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4691A - 控制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组间无线信道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组间无线信道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4691A
CN101084691A CNA2005800360167A CN200580036016A CN101084691A CN 101084691 A CN101084691 A CN 101084691A CN A2005800360167 A CNA2005800360167 A CN A2005800360167A CN 200580036016 A CN200580036016 A CN 200580036016A CN 101084691 A CN101084691 A CN 101084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element
information
group
indication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60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4691B (zh
Inventor
D·福科尼耶
S·布迈蒂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catel Lucent SAS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AS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AS
Publication of CN101084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4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84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4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57Implicit acknowledgement of correct or incorrect reception, e.g. with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单元组之间无线信道上的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步骤涉及目标是接收单元组的至少一个接收单元的子组的信息:从发送单元通过无线信道发送所述信息;一旦接收到所述信息,至少从所述子组的每个接收单元发送确认,其中所述子组已经通过所述无线信道正确接收了所述信息;以及检查所述发送单元是否已经从所述子组的每个接收单元接收到了确认。

Description

控制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组间无线信道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以下申请的优先权:美国临时申请第60/604,303号,该申请提交于2004年4月25日,题为“HSUPA MAC Signalling”,其公开的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以及美国专利申请第10/941,794号,该申请提交于2004年9月15日,题为“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Over a Radio Channel Between a Sending and Receiving Units andEquipments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其公开的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组之间无线信道上的传输的技术,尤其涉及第三代无线网络。
背景技术
在本说明书中,将更特别地针对但不是限制本发明在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类型的第三代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在该系统中,本发明发现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特征框架内的应用,该特征正由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指定,根据传输信道的名称,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也被称为3GPP技术中的“FDD增强型上行链路”,或“E-DCH”(增强型专用信道)。该特征在2004年6月3GPP公布的技术规范TS25.309,V0.2.0,“FDD Enhanced Uplink;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6)”中有专门描述。
图1示出这样的UMTS网络结构。属于核心网络(CN)的移动服务10的交换机,一方面链接到一个或多个固定网络11,另一方面借助于所谓Iu接口链接到指令设备12或RNC(无线网络控制器)。每个RNC12借助于所谓Iub接口链接到一个或多个基站13。在网络覆盖范围内分布的基站13能通过无线电与称为UE(用户设备)的移动终端14、14a、14b进行通信。基站能被聚集在一起以形成被称为“节点B”的节点。某些RNC12还可以借助于所谓Iur接口相互通信。RNC和基站形成被称为UTRAN(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的接入网。
如2003年12月3GPP公布的3GPP TS 25.301技术规范“RadioInterface Protocol Architecture”第6.0.0版本所描述的,UTRAN包括ISO模型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单元,以提供无线接口(称为Uu)和级(stage)15A所需的链路,其中级15A用于控制无线资源(RRC,无线资源控制),属于第三层。考虑到更高层,UTRAN只简单地用作UE和CN之间的中继。
图2示出RRC级15A和15B以及属于UTRAN和UE的较低层的级。在每一边,第二层被划分为无线链路控制(RLC)级16A、16B以及介质访问控制(MAC)级17A、17B。第一层包括编码和复用级18A、18B。无线级19A、19B供应无线信号的传输以及另一方向上信号的接收,所述无线信号来自由级18A、18B提供的一连串码元。
有各种方法来适配根据图2的协议结构和根据图1的硬件结构,并且一般地,根据信道类型能采纳不同构造(参见3GPP2004年6月公布的3G TS25.401技术规范“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第6.3.0版的第11.2段落)。RRC、RLC和MAC级典型地位于RNC12中。当包含若干RNC时,能用适当的、用于在Iur接口上进行交换的协议把MAC子层分配到这些RNC中,所述协议例如ATM(异步传输模式)和AAL2(ATM第二适配层)。这些相同的协议也可以使用在Iub接口上用于MAC子层和第一层之间的交换。
