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7101B - 车内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车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7101B
CN101037101B CN2007100885772A CN200710088577A CN101037101B CN 101037101 B CN101037101 B CN 101037101B CN 2007100885772 A CN2007100885772 A CN 2007100885772A CN 200710088577 A CN200710088577 A CN 200710088577A CN 101037101 B CN101037101 B CN 101037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arm
front panel
guide portion
driver 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85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7101A (zh
Inventor
山田研次
田中壮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37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7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7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71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0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abinet
    • H04B1/082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abinet to be used in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设备,其具有设备本体、形成于设备本体的前表面上的装载槽、设置在设备本体前方的前面板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用于将前面板可操作地连接至设备本体以便移动该前面板。前面板可通过驱动机构移动至正常位置、左凸出位置、右凸出位置以及打开位置,在正常位置中,所述前面板设置成平行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前表面,在左凸出位置中,所述前面板的左侧部与所述前面板的右侧部相比向前凸出,在右凸出位置中,所述前面板的右侧部与所述前面板的左侧部相比向前凸出,在打开位置中,所述前面板向前倾斜以便打开装载槽,所述装载槽形成于设备本体的前表面上用于装载记录介质。

Description

车内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日本专利申请JP2006-072386所涉及的主题,该日本专利申请于2006年3月16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内设备。
背景技术
公知的是一种诸如汽车声频系统和汽车导航系统的车内设备,该设备包括安装于车舱中的设备本体和前面板,该前面板设置在设备本体前方并且具有用于操作设备本体的操作构件(参见日本专利特开No.2002-166786)。
在前面板朝向车身的后侧定向的情况下,车内设备内置于车身的一部分,如仪表板或中央控制板中。
因此,在将车内设备设置成面向驾驶座或乘客座的情况下,坐在驾驶座和乘客座中任一个上的使用者就可容易地操作前面板的操作构件,但是坐在另一个座位上的使用者就难以操作前面板的操作构件。
多数情况下,这种车内设备设在位于驾驶座与乘客座之间的中间位置处的中央控制板中,并且前面板以车身的后侧定向。因此,坐在驾驶座和乘客座中的使用者都不能容易地操作前面板的操作构件。
发明内容
现在,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内设备,其可以由坐在驾驶座中的使用者和坐乘客座中使用者容易地进行操作,从而改进了车内设备的使用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内设备,其在结构上得以简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这样一种车内设备,其包括安装在车舱中的设备本体且具有用于再现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再现部;装载槽,其形成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前表面上,用于装载和卸载所述记录介质;前面板,其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前方并具有用于操作所述设备本体的操作构件;以及驱动机构,其用于将所述前面板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设备本体以便移动所述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可由所述驱动机构移动至正常位置、左凸出位置、右凸出位置以及打开位置,在正常位置中,所述前面板平行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前表面定向,在左凸出位置中,所述前面板的左侧部与所述前面板的右侧部相比向前凸出,在右凸出位置中,所述前面板的右侧部与所述前面板的左侧部相比向前凸出,在打开位置中所述前面板向前倾斜以便打开所述装载槽;所述正常位置在所述前面板的运动期间介于所述左凸出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并且在所述前面板的运动期间还介于所述右凸出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左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左侧部并连接至所述前面板的左侧部;以及右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右侧部并连接至所述前面板的右