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1304A -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1304A
CN101101304A CNA2007101439054A CN200710143905A CN101101304A CN 101101304 A CN101101304 A CN 101101304A CN A2007101439054 A CNA2007101439054 A CN A2007101439054A CN 200710143905 A CN200710143905 A CN 200710143905A CN 101101304 A CN101101304 A CN 101101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terminal
speed
note
threshold value
monitoring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39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育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1439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013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01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13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移动终端通过GPS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计算当前速度。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具有GPS功能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GPS获取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计算当前速度,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超速提醒和限速通话的功能,在交通运输监测系统中,通过与监测中心交互信息的方式还可监控用户的驾驶行为,充分保障驾驶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GPS的英文全称是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Position System,有时也被称为NAVSTAR GPS,其意为“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简称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定时的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按目前的方案,全球定位系统在空间部分使用24颗高度约2.02万千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21+3颗卫星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分布在六个轨道面上(每轨道面四颗),轨道倾角为55度。这24颗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四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的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形(DOP)。这就提供了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全球定位系统具有性能好、精度高、应用广的特点,是迄今最好的导航定位系统。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件、软件的不断完善,GPS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GPS的用途十分广泛,凡是需要地面定位的工作,均可利用GPS来达成。以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使用大都集中在军事用途上,如海陆空军事导航、潜艇定位、无人驾驶载体的定位遥控、部队移动的监控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已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如卫星导航系统、陆地运输监控、汽车导航及具有GPS定位功能的通信手机(Cell Phone)等。现在GPS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资源调查、土地探测、导航定位,如汽车、航空、航海等导航定位、大地测量、一般测量、制图、货运、救护、消防、警政、营救、精确定时、军事用途。具有GPS功能的手机或者其它掌上移动设备,可以为用户提供GPS定位服务;当GPS的定位功能与数字地图相结合时,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具体更加直观的导航帮助,而不是仅仅告诉用户当前的“经度、纬度”。特别是GPS系统与手机结合的GPS导航服务能够使出行更方便,既可以方便联系也可以实现车载GPS系统的导航功能。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具有GPS功能的移动终端只能够提供导航、定位服务,无法在用户驾车行驶过程中为用户提供速度检测、超速提醒等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和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GPS功能的移动终端无法为用户在驾车行驶的过程中提供速度检测、超速提醒等服务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移动终端通过GPS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计算当前速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GPS模块和速度计算模块。所述GPS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所述速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GPS模块获取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计算当前速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速度监测系统,监测中心和至少一个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通过GPS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并根据所述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计算当前速度,在计算的当前速度超过速度门限值时,自动向监测中心发送超速报告短信,所述监测中心用于根据所述超速报告短信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超速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具有GPS功能的移动终端可为用户在驾车行驶的过程中提供速度检测服务。并且通过监测中心能够有效的记录超速行为,规范驾驶,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客运或货运的速度监测系统;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监测的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GPS系统获取移动终端单位时间内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根据该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该移动终端就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速度,并将该速度以公里/小时为单位显示给用户。