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2507B - 液晶显示元件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2507B
CN101042507B CN2007100874528A CN200710087452A CN101042507B CN 101042507 B CN101042507 B CN 101042507B CN 2007100874528 A CN2007100874528 A CN 2007100874528A CN 200710087452 A CN200710087452 A CN 200710087452A CN 101042507 B CN101042507 B CN 1010425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t
transparency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length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74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2507A (zh
Inventor
杉山贵
土桥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2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42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在一对透明电极处,以在长度方向上存在间隔、且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6)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7)在宽度方向上交替配置的方式形成多个狭缝(6、7),其中,即使产生由连结狭缝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狭缝边缘之间的向错线引起的显示不良,由于其难以目视识别,从而可以防止显示质量恶化的情况。以属于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6L)的狭缝(6)间的各间隔部(6a)、和属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7L)的狭缝(7)间的各间隔部(7a)在狭缝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一致的方式形成各透明电极的狭缝(6、7),该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7L)相对于各狭缝列(6L)在狭缝宽度方向上与其相邻。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了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元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液晶显示元件,公知有记载于在日本特开2004-252298号公报(以下称专利文献1)中的液晶显示元件。如图6所示,该液晶显示元件具有相对配置的背面侧和前面侧的一对基板1、2,设置在两基板1、2上并夹持液晶层3相互叠合而形成显示区域的背面侧和前面侧的一对透明电极4、5。并且,如图8所示,在与两透明电极4、5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部分处,分别以在狭缝长度方向上存在间隔、且在狭缝宽度方向上交替配置背面侧透明电极4的狭缝6和前面侧透明电极5的狭缝7的方式形成多个细长状的狭缝6、7。另外,在狭缝长度方向上以存有间隔的方式形成狭缝6、7的理由为,以狭缝间的间隔部6a、7a为通电部来降低电极阻抗值。
在这种情况下,当外加电压时,如图6中的虚线所示,在背面侧和前面侧的两透明电极4、5之间产生以狭缝6、7为界倾斜方向相反的斜电场。而且,液晶层3如果是垂直取向型,如图7所示,液晶分子8则以各狭缝6、7为界向相反方向倒下,所谓2区域取向结构得以实现。同时,如果液晶层3是TN型等的水平取向型,液晶分子则以各狭缝为界从相反方向立起。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实现2区域的取向结构而改善视角特性。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高温的环境下长时间持续通电会变得容易产生显示不良。图9为液晶层3为TN型时,表示所述以往例子中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不良部分的图示。图中的6′、7′为与狭缝6、7对应的暗部。另外,在该液晶显示元件处,使用低预倾角取向膜的同时,使一侧的基板的摩擦方向与通常相反,使液晶分子相对于液晶层的厚度方向被喷雾取向。由此,厚度方向中央部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变为0度,2区域取向得到稳定。
图9中圆圈所圈的部分处,代替本来以连结在狭缝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狭缝的方式出现的向错线D1而出现向错线D2,该向错线D2连结在狭缝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狭缝的边缘之间。其原因参照图10进行说明,图10示意地表示了在连结背面侧透明电极的狭缝间的间隔部和前面侧透明电极的狭缝间的间隔部的部分处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该部分本来如图10所示,形成液晶分子8从右方向立起的区域a1、和液晶分子8从左方向立起的区域a2的2区域取向。在两区域a1、a2的边界处,液晶分子8的取向为连续变化。并且,将在厚度方向中央部的液晶分子8的预倾角为0的部分定为中心,形成了连结狭缝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狭缝的向错线D1。
