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3813A - 用于滑动压力蒸汽发生器的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滑动压力蒸汽发生器的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3813A
CN101113813A CNA200710126405XA CN200710126405A CN101113813A CN 101113813 A CN101113813 A CN 101113813A CN A200710126405X A CNA200710126405X A CN A200710126405XA CN 200710126405 A CN200710126405 A CN 200710126405A CN 101113813 A CN101113813 A CN 101113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eparator
steam
generating system
steam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64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13813B (zh
Inventor
M·J·阿尔布雷克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bcock and Wilcox Co
Original Assignee
Babcock and Wilcox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bcock and Wilcox Co filed Critical Babcock and Wilcox Co
Publication of CN101113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3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13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38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29/00Steam boilers of forced-flow type
    • F22B29/04Steam boilers of forced-flow type of combined-circulation type, i.e. in which convection circulation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specific gravity between cold and hot water is promoted by additional measures, e.g. by injecting pressure-water temporari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29/00Steam boilers of forced-flow type
    • F22B29/06Steam boilers of forced-flow type of once-through type, i.e. built-up from tubes receiving water at one end and delivering superheated steam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ubes
    • F22B29/068Steam boilers of forced-flow type of once-through type, i.e. built-up from tubes receiving water at one end and delivering superheated steam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ubes operating with superimposed recirculation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29/00Steam boilers of forced-flow type
    • F22B29/06Steam boilers of forced-flow type of once-through type, i.e. built-up from tubes receiving water at one end and delivering superheated steam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ubes
    • F22B29/12Steam boilers of forced-flow type of once-through type, i.e. built-up from tubes receiving water at one end and delivering superheated steam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ubes operating with superimposed recirculation during starting and low-load periods, e.g. composite boi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循环系统,它包括锅炉给水泵,用于迫使水通过节约器并通过蒸发器的水冷壁管。分离器接纳蒸汽和水的混合物,且将蒸汽输送到诸如过热器之类的蒸汽利用单元。在分离器下方提供阀。假如阀是打开的,则来自于分离器的饱和水与给水混合,且再循环通过蒸发器的管子。假如阀是关闭的,则再循环终止。当负荷处于临界点之下时,分离系统下方的阀将打开,且锅炉将像自然循环汽包锅炉一样工作。当负荷处于临界点之上时,分离系统下方的阀将关闭,且导致锅炉像直流锅炉一样工作。

