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1574B - 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1574B
CN101081574B CN2007101052893A CN200710105289A CN101081574B CN 101081574 B CN101081574 B CN 101081574B CN 2007101052893 A CN2007101052893 A CN 2007101052893A CN 200710105289 A CN200710105289 A CN 200710105289A CN 101081574 B CN101081574 B CN 1010815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head
air roll
main body
framework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52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1574A (zh
Inventor
二桥清刚
江冈健二
高桥孝辅
日吉武司
真田强
铃木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NCR Voyi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NC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789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4725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789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800668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789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1621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NC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81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1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81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1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敏打印机,具有主体、盖体、铰链机构、第一定位机构、及第二定位机构。在从盖体相对于主体打开的第二状态转变为盖体盖住主体的第一状态时,第一定位机构对盖体的第一压纸辊相对于主体的第一热敏头进行定位,并将盖体的第二热敏头设置在主体的第二压纸辊附近。第二定位机构对由第一定位机构设置在第二压纸辊附近的第二热敏头相对于主体的第二压纸辊进行定位。

Description

打印装置
相关申请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分别于2006年5月31日、2006年6月29日、2006年6月29日、及2006年6月29日提交的No.2006-151693、No.2006-178947、No.2006-178953、及No.2006-178958在先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整体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辊形纸(roll paper)的两面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能够在热敏记录纸的两面上同时打印的两面打印机构是公知的。在两面打印机构中,具有穿过纸张输送路径的第一热敏头和第一压纸辊的第一打印部与具有穿过纸张输送路径的第二热敏头和第二压纸辊的第二打印部对称地设置。
在两面打印机构中,第一热敏头在经过纸张输送路径的热敏记录纸的正面上执行打印,而第二热敏头在热敏记录纸的背面上执行打印,从而可以在热敏记录纸的两面上执行打印工艺(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第11-286147号公报)。
在这种打印装置中,沿纸张输送路径,第一打印部设置在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而第二打印部设置在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第一和第二打印部在纸张的两面上同时执行打印。
第一打印部具有作为打印头的第一热敏头以及设置为经由纸张输送路径与第一热敏头相对并输送纸张的第一压纸辊。第二打印部具有作为打印头的第二热敏头以及设置为经由纸张输送路径与第二热敏头相对并传输纸张的第二压纸辊。第一和第二热敏头、以及第一和第二压纸辊分别位于纸张输送路径的相对侧上,从而可以在纸张的两面上同时执行打印(例如,参照美国专利No.6,784,906)。
考虑到,将与两面打印机构类似的结构应用于具有能够相对于主体而打开/关闭的上部框架的热敏打印机。在这种热敏打印机中,例如,主体仅包括第一压纸辊和第二热敏头。例如,上部框架设置有第一热敏头和第二压纸辊。当热敏头和压纸辊设置在分离的构件中时,必须定位热敏头和压纸辊。为此,通过利用将盖体从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的操作,使盖体的第二热敏头位于主体的第二压纸辊上,并使盖体的第一压纸辊位于主体的第一热敏头上。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热敏打印机中,热敏头和相应的压纸辊分别独立设置在上部框架和主体中。因此,当它们设置在期望的位置中时,应该对它们进行高精度的定位。为此,位置精度的管理耗费精力且费用昂贵,而且整台热敏打印机需要很高的生产成本。
纸张是辊形的且设置在装置主体内,并且在使用时被拉出以穿过第一和第二打印部。当纸张用完时,应该用新纸张更换,在这种情况中,打开装置主体的顶面侧上的开/关构件,从而更换成新纸张。
但是,由于开/关构件完全由操作者手动打开,所以此操作耗费精力。
并不总是在热敏记录纸的两面上执行打印,而有时仅在一个面上执行打印。但是,由于热敏头始终接触热敏记录纸,所以热敏头由于与热敏记录纸的摩擦而磨损,因此热敏记录纸应该经常更换。由于无用载荷作用在驱动系统的机构上,所以很容易发生故障。
