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3129B - 差动电流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差动电流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3129B
CN101073129B CN2005800365245A CN200580036524A CN101073129B CN 101073129 B CN101073129 B CN 101073129B CN 2005800365245 A CN2005800365245 A CN 2005800365245A CN 200580036524 A CN200580036524 A CN 200580036524A CN 101073129 B CN101073129 B CN 1010731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current
current transducer
clamping part
described differential
electron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365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3129A (zh
Inventor
A·泰蒂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eller Gebaudeautomation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oeller Gebaudeautomation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eller Gebaudeautomation GmbH filed Critical Moeller Gebaudeautomation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073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3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73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31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20Instruments transformers
    • H01F38/22Instruments transformers for single phase ac
    • H01F38/28Current transformers
    • H01F38/30Constru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3/00Protective switches, e.g.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or protective relays operated by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s otherwise than solely by excess current
    • H01H83/14Protective switches, e.g.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or protective relays operated by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s otherwise than solely by excess current operated by imbalance of two or more currents or voltages, e.g. for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 H01H83/144Protective switches, e.g.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or protective relays operated by abnormal electrical conditions otherwise than solely by excess current operated by imbalance of two or more currents or voltages, e.g. for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with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0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 H01F30/06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 H01F30/16Toroidal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10Connecting leads to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formers For Measuring Instrument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Amplifi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Dry Shavers And Clipper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Breakers (AREA)
  • Measuring Instrument Details And Bridges, And Automatic Balanc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磁铁装置(1)的壳体(20),例如用于容纳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差动电流转换器的一优选环形的磁铁心(2),其中壳体包括多个部分并且由绝缘材料制成。在壳体(20)上构成至少两个导电触点(5),用于连接至少一个导体线圈(3)例如差动电流转换器的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4)的端部(6)。为了改善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自动化制造,导电触点(5)构成为至少一个电子元件(9)的连接导体(8)。

Description

差动电流转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包括一优选环形的磁铁心;至少一个导体线圈,例如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以及一由多个部分构成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
背景技术