RLC子层在2004年6月3GPP公布的3G TS 25.322技术规范“RLCProtocol Specification”第6.1.0版本中有描述。在发送方向,RLC 16A、16B级根据相应的逻辑信道接收由服务数据单元(RLC-SDU)构成的数据流,所述数据流从第三层产生。16A、16B级的RLC模块与每个逻辑信道相关,以便特别地执行数据流的RLC-SDU单元到数据块或协议数据单元(PDU,分组数据单元)的分割,所述协议数据单元被递给MAC子层并且包括RLC报头。在接收方向,RLC模块相反地执行逻辑信道的RLC-SDU单元的会聚,所述RLC-SDU单元来自从MAC子层接收的数据块。
MAC子层在2004年6月3GPP公布的3G TS 25.321技术规范“MACProtocol Specification”第6.2.0版本中有描述。它将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调换到一个或多个传输信道上。
蜂窝网络的基础结构典型地包括覆盖区域内的基站,这些基站和位于它们提供服务的区域或小区内的移动台进行通信。宏分集技术在于向移动台提供能与分离的基站以下面的方式同时通信的能力:在下行链路方向(从基站到移动台),移动台若干次接收相同的信息,在上行链路方向,由移动台发送的信号被基站获得以形成不同的评估,所述评估接着能结合到网络基础结构中。
宏分集获得增强的接收力,由于相同信息项的不同观察结果的结合,所述增强的接收力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宏分集也使得执行移动台移动时的软小区间切换(“软切换”,SHO)成为可能。在用于频分双工通信(FDD)的宽带CDMA(W-CDMA)的背景下,宏分集被提供在UMTS系统中。例如UE发送的无线信号值被若干节点B接收的事实被称为上行链路宏分集,这样的宏分集由无线信号的评估结果经由所谓节点B的活动集(active set)的接收而产生。
UMTS提出“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特征,其总体描述可以在2004年5月3GPP公布的3GPP 25.308技术规范“UTRA High SpeedDownl ink Packet Access(HSDPA);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第6.1.0版本中找到。HSDPA允许数据向位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一组UE进行高速下行链路传输,其中下行链路传输就是从基站到移动台的传输。该服务基于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传输信道,也就是HS-DSCH(高速-下行共享信道)。在FDD模式中,该信道具有以下特征,特别是:(i)2毫秒的传输时间间隔,对应于666微秒的3时隙;(ii)用于请求HARQ类型(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数据重新传输的混合处理;(iii)自适应的编码和调制机制。
在接入网中,MAC层的一部分,即MAC-hs,位于节点B中,这样能获得更大的吞吐量。该结构在图3中示出,并在2004年7月3GPP公布的第6.3.0版本第6版次(release)3GPP TS 25.401技术规范“UTRAN overalldescription”中有所描述。
以上还被称为“FDD增强型上行链路”的新“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特征当前正由3GPP规定,以便提供高速上行链路传输,即从UE到接入网的传输。该服务基于所谓的“E-DCH”,即一种新类型的传输信道,所述传输信道支持HARQ、自适应调制和编码以及安排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节点B。在MAC层,新的MAC端接点,MAC-e已经被引入UTRAN结构,更具体地在节点B层。该结构在图4中示出,并且在2004年7月3GPP公布的3GPP TS 25.309规范草案第0.2.0版本“Enhanced Uplink UTRAFDD;Stage 2”中描述。
在3GPP中已经过协商,这样的传输信道将支持上行链路宏分集,即选择组合。这意味着,在软切换(SHO)情况下,UE中的MAC-e协议实体能在网络中具有多个对等MAC-e实体,即在活动集中每个节点B有一个。应当注意,每个节点B只有一个MAC-e,因为在物理层上,每个节点B组合了它与UE具有的上行无线链路。
原理是:在UE中提交给MAC-e的PDU将被连续地传递给至少一组节点B之一。这些节点B能将接收的PDU转发给服务RNC。在若干节点B已经正确地接收到相同PDU的情况下,RNC执行选择组合。HARQ协议被设计为使得每个节点B独立地确认接收的MAC-e PDU。如果MAC-e PDU发送到的至少一组节点B之一已经肯定地确认了PDU,则UE可以认为PDU的发送是成功的。
在某些情况下,与这样的向至少一组节点B之一进行传输的方案相比,更有选择性是有利的。实际上,在这样的方案中,并不控制哪个节点B有效接收和确认PDU。只要一组节点B的至少一个节点B,不管是组中的哪一个,已经肯定地确认了发送的PDU,当前HARQ协议方案认为PDU传输是完整的。然而,发送的PDU可以更特定地指定给一组节点B的另一个特定节点B。因此,所述特定节点B已经正确地接收到发送的PDU是没有保证的。
更一般地,当使用共享无线信道时,发送单元通常不能保证来自接收单元组的特定接收单元或接收单元子组已经正确接收到发送的信息。
本发明旨在提供改进方案。特别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更有选择性的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和优点将在下文中描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单元组之间无线信道上的传输的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涉及信息的以下步骤,所述信息的目标是所述接收单元组中由至少一个接收单元组成的子组:
-通过无线信道从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信息;
-一旦接收到所述信息,至少从已经通过所述无线信道正确接收了所述信息的子组的每个接收单元发送确认;以及
-检查发送单元是否已经从所述子组的每个接收单元接收到了确认。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单元组的接收单元是基站,发送单元是无线终端,无线信道是高速上行链路信道,如E-DCH。
当发送单元和节点B组的接收单元处于宏分集状态时,可以应用本发明。可选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只有一个接收单元能组成所述组。同样,所述子组可以是一个或若干接收单元。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接收单元组中的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组被安排为:通过发送单元和所述接收单元组之间的无线信道从发送单元接收信息,所述接收单元包括:与信息相关的装置,所述信息的目标是所述接收单元组中由至少一个接收单元组成的子组,该装置用于确定所述接收单元是否为由指示所表明的接收单元之一;如果所述接收单元是由所述指示表明的接收单元之一,用于向发送单元确认所述信息的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组的接收单元是基站,发送单元是无线终端,并且其中所述无线信道是高速上行链路信道。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送单元,包括:
