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2727A - 内部设有活塞的流体储存容器 - Google Patents

内部设有活塞的流体储存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2727A
CN101062727A CN 200610077269 CN200610077269A CN101062727A CN 101062727 A CN101062727 A CN 101062727A CN 200610077269 CN200610077269 CN 200610077269 CN 200610077269 A CN200610077269 A CN 200610077269A CN 101062727 A CN101062727 A CN 101062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pipe fitting
periphery
valve arrangement
piston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772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增田胜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1007726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627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62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27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流体储存容器,包括在内部储存流体的容器主体(10),形成于形成在容器主体(10)上的开口(11)处的排放出口件(20),具有从容器主体(10)的底部分到达排放出口件(20)的流动路径(31)的管件(30),以及在容器主体(10)内的圆筒内部移动的活塞件(40)。此流体储存容器将流体储存在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底部分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中。此外,在排放出口件(20)内,此流体储存容器设置了使储存在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流进的流入阀结构(50),以及将已经进入到流入阀结构(50)的流体流出到外部的流出阀结构(60)。

Description

内部设有活塞的流体储存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流体储存容器,其使储存在容器主体内的流体从设置在形成于容器主体顶部的开口部分的排放部件流到外部。
背景技术
这种流体储存容器作为下面所述的容器而众所周知,该容器形成为允许已经储存在内部的流体,通过将作为日本公开专利No.2003-104416(专利文献1)中的特征的排空泵连接到开口颈部,而流出。专利文献1的发明提供了储存流体的容器主体以及在容器主体底部分的可滑动底壁3。根据专利文献1的发明,由于此结构,即使由于储存在容器主体中的流体减少,也可以通过向上提高底壁3,防止容器主体内部压力的下降,且由于此预防措施,可以防止由于容器主体内部压力的下降,外部空气流到容器主体的内部。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的发明,因为流体储存在容器主体的开口颈部和底壁3之间,所以,出现的问题在于流体将从底壁3和容器主体侧壁1之间产生的缝隙泄漏,从而减少流体。此外,根据专利文献1的发明,因为流体储存在开口颈部和底壁3之间,所以,当空气从开口颈部的邻近区域流动时,将出现储存的流体和空气接触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先前所述问题的至少一个问题,同时防止流体泄漏,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与已经进入到容器内部的外部空气接触的流体储存容器。本发明可以以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实施方式的各种形式实施,其中用于图中的标号只是为了有助于实施方式的容易理解,而实施例不应局限于标号。此外,在本说明中,不同的术语或名称可能指同样的元件,在此情况下,不同的术语或名称之一可能在功能或结构上与其它术语或名称重叠,或包括其它术语或名称,或可与其它术语或名称互换使用。
在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体储存容器,包括:(i)用于将流体储存在内部的、由形成于其顶部的开口部分(例如,11,11’,111)、形成于其侧面的圆筒部分(例如,12,12’,112)、以及底部分(例如,15,15’,115)组成的容器主体(例如,10,10’,110);(ii)固定设置在圆筒部分内并几乎从底部分延伸到开口部分的管件(例如,30,30’,30”),管件的内部构成用于流体通过其下端(例如,32,32’,32”)通过其流向开口部分的流动路径(例如,31,31’,31”);以及(iii)设置在圆筒部分和管件之间的活塞件(例如,40,40’,140,70,70’,170),且当管件外部的、活塞和底部分之间的流体通过管件下端流进管件时,活塞件为在管件的轴向朝向底部分可流体密封地滑动。
以上实施方式还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活塞件可以具有组成管件通过其流体密封地插入的孔(例如,41,71)的内圆周或内周(例如,47,77),以及流体密封地插进圆筒部分的外圆周或外周(例如,48,78),所述内周和所述外周每个都具有至少两个流体密封部分(例如,42,43,44a,44b;44a’,44b’,72,73,74a,74b;74’,74b’)。内周的至少两个流体密封部分可以包括设置在内周上边缘部分的上流体密封部分(例如,43,73)以及设置在内周下边缘部分的下流体密封部分(例如,42,72);以及外周的至少两个流体密封部分可以包括设置在外周上边缘部分的上流体密封部分(例如,44a,44a’,74a,74a’)以及设置在外周下边缘部分的下流体密封部分(例如,44b,44b’,74b,74b’)。内周的上下流体密封部分和外周的上下流体密封部分的每个都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环形凸出部分。构成内周上流体密封部分(例如,43,73)的至少一个环形凸出部分可以比构成内周下流体密封部分(例如,42,72)的至少一个环形凸出部分更向内凸出。
内周可以在管件的轴向具有长度(例如,L2),该长度(例如,L2)比在所述轴向的外周的长度(例如,L1)长。
外周的下边缘(例如,44b,44b’,74b,74b’)可以在垂直于管件轴向的向内径向比外周的上边缘(例如,44a,44a’,74a,74a’)在向内的径向的弹性低。
活塞件可由弹性件形成,并可以具有从内周向外周延伸的面对底部分的下表面(例如,76,176),所述下表面限定在垂直于管件轴向的平面上,并具有至少一个同心弯曲部分(例如,75,175),以在向外的径向向容器主体提供偏置力。
活塞件可以在开口部分和底部分之间滑动。活塞件可以在开口部分和底部分之间在管件轴向不固定到流体储存容器的任何部分。
流体储存容器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开口部分处、容器主体上,并具有连接到管件的流动路径的流动通道(例如,21,201,721)并用于使容器主体内的流体流出到外部的排放出口件(例如,20,200,700,700’)。用于使流体从管件流到排放出口件的流入阀结构(例如,50,500,750,950)可以设置在流动路径或流动通道中。流入阀结构可以设置在排放出口件和管件之间。排放出口件可以包括用于使流体流到外部且设置在流入阀结构下游的流出阀结构(例如,60,600,770)。
流体储存容器还可包括设置在流动通道中、流入阀结构和流出阀结构之间的泵送机构(例如24,900)。泵送机构可以包括在流动通道中可往复移动的连接管(例如,781,782)和与其连接的活塞(例如,783),用于通过连接管和活塞的往复移动,从管件通过流入阀结构,并通过流出阀结构将流体泵送到排放出口件外。作为选择,泵送机构可以包括在流动通道中可弹性变形和可恢复的膨胀部分(例如,24),用于通过膨胀部分的往复变形和恢复,从管件通过流入阀结构,并通过流出阀结构将流体泵送到排放出口件外。
容器主体的圆筒部分可以具有上边缘部分,该上边缘部分具有向其上边延伸的切除部分(例如,113)。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构成为流体密封地设置在圆筒件(例如,12,12’,112)和设置在圆筒件内的管件(例如,30,30’,30”)之间的活塞件(例如,40,40’,140,70,70’,170),该活塞件包括:(i)组成管件将通过其流体密封地插入的孔(例如,41,71)的内周(例如,47,77);以及(ii)将流体密封地插入圆筒件中的外周(例如,48,78),所述内周和外周的每个都具有至少两个流体密封部分,其中内周具有在活塞件的轴向的长度(例如,L2),长度(例如,L2)比在该轴向的外周的长度(例如,L1)长。
