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0521A - 连接由具有两个底板等的圆袜针织机中的底板的至少两组相互隔开的针制造的针织品部分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由具有两个底板等的圆袜针织机中的底板的至少两组相互隔开的针制造的针织品部分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80521A CN101080521A CNA2005800435619A CN200580043561A CN101080521A CN 101080521 A CN101080521 A CN 101080521A CN A2005800435619 A CNA2005800435619 A CN A2005800435619A CN 200580043561 A CN200580043561 A CN 200580043561A CN 101080521 A CN101080521 A CN 1010805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needle
- bar
- syringe
- knit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2—Loop-transfer poi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4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连接由具有两个针床的圆型袜类针织机或类似的针织机中的针床的至少两组相互隔开的针所制造的针织品部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借助设置在第一针床(1)的第一部分(A)中的第一组针来形成至少一个第一针织品部分(2);借助设置在第一针床(1)的第二部分(B)中的第二组针来形成至少一个第二针织品部分(3),第二部分(B)围绕第一针床(1)的轴线(1a)与第一部分(A)成角度地隔开;借助设置在第二针床(4)中的接合部件并且借助第二针床(4)相对于第一针床(1)围绕其轴线(1a)的角度偏移,来将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至少一个针织行和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至少一个针织行转移至设置在第一针床(1)的第三部分(C)中的成组连接针的至少部分针。然后,致动与第一针织品部分(2)和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要转移的针织行相接合的连接针(11、12、13),从而制造至少一个用于连接两个针织品部分的针织行,然后连接针从针织品上脱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由具有两个针床的圆型袜类针织机或类似的针织机中的针床的至少两组相互隔开的针制造的针织品部分的方法,其中两个针床是同轴的和彼此面对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尤其用于连接由设置在同一个针床的两个部分中的至少两组针制造的针织品部分,该针床例如由针筒针盘针织机的针筒构成,这些针织品部分在用来制造它们的同一个机器上围绕针床的轴线相互成角度地隔开。
背景技术
圆型袜类针织机是已知的,它们具有两个同轴和相互面对的针床,这两个针床例如由针筒和针盘来构成,该针筒具有垂直轴线,而该针盘设置在针筒上方并与针筒同轴。
多个轴向狭槽设置在针筒的侧面上,且各狭槽接纳一针,可以沿着相应狭槽的往复移动来致动该针从而制造针织品。
在这些机器的针盘中有多个径向狭槽,各径向狭槽接纳至少一个接合部件,该接合部件可以由钩、推杆或针来构成,且一旦有命令就可以沿着相应的径向狭槽移动,从而从抽出位置转到缩回位置,在该抽出位置它从针盘的外围轮廓突出,而在该缩回位置它凹入针盘内以避免与针筒的针干涉。
在抽出位置,接合部件可以与针筒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从而接合针织环或更具体地是由针筒的针制造的针织行的一部分,或者将针织环或先前已接合的针织行的一部分释放至针筒的针。
在缩回位置,接合部件可以保持针织环或先前已接合的行的一部分,而不与针筒的针相干涉。
根据所使用的接合部件的类型,接合部件可以拾取针织环,严格地说从制造它们的针中拾取,或者可以在由针筒的针形成针织行的过程中保持环连纱线的部分,然后将先前拾取的针织环或先前保持的环连纱线的部分释放至针筒的针。为了简化描述,术语“针织环”在下文中理解成表示针织行的一部分或环连纱线的一部分,该针织行的一部分可以由严格来说的针织环来构成。
在一些机器中,各接合部件由并排设置的两个或多个部件构成,它们通常设置在针盘的同一个径向狭槽中,并且彼此协作,且与针筒的针协作,从而从针筒的针中拾取针织环,或者将先前由针筒的其它针拾取的、或在针筒的针部分上形成针织行的过程中保持的针织环释放至针筒的针。
假如设置在针盘中的接合部件由针构成,所述针除了可用于接合或拾取由针筒的针制造的针织环之外,还可用于制造针织品。
在“无缝”衣物的制造领域,即具有管状结构而在其侧部没有接缝的衣物,人们感到需要能够连接由设置在针筒中的且围绕针筒的轴线相互成角度隔开的成组的针制造出的针织品部分,从而避免衣服的后续再加工以形成用于连接所述针织品部分的接缝。
例如对于内衣的肩带、乳罩、紧身衣或者对于内裤的垫布都有这种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一种允许直接在用来制造物品的机器上、连接由位于具有两个针床的圆型袜类针织机或类似的针织机中的针床的两个围绕针床轴线相互成角度隔开的部分中的至少两组针制造的针织品部分的方法来满足这种需要。
在这个目标内,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避免用于连接针织品部分的缝纫操作来允许降低所述衣物的制造成本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避免使用针缝来连接衣服部分从而允许制造更舒适的衣物的方法。
这个目标和这些及其它目的将会在下文中变得更显而易见,它们通过一种用于连接由具有两个针床的圆型袜类针织机或类似的针织机中的针床的至少两组相互隔开的针所制造的针织品部分的方法来实现,该针织机包括两个同轴的和相互面对的针床,分别为设有针的第一针床和设有接合部件的第二针床,可致动针来制造针织品,可致动接合部件,从而保持或拾取由第一针床的针形成的针织环,或者将先前保持或拾取的针织环释放至第一针床的针,其中,该方法包括:
-用于以设置在第一针床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一组针来形成由多个针织行构成的至少一个第一针织品部分的步骤;
-用于以设置在第一针床的第二部分中的第二组针来形成由多个针织行构成的至少一个第二针织品部分的步骤,其中第一针床的第二部分围绕第一针床的轴线与第一针床的第一部分成角度地隔开;
-用于将第二针织品部分的至少一个针织行转移至设置在第一针床的第三部分中的成组连接针的至少部分针的第一转移步骤,第一针床的第三部分位于第一针床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借助第二针床的接合部件并且借助第二针床相对于第一针床围绕其轴线的角度偏移来实施第一转移步骤;
-用于将第一针织品部分的至少一个针织行转移至成组连接针的至少部分针的第二转移步骤,借助第二针床的接合部件并且借助第二针床相对于第一针床围绕其轴线的角度偏移来实施第二转移步骤;
-用于借助接合第一针织品部分和第二针织品部分的成组连接针的针来形成至少一个连接的针织行的步骤,其中至少一个连接的针织行将第一针织品部分连接至第二针织品部分;
-用于使成组连接针与针织品部分脱开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意图较佳地用一种类型的圆型袜类针织机来实施,该针织机包括针筒和针盘,该针筒具有垂直轴线,该针盘设置在针筒上方并与针筒同轴,且设有接合部件,可致动接合部件从而保持或拾取由针筒的针形成的针织环。假如所述接合部件由钩或推杆构成,即是不能形成针织品的部件的话,则术语“第一针床”专门涉及针筒,而术语“第二针床”专门涉及针盘。假如相反地针盘的接合部件由针构成,即是可以被致动从而形成针织品的部件的话,则术语“第一针床”可以再次涉及针筒,而术语“第二针床”可以再次涉及针盘,或者同样地,术语“第一针床”可以涉及针盘,而术语“第二针床”可以涉及针筒。在最后的情况下,针筒的针构成第二针床的接合部件。
在不改变以上规定的前提下,为了简化描述和更清楚起见,下文中通过假设“第一针床”是具有针筒和针盘的圆型袜类针织机类型的针筒而“第二针床”是针盘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附图说明
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较佳的但非排它性的实施例中,借助附图中的非限制性例子来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显而易见,其中:
图1-4是用于在成组的连接针上转移要连接的两个针织品部分的针织行的步骤的示意图;
图5是将要连接的一个针织品部分的针织行从针盘的接合部件转移至针筒的成组连接针的第一种方式的视图;
图6-10示出将要连接的一个针织品部分的针织行从针盘的接合部件转移至针筒的成组连接针的第二种方式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意图较佳地用圆型袜类针织机来实施,该圆型袜类针织机设有针筒1和针盘4,该针筒1具有垂直轴线1a,而该针盘4向上和同轴地面对针筒1;所述针筒和所述针盘可以各借助相应的电机以可能的电气控制的方式来致动,在该方式中,致动两个电机,从而在机器工作的一些步骤中相对于针筒1围绕公共轴线1a刚性地或共同地转动针盘4,并且在机器工作的其它步骤中相对于针筒1以可根据不同工作要求变化的角度来转动针盘4。
机器的针盘4设有接合部件,可致动该接合部件从而接合由针筒1的针制造的针织行的针织环60,或者将先前接合的针织环60释放至针筒1的针。
各接合部件可以由针、至少一个推杆或至少一个钩以本身已知的方式来构成。
根据机器的类型和工作要求,假如接合部件由推杆或钩构成,则各接合部件可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或多个部件,它们彼此协作,从而接合要转移的针织环60,然后将针织环60转移到针筒1的针。
更具体地说,在针盘4中有多个径向狭槽,为了简化而在图中省略,在各径向狭槽内有接合部件,一旦有命令,该接合部件就可沿着相应的径向狭槽移动,从而从抽出位置移动至缩回位置,在该抽出位置,它从针盘4的外围轮廓突出以与针筒1的至少一个针相互作用,从而接合由针筒1的针形成的针织行的针织环60,或者将先前接合的针织环60释放至针筒1的针,而在该缩回位置,它缩入针盘4内从而保持先前接合的针织环60和/或不与针筒1的针相干涉。
通过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在接合部件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跟部,来实现沿着针盘4的相应径向狭槽移动接合部件从而将它们从抽出位置转移到缩回位置或反之亦然,该跟部从针盘4向上突出并接合致动凸轮,该致动凸轮向上面对针盘4,且在机器工作过程中,针盘4相对于该致动凸轮类似于针筒1围绕其自身轴线1A转动。
尤其当接合部件是由针构成的时,针盘4可以设有选择装置,该选择装置允许甚至单独地选择哪个接合部件必须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抽出位置或反之亦然。例如在本申请人的美国专利第6,014,875号中揭示了这些装置中的一种。
假如接合部件由针构成,如图5-10所示,所述针具有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存在的侧向弹簧50,该侧向弹簧50在针杆的侧部上与针舌作用的区域隔开的区域中形成狭槽51,横跨该狭槽51可设置必须要转移的针织环60,且必须接纳所述针织环60的针筒1的针的尖端可插入该狭槽51中。假如针筒1的针可将针织环60释放至针盘4的针,则针筒1的针同样地设有侧向弹簧,该侧向弹簧在针杆的侧部上与针舌作用的区域隔开的区域中形成狭槽,横跨该狭槽可设置必须要转移的针织环,且必须接纳所述针织环的针盘的针的尖端可插入该狭槽中。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其更一般的实施例中包括:用于以设置在针筒1的第一部分A中的第一组针来制造由多个针织行构成的至少一个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步骤,以及用于以设置在围绕针筒1的轴线1a与第一部分A成角度隔开的针筒1的第二部分B中的第二组针来制造由多个针织行构成的至少一个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步骤。
