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4860A - 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44860A CN101044860A CN 200610011594 CN200610011594A CN101044860A CN 101044860 A CN101044860 A CN 101044860A CN 200610011594 CN200610011594 CN 200610011594 CN 200610011594 A CN200610011594 A CN 200610011594A CN 101044860 A CN101044860 A CN 1010448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idacloprid
- natural pyrethrum
- agent
- pyrethrum
-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由以下成分及重量含量组成:天然除虫菊素0.2%~10%,吡虫啉1%~10%,余量为助剂。本发明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的增效作用显著、药效高、速效性好、毒性低、低残留、持效期长、杀虫谱广、能避免和延缓抗药性产生,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化学农药特别是高毒高残留有机合成农药产品的大量及不合理使用,在保护农作物稳产、高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有害生物抗药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人们对开发使用对环境友好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呼声日愈高涨。
在烟草生产过程中,烟草受到多种病虫的严重危害,导致其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其中,烟草蚜虫(Myzus persicae)又称桃蚜,属同翅目,蚜科,已成为最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在我国,烟蚜遍及各个烟区;从烟草苗期至顶叶采收期均有发生,其危害高峰期在团棵至旺长期。烟蚜以成、若蚜聚集在烟株幼嫩茎叶上吸食寄主汁液,影响烟株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还分泌蜜露污染烟叶和诱发“煤烟病”;而且,烟蚜亦是多种植物病毒病的传毒媒介,其使寄主感染病毒后危害烟草。被害烟叶烘烤后颜色变褐,无光泽,弹性差,吸湿力低,易破碎,严重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及品质。为有效防治烟蚜造成的严重危害,需要进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
天然除虫菊素是一种抑制神经组织,源于白花除虫菊(Pyrethrumcinerariaefolium)的触杀性植物源杀虫剂。为目前可以直接加工使用的药效最为理想的植物源(生物)农药之一,对害虫具有优良的触杀效果,速效性好,但由于天然除虫菊素的光不稳定性,导致其持效期较短,难于在大田推广使用,故克服其持效性不足已成为天然除虫菊素能否在农田使用的关键。
天然除虫菊素(pyrethrins):化学名称:除虫菊素I:2,2-二甲基-3-(-2-甲基-丙-1-烯基)-环丙烷羧酸-2-甲基-3-(戊-2,4-烯基)-4-氧代-环戊-2-烯-1-基酯,除虫菊素II:2,2-二甲基-3-(3-甲氧基-2-甲基-2-氧代-丙-1-烯基)-环丙烷羧酸-2-甲-3-(戊-2,4-二烯基)-4-氧代-环戊-2-烯-1-基酯。
实验式:除虫菊素I(C21H28O3);除虫菊素II(C22H28O5)。
相对分子质量:除虫菊素I 328.43;除虫菊素II 372.44。
化学结构式为:
结构式中的R除虫菊素I为CH3;除虫菊素II
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天然除虫菊素原药为黄色流动性或粘稠液体,沸点:除虫菊素I:146~150℃;除虫菊素II:192~193℃;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石油醚、四氯化碳、煤油等有机溶剂,对光、热、酸、碱均不稳定;对高等动物低毒。
吡虫啉是人工仿生合成的超高效、低毒、低残留烟碱类杀虫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和叶蝉及鞘翅目害虫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具有优良的使用安全性和环境相容性,但不足之处是速效性相对较差。
吡虫啉(imidacloprid):化学名称为1-(6-氯吡啶-3-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分子式:C9H100N5O2Cl,分子量:255。
化学结构式为:
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纯品为无色结晶,是当今世界广泛受到欢迎的一种超高效、广谱、低毒、强内吸性新型杀虫剂,可广泛应用于水稻、麦类、玉米、甘蔗、花生、豆类、棉花、蔬菜、烟草、茶叶、果树等多种农作物的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双翅目、等翅目及部分鳞翅目害虫防治对稻飞虱、蚜虫、叶蝉、蓟马、介壳虫、潜叶蛾、稻缨蚊、梨木虱、蝽蟓等多种害虫的防治均有十分显著的防治效果。
因此,目前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一种防治烟草蚜虫的杀虫剂,其不仅能提高药效、低毒、低残留,而且能避免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该产品增效作用显著、药效高、速效性好、毒性低、低残留、持效期长、杀虫谱广、能避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烟草蚜虫上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由以下成分及重量含量组成:
天然除虫菊素 0.2%~10%,
吡虫啉 1%~10%,
助剂 余量。
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分别采用市售的原药,在农药组合物中的含量均为有效成分的含量,其中,农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总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的重量百分比为1∶1~1∶10,有效成分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占总重量的1.2%~20%为佳。
本发明所述的天然除虫菊素是指除虫菊素I和除虫菊素II的总和。
本发明是以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为有效成分,根据所用助剂和加工方法的不同而形成各种农药制剂,可加工成乳油(EC)、微乳剂(ME)、可湿性粉剂(WP)、水分散粒剂(WG)中的任何一种。
本发明所用助剂包括有机溶剂、惰性填料、表面活性剂、分散剂、润湿剂、增效剂、渗透剂、稳定剂、黏结剂、崩解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等多种农药助剂,根据剂型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有所差别。
本发明所述的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为乳油制剂时,乳油组成是:
天然除虫菊素 0.2%~10%,
吡虫啉 1%~10%,
乳化剂 5%~20%,
增效剂 1%~20%,
渗透剂 1%~10%,
稳定剂 0.5%~5%,
溶剂 余量。
溶剂是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甲醇、乙醇、环己酮、甲苯、二甲苯、柴油、机油、煤油或重油中的一种或多种;乳化剂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农乳500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农乳601、602、603、1601、1602、33号、34号、300号、700号中的一种或多种;增效剂是胡椒基丁醚、芝麻素、芝麻油、八氯二丙醚、磷酸三苯酯或增效磷中的一种或多种;渗透剂是氮酮、噻酮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是指市售的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剂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环氧大豆油或环氧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乳油的制备方法为:先用DMF或者DMSO溶解确定量的吡虫啉,再用甲醇、乙醇、环己酮、甲苯、二甲苯、柴油、机油、煤油或重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溶解天然除虫菊素,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在搅拌条件下分别加入定量的乳化剂、增效剂、渗透剂和稳定剂,并搅拌均匀,沉降或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即得到乳油。
本发明所述的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为微乳剂时,微乳剂组成是:
天然除虫菊 0.2%~10%,
吡虫啉 1%~10%,
助溶剂 10%~40%,
表面活性剂 8%~30%,
助表面活性剂 1%~15%,
防冻剂 1%~5%,
增效剂 1%~20%,
渗透剂 1%~10%,
稳定剂 0.5%~5%,
自来水 余量。
其中,所用的助溶剂是DMF、二甲亚砜或环氧氯丙烷中的一种或者DMF、二甲亚砜、环氧氯丙烷与环己酮、甲苯、二甲苯、苯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所用的表面活性剂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33、34、601、602、603、0203、0201、1600、1601、1602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用的助表面活性剂是异丙醇、正丁醇、异戊醇、异辛醇等4~9碳醇中的一种;所用的防冻剂是乙二醇或丙三醇中的一种;增效剂是胡椒基丁醚、芝麻素、芝麻油、八氯二丙醚、磷酸三苯酯或增效磷中的一种或多种;渗透剂是氮酮、噻酮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是指市售的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剂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环氧大豆油或环氧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微乳剂是通过以下加工方法实现的:先用DMF、二甲亚砜或者环氧氯丙烷中的一种溶解确定量的吡虫啉溶解,再用DMF、二甲亚砜、环氧氯丙烷、环己酮、甲苯、二甲苯、苯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溶解天然除虫菊素原油,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再依次加入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防冻剂等农药助剂,充分搅拌形成均匀的有机相;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加入自来水,形成外观透明均一的微乳剂产品,必要时可以适当加热,温度范围为20~65℃;产品可以自发形成,并可以和水按任何比例稀释形成外观透明药液的热力学稳定体系系。
本发明所述的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时,可湿性粉剂组成是:
天然除虫菊素 0.2%~10%,
吡虫啉 1%~10%,
润湿分散剂 5%~15%,
增效剂 1%~20%,
渗透剂 1%~10%,
稳定剂 0.1%~5%,
填料 余量。
