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2297A - 功能键组件及具有所述功能键组件的便携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功能键组件及具有所述功能键组件的便携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2297A
CN101072297A CNA2006101567804A CN200610156780A CN101072297A CN 101072297 A CN101072297 A CN 101072297A CN A2006101567804 A CNA2006101567804 A CN A2006101567804A CN 200610156780 A CN200610156780 A CN 200610156780A CN 101072297 A CN101072297 A CN 101072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irectionkeys
mancarried device
shaped articl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567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2297B (zh
Inventor
洪晨赫
孙荧釤
安炅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72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2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72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22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pointing device, e.g. trackball in the palm rest area, mini-joystick integrated between keyboard keys, touch pads or touch stri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38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limited linear or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an operating part of the device from a neutral position, e.g. isotonic or isometric joysti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9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dedicated keyboard keys or combinations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9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dedicated keyboard keys or combinations thereof
    • G06F3/0489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cursor position based on codes indicative of cursor displacements from one discrete location to another, e.g. using cursor control keys associated to different directions or using the tab ke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功能键组件以及一种具有所述功能键组件的便携式装置。所述功能键组件暴露到具有屏幕的便携式装置的外部,以允许使用者选择各种功能,所述功能键组件包括:方向键单元,所述方向键单元被设置在便携式装置中并具有用于选择或移动屏幕上的菜单的多个按钮;模式键单元,所述模式键单元以可移动方式设置在所述方向键单元周围,以允许使用者根据位置运动选择便携式装置所提供的预定模式;以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设置在便携式装置内,以防止方向键单元和模式键单元从电路板脱开,并且具有响应方向键单元和模式键单元的操作产生信号的开关。

Description

功能键组件及具有所述功能键组件的便携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总体发明构思涉及一种功能键组件以及一种具有所述功能键组件的便携式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已开发出一种具有静态图像及移动图像的图像拍摄功能、录音功能、MP3播放器功能和网络照相功能(WEB camera function)的多功能数码相机。还开发出具有DMB接收功能的数码相机。
要求多功能数码相机具有各种功能,但是应该具有小尺寸以使使用者可以携带所述多功能数码相机。根据DMB接收功能还要求多功能数码相机具有大尺寸显示屏幕。
同时,多功能数码相机需要用于选择及操纵各种功能的多个功能键。在这方面,具有显示屏幕和多个功能键的多功能数码相机无法以消费者所需的尺寸构造显示屏幕,除非多功能数码相机的整体尺寸增加。此外,由于多功能数码相机需要使使用者握住照相机的抓握部,因此显示屏幕的尺寸更加受到限制。另外,由于多功能数码相机需要对应于各种功能的多个功能键,因此使由于功能键而出现的尺寸增加减至最小很重要,以便可以减小多功能数码相机的整体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功能键组件以及一种具有所述功能键组件的便携式装置,其中可以以简单及紧凑的结构执行各种功能。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其它方面及优点部分地将在随后的说明中阐述,部分从所述说明中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施该总体发明构思获悉。
通过提供一种可用于便携式装置的功能键组件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前述及其它的方面和优点,其中所述功能键组件暴露到具有显示屏幕的所述便携式装置的外侧,以允许使用者选择各种功能,并且所述功能键组件包括:方向键单元,所述方向键单元被设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中并具有用于选择或移动所述屏幕上的菜单的多个按钮;模式键单元,所述模式键单元以可移动方式设置在所述方向键单元周围,以允许使用者根据位置运动选择所述便携式装置所提供的预定模式;以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设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内,以防止所述方向键单元和所述模式键单元从所述电路板脱开,并且具有响应所述方向键单元和所述模式键单元的操作产生信号的开关。