当移动终端检测到该速度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时,将自动发出超速提醒信息、进入呼叫限制模式或向监测中心自动发送超速报告短信。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具有GPS功能的移动终端实现了速度检测功能,使移动终端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当前的速度,并为用户提供了超速提醒和限速通话(包括编辑、发送短信)等服务,在交通运输监测系统中,通过与监测中心交互信息的方式还可监控用户的驾驶行为,充分保障驾驶安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到的监测中心可以为任何与交通运输有关的监测中心,如客运监测中心、货运监测中心等,该监测中心具有固定的联系方式,如固定的电话号码等,该监测中心的联系方式被预先保存在移动终端上。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到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车载电话等。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结构图,包括GPS模块1、速度计算模块2、限值自动保存模块3、速度判断模块4、短信自动发送模块5、超速提醒模块6和呼叫限制模块7。GPS模块1用于获取该移动终端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GPS系统可获取该移动终端在某一时刻的经度和纬度的坐标,从而可以实时地确定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速度计算模块2用于根据GPS模块1获取的移动终端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计算该移动终端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计算移动终端的当前速度。GPS系统可获取该移动终端在某一时刻的经度和纬度的坐标,确定移动终端某时刻的当前位置。通过这一时刻和下一时刻经度和纬度的坐标的变化,就可得知该移动终端当前位置的变化,速度计算模块2根据这一时刻和下一时刻移动终端位置的变化,可计算出在这段时间内移动终端移动的距离,用该距离除以这段时间就可得出移动终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移动终端的当前速度。这段时间的长度可以秒、分、时等时间单位衡量。
限值自动保存模块3用于保存速度门限值,该速度门限值有两种设置方式,一是移动终端接收监测中心发送的设速短信,限值自动保存模块3判断该短信是否带有预先约定的设速标识,如果包括该标识,则自动保存该短信中携带的速度门限值。例如,若预先约定的设速标识为“#*#*”,则当移动终端接收到以“#*#*”开始的短信时,表示移动终端接收到监测中心设置速度门限的特殊短信,即设速短信,“#*#*”后的两个字节即为速度门限值,该速度门限值将由限值自动保存模块3自动保存。该短信的格式如下表所示:
    短信用户数据字段
    0     1     2     3     4     5
    #     *     #     *     速度门限值
其中,0,1,2,3,4,5为短信用户数据字段的6个字节,每个字节的长度为8bits。上述设置速度门限值的方式适用于交通运输监测系统,通过与监测中心交互信息的方式来监控司机的驾驶行为,保障驾驶的安全。另一种方式是由用户自己设置一速度门限值,由限值自动保存模块3保存,速度判断模块4在判断当前速度超过该速度门限值之后,通知超速提醒模块6自动发出超速提醒信息或通知呼叫限制模块7使移动终端自动进入呼叫限制模式。
速度判断模块4用于判断由速度计算模块2计算的当前速度是否超过限值自动保存模块3保存的速度门限值,如果超过了该速度门限值,则通知短信自动发送模块5向监测中心自动发送超速报告短信、通知超速提醒模块6自动发出超速提醒信息或通知呼叫限制模块7使移动终端自动进入呼叫限制模式。
短信自动发送模块5用于在速度判断模块4判断当前速度超过速度门限值之后,向监测中心自动发送超速报告短信。该超速报告短信带有预先约定的超速报告标识,其内容还包括:国际移动用户标识、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监测中心根据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可确认用户的身份。在短信自动发送模块5发出该短信后,该短信经由基站收发信台、基站控制器被发送到移动交换中心,在移动交换中心判断该超速报告短信带有预先约定的超速报告标识之后,将该短信通过互联网/专网直接转发给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在收到该超速报告短信之后,将解析并记录该超速报告短信的内容,包括用户的身份、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例如,若预先约定超速报告标识为“#*#*”,则移动交换中心在收到以“#*#*”开始的短信后,将该短信通过互联网/专网直接转发给监测中心。该短信的格式如下表所示:
    短信用户数据字段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     *     当前速度   当前纬度   当前经度
其中,0~13为短信用户数据字段的14个字节,每个字节的长度为8bits。移动终端不仅可以经过移动交换中心转换后通过互联网或专网将超速信息发送给监测中心,该监测中心也可以具有固定的联系方式,如固定的电话号码等,该监测中心的联系方式被预先保存在移动终端上。在速度判断模块4判断当前速度超过速度门限值之后,短信自动发送模块5将根据预存的监测中心的联系方式自动向该监测中心发送超速报告短信。
超速提醒模块6用于在速度判断模块4判断当前速度超过速度门限值之后,自动发出超速提醒信息,提醒用户当前速度已经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该超速提醒信息可以为语音提醒、短信提醒等多种形式,由用户自己设定。
呼叫限制模块7用于在速度判断模块4判断当前速度超过速度门限值之后,使移动终端自动进入呼叫限制模式。在该模式下,移动终端不允许拨打紧急呼叫以外的电话,屏蔽所有被叫来电,不允许用户编辑、收发短信。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上述移动终端提出了一种优选地具体应用方式,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客运或货运的速度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时刻监测汽车司机的超速行为,规范司机的驾驶,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安全。该系统包括监测中心和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用于通过GPS系统获取该移动终端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并根据所述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计算当前速度,在计算的当前速度超过速度门限值时,自动向监测中心发送超速报告短信,监测中心用于根据所述超速报告短信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超速情况。
其中上述移动终端自动向监测中心发送超速报告短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如图2所示,该超速报告短信可以经由基站收发信台、基站控制器被发送到移动交换中心,在移动交换中心判断该超速报告短信带有预先约定的超速报告标识之后,将该短信通过互联网/专网直接转发给监测中心。
当然还可以将监测中心设有固定的联系方式,如固定的电话号码等,并将监测中心的联系方式被预先保存在移动终端上。在判断当前速度超过速度门限值之后,根据预存的监测中心的联系方式自动向该监测中心发送超速报告短信。
