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2252A - 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2252A
CN101042252A CNA2006101721474A CN200610172147A CN101042252A CN 101042252 A CN101042252 A CN 101042252A CN A2006101721474 A CNA2006101721474 A CN A2006101721474A CN 200610172147 A CN200610172147 A CN 200610172147A CN 101042252 A CN101042252 A CN 101042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hange
blow
wind blade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721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2252B (zh
Inventor
清水昭彦
杉尾孝
清水努
向井靖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2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42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2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相应于各运转模式使风向改变叶片动作到最佳位置从而提高舒适性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在该空气调节器(10)的运转方法中,空气调节器(10)具有配置于吹出口(6)的风向改变叶片(30),对上下方向的风向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当将通过吹出口(6)的下端(6b)的水平面设为假想水平面(H)时,在进行制冷运转的场合具有这样的运转模式,即,使风向改变叶片(30)的位于空气调节器(10)主体侧的端部接触或大致接触于吹出口(6)的下端(6b),同时,使风向改变叶片(30)的另一方的端部处于水平面或水平面以上的高度。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室内制冷采暖运转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具有这样的空气调节器(专利文献1),该空气调节器由上叶片和下叶片构成上下风向控制板,上叶片和下叶片都朝下方向,同时,使上叶片比其与下叶片平行的位置更朝下方向,使下叶片比其与上叶片平行的位置更朝上方向。
然而,在该空气调节器中,虽然可通过缩流效果使暖风的风速增加、迅速地使地板面附近的温度上升,但在进行制冷运转时,难以使冷风到达房间的远方,存在冷风直接吹到室内的居住者上、使居住者感到皮肤寒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者们曾经提出了这样的空气调节器的风向控制装置(专利文献2),该空气调节器的风向控制装置可形成在制冷运转时没有气流感、在采暖运转时头冷脚热的舒适环境。
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空气调节器在空气调节器的吹出口具有风向改变叶片,该风向改变叶片通过可变动的臂部控制上下方向的风向。按照该结构,可生成富于变化的气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603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1400号公报
然而,在由专利文献2提出的空气调节器中,并未提出与运转模式对应的风向改变叶片的最佳位置,存在由于风量的下降等损害舒适性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相应于各运转模式使风向改变叶片动作到最佳位置从而提高舒适性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第1项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该空气调节器具有配置于吹出口的风向改变叶片,对上下方向的风向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当将通过上述吹出口的下端的水平面设为假想水平面时,在进行制冷运转的场合具有这样的运转模式,即,使上述风向改变叶片的位于空气调节器主体侧的端部接触或大致接触于上述吹出口的上述下端,同时,使上述风向改变叶片的另一方的端部处于上述水平面或水平面以上的高度。
第2项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该空气调节器具有配置于吹出口的风向改变叶片,对上下方向的风向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当将通过上述吹出口的下端的水平面设为假想水平面时,在进行采暖运转的场合具有这样的运转模式,即,使上述风向改变叶片的位于空气调节器主体侧的端部接触或大致接触于上述吹出口的上端,同时,使上述风向改变叶片的另一方的端部处于上述水平面或水平面以下的高度。
第3项发明在第1或第2项发明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当设通过上述吹出口的上端的铅锤面为假想铅锤面时,在上述模式中,使上述风向改变叶片的上述另一方的端部处于上述铅锤面上的位置或上述铅锤面的吹出下游侧的位置。