磁铁装置是例如应用在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差动电流转换器的部件。磁铁心或其壳体在此被初级绕组包围,初级绕组在应用在一个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中时与鼓形控制器的接线柱和触点连接。设置在磁铁心或其壳体上的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与开关内部的电子元件或元件组连接。根据这种类型的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常用的构造形式,借助于金属丝实现与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元件组的连接,所述金属丝用于绕组本身并且通常相对较细和柔软,因为由此大量的绕组可以应用到磁铁心上,而不使其机械受载。此外通过使用细的金属丝可以将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质量、尺寸以及费用保持较低。
但是这种类型的将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与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元件组连接的实施方式的缺点在于,由于所使用的金属丝的较小的直径以及较高的柔性在自动化制造时会引起问题。由于这种细金属丝的形状稳定性不足,所以这种细金属丝的端部对于自动制造机器来说不代表确定的位置。金属丝端部的实际位置与由预先确定的位置之间轻微的偏差都会导致自动制造机器不能找到金属丝端部,由此不再可能将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与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元件组连接。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与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元件组的连接因此基本上手动地实现。这导致制造时较高的费用和故障率。
由EP 650 172A已知一种磁铁心壳体装置,其具有一个两部分的壳体,其中在两部分的壳体内设置用于初级导体的贯通孔。各单个壳部具有构成为空心贯通孔的插接连接部,初级导体可以导入所述贯通孔内。通过在壳体端侧上设置的屏蔽元件可以确保初级导体之间的绝缘,而初级导体自身无需被绝缘。
US 2 290 680A描述了一种在电话中应用的环形磁铁心线圈,其中设置一个用于环形磁铁心的壳体,该壳体由各半壳体构成并且由绝缘材料制成。这个壳体支承具有连接触点的桥接片,所述连接触点用于围绕壳体卷绕的线圈金属丝的端部。
AT 395 492B描述了一种用于过滤器和用于组装印制电路板的电线圈,其由具有绕组的线圈管构成,其中在线圈管座上夹紧一个电子元件的连接金属丝,所述连接金属丝自身分别与绕组的连接金属丝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铁装置的壳体,例如用于上述类型的用于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利用该壳体可以克服上述的缺点并且其可以改善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自动化制造。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这样实现,即在壳体上构成至少两个导电触点,在所述导电触点上连接导体线圈的端部,并且导电触点构成为至少一个电子元件的连接导体。
由此提供给自动制造机器确定的端部点,其可以以相应的精度被自动制造机器接触。由此可以达到故障电流保护开关制造的较高的自动化程度,由此制造费用和故障率下降。通过使用一个总是被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触点接通的元件,可以省去特殊的触点,由此制造费用以及制造时间降低了。
在本发明的一个进一步构造中可以设置成,至少一个用于至少一个电子元件的夹持部优选设置至少一个外壳体面上。由此可以将至少一个元件直接在磁铁心的壳体上并且与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的待触点接通的金属丝尽可能近地设置,由此从绕组伸出的金属丝具有最小的长度。
在这个关联下,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构造中设置成,所述至少一个夹持部一体成型在壳体上。这导致壳体和夹持部简单的、便宜的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可以设置成,夹持部包括至少两个在不同的壳部上设置的部分夹持部。通过两个部分夹持部可以精确限定所述至少一个元件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可以设置成,夹持部具有至少一个辅助导入装置、优选斜坡。由此所述至少一个元件可以简单地安装在夹持部内。这在使用自动化制造机器的情况下是有利的。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在于,设置用于优选轴向或径向布线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或二极管的夹持部。首先电容或二极管在通常用于整流及蓄能电路的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中作为在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旁边设置的元件。在本发明的其它构造中可以设置成,设置用于多个优选两个电子元件的夹持部,它们连接成一个元件复合体。由此可以总是在一个具有相同的连接点的电路复合体中应用的元件也可以设置在一起,由此功能元件组不分离。这对于信号路径的长度和因此对元件的抗干扰性产生有利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构造中可以设置成,元件复合体的连接导体在其端部上相连接。由此通过简单的方式构成一个机械传导的及电传导的元件复合体。
另外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在于,设置至少一个优选板状的特别是一体成型的屏蔽元件。这使得可以将电子元件的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相对于初级绕组的导体屏蔽。此外所述至少一个屏蔽元件可以用作用于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或电子元件的止挡或确定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构造可以设置成,夹持部锁止在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元件和/或元件复合体的连接导体上。由此可以将可能的具有不同外部尺寸的元件安装到相同的夹持部内。这此外简化了夹持部的构造,在两个分别设置在构造相同的壳部上的部分夹持部的情况下。因为连接导体的位置对于元件的进一步触点接通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非常精确地确定其位置。