此处,相对于背面侧基板1的预倾角θ1与相对于前面侧基板2的预倾角θ2如果相同,则成为以厚度方向中央的预倾角为0度的液晶分子8为中心对称的喷雾取向。由此,由于区域a1和区域a2的液晶分子8的弹性变形,自由能变为相同,向错线D1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不会动作而处于稳定。另一方面,相对于背面侧和前面侧的各基板1、2的预倾角θ1、θ2由于摩擦条件的微小差异等而不同时,例如形成图10中的θ2>θ1的情况时,区域a1和区域a2的自由能则不一致。而且,向预倾角大的方向立起的区域a2的自由能变小,比区域a1要稳定。在此种状态下,由于液晶分子的排列趋向于向稳定的状态移动,因而产生如图10中的箭头所示的向错线D1的移动。并且,区域a1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小,最终被区域a2所埋尽。其结果,则产生由连结狭缝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狭缝边缘间的向错线D2构成的显示不良。特别是,由于在高温下液晶分子的弹性常数变小,而且液晶分子的摆动也变大,则发生许多这种显示不良,因该影响而产生显示的散乱感。
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根据日本特开2005-43696号公报(以下称专利文献2),公知有将背面侧和前面侧的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以相对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在狭缝长度方向上错开半个间距的方式而形成的液晶显示元件。在这种情况下,使背面侧透明电极的狭缝间的各间隔部与前面侧透明电极的狭缝间的各间隔部互相在狭缝长度方向上错开半个间距,难以产生显示不良。然而,实验的结果表明,虽然仅为少数,但还是会产生显示不良。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两透明电极处,在狭缝长度方向上存在间隔地配置狭缝,并且在狭缝宽度方向上交替配置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而形成的液晶显示元件,显示不良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发生表示不良,因其难以目视识别,而可以防止显示质量恶化的液晶显示元件。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基板、设置在两基板上并夹持液晶层相互叠合而形成显示区域的一对透明电极。在与两透明电极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部分,分别以在长度方向上存在间隔、且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在狭缝宽度方向上交错配置的方式形成多个细长状的狭缝。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采用了下述事项。即,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狭缝在狭缝长度方向上的多个狭缝的排列作为狭缝列,以属于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的狭缝间的各间隔部、与属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的狭缝间的各间隔部在狭缝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一致的方式来形成各透明电极的狭缝,上述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相对于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在狭缝宽度方向上相邻。
本发明人在观察了在各种排列下所发生的显示不良后,结果得出了越有规则的排列,所产生的显示不良的显示的散乱感越强的见解。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述的属于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的狭缝间的各间隔部和属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的狭缝间的各间隔部在狭缝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前者的各间隔部和后者的各间隔部以全部等间隔的方式在狭缝长度方向上不错开地配置的点上一致。上述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相对于一方各狭缝列在狭缝宽度方向上相邻。另外,在所述专利文献2中所记述的,属于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的狭缝间的各间隔部和属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的狭缝间的各间隔部在狭缝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前者的各间隔部和后者的各间隔部以全部在狭缝长度方向上错开半个间距的点上是一致的。上述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相对于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在狭缝宽度方向上相邻。因此,在专利文献1、2中的任一记述中,等间隔有规则的排列会有发生显示不良的可能。
对此,在本发明中,属于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的狭缝间的各间隔部和属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的狭缝间的各间隔部在狭缝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一致,因而即使发生显示不良,显示不良的排列为不规则。其中,上述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相对于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在狭缝宽度方向上相邻。其结果,与在有规则地排列时发生显示不良的情况相比,显示的散乱感变小,抑制了显示质量的恶化。