第4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中,其特征在于:由大致弯曲面构成上述风向改变叶片,在上述模式下,将由上述大致弯曲面形成的凹面作为上面。
第5项发明在第2项发明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中,其特征在于:由大致弯曲面构成上述风向改变叶片,在上述模式下,将由上述大致弯曲面形成的凹面作为下面。
第6项发明在第1或第2项发明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通过可变动的臂部控制上述风向改变叶片。
第7项发明在第6项发明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具有使上述臂部回转的臂部用电动机和使上述风向改变叶片回转的叶片用电动机。
根据本发明,通过相应于各运转模式使风向改变叶片动作到最佳位置,从而可提供舒适性得到提高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横截面图。
图2为该空气调节器的主视图。
图3为示出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停止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4为示出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吹出动作的横截面图。
图5为示出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吹出动作的横截面图。
图6为示出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水平吹出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7为示出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吹出动作的横截面图。
图8为示出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下方吹出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9为示出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吹出动作的横截面图。
图10为示出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倾斜吹出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11为示出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吹出动作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当将通过吹出口的下端的水平面设为假想水平面时,在进行制冷运转的场合具有这样的运转模式,即,使风向改变叶片的位于空气调节器主体侧的端部接触或大致接触于吹出口的下端,同时,使风向改变叶片的另一方的端部处于水平面或水平面以上的高度。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制冷运转模式下,可朝房间的水平方向或大致上方运送冷风,因此,容易滞留于房间下方的冷空气被朝房间的水平方向或大致上方输送,所以,使用者不产生冷风感,可有效地进行制冷运转,可高效率地冷却房间。
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当将通过吹出口的下端的水平面设为假想水平面时,在进行采暖运转的场合具有这样的运转模式,即,使风向改变叶片的位于空气调节器主体侧的端部接触或大致接触于吹出口的上端,同时,使风向改变叶片的另一方的端部处于水平面或水平面以下的高度。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采暖运转模式下,可朝房间的水平方向或大致下方运送暖风,因此,容易滞留于房间上方的暖空气被朝房间的水平方向或大致下方输送,所以,使用者不产生冷风感,可有效地进行采暖运转,高效率地加热房间。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第1或第2实施方式中,当设通过吹出口的上端的铅锤面为假想铅锤面时,在模式中,使风向改变叶片的另一方的端部处于铅锤面上的位置或铅锤面的吹出下游侧的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可确保从吹出口由风向改变叶片前端部形成的送风流路较长,从而可更切实地向目的地送风。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中,由大致弯曲面构成风向改变叶片,在模式下,将由大致弯曲面形成的凹面作为上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制冷运转模式中,可切实地将冷风送向房间的目的地。
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在第2实施方式中,由大致弯曲面构成风向改变叶片,在模式下,将由大致弯曲面形成的凹面作为下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采暖运转模式中,可高效率地将暖风引导至脚下。
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在第1或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可变动的臂部控制风向改变叶片。根据本实施方式,可进行在吹出口前方自由地改变风向改变叶片的位置等的控制。
