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0957A - 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40957A CN101040957A CNA2007100520932A CN200710052093A CN101040957A CN 101040957 A CN101040957 A CN 101040957A CN A2007100520932 A CNA2007100520932 A CN A2007100520932A CN 200710052093 A CN200710052093 A CN 200710052093A CN 101040957 A CN101040957 A CN 1010409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 group
- medicine
- dermatitis
- herb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石韦、生地、黄柏、黄苓等原料制备成膏剂或油剂,外用对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糜烂,中少量渗出的皮损,能较快使渗出停止,创面愈合,对红斑丘疹性损害,具有较好的疗效,止痒效果也好。愈后不留瘢痕,无色素沉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特别是一种以石韦为主要原料的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这种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炎类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目前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西药进行治疗,疗效不高且副作用大,病情容易复发;采用中医药治疗见效慢,疗程长,疗效也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以石韦为主要原料,对皮炎类疾病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它是由以下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石韦80-100、生地80-100、黄柏50-60、黄苓50-60、黄连28-32、虎杖50-60、地榆95-105、当归50-60、丹参90-110、蒴藋80-100、千里光60-100、接骨木35-45、接骨木叶35-45、接骨木根15-25、薄荷55-65、白芷50-100、紫草25-35。
各原料以重量份计为:石韦90、生地90、黄柏55、黄苓55、黄连30、虎杖55、地榆100、当归55、丹参100、蒴藋90、千里光80、接骨木40、接骨木叶40、接骨木根20、薄荷60、白芷70、紫草30。
所述的药剂为油剂或膏剂。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将各原料粉碎后混合,1重量份混合后的原料加入7-10重量份的菜籽油浸泡6-8天后,将混合物加热到100℃,去除中草药中的水份而得到脂溶性悬浮液,将悬浮液用滤纸过滤后弃药渣,得到的悬浮液为本产品的油剂,加入悬浮液重量5-10%的凝固剂,冷却到室温后得到本产品膏剂。
所述的凝固剂为凡士林或蜂蜡或白蜡。
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以石韦为主要原料制成膏剂或油剂,外用对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糜烂,中少量渗出的皮损,能较快使渗出停止,创面愈合,对红斑丘疹性损害,具有较好的疗效,止痒效果也好。愈后不留癍痕,无色素沉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
实施例一:将石韦90克、生地90克、黄柏55克、黄苓55克、黄连30克、虎杖55克、地榆100克、当归55克、丹参1 00克、蒴藋90克、千里光80克、接骨木40克、接骨木叶40克、接骨木根20克、薄荷60克、白芷70克、紫草30克混合后粉碎待用。
实施例二:将石韦80克、生地80克、黄柏50克、黄苓50克、黄连28克、虎杖50克、地榆95克、当归50克、丹参90克、蒴藋80克、千里光60克、接骨木35克、接骨木叶35克、接骨木根15克、薄荷55克、白芷50克、紫草25克混合后粉碎待用。
实施例三:石韦100克、生地100克、黄柏60克、黄苓60克、黄连32克、虎杖60克、地榆95-105克、当归50-60克、丹参90-110克、蒴藋80-100克、千里光100克、接骨木45克、接骨木叶45克、接骨木根25克、薄荷65克白芷100克、紫草35克。
制备时,将上述三个实施例中1重量份混合后的原料加入7-10重量份的菜籽油浸泡6-8天后,将混合物加热到100℃,去除中草药中的水份而得到脂溶性悬浮液,将悬浮液用滤纸过滤后弃药渣,得到悬浮剂为本产品油剂,加入悬浮液重量5-10%的凝固剂,冷却到室温后得到本产品膏剂。
凝固剂分别选用凡士林或蜂蜡或白蜡。
以下对本发明的治疗效果进行阐述: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在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皮肤科,总病例157例,包括湿疹103例,神经性皮炎12例,过敏性皮炎23例,口周皮炎15例,固定型药疹3例,淤积性皮炎1例。分别有幼儿、学生、干部、工人、农民、教师及退休职工等。其中男64例,女51例,年龄6月-74岁,平均36.7±22.2岁(X±SD)。病程1周至数年不等。
