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0083A - 一种呼叫转向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叫转向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0083A
CN101080083A CN200610035635.0A CN200610035635A CN101080083A CN 101080083 A CN101080083 A CN 101080083A CN 200610035635 A CN200610035635 A CN 200610035635A CN 101080083 A CN101080083 A CN 101080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replaced
call
user
par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356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有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356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80083A/zh
Priority to PCT/CN2007/001539 priority patent/WO20071374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080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00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8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received calls from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Arrangements affording interim conversations between either the calling or the called party and a third par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5Inter-network session transfer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96Supplementary features, e.g. call forwarding or call hol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叫转向方法,转向用户终端与被替代用户终端之间已建立了第一呼叫,该方法包括:(A)第三方用户终端向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发送呼叫转向指令,该指令中至少包括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标识;(B)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收到所述呼叫转向指令后建立与所述第三方用户终端的第二呼叫,并将与所述转向用户终端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至第三方用户终端;(C)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将被替代用户终端退出。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与该方法相对应的呼叫转向系统。该方法及系统可真正实现第三方用户控制呼叫转向。

Description

一种呼叫转向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呼叫转向功能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呼叫转向是一种常见的电信业务,一般是指两个用户处在一个呼叫联系中,通过某种操作后,其中一个用户(转向用户)被转向至第三方用户,而另一个用户(被替代用户)退出。发起上述操作的,一般是这两个用户中的某个用户,但也可以就是上述的第三方用户,比如呼叫代答(Call Pickup)业务就是该场景下的一个典型应用。
呼叫代答业务是指:主叫用户呼叫被叫用户,被叫用户的终端振铃,此时,第三方用户可以通过操作代被叫用户应答这个呼叫,第三方用户和主叫用户通话,被叫用户的终端退出呼叫停止振铃。在这个业务中,主叫用户就是转向用户,被叫用户则是被替代用户
现有技术一:
在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发布的草案《draft-ietf-sipping-service-examples-10.txt》中,给出了使用SIP(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作为呼叫控制信令的呼叫代答业务的实现流程。参考图1,图示了在上述草案中给出的呼叫代答业务的数据流图。如图所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UE(用户终端)100呼叫UE200,发送SIP INVITE消息;
2.UE200振铃,向UE100发送180 Ringing振铃响应码,此时,UE100和UE200建立了一个会话,该会话标识为Dialog-1;
如果UE200与UE300签署了呼叫代答业务,该业务约定UE300可以代替UE200应答呼叫,那么在本例中可以称UE100为转向用户,UE200为被替代用户,而UE300则被称为第三方用户。
3.UE300向UE200发送一个SIP SUBSCRIBE订阅消息,要求订阅UE200当前的会话信息;
4.UE200向UE300发送一个SIP NOTIFY通知消息,该消息中包括会话标识Dialog-1以及该会话标识的远端用户标识(即UE100的标识);
步骤3与4是UE300获取UE200的会话情况过程。
5.UE300向UE100发起呼叫,发送一个SIP INVITE消息,消息Replaces头域携带会话标识Dialog-1,表示要求在UE300和UE100之间建立会话以替代会话Dialog-1;
6.UE300和UE100之间呼叫建立,并建立了一个会话,会话标识为Dialog-2;
7.UE100根据UE300发送的INVITE消息中的Replaces头域的指示,释放Dialog-1会话,向UE200发送SIP CANCEL消息;
8.UE100和UE200之间的会话撤销,UE200停止振铃。
上述流程中存在着下述缺点:
1)该流程假定了UE100和UE200之间的呼叫只存在一个会话标识(Dialog-1)的情况,实际上,UE100和UE200之间的呼叫可能存在一个以上的会话标识,比如在UE100和UE200的呼叫信令路径中,存在着一个B2BUA(Back to Back User Agent,背靠背用户代理)网元,这样UE100和该B2BUA网元之间存在一个会话标识(如Dialog-1b),该B2BUA网元和UE200之间存在另一个会话标识(如Dialog-1c),此时,UE300向UE200订阅到的只是UE200本端的会话标识(Dialog-1c),UE300向UE100发送的INVITE消息中携带的也将是该Dialog-1c会话标识,而UE100这端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b,显然UE100可能会判断收到的INVITE消息中Replaces头域中携带的会话标识不在本端,从而拒绝来自UE300的呼叫;或者即使UE100忽略这个情况而和UE300建立了呼叫,它也将无法撤销掉和UE200之间已经建立的呼叫,从而使呼叫代答业务应用失败。
2)UE300是直接向UE100发起一个要求替换UE200当前会话的新呼叫作为呼叫转向控制操作,一般来说,UE300和UE200存在相互信任关系,但UE100作为转向用户可能处在另一个国家,和UE300之间不存在相互信任关系,UE100可能会拒绝掉这个呼叫转向控制操作。
现有技术二:
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协会)下属的TISPAN(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Converged Services and Protocolsfor Advanced Networking)在近期提交的一篇文稿《10tTD036New_WI_Session_Mobility_cover.doc》中,也给出了使用SIP作为呼叫控制信令的第三方用户控制呼叫转向的一个实现流程。参考图2,图示了该实现流程的示意数据流。如图所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UE100和UE200已经建立了一个呼叫联系,AS(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400作为B2BUA网元介于该呼叫的信令路径中,AS400和UE100间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b,和UE200间的会话标识为Dialog-2;