其中填料是硅藻土、高岭土、凸凹棒土、白炭黑、蒙托土、陶土或活性白土的任何一种;润湿分散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缩合物(OP)、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BY)、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NNO)、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NO)、拉开粉、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净洗剂LS、皂角粉或亚硫酸纸浆废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增效剂是胡椒基丁醚、芝麻素、芝麻油、八氯二丙醚、磷酸三苯酯或增效磷中的一种或多种;渗透剂是氮酮、噻酮或JFC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是指市售的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剂如BHT、环氧大豆油或环氧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可湿性粉剂是通过以下加工方法实现的:先按重量百分比计用10%的填料与确定量的天然除虫菊素原油混合均匀,使天然除虫菊素原油充分吸附在填料之上,然后将剩余填料、吡虫啉原粉与润湿分散剂、增效剂、渗透剂、稳定剂等助剂混合均匀,经过气流机粉碎后即得到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可湿性粉剂。
本发明所述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可湿性粉剂的性能指标:
1.外观:均匀的疏松状灰色细粉末;2.悬浮率:吡虫啉的悬浮率≥60%,除虫菊素的悬浮率≥80%(GB/T 14825-1993);3.细度(通过44μm筛):96%(m/m)以上(GB/T 16150-1995);4.水分:≤3%(GB/T 1600-2001);
5.pH值为5~10;6.润湿时间:不大于120s(GB/T 5451-2001)。
本发明所述的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时,其水分散粒剂组成是:
天然除虫菊素 0.2%~10%,
吡虫啉 1%~10%,
润湿分散剂 5%~15%,
增效剂 1%~20%,
渗透剂 1%~10%,
稳定剂 0.1%~5%,
崩解剂 3%~10%,
黏结剂 1%~5%,
填料 余量。
其中填料是硅藻土、高岭土、凸凹棒土、白炭黑、蒙托土、黏土或活性白土的任何一种;润湿分散剂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NNO、NO、拉开粉、十二烷基硫酸钠、净洗剂LS、皂角粉或亚硫酸纸浆废液中的一种或多种;增效剂是胡椒基丁醚、芝麻素、芝麻油、八氯二丙醚、磷酸三苯酯或增效磷中的一种或多种;渗透剂是氮酮、噻酮或JFC中的一种或多种;稳定剂是指市售的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剂如BHT、环氧大豆油或环氧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崩解剂是硫酸铵、氯化钙或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黏结剂是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或聚乙二醇等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水分散粒剂是通过以下加工方法实现的:先按重量百分比计用10%的填料与确定量的天然除虫菊素原油混合均匀,使天然除虫菊素原油充分吸附与填料之上,然后在于剩余填料、吡虫啉原粉与填料、润湿分散剂、增效剂、渗透剂、稳定剂、崩解剂等助剂混合均匀,采用气流机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得到高悬浮率的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母粉。母粉在黏结剂水溶液的作用下进行转盘造粒或者挤压造粒,干燥、筛分得到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产品。
本发明所述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中的的各种组分均可从市场上获得,并可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技术和设备加工而成,比如混合机、超细粉碎机和气流粉碎机。
本发明所述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烟草、蔬菜以及果树作物蚜虫上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施用方法:在烟草蚜虫、蔬菜蚜虫等害虫的发生高峰期,按其使用剂量20~24mL/亩,将药剂用水稀释成药液(60kg/亩)后,采用喷雾器对作物叶片正反面的蚜虫进行均匀喷雾防治。
本发明所述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由有效成分除虫菊素(Pyrethrins)和吡虫啉(Imidacloprid)、助剂及填料加工而成的复配杀虫剂;充分利用有效成分各自不同的作用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复配加工,实现了天然产物农药与仿生合成农药的优势互补,在保持各自优点的同时,达到扩大防治范围、提高药剂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减缓抗性风险、防治抗性害虫等多种目的。既可以充分发挥天然除虫菊素击倒快的优势,又能发挥仿生杀虫剂吡虫啉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的良好性能,在保证产品的绿色环保性同时,还能大大的降低防治成本,达到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施药后不同时期各种处理虫情变化示意图;
图2为施药后不同时期各种处理防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制备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乳油产品。
首先称取以重量计下述原料:
50%天然除虫菊素原药 2kg(有效量1kg)
90%吡虫啉原粉 5.6kg(有效量5kg)
胡椒基丁醚 15kg
N,N-二甲基甲酰胺DMF 15kg
氮酮 1kg
环氧大豆油 5kg
农乳600 2kg
农乳0203 10kg
二甲苯 44.4kg
吡虫啉购自云南建元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天然除虫菊素购自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然后分别准确称取DMF15kg,吡虫啉5kg;将吡虫啉加入搅拌条件下的DMF中充分溶解,待吡虫啉溶解后,再依次加入1kg天然除虫菊素、15kg胡椒基丁醚、5.0kg环氧大豆油、2kg农乳600、10kg农乳0203以及余量的二甲苯,搅拌均匀并沉降或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即得到100kg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乳油产品。
实施例2-6
制备100kg制剂的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以下组分: 单位:kg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实施例5 | 实施例6 | |
制剂含量 | 10.2%制剂 | 8%制剂 | 1.2%制剂 | 20%制剂 | 15%制剂 |
50%天然除虫菊素原药 | 2.4kg | 6kg | 0.4kg | 20kg | 14kg |
90%吡虫啉原粉 | 10kg | 5.6kg | 1.1kg | 11.2kg | 8.9kg |
溶剂 | 10kgDMSO | 15kgDMF | 9kgDMSO | 5kgDMF | 12kgDMSO |
31kg甲醇 | 30.4kg甲苯 | 31kg环己酮 | 10kg二甲苯 | 39.1kg机油 | |
31.1kg乙醇 | 21kg重油 | 22.5kg柴油 | 6kg煤油 | ||
乳化剂 | 8kg农乳1600号 | 2kg33号 | 8kgOP | 6kg34号 | 3kg0204 |
5kg农乳500号 | 3kg0201 | 12kg2201 | 7.8kg0203 | 7kg700号 | |
增效剂 | 1kg芝麻油 | 3kg胡椒基丁醚+8kg芝麻素 | 10kg磷酸三苯酯 | 20kg八氯二丙醚 | 5kg增效磷 |
渗透剂 | 1kg噻酮 | 5kg氮酮 | 3kgJFC | 4kg氮酮+6kgJFC | 3kg噻酮+3kg氮酮 |
稳定剂 | 0.5kg环氧蓖麻油 | 1kg环氧大豆油 | 3kgBHT | 4kg不饱和脂肪酸 | 2kg环氧蓖麻油+3kgBHT |
实施例7 制备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微乳剂
首先称取以重量计下述原料:50%天然除虫菊素原药4kg,90%吡虫啉原药4.5kg,DMF8kg,环己酮15kg,氮酮1kg,BHT3kg,胡椒基丁醚5kg,农乳500号5kg,农乳600号8kg,农乳1600号5kg,正丁醇3kg,乙二醇2kg,自来水36.5kg。
制备工艺:在带搅拌的反应器内加入吡虫啉原粉,再加入DMF,搅拌,待吡虫啉完全溶解后加入天然除虫菊素、BHT、环己酮,搅拌得到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混合溶液,之后顺序加入氮酮、胡椒基丁醚、农乳500号、600号、1600号、正丁醇,乙二醇,搅拌得均匀的有机相,向有机相中加入自来水在相同搅拌条件下搅拌30分钟即得到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微乳剂产品100kg。
实施例8-12
制备100kg制剂的方法同实施例7,不同的是以下组分: 单位:kg
实施例8 | 实施例9 | 实施例10 | 实施例11 | 实施例12 | |
制剂含量 | 1.2%制剂 | 8%制剂 | 10%制剂 | 20%制剂 | 15%制剂 |
50%天然除虫菊素原药 | 0.4kg | 6kg | 10kg | 20kg | 10kg |
90%吡虫啉原粉 | 1.1kg | 5.6kg | 5.6kg | 11.1kg | 11.1kg |
助溶剂 | 4kgDMSO+6kg二甲苯 | 25kgDMF+15kg甲苯 | 10kgDMF+10kg二甲苯 | 8kgDMSO+5kg环己酮 | 10kgDMF+10kg苯甲醇 |
表面活性剂 | 8kg农乳500号、7kg农乳601号、3kg农乳602号、8kg农乳33号 | 5kg农乳500号、4kg 34号、6kg1601、3kg0203 | 5kg农乳500号、6kg602、3kg 601、2kg0201 | 8kg农乳500号、3kg1600、5kg1602、4kg601 | 5kg农乳500号、5kg0201、11kg0203、9kg603 |
助表面活性剂 | 1kg异戊醇 | 1kg正丁醇 | 2kg异辛醇 | 15kg异丙醇 | 2kg正丁醇 |
防冻剂 | 2kg乙二醇 | 1kg丙三醇 | 1kg乙二醇 | 1kg丙三醇 | 2kg乙二醇 |
增效剂 | 10kg胡椒基丁醚 | 1kg芝麻素 | 5kg芝麻油 | 4kg八氯二丙醚 | 3kg增效磷 |
渗透剂 | 1kg氮酮 | 0.5kg噻酮 | 1kg噻酮 | 5kgJFC | 1kg氮酮 |
稳定剂 | 5kgBHT | 0.5kgBHT | 2kg环氧大豆油 | 2kg环氧蓖麻油 | 1kgBHT |
水 | 44.5kg水 | 26.4kg水 | 37.4kg水 | 27.3kg水 | 19.9kg水 |
实施例13
制备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可湿性粉剂
首先称取以重量计下述原料:
50%天然除虫菊素原药 原药6Kg(农药组合物成品中的量3kg)
90%吡虫琳原粉 原药3.3Kg(有效量3kg)
陶土 68.7Kg
木质素黄酸钠 8Kg
胡椒基丁醚 9Kg
噻酮 5Kg
不饱和脂肪酸 3Kg。
然后先按重量百分比计用10%的填料与确定量的天然除虫菊素原油混合均匀,使天然除虫菊素原油充分吸附在填料之上,然后将剩余填料、吡虫啉原粉与润湿分散剂、增效剂、渗透剂、稳定剂等助剂混合均匀,经过气流机粉碎后即得到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4-18
制备100kg制剂的方法同实施例13,不同的是以下组分: 单位:kg
实施例14 | 实施例15 | 实施例16 | 实施例17 | 实施例18 | |