在这种关联下,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构造中可以设置成,夹持部是一个具有容纳部的齿形的延伸部。这种构造的夹持部具有高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构造中可以设置成,夹持部具有至少一个锁止装置特别是卡合钩。由此所述至少一个元件可以简单且配合精确地锁止。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可以设置成,所述至少一个轴向或径向布线的电子元件基本上平行于基本上构成为圆柱形壳面的外壳体面设置。由此连接导体的端部位于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的端部附近并且可以由此以较短的路径触点接通。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在于,连接导体构成一个与夹持部共同作用的夹紧区域。由此元件以简单的和可靠的方式设置在磁铁装置的壳体上。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构造中可以设置成,至少一个部分夹持部具有一个U形的基础体,其包括侧臂和一个将各侧臂相连接的桥接片。由此可以构成进一步简单构造的、稳定的夹持部。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构造可以设置成,U形的基础体的侧臂优选通过板状的屏蔽元件构成。由此现已存在的元件或元件组可以多倍使用,由此降低了壳体和/或夹持部的整体制造费用。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构造可以设置成,平行于至少一个侧臂,在U形的基础体的外侧上设置一个优选板状的、特别是一体成型在壳体上的夹紧和/或引导元件,其中侧臂和夹紧和/或引导元件构成一个夹紧和/或引导区域,用于夹紧和/或引导至少一个电子元件的连接导体。由此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元件的连接导体的位置可以被确定。此外由此可以在必要时将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元件夹紧在连接导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可以设置成,U形的基础体的桥接片构成为优选一体成型在壳体上的平板。板状的桥接片构成用于至少一个电子元件的可靠的止挡。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案在于,桥接片平行于顶盖面和/或外圆柱形壳面边缘设置。由此可以确保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元件平行于顶盖面和/或外圆柱形壳面边缘设置。这简化了自动化的自动送料装置的调整。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构造中设置成,共同构成一个夹持部的两个部分夹持部的桥接片彼此平行和/或构成一个容纳区域。由此可以容纳大多电子元件的平行的壳体。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构造中设置成,容纳区域被设置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电子元件、优选元件复合体。由此电子元件或元件复合体可以设置在壳体上。
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可以设置成,至少一个轴线或径向布线的电子元件的连接导体基本上平行于基本上构成为圆柱形壳面的外壳体面设置。由此连接导体的端部位于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的端部附近并且可以由此以较短的路径触点接通。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在于,在夹持部中设置至少一个电子元件、优选元件复合体,其中在夹持部之上设置差动电流转换器的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由此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元件借助于一个总是设置在磁铁装置上的装置,即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由此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元件借助于一个总是设置在磁铁装置上的装置,即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简单地固定在其位置上。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在附图中示出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本发明的壳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分视图;
图2根据图1的壳体的平面图;
图3根据图1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4根据图1的壳体的轴测图;
图5根据图1的壳体的另外一个轴测图;
图6本发明的壳体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拆分视图;
图7根据图6的壳体的轴测图;
图8根据图6的另外一个轴测图;
图9根据图6的另外一个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9中示出一种磁铁装置1的壳体20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各个不同视图,所述壳体例如用于容纳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差动电流转换器的优选环形的磁铁心2,其中壳体20包括多个部分并且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在壳体上构成至少两个导电触点5,用于连接差动电流转换器的至少一个导体线圈3例如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4的端部6,并且导电触点5构成为至少一个电子元件9的连接导体8。
磁铁装置1使用在电开关设备、尤其是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电流转换器中。它们包括一个磁铁心,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一个环形的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磁铁心构成。在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电流转换器中,磁铁心2被一个初级绕组缠绕,所述初级绕组与鼓形控制器的触点、输入端子以及输出端子相连接。初级绕组通常缠绕磁铁心2的横截面仅仅一圈或一圈半。初级绕组的数量对应于待保护的网路的导体数量,其通常是2或4。
如果流出电流不对应于流入电流,那么通过这个差异在次级绕组4中感应一个电压并且触发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一个可能存在的第三绕组4用于识别可能由雷击引起的短暂的瞬态过度电压,并且在出现这种短暂的瞬态过度电压时阻止误脱扣。
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4可以直接安装在磁铁心2上,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在壳体内部应当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导出金属丝7的开口,或如图2至5以及7至9所示,设置在壳体20上。但是也可以设置成,将一个导体线圈3或绕组设置磁铁心2上并且将另外一个导体线圈设置在壳体20上。特别是用于保护免受机械负载,磁铁心2设有一个壳体20,所述壳体20由绝缘体优选是塑料构成。