Description

用于滑动压力蒸汽发生器的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蒸汽发生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颖有用的用于滑动压力蒸汽发生器的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直流锅炉的设计大约起源于1926年。直流锅炉的设计是由Siemens根据MarkBenson提出的想法来开发的。Benson锅炉引入了用于超临界蒸汽压设计(例如,为适应超临界蒸汽压)的滑动压力操作的概念。在Benson的设计中,锅炉给水泵提供整个的驱动头,以迫使水通过节约器、蒸发器和过热器。水被连续蒸发至干燥然后过热,而没有任何的蒸汽与水的分离。循环方法可应用到超临界和亚临界的所有工作压力。通常,Benson设计的大多数应用使用蒸发器的螺旋炉回路,因为垂直管式蒸发器的设计更易被搅乱且是不均匀的管管之间的加热器。为了启动和降低负荷操作,需要特殊的旁路系统。
在图1所示的一个例子中,用于系统910的锅炉给水泵908提供整个驱动头,以迫使水通过节约器911、蒸发器912和可与分离器913一同使用的过热器914。水被连续蒸发至干燥,然后过热,而没有任何的蒸汽与水的分离。这种循环方法可应用到所有的工作压力,即超临界的(大于3208psia)和亚临界的(小于3208psia)。通常,系统910使用蒸发器912的螺旋炉回路,因为垂直管式设计更易被搅乱且是不均匀的管管之间的加热器。为了启动和降低负荷操作,需要特殊的旁路系统。
为了克服启动和降低负荷操作,许多锅炉制造商已经开发出了具有如图2和3所示的叠加再循环系统910a和910b的直流锅炉设计。这些再循环系统通过结合了循环泵915和孔916使流体能局部再循环至炉壁,从而增大蒸发器中的流体速度。在许多应用中,该设计允许炉912保持恒定压力,通常是超临界压力,并且利用分离器或闪蒸罐913以用于在启动和低负荷时将超临界压力减小至亚临界压力。这种类型的直流锅炉系统910a和910b通常采用垂直炉管式蒸发器设计。
这种类型的单元的例子是B&W的通用压力(UP)锅炉、CE的组合式循环锅炉和Foster Wheeler的多回程锅炉。这些锅炉使流体能局部再循环至炉壁,以增大在蒸发器管中的流体速度。在许多应用中,该设计允许炉保持通常为超临界压力的恒定压力,并采用分离器或闪蒸罐以用于在启动和低负荷时将超临界压力减小至亚临界压力。这种类型的直流锅炉系统通常采用垂直炉管式蒸发器设计。
采用螺旋管和垂直管炉蒸发器的直流锅炉设计已经由许多锅炉制造商来销售,并且开发成用于超临界或亚临界蒸汽压。用于滑动压力应用的垂直管式直流锅炉在工业上变得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由于蒸发器的流动要求,垂直管式直流锅炉的滑动压力操作局限于特殊的最小负荷。螺旋炉在炉的配合管直径和质量速度方面允许更大的自由度,从而确保管的冷却和在平行的炉蒸发器管中的流动稳定性。它还允许炉子的各管运行通过燃烧室中的不同加热区域,从而诸管之间的总体热量输入的差值可以保持最小。
由于螺旋炉与垂直炉设计相比较时的高成本,所以需要开发垂直管式滑动压力直流锅炉。强制循环的直流锅炉的结构要求使用大量焊接在一起的平行管,以形成膜板。膜壁完整性的基本要求是在各炉水平面处的所有管中均匀的流体和金属温度。直到现在,垂直管设计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由于炉中各管之间的较大的温差。在垂直管式炉中,各管之间的温差是螺旋炉设计中的大约2.5倍。1500000-2000000lb/hr-ft**2的平均质量速度是用在目前的直流锅炉设计中的通常速度。当经受通常的外围炉吸热变化(可以从平均值变化+/-35%或更多)时,这些质量速度导致在数量上减小的速度变化,且增多了热量输入。这种趋势称为锅炉管的直流特性。在直流模式中,由于热量增多而引起的速度变化如图4所示是负的。万一多余的热量输入进入单个管,则会发生质量速度的减小,引起管出口温度的附加升高。
美国专利第5,390,631号指出了使用多导向带肋(MLR)的和单导向带肋(SLR)的管道以用于垂直管式和螺旋管式炉滑动压力直流锅炉。在炉中各种管道的位置是根据热量传输和流动的特性来确定的,用于单元希望工作的所有负荷。这基本上覆盖了从最小负荷为最大连续额定值(MCR)的大约25-30%到MCR负荷的负荷范围。该新颖的炉子设计包括在低热通量区域中的垂直光滑孔管和在高热通量区域中的垂直MLR和SLR管的组合,其中必须避免偏离泡核沸腾(DNB)和/或临界热通量(CHF),并满足管金属温度的限制。对于各板,调整MLR/SLR组合的长度和位置,以实现最优的自然循环特性。因为SLR管具有比MLR管或光滑管更高的流动阻力,所以必须减少它们的使用,除非在绝对需要它们的位置才使用。较高的流动阻力具有降低所想要的自然循环效果的趋势。但是围绕炉周缘的SLR和MLR管的合适位置和准确比例将使所有在任何高度处的膜壁管之间的流体和金属温度差最小化,从而在所有的负荷处都保持在100的容许界限下。由于具有自然循环特性,尽管在炉蒸发器中的管子具有垂直管设计的不同加热特性,但是它们将具有相似的出口温度。各管道类型的实际设计和位置将是炉子的几何尺寸、燃料种类和类型、单元的负荷变化要求以及单元的压力和温度要求的函数。这种概念的应用可以对于炉中的各板来说是不同的。在一个板中SLR管道的位置可以在不同的高度,高于或低于邻近其的板。
美国专利第5,713,311号指出了一种混合蒸汽产生系统。该系统采用具有循环系统的常用炉子,该循环系统可以用作在0-25%负荷的低负荷工作过程中具有再循环的自然循环系统、25-50%负荷的混合的自然/直流循环系统、以及50-100%负荷的直流循环系统。混合系统允许单元在低负荷时以自然循环特性工作,而在高负荷时以直流特性工作。该系统结合了自然循环汽包锅炉和直流系统的工作原理。
美国专利第4,290,389号指出了一种与现有技术的图2和3所给出的原理非常相似的原理。该原理使用循环泵和孔口,以实现滑动压力的直流锅炉。该泵用于在较低的负荷下工作,并满足炉孔的高压降。该孔口用于高压和高负荷的工作。