制剂含量 | 1.2%制剂 | 8%制剂 | 6%制剂 | 10%制剂 | 20%制剂 |
50%天然除虫菊素* | 0.4kg | 6kg | 6kg | 10kg | 20kg |
90%吡虫啉 | 1.1kg | 5.6kg | 3.3kg | 5.6kg | 11.1kg |
填料 | 87.7kg硅藻土 | 75.4kg高岭土 | 64.2kg白碳黑 | 67.8kg凸凹棒土 | 51kg蒙托土 |
润湿分散剂 | 2k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kgNNO、2kg拉开粉 | 2k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kgNNO、3kg净洗剂LS | 2kg木质素磺酸钙、1.5kg十二烷基硫酸钠、10kg皂角粉 | 1.5kg苄基酚聚氧乙烯醚、3kgNO、2kg拉开粉、8.5kg亚硫酸纸浆废液 | 2kgNNO、1.5kg木质素磺酸钠、3kg皂角粉 |
增效剂 | 3kg胡椒基丁醚 | 5kg八氯二丙醚 | 1kg增效磷 | 5kg磷酸三苯酯 | 20kg芝麻素 |
渗透剂 | 2kg氮酮 | 1kg噻酮 | 10kgJFC | 1.5kg氮酮 | 0.5kg氮酮+0.5kg噻酮 |
稳定剂 | 1kgBHT | 3kg环氧大豆油 | 5kg环氧蓖麻油 | 0.1kgBHT | 0.4kgBHT |
*表中均为天然除虫菊素原药的加入量,不是农药组合物成品中除虫菊素有效成分的量。
实施例19
制备18%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水分散粒剂。
首先称取以重量计下述原料:
50%天然除虫菊素原药 10Kg(农药组合物成品中的量5kg)
90%吡虫琳原粉 14.5Kg(有效量13kg)
白碳黑 56.5Kg
NNO 5Kg
胡椒基丁醚 6Kg
噻酮 3Kg
抗氧化剂BHT 2Kg
氧化钙 5Kg
羧甲基纤维素 3Kg。
然后按重量百分比计用10%的填料与确定量的天然除虫菊素原油混合均匀,使天然除虫菊素原油充分吸附与填料之上,然后在于剩余填料、吡虫啉原粉与填料、润湿分散剂、增效剂、渗透剂、稳定剂、崩解剂等助剂混合均匀,采用气流机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得到高悬浮率的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母粉。母粉在黏结剂水溶液的作用下进行转盘造粒或者挤压造粒,干燥、筛分得到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产品。
实施例20-24
制备100kg制剂的方法同实施例19,不同的是以下组分: 单位:kg
实施例20 | 实施例21 | 实施例22 | 实施例23 | 实施例24 | |
制剂含量 | 1.2%制剂 | 13%制剂 | 10%制剂 | 7%制剂 | 20%制剂 |
50%天然除虫菊素原药* | 0.4kg | 6kg | 10kg | 4kg | 20kg |
90%吡虫啉原粉 | 1.1kg | 11.1kg | 5.6kg | 5.6kg | 11.1kg |
填料 | 79.6kg白碳黑 | 52.9kg活性白土 | 34.4kg高岭土 | 64.9kg硅藻土 | 51.4kg白碳黑 |
润湿分散剂 | 1k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kgNNO、1kg木质素磺酸钠 | 3k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kgNO、3kg木质素磺酸钙 | 2.5kgNNO、1.5kgNO、3kg拉开粉、8kg皂角粉 | 2.5kg苄基酚聚氧乙烯醚、5kg亚硫酸纸浆废液、3kgNNO | 2kg木质素磺酸钠、2.5k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kg净洗剂LS |
增效剂 | 1kg胡椒基丁醚 | 6kg芝麻素 | 20kg增效磷 | 4kg八氯二丙醚 | 4kg磷酸三苯酯 |
渗透剂 | 1kg噻酮 | 10kg氮酮 | 5kgJFC | 1kg氮酮 | 1kg噻酮 |
稳定剂 | 0.1kgBHT | 2.5kg环氧大豆油 | 3kg环氧蓖麻油 | 5kg不饱和脂肪酸 | 2kgBHT |
崩解剂 | 3kg硫酸铵 | 5kg氯化钙 | 10kg膨润土 | 5kg硫酸铵 | 8kg氯化钙 |
黏结剂 | 1kg羧甲基纤维素 | 1.5kg海藻酸钠 | 2kg聚乙烯醇 | 2kg聚乙二醇 | 5kg阿拉伯胶 |
*表中均为天然除虫菊素原药的加入量,不是农药组合物成品中除虫菊素有效成分的量。
实验例1
本实例的目的在于研究本发明所述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技术指标。
一.指标的确定
1、外观
本发明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可湿性粉剂产品的外观为均匀的疏松状细粉末,体系中无团粒和结块。
2、悬浮率
农药可湿性粉剂的悬浮性表示分散的药粒在悬浮液中保持悬浮一定时间的能力。悬浮性的好坏以悬浮率表示,悬浮率越高,悬浮性就越好;悬浮率是可湿性粉剂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可湿性粉剂的悬浮率是根据GB/T14825-199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的。以实施例1中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可湿性粉剂为例,对悬浮率的实际测定结果如表1、表2所示。按保证产品的质量,又便于在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原则,将其悬浮率规定为:吡虫啉的悬浮率≥60%,除虫菊素的悬浮率≥80%为合格。
表1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中吡虫啉的悬浮率测定结果
称样量(g) | 吡虫啉的含量(%) | 吡虫啉的质量(m1)(g) | 1/10悬浮率中吡虫啉的质量(m2)(g) | 吡虫啉的悬浮率(%) | |
1 | 1.0042 | 5.12 | 0.0514 | 0.0221 | 63.3 |
2 | 1.0015 | 5.07 | 0.0508 | 0.0206 | 66.0 |
3 | 1.0008 | 5.09 | 0.0509 | 0.0185 | 70.7 |
4 | 1.0035 | 5.19 | 0.0521 | 0.0181 | 72.5 |
5 | 1.0048 | 5.07 | 0.0509 | 0.0109 | 69.6 |
6 | 1.0024 | 5.18 | 0.0519 | 0.0175 | 73.6 |
表2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中除虫菊素的悬浮率测定结果
称样量(g) | 除虫菊素的含量(%) | 除虫菊素的质量(m1)(g) | 1/10悬浮率中除虫菊素的质量(m2)(g) | 除虫菊素的悬浮率(%) | |
1 | 1.0045 | 1.12 | 0.0113 | 0.0024 | 87.5 |
2 | 1.9992 | 1.08 | 0.0108 | 0.0019 | 91.6 |
3 | 1.0011 | 1.05 | 0.0105 | 0.0020 | 89.9 |
4 | 1.0035 | 1.15 | 0.0115 | 0.0022 | 89.8 |
5 | 1.0044 | 1.17 | 0.0118 | 0.0023 | 89.4 |
6 | 1.0029 | 1.09 | 0.0109 | 0.0021 | 89.7 |
3、水分
水分的含量对本产品有效成分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含水量过高,将使产品在贮运过程中易造成结块,流动性降低,药效下降和使用不便。水分主要来源于原药、载体和其它助剂,必须对原药和原材料的水分含量进行严格质量控制。本产品的水分按GB/T 1600-2001中的共沸蒸馏法进行测定。根据本产品的含水量实测数据(表3),规定其含水量不大于2.0%为合格。
表3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水分含量测定结果
编号 | 1 | 2 | 3 | 4 |
含水量(%) | 1.3 | 1.4 | 1.5 | 1.8 |
4、细度
可湿性粉剂的细度直接与悬浮率有关。一般来讲,细度越小,悬浮率越高;细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本产品的细度测定按国家标准GB/T 16150-1995中湿筛法进行测定。根据本产品细度实测结果(表4),其细度标准规定96%(m/m)以上通过44μm(325目)筛为合格。
表4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细度测定结果
编号 | 1 | 2 | 3 | 4 | 5 |
细度(通过44μm(325目),%(m/m)) | 98.1 | 97.8 | 97.9 | 98.1 | 97.8 |
5、润湿性
可湿性粉剂的润湿性是表示其被水浸润的能力,可湿性粉剂的润湿性以润湿时间表示。影响润湿性的因素与原药的性质、助剂的类型和用量有关。本产品的润湿时间按GB/T 5451-200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根据本产品润湿实测结果(表5),其的润湿时间规定不大于120s为合格。
表5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润湿时间测定结果
编号 | 1 | 2 | 3 | 4 | 5 |
润湿时间,s | 91 | 107 | 98 | 102 | 105 |
6、pH值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中,吡虫啉在中性和微酸性介质中稳定,除虫菊素加入稳定剂后,在中性介质、微酸和微碱性介质中较稳定。本产品的pH值根据实测数据,规定其1%水分散液的pH值为5~10为合格。
表6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润湿时间测定结果
编号 | 1 | 2 | 3 | 4 | 5 |
pH值 | 7.88 | 7.40 | 7.48 | 7.46 | 7.86 |
7、贮存稳定性
农药制剂的稳定性主要指化学稳定性和理化性能的稳定性。对稳定性技术的要求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本产品在规定贮存期内不应有过大的分解率,理化性能无明显变化且不影响使用效果。
根据农业部关于《农药登记资料要求)》,热贮稳定性将样品在54℃±2℃条件下贮存14d,测定其相对分解率和理化性能变化。本产品的热贮稳定性实测结果如表7所示。本产品热贮后,吡虫啉的热分解率≤10%,除虫菊素的热分解率≤25%,理化性能无明显变化为合格。根据目前国家对可湿性粉剂的规定要求,热贮稳定性作为抽检项目,其检验周期定为半年。
表7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4℃±2℃,14d)的稳定性测定结果
2 | 5.07 | 5.00 | 98.6 | 1.08 | 0.89 | 82.4 | |||
3 | 5.09 | 5.01 | 98.8 | 1.05 | 0.88 | 83.8 | |||
4 | 5.19 | 5.11 | 98.5 | 1.15 | 0.96 | 83.5 | |||
5 | 5.07 | 5.01 | 98.8 | 1.17 | 0.94 | 80.3 | |||
6 | 5.18 | 5.08 | 98.1 | 1.09 | 0.90 | 82.6 |
二.测定方法
本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测定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和国内外常采用的方法,悬浮率采用GB/T 14825-1993,水分采用GB/T 1600-2001,细度采用GB/T 16150-1995,润湿时间采用GB/T 5451-2001。本产品中有效成分吡虫啉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有效成分除虫菊素采用气相色谱测定方法;通过本产品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定数据(表8~11),表明此方法可靠,能够满足本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
表8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中吡虫啉的准确度测定数据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添加含量,% | 5.07 | 5.15 | 5.22 | 5.12 | 5.18 | 5.14 | 5.05 | 5.11 |
测定值,% | 5.08 | 5.13 | 5.18 | 5.11 | 5.09 | 5.21 | 5.01 | 5.03 |
