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1844B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1844B
CN101101844B CN2007100861551A CN200710086155A CN101101844B CN 101101844 B CN101101844 B CN 101101844B CN 2007100861551 A CN2007100861551 A CN 2007100861551A CN 200710086155 A CN200710086155 A CN 200710086155A CN 101101844 B CN101101844 B CN 1011018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black layer
filter
display flo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61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01844A (zh
Inventor
林成焕
卢正镐
尹锡溢
全昱济
李大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01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1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01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18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black matrices, light reflecting means or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or lenses
    • H01J2211/442Light reflecting means; Anti-refl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附着在显示面板上的膜,该膜包括:黑层,用于防止外部光进入显示面板;反射层,用于防止从显示面板发射的光被黑层吸收。该膜使外部光的影响最小化并提高了透射率,从而给用户提供了优质的画面。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附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滤光器和具有该滤光器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通常,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是一种利用放电来显示图像的装置。因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其它显示装置相比在亮度和视角方面具有较优良的显示性能,所以这样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已经变得非常流行。
根据电极的布置,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被分为对向放电型和表面放电型。在对向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一对维持电极设置在上基底和下基底上,在面板的垂直方向上产生放电。另一方面,在表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一对维持电极设置在一个基底上,在该基底的表面上产生放电。
虽然对向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高,但是其缺点在于由于放电而导致荧光体容易劣化。近来,已主要使用表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图1是示出了一般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构造的视图。图1中显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是表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为了易于示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内部构造,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部分切除,并只将上基底20相对于下基底10旋转90度的角度。
多个寻址电极11成带状布置在下基底10的上表面上。寻址电极11被埋入由白色介电材料制成的第一介电层12中。多个隔离件13以预定间隔设置在第一介电层12的上表面上,以防止放电室15之间的光电串扰。荧光体层14涂覆在由隔离件13限定的对应的放电室15的内表面上,放电室15填充有放电气体(通常为Ne和He的混合物),以产生等离子体放电。
上基底20是主要由玻璃制成的使可见光能够穿过的透明基底。用形成在下基底10上的隔离件13将上基底20密封地组装到下基底10上。在上基底20的下表面上,成对的维持电极21a和21b成带状地沿着垂直于寻址电极11的方向设置。维持电极21a和21b由透明的导电材料比如氧化铟锡(ITO)制成。由金属制成的汇流电极22a和22b设置在维持电极21a和21b的下表面上,以减小维持电极21a和21b的线阻,并且汇流电极22a和22b的宽度比维持电极21a和21b窄。维持电极21a和21b以及汇流电极22a和22b埋入透明的第二介电层23中。保护层24形成在第二介电层23的下表面上,用于防止由于等离子体粒子的溅射而导致的第二介电层23的损坏,还用于通过发射二次电子来降低放电电压和维持电压。保护层24通常由氧化镁(MgO)制成。
多个黑带30形成在上基底20的上表面上,以防止光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外部进入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内部。黑带30平行于维持电极21a和21b以规则的间隔形成。
采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上述布置,在维持电极21a和21b中的任一个和寻址电极11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在这个寻址放电的过程中,产生壁电荷。随后,由于成对的维持电极21a和21b之间的电势差而产生维持放电,从而从放电气体中产生UV光。通过UV光来激发荧光体层14,以发射可见光。穿过上基底20的可见光形成人眼可以看到的图像。
图2是示出了传统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光学特性的曲线图。
