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1571A - 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1571A
CN101911571A CN200880123833XA CN200880123833A CN101911571A CN 101911571 A CN101911571 A CN 101911571A CN 200880123833X A CN200880123833X A CN 200880123833XA CN 200880123833 A CN200880123833 A CN 200880123833A CN 101911571 A CN101911571 A CN 101911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grouping
reliability
retransmission packet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38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珉锡
权英现
郭真三
金东哲
文诚颢
韩承希
李玹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08/00787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084927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911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15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该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发射机发送分组后从接收机接收接收确认信息,该接收确认信息表示该分组的信道状态信息和解码成功/失败;以及如果该接收确认信息表示解码失败,则根据该信道状态信息来改变重传模式,并且根据改变后的重传模式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因此,能够提高接收机的解码概率并提高重传的效率。

Description

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组重传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发射机根据从接收机反馈回的信息来改变重传模式并重传分组以增强对接收到的分组的解码概率。
背景技术
下一代的通信系统被设计成使用宽带频率带宽并提高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数据速率。为了构造这样的通信系统,主要采用基于OFDM的调制模式。使用基于OFDM的调制模式的无线通信标准的例子包括3GPPLTE(+)、3GPP2UMB(+)、IEEE 802.16(d、e、m)、IEEE 802.11、IEEE802.20、IEEE 802.22、及HiperLAN。通信系统中的用户分类模式的例子包括基于频率轴对用户分类的FDMA模式和基于时间轴对用户分类的TDMA模式。在按照低成本配置的通信标准中(例如,无线LAN和HyperLAN),主要使用了与TDMA模式相对应的CSMA。另一方面,在诸如3GPP LTE、3GPP2UMB、和IEEE 802.16等支持商用语音通信的系统中,根据FDMA模式将各个用户的业务彼此分开以使频率效率最大化。因此,以上系统使得数据可以在基站的控制下发送,而用于控制的信息通过调度信息发送到用户设备。
在用户设备与基站的通信过程中,主要使用了用于使频率效率最大化并获得多用户分集的调度。换言之,以如下模式分配频率资源,即,特定用户设备使用最小频率资源获得最大吞吐量。根据以上分配的调度结果被设定为由用户设备进行无错解码并且接着被发送到基站。
但是,如果用户设备的信道状态并不好,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分组传输并不是仅一次就结束而是伴随着重传。通过分组重传,可以同时地获得时间分集效果和传输能量增强效果。尽管分组重传降低了最大吞吐量,但是其适于配置可靠信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模式主要用于分组的初始传输/重传。在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分组通过信道码被编码。根据以各种格式转换分组的方法,产生了各种HARQ模式。最简单的重传模式是将所有码字都用于每次分组重传。接收机通常使用chase组合(chase combining)来执行解码。提供了一种通过拆分码字以发送码字的递增冗余(IR,incremental redundancy)的方法作为另一种方法。如果接收到新的码比特信息作为重传分组,则表示接收到了附加信息。如果接收到现有比特作为重传分组,则执行比特组合。
图1例示了只要通过HARQ发送分组则传输分组的构成就可能改变的情况。
如果使用了chase组合,则相同地构成重传的分组。但是,如果使用IR,则只要对分组进行重传该分组的构成就可能改变。
图2例示了接收机中的解码过程。
假设使用IR。在此情况下,如果接收机接收重传分组,则接收机将未在各个码字中接收到的一部分分组的可靠性设定为0并执行解码(即,软判决解码)。或者,接收机假定未接收到那部分分组被删除,并且接着执行解码(即,硬判决解码)。
另外,在以多种模式中接收到码字比特的情况下,通过组合来使用接收到的比特。在此情况下,根据软判决或硬判决可以将比特相互组合起来。当根据软判决将比特相互组合起来时,假设已经执行了信道校正。接着,接收机将接收的信号相互组合起来并通过模拟形式或多比特精度来对接收的信号求平均值。在此情况下,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比特的精确度来执行加权组合。另一方面,如果像硬判决解码那样仅需要比特0和1,则在将各个比特相互组合起来时基于大多数来选择0和1。
下面的等式1表示当执行软判决时的软组合,而下面的等式2表示在执行硬判决时的多数选择。等式1和等式2各自的实际构成可以根据解码方法而变化。
[式1]
R ( k ) = Σ i = 1 N R w ( k , i ) r ( k , i )
[式2]
在此情况下,R(k)表示接收到的比特的软/硬判决信息,r(k,i)表示第i次HARQ分组接收中的软件/硬判决值,w(k,i)表示在执行组合时将被应用于各个传输分组中的对应比特的权重值。
上述的传输/解码方法适用于一般的盲信道。另外,在所有的比特都具有与其它比特相同的不确定性的状态下(如AWGN),信道可以具有最优的吞吐量。实际上,大多数无线信道都具有频率选择特征。由于这个原因,在传统的IR或chase组合中出现了存在不理想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保持信道的盲性,在假定相互独立的子载波特征的情况下,则可以改变交织器或者可以选择IR的子分组。