另外,属于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的狭缝间的各间隔部和属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的狭缝间的各间隔部在狭缝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一致的意思是指,前者的各间隔和后者的各间隔在狭缝长度方向上的错开量至少有一部分与其他部分不一致。其中,上述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相对于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在狭缝宽度方向上相邻。
同时,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设在狭缝的长度上加上狭缝间的间隔部长度而成的长度为狭缝间距;两透明电极中的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间距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间距互不相同。
这里,形成于各透明电极的狭缝的狭缝间距在各个透明电极中全部相同的情况下、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间距是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间距的整数倍的长度时,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则为一致。但是,由于显示不良是以狭缝的边缘为起点而产生,如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间距是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间距的2以上的整数倍的长度,则产生的显示不良的绝对数减少,显示质量的恶化被抑制。
只要将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间距设定成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间距的整数倍以外的倍数的长度,可使得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不一致。而且,即使产生显示不良,由于显示不良的排列不规则,不容易目视识别。另外,通过实验上得出的结果,倍数优选是1.1倍至10倍范围内的除了整数外的数值,更优选是1.4倍至5倍范围内的除了整数外的数值。
同时,一方透明电极处,混合形成多种狭缝的情况也有效,该多种狭缝的狭缝间距相对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间距的倍数在规定范围内、且互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多种狭缝中的一部分,即使包括有相对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间距的狭缝间距的倍数为整数的狭缝也可行。并且,优选是规定范围设定为1.4倍至5倍。另外,在混合形成多种狭缝的情形下,还可举出,将多种狭缝设定成按狭缝间距的的长度顺序进行排列的方式,和按与狭缝间距的长度无关、随机地进行排列的方式。
另外,形成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的狭缝间距设成全都不一致,在两透明电极处,分别混合形成狭缝间距互不相同的多种狭缝的情况也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方透明电极的多种狭缝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狭缝的狭缝间距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多种狭缝的狭缝间距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狭缝间距相等,通过将多种的狭缝按与狭缝间距的长度无关、随机地进行排列,则可以使所述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不一致。而且,在一方透明电极的多种狭缝的狭缝间距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多种狭缝的狭缝间距全都不同的情况下,也可将各透明电极的多种狭缝按狭缝间距的长度顺序进行排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偏振片透射轴的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狭缝的排列示意图。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狭缝的排列示意图。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狭缝的排列示意图。
图6是表示斜电场的产生情况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由于斜电场引起的液晶分子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以往例子中的狭缝排列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显示不良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的A-A剖切部分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示意图。
符号说明
1:背面侧基板,2:前面侧基板,3:液晶层,4:背面侧透明电极,5:前面侧透明电极,6:背面侧透明电极的狭缝,7:前面侧透明电极的狭缝,6L、7L:狭缝列,6a、7a:狭缝间的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在段显示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显示元件上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液晶显示元件具有:玻璃制的背面侧基板1、和与背面侧基板1相对的玻璃制的前面侧基板2;在两基板1、2之间设置有液晶层3。在背面侧基板1上设置有作为段电极的背面侧透明电极4、在前面侧基板2上设置有作为共集电极的前面侧透明电极5。并且,两透明电极4、5夹持液晶层3相互叠合,由该相互叠合部分来形成显示区域。另外,在与两透明电极4、5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部分分别形成后述的多个细长状的狭缝6、7。