回收率,% | 100.2 | 99.6 | 99.2 | 99.8 | 98.3 | 101.4 | 99.2 | 98.4 |
表9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中吡虫啉的精密度测定数据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平均值,% | 相对标准偏差,% |
5.07 | 5.11 | 5.14 | 5.09 | 5.11 | 5.10 | 5.12 | 5.10 | 5.10 | 0.42 |
表10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中除虫菊素的准确度测定数据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添加含量,% | 1.12 | 1.08 | 1.07 | 1.15 | 1.13 | 1.15 | 1.14 | 1.09 |
测定值,% | 1.07 | 1.06 | 1.02 | 1.06 | 1.08 | 1.11 | 1.07 | 1.05 |
回收率,% | 95.5 | 98.1 | 95.3 | 92.2 | 95.6 | 96.5 | 93.9 | 96.3 |
表11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中除虫菊素的精密度测定数据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平均值,% | 相对标准偏差,% |
1.08 | 1.15 | 1.06 | 1.18 | 1.07 | 1.09 | 1.11 | 1.09 | 1.10 | 3.78 |
由表8~11可以看出,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准确、可靠。
表12 几批试生产产品的分析结果
产品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吡虫啉,% | 5.08 | 5.13 | 5.18 | 5.11 | 5.09 | 5.21 |
除虫菊素,% | 1.07 | 1.06 | 0.02 | 1.06 | 1.08 | 1.11 |
细度,%(m/m) | 98.1 | 97.8 | 97.9 | 98.1 | 97.8 | 98.3 |
水分,% | 1.3 | 1.4 | 1.5 | 1.8 | 1.6 | 1.4 |
悬浮率,%(吡虫啉) | 63.3 | 66.0 | 70.7 | 72.5 | 69.6 | 73.6 |
悬浮率,%(除虫菊素) | 87.5 | 91.6 | 89.9 | 89.8 | 89.4 | 89.7 |
润湿时间,s | 91 | 107 | 98 | 102 | 105 | 88 |
pH值范围 | 7.88 | 7.40 | 7.48 | 7.46 | 7.85 | 7.51 |
热贮稳定性 | 合格 | 合格 | 合格 | 合格 | 合格 | 合格 |
从表12可以看出,本产品质量可靠,选择的加工工艺合理。
实验例2
本实例的目的在于研究本发明所述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毒理学。
1材料与方法
按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和农农发[2001]8号《农药登记资料要求》进行。
1.1受试物: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灰白色粉剂,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提供。试验用蒸馏水作溶剂。
1.2试验动物:SD大鼠40只,雄、雌各20只,经口毒性试验体重185g~220g,经皮毒性试验体重200g~230g,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合格证号:SCXK(川)2003-002)。白色家兔4只,体重为2.3kg~2.5kg,由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川实动管质第73号)。初成年健康豚鼠48只,体重200g~220g,由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试验前检疫一周,整个试验过程中,动物自由摄食饮水,室温21℃~24℃,相对湿度60%~70%。
1.3试验方法
1.3.1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正式试验设计为5000mg/kg一个剂量组,20只SD大鼠,雌雄各10只。以1ml/100g.bw于动物空腹下一次性灌胃染毒。灌胃后观察其中毒症状、体征和死亡情况,连续观察二周,判定毒性分类。
1.3.2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正式试验设计为5000mg/kg一个剂量组,20只SD大鼠,雌雄各10只。备皮:剪去大鼠脊柱两侧的被毛,去毛面积为4×5cm2。24h后,确认无皮肤损伤后,以1ml/100g.bw将该剂量组溶液滴于6层纱布上,贴敷于已去毛的皮肤上,覆盖称量纸,胶布固定。4h后,取下纱布,洗去残留物,观察其中毒症状、体征和死亡情况,连续观察二周,判定其毒性分类。
1.3.3家兔急性皮肤刺激试验:白色家兔4只,剪去脊柱两侧的被毛,去毛面积两侧各为2×3cm2,24h后确认无皮肤损伤,称取0.5g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素可湿性粉剂用水浸湿后直接涂布于已去毛的兔背右侧皮肤上,左侧用蒸馏水作对照,覆盖纱布和称量纸,胶布固定。持续4h后,取下纱布,洗去残留物,观察去除受试物后的1、24、48和72h的皮肤刺激反应和恢复情况,计算刺激反应的平均分值,作出评价。
1.3.4家兔眼刺激性试验:白色家兔4只,确认无眼疾病后,在一侧眼结膜囊中滴入0.1ml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浓度液,另一侧眼作空白对照。观察滴眼后1、24、48、72h及4、7d的眼结膜、虹膜、角膜的刺激反应和恢复情况,计算眼刺激积分指数,作出评价。
1.3.5豚鼠皮肤致敏试验:48只成年豚鼠,随机分为3个组,即受试物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经预试,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原粉对皮肤无咀显刺激,正式试验采用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原粉。阳性药物用2%的2,4-二硝基氯苯。试验方法如下,致敏接触:试验前24h剪去豚鼠背部左侧的被毛,面积为3×3cm2。24h后确认无皮肤损伤,分别将涂有0.2g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0.2ml的2%的2,4-二硝基氯苯的滤纸贴敷于豚鼠已去毛区,封闭固定,持续6h后,去除斑贴,洗去残留物。第7天和第14天以同样方法各重复诱导一次。阴性对照组不经致敏诱导。激发接触:于末次致敏后15d,用上述方法在另一侧已去毛皮肤进行激发接触试验;阴性对照组仅用受试农药进行激发接触。激发接触后每日观察皮肤反应,连续12d,如未发现致敏作用,再次激发以确定其是否能引起致敏反应。
2试验结果
2.1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动物经口染毒后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在两周观察期内无动物死亡,剖杀存活动物,未见内脏有明显异常改变。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属微毒类。
2.2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动物经口染毒后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在两周观察期内无动物死亡。剖杀存活动物,未见内脏有明显异常改变。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SD大鼠的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属微毒类。
2.3家免急性皮肤刺激试验: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SD对四只家兔皮肤刺激反应的红斑、水肿形成评分之和的均值最高为0,表明该农药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
2.4家兔眼刺激试验: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浓度液对四只家兔眼粘膜急性刺激反应的最高刺激指数均值为4.5,48h后为0,表明该农药对家兔眼粘膜无刺激性。
2.5豚鼠皮肤致敏试验:阴性对照组动物均未出现皮肤变态反应,阳性对照组豚鼠经三次诱导和一次激发后,所有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红斑、水肿,致敏率达100%,提示本试验系统是可靠的。而经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三次诱导、二次激发试验组动物均末出现红斑和水肿,致敏率为0%。试验结果表明6%含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豚鼠皮肤属弱致敏物。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属微毒类,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SD大鼠的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属微毒类。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对家兔眼粘膜无刺激性。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豚鼠皮肤属弱致敏物。
实验例3
本实例在于研究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
1试验材料
1.1供试农药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提供)。
1.2供试生物
1.2.1供试蜜蜂
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成年工蜂,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提供。
1.2.2供试鸟类
日本鹌鹑(Coturnix coturnix japonica),杭州萧山城厢镇禽畜养殖场提供。选用龄期为30天、健康活泼的鹌鹑供试。试验前在室内试验条件下预养一周,预养期间鹌鹑全部生长正常,无病症无死亡。
1.2.3供试鱼类
测试鱼种为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 H B),平均体长(连尾)3.0cm,平均体重约0.180g。由浙江扬帆水族馆提供。试验前在室内驯养一周,驯养期间斑马鱼生长正常,无死亡,无病症,全部健康,大小基本一致。试验前一天停止喂食,试验期间不喂食。
1.2.4供试家蚕
供试蚕种为青松×皓月,二龄起蚕供试。蚕种由浙江省蚕种公司提供。
2.试验仪器设备
2.1试验蜂笼:500ml玻璃烧杯(用纱布封口);
2.2试验鸟笼:涂塑铁笼,长50cm、宽35cm、高35cm,带饲料盒两个、给水杯一个;
2.3试验鱼缸:透明玻璃缸,内径30cm、高30cm;
2.4其他:1mL注射器、16#灌胃针、容量瓶、烧杯、温度计、湿度计、移液管、移液枪、5mL小烧杯、脱脂棉、pH计、溶解氧测定仪、人工气候培养箱等。
3.试验方法
3.1蜜蜂试验
采用摄入法考察药剂的摄入毒性。
用50%的白糖溶液将药剂配制成多个不同浓度的药液供试。取配制好的药液5mL移入置有脱脂棉的5mL小烧杯内,再将小烧杯放到500ml大烧杯中供蜜蜂取食。往大烧杯中移入10只成年工蜂,用纱布封口。每个处理重复三次,设空白对照。试验在微光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25±1℃,相对湿度70±5%,药剂处理后24h调查中蜂毒死亡情况。
3.2鸟类试验
试验室温度25±2℃.室内通风透光。饲料采用鹌鹑饲料,同时喂以清水。试验鹌鹑每组10只(雌雄各半)作为一个重复。试验前禁食12~20小时,只供清水。药剂用蒸馏水稀释后供试。通过预试确定毒性试验范围。正式试验设置若干组不同浓度药液,另设一组灌清水作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1个重复。试验采用一次性剂量直接注入的经口染毒灌胃法。将不同浓度的药液按每100g体重鹌鹑灌药1mL的计量进行染毒处理。处理后的鹌鹑按常规方法饲养,观察记录鹌鹑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数字。试验历时7天,死亡数字累积计算。用DPS数据处理平台处理算出药剂对鹌鹑的半致死剂量LC50值及95%置信限CL0.95鱼类试验