由于热敏头是构成打印机的部件中的昂贵部件,所以两面打印热敏打印机比单面打印热敏打印机更昂贵。为此,当目前仅需要单面打印而以后可能需要两面打印的使用者起先购买两面打印热敏打印机时,初始引入成本变高。另一方面,当起先购买了单面打印热敏打印机而在需要两面打印时又购买两面打印热敏打印机时,因为传送机构等可以共享,因而是不经济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结构改进热敏头相对于压纸辊的位置精度的热敏打印机。
本发明的打印装置包括:主体,具有能够在辊形纸的第一面上打印的第一热敏头;盖体,具有能够在辊形纸的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上打印的第二热敏头;铰链机构,用于保持盖体,以便盖体可以在其盖住主体的第一状态与其相对于主体被打开的第二状态之间可转动地移动;第一压纸辊,设置于盖体上,以便与主体的第一热敏头相对应;第二压纸辊,设置于主体上,以便与盖体的第二热敏头相对应;第一定位机构,当盖体从第二状态转换成第一状态时,该第一定位机构对盖体的第一压纸辊相对于主体的第一热敏头进行定位,并将盖体的第二热敏头设置在主体的第二压纸辊附近;以及第二定位机构,其对由第一定位机构设置在第二压纸辊附近的第二热敏头相对于主体的第二压纸辊进行定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一个操作来打开开/关构件,而不需要特殊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打印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具有可转动的开/关构件;第一打印头和第一压纸辊,它们被设置成以便通过纸张输送路径彼此相对,并在纸张的第一面上执行打印,和第二打印头和第二压纸辊,在装置主体中的纸张的另一面上执行打印;第一和第二弹簧材料,根据开/关构件的闭合操作而被压缩,以便将第一和第二打印头弹性抵压在第一和第二压纸辊上;锁紧装置,用于将开/关构件锁定于闭合位置;锁紧解除装置,用于解除锁紧装置的锁定;弹簧材料,根据借助于锁紧解除装置对锁紧装置的锁紧解除,而借助于弹簧力打开开/关构件;以及减速装置,用于降低由用于打开的弹簧材料而解除的开/关构件的打开速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减少热敏头的磨损和作用于机构上的载荷,并提高可靠性。
本发明的又一打印装置包括:热敏记录纸供应机构,用于沿纸张输送路径供应热敏记录纸;第一热敏头,其沿纸张输送路径而设置,并设置为与纸张输送路径的第一面相对;第一压纸辊,通过纸张输送路径相对于第一热敏头而设置;第二热敏头,其沿纸张输送路径而设置,并设置为与纸张输送路径的第二面相对;第二压纸辊,通过纸张输送路径相对于第二热敏头而设置;以及两面打印热敏打印机,其具有用于将第一热敏头和第二热敏头中的至少一个与纸张输送路径分离的促动器(actuator)。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且部分地将从本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并获得。
附图说明
结合于此并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连同以上给出的概括描述和以下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敏打印机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热敏打印机中的上部框架抬起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图2所示上部框架的第一压纸辊被装配到作为第一定位机构的凹部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图3所示上部框架反向折弯从而连接件接近主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了图4所示上部框架完全固定于主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示出了图6的打印装置中的用于降低开/关盖的打开速度的减速机构的视图;
图8是示出了图7中的减速机构的操作状态的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两面打印热敏打印机的纵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了结合于两面打印热敏打印机中的打印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热敏打印机的纵剖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热敏打印机的开/关盖处于打开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3是示出了热敏打印机的单面打印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以及
图14是示出了热敏打印机的两面打印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热敏打印机111包括:具有第一热敏头112的主体113、具有第二热敏头114的盖体115、以及设置于主体113与盖体115之间的铰链机构116。铰链机构116支撑盖体115,从而盖体115在盖体115盖住主体113的第一状态P1与盖体115相对于主体113被打开的第二状态P2之间可转动地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113具有:外壳121,可将辊形纸117装入其内;第一热敏头112,其可以在辊形纸117的第一面117A上执行打印;第二压纸辊122,其被可旋转地支撑于外壳121,以便与盖体115的第二热敏头114相对应;驱动部123,用于驱动辊形纸117的输送;减速齿轮125,将驱动部123的驱动力传递给第一压纸辊124和第二压纸辊122;主体框架126,用于支撑铰链机构116;凹部127,当盖体115处于第一状态P1时,第一压纸辊124被装配在该凹部中;钩形件128,与盖体115钩在一起,以及切割机构129的一部分。
辊形纸117由例如两面热敏记录纸构成。辊形纸117装配在外壳121的凹入部分(未示出)中,以便被可转动地支撑。例如,第二压纸辊122通过中心推进器可旋转地支撑于外壳121。驱动部123包括例如步进电机。凹部127具有上部开口的半圆形形状。也就是说,凹部127具有相对于柱形的第一压纸辊124互补的形状。
钩形件128可以围绕例如设置于下端的轴(未示出)可转动地移动。钩形件128具有例如设置于钩形件128与外壳121之间的抗扭卷簧。当沿与第二压纸辊122分离的方向向钩形件128施加力时,则通过抗扭卷簧的反作用力朝着接近第二压纸辊122的方向施加于钩形件128。
第一热敏头112沿来自第二压纸辊122的辊形纸117的输送方向设置于下游侧。第一热敏头112通过压缩弹簧(未示出)被推向第一压纸辊124。主体框架126具有长孔126A,铰链机构116可以沿着该长孔在水平方向上滑动。