-用于通过无线信道向接收单元组发送信息的发射装置,所述信息的目标是所述接收单元组中由至少一个接收单元组成的子组;
-用于从已经通过所述无线信道接收所述信息的接收单元接收确认的接收装置,以及
-用于检查接收装置是否已经从所述子组的每个接收单元接收到确认的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由接收单元确定它就是发送单元通过无线信道向所述接收单元所属的接收单元组发送的信息的目的地(或目标)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例如MAC-PDU。为此目的,接收单元包括用于确定该接收单元是否为子组的接收单元指示所表明的接收单元之一的装置,其中所述指示包含在发送的信息中。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由接收单元确定由发送单元发送的MAC-PDU的类型,以及由接收单元确定它就是发送的MAC-PDU的目的地(或目标)。
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用于保证发送的MAC-PDU向子组传递的协议,所述子组是一组一个或若干接收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目标接收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执行目标接收单元的识别的若干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接收单元的标识或地址在MAC-PDU中表明。在出现若干目标接收单元的情况下,目标接收单元的标识或地址信息能在MAC-PDU中针对所述若干目标接收单元的每一个表明。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协议实体标识或地址(典型地具有更高优先级因为它是支持信令的)与接收单元相关。也就是说,在协议实体标识或地址和特定接收单元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在出现若干目标接收单元的情况下,HARQ协议实体标识或地址能与所述若干目标接收单元的每一个相关。这样的相关性能作为系统配置操作的一部分被预先确定,并存储在例如接收单元或发送单元中。
不是MAC-PDU的目标的接收单元可以丢弃接收到的MAC-PDU。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单元首先确认它是否为接收的MAC-PDU的目的地(或目标),并且响应于这样的确定,并非目的地(或目标)的接收单元并不肯定地确认接收的MAC-PDU。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由接收单元确定由发送单元发送的MAC-PDU的类型,以及由接收单元确定它就是发送的MAC-PDU的目的地(或目标)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接收单元的标识或地址以及关于MAC-PDU的类型的信息在MAC-PDU的自身中表明。在出现若干目标接收单元的情况下,目标接收单元的标识或地址信息能和关于MAC-PDU类型的信息一起,在MAC-PDU中针对所述若干目标接收单元的每一个表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保证指定的MAC-PDU向一个或若干目标接收单元传递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单元只考虑来自这样的子组的肯定确认,所述子组是作为发送的MAC-PDU的目标的一个或一些接收单元。在多个接收单元是发送的MAC-PDU的目标的情况下,发送单元在认为传输成功之前,可以必须等待接收每一个目标接收单元的肯定确认。该协议不要求接收单元在向发送单元发送肯定/否定确认之前对MAC-PDU进行解码,这对于接收单元来说比较简单。同样,不是PDU的目的地(或目标)的接收单元不必明确地知道哪个接收单元是目标接收单元。
除非存在预先设定的最大重复次数,发送单元在认为传输成功之前,可以重复发送并且等待接收每一个目标接收单元的肯定确认。如果存在预先设定的最大重复次数,发送单元可以重复发送并且等待接收每一个目标接收单元的肯定确认,直到达到预先设定的最大重复次数。
由从属权利要求表明的以上方面的优选特征可以适当地组合,并且可以与本发明以上方面的任一项进行组合,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UMTS网络的框图,本发明可以应用到所述网络;
图2示出作为UMTS网络无线接口上使用的通信协议层的结构,以及
图3示出HSDPA协议结构;
图4示出HSUPA协议结构;
图5示出系统的简化结构,该系统中能执行本发明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在UMTS HSUPA特性框架中详细描述本发明。讨论的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组之间的无线信道是高速上行链路信道,例如UE和节点B之间的E-DCH信道。当然,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信道或单元。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由节点B或节点B的子组确定它们是UE通过UE和节点B组之间的E-DCH发送的MAC-e PDU的目的地(或目标)。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由节点B或节点B的子组确定由UE发送的MAC-e PDU的类型,以及由节点B或节点B的子组确定它们是发送的MAC-ePDU的目的地(或目标)。
在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协议,用于保证发送的MAC-e PDU向节点B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目标节点B的子组的传递。根据本发明,当前规定的UMTS HSUPA HARQ协议得以改进,以使得UE能够控制MAC-e PDU向一个或若干节点B的传递。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执行目标节点B识别的若干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节点B的标识或地址在MAC-e PDU自身中表明。也就是说,MAC-e PDU的结构被设计为结合了节点B的标识和/或地址信息。这样的信息可以例如明确地以二进制字段的形式,或者隐含地以位图的形式进行编码。在若干目标节点B的情况下,目标节点B的标识或地址信息可以在MAC-e PDU中针对若干目标节点B而表明。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HARQ协议实体标识或地址(典型地具有高优先级的协议实体,因为本发明特别地适用于信令MAC-e PDU的可靠传输)与一个或若干目标节点B的子组相关。也就是说,在协议实体标识或地址和特定节点B之间创建对应关系。在若干目标节点B的情况下,协议实体标识或地址能与若干目标节点B的所有或每一个相关。此外,协议实体标识或地址能与节点B的整组相关而无需辨别,这允许发送由组中的所有节点B准同步接收的MAC-e PDU。这样的相关性可以作为系统配置操作的一部分被预先确定,并且存储在例如UE、节点B或RNC中。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由节点B确定由UE发送的MAC-e PDU是发往它的控制PDU,并且不应该发送给RNC。这样,在各个节点B接收不同版本PDU的情况下,只有包括只发给RNC的数据的PDU被组合。