2.UE300发起第三方控制,向UE200发送一个SIP REFER参考消息,该REFER消息中Refer-To头域指向UE300,表示要求UE200向UE300再发送一个SIP REFER消息,后者的REFER消息的内容在Refer-To头域中设定,要求UE300向UE100发送一个SIP消息,以替代会话标识Dialog-2对应的会话;
3.AS400截取了来自UE300的REFER消息,根据消息要求,向UE300再发送一个SIP REFER消息;
4.UE300收到来自AS400的REFER消息,根据消息要求,向UE100发送一个SIP INVITE消息,以替代会话标识Dialog-2对应的会话,消息中通过Referred-By头域指示INVITE消息来自网络(AS)的转向控制;
可以看出,这里解决了现有技术一中的缺点2,即UE300是通过向UE200发送呼叫转向控制操作,如前所述,这两者间存在相互信任关系,UE200接受这样的操作,并通过该操作控制UE300向UE100发起一个替换UE100当前会话的新呼叫,呼叫中指示该呼叫来自网络的转向控制,是可被信任的。也即是说,UE300的新呼叫中携带着UE200的认可信息,UE100根据认可信息信任该新呼叫,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一中的缺点2。
5.AS400收到来自UE300的INVITE消息,根据B2BUA机制,得到Dialog-2会话标识所处呼叫在UE100这侧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b,根据收到的INVITE消息中携带的UE300的SDP信息,将Dialog-1b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向UE300重定向,发送SIP re-INVITE重邀请消息;
6.会话Dialog-1b重定向完成,UE100从面向UE200连接被改向至面向UE300连接;
7.AS400和UE300间的呼叫建立完成,对应会话标识为Dialog-1a,具体过程略,UE300和UE100间的呼叫联系建立,AS400作为B2BUA网元介于该呼叫信令路径中;
8.释放会话Dialog-2,AS400向UE200发送SIP BYE再见消息;
9.会话Dialog-2被释放,UE200退出和UE100的呼叫联系。
现有技术二的流程虽然考虑了在UE100和UE200之间的呼叫信令路径中,存在着一个B2BUA网元,但该流程其实仍然存在着和现有技术一的缺点1相类似的缺点。这是因为,UE100和UE200很可能不在同一个归属域网络,这样上述流程中的AS400要么在UE100的归属域网络,要么在UE200的归属域网络。从步骤3可以看到,该AS400截取了UE300发向UE200的SIP REFER消息,显然,AS400位于UE200的归属域网络。这样,在步骤4中,由于UE300是向UE100发送SIP INVITE消息,显然,该INVITE消息其实无法到达所述AS400。该消息只能到达UE100归属域网络中的网元,而这些网元显然无法识别该INVITE消息中携带的Dialog-2会话标识,从而导致第三方控制的呼叫转向业务应用失败。也即是说,实际上,UE100和UE200不可能共用AS400作为共同的B2BUA网元,现有技术二的技术方案在现实中根本无法实现。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由于两个层面条件的成立:其一、由第三方用户向转向用户直接发起一个新的呼叫;其二、所述新的呼叫中携带的却是被替代用户本端的会话标识,从而造成该新呼叫无法建立。这是造成上述缺点的根本原因。也即是说,如果克服第一层面条件就可以解决该技术问题,或者在保留第一层面条件的前提下克服第二层面条件也可以解决该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通信网络中实现第三方控制的呼叫转向技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该技术的缺失。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呼叫转向方法,转向用户终端与被替代用户终端之间已建立了第一呼叫,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A)第三方用户终端向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发送呼叫转向指令,该指令中至少包括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标识;(B)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收到所述呼叫转向指令,建立与所述第三方用户终端的第二呼叫,并将与所述转向用户终端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至第三方用户终端;(C)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退出所述第一呼叫。
上述呼叫转向方法中,由被替代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来建立新的呼叫,并将与转向用户终端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至第三用户终端。由于被替代用户终端正与转向用户终端处于呼叫中,被替代用户与转向用户之间具有信任关系;且被替代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既能够得到被替代用户终端侧的会话标识,也能得到转向用户终端侧的会话标识,因此可以成功地使呼叫转向。也即是说,第三方用户终端不用直接呼叫转向用户,而是由被替代用户作为中介与转向用户建立新的呼叫,从而彻底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第一层面条件的问题。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呼叫转向方法,转向用户终端与被替代用户终端之间已建立了第一呼叫,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A)第三方用户终端向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发送呼叫转向指令,该指令中至少包括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标识;(B)所述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收到所述呼叫转向指令要求的后续的消息流,所述消息流中包括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面向被替代用户终端侧的会话标识;(C)所述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建立与所述第三方用户终端的第二呼叫,并将与所述被替换用户终端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至第三方用户终端;(D)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退出所述第一呼叫。
上述的这种呼叫转向方法中,所述第三方用户终端在与转向用户终端建立新的呼叫前,通过在所述呼叫转向指令中要求以被替换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为中介获得了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面向被替代用户终端侧的会话标识,从而在其后的新的呼叫建立过程中能够成功地与转向用户建立新的呼叫。也即是说,该方法在保留现有技术第一层面条件的情况下,即第三方用户终端直接与转向用户建立呼叫(由第三方用户终端发起新呼叫或由转向用户归属网络主动呼叫第三方用户),克服了第二层面条件,即获得了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面向被替代用户终端侧的会话标识,从而可以成功建立新呼叫,完成第三方用户控制的呼叫转向,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呼叫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用户、被替代用户和第三方用户,所述转向用户包括转向用户终端,所述被替代用户包括被替代用户终端和与该被替代用户终端藕接的服务网元,第三方用户包括第三方用户终端,所述转向用户、被替换用户和第三方用户两两藕接,可以相互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用户终端包括用于向所述被替代用户发送呼叫转向指令的装置,该指令中至少包括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标识;所述服务网元包括用于接收到所述呼叫转向指令后与所述第三方用户终端建立呼叫,并将与所述转向用户终端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至第三方用户终端的装置;所述服务网元还包括用于将被替代用户终端退出的装置。