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驱动机构包括:左凸轮板,其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左侧部并具有凸轮槽;左导板,其设置在所述左凸轮板的左侧并具有凸轮槽;第一臂,其在所述左导板的左侧沿所述设备本体的纵向延伸,所述第一臂具有连接至所述前面板的左侧部的前端、与所述左导板的所述凸轮槽接合的后端以及与所述左凸轮板的所述凸轮槽和所述左导板的所述凸轮槽接合的纵向中间部,由此所述第一臂通过所述左凸轮板的旋转而沿纵向移动;以及第二臂,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并在所述第一臂附近沿纵向延伸,所述前半部具有在不同于所述第一臂的前端的连接位置的位置处连接至所述前面板的左侧部的前端,和连接至所述后半部的后端,所述后半部具有连接至所述前半部的前端和连接至所述第一臂的所述后端的后端,所述第二臂可在所述前半部与所述后半部之间的连接部处弯曲,该连接部与所述左导板的所述凸轮槽接合,由此所述第二臂沿纵向移动以便通过所述左凸轮板的旋转而伸展和弯曲;所述右驱动机构包括:右凸轮板,其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右侧部并具有凸轮槽;右导板,其设置在右凸轮板的右侧并具有凸轮槽;第三臂,其在所述右导板的右侧沿所述设备本体的纵向延伸,所述第三臂具有连接至所述前面板的右侧部的前端、与所述右导板的所述凸轮槽接合的后端以及与所述右凸轮板的所述凸轮槽和所述右导板的所述凸轮槽接合的纵向中间部,由此所述第三臂通过所述右凸轮板的旋转而沿纵向移动;以及第四臂,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并且在所述第三臂附近沿纵向延伸,所述第四臂的所述前半部具有在不同于所述第三臂的所述前端的连接位置的位置处连接至所述前面板的右侧部的前端和连接至所述第四臂的所述后半部的后端,所述第四臂的所述后半部具有连接至所述第四臂的所述前半部的前端和连接至所述第三臂的所述后端的后端,所述第四臂可在所述第四臂的所述前半部与所述后半部之间的连接部处弯曲,该连接部与所述右导板的所述凸轮槽接合,由此所述第四臂沿纵向移动,以便通过所述右凸轮板的旋转而伸展和弯曲。
在前面板的左边凸出位置中,坐在驾驶座中的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操作前面板的操作构件。
在前面板的右凸出位置中,坐在乘客座中的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操作前面板的操作构件。
在前面板的打开位置中,可以经过装载槽装载和卸载记录介质。
在前面板的正常位置中,前面板不会变成阻碍物,并且可以改进包括车内设备的车舱中的外观。
在使用者坐在驾驶座中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前面板在左凸出位置、正常位置和打开位置中移动最频繁。
在使用者坐在乘客座中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前面板在右凸出位置、正常位置和打开位置中移动最频繁。
因此,在使用者坐在驾驶座中的情况下,前面板可以在左凸出位置、正常位置和打开位置中快速且有效地移动。因此,在使用者坐在乘客座中的情况下,前面板可以在右凸出位置、正常位置和打开位置中快速且有效地移动。因此,车内设备易于使用,并且车内设备的实际价值得以大大改进。
前面板可以从正常位置移动至左凸出位置,或者从正常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另外,前面板可以从正常位置移动至右凸出位置,或者从正常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因此,前面板可以从作为基准位置的正常位置移动。因此,前面板的运动得以简化,并且在利用凸轮槽和凸轮销来构造驱动机构的情况下,驱动机构的结构得以简化。
当结合附图时,通过以下详细说明和所附权利要求,将会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在前面板处于正常位置中的情况下的车内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在前面板处于左凸出位置中的情况下的车内设备的透视图;
图3是在前面板处于右凸出位置中的情况下的车内设备的透视图;
图4是在前面板处于打开位置中的情况下的车内设备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车内设备安装于车舱中的情况的正视图;
图6是示出车内设备中的控制系统的构造的框图;
图7是驱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8是左驱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右驱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0至16是示出左驱动机构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17至21是示出右驱动机构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22是左驱动机构的凸轮板的俯视图;以及
图23是右驱动机构的凸轮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至图4为根据优选实施例的车内设备10的透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车内设备10为汽车声频系统,其使用可拆装式盘形记录介质(光盘)如CD、MD和DVD作为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一个实例。
车内设备10包括:设备本体12,其包含汽车声频系统的主要部分;和前面板16,其设有多个操作构件14用于操作该设备本体12。设备本体12和前面板16通过驱动机构18连接。
设备本体12具有扁平的箱形壳体20。
设备本体12的前表面横向纵长的矩形形状,并且其形成有用于装载盘形记录介质的装载槽22。
前面板16设计成用于打开和关闭设备本体12的前表面。多个操作构件14设置于前面板16的前表面上,并且它们构成操作部1010(参见图6)。
尽管并未具体地示出,但是操作构件14包括用于:音量旋钮,其用于调节由扬声器(参见图6)产生的声音音量;操作开关,用于启动与停止盘形记录介质D的再现,选择记录在介质D上的音调,音调的快进与快退,介质D的弹出;以及电台选择开关,其用于通过调谐器部分选择无线电台。