在制造液晶显示元件时,在各基板1、2上以覆盖各透明电极4、5的方式,涂敷垂直取向膜并加以焙烧,接着,在各基板1、2上涂敷主密封材,并且,在撒上规定直径的间隙控制材之后,叠合两基板1、2使主密封材固化。然后,将液晶注入到基板1、2间的单元空格形成液晶层3。液晶层3的液晶分子8在垂直取向膜的作用下被垂直取向。此后,将背面侧偏振片9贴合于背面侧基板1的外侧的同时,将视角补偿板10和前面侧偏振片11重叠并贴合于前面侧基板2的外侧。此处,如图2所示,背面侧偏振片9的透射轴9a和前面侧偏振片11的透射轴11a呈正交,由此形成常黑型的液晶显示元件。另外,狭缝6、7的长度方向为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并相对于两偏振片9、11的透射轴9a、11a以45°的角度斜交。
参照图3,在背面侧透明电极4上形成的如实线所示的狭缝6、和在前面侧透明电极5上形成的虚线所示的狭缝7,以分别在狭缝的长度方向上存有间隔的方式排列,并且,狭缝6和狭缝7在狭缝的宽度方向上交替配置。由此,在外加电压时,产生以各狭缝6、7为界倾斜方向相反的斜电场(参照图6)。并且,液晶分子8以各狭缝6、7为界向相反方向倒下(参照图7),实现了所谓2区域取向结构、改善了视角特性。
此处,将狭缝长度方向上的多个狭缝排列作为狭缝列6L、7L,属于背面侧透明电极4的各狭缝列6L的、狭缝6间的各间隔部6a和属于前面侧透明电极5的各狭缝7L的、狭缝7间的各间隔部7a在狭缝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不一致,该狭缝列7L与狭缝列6L在狭缝宽度方向上相邻。更具体地说,使狭缝6和狭缝7处的狭缝间距(狭缝的长度上加上狭缝间的间隔长度而成的长度)产生差异,狭缝7之间的各间隔部7a在狭缝长度方向上相对于狭缝6之间的各间隔部6a的错开量不恒定。
据此,即使产生由连结狭缝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狭缝6、7的边缘的向错线构成的显示不良,显示不良呈不规则排列。其结果,与由规则排列而产生显示不良的情况相比,显示的散乱感变小。为确认此现象,制成了改变了狭缝7的狭缝间距相对于狭缝6的狭缝间距的倍数后的各种液晶显示元件,针对这些各个液晶显示元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在对外加电压初时的显示进行目视评价(初始点亮评价)的同时,对在85℃的环境下持续通电500小时后的显示也进行目视评价(高温通电后评价),得出如下表1的结果。
(表1)
  倍数   初始点亮评价   高温通电后评价
  1   多少看到散乱   散乱较大,显示质量差
  1.1   多少看到散乱   有散乱感,显示质量有些差
  1.2   仅看到稍有散乱   有散乱感,但在容许范围内
  1.4   仅看到稍有散乱   稍有散乱感,但显示质量良好
  1.6   显示质量良好   稍有散乱感,但显示质量良好
  1.8   仅看到稍有散乱   有散乱感,但在容许范围内
  2   多少看到散乱   有散乱感,显示质量有些差
  2.2   显示质量良好   稍有散乱感,但显示质量良好
  2.5   仅看到稍有散乱   有散乱感,但在容许范围内
  3   仅看到稍有散乱   有散乱感,显示质量有些差
  4.8   显示质量良好   稍有散乱感,但显示质量良好
  5   仅看到稍有散乱   有散乱感,显示质量有些差
  5.2   显示质量良好   稍有散乱感,但显示质量良好
  6   仅看到稍有散乱   有散乱感,显示质量有些差
  9.6   显示质量良好   稍有散乱感,但显示质量良好
  10   仅看到稍有散乱   有散乱感,显示质量有些差
  10.4   显示质量良好   稍有散乱感,但显示质量良好
  15   仅看到稍有散乱   有散乱感,但在容许范围内
  15.3   显示质量良好   稍有散乱感,但显示质量良好
另外,在任一液晶显示元件中,垂直取向膜为日产化学工业制的SE-1211,液晶层3的厚度为4μm,液晶为Merck KGaA公司制的双折射率为0.15的液晶,视角补偿板10为住友化学工业制的VAC-180薄膜。此外,狭缝列6L与狭缝7L的间隔为40μm,狭缝6的宽度和狭缝7的宽度均为20μm,狭缝6的间隔部6a的长度与狭缝7的间隔部7a的长度均为20μm,狭缝6的长度为80μm。同时,表1中的倍数为1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狭缝7的长度设为80μm,狭缝间距设成与狭缝6的狭缝间距相同的100μm,如图8所示,与以往的例子相当。图3中表示的是,将狭缝7的长度定为120μm、将狭缝7的狭缝间距设定为相对于狭缝6的狭缝间距的倍数为1.4倍。
从表1可以看出,与倍数为1的液晶显示元件相比,倍数为1以外的显示元件,即背面侧透明电极4的狭缝6的狭缝间距与前面侧透明电极5的狭缝7的狭缝间距互不一致的显示元件,其显示质量得到了改善。经过更详细的分析,即使在倍数为1以外的显示元件中也可以发现,与倍数为整数的显示元件相比,倍数不为整数的显示元件的显示质量的改善效果更高。其理由可考虑如下:即,通过将倍数设定为除了整数以外的数值,如上所述,狭缝6间的间隔部6a与狭缝7间的间隔部7a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变得不一致。由此,即使产生显示不良,因其显示不良的排列变得不规则,因散乱感而难以目视识别。所以,优选设定成倍数为1.1以上的除了整数以外的数值。
而且,从表1可以看出,有倍数越大显示质量越好的趋向。其理由可考虑如下:即,显示不良是在连结以狭缝7的边缘为起点、和与其相邻的狭缝6的边缘间而产生的。并且,随着倍数增大、狭缝7的长度越长,产生的显示不良的绝对数则减少。根据以上的情形,倍数优选设定为1.4以上。另外,因显示区域的尺寸而使狭缝7的长度受到限制,并且,由于随着狭缝7越长而间隔部7a的个数减少,而电极阻抗增加,因而狭缝7的长度不能设得太长。因而,倍数应设为10倍以下,最好是5倍以下。