其中湿疹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61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6月-74岁,平均35.06±21.56岁(X±SD)。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1岁-70岁,平均33.7±19.8岁(X±SD),两组均衡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具有典型的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皮损,包括:红斑、丘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等。无严重内脏疾患,无明显细菌及真菌感染。治疗一周内未全身应用过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未用过其他外用药。孕妇及哺乳期不入选。剔除标准:对药物过敏,未按医嘱用药,未按时复诊等。
各皮肤病的诊断均符合《皮肤病学》的诊断标准。
1.3处方及制剂
1.3.1处方:本发明提供的药物
1.4治疗方法
试验组用我院自制的石韦制剂适量涂于患处,对于有渗出者则用油剂、红斑、丘疹、皲裂及干燥皮损用软膏剂,每日1次,疗程不超过四周,对照组用去炎松尿素软膏[生产厂家:珠海市凤山制药厂]涂于患处,每日1次,疗程不超过四周。有明显过敏因素者适当抗过敏治疗,泛发性皮炎湿疹用中药清热除湿、凉血解毒剂内服,局限性不全身治疗。试验组中用软膏剂者共85例,用油剂者共30例。
1.5临床症状评分标准:参照方氏法,按瘙痒、皮损性质、皮损面积以等级评分法记录。
1.5.1瘙痒:5分,瘙痒影响工作或不能耐受;2分,瘙痒令人烦恼,但不影响工作,可以耐受;1分,瘙痒很轻,不引起烦恼;0分,无瘙痒感。
1.5.2靶皮损性质(观察用药的最严重皮损)。
1.5.2.1湿疹或异位性皮炎:4分,糜烂结痂;3分,丘疮疹;2分,丘疹;1分,斑疹;0分,无皮损。
1.5.2.2神经性皮炎:4分,重度苔癣样化;3分,轻度苔癣样化;2分,粗大丘疹;1分,细小丘疹;0分,无皮损。
1.5.3靶皮损面积(起始为5分):5分,无减少或扩大;4分,减少1-24%;3分,减少25-49%;2分,减少50-74%;1分,减少75-99%;0分,完全消失。
1.6疗效判断标准:参照方氏法。
治愈:皮疹完全消退,痒感消失。
显效:皮疹消退60%以上,痒感明显减轻。
有效:皮疹消退20-60%,痒感减轻。
无效:皮疹消退不足20%,或继续加重,痒感同前或加剧。
1.7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资料的可比性采用均衡性检验。
2.研究结果
2.1试验组总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总试验组临床疗效
病种 | 例数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
例 | % | 例 | % | 例 | % | 例 | % | ||
湿疹 | 61 | 35 | 57.3 | 20 | 32.8 | 5 | 8.3 | 1 | 1.6 |
神经性皮炎 | 12 | 15 | 6 | 50 | 5 | 41.7 | 1 | 8.3 | |
过敏性皮炎 | 23 | 10 | 65.2 | 4 | 17.4 | 4 | 17.4 | ||
口周皮炎 | 15 | 1 | 66.7 | 4 | 26.7 | 1 | 6.6 | ||
其他 | 4 | 25 | 3 | 75 | |||||
合计 | 115 | 53 | 34 | 29.6 | 18 | 15.7 | 2 | 1.70 |
总试验组115例患者中治愈61例,治愈率53%,显效34例,显效率82%,有效18例,总有效率98.3%,2例无效,占1.7%。从病种上看,神经性皮炎疗效稍差。
2.2总试验组中61例湿疹病例疗效与去炎松尿素软膏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
2.2.1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见表2)
表2 试验组(61例湿疹)与对照组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例数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
例 | % | 例 | % | 例 | % | 例 | % | ||
试验组 | 61 | 35 | 57.4 | 20 | 32.8 | 5 | 8.2 | 1 | 1.6 |
对照组 | 42 | 16 | 38.1 | 11 | 26.2 | 10 | 23.8 | 5 | 11.9 |
X2 | X2=3.7 | X2=10.26 | X2=4.78 | ||||||
P值 | P>0.05 | P<0.01 | P<0.05 |
结果显示,试验组治愈率57.4%,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90.2%,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98.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2两组疗效评分对比观察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对比观察结果
例数 | 治疗前(分) | 治疗后(分) | t值 | p值 | |
X±SD | X±SD | ||||
试验组 | 61 | 10.58±1.72 | 1.99±1.90 | t=22.02 | P<0.01 |
对照组 | 42 | 10.30±1.41 | 2.7±1.33 | t=14.70 | P<0.01 |
t值、P值 | t=0.56 P>0.05 t=0.71 P>0.05 |
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前后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过程中,未发现皮肤过敏、感染及全身毒副作用等不良反应。
3小结
临床研究显示,石韦制剂(油或软膏)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治愈率53%,显效率82.6%,总有效率983%,外用该药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对糜烂中少量渗出的皮损,大多能较快渗透治疗作用,特别是对溃疡、皲裂性损害有较独特的疗效。且愈后不留瘢痕,无色素沉着,无细菌感染之忧。就诸皮肤病而言,神经性皮炎疗效稍差。病程越长,疗效越欠佳。