所述便携式装置可以包括具有所述屏幕的主体以及副体,所述副体被设置成使所述主体在其内相对滑动以支持所述方向键单元和所述模式键单元,所述方向键单元根据所述主体的滑动位置可被所述主体完全覆盖或露出以允许使用者选择性地操纵所述方向键单元,并且所述模式键单元即使在所述方向键单元被所述主体覆盖的状态下也可以露出以允许使用者操纵所述模式键单元。
所述方向键单元可以包括输入按钮和四向按钮,其中所述输入按钮被设置在所述副体中对应于所述便携式装置的表面的高度处并通过推动操作被选择,所述四向按钮具有用于将所述输入按钮布置在中央的中空部,并设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中以允许使用者在四个方向上选择不同的功能。
所述模式键单元可以包括用于模式选择的环状件和弹簧,其中所述环状件用于支承所述方向键单元以防止所述方向键单元朝着所述便携式装置的外部脱开,并以预定角度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上绕着所述方向键单元往复运动,以及允许使用者根据转动位置选择预定模式,所述弹簧具有设置用于选择性干涉所述便携式装置和所述环状件的两个端部,以使所述环状件自动复位到其初始位置。
所述环状件可以包括:具有中空部和边缘的环状部,所述中空部将所述方向键单元容纳在中央,所述边缘可防止所述方向键单元转动;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从所述环状部的外侧延伸到所述便携式装置的侧面并露出而与所述主体的滑动位置无关;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被设置在所述环状部的轮缘(rim)中以引导所述环状部的转动,并限制转动角度;以及从所述环状部的轮缘突出以干涉所述弹簧的两个端部的突起。
通过提供一种便携式装置也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其中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具有屏幕的便携式装置本体和功能键组件,所述功能键组件暴露到所述便携式本体外以允许使用者选择各种功能,其中所述功能键组件包括:方向键单元,所述方向键单元被设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中并具有用于选择或移动所述屏幕上的菜单的多个按钮;模式键单元,所述模式键单元以可移动方式设置在所述方向键单元周围,以允许使用者根据位置运动选择所述便携式装置所提供的预定模式;以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设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内,以防止所述方向键单元和所述模式键单元从所述电路板脱开,并且具有响应所述方向键单元和所述模式键单元的操作产生信号的开关。
所述便携式装置本体可以包括具有所述屏幕的主体、以及设置用于使所述主体在其内相对滑动并设有所述功能键组件的副体。
通过提供一种可用于便携式装置的功能键组件也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所述功能键组件包括:方向键单元,所述方向键单元具有用于控制所述便携式装置的屏幕中所显示的菜单的多个按钮;模式键单元,所述模式键单元具有用于将所述方向键单元容纳于其内并绕着所述方向键单元相对移动的环状件、形成于所述环状件上的开关干涉部、以及设置成在初始位置与移动位置之间偏压所述环状件的弹性件;以及开关,所述开关被设置在所述开关干涉部中,以根据所述模式键单元的所述环状件的所述开关干涉部的运动产生一个或多个模式信号。
通过提供一种可用于便携式装置的功能键组件也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所述功能键组件包括:方向键单元,所述方向键单元具有四向按钮以及设置在所述四向按钮内侧的外部按钮,以控制菜单屏幕;模式键单元,所述模式键单元具有环状件、形成于所述环状件内以容纳所述方向键单元的中空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环状件的外侧上的开关干涉部;以及开关,所述开关根据所述开关干涉部的运动产生一个或多个模式信号。
通过提供一种可用于便携式装置的功能键组件也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所述功能键组件包括:具有多个按钮的方向键单元,其中所述多个按钮用于控制所述便携式装置的菜单屏幕并被所述便携式装置的主体覆盖或露出;以及模式键单元,所述模式键单元具有环状件和形成于所述环状件上的未被所述主体覆盖以控制所述便携式装置的模式的部分,其中所述环状件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方向键单元相对移动以激活外部开关来控制所述便携式装置的模式。
通过提供一种便携式装置也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其中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具有屏幕的主体;副体,所述副体被设置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主体相对移动;以及形成于所述副体上的功能键组件,并且所述功能键组件具有:方向键单元,所述方向键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屏幕上所显示的菜单,并且所述方向键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处被覆盖而在所述第二位置处露出;和模式键单元,所述模式键单元具有环状件和形成于所述环状件上的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未被覆盖以控制外部开关从而控制所述便携式装置的模式的部分,其中所述环状件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方向键单元相对移动以激活所述外部开关,并且所述环状件被设置成在所述第一位置处被覆盖而在所述第二位置处露出。