采用静态法。
试验室温度控制在22±1℃。试验用水存放及曝气、试验用鱼驯养及试验均在试验室内进行。试验用水为自来水,经曝气去氯气处理24小时以上,硬度86mg/L(以CaCO3计)。试验容器放置于流水式装置的恒温水槽中,水温22±1℃。在每个试验缸中配制10升不同浓度的供试药液,并投入斑马鱼10条。通过预备试验确定毒性试验浓度范围。正式试验设置若干组不同浓度的药液,另设一组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2个重复。试验中定时测定各缸中试液的溶解氧及pH值。试验历时96小时,连续观察记录24、48、72、96小时斑马鱼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数字,及时清除死鱼。试验结果处理采用DPS数据系统计算药剂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
3.4家蚕试验
用去离子水将药剂配制成若干个不同浓度的药液。用不同浓度的药液浸渍桑叶,每100mL药液浸渍10g桑叶,浸渍时间为10秒,待桑叶上药液自然风干后供蚕食用,每只直径15cm培养皿中移入20头二龄起蚕,重复二次。设空白对照。
试验在微光条件下进行,温度25±1℃,相对湿度70±5%.药剂处理后24h调查中毒死亡情况。
4.试验结果与毒性评价
4.1蜜蜂试验
对照蜜蜂取食正常:给药蜜蜂,轻度中毒蜜蜂比较急躁,不断上下爬行,易从杯壁上跌落;严重中毒蜜蜂爬行较乏力,翻倒后蹬足挣扎,逐渐呈昏睡状态状态,触之才动;死亡蜜蜂翅膀张开,腿缩拢,勾腹。
试验药液浓度和各组蜜蜂的死亡率见表13、表14。
表13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蜜蜂的摄入毒性试验结果(24h)
药剂浓度 | 试虫数 | 死虫数 | 死亡率 | 校正死亡率 |
mg/L | 只 | 只 | % | % |
CK | 60 | 0 | 0 | - |
1.2 | 60 | 2 | 3.3 | 3.3 |
2.4 | 60 | 4 | 6.7 | 6.7 |
4.8 | 60 | 8 | 13.3 | 13.3 |
9.6 | 60 | 16 | 26.7 | 26.7 |
19.2 | 60 | 36 | 60.0 | 60.0 |
38.4 | 60 | 58 | 96.7 | 96.7 |
用DPS数掘处理系统计算处理表13得:
Y=2.3833+2.3514X R=0.9501
LC50=12.97mg/L
CL0.95=8.13~35.45mg/L
表14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蜜蜂的摄入毒性试验结果(48h)
药剂浓度 | 试虫数 | 死虫数 | 死亡率 | 校正死亡率 |
mg/L | 只 | 只 | % | % |
CK | 60 | 0 | 0 | - |
1.2 | 60 | 4 | 6.7 | 6.7 |
2.4 | 60 | 9 | 15.0 | 15.0 |
4.8 | 60 | 24 | 40.0 | 40.0 |
9.6 | 60 | 34 | 56.7 | 56.7 |
19.2 | 60 | 56 | 93.3 | 93.3 |
38.4 | 60 | 60 | 100.0 | 100.0 |
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处理表14得:
Y=3.1209+2.3457X R=0.9790
LC50=6.33mg/L
CL0.95=5.36~7.64mg/L
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对蜜蜂毒性等级划分标准:LC50值≤0.5mg/L的为剧毒农药;0.5mg/L≤LC50<20mg/L的为高毒农药;20mg/L<LC50≤200mg/L的为中毒农药;LC50>200mg/L为低毒农药;试验结果表明,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蜜蜂的摄入毒性LC50在24h时为12.97mg/L,48h时为6.33mg/L,对蜜蜂均属高毒。
4.2鸟类试验
试验结果空白对照组中的鹌鹑生长正常,均无死亡。
给药后,毒性发作较快,但强度不大。低浓度处理垂头呆立、羽毛蓬松;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症状加重,出现瘫软静卧,无力挣扎,伸长头张嘴呼吸等严重中毒症状。
给药后8小时内,随着浓度的升高,死亡数分别为0、0、0、0、2、4只,给药处理24h后观察,随着浓度的升高,死亡数分别为0、0、0、0、4、7只,存活鹌鹁未能完全墩复『F常,尤其是较高浓度处理组仍有个别鹌鹑严重呆滞、行走不稳、不进食或卧倒等较重中毒症状;至给药后48h观察,存活鹌鹑无新增加死亡数,但高浓度处理仍行动迟缓,低浓度处理恢复较好;至给药后72h观察,大部分存活鹌鹑基本恢复正常,个别仍有精神不振的轻微中毒症状;至给药后96h观察,存活鹌鹑基本恢复正常,无新的死亡发生;在后继观察期内亦无新的死亡发生。结果见表15、表16。
表15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鹌鹑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7d)
浓度 | 试验鹌鹑数 | 死亡数 | 平均死亡率 | ||||||
mg/kg | 只 | 1d | 2d | 3d | 7d | 1d | 2d | 3d | 7d |
CK | 1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2 | 1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2.4 | 1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4.8 | 1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9.6 | 1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9.2 | 10 | 2 | 4 | 4 | 4 | 40 | 40 | 40 | 40 |
38.4 | 10 | 4 | 7 | 7 | 7 | 70 | 70 | 70 | 70 |
表16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鹌鹑的致死中量(LD50)
时间 | 毒力方程 | 相关系数 | LD50 | 95%置信限 |
d | Y=a+bX | R | Mg/kg体重 | Mg/kg体重 |
1 | - | - | >70 | - |
2 | Y=-14.1307+10.7172X | 0.9318 | 61.0 | 54.2~80.3 |
3 | Y=-14.1307+10.7172X | 0.9318 | 61.0 | 54.2~80.3 |
7 | Y=-14.1307+10.7172X | 0.9318 | 61.0 | 54.2~80.3 |
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对禽鸟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LD50≤10mg/kg为剧毒农药:10mg/kg<LD50≤50mg/kg为高毒农药:50mg/kg<LD50≤500mg/kg为中毒农药:LD50>500mg/kg为低毒农药。本试验表明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鸟类第7天的LD50为61.0mg/kg,因此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鸟类属中毒农药。
4.3鱼类试验
试验结束时,最低全致死浓度组溶解氧含量介于7.49~7.71mg/L,最低浓度组介于7.62~7.87mg/L,对照组介于7.69~7.82mg/L;试验结束时,最低全致死浓度组pH介于7.70~7.73,最低浓度组介于7.56~7.71,对照组介于7.69~7.75。接触药液后,鱼表现兴奋,出现扭曲游动的现象,死鱼普遍身体扭曲。
试验药液浓度和各组斑马鱼的死亡率见表17。根据表17所列数据,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可得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斑马鱼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0.0975mg/L(见表18)。
表17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浓度 | 试验鹌鹑数 | 死鱼数(尾) | 平均死亡率(%) | ||||||
Mg/L | 尾 | 24h | 48h | 72h | 96h | 24h | 48h | 72h | 96h |
CK | 30 | 0 | 1 | 1 | 1 | 0 | 3.33 | 3.33 | 3.33 |
0.068 | 30 | 1 | 2 | 2 | 2 | 3.33 | 6.67 | 6.67 | 6.67 |
0.093 | 30 | 5 | 7 | 7 | 7 | 16.7 | 23.3 | 23.3 | 23.3 |
0.127 | 30 | 29 | 30 | 30 | 30 | 96.7 | 100 | 100 | 100 |
0.172 | 30 | 30 | 30 | 30 | 30 | 100 | 100 | 100 | 100 |
0.234 | 30 | 30 | 30 | 30 | 30 | 100 | 100 | 100 | 100 |
表18 6%含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斑马鱼的致死中浓度(LC50)
时间 | 毒力方程 | 相关系数 | LC50 | 95%置信限 |
h | Y=a+bX | R | mg/L | mg/L |
24 | Y=19.92+15.06X | 0.9562 | 0.102 | - |
48 | Y=18.71+13.56X | 0.9206 | 0.0975 | - |
72 | Y=18.71+13.56X | 0.9206 | 0.0975 | - |
96 | Y=18.71+13.56X | 0.9206 | 0.0975 | - |
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对鱼类毒性等级标准:LC50≤0.1mg/L为剧毒农药;0.1mg/L<LC50≤1.0mg/L为高毒农药;1.0mg/L<LC50≤10.0mg/L中毒农药,LC50>10.0mg/L为低毒农药。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斑马鱼96小时的LC50为0.0975mg/L,故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毗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斑马鱼的毒性属于剧毒。
4.4家蚕试验
试验不同时间观察结果表明,对照家蚕正常取食或爬行,试验开始后96h已全部蜕皮变成三龄。24h轻度中毒的家蚕取食量减少,反应迟钝,有些离开桑叶;严重中毒家蚕多数吐出胃液,身体多数侧翻,蚕体扭曲呈“S”状;死亡家蚕蚕体扭曲。96h严重中毒家蚕多数侧翻,呈昏睡状,触之反应缓慢;死亡家蚕体色变黑。试验结果见表19、20。
表19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浓度 | 养蚕数 | 死蚕数(尾) | 平均死亡率(%) | ||||
Mg/L | 尾 | 24h | 48h | 96h | 24h | 48h | 96h |
CK | 60 | 0 | 0 | 0 | 0 | 0 | 0 |
2.7 | 60 | 4 | 15 | 24 | 6.7 | 25 | 40 |
5.4 | 60 | 13 | 38 | 44 | 21.7 | 63.3 | 73.3 |
10.8 | 60 | 33 | 52 | 59 | 55 | 86.7 | 98.3 |
21.6 | 60 | 55 | 60 | 60 | 91.7 | 100 | 100 |
43.2 | 60 | 60 | 60 | 60 | 100 | 100 | 100 |
表20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家蚕的致死中浓度(LC50)
时间 | 毒力方程 | 相关系数 | LC50 | 95%置信限 |
h | Y=a+bX | R | mg/L | mg/L |
24 | Y=1.9354+3.1988X | 0.9920 | 9.08 | 7.90~10.60 |
48 | Y=3.0767+2.9911X | 0.9969 | 4.40 | 3.61~5.14 |