但是,为了获得实际信道的分集,提供了附加信道信息比特以获得更佳的吞吐量。
如果在发射机不知道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即,在除了具有集中分配模式的相干带宽以外的资源模式的情况下)将资源分配给整个系统带宽以用于分组传输,则发射机需要改进其传输方法以使接收机能够更加有效率地使用信道带宽。在此情况下,减少了分组重传的次数,并且可以减少分组传输等待时间。
但是,在发射机不知道信道信息的情况下,在获得实际信道的分集方面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该方法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造成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使用从接收机反馈回的信息重传分组进行以提高接收机的解码概率。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这个和其它优点,并按照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具体实施和广义描述的,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发射机发送分组后从接收机接收接收确认信息,所述接收确认信息表示所述分组的解码成功/失败和信道状态信息;以及如果接收确认信息表示解码失败,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来改变重传模式,并且根据改变后的重传模式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优选的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子载波为单位划分的子带的CQI值。
优选的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子载波为单位划分的子带的最大CQI值和最小CQI值以及所述子带的可靠性顺序。
优选的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子载波为单位划分的子带的CQI平均值和所述子带的可靠性顺序。
优选的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由所述接收机测量出的信道的CQI平均值。
优选的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接收机接收所述分组的资源区域以外的频带的信息。
优选的是,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来改变子载波映射模式;以及通过应用改变后的子载波映射模式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优选的是,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应用功率增强方案来补偿劣化的信道;以及通过使用经过补偿的信道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优选的是,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来调整用于重传的递增冗余分组的特定部分的冗余率;以及重传所述递增冗余分组。
优选的是,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来改变MIMO操作模式;以及通过应用改变后的MIMO操作模式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发射机发送分组后从接收机接收接收确认信息,所述接收确认信息表示所述分组的可靠性信息和所述分组的解码成功/失败;以及如果所述接收确认信息表示解码失败,则根据所述可靠性信息来改变重传模式,并且根据改变后的重传模式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优选的是,所述可靠性信息包括所述分组中以码字比特单位或子载波符号单位的一个或更多个OFDM符号段来定义的块的可靠性。
优选的是,所述可靠性信息包括所述分组中以码字比特单位或子载波符号单位的一个或更多个OFDM符号段来定义的块的最大和最小可靠性值、和所述块的可靠性顺序。
优选的是,所述可靠性信息包括所述分组中以码字比特单位或子载波符号单位的一个或更多个OFDM符号段来定义的块的平均可靠性值、和所述块的可靠性顺序。
优选的是,所述可靠性信息包括在所述接收机中接收到的所有符号的平均可靠性值。
优选的是,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可靠性信息来改变子载波映射模式;以及通过应用改变后的子载波映射模式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优选的是,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根据所述可靠性信息应用功率增强方案来补偿劣化的信道;以及通过使用经过补偿的信道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优选的是,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可靠性信息来调整用于重传的递增冗余分组的特定部分的冗余率;以及重传所述递增冗余分组。
优选的是,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可靠性信息来改变MIMO操作模式;以及通过应用改变后的MIMO操作模式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发射机根据从接收机反馈回的信息来改变重传模式并重传分组。因此,能够提高接收机的解码概率并提高重传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了根据HARQ模式的发射机的编码过程和重传分组的结构的图;
图2是例示了接收机的解码过程的图;
图3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的简要流程图;