盖体115具有:上部框架133;第二热敏头114,用于在辊形纸117的与第一面117A相对的第二面117B上打印;第一压纸滚筒124,被可旋转地支撑于上部框架133,以便与第一热敏头112相对应;出口(未示出),用于将辊形纸117排出到外部;以及切割机构129的一部分,被设置为以便邻近第一压纸辊124的下游。第一热敏头112连接于上部框架133。第二压纸辊122通过中心推进器被可旋转地支撑于上部框架133。第一热敏头112沿辊形纸117的输送方向设置在相对于第二压纸辊122的下游侧。
如图1和图2所示,上部框架133具有:第一框架134,固定于铰链机构116;第二框架135,与第一框架134分离;连接件136,用于连接第一框架134和第二框架135,以便第二框架135可以相对于第一框架134而可转动地移动;以及抗扭卷簧137,设置于第一框架134与第二框架135之间。轴部138设置于连接件136上,抗扭卷簧137围绕该轴部卷绕。轴部138用作第二框架135旋转移动的中心。第一框架134具有:第一销139,抗扭卷簧137的一端围绕该第一销卷绕;以及臂件140,其包括与钩形件128接合的接合销140A。臂件140的接合销140A设置在连接件136附近。
第二热敏头114可转动地保持在第一框架134中。第一压纸辊124可旋转地保持在第二框架135中,而第二框架135设置有切割机构129的一部分。
第二框架135具有:第二销144,抗扭卷簧137的另一端围绕该第二销卷绕;以及调节销145,用于调节第二框架135的旋转移动范围。第二框架135可以围绕连接件136的轴部138而相对于第一框架134可转动地移动。第二框架135通过抗扭卷簧137的力被推向主体113的方向。在这种状态下,连接件136与调节销145相连,从而第二框架135不再朝向主体113旋转移动。
如图2所示,第二热敏头114包括:头部主体148;头部框架147,用于支撑头部主体148并且可以围绕枢轴146可转动地移动;以及压缩弹簧149,用于将头部主体148推到主体113的第二压纸辊122上。
参照图1简单说明热敏打印机111的打印操作。在该实施例的热敏打印机111中,驱动部123驱动,以便使减速齿轮125旋转,进而使第一压纸辊124和第二压纸辊122旋转。借助于由于第一压纸辊124和第二压纸辊122的旋转而在第一压纸辊124、第二压纸辊122与辊形纸117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朝向出口输送辊形纸117。第二热敏头114在辊形纸117的第二面117B上执行打印工艺。然后,第一热敏头112在辊形纸117的第一面117A上执行打印工艺。最后,切割机构129将辊形纸117切割成带状纸张,而且热敏打印机111的打印过程结束。
如图2所示,热敏打印机111具有第一定位机构151和第二定位机构152,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对盖体115的第一压纸辊124相对于主体113的第一热敏头112进行定位,并且对盖体115的第二热敏头114相对于主体113的第二压纸辊122进行定位。第一定位机构151包括主体113的凹部127等。第二定位机构152包括:装配在凹部127内的第一压纸辊124、第一框架134、第二框架135、钩形件128等。
下面参照图2至图5说明第一定位机构151和第二定位机构152的作用。
图2示出了盖体115相对于主体113被打开的第二状态P2。如图2所示,上部框架133处于与主体113分离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框架134被抗扭卷簧137向下推动。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框架134的连接件136与第二框架135的调节销145相连,以便调节第二框架135的旋转运动范围。
如图3所示,当使用者关闭盖体115从而使盖体115从第二状态P2进入第一状态P1时,第一压纸辊124被装配到作为第一定位机构151的凹部127内。第一定位机构151可以将第一压纸辊124定位在第一热敏头112上。当第一压纸辊124被装配到凹部127内时,第二热敏头114被设置在第二压纸辊122附近,从而第二热敏头114被大致定位。在如图3所示的状态中,第一框架134的接合销140A与钩形件128的卡钩部128A相连,以便将钩形件128推向与第二压纸辊122分离的方向。
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继续推动盖体115时,上部框架133的第一框架134和第二框架135变为所谓的反向折弯状态。在从图3的状态到图4的反向折弯状态的过程中,被装配到包含在第二定位机构152中的凹部127内的第一压纸辊124起到支撑点的作用。也就是说,由于第二框架135可以相对于第一压纸辊124可转动地移动,所以连接件136可以围绕第一压纸辊124可转动地移动,以便接近主体113。与第二框架135的旋转运动同时,第一框架134也可转动地移动。连接件136通过第一框架134和第二框架135的旋转运动而接近主体113。当连接件136接近主体113时,臂件140的接合销140A经过钩形件128的卡钩部128A,而钩形件128移动以接近第二压纸辊122。在这种情况下,在臂件140的接合销140A与钩形件128的卡钩部128A的下端之间产生具有预定长度的重叠部分L。
第二热敏头114被推靠在第二压纸辊122上。在第二热敏头114中,头部框架147围绕枢轴146可转动地移动。压缩弹簧149通过头部框架147的旋转运动而被压缩,而头部主体148通过压缩弹簧149的反作用而被推靠在第二压纸辊122上。
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解除盖体115的推动时,上部框架133从反向折弯状态复原,并且第一框架134和第二框架135变为水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作为第二定位机构152的钩形件128被钩在臂件140的接合销140A上。因此,确定了第二热敏头114的竖直位置。当上部框架133处于水平状态时,则保持第一压纸辊124装配于第一定位机构151的凹部127内的状态。第一定位机构151的凹部127确定第二热敏头114的水平位置。盖体115通过这个过程变为其盖住主体113的第一状态P1。第一定位机构151和第二定位机构152可以定位第一压纸辊124和第二热敏头114。
上述说明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热敏打印机111。根据该实施例,由于设置有第二定位机构152以及第一定位机构151,所以可以精确地定位第一热敏头112和第二热敏头114。具体地,第二热敏头114通过第一定位机构151预先设置在第二压纸辊122附近,且随后通过第二定位机构152定位在第二压纸辊122上。为此,与一次通过单个定位机构来定位的情况相比,可以更精确地定位彼此远离的第二热敏头114和第二压纸辊122。
盖体115具有:第一框架134,用于支撑第二热敏头114;第二框架135,用于支撑第一压纸辊124;以及连接件136,用于连接第一框架134和第二框架135,从而第二框架135可以相对于第一框架134可转动地移动。因此,可以构造其中第二框架135可相对于第一框架134可转动地移动的分离型上部框架133。