96 | Y=3.1435+3.5756X | 0.9886 | 3.31 | 2.53~3.92 |
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对家蚕毒性的分级标准:LC50≤0.5mg/L为剧毒农药;0.5mg/L<LC50≤20mg/L为高毒农药;20mg/L<LC50≤200Ing/L为中毒农药;LC50>200mg/L为低毒农药。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家蚕的LC50在24h时为9.08mg/L,48h时为4.40mg/L,96h时为3.31mg/L,对家蚕高毒。
由此,根据“农药登记资料要求”的规定,对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了蜜蜂、鹌鹁、鱼、家蚕等四种环境生物的毒性试验,测定结果如下:
蜜蜂LC50(48h) 6.33mg/L
鹌鹁LD50(7d) 61.0mg/kg
斑马鱼LC50(96h) 0.0975mg/L
家蚕LC50(二龄,96h) 3.31mg/L
根掘农药对环境生物的毒性和风险性分级标准,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蜂为高毒;对鸟为中毒;对鱼为剧毒;对家蚕高毒。
实验例4
本实验例的目的在于研究本发明所述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增效作用。
烟蚜(Myzus persicae)是世界性分布的农业重大害虫之一。在我国,烟蚜遍及各个烟区;从烟草苗期至顶叶采收期均有发生,其危害高峰期在团棵至旺长期。烟蚜以成、若蚜聚集在烟株幼嫩茎叶上吸食寄主汁液,影响烟株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还分泌蜜露污染烟叶和诱发“煤烟病”;而且,烟蚜亦是多种植物病毒病的传毒媒介,其使寄主感染病毒后危害烟草。被害烟叶烘烤后颜色变褐,无光泽,弹性差,吸湿力低,易破碎,严重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及品质。采用吡虫啉与除虫菊素进行复配实验。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药剂
95%吡虫啉(imidacloprid):南京红太阳集团产品
50%除虫菊素(pyrethins):中植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6%吡虫啉.除虫菊素(6组配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配制
1.1.2供试虫种
烟蚜(Myzus persicae):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在室内利用烟苗饲养的实验种群。
1.2室内联合毒力测定方法
室内联合毒力测定方法采用微量点滴法。选取上述供试的无翅成蚜,将其置于直径为9cm的底部垫滤纸保湿的培养皿中,每皿10~15头,待毒力测定试验用。
分别把上述供试药剂配制成母液,用等比法以丙酮稀释母液成所需的7个浓度,丙酮作对照。每一个浓度设4次重复,每次重复为一个培养皿,用微量点滴器点滴烟蚜,每虫点滴量为0.03~0.04μl。点滴完毕后,各处理分别放入温度为24~25℃、相对湿度75%、光周期16L∶8D的光照培养箱中,24h后调查烟蚜活虫数,并计算出每一药剂处理的蚜虫死亡率。采用上述测定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PROBIT程序进行分析,分别获得每一种配方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方差、LC50或LC90;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复配药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评价其生物活性效应,即CTC>120时为增效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80时为拮抗作用。
2结果与分析
供试药剂对烟蚜的毒力测定结果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分别为:95%吡虫啉LC50=1.5913(mg/L)>50%除虫菊素LC50=11.0051(mg/L)>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5∶1)可湿性粉剂LC50=18.5803(mg/L)>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7∶1)可湿性粉剂LC50=24.7313(mg/L)>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4∶1)可湿性粉剂LC50=33.3245(mg/L)>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3∶1)可湿性粉剂LC50=43.4636(mg/L)>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9∶1)可湿性粉剂LC50=55.2903(mg/L)>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毗虫啉∶除虫菊素=11∶1)可湿性粉剂LC50=68.1947(mg/L)。在吡虫啉与除虫菊素的6组配比中,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5∶1)可湿性粉剂对烟蚜的毒力最高,其次是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7∶1)可湿性粉剂。
表21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最佳配比对烟蚜的共毒系数(CTC)
药剂名称 | LC50(rng+/L) | 毒理指数 | 共毒系数 | 复配效应 | |||
Tia | Tib | ATI | TTI | CTC | |||
95%吡虫啉(A) | 1.59133 | 100 | -- | -- | -- | -- | -- |
50%除虫菊素(B) | 11.0051 | -- | 1.8882 | -- | -- | -- | -- |
6%吡虫啉·除虫菊素(A∶B=11∶1)WP | 68.1947 | 100 | 1.8882 | 2.3335 | 1.2953 | 180.1528 | 0.8015 |
6%含吡虫啉和除虫菊素(A∶B=9∶1)WP | 55.2903 | 100 | 1.8882 | 2.8781 | 1.3808 | 208.4345 | 1.0843 |
6%吡虫啉·除虫菊素(A∶B=7∶1)WP | 24.7313 | 100 | 1.8882 | 6.4345 | 1.5091 | 426.3658 | 3.2637 |
6%吡虫啉·除虫菊素(A∶B=5∶1)WP | 18.5803 | 100 | 1.8882 | 8.5646 | 1.7230 | 497.0768 | 3.9708 |
6%吡虫啉·除虫菊素(A∶B=4∶1)WP | 33.3245 | 100 | 1.8882 | 4.7753 | 1.8941 | 252.1154 | 1.5212 |
6%吡虫啉·除虫菊素(A∶B=3∶1)WP | 43.4636 | 100 | 1.8882 | 3.6613 | 2.1507 | 170.2377 | 0.7024 |
从表21可以看出,在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6组配比中,其对烟蚜的共毒系数(CTC)值分别为: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11∶1)可湿性粉剂CTC=180.1528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9∶1)可湿性粉剂CTC=208.4345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7∶1)可湿性粉剂CTC=426.3658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5∶1)可湿性粉剂CTC=497.0768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4∶1)可湿性粉剂CTC=252.1154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3∶1)可湿性粉剂CTC=170.2377
根据孙云沛法计算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标准,CTC>120时为增效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80时为拮抗作用。显然,6组配比的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明对烟蚜具有增效作用,其中以第4组增效作用较大。因此,吡虫啉与除虫菊素的最佳配比为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5∶1)可湿性粉剂,其对烟蚜的CTC=497.0768>120,表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增效倍数为3.9708。
3结论与讨论
吡虫啉(imidacloprid)是一种高效内吸性广谱型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持效期较长,对刺吸式口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药是一种结构全新的化合物,在昆虫体内的作用点是昆虫烟碱乙酸胆碱酯酶受体,从而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这与传统的杀虫剂作用机制完全不同,因此无交互抗性。除虫菊素(pyrethrins)是一种抑制神经组织,源于白花除虫菊(Pyrethrumcinerariaefolium)的触杀性植物源杀虫剂。白花除虫菊在云南已大面积栽培,其资源十分丰富。除虫菊素杀虫活性较高,属神经毒剂,主要起触杀作用;各组分中以除虫菊素I杀虫力最强,速效,有击倒作用,除虫菊素II的击倒力比除虫菊素I强,无内吸作用。尽管其残效期短,但杀虫谱广,对多种卫生害虫、贮粮害虫和农业害虫有效,由于吡虫啉与除虫菊素对害虫的作用机制不同,故二者以一定比例复配形成的农药制剂对害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室内生物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吡虫啉与除虫菊素按一定比例复配形成的农药制剂对烟蚜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农业生产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药剂的有效成分、速效性、持效期和价格。通过对上述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吡虫啉与除虫菊素的最佳配比浓度为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吡虫啉∶除虫菊素=5∶1)可湿性粉剂。
实验例5
本实施例在于研究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imidacloprid+pyrethrins)可湿性粉剂对烟草蚜虫的防治效果,确定其田间推荐使用剂量。
一、试验条件
1、作物和防治对象
(1)供试作物:烟草;品种:K326
(2)防治对象:烟草蚜虫(Myzus persicae)
2、环境条件
本试验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弥东乡进行,海拔1630米;试验地为红色沙壤土质,肥力中等,烟草种植水平一般。
3、试验时间:本试验于2003年7月进行。
二、试验设计与方法
1、供试药剂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imidacloprid+pyrethrins)可湿性粉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共同提供)
10%吡虫啉(imidacloprid)可湿性粉剂(红太阳集团南京第一农药厂生产)
5%除虫菊素(pyrethrins)乳油(红河森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2、试验处理
代号 药剂 用药量(商品量) 用水量(Kg/亩)
A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7克/亩 60
