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7473A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7473A
CN101047473A CN 200610087088 CN200610087088A CN101047473A CN 101047473 A CN101047473 A CN 101047473A CN 200610087088 CN200610087088 CN 200610087088 CN 200610087088 A CN200610087088 A CN 200610087088A CN 101047473 A CN101047473 A CN 101047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cs
bep
mean
coded system
revi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8708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96047C (zh
Inventor
陈德
张�杰
柳光
翁武林
耿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87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96047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47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7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60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604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信道质量参数和待发送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特性,确定业务数据的编码方式;B.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发送出去。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能够降低数据传输的误块率(BLER),提高业务的QoS质量;并且,能够减少重传次数,提高信道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不断推陈出新的移动新业务对带宽要求的持续增长,频谱利用率高的高速无线数据技术愈来愈成为移动领域关注的焦点。数据率增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EDGE)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增强型演进技术,它将原有基站子系统(BSS)演变成GSM/EDGE无线接入网(GERAN),与通用无线通信系统(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并存,提供“类3G”的高速数据业务。在3G频谱资源匮乏的地区或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EDGE可以作为第二代移动网络向第三代移动网络过渡的方案,在未来可能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网络设施并存的时期内,为终端用户提供实用、连续的高速数据移动业务。
GERAN演进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分组域(PS)支持会话类业务,会话类业务的主要服务质量(QoS)特性在于时延敏感,ITU G.114建议会话类业务的端到端单向时延不超过300ms,这样才能保证用户对通话的满意。当多个会话类业务的用户及其他非时延敏感业务的用户复用在一个或多个物理信道上时,这些不同业务的复用对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及业务稳定性带来新的挑战。
GPRS中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自动重复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功能支持三种操作模式,分别为:RLC应答模式(RLC acknowledged mode)、RLC非应答模式(RLC unacknowledgedmode)和RLC非持久模式(RLC non-persistent mode)。RLC应答模式重发RLC数据块以获得高可靠性,RLC非应答模式不进行RLC数据块的重发,RLC非持久模式使用RLC数据块的非完全重发(non-exhaustiveretransmission)。相对于其它两种模式,RLC非持久模式更适合于会话类等时延敏感业务的传输,因为对于会话类业务,如果某一数据块在一定时间后才到达接收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一般时延敏感业务只采取一定次数的重发机制。
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发送方需要对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链路适配算法就是用来选择无线接口上传送无线数据的编码方式的,它通过测量报告评估无线链路质量,然后根据无线链路质量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增强型GPRS(EGPRS)与GPRS相比,在链路适配算法上做了两方面的改进,一方面是在无线链路控制(RLC)确认模式下引入了增强冗余(IR);另一方面是提供了一种新的链路质量评估测量机制,即信道解码前基于突发脉冲的误码率(Bit Error Probability,BEP)。
在发送数据时,发送方首先根据BEP得到用于链路适配算法的反映了信道质量的两个统计量:误码率均值(MEAN_BEP)和误码率方差(CV_BEP),然后根据MEAN_BEP和CV_BEP这两个信道质量参数确定数据的编码方式。其中,MEAN_BEP反映了临时数据块流(TBF)中分配的所有信道的平均信道质量,可以划分为32个等级,其中,第1等级代表的信道质量最差;CV_BEP为无线块4个突发脉冲之间的BEP方差,反映了由于跳频等引起的交织增益,可以划分为8个等级,其中,第1等级的方差值最大,意味着4个突发脉冲之间的平均BEP差别较大,代表的信道质量最差。
得到MEAN_BEP和CV_BEP后,发送方根据信道质量和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确定数据的编码方式。比如,表1所示为8PSK调制方式下的信道质量和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MCS-5、MCS-6、MCS-7、MCS-8和MCS-9分别表示不同的编码方式,其中,MCS-5的编码可靠性最高,MCS-6、MCS-7、MCS-8、MCS-9的编码可靠性依次减弱。在表1中,当MEAN_BEP和CV_BEP均为第1等级,信道质量较差时,采用可靠性较高的MCS-5编码方式;当MEAN_BEP为第32等级、CV_BEP为第8等级,信道质量较好时,采用可靠性较弱的MCS-9编码方式。
                                         8PSK_CV_BEP
  1   2   3   4   5   6   7   8
  8PSK_MEAN_BEP   1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2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3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4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6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6