通过上述客运或货运的速度监测系统能够有效的记录司机的超速行为,规范司机的驾驶,保障乘客和货物的安全。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移动终端通过GPS系统获取该移动终端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移动终端启动速度检测功能,从而启动了移动终端的GPS模块。GPS模块可获取该移动终端在某一时刻的经度和纬度的坐标,从而可以实时地确定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步骤S302,移动终端根据获取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计算当前速度。GPS系统可获取该移动终端在某一时刻的经度和纬度的坐标,确定移动终端某时刻的当前位置。通过这一时刻和下一时刻经度和纬度的坐标的变化,就可得知该移动终端当前位置的变化,根据这一时刻和下一时刻移动终端位置的变化,该移动终端就可计算出在这段时间内该移动终端移动的距离,用该距离除以这段时间就可得出该移动终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该移动终端的当前速度。这段时间的长度可以秒、分、时等时间单位衡量。该移动终端还可将该速度以公里/小时为单位显示给用户,方便驾车用户查看。同时,移动终端还可提供超速提醒、限速通话等服务,将计算出的当前速度与预存的速度门限值进行比较,在当前速度超过该速度门限值时,自动发出超速提醒信息、进入呼叫限制模式或向监测中心自动发送超速报告短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具有GPS功能的移动终端可计算用户的当前速度,并可实现超速提醒、限速通话等功能,在交通运输监测系统中,通过与监测中心交互信息的方式还可监控用户的驾驶行为,充分保障行驶安全。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移动终端GPS模块启动。移动终端启动速度检测功能,从而启动了移动终端的GPS模块。
步骤S402,移动终端通过GPS模块获取单位时间内该移动终端当前位置的经度、纬度信息。该单位时间可以任意时间单位衡量,例如:秒、分、时等。移动终端启动秒定时器,就可通过GPS系统获取移动终端每秒经度、纬度的坐标信息。
步骤S403,移动终端根据经度、纬度的坐标信息计算当前速度。通过GPS系统获取的该移动终端单位时间内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该移动终端就可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当前速度。
步骤S404,移动终端将当前速度以公里/小时为单位显示给用户。在计算出当前速度之后,移动终端可以将该速度以公里/小时为单位显示给用户,方便驾车用户查看。
步骤S405,移动终端GPS模块关闭。在用户不需要检测当前速度时,关闭移动终端GPS模块。
上述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移动终端通过GPS系统获取的单位时间内该移动终端位置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计算出当前的行驶速度,并可将该当前速度以公里/小时为单位显示给用户,方便驾车用户查看。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移动终端接收监测中心的设速短信。该监测中心可以为任何与交通运输有关的监测中心,如客运监测中心、货运监测中心等。在用户启动超速提醒功能后,监测中心会向移动终端发送携带速度门限值的特殊短信,即设速短信,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该监测中心的短信之后,会判断该短信是否带有预先约定的设速标识,以确定该短信是否为设速短信,在确定该短信为设速短信之后,移动终端将自动保存该短信所携带的速度门限值。
步骤S502,移动终端判断接收自监测中心的短信中是否包括设速标识。该设速标识是由监测中心与移动终端预先约定的。在接收到监测中心发送的短信时,移动终端判断该短信是否带有预先约定的设速标识,如果带有该设速标识,则该移动终端确定该短信为设速短信,将自动保存该短信中携带的速度门限值;如果该短信没有预先约定的设速标识,移动终端将该短信按一般短信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例如,若预先约定的设速标识为“#*#*”,则当移动终端接收到以“#*#*”开始的短信时,表示移动终端接收到监测中心设置速度门限值的特殊短信,即设速短信,“#*#*”后的两个字节即为速度门限值,该速度门限值将由移动终端自动保存。该短信的格式如下表所示:
    短信用户数据字段
0 1 2 3 4 5
    #     *     #     *     速度门限值
其中,0,1,2,3,4,5为短信用户数据字段的6个字节,每个字节的长度为8bits。
步骤S503,移动终端自动保存设速短信中携带的速度门限值。在移动终端判断监测中心发送的短信带有设速标识,确认该短信为设置速度门限值的特殊短信,即设速短信后,将自动保存该设速短信携带的速度门限值。
步骤S504,移动终端通过GPS系统获取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计算当前速度。移动终端启动速度检测功能,从而启动了移动终端的GPS模块,通过GPS模块可获取该移动终端单位时间内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通过GPS模块获取的该移动终端单位时间内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该移动终端就可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当前速度。
步骤S505,移动终端判断当前速度是否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在移动终端计算出当前速度后,将该速度与预存的速度门限值进行对比,判断当前速度是否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如果判断当前速度超过了预存的速度门限值,移动终端将自动向监测中心发送超速报告短信。如果未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则移动终端将作返回处理,继续检测当前速度。
步骤S506,移动终端自动向监测中心发送超速报告短信。在移动终端判断当前速度超过了预存的速度门限值之后,移动终端将自动向监测中心发送超速报告短信。该超速报告短信带有超速报告标识,该标识是由监测中心与移动终端预先约定的。该超速报告短信的内容还包括:国际移动用户标识、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监测中心根据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可确认用户的身份。该短信经由基站收发信台、基站控制器被发送到移动交换中心,在移动交换中心判断该短信带有预先约定的超速报告标识之后,将该短信通过互联网/专网直接转发给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在收到该超速报告短信之后,将解析并记录该超速报告短信的内容,包括用户的身份、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如果移动交换中心判断该短信没有预先约定的超速报告标识,则会对其进行返回处理,要求移动终端重新发送带有超速报告标识的短信。例如,若预先约定超速报告标识为“#*#*”,则移动交换中心在收到以“#*#*”开始的短信后,将该短信通过互联网/专网直接转发给监测中心。该短信的格式如下表所示:
    短信用户数据字段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     *     当前速度   当前纬度   当前经度
其中,0~13为短信用户数据字段的14个字节,每个字节的长度为8bits。
移动终端不仅可以经过移动交换中心转换后通过互联网或专网将超速信息发送给监测中心,该监测中心也可以具有固定的联系方式,如固定的电话号码等,该监测中心的联系方式被预先保存在该移动终端上。在移动终端判断当前速度超过了预存的速度门限值之后,移动终端将根据预存的监测中心的联系方式自动向该监测中心发送超速报告短信。则可以略过步骤S507,直接执行步骤S508。
步骤S507,移动交换中心判断移动终端自动发送的短信是否包括超速报告标识。移动终端自动发送的短信经由基站收发信台、基站控制器被发送到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会判断该短信是否带有预先约定的超速报告标识,若带有该标识,则确认该短信为超速报告短信,将该短信通过互联网/专网直接转发给监测中心。如果移动交换中心判断该短信没有预先约定的超速报告标识,则会对其进行返回处理,要求移动终端重新发送带有超速报告标识的短信。