B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克/亩 60
C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4克/亩 60
D 5%除虫菊素乳油 60毫升/亩 60
E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克/亩 60
F 空白对照 清水 60
3、试验操作
选择烟草长势均匀,烟蚜危害一致的田块进行药效试验。试验设6个处理,4次重复,共计24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2.4平方米,随机区组排列,采用新加坡利农一16型喷雾器进行喷雾,每亩用水量60公升,在烟蚜发生高峰期时施药一次。
4、调查方法
在烟蚜发生危害较为严重的烟草试验田,每小区随机标记15株烟草,施药前和药后第1、3、5、10天分别调查每株烟草上部三片叶的蚜虫数量,依各小区活虫数量计算防治效果。
5、药效计算
各处理的防治效果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
(一)本项试验的4次调查数据详见表22~25。
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烟草蚜虫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调查数据
表22 施药后1天各小区活虫数 (2003年 云南 弥勒)
代号 | 项目处理 | 基数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重复4 | 平均 | 防效(%) | SSR0.05 | SSR0.01 |
A |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粉17克/亩 | 798.3 | 101 | 51 | 32 | 68 | 63.0 | 92.5 | c | B |
B |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粉20克/亩 | 640.3 | 41 | 23 | 21 | 21 | 26.5 | 95.9 | b | AB |
C |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粉24克/亩 | 650.3 | 11 | 7 | 3 | 5 | 6.5 | 99.0 | a | A |
D | 5%除虫菊素乳油 | 700.0 | 72 | 33 | 35 | 41 | 45.3 | 93.6 | bc | B |
60毫升/亩 | ||||||||||
E |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克/亩 | 664.3 | 39 | 31 | 26 | 38 | 33.5 | 94.9 | bc | B |
F | 空白对照(清水) | 744.3 | 774 | 712 | 793 | 724 | 750.8 | - | - | - |
表23施药后3天各小区活虫数 (2003年 云南 弥勒)
代号 | 项目处理 | 基数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重复4 | 平均 | 防效(%) | SSR0.05 | SSR0.01 |
A |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粉17克/亩 | 798.3 | 62 | 39 | 25 | 59 | 46.3 | 94.3 | c | C |
B |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粉20克/亩 | 640.3 | 27 | 11 | 9 | 15 | 15.5 | 97.6 | b | AB |
C |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粉24克/亩 | 650.3 | 9 | 2 | 0 | 2 | 3.3 | 99.5 | a | A |
D | 5%除虫菊素乳油60毫升/亩 | 700.0 | 95 | 42 | 61 | 61 | 64.8 | 90.6 | d | D |
E |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克/亩 | 664.3 | 22 | 19 | 13 | 27 | 20.3 | 96.8 | b | B |
F | 空白对照(清水) | 744.3 | 756 | 683 | 777 | 702 | 729.5 | - | - | - |
表24施药后5天各小区活虫数 (2003年 云南 弥勒)
代号 | 项目处理 | 基数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重复4 | 平均 | 防效(%) | SSR0.05 | SSR0.01 |
A |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粉17克/亩 | 798.3 | 84 | 52 | 36 | 71 | 60.8 | 92.2 | b | B |
B |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粉20克/亩 | 640.3 | 35 | 23 | 19 | 23 | 25.0 | 95.8 | ab | AB |
C |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粉24克/亩 | 650.3 | 21 | 6 | 0 | 5 | 8.0 | 98.7 | a | A |
D | 5%除虫菊素乳油60毫升/亩 | 700.0 | 142 | 127 | 118 | 126 | 128.3 | 79.8 | c | C |
E |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克/亩 | 664.3 | 43 | 31 | 41 | 55 | 42.5 | 93.2 | b | B |
F | 空白对照(清水) | 744.3 | 738 | 652 | 756 | 662 | 702.0 | - | - | - |
表25施药后10天各小区活虫数 (2003年 云南 弥勒)
代号 | 项目处理 | 基数 | 重复1 | 重复2 | 重复3 | 重复4 | 平均 | 防效(%) | SSR0.05 | SSR0.01 |
A |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粉17克/亩 | 798.3 | 132 | 87 | 62 | 102 | 95.8 | 87.9 | b | A |
B |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粉20克/亩 | 640.3 | 74 | 49 | 53 | 56 | 58.0 | 90.6 | ab | A |
C | 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粉24克/亩 | 650.3 | 52 | 51 | 26 | 35 | 41.0 | 93.5 | a | A |
D | 5%除虫菊素乳油60毫升/亩 | 700.0 | 254 | 234 | 264 | 236 | 247.0 | 62.7 | c | B |
E |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克/亩 | 664.3 | 84 | 73 | 94 | 103 | 88.5 | 86.3 | b | A |
F | 空白对照(清水) | 744.3 | 763 | 671 | 785 | 685 | 726.0 | - | - | - |
(二)结果分析
1、试验结果表明,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烟草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效果与用药量呈正相关,并以最高剂量(24克/亩)的防效最佳。
2、从药剂的速效性来看,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对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5%除虫菊素乳油相当,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防治效果在施药后的1~3天,见图1从持效期来看,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对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相当,均为施药后5天开始下降,但优于对照药剂5%除虫菊素乳油的持效期。
3、6%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24克/亩对烟草蚜虫的防治效果较好,速效性也较为理想,持效期为10天。见图2。
4、通过试验证明,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烟草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毒性低,速效性好,是一种防治烟蚜的有效药剂;其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相当,但优于5%除虫菊素乳油的防效。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大田推荐使用剂量为20~24克/亩为宜,施药间隔期为10天。
5、6%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试验所设的各个处理剂量下,对供试作物烟草均未发现有药害症状表现。
Claims (7)
1、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成分及重量含量组成:
天然除虫菊素 0.2%~10%,
吡虫啉 1%~10%,
助剂 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的重量百分比为1∶1~1∶10,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占总重量的1.2%~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为乳油制剂时,乳油组成是:
天然除虫菊素 0.2%~10%,
吡虫啉 1%~10%,
乳化剂 5%~20%,
增效剂 1%~20%,
渗透剂 1%~10%,
稳定剂 0.5%~5%,
溶剂 余量;
所述的溶剂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环己酮、甲苯、二甲苯、柴油、机油、煤油或重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乳化剂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农乳500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农乳601、602、603、1601、1602、33号、34号、300号、700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增效剂是胡椒基丁醚、芝麻素、芝麻油、八氯二丙醚、磷酸三苯酯或增效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渗透剂是氮酮、噻酮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稳定剂是指市售的不饱和脂肪酸、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环氧大豆油或环氧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为微乳剂时,微乳剂组成是:
天然除虫菊 0.2%~1 0%,
吡虫啉 1%~10%,
助溶剂 10%~40%,
表面活性剂 8%~30%,
助表面活性剂 1%~15%,
防冻剂 1%~5%,
增效剂 1%~20%,
渗透剂 1%~10%,
稳定剂 0.5%~5%,
自来水 余量;