上述的呼叫转向系统是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呼叫转向方法的系统,其特点和优点与该呼叫方法的特点和优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呼叫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用户、被替代用户和第三方用户,所述转向用户包括转向用户终端和与该转向用户终端藕接的第一服务网元,所述被替代用户包括被替代用户终端和与该被替代用户终端藕接的第二服务网元,第三方用户包括第三方用户终端,所述转向用户、被替换用户和第三方用户两两藕接,可以相互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用户终端包括用于向所述被替代用户发送呼叫转向指令的装置,该指令中至少包括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标识;所述第二服务网元包括用于将根据呼叫转向指令要求的后续消息流发送给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或第三方用户终端的装置;所述第一服务网元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三方用户终端建立呼叫的装置;所述第一服务网元还包括用于将与所述被替换用户终端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至第三方用户终端的装置;所述第一服务网元还包括用于将被替代用户终端退出的装置。
上述的呼叫转向系统是实现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呼叫转向方法的系统,其特点和优点与该呼叫方法的特点和优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更详细的技术方案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呼叫转向方法的数据流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呼叫转向方法的数据流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呼叫转向系统的框图;
图4为基于图3中的呼叫转向系统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呼叫转向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流图;
图5为基于图3中的呼叫转向系统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呼叫转向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流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呼叫转向系统的框图;
图7为基于图6中的呼叫转向系统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呼叫转向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流图;
图8为基于图6中的呼叫转向系统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呼叫转向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
参考图3,图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呼叫转向系统。如图所示,所述系统包括转向用户1、被替代用户2及第三方用户3。值得说明的是,图中每个用户实际上都是一个通信网络中的用户终端归属网络,本发明仅将本发明所涉及到的每个归属网络中的逻辑功能单元给出,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发明所实施的环境仅仅包括图中所列单元。所述转向用户1包括转向用户终端(即UE100),所述被替代用户2包括被替代用户终端(即UE200)和与该UE200藕接的服务网元(即AS210),所述第三方用户3包括第三方用户终端(即UE300)。所述转向用户1、被替代用户2和第三方用户3彼此两两藕接,彼此可以相互通信。
参考图4,图示了基于图3中的呼叫转向系统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呼叫转向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流。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流程图示和文字说明仅为突出本发明的关键技术所作的解释,并不表示一个完整的呼叫和业务控制流程,也没有穷尽所有可能的分支流程。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得知所有可能的分支流程。如图所示,一次呼叫转向包括如下步骤:
1.UE100和UE200已经建立了一个呼叫联系(可以称之为第一呼叫)。在UE200的归属网络中,AS210作为B2BUA网元介于该呼叫的信令路径中,向UE100侧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b,向UE200侧的会话标识为Dialog-2。这一步骤是呼叫转向方法的前提步骤;
2.UE300获取UE200当前的会话情况,具体流程可参考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一中的相关描述,若UE200当前的会话情况存在一个以上的会话,则UE300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会话,可以是人为选择,也可以终端根据某种规则自动选择,如根据时间顺序自动选择一个正在振铃状态的会话,通过该步骤,UE300能够获得UE200侧的会话标识Dialog-2;
3.UE300向UE200的归属网络发送呼叫转向指令,该指令中携带要被替换的会话的标识(Dialog-2)以及呼叫转向业务标识,在呼叫转向指令中还至少包括UE200的标识,因为只有通过该标识才能够正确到达UE200的归属网络。所述呼叫转向业务标识表示UE300希望代替UE200和UE200所在会话标识为Dialog-2会话的远端用户(即UE100)建立呼叫联系。具体地,本实施例中,UE300采用SIP SUBSCRIBE消息,通过Event头域携带一个扩展的事件包pickup表示所述呼叫转向业务标识,在replace头域中携带步骤2中得到的会话标识Dialog-2;
4.UE200的归属网络中的B2BUA网元AS210收到所述来自UE300的SUBSCRIBE消息,根据消息中的呼叫转向业务标识,AS210向UE300发起一个新的呼叫(可以称之为第二呼叫),具体地,AS210向UE300发送SIP 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UE100的SDP信息;
5.UE300和AS210之间的第二呼叫建立,对应会话标识为Dialog-1a,具体流程略。AS210此时可以得到UE300的SDP信息;
6.AS210根据B2BUA机制,得到Dialog-2会话标识所处呼叫在UE100这侧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b,以UE300的SDP信息将Dialog-1b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向UE300重定向,向UE100发送SIP re-INVITE重邀请消息;
7.会话Dialog-1b重定向完成,UE100从面向UE200连接被改向至面向用UE300连接;