以上实施方式还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内周的至少两个流体密封部分可以包括设置在内周上边缘部分的上流体密封部分(例如,43,73),以及设置在内周下边缘部分的下流体密封部分(例如,42,72);以及外周的至少两个流体密封部分可以包括设置在外周上边缘部分的上流体密封部分(例如,44a,44a’,74a,74a’),以及设置在外周下边缘部分的下流体密封部分(例如,44b,44b’,74b,74b’)。内周的上下流体密封部分和外周的上下流体密封部分的每个都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环形凸出部分。构成内周的上流体密封部分的至少一个环形凸出部分(例如,43,73)可以比构成内周的下流体密封部分的至少一个环形凸出部分(例如,42,72)更向内凸出。
在垂直于活塞件轴向的向内径向,外周的下边缘(例如,44b,44b’,74b,74b’)比在向内的径向外周的上边缘(例如,44a,44a’,74a,74a’)的弹性低。
活塞件可以由弹性件形成并具有从内周向外周延伸的、面对底部分的下表面(例如,76,176),所述下表面限定在垂直于活塞件轴向的平面上,并具有至少一个同心弯曲部分(例如,75,175),以在向外的径向提供偏置力。
在所有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实施方式中的任何元件都可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互换使用,除非此更换不可行或引起不良影响。此外,本发明可以同样应用于装置和方法。
为了总结本发明和所实现的优于相关技术的优点,上面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定目的和优点。当然,应该理解,不必所有的此目的或优点在本发明的任何具体实施方式中实现。因此,例如,本领域的所属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本发明可以以实现或最优化在此说明的一个优点或成组优点的方式实施或进行,而不必实现在此说明或建议的其它目的或优点。
以下优选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将使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特征和优点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参照优选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进行说明,其目的在于说明而不是局限本发明。为方便说明附图进行了过分简化。
图1是显示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流体分配泵1的流体储存容器的纵向剖视图,图1是显示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简图;
图2(a)-2(c)是显示活塞件40的说明简图。图2(a),2(b)和2(c)分别是剖视图、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3(a)和3(b)是显示排放出口件20的说明简图。图3(a)和3(b)分别是剖视图和主视图;
图4(a)-4(c)是显示形成流出阀结构60的阀件61的说明简图。图4(a)、4(b)和4(c)分别是剖视图、主视图和后视图;
图5(a)-5(c)是显示流出阀结构60的说明简图(剖视图);
图6(a)-6(c)是显示形成流入阀结构50的阀座件52的说明简图。图6(a)、6(b)和6(c)分别是剖视图、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7(a)-7(c)是显示形成流入阀结构50的阀件51的说明简图。图7(a)、7(b)和7(c)分别是剖视图、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8(a)和8(b)是显示流入阀结构50的说明简图(剖视图);
图9是显示排出已经储存在关于实施方式1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的状态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10是显示排出已经储存在关于实施方式1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的状态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11是显示排出已经储存在关于实施方式1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的状态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12是显示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13(a)和13(b)是显示排放开口出口件200的说明简图。图3(a)和3(c)分别是剖视图和主视图;
图14(a)-14(c)是显示形成流出阀结构600的阀座件640的说明简图。图14(a)、14(b)和14(c)分别是剖视图、主视图和后视图;
图15(a)-15(c)是显示形成流出阀结构600的阀件630的说明简图。图15(a)、15(b)和15(c)分别是剖视图、主视图和后视图;
图16(a)-16(c)是显示流出阀结构600的说明简图(剖视图);
图17(a)-17(c)是显示形成流入阀结构500的阀座件540的说明简图。图17(a)、17(b)和17(c)分别是剖视图、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18(a)-18(c)是显示形成流入阀结构500的阀件530的说明简图。图18(a)、18(b)和18(c)分别是剖视图、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19(a)和19(b)是显示流入阀结构500的说明简图(剖视图);
图20是显示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21是显示包括流体排放泵900的排放出口件700的垂直剖视图,其显示了用于排出储存在形成关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的条件;
图22是显示包括流体排放泵900的排放出口件700的垂直剖视图,其显示了用于排出储存在形成关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的条件;
图23是显示包括流体排放泵900的排放出口件700的垂直剖视图,其显示了用于排出储存在形成关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的条件;
图24是显示用于排出储存在关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的条件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25是显示用于排出储存在关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的条件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26是显示用于排出储存在关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的条件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27是显示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28(a)-28(c)是显示活塞件70的说明简图。图28(a)、28(b)和28(c)分别是剖视图、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29是显示当容器主体100的底部分和活塞件170的底面倾斜时容器主要部分10的底部的说明简图;
图30是显示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流体储存容器充满流体的状态和容器主体104的说明简图;
图31是显示通过选择容器主体100和活塞件70装配的流体储存容器的说明简图;
图32是显示活塞件40’的截面的说明简图;
图33是显示活塞件70’的截面的说明简图。
标号说明:10,10’-容器主体;11-开口;12-圆筒;13-通风孔;14-阳螺纹;15-底部分;20-排放出口件;21-流动通道;22-阴螺纹;23-肋;24-膨胀部分;30-管件;31-流动路径;32-下端;40,40’-活塞件;41-孔;42-流体密封部分;43-流体密封部分;44a,44b,44a’,44b’-流体密封部分;47-外周;48-内周;50-流入阀结构;51-阀件;52-阀座件;60-流出阀结构;61-阀件;70-活塞件;71-孔;72-流体密封部分;73-流体密封部分;74-流体密封部分;75-弯曲部分;100-容器主体;110-容器下部分;111-端部;112-圆筒;113-凹槽;120-容器上部分;121-开口;123-通风孔;124-阳螺纹;200-排放出口件;201-流动通道;202-阴螺纹;203-连接部分;204-膨胀部分;500-流入阀结构;511-阀;512-轴;513-滑动部分;521-连接部分;522-内壁;523-肋;524-连接件;530-阀件;531-阀;532-连接部分;533-弯曲部分;534-支撑;540-阀座件;541-孔;542-连接件;543-连接件;544-接合件;600-流出阀结构;611-阀;612-轴;613-接合件;630-阀件;631-阀;632-连接部分;633-弯曲部分;634-支撑;640-阀座件;641-孔;642-连接件;643-凸出部分;700-排放出口件;723-圆筒;724-螺旋弹簧;750-流入阀结构;752-阀件;760-中间阀结构;770-阀件;781-1st连接管;782-2nd连接管;783-活塞;791-开口;800-喷嘴头;810-外盖;900-流体排放泵;923-圆筒;950-流入阀结构;952-阀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优选实施方式和附图说明本发明。然而,优选实施方式和附图不限制本发明。