图4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例示了在图4中的集中分布式资源分配模式的情况下用于针对反馈信息来分割块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是例示了在图4中的分布式资源分配模式的情况下针对反馈信息来分割块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到图9是例示了构成图4中的信道状态信息或可靠性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10是例示了按照码字的顺序针对图4中的反馈信息来定义块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图;以及
图11是例示了按照OFDM符号的顺序针对图4中的反馈信息来定义块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以下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并且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当无线系统确定初始分组的调制顺序或编码速率时,需要应当发送分组的位置处的信道质量信息或信道状态信息。通过反馈来传送信道质量信息或信道状态信息。
存在若干种传送信道信息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这样的方法,即,传送根据给定的测量规则而针对整个系统带宽计算出的单个CQI值,或者发射机通知接收机的信道状态在针对分组传输而给定频带内最佳的部分。通常把该方法称为最佳M方法。通过该方法传送的信息表示用户设备可以在特定带宽内显示出最优的接收性能。由于发射机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特定带宽来发送分组并且将另一个带宽分配给另一个接收机,因此可以在整体系统获得多用户分集。
但是,如果初始传输的分组已经失败,则发射机应当对该分组进行重传。此时,如果发射机并不确切地知道用于发送该分组的子载波的状态,则不能最理想地获得在重传期间期望的时间分集。具体地说,当发射机或接收机以高速移动时,信道状态由于前一次分组传输时间与分组重传时间之间的时间差而完全改变。在此情况下,由于不能估计信道状态,因此被动地获得时间分集。即,只有信道变化适于在发射机中使用的方案才能够获得时间分集效果。信道可能按如下方式改变,即,在特定重传时间获得最小分集增益。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射机应当更加具体地知道接收机的状态,由此能够获得最大的时间分集增益。
图3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的简要的信号流程图。
如果发射机310在发送初始分组前从接收机320接收到信道信息,则发射机310根据该信道信息来发送分组。如果发射机310中没有信道信息,则发射机使用基本算法来确定调制编码方案(MCS)。在分组到达接收机320后,如果应该以相干方案对分组进行解码,则接收机320执行信道估计并且则基于信道估计来执行分组解码。在诸如差分调制方案的非相干检测模式情况下,尽管没有估计信道信息,但是各个码字比特的可靠性还是受到了信道状态的影响。如果成功地执行了解码,则完成了分组传输过程。但是,如果没有成功地执行解码,则接收机应当通知发射机310分组解码已经失败。为此,可以使用诸如ACK/NACK的信号。在此情况下,针对信号传送,可以使用对直接信号传送的相干响应或信号的开启/关闭(on/off)功能。但是,可以使用简单地检测解码是否失败的方法来确定能够在下一次重传期间提高解码概率的分组构造。
因此,发射机310使用从接收机320传送来的反馈信息来对分组进行重传。
可以从接收机320传送到发射机310的信息可以包括表示分组解码成功还是失败的ACK/NACK、分组的可靠性信息、以及信道状态信息。在此情况下,分组的可靠性信息可以包括每个码字的可靠性、每个接收符号的可靠性、接收信号的每个子载波片段的可靠性、每个比特分组的可靠性、以及每个符号分组的可靠性。另外,信道状态信息可以表示接收分组的频带的信道状态或可靠性、可以由用户设备使用的子带的信道状态或可靠性、以及通过将整个系统频带分割成一个或更多个子带而得到的整个系统频带的信道状态或可靠性。
发射机310根据其基本算法或接收机320的信息来确定用于重传的选项。如果发射机310不使用反馈信息,则发射机310通过对随机性做出假设来生成分组。如果发射机310使用反馈信息,则发射机可以通过将错误概率增加到反馈信息中来确定可靠性。结果,发射机310可以选择HARQ的递增冗余版本、分组将被重传到的资源的位置、或子载波映射模式,从而获得最优的解码概率。
图4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发射机向接收机发送分组(S410)。接收机判断分组解码成功/失败以生成接收确认信息(即,ACK或NACK)。接收机判断信道状态信息或可靠性信息,并且将该信道状态信息或可靠性信息与接收确认信息一起反馈回发射机。
接下来,发射机从接收机接收信道状态信息或可靠性信息以及接收确认信息(S420)。此时,如果在接收机中没有接收到NACK或者如果接收到ACK,则发射机跳过以下步骤而执行常规的分组传输步骤。
而如果在发射机中接收到NACK或如果没有接收到ACK(即,如果接收确认信息表示解码失败),则发射机根据信道状态信息来改变重传模式(S440)。
最后,发射机根据改变后的重传模式向接收机发送针对初始发送的分组的重传分组(S450)。
如果接收机仅以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方式发送ACK/NACK,则接收机可以使用一种或更多种基于资源分配区域和分组构造信息的解码方法来解码分组,并且向发射机传送解码成功/失败,其中资源分配区域和分组构造信息是在发射机发送相应分组时由发射机通知的。
根据应用于本发明的反馈的示例,接收机可以对分组进行解码并且将信道状态信息与基于解码后结果的ACK/NACK一起发送。
信道状态信息可以是接收机的接收了分组的资源区域中的信道信息。
如图5和图6所示,用于从发射机发送分组的资源模式的例子包括集中分配模式、集中-分布式分配模式、和分布式分配模式。
在集中分配模式的情况下,只要发射机发送分组,资源的位置就被改变。如果附加信息被反馈回对应的资源块,则发射机可以使用该信息作为能够识别是否可以凭借何种可靠性来接收特定符号的关键信息。集中分配模式对应于存在一个分配块的情况。在图5中,接收机将一个集中资源块分割成两个子带并且确定各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如图5所示的集中分布式分配模式的情况下,当发射机通过将资源的分配单位确定为Lb个子带来进行资源分配时,以Lb个子载波为单位来执行集中分配,并且将其它资源安排在其它子带的位置中,由此获得频率增益。在此情况下,即使在重传期间改变或没有改变资源的位置,资源也均匀地分布在系统频带中。因此,接收机可以通过发送各个子带的信道状态来向发射机通知接收到的分组的符号可靠性,并且还向发射机通知稍后将发送分组的信道的信息。在图5中,接收机将各个集中式资源块分割成两个子带,并且确定各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如图6所示的分布式分配模式的情况下,由于被操作的带宽内的子载波全部被使用,因此只要以后不将该带宽改变为具有不同的带宽的另一个RF载波,就在重传期间分配相同类型的资源。因此,接收机可以在重传期间通过发送信道信息来向发射机通知接收到的分组符号的可靠性和信道状态。在图6中,接收机将一个分布式的资源块分割成四个子带并且确定各个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向发射机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数组形式的报告模式中,可以计算出与如图5或图6所示的分割出的各个子带相对应的信道状态值,并且可以如在图7中所示的那样直接地或如图8和图9所示的那样以差分模式对各个块的值进行编码。