如图6所示,操作构件14还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前面板16的打开/闭合按钮14A,用于使前面板16向左倾斜的左倾按钮14B以及用于使前面板16向右倾斜的右倾按钮14C。
前面板16的前表面形成有暴露于前面板16的前侧的显示部1012(参见图6)。例如,显示部1012通过发光二极管(LED)或液晶显示器来设置。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操作部1010和显示部1012通过设置在设备本体12和前面板16之间的柔性布线板11(参见图6)电连接至控制部1014(在下文中将对其进行描述),从而使控制信号在控制部1014与操作部1010之间和在控制部1014和显示部1012之间变换。
图5为示出车内设备10安装于车舱2中的情况下的正视图;而图6为示出车内设备10中的控制系统的构造的框图。
如图5所示,车内设备10的设备本体12设在布置在车舱2中的仪表板2A或中央控制板2B中。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设备本体12构造在中央控制板2B中,该中央控制板2B布置在驾驶座与乘客座之间,并且设备本体12的前表面暴露于车舱2。
如图6所示,汽车声频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再现部1002、调谐器部1004、声音输出部1006、操作部1010、显示部1012以及控制部1014。
再现部1002的功能在于再现记录在诸如CD、MD和DVD之类的盘形记录介质D上的数据,如声音数据,并且输出声音信号。作为一种改型,再现部1002可以由记录与再现部取代,该记录与再现部用于将数据记录在盘形记录介质D上并从该盘形记录介质D再现数据。
调谐器部1004的功能在于接收从无线电台发送的、包括调幅(AM)波和调频(FM)波的无线电波,并输出声音信号。
声音输出部1006的功能在于对通过控制部1014供应的声音信号进行包括放大的预定信号处理,并将输出信号供应到构造在车舱2中的扬声器,从而自扬声器产生声音。
操作部1010适合被操作用于指示再现部1002、调谐器部1004和声音输出部1006的操作,其功能在于根据对操作部1010所进行的操作向控制部1014供应控制信号。
显示部1012的功能在于在控制部1014的控制下利用字符、符号、图标或图像来显示再现部1002、调谐器部1004、和声音输出部1006的操作条件。
控制部1014的功能在于对再现部1002、调谐器部1004、声音输出部1006、操作部1010以及显示部1012进行控制。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再现部1002、调谐器部1004、声音输出部1006和控制部1014均包括在设备本体12中,而操作部1010和显示部1012包括在前面板16中。
另外,用于致动驱动机构18的单个马达30包括在设备本体12中。马达30的操作由控制部1014来控制。
现在将对驱动机构18进行描述。
图7为驱动机构18的透视图;图8为左驱动机构26的分解透视图;而图9为右驱动机构28的分解透视图。
前面板16由连接至驱动机构18的支座24可拆卸地支承。
借助于驱动机构18,前面板16可移动至四个位置。所述四个位置为:正常位置,其中前面板16平行于设备本体12的前表面定向,如图1所示;左凸出位置,其中前面板16的左侧部与前面板的右侧部相比向前凸出,如图2所示;右凸出位置,其中前面板16的右侧部与前面板16的左侧部相比向前凸出,如图3所示;以及打开位置,其中前面板16向前倾斜以便打开装载槽22。
在通过驱动机构18将前面板16移动至四个位置的过程中,在左凸出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运动期间以及在右凸出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运动期间,前面板16采取正常位置。
更具体而言,驱动机构18具有马达30,并且当马达沿正向运转时,前面板16将按照从左凸出位置经过正常位置、打开位置和正常位置至右凸出位置的次序顺序地移动,而当马达30沿反向运转时,前面板16将按照从右凸出位置经过正常位置、打开位置和正常位置至左凸出位置的次序顺序地移动。
如图7至图9所示,驱动机构18包括左驱动机构26和右驱动机构28。左驱动机构26设置在设备本体12的左侧部并连接至前面板16的左侧部。右驱动机构28设置在设备本体12的右侧部并连接至前面板16的右侧部。
如图7和图8所示,左驱动机构26包括马达30、齿轮系32、凸轮板34、导板36、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
如图7所示,导板36位于凸轮板34的外侧,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位于导板36的外侧。
马达30的驱动力通过齿轮系32传递至凸轮板34,其中转速通过齿轮系32降低,凸轮板34可根据马达30的操作方向而沿正方向和反方向旋转。
如图8和图9所示,沿设备本体12的侧向延伸的转动轴62设置于凸轮板34的前侧。安装在转动轴62的左端的齿轮6202与沿着凸轮板34的外圆周形成的齿轮部3404互相啮合。马达30的旋转驱动力通过转动轴62传递至右驱动机构28。类似于左驱动机构26,右驱动机构28包括凸轮板34、导板36、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转动轴62设置于右驱动机构28的凸轮板34的前侧。安装在转动轴62的右端的齿轮6202与沿着右驱动机构28的凸轮板34的外圆周形成的齿轮部3404互相啮合。因此,右驱动机构28的凸轮板34沿着左驱动机构26的凸轮板34的转动的相同方向转动。
如图8所示,构成齿轮系32的多个齿轮3202通过多个轴3204可转动地支承于安装在壳体20的板61上。另外,凸轮板34通过轴3402可转动地支承于板61上。
图10至图16为示出左驱动机构26的操作的侧视图,图22为左驱动机构26的凸轮板34的俯视图。
如图10所示,第一臂38沿其左侧的壳体20的纵向延伸。
第一凸轮销46和第二凸轮销48沿着与第一臂38的纵向相交的方向在两个相反的位置处设置于第一臂38的纵向中间部。
第三凸轮销50设置在第一臂38的后端处,该第一臂38的后端作为第一臂38的沿其纵向的一端。
如图8和图10所示,作为第一臂38的沿其纵向的另一端的第一臂38的前端通过球形表面构件2402和球形支承表面3802可枢轴转动地连接至支座24的左侧部。
如图10和图22所示,凸轮板34具有与第一凸轮销46接合的第一凸轮槽52和与第二凸轮销48接合的第二凸轮槽54。
如图10所示,导板36具有与第一凸轮销46接合的第三凸轮槽56、与第二凸轮销48接合的第四凸轮槽58、与第三凸轮销50接合的第五凸轮槽60以及与第四凸轮销43接合的第六凸轮槽64,在下文中将会对其进行描述。
因此,第一凸轮销46与第一凸轮槽52和第三凸轮槽56两者接合,第二凸轮销48与第二凸轮槽54和第四凸轮槽58两者接合,从而通过凸轮板34的转动来限定第一臂38的运动。