其次,对液晶显示元件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液晶显示元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是一种段显示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显示元件,其截面结构及偏振片9、11的透射轴9a、11a的方向与图1、图2相同。另外,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垂直取向膜为日产化学工业制的SE-1211、液晶层3的厚度为4μm,液晶为Merck KGaA公司制的双折射率为0.15的液晶,视角补偿板10为住友化学工业制的VAC-180薄膜,狭缝列6L和狭缝列7L的间隔为40μm,狭缝6的宽度和狭缝7的宽度均为20μm,狭缝6的间隔部6a的长度和狭缝7的间隔部7a的长度均为20μm,狭缝6的长度为80μm。
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4所示,在前面侧透明电极5,混合形成狭缝间距相对于背面侧透明电极4的狭缝6的狭缝间距的倍数互不相同的多种狭缝7。更具体地说,将前面侧透明电极5的狭缝7的狭缝间距随机设定为背面侧透明电极4的狭缝6的狭缝间距(100μm)的1.4倍至5倍范围内的数值,并将这些狭缝间距不同的狭缝7,以与狭缝间距的长度无关的形式随机地进行排列。由此,属于背面侧透明电极4的各狭缝列6L的狭缝6间的各间隔部6a、和属于前面侧透明电极5的各狭缝7L的狭缝7间的各间隔部7a在狭缝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一致,该各狭缝7L相对于各狭缝列6在宽度方向上与其相邻。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前面侧透明电极5的狭缝7设定成狭缝间距全部不相同的狭缝。另外,例如可将20个这样某种程度数量的狭缝7设成狭缝间距不相同的狭缝,并将这些狭缝间距各不相同的狭缝7的排列作为一个块,可重复设置该块。事实上,由于将狭缝7设定成为狭缝间距都不相同的狭缝,在设计上极为费时,因而优选后者。
另外,虽然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狭缝间距互不相同的狭缝7按与狭缝间距的长度无关的形式随机地进行了排列,也可以将狭缝7按狭缝间距的长度顺序来进行排列。而且,一部分狭缝7的狭缝间距还可以是狭缝6的狭缝间距的整数倍。
对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进行了以下的实验:在对外加电压初时的显示进行目视评价(初始点亮评价)的同时,对在85℃的环境下持续通电500小时后的显示也进行目视评价(高温通电后评价)。其结果,初始点亮评价为显示质量良好;高温通电后的评价为,虽有少量的散乱感,但显示质量良好。
其次,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液晶显示元件与上述第1、2实施方式相同为段显示的垂直液晶显示元件,其截面结构及偏振片9、11的透射轴9a、11a的方向与图1、图2相同。而且,与第1、2实施方式相同,垂直取向膜为日产化学工业制的S E-1211,液晶层3的厚度为4μm,液晶为Merck KGaA公司制的双折射率为0.15的液晶,视角补偿板10为住友化学工业制的VAC-180薄膜,狭缝列6L和狭缝列7L间的间隔为40μm,狭缝6的宽度和狭缝7的宽度均为20μm,狭缝6的间隔部6a的长度和狭缝7的间隔部7a的长度均为20μm。
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前面侧透明电极5,混合形成狭缝间距互不相同的多种狭缝7,同时在背面侧透明电极4处,也同样混合形成狭缝间距互不相同的多种狭缝6。更具体地说,将背面侧与前面侧的各透明电极4、5的狭缝6、7的狭缝间距随机地设定为从100μm至400μm范围内的数值,并将这些具有不同狭缝间距的狭缝6、7按与各狭缝间距的长度无关的形式,随机排列于各透明电极4、5处。属于背面侧透明电极4的各狭缝列6L的狭缝6间的各间隔部6a、和属于前面侧透明电极5的各狭缝7L的狭缝7间的各间隔部7a在狭缝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一致,该各狭缝7L相对于各狭缝列6在宽度方向上与其相邻。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将狭缝6、7全部设置成具有不同狭缝间距的狭缝。而且,例如可将20个这样某种程度数量的狭缝6、7设成具有不同狭缝间距的狭缝,并将这些狭缝间距互不相同的狭缝6、7的排列作为一个块,可重复设置该块。事实上,由于将狭缝6、7全部设定成为狭缝间距全不相同的狭缝,在设计上极为费时,因而优选后者。
另外,可以将背面侧透明电极4的狭缝间距互不相同的多种狭缝6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狭缝的狭缝间距,设成与前面侧透明电极5的狭缝间距互不相同的多种狭缝7的狭缝间距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狭缝间距相同。这种情况下,可将这些多种狭缝6、7按与狭缝间距的长度无关的形式进行随机排列,或者,将背面侧透明电极4的狭缝6按狭缝间距的由短到长、或者由长至短的顺序进行排列,或者将前面侧透明电极5的狭缝7按狭缝间距的由短到长、或者由长至短的顺序进行排列,这样,可使上述相对位置关系不一致。而且,在背面侧透明电极4的多种狭缝6的狭缝间距,与前面侧透明电极5的多种狭缝7的狭缝间距全都不同的情况下,也可将各透明电极4、5的多种狭缝6、7按狭缝间距的长度顺序进行排列。
对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进行了以下的实验:在对外加电压初时的显示进行目视评价(初始点亮评价)的同时,对在85℃的环境下持续通电500小时后的显示也进行目视评价(高温通电后评价)。其结果,初始点亮评价为显示质量良好,高温通电后的评价为,虽有少量的散乱感,但显示质量良好。
另外,如在第2、3实施方式中,混合形成狭缝间距互不相同的多种狭缝6、7的情况下,关于在狭缝长度方向上的狭缝长度最短的显示区域,为使阻抗值变得足够小,应决定最大的狭缝间距。这样,无需花费很多的工时对每个区域的狭缝间距进行调查来研究阻抗值,就可以完成透明电极4、5的设计。
同时,一般情况下,作为共集电极的前面侧透明电极5的狭缝长度方向上的透明电极的长度要比作为段电极的背面侧透明电极4的长。因此,形成有不同狭缝间距、多种狭缝的透明电极只是一方透明电极的情况下,如第2实施方式,优选前面侧透明电极(共集电极)5作为其一方透明电极。