图2是描述了根据从放电室15发射的可见光的视角β的亮度分布的概图。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室15产生的可见光是在所有方向上发射的漫射光,因此漫射光的亮度分布作为视角β的函数。
在如上所述的传统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在亮室条件下,外部光进入放电室15的内部或者被上基底20反射,这造成了亮室对比度劣化。此外,如图2所示,由于从放电室15产生的可见光是没有一致方向的漫射光,所以其透射率劣化,从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屏幕显示能力降低。
发明内容
说明性的,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克服了上述缺点以及没有在上面描述的其它缺点。
与本发明一致的装置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以通过会聚和射出从放电室产生的可见光并将外部光的影响最小化来提高亮室对比度,使得用户可以看到优质的图像。
与本发明一致的装置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滤光器和膜,其可以通过保持关于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产生的漫射光的高效率的透射特性,并使得对外部光的反射作用最大化来提高亮室对比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附着在显示面板上的膜来基本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和优点,该膜包括:黑层,用于防止外部光进入显示面板;反射层,用于防止从显示面板发射的光被黑层吸收。
该膜还可包括导光件,该导光件用于折射从显示面板发射的光,并将光沿着相对于显示面板垂直的方向发射。导光件具有:圆形的光入射面,从显示面板发射的光入射到圆形的光入射面;半球形的光出射面,入射光从半球形的光出射面出射。导光件可以形成为半球形。
该膜还可包括导光件,该导光件用于会聚和射出从显示面板发射的光。导光件的界面可以涂覆有反射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上基底,用于图像显示的光穿过所述上基底;黑层,形成在所述上基底的上表面上,用于防止外部光进入所述显示面板;反射层,用于防止从所述显示面板发射的光被所述黑层吸收。
该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导光件,该导光件用于折射从所述显示面板发射的光,并将光沿着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垂直的方向射出。该导光件具有:圆形的光入射面,从所述显示面板发射的光入射到所述圆形的光入射面;半球形的光出射面;所述入射光从所述半球形的光出射面出射。导光件可以形成为半球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上基底,从放电室发射的光穿过所述上基底;黑层,形成在所述上基底的上表面上,用于防止外部光进入所述显示面板;反射层,用于防止从所述放电室发射的光被所述黑层吸收。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过滤显示装置的视频输出的滤光器,该滤光器包括:黑层,用于防止外部光进入所述显示装置;反射层,用于防止从所述显示装置发射的光被所述黑层吸收。
该滤光器还可包括导光件,所述导光件用于折射从所述显示装置发射的光,并将光沿着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垂直的方向射出。该导光件具有:圆形的光入射面,从所述显示面板发射的光入射到所述圆形的光入射面;半球形的光出射面,所述入射光从所述半球形的光出射面出射。导光件可以形成为半球形。
该滤光器还可包括用于屏蔽电磁干扰(EMI)的EMI屏蔽部分。所述EMI屏蔽部分可以形成为网状或导电膜。
该滤光器还可包括用于防止外部光反射的抗反射部分。所述抗反射部分可由抗反射膜制成。
该滤光器还可包括近红外滤光部分,该近红外滤光部分用于过滤包含在通过所述显示装置透射的光中的近红外光。该滤光器还可包括用于加强所述滤光器的刚性的玻璃基底。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一般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构造的视图;
图2是描述了传统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光学特性的曲线图;
图3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使用的膜的视图;
图4是示出了包括图3中示出的膜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视图;
图5是示出了包括图3中示出的膜的滤光器的视图;
图6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使用的膜的视图;
图7是示出了包括图6中示出的膜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视图;
图8是说明图7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光学特性的视图;
图9是示出了包括图6中示出的膜的滤光器的视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被理解为表示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在描述中限定的内容比如详细的构造和元件,以有助于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全面理解,并且这些内容只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省略对公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
图3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使用的膜的视图。
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膜包括反射层151、黑层152、附着层153和156、导光件154和低折射率介质(空间)155。
导光件154形成为半球形,以使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漫射的可见光以预定角度折射,并将其同样地向外发射。更具体地讲,导光件154的光入射面154a形成为圆形,光出射面154b形成为半球形。因此,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漫射的大部分光沿着相对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的垂直方向出射。