如图8和图10所示,第二臂40在支座24和第三凸轮销50之间延伸。
第二臂40包括前臂42和后臂44。前臂42的后端和后臂44的前端通过第四凸轮销43可枢轴转动地连接。因此,第二臂40可在其与前臂42和后臂44之间的连接相对应的纵向中间部处弯曲。
第四凸轮销43与导板36的第六凸轮槽64接合。
如图8和图10所示,第二臂40的沿其纵向作为第二臂40的另一端的前端(前臂42的前端)通过球形表面构件2404和球形支承表面4202可枢轴转动地连接至支座24的左侧部。
通过转动凸轮板34,第二臂40可与中间部一起向前与向后地运动,其中该中间部可绕着作为枢轴的第四凸轮销43弯曲。
如图10所示,第三凸轮槽56具有第一引导部5602和第二引导部5604。
第一引导部5602沿第一方向延伸,并用于与第一凸轮槽52配合以便沿第一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与壳体20的纵向相同的方向。
第二引导部5604沿第二方向延伸,并用于与第二凸轮槽52配合以便沿第二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倾斜方向以使其向下到达壳体20的前侧。
第一引导部5602的沿其纵向的一端(后端)与第二引导部5604的沿其纵向的一端(后端)相连。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部5602和第二引导部5604形成具有锐角夹角的V形。
如图10所示,第四凸轮槽58具有第三引导部5802和第四引导部5804。
第三引导部5802沿第三方向延伸,并用于与第二凸轮槽54配合以便沿第三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三方向为与壳体20的纵向相同并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
第四引导部5804沿不同于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延伸,并用于与第二凸轮槽54配合以便沿第四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四方向为倾斜方向以使其以大于第三方向的倾斜角度向下到达壳体20的前侧。
第三引导部5802的沿其纵向的一端(后端)与第四引导部5804的沿其纵向的一端(后端)相连。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三引导部5802和第四引导部5804形成夹角大于第三凸轮槽56所成夹角的V形。
如图12所示,第二凸轮槽54和第四凸轮槽58具有第一凸轮销引导部70,其用于当第一凸轮销46到达与第一引导部5602和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相对应的位置时,通过使第一臂38移动通过第二凸轮销48而将第一凸轮销46引导至第一引导部5602或者第二引导部5604。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凸轮销引导部70包括位于第四凸轮槽58的第三引导部5802和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
第一凸轮槽52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以便对第一凸轮销46施加主要沿壳体20的纵向的力。
如图22所示,第一凸轮槽52具有第一凸轮部5202、第二凸轮部5204、第三凸轮部5206和第四凸轮部5208。
在凸轮板34正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凸轮部5202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沿第一方向(沿使第一凸轮销46朝向位于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运动的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而在凸轮板34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凸轮部5202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沿第一方向(沿使第一凸轮销46离开位于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的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
第二凸轮部5204连接至第一凸轮部5202的一端。在凸轮板34正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二凸轮部5204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沿第二方向(沿使第一凸轮销46离开位于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的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而在凸轮板34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二凸轮部5204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沿第二方向(沿使第一凸轮销46朝向位于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运动的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
第三凸轮部5206连接至第二凸轮部5204的一端。在凸轮板34正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三凸轮部5206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沿第二方向(沿使第一凸轮销46朝向位于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运动的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而在凸轮板34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三凸轮部5206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沿第二方向(沿使第一凸轮销46离开位于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的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
