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7479A - 包括圆或椭圆形内流道加热板材的浮式结构供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包括圆或椭圆形内流道加热板材的浮式结构供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7479A
CN101107479A CNA2004800000792A CN200480000079A CN101107479A CN 101107479 A CN101107479 A CN 101107479A CN A2004800000792 A CNA2004800000792 A CN A2004800000792A CN 200480000079 A CN200480000079 A CN 200480000079A CN 101107479 A CN101107479 A CN 101107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connecting portion
plate
lower plate
hea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00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92023C (zh
Inventor
金汶植
朴性赞
黄承锡
康世昶
张东植
朴章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07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7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202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202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6Indicating or scoring devices for games or players, or for other sports activi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9/00Training appliances or apparatus for special sports
    • A63B69/36Training appliances or apparatus for special sports for gol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 Floor Finish (AREA)
  •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And Details Of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式地板结构的供暖系统,包括具有圆形或椭圆形内流道的加热板材。这种具有圆形或椭圆形内流道的加热板材克服了具有六边形内流道的现有加热板材所存在的耐压能力的限制,因此增强了耐压能力。并且,这种供暖系统的浮式地板结构提高了热效率,有效地改善了建筑物地板的吸音/消音功能。而且,这种浮式地板结构具有内部空间,能够方便地将公共设施,例如电线或管道设置在其中,因此,能够方便地对供暖系统和公共设施进行维修。

Description

包括圆或椭圆形内流道加热板材的浮式结构供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式地板结构的供暖系统,其具有带圆形或椭圆形内流道的加热板材。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浮式地板结构中应用的供暖系统,其具有带有圆形或椭圆形内流道的片状加热板材,从而增强耐压、吸音及隔热能力。
背景技术
应用在居住用建筑物例如住宅、别墅和公寓中的供暖系统通常使用一种经过湿式热处理的结构,其中在建筑物的房间地板材料下面布置管道,并供应热的流体,例如热水,从而加热建筑物的房间。图13是一种使用现有技术的被称为湿式温突(ondol)供暖系统的剖视图(温突是一种韩国现有的地板嵌入式供暖系统)。
如图13所示,根据现有技术的湿式温突供暖系统1′包括:形成在楼板26上的隔热层18′、形成在隔热层18′上的多孔混凝土层16、形成在多孔混凝土层16上的具有预定形状的管道13,以及形成在多孔混凝土层16上将管道13完全覆盖的砂浆层14,并且在砂浆层14上具有饰面材料22,这样就构成了建筑物房间的地板结构。
此处,图13所示的湿式温突供暖系统1′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多孔混凝土层16中形成有空气层,使得该空气层吸收传给楼板26的噪声或振动,并且当管道13中供有热水时,防止管道13中的热量沿楼板26的方向传送,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并且其中,在多孔混凝土层16下面形成的隔热层也防止管道13中的热量损失。
上述供暖系统的结构中,希望多孔混凝土层16具有足够的厚度。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隔热层18′的厚度为20毫米,多孔混凝土层16的厚度为70毫米,并且砂浆层14的厚度为30-40毫米。因此,现有的地板嵌入式供暖系统从楼板26到饰面材料22的总体厚度为大约120-130毫米。