在下文中将根据附图说明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流体储存容器,而图1是显示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图。此流体储存容器用作用于存储在美容领域使用的诸如发凝胶或清洗凝胶的凝胶、或诸如营养霜或按摩膏的乳膏产品的化妆品用的容器,或用于诸如洗面液的液体的容器。此外,也允许将此流体储存容器用作普通药或溶剂或食品产品的容器。在此说明书中,高粘度的流体或半流体或溶胶也称为流体,其包括普通的流体,如果冻形凝固凝胶或乳膏形物质。
此流体储存容器在顶部设置了开口部分11,形成于侧面的圆筒部分或筒部分12,并设置有在其内部储存流体的容器主体10,设置在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开口出口部分11处的排放出口件20,以及具有到达容器主体10底部和排放出口件20的流动通道31的管件30,并设置有在容器主体10中的圆筒部分12内移动的活塞件40。管件30的下端32设置在容器主体10的底部分15的附近(可以接触容器主体10的底部分15)。管件30的下端32具有倾斜的边缘以便容器主体10中的流体可以流进管件10。
由此种结构可知,此种流体储存容器可以将流体储存在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底部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中。此外,在排放出口件20的内部,此流体储存容器设置了使储存在容器主体10中的流体流进的流入阀结构50(其将在后面详细说明),以及将流进到流入阀结构50中的流体流出到外部的流出阀结构60,其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在容器主体10的开口11的邻近区域,为了在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开口11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中吸入外部空气,形成有多个孔。此外,在容器主体10开口的外圆周部分上,形成有与排放出口件20连接的阳螺纹14,其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图2(a)-2(c)是显示说明活塞件40的说明简图。在这些图中,图2(a)是活塞件40的垂直剖视图,而图2(b)是主视图。此外,图2(c)是底面视图。
通过管件30的孔41形成于活塞件40上。与容器主体10的圆筒部分12连接的凸出形状的流体密封部分44a/44b形成于此活塞件40的外圆周表面的上下部分上。形成于上部分和下部分上的流体密封部分44a/44b设置在间隔固定距离的位置。此外,与管件30接触的凸出形状的流体密封部分42形成于此活塞件40的孔41内部的下部分上,并形成与管件30接触的凸出形状的流体密封部分42。流体密封部分43的上部分比下部分的流体密封部分42更向内凸出。鉴于此,即使在活塞件40中向下部分的管件30的方向具有更大的弹性恢复力,也可以将流体密封部分43的上部分与管件30连接。由于此连接,可以防止储存在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底部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中的液体进入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开口11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
此外,形成于活塞件40上的流体密封部分42,43,44a和44b不局限于形成于顶部分或底部分,而且也可以形成于中心,此外,也允许形成两个或多个。此外,形成于活塞件上的流体密封部分43,44a和44b不局限于形成于分别相对应的位置。
流体密封部分42和43形成于内周47上并向内凸出。流体密封部分44a和44b形成于外周48上并向外凸出。每个流体密封部分都可以在其顶部或末端包括至少一个在基本上或接近垂直于活塞件40轴向的方向凸出的环形凸出部分。每个凸出部分都可以具有相对垂直于活塞件轴向的方向对称的截面,且可以具有半圆形、三角形、多边形、U型、或V型截面。即使向圆筒部分的内圆周表面或管件的外圆周表面施加压力,也可以保持凸出部分相对圆筒部分的内圆周表面或管件的外圆周表面的接触面积很小(线接触),以便凸出部分和圆周表面之间的密封可以变得更紧密(从而实现高流体密封性),同时,活塞件可以相对圆筒部分的内圆周表面和管件的外圆周表面平滑滑动。凸出部分可以具有0.01-2.0mm,典型为0.1-1.0mm的凸出高度。活塞件可以由聚丙烯或聚乙烯,或诸如硅橡胶的树脂制作。
当诸如流体密封部分44a和44b的流体密封部分具有一对邻近设置的凸出部分时,流体密封性能可以加倍,同时保持活塞件和圆筒部分的内周表面的接触面积很小。流体密封部分43的凸出部分的尺寸和凸出高度可以比流体密封部分42的凸出部分大1.1到3倍(例如,1.3到2倍),以便可以增加流体密封部分43处的密封,同时保证活塞件的移动性适当。即使流体密封部分42出现泄漏,也可以在流体密封部分43处有效地防止泄漏。此外,如果流体密封部分43的凸出部分的高度比流体密封部分42的高度高,则流体密封部分42处的密封也可以增强(例如,当自由圆筒的一端受力膨胀时,圆筒的另一端倾向于收缩)。根据凸出部分的数量、截面形状、凸出部分的高度等,流体密封部分42、43,44a和44b可以具有不同的凸出部分。
外周48可以具有如图2(a)所示的弓形垂直截面。在图2(a)中,流体密封部分44a和44b每个都包括两个凸出部分。然而,如图32所示,流体密封部分44a’和44b’每个都可以由一个凸出部分组成。每个流体密封部分(42,43,44a,44b,44a’,44b’)的凸出部分的数量或尺寸都可以不同。例如,流体密封部分44b可以具有两个凸出部分,而流体密封部分44a可以具有一个大于流体密封部分44b凸出部分的凸出部分,反之亦然。
为了具有高流体密封性能的平滑运动,在活塞件40的轴向,内周47可以具有大于外周48的长度L1的长度L2,例如,与长度L1相比,长度L2多了长度L1的大约5%到大约50%(包括大长度L1的约10%到大约30%)。
此外,外周48的长度L1可以小于外周48的直径D。在实施方式中,外周48的长度L1可以小于外周48直径D的50%。
图3(a)和3(b)是显示排放出口件20的说明简图。图3(a)是排放出口件20的垂直剖视图,而图3(b)是左侧面视图。
排放出口件20由具有用于将储存在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流出到外面的流动通道21的弹性件形成。阴螺纹22形成于此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动路径21的容器主体10的侧面。此阴螺纹22与形成于容器主体10开口11外部上的阳螺纹14螺纹联接在一起。此外,多个肋形成于用于此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动路径21中流体的排放侧的端部。此肋部分23形成流出阀结构60的一部分,并支撑阀件61的运动,其将在后面详细说明。此外,在此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动路径21的阴螺纹22和肋部分23之间形成膨胀部分24。此膨胀部分24封闭形成。由此,通过压力收缩流动路径21的宽度,且当从外部撤销压力时,通过排放出口件20的弹性恢复力,可以减少流动路径21内的压力。
图4(a)-4(c)是显示形成流出阀结构60的阀件61的说明简图。在这些图中,图4(a)是阀件61的垂直剖视图,而图4(b)是显示左侧面视图。另外,图4(c)是显示右侧面视图。
阀件61的外圆周或外周表面由弹性件形成,阀件61设置了可以与在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动路径21的内表面接触的碗形阀611,以及从阀611的大约中心设置的轴612,以及位于与轴612的阀611相反的一侧的闩锁。
阀611封闭形成。鉴于此,当从右侧到左侧有压力时,外周表面收缩,并与流动路径21的内表面分离。另一方面,当从右侧到左侧的压力撤销时,或当从左侧到右侧偏压压力时,此外圆周表面恢复或膨胀,并与流动路径21的内表面接触。
轴612形成为如此形状以便可滑动到形成于排放出口件20上的肋23上。此轴612滑动到肋23上通过阀611和闩锁613控制。
图5(a)-5(c)是显示流出阀结构60的说明简图。在这些图中,图5(a)显示流出阀结构60的闭合状态,图5(b)显示释放状态,而图5(c)显示当从释放条件返回到闭合条件时的状态。
流出阀结构60由排放出口件20处的阀件61处的肋23形成。当此流出阀结构60自然释放时,如图5(a)所示,用于阀件61的阀611的外周表面或外圆周表面变为闭合,并与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动路径21的内表面接触。当在闭合状态时,流出阀结构60堵塞了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流体通道。
当此流出阀结构60具有从内部到外部的偏置力时,如图5(b)所示,阀件61的轴612移动直到在相对排放出口件20处的肋23的向外方向通过此闩锁613控制为止。阀件61的阀611的外周表面收缩,与流动路径21的内表面分离。鉴于此,流出阀结构60可以在此释放状态具有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流体流动。