61例湿疹患者试验组与去炎松尿素软膏对照组对比观察,试验组治愈率57.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90.2%,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98.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临床运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金瓢耳制剂外用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实验研究
1.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
1.1材料和方法
1.1.1材料
动物:昆明种小白鼠30只,雌雄不限,重20-25g(湖北医学科学院提供)。
药物:2%巴豆油(辽宁药物研究所产品)。金瓢耳软膏(原药为100%,取原药加等量菜油即稀释为浓度50%)。
1.1.2实验方法:昆明种小白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将药物涂抹于小鼠右耳正反面,低剂量组抹50%金瓢耳软膏,高剂量组抹100%金瓢耳软膏,对照组抹菜油,连续七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以棉球擦净药物,给右耳廓两面均匀涂抹2%巴豆油,左耳作对照。半小时后处死动物,沿耳基线剪下两耳,用直径9mm小孔器将双耳同部位等面积切下,分别称重,求出左右耳差值,即肿胀度。记录并作统计学处理。
1.2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金瓢耳软膏对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作用(X±SD)
组别 | n | 肿胀度(mg) | 抑制率(%) | t值 | p值 |
对照组 | 10 | 18.49±1.28 | |||
低剂量组 | 10 | 17.78±1.19 | 3.8 | t=1.28 | P>0.05 |
高剂量组 | 10 | 16.71±1.63 | 9.6 | t=2.72 | P<0.05 |
1.3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低剂量组对小白鼠耳廓肿胀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对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甲醛性大鼠足跖肿胀实验
2.1材料及方法
2.1.1材料
动物:SD大白鼠30只,雌雄不限,重250±30g(湖北医学科学院提供)。
药品:1%甲醛液,金瓢耳软膏(配制成50%及100%两种)。
2.1.2实验方法:SD大白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各10只。测量右足跖厚度并记录,于大白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1%甲醛液0.1ml致炎。在致炎后的足跖上涂抹药物,高剂量组涂抹100%金瓢耳软膏,低剂量组涂抹50%金瓢耳软膏,每日两次,每次每只用药1克,对照组涂抹药油,每日两次,每次1克。致炎后1,3,5,24,48小时,用4分尺测量足跖厚度,以致炎前后足跖厚度之差表示肿胀度。
2.2实验结果(见表5)
表5 金瓢耳软膏对甲醛性大鼠足跖肿胀的抑制作用(X±SD)
组别 | n | 肿胀度(mm) | ||||
1h | 3h | 5h | 24h | 48h | ||
对照组 | 10 | 0.83±0.09 | 1.20±0.18 | 1.12±0.10 | 0.78±0.11 | 0.55±0.07 |
低剂量组 | 10 | 0.73±0.14 | 1.03±0.10* | 0.95±0.13** | 0.73±0.12 | 0.47±0.11 |
高剂量组 | 10 | 0.70±0.08** | 1.00±0.09** | 0.93±0.11** | 0.61±0.90** | 0.45±0.13* |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P<0.01
2.3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两实验组对甲醛性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低剂量组稍弱,在3小时及5小时时作用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及0.01)。高剂量组从第1小时至第48小时大鼠足跖肿胀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及0.05)。
3.大白鼠棉球肉芽肿实验
3.1材料及方法
3.1.1材料:SD大白鼠30只,雌雄不限,重250±30g(湖北医学科学院提供)。消毒棉球以及金瓢耳软膏(配制成50%及100%两种)。
3.1.2实验方法:SD大白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每组10只。乙醚麻醉下,自背部中线作一小切口,在该切口向两侧皮下组织埋入20mg重的消毒棉球各一个。术后第二天在其上方皮肤涂抹药物,低剂量组涂抹50%金瓢耳软膏,高剂量组涂抹100%金瓢耳软膏,每日两次,每次用药各1克,对照组涂抹菜油,每日两次,每次1克,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第7天处死动物取出棉球肉芽肿,80℃烘烤3小时称重,记录与大白鼠体重之比。
3.2实验结果(见表6)
表6 金瓢耳软膏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X±SD)
分组 | n | 肉芽肿(mg/100g) | t值 | p值 |
对照组 | 10 | 68.26±5.26 | ||