因此,现有的地板嵌入式供暖系统的结构具有以下问题。
首先,由于多孔混凝土层16和隔热层18′的隔热效果差,所以现有的供暖系统的热效率低。例如,图13所示的供暖系统的结构中,必须由热水供给装置供给供暖系统70-80℃的热水,才能将房间地板表面的温度加热到30℃,其中有很大的热损失。因此,从能耗角度考虑,现有的供暖系统是不利的。
其次,由于只采用多孔混凝土层16不能有效地防止噪声和振动传给上部,所以现有的供暖系统吸音能力弱,并且因此不能满足住宅结构特别是公寓的吸音要求。
第三,由于多孔混凝土层16和砂浆层14形成在整个地板表面,固化水泥所需时间使得建筑时间延长。而且,当管道13出故障时,例如发生漏水情况时,必须打开砂浆层14以维修管道13,因此维修供暖系统难度很大,提高了维修费用。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供暖系统的缺点,一种干式加热板材被提出,其由混凝土、合成树脂或黄泥制成,其中嵌入了装有热水的管道,或设置有用于安装装有热水的管道的沟槽或固定件。这种干式加热板材是一种组合式加热板材,具有多项有利效果,其中,可以通过简单地组装事先制造好的干式加热板材来完成供暖系统的结构,从而减少建筑时间,简化检修和维护操作。但是,这种干式加热板材具有下述问题,即,由于其采用直线加热结构,其中热辐射主要集中在装有热水的管道处,在供暖系统中产生严重的温度差异,因此热效率低。另外,由于管道本身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使得建造成本提高。而且,由于管道可能产生热损失,并且在管道表面可能产生结露现象,从而弄湿加热板材。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供暖系统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具有允许热水流过的内流道的板式加热板材,如美国专利5,080,166和韩国专利公开文献No.2002-95733所公开的内容。与采用直线加热结构的干式供暖系统相比,具有内流道的板式加热板材采用平面加热结构,其中热水不是流过局部,而是流过整个面积,从而具有很高的热效率,减少了燃料费用,并且板式加热板材不需要管道,从而减少了复杂的管道操作,从而减少了管道操作的费用。另外,在干式加热板材的管道表面经常发生的热损失和结露现象在板式加热板材中不容易发生,并且板式加热板材的重量减小。此外,板式加热板材非常容易构造与维修。
但是,如图2所示,具有内流道的现有板式加热板材2′存在这样的缺点,即,由于内流道12′为六边形,六边形的角部结构很弱。此外,与内部加热流体的水压为3.5kgf/cm2或小于最大值的单独供暖系统相比,对于中央加热或区域加热的情况,加热流体的水压的最大值为约6-7kgf/cm2,并可能由于建筑物的地点和高度而具有超过6-7kgf/cm2的局部水压。因此,当在中央加热或区域加热中安装内流道嵌入式加热板材时,必须考虑加热板材的耐压能力,以防止由于上面提到的水压状况引起加热板材的变形或泄漏。
日本实用新型公开文献51-69458公开了一种使用热水的底部加热型板,其包括:上面具有Z形槽的隔热底片;固定到Z形槽上用于输送热水的管道;形成在隔热底片上与输送热水的管道接触以辐射热量的金属板。但是,由于底部加热型板采用直线型加热结构,其具有低的热效率,并且尽管浮式结构具有双地板,由于没有吸音或吸振隔离层,其吸音性能仍然很差。
韩国专利公开文献1995-6363公开了一种具有内热水流道的组装式地板嵌入式加热板材。但是,具有内热水流道的地板嵌入式加热板材也是六边形形状,因此,在六边形内热水流道的角部结构非常弱。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式加热板材,其中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内流道,从而增强耐压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干式供暖系统,其采用内部形成有圆形或椭圆形内流道的加热板材,不使用接合层,例如湿式温突供暖系统的多孔混凝土层或砂浆层,因此能够方便供暖系统的构建和维修,提高隔热效率,从而供暖系统的热效率,并增强吸音/消音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通过提供一种加热板材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所述加热板材包括:上、下板,它们彼此面对着一体形成,以形成使热水从中流经的内流道;多个连接部,它们每个分别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向着所述下板和所述上板对称地延伸,并将所述上、下板相互连接;内流道,其通过所述多个连接部形成在所述板的内部;以及两个流体连通部分,用于供给和排出热水;其中,每个所述连接部以倾斜的角度延伸,使彼此面对着同时分别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对称地延伸的连接部上侧和下侧会合到位于所述连接部中央的底平面上;并且,分别在所述连接部的上、下部,即所述连接部从所述上、下板开始延伸的部位处,构成圆形或椭圆形,从而在加热板材中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内流道。