可见,步骤4-7实际上是UE200的归属网络建立与UE300第二呼叫并重定向与UE100的会话的过程。由于UE200的归属网络中的服务网元AS210(在这里具体地作B2BUA网元)基于B2BUA机制,在得到UE300发送过来的UE200侧的会话标识Dialog-2后能够得知与该会话对应的UE100侧的会话标识Dialog-1,并且可以根据UE300发送过来的呼叫转向指令建立新呼叫。也即是说,呼叫转向中的新呼叫(即第二呼叫,是指第三方用户希望代替被替代用户所处第一呼叫的新的呼叫)由UE300来指示,而由UE200的归属网络来建立,由此避免了UE300与UE100之间的信任问题并同时克服了UE300并不知道UE100侧的会话标识从而无法建立新呼叫的缺点。从而可以实现第三方用户控制呼叫转向。
8.释放会话Dialog-2,AS210向UE200发送SIP BYE再见消息;
9.会话Dialog-2被释放,UE200退出和UE100的呼叫联系。
由此,一次完整的第三方用户控制的呼叫转向全部完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UE300采用SIP SUBSCRIBE消息作为呼叫转向指令仅仅是一个示例,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作为呼叫转向指令,只要该指令中携带被被替代用户标识、要被替换的会话的标识以及呼叫转向业务标识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2并非必须。UE300可以事先不需要得知UE200的会话情况,而由UE200的归属网络从UE200的会话队列中选择一个。下面就这种技术给出一个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二:
参考图5,图示了基于图3中的呼叫转向系统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呼叫转向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流。如图所示,一次呼叫转向包括如下步骤:
1.UE100和UE200已经建立了一个呼叫联系(可以称之为第一呼叫)。在UE200的归属网络中,AS210作为B2BUA网元介于该呼叫的信令路径中,向UE100侧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b,向UE200侧的会话标识为Dialog-2。这一步骤是呼叫转向方法的前提步骤;
2.UE300向UE200发送呼叫转向指令,该指令中只携带UE200标识和呼叫转向业务标识。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呼叫转向指令为SIP INVITE消息,通过Subscription头域携带一个扩展的事件包pickup表示呼叫转向业务标识,消息中同时携带UE300的SDP信息;
3.UE200的归属网络中的B2BUA网元AS210判断当前UE200已经建立的呼叫联系,如果超过一个,则根据某个规则,如呼叫建立的先后时间顺序、呼叫状态(振铃状态、通话状态等)等,选择一个会话来被替代。本例中,AS210选择Dialog-2会话来被替代;
4.AS210根据B2BUA机制,得到Dialog-2会话标识所处呼叫在UE100这侧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b,以UE300的SDP信息将Dialog-1b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向UE300重定向,发送SIP re-INVITE重邀请消息;
5.会话Dialog-1b重定向完成,UE100从面向UE200连接被改向至面向UE300连接,具体过程略;
6.UE300和AS210之间的新呼叫(第二呼叫)建立,对应会话标识为Dialog-1a,具体流程略;
可见,步骤3-6实际上是UE200的归属网络建立与UE300第二呼叫并重定向与UE100的会话的过程。与前一个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是先重定向后建立新呼叫的连接。本实施例中,UE300的呼叫转向指令实际上是一建立呼叫连接指令,但该指令没有发给UE100,而是发给了UE200,当该指令被UE200的归属网络中的AS210获取后,AS210会根据该指令提供的信息自主在UE200的会话队列中选择一个需转向的会话标识,并根据B2BUA机制得到该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远端(如本例中UE100)侧的会话标识,然后先重定向再帮助建立新的呼叫连接。如此一来,虽然新的呼叫连接是UE300发出的,但是建立连接却是在AS210的控制下建立的,从而具备了前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优点。
7.释放会话Dialog-2,AS210向UE200发送SIP BYE再见消息;
8.会话Dialog-2被释放,UE200退出和UE100的呼叫联系。
由此,一次完整的第三方用户控制的呼叫转向全部完成。
如上所述,实施例二的流程可以先重定向后建立新的呼叫连接的原因在于UE300发送的呼叫转向指令中携带了UE300的SDP信息,实际上,如果实施例一中,UE300发送的呼叫转向指令(SIP SUBSCRIBE消息)中携带了UE300的SDP信息,也可以先重定向后建立新的呼叫连接。
具体实施例三:
参考图6,图示了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呼叫转向系统。如图所示,所述系统包括转向用户1、被替代用户2及第三方用户3。值得说明的是,图中每个用户实际上都是一个通信网络中的用户终端归属网络,本发明仅将本发明所涉及到的每个归属网络中的逻辑功能单元给出,但这并不意味着本发明所实施的环境仅仅包括图中所列单元。所述转向用户1包括转向用户终端(即UE100)和与该转向用户终端藕接的第一服务网元(即AS110),所述被替代用户2包括被替代用户终端(即UE200)和与该UE200藕接的第二服务网元(即AS210),所述第三方用户3包括第三方用户终端(即UE300)。所述转向用户1、被替代用户2和第三方用户3彼此两两藕接,彼此可以相互通信。
参考图7,图示了基于图5中的呼叫转向系统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呼叫转向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流。如图所示,一次呼叫转向包括如下步骤:
1.UE100和UE200已经建立了第一呼叫联系,在UE200的归属域网络中,AS210作为第二服务网元(是一B2BUA网元)介于该呼叫的信令路径中,向UE100侧间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c,向UE200侧的会话标识为Dialog-2;在UE100的归属域网络中,AS110作为第二服务网元(是一B2BUA网元)介于该呼叫的信令路径中,向UE100侧间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b,向UE200侧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c;
2.UE300向UE200发送呼叫转向指令,该指令中包括UE200标识,具体地,该指令为第一SIP REFER消息,要求UE200向UE100再发送一个第二SIPREFER消息,所述指令中还携带要被替代的会话标识Dialog-2,UE300获取UE200的会话情况的流程如前所述,本实施例略。在获取的会话情况中,除了有Dialog-2会话标识,还有UE200所处第一呼叫的远端用户即UE100的用户标识;
3.UE200的归属网络中的B2BUA网元AS210收到UE300发送的第一SIPREFER消息,根据该消息要求,向UE100再发送一个第二SIP REFER消息,第二REFER消息将要求UE100向UE300再发送一个第三SIP REFER消息,根据B2BUA机制,第二REFER消息中携带的会话标识为与Dialog-2相对应的Dialog-1c;
4.UE100的归属网络中的B2BUA网元AS110收到第二SIP REFER消息,根据该消息要求,向UE300再发送一个第三SIP REFER消息,第三REFER消息将要求UE300向UE100发送一个SIP INVITE消息,第三REFER消息中携带的仍是Dialog-1c标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AS110和AS210之间还可能存在其它的B2BUA网元位于UE100和UE200建立的呼叫信令路径中,此时,第二REFER消息将沿着该信令路径到达AS110,每经过一个这样的B2BUA网元,就由该网元将第二REFER消息中携带的要被替代的会话标识替换为该网元面向UE100侧的会话标识。比如在AS110和AS210之间存在一个B2BUA网元,该网元和AS210间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c,和AS110之间的会话标识则为Dialog-1c’,第二REFER消息到达该网元后,由该网元将Dialog-1c替换为Dialog-1c’,再将第二REFER消息发送给AS110。