第四凸轮部5208连接至第三凸轮部5206的一端。在凸轮板34的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四凸轮部5208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使得第一凸轮销46停留在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
如图22所示,第二凸轮槽54具有第五凸轮部5402、第六凸轮部5404、第七凸轮部5406和第八凸轮部5408。
在凸轮板34正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五凸轮部5402与第四凸轮槽58配合沿第三方向(沿使第二凸轮销48朝向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运动的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而在凸轮板34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五凸轮部5402与第四凸轮槽58配合沿第三方向(沿使第二凸轮销48离开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的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
第六凸轮部5404连接至第五凸轮部5402的一端。在凸轮板34正向旋转的过程中,第六凸轮部5404与第四凸轮槽58配合沿第四方向(沿使第二凸轮销48离开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的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而在凸轮板34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六凸轮部5404与第四凸轮槽58配合沿第四方向(沿使第二凸轮销48朝向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运动的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
第七凸轮部5406连接至第六凸轮部5404的一端。在凸轮板34正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七凸轮部5406与第四凸轮槽58配合沿第四方向(沿使第二凸轮销48朝向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运动的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而在凸轮板34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七凸轮部5406与第四凸轮槽58配合沿第四方向(沿使第二凸轮销48离开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的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
第八凸轮部5408连接至第七凸轮部5406的一端。在凸轮板34的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八凸轮部5408与第四凸轮槽58配合,使得第二凸轮销48停留在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处。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与第一凸轮槽52接合的第一凸轮销46和与第二凸轮槽54接合的第二凸轮销48具有相同的外径。第一凸轮槽52与第二凸轮槽54互相连通。
与第三凸轮销50接合的第五凸轮槽60形成于导板36的后下部,以便沿壳体20的纵向延伸。
与第四凸轮销43接合的第六凸轮槽64形成于导板36的前下部,以便沿壳体20的纵向延伸。
如图12所示,在第一凸轮销46位于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的情况下,当马达30沿正向运转以使凸轮板34旋转时,第一凸轮槽52的第二凸轮部5204的壁面5204A开始抵靠着第一凸轮销46,由此对第一凸轮销46施加向前运动力,其中该第二凸轮部5204基本上沿垂直方向延伸。
相应地,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性:第一凸轮销46可以开始抵靠着壁部56A,从而停止凸轮板34的旋转,其中该壁部56A位于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
为了应付这种可能性,设置第一凸轮销引导部70以便通过第二凸轮槽54和第四凸轮槽58移动第二凸轮销48,从而使第一臂38运动,这就导致第一凸轮销46被引导至第二引导部5604中,该第二引导部5604为通过凸轮板34的正向旋转而与第一凸轮销46接合的目标沟槽。
更具体地说,左驱动机构26中的第一凸轮销引导部70包括位于第二凸轮槽54的第五凸轮部5402与第六凸轮部5404之间的接合部以及位于第四凸轮槽58的第三引导部5802和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
如图10中的假想线所示,螺旋弹簧80任意地设置于第一臂38与导板36之间,以便除去第一臂38的游隙。另外,如图10中的另一假想线所示,螺旋弹簧82任意地设置于前臂42与后臂44之间以便除去前臂42与后臂44的游隙。
图17至图21为侧视图,示出了右驱动机构28的操作,图23为右驱动机构28的凸轮板34的俯视图。
如图7和图9所示,与上述左驱动机构26中相同,右驱动机构28包括凸轮板34、导板36、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
如图9中所示,导板36位于凸轮板34的外侧,而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位于导板36的外侧。
凸轮板34通过轴3402可旋转地支承至安装于壳体20上的板61。如图17中所示,第一臂38沿壳体20的纵向在其右侧延伸。
第一凸轮销46和第二凸轮销48沿与第一臂38的纵向相交的方向在两个相对位置处设置于第一臂38的纵向中间部分中。
第三凸轮销50设置在作为第一臂38沿其纵向的一端的第一臂38的后端处。