当对此流出阀结构60的内部到外部的压紧力撤销时,或当从外部到内部偏置压力时,如图5(c)所示,阀件61的阀611的外周膨胀,并与流动路径21的内表面接触。由此,在此状态的流出阀结构60再次限制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流体流动。直到阀结构61的轴612通过此阀611控制为止,具有相对排放出口件20处的肋23向内部的相对运动。
此外,不必形成此流出阀结构的阀件61的阀611位于从肋23的卸料侧,而此阀611可以位于从肋23的内部。
图6(a)-6(c)是显示形成流入阀结构50的阀座件的说明简图。在这些图中,图6(a)是阀座件52的垂直剖视图,而图6(b)是顶面视图。另外,图6(c)是显示底面视图。
阀座件52设置了用于通过夹在容器主体10和排放出口件20之间固定到排放出口件20的连接部分521,管形内壁522,多个可滑动地支撑阀件51上的滑动部分513(参照图7(a)-7(c))的肋523(其在后面详细说明)以及与管件30的上端连接的连接件524。
图7(a)-7(c)是显示形成流入阀结构50的阀件51的说明简图。在这些图中,图7(a)是阀件51的垂直剖视图,而图7(b)是顶面视图。另外,图7(c)是底面视图。
阀件51的外周表面由弹性件形成,并设置了可以与阀座件52的内壁522连接的碗形阀511,以及从阀511的大约中心设置的轴512,以及通过位于大约轴512中心位置而可滑动支撑阀座件52的肋523的滑动部分513。
阀511封闭形成。鉴于此,当从下方向向上方向偏置压力时,外周表面收缩,并与阀座件52的内壁522分离。另一方面,当从下向上的压力撤销时,或当从上向下偏置压力时,外周表面恢复或膨胀,并与阀座件52的内壁522接触。
滑动部分513形成为与形成于阀座件52上的肋523可滑动的形状。在此滑动部分513在肋523上的滑动通过滑动部分513的顶端和底端控制。
图8(a)和8(b)是显示形成流入阀结构50的说明简图。在这些图中,图8(a)显示流入阀结构50的闭合条件,而图8(b)是示开启状态。
流入阀结构50由阀座件52和阀件51形成。对于此流入阀结构50,当自然释放时,如图8(a)所示,阀件51上的阀511的外周表面进入与阀座件52的内壁522接触的闭合状态,在此闭合条件下,流入阀结构50阻止容器主体1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流体流动。
当对此流入阀结构50偏置从容器主体10的内部向外部的抑制力时,如图8(b)所示,用于阀件51的滑动部分513向相对阀座件52处的肋523的容器主体10的外部方向移动,直到通过下端控制为止。阀件51处的阀511的外周表面收缩并与阀座件52的内壁522分离。鉴于此,对于流入阀结构50,在此开启状态,可以在容器主体1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具有流体流动。
当对此流出阀结构60撤销从容器主体10的内部指向外部的压力时,或当偏置从外部指向内部的压力时,再次如图5(a)所示,阀件51上的阀511的外周部分膨胀,并与阀座件52的内壁522接触。由此,流入阀结构50再次堵塞容器主体1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流体通道。阀件51上的滑动部分513相对阀座件52上的肋523向容器主体10的内部相对移动。
图9-10是显示在排出储存在此种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期间的状态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图;
如图9所示,当排出储存在此种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时,在排放件20上的膨胀部分24上具有压力。由此,在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动通道21内压力增加。鉴于此,流入阀结构50承受从容器主体10的外部向内部的压力。此外,流出阀结构60承受从内部向外部的压力。由此,流出阀结构60开启,而储存在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入阀结构50和流出阀结构60之间的流体流到外部。
如图10所示,如果适当量的流体已经流出,则限制了排放出口件20上的膨胀部分24的压力。由此,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体路径21内部的压力降低。鉴于此,流入阀结构50承受从容器主体10的内部向外部的压力。由此,流入阀结构50开启,而储存在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底部和活塞件40之间的此空间中的流体通过管件30的流动路径31流进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动路径21的内部。此外,流出阀结构60承受从外部向内部的压力。由此,流出阀结构60从开启状态移动到闭合状态。此时,因为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动路径21的内部经过压力降低,因此可以将保留在流出阀结构60邻近区域中的流体拖进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动路径21的内部。
储存在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底部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中的流体减少。由于此减少,活塞件40向容器主体10底部的方向移动。此后,形成于主容器10的开口11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膨胀。鉴于此,外部空气通过在主容器10上钻的通风孔流进。
完成上述操作,如图1所示,如果同水平的压力关系存在于任意件相互之间,则流入阀结构50和流出阀结构60变为闭合,并且活塞件40的运动停止,来自通风孔13的外部空气也停止流进。
在实施方式中,圆筒部分12可以具有稍微锥形的内壁,该内壁在其顶部比在其底部分具有更窄的内径,以便活塞件40可以向其底部分比向其顶部更容易移动。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底部分可以与圆筒部分别形成,并连接到圆筒部分的底部(而不是与圆筒部分整体形成),以便可以容易地制作具有锥形内壁的圆筒部分。
对于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流体储存容器,采用此种结构,与传统流体储存容器一样的活塞件不受到流体的重力,所以不存在流体从活塞件泄漏并流出的问题。
其次,将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此外,对于存在于上述实施方式1的同样零件通过使用同样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图12是显示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简图。
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流体储存容器将关于实施方式1的流体储存容器的排放出口件20,流入阀结构50以及流出阀结构60替换为排放出口件200,流入阀结构500以及流出阀结构600。这些替换的元件为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
图13是显示排放出口件200的说明简图。在这些图中,图13(a)是排放出口件200的垂直剖视简图,而图13(b)是显示左侧面视图。
排放出口件200由弹性件形成,并具有用于将储存在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流出到外面的流动通道201。阴螺纹202形成于此排放出口件200的流动路径201的容器主体10的侧面。此阴螺纹202与形成于容器主体10开口11外部上的阳螺纹14螺纹联接在一起。此外,与形成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的流入阀结构600的阀座件640连接的连接件203形成于排放出口件200的流动路径201的流体排放处。此外,膨胀部分204形成于此排放出口件200处的阴螺纹202和流动路径201的连接件203之间。此膨胀件204封闭形成。由此,通过外部压力收缩流动路径201的宽度,且当从外部撤销压力时,通过排放出口件21的弹性恢复力,可以减少流动路径21内的压力。
流出阀结构600由阀座件640和阀件630形成。
图14是显示形成流出阀结构600的阀座件640的说明简图。在这些简图中,图14(a)是阀座件640的垂直剖视图,而图14(b)是其左侧面视图,此外,14(c)是其右侧面视图。
设置了孔641的阀座件640形成有对应于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的阀件630的阀631的形状,以及与阀件630的支撑634连接的中空管形连接件,以及用于与排放出口件200的连接件203连接的凸出件643。
阀件630设置了可与阀座件640的孔641的轮廓连接的阀631,与阀座件640的连接件642连接的支撑634,以及将阀件631和支撑634连接在一起的4个连接件632。这4个连接件632分别具有由一对弯曲件633提供的良好弹性和柔性。
图16是显示流出阀结构600的说明简图。在这些简图中,图16(a)显示流出阀结构600闭合状态的视图,而图16(b)显示开启状态,而图16(c)显示当从开启状态返回到闭合状态时的状态。