通过提供一种便携式装置也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其中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主体;副体,所述副体相对于所述主体相对移动到第一位置以覆盖所述副体的第一区域,以及相对移动到第二位置以暴露出所述副体的第一区域,所述副体具有键单元,所述键单元具有第一开关部和第二开关部,其中所述第一开关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由所述主体覆盖,所述第二开关部从所述第一部延伸并设置在所述副体的第二区域中,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处未被所述主体覆盖以控制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开关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及优点从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将变得清楚且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A和图1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具有功能键组件的便携式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A和图2B是说明图1A和图1B的便携式装置的透视图;
图3A和图3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可用于便携式装置中的功能键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说明图3A和图3B的功能键组件的截面图;
图5A是说明图3A的功能键组件的四向按钮的透视图;
图5B是说明图5A的四向按钮的侧视图;
图6A是说明图3A的功能键组件的环状件的透视图;
图6B是说明图3B的功能键组件的平面图;
图6C是说明图6A的环状件被固定到图1A和图1B的便携式装置的副体上的状态的后视图;以及
图6D和图6E说明弹簧在图6C的环状件转动时的操作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实施例,其例子在附图中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全文中表示相同的元件。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总体构思通过参照附图在下面说明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例。
图1A和图1B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具有功能键组件的便携式装置的分解透视图。所述便携式装置可以为具有静止图像和移动图像的图像拍摄功能、录音功能、MP3播放器功能、网络照相功能和/或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接收功能的便携式多功能装置。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主体100和副体200,其中主体100和副体200可以滑动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主体100包括镜头110和显示屏幕120。副体200包括多个操作按钮210和功能键组件400。
所述便携式装置进一步包括使副体200的位置相对于主体100滑动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滑动件300。在这种情况下,主体100的镜头110以及副体200的操作按钮210和功能键组件400在第一位置处被隐藏(如图2A中所示)。主体100的镜头110以及副体200的操作按钮210和功能键组件400在第二位置处露出(如图2B中所示)。
当主体100和副体200滑动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镜头110的操作按钮210露出以拍摄静止图像和移动图像。接着,主体100和副体200滑动移动到第一位置,使得镜头110、操作按钮210和功能键组件400被隐藏以便于保护。在主体100和副体200滑动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可以方便地使用除图像拍摄功能之外的其它附加功能。
主体100设有镜头110和位于前表面的显示屏幕120,例如LCD,其中所述镜头110位于后表面的一侧以在第一位置处面向副体200而在第二位置处露出。由于主体100除显示屏幕120之外既没有设置抓握功能也不设有其它部件,例如操作按钮,因此可以获得大尺寸显示屏幕120。换句话说,由于普通照相机包括对应于主体100的单一主体,传统显示屏幕、多个传统操作按钮和传统抓握部被设置到主体上,因此在总体发明构思上难于增加传统显示屏幕的尺寸。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操作按钮210、功能键组件400和抓握部被设置在副体200中,因此可以获得大尺寸显示屏幕120而不会增加照相机的整体尺寸。
此外,主体100的后表面上设有闪光放电管130和LED灯140,并且主体100的前表面上设有多个功能按钮150、扬声器160和推动按钮。功能按钮150用来移动菜单,推动按钮用来使使用者推动推动按钮以使主体100相对于副体200滑动。推动按钮可以包括防滑突起170。天线180的一端在主体100的一侧露出。同时,包括主板的主要部件190设置在主体100内。
副体200包括在主体100滑动到第二位置时露出的抓握部。抓握部设有容纳使用者拇指的抓握凹槽220。抓握凹槽220设有防滑突起221。同时,操作按钮210包括放大/缩小按钮211、菜单按钮214、电源按钮215、快门216和功能按钮250。
放大/缩小按钮211和菜单按钮214被布置在抓握部中,电源按钮215和快门216被布置在副体200的顶表面上。AV及耳机插孔230被布置在副体200的上侧,而DC及USB插孔被布置在副体200的下侧。DC和USB插孔被罩盖240(见图2B)隐藏并仅通过打开罩盖240露出以便使用。
同时,滑动件300包括第一滑动件310和第二滑动件320。第一滑动件310被固定到主体100,第二滑动件320被固定到副体200。第一和第二滑动件310和320通过导向轴互相滑动连接。另外,第一和第二滑动件310和320分别设有多个夹件311和321。对应于夹件311和321的夹具191和291分别形成于主体100和副体200中,使得第一和第二滑动件310和320可以分别固定到主体100和副体200上。
此外,滑动件300设有电池室330。电池室330被设置在第一与第二滑动件310和320之间的空间内。因此,主体100或副体200不需要用于电池的单独空间。
同时,一对第一和第二导向辊260和270被布置在主体100与副体200之间的滑动接触面上,以理想地进行滑动并防止接触面上出现划痕。换句话说,如图1A和图1B中所示,与副体200的抓握部相接触的主体设有第一导向辊260,而与主体100的用于镜头的表面相接触的副体200设有第二导向辊270。第一滑动件310和第二滑动件320可以具有滑动元件350和用于可滑动地容纳滑动元件350的滑动凹槽351,使得第一滑动件310和第二滑动件320可以互相滑动移动。
参照图3A、图3B和图4,功能键组件400可以包括方向键单元410、模式键单元420和电路板430。
方向键单元410包括输入按钮411和四向按钮412。输入按钮411位于中央,四向按钮412位于输入按钮411周围。输入按钮411和四向按钮412可以被称作五向按钮。输入按钮411用来选择屏幕120上所显示的菜单或执行所选定的菜单。输入按钮411被容纳在设置在四向按钮412中央的中空部412a中,输入按钮411的边缘411a钩在四向按钮412的边缘412b上,使得可防止输入按钮411与便携式装置(即,副体200)脱开。输入按钮411被定位成相对于副体200的外侧与四向按钮412齐平或低于所述四向按钮。