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在第6实施方式中,具有使臂部回转的臂部用电动机和使风向改变叶片回转的叶片用电动机。根据本实施方式,可独立地进行臂部的动作和风向改变叶片的动作,所以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动作改变。
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横横截面图,图2为该空气调节器的主视图。
空气调节器10在其主体内部具有热交换器1、送风扇2、接水盘3以及扩散器(デイフユ一ザ一)4。热交换器1配置于送风扇2的上游侧,接水盘3配置于热交换器1的下端部侧。扩散器4形成送风扇2的下游侧的通风路。
空气调节器10在其主体的前面上部和上面形成有吸入口5,从其主体前面下部到下面形成有吹出口6。
热交换器1配置在与吸入口5相对的位置,由扩散器4的下游侧端部围住的假想面构成吹出口6。在这里,吹出口6以其上端6h位于下端6b的前方侧的方式构成。
空气调节器10具有对前面的吸入口5进行开闭的面板20、对吹出口6进行开闭的风向改变叶片30、及在前面的吸入口5的吹出口6侧进行开闭的中间叶片40。风向改变叶片30由1片构成,为从一端部30a朝另一端部30b构成弧的横截面形状,一方的面形成弯曲凹面,另一方的面形成弯曲凸面。上述弯曲也包含大致弯曲形状。在面板20、风向改变叶片30及中间叶片40全部封闭的状态下,中间叶片40的至少上端侧由面板20覆盖,中间叶片40的至少下端侧由风向改变叶片30覆盖。另外,中间叶片40在开状态下阻止从面板20下端侧流入吸入口5的空气。在风向改变叶片30封闭的状态下,风向改变叶片30的一端部30a与吹出口6的下端6b接触或大致接触。
在图1中,设通过吹出口6的下端6b的水平面为假想水平面H,将通过吹出口6的上端6h的铅锤面设为假想铅锤面V。
面板驱动机构21设于面板20的背面侧,以对吸入口5进行开闭的方式使面板20动作。在面板20最接近吸入口5的状态下,封闭吸入口5,在面板20从吸入口5离开的状态下,从面板20的外周部使空气流入吸入口5。
臂部31在空气调节器10的主体内可自由回转地保持其一端侧,在其另一端侧可自由回转地保持有风向改变叶片30。
臂部31如图1所示那样,最好由第1臂部31a和第2臂部31b构成。第1臂部31a的一端侧保持为可在空气调节器10的主体内自由回转。第1臂部31a的另一端侧可自由回转地与第2臂部31b的一端侧连接。在第2臂部31b的另一端侧可自由回转地保持有风向改变叶片30。风向改变叶片30在背面形成有旋转支承部32,该背面在封闭时处于空气调节器10的主体侧。第2臂部31b的另一端侧和该旋转支承部32可自由回转地连接。
臂部31如图2所示那样设于空气调节器10的主体的两侧部,各臂部31由连接杆33连接。另外,在一方的臂部31的侧部配置有臂部用电动机34。臂部用电动机34的回转不仅传递到一方的臂部31,而且还由连接杆33传递到配置于另一方的臂部31。在一方的臂部31的侧部还配置有叶片用电动机35。叶片用电动机35由驱动传递机构(图中未示出)将其旋转传递到第2臂部31b的另一端侧与旋转支承部32的回转支点,相对于臂部31使风向改变叶片30回转。
旋转支承部32如图2所示那样,从风向改变叶片30的两端部离开规定尺寸地设于风向改变叶片30的背面两侧部。在图2中,示出一对旋转支承部32,但也可相应于风向改变叶片30的长度在一对旋转支承部32间设置其它旋转支承部32。
中间叶片驱动机构41设于中间叶片40的背面侧,以对吸入口5进行开闭的方式使中间叶片40动作。
中间叶片驱动机构41与面板驱动机构21的动作时刻由动作控制部(图中未示出)控制。另外,还通过该动作控制部控制臂部用电动机34和叶片用电动机35的驱动。
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实际上在热交换器1上还设有左右方向风向改变叶片、热交换温度检测器,同时,具有室外组件,该室外组件具有压缩机、膨胀机及室外侧热交换器等。
下面,根据图3~图11说明动作。图3~图11为示出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吹出动作的横截面图。
首先,说明到达水平吹出的动作。本实施例的水平吹出为将吹出空气运送到房间远方的吹出,主要用于冷风吹出(制冷运转模式)。
图3示出空气调节装置的停止状态,图6示出水平吹出状态。
水平吹出动作从图3所示的状态开始经过图4所示的状态、图5所示的状态,到达图6所示的状态。
如图3所示那样,在空气调节装置的停止状态下,面板20、风向改变叶片30及中间叶片40全部处于封闭状态。
当将吹出方向模式设定为水平吹出(例如制冷运转)、开始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时,如图4所示那样,通过面板驱动机构21的动作使面板20朝从吸入口5离开的方向动作。另外,与面板驱动机构21一起由臂部用电动机34使臂部31动作,使风向改变叶片30朝从吹出口6离开的方向动作。
然后,如图5所示,通过面板驱动机构21的动作使面板20动作到从吸入口5离开最远的位置,同时,通过中间叶片驱动机构41的动作使中间叶片40朝其上端部从吸入口5离开的方向动作。
然后,如图6所示那样,通过中间叶片驱动机构41的动作使中间叶片40动作到其上端部接触或大致接触面板20的位置。另一方面,通过叶片用电动机35使风向改变叶片30回转,使风向改变叶片30的处于空气调节器10主体侧的一端部30a接触或大致接触吹出口6的下端6b。在该状态下,风向改变叶片30的另一端部30b处于水平面H或水平面H以上的高度,处于铅锤面V上的位置或铅锤面V的吹出下游侧的位置。在制冷运转时,具有这样示于图6的模式。
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进行朝水平方向或斜上方的吹出。