以上,虽然对在段显示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显示元件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对于点阵液晶显示元件、TN型等的水平取向型的液晶显示元件,本发明也适用。甚至,对于使用了TFT等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元件,且其OFF电压被设定在可使液晶分子开始动作的电压以上的液晶显示元件,本发明也可适用。

Claims (8)

1.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基板、设置在两基板上并夹持液晶层相互叠合而形成显示区域的一对透明电极;在与两透明电极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部分,以在狭缝长度方向上存在间隔、且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在狭缝宽度方向上交替配置的方式分别形成多个细长状的狭缝;其特征在于,
将狭缝长度方向上的多个狭缝的排列作为狭缝列,设在所述狭缝在长度方向的长度上加上属于上述各狭缝列的狭缝间的间隔部长度而成的长度为狭缝间距,以属于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的狭缝间的各间隔部、和属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的狭缝间的各间隔部在狭缝长度方向上的错开量至少一部分与其他部分不同,且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间距不为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间距的整数倍的方式形成各透明电极的狭缝,所述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相对于所述一方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列在宽度方向上与其相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透明电极的一方透明电极处,混合形成多种狭缝,该多种狭缝的狭缝间距相对于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分别具有相同长度的狭缝间距的倍数在规定范围内、且互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范围为1.4倍至5倍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设在所述狭缝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上加上所述狭缝间的间隔部长度而成的长度为狭缝间距;在所述两透明电极处,分别混合形成狭缝间距互不相同的多种狭缝。
5.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基板、设置在两基板上并夹持液晶层相互叠合而形成显示区域的一对透明电极;在与两透明电极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部分,以在狭缝长度方向上存在间隔、且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在狭缝宽度方向上交替配置的方式形成细长状的狭缝;其特征在于,
设在狭缝的长度上加上狭缝间的间隔部长度而成的长度为狭缝间距;两透明电极中的各方透明电极中的狭缝间距互不相同,或者两透明电极中的所有狭缝间距互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透明电极的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间距长度被设定成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狭缝间距的除了整数倍以外的倍数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倍数为1.1倍至10倍的范围内的除了整数以外的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倍数为1.4倍至5倍的范围内的除了整数以外的数值。
CN2007100874528A 2006-03-23 2007-03-16 液晶显示元件 Active CN1010425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80347A JP4781866B2 (ja) 2006-03-23 2006-03-23 液晶表示素子
JP2006-080347 2006-03-23
JP2006080347 2006-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2507A CN101042507A (zh) 2007-09-26
CN101042507B true CN101042507B (zh) 2010-12-22

Family

ID=38630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74528A Active CN101042507B (zh) 2006-03-23 2007-03-16 液晶显示元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81866B2 (zh)
CN (1) CN1010425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0468B2 (ja) * 2009-10-22 2013-08-14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6030413B2 (ja) * 2012-11-09 2016-11-24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1958B1 (en) * 1997-12-26 2001-08-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n-plane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even inclining directions of electric field lines