  7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6   MCS-6
  8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6   MCS-6   MCS-6
  9   MCS-5   MCS-5   MCS-5   MCS-5   MCS-6   MCS-6   MCS-6   MCS-6
  10   MCS-5   MCS-5   MCS-5   MCS-6   MCS-6   MCS-6   MCS-6   MCS-6
  11   MCS-5   MCS-5   MCS-6   MCS-6   MCS-6   MCS-6   MCS-6   MCS-7
  12   MCS-6   MCS-6   MCS-6   MCS-6   MCS-6   MCS-6   MCS-7   MCS-7
  13   MCS-6   MCS-6   MCS-6   MCS-6   MCS-6   MCS-7   MCS-7   MCS-7
  14   MCS-6   MCS-6   MCS-6   MCS-6   MCS-7   MCS-7   MCS-7   MCS-7
  15   MCS-6   MCS-6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16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1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18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19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20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21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22   MCS-7   MCS-7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23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24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25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26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27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2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2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30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31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32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表1
现有的信道质量和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主要是针对RLC确认模式下的数据业务设计的,也就是说,发送方将数据块发送给接收方后,接收方会请求发送方重发未收到的数据块,发送方收到请求后,根据先前发送该数据块的编码方式及当前应该采用的编码方式,确定重发该数据块的编码方式并进行重发,直到接收方收到为止。其中,所述当前应该采用的编码方式也是按照现有的信道质量和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进行选择的。
但是,对于会话类等时延敏感业务,由于采用的RLC非持久模式限制了重传次数,因此,如果仍然按照现有的信道质量和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来选择数据传输的编码方式,那么势必会增加数据传输的误块率(Block ErrorRatio,BLER)。另外,按照现有的信道质量和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来选择数据传输的编码方式,可能会造成数据的多次重传,由于会话类等时延敏感业务对时延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多次重传势必会增加业务的传输时延,影响用户的业务感受,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业务的Qos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降低数据传输的BLER。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信道质量参数和待发送业务的QoS特性,确定业务数据的编码方式;
B、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发送出去。
其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为误码率均值MEAN_BEP和误码率方差CV_BEP;
所述步骤A包括:根据待发送业务的QoS特性,对MEAN_BEP和CV_BEP进行修正,并根据修正后的MEAN_BEP和修正后的CV_BEP确定业务数据的编码方式。
所述对MEAN_BEP和CV_BEP进行修正包括:根据待发送业务的QoS特性,设置MEAN_BEP修正量和CV_BEP修正量,并将MEAN_BEP与MEAN_BEP修正量之差作为修正后的MEAN_BEP,将CV_BEP与CV_BEP修正量之差作为修正后的CV_BEP。
所述MEAN_BEP修正量为2。
所述CV_BEP修正量为1。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MEAN_BEP与MEAN_BEP修正量之差小于1时,令修正后的MEAN_BEP等于1。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CV_BEP与CV_BEP修正量之差小于1时,令修正后的CV_BEP等于1。
其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为误码率均值MEAN_BEP和误码率方差CV_BEP;
所述步骤A包括:根据待发送业务的QoS特性,对通过MEAN_BEP和CV_BEP得到的编码方式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编码方式作为业务数据的编码方式。
所述对通过MEAN_BEP和CV_BEP得到的编码方式进行调整包括:选择编码可靠性比通过MEAN_BEP和CV_BEP得到的编码方式的可靠性至少高一个等级的编码方式作为调整后的编码方式。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通过MEAN_BEP和CV_BEP得到的编码方式的可靠性为最高时,将该可靠性最高的编码方式作为调整后的编码方式。
由此可见,本发明在确定业务数据的编码方式时,不仅要考虑误码率均值MEAN_BEP和误码率方差CV_BEP等信道质量参数,还要结合待发送业务的QoS特性,比如,针对会话类等业务的时延敏感性,发送方采取可靠性更高的编码方式,使接收方能够尽快接收到正确的数据,这样可以降低数据传输的BLER,降低业务传输时延,保证用户的业务感受,提高业务的QoS质量;并且,接收方尽快接收到正确的数据能够减少重传次数,提高信道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数据发送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流程图,本发明中的数据发送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发送方根据信道质量参数和待发送业务的QoS特性,确定业务数据的编码方式。