总之,到达AS110的第二REFER消息中携带的要被替代的会话标识是AS110面向UE200侧的会话标识。
可以看出,步骤2至步骤4中,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REFER消息,第一个REFER消息可以看作是UE300的呼叫转向指令,而后的两个REFER消息使得UE200的归属网络通过UE100的归属网络将UE100的归属网络面向UE200侧的会话标识(本例中的Dialog-1c)返回给UE300,从而使UE300在后续的与UE100建立新呼叫过程中可以与UE100正确建立连接。在本实施例中,Dialog-1c由第二、第三REFER消息沿着第一个呼叫信令路径从AS210到达AS110,AS110发送给UE300。
5.UE300收到第三REFER消息,根据该消息要求,向UE100发起一个新呼叫(可称之为第二呼叫),发送一个SIP 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Dialog-1c会话标识;
6.AS110收到来自UE300的INVITE消息,根据B2BUA机制,得到Dialog-1c会话标识所处呼叫在UE100这侧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b,根据收到的INVITE消息中携带的UE300的SDP信息,将Dialog-1b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向UE300重定向,发送SIP re-INVITE重邀请消息;
7.会话Dialog-1b重定向完成,UE100从面向UE200连接被改向至面向UE300连接,具体过程略;
8.AS110和UE300间的第二呼叫建立完成,对应会话标识为Dialog-1a,具体过程略;
9.释放会话Dialog-1c,AS100向UE200发送SIP BYE再见消息;
10.会话Dialog-1c被释放;
11.AS210收到该SIP BYE消息,释放释放会话Dialog-2,向UE200发送SIP BYE消息。
12.会话Dialog-2被释放,UE200退出和UE100的呼叫联系。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第三REFER消息由UE200的归属域网络沿着第一呼叫的信令路径到达UE100的归属域网络,从而得到可被UE100的归属域网络识别的、要被替代的会话标识的流程,仅仅是一个示例,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只要通过UE300发出的呼叫转向指令,使得该指令要求的后续的消息流可以到达UE100的归属域网络,得到可被UE100的归属域网络识别的、要被替代的会话标识即可。
具体实施例四:
参考图8,图示了基于图5中的呼叫转向系统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呼叫转向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流。如图所示,一次呼叫转向包括如下步骤:
1.UE100和UE200已经建立了第一呼叫联系,在UE200的归属域网络中,AS210作为第二服务网元(是一B2BUA网元)介于该呼叫的信令路径中,向UE100侧间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c,向UE200侧的会话标识为Dialog-2;在UE100的归属域网络中,AS110作为第二服务网元(是一B2BUA网元)介于该呼叫的信令路径中,向UE100侧间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b,向UE200侧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c;
2.UE300向UE200发送呼叫转向指令,该指令中包括UE200标识,具体地,该指令为第一SIP REFER消息,要求UE200向UE100再发送一个第二SIPREFER消息,所述指令中还携带要被替代的会话标识Dialog-2,UE300获取UE200的会话情况的流程如前所述,本实施例略;
3.UE200的归属网络中的B2BUA网元AS210收到UE300发送的第一SIPREFER消息,根据该消息要求,将要向UE300再发送一个第二SIP REFER消息,此时AS210并不是立即向UE300发送该第二REFER消息,因为根据UE300发送的第一REFER消息要求,该第二REFER消息将要求UE300向UE100发送一个新的INVITE消息,而第一REFER消息中携带的会话标识Dialog-2是UE200这侧的,并不是UE100这侧的,因此,AS210需要首先获取能被AS110所识别的会话标识,AS210将向UE100发送SIP SUBSCRIBE消息,消息中Event头域携带dialog事件包;
4.UE100的归属网络中的B2BUA网元AS110收到来自AS210的SUBSCRIBE消息,返回SIP NOTIFY消息,消息中携带Dialog-1c会话标识;
5.AS210向UE300发送第二SIP REFER消息,要求UE300向UE100发送一个INVITE消息,第二REFER消息中携带Dialog-1c标识;
可以看出,步骤3-5中,使得UE200的归属网络通过UE100的归属网络将UE100的归属网络面向UE200侧的会话标识(本例中的Dialog-1c)返回给UE300,从而使UE300在后续的与UE100建立新呼叫过程中可以与UE100正确建立连接。在本实施例中,Dialog-1c由AS210自AS110处获得后转发给UE300。
6.UE300收到第二REFER消息,根据该消息要求,向UE100发送一个SIP 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Dialog-1c会话标识;
7.AS110收到来自UE300的INVITE消息,根据B2BUA机制,得到Dialog-1c会话标识所处呼叫在UE100这侧的会话标识为Dialog-1b,根据收到的INVITE消息中携带的UE300的SDP信息,将Dialog-1b会话标识对应的会话向UE300重定向,发送SIP re-INVITE重邀请消息;
8.会话Dialog-1b重定向完成,UE100从面向UE200连接被改向至面向UE300连接,具体过程略;
9.AS110和UE300间的呼叫建立完成,对应会话标识为Dialog-1a,具体过程略;
10.释放会话Dialog-1c,AS110向UE200发送SIP BYE再见消息;
11.会话Dialog-1c被释放;
12.AS110收到该SIP BYE消息,释放释放会话Dialog-2,向UE200发送SIP BYE消息;
13.会话Dialog-2被释放,UE200退出和UE100的呼叫联系。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呼叫转向指令仅仅是作为示例,除了可以是SUBSCRIBE、INVITE、REFER等消息外,还可以是其它的操作方式,如通过HTTP消息等。
此外,各实施例中的呼叫转向指令及其引发的流程也并不表示它仅能适用于该示例所在的方法,如实施例三和四中示例的REFER操作也可以应用在实施例一和二中,UE300向UE200发送一个SIP REFER消息,该消息要求向UE300发送一个SIP INVITE消息,该INVITE消息的主叫是UE100,消息示例如下:REFERU E200Refer-To:UE300(method=INVITE?From=UE100?To=UE300?Replaces=Dialog-2)AS210收到该REFER消息,根据该消息要求,以UE100为主叫向UE300发送一个新的SIP 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UE100的SDP信息,AS210再向UE100发送一个SIP re-INVITE消息,重定向Dialog-2会话所处呼叫在UE100和AS210见的会话至UE300;或者,如果上述UE300发送的REFER消息中,直接携带了UE300的SDP信息,则AS210可以先重定向UE100,向UE100发送的re-INVITE消息中携带UE300的SDP信息,再向UE300发送一个携带UE100的SDP信息的新的INVITE消息,具体过程略。可以看到,此时UE300发出的呼叫转向指令中没有携带呼叫转向业务标识。
再如,在实施例三和四中,也可以和实施例一和二类似的由UE100的归属网络向UE300发起一个新的INVITE呼叫,如在实施例三和四中,第二REFER消息发向AS110,AS110根据第二REFER消息向UE300发送一个新的呼叫,发送SIP 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UE100的SDP信息,以和UE300之间建立呼叫联系,并根据收到的第二REFER消息携带的要被替代的Dialog-1c标识,根据B2BUA机制,将Dialog-1c标识对应的Dialog-1b标识对应的会话重定向至UE300,此时第二REFER消息的示例如下:
       REFER UE100