在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由节点B确定由UE通过E-DCH发送的MAC-ePDU的类型,以及由节点B确定它是发送的MAC-e PDU的目的地(或目标)。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节点B的标识或地址在MAC-e PDU自身中表明。特别地,这样的信息能表明发送的MAC-e PDU是否为控制PDU。例如,简单的二进制比特能在控制PDU和数据PDU之间进行区分。如果发送的MAC-ePDU是控制PDU,节点B不必将它转发到RNC。在若干目标节点B的情况下,目标节点B的标识或地址信息可以与关于MAC-e PDU的类型的信息一起,在MAC-e PDU中针对若干目标节点B而表明。
当目标节点B的指示包括在由UE通过E-DCH发送的MAC-e PDU中,节点B可以丢弃接收的MAC-e PDU并避免将它们发送到RNC,其中所述节点B并非MAC-e PDU的目的地(或目标)。可选地,可以在RNC中丢弃。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节点B首先确定它是否为接收的MAC-e PDU的目的地(或目标),并且,响应于这样的确定,不是MAC-e PDU的目的地(或目标)的节点B并不肯定地确认MAC-e PDU的接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保证指定的MAC-e PDU向一个或若干目标节点B的传递的其它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特别地用在SHO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若干目标节点B的指示并不包括在由UE通过E-DCH发送的MAC-e PDU中。接收E-DCH的节点B组的所有节点B确认接收到MAC-e PDU。UE考虑仅从一个或若干节点B子组发起的肯定确认,其中所述子组是发送的MAC-e PDU的目标。如果多个节点B是发送的MAC-ePDU的目标,则在认为发送成功之前,UE可能必须等待来自每个目标节点B的肯定确认的接收。
该协议不要求所述组的节点B在发送肯定/否定确认给UE之前对MAC-e PDU解码,对于节点B来说这更简单。此外,不是PDU目的地(或目标)的节点B不必知道哪个节点B是目标节点B。
除非存在预先确定的最大重复次数,在认为发送成功之前,UE可以重复发送并等待接收来自每个目标节点B的肯定确认。如果存在预先确定的最大重复次数,UE可以重复发送并等待接收来自每个目标节点B的肯定确认,直到该预先确定的最大重复次数。这不符合当前协议,在所述当前协议中,UE只等待接收来自人和一个节点B的第一肯定确认。
用调度信息实施:
采用HSUPA定义详细机制,以使得节点B基于特定标准安排E-DCH上的传输,所述特定标准例如上行链路负载、节点B使用等。
SHO中的UE由多个节点B接收,并且在SHO的情况下可以由所有这些节点B控制,或仅由被宣布为主调度机(master scheduler)的一个节点B控制。
调度必须由关于UE需求的信息进行辅助,即UE的缓冲器的大小、相关优先级等。当前这一信息被认为太大并且应当可靠地提供给节点B。在没有更好机制的情况下,第一层信令是默认的3GPP解决方案,但是已经意识到该方案非常复杂。使用MAC-e信令来传输这样的信息出现以上在SHO情况下的问题,也就是说缺少对哪个节点B接收MAC-e PDU的保证。这些问题由所提出的本发明解决:
本发明允许:
-使用MAC-e将这种调度信息向主调度机节点B传输,并且
-使用MAC-e将这种调度信息向所有节点B传输。
用节点B信令实施:
在第3层上,当配置HSDPA时,以UE和节点B之间的当前信令机制为基础,其中在第3层上,RRC信令通过映射到专用信道的信令无线承载电路发送。有利地,对于特定的节点B信息,很容易地扩展到使用MAC-hs信令。在第5版次中,MAC-hsPDU只传递在UE和RNC之间交换的数据和/或更高层信令。增加允许节点B向UE发送信令信息的机制例如允许比使用传统RRC信令更快速地重新配置物理层或HSDPA控制参数,其中所述传统RRC信令由RNC生成或者应当返回到RNC。该机制的范例例如在FR 2834 604中描述。
然而,对于这些机制来说,没有存在于上行链路的等效物,也就是说,在节点B终止的上行信道上足够可靠地传递信令消息。这意味着将要应用到UE的下行链路信令信息的发送是没有保证的,因为不存在重新配置的信令确认(典型的信令交换包括请求之后的证实或确认),并且MAC-hs必然出错。实际上,不能保证它们已经被UE正确接收。
对于给定UE,重新配置的一个典型例子是重新配置HSSCCH编码(HSSCCH是HSDPA控制信道)。如果重新配置信息经由MAC-hs信令(这意味着直接从节点B)发送到UE,这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没有必要返回到RNC来通知UE。但是,如果UE丢失了重新配置数据或者节点B没有接收到来自UE的任何反馈,则UE“丢失”,因为节点B不知道UE正在收听哪一个控制信道。另一个例子是波束赋形。
在用HSUPA(MAC-e)而不是HSDPA(MAC-hs)支持软切换的情况下,本发明还解决了出现的问题。事实上,本发明提供了改进的方法,根据该方法,由UE用MAC-e发送的信令信息可以到达第一节点B的相应MAC-e,所述第一节点B与承载MAC-hs的第二节点B是不同的。本发明甚至在软切换的情况下允许向也支持MAC-hs的特定节点B传递。
这种实施例的一个例子在图5中示出并将在下文中描述。UE1既支持HSDPA也支持HSUPA特征。一组三个节点B 2a、2b和2c也支持HSDPA和HSUPA特性。在宏分集状况下,UE1能通过例如E-DCH的高速上行链路信道与三个节点B传输信息。这意味着由UE1通过E-DCH发送的信息被节点B 2a、2b和2c接收,这三个节点B能例如着眼于RNC处即将出现的组合,将接收信息的不同版本转发到它们连接到的RNC。另一方面,节点B 2b与UE1具有例如HS-DSCH的高速下行链路信道。
鉴于节点B 2b通过相应信道HS-DSCH发送重新配置或其他信息至UE1,UE1然后通过经由E-DCH发送例如重新配置消息的接收确认来响应,以便到达节点B 2b。
根据本发明,UE1能够在将要通过E-DCH发送的信息中结合关于所述信息的目标是节点B 2b的指示。当通过E-DCH接收到所述信息时,三个节点B 2a、2b和2c的每一个在所述指示中检验它自身是否被确定为目标。节点B 2a和2c将推断出它们不是传输的信息的目的地,并且它们可以丢弃所述信息而不用确认接收。相反,节点B 2b将在所述指示中认识到它就是目标,并且它接着能根据HARQ向UE1确认接收到发送的信息。这阻止了其它节点B发送确认,所述确认将被UE1理解为节点B 2b对于发送信息的接收确认。
结合的指示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例如,它可以包括节点B 2b的地址或标识,所述地址或标识也被所述节点B所知。可选地或另外地,它能包括协议实体地址或标识。
例如,HARQ进程可以用于此。事实上,若干HARQ进程是针对通过E-DCH信道的传输而定义的。可以使用不同进程通过一个E-DCH并行地执行若干传输。在配置阶段,每个进程可以关联到一组节点B:例如,一个进程可以分别与节点B 2a、2b和2c的每一个相关,而另一个可以与三个节点B相关(用于传输与三个节点同时有关的信息)。一旦通过E-DCH接收信息,三个节点B的每一个检验使用的进程是否为之前与它相关的那个进程,以决定它是否被该信息定为目标。