步骤S508,移动交换中心将超速报告短信直接转发给监测中心。在判断移动终端自动发送的短信带有超速报告标识,确认该短信为超速报告短信之后,移动交换中心将该短信通过互联网/专网直接向监测中心转发。
步骤S509,监测中心解析并记录超速报告短信的内容。监测中心在接收到该超速报告短信之后,将解析并记录该短信的内容,包括用户身份、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
步骤S510,返回。
上述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移动终端接收监测中心的设置速度门限值的设速短信,自动保存该短信携带的速度门限值,在检测到当前速度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之后,该移动终端将自动向监测中心发送超速报告短信,有效地对驾车用户的驾驶行为进行了监测,更加有力地保障了行驶安全。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移动终端预存速度门限值。该速度门限值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保存在移动终端中,也可按实施例二的做法,由监测中心发送设置速度门限值的设速短信,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该短信之后,将该短信携带的速度门限值自动保存。
步骤S602,移动终端通过GPS系统获取的经度、纬度信息计算当前速度。移动终端启动速度检测功能,从而启动移动终端的GPS模块,通过GPS模块可获取移动终端单位时间内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通过GPS模块获取的该移动终端单位时间内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该移动终端就可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当前速度。
步骤S603,移动终端判断当前速度是否超过速度门限值。在移动终端计算出当前速度后,将该速度与预存的速度门限值进行对比,判断当前速度是否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如果判断当前速度超过了预存的速度门限值,移动终端将自动进入呼叫限制模式。如果未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移动终端将作返回处理,继续检测当前速度。
步骤S604,移动终端进入呼叫限制模式。在移动终端判断当前速度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之后,移动终端自动进入呼叫限制模式。在该模式下,移动终端不允许拨打紧急呼叫以外的电话,屏蔽所有被叫来电,不允许用户编辑、收发短信。
步骤S605,返回。
上述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移动终端预先保存一速度门限值,在检测到当前速度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之后,移动终端将自动进入呼叫限制模式,不允许用户拨打紧急呼叫以外的电话,屏蔽被叫来电,不允许编辑、发送和接收短信,充分保障驾驶安全。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移动终端预存速度门限值。该速度门限值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保存在移动终端中,也可按实施例二的做法,由监测中心发送设置速度门限值的设速短信,移动终端在接收到该短信之后,将该短信携带的速度门限值自动保存。
步骤S702,移动终端通过GPS系统获取的经度、纬度信息计算当前速度。移动终端启动速度检测功能,从而启动移动终端的GPS模块,通过GPS模块可获取移动终端单位时间内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通过GPS模块获取的该移动终端单位时间内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该移动终端就可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即当前速度。
步骤S703,移动终端判断当前速度是否超过速度门限值。在移动终端计算出当前速度后,将该速度与预存的速度门限值进行对比,判断当前速度是否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如果判断当前速度超过了预存的速度门限值,移动终端将自动发出超速提醒信息。如果未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移动终端将作返回处理,继续检测当前速度。
步骤S704,移动终端自动发出超速提醒信息。在移动终端判断当前速度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之后,移动终端将自动发出超速提醒信息,提醒用户当前速度已经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该超速提醒信息可以为语音提醒、短信提醒等多种形式,由用户自己设定。
上述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移动终端预先保存一速度门限值,在检测到当前速度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之后,移动终端将自动自动发出超速提醒信息,提醒用户当前速度已经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这样就能使得用户及时地得知自己当前速度过快的信息,从而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当前速度,保障行车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移动终端通过GPS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计算当前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计算当前速度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当前速度是否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
如果超过所述速度门限值,则所述移动终端自动发出超速提醒信息或进入呼叫限制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当前速度超过预存的速度门限值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移动终端自动向监测中心发送超速报告短信。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门限值由所述监测中心发送的设速短信携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速短信带有预先约定的设速标识,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所述设速短信后,将自动保存所述设速短信携带的速度门限值。
6、如权利要求3所述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速报告短信带有预先约定的超速报告标识,所述移动终端自动向监测中心发送超速报告短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移动终端自动发送的超速报告短信经基站收发信台、基站控制器被发送到移动交换中心;
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在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自动发送的短信带有所述超速报告标识之后,将所述超速报告短信通过互联网/专网直接转发给监测中心。
7、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速报告短信还包括:国际移动用户标识、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