如上所述,流出阀结构600由阀件640和阀件630形成。当此流出阀结构600自然释放时,如图16(a)所示,阀件630的阀631变为闭合,与阀座件640处的孔641的轮廓连接。在此闭合状态,流出阀结构600禁止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流体流动。
当具有对此流出阀结构600的从内部向外部偏置的压力时,如图16(b)所示,用于阀件630的阀631与阀座件640处的孔641分离,直到通过连接件632控制为止。鉴于此,对于流出阀结构600在此开启状态,可以使流体在内部和外部之间流动。
当撤销对此流出阀结构600从内部向外部的压力时,或当从外部向内部偏置压力时,如图16(c)所示,通过阀件630的连接件632的弹性或柔性,阀631与阀座件640处的孔641的轮廓连接。由此连接,在此状态下,流出阀结构600再次使在内部和外部之间不可能流动。
此外,希望形成流出阀结构的阀座件640和排放出口件200形成为一体。在此情况下,因为可以减少结构零件,所以,可以减少制造成本和制造过程。
结构500中的流动通过阀座件540和阀件530形成。
图17是显示形成流入阀结构500的阀座件540的说明简图。在这些简图中,图17(a)是阀座件540的垂直剖视简图,而图17(b)是顶面视图,此外,图17(c)是底面视图。
阀座件540设置了形成为对应于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的阀件530的阀531形状的孔541,用于与阀件530的支撑534连接的中空形管连接件542,用于固定到排放出口件200并夹在容器主体10和排放出口件200之间的连接件543,以及与管件的上端连接的连接件544。
图18是显示形成流入阀结构500的阀件530的说明简图。在这些简图中,图18(a)是阀件530的垂直剖视简图,而图18(b)是顶面视图,此外,18(c)是底面视图。
阀件530设置了可与阀座件540的孔541的轮廓接触的阀531以及与阀座件540的连接件542连接的支撑534,以及连接阀531和支撑534的四个连接件532。这四个连接件532由一对弯曲件633提供良好的弹性和柔性。
图19是显示流入阀结构500的说明简图。在这些简图中,图19(a)显示流入阀结构500的闭合状态,而图19(b)显示闭合状态。
流入阀结构500由阀座件540和阀件530形成。当此流入阀结构500自然释放时,如图19(a)所示,阀件530上的阀531变为闭合,与阀座件540的孔541的轮廓接触。在此闭合状态,流入阀结构500禁止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流体流动。
当用于此流入阀结构500的压力从内部向外部偏置时,如图19(b)所示,阀件530的阀531与阀件540上的孔541分离,直到通过连接件532控制为止。鉴于此,在此开启状态,流入阀结构500在内部和外部之间可以具有流体的流动。
当用于此流入阀结构500的从内部向外部的压力撤销时,或当从外部向内部偏置压力时,再次如图19(a)所示,由于阀件530上的连接件532的弹性或柔性,阀531与阀座件540上的孔541的轮廓接触。由此,在此状态下,流入阀结构500再次禁止流体在内部和外部之间的流动。
对于此种关于实施方式2的流体储存容器,当储存在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排出时,与关于实施方式1的流体储存容器相同的方式,在排放出口件200上的膨胀部分204上具有压力。由此,储存在排放出口件200处的流入阀结构500和流出阀结构600之间的流体流到外部。如果已经完成适当量的流体流动,则排放出口件200处的膨胀件204的压力撤销。由此,流入阀结构500变为开启,而储存在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底部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中的流体通过管件30的流动路径31流进排放出口件200处的流动通道201的内部。
此外,流出阀结构600承受从外部向内部的压力。由此,流出阀结构600从开启状态移动到闭合状态。此时,因为在排放出口件200处的流动通道201内压力降低,所以,可以将保留在流出阀结构600邻近区域的流体拖动到排放出口件200处的流动通道201的内部。储存在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底部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中的流体减少。鉴于此,活塞件40向容器主体10底部的方向移动。此后,形成于主体10的开口11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扩大。鉴于此,空气由在容器主体10中钻出的通风孔13进入。
对于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流体储存容器,以与关于实施方式1的流体储存容器相同的方式,与传统流体储存容器相比,活塞件不承受流体的重力,且不会产生流体从活塞件泄漏和流出的问题。
此外,流体储存容器可以形成为以便不设置关于上述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1的流体储存容器的流入阀结构50,500。此时,在此流体储存容器处的膨胀件24上具有压力。由此,在管件30的流动路径31内部,以及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底部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内,增加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动路径21内部的压力。由于流出阀结构60或流出阀结构600,承受从内部向外部的压力。由此,流出阀结构60或流出阀结构600变为开启,保留在排放出口件20的流动路径21中的流体流到外部。
然后,如果适当量的流体已经流出,则用于此流体储存容器的膨胀件24上的压力撤销。由此,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动路径21的内部、用于管件30的流动路径31的内部、以及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底部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内的压力减少。鉴于此,流出阀结构60或流出阀结构600承受从外部向内部的压力。由此,流出阀结构60或流出阀结构600从开启状态移动到闭合状态。此时,因为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动路径21内部的压力减少,所以,可以拖动保留在流出阀结构60或流出阀结构600,以及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动路径21邻近区域的流体。
此外,因为排放出口件20处的流动路径21内部的压力减少,所以,活塞件40向容器主体10底部的方向移动。此后,形成于主体10的开口11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扩大。鉴于此,外部空气从在容器主体10中钻出的通风孔13进入。完成上述操作,如果出现任意件相互之间的压力关系,则流出阀结构60或流出阀结构600将再次进入闭合状态,活塞件40的运动停止,停止从通风孔13流入的外部空气。
图20是显示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简图。
由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替换了形成关于实施方式1的流体储存容器的排放出口件20、流入阀结构50、以及流出阀结构60,即,排放出口件700、流体排放泵900、喷嘴头800以及外盖810。这些是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3之间的唯一区别。
具有形成关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流体排放泵900的排放出口件700设置在容器主体10’的开口部分11’的内部。活塞件40安装在圆筒部分12’的内部,对于具有流体排放泵900的此排放出口件700,设置有形成连接管的、相互连接和固定的中空的1st和2nd连接管781和782,连接管781和782通过连接将下终端开口与管件30’连接的圆筒或筒723,并通过连接圆筒723内可恢复和可移动的活塞783,以及喷嘴头800和活塞783,将给与喷嘴头800的压力传递到活塞783,而降低活塞783,并还设置有设在1st和2nd连接管781和782的外周上,用于在提升活塞783的方向偏压的螺旋弹簧724;用于通过管件30’,通过跟随活塞783上升运动,使保留在容器主体10’中的流体流到圆筒723内部中的流入结构750;以及用于开启和关闭开口部分791的中间阀结构760,开口部分791用于通过跟随活塞783的向下操作使已经在圆筒723内流动的流体流到1st和2nd连接管781和782的内部,最后,设置有流出阀结构,用于将已经流进1st和2nd连接管781和782内部的流体流出到喷嘴头800的排放口。在此实施方式中,流动通道721形成在连接管781和782以及圆筒723的内部。
流入阀结构750由形成于圆筒723下端的下端开口、形成为与圆筒723的下端开口相对应的形状的阀、与圆筒723连接的支撑以及具有连接阀和支撑的具有弹性和柔性的4个连接件的树脂制造的阀件751形成。鉴于此,当圆筒723内部压力增加时,通过连接件的弹性或柔性,随同阀一起,流入阀结构750通过与圆筒723的下端开口接触而关闭圆筒723的下端开口,且当圆筒723内的压力降低时,阀通过连接件的弹性或柔性与圆筒723的下端开口分离,开启圆筒723的下端开口。