有利地,发送信息的类型被UE1结合。例如,该类型可以表明发送信息是否关联到数据或信令信息。该类型信息能被节点B 2b删除。节点B 2b然后能取决于该类型的信息是数据还是信令将接收的信息通过E-DCH转发到RNC3。这样,着眼于RNC处的组合,只有数据可以被转发到RNC3,而对于信令则不执行组合。
可选地,没有指示包括在UE1通过E-DCH发送的信息中。这样,三个节点B 2a、2b和2c接收更特别地以节点B 2b为目标的发送信息。一旦接收到所述信息,每个节点B向UE1发送确认。UE1接着检验它是否从节点B 2b接收确认。如果尚未收到确认,则它通过E-DCH再次发送信息,直到已经从节点B 2b接收到响应或者直到已经达到允许重复的预先确定次数。
这样,更安全地使用了来自节点B 2b的重新配置消息的接收,因为通过确认节点B 2b总是被正确地告之。
当然,在本发明原理的范围内,也可以完成许多其他实施例。

Claims (30)

1.一种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组之间无线信道上的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涉及信息的以下步骤,所述信息的目标是接收单元组中由至少一个接收单元组成的子组:
-从发送单元通过所述无线信道发送所述信息;
-一旦接收到所述信息,至少从所述子组的每个接收单元发送确认,其中所述子组已经通过所述无线信道正确接收了所述信息;以及
-检查所述发送单元是否已经从所述子组的每个接收单元接收到了确认。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从所述发送单元通过所述无线信道发送的所述信息包括所述子组的接收单元的指示,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接收单元组的每个接收单元上确定所述接收单元是否为所述指示表明的接收单元之一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不是由所述指示表明的接收单元上,所述信息被进一步丢弃。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包含在发送的所述信息中的所述子组的接收单元的指示包括所述子组的接收单元的标识或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包含在发送的所述信息中的所述子组的接收单元的指示至少包括先前关联到至少一个所述子组的接收单元的至少一个协议实体标识或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从所述发送单元通过所述无线信道发送的信息进一步包含所述信息的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由所述指示表明的每个接收单元上检测所述信息的类型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组的接收单元连接到无线网络控制器,并且如果检测的所述信息的类型是信令,则所述信息不转发给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而如果检测的所述信息的类型是数据,则所述信息由所述指示表明的每个接收单元转发给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以进行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发送确认的步骤只由所述指示表明的接收单元执行。
10.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发送确认的步骤由所述接收单元组的每个接收单元执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预设时间间隔之后,当未从所述子组的至少一个接收单元接收到确认时,从所述发送单元通过所述无线信道发送所述信息的步骤被重复。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组的接收单元是基站,所述发送单元是无线终端,并且其中所述无线信道是高速上行链路信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包括用于至少一个所述高速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的目标是接收单元子组,所述接收单元子组存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组的一个主调度机接收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组的至少一个接收单元支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特征,所述特征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高速下行链路信道向所述发送单元发送信息,并且其中从所述发送单元通过无线信道发送的所述信息包括信令,所述信令与通过高速下行链路信道从接收单元接收的信息相关。
15.一种接收单元组中的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被安排为:通过发送单元和所述接收单元组之间的无线信道从发送单元接收信息,所述接收单元包括:与信息相关的装置,所述信息的目标是所述接收单元组中由至少一个接收单元组成的子组,所述信息包含所述子组的接收单元的指示,所述装置用于确定所述接收单元是否为由指示所表明的接收单元之一;如果所述接收单元是由所述指示表明的接收单元之一,用于向所述发送单元确认所述信息的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组的接收单元是基站,所述发送单元是无线终端,并且其中所述无线信道是高速上行链路信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接收单元,其中所述信息包括用于至少一个所述高速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的目标是接收单元子组,所述接收单元子组存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组的一个主调度机接收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接收单元,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组的至少一个接收单元,包括所述接收单元,支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特征,所述特征用于通过至少一个高速下行链路信道向至少一个所述发送单元发送信息,并且其中所述接收单元通过无线信道从所述发送单元接收的所述信息包括信令,所述信令与通过高速下行链路信道从接收单元接收的信息相关。
18.根据权利要求15的接收单元,其中包含在所述信息中的所述子组的接收单元的指示包括所述子组的接收单元的标识或地址。
19.根据权利要求15的接收单元,其中包含在发送的所述信息中的所述子组的接收单元的指示至少包括先前关联到所述子组的至少一个接收单元的至少一个协议实体标识或地址。