如图3所示,低折射率介质155形成为围绕半球形的导光件154。入射到具有高折射率的导光件154上的光在导光件和低折射率介质155之间的界面上被折射,并向外出射。低折射率介质155可包括气体比如空气,或者可形成为真空。
黑层152通过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制成的附着层153以带形附着到导光件154的下表面上。黑层152由碳黑制成,以吸收外部光,从而防止外部光进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反射层151形成在黑层152的下表面上,以防止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漫射的可见光被黑层152吸收。
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发射的漫射光A在导光件154和低折射率介质155之间的界面被折射,并向外出射,作为直射光B。另外,在漫射光A没有被黑层152吸收而被反射层151反射之后,漫射光A再次被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反射并随后出射,作为反射光C。结果,具有反射层151的黑层152防止外部光进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此外,黑层152防止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0漫射的可见光消失,从而向外出射可见光,由此提高可见光的透射率。
图4是描述了包括图3中示出的膜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视图。
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隔开的上基底220和下基底210。为了易于在图4中示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内部构造,只将上基底220相对于下基底210旋转90度的角度。多个放电室215形成在上基底220和下基底210之间,在放电室215中产生等离子体放电。
下基底210是玻璃基底,产生寻址放电的多个寻址电极211以带形布置在下基底210的上表面上。第一介电层212形成在下基底210的上表面上,以覆盖寻址电极211。可以通过将白色的介电材料涂覆在下基底210的上表面上来形成具有预定厚度的第一介电层212。
多个隔离件213以预定间隔设置在第一介电层212的上表面上。隔离件213平行于寻址电极211布置。隔离件213限定了下基底210和上基底220之间的空间,以形成放电室215,同时也防止相邻放电室215之间的光电串扰。因此,隔离件123用于改善色纯度。将具有预定厚度的红色(R)、绿色(G)和蓝色(B)荧光体层214涂覆在第一介电层212的上表面和隔离件213的侧壁上,其中,第一介电层212的上表面和隔离件213的侧壁形成各放电室215的内表面。
放电室215填充有放电气体(通常为Ne和Xe的混合物),以产生等离子体放电。通过由放电气体的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UV光来激发荧光体层214,从而发射与相应的荧光体层214对应颜色的可见光。
在上基底220的下表面上,放电电极221a和221b以带形沿着垂直于寻址电极211的方向设置。如图4中所示,放电电极221a和221b成对,并由透明导电材料比如氧化铟锡(ITO)制成,这使得可见光能够穿过放电电极221a和221b。
由金属制成的汇流电极222a和222b设置在放电电极221a和221b的下表面上,与放电电极221a和221b一样,汇流电极222a和222b成对。汇流电极222a和222b是用于降低放电电极221a和221b的线阻的电极,并且其宽度比放电电极221a和221b窄。
第二介电层223形成为覆盖放电电极221a和221b以及汇流电极222a和222b。可以通过将透明的介电层材料涂覆到上基底220的下表面上来形成具有预定厚度的第二介电层223。保护层224形成在第二介电层223的下表面上,用于防止由于等离子体粒子的溅射导致第二介电层223以及放电电极221a和221b受损,还用于通过发射二次电子来降低放电电压。通过将氧化镁(MgO)涂覆到第二介电层223的下表面上来形成具有预定厚度的保护层224。
采用上述布置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放电电极221a和221b中的任一个和寻址电极211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在这个寻址放电过程中,产生壁电荷。当AC电压施加到成对的放电电极221a和221b时,在其上形成有壁电荷的放电室215中产生维持放电,因此,从放电气体中产生UV光。通过UV光来激发荧光体层214,以发射可见光。
黑层226以带形形成在上基底220的上表面上,并由碳黑制成,以吸收外部光,从而防止外部光进入放电室215。反射层225形成在黑层226的下表面上,以防止从放电室215漫射的可见光被黑层226吸收。黑层226通过由PET树脂制成的附着层227附着到导光件228上。
导光件228以半球形形成,以将从放电室215漫射的大部分可见光沿着相对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垂直方向射出。由PET树脂制成的附着层230形成在导光件228的上表面上,低折射率介质229置于导光件228和附着层230之间。入射到具有高折射率的导光件228上的可见光在低折射率介质229和导光件228之间的界面上被折射,并沿着相对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垂直方向向外出射。低折射率介质229可包括气体比如空气,或者可形成为真空。
如上所述,通过形成在上基底220的上表面上的元件225、226、227、228和229,从放电室215产生的大部分可见光向外出射,从而提高了其透射率。
图5是示出了包括图3中示出的膜的滤光器的视图。
图5中示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构造与现有技术的构造相同。如图5所示,切开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部分,只将上基底320相对于下基底310旋转90度的角度,以易于示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构造。
寻址电极311、第一介电层312、隔离件313和荧光体层314形成在下基底310的上表面上,成对的维持电极321a和312b、成对的汇流电极322a和322b、第二介电层323和保护膜324形成在上基底320的下表面上。下基底310和上基底320彼此隔开预定距离,以形成放电室315。
滤光器350形成在上基底320的上表面上,以射出从放电室315产生的可见光并阻断外部光。滤光器350包括近红外滤光部分351、反射层352、黑层353、附着层354、导光件355、低折射率介质356、EMI屏蔽部分357、玻璃基底358和抗反射部分359。