热液压问题与处于降低负荷的直流锅炉的工作和设计要点相关联。这些设计要点部分地是由炉子热量分配的较大变化所引起的,且通常需要使用孔口和/或循环泵以将流动分配至炉子回路,从而校正循环问题。在许多现有技术设计中,获得低负荷下的必须流动从而足以冷却炉管需要比满负荷所必须的高得多的流动速度。螺旋管式炉设计已经通过合适地选择炉管尺寸和螺旋角度来获得适当的炉子设计,从而用来使吸热和负荷的这些作用最小化。在螺旋管和直流管锅炉的情况下,为了成功地设计单元,需要满负荷下的高流体速度以用于35%到满负荷的通常负荷范围。与具有高速的炉子设计相关联的压降导致锅炉设计的效率更低。
由于动态流动稳定性问题,涉及直流锅炉的其它循环设计会在低负荷下发生。因为在低负荷下流动速度更低,所以流动不稳定可能会发生,这在安全可靠的锅炉工作中是不希望的。此问题的改正已经导致了在炉中的各独立管子上开孔口。孔口增大了直流锅炉设计的压降,从而导致了锅炉的效率更低。
Siemens开发的用于垂直管式炉设计的最新设计原理要求使用特殊类型的带肋管(最好是多肋管),这将允许炉子设计的较低质量速度。然而,这种新型带肋管的成本要比常用类型的带肋管高得多。需要一种设计,其中炉管将只需要标准的MLR管道。
对于较高和较低质量速度类型的直流滑动压力锅炉所产生的问题来说,需要一种解决方式。需要一种设计,它无需特殊类型的带肋管,从而防止增加锅炉的成本。同样,需要一种无需孔口或循环泵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系统,它允许蒸汽发生器作为自然循环汽包蒸汽发生器或者作为滑动压力直流蒸汽发生器来工作,而无需孔口和循环泵。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来克服与常规的直流锅炉相关联的启动和低负荷操作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临界点下方适应用于自然循环汽包工作的循环要求,而当锅炉处于满负荷超临界压力处的直流工作中时不损害单元的整体锅炉压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处于或稍低于临界压力点的工作压力处利用无汽包自然循环锅炉的性能,并且在高于临界压力点处作为直流锅炉来工作。
因此,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循环系统,它包括锅炉给水泵,该锅炉给水泵给系统加压并提供整个驱动头,从而迫使水通过节约器并通过蒸发器(例如,炉子)的水冷壁管或垂直管。分离器接纳蒸汽和水的混合物,且将蒸汽输送到诸如过热器之类的蒸汽利用单元。在分离器下方提供阀。假如阀是打开的,则来自于分离器的饱和水与给水混合,且再循环通过蒸发器的管子。假如阀是关闭的,则再循环终止。当负荷处于临界点之下时,分离系统下方的阀将打开,且锅炉将像自然循环汽包锅炉一样工作。当负荷处于临界点之上时,分离系统下方的阀将关闭,且导致锅炉像直流锅炉一样工作。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在低负荷处利用锅炉的自然循环汽包类型的流动特性,而无需循环泵和/或孔口。在无需使用循环泵的自然再循环设计中,阀的位置是很严格的,因为通过在下降系统中的较高高度处增大水的密度产生了附加的泵压头。这允许优化的垂直管式炉提供贯穿工作负荷范围内的合适速度,并给出了用于开关周期、迅速负荷变化的增大能力,给出了真正自然循环设计的超低负荷保护,并且与螺旋设计相比降低了整体的炉子压降。本发明不会限制速度,因此将提供贯穿整个负荷范围的足够循环。本发明克服了与直流滑动压力锅炉的较高和较低质量速度类型相关的问题。本发明的炉管将只需要标准MLR管道。
在所附的并形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权利要求书中具体指出了构成本发明新颖性的多种特征。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通过其使用而获得的工作优点和具体目的,参照了附图和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描述性内容。
附图说明
在图中:
图1是示出一个已知直流锅炉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第二已知直流锅炉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第三已知直流锅炉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垂直炉管的质量速度特性变化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具有直流循环模式或自然循环汽包模式的锅炉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包含用于允许直流循环模式或自然循环汽包模式的阀的无汽包锅炉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无汽包锅炉的俯视图,示出了垂直蒸汽/水分离器可怎样设置成围绕炉子的周缘;
图8是垂直蒸汽/水分离器和分离器下方允许直流循环模式或自然循环汽包模式的阀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侧视图;
图9是单个垂直蒸汽/水分离器和连接至其的上升管将怎样设置的示意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垂直蒸汽/水分离器的外周缘的示意展开图,示出了在一个水平面中的上升管相对于邻近水平面的上升管怎样定向和交错;以及
图11是示出用于通常滑动压力应用的质量速度对负荷的作用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见附图,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用来指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图5示出可用于使蒸汽发生器作为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或滑动压力直流蒸汽发生器而工作的循环系统1,但是这些类型的循环系统每次只能使用一个。