在图7中,各个块的值的例子包括Val A、Val B、Val C、及Val D。
在差分模式的情况下,可以这样考虑,即,特定块的值可以作为基准值来发送,而其它块的值可以作为基准值的差值来发送。在图8中,Val A是基准值,而其它的值dVal B、dVal C、和dVal D是与该基准值的差值。
或者,可以这样考虑,即,如图9所示的那样计算平均值并定义各个块的值之间的差值。在图9中,Val Average是平均值,而其它的值dVal A、dVal B、dVal C、及dVal D是与该平均值的差值。
在向发射机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关于信道CQI和概况的通知模式中,可以例如按照加标记的类型来报告各个子带的最大/最小CQI值和排序信息。在此情况下,加标记意味着对通过对各个块的值进行排序而得到的块的排列模式中的每一个模式进行编号,使得以比特来表示被编号的值。例如,如果存在四个块,则由于可能的排序类型的数量是4*3*2*1=24,因此可以使用5个比特来传送排序信息。在此情况下,只可以使用排列模式的一部分而非所有的排列模式。即,不传送如上所述的N(=5)个比特的排序信息,而是可以使用N-1个比特或小于N-1个比特的比特来表示排序信息,并且可以使排序信息与所有的排列模式相映射。
在向发射机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关于信道平均值和概况的通知模式中,可以不报告最大/最小的CQI值,而是报告平均值并按照加标签的类型来报告各个子带的排序信息。
在向发射机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只关于信道平均值的通知模式中,可以不考虑概况而只报告被使用的所有资源分配子载波的平均CQI值。
同时,接收机构造除了接收到分组的资源区域以外的全部或部分系统带宽的信道信息的情况对应于图5和图6的资源块指定系统带宽的特定带宽或整个系统带宽的情况。通过在下一次重传期间考虑信道状态,信道反馈将促进分组映射。
同时,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接收机可以向发射机传送ACK/NACK和分组可靠性信息。可靠性可以在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解码前通过信道状态来进行估计,或者可以在解码后使用软输出值来获得。接收机将码字划分成块,或者将块划分成OFDM符号,以将对应的块的可靠性反馈回发射机。
图10是例示了按照码字的顺序针对图4中的反馈信息来定义块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图。
在接收到的信号中,可以按照实际的码字的码位顺序或者按照组合状态对一个块进行分割。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来进行块分割,即,将块分割成执行码字排序之前和之后的值和执行分组解码之前和之后的值,如图10所示。在图10中,第一个块到第四个块对应于图7到图9的块的值。
图11是例示了按照OFDM符号的顺序针对图4中的反馈信息来定义块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图。
接收机可以以符号为单位根据块的定义将对应的块中的码位或符号的可靠性的平均值或最大/最小值反馈回发射机。在图11中,第一OFDM块到第四OFDM块(即,a信息、b信息、c信息、和d信息)对应于图7到图9中的块的值。
此时,可以确定的编码方案的例子包括反馈了各个块之间的最大/最小可靠性值与可靠性排序信息的情况、反馈了各个块之间的平均可靠性值与可靠性排序信息的情况、以及反馈了可靠性的平均值的情况。如果以数组的形式反馈可靠性,则可以使用图7到图9的模式。
同时,如果码字的上述信道状态信息和可靠性信息被同时反馈到发射机,则反馈开销最大,但是可以获得最小的重传概率。
发射机可以通过使用基于各类型反馈信息的各种方案在接收机中提高解码概率。
首先,如果发射机改进与子载波的映射模式,则发射机使用从接收机反馈回的可靠性信息,通过改变对生成的码字或子分组与子载波的映射的映射过程来采取措施,使得码字的特定部分具有极好的信道。为此,发射机可以根据可靠性信息从子载波映射器集合和交织器集合中选出特定的集合。在此情况下,发射机传送映射器或交织器的附加信息以将所选定的集合通知给接收机。优选的是,附加信息与资源分配信息一起被传送到接收机。但是,如果根据预定顺序而选择了映射器和/或交织器,则可以不发送附加信息。
其次,发射机可以基于可靠性信息或信道信息来调整功率。即,如果信道在特定码字的区域或子载波部分中劣化,则接收机可以使用功率增强方案来补偿信道劣化。此时,功率增强的附加信息被传送到接收机。如果省略了功率增强的附加信息,则将专用导频包括在重传分组中。由于与传输符号等同地增强了专用导频,因此接收机无需接收功率增强的信息就可以执行信道补偿。专用导频也可以被应用于下行链路。
第三,如果发射机使用递增冗余,则发射机可以根据反馈信息来生成冗余分组。冗余分组的附加信息与资源分配信息一起被传送到接收机。当发射机生成冗余分组时,可以使用提高码字的特定的块的部分的冗余率的方法。另外,可以定义若干种用于生成冗余分组的可能方法的集合,而且发射机可以通过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生成冗余分组。
如果使用了MIMO天线,则发射机可以根据反馈信息来选择提高可靠性的MIMO模式。即,当重传对应的分组时,可以使用特定的MIMO模式。该特定的MIMO模式的信息可以与资源分配信息一起被传送到接收机。例如,空间复用被用于第一次传输。接着可以将空间复用/发射分集/预编码/波束成型用于重传。也就是说,如果在执行重传的同时使用包括初始传输时使用的MIMO模式以外的其它MIMO模式的各种MIMO模式,则重传的可靠性可以得到增强。
当把所使用的MIMO模式预定为HARQ配置时,可以不发送所使用的MIMO模式的信息。但是,如果根据从接收端报告的信息确定了所使用的MIMO模式,则应当将所使用的MIMO模式的信息发送到接收端。
即使使用了相同的模式,接收机也可以改变MIMO输入中的符号映射顺序以强调可靠性的统一性。