其中,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为误码率均值MEAN_BEP和误码率方差CV_BEP。MEAN_BEP和CV_BEP的获得与现有技术一致,比如,根据BEP得到MEAN_BEP和CV_BEP,这里不再详述。
步骤102:发送方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发送出去。
下面举几个实施例对步骤101所述编码方式的确定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发送方根据待发送业务的QoS特性,对MEAN_BEP和CV_BEP进行修正,并根据修正后的MEAN_BEP和修正后的CV_BEP确定业务数据的编码方式。比如,根据待发送业务的QoS需求,设置MEAN_BEP修正量delta_MEAN_BEP和CV_BEP修正量delta_CV_BEP,并将MEAN_BEP与delta_MEAN_BEP之差作为修正后的MEAN_BEP,将CV_BEP与delta_CV_BEP之差作为修正后的CV_BEP。
例如,游戏类交互业务的最大端到端时延为200ms,假设发送方根据BEP得到的MEAN_BEP为11,CV_BEP为4,若按照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则此时应该选择MCS-6这种编码方式,但是,由于该业务对时延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此时若选择MCS-6这种编码方式,可能达不到业务的QoS需求。这里,可以根据该业务的QoS特性,对MEAN_BEP和CV_BEP进行修正,比如,设置delta_MEAN_BEP=2,delta_CV_BEP=1,则MEAN_BEP与delta_MEAN_BEP之差即修正后的MEAN_BEP为9,CV_BEP与delta_CV_BEP之差即修正后的CV_BEP为3,那么,按照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此时应该选择编码可靠性比MCS-6更高的MCS-5这种编码方式。
当MEAN_BEP与delta_MEAN_BEP之差小于1时,可以令修正后的MEAN_BEP等于1。当CV_BEP与delta_CV_BEP之差小于1时,可以令修正后的CV_BEP等于1。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delta_MEAN_BEP或delta_CV_BEP的取值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进行调整,而并不限于此处所述的取值大小。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确定编码方式的方法,能够结合业务的QoS特性,确定更加合适的适合业务传输的编码方式。
实施例二
根据待发送业务的QoS需求,对通过MEAN_BEP和CV_BEP得到的编码方式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编码方式作为业务数据的编码方式。比如,对于时延敏感业务,可以选择编码可靠性比通过MEAN_BEP和CV_BEP得到的编码方式的可靠性高,如至少高一个等级的编码方式,作为调整后的编码方式。如果通过MEAN_BEP和CV_BEP得到的编码方式的可靠性为最高时,则可以直接将该可靠性最高的编码方式作为调整后的编码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修改信道质量和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来实现。比如,根据会话类业务的时延敏感特性,对表1所示的8PSK调制方式下的信道质量和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对应关系参见表2。
表2在表1的基础上,分别将编码方式下移了一行并右移了一列,对于由于下移而空出来的MEAN_BEP为1的第一行,表1中原先均填充的是MCS-5,由于在MCS-5、MCS-6、MCS-7、MCS-8和MCS-9这几种编码方式中,MCS-5的编码可靠性最高,因此,这里仍然保留之前的对应关系,将空出来的第一行全部填充MCS-5;对于由于右移而空出来的CV_BEP为1的第一列,对表1中原先的对应关系作了部分修改,比如,将原先为MCS-5的部分继续保留,将原先为MCS-6、MCS-7、MCS-8、MCS-9的部分分别替换为MCS-5、MCS-6、MCS-7、MCS-8。
                                     8PSK_CV_BEP
  1   2   3   4   5   6   7   8
  8PSK_MEAN_BEP   1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2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3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4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6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7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8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6
  9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6   MCS-6
  10   MCS-5   MCS-5   MCS-5   MCS-5   MCS-5   MCS-6   MCS-6   MCS-6
  11   MCS-5   MCS-5   MCS-5   MCS-5   MCS-6   MCS-6   MCS-6   MCS-6
  12   MCS-5   MCS-5   MCS-5   MCS-6   MCS-6   MCS-6   MCS-6   MCS-6
  13   MCS-5   MCS-6   MCS-6   MCS-6   MCS-6   MCS-6   MCS-6   MCS-7
  14   MCS-5   MCS-6   MCS-6   MCS-6   MCS-6   MCS-6   MCS-7   MCS-7
  15   MCS-5   MCS-6   MCS-6   MCS-6   MCS-6   MCS-7   MCS-7   MCS-7
  16   MCS-6   MCS-6   MCS-6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17   MCS-6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18   MCS-6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19   MCS-6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20   MCS-6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21   MCS-6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22   MCS-6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MCS-7