通过使所述连接部从其底平面周边向所述上、下板延伸,可以在每个所述连接部上限定出槽,所述槽偏离处在上、下板相互连接部位的所述连接部底平面的中央。
为了沿每个加热板材的各个边实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内流道,所述加热板材可以包括在每个上、下板的相应侧面上形成的突片连接部分,以及设在与所述突片连接部分处的内流道相邻近的部位上的槽,用于连接所述加热板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供暖系统,其包括:浮式地板结构,其以预定厚度设置在楼板上面,并具有均匀布置的、面对所述楼板的内部空间;形成在所述浮式地板结构上的隔热层;以及加热板材,所述加热板材包括上、下板,它们彼此面对着一体形成,以形成使热水从中流经的内流道,多个连接部,它们每个分别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向着所述下板和所述上板对称地延伸,并将所述上、下板相互连接,内流道,其通过所述多个连接部形成在所述板的内部,以及两个流体连通部分,用于供给和排出热水;其中,每个所述连接部以倾斜的角度延伸,使彼此面对着同时分别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对称地延伸的连接部上侧和下侧会合到位于所述连接部中央的底平面上;并且,分别在所述连接部的上、下部,即所述连接部从所述上、下板开始延伸的部位处,构成圆形或椭圆形,从而在加热板材中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内流道。
为了满足居住建筑特别是公寓的吸音要求,所述供暖系统还可以包括形成在浮式地板结构和楼板之间的吸音/消音层。
为增加加热板材的热导率,所述供暖系统还可以包括布置在加热板材上的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可以由镀铝钢板制成。
所述浮式地板结构包括设在所述楼板上的多个以预定距离相互间隔开的支承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承件上的板件。
所述板件和所述支承件可以由木质材料制成。所述板件可以由包括片状模塑料(SMC)的聚合树脂板材制成。所述支承件可以通过螺钉紧固到所述板件上,以使所述板件在所述楼板上方的高度可以调节。
所述浮式地板结构可以包括聚苯乙烯泡沫板材,所述聚苯乙烯泡沫板材在其面对所述楼板的一侧规则地形成内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内部空间的浮式地板结构增强了吸音/消音功能,并本发明的金属板改善了导热性。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浮式地板结构能够方便地将公共设施,例如电线或管道设置在其中,因此,能够方便地对供暖系统和公共设施进行维修。
如上所述,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加热板材被设计成具有圆形或椭圆形内流道,因此其克服了具有六边形内流道的现有加热板材所存在的耐压能力的限制,因此增强了耐压能力。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加热板材可以更可靠地用于以很高的水压供应热水的区域和中央供暖系统。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供暖系统的浮式地板结构提高了热效率,并且有效地改善了建筑物地板的吸音/消音功能。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浮式地板结构能够方便地将公共设施,例如电线或管道设置在其中,因此,能够不必打开混凝土层就可方便地对供暖系统和公共设施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对说明书的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将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清楚。
图1是描述具有内流道的现有板式加热板材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直线A-A所取的剖视图,显示现有板式加热板材的内流道的形状;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圆形内流道的板式加热板材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具有圆形内流道的板式加热板材的剖视图;
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加热板材的突片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具有内流道的现有板式加热板材的平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圆形内流道的板式加热板材的平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供暖系统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供暖系统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支承件和板件连接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的支承件和板件的仰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暖系统的剖视图;