       Refer-To:UE300(method=INVITE?Replaces=Dialog-1c)
具体流程略。
再如,实施例一和二中所述的呼叫转向业务标识也可以同样应用在实施例三和四中,实施例三和四也可以由归属网络从被代替用户已建立会话中选择一个要被替代的会话标识,在实施例三和四中UE300发出的呼叫转向指令也可以携带UE300的SDP信息。
此外,上述实施例一和二中的呼叫转向业务标识,也仅仅是作为示例,除了可以是扩展的pickup事件包外,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指示方式,如一个头域、消息体参数、或一个请求-统一资源标识(Request-URI)等。
可知,上述实施例一至四所采用的呼叫控制信令为SIP信令。
可以看到,上述实施例一和二的关键技术在于:根据第三方用户发起的呼叫转向指令,被替代用户的归属网络和第三方用户建立新的呼叫联系,并将与转向用户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至第三方用户,然后退出被替代用户。
而实施例三和四的关键技术在于:根据第三方用户发起的呼叫转向指令,转向用户的归属网络和第三方用户建立新的呼叫联系,并将与转向用户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至第三方用户,然后退出被替代用户。
为了实现上述的重定向功能,被替代用户的归属网络和转向用户的归属网络获得的要被替代的会话标识,都是它们所能识别的、面向被替代用户侧的会话标识,以便将该会话标识对应会话的背靠背的会话重定向。被替代用户的归属网络获得的该会话标识称为第一会话标识,转向用户的归属网络获得的该会话标识称为第二会话标识,对实施例一和二来说,可以是第三方用户的终端或其归属网络获得第一会话标识后,通过呼叫转向指令发送给被替代用户的归属网络,或被替代用户的归属网络从被替代用户当前的会话情况中获得第一会话标识;而对实施例三和四来说,在被替代用户的归属网络获得的第一会话标识后,可以通过沿该会话标识所在呼叫的信令路径路由至转向用户的归属网络的方式,或订阅该会话标识所在呼叫在转向用户的归属网络的会话情况的方式,以获得第二会话标识,或首先获得该第二会话标识的是被替代用户的归属网络,该网络还需要通过后续消息流通知转向用户的归属网络。
这其中,被替代用户的归属网络和转向用户的归属网络可以先发起向第三方用户或接收来自第三方用户的新的呼叫请求,再发起重定向请求;也可以先发起重定向请求,再发起向第三方用户的新的呼叫请求。
上述呼叫转向的发生场景,是被替代用户和转向用户已经建立了呼叫联系后,第三方用户发起了呼叫转向指令,此外,如前所述,呼叫转向的发生场景,还可以是转向用户或被替代用户发起了呼叫转向指令,依据上述实施例方法的类推,对后一种场景来说,同样,可以由被替代用户或转向用户的归属网络建立和第三方用户的新呼叫联系,并将与转向用户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至第三方用户,然后被替代用户退出。由于是转向用户或被替代用户发起的呼叫转向指令,因此可以直接在该指令中携带转向用户或被替代用户侧的要被替代的会话标识,呼叫转向指令以REFER消息为例,会话标识以图8所示为例,UE200发出的消息示例如下:
      REFER UE100
      Refer-To:UE300(method=INVITE?Replaces=Dialog-2)
UE100的归属网络中的AS110收到该REFER消息,向UE300发起一个新呼叫,发送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UE100的SDP信息,此后再向UE100发送一个re-INVITE消息,将与UE100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Dialog-1b)重定向至UE300,此后再释放会话Dialog-1c和Dialog-2。
也可以是UE200的归属网络中的AS210收到该REFER消息,向UE300发起一个新呼叫,发送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UE100的SDP信息,此后再向UE100发送一个re-INVITE消息,将与UE100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Dialog-1c)重定向至UE300,此后再释放会话Dialog-2。
或,UE100发出的消息示例如下:
       REFER UE200
       Refer-To:UE300(method=INVITE?Replaces=Dialog-1b)
UE200的归属网络中的AS210收到该REFER消息,向UE300发起一个新呼叫,发送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UE100的SDP信息,此后再向UE100发送一个re-INVITE消息,将与UE100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Dialog-1c)重定向至UE300,此后再释放会话Dialog-2。
也可以是UE100的归属网络中的AS110收到该REFER消息,向UE300发起一个新呼叫,发送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UE100的SDP信息,此后再向UE100发送一个re-INVITE消息,将与UE100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Dialog-1b)重定向至UE300,此后再释放会话Dialog-1c和Dialog-2。
在该呼叫转向指令的后续消息流中,上述的会话标识由被替代用户或转向用户的归属网络根据B2BUA机制进行背靠背的会话标识替换。
具体流程略。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呼叫转向方法,转向用户终端与被替代用户终端之间已建立了第一呼叫,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A)第三方用户终端向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发送呼叫转向指令,该指令中至少包括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标识;
(B)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收到所述呼叫转向指令,建立与所述第三方用户终端的第二呼叫,并将与所述转向用户终端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至第三方用户终端;
(C)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退出所述第一呼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叫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呼叫转向指令中还包括被替代用户终端的会话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叫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在收到所述呼叫转向指令之后还包括在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当前建立的会话中选择一个要被替代的会话的会话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呼叫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SIP信令作为呼叫控制信令。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呼叫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转向指令中还包括呼叫转向业务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叫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转向指令中还包括第三方用户终端的SDP信息。
7.一种呼叫转向方法,转向用户终端与被替代用户终端之间已建立了第一呼叫,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A)第三方用户终端向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发送呼叫转向指令,该指令中至少包括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标识;