中间阀结构760由活塞783和2nd连接管782形成。活塞783设置在2nd连接管782上,以便在2nd连接管782内的与1st连接管781的连接器和2nd连接管782下端之可间滑动。鉴于此,对于中间阀结构760,当制作于活塞783中的圆筒723的下端开口之间的中空内部经历压力增加时,随着活塞783的下端通过移动到与1st连接管781和2nd连接管782上的连接器接触的位置而释放开口791,且当形成于活塞783中的圆筒723的下端开口之间的中空内部经历压力降低时,活塞783的下端通过移动到与2nd连接管782的下端连接的位置闭合开口791。
流出阀结构770由具有多个支撑的树脂制造的阀件771形成,阀件771由形成为对应于1st连接管782的上端开口和1st连接管782的上端开口的形状的碗形阀和阀设置,鉴于此,对于流出阀结构770,当1st和2nd连接管781和782的内部经历压力增加时,碗形阀的平面表面的最大表面积缩小并且随同1st连接管782上端的开口,当1st和2nd连接管781和782的内部经历压力降低时,碗形阀的平面表面的最大表面积扩大,且1st连接管782的上端闭合。
图21-23是具有流体排放泵900的排放出口件700的垂直剖视简图,其显示了储存在形成关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的排放状态。
对于此流体排放泵900,当在自然释放的条件下,阀结构750、中间阀结构760和流出阀结构770变为关闭。
首先,当从此流体排放泵900排出流体时,如图22所示,压力将施加到喷嘴头800。当将压力施加到喷嘴头800时,将克服螺旋弹簧824的偏置力,喷嘴头800下落。此时,活塞783随着喷嘴头800的下落运动下落。这样,当活塞783下落时,形成于圆筒723下端开口和活塞783之间的空间内部经历压力增加。当形成于圆筒723下端开口和活塞783之间的空间内部经历压力增加时,中间阀结构760上的活塞783的上端通过移动到与2nd连接管上的1st连接管的连接件接触的位置开启开口791。由此,储存在形成于圆筒823的下端开口和活塞783之间的空间内的流体在1st和2nd连接管781和782内流动。这样,当流进1st和2nd连接管781和782的内部时,1st和2nd连接管781和782的内部经历压力增加。当1st和2nd连接管781和782的内部经历压力增加时,流出阀结构770中碗形阀的平面表面的最大表面积缩小,并打开1st连接管782的上端开口。流进1st和2nd连接管781和782的流体流出到喷嘴头的排放开口。
当喷嘴头800上的压力撤消时,如图23所示,喷嘴头800由螺旋弹簧724的弹性恢复力提升。此时,活塞783随着喷嘴头800的提升操作提升。这样,当活塞783提升时,形成于圆筒723的下端开口和活塞783之间的中空内部经历压力降低,通过移动到用于中间阀结构760的活塞783的下端与2nd连接管782的下端接触的位置,关闭开口791。由此,1st和2nd连接管781和782的内部不经历任何压力增加。当1st和2nd连接管781和782的内部不经历任何压力增加时,在流出阀结构770中碗形阀的平面表面的最大表面积扩大,1st连接管的上端开口关闭。此外,当形成于圆筒723的下端开口和活塞783之间的中空内部经历压力降低时,通过与流入阀结构750的连接的弹性或柔性,阀通过与圆筒723的下端开口分离关闭圆筒723的下端开口。储存在活塞件40和底部分15’之间、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通过管件30’的流动路径31’经下端32’流进圆筒723的内部。
图24-26是显示用于将储存在关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排出的条件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图。
如图24所示,当将储存在关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的流体排出时,压力施加到喷嘴头800。由此,流体排放泵800中的流出阀结构770进入开启状态,流体从喷嘴头800的排放开口流出。
当足够量的流体已经流出时,如图25所示,喷嘴头800上的压力撤消。当喷嘴头800上的压力撤消时,随着流出阀结构770进入闭合状态,流入阀结构750进入开启状态,而储存在活塞件40和容器主体10’底部之间空间的流体通过管件30’流进圆筒723。由此,管件30’中的流动通道31’内部以及形成于容器主体10’底部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内部经历压力降低。鉴于此,活塞件40向容器主体10’底部的方向移动。
当活塞件40向容器主体10’的底部方向移动时,如图26所示,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开口件11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膨胀,由此,外部空气从钻进容器主体10的通风孔进入。
完成上述操作,如果在所有的相互件中具有同样等级的压力关系,则再次如图22所示,流入阀结构750进入闭合状态,活塞件40的运动停止,外部空气由通风孔13进入也停止。
从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此种形式可知,与传统流体储存容器不同,活塞件不承受流体重力,因此,不会产生如流体由活塞件泄露的问题。
图27是显示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垂直剖视简图。
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流体储存容器提供了排放出口件700’,而不是形成关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排放出口件700,正是在此点上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3不同。
包括形成关于实施方式4的流体储存容器的流体排放泵900的排放出口件700’替换形成关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的排放出口件700中的圆筒723和流入阀结构750,并设置有圆筒923和流入阀结构950。多个肋形成于圆筒923的下端开口的邻近区域。
流入阀结构950由形成于圆筒923中的肋部分、下开口和阀件952形成。
阀件952由设置其外周表面可以与圆筒923的下端开口连接的大约碗形阀的弹性件、从阀的大约中心设置的轴、以及通过位于轴的大约中心滑动支撑圆筒923的肋部分的可滑动部分形成。
阀件952中的阀封闭形成。鉴于此,当具有从底部向顶部偏置的压力时,外周表面收缩,并与圆筒923的下端开口分离。另一方面,当从底部向顶部的压力撤销时,或从顶部向底部偏置压力时,此外周表面恢复或膨胀,并与圆筒923的下端开口连接。
可滑动部分形成为给与形成于圆筒923上的肋可滑动形状。用于此可滑动部分的肋的滑动运动通过可滑动部分的下和上端控制。
在此实施方式中,因为阀件952不同于先前实施方式中的阀件752,所以,管件30”具有与先前实施方式中的管件30’稍微不同的结构。在这两种实施方式中,管件30’,30”分别与圆筒723,923整体形成。如同先前实施方式一样,流动通道31”形成于具有下端32”的管件30”的内部。
当排出已经储存在关于实施方式4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内部的流体时,与用于关于实施方式3的流体储存容器相同的方式,将压力施加到喷嘴头800。由此,排放出口件700’中的流出阀结构770进入开启状态,并流体从喷嘴头800的排放开口流出。
当施加在喷嘴头800上的压力撤销时,随着流出阀结构进入770进入关闭状态,流入阀结构进入950进入开启状态,储存在形成于容器主体10’底部和活塞件40之间的空间内部的流体通过管件30”流进圆筒923的内部。由此,在管件30”中的流动路径31”内,以及在形成于活塞件40和容器主体10’的底部之间的空间内经历压力降低。鉴于此,活塞件40向容器主体10’底部的方向移动。
当活塞件40向容器主体10’底部的方向移动时,形成于活塞件40中的容器主体10’的开口部分11之间的空间膨胀。由此,外部空气从钻在容器主体10’中的通风孔13进入。
完成上述操作,如果在所有的相互件中压力关系是同样等级的,流入阀结构950再次进入关闭状态,同样,活塞件40的运动停止,外部空气也停止由通风孔13进入。
从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流体储存容器的此种结构可知,与传统流体储存容器不同,活塞件不承受流体的重力,因此,不会产生流体由活塞件泄露的问题。
此外,采用上述实施方式,所有实施方式都设置了活塞件40,但允许设置活塞件70替换活塞件40。
图28(a)-28(c)是显示活塞件70的说明简图,在这些简图中,图28(a)是活塞件70的垂直剖视图,而图28(b)是顶面视图。此外,图28(c)是底面视图。
在活塞件70中,以与活塞件40相同的方式,形成有通过管件30”的孔70。流体密封部分74a和74b形成于此活塞件70的外周78(外周表面)的上和下部分,且为与容器主体10’的圆筒12连接的凸出形状。此外,与管件30”连接的凸出形状的流体密封部分72形成于形成此活塞件70的孔71的内周77的下部分上,且在内周77内的上部分上形成有与管件30”连接的凸出形状的流体密封部分73。此上部分的流体密封部分73从底部分的流体密封部分72凸出。流体密封部分72、73、74a和74b分别对应于流体密封部分42、43、44a和44b,并可具有针对所述流体密封部分42、43、44a和44b描述的结构。图33显示了不同的实施方式,其中活塞件70’具有每个都由单个凸出部分组成的流体密封部分74a’和74b’。
具有垂直于容器主体10’的圆筒部分12内的移动方向的表面76的活塞件70由弹性材料形成,对于活塞件70,同心圆形状的弯曲部分75与外周同心形成。由于表面76形成于活塞件70的下端,所以,下端比上端弹性小,然而,在此实施方式中,由于弯曲部分75,下端可以有效地回弹。