图13是使用现有技术的被称为湿式温突供暖系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描述具有内流道的现有板式加热板材的透视图。在图1中,加热板材2′包括形成为一体的彼此面对的上、下板4′和6′,在上、下板4′和6′之间形成内流道12′,其中流动着加热流体。加热板材2′由热塑性材料制成,以便于制造和成型,并且为平板形状,以便最大限度地覆盖房间地板(也可以用于墙或天花板上)的面积,使得热水可以接触房间地板的更大面积。
在图1中,加热板材2′为具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的矩形结构。但是,为了在供暖系统结构中更方便地连续布置加热板材,加热板材2′可以具有多边形结构,例如六边形或八边形。
加热板材2′整体形成有两个流体连通部分8′,用于在加热板材沿对角线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角处供应和排出热水。流体连通部分8′通过附加连接部与另一加热板材的其它流体连通部分相连接。
图2是沿图1中直线A-A所取的剖视图,显示现有板式加热板材的内流道的形状。如图2所示,上、下板4′和6′具有多个连接部4a′和6a′和一个内流道12′。在由上连接部4a′和下连接部6a′构成的连接部4a′和6a′之间,每个上连接部4a′从上板4′延伸到下板6′,而每个下连接部6a′从下板6′延伸到上板4′,从而上、下连接部4a′和6a′对称地延伸到彼此之上,从而连接上、下板。
连接部4a′和6a′不但用于在支承上、下板4′和6′时防止外力使上、下板4′和6′变形,而且形成内流道,用于使加热流体流过其中,并对加热流体施加阻力以使热水均匀地分布在加热板材2′中,而不会合集或阻滞在加热板材的某个部位。
如图2所示,在现有加热板材2′中,由上、下连接部4a′和6a′形成在上、下板4′和6′中的内流道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因此其角部结构很弱。这样,在供给加热板材的加热流体具有高水压的情况下,如果应力集中在连接部4a′和6a′的较弱的角部,并且随后到达使加热板材2′变形的临界点,则导致热水从加热板材2′中泄漏,或导致加热板材2′的破裂。
图3-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板材2的透视图,其克服了现有加热板材2′的上述缺点,并且通过使形成的内流道具有大致圆形的形状从而使其具有明显增强的耐压能力。
如图3和4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加热板材2具有大致圆形的内流道12。为了形成大致圆形的内流道12,上、下连接部4a和6a以倾斜角度延伸,从而使上连接部4a构成的上侧和下连接部6a构成的下侧彼此面对,会合在位于上、下连接部4a和6a中心的底平面上。另外,在上连接部4a的上部d处和下连接部6a的下部d′(未示出)处,也就是上、下连接部4a和6a分别从上、下板4和6开始延伸的位置处,上、下连接部4a和6a分别被加工成大致圆形形状。而且,通过从上、下连接部4a和6a的底平面周边a向上、下板4和6延伸,在上、下连接部4a和6a上分别形成有槽,它们偏离上、下板被连接处的所述连接部的底平面b的中央。
对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加热板材2的模制方法,尽管可以使用注射成型、挤出成型等方法,但优选使用吹塑法制造加热板材2。吹塑法是一种模制方法,其通过将空气吹入分设的模具中,该模具中插有由熔融热塑性材料成型出并随后被加热软化的坯料,从而形成中空产品。
如这些附图所示,尽管上、下连接部4a和6a优选具有圆形截面,但它们还可以是多边形截面,例如矩形截面、六边形截面等。因此,在周边a和部位c处的槽的形状,或者形成大致圆形内流道的圆角部d和d′的形状可以根据由上、下连接部4a和6a确定的三维结构而变化。
上、下连接部4a和6a具有圆柱形负角结构,以预定方式彼此间隔预定的距离。圆柱形负角结构延伸到上、下板4和6,并且直径从上、下板4和6向位于连接部4a和6a中央的底平面逐渐减小。
尽管本发明的加热板材2由上、下板4和6形成为一体,为了便于描述,加热板材2被分成上、下板4和6以及上、下连接部4a和6a,并且在水平方向以截面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而且,由于上、下连接部4a和6a分别从上、下板4和6延伸,因此可由上、下部d和d′,也就是上、下连接部4a和6a从上、下板4和6开始向上、下连接部4a和6a的底平面延伸的地方,确定出上、下连接部4a和6a的边界,在该边界处,上、下连接部4a和6a彼此接触,以连接上、下板4和6。
不同于在上、下板4′和6′上具有角部的现有加热板材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下部d和d′,即上、下连接部4a和6a从上、下板4和6开始延伸的部位,是圆形的,以便使内流道12的上、下部为圆形或椭圆形。这样,与从上、下板4和6开始延伸的连接部4a和6a的上、下部相对应的内流道的上、下部为圆形或椭圆形。