20.根据权利要求15的接收单元,包括用于检测进一步包含在所述信息中的所述信息的类型的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接收单元,其中所述接收单元连接到无线网络控制器,并且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信息的类型是信令还是数据,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信息转发给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的装置,以进行即将到来的组合。
22.一种发送单元,包括:
-用于通过无线信道向接收单元组发送信息的发射装置,所述信息的目标是所述接收单元组中由至少一个接收单元组成的子组;
-用于从已经通过所述无线信道接收所述信息的接收单元接收确认的接收装置,以及
-用于检查所述接收装置是否已经从所述子组的每个接收单元接收到确认的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发送单元,进一步包括用于在将要由所述发射装置发送的所述信息中包含子组的接收单元的指示的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发送单元,其中所述子组的接收单元的指示包括所述子组的接收单元的标识或地址。
25.根据权利要求23的发送单元,其中所述子组的接收单元的指示至少包括先前关联到至少一个所述子组的接收单元的至少一个协议实体标识或地址。
26.根据权利要求23的发送单元,进一步包括用于在将要由所述发射装置发送的所述信息中包含所述信息的类型的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2的发送单元,包括在预设时间间隔之后,当未从所述子组的至少一个接收单元接收到确认时,用于通过所述无线信道重新发送所述信息的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2的发送单元,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组的接收单元是基站,所述发送单元是无线终端,并且其中所述无线信道是高速上行链路信道。
29.根据权利要求28的发送单元,其中所述信息包括用于至少一个所述高速上行链路信道的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的目标是接收单元子组,所述接收单元子组存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组的一个主调度机接收单元。
30.根据权利要求28的发送单元,包括通过至少一个高速下行链路信道从所述接收单元组的至少一个接收单元接收信息的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单元组的至少一个接收单元支持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特征,并且其中由所述发射装置发送的所述信息包括信令,所述信令与通过高速下行链路信道从接收单元接收的信息相关。
CN2005800360167A 2004-08-25 2005-08-17 控制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组间无线信道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10846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0430304P 2004-08-25 2004-08-25
US60/604,303 2004-08-25
US10/941,794 2004-09-15
US10/941,794 US8699408B2 (en) 2004-08-25 2004-09-15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ver a radio channel between a sending unit and receiving units and equipments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PCT/EP2005/008906 WO2006021356A1 (en) 2004-08-25 2005-08-17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ver a radio channel between a sending unit and receiving units and equipments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4691A true CN101084691A (zh) 2007-12-05
CN101084691B CN101084691B (zh) 2013-03-20

Family

ID=35064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60167A Active CN101084691B (zh) 2004-08-25 2005-08-17 控制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组间无线信道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699408B2 (zh)
EP (1) EP1785003B1 (zh)
JP (1) JP2008515249A (zh)
KR (1) KR20070041638A (zh)
CN (1) CN101084691B (zh)
BR (1) BRPI0514669A (zh)
ES (1) ES2386447T3 (zh)
MX (1) MX2007002185A (zh)
PL (1) PL1785003T3 (zh)
WO (1) WO200602135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8688A (zh) * 2009-09-18 2012-06-13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多点协作信令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CN107277090A (zh) * 2016-04-07 2017-10-20 航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载旅客娱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14842A (en) * 2004-09-22 2006-05-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channel configurations for a radio bearer
GB0421353D0 (en) * 2004-09-24 2004-10-27 Nokia Corp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141650B1 (ko) * 2004-09-30 2012-05-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매체접속제어 계층에서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이동통신용단말