第一定位机构151包括凹部127,并且该凹部127对装配于其中的第一压纸辊124相对于第一热敏头112进行定位,并通过第一压纸辊124的定位而确定第二热敏头114相对于第二压纸辊122的水平位置。因此,可以共同确定第一压纸辊124的位置和第二热敏头114的水平位置。
第二定位机构152包括装配于凹部127内的第一压纸辊124、第一框架134及第二框架135。第二定位机构152围绕装配于凹部127内的第一压纸辊124而可转动地移动第一框架134和第二框架135,从而连接件136靠近主体113,以便相对于主体113的第二压纸辊122定位盖体115的第二热敏头114。因此,由于第二热敏头114可以与装配于主体113的凹部127(其用作支撑点)内的第一压纸辊124一起定位,因此可以更精确地定位第二热敏头114。由于在第一压纸辊124被固定的状态下通过利用第一框架134和第二框架135的旋转运动而定位第二热敏头114,所以第二热敏头114可以逐渐靠近主体113的第二压纸辊122。因此,当定位第二热敏头114时,防止了第二热敏头114与第二压纸辊122迅速相连,从而防止了第二热敏头114由于在与第二压纸辊122相连时的冲击而移动的情形。
第二定位机构152包括:钩形件128,该钩形件设置于主体113上,以便在第一状态P1下钩在盖体115上。钩形件128确定第二热敏头114相对于第二压纸辊122的竖直位置。为此,第二定位机构152可以与第一定位机构151相结合来确定第二热敏头114的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
钩形件128与位于第一框架134和第二框架135之间的连接件136附近的臂件140相接合。为此,钩形件128可以与移动距离最长的连接件136相接合,并且可以充分设置钩形件128与臂件140之间的重叠部分L。当充分设置钩形件128与臂件140之间的重叠部分L时,接合销140A不脱离钩形件128,并且盖体115可以牢固地固定于主体113。
钩形件128与上部框架133中的第一框架134的臂件140接合。因此,在该实施例的热敏打印机111中,第一框架134的第一压纸辊124通过主体113的凹部127而固定,并且第二框架135通过钩形件128而固定。为此,用于主体113的固定装置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框架134和第二框架135上,从而将上部框架133稳定地保持于主体113。
凹部127具有上部开口的半圆形形状。为此,第一定位机构151可通过简单的结构而构造。半圆形凹部127简单且精确地确定第一压纸辊124的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半圆形凹部127还可以精确地确定第二热敏头114的水平位置。
[第二实施例]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装置。附图中的标号201表示装置主体,并且供应纸张202的卷轴部203设置于装置主体201中。纸张202的两面均为热敏打印面,并且纸张202沿着纸张输送路径204被拉出。
第一和第二打印部206和207沿纸张输送路径204而设置。第一打印部206位于纸张202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而第二打印部207位于纸张202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上。
第一打印部206具有作为第一打印头的第一热敏头210,并且第一压纸辊211被设置成以便通过纸张输送路径204与第一热敏头210相对。第一热敏头210的下侧通过枢轴210a可转动地支撑于主体框架侧,而第一热敏头的上侧通过作为第一弹簧材料的第一弹簧213而被弹性加压,从而其发热面与第一压纸辊211进行压力接触。第一压纸辊211由驱动机构(未示出)驱动以进行旋转,并输送纸张202。
第二打印部207具有作为第二打印头的第二热敏头220,并且第二压纸辊221被设置成以便通过纸张输送路径204与第二热敏头220相对。第二压纸辊221可旋转地安装于主体框架侧,并由驱动机构(未示出)驱动以进行旋转,以便输送纸张202。
第二热敏头220通过枢轴220a可旋转地安装于上部框架223的下侧上的中心。第二热敏头220通过作为第二弹簧材料的第二弹簧222而被向下弹性地加压,且使得其发热面与第二压纸辊221压力接触。
上部框架223的一端通过枢轴223a可旋转地支撑于主体框架,而第一压纸辊211可旋转地安装于上部框架223的旋转移动端。
也就是说,第一压纸辊211和第二热敏头220安装于上部框架223,而第一热敏头210和第二压纸辊221安装于主体框架。
作为用于打开的弹簧材料的扭簧(toggle spring)224设置于上部框架223的一端,且上部框架223可转动地向上移动,以便通过扭簧224的弹力而被打开。
作为闭锁件的闭锁销(latch pin)226从上部框架223的侧面突出,且闭锁销126可分离地闭锁在作为钩形件的钩形杆227上。闭锁销226和钩形杆227组成锁紧装置。钩形杆227的下侧被安装为以便通过枢轴227a可转动地移动,并且接触第一热敏头210的凸轮部227c与钩形杆227的一部分一体形成。
另一方面,上部面盖230设置于装置主体201的上面,以便可以自由地打开和关闭,并且上部面盖230和上部框架223组成开/关构件229。上部面盖230设置为与上部框架223同轴,并与上部框架223一体地打开和关闭。
作为解除装置的操作按钮231设置于上部面盖230,且锥形表面231a形成在操作按钮231的下端。与操作按钮231的锥形表面231a相对的锥形表面227b形成在钩形杆227的上端。
当在上部面盖230关闭的状态下按下操作按钮231时,其锥形表面231a被推靠在钩形杆227的锥形表面227b上,从而钩形杆227顺时针方向旋转移动,并且解除其在闭锁销226上的闭锁。凸轮部227c推动第一热敏头210,且第一热敏头与压纸辊211分离。
如图7所示,包括减速装置的旋转移动杆234设置为与上部框架223的枢轴223a同轴。作为用于逆时针方向偏压旋转移动杆234的载荷施加件的弹簧235连接于旋转移动杆234的下侧。
由橡胶(NBR)制成的凸起233从上部框架223的侧面突出,并且在上部框架223被打开时,凸起233接触旋转移动杆234。
下面解释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装置的打印操作。如图6所示,在将纸张202设置于第一打印部206与第二打印部207之间的状态下,由驱动机构(未示出)沿图中所示箭头方向旋转驱动第一和第二压纸辊211和221。因此,沿图中的箭头方向输送纸张202,并且通过第一热敏头210在纸张202的一面上打印信息,且同时通过第二热敏头220在纸张202的另一面上打印信息。
当用于打印的纸张202用完时,应该用新纸张更换纸张202。