从图3所示的三维结构容易理解,上、下连接部4a和6a在开始从上、下板4和6延伸的部位,即上、下部d和d′处以小的斜度延伸,而在上、下连接部4a和6a彼此接触的底平面周边处以比在上、下部d和d′处大的角度,即较陡的斜度延伸。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使内流道12的两侧为圆形或椭圆形,上、下连接部4a和6a形成有槽结构,其中上、下连接部4a和6a分别在它们的底平面b的圆形周边处下凹。这样,对应上、下连接部4a和6a圆形周边的内流道12在其两侧为圆形或椭圆形。
如图3所示,由于槽结构在上、下连接部4a和6a的底平面b的圆形周边a处提供出环形圆槽,底平面的中央部分看起来像圆柱形突起。
在通过槽结构而使内流道12具有大致圆形或椭圆形的形状,并且不破坏加热板材2的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条件下,在底平面b的周边a处形成的槽的上述内外径、深度、宽度以及截面形状没有具体限制。
而且,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为了使用独立的紧固件将多个加热板材彼此紧固起来,加热板材2在其四个边上形成突片连接部分10,每个突片连接部分10形成有直槽c,在该处,与内流道12相邻接的部位下凹,从而使内流道12能够在加热板材2的各个边处为圆形或椭圆形。
部位c的槽结构对应部位a的槽结构(图4),并且可以根据加热板材2的各个边的结构和形状而改变。
尽管在图3-5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加热板材上具有圆角部d和d′以及槽结构a、b和c,但容易理解可以在加热板材上或者具有圆角部d和d′,或者具有槽结构a、b和c。但是,由于在加热板材上同时具有圆角部d和d′以及槽结构a、b和c时,内流道更接近于圆形,因此,希望在加热板材上同时具有圆角部d和d′以及槽结构a、b和c。
对以下几种加热板材进行了测量:具有内流道的其上只有圆角部d和d′的加热板材的耐压能力(发明例1);具有内流道的其上只有槽结构a、b和c的加热板材的耐压能力(发明例2);具有内流道的其上具有圆角部d和d′以及槽结构a、b和c的加热板材的耐压能力(发明例3);以及具有六边形内流道的现有加热板材(比较例),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示例编号   发明例1   发明例2   发明例3   比较例
  耐压能力   20kgf/cm2   20kgf/cm2   30kgf/cm2  15kgf/cm2
  注意:耐压能力是当加热板材出现变形或泄漏时测得的临界水压值(在房间温度下的耐压能力)
如表1所示,可以理解只具有圆角部d和d′的加热板材(发明例1)和只具有槽结构a、b和c的加热板材的耐压能力(发明例2)比现有加热板材(比较例)的耐压能力高33%。特别地,可以理解,同时具有内流道的其上具有圆角部d和d′以及槽结构a、b和c的加热板材的耐压能力(发明例3)比现有加热板材(比较例)的耐压能力高100%,也就是说,是现有加热板材的耐压能力的两倍。
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大致圆形内流道的加热板材,但也可以使用具有标准圆形内流道的加热板材。
具体地,通过使连接部周边处的槽和突片连接部分10的槽c更深、增加圆形上、下部d和d′的倾角、以及调整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内流道具有标准的圆形形状。当内流道具有标准的圆形形状时,加热板材的耐压能力比具有大致圆形内流道的加热板材的耐压能力更强。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供暖系统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在加热板材2的下部形成供暖系统1,其带有由发泡聚苯乙烯(EPS)制成的隔热层18以降低热损失,并在加热板材2上具有金属板20和饰面材料22。
金属板20由钢板制成,优选由镀铝钢板制成,它们都具有高的导热性。因此,金属板20的优良的导热性提高了加热板材2的传热功能,增强了热效率。而且,金属板20加强了加热板材2,更可靠地支承施加给建筑物底部的载荷,并且均匀地覆盖加热板的不平表面,能够使饰面材料22更容易安装。
根据试验结果,设置在隔热层18和金属板20之间的加热板材2的结构具有将建筑物地板表面加热到30℃的作用,即使热水供应器(未示出)供应的热水只有约40-50℃。因此,本发明的供暖系统与现有管式供暖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热效率。
并且,加热板材2和隔热层18的整体厚度大约为40mm。因此,与厚度为大约120-130mm的现有管式供暖系统相比,提供了80-90mm的富余空间。
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富余空间,根据本发明的供暖系统形成有被称为是浮式的地板结构,其具有在供暖系统1的富余空间内规则布置的内部空间。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供暖系统的浮式地板结构24包括多个以预定距离间隔开的支承件28,以及构建在支承件28上的平行于加热板材2的板件30。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支承件28和板件30由木质材料制成。并且,在每个支承件28和楼板26之间形成形式为例如吸音垫、橡胶填料等的吸音/消音层32,使得支承件28可靠地固定在楼板26上,并增强吸音和消音功能。