由于使风向改变叶片30的一端部30a接触或大致接触于吹出口6的下端6b,同时,使风向改变叶片30的另一端部30b处于水平面H或水平面H以上的高度,所以,从吹出口6吹出的空气被引导至水平方向或水平方向的上方,同时,由于将由风向改变叶片30的大致弯曲面形成的凹面作为上面,所以不朝斜下方流动,因此可将空气有效地送到房间的远方。
因此,容易滞留于房间下方的冷空气朝房间的水平方向或斜上方输送,所以,使用者不产生冷风感,可有效地进行制冷运转,可高效率地冷却房间。
另外,由于吹出口6的上方、即面板20的下方由中间叶片40封闭,所以,可防止从吹出口6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被引导至吸入口5,可消除短路(シヨ一トサ一キツト)。
吸入空气调节器10的主体的空气从空气调节器10的主体上面的吸入口5导入,同时,通过面板20上部与两侧部的空间从主体前面的吸入口5导入。
从水平吹出状态到停止状态的动作,从图6所示的水平吹出状态开始经过图5所示的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到达图3所示的停止状态。各个的动作为与从停止状态到水平吹出状态的动作相反的动作,所以,省略说明。
下面,说明到达下方吹出的动作。本实施例的下方吹出为将吹出空气输送到脚下的吹出,主要用于暖风吹出(采暖运转模式)。
图3示出空气调节装置的停止状态,图8示出下方吹出状态。
下方吹出动作,从图3所示的状态开始经过图4所示的状态、图7所示的状态到达图8所示的状态。
到达图3和图4所示的状态的动作与上述水平吹出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图4的状态后,如图7所示那样,通过面板驱动机构21的动作使面板20动作到离开吸入口5最远的位置。另一方面,由臂部用电动机34使臂部31进一步动作,使风向改变叶片30动作到离开吹出口6最远的位置,在该位置,由叶片用电动机35使风向改变叶片30回转,使风向改变叶片30的位于空气调节器10主体侧的另一端部30b接近吹出口6的上端6h。中间叶片驱动机构41不动作。
如图8所示那样,由臂部用电动机34使臂部31动作,从而使风向改变叶片30朝接近吹出口6的方向动作,从而使风向改变叶片30的另一端部30b大致接触或接触或推压吹出口6的上端6h。在该状态下,风向改变叶片30的一端部30a为水平面H或水平面H以下的高度,处于铅锤面V上的位置或铅锤面V的吹出下游侧的位置。在采暖运转时,具有这样如图8所示的模式。
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进行朝下方向的吹出。
由于使风向改变叶片30的位于空气调节器10主体侧的另一端部30b接触或大致接触于吹出口6的上端6h,同时,使风向改变叶片30的一端部30a处于水平面H或水平面H以下的高度,所以,从吹出口6吹出的空气被朝下方向引导,同时,由风向改变叶片30的大致弯曲面形成的凹面成为下面,所以,不朝斜下方流动,因此,可朝房间的下方向有效地输送空气。
因此,容易滞留于房间上方的暖空气朝房间的下方向输送,所以,可有效地进行采暖运转,可高效率地加热房间。
另外,吹出口6的上方、即面板20的下方未由中间叶片40封闭,所以,吸入到空气调节器10主体的空气不仅通过面板20的上部和两侧部而且还通过下部的空间从主体前面的吸入口5导入。从吹出口6吹出的空气由风向改变叶片30朝下方向引导,所以,即使不由中间叶片40封闭,从吹出口6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也不会被引导至吸入口5。
从下方吹出状态到停止状态的动作,从图8所示的水平吹出状态开始经过图7所示的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到达图3所示的停止状态。各动作由于为与从停止状态到下方吹出状态的动作相反的动作,所以省略说明。
下面,说明到达倾斜吹出的动作。本实施例的倾斜吹出为使吹出空气朝向人体的吹出,例如用于室温与暖风温度差少的场合。
图3示出空气调节装置的停止状态,图10示出倾斜吹出状态。
倾斜吹出动作从图3所示的状态开始经过图4所示的状态、图9所示的状态到达图10所示的状态。
到达图3和图4所示的状态的动作,与上述水平吹出、下方吹出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图4的状态后,如图9所示那样,通过面板驱动机构21的动作使面板20动作到离开吸入口5最远的位置。另一方面,通过臂部用电动机34使臂部31进一步动作,使风向改变叶片30动作到离开吹出口6最远的位置,在该位置,由叶片用电动机35使风向改变叶片30回转,使风向改变叶片30成为倾斜吹出方向。中间叶片驱动机构41不动作。
如图10所示那样,由叶片用电动机35使风向改变叶片30按规定角度进行摆动动作,同时进行朝倾斜方向的吹出。
从吹出口6吹出的空气由风向改变叶片30朝倾斜方向引导,同时,风向改变叶片30的下游侧端部朝下方向弯曲,所以,不朝水平方向流动,因此,可有效地朝人体输送空气。
另外,吹出口6的上方、即面板20的下方由于未被中间叶片40封闭,所以,朝空气调节器10主体吸入的空气不仅通过面板20的上部和两侧部而且还通过下部的空间从主体前面的吸入口5导入。从吹出口6吹出的空气由风向改变叶片30朝斜下方向引导,所以,即使不由中间叶片40封闭,从吹出口6吹出的空气的一部分也不会被引导至吸入口5。
从倾斜吹出状态到停止状态的动作,从图10所示的水平吹出状态开始经过图9所示的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到达图3所示的停止状态。各动作由于为与从停止状态到倾斜吹出状态的动作相反的动作,所以省略说明。
下面,说明改变各吹出状态的场合的动作。
从水平吹出状态朝下方吹出状态的动作,从图6所示的水平吹出状态开始经过图11所示的状态、图7所示的状态到达图8所示的下方吹出状态。
如图6所示那样,在水平吹出状态下,面板20处于从吸入口5离开最远的位置,中间叶片40动作到其上端部接触或大致接触面板20的位置。另外,风向改变叶片30保持在使空气调节器10主体侧的风向改变叶片30的一端部30a接触或大致接触于吹出口6的下端6b的位置。