下面解释纸张202的更换操作。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按下操作按钮231。因此,钩形杆227上侧上的锥形表面227b被操作按钮231下侧上的锥形表面231a推动,从而钩形杆227围绕枢轴227a顺时针方向旋转。钩形杆227通过这种旋转而与闭锁销226分离,并且第一热敏头210被凸轮部227c推动,以克服第一弹簧213的偏压力而围绕枢轴210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移动,并与第一压纸辊211分离。由于锁紧的解除,上部框架223通过第二弹簧222的斥力而围绕枢轴223a略微向上旋转移动。之后,上部框架223通过扭簧224的弹力而进一步向上旋转移动,且上部框架223以及上部面盖230打开为上升状态。
如图8所示,在上部框架223被打开的状态下,上部框架223的凸起233接触旋转移动杆234的上侧。因此,旋转移动杆234围绕枢轴223a顺时针方向旋转移动。但是,此时,弹簧235的作为旋转移动载荷的偏压力作用在旋转移动杆234上,且上部框架223被打开时的动量减小为合适的速度,从而上部框架223以及上部面盖230被打开。打开之后,补充新纸张,从而完成纸张的更换。
根据该实施例,仅通过按下操作按钮231而解除闭锁销226与钩形杆227之间的锁紧,就可以打开上部框架223和上部面盖230。因此,操作者可以仅仅按下操作按钮231,因此上部框架223和上部面盖230的打开操作变得很容易。
当上部框架223被打开时,使得上部框架223的凸起233接触旋转移动杆234,从而旋转移动杆234克服弹簧235的偏压力而旋转移动。为此,当上部框架223被打开时,上部框架223的打开速度由于弹簧235的偏压力而减小,从而可以安全地打开上部框架。
当上部框架223被打开时,第一热敏头210通过钩形杆227的凸轮部227c克服第一弹簧213的偏压力而旋转移动,以便与第一压纸辊211分离。为此,第一热敏头210与第一压纸辊211之间的接触压力不会成为打开载荷,从而使得可以平稳打开。
[第三实施例]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两面打印热敏打印机310的纵剖视图,而图10是示出了结合于两面打印热敏打印机310中的打印机构330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在图9中,P表示具有两个打印面的热敏记录纸。
两面打印热敏打印机310具有:外壳311;外壳主体312,用于容纳各机构;以及开/关盖313,设置于外壳主体312,以便自由地打开/关闭。
外壳311容纳:热敏记录纸供应部320,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卷绕有热敏记录纸P的热敏记录纸辊R,并供应热敏记录纸P;以及打印机构330,在所供应的热敏记录纸P上执行打印。
热敏记录纸供应部320具有:保持件321,用于保持热敏记录纸辊R;以及输送机构323,用于将热敏记录纸P从保持件321沿着纸张输送路径322输送至打印机构330。
打印机构330具有:驱动机构340;第一打印部350,沿着纸张输送路径322设置;第二打印部360;以及切割机构370。
驱动机构340具有:驱动电机341;以及齿轮机构342,用于将驱动电机341所产生的旋转力传输至各部分。
第一打印部350具有:第一热敏头351,以相对的方式设置在与纸张输送路径322的突出方向相垂直的一侧(第一面侧)上;第一压纸辊352,被设置为以便通过纸张输送路径322与第一热敏头351相对;以及第一促动器353,使第一热敏头351朝向第一压纸辊352前进和后退。第一压纸辊352由齿轮机构342驱动。第一促动器353具有:驱动部353a,由螺线管或步进电机构成;杆353b,通过驱动部353a而操作;以及弹簧353c,将杆353b朝向第一压纸辊352偏压。
第二打印部360具有:第二热敏头361,以相对的方式设置在与纸张输送路径322的突出方向相垂直的另一侧(第二面侧)上;第二压纸辊362,被设置为以便通过纸张输送路径322与第二热敏头361相对;以及第二促动器363,使第二热敏头361朝向第二压纸辊362前进和后退。第二压纸辊362由齿轮机构342驱动。第二促动器363具有:驱动部363a,由螺线管或步进电机构成;杆363b,通过驱动部363a而操作;以及弹簧363c,将杆363b朝向第二压纸辊362偏压。
具有这种结构的两面打印热敏打印机310按如下执行打印。当预先切断与第一促动器353以及与第二促动器363的电连接时,杆353b和363b的突出量由于弹簧353c和363c的作用而变到最大。因此,第一热敏头351和第二热敏头361分别被压到第一压纸辊352和第二压纸辊362上。
当从外部输入打印指令时,驱动电机341旋转到恒定方向。驱动电机341的旋转通过齿轮机构342而驱动输送机构323,并向第二打印部360供应热敏记录纸P。第二打印部360在热敏记录纸P的第二面P2上开始打印。当热敏记录纸P到达第一打印部350时,在热敏记录纸P的第一面P1上的打印开始。
当完成热敏记录纸P的两面上的打印时,输送机构323将热敏记录纸P发送至切割机构370,并切割纸张。
下面解释仅在一面上执行打印的情况。例如,当在热敏记录纸P的第一面P1上执行打印时,第二促动器363运转,以便减少减少杆363b的克服弹簧363c偏压力的突出量。因此,杆363b的前端与第二热敏头361分离,且进一步还与纸张输送路径322分离。因此,当仅在热敏记录纸P的第一面P1上执行打印时,第二热敏头361不与热敏记录纸P接触,且不会磨损。
类似地,当仅在热敏记录纸P的第二面P2上执行打印时,第一促动器353运转。
该实施例中的两面打印机310可以在热敏记录纸P的两面上执行打印。当它仅在一面上执行打印时,不执行打印的热敏头与热敏记录纸P分离,从而防止了由于热敏头与热敏记录纸P之间的滑动而造成的磨损。可以减小待施加于输送机构323、齿轮机构342及驱动电机341的载荷,从而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第四实施例]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热敏打印机410的纵剖视图,而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热敏打印机410的开/关盖412处于打开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3和图14是示出了结合于热敏打印机410中的打印机构430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附图中的P表示具有两个打印面的热敏记录纸,P1表示正面,而P2表示反面。
热敏打印机410具有:外壳主体411,用于容纳各机构,以及开/关盖412,设置于外壳主体411上,以便自由地打开和关闭。热敏头安装部414设置于开/关盖412的内表面上。
外壳主体411容纳:热敏记录纸供应部420,用于支撑卷绕有热敏记录纸P的热敏记录纸辊R;以及打印机构430,在所供应的热敏记录纸P上执行打印。
热敏记录纸供应部420具有:保持件421,用于保持热敏记录纸辊R;以及输送机构423,用于将热敏记录纸P从保持件421沿着纸张输送路径422输送至打印机构430。图中的F表示输送方向。
打印机构430具有:驱动机构440;第一打印部450,沿着纸张输送路径422设置;第二打印部460;以及切割机构470。
驱动机构440具有:驱动电机441;以及齿轮机构442,用于将驱动电机341所产生的旋转力传输至各部分。