这样,如图所示,供暖系统1的浮式地板结构24在多个支承件28之间具有内部空间B,使得内部空间B吸收浮式地板结构24上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减少传到楼板26上的噪声和振动。并且,在每个支承件28和楼板26之间的吸音/消音层32能够有效地降低通过支承件28传给楼板26的噪声和振动。
因此,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供暖系统的浮式地板结构24增强了吸音和消音功能,并允许将公共设施,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在建筑物结构的墙壁之间设置的电线或管道,设置在内部空间B中,因此,不必打开混凝土层就能方便地对供暖系统和公共设施进行维修。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供暖系统的剖视图,图10是图9的支承件和板件连接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供暖系统的浮式地板结构34包括由聚合树脂板材,例如片状模塑料,以及木质材料制成的板件36,并且多个支承件38通过螺钉夹紧在板件36上,使得板件36到楼板26上的高度可以调整。
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每个支承件38的外围具有螺纹,并且连接到支承件38上的板件36具有槽36a,支承件38紧固到槽36a中。而且,每个槽36a的内表面上具有与每个支承件38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
图11是图9的支承件38和板件的仰视图。在图11中,每个支承件38的底端具有螺钉头槽38a,使支承件38可以旋转,从而通过旋转支承件38,可以易于调整板36和楼板26之间的距离达到期望的厚度。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供暖系统的剖视图。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供暖系统的浮式地板结构包括聚苯乙烯泡沫板材40,在板材40面对楼板26的一侧规则地形成内部空间B。聚苯乙烯泡沫板材40增强了隔热层18的隔热功能,因此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相比,更有效地减少了加热板材2的热损失。
上面为了阐述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增加或替代。

Claims (12)

1.一种加热板材,包括:上、下板,它们彼此面对着一体形成,以形成使热水从中流经的内流道;多个连接部,它们每个分别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向着所述下板和所述上板对称地延伸,并将所述上、下板相互连接;内流道,其通过所述多个连接部形成在所述板的内部;以及两个流体连通部分,用于供给和排出热水;
其中,每个所述连接部以倾斜的角度延伸,使彼此面对着同时分别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对称地延伸的连接部上侧和下侧会合到位于所述连接部中央的底平面上;并且,分别在所述连接部的上、下部,即所述连接部从所述上、下板开始延伸的部位处,构成圆形或椭圆形,从而在加热板材中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内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板材,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连接部从其底平面周边向所述上、下板延伸,在每个所述连接部上限定出槽,所述槽偏离处在上、下板相互连接部位的所述连接部底平面的中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材包括在每个上、下板的相应侧面上形成的突片连接部分,以及设在与所述突片连接部分处的内流道相邻近的部位上的槽,用于连接所述加热板材。
4.一种供暖系统,包括:
浮式地板结构,其以预定厚度设置在楼板上面,并具有均匀布置的、面对所述楼板的内部空间;
形成在所述浮式地板结构上的隔热层;以及
加热板材,所述加热板材包括:上、下板,它们彼此面对着一体形成,以形成使热水从中流经的内流道;多个连接部,它们每个分别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向着所述下板和所述上板对称地延伸,并将所述上、下板相互连接;内流道,其通过所述多个连接部形成在所述板的内部;以及两个流体连通部分,用于供给和排出热水;