参照图5A和图5B,四向按钮412为圆环形,并且设有位于中央的中空部412a以容纳圆形输入按钮411。标记412c(例如箭头)形成于四向按钮412的表面上以在相对的位置处显示推动位置。四向按钮412在副体200内以可移动方式被支承在模式键单元420与电路板430之间。凸出412d形成于四向按钮412的轮缘中。凸出412d具有大于中空部h1(图6A)的外径,使得凸出412d可以钩在形成于模式键单元420的环状件421中的中空部h1的轮缘上。因此,在四向按钮412被以可移动方式容纳在环状件421的中空部h1中的状态下,可防止四向按钮412通过中空部h1朝着外部脱开。四向按钮412连同输入按钮411一起由电路板430支承在副体200内,使得所述四向按钮不会与模式键单元420脱开。
此外,多个定位突起412e(图5B)在四向按钮412内侧突出。定位突起412e被插入形成于电路板430中的定位孔432(见图4)内。当通过定位突起412e和定位孔432确定四向按钮412相对于电路板430的相对固定位置时,输入按钮411和四向按钮412可以被设置成对应于设置在电路板430中的多个定向开关431(图3A)。另外,定位突起412e可以防止四向按钮412转动。
模式键单元420包括环状件421和弹簧422,其中环状件421通过将方向键单元410布置在中央处而在副体200中以预定角度以转动方式做往复运动,并且弹簧422使环状件421复位到其初始位置。
更具体地,参照图6A和图6B,环状件420包括圆环形环状部421a、从环状部421a的外圆周延伸的操作杆421b、设置在环状部421a的轮缘中的导向件421c、以及从环状部421a的轮缘突出的第一和第二突起421d-1、421d-2和开关干涉部421e。
环状部421a的尺寸对应于副体200的装配孔201(图3A和图3B),以容纳在形成于副体200中的装配孔201内。环状部421a具有位于中央的中空部h1以容纳四向按钮412。
操作杆421b从环状部421a的外圆周延伸预定长度以与环状部421a形成单一体。具体地,如图2A中所示,即使在方向键单元410和环状部421a通过主体100的运动被覆盖的状态下,操作杆421b也会暴露到副体200的一侧以执行其功能。因此,即使在主体100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使用者通过操纵操作杆421b可以选择期望模式。为此,导向凹槽202(图3A)在副体200的外圆周处形成于装配孔201周围以容纳操作杆421b,使得当操作杆421b绕着其中心移动或转动时,副体200不会干涉操作杆421b。另外,防滑突起421b形成于操作杆421b的表面上。
多个导向件421c以预定间隔设置在环状部421a的外圆周上。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件421c为以预定长度形成于圆弧上的导向凹槽。导向件421c被连接到对应的导向凸起203(见图3B),被设置成对应于副体200内的多个导向凸起203(图3)。因此,环状件421由导向件421c和导向凸起203的相对滑动运动引导,并且由导向件421c和导向凸起203确定所述环状件的转动角度。另外,导向件421c在装配孔201周围钩在副体200的内轮缘上,使得可以防止环状件421与装配孔201脱开。
绕着环状件421的转动中心对称设置第一和第二突起421d-1和421d-2。突起421d-1和421d-2在环状部421a的后表面上突出,使得弹簧422的第一和第二端部422a和422b钩在所述突起上。弹簧422的第一和第二端部422a和422b中的一个可以钩在第一和第二突起421d-1和421d-2中的一个上并接着被压缩。因此,环状件421通过压缩的弹簧422的回复力可以复位到其初始位置。
开关干涉部421e以预定形状在环状部421a的外圆周上突出。如图6B中所示,开关干涉部421e被设置成对应于设置在电路板430中的模式开关433。开关干涉部421e以预定深度的凹槽形状形成于环状部421a的外圆周上。模式开关433的操作部433a可以插入凹槽状开关干涉部421e内。因此,如果环状件421从图6B的状态移动到任何一个方向,则模式开关433的操作部433a会与开关干涉部421e发生干涉,并因此而移动到一个或多个位置处以产生一个或多个预定的模式信号。
如上所述,当环状件421在方向A或B上转动以操作模式开关433时,弹簧422使环状件421自动复位到其初始位置。弹簧422被置于环状件421与电路板430之间。弹簧422具有圆形形状,例如,与扭转弹簧相似的形状和功能。弹簧422具有从圆形弹簧422的主体朝着外圆周方向弯折的第一和第二端部422a和422b。弹簧422在预定范围内以压缩状态布置在环状件421的后表面上。在弹簧422被压缩的状态下,第一和第二端部422a和422b分别位于环状件421的第一和第二突起421d-1和421d-2中。
此外,如图6C中所示,第一和第二边缘204和205在副体200的后表面上从装配孔201周围突出以支承弹簧422的第一和第二端部422a和422b。第一和第二边缘204和205可以在相反的转动方向上支承弹簧的第一和第二端部422a和422b。
如图6D中所示,如果环状件421在方向A上转动以操作模式开关433以选择模式,则第二突起421d-2推动弹簧422的第二端部422b一起转动。另一方面,弹簧422的第一端部422a钩在第一边缘204上,因此无法移动。因此,弹簧422被压缩,并且如果使用者释放操作杆421b,则环状件421通过弹簧422的回复力复位到其初始位置。
如图6E中所示,如果环状件421在方向B上转动以选择不同于图6A中的模式的另一模式,则第一突起421d-1推动弹簧422的第一端部422a一起转动。此时,弹簧422的第二端部422b钩在第二边缘205上,因此无法移动。因此,弹簧422以环状件421的转动角度被压缩,并且如果使用者释放操作杆421b,则环状件421通过弹簧422的回复力复位到其初始位置。
电路板430通过螺钉固定到副体200的内侧,并且所述电路板被设置用于支承方向键单元410和模式键单元420,使得可防止方向键单元410和模式键单元420与电路板430脱开。电路板430设有形成于单一体中的方向开关431,其中方向开关431响应方向键单元410的按钮411和412的推动操作产生信号。模式开关433被制造成单独部件并接着固定到电路板430上。
根据上述的便携式装置的功能键组件,由于用于选择或移动屏幕120上的菜单的方向键单元410(即五向按钮)、以及用于选择便携式装置的模式的模式键单元420布置在相同的位置处,因此可以减小用于将功能键组件安置在其内的空间,并且使使用者可容易地操作功能键组件。
此外,在模式键单元420的情况下,如图2A中所示,由于操作杆421b即使在主体100位于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也会暴露在装置的侧面,因此可以使使用者便利地使用操作杆421b来选择模式。
另外,由于方向键单元410和模式键单元420没有朝着副体200的外侧突出而是布置在低于或齐平于副体200的外侧的高度处,因此方向键单元410和模式键单元420不会影响主体100的滑动。因此,主体100与副体200之间的间隙可以减至最小,并且可以减小便携式装置的整个厚度。
仅供参考,图2B的状态表示主体100移动到第二位置,使得被主体100隐藏的抓握部(抓握凹槽)以及设置在抓握部中的操作按钮210、方向键单元410和模式键单元420露出,并且同时使副体200所覆盖的镜头110露出以拍摄图像。在使用者用抓握部安全地抓握照相机的状态下,使用者可以在操纵设置在抓握部中的各种操作按钮和功能键的同时拍摄图像。