第一打印部450具有:第一热敏头451,被设置为以便与纸张输送路径422的突出方向相垂直的一侧(正面P1)相对;第一压纸辊452,被设置为以便通过纸张输送路径422与第一热敏头451相对;以及弹簧453,将第一热敏头451朝向第一压纸辊452偏压。
第一压纸辊452安装于开/关盖412,并且齿轮机构442在开/关盖412关闭的状态下连接于第一压纸辊452的驱动系统。
第二打印部460具有:第二热敏头461,以相对的方式设置在与纸张输送路径422的突出方向相垂直的另一端(反面P2)上;第二压纸辊462,被设置为以便通过纸张输送路径422与第二热敏头461相对;以及弹簧463,将第二热敏头461朝向第二压纸辊462偏压。第二压纸辊462由齿轮机构442驱动。
第二热敏头461可分离地安装于开/关盖412的热敏头安装部414,并在开/关盖412关闭的状态下连接于容纳在外壳主体411中的控制部(未示出)。
具有这种结构的热敏打印机410按如下使用。首先解释单面打印。由于仅执行单面打印的使用者不使用第二热敏头461,所以使用者不用在热敏头安装部414上做任何安装。
当开/关盖412关闭时,控制部连接于第一热敏头451。当从外部输入打印指令时,驱动电机441沿恒定方向旋转。驱动电机441的旋转通过齿轮机构442而驱动输送机构423,并将热敏记录纸P驱动到输送方向F。
齿轮机构442将第一压纸辊452和第二压纸辊462旋转到热敏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因此,借助于第一压纸辊452和第二压纸辊462的驱动力作用在热敏记录纸P上,从而热敏记录纸P被驱动到输送方向F。
当热敏记录纸P到达第一打印部450时,热敏记录纸P的正面P1上的打印开始。当热敏记录纸P上的打印完成时,输送机构423将热敏记录纸P输送至切割机构470,从而切割纸张P。
下面解释两面打印。执行两面打印的使用者将第二热敏头461安装于热敏头安装部414。
当开/关盖412关闭时,齿轮机构442连接于第一压纸辊452的驱动系统,而控制部连接于第二热敏头461。当从外部输入打印指令时,驱动电机441沿恒定方向旋转。驱动电机441的旋转通过齿轮机构442而驱动输送机构423,并将热敏记录纸P驱动到输送方向F。
齿轮机构442进一步将第一压纸辊452和第二压纸辊462旋转到热敏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因此,借助于第一压纸辊452和第二压纸辊462的驱动力作用在热敏记录纸P上,以便将热敏记录纸P驱动到输送方向F。
当热敏记录纸P到达第二打印部460时,第二打印部460在热敏记录纸P的反面P2上开始打印。当热敏记录纸P被进一步输送并到达第一打印部450时,热敏记录纸P的正面P1上的打印开始。
在这种方式中,当热敏记录纸P到达第一打印部450时,热敏记录纸P的正面P1上的打印开始。当热敏记录纸P上的打印完成时,输送机构423将热敏记录纸P1输送至切割机构470,从而切割纸张P。
根据该实施例中的热敏打印机410,当用于在反面上打印的第二热敏头461为可分离时,抑制了单面打印时的引入成本,并且同时仅通过引入第二热敏头461而能够升级为两面打印。
本发明的热敏打印机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也就是说,在这些实施例中,辊形纸包括两面热敏记录纸,例如,可以使用墨带在辊形纸的两面上执行打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很容易了解到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在其更广泛的方面并不限于本文中示出以及描述的具体细节和典型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发明总发明构思的精神或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9)

1.一种打印装置,包括:
主体,具有能够在辊形纸的第一面上打印的第一热敏头;
盖体,具有能够在所述辊形纸的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上打印的第二热敏头;
铰链机构,用于保持所述盖体,以便所述盖体可以在其盖住所述主体的第一状态与其相对于所述主体被打开的第二状态之间可转动地移动;
第一压纸辊,设置于所述盖体上,以便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热敏头相对应;
第二压纸辊,设置于所述主体上,以便与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二热敏头相对应;
第一定位机构,当所述盖体从所述第二状态转换成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对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压纸辊相对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一热敏头进行定位,并将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二热敏头设置在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压纸辊附近;以及
第二定位机构,其对由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纸辊附近的所述第二热敏头相对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压纸辊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盖体包括:
第一框架,其固定于所述铰链机构并支撑所述第二热敏头;
第二框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压纸辊;以及
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从而所述第二框架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旋转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凹部,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主体,从而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压纸辊装配于所述凹部内,