上述方法可以组合使用。另外,如果接收机在分组传输期间未能解码,则接收机可以推荐能够从发射机选择的选项。发射机可以基于所选选项来重传分组。在此情况下,所选选项的信息可以与资源分配信息一起被传送到接收机。此时,反馈信道变得鲁棒,但是开销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发射机向接收机发送了所选选项的信息,则应当增强反馈信道的可靠性以降低错误概率,由此可以防止协议被扰乱。
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很明显,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它特定形式实施本发明。因此,应当在所有方面将以上实施方式视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对后附的权利要求的合理解释来确定,并且落入本发明的等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都应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涉及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发射机根据从接收机反馈回的信息来改变重传模式并重传分组以增强对接收的分组的解码概率。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使用诸如3GPP LTE系统和IEEE 802.16m系统的系统中的分组重传方法的基站和移动台。

Claims (19)

1.一种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其中,发射机根据接收机的反馈信息来重传分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发射机发送分组后从所述接收机接收接收确认信息,该接收确认信息表示所述分组的解码的成功/失败和信道状态信息;和
如果所述接收确认信息表示解码失败,则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来改变重传模式,并且根据改变后的重传模式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子载波为单位划分的子带的CQI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子载波为单位划分的子带的最大CQI值和最小CQI值以及所述子带的可靠性顺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以子载波为单位划分的子带的CQI平均值以及所述子带的可靠性顺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由所述接收机测量出的信道的CQI平均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接收机接收所述分组的资源区域以外的频带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来改变子载波映射模式;和
通过应用改变后的子载波映射模式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应用功率增强方案来补偿劣化的信道;和
通过使用经过补偿的信道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来调整用于重传的递增冗余分组的特定部分的冗余率;和
重传所述递增冗余分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来改变MIMO操作模式;和
通过应用改变后的MIMO操作模式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11.一种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其中,发射机根据接收机的反馈信息来重传分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发射机发送分组后从所述接收机接收接收确认信息,该接收确认信息表示所述分组的可靠性信息和所述分组的解码成功/失败;和
如果所述接收确认信息表示解码失败,则根据所述可靠性信息来改变重传模式,并且根据改变后的重传模式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靠性信息包括所述分组中以码字比特单位或子载波符号单位的一个或更多个OFDM符号段来定义的块的可靠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靠性信息包括所述分组中以码字比特单位或子载波符号单位的一个或更多个OFDM符号段来定义的块的最大和最小可靠性值、和所述块的可靠性顺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靠性信息包括所述分组中以码字比特单位或子载波符号单位的一个或更多个OFDM符号段来定义的块的平均可靠性值、和所述块的可靠性顺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靠性信息包括在所述接收机中接收到的所有符号的平均可靠性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可靠性信息来改变子载波映射模式;和
通过应用改变后的子载波映射模式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根据所述可靠性信息应用功率增强方案来补偿劣化的信道;和
通过使用经过补偿的信道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可靠性信息来调整用于重传的递增冗余分组的特定部分的冗余率;和
重传所述递增冗余分组。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重传分组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可靠性信息来改变MIMO操作模式;和
通过应用改变后的MIMO操作模式来发送所述分组的重传分组。
CN200880123833XA 2008-01-03 2008-12-31 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 Pending CN1019115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67308P 2008-01-03 2008-01-03
US61/018,673 2008-01-03
KR10-2008-0022478 2008-03-11
KR1020080022478A KR101467764B1 (ko) 2008-01-03 2008-03-11 피드백 정보에 따른 패킷 재전송 방법