低剂量组 | 10 | 60.23±7.15 | t=2.861 | P<0.05 |
高剂量组 | 10 | 57.88±8.64 | t=3.245 | P<0.01 |
3.3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石韦软膏外用对大白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4.石韦软膏对体外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4.1材料
4.1.1供试菌株: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33,均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提供。
4.1.2供试药物:石韦软膏
4.2实验方法及结果
4.2.1纸片法:将石韦软膏10ml,隔水于80℃水浴中灭菌4小时后,均匀浸湿直径10mm的灭菌小纸片,供药敏试验用。将试验菌株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接种于肉汤琼脂培养基上,于37℃培养24小时,再用无菌肉汤琼脂培养基稀释成10-3浓度。在无菌平皿中加入溶化的2%肉汤琼脂培养基20ml作为底层,待凝固后再加入含有培养24小时实验细菌的肉汤琼脂培养基5ml,铺在上述底层之上,凝固后,取无菌含药纸片贴于培养基表面,盖上无菌平板,置37℃生化培养箱内,24小时后记录抑菌直径,结果见表7,提示石韦软膏对体外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4.2.2试验法:取灭菌试管8只,于每管中先加入肉汤琼脂培养基2ml,然后于第1管中加入灭菌的石韦软膏2ml,混匀后取出2ml加入第2管中,依次类推,直到第6管取出2ml弃去,使成为1∶2,1∶4,1∶8,1∶16,1∶32浓度。第7管不加药物作为对照。第8管中加石韦软膏2ml,混匀后取出2ml弃去,不加细菌。用无菌肉汤琼脂培养基将试验菌株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稀释成10-3浓度的菌液。在上述1-7管中,各自加入菌液12ml,混匀后放入37℃生化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每菌株重复3次,测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记录。结果见表7。实验结果显示石韦软膏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表7 石韦软膏对体外大肠杆菌、金葡萄的抑制作用
纸片法抑菌直径(mm X±SD) | 试管法MIC(g/ml) | |
大肠杆菌(ATCC25922) | 16.1±1.2 | 0.25 |
金葡菌(ATCC25933) | 14.0±1.4 | 0.125 |
4.3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石韦软膏对体外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5.石韦软膏皮肤急性毒性实验
5.1材料与方法
5.1.1材料:动物,大耳白家兔24只,雌雄不限,体重2.0-2.4公斤,由湖北医学科学院提供。药物,石韦软膏(配制成100%及50%两种),6%硫化钠(成都化学试剂厂出品)。
5.1.2实验方法
大耳白家兔24只,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4只。A组为完整皮肤低剂量组,B组为完整皮肤高剂量组,C组为完整皮肤对照组,D组为破损皮肤低剂量组,E组为破损皮肤高剂量组,F组为破损皮肤对照组。用6%硫化钠将大白兔背部脊柱两则毛脱掉,面积约为100cm2,充分洗净脱毛剂,观察24小时后,A、B、C组分别于脱毛区均匀涂100%、50%石韦软膏或基质(菜油)。破损皮肤组在脱毛区常规消毒后,用消毒细砂布在脱毛区摩擦,到出现密集出血点后,在D、E、F组破损区分别均匀涂抹100%、50%石韦软膏或基质(菜油)。每日一次,涂药后纱布外敷、胶布固定,共7天。每天观察完整及破损皮肤局部变化,并记录呼吸、心跳及反应情况。
5.2结果
结果显示,石韦软膏高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兔完整及破损皮肤局部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兔呼吸,心跳正常,反应灵敏。无死亡。表明石韦软膏无毒。
6石韦软膏皮肤过敏试验
6.1材料及方法
6.1.1材料:动物,豚鼠30只,雌雄不限,重260-320克(湖北医学科学院提供)。药品,10%2,4——二硝基氯苯(上海试剂一厂生产)。
6.1.2实验方法
取健康豚鼠30只,将其背部脊柱两侧用6%硫化钠脱毛,每侧面积9cm2,观察24小时无皮肤刺激反应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每一组给石韦软膏2g,第二组10%2,4——二硝基氯苯0.21,第三组给菜油0.20ml(作阴性对照组),外敷于右侧脱毛区,动物分笼饲养(代谢笼)。第7天及第14天以同样方法重复给药。于末次给药致敏后第14天,将各受试药物(剂量同上)涂抹于豚鼠背部左侧的脱毛区,6小时后除去残留药物,即刻观察,然后于24、48、72小时再次观察局部皮肤及全身致敏反应。
6.2实验结果
石韦软膏组及阴性对照组的豚鼠皮肤激发接触后6、24、48、72小时均未见红斑及水肿等过敏反应,致敏率为0。2,4——二硝基氯苯组均有明显的红斑,致敏率为100%(见表8),结果表明石韦软膏为弱致敏性药物。
表8石韦软膏外用皮肤致敏性评价表
分组 | n | 致敏发生率 | 皮肤致敏性评价 |
石韦组 | 10 | 0% | 无致敏性 |
硝基氯苯组 | 10 | 100% | 极度致敏性 |
对照组 | 10 | 0% | 无致敏性 |
7.石韦软膏皮肤刺激试验
7.1材料及方法
7.1.1材料:动物,大耳白家兔24只,雌雄不限,体重1.6±0.5公斤(由湖北医学科学院提供)。石韦软膏(如前配制成100%及50%两种)。
7.1.2实验方法