所述的助溶剂是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或环氧氯丙烷中的一种或者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环氧氯丙烷、环己酮、甲苯、二甲苯或苯甲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十二烷基苯苯磺酸钙、农乳33、34、601、602、603、0203、0201、1600、1601、1602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助表面活性剂是异丙醇、正丁醇、异戊醇或异辛醇中的一种;所述的防冻剂是乙二醇或丙三醇中的一种;所述的增效剂是胡椒基丁醚、芝麻素、芝麻油、八氯二丙醚、磷酸三苯酯或增效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渗透剂是氮酮、噻酮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稳定剂是指市售的不饱和脂肪酸、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环氧大豆油或环氧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时,可湿性粉剂组成是:
天然除虫菊素 0.2%~10%,
吡虫啉 1%~10%,
润湿分散剂 5%~15%,
增效剂 1%~20%,
渗透剂 1%~10%,
稳定剂 0.1%~5%,
填料 余量;
所述的填料是硅藻土、高岭土、凸凹棒土、白炭黑、蒙托土、陶土或活性白土的任何一种;所述的润湿分散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缩合物、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拉开粉、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净洗剂LS、皂角粉或亚硫酸纸浆废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增效剂是胡椒基丁醚、芝麻素、芝麻油、八氯二丙醚、磷酸三苯酯或增效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渗透剂是氮酮、噻酮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稳定剂是指市售的不饱和脂肪酸、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环氧大豆油或环氧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时,水分散粒剂组成是:
天然除虫菊素 0.2%~10%,
吡虫啉 1%~10%,
润湿分散剂 5%~15%,
增效剂 1%~20%,
渗透剂 1%~10%,
稳定剂 0.1%~5%,
崩解剂 3%~10%,
黏结剂 1%~5%,
填料 余量;
所述的填料是硅藻土、高岭土、凸凹棒土、白炭黑、蒙托土、黏土或活性白土的任何一种;所述的润湿分散剂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木质素磺酸钙、木质素磺酸钠、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拉开粉、十二烷基硫酸钠、净洗剂LS、皂角粉或亚硫酸纸浆废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增效剂是胡椒基丁醚、芝麻素、芝麻油、八氯二丙醚、磷酸三苯酯或增效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渗透剂是氮酮、噻酮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稳定剂是指市售的不饱和脂肪酸、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环氧大豆油或环氧蓖麻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的崩解剂是硫酸铵、氯化钙或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黏结剂是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或聚乙二醇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烟草、蔬菜以及果树农作物蚜虫上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115941A CN100531572C (zh) | 2006-03-30 | 2006-03-30 | 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115941A CN100531572C (zh) | 2006-03-30 | 2006-03-30 | 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4860A true CN101044860A (zh) | 2007-10-03 |
CN100531572C CN100531572C (zh) | 2009-08-26 |
Family
ID=38770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1159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1572C (zh) | 2006-03-30 | 2006-03-30 | 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31572C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86799A (zh) * | 2013-02-04 | 2013-05-08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拌肥用农药 |
CN103314957A (zh) * | 2013-03-27 | 2013-09-25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松脂酸钠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371166A (zh) * | 2012-04-12 | 2013-10-30 |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虱磺胺的杀虫组合物 |
CN106135260A (zh) * | 2015-04-28 | 2016-11-23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噻嗪酮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5669434A (zh) * | 2021-07-21 | 2023-02-03 | 南开大学 | 低氧胁迫和昆虫病原线虫协同处理韭蛆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1123A (zh) * | 1999-03-03 | 1999-10-13 | 山东农业大学 | 一种含顺式氰戊菊酯农药组合物 |
CN1211015C (zh) * | 2003-04-23 | 2005-07-20 | 王正权 | 杀虫剂组合物 |
CN1559215A (zh) * | 2004-02-19 | 2005-01-05 | 张志高 | 含有吡虫啉的杀虫组合物 |
CN1268208C (zh) * | 2004-08-11 | 2006-08-09 | 云南省化工研究院 | 一种杀虫微乳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06
- 2006-03-30 CN CNB2006100115941A patent/CN10053157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71166A (zh) * | 2012-04-12 | 2013-10-30 |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虱磺胺的杀虫组合物 |
CN103086799A (zh) * | 2013-02-04 | 2013-05-08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拌肥用农药 |
CN103086799B (zh) * | 2013-02-04 | 2014-09-24 |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拌肥用农药 |
CN103314957A (zh) * | 2013-03-27 | 2013-09-25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松脂酸钠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314957B (zh) * | 2013-03-27 | 2015-08-26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松脂酸钠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135260A (zh) * | 2015-04-28 | 2016-11-23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 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噻嗪酮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5669434A (zh) * | 2021-07-21 | 2023-02-03 | 南开大学 | 低氧胁迫和昆虫病原线虫协同处理韭蛆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31572C (zh) | 2009-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44855A (zh) | 一种含印楝素和阿维菌素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839695A (zh) | 一种水基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36457A (zh) | 农药微乳剂 | |
CN1085554A (zh) | 3-芳基吡喃酮衍生物 | |
CN1045775C (zh) | 取代的硝基嘧啶及其制备和在杀虫剂中的应用 | |
CN101027991A (zh) | 吡蚜酮复配活性杀虫剂 | |
CN1071806A (zh) | 用亚磷酸及其单酯和盐防治节肢害虫 | |
CN1093221A (zh) | 用于植物保护的节肢动物防治组合物 | |
CN1672519A (zh) | 农药微乳剂 | |
CN101044860A (zh) | 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53233A (zh) | 作为杀虫剂的n-苯基吡唑衍生物 | |
CN1028345C (zh) | 杀节肢动物组合物 | |
CN1295960C (zh) | 一种除草组合物、其用途和其使用方法 | |
CN1491080A (zh) | 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和球形芽孢杆菌的混合物用于控制对杀幼蚊剂的抗性 | |
CN1671402A (zh) | 用于控制蛛形纲动物的种间外激素驱斥性和种间激素引诱性的组合物 | |
CN101984828A (zh) | 一种复配杀虫剂 | |
CN1683317A (zh) | 百里酚和/或香芹酚的酯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药物活性组合物 | |
CN1301060C (zh) | 一种植物源生物驱虫农药及制取方法 | |
CN1209021C (zh) | 一种含有甲胺基阿维菌素和拟除虫菊酯化合物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9992C (zh) | 羧酸衍生物 | |
CN1140519C (zh) | 用作农药的三氟甲基联苯基-二卤苯基唑啉类 | |
CN87102802A (zh) | N-苯基(硫)脲及其官能衍生物,制备它们的方法及它们作为杀虫剂的用途 | |
CN100342787C (zh) | 一种含有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印楝素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8967445A (zh) | 一种含多杀霉素和苏云金杆菌的可分散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52252C (zh) | 重组昆虫杆状病毒和制备方法及其作为杀虫剂的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26 Termination date: 2015033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