其中,每个所述连接部以倾斜的角度延伸,使彼此面对着同时分别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对称地延伸的连接部上侧和下侧会合到位于所述连接部中央的底平面上;并且,分别在所述连接部的上、下部,即所述连接部从所述上、下板开始延伸的部位处,构成圆形或椭圆形,从而在加热板材中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内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暖系统,还包括形成在所述浮式地板结构和所述楼板之间的吸音/消音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暖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板材上的具有高热导率的金属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由镀铝钢板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式地板结构包括设在所述楼板上的多个以预定距离相互间隔开的支承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承件上的板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和所述支承件由木质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件由包括片状模塑料的聚合树脂板材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通过螺钉紧固到所述板件上,以使所述板件在所述楼板上方的高度可以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式地板结构包括聚苯乙烯泡沫板材,所述聚苯乙烯泡沫板材在其面对所述楼板的一侧规则地形成内部空间。
CN200480000079A 2003-06-23 2004-06-22 包括圆或椭圆形内流道加热板材的浮式结构供暖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202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30040638 2003-06-23
KR20030040638 2003-06-23
KR1020040032571 2004-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7479A true CN101107479A (zh) 2008-01-16
CN100592023C CN100592023C (zh) 2010-02-24

Family

ID=3721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000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2023C (zh) 2003-06-23 2004-06-22 包括圆或椭圆形内流道加热板材的浮式结构供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785229B1 (zh)
CN (1) CN100592023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9038A (zh) * 2010-12-08 2011-06-01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及其制冷剂导流管,以及制冷剂导流管的加工方法
CN102620485A (zh) * 2012-05-04 2012-08-01 王英慧 污水等冷热源流体与制冷剂热交换用可拆卸的板式换热器
CN103528111A (zh) * 2012-07-02 2014-01-22 江苏德威木业有限公司 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及其导热构件
CN104429978A (zh) * 2014-12-09 2015-03-25 黄白邱 一种养殖用微水循环水暖板
CN106369811A (zh) * 2016-08-28 2017-02-01 安徽省宁国市天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热水器用加热器
CN109642430A (zh) * 2016-08-26 2019-04-16 安承汉 具有优秀的层间隔音性的建筑物的地板施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46630B1 (ko) * 2018-02-13 2019-11-19 (주)제이앤씨트레이딩 조립식 온수 매트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50006363A (ko) * 1993-08-25 1995-03-20 신홍식 조립식온돌판
JP2003194349A (ja) 2001-12-26 2003-07-09 Kurabe Ind Co Ltd パイプユニット
KR200291203Y1 (ko) 2002-06-17 2002-10-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온돌 패널 시스템
KR200291261Y1 (ko) 2002-07-16 2002-10-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온돌 패널을 이용한 조립식 난방 시스템
KR200291676Y1 (ko) 2002-07-25 2002-10-12 강성식 조립식 난방 패널의 연결구조
KR200321233Y1 (ko) 2003-03-05 2003-07-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자체 체결부재를 갖는 히팅 패널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9038A (zh) * 2010-12-08 2011-06-01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及其制冷剂导流管,以及制冷剂导流管的加工方法