当主体100和副体200滑动到第二位置时,可以自动选择拍摄图像的图像拍摄模式。另外,图像拍摄模式可以变化为其它模式以执行其它功能。
如果使用者在拍摄图像后将主体100和副体200移动到第一位置,则主体100的镜头110以及副体200的操作按钮、方向键单元410和模式键单元420被隐藏,使得照相机可以具有小尺寸,以便于使用者携带照相机,如图2A中所示。由于在DMB接收功能而非图像拍摄模式的情况下不需要单独的抓握部,因此在使用者适当地抓握照相机的状态下,使用者可以通过显示屏幕观看广播。
如上所述,根据便携式装置中所使用的功能键组件,由于功能键单元和模式键单元布置在相同的位置处但可以独立地进行操作,因此简化了部件且可以获得小尺寸装置。
此外,由于方向键单元和模式键单元互相装配,因此使用者可便于操作方向键单元和模式键单元。另外,由于方向键单元和模式键单元由滑动的主体覆盖,因此在设计主体的滑动距离方面受到很小的限制。
最后,由于即使在模式键单元被主体覆盖的状态下也可以操作模式键单元,因此使用者可以便利地选择所需模式。
尽管已示出并说明了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几个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原理和本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更,本发明的范围由随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限定。

Claims (25)

1.一种可用于便携式装置中的功能键组件,所述功能键组件暴露到具有屏幕的所述便携式装置的外部,以允许使用者选择各种功能,所述功能键组件包括:
方向键单元,所述方向键单元被设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中并具有用于选择或移动所述屏幕上的菜单的多个按钮;
模式键单元,所述模式键单元以可移动方式设置在所述方向键单元周围,以允许使用者根据位置运动选择所述便携式装置所提供的预定模式;以及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设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内,以防止所述方向键单元和所述模式键单元从所述电路板脱开,并且具有响应于所述方向键单元和所述模式键单元的操作而产生信号的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键组件,其中所述便携式装置包括具有所述屏幕的主体,以及副体,所述副体被设置成使所述主体在其内相对滑动以支持所述方向键单元和所述模式键单元,所述方向键单元根据所述主体的滑动位置被所述主体完全覆盖或露出,以允许使用者选择性地操纵所述方向键单元,并且所述模式键单元即使在所述方向键单元被所述主体覆盖的状态下也露出,以允许使用者操纵所述模式键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键组件,其中所述方向键单元包括:
输入按钮,所述输入按钮被设置在所述副体中对应于所述便携式装置的表面的高度处并通过推动操作被选择;以及
四向按钮,所述四向按钮具有用于将所述输入按钮布置在中央的中空部,并设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中以允许使用者在四个方向上选择不同的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键组件,其中所述模式键单元包括:
环状件,所述环状件用于支承所述方向键单元以防止所述方向键单元朝着所述便携式装置的外部脱开,并以预定角度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上绕着所述方向键单元往复运动,以及允许使用者根据所述环状件的转动位置选择预定模式;以及
弹簧,所述弹簧具有设置用于选择性干涉所述便携式装置和所述环状件的两个端部,并且所述弹簧用于使所述环状件自动复位到初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键组件,其中所述方向键单元包括:
输入按钮,所述输入按钮被设置在所述副体中对应于所述便携式装置的表面的高度处并通过推动操作被选择;以及
四向按钮,所述四向按钮具有用于将所述输入按钮布置在中央的中空部,并设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中以允许使用者在四个方向上选择不同的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键组件,其中所述模式键单元包括:
环状件,所述环状件用于支承所述方向键单元以防止所述方向键单元朝着所述便携式装置的外部脱开,并以预定角度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上绕着所述方向键单元往复运动,以及允许使用者根据所述环状件的转动位置选择预定模式;以及
弹簧,所述弹簧具有设置用于选择性干涉所述便携式装置和所述环状件的两个端部,并且所述弹簧用于使所述环状件自动复位到初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能键组件,其中所述环状件包括:
环状部,所述环状部具有用于将所述方向键单元容纳在中央的中空部和用于防止所述方向键单元转动的边缘;
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从所述环状部的外侧延伸到所述便携式装置的侧面并露出而与所述主体的滑动位置无关;
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被设置在所述环状部的轮缘中以引导所述环状部的转动,以便限制所述环状部的转动角度;以及
从所述环状部的轮缘突出以干涉所述弹簧的两个端部的突起。
8.一种便携式装置,包括:
具有屏幕的便携式装置本体;以及
功能键组件,所述功能键组件暴露到所述便携式本体外以允许使用者选择各种功能,所述功能键组件包括:
方向键单元,所述方向键单元被设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中并具有用于选择或移动所述屏幕上的菜单的多个按钮;
模式键单元,所述模式键单元以可移动方式设置在所述方向键单元周围,以根据所述模式键单元的位置运动来选择所述便携式装置所提供的预定模式;以及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设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内,以防止所述方向键单元和所述模式键单元从所述电路板脱开,并且具有响应于所述方向键单元和所述模式键单元的操作而产生信号的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所述便携式装置本体包括具有所述屏幕的主体、以及设置用于使所述主体相对滑动并设有所述功能键组件的副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所述方向键单元包括:
输入按钮,所述输入按钮被设置在所述副体中对应于所述便携式装置的表面的高度处并通过推动操作被选择;以及
四向按钮,所述四向按钮具有用于将所述输入按钮布置在中央的中空部,并设置在所述便携式装置中以允许使用者在四个方向上选择不同的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所述模式键单元包括:
环状件,所述环状件用于支承所述方向键单元以防止所述方向键单元朝着所述便携式装置的外部脱开,并以预定角度在所述便携式装置本体上绕着所述方向键单元往复运动,以及允许使用者根据所述环状件的转动位置来选择预定模式;以及
弹簧,所述弹簧具有设置用于选择性干涉所述便携式装置和所述环状件的两个端部,并且所述弹簧用于使所述环状件自动复位到初始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所述环状件包括:
环状部,所述环状部具有用于将所述方向键单元容纳在中央的中空部和用于防止所述方向键单元转动的边缘;
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从所述环状部的外侧延伸到所述便携式装置的侧面并露出而与所述主体的滑动位置无关;
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被设置在所述环状部的轮缘中以引导所述环状部的转动,并限制所述环状部的转动角度;以及
从所述环状部的轮缘突出以干涉所述弹簧的两个端部的突起。
13.一种可用于便携式装置中的功能键组件,包括:
方向键单元,所述方向键单元具有用于控制在所述便携式装置的屏幕中所显示的菜单的多个按钮;
模式键单元,所述模式键单元具有用于将所述方向键单元容纳于其内并绕着所述方向键单元相对移动的环状件、形成于所述环状件上的开关干涉部,以及设置成在初始位置与移动位置之间偏压所述环状件的弹性件;以及
开关,所述开关被设置在所述开关干涉部中,以根据所述模式键单元的所述环状件的所述开关干涉部的运动来产生一个或多个模式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功能键组件,其中:
所述环状件包括形成于其上的第一和第二突起;以及
所述弹性件具有分别沿第一和第二方向选择性地偏压所述第一和第二突起的第一和第二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功能键组件,其中:
所述模式键单元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形成于所述环状件上并设置成相对于所述环状件与所述方向键单元相对地突出,以使所述环状件相对于所述方向键单元转动。
16.一种可用于便携式装置中的功能键组件,包括:
方向键单元,所述方向键单元具有四向按钮以及设置在所述四向按钮内侧的外部按钮,以控制菜单屏幕;以及
模式键单元,所述模式键单元具有环状件、形成于所述环状件内以容纳所述方向键单元的中空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环状件的外侧上的开关干涉部;以及
开关,所述开关根据所述开关干涉部的运动来产生一个或多个模式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功能键组件,其中:
所述模式键单元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形状对应于所述中空部以被设置在所述方向键单元与所述弹性件之间,以根据所述环状件的运动方向将所述环状件偏压到初始位置。
18.一种可用于便携式装置中的功能键组件,包括:
具有多个按钮的方向键单元,其中所述多个按钮用于控制所述便携式装置的菜单屏幕并被所述便携式装置的主体覆盖和露出;以及
模式键单元,所述模式键单元具有环状件和形成于所述环状件上的未被所述主体覆盖以控制所述便携式装置的模式的部分,其中所述环状件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方向键单元相对移动以激活外部开关以便控制所述便携式装置的模式。
19.一种便携式装置,包括:
具有屏幕的主体;
副体,所述副体被设置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主体相对移动;以及
形成于所述副体上的功能键组件,并且所述功能键组件具有方向键单元,所述方向键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屏幕上所显示的菜单,并且所述方向键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处被覆盖而在所述第二位置处露出;模式键单元,所述模式键单元具有环状件和形成于所述环状件上的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未被覆盖以控制外部开关以便控制所述便携式装置的模式的部分,其中所述环状件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方向键单元相对移动以激活所述外部开关,并且所述环状件被设置成在所述第一位置处被覆盖而在所述第二位置处露出。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所述环状件的所述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处露出。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
所述副体包括从其表面凹入的导向凹槽,并且所述环状件的所述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副体的所述导向凹槽内,使得所述环状件的所述部分露出。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
所述环状件的所述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副体的在第一和第二位置处未被所述主体覆盖的表面上。
23.一种便携式装置,包括:
主体;以及
副体,所述副体用于相对于所述主体相对移动到第一位置以覆盖所述副体的第一区域,以及相对移动到第二位置以暴露出所述副体的第一区域,所述副体具有键单元,所述键单元具有第一开关部和第二开关部,其中所述第一开关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由所述主体覆盖,所述第二开关部从所述第一部延伸并设置在所述副体的第二区域中,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处未被所述主体覆盖以控制在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开关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所述主体包括显示屏幕,并且所述副体的所述第二开关部控制所述显示屏幕的模式以显示图像。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屏幕的模式为DMB接收模式。
CN2006101567804A 2006-05-09 2006-12-27 功能键组件及具有所述功能键组件的便携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22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60041684 2006-05-09