该方法包括:用于将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至少一个针织行转移至设置在针筒1的位于第一部分A和第二部分B之间的第三部分C中的成组连接针的至少部分的第一转移步骤,以及用于将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至少一个针织行转移至成组的连接针的至少部分针的第二转移步骤。
第一转移步骤和第二转移步骤都是通过使用设置在针盘4中的接合部件以及借助针盘4相对于针筒1的角度偏移来实施的。
转移步骤被称为“第一转移步骤”和“第二转移步骤”,仅仅是为了将它们彼此区分,而不是为了给予两个步骤以发生顺序,因为根据针织品部分2和3的连接要求,可以实施第一转移步骤或第二转移步骤。
各转移步骤都包括:用于借助设置在针盘4的部分D、E中的接合部件来接合由设置在第一部分A中的第一组针所形成的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针织行、或者由设置在第二部分B中的第二组针所形成的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针织行的步骤;用于使针盘4相对于针筒1绕其轴线1a作角度偏移从而将针盘4的部分D、E设置成更靠近或面对针筒1的第三部分C的步骤;以及用于将由针盘4的接合部件先前拾取的第一针织品部分2或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针织行从针盘4的接合部件释放至设置在针筒1的第三部分C中的成组连接针的针的步骤。
在转移步骤之后,该方法包括用于借助设置在针筒1的第三部分C中并与针织品部分2和3相接合的成组连接针来形成至少一个针织行的步骤,从而实施将第一针织品部分2无缝连接到第二针织品部分3上,这将在下文变得更显而易见。
最后,通过连接针组件来释放两个因此连接的针织品部分2、3。
较佳地,用于制造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步骤和用于制造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步骤可以分别借助针筒1的部分A的第一组针和部分B的第二组针同时实施。
通过借助位于针盘4中的接合部件拾取由针筒1的部分A中的第一组针制造的最后针织行和/或由针筒1的部分B中的第二组针制造的最后针织行来实施该接合步骤。在这种情况下,由针筒1的第一组针的针将第一针织品部分2释放至针盘4的接合部件,和/或由针筒1的第二组针的针将第二针织品部分3释放至针盘4的接合部件。
作为替换,也可以在由针筒1的第一组针所形成的第一针织品部分2和/或由针筒1的第二组针所形成的第二针织品部分3形成的开始处实施接合步骤,如同在所示实施例中或者在针织品部分2、3形成的中间步骤中提供的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针织品部分2和/或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第一针织行或中间针织行形成的过程中,针盘4的接合部件移动至抽出位置,从而馈送至针筒1的第一组针和/或第二组针的针的纱线也被针盘4的接合部件所接合,然后针盘4的接合部件返回至缩回位置,从而保持先前接合的纱线,同时针筒1的第一组针和/或第二组针的针继续形成相应针织品部分。
根据针织品部分2和3的连接要求,由针盘4的接合部件拾取的针织行可以是针织品部分2和3的最初或中间针织行,或者可以是针织品部分2和3的最后针织行,或者可以是一个针织品部分的最初或最终针织行而是另一针织品部分的中间针织行。
根据要求,在第一针织品部分2和/或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针织行的转移过程中,可以保持或反转要转移的针织行的定向。
更具体地说,假如要在转移过程中保持针织行的定向,则在借助设置在针盘4中的接合部件接合它之后,如上所述,使其中设置了与要转移的针织行相接合接合部件的针盘4的部分变成面对其中设置了连接针的针筒1的第三部分C,然后针织环从针盘4的接合部件转移至连接针。这种转移实施成不会增大或减小先前实施的针盘4相对于针筒1的偏移,从而使支承要转移的针织行的针盘4的部分面对针筒1的第三部分C,如图5所示。该图假设使用针来作为接合部件,并且示出了将针织行从设置在针盘4的部分E中的三个针44、45、46转移至设置在针筒1的第三部分C中的三个连接针11、12、13、
连接针以及构成接合部件的针的数量当然可以根据要求而变化。
假如要在转移过程中使针织行的定向反转,则在针盘4的一个部分和针筒1的第三部分C的两个成角度的相互最近或最远的末端已经变成彼此面对之后,通过开始从设置在针盘4的该部分中的接合部件释放针织行,并且通过借助在所有情况下都将针织环从针盘转移至连接针来释放针织行,而在一个针织环的转移和紧接着的一个针织环的转移之间逐渐增大或减小针盘4相对于针筒1围绕其轴线1a的角度偏移,直到针织行从针盘4到连接针的转移完成为止,从而实施转移。
在图6-10中示出了这种转移技术,假设使用针作为接合部件,并且专门地考虑设置在针盘4的部分D中的三个针42、42、43,这三个针42、42、43必须将先前拾取的针织环释放至针筒1的第三部分C的三个连接针11、12、13。参见这些附图,在借助针盘4相对于针筒1的偏移使部分D和部分C的相互最近的末端彼此面对之后,针织环60从针盘4的针41中释放至针筒1的针13,如图7所示,然后增大针盘4相对于针筒1的偏移,且针织环60从针盘4的针42释放至针筒1的针12,如图8所示,然后再增大针盘4相对于针筒1的偏移,且针织环60从针盘4的针43释放至针筒1的针11,如图9所示。
也可通过以从针盘4的针43释放至针筒1的针11为开始而以从针盘4的针41释放至针筒1的针13为结束,来实施在从针盘4的部分D至成组连接针的针的转移过程中使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针织行定向反转,且在针盘4和针筒1之间的角度偏移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实施。
术语针筒1和针盘4的“部分的末端”分别用来表示在针织环60的转移过程中涉及的针所占据的部分的末端。