所述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用于确认用户的身份。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GPS模块和速度计算模块,
所述GPS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
所述速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GPS模块获取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计算当前速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限值自动保存模块,用于接收监测中心发送的设速短信,在判断接收自所述监测中心的短信带有预先约定的设速标识后将所述短信中携带的速度门限值自动保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速度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速度计算模块计算的当前速度是否超过所述限值自动保存模块保存的速度门限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短信自动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速度判断模块判断当前速度超过速度门限值时,自动向监测中心发送超速报告短信。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速提醒模块,用于在所述速度判断模块判断当前速度超过速度门限值时,自动发出超速提醒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呼叫限制模块,用于在所述速度判断模块判断当前速度超过速度门限值时,使所述移动终端自动进入呼叫限制模式。
14、一种速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中心和至少一个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通过GPS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经度、纬度坐标信息,并根据所述经度、纬度坐标信息计算当前速度,在计算的当前速度超过速度门限值时,自动向监测中心发送超速报告短信,所述监测中心用于根据所述超速报告短信记录所述移动终端的超速情况。
CNA2007101439054A 2007-08-13 2007-08-13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11013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439054A CN101101304A (zh) 2007-08-13 2007-08-13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439054A CN101101304A (zh) 2007-08-13 2007-08-13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1304A true CN101101304A (zh) 2008-01-09

Family

ID=39035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39054A Pending CN101101304A (zh) 2007-08-13 2007-08-13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01304A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2907A (zh) * 2009-10-01 2011-04-27 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物体显示装置
CN102082996A (zh) * 2009-12-01 2011-06-01 北京邮电大学 自主定位移动终端及方法
CN102215467A (zh) * 2011-05-17 2011-10-12 东莞市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限制手机通话的方法及相应的车载设备和手机
CN102546936A (zh) * 2010-12-28 2012-07-04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调整一项或多项移动应用程序操作的计算机执行方法
CN101674523B (zh) * 2009-10-15 2012-07-25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获取道路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2857639A (zh) * 2012-09-19 2013-01-02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实现安全警示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108390A (zh) * 2013-01-16 2013-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预测移动终端地理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18167A (zh) * 2012-12-26 2013-05-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计算运动速度的系统、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4064027A (zh) * 2014-06-13 2014-09-2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信息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WO2015070449A1 (zh) * 2013-11-18 2015-05-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和终端管理方法
CN104916240A (zh) * 2015-06-11 2015-09-16 张迪 基于北斗定位的导游系统
CN105517077A (zh) * 2015-06-17 2016-04-20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重选和网络切换的方法、基站及移动终端
CN105654748A (zh) * 2014-11-14 2016-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告警方法及装置
CN106060923A (zh) * 2016-06-30 2016-10-26 广西英伦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基站的测速方法
CN107404570A (zh) * 2017-06-23 2017-11-28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行车安全性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98408B2 (en) 2009-10-01 2015-12-01 Furuno Electric Company Limited Moving body display device
CN102032907A (zh) * 2009-10-01 2011-04-27 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物体显示装置
CN102032907B (zh) * 2009-10-01 2016-04-27 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移动物体显示装置
CN101674523B (zh) * 2009-10-15 2012-07-25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获取道路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82996A (zh) * 2009-12-01 2011-06-01 北京邮电大学 自主定位移动终端及方法