磁铁心2或磁铁心2的横截面被一个导体线圈3,优选是一个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4,缠绕或包围。导体线圈可以直接安装在磁铁心2或壳体20上。因为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4通常由特别细的且相应柔性的金属丝7构成,所以绕组或导体线圈3的端部6给自动化制造带来问题,因为这种从绕组伸出的细的刚度小的金属丝7很难被自动化制造机器抓住或接触。因此设置成,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4的端部6直接在壳体20的区域与导电触点5连接,所述导电触点具有刚性的体积大的构造并且具有确定的长度,从而这些导电触点代表确定的端部点,其可以被自动化制造机器主动抓取并且在自动化制造机器的抓取下不发生过度变形。
设置成,导电触点5构成为至少一个电子元件9的连接导体8,由此总是存在于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中的电子元件9的连接导体8除了自身的功能任务外,还实现其它的目的,即作为用于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4的端部6的触点。
本发明的磁铁装置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壳体20是两部分的,其中两个壳部21构成为相同的。当然也可以使用用于磁铁装置1的其它所有实施形式的壳体20。由于两个壳部构造相同,所以可以仅仅利用一个工具进行制造,由此降低了壳体20的制造费用。
优选实施形式的每个壳部21具有一个外圆柱形壳面22、一个内圆柱形壳面23以及一个顶盖面24,其中外圆柱形壳面22和内圆柱形壳面23在一侧通过顶盖面24限定并且在另外一侧构成一个外圆柱形壳面边缘25和一个内圆柱形壳面边缘26。这三个面构成一个用于容纳磁铁心2的内腔27。在外圆柱形壳面22的与内腔27对置的外侧28上各设置至少一个夹持部29或部分夹持部30、至少一个屏蔽元件31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元件32,它们优选全部一体成型。
连接元件32优选构成为对应构造的各连接元件32。可以设置任意数目的连接元件3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第一连接元件33和两个与第一连接元件33对应构造的第二连接元件34,其这样设置在外圆柱形壳面22上,使得在两个相同的壳部21相互压紧时,即在如图1和图6所示的位置,即在在此位置两个壳部21的内腔27结合成一个共同的内腔,第一连接元件33与第二连接元件34相作用并且将之固定。因此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成,第一连接元件33具有销形的突起35并且第二连接元件34具有对应构造的稍窄的容纳孔36,并且第一连接装置33和第二连接装置34靠近外圆柱形壳面边缘25设置。也可以设置其它类型的连接元件32,例如卡口连接元件。
在壳体20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壳部具有优选两个屏蔽元件31,其优选板状构成。屏蔽元件31这样设置在两个壳部21上,使得在壳体20组装时构成一个连贯的屏蔽元件31。优选两个屏蔽元件31因此也用作用于一个在壳体20上设置的导体线圈如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4的止挡。
在壳体20上优选在至少一个外壳体面45上设置至少一个夹持部29用于至少一个电子元件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持部29通过两个部分夹持部30构成,其中在壳部21上设置各一个部分夹持部3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用于轴向或径向布线的电子元件10例如电阻、电容或二极管16的夹持部29。电容和二极管16特别是在通常用于整流及蓄能电路的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中作为在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4旁边设置的元件9、10。二极管16此外在一个如在图2至图5以及图7至图9所示的并联的反极性电路中优选触点接通第三绕组4,其设置用于识别短暂的瞬态过度电压。
下面详细描述根据图1至图5的本发明的壳体的一个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
夹持部29或部分夹持部30在第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这样设置,使得至少一个轴向或径向布线的电子元件10基本上平行于基本上构成为圆柱形壳面22的外壳体面45设置。
部分夹持部30优选构成为齿形的延伸部37,其具有一个容纳部38。齿形的延伸部37具有一个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并且由外圆柱形壳面22伸出或与之垂直,其中具体的位置取决于待容纳的电子元件9、10的外部尺寸。在如在图1至5中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这样设置部分夹持部30,使之与外圆柱形壳面边缘25之间的距离至少大于待容纳的电子元件9、10的壳体长度的一半。
部分夹持部30具有斜坡39,其使得电子元件9、10易于装入夹持部29内。在第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齿形的部分夹持部30具有两个斜坡39,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边缘40。两个斜坡39之一过渡到一个锁止装置41特别是卡合钩42。在此,附加于和/或替代卡合钩42可以设置一个另外的锁止装置41。
锁止装置41不仅可以用于锁止电子元件9、10的壳体,并且如第一实施方式,用于锁止电子元件9、10的连接导体8。
在第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夹持部29用于容纳多个优选两个电子元件9、10,它们连接成一个元件复合体11。优选两个电子元件9、10在其连接导体8的端部12上彼此导电地连接,优选焊接或钎焊,其中连接导体8构成一个与夹持部29共同作用的夹紧区域15。如在图1至图5的第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紧区域由两个尽可能平行的连接导体8构成,其中连接导体8具有一个双拐点13。
夹紧区域15然而也可以构成为逐渐缩小的夹紧区域15,当连接导体8不具有双拐点13时。
夹持部29或部分夹持部30在此设置在夹紧区域15内部并且锁止装置41固定元件复合体11防止位置变化。夹持力通过连接成元件复合体11的电子元件9、10的连接导体8的弹簧作用施加。夹持部或部分夹持部30在容纳部38的区域内具有一个最小宽度44,其大于两个连接导体8之间的距离14,它们一起构成一个夹紧区域15。因此可以确保元件复合体11的可靠的固定。
如果为了应用,不设置任何直接连接在一个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4上的电子元件9、10,那么也可以在夹持部29内安装相应弯曲的金属丝或零欧姆连接线(Nullohmbrücken),或者当金属化(Durchkontaktierung)是不期望时,安装具有导电的端部触点的塑料件。
下面详细描述根据图6至图9的本发明的壳体的一个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