  23   MCS-7   MCS-7   MCS-7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24   MCS-7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25   MCS-7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26   MCS-7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27   MCS-7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28   MCS-7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29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MCS-8
  30   MCS-8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31   MCS-8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32   MCS-8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MCS-9
                                            表2
也就是说,根据会话类业务的时延敏感特性,对信道质量对应的编码方式进行了调整,在相同的信道质量下,选取更加可靠的编码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对信道质量所对应的编码方式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并不限于表2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确定编码方式的方法,也结合了业务的QoS特性,能够确定更加合适的适合业务传输的编码方式。
另外,还可以按照现有的信道质量与编码方式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编码方式,并根据业务的QoS特性决定业务数据的发送次数。比如,对于会话类等时延敏感业务,发送方可以将相同的数据连续发送2次或者更多次。也就是说,在编码方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发送次数来降低数据传输的BLER。
另外,也可以采取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进行数据的重传,降低重传的BLER。
可见,本发明中在确定业务数据的编码方式时,不仅要考虑MEAN_BEP和CV_BEP等信道质量参数,还要结合待发送业务的QoS特性,能够使接收方尽快接收到正确的数据,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BLER,降低了业务传输时延,保证了用户的业务感受,提高了业务的QoS质量;并且,接收方尽快接收到正确的数据能够减少重传次数,提高信道利用率。
以上所述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信道质量参数和待发送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特性,确定业务数据的编码方式;
B、根据确定的编码方式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发送出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为误码率均值MEAN_BEP和误码率方差CV_BEP;
所述步骤A包括:根据待发送业务的QoS特性,对MEAN_BEP和CV_BEP进行修正,并根据修正后的MEAN_BEP和修正后的CV_BEP确定业务数据的编码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MEAN_BEP和CV_BEP进行修正包括:
根据待发送业务的QoS特性,设置MEAN_BEP修正量和CV_BEP修正量,并将MEAN_BEP与MEAN_BEP修正量之差作为修正后的MEAN_BEP,将CV_BEP与CV_BEP修正量之差作为修正后的CV_BEP。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EAN_BEP修正量为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V_BEP修正量为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MEAN_BEP与MEAN_BEP修正量之差小于1时,令修正后的MEAN_BEP等于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CV_BEP与CV_BEP修正量之差小于1时,令修正后的CV_BEP等于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参数为误码率均值MEAN_BEP和误码率方差CV_BEP;
所述步骤A包括:根据待发送业务的QoS特性,对通过MEAN_BEP和CV_BEP得到的编码方式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编码方式作为业务数据的编码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通过MEAN_BEP和CV_BEP得到的编码方式进行调整包括:
选择编码可靠性比通过MEAN_BEP和CV_BEP得到的编码方式的可靠性至少高一个等级的编码方式作为调整后的编码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通过MEAN_BEP和CV_BEP得到的编码方式的可靠性为最高时,将该可靠性最高的编码方式作为调整后的编码方式。
CN200610087088A 2006-06-16 2006-06-16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 Active CN10059604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87088A CN100596047C (zh) 2006-06-16 2006-06-16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87088A CN100596047C (zh) 2006-06-16 2006-06-16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7473A true CN101047473A (zh) 2007-10-03
CN100596047C CN100596047C (zh) 2010-03-24

Family

ID=38771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7088A Active CN100596047C (zh) 2006-06-16 2006-06-16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96047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86725A1 (zh) * 2007-12-29 2009-07-16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在通信系统中传送数据的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1741488A (zh) * 2010-01-29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时分系统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CN101754264A (zh) * 2009-12-22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上行链路自适应编码方式调整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2026301A (zh) * 2009-09-15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延敏感型前向服务质量业务的数据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1227253B (zh) * 2008-02-01 2013-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编码方式的动态改变方法