锅炉给水泵2给系统1加压,并提供整个驱动头,从而迫使水经过节约器3,该节约器3用于将加热的水供给至蒸发器4(例如炉子)的水冷壁管。较佳地,蒸发器4具有垂直管设计。诸导管中的第一导管或系统从节约器3的出口引向垂直水冷壁管。多个入口集管(未示出)将第一导管的末端连接至水冷壁管的下端,用于将加热的水从导管输送到水冷壁管。
系统1还包括诸如过热器5之类的蒸汽利用单元,该过热器5可与蒸汽分离器6一起使用。蒸汽分离器6从管子经由多个将垂直水冷壁管的上端连接至诸导管中的第二导管或系统的出口集管(未示出)接纳流出物,该第二导管或系统诸如引向蒸汽分离器6的上升管。诸导管中的第三导管或系统,诸如排出管和/或下降管,将分离器6连接至蒸发器4的垂直水冷壁管。阀7沿着离开分离器6的第三导管而设置。假如阀是打开的话,水从分离器6经由第三导管和第一导管部分地再循环至炉子水冷壁管。阀7可借助对应于多种负荷条件和其它参数的方式而以传统方式工作。一旦蒸汽分离器6从垂直水冷壁管经由第二导管接纳了流出物,则它将蒸汽经由诸导管中的第四导管或系统输送到过热器5。
在压力处于或稍低于临界压力点而负荷较低或低于临界点的操作中,循环系统1使蒸汽发生器作为自然循环汽包单元而工作。为此,阀7打开,而水从节约器3流出,并与从下降管系统流出的水混合,然后混合物流动到蒸发器4的垂直水冷壁管,在这里混合物从低于饱和水条件的温度被加热以形成两相混合物。在水冷壁管中收集混合物,并且将混合物引导至分离器6。分离器6被设计成用于高压回路的满设计压力,并且用来在这些低负荷下将两相混合物分成饱和水和蒸汽。离开分离器6的蒸汽被引导通过一个或多个下游热利用单元,诸如过热器5。从分离器6排出的已分离的饱和水通过第三导管(例如下降导管)。阀较佳地高于第三导管并邻近分离器6,从而馈送系统提供更大的泵压头,用于在自然循环汽包模式过程中的工作。因为阀7是打开的,所以已分离的饱和水与从节约器3中流出的水混合,然后通到入口集管以用于再循环通过垂直水冷壁管。在此工作过程中,以保持分离器6中的水位足以确保来自于分离器的水的再循环的方式来调节从节约器3流出的水。通过炉子水冷壁的吸热和导管的尺寸来控制从分离器6流出的再循环水的流量。
在压力高于临界压力点而负荷较高且高于临界点的操作中,再循环系统1作为直流蒸汽发生器而工作。为此,阀7是关闭的,从而终止了饱和水从分离器6到蒸发器4的垂直水冷壁管的入口集管的再循环。因此,在高负荷下,分离器6中的水平面不受控制,且没有从分离器回到炉子4的水冷壁的水的再循环流动。水流量控制蒸汽输出的温度。因此,这种工作状态是与直流系统基本一致的。
在图6-10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系统100包括分离器112、在其下端设有下降管瓶(DCB)15的下降管(DC)14、供给管16、炉子28、炉壁管18和上升管20。系统100是无汽包的,并且享有与在美国专利第6,336,429号中描述的无汽包自然循环锅炉相似的分离器结构,该专利结合于此作为参照。在美国专利第6,336,429号中更详细地描述了具有汽包或没有汽包的自然循环锅炉的大体功能、工作条件、优点和缺点。
多个入口集管26将供给管16的末端连接至管18的下端。多个出口集管30将管18的上端连接至上升管20和分离器112。设置锅炉给水泵13以用于给系统加压并提供整个驱动头,从而迫使水从下降管14流到处于直流模式的炉子28的炉壁管18,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设置节约器12以用于加热进入下降管14的水。一旦管18中被加热的水到达饱和条件,蒸汽就开始形成,且水管18中的水变成两相混合物。蒸汽/水的混合物最终到达出口集管30,而蒸汽/水的混合物从出口集管30输送到分离器112。
系统100还包括诸如过热器34之类的蒸汽利用单元,该过热器34可以与蒸汽分离器112一起使用。对于此实施例,分离器112替代传统的汽包负责蒸汽/水的混合物的相分离。一旦蒸汽发生器112从垂直管18中接纳两相的蒸汽/水混合物或流出物,它就将混合物的两相分离,并将蒸汽输送到过热器34。阀21沿着下降管14而设置,并且较佳地邻近下降管14接近蒸汽发生器112的顶部,用于在自然循环模式过程中提供更大的泵压头,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假如阀21是打开的,则来自于混合物的饱和水与给水24混合,并且从分离器112经由下降管14局部地再循环至炉管18。阀21可借助对应于多种负荷条件和其它参数的方式而以传统方式工作。
如图6、7和8具体所示,通过合适数量的切向喷管122来实现相分离,该切向喷管122将蒸汽-水的混合物从上升管20引入分离器112,在该分离器112中,通过沿着分离容器112的圆柱形内周缘114的离心作用,饱和蒸汽从蒸汽-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喷管必须相对于水平面适当倾斜,从而避免多个流体射流之间的干涉。倾斜角度α较佳地为15度,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调整实际值。切向速度是各分离器112的总流量、锅炉压力、喷管122的数量和尺寸、横穿分离器112的容许压降和分离器112的内径的函数,并且必须足以像其它类型的分离器一样实施分离。
在图8中概念性地示出了分离器设计。尽管在各分离器112中,饱和蒸汽134在分离器112的顶部离开经过连接件132,如图6和8所示,同时已分离的饱和水136向下流到蒸汽/水分离器112的下部,并且在顶部处于由离心作用实施的转动中。饱和蒸汽134较佳地在分离器112的上部经过洗涤部件133,从而保证尽可能地干燥饱和蒸汽;汽提环135也可用于分离器112的上部,从而防止围绕分离器112的壁137的内径114打转的水夹带入排出的饱和蒸汽134中。饱和水经过诸如隔板之类的漩涡抑制器138而离开分离器112。经由一个或多个导管提供的给水24进入下降管14,并在混合点或区域M与饱和水混合。由于与传统的单个蒸汽包相比在分离器112中较小的水总量,在分离器112中的水平控制范围H必须比传统汽包超出更大的高度差(例如,与通常的6英寸相比是6英尺)。