壳体20的基本结构与本发明的壳体20的上述优选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壳体20的第一及第二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区别仅仅在夹持部29或部分夹持部30的构造方面,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元件9或元件复合体11的优选设置方面。
在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部分夹持部30具有一个U形的基础体50,其包括侧臂51和一个将各侧臂相连接的桥接片52。优选设置成,部分夹持部30由一种绝缘材料制成并且一体成型在壳体20上。部分夹持部的U形的基础体50的侧臂51优选通过板状的屏蔽元件31构成,其在此不是延伸至外圆柱形壳面22,而是仅仅延伸至U形的基础体50的桥接片52。板状的屏蔽元件31在此优选基本上平行于基本上构成为圆柱形壳面22的外壳体面45延伸。侧臂51优选至少如此远地从外壳体面45向外延伸,使得其伸出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元件9。
U形的基础体50的两个侧臂51优选被一个构成为平板的桥接片52连接。但是也可以替换桥接片52设置多个销形的突起部。桥接片52优选平行于顶盖面24和/或外圆柱形壳面边缘25设置,其中在壳体20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顶盖面24和外圆柱形壳面边缘25彼此平行。
桥接片52优选如此远地从外壳体面45伸出,使得其伸出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元件9,其中优选并且如图6至9所示,侧臂51突出于桥接片52。但是也可以设置成,桥接片52和侧臂51没有连接成一个构造单元并且分别单独地构成。
可以设置成,平行于至少一个侧臂51,在U形的基础体50的外侧上设置一个优选板状的、特别是一体成型在壳体20上的夹紧和/或引导元件53,其中侧臂51和夹紧和/或引导元件53构成一个夹紧和/或引导区域54,用以夹紧和/或引导至少一个电子元件9的连接导体8。
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壳体20的第二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一个平行于每个侧臂51的夹紧和/或引导元件53。由此如在图6至9中所示的这种实施方式,在U形的基础体50的的侧臂51的两侧各具有一个夹紧和/或引导区域54。
优选壳体20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夹持部30通过两个设置在不同壳部21上的部分夹持部30构成。两个部分夹持部30的桥接片52在此优选彼此平行地设置并且构成一个容纳区域55,其设置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电子元件9或元件复合体11。如上所述,在此优选设置在本发明的壳体20的夹持部29内的电子元件9为二极管和电容,其中然而也可以设置其它已知的电子元件9。已知具有相同的电特征的电子元件存在不同的构造形式。图6至9示出在本发明的壳体20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中轴向布线的元件10的元件复合体11的设置。但是也可以设置成,在夹持部中设置其它布线的元件例如径向布线的元件或具有透镜形状的壳体的元件。相应地,可以将待容纳的电子元件9的壳体形状设置成与容纳区域55的构造相配合。因此可以设置具有透镜形壳体的元件9的情况下放弃桥接片52,其中元件9锁止在侧臂51的端部点上。
也可以设置成,至少一个轴向或径向布线的电子元件10的连接导体8基本上平行于基本上构成为圆柱形壳面22的外壳体面45设置。连接导体8优选设置成也基本上彼此平行。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将连接导体8的端部12区域设置在一个顶盖面24附近。
可以设置成,设置在夹持部29内的电子元件9通过在夹紧和/或引导区域54内连接导体8的夹紧保持。但是也可以设置成,夹紧和/或引导区域54仅仅用于引导连接导体8。与之不相关地优选设置成,在设置在夹持部29内的构造元件8上方或在元件复合体11上方设置差动电流转换器的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4。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4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元件9或元件复合体11不由夹持部29中滑落。此外由此确保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4与连接导体8的端部12尽可能短的连接。
可以设置本发明的壳体20的上述第一及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几个或全部特征的组合。可以设置所有公开特征的任意组合。同样也可以弃用任意的公开的特征。

Claims (24)

1.一种用于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包括一环形的磁铁心(2);至少一个导体线圈(3);以及一由多个部分构成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20),其特征在于,在壳体(20)上构成至少两个导电触点(5),在所述导电触点上连接导体线圈(3)的各端部(6),并且导电触点(5)构成为至少一个电子元件的连接导体(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外壳体面(45)上设置至少一个夹持部(29)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元件。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夹持部(29)一体成型在壳体(20)上。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中壳体(20)具有两个构造相同的壳部(21),其特征在于,夹持部(29)包括至少两个在不同的壳部(21)上设置的部分夹持部(30)。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夹持部(29)具有至少一个辅助导入装置(46)。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夹持部(29)设置成用于轴向或径向布线的电子元件。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夹持部(29)设置成用于多个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连接成一个元件复合体(11)。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元件复合体(11)的连接导体(8)在所述连接导体的端部(12)处相连接。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个屏蔽元件(31)。
10.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夹持部(29)锁止在所述至少一个电子元件或元件复合体(11)的连接导体(8)上。
11.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夹持部(29)是一个具有一容纳部(38)的齿形的延伸部(37)。
12.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夹持部(29)具有至少一个锁止装置(41)。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装置(41)是卡合钩(42)。