通过将针盘4的针移动至抽出位置从而在所有情况下都将针织环60设置成被释放,从而该针织环60横跨由侧向弹簧50在针盘4的针的侧部上形成的狭槽51,并使所示狭槽51与必须接纳针织环60的针筒1的针相对准,从而实施将针织环60从针盘4的各针释放至针筒1的相应针。然后将针筒1的针插入穿过狭槽51,且然后将针盘4的针移动至缩回位置,从而使针织环60留在针筒1的针上,如图7、8和9所示。
借助如上所述的已知类型的相应选择装置来选择必须释放针织环60的针盘4的针、以及必须接纳释放针织环60的针筒1的针,从而在所有情况下实施抽出针盘4的针,然后使其缩回入针盘4,以及升高然后降低必须接纳针织环60的针筒1的针,然后增大或减小针盘4相对于针筒1的偏移,并因此抽出针盘4的紧接着的针。可以通过致动针筒1和针盘4而绕其自身轴线1a作连续的转动,或者通过致动使它们相对于致动针盘4的抽出和缩回的针盘4的凸轮以及相对于致动针筒1的升高和降低的凸轮而绕所述轴线1a作交替的转动,来实现用于抽出和缩回针盘4的针的移动以及用于升高和降低针筒1的针的移动。
应该注意到,代替在用于将针织行释放至成组连接针的步骤过程中,而是可以在用于接合所述针织行的步骤过程中,假如所述接合步骤包括将针织行从第一组针或第二组针的针释放至针盘4的接合部件的话,使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针织行或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针织行的定向反转。在这种情况下,在针盘4的部分D或E和针筒1的部分A或B的两个成角度的相互最远或最近的末端已经变成彼此面对之后,开始将针织行从第一组针或第二组针的针转移至针盘4的接合部件,并通过在所有情况下实施将一个针织环从部分A或B的针转移至针盘4的部分D或E的接合部件,而在转移针织环和转移紧接着的针织环之间逐渐增大或减小针盘4相对于针筒1围绕其自身轴线1a的角度偏移,直到完成将针织行从第一组针或第二组针的针转移至针盘4的接合部件为止。
可以以与上述参照将针织行从针盘转移至成组连接针的相似的方式,来实施致动必须释放针织行的第一组针或第二组针的针以及致动必须接纳针织行的针盘4的接合部件。
借助在其转移过程中使第一针织品部分2或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针织行的定向反转,可以补偿针织品部分2或第二针织品部分3由于针盘4相对于针筒1的偏移而经受的转动,或者增加这种转动从而获得根据人们要在衣物上获得的效果来扭曲针织品部分2。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图中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包括:用于以设置在针筒1的第一部分A中的第一组针来制造由多个针织行构成的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步骤,以及用于以设置在针筒1的第二部分B中的第二组针来制造由多个针织行构成的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步骤。
第一针织品部分2和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最初行的环与分别设置在针盘4的第一部分D和第二部分E中的接合部件相接合,在这种状态下,针盘4的第一部分D和第二部分E面对针筒1的部分A和B(图1)。
接着,当针织品部分2和3已经达到足够的长度时,实施第一转移步骤,从而将由设置在针盘4的第二部分E中的接合部件接合的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针织行转移至设置在针筒1的第三部分C中的针筒1的成组连接针,针筒1的第三部分C位于针筒1的第一部分A和针筒1的第二部分B之间(图2)。
该转移步骤实施成不会使由设置在针盘4的部分E中的接合部件先前保持的针织行的定向反转,如上参照图5所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针盘4相对于针筒1在图中逆时针偏移来实施转移。
实际上,假如参考标号C1、C2和E1、E2表示在此第一转移步骤中涉及的针筒1的第三部分C和针盘4的第二部分E的末端,而参考标号b1’、b2’表示由针盘4的部分E保持的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针织行的末端,则由针盘4的部分E的针所保持的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针织行的末端b1’、b2’从E1转到C1并从E2转到C2(图2)。
以此方式,第二针织品部分3设置在针筒1的第三部分C的连接针上,且其背面朝向针筒1的外侧。
然后实施第二转移步骤,从而将由设置在针盘4的第一部分D中的接合部件接合的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针织行转移至已经支承了先前转移的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针织行的成组连接针的针。
通过在转移过程中使针织行的定向反转,来实施将第一针织品部分2从针盘4的第一部分D的接合部件转移至针筒1的第三部分C的连接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针盘4相对于针筒1在图中顺时针偏移并且通过在转移过程中逐渐增大偏移,来实施转移,如同以上参照图6-10所述。
实际上,假如D1和D2表示针盘4的第一部分D的末端,第一部分2的转移实现了将由针盘4的部分D的接合部件所保持的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针织行的末端a1’、a2’从D1转到C2并从D2转到C1(图3)。
以此方式,第一针织品部分2设置在针筒1的第三部分C的针上,从而它定向成其背面朝向针筒1的轴线1a。
在转移过程中,通过使针盘4的第一部分D和针筒1的第三部分C彼此面对、而并不在针织环60的转移和紧接着的针织环60的转移之间增大针盘4相对于针筒1的偏移,在第二转移步骤过程中实施的转移使第一针织品部分2相对于将要通过实施转移而获得的而反转。
这补偿了针织品部分2由于针盘4相对于针筒1偏移而经受的转动,将第一针织品部分2设置成相对于第二针织品部分3在连接针上正确地定向,从而连接至其而不会经受或引起任何扭曲。
然后,致动针筒1的第三部分C的针,从而制造一个或多个具有不抽丝或防抽丝结构的针织行,用于在释放物品前连接两个针织品部分2、3,因此可以用于设置在针筒1的第一部分A中和第二部分B中的针来继续其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这个实施例可以用来例如无缝地连接诸如内裤等物品的垫布的两片。
