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3680A - 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 - Google Patents

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3680A
CN101053680A CN 200710072249 CN200710072249A CN101053680A CN 101053680 A CN101053680 A CN 101053680A CN 200710072249 CN200710072249 CN 200710072249 CN 200710072249 A CN200710072249 A CN 200710072249A CN 101053680 A CN101053680 A CN 101053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antiproliferative agents
intraocular lenses
artificial intraocular
artific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7224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3680B (zh
Inventor
刘红玲
张晓梅
程树军
杨巍
Original Assignee
刘红玲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红玲 filed Critical 刘红玲
Priority to CN2007100722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536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53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3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3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36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药物涂层的人工晶体。它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载药人工晶体存在对角膜作用时间短的问题。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是由普通人工晶体和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制成,其中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粘合在普通人工晶体的表面,涂层的厚度为3至20微米。本发明采用高分子涂层材料将抗细胞增殖的药物涂在人工晶体上,能缓慢释放药物到囊袋及赤道部细胞,抑制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防治后发障的形成。本发明中的药物对角膜作用时间长,可有效释放90至120天,治疗效果好,患者使用本发明的人工晶体后,后发障形成率大大下降,从原来的60%以上降低到10%,而且无不良反应。

Description

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药物涂层的人工晶体。
背景技术
后囊膜混浊(PCO)即后发障是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60%,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障的发生率高达100%,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防治后发障的有效方法。后发障形成的原因,目前认为,后发障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um cells,IECs)在后囊增生、移行并化生为成纤维细胞,形成纤维膜而导致后囊的浑浊,而后囊的存在是术后残留的LECs及其衍生细胞增生、移行、化生的良好支架。现代白内障手术保留了囊袋,囊袋由部分前囊和整个后囊组成,囊袋位于原位,起到隔离房水和玻璃体的作用,大部分囊袋内放置眼内人工晶体。术后留下的囊袋、透明的眼内晶体及薄层的后囊膜能够保证光线通过视轴而不受影响。然而,剩余前囊膜的晶体上皮细胞会顽固地残留,这些残留细胞会重新增殖进入裸露的前囊区域,还会侵入人工晶体的表面,占据前囊的外表面,最重要的还会分布在原来非细胞成分的后囊。细胞的持续性分化最后覆盖整个后囊而遮挡视轴,这些变化不断加重,导致视力严重受损并需手术治疗。目前已经有多种不同方法用于防治PCO,在对PCO的临床治疗上,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的方法减少细胞的增长,其中包括药物直接注入到前房并调整灌注液成分,但是,这些药物释放对其他组织有毒性作用,尤其是对角膜内皮的伤害而且作用时间短。因而研究药物释放的最佳释放途径显得至关重要,目前释放药物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人工晶体载药,这样能便于控制药物的释放,同时局部达到较高浓度利于原位抑制有潜在增殖能力的细胞,但现有的载药人工晶体存在对角膜作用时间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载药人工晶体存在对角膜作用时间短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本发明中的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是由普通人工晶体和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制成,其中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粘合在普通人工晶体的表面,涂层的厚度为3至20微米。本发明采用高分子涂层材料将抗细胞增殖的药物涂在人工晶体上,能缓慢释放药物到囊袋及赤道部细胞,抑制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防治后发障的形成。本发明中的药物对角膜作用时间长,可有效释放90至120天,治疗效果好,患者使用本发明的人工晶体后,后发障形成率大大下降,从原来的60%以上降低到10%,而且无不良反应。
附图说明
图1是加入抗增殖药物培养的晶体上皮细胞和正常培养的晶体上皮细胞在相同培养时间内的细胞增殖情况比较图,其中A是正常培养的晶体上皮细胞,B是加入抗增殖药物培养的晶体上皮细胞;图2是本发明中抗增殖药物的累积药物释放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中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是由普通人工晶体和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制成,其中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粘合在普通人工晶体的表面,涂层的厚度为3至20微米。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具有抗增殖药的涂层可以涂于普通人工晶体的边缘非光学区部分及晶体的襻上、普通人工晶体的襻上、普通人工晶体的表面及晶体的襻上或普通人工晶体的非角膜接触面及晶体的襻上。其它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普通人工晶体是聚甲基丙烯酸甲脂人工晶体、硅凝胶晶体、玻璃晶体、水凝胶、聚碳酸酯、聚硅氧烷或以硅凝胶和水凝胶为材料制成的折叠式人工晶体中的一种。其它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具有抗增殖药的涂层的厚度为5至15微米。其它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中的抗增殖药物为紫杉醇或紫杉醇衍生物中的一种,其中紫杉醇衍生物为14β-侧链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其它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中的抗增殖药物为雷帕霉素或雷帕霉素衍生物,其中雷帕霉素衍生物为CCI-779、RAD001 and AP23576或everolimus。