PCT/KR2008/007878 WO2009084927A1 (en) 2008-01-03 2008-12-31 Method for packet retransmission employ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1571A true CN101911571A (zh) 2010-12-08

Family

ID=41393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3833XA Pending CN101911571A (zh) 2008-01-03 2008-12-31 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467764B1 (zh)
CN (1) CN10191157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8979A (zh) * 2014-01-17 2015-08-2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其系统
CN106060783A (zh) * 2015-04-10 2016-10-26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单一基站节点对多点网络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09565368A (zh) * 2016-08-09 2019-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235398A (zh) * 2017-02-06 2019-09-1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部分重传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98095B2 (en) * 2012-05-25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to enhance rate prediction with bursty interferen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182A (zh) * 2001-09-27 2003-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机制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921686A (zh) * 2006-07-31 2007-0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946001A (zh) * 2005-10-05 2007-04-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及系统
CN101047481A (zh) * 2006-03-27 200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自动重传请求分布式反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93158B1 (ko) * 2002-09-17 2005-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응적 하이브리드 arq 방법 및 적응적 하이브리드arq 시스템에 있어서 데이터 송수신방법
KR100566274B1 (ko) * 2003-11-20 2006-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 부반송파 할당 장치 및방법
KR100908004B1 (ko) * 2006-02-24 2009-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 시스템의 자동 반복 요청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182A (zh) * 2001-09-27 2003-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机制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946001A (zh) * 2005-10-05 2007-04-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实现下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及系统
CN101047481A (zh) * 2006-03-27 200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自动重传请求分布式反馈方法
CN1921686A (zh) * 2006-07-31 2007-0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处理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8979A (zh) * 2014-01-17 2015-08-2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其系统
CN104868979B (zh) * 2014-01-17 2018-06-0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其系统
CN106060783A (zh) * 2015-04-10 2016-10-26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单一基站节点对多点网络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09565368A (zh) * 2016-08-09 2019-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565368B (zh) * 2016-08-09 2020-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235398A (zh) * 2017-02-06 2019-09-1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部分重传的方法