已经专门参照两个针织品部分的连接,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可以用于直接在制造机器上连接由设置在针筒的不同部分中的针制造的多对针织品部分,从而较佳地形成多个部分,各部分支承成组连接针,例如为了无缝地连接紧身衣或乳罩的肩带。
而且,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已经在假设寻找消除要连接的针织品部分的扭曲的情况下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但是假如因为审美目的或其它目的而需要的话,则在其转移过程中针织品部分的针织行的定向的改变可用来增加这种扭曲。
为了更简化,已经在假设要连接的两个针织品部分的两个针织行具有相同延伸部分的情况下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但是两个针织品部分的连接也可以在具有相互不同的尺寸的两行之间实施,最长的针织行只有一部分涉及连接。
实际上,已经发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完全实现了预期的目的,因为它允许直接在用来制造物品的具有两个针床的圆型袜类针织机或类似的针织机上实施由成组的针制造的针织品部分的连接,这些成组的针位于针床的围绕针床轴线成角度隔开的部分中,从而避免后续的缝纫操作。
所构想的方法因此容许有多种修改和变型,所有这些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所有的细节还可以用其它技术上的等同部件来替换。
实际上,所用的材料以及尺寸可以根据要求和技术发展水平是任意的。
本申请要求优先权的意大利专利申请第MI2004A002496号中的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照。
在任何权利要求中提及的技术特征都跟随有参考标号,这些参考标号被括在括号中,仅仅用来增加权利要求书的可理解性,因此,这些参考标号在说明例如由这些参考标号识别的各部件时没有任何限制的效果。
Claims (14)
1.一种用于连接由具有两个针床的圆型袜类针织机或类似的针织机中的针床的至少两组相互隔开的针所制造的针织品部分的方法,该针织机包括两个同轴的和相互面对的针床,分别为设有针(11、12、13)的第一针床(1)和设有接合部件(41、42、43)的第二针床(4),可致动所述针(11、12、13)来制造针织品,可致动所述接合部件(41、42、43),以保持或拾取由所述第一针床(1)的所述针(11、12、13)形成的针织环(60),或者将先前保持或拾取的针织环(60)释放至所述第一针床(1)的所述针(11、12、13),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于以设置在所述第一针床(1)的第一部分(A)中的第一组针来形成由多个针织行构成的至少一个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步骤;
-用于以设置在所述第一针床(1)的第二部分(B)中的第二组针来形成由多个针织行构成的至少一个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一针床(1)的所述第二部分(B)围绕所述第一针床(1)的轴线(1a)与所述第一针床(1)的所述第一部分(A)成角度地隔开;
-用于将所述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至少一个针织行转移至设置在所述第一针床(1)的第三部分(C)中的成组连接针的至少部分针的第一转移步骤,所述第一针床(1)的所述第三部分(C)位于所述第一针床(1)的所述第一部分(A)和所述第二部分(B)之间,借助所述第二针床(4)的所述接合部件并且借助所述第二针床(4)相对于所述第一针床(1)围绕其轴线(1a)的角度偏移来实施所述第一转移步骤;
-用于将所述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至少一个针织行转移至所述成组连接针的至少部分针的第二转移步骤,借助所述第二针床(4)的所述接合部件并且借助所述第二针床(4)相对于所述第一针床(1)围绕其轴线(1a)的角度偏移来实施所述第二转移步骤;
-用于借助接合所述第一针织品部分(2)和所述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所述成组连接针的所述针来形成至少一个连接的针织行的步骤,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的针织行将所述第一针织品部分(2)连接至所述第二针织品部分(3);
-用于使所述成组连接针与所述针织品部分脱开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步骤中的每一个都包括:
-用于借助设置在所述机器的所述第二针床(4)的部分(D、E)中的所述接合部件来接合由设置在所述第一针床(1)的所述第一部分(A)中的所述第一组针形成的针织行或由设置在所述第一针床(1)的所述第二部分(B)中的所述第二组针形成的针织行的步骤;
-用于使所述第二针床(4)相对于所述第一针床(1)围绕所述第一针床(1)的所述轴线(1a)作角度偏移以使所述第二针床(4)的所述部分(D、E)移动得更靠近或面对所述第一针床(1)的所述第三部分(C)的步骤;