US8312142B2 (en) * 2005-02-28 2012-11-13 Motorola Mobility Llc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recep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685291B2 (en) * 2005-11-08 2010-03-23 Mediatek Inc. Messaging service interoperability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GB2437586A (en) * 2006-04-27 2007-10-31 Motorola Inc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12377A (zh) * 2006-12-30 2008-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增强系统中信令信道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US8902817B2 (en) * 2009-12-15 2014-12-0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o control the activation of a wireless carrier
CN113645189B (zh) * 2019-02-15 202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节点、存储介质及系统芯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4739B1 (en) * 1997-04-30 2002-06-11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tter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er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transceiver and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US6505253B1 (en) * 1998-06-30 2003-01-07 Sun Microsystems Multiple ACK windows providing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iable multicast protocol
DE19927639A1 (de) * 1999-06-17 2000-12-21 Bosch Gmbh Robert Verfahren zur wiederholten Übertragung von Nachrichten in einem zentral gesteuerten Kommunikationsnetz
US6678523B1 (en) * 2000-11-03 2004-01-13 Motorola, Inc. Closed loop method for reverse link soft handof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US20020075824A1 (en) * 2000-12-14 2002-06-20 Willekes Tom J.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fil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infrastructure
JP2003061142A (ja) * 2001-08-09 2003-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dma移動通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85888C (zh) * 2002-02-08 2005-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接入系统上行控制信道在软切换状态的功率控制方法
JP3946059B2 (ja) * 2002-03-06 2007-07-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US7177661B2 (en) * 2002-05-06 2007-02-13 Extricom Ltd. Communication between wireless access points over LAN cabling
US7352722B2 (en) * 2002-05-13 2008-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tigation of link imbal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30236085A1 (en) * 2002-06-21 2003-12-25 Chi-Fong Ho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a security start val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3742055B2 (ja) * 2002-11-27 2006-02-01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tfci復号特性を利用する復号装置とその復号方法
US7414989B2 (en) * 2003-05-07 2008-08-19 Motorola, Inc. ACK/NACK determination reliability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6993342B2 (en) * 2003-05-07 2006-01-31 Motorola, Inc. Buffer occupancy used in uplink scheduling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7126928B2 (en) * 2003-08-05 2006-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ant, acknowledgement, and rate control active sets
GB0407902D0 (en) * 2003-08-15 2004-05-12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eedback signalling for multicast data transmission
US7702284B2 (en) * 2003-09-12 2010-04-20 Arto Pali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acknowledg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DE602004026483D1 (de) * 2004-02-13 2010-05-2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erfahren zur schnellen hard-weiterreichung und ein solches verfahren unterstützende mobilstation und basisstation