KR1020060041684A KR101176943B1 (ko) 2006-05-09 2006-05-09 휴대용 기기의 기능키 조립체
KR2006-0041684 2006-05-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2297A true CN101072297A (zh) 2007-11-14
CN101072297B CN101072297B (zh) 2012-10-31

Family

ID=38440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5678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2297B (zh) 2006-05-09 2006-12-27 功能键组件及具有所述功能键组件的便携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68945B2 (zh)
EP (1) EP1855157B1 (zh)
KR (1) KR101176943B1 (zh)
CN (1) CN1010722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7404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功能启动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9095B2 (ja) * 2008-01-18 2010-08-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01640137B (zh) * 2008-07-30 2013-04-2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按钮结构
JP2013033234A (ja) * 2011-07-01 2013-02-14 Panasonic Corp 筐体構造及び撮像装置
KR101910380B1 (ko) * 2011-08-08 2018-10-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JP6097941B2 (ja) * 2013-02-05 2017-03-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20170112497A (ko) * 2016-03-31 2017-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3606A (en) * 1989-12-28 1994-0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for a camera and camera equipped therewith
KR960704397A (ko) 1994-05-17 1996-08-31 이데이 노부유끼 통신 단말 장치 및 휴대 전화 장치(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Portable Telephone Apparatus)
US6683653B1 (en) * 1998-02-02 2004-01-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Electronic camera and dial control device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US6519003B1 (en) * 1998-03-26 2003-02-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mera with combination four-way directional and mode control interface
JP4397058B2 (ja) * 1998-05-20 2010-01-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01042379A (ja) * 1999-07-27 2001-02-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ぶれ検出カメラ
JP4101421B2 (ja) * 1999-12-27 2008-06-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入力ユニット、入力ユニットを利用可能な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KR100368623B1 (ko) * 2000-02-15 2003-01-24 닛뽄 고쿠 덴시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다방향 조작스위치
US6313731B1 (en) * 2000-04-20 2001-11-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ressure sensitive direction switches
JP3903731B2 (ja) * 2000-08-03 2007-04-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多方向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6593914B1 (en) 2000-10-31 2003-07-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Keypads for electrical devices
EP1239503A3 (en) * 2001-03-05 2004-07-14 Alps Electric Co., Ltd. Multi-directional switching device capable of producing good feeling of click
CA2472055A1 (en) * 2001-11-07 2003-05-15 Inex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Improved mucosal vaccin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FI20012610A (fi) 2001-12-31 2003-07-01 Nokia Corp Elektroninen laite ja ohjauselin
JP4051978B2 (ja) * 2002-03-27 2008-02-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US7023421B2 (en) * 2002-11-26 2006-04-04 Motorola, Inc. Subscriber device with adaptable user interface and method thereof