如图9和图17所示,作为第一臂38沿其纵向的另一端的第一臂38的前端通过球形表面构件2402和球形支承表面3802可枢轴转动地连接至支座24的右侧部。
如图17和图23所示,凸轮板34具有与第一凸轮销46接合的第一凸轮槽52和与第二凸轮销48接合的第二凸轮槽54。
如图17所示,导板36具有与第一凸轮销46接合的第三凸轮槽56、与第二凸轮销48接合的第四凸轮槽58、与第三凸轮销50接合的第五凸轮槽60和与第四凸轮销43接合的第六凸轮槽64,在下文中将对其进行描述。
因此,第一凸轮销46既与第一凸轮槽52接合又与第三凸轮槽56接合,第二凸轮销48既与第二凸轮槽54接合又与第四凸轮槽58接合,由此通过凸轮板34的旋转来限定第一臂38的运动。
如图9和图17所示,第二臂40在支座24与第三凸轮销50之间延伸。
第二臂40包括前臂42与后臂44。前臂42的后端和后臂44的前端通过第四凸轮销43可枢轴转动地连接。相应地,第二臂40在与前臂42和后臂44之间的连接部相对应的其纵向中间部分处可弯曲。
第四凸轮销43与导板36的第六凸轮槽64接合。
如图9和图17所示,作为第二臂40沿其纵向的另一端的第二臂40的前端(前臂42的前端)通过球形表面构件2404和球形支承表面4202可枢轴转动地连接至支座24的右侧部。
通过旋转凸轮板34,第二臂40可与中间部一起向前和向后运动,其中该中间部可绕着作为枢轴的第四凸轮销43弯曲。
如图17所示,第三凸轮槽56具有第一引导部5602和第二引导部5604。
第一引导部5602沿第一方向延伸并用于与第一凸轮槽52配合沿第一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壳体20的纵向相同。
第二引导部5604沿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并用来与第一凸轮槽52配合沿第二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倾斜方向以使其向下到达壳体20的前侧。
第一引导部5602沿其纵向的一端(后端)与第二引导部5604沿其纵向的一端(后端)连接。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部5602和第二引导部5604形成具有锐角夹角的V形。
如图17所示,第四凸轮槽58具有第三引导部5802和第四引导部5804。
第三引导部5802沿第三方向延伸并用来与第二凸轮槽54配合沿第三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三方向为与壳体20的纵向相同且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
第四引导部5804沿不同于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延伸,并用来与第二凸轮槽54配合沿第四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四方向为倾斜方向以使其以大于第三方向的倾斜角度向下到达壳体20的前侧。
第三引导部5802沿其纵向的一端(后端)与第四引导部5804的沿其纵向的一端(后端)连接。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三引导部5802和第四引导部5804形成夹角大于第三凸轮槽56所成夹角角度的V形。
如图18所示,第二凸轮槽54和第四凸轮槽58具有第一凸轮销引导部70,其用于当第一凸轮销46到达与第一引导部5602和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相对应的位置时,通过移动第一臂38通过第二凸轮销48而将第一凸轮销46引导至第一引导部5602或第二引导部5604。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凸轮销引导部70包括位于第四凸轮槽58的第三引导部5802和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
第一凸轮槽52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以便对第一凸轮销46施加主要沿壳体20的纵向的力。
如图23所示,第一凸轮槽52具有第一凸轮部5202、第二凸轮部5204、第三凸轮部5206和第四凸轮部5208。
在凸轮板34正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凸轮部5202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沿第一方向(沿使第一凸轮销46离开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的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而在凸轮板34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凸轮部5202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沿第一方向(沿使第一凸轮销46朝向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运动的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
第二凸轮部5204连接至第一凸轮部5202的一端。在凸轮板34正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二凸轮部5204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沿第二方向(沿使第一凸轮销46朝向位于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运动的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而在凸轮板34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二凸轮部5204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沿第二方向(沿使第一凸轮销46离开位于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的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