鉴于此,根据此活塞件70,弯曲部分75具有向外周方向的偏置力,即使容器主体10’的圆筒部分12的形状有改变,也可以对应于这些改变与圆筒部分12的壁表面流体密封接触。
此外,对于上述实施方式,通过使容器主体100的底部分和活塞件40和70的底表面彼此倾斜,可以减少在容器主体10’的底部分和活塞件40和70的底表面之间剩余的流体。
图29是显示当容器主体100的底部分和活塞件170的底表面倾斜时,容器主体100的底部分的说明简图。
图29显示的容器主体100的底部分形成为接近半球形状。通过以这种方式形成用于底部分的大约半球形状,剩余的流体集中在中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以可以同时与容器主体100的底部接触的形状,形成活塞件170的孔71的下端,形成在表面176中的同心的弯曲部分175,和下方的流体密封部分74b,可以降低容器主体100和活塞件170之间的流体的剩余量。
对于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流体储存容器,图30是显示在容器主体100中充满流体的状态的说明简图,容器主体100具有上端口111和由圆筒部分112和底部分115组成的下部分110。
由关于实施方式5的流体储存容器,设置了容器主体100而不是关于实施方式4的流体储存容器的容器主体10。这是实施方式5和实施方式4之间的不同点。
此流体储存容器中的容器主体100设置了具有管形底部分的下部分110,以及可在容器下部分110的上端部分111连接的容器上部分的容器。鉴于此,去除了容器上部分120的容器下部分110和活塞件140,并可以容易地充满流体。
在容器上部分120的开口121的附近,钻有多个通风孔,用于从外部将空气抽到形成于容器主体100的开口部分121和活塞件140之间的该空间。此外,在开口部分121的外周上,形成凸弹簧(male spring)124以便与流体排放泵900连接。
容器下部分110具有圆筒部分112,用于滑动端部111和活塞件,以便与容器上端120连接。多个凹槽113形成于此端部111的管的内部。鉴于此,如图30所示,在容器下端110处,并且当保持活塞件140时,可以通过凹槽113,使已经在填充容器下部110的流体和活塞件140之间进入的空气流动到容器下部110的外面。
此外,在实施方式5中,113形成在容器下部110处,但所有圆周表面都可以相对圆筒部分112从端部分111倾斜。
此外,如上所述,具有容器主体10,10’和100’,卸料开口件20,200,700和700’,流入阀结构50,500,750,和950,以及流出阀结构60,600和770的组件,此外,可以通过选择活塞件40,40’,140,70,70’和170中的任何一个装配。
图31是显示通过选择容器主体100和活塞件70装配的流体储存容器的说明简图。
根据如图31所示的流体储存容器,即使当容器主体100的圆筒部分112的形状改变时,也可以通过在容器下部110中填充液体,而能够与对应于该改变的圆筒112的壁表面流体密封地接触,且当安装活塞件70时,可以通过端部分111的倾斜表面使已经进入到填充在容器下部110中的流体和活塞件70之间的空气流出到容器下部110的外部。
本发明包括上述实施方式和包括以下其它各种实施方式:
1)流体储存容器,开口部分形成于顶部,且圆筒部分形成于侧表面,并且设置有在其内部储存流体的容器,设置有布置在开口部分的排放出口件,排放出口形成于先前所述容器主体上,并且排放出口件具有用于使已经储存在先前所述容器内的流体流出到外部的流动通道,以及设置有从先前所述容器主体的底部达到先前所述排放出口件的流动通道的流动路径,并设置有流动储存在先前所述容器主体中的流体的管件,且形成孔,先前所述管件插入其中,并设置有在先前所述容器主体中的圆筒内部移动的活塞件,并在形成于先前所述容器主体的底部和先前所述活塞件之间的空间中储存流体。
2)根据项目1特征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在先前所述排放出口件的内部设置有阀结构。
3)根据项目2特征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在先前所述排放出口件的内部设置有将储存在先前所述容器主体中的流体流进到先前所述流动通道中的流入阀结构,并设置有将已经流进先前所述流入阀结构中的流体流出到外部的流出阀结构。
4)根据项目2特征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在先前所述管件的内部设置有使已经储存在先前所述容器主体中的流体流进先前所述管件的内部的流入阀结构,并在先前所述排放出口侧设置了将已经流进先前所述流入阀结构的流体流出到外部的流出阀结构。
5)根据项目1-4任何一项特征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先前所述活塞件由弹性件形成,弹性件的同心弯曲部分在与先前所述容器主体的活塞部分内的运动方向垂直平面上形成有外周,且活塞在从中心向外周方向具有偏置力。
6)根据项目5特征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在先前所述容器主体中的圆筒部分具有向先前所述排放出口件的方向变为逐渐变细的锥形形状。
7)一种具有形成于顶部的开口入口部分和形成于侧表面的圆筒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设置有流体排放泵,该流体排放泵由在布置在先前所述容器主体上形成的开口出口部分上的喷嘴头上的压力,使储存在先前所述容器主体中的流体从先前所述喷嘴头流出,并具有从先前所述容器主体的底部达到先前所述流体排放泵的流动路径,设置有使已经储存在先前所述容器主体中的流体流动的管件,并在形成于先前所述容器主体的底部和先前所述活塞件之间的空间中储存流体。
8)根据项目1-7任何一项特征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先前所述活塞件为在孔部分与先前所述管件接触的凸出部分。
9)根据项目8特征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设置有用于在孔部分的底部分与先前所述管件接触的先前所述活塞件的1st凸出部分,以及从先前所述1st凸出部分向孔部分的顶部分突出的2nd凸出部分。
根据项目1和项目7的实施方式,因为在形成于活塞件和容器主体底部之间的此空间中具有储存的流体,所以,与防止了液体泄漏一起,可以防止与进入容器主体内部的外部空气接触。
根据项目2的实施方式,因为在排放出口件的内部设置有阀结构,所以,可以控制储存在容器主体内部的流体输出到外部。
根据项目3和项目4的实施方式,因为设置有将储存在容器主体中的流体流进流动通道中的流体阀结构,以及使通过流入阀结构进入的流体输出流到外部的输出阀结构,所以,随着控制储存在容器主体内的流体输出到外部,可以防止外部空气进入到形成于容器主体的底部分和活塞件之间的空间。
根据项目5的实施方式,因为活塞件,对于垂直于容器主体的圆筒内的运动方向的表面,由弹性件形成,弹性件的同心端部分形成有外周,且因为具有从中心向外周方向的偏置力,所以,即使圆筒直径有变化,也可以保持液体密度。
根据项目6的实施方式,因为容器主体中的圆筒部分具有锥形形状,锥形形状由位于件的排放方向的锥形产生,所以,可以防止活塞件向排放出口件方向的运动,且可以防止活塞件在容器主体中向排放出口件方向的运动。
根据项目8的实施方式,可以防止储存在形成于容器主体的底部和活塞件之间的空间中的流体的流动,防止在容器主体的开口部分和活塞件之间的流动。
根据项目9的实施方式,即使当具有放活塞件的顶部和底部分的弹性恢复力,也可以防止储存在形成于容器主体的底部和活塞件之间的空间中的流体流进产生在容器主体的开口部分和活塞件之间的空间中。
本申请不要求享有优先权,而是基于2004年11月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4-318072,其公开的内容通过参考全部并入此处。
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将理解可能在此基础上做出许多和各种变更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因此,应该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形式只是用于说明而不是局限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4)

1.一种流体储存容器,包括:
用于将流体储存在内部的、由形成于其顶部的开口部分,形成于其侧面的圆筒部分或筒部分,以及底部分组成的容器主体;
固定设置在圆筒部分内并几乎从底部分延伸到开口部分的管件,管件的内部构成用于流体通过其下端通过其流向开口部分的流动路径;以及