14.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或径向布线的电子元件平行于构成为圆柱形壳面(22)的外壳体面(45)设置。
15.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连接导体(8)构成一个与夹持部(29)共同作用的夹紧区域(15)。
16.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部分夹持部(30)具有一个U形的基础体(50),其包括侧臂(51)和一个将各侧臂相连接的桥接片(52)。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U形的基础体(50)的侧臂(51)由板状的屏蔽元件(31)构成。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平行于至少一个侧臂(51),在U形的基础体(50)的外侧上设置一个板状的夹紧和/或引导元件(53),其中侧臂(51)和夹紧和/或引导元件(53)构成一个夹紧和/或引导区域(54),用于夹紧和/或引导至少一个电子元件的连接导体(8)。
19.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U形的基础体(50)的桥接片(52)构成为平板。
20.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中壳部具有顶盖面(24)和/或外圆柱形壳面边缘(25),其特征在于,桥接片平行于顶盖面(24)和/或外圆柱形壳面边缘(25)设置。
21.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共同构成夹持部(29)的两个部分夹持部(30)的桥接片(52)彼此平行和/或构成一容纳区域(55)。
22.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容纳区域(55)设置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电子元件。
23.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或径向布线的电子元件的连接导体(8)平行于构成为圆柱形壳面(22)的外壳体面(45)设置。
24.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差动电流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在夹持部(29)内设置至少一个电子元件,其中在夹持部(29)上方设置差动电流转换器的次级绕组和/或第三绕组(4)。
CN2005800365245A 2004-10-25 2005-09-27 差动电流转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31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0179504A AT501054B8 (de) 2004-10-25 2004-10-25 Differenzstromwandler
ATA1795/2004 2004-10-25
PCT/AT2005/000387 WO2006045127A1 (de) 2004-10-25 2005-09-27 Gehäu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3129A CN101073129A (zh) 2007-11-14
CN101073129B true CN101073129B (zh) 2011-05-11

Family

ID=34956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652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3129B (zh) 2004-10-25 2005-09-27 差动电流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EP (1) EP1807847B1 (zh)
CN (1) CN101073129B (zh)
AT (2) AT501054B8 (zh)
AU (1) AU2005299230B2 (zh)
DE (1) DE502005002943D1 (zh)
ES (1) ES2303268T3 (zh)
HK (1) HK1115473A1 (zh)
NO (1) NO20072660L (zh)
PL (1) PL1807847T3 (zh)
RU (1) RU2381584C2 (zh)
WO (1) WO20060451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01054B8 (de) * 2004-10-25 2007-02-15 Moeller Gebaeudeautomation Kg Differenzstromwandler
EP2579432B1 (de) * 2011-10-07 2014-07-16 Grundfos Holding A/S Entstörspule
DE102013206453B4 (de) 2013-04-11 2015-02-12 SUMIDA Components & Modules GmbH Gehäuse mit verlängerten Kriech- und Luftstrecken und elektrisches Bauelement mit derartigem Gehäuse
DE102014112614A1 (de) * 2014-09-02 2016-03-03 Schaffner Emv Ag Filterbauteil mit wicklungslosen magnetischem Ringkern
DE102021211565B4 (de) 2021-10-13 2023-04-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ingkernstromwandlerbaugruppe für einen Schutzschalt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90680A (en) * 1940-03-13 1942-07-21 Western Electric Co Electromagnetic coil
AT395492B (de) * 1990-10-09 1993-01-25 Alcatel Austria Ag Elektrische spule
US20040113740A1 (en) * 2002-09-17 2004-06-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nsformer and transformer unit hav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32659A (en) * 1973-08-14 1974-08-27 Raymond Lee Organization Inc Portable transformer device
JPS5675962A (en) * 1979-11-22 1981-06-23 Hitachi Ltd Ignition coil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R2711838B1 (fr) * 1993-10-25 1996-01-05 Legrand Sa Boîtier de tore, et tore bobiné comportant un tel boîtier.