第三凸轮部5206连接至第二凸轮部5204的一端。在凸轮板34正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三凸轮部5206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沿第二方向(沿使第一凸轮销46离开位于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的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而在凸轮板34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三凸轮部5206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沿第二方向(沿使第一凸轮销46朝向位于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运动的方向)引导第一凸轮销46。
第四凸轮部5208连接至第三凸轮部5206的一端。在凸轮板34的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四凸轮部5208与第三凸轮槽56配合,使得第一凸轮销46停留在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
如图23所示,第二凸轮槽54具有第五凸轮部5402、第六凸轮部5404、第七凸轮部5406和第八凸轮部5408。
在凸轮板34正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五凸轮部5402与第四凸轮槽58配合沿第三方向(沿使第二凸轮销48离开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的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而在凸轮板34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五凸轮部5402与第四凸轮槽58配合沿第三方向(沿使第二凸轮销48朝向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运动的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
第六凸轮部5404连接至第五凸轮部5402的一端。在凸轮板34正向旋转的过程中,第六凸轮部5404与第四凸轮槽58配合沿第四方向(沿使第二凸轮销48朝向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运动的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而在凸轮板34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六凸轮部5404与第四凸轮槽58配合沿第四方向(沿使第二凸轮销48离开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的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
第七凸轮部5406连接至第六凸轮部5404的一端。在凸轮板34正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七凸轮部5406与第四凸轮槽58配合沿第四方向(沿使第二凸轮销48离开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的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而在凸轮板34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七凸轮部5406与第四凸轮槽58配合沿第四方向(沿使第二凸轮销48朝向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运动的方向)引导第二凸轮销48。
第八凸轮部5408连接至第七凸轮部5406的一端。在凸轮板34的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八凸轮部5408与第四凸轮槽58配合,使得第二凸轮销48停留在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处。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与第一凸轮槽52接合的第一凸轮销46和与第二凸轮槽54接合的第二凸轮销48具有相同的外径。第一凸轮槽52与第二凸轮槽54互相连通。
与第三凸轮销50接合的第五凸轮槽60形成于导板36的后下部,以便沿壳体20的纵向延伸。
与第四凸轮销43接合的第六凸轮槽64形成于导板36的前下部,以便沿壳体20的纵向延伸。
如图18所示,在第一凸轮销46位于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的情况下,当马达30沿正向运转以使凸轮板34旋转时,第一凸轮槽52的第三凸轮部5206的壁面5206A开始抵靠着第一凸轮销46,由此对第一凸轮销46施加向前运动的力,其中该第三凸轮部5206基本上沿竖直方向延伸。
相应地,有一种可能性:第一凸轮销46可以开始抵靠着壁部56A,从而停止凸轮板34的旋转,其中该壁部56A位于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
为了应付这种可能性,设置第一凸轮销引导部70以便通过第二凸轮槽54和第四凸轮槽58移动第二凸轮销48,从而使第一臂38运动,这就导致第一凸轮销46被引导至第二引导部5604中,该第二引导部5604为通过凸轮板34的正向旋转而与第一凸轮销46接合的目标沟槽。
更具体地说,右驱动机构28中的第一凸轮销引导部70包括位于第二凸轮槽54的第八凸轮部5408与第七凸轮部5406之间的接合部,和位于第四凸轮槽58的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
如图17中的假想线所示,螺旋弹簧80任意地设置于第一臂38与导板36之间,以便除去第一臂38的游隙。