如图7所示,可以看到,根据本发明的垂直蒸汽/水分离器112可以容易地位于炉子28的周缘周围。这允许各供给管和上升管20的长度得到优化或引导,从而避免与现有结构钢或和蒸汽发生器100相关的其它设备发生干涉。在计划要修理、修改或改造主要的蒸汽发生器的情况下,这种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回到图8,以及接着的图9和10,蒸汽/水分离器112是紧凑有效的设计。蒸汽/水的混合物通过上升管20和通过多个喷管122进入邻近分离容器112的顶部,这些喷管在一个水平面或可能多个水平面上切向地设置在容器112的周缘周围(图9)。切向入口设计成产生蒸汽/水的混合物的转动漩涡构造。转动漩涡提供需要用来将蒸汽与水分离的离心力。图9示出垂直分离器112和切向进入容器112的上升喷管122的俯视图。喷管122向下倾斜(通常为15度),从而利用促进水向下流动的重力。这种倾斜也避免了来自于多个喷管122的射流之间的干涉。假如喷管122需要多于一个平面,则它需要避免来自于各个平面的射流之间的干涉。这可以通过将喷管122适当交错定位在不同的平面上来实现,如图10所示,图10是图9的垂直蒸汽/水分离器112的外周缘的示意展开图,它示出了在一个平面中的用于上升管20的喷管122怎样相对于在邻近平面中的用于上升管20的喷管122来定向和交错。尽管示出了两个平面,但是可以具有更少或更多数量的平面。该数量取决于因素的组合,一些因素实际上是功能性的,诸如输送到给定分离器112的蒸汽/水混合物的数量,另一些因素实际上是结构性的,诸如在给定分离器112上的相邻喷管渗透之间的系线的壁厚和效率。这也促进了通过沿着容器内壁的离心作用而引起的蒸汽与水的最佳分离。
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即干燥但不过热的蒸汽被汽提环135向上驱动,并且经过弯曲路径(例如,波纹板阵列)的洗涤器133,该洗涤器133几乎去除了所有的残余水蒸气和水滴。基本干燥的饱和蒸汽134通过在分离器112顶部的一个或多个喷管132(饱和蒸汽连接件)而流出分离器112。这些饱和蒸汽连接件132接着将饱和蒸汽134输送到各蒸汽冷却回路,例如锅炉顶管140、对流烟道侧壁附件33,然后在各过热台34中过热至最终的蒸汽温度,饱和蒸汽134从各过热台34流动到高压透平。
另一方面,饱和水136沿着分离器112的内表面114流动,形成主要沿向下方向流动的漩涡。随着漩涡的形成,小部分水将沿分离器112的内表面114向上移动到汽提环135。汽提环135用来限制水136的向上移动,而防止其到达洗涤器133。由于由喷管122施加的饱和水的切向运动,所以仍然存在转动。当水流动进入和向下经过下降管14时,在容器112底部的漩涡抑制器138防止转动继续。转动的流体柱会引起流向连接至下降管14的各炉子回路的流体分布不均匀,并且限制了下降管14的流体输送能力。
在压力处于或稍低于临界压力点而负荷较低或低于临界点的操作中,循环系统100使蒸汽发生器作为自然循环汽包单元而工作。为此,阀21打开,而水从节约器12流出,与从下降管系统流出的水混合,并且混合物流动至炉子28的垂直管18,在这些垂直管18中,混合物从低于饱和水状态的温度被加热,从而形成两相混合物。在管子18中收集混合物,并将混合物引导至分离器112。在该低负荷下,分离器112用来将两相混合物分成饱和水流和蒸汽流。离开分离器112的蒸汽流经过过热器34。从分离器112排出的已分离的饱和水经过下降管14。阀较佳地接近分离器112,并且高于下降管14,从而馈送系统提供更大的泵压头以用于在自然循环模式过程中的工作。因为阀21是打开的,所以已分离的饱和水与来自于节约器12的水混合,然后经过入口集管26以用于再循环通过垂直壁管18。在此工作过程中,以保持分离器112中的水位足以确保水从分离器再循环的方式来调节水流。通过炉壁的吸热、离开分离器112的下降管14的尺寸、以及供给管16和上升管20的尺寸和数量,来控制从分离器112流出的再循环水的流量。
在压力高于临界压力点而负荷较高或高于临界点的操作中,循环系统100使蒸汽发生器作为直流蒸汽发生器而工作。为此,阀21是关闭的,从而终止了饱和水从分离器112到炉子28的垂直壁管18的入口集管26的再循环。因此,在高负荷下,分离器112中的水平面不受控制,且没有从分离器112回到炉壁18的水的再循环流动。水流量控制蒸汽输出的温度。因此,这种工作状态是与直流系统基本一致的。
因此,本发明的此实施例允许在处于或稍低于临界压力点的工作压力下使用无汽包自然循环锅炉的能力,并且通过使用垂直分离器下方的阀来允许锅炉在临界压力点之上作为直流锅炉来工作。这提供了设计灵活性,从而克服了与常规的直流锅炉相关的启动和低负荷工作问题。通过将垂直分离器设置在锅炉前面,合适数量的分离器可以被定尺寸,从而适应在临界点下自然循环工作的循环要求,而不会在锅炉处于满负荷超临界压力的直流工作时损害单元的整体锅炉压降。通过对炉管适当地定尺寸,在低于临界点的负荷下,锅炉以比通常的直流流动速度更高的流动速度工作,并且当在高于临界压力点的压力处工作时将具有最佳的设计速度。该设计允许滑动压力工作。在图11中,给出了用于通常滑动压力应用的质量速度对负荷的作用。应该注意,对于此例来说,临界压力点将在满负荷的约75%处发生。临界点下较高的质量速度提供了总的炉子流量与所产生蒸汽的流量之循环比大于1的循环比。在这种工作模式中,锅炉像自然循环汽包锅炉一样工作。在高于临界点的负荷处,关闭分离系统中的阀,从而导致锅炉像直流锅炉一样工作。
尽管已经详细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以说明本发明原理的应用,但是应该理解,可以在不脱离这些原理的前提下以其它方式实施本发明。

Claims (19)

1.一种蒸汽发生系统,包括:
炉子,带有由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垂直管形成的壁;
抽吸装置,用于给所述系统加压,从而迫使水经由通向所述垂直管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管而进入所述管的入口,以将热量从所述炉子输送到所述水,从而将一部分水转化成蒸汽,以形成蒸汽-水混合物;