US10686563B2 (en) 2017-02-06 2020-06-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partial retransmission
CN110235398B (zh) * 2017-02-06 2021-08-2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接收和执行部分重传的方法以及相关无线设备和网络节点
US11283554B2 (en) 2017-02-06 2022-03-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partial retransmission
US11838130B2 (en) 2017-02-06 2023-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partial re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75598A (ko) 2009-07-08
KR101467764B1 (ko)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52825B2 (en) Method for packet retransmission employ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EP1811709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14959B2 (en) MIM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data retransmitting method in MIMO system
US9294959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2494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onal closed loop mechanism with adaptive modulations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system
US2006015322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60184B2 (en)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ulti-antenna communicaton apparatus
CN101411112B (zh) 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设备
US2006020378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modulations and signal field for closed loop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system
US807766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modulations and signal field for closed loop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system
US11387936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retransmission schemes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7773686B2 (en) MIMO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8726131B2 (en) Spatial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enhanced codeword mapping with flexible rate selection on each spatial layer and with single HARQ process
JP2007028569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797972B2 (en)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packets according to decoding failures or reliability
US20100180170A1 (en)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packets in mimo system
US8737309B2 (en)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process based on a HARQ scheme for minimizing transmission power
US20220337353A1 (en) Physical layer (phy) data unit format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CN101911571A (zh) 采用反馈信息的分组重传的方法
CN101990315B (zh) 下行调制编码方式和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的调整方法及设备
TWI419502B (zh) 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子區塊產生方法及其相關點對多點傳輸裝置及用以執行子區塊產生之裝置
US20220345262A1 (en) Method for harq transmission
EP3925181B1 (en) Multi-layer harq transmission technique
WO2008023922A1 (en)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packets in mimo system
KR20090095280A (ko) 폐루프 기반의 다중안테나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오버헤드를줄이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