JP2005328525A (ja) * 2004-05-04 2005-1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上りリンクパケット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ソフトハンドオーバー端末機の最適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セルを選択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FI20040652A0 (fi) * 2004-05-07 2004-05-07 Nokia Corp Viestintämenetelmä, pakettiradiojärjestelmä, ohjain ja päätelait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8688A (zh) * 2009-09-18 2012-06-13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多点协作信令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CN102498688B (zh) * 2009-09-18 2017-05-24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多点协作信令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CN107277090A (zh) * 2016-04-07 2017-10-20 航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机载旅客娱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85003B1 (en) 2012-06-06
US20060046733A1 (en) 2006-03-02
MX2007002185A (es) 2007-10-16
EP1785003A1 (en) 2007-05-16
KR20070041638A (ko) 2007-04-18
US8699408B2 (en) 2014-04-15
JP2008515249A (ja) 2008-05-08
CN101084691B (zh) 2013-03-20
WO2006021356A1 (en) 2006-03-02
BRPI0514669A (pt) 2008-06-17
ES2386447T3 (es) 2012-08-21
PL1785003T3 (pl) 201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4691B (zh) 控制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组间无线信道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US2021007628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over a downlink channel of at least one of a plurality of cells
CN101384022B (zh) Iub/Iur上增强的上行链路专用信道应用协议
JP4041531B2 (ja) 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送信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に関連する情報を通信する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移動端末
EP1803236B1 (en) Improvements to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scheme
CN101715238B (zh) 发送/接收用于上行链路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JP4637105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プロトコルコンテキストの伝送
US723987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reconfigurable architecture for supporting an enhanced uplink soft handover operation
RU2270526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пакетов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радиосвязи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ая система мобильной радиосвязи
CN101167313B (zh) 用于voip的固定hs-dsch或者e-dch分配
JP4610652B2 (ja) サービングセル変更時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情報
JPWO2004057887A1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セル変更方法
JP2014209763A (ja) ハンドオーバ中にノードBを調整しかつ拡張アップリンク(EnhancedUplink)送信をサポートするワイヤレス通信方法
CN102710379A (zh) Mac实体和在mac实体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KR100909736B1 (ko) 업링크 트랜스포트 레이어의 전송 방법
KR20040029024A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패킷을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1060476B (zh) 增强的专用信道中调度信息传输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1069369B (zh) 改进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方案
EP2262302A1 (en) Telecommunicatio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KR20050094691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링크 스케줄링방법
JP2011015213A (ja)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