US6784384B2 (en) 2002-12-03 2004-08-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otation key devic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TWM250313U (en) * 2003-07-04 2004-11-11 Benq Corp Multi-function button with mode selection
GB2409342A (en) 2003-12-19 2005-06-22 Nokia Corp A dome switch and an input apparatus for a multimedia device.
US20050137000A1 (en) 2003-12-22 2005-06-23 Toh Kok W. Rotatable latching device for a housing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4403830B2 (ja) * 2004-02-27 2010-01-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携帯情報端末
KR100640380B1 (ko) * 2004-03-12 2006-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윙 타입 휴대용 단말기
US7495700B2 (en) * 2004-04-05 2009-02-24 Casio Computer Co., Ltd. Moving image capture device, moving image capture control method, and moving image capture control program
JP4417789B2 (ja) * 2004-06-18 2010-02-17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2006113174A (ja) * 2004-10-13 2006-04-27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デジタルカメラ
FR2878646B1 (fr) * 2004-11-26 2007-02-09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Commutateur electrique a voies de commutation multiples
JP4772861B2 (ja) * 2005-04-06 2011-09-14 ノキア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移動体通信デバイス用のデジタ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100761480B1 (ko) * 2006-05-26 2007-09-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전자기기 및 카메라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7404A1 (zh) * 2018-10-31 2020-05-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功能启动控制方法
CN112789845A (zh) * 2018-10-31 2021-05-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功能启动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68945B2 (en) 2011-01-11
KR20070109138A (ko) 2007-11-15
EP1855157B1 (en) 2012-10-03
KR101176943B1 (ko) 2012-08-30
EP1855157A1 (en) 2007-11-14
US20070268393A1 (en) 2007-11-22
CN101072297B (zh) 2012-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2297B (zh) 功能键组件及具有所述功能键组件的便携式装置
KR101322749B1 (ko) 휴대형 전자기기
US9462097B2 (en) Mobile terminal
EP1713236B1 (en) Slideable keyboard for an electronic equipment
KR20170105886A (ko) 원격 조정 장치
JP5483802B2 (ja) スライド型携帯端末機
US20150163393A1 (en) Remote control built-in device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091648A1 (en) Active stylus
EP2126670B1 (en) Navigation device
JP4995008B2 (ja) 入力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6642459B2 (en) Switch
US8195252B2 (en) Input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using scroll key
JP5483803B2 (ja) 折り畳み型携帯端末機
CN101325132B (zh) 音频播放装置
JP2005149925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KR101160942B1 (ko) 복합 포인팅 디바이스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JP4648846B2 (ja) 位置入力装置、および、リモコン装置
JP4508167B2 (ja) 入力装置
JPH0728584A (ja) ペン入力装置
JP2008305653A (ja)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
JP3900181B2 (ja) 入力装置
KR200370673Y1 (ko) 조작 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한 모바일 단말기
JP4393248B2 (ja) 携帯機器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トラックボール
EP2408177B1 (en) Mobile device case
JP2011187168A (ja) 操作スイッチおよび携帯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