(B)所述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收到所述呼叫转向指令要求的后续的消息流,获取到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面向被替代用户终端侧的会话标识;
(C)根据所述后续的消息流,所述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建立与所述第三方用户终端的第二呼叫,并将与所述被替换用户终端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至第三方用户终端;
(D)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退出所述第一呼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叫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面向被替代用户终端侧的会话标识由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或由被替换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发送给第三方用户终端,第三方用户终端在向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发送的后续的消息流中携带所述会话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7-8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呼叫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SIP信令作为呼叫控制信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呼叫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转向指令中还包括第三方用户终端的SDP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呼叫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转向指令中还包括呼叫转向业务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呼叫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呼叫转向指令中还包括所述转向用户终端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呼叫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呼叫转向指令中还包括被替代用户终端的会话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呼叫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之后,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在收到所述呼叫转向指令之后还包括在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当前建立的会话中选择一个要被替代的会话的会话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呼叫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的会话标识和所述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面向被替代用户终端侧的会话标识处于同一个呼叫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呼叫转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替代的会话的会话标识和所述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面向被替代用户终端侧的会话标识处于同一个呼叫中。
17.一种呼叫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用户、被替代用户和第三方用户,所述转向用户包括转向用户终端,所述被替代用户包括被替代用户终端和与该被替代用户终端藕接的服务网元,第三方用户包括第三方用户终端,所述转向用户、被替换用户和第三方用户两两藕接,可以相互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方用户终端包括用于向所述被替代用户发送呼叫转向指令的装置,该指令中至少包括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标识;
所述服务网元包括用于接收到所述呼叫转向指令后与所述第三方用户终端建立呼叫,并将与所述转向用户终端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至第三方用户终端的装置;
所述服务网元还包括用于将被替代用户终端退出的装置。
18.一种呼叫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用户、被替代用户和第三方用户,所述转向用户包括转向用户终端和与该转向用户终端藕接的第一服务网元,所述被替代用户包括被替代用户终端和与该被替代用户终端藕接的第二服务网元,第三方用户包括第三方用户终端,所述转向用户、被替换用户和第三方用户两两藕接,可以相互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方用户终端包括用于向所述被替代用户发送呼叫转向指令的装置,该指令中至少包括所述被替代用户终端标识;
所述第二服务网元包括用于将根据呼叫转向指令要求的后续消息流发送给转向用户终端的归属网络或第三方用户终端的装置;
所述第一服务网元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三方用户终端建立呼叫的装置;
所述第一服务网元还包括用于将与所述被替换用户终端之间已经建立的会话重定向至第三方用户终端的装置;
所述第一服务网元还包括用于将被替代用户终端退出的装置。
CN200610035635.0A 2006-05-26 2006-05-26 一种呼叫转向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10800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35635.0A CN101080083A (zh) 2006-05-26 2006-05-26 一种呼叫转向方法及系统
PCT/CN2007/001539 WO2007137485A1 (fr) 2006-05-26 2007-05-11 Procédés et systèmes pour mise en oeuvre de transfert d'appel et réseau domestique de terminal d'utilisateu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35635.0A CN101080083A (zh) 2006-05-26 2006-05-26 一种呼叫转向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0083A true CN101080083A (zh) 2007-11-28

Family

ID=38778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35635.0A Pending CN101080083A (zh) 2006-05-26 2006-05-26 一种呼叫转向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80083A (zh)
WO (1) WO200713748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5812A1 (zh) * 2008-10-24 2010-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0078775A1 (zh) * 2008-12-29 2010-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业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232649B (zh) * 2008-01-29 2011-07-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实现同组代答业务的方法、应用服务器和通信系统