将兔背部用6%硫化钠脱毛,面积约100cm2,观察24小时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4只,A组、B组、C组脱毛区分别均匀涂抹100%、50%石韦软膏和基质(菜油)各3克。D组、E组、F组脱毛区常规消毒,用消毒细砂布打磨皮肤至轻度渗血为度,分别涂抹100%、50%石韦软膏和基质各3克。各组纱布外敷胶布固定,24小时后用湿水洗去药物,观察停药后1、24、48、72小时用药部位出现红斑和水肿的情况。
7.2实验结果
在洗去药物1-72小时,家兔完整皮肤涂药部位均未见红斑及水肿形成。破损皮肤涂药部位,均有红斑、结痂形成,程度大致相同,均未见水肿,药物组与对照组无明为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石韦软膏外用对家兔完整及破损皮肤无刺激作用。
8小结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石韦软膏外用具有显著抑制小白鼠耳廓肿胀,大鼠足跖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的作用,对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过敏试验、皮肤刺激试验等提示石韦软膏外用是安全无毒的。实验研究表明,石韦软膏外用具有抗炎、抑菌的药理作用,且无毒、弱致敏、无刺激、安全。动物实验研究为石韦软膏的临床外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Claims (6)
1、一种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的药剂:石韦80-100、生地80-100、黄柏50-60、黄苓50-60、黄连28-32、虎杖50-60、地榆95-105、当归50-60、丹参90-110、蒴藋80-100、千里光60-100、接骨木35-45、接骨木叶35-45、接骨木根15-25、薄荷55-65、白芷50-100、紫草25-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以重量份计为:石韦90、生地90、黄柏55、黄苓55、黄连30、虎杖55、地榆100、当归55、丹参100、蒴藋90、千里光80、接骨木40、接骨木叶40、接骨木根20、薄荷60、白芷70、紫草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为油剂或膏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原料粉碎后混合,1重量份混合后的原料加入7-10重量份的菜籽油浸泡6-8天后,将混合物加热到100℃,去除中草药中的水份而得到脂溶性悬浮液,将悬浮液用滤纸过滤后弃药渣,得到的悬浮液为本产品的油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悬浮液重量5-10%的凝固剂,冷却到室温后得到本产品膏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凝固剂为凡士林或蜂蜡或白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520932A CN101040957B (zh) | 2007-04-29 | 2007-04-29 | 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520932A CN101040957B (zh) | 2007-04-29 | 2007-04-29 | 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0957A true CN101040957A (zh) | 2007-09-26 |
CN101040957B CN101040957B (zh) | 2010-04-21 |
Family
ID=38806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5209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0957B (zh) | 2007-04-29 | 2007-04-29 | 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40957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9983A (zh) * | 2010-06-10 | 2010-10-06 | 吴启明 | 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 |
CN102784246A (zh) * | 2012-06-15 | 2012-11-21 | 叶志群 | 一种治疗急性湿疹的内服中药 |
CN103041173A (zh) * | 2012-12-31 | 2013-04-17 | 青岛华仁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皮炎、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257999A (zh) * | 2014-10-27 | 2015-01-07 | 合肥丰瑞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皲裂的外用中药 |
CN105327342B (zh) * | 2015-11-20 | 2018-08-28 | 重庆苗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皮肤湿疹和虫咬皮炎的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2692C (zh) * | 2002-04-15 | 2007-08-22 | 山东哲夫 | 用于皮炎治疗的饮用茶 |
CN1283294C (zh) * | 2004-03-25 | 2006-11-08 | 李振举 | 一种杀菌消毒治疗肛周病的中药组合物 |
-
2007