CN102079038B (zh) * 2010-12-08 2013-02-13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及其制冷剂导流管,以及制冷剂导流管的加工方法
US9885521B2 (en) 2010-12-08 2018-02-06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frigerant guide tube of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guide tube manufactured using the method and heat exchanger with the refrigerant guide tube
CN102620485A (zh) * 2012-05-04 2012-08-01 王英慧 污水等冷热源流体与制冷剂热交换用可拆卸的板式换热器
CN103528111A (zh) * 2012-07-02 2014-01-22 江苏德威木业有限公司 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及其导热构件
CN103528111B (zh) * 2012-07-02 2016-01-20 江苏德威木业有限公司 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及其导热构件
CN104429978A (zh) * 2014-12-09 2015-03-25 黄白邱 一种养殖用微水循环水暖板
CN109642430A (zh) * 2016-08-26 2019-04-16 安承汉 具有优秀的层间隔音性的建筑物的地板施工结构
CN109642430B (zh) * 2016-08-26 2021-09-07 安承汉 具有优秀的层间隔音性的建筑物的地板施工结构
CN106369811A (zh) * 2016-08-28 2017-02-01 安徽省宁国市天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热水器用加热器
CN106369811B (zh) * 2016-08-28 2019-03-26 安徽省宁国市天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热水器用加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92023C (zh) 2010-02-24
KR20050000306A (ko) 2005-01-03
KR100785229B1 (ko) 2007-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41757B1 (ko) 복층건물의 층간 구조체
CN1715821B (zh) 连接元件通过螺钉和螺母固定的板形加热板
CN100592023C (zh) 包括圆或椭圆形内流道加热板材的浮式结构供暖系统
KR20160069169A (ko) 난방용 온수판넬
KR200387066Y1 (ko) 허니컴 구조를 이용한 온돌용 배관블록
KR102178968B1 (ko) 층간소음 방지구조를 포함하는 온돌
RU2315243C2 (ru) Система отопления плавающей структуры, включающая панель отопления, имеющую круглый или эллиптический внутренний канал для жидкости
KR101954176B1 (ko) 내구성이 향상된 공동주택의 발코니 확장부의 바닥면용 방음 및 단열시공재
KR102258997B1 (ko) 공동주택 바닥충격음 차단구조용 모듈형 건식온돌 및 그 시공방법
KR100237497B1 (ko) 개선된 조립식 온돌난방 시스템
CN100427833C (zh) 连接元件通过树脂固定的板形加热板
KR200360583Y1 (ko) 원형 내지 타원형의 내부 유로를 갖는 난방패널을포함하는 뜬바닥 구조의 난방시스템
TWI745235B (zh) 塑製板材
KR100649485B1 (ko) 열전달이 향상되는 동시에 시공이 간편한 건식난방용온돌패널
KR100660096B1 (ko) 다층바닥시스템
US20210088226A1 (en) Thermal transfer panel system
KR200370008Y1 (ko) 폐타이어를 이용한 조립식 배관블록
KR100712171B1 (ko) 폐타이어를 이용한 조립식 배관블록
CN101824881A (zh) 冷暖辐射模板
KR200280865Y1 (ko) 분말입자를 이용한 건축용 바닥충격음 완충재
CN220705002U (zh) 一种暖通模块地板
KR100708978B1 (ko) 원적외선 방출기능의 면발열 건식 난방패널
KR200317943Y1 (ko) 축열식 온수 난방시스템
KR20030009822A (ko) 온돌 패널 시스템
KR200291237Y1 (ko) 온돌 패널 조립용 연결구와 이를 구비한 조립식 난방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