CN103618679A (zh) * 2013-11-25 2014-03-0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333299A (zh) * 2016-04-29 2017-11-07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编解码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86725A1 (zh) * 2007-12-29 2009-07-16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在通信系统中传送数据的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1227253B (zh) * 2008-02-01 2013-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编码方式的动态改变方法
CN102026301A (zh) * 2009-09-15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延敏感型前向服务质量业务的数据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2026301B (zh) * 2009-09-15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延敏感型前向服务质量业务的数据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1754264A (zh) * 2009-12-22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上行链路自适应编码方式调整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WO2010148932A1 (zh) * 2009-12-22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上行链路自适应编码方式调整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1754264B (zh) * 2009-12-22 2013-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上行链路自适应编码方式调整的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1741488A (zh) * 2010-01-29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时分系统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CN101741488B (zh) * 2010-01-29 201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时分系统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和装置
CN103618679A (zh) * 2013-11-25 2014-03-0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074586A1 (zh) * 2013-11-25 2015-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服务质量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333299A (zh) * 2016-04-29 2017-11-07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状态的编解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96047C (zh) 201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17C (zh) 在无线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以及无线系统
CN1135772C (zh) 采用重新选择前向纠错编码和/或调制的信息块自动重发请求方法和系统
EP227221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ectrally efficient link adaptation using harq in ofdma systems
AU200820532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ing with feedback information
AU76683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signalling enabling flexible link adaption in a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53269B (zh) 通信网络中的资源分配
CN100596047C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
CN100505612C (zh) 一种确定重传数据块大小的方法及基站、数据传输方法
CN1513240A (zh) 自适应编码和调制
CN1192647C (zh) 一种移动通信传输信号的自适应调整方法
JP5484693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方法、送信機、受信機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537371A (zh) 基站装置及分组传输方法
CN1848721A (zh) 选择适当harq重传方案来发送数据的方法、基站和模块
CN1572067A (zh) 在提供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通信系统中实现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CN1336049A (zh) 使用自适应混合-arq方案的数据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1032156A (zh) 基于学习无线链路自适应(rla)为数字传输段选择前向纠错(fec)/星座图配对的方法
CN101138185A (zh) Mimo发送装置及mimo系统中的数据重传方法
CN1798013A (zh) 选择冗余方案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1047469A (zh) 信道质量反馈方法
CN1218527C (zh) 复合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方案
CN1186899C (zh) 一种混合自动请求重发(harq)方法和装置
WO2004091128A1 (ja)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送信方法
CN101911571A (zh) 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
CN100337410C (zh) 用户单元中物理层自动重复要求方法
CN1889413A (zh) 一种混和自动重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