-用于将由所述接合部件先前接合的所述针织行(60)从设置在所述第二针床(4)的所述部分(D、E)中的所述接合部件释放至设置在所述第一针床(1)的所述第三部分(C)中的所述成组连接针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借助所述第一组针和借助所述第二组针来同时实施用于制造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所述步骤和用于制造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所述步骤。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接合部件接合的且转移至所述成组连接针的至少部分针的所述第一针织品部分(2)和/或所述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所述针织行是由所述第一组针或由所述第二组针形成的第一针织行构成的。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接合部件接合的且转移至所述成组连接针的至少部分针的所述第一针织品部分(2)和/或所述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所述针织行是由所述第一组针或由所述第二组针形成的中间针织行构成的。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接合部件接合的且转移至所述成组连接针的至少部分针的所述第一针织品部分(2)和/或所述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所述针织行是由所述第一组针或由所述第二组针形成的最后针织行构成的。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转移步骤的至少一个中使所转移的所述第一针织品部分(2)和/或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所述针织行的定向反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于将所述第一针织品部分(2)或所述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所述针织行从所述第二针床(4)的所述接合部件释放至所述成组连接针的所述针的所述步骤过程中实施所述针织行的所述定向反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二针床(4)的所述部分(D、E)和所述第一针床(1)的所述第三部分(C)的成角度的相互最近或最远的末端设置成彼此面对之后,开始所述释放步骤,并借助在所有情况下都将针织环从所述第二针床(4)转移至所述成组连接针(11、12、13)的针来实施所述释放步骤,而在一个针织环的转移和紧接着的针织环的转移之间逐渐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二针床(4)相对于所述第一针床(1)的角度偏移,直到完成将所述针织行从所述第二针床(4)转移至所述成组连接针(11、12、13)的所述针为止。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将针织行从所述第一组针或所述第二组针转移至设置在所述第二针床(4)的所述部分(D)中的所述接合部件(41、42、43)来实施所述接合步骤,在所述接合步骤过程中实施所述针织行的所述定向反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二针床(4)的所述部分和所述第一针床(1)的所述第一部分(A)或所述第一针床(1)的所述第二部分(B)的成角度的相互最近或最远的末端设置成彼此面对之后,开始所述接合步骤,并借助在所有情况下都将针织环从所述第一组针或所述第二组针的针转移至设置在所述第二针床(4)的所述部分(D、E)中的接合部件来实施所述接合步骤,而在一个针织环的转移和紧接着的针织环的转移之间逐渐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二针床(4)相对于所述第一针床(1)的角度偏移,直到完全地将所述针织行从所述第一组针或从所述第二组针转移至设置在所述第二针床(4)的所述部分(D、E)中的所述接合部件为止。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使所述转移的针织行的定向反转的前提下实施所述转移步骤中的一个,并且在使所述转移的针织行的定向反转的前提下实施所述转移步骤中的另一个。
13.一种用于连接由设置在具有针筒(1)和针盘(4)的圆型袜类针织机中的针筒(1)的两个部分(A、B)中的至少两组针所制造的针织品部分的方法,所述两个部分(A、B)在圆型袜类针织机中围绕所述针筒(1)的轴线(1a)成角度地相互隔开,所述针盘(4)设置在所述针筒(1)的上方并与所述针筒(1)同轴,且设有接合部件(41、42、43、44、45、46),可致动所述接合部件(41、42、43、44、45、46),以保持或拾取由所述针筒(1)的所述针形成的针织环(60),或者将先前保持或拾取的针织环释放至所述针筒(1)的所述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于以设置在所述针筒(1)的第一部分(A)中的第一组针来制造由多个针织行构成的至少一个第一针织品部分(2)、以及以设置在所述针筒(1)的第二部分(B)中的第二组针来制造由多个针织行构成的至少一个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步骤;
-用于将所述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最初针织行转移至设置在所述针筒(1)的第三部分(C)中的所述针筒(1)的成组连接针(11、12、13)的至少部分针的第一转移步骤,所述针筒(1)的所述第三部分(C)位于所述针筒(1)的所述第一部分(A)和所述第二部分(B)之间;
-用于将所述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最初针织行转移至支承所述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所述针织行的所述成组连接针(11、12、13)的至少部分针的第二转移步骤;
-用于借助所述成组连接针(11、12、13)来制造至少一个针织行的步骤,所述至少一个针织行将所述第一针织品部分(2)和所述第二针织品部分(3)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转移步骤包括:
-用于接合由设置在所述针筒(1)的所述第二部分(B)中的所述第二组针形成的最初针织行的第一接合步骤;借助于设置在所述机器的所述针盘(4)的第二部分(E)中的所述接合部件在制造所述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过程中实施所述第一接合步骤;
-用于使所述针盘(4)相对于所述针筒(1)围绕所述针筒(1)的所述轴线(1a)作角度偏移以使所述针盘(4)的所述第二部分(E)面对所述针筒(1)的所述第三部分(C)的第一偏移步骤;
-用于将由所述接合部件先前接合的所述第二针织品部分(3)的针织行释放至所述成组连接针(11、12、13)的针的第一释放步骤;