导光件355以半球形形成,以将从放电室315漫射的大部分可见光沿着相对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垂直方向射出。黑层353以带形通过由PET树脂制成的附着层354附着在导光件355的下表面上。黑层353由碳黑制成,以吸收外部光,从而防止外部光进入放电室315。反射层352形成在黑层353的下表面上,以防止从放电室315漫射的可见光被黑层353吸收。
近红外滤光部分351阻断从放电室315产生的比可见光略长的近红外光,从而提高色纯度。用于屏蔽电磁干扰(EMI)的EMI屏蔽部分357形成为网状或导电膜。抗反射部分359防止外部光反射,以防目眩。抗反射膜可以用作抗反射部分359。
玻璃基底358可以设置于滤光器350,以增强滤光器350的刚性。玻璃基底358是钢化玻璃,使得在高温下滤光器350上波纹(corrugation)产生最小化。近红外滤光部分351、EMI屏蔽部分357、玻璃基底358和抗反射部分359的位置不限于图5,而是可以变化的。
低折射率介质356形成在导光件355和形成在导光件355的上表面上的层(例如图5中的EMI屏蔽部分)之间的空间中。如图5所示,低折射率介质356形成为围绕半球形的导光件355。入射到具有高折射率的导光件355上的可见光在导光件355和低折射率介质356之间的界面上被折射,从而沿着相对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300的垂直方向向外射出。低折射率介质356可包括气体比如空气,或者可形成为真空。
图6是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使用的膜的视图。
参照图6,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膜包括反射层451、黑层452、附着层453、导光件454、外部光屏蔽部分455和低折射率介质(空间)456。
导光件454形成为以预定角度会聚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漫射的可见光,并将其向外射出。导光件454具有比光出射面454b宽的光入射面454a。外部光屏蔽部分455形成在导光件454的光出射面454b上,以防止外部光进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00。外部光屏蔽部分455由低折射率介质和黑珠(blackbead)制成。
被导光件454和外部光屏蔽部分455围绕的包含低折射率介质的空间456形成在膜中。空间456可填充有气体比如空气,或者可形成为真空。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00漫射的可见光通过折射率高的导光件454和折射率低的空间456之间的折射率差被会聚和出射。
导光件454的界面454c被涂覆有银或铝,以有效地反射、会聚和射出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00漫射的可见光。
黑层452以带形通过由PET树脂制成的附着层453附着在导光件454的下表面上。黑层452由碳黑制成,以吸收外部光,从而防止外部光进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00。反射层451形成在黑层452的下表面上,以防止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00漫射的可见光被黑层452吸收。
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00发射的漫射光A向外出射,作为直射光B。另外,在漫射光A没有被黑层452吸收而被反射层451反射之后,漫射光A再次被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00反射,然后出射,作为反射光C。结果,具有反射层451的黑层452可以提高可见光的透射率。
图7是示出了包括图6中示出的膜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视图。
图7中示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内部构造与图4中示出的构造相同。即,寻址电极511、第一介电层512、隔离件513和荧光体层514形成在下基底510的上表面上,成对的维持电极521a和521b、成对的汇流电极522a和522b、第二介电层523和保护膜524形成在上基底520的下表面上。下基底510和上基底520彼此隔开预定距离,以形成放电室515。
黑层526以带形形成在上基底520的上表面上,并由碳黑制成,以防止外部光进入放电室515。反射层525形成在黑层526的下表面上,以防止从放电室515漫射的可见光被黑层526吸收。黑层526通过由PET树脂制成的附着层527附着到导光件528上。
导光件528形成为会聚从放电室515漫射的可见光,并将其同样地向外射出。导光件528具有比光出射面宽的光入射面。外部光屏蔽部分529形成在导光件528的光出射面上,以防止外部光进入放电室515。外部光屏蔽部分529由低折射率介质和黑珠制成。
被导光件528和外部光屏蔽部分529围绕的具有低折射率介质的空间530形成在膜中。该空间可以填充有气体比如空气,或者可以形成为真空。从放电室515漫射的可见光通过折射率高的导光件528和折射率低的空间530之间的折射率差被会聚和出射。
导光件528和空间530之间的界面被涂覆有银或铝,以有效地反射、会聚和射出从放电室515漫射的可见光。
黑层526以带形通过由PET树脂制成的附着层527附着到导光件528的下表面上。黑层526由碳黑制成,以吸收外部光,从而防止外部光进入放电室515。反射层525形成在黑层526的下表面上,以防止从放电室515漫射的可见光被黑层526吸收。
如上所述,从放电室515发射的大部分可见光通过形成在上基底520的上表面上的元件525、526、527、528、529和530向外出射,从而提高了透射率。
图8是说明图7中显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光学特性的视图。
参照图8,根据从放电室515发射的可见光的视角β,漫射光的亮度分布变化。当可见光从放电室515以一定角度进入导光件528的界面F时,如果入射角α大于临界角θ,则在导光件528的内部发生全内反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等式1来计算临界角。
θ=arcsin(Na/Nf)         (1)
在等式(1)中,Na表示空间530的折射率,Nf表示导光件528的折射率。
图9是示出包括图6中示出的膜的滤光器的视图。
图9中示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内部构造与图5中示出的内部构造相同。即,寻址电极611、第一介电层612、隔离件613和荧光体层614形成在下基底610的上表面上,成对的维持电极621a和621b、成对的汇流电极622a和622b、第二介电层623和保护膜624形成在上基底620的下表面上。下基底610和上基底620彼此隔开预定距离,以形成放电室615。