US5519581A (en) * 1994-10-21 1996-05-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ounting of toroidal inductors
JPH08250353A (ja) * 1995-01-12 1996-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ライバックトランス
AT501054B8 (de) * 2004-10-25 2007-02-15 Moeller Gebaeudeautomation Kg Differenzstromwandl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90680A (en) * 1940-03-13 1942-07-21 Western Electric Co Electromagnetic coil
AT395492B (de) * 1990-10-09 1993-01-25 Alcatel Austria Ag Elektrische spule
US20040113740A1 (en) * 2002-09-17 2004-06-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nsformer and transformer unit hav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45127A1 (de) 2006-05-04
RU2381584C2 (ru) 2010-02-10
PL1807847T3 (pl) 2008-08-29
EP1807847B1 (de) 2008-02-20
ES2303268T3 (es) 2008-08-01
HK1115473A1 (en) 2008-11-28
AT501054A4 (de) 2006-06-15
AT501054B1 (de) 2006-06-15
AU2005299230A1 (en) 2006-05-04
ATE387004T1 (de) 2008-03-15
AT501054B8 (de) 2007-02-15
RU2007119393A (ru) 2008-11-27
EP1807847A1 (de) 2007-07-18
CN101073129A (zh) 2007-11-14
AU2005299230B2 (en) 2010-06-03
NO20072660L (no) 2007-05-24
DE502005002943D1 (de) 200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91933B1 (en) Plug-in circuit breaker
US6677840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1073129B (zh) 差动电流转换器
WO2001052387A1 (en) Stator winding connection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motor
US20050275981A1 (en) GFCI wiring device with integral relay module
US10475614B2 (en) Module for the interconnection of a circuit breaker and a contactor for an electrical assembly comprising a voltage sensor
CN107589687B (zh) 用于电气组件的断路器和接触器互连的互联模块
RU2769969C2 (ru) Способ разводки шинных соединений для дифференциального обнаружения тока
JP4693927B2 (ja) 電磁継電器
US9627164B2 (en) Circuit breakers including short wired pigtail, base pans, installation method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CA2042199C (en) Compact circuit interrupter having multiple ampere ratings
US7436639B2 (en) Compact ground fault circuit interrupter module
CN109390730B (zh) 漏电保护插头
US4063205A (en) Printed wiring card mountable reed relay
EP1050059A1 (en) Instantaneous trip power transformer
CN214505422U (zh) 一种应用于大电流的断路器
CN217280659U (zh) 一种断路器
US11617269B2 (en) Current measuring device for an electric power protection system
CN216288246U (zh) 一种具有下进线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JP2785415B2 (ja) 漏電遮断器
CN1054231C (zh) 具有电缆通道的差动保护装置
JPH023183Y2 (zh)
AU2014203741B2 (en) A low voltage residual current device with solid neutral
KR820000728B1 (ko) 전자 릴레이
EA046228B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е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датчиком напряже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54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1547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