所述第二转移步骤包括:
-用于接合由设置在所述针筒(1)的所述第一部分(A)中的所述第一组针形成的最初针织行的第二接合步骤;借助于设置在所述机器的所述针盘(4)的第一部分(D)中的所述接合部件(41、42、43)在制造所述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过程中实施所述第二接合步骤;
-用于使所述针盘(4)相对于所述针筒(1)围绕所述针筒(1)的所述轴线(1a)作角度偏移以将所述针盘(4)的所述第一部分(D)移动得更靠近所述针筒(1)的所述第三部分(C)的第二偏移步骤;
-用于将由所述接合部件(41、42、43)先前接合的所述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针织行释放至所述成组连接针(11、12、13)的针的第二释放步骤;
在将所述针盘(4)的所述第二部分(E)定位成面对所述针筒(1)的所述第三部分(C)之后,实施所述第一释放步骤,在所述针盘(4)的所述第一部分(D)和所述针筒(1)的所述第三部分(C)的成角度的最近末端相对面对之后,开始所述第二释放步骤,并且借助在所有情况下将针织环从所述针盘(4)转移至所述成组连接针(11、12、13)的针来实施所述第二释放步骤,而在针织环的转移和紧接着的针织环的转移之间逐渐增大所述针盘(4)相对于所述针筒(1)的角度偏移,直到完成将所述第一针织品部分(2)的所述针织行从所述针盘(4)转移至所述成组连接针(11、12、13)的所述针为止。
14.一种用于实施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的圆型袜类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筒(1),可以被致动成围绕其垂直设置的自身轴线(1a)转动;
-针盘(4),设置在所述针筒的上方并与所述针筒同轴;
-针织品接合部件(41、42、43、44、45、46),设置在所述针盘(4)中,并且可以被致动,以保持或拾取由所述针筒(1)的针所形成的针织环(60),或者将先前保持或拾取的针织环释放至所述针筒(1)的所述针;
-第一电机(M1),用于致动所述针筒(1)使其围绕其自身的轴线(1a)转动;
-第二电机(M2),用于致动所述针盘使其围绕其自身的轴线(1a)转动;
-用于驱动所述电机(M1、M2)的电子控制的系统(ECS),以用于刚性联接地致动所述针筒(1)和所述针盘(4)围绕共同轴线(1a)转动或者用于使所述针盘(4)相对于所述针筒(1)绕所述共同轴线(1a)作角度偏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TMI20042496 ITMI20042496A1 (it) | 2004-12-23 | 2004-12-23 | Procedimento per eseguire l'unione di porzioni di maglia prodotte da almeno due gruppi di aghi distanziati tra loro da una frontura in macchine circolari per maglieria o per calzetteria a due fronture o simili |
ITMI2004A002496 | 2004-12-23 | ||
PCT/EP2005/013319 WO2006066751A1 (en) | 2004-12-23 | 2005-12-12 | Method for joining portions of knitting produced by at least two mutually spaced groups of needles of a bed, in circular hosiery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beds or the lik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80521A true CN101080521A (zh) | 2007-11-28 |
CN101080521B CN101080521B (zh) | 2010-09-08 |
Family
ID=36601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4356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80521B (zh) | 2004-12-23 | 2005-12-12 | 连接由具有两个底板等的园袜针织机中的底板的至少两组相互隔开的针制造的针织品部分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828459B1 (zh) |
CN (1) | CN101080521B (zh) |
DE (1) | DE602005015755D1 (zh) |
IT (1) | ITMI20042496A1 (zh) |
TW (1) | TW200636107A (zh) |
WO (1) | WO2006066751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40706A (en) * | 1963-08-19 | 1967-09-12 | Scott & Williams Inc | Methods and machines for stocking production |
US3685321A (en) * | 1968-08-15 | 1972-08-22 | Scott & Williams Inc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
US4047401A (en) * | 1972-03-16 | 1977-09-13 | Gottlieb Eppinger | Method for forming a closed toe |
CS254504B1 (en) * | 1986-03-06 | 1988-01-15 | Vladimir Salomoun | Driver of the one cylinder round knitter |
CN1121124A (zh) * | 1994-10-20 | 1996-04-24 |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 齿轮罗纹移圈龙眼提花机 |