CN102546936A (zh) * 2010-12-28 2012-07-04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调整一项或多项移动应用程序操作的计算机执行方法
US9942715B2 (en) 2010-12-28 2018-04-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gulating operation of one or more functions of a mobile application
CN102215467A (zh) * 2011-05-17 2011-10-12 东莞市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限制手机通话的方法及相应的车载设备和手机
CN102857639A (zh) * 2012-09-19 2013-01-02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实现安全警示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118167A (zh) * 2012-12-26 2013-05-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计算运动速度的系统、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3108390A (zh) * 2013-01-16 2013-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预测移动终端地理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08390B (zh) * 2013-01-16 2016-07-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预测移动终端地理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04189A (zh) * 2013-11-18 2015-09-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和终端管理方法
WO2015070449A1 (zh) * 2013-11-18 2015-05-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和终端管理方法
CN104064027B (zh) * 2014-06-13 2017-01-18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信息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4064027A (zh) * 2014-06-13 2014-09-2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信息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5654748A (zh) * 2014-11-14 2016-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告警方法及装置
CN104916240A (zh) * 2015-06-11 2015-09-16 张迪 基于北斗定位的导游系统
CN104916240B (zh) * 2015-06-11 2018-03-30 辽宁北斗平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定位的导游系统
CN105517077A (zh) * 2015-06-17 2016-04-20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重选和网络切换的方法、基站及移动终端
CN106060923A (zh) * 2016-06-30 2016-10-26 广西英伦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基站的测速方法
CN107404570A (zh) * 2017-06-23 2017-11-28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行车安全性的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1304A (zh)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速度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KR100938028B1 (ko) 위치-기반 긴급 공표들
EP2040446B1 (en) System for leaving and retrieving messages
US5914675A (en) Emergency locator device transmitting location data by wireless telephone communications
KR101296017B1 (ko) 장치의 위치 결정 방법
US948008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blic safety answering point (PSAP) discreet alert system
US20050030224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mobile terminals for vehicle crash detection using a positioning system
CA2519242C (en) Location capable mobile handset
US20030119529A1 (en)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with built-in GPS
US20140199988A1 (en) Functional Management of Mobile Devices
EP3479135B1 (en) Determining a posi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184401A1 (en) Safetylert
CN102147978A (zh) 救援导航方法、救援导航系统和位置服务终端
US7804447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s of contacts
AU676242B2 (en) Positioning systems utilizing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for correction signals
CN100442910C (zh) 定位提醒方法
CN103037309A (zh) 基于紧急呼叫的位置信息查看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JP2001218250A (ja) 位置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CN103905974A (zh) 一种手机报警方法和装置
CN103905975A (zh) 一种手机报警方法和装置
CN104902072A (zh) 一种终端提醒方法和装置
CN105554696B (zh) 一种呼叫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KR20030041425A (ko) 지피에스 기능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단말기간의접근통지방법 및 그를 구현하는 시스템
CN101374319A (zh) 一种对两手机间距离进行监测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09451A (zh)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系统及电子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