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当指示下方吹出动作时,如图11所示那样,通过中间叶片驱动机构41的动作,使中间叶片40朝使其上端部接近吸入口5的方向动作。另一方面,由臂部用电动机34使臂部31动作,风向改变叶片30动作到从吹出口6离开最远的位置。
然后,如图7所示那样,通过中间叶片驱动机构41的动作使中间叶片40移动到其上端部最接近吸入口5的位置、即全闭状态。另一方面,在风向改变叶片30从吹出口6离开最远的位置,通过叶片用电动机35使风向改变叶片30回转,使风向改变叶片30的空气调节器10主体侧的另一端部30b接近吹出口6的上端6h。
从图7所示的状态到图8所示的状态的动作,由于与下方吹出同样,所以,省略说明。
从下方吹出状态到水平吹出状态的动作,从图8所示的下方吹出状态开始经过图7所示的状态、图11所示的状态到达图6所示的下方吹出状态。各动作为与从水平吹出状态到下方吹出状态的动作相反的动作,所以,省略说明。
从水平吹出状态到倾斜吹出状态的动作,从图6所示的水平吹出状态开始经过图11所示的状态、图9所示的状态到达图10所示的倾斜吹出状态。
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当指示倾斜吹出的动作时,如图11所示那样,由中间叶片驱动机构41的动作使中间叶片40朝其上端部接近吸入口5的方向动作。另一方面,通过臂部用电动机34使臂部31动作,风向改变叶片30动作到从吹出口6离开最远的位置。
然后,如图9所示那样,通过中间叶片驱动机构41的动作使中间叶片40动作到其上端部最接近吸入口5的位置、即全闭状态。另一方面,在风向改变叶片30离开吹出口6最远的位置通过叶片用电动机35使风向改变叶片30回转,使风向改变叶片30的角度为倾斜方向。
从图9所示的状态到图10所示的状态的动作与倾斜吹出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从倾斜吹出状态到水平吹出状态的动作,从图10所示的倾斜吹出状态开始经过图9所示的状态、图11所示的状态到达图6所示的下方吹出状态。各动作为与从水平吹出状态到倾斜吹出状态的动作相反的动作,所以,省略说明。
在进行从倾斜吹出状态到下方吹出状态的动作时,从图10所示的倾斜吹出状态开始经过图9所示的状态、图7所示的状态到达图8所示的下方吹出状态。
如图10所示那样,在倾斜吹出状态下,面板20处于从吸入口5离开最远的位置,中间叶片40保持全闭状态。另外,风向改变叶片30一边通过叶片用电动机35按规定角度进行摆动动作,一边进行朝倾斜方向的吹出。
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当指示下方吹出的动作时,如图9所示那样,通过叶片用电动机35使风向改变叶片30进行回转。
然后,如图7所示那样,通过叶片用电动机35使风向改变叶片30进一步回转,使风向改变叶片30的空气调节器10主体侧的另一端部30b接近吹出口6的上端6h。
从图7所示的状态到图8所示的状态的动作与下方吹出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从下方吹出状态到倾斜吹出状态的动作,从图8所示的下方吹出状态开始经过图7所示的状态、图9所示的状态到达图10所示的倾斜吹出状态。各动作为与从倾斜吹出状态到下方吹出状态的动作相反的动作,所以,省略说明。
按照上述实施例,可根据风向改变叶片30与吹出口6的位置关系实现适合于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模式的风向控制,同时,吹出空气不会从吸入口吸入,可防止短路。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除了室内制冷采暖外,还可适用于具有除湿、除尘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

Claims (7)

1.一种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该空气调节器具有配置于吹出口的风向改变叶片,对上下方向的风向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当将通过上述吹出口的下端的水平面设为假想水平面时,在进行制冷运转的场合具有这样的运转模式,即,使上述风向改变叶片的位于空气调节器主体侧的端部接触或大致接触于上述吹出口的上述下端,同时,使上述风向改变叶片的另一方的端部处于上述水平面或水平面以上的高度。
2.一种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该空气调节器具有配置于吹出口的风向改变叶片,对上下方向的风向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当将通过上述吹出口的下端的水平面设为假想水平面时,在进行采暧运转的场合具有这样的运转模式,即,使上述风向改变叶片的位于空气调节器主体侧的端部接触或大致接触于上述吹出口的上端,同时,使上述风向改变叶片的另一方的端部处于上述水平面或水平面以下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设通过上述吹出口的上端的铅锤面为假想铅锤面时,在上述模式中,使上述风向改变叶片的上述另一方的端部处于上述铅锤面上的位置或上述铅锤面的吹出下游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大致弯曲面构成上述风向改变叶片,在上述模式下,将由上述大致弯曲面形成的凹面作为上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大致弯曲面构成上述风向改变叶片,在上述模式下,将由上述大致弯曲面形成的凹面作为下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可变动的臂部控制上述风向改变叶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使上述臂部回转的臂部用电动机和使上述风向改变叶片回转的叶片用电动机。