IT1293753B1 (it) * | 1997-07-22 | 1999-03-10 | Lonati Spa | Macchina circolare monocilindrica per maglieria, calzetteria o simile con dispositivo di azionamento della seghetta montata sul |
-
2004
- 2004-12-23 IT ITMI20042496 patent/ITMI20042496A1/it unknown
-
2005
- 2005-12-12 DE DE602005015755T patent/DE602005015755D1/de active Active
- 2005-12-12 WO PCT/EP2005/013319 patent/WO2006066751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12-12 EP EP05850255A patent/EP182845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5-12-12 CN CN2005800435619A patent/CN10108052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12-23 TW TW094146407A patent/TW200636107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ITMI20042496A1 (it) | 2005-03-23 |
EP1828459A1 (en) | 2007-09-05 |
WO2006066751A1 (en) | 2006-06-29 |
CN101080521B (zh) | 2010-09-08 |
EP1828459B1 (en) | 2009-07-29 |
DE602005015755D1 (de) | 2009-09-10 |
TW200636107A (en) | 2006-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50791C (zh) | 用横机形成的针织物的领口的针织方法及该针织物 | |
CN101809213B (zh) | 针盘上带有针的用于短袜的圆形针织机 | |
CN1277968C (zh) | 具有开口部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
US10145043B2 (en) | Method and machine for knitting tubular knitted articles | |
CN1045114C (zh) | 有立体轮廓的筒状针织物及其针织方法 | |
CN1226476C (zh) | 用横机形成的针织物的衣领针织方法及其针织设计装置 | |
CN102203335B (zh) | 圆形针织织袜机、利用该圆形针织织袜机制造产品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方法制成的针织衣物或袜类 | |
US20230056303A1 (en) | Process to close an end of a tubular manufactured article directly on hosiery and knitwear circular machines and respective circular machine | |
KR102498575B1 (ko) | 표면에 탄성사를 갖는 환편 원단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양면 환편기 | |
CN1308694A (zh) | 在针织机上封闭管状针织品的趾部的方法和装置 | |
KR20120049864A (ko) | 타이츠 등과 같은 의복용의 이중-공급 편성방법, 해당 방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기계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해서 제조된 의복 | |
EP2567011B1 (en) |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for knitting an article with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 |
CN101080522A (zh) | 用于将一组针制造的针织品部分转移至另一组针的方法 | |
CN101080523A (zh) | 连接由具有两个底板等的圆袜针织机中的底板的至少两组相互隔开的针制造的针织品部分的方法 | |
CN101080521A (zh) | 连接由具有两个底板等的圆袜针织机中的底板的至少两组相互隔开的针制造的针织品部分的方法 | |
CN1296542C (zh) | 罗纹针织部分的制造方法及其织物 | |
CN1780950A (zh) | 带有改进的针驱动的、尤其是中等直径型式的圆形针织机 | |
TWI329688B (en) | Method for knitting manufactures with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having the needle cylinder actuatable for rotation in both rotation directions | |
US6308535B1 (en) |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designed knitwear on circular stocking knitting and knitting machines | |
JP7573491B2 (ja) | ニ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及び横編機のカムシステムへの編成データの割当装置 | |
CN101994204A (zh) | 压圈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8 Termination date: 201612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