滤光器650形成在上基底620的上表面上,以射出从放电室615产生的可见光,并阻断外部光。滤光器650包括近红外滤光部分651、反射层652、黑层653、附着层654、导光件655、外部光屏蔽部分656、EMI屏蔽部分657、玻璃基底658、抗反射部分659和空间660。
导光件655形成为会聚从放电室615漫射的可见光,并将其同样地向外射出,导光件655具有比光出射面宽的光入射面。外部光屏蔽部分656形成在导光件655的光出射面上,以防止外部光进入放电室615。外部光屏蔽部分656由低折射率介质和黑珠制成。
被导光件655和外部光屏蔽部分656围绕的空间660形成在滤光器650中。空间660可以填充有气体比如空气,或者可以形成为真空。从放电室615漫射的可见光通过折射率高的导光件655和折射率低的空间660之间的折射率差被会聚和出射。
导光件655和空间660的界面被涂覆有银或铝,以有效地反射、会聚和射出从放电室615漫射的可见光。
黑层653以带形通过由PET树脂制成的附着层654附着在导光件655的下表面上。黑层653由碳黑制成,以吸收外部光,从而防止外部光进入放电室615。反射层652形成在黑层653的下表面上,以防止从放电室615漫射的可见光被黑层653吸收。
近红外滤光部分651用于过滤或阻断从放电室615产生的比可见光略长的近红外光,从而提高色纯度。用于屏蔽电磁干扰(EMI)的EMI屏蔽部分657形成为网状或导电膜。抗反射部分659防止外部光的反射。抗反射膜可以用作抗反射部分659。
可以设置玻璃基底658以增强滤光器650的刚性。玻璃基底658是钢化玻璃,它使高温下滤光器650波纹的产生最小化。近红外滤光部分651、EMI屏蔽部分657、玻璃基底658和抗反射部分659的位置不限于图9,而是可以变化的。
空间660可包含折射率低的介质,并形成在导光件655和形成在导光件655的上表面上的层(例如图9中的EMI屏蔽部分)之间。如图9所示,空间660形成为包围梯形(截面)的导光件655。入射到具有高折射率的导光件655上的可见光在导光件655和具有低折射率介质的空间660之间的界面上被折射,并向外出射。空间660可包括气体比如空气,或者可形成为真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改进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上基底的构造或者给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设置改进的滤光器或膜,可以提高亮室对比度或者可以给用户提供优质的图像。
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中的形式和细节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20)

1.一种附着在显示面板上的膜,所述膜包括:
导光件,用于折射从所述显示面板发射的光,并用于将光沿着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垂直的方向射出;
黑层,用于防止外部光进入所述显示面板,所述黑层通过附着层附着在所述导光件的下表面上;
反射层,用于防止从所述显示面板发射的光被所述黑层吸收,所述反射层形成在所述黑层的下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中,所述导光件包括:
圆形的光入射面,从所述显示面板发射的光入射到所述圆形的光入射面;
半球形的光出射面,所述入射光从所述半球形的光出射面出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中,所述导光件形成为半球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中,所述导光件的界面被涂覆有反射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其中,所述导光件的界面被涂覆有作为反射材料的银和铝中的任意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中,所述导光件具有比光出射面宽的光入射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其中,所述黑层和所述反射层的中心轴与所述导光件的中心轴偏置。
8.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导光件,用于折射从所述显示面板发射的光,并将光沿着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垂直的方向射出;
上基底,用于图像显示的光穿过所述上基底;
黑层,形成在所述上基底的上表面上并通过附着层附着在所述导光件的下表面上,用于防止外部光进入所述显示面板;
反射层,用于防止从所述显示面板发射的光被所述黑层吸收,所述反射层形成在所述黑层的下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导光件包括:
圆形的光入射面,从所述显示面板发射的光入射到所述圆形的光入射面;
半球形的光出射面,所述入射光从所述半球形的光出射面出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导光件形成为半球形。
1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导光件,用于折射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发射的光,并将光沿着相对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垂直的方向射出;
上基底,从放电室发射的光穿过所述上基底;
黑层,形成在所述上基底的上表面上并通过附着层附着在所述导光件的下表面上,用于防止外部光进入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反射层,用于防止从所述放电室发射的光被所述黑层吸收,所述反射层形成在所述黑层的下表面上。
12.一种用于过滤显示装置的视频输出的滤光器,包括:
导光件,用于折射从所述显示装置发射的光,并将光沿着相对于所述显示装置垂直的方向射出;
黑层,用于防止外部光进入所述显示装置,所述黑层设置在所述导光件下方;
反射层,用于防止从所述显示装置发射的光被所述黑层吸收,所述反射层通过附着层附着在所述黑层的下表面上;
近红外滤光部分,用于过滤包含在通过所述显示装置透射的光中的近红外光,所述近红外滤光部分设置在所述反射层下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光器,其中,所述导光件包括:
圆形的光入射面,从所述显示装置发射的光入射到所述圆形的光入射面;
半球形的光出射面,所述入射光从所述半球形的光出射面出射。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光器,其中,所述导光件形成为半球形。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光器,还包括用于屏蔽电磁干扰的电磁干扰屏蔽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滤光器,其中,所述电磁干扰屏蔽部分形成为网状或导电膜。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光器,还包括用于防止外部光反射的抗反射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滤光器,其中,所述抗反射部分由抗反射膜制成。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光器,还包括用于加强所述滤光器的刚性的玻璃基底。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光器,其中,所述黑层和所述反射层的中心轴与所述导光件的中心轴偏置。