设置在圆筒部分和管件之间,且当管件外部的、活塞和底部分之间的流体通过管件下端流进管件时,在管件的轴向朝向底部分可流体密封地滑动的活塞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活塞件具有组成管件通过其流体密封地插入的孔的内周,以及流体密封地插进圆筒部分中的外周,所述内周和外周的每个都具有至少两个流体密封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内周的至少两个流体密封部分包括设置在内周上边缘部分的上流体密封部分,以及设置在内周下边缘部分的下流体密封部分;以及外周的至少两个流体密封部分包括设置在外周上边缘部分的上流体密封部分,以及设置在外周下边缘部分的下流体密封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内周的上下流体密封部分和外周的上下流体密封部分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至少一个环形凸出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构成内周的上流体密封部分的至少一个环形凸出部分比构成内周的下流体密封部分的至少一个环形凸出部分更向内凸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内周具有在管件的轴向的长度,该长度比在该轴向的外周的长度更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外周的下边缘在垂直于管件轴向的向内径向比外周的上边缘在该向内的径向弹性低或回弹力低。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活塞件由弹性件形成,并具有面对底部分、从内周向外周延伸的下表面,所述下表面限定在垂直于管件轴向的平面上,并具有至少一个同心弯曲部分,以提供沿向外的径向、朝向容器主体的偏置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活塞件可在开口部分和底部分之间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活塞件在开口部分和底部分之间在管件轴向不固定到流体储存容器的任何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还包括设置在开口部分处、容器主体上,并具有连接到管件的流动路径的流动通道、用于使容器主体内的流体流出到外部的排放出口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在流动路径或流动通道中设置用于使流体从管件流到排放出口件的流入阀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流入阀结构布置在排放出口件和管件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排放出口件包括用于使流体流到外部且设置在流入阀结构下游的流出阀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还包括设置在流动通道中、流入阀结构和流出阀结构之间的泵送机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泵送机构包括在流动通道中的可往复移动的连接管和与其连接的活塞,用于通过连接管和活塞的往复移动,从管件通过流入阀结构,并通过流出阀结构将流体泵送到排放出口件外。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泵送机构包括在流动通道中的可弹性变形和可恢复的膨胀部分,用于通过膨胀部分的往复变形和恢复,从管件通过流入阀结构,并通过流出阀结构将流体泵送到排放出口件外。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容器,其中容器主体的圆筒部分具有带有向其上边缘延伸的切除部分的上边缘部分。
19.一种活塞件,该活塞件构成为流体密封地设置在圆筒件或筒件和设置在圆筒件内的管件之间,该活塞件包括:
组成管件将通过其流体密封地插入的孔的内周;以及
将流体密封地插入圆筒件中的外周,
所述内周和外周每个都具有至少两个流体密封部分,其中内周具有在活塞件的轴向的长度,该长度比在该轴向的外周的长度更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活塞件,其中内周的至少两个流体密封部分包括布置在内周上边缘部分的上流体密封部分,以及布置在内周下边缘部分的下流体密封部分;以及外周的至少两个流体密封部分包括布置在外周上边缘部分的上流体密封部分,以及布置在外周下边缘部分的下流体密封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活塞件,其中内周的上下流体密封部分和外周的上下流体密封部分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至少一个环形凸出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活塞件,其中构成内周的上流体密封部分的至少一个环形凸出部分比构成内周的下流体密封部分的至少一个环形凸出部分更向内凸出。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活塞件,其中外周的下边缘在垂直于管件轴向的向内径向比外周的上边缘在该向内的径向弹性低或回弹力低。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活塞件,其中活塞件由弹性件形成,并具有从内周向外周延伸的、面对底部分的下表面,所述下表面限定在垂直于活塞件的轴向的平面上,并具有至少一个同心弯曲部分,以提供沿向外的径向的偏置力。
CN 200610077269 2006-04-28 2006-04-28 内部设有活塞的流体储存容器 Pending CN1010627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77269 CN101062727A (zh) 2006-04-28 2006-04-28 内部设有活塞的流体储存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77269 CN101062727A (zh) 2006-04-28 2006-04-28 内部设有活塞的流体储存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2727A true CN101062727A (zh) 2007-10-31

Family

ID=38964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77269 Pending CN101062727A (zh) 2006-04-28 2006-04-28 内部设有活塞的流体储存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6272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0259A (zh) * 2015-06-03 2015-10-28 周晓青 一种挤压装置
CN109073155A (zh) * 2016-01-29 2018-12-21 克里奥斯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分配液化气的套件
CN111295515A (zh) * 2017-10-30 2020-06-16 新型通勤有限公司 泵装置
CN111788008A (zh) * 2017-12-04 2020-10-16 萜烯油有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双液体组分包装的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0259A (zh) * 2015-06-03 2015-10-28 周晓青 一种挤压装置
CN109073155A (zh) * 2016-01-29 2018-12-21 克里奥斯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分配液化气的套件
CN111295515A (zh) * 2017-10-30 2020-06-16 新型通勤有限公司 泵装置
CN111788008A (zh) * 2017-12-04 2020-10-16 萜烯油有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双液体组分包装的装置
CN111788008B (zh) * 2017-12-04 2021-09-28 萜烯油有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双液体组分包装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9991C (zh) 一种涂抹化妆品或养护品的端片、其制造方法及包装和涂抹器装置
CN1475409A (zh) 用于管式流体容器的阀机构
CN1254419C (zh) 用于包装和分配尤其是采用样品形式的产品的组件
CN1217716C (zh) 连接器
CN1459404A (zh) 用于液体分配容器的汽缸和阀结构
CN1269692C (zh) 用于包装物质、特别是化妆品或护理用品的装置
CN1243655C (zh) 合成树脂制薄壁容器
CN1671603A (zh) 容器的回流防止塞、容器及挤出装置
CN1673049A (zh) 封装和分配液体的组合装置
CN1673530A (zh) 流体分配泵及其配备的容器
CN1651320A (zh) 流体分喷泵和设置有流体分喷泵的容器
CN1784354A (zh) 一种分配饮料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611301A (zh) 分配装置
CN1740061A (zh) 双壁流体储存容器
CN1603122A (zh)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CN101062727A (zh) 内部设有活塞的流体储存容器
CN1128976A (zh) 容器用泵装置
CN1781424A (zh) 悬臂弹簧和一次性分配器
CN1428511A (zh) 隔膜泵
CN1143492A (zh) 水性浸剂容器的塞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59173A (zh) 阀心
CN1736809A (zh) 流体存储容器
CN1816396A (zh) 喷嘴
CN1261344C (zh) 流体填充工具
CN1829630A (zh) 耦合封闭件及含有耦合封闭件的对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