- 2007-04-29 CN CN2007100520932A patent/CN10104095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9983A (zh) * | 2010-06-10 | 2010-10-06 | 吴启明 | 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 |
CN101849983B (zh) * | 2010-06-10 | 2011-08-10 | 吴启明 | 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 |
CN102784246A (zh) * | 2012-06-15 | 2012-11-21 | 叶志群 | 一种治疗急性湿疹的内服中药 |
CN103041173A (zh) * | 2012-12-31 | 2013-04-17 | 青岛华仁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皮炎、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257999A (zh) * | 2014-10-27 | 2015-01-07 | 合肥丰瑞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皲裂的外用中药 |
CN105327342B (zh) * | 2015-11-20 | 2018-08-28 | 重庆苗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皮肤湿疹和虫咬皮炎的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0957B (zh) | 2010-04-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059C (zh) | 一种治疗温血动物或人类热损伤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制法 | |
CN1768812A (zh) | 一种用于除湿止痒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836720A (zh) | 一种治疗关节炎或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13878B (zh) | 一种治疗脚气的足浴药醋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72052A (zh) | 一种治疗脑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554424B (zh) |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40957A (zh) | 治疗湿疹及皮炎类皮肤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908144A (zh) | 一种肥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16990C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 |
CN102755573A (zh) | 一种治疗灰指甲的外用中药 | |
CN108261487B (zh) | 一种镇痛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得镇痛膏和镇痛贴 | |
CN101028325A (zh) | 一种含有塞隆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 |
CN1299753C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 |
CN1660353A (zh) | 一种治疗宫颈炎、阴道炎的中药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403570A (zh) | 对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有改善效果的体用凝露及制备方法 | |
CN1215595A (zh) | 一种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外用药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2961457B (zh) | 一种用于治疗宠物湿疹的兽药 | |
CN110215510B (zh) | 聚普瑞锌在制备治疗或减轻放化疗所致消化道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 |
CN1186067C (zh) | 治疗急性筋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93893C (zh) | 一种治疗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炎的中药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19527C (zh) | 治疗痤疮的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943701A (zh) | 一种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55622B (zh) | 一种治疗浅度溃疡期褥疮的中药成膜凝胶剂 | |
CN102973680A (zh) | 一种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外用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582667A (zh) | 一种临床治疗肺结核的药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1 Termination date: 2013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