至少一个第二导管,用于将加热的蒸汽-水混合物输送到用于将所述蒸汽和所述水分离的分离器;
至少一个第三导管,用于将所述分离器连接至所述垂直管的所述入口,从而将已分离的饱和水从所述分离器输送到所述管的所述入口以用于再循环;以及
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导管的阀,用于控制水从所述分离器通向所述垂直管的所述入口;
其中,所述系统可取决于负荷操作而只以一种类型的循环系统来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可在低负荷操作过程中只作为自然循环系统来工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可在高负荷操作过程中只作为直流循环系统来工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假如负荷较低,则打开所述阀,从而允许再循环通过所述垂直水冷壁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分离器分离出来的饱和水在再循环之前与给水混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以保持所述分离器中的水位足以确保来自于所述分离器的水的再循环的方式来调节水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假如负荷较高,则关闭所述阀,从而终止水从所述分离器到所述炉子的所述垂直管的再循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导管,所述第四导管用于将在所述分离器中分离出来的所述蒸汽输送到过热器。
9.一种蒸汽发生系统,包括:
炉子,带有由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垂直管形成的壁;
抽吸装置,用于给所述系统加压,从而迫使水经由通向所述垂直管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管而进入所述管的入口,以将热量从所述炉子输送到所述水,从而将一部分水转化成蒸汽,以形成蒸汽-水混合物;
上升管装置,连接于所述垂直管和垂直分离器之间,用于使蒸汽/水的混合物返回到所述分离器,所述上升管装置连接至所述垂直分离器,该垂直分离器用于使其中的所述蒸汽/水的混合物成漩涡从而在其中将蒸汽与水分开;
饱和蒸汽连接装置,连接至所述分离器以用于从其中输送饱和蒸汽;
至少一个导管,用于将所述分离器连接至所述垂直管的所述入口,从而将已分离的饱和水从所述分离器输送到所述管的所述入口以用于再循环;以及
沿着所述至少一个导管且邻近所述分离器的阀,用于控制水从所述分离器通向所述垂直管的所述入口;
其中,所述系统可取决于负荷操作而只以一种类型的循环系统来工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垂直分离器包括一组垂直定向的独立洗涤部件,它们设置成围绕所述分离器的内周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洗涤部件与所述分离器的壁的内表面隔开,从而在其间产生基本敞开的环形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该组垂直定向的洗涤部件下方连接至所述分离器的切向喷管装置,用于从所述上升管装置接纳所述蒸汽/水的混合物。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可在低负荷操作过程中只作为自然循环系统来工作。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可在高负荷操作过程中只作为直流循环系统来工作。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假如负荷较低,则打开所述阀,从而允许再循环通过所述垂直水冷壁管。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分离器分离出来的饱和水在再循环之前与给水混合。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以保持所述分离器中的水位足以确保来自于所述分离器的水的再循环的方式来调节水流。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假如负荷较高,则关闭所述阀,从而终止水从所述分离器到所述炉子的所述垂直管的再循环。
19.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饱和蒸汽连接装置将所述蒸汽输送至过热器。
CN200710126405XA 2006-06-07 2007-06-06 用于滑动压力蒸汽发生器的循环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38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448,648 2006-06-07
US11/448,648 US7587996B2 (en) 2006-06-07 2006-06-07 Circulation system for sliding pressure steam genera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3813A true CN101113813A (zh) 2008-01-30
CN101113813B CN101113813B (zh) 2010-12-15

Family

ID=38792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640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13813B (zh) 2006-06-07 2007-06-06 用于滑动压力蒸汽发生器的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87996B2 (zh)