CN2007100861551A 2006-07-07 2007-03-05 显示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18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64105 2006-07-07
KR1020060064105 2006-07-07
KR1020060064105A KR100793964B1 (ko) 2006-07-07 2006-07-07 디스플레이 패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1844A CN101101844A (zh) 2008-01-09
CN101101844B true CN101101844B (zh) 2010-06-23

Family

ID=38691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615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1844B (zh) 2006-07-07 2007-03-05 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745996B2 (zh)
EP (1) EP1876476A3 (zh)
JP (1) JP4554639B2 (zh)
KR (1) KR100793964B1 (zh)
CN (1) CN1011018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65483B1 (ko) * 2010-06-08 2013-05-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4142366A (ja) * 2011-05-13 2014-08-07 Sharp Corp 光拡散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KR101818246B1 (ko) * 2011-05-17 2018-01-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패턴 리타더 방식의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TWI444869B (zh) * 2011-06-03 2014-07-1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具有發光圖案之輸入裝置
KR101818253B1 (ko) * 2011-10-21 2018-01-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CN104716161B (zh) * 2015-03-18 2019-05-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黑色矩阵、平面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KR102383879B1 (ko) * 2015-05-14 2022-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JP6758478B2 (ja) * 2017-03-09 2020-09-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構造体、キットおよび光セン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3040A (ja) 1986-02-19 1987-08-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カラ−陰極線管
US5462700A (en) * 1993-11-08 1995-10-31 Alliedsignal Inc. Process for making an array of tapered photopolymerized waveguides
JPH08220519A (ja) * 1995-02-14 1996-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拡散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H11260269A (ja) 1998-03-11 1999-09-24 Omron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用基板
JPH11282363A (ja) 1998-03-26 1999-10-15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フィルター
JP2000059083A (ja) 1998-08-10 2000-02-25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電磁波遮蔽透明体
KR100736259B1 (ko) * 2000-06-16 2007-07-06 오리온피디피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패널
JP2002123182A (ja) * 2000-08-10 2002-04-26 Nisshinbo Ind Inc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前面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03260B1 (ko) * 2001-11-03 2006-07-20 삼성코닝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전자파 차폐 필터 및 그제조방법