所述凹部对所装配的第一压纸辊相对于所述第一热敏头进行定位,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压纸辊的定位而确定所述第二热敏头相对于所述第二压纸辊的水平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装配于所述凹部内的所述第一压纸辊、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以及所述连接件,并且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围绕装配到所述凹部内的所述第一压纸辊而旋转移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从而使得所述连接件接近所述主体,以便对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二热敏头相对于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二压纸辊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钩形件,所述钩形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并在第一状态下钩在所述盖体上,并且
所述钩形件确定所述第二热敏头相对于所述第二压纸辊的竖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钩形件钩在所述盖体的所述连接件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钩形件钩在所述盖体的所述第一框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凹部具有上部开口的半圆形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热敏头可与所述盖体分离。
CN2007101052893A 2006-05-31 2007-05-31 打印装置 Active CN1010815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51693 2006-05-31
JP2006-151693 2006-05-31
JP2006151693A JP2007320121A (ja) 2006-05-31 2006-05-31 両面印刷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サーマルヘッド保持方法
JP2006-178947 2006-06-29
JP2006178947A JP4247251B2 (ja) 2006-06-29 2006-06-29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06178947 2006-06-29
JP2006-178958 2006-06-29
JP2006178953A JP2008006680A (ja) 2006-06-29 2006-06-29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06-178953 2006-06-29
JP2006178953 2006-06-29
JP2006178958 2006-06-29
JP2006178958A JP4616216B2 (ja) 2006-06-29 2006-06-29 印刷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30152A Division CN101574864B (zh) 2006-05-31 2007-05-31 打印装置
CN2009102119777A Division CN101722741B (zh) 2006-05-31 2007-05-31 打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1574A CN101081574A (zh) 2007-12-05
CN101081574B true CN101081574B (zh) 2010-06-02

Family

ID=388533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30152A Active CN101574864B (zh) 2006-05-31 2007-05-31 打印装置
CN2007101052893A Active CN101081574B (zh) 2006-05-31 2007-05-31 打印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30152A Active CN101574864B (zh) 2006-05-31 2007-05-31 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320121A (zh)
CN (2) CN1015748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10965B2 (ja) 2007-09-28 2012-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5117329B2 (ja) * 2008-09-08 2013-01-16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0064311A (ja) * 2008-09-09 2010-03-25 Toshiba Tec Corp 印刷装置
JP2011084021A (ja) * 2009-10-19 2011-04-28 Noritsu Koki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30125A (zh) * 2010-06-11 2010-09-15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94410B (zh) * 2010-07-09 2012-07-18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29181B (zh) * 2011-12-05 2014-12-24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喷头模组快速定位的方法与装置及系统
CN103552376B (zh) * 2013-10-30 2015-11-25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打印装置
TWI486263B (zh) * 2014-01-06 2015-06-01 三緯國際立體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列印頭模組
JP6422333B2 (ja) * 2014-09-02 2018-11-14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印字ユニット及びプリンタ
US9604474B2 (en) * 2014-09-02 2017-03-28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nting unit and printer