EP (1) EP1903279A3 (zh)
CN (1) CN101113813B (zh)
CA (1) CA2590414C (zh)
UA (1) UA96408C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2549A (zh) * 2010-12-31 2011-04-2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启动与运行的保护系统
CN102498344A (zh) * 2009-07-28 2012-06-13 伊蒂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
CN108758601A (zh) * 2018-06-13 2018-11-06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系统及蒸发器外部预热方法
CN113325028A (zh) * 2021-06-07 2021-08-3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自然循环系统不稳定流动的沸腾临界实验装置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79539A1 (en) * 2005-03-14 2008-11-13 Andrzej Szpilski Steam Generator Comprising a Swirling Device
FI20065308L (fi) * 2006-05-10 2007-11-11 Foster Wheeler Energia Oy Kiertopetikattilan leijupetilämmönvaihdin ja kiertopetikattilan, jossa on leijupetilämmönvaihdin
FI121826B (fi) * 2006-05-19 2011-04-29 Foster Wheeler Energia Oy Leijupetikattilan keittovesipiiri
BRPI0907256A2 (pt) * 2008-01-14 2019-09-24 Babcock & Wilcox Power Generat permutador de calor
EP2182278A1 (de) * 2008-09-09 2010-05-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urchlaufdampferzeuger
EP2180251A1 (de) * 2008-09-09 2010-04-2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urchlaufdampferzeuger
JO3344B1 (ar) * 2008-10-24 2019-03-13 Babcock & Wilcox Co مبادل حراري لمستقبل شمسي مجمع في المشغل
DE102011006390A1 (de) * 2011-03-30 2012-10-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Durchlaufdampferzeugers und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ausgelegter Dampferzeuger
US8851024B2 (en) * 2011-12-07 2014-10-07 Alstom Technology Ltd Water reservoir for a steam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20140041359A1 (en) * 2012-08-13 2014-02-13 Babcock & Wilcox Power Generation Group, Inc. Rapid startup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PT3086032T (pt) * 2015-04-21 2021-01-29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Gerador de vapor de passagem única de sal fundido
US11060716B2 (en) * 2017-03-13 2021-07-13 Marco Antonio de Miranda Carvalho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ion of concentrated solar steam generators to Rankine cycle power plants
CN117606005B (zh) * 2023-12-22 2024-05-31 克雷登热能设备(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ics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77743A (fr) * 1963-12-12 1964-11-06 Babcock & Wilcox Co Générateur de vapeur à simple circulation
FR2000480A1 (zh) * 1968-01-20 1969-09-05 Steinmuller L Et C
CH532749A (de) * 1970-12-31 1973-01-15 Sulzer Ag Dampferzeuger
CH622332A5 (zh) * 1977-09-02 1981-03-31 Sulzer Ag
CH632331A5 (de) * 1978-10-03 1982-09-30 Sulzer Ag Verfahren zum anfahren eines zwanglaufdampferzeugers.