其它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的抗增殖药物能抑制晶体上皮细胞生长,如图1所示:和正常培养的晶体上皮细胞相比,在相同时间内,加入抗增殖药物培养的晶体上皮细胞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分布稀疏。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由多聚左旋乳糖酸、磷酸胆碱、聚乳酸聚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羟基丁酸戊酯、聚四氟乙烯、聚氟化烷氧基磷酸氮烯聚合物、氟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异丁烯、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醋酸乙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抗增殖药物制成,其中抗增殖药物的质量为5至200微克,其它材料之间为任意质量比并且总质量为抗增殖药物质量的1到2倍。其它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的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多聚左旋乳糖酸、磷酸胆碱、聚乳酸聚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羟基丁酸戊酯、聚四氟乙烯、聚氟化烷氧基磷酸氮烯聚合物、氟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异丁烯、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醋酸乙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抗增殖药物溶于分析纯级的丙酮或三氯甲烷中,然后将混和物喷涂在普通人工晶体的表面,即得到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其中抗增殖药物的质量为5至200微克,其它材料之间为任意质量比并且总质量为抗增殖药物质量的1到2倍,喷涂的厚度为3至20微米。本实施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对人工晶体进行喷涂,喷涂时可按照下面喷涂方式进行:
1、具有抗增殖药的涂层涂于普通人工晶体的边缘非光学区部分及晶体的襻上。
2、具有抗增殖药的涂层涂于普通人工晶体的襻上。
3、具有抗增殖药的涂层涂于普通人工晶体的表面及晶体的襻上。
4、具有抗增殖药的涂层涂于普通人工晶体的非角膜接触面即单面涂层及晶体的襻上。
本实施方式中的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在人工晶体的非光学区边制5-10微米的小孔,将药物置于小孔后在小孔表面涂上3至20微米厚的多聚左旋乳糖酸、磷酸胆碱、聚乳酸聚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羟基丁酸戊酯、聚四氟乙烯、聚氟化烷氧基磷酸氮烯聚合物、氟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异丁烯、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醋酸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和物的涂层,即得到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其中抗增殖药物的质量为5至200微克,其它材料之间为任意质量比并且总质量为抗增殖药物质量的1到2倍。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药物可有效释放90至120天。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由1至40微克的生物稳定性多孔聚合物、5至200微克抑制增生的药物和1至40微克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制成,其中生物稳定性多孔聚合物为聚乙烯乙烯醋酸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和物,聚乙烯乙烯醋酸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之间为任意质量比,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分子量比为45∶55的己内酯乙交酯共聚物或分子量比为40∶60的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中的一种。其它组成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的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先将1至40微克的生物稳定性多孔聚合物涂于晶体上,再将5至200微克抑制增生的药物涂在生物稳定性多孔聚合物层上,最后将1至40微克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涂在抑制增生的药物层上,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涂层时按照生物稳定性多孔聚合物、抑制增生的药物和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之间的厚度比为1∶5∶1的比例进行涂层,涂层总厚度为3至20微米,即得到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
本实施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对普通人工晶体进行涂层,涂层时可按照下面喷涂方式进行:
1、具有抗增殖药的涂层涂于普通人工晶体的边缘非光学区部分及晶体的襻上。
2、具有抗增殖药的涂层涂于普通人工晶体的襻上。
3、具有抗增殖药的涂层涂于普通人工晶体的表面及晶体的襻上。
4、具有抗增殖药的涂层涂于普通人工晶体的非角膜接触面即单面涂层及晶体的襻上。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中的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是由硅凝胶晶体和含有雷帕霉素的涂层制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多聚左旋乳糖酸、磷酸胆碱、聚乳酸聚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羟基丁酸戊酯、聚四氟乙烯、聚氟化烷氧基磷酸氮烯聚合物、氟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异丁烯、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醋酸乙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雷帕霉素溶于分析纯级的丙酮中,然后喷涂在硅凝胶晶体的表面,即得到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其中雷帕霉素的质量为5至200微克,其它材料之间为任意质量比并且总质量为雷帕霉素质量的1到2倍,喷涂的厚度为3至20微米。
本实施方式中的药物对角膜作用时间长,可有效释放90至120天,治疗效果好,患者使用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后,后发障形成率大大下降,从原来的60%以上降低到12%以下,而且无不良反应。取20只身体机能相近的家兔,其中10只家兔眼中植入本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作为实验组,另外10只家兔眼中植入普通人工晶体作为对照组,6个月后,实验组的后发障形成率比对照组少91%以上;向26例患者植入本发明中的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经6个月的观察,后发障形成率仅为11%。