JP6513443B2 (ja) * 2015-03-20 2019-05-1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CN108944062A (zh) * 2018-07-27 2018-12-07 珠海贺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敏打印机
CN109747277B (zh) * 2019-02-18 2024-05-07 新会江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开盖票据打印机
CN116100959A (zh) * 2022-12-30 2023-05-12 武汉精臣智慧标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模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11980A2 (en) * 1987-10-14 1989-04-19 Tokyo Electric Co., Ltd. Thermal printer
US5961228A (en) * 1997-08-22 1999-10-05 Paxar Corporation Modular printer
CN1576028A (zh) * 2003-07-22 2005-02-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打印装置
EP1564014A2 (en) * 2004-02-17 2005-08-17 Paxar Americas, Inc. Printer and stacker and methods of printing and stacking labe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8060A (ja) * 1998-10-14 2000-04-25 Star Micronics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EP1587689A2 (en) * 2002-12-23 2005-10-26 Polaroid Corporation Thermal printer assembly
KR100619051B1 (ko) * 2004-10-09 2006-08-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감열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11980A2 (en) * 1987-10-14 1989-04-19 Tokyo Electric Co., Ltd. Thermal printer
US5961228A (en) * 1997-08-22 1999-10-05 Paxar Corporation Modular printer
CN1576028A (zh) * 2003-07-22 2005-02-0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打印装置
EP1564014A2 (en) * 2004-02-17 2005-08-17 Paxar Americas, Inc. Printer and stacker and methods of printing and stacking labe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4864B (zh) 2012-08-22
JP2007320121A (ja) 2007-12-13
CN101081574A (zh) 2007-12-05
CN101574864A (zh) 2009-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1574B (zh) 打印装置
CN101722741B (zh) 打印装置
KR101505205B1 (ko) 커터가 달린 프린터
EP1108556B1 (en) Printer
US7988374B2 (en) Sheet cutting device and printer
US8692857B2 (en) Printer
US8139093B2 (en) Thermal printer
US9545800B2 (en) Printing unit and thermal printer
US9393814B2 (en) Printing unit and thermal printer
US9393818B2 (en) Printer apparatus including a fixed blade pushed toward a movable blade
JP5469469B2 (ja) プリンタ
US8287198B2 (en) Printer
WO1999051443A1 (fr) Imprimante
US9333770B2 (en) Printing unit and printer
JPH10193710A (ja) プリンタ
JP2008238743A (ja) プリンタ装置
JP5030286B2 (ja) 紙折り装置
JP2008006683A (ja) 印刷装置
JPH05286184A (ja) プリンタの用紙送り装置
JP2008238487A (ja) プリンタ装置またはラミネート装置
JP2005001876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H11106102A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403

Address after: Tokyo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tiger Co., Ltd.

Co-applicant after: NCR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tec K. 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Xiu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dong

Assignor: NCR Corp.

Contract record no.: 201099000081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printer to judge effectiveness of printed pap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Open date: 20071205

Record date: 201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