CN1523399A (zh) * 2003-02-21 2004-08-25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件
CN1576975A (zh) * 2003-07-23 2005-02-09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1454B2 (ja) * 1992-12-24 2000-10-23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Tn液晶表示素子
JP3108768B2 (ja) * 1992-12-24 2000-11-13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Tn液晶表示素子
JP2921813B2 (ja) * 1993-03-04 1999-07-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電極構造
JP3164702B2 (ja) * 1993-07-27 2001-05-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623989B1 (ko) * 2000-05-23 2006-09-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의 수리 방법
KR100381868B1 (ko) * 2000-11-29 2003-05-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에 사용하는 기판
JP2004341025A (ja) * 2003-05-13 2004-12-02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05632B2 (ja) * 2004-04-08 2011-01-0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1958B1 (en) * 1997-12-26 2001-08-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n-plane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even inclining directions of electric field lines
CN1523399A (zh) * 2003-02-21 2004-08-25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件
CN1576975A (zh) * 2003-07-23 2005-02-09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元件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325563A 2004.11.18
JP特开平7-43719A 1995.02.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56578A (ja) 2007-10-04
JP4781866B2 (ja) 2011-09-28
CN101042507A (zh) 200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6271B (zh) 液晶显示器
CN101840115B (zh) 液晶显示元件
JP560637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454816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0470344C (zh) 液晶显示器件
CN102236220B (zh) 像素电极结构
CN102411235B (zh) 液晶显示元件
CN102629057B (zh) 液晶显示器
US2008002468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CN102998854A (zh) 液晶显示器
CN101681071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901681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单位像素结构
CN102414608A (zh)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5874381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02583658U (zh) 一种tft阵列基板、液晶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1042507B (zh) 液晶显示元件
CN214896134U (zh) 像素单元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5404067A (zh)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其透镜阵列
US9176347B2 (en) Lateral electric field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non-uniform spacings between two electrodes
CN101770117A (zh) 像素结构
CN103091919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256612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901663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彩膜基板
CN101000421A (zh) 液晶显示元件
CN101221332B (zh) 像素结构及具有此像素结构的液晶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