CN102780986A (zh) * 2011-05-10 2012-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续接方法和应用服务器
CN103368934A (zh) * 2012-04-09 2013-10-23 王正伟 转向处理方法
CN110505070A (zh) * 2019-08-26 2019-11-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75237B (en) 2009-11-09 2016-01-06 Skyp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signalling and media
GB201005454D0 (en) 2010-03-31 2010-05-19 Skype Ltd Television apparatus
GB201005465D0 (en) 2010-03-31 2010-05-19 Skype Ltd Television set
GB2479180B (en) * 2010-03-31 2016-06-01 Skype System of user devices
GB201005458D0 (en) 2010-03-31 2010-05-19 Skype Ltd Media appliance
US9717090B2 (en) 2010-12-31 2017-07-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oviding notifications of call-related services
US10404762B2 (en) 2010-12-31 2019-09-03 Skyp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10291660B2 (en) 2010-12-31 2019-05-14 Skyp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8963982B2 (en) 2010-12-31 2015-02-24 Skyp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9019336B2 (en) 2011-12-30 2015-04-28 Skype Making calls using an additional terminal
GB201301452D0 (en) 2013-01-28 2013-03-13 Microsoft Corp Providing notifications of call-related ser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3142B1 (en) * 1998-08-25 2002-03-26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Network directed call pickup service
US6446127B1 (en) * 1998-10-30 2002-09-03 3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mobility services on a telephony network
CN1256829C (zh) * 2002-09-28 2006-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互联网语音网关的呼叫代答业务的实现方法
US7489771B2 (en) * 2002-11-02 2009-02-10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call pickup in a SIP environment
JP3827651B2 (ja) * 2003-04-28 2006-09-27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構内交換機におけるネットワーキング接続時の外線着信転送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2649B (zh) * 2008-01-29 2011-07-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实现同组代答业务的方法、应用服务器和通信系统
WO2010045812A1 (zh) * 2008-10-24 2010-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切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0078775A1 (zh) * 2008-12-29 2010-07-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业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780986A (zh) * 2011-05-10 2012-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续接方法和应用服务器
WO2012151858A1 (zh) * 2011-05-10 2012-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续接方法和应用服务器
CN103368934A (zh) * 2012-04-09 2013-10-23 王正伟 转向处理方法
CN110505070A (zh) * 2019-08-26 2019-11-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三方会话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137485A1 (fr) 2007-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0083A (zh) 一种呼叫转向方法及系统
CN1290354C (zh) 数字集群系统与普通电话系统互联互通的方法
CN1751493A (zh) 会话的载体协商
CN101047534A (zh) 用户主动加入会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061729A (zh) 用于提供组合网络服务的方法和相关移动通信系统
US771956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multimedia calls
CN1871831A (zh) 用于处理服务故障的方法
CN1889609A (zh) 一种电话会议实现方法
CN101052161A (zh) 一种实现ims业务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CN1889756A (zh) 双模终端在分组域和电路域间切换的方法
CN101031135A (zh) 一种紧急呼叫方法及系统
TW20110174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ircuit switched interworking
CN1870691A (zh) 网络互通时主叫用户终端听被叫信号音的方法
CN1855961A (zh) 通信系统中回铃音的实现方法
CN101043252A (zh) 一种基于mbms机制的ims业务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756242A (zh) Ip多媒体子系统中利用电路交换承载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889603A (zh) 一种点击拨号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925633A (zh) 一种cs域呼叫终结系统和方法
CN1848885A (zh) 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
CN1870638A (zh) 一种实现点击呼叫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909686A (zh) 一种实现多媒体彩铃音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01043431A (zh) 一种缩短多方通话业务建立时间的方法与系统
CN101051993A (zh) 会话标识替换的方法及使用该会话标识替换的会话替代的方法
CN1461574A (zh) 一对一通信
CN1902889A (zh) 呼叫建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