US4290389A (en) * 1979-09-21 1981-09-22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Once through sliding pressure steam generator
DE3236979A1 (de) * 1982-10-06 1984-04-12 Deutsche Babcock Werke AG, 4200 Oberhausen Zwangsdurchlaufdampferzeuge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inbetriebnahme
CN2116171U (zh) * 1992-01-21 1992-09-16 贺艺科 一种带有可调节循环方式装置的热水锅炉
US5390631A (en) * 1994-05-25 1995-02-21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Use of single-lead and multi-lead ribbed tubing for sliding pressure once-through boilers
US5713311A (en) * 1996-02-15 1998-02-03 Foster Wheeler Energy International, Inc. Hybrid steam gen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408400Y (zh) * 2000-01-19 2000-11-29 黑龙江双锅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循环工业水管锅炉
US6336429B1 (en) * 2000-06-01 2002-01-08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Drumless natural circulation boiler
DE602004016676D1 (de) * 2003-12-09 2008-10-30 Fujikoki Corp Gasflüssigkeitsabscheide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8344A (zh) * 2009-07-28 2012-06-13 伊蒂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
CN102498344B (zh) * 2009-07-28 2014-12-17 伊蒂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
CN102032549A (zh) * 2010-12-31 2011-04-2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启动与运行的保护系统
CN102032549B (zh) * 2010-12-31 2013-05-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启动与运行的保护系统
CN108758601A (zh) * 2018-06-13 2018-11-06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系统及蒸发器外部预热方法
CN113325028A (zh) * 2021-06-07 2021-08-3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自然循环系统不稳定流动的沸腾临界实验装置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87996B2 (en) 2009-09-15
EP1903279A3 (en) 2013-11-06
CN101113813B (zh) 2010-12-15
CA2590414A1 (en) 2007-12-07
UA96408C2 (uk) 2011-11-10
US20070283906A1 (en) 2007-12-13
EP1903279A2 (en) 2008-03-26
CA2590414C (en) 2010-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3813B (zh) 用于滑动压力蒸汽发生器的循环系统
US3789806A (en) Furnace circuit for variable pressure once-through generator
US7628124B2 (en) Steam generator in horizontal constructional form
JP4833278B2 (ja) ボイラ
US5735236A (en) Fossil fuel-fired once-through flow stream generator
US8915217B2 (en) Cascading once through evaporator
CA1125595A (en) Vapor generating system utilizing integral separators and angularly arranged furnace boundary wall fluid flow tubes having rifled bores
US9869467B2 (en) Once-through steam generator
US5762031A (en) Vertical drum-type boiler with enhanced circulation
CN1266412C (zh) 用于产生饱和水蒸气的蒸发器和蒸发法
US6336429B1 (en) Drumless natural circulation boiler
US10100680B2 (en) 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 plant comprising a waste heat steam generator and fuel preheating step
JP6297563B2 (ja) 高速始動型排熱回収蒸気ボイラ
US4344388A (en) Vapor generating system utilizing integral separators and angularly arranged furnace boundary wall fluid flow tubes having rifled bores
US4151813A (en) Jet pump in natural circulation fossil fuel fired steam generator
US3464393A (en) Steam generator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JPH06137501A (ja) 超臨界圧変圧運転蒸気発生装置
US3504655A (en) Natural circulation start-up system for once-through steam generator
US9879853B2 (en) Steam generator
JPH08327006A (ja) 超臨界圧変圧貫流ボイラ
KR850001999Y1 (ko) 초임계압력 관류증기 발생기
JPH07127802A (ja) 蒸気ド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