AU2003225496A1 (en) 2002-05-24 2003-12-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 phosphor screen of a cathode ray tub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4127785A (ja) 2002-10-04 2004-04-2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20040104790A (ko) 2003-06-04 2004-1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블랙 레지스트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격벽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5084477A (ja) 2003-09-10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導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7050227B2 (en) * 2003-12-11 2006-05-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mposition for microstructured screens
KR100607968B1 (ko) 2004-04-27 2006-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6030844A (ja) 2004-07-21 2006-0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US7453636B2 (en) 2004-09-13 2008-11-18 Fusion Optix Inc. High contrast optical path corrected screen
KR100580655B1 (ko) 2004-11-06 2006-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방향 투명 광학계의 제조 방법
KR100709985B1 (ko) 2005-01-04 2007-04-23 삼성코닝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7486024B2 (en) * 2005-11-17 2009-02-03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apparatus filter and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说明书第42-51段,附图7、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07835A1 (en) 2008-01-10
EP1876476A2 (en) 2008-01-09
KR100793964B1 (ko) 2008-01-16
JP4554639B2 (ja) 2010-09-29
CN101101844A (zh) 2008-01-09
EP1876476A3 (en) 2008-01-23
US7745996B2 (en) 2010-06-29
JP2008015479A (ja) 2008-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1844B (zh) 显示面板
US7816844B2 (en) Filter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thereof
CN1111891C (zh) 等离子体显示系统
US8421323B2 (en) Light blocking layer, display filter having the light blocking lay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display filter
US7235927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 to improve contrast
US7852002B2 (en) Filter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thereof
US7847482B2 (en) Sheet for protecting external light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thereof
US7812539B2 (en) Filter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thereof
US20080042570A1 (en) Sheet for protecting external light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thereof
CN101090055A (zh) 显示器面板
US20070285790A1 (en) Display panel
CN101221259B (zh) 外界光屏蔽层、显示滤光器和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KR20080097855A (ko) 외광 차단 시트 및 그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448876B1 (ko) 필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80042571A1 (en) Filter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thereof
KR100883584B1 (ko) 필터 및 그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81919B1 (ko) 필터 및 그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694211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US20080238314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KR20100003458A (ko) 광학 필터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KR100827381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명암비 향상 필름, 이를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9990006801U (ko) 플라즈마 표시소자의 격벽
KR100840996B1 (ko) 외광 차단 시트 및 그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838599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70109217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