灯,每一个所述灯包括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
接收箱,包括:
底板;
侧壁,从所述底板延伸以形成用于所述灯的接收空间;以及
接地部,与每一个所述灯的所述第二电极部进行接触;以及
附着件,接触所述第二电极部和所述接地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附着件包含导电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部与所述接地部之间的附加的导电附着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接地部包括:
第一表面,从所述底板延伸;以及
第二表面,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到所述侧壁,以面向所述底板,其中,所述附着件附着于所述第二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包括多个支撑槽,并且进一步其中,所述第二电极部位于所述支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附着件包括胶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附着件包括板和覆盖所述板的至少一个表面的粘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板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进一步包括覆盖所述第二电极部的侧盖,其中所述侧盖包括突起以将所述附着件压到所述第二电极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侧盖包括:
支撑板,具有引导所述灯的导向槽;以及
上部板,从所述支撑板延伸以面向所述底板,所述上部板具有形成于所述上部板的背表面的突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固定槽在每一个所述突起的端部形成,以容纳所述第二电极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进一步包括灯支撑件,所述灯支撑件包括:
固定板,邻近所述第二电极部地固定于所述底板;以及
多个固定环部,形成于所述固定板上,每一个所述固定环部具有包括开口侧的环形以接收每一个所述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进一步包括:
电源单元;以及
灯座,其将所述第一电极部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单元,其中,所述灯的包括所述第一电极部的端部插入到所述灯座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灯上的光学片。
15.一种背光组件,包括:
导光单元;
光源,包括:
灯,具有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所述灯被设置于所述导光单元的侧部;
灯反射器,包围所述灯,以在面向所述导光单元的所述侧部的方向开口,使具有接地部的所述灯反射器与所述第二电极部电接触;以及
附着件,将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于所述接地部;
接收箱,包括:
底板;以及
侧壁,沿所述导光单元的所述侧部从所述底板延伸;以及
电源单元,设置在所述接收箱的外侧上,以将驱动电压施加于所述第一电极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附着件包含导电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灯反射器包括:
第一反射部,面向所述导光单元的所述侧部;
第二反射部,基本平行于所述底板地从所述第一反射部延伸;以及
第三反射部,面向所述第二反射部,并且
其中所述接地部从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反射部中的至少一个突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接地部面向所述第一反射部,并且包括接地表面,所述附着件附着于所述接地表面。
1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发光模块,包括:
多个灯,每一个所述灯具有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
电源单元,将驱动电压施加于每一个所述灯的所述第一电极部;
底板,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灯;
侧壁,从所述底板延伸以形成接收空间;
接收箱,具有与每一个所述灯的所述第二电极部接触的接地部;以及
附着件,将所述第二电极部固定于所述接地部;
第一侧盖,覆盖至少一个所述灯的包括所述第一电极部的第一端部;
第二侧盖,覆盖至少一个所述灯的包括所述第二电极部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侧盖包括多个突起,所述突起挤压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极部的所述导电附着件;
光学片,设置在所述第一侧盖和所述第二侧盖上;以及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光学片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附着件包含导电材料。
CNA2007101358682A 2006-07-28 2007-07-30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1140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71534A KR20080010874A (ko) 2006-07-28 2006-07-28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20060071534 2006-07-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4079A true CN101114079A (zh) 2008-01-30

Family

ID=39022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358682A Pending CN101114079A (zh) 2006-07-28 2007-07-30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30989A1 (zh)
JP (1) JP2008034387A (zh)
KR (1) KR20080010874A (zh)
CN (1) CN1011140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3388A (zh) * 2015-02-28 2015-05-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28074A (en) * 2009-01-09 2010-07-16 Au Optronics Corp Flat panel display and its combinative outer frame
KR101056261B1 (ko) 2010-05-17 2011-08-11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3388A (zh) * 2015-02-28 2015-05-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034387A (ja) 2008-02-14
KR20080010874A (ko) 2008-01-31
US20080030989A1 (en) 2008-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8063B (zh) 灯座、包括灯座的背光组件和包括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CN102147079B (zh) 具有多个导光板的背光组件
CN100383636C (zh) 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0462801C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KR100678798B1 (ko) 디스플레이를 직접 백라이팅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100582885C (zh) 显示设备
US7434958B2 (en) Lamp fixing member,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050047173A1 (en) Back light illuminating unit
US7670019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US20080297701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06132039A1 (ja) 表示装置
CN101416102A (zh) 发光装置以及具备该发光装置的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114079A (zh)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US8913214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00061086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4360517A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09004339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639579A (zh) 光供应单元及使用该光供应单元的显示器件
KR10092839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니트와 그 조립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
KR10129000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모듈
KR100774570B1 (ko) 전원 공급 유닛,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장치
KR10127487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27721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KR20080032286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CN101338884A (zh) 连接到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灯的端子及其背光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