CN2006101721474A 2006-03-23 2006-12-26 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Active CN1010422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80218 2006-03-23
JP2006080218A JP2007255784A (ja) 2006-03-23 2006-03-23 空気調和機の運転方法
JP2006080218 2006-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2252A true CN101042252A (zh) 2007-09-26
CN101042252B CN101042252B (zh) 2011-02-09

Family

ID=38630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721474A Active CN101042252B (zh) 2006-03-23 2006-12-26 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255784A (zh)
CN (1) CN101042252B (zh)
MY (1) MY14125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3314A (zh) * 2010-07-26 2010-11-24 潘彬彬 一种带有挡板的空调机
CN103542507A (zh) * 2013-10-28 2014-01-2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97585A (zh) * 2021-01-07 2021-05-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处理器与空调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1727B (zh) * 2020-09-25 2023-02-24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前面板空调的多模式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3314A (zh) * 2010-07-26 2010-11-24 潘彬彬 一种带有挡板的空调机
CN103542507A (zh) * 2013-10-28 2014-01-2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97585A (zh) * 2021-01-07 2021-05-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处理器与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2252B (zh) 2011-02-09
MY141258A (en) 2010-04-16
JP2007255784A (ja) 2007-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9247A (zh) 空气调节器
CN1193196C (zh) 吹出口
CN1820167A (zh) 天花板嵌入型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002779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702204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959248A (zh) 空气调节器
CN1959246A (zh) 空气调节器
CN1232767C (zh) 顶棚型空调机
CN1959270A (zh) 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CN101042252A (zh) 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CN1049865C (zh) 空气通路转换装置及车用空调装置
CN2509504Y (zh) 空调装置的装饰板、送风口单元及空调装置
CN1277078C (zh) 换气装置与空调机
CN2694152Y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773521Y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CN1746574A (zh) 空调机
CN1181293C (zh) 壁挂式空调装置
CN1270133C (zh) 空调机
CN1955563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吸入格栅
CN1095975C (zh) 空调机室内机组及其风向控制方法
JP2010060250A (ja) 空気調和機
CN1263237A (zh) 空调出风口结构
CN1959224A (zh) 吸顶式空调器的送风结构
CN1304791C (zh) 空调机
CN1888589A (zh) 带有照明灯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