Claims (8)

1、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是由普通人工晶体和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制成,其中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粘合在普通人工晶体的表面,涂层的厚度为3至20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抗增殖药的涂层可以涂于普通人工晶体的边缘非光学区部分及晶体的襻上、普通人工晶体的襻上、普通人工晶体的表面及晶体的襻上或普通人工晶体的非角膜接触面及晶体的襻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普通人工晶体是聚甲基丙烯酸甲脂人工晶体、硅凝胶晶体、玻璃晶体、水凝胶、聚碳酸酯、聚硅氧烷或以硅凝胶和水凝胶为材料制成的折叠式人工晶体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抗增殖药的涂层的厚度为5至15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中的抗增殖药物为紫杉醇或紫杉醇衍生物中的一种,其中紫杉醇衍生物为14β-侧链紫杉醇或多烯紫杉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中的抗增殖药物为雷帕霉素或雷帕霉素衍生物,其中雷帕霉素衍生物为CCI-779、RAD001 and AP23576或everolimu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由高分子材料中的多聚左旋乳糖酸、磷酸胆碱、聚乳酸聚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羟基丁酸戊酯、聚四氟乙烯、聚氟化烷氧基磷酸氮烯聚合物、氟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异丁烯、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醋酸乙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抗增殖药物制成,其中抗增殖药物的质量为5至200微克,其它材料之间为任意质量比并且总质量为抗增殖药物质量的1到2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有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其特征在于含有抗增殖药物的涂层由1至40微克的生物稳定性多孔聚合物、5至200微克抑制增生的药物和1至40微克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制成,其中生物稳定性多孔聚合物为聚乙烯乙烯醋酸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和物,聚乙烯乙烯醋酸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之间为任意质量比,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为分子量比为45∶55的己内酯乙交酯共聚物或分子量比为40∶60的己内酯丙交酯共聚物中的一种。
CN2007100722493A 2007-05-23 2007-05-23 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3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722493A CN101053680B (zh) 2007-05-23 2007-05-23 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722493A CN101053680B (zh) 2007-05-23 2007-05-23 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3680A true CN101053680A (zh) 2007-10-17
CN101053680B CN101053680B (zh) 2010-06-16

Family

ID=38793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7224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3680B (zh) 2007-05-23 2007-05-23 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5368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2289A (zh) * 2014-10-27 2015-02-18 浙江大学 襻表面载有药物缓释薄层的人工晶状体
CN112402098A (zh) * 2020-11-19 2021-02-26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药物洗脱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4207523A1 (en) * 2003-01-24 2004-08-12 Control Delivery Systems, Inc. Controlled release of highly soluble agent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2289A (zh) * 2014-10-27 2015-02-18 浙江大学 襻表面载有药物缓释薄层的人工晶状体
CN112402098A (zh) * 2020-11-19 2021-02-26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药物洗脱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02098B (zh) * 2020-11-19 2022-03-08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药物洗脱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3680B (zh) 201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8766B2 (en) Biocompatible biodegradable intraocular implant system
EP2739249B1 (en) Intraocular implant cell migration inhibition system
US8551167B2 (en) Intraocular implant cell migration inhibition system
US11517422B2 (en) Intraocular implants comprising drug-eluting materials with time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WO2016022995A2 (en) Micropatterned intraocular implants
CN101053680B (zh) 防治后发障形成的具抗增殖药涂层的人工晶体
CN112402098B (zh) 一种具有缓释功能的药物洗脱人工晶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634046A (zh) 雷帕霉素在制备眼内植入缓释药物中的应用
CN1194677C (zh) 长效维甲酸眼内缓释系统
Pinto et al. An Intraocular Lens-based Biodegrad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cataract Inflammation.
EP2066264B1 (en) Enhancement of lens regeneration using materials comprising polymers
CN117018209A (zh) 一种活性氧响应人工晶状体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084C (zh) 长效肝素眼内缓释系统
Khader et al. INTRAOCULAR LENS BIOMATERIALS FOR CATARACT SURGERY
Thomes Novel intraocular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CN1846700A (zh) 5-氟尿嘧啶玻璃体腔缓释系统
CN1579396A (zh) 眼内植入缓释药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1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