另外,如图17中的另一假想线所示,螺旋弹簧82任意地设置于前臂42与后臂44之间以便除去前臂42与后臂44的游隙。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左驱动机构26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处于正常位置并且右驱动机构28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也处于正常位置中的情况下,形成前面板16的正常位置。在左驱动机构26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处于凸出位置并且右驱动机构28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处于正常位置中的情况下,形成前面板16的左凸出位置。在左驱动机构26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处于正常位置并且右驱动机构28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处于凸出位置中的情况下,形成前面板16的右凸出位置。在左驱动机构26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处于打开位置并且右驱动机构28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也处于打开位置中的情况下,形成前面板16的打开位置。
现在将对这个优选实施例的操作情况进行描述。
马达30沿正反向的操作和马达30的启动与停止操作由控制部1014控制。
(左凸出位置)
现在将对如图2所示的前面板16的左凸出位置进行描述。
现在将左驱动机构26的操作进行描述。
在前面板16的左凸出位置中,左驱动机构26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处于凸出位置。如图10所示,第一臂38的第一凸轮销46位于凸轮板34的第一凸轮槽52的第一凸轮部5202的一端,并且还位于导板36的第三凸轮槽56的第一引导部5602的前端。
第一臂38的第二凸轮销48位于凸轮板34的第二凸轮槽54的第五凸轮部5402的一端,并且还位于导板36的第四凸轮槽58的第三引导部5802的前端。
第一臂38的第三凸轮销50位于导板36的第三凸轮槽60的前端。
第二臂40的第四凸轮销43位于导板36的第四凸轮槽64的前端。
现在将对右驱动机构28的操作进行描述。
在前面板16的左凸出位置中,右驱动机构28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处于正常位置。如图17所示,第一臂38的第一凸轮销46位于凸轮板34的第一凸轮槽52的第四凸轮部5208的一端,并且还位于导板36的第三凸轮槽56的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
第一臂38的第二凸轮销48位于凸轮板34的第二凸轮槽54的第八凸轮部5408的一端,并且还位于导板36的第四凸轮槽58的第三引导部5802和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处。
第一臂38的第三凸轮销50位于导板36的第三凸轮槽60的后端。
第二臂40的第四凸轮销43位于导板36的第四凸轮槽64的后端。
因此,左驱动机构26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处于凸出位置,而右驱动机构28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处于正常位置,如图2所示。相应地,前面板16处于左凸出位置,在该左凸出位置处,前面板16的左侧部与前面板16的右侧部相比朝前凸出。在该位置中,坐在驾驶座中的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操作操作构件14,并且还可以容易地看到显示部1012。
(正常位置)
现在将对左驱动机构26的操作进行描述。
当马达30从前面板16的左凸出位置沿正向运转时,凸轮板34沿正向旋转,因而第一凸轮销46通过由第一凸轮部5202和第一引导部5602引导。同时,第二凸轮销48由第五凸轮部5402和第三引导部5802引导。因此,第一臂38向后运动,第二臂40也向后运动,其中第二臂40的中间部与第一臂38的运动相一致地弯曲。因此,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从凸出位置变动至正常位置,如图1、11和12所示。
在图12所示的正常位置,第一凸轮销46位于第一凸轮槽52的第一凸轮部5202与第二凸轮部5204之间的接合部处,并且也位于第三凸轮槽56的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
第二凸轮销48位于第二凸轮槽54的第五凸轮部5402与第六凸轮部5404之间的接合部处,并且也位于第四凸轮槽58的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处。
第三凸轮销50位于第三凸轮槽60的后端。
第四凸轮销43位于第四凸轮槽64的后端。
现在将对右驱动机构28的操作进行描述。
当马达30从前面板16的左凸出位置沿正向运转时,凸轮板34沿正向旋转,并且第一凸轮销46沿第四凸轮部5208相对运动。同时,第二凸轮销48沿第八凸轮部5408相对运动。相应地,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停留在正常位置。
相应地,如图18所示,第一凸轮销46位于第一凸轮槽52的第四凸轮部5208与第三凸轮部5206之间的接合部处,并且也位于第三凸轮槽56的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
第二凸轮销48位于第二凸轮槽54的第八凸轮部5408与第七凸轮部5406之间的接合部处,并且也位于第四凸轮槽58的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处。
第一臂38的第三凸轮销50停留第三凸轮槽60的后端,第二臂40的第四凸轮销43停留第四凸轮槽64的后端。
因此,左驱动机构26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与右驱动机构28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变为正常位置,如图1所示。相应地,前面板16变为正常位置,在该正常位置中,前面板16平行于设备本体12的前表面,装载槽22背前面板16的后表面关闭。
(打开位置)
现在将对左驱动机构26的操作进行描述。
当马达30从前面板16的正常位置沿正向运转时,凸轮板34沿正向旋转,并且第一凸轮销46由第二凸轮部5204与第二引导部5604引导。同时,第二凸轮销48由第六凸轮部5404和第四引导部5804引导。相应地,第一臂38绕着作为支点的第三凸轮销50可枢轴转动地运动以使第一臂38的前端下降。同时,第二臂40也向前运动以便伸展。因此,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变为打开位置,如图4、13和14所示。
在图14所示的打开位置,第一凸轮销46位于第一凸轮槽52的第二凸轮部5204与第三凸轮部5206之间的接合部处,并且也位于第三凸轮槽56的第二引导部5604的前端(下端)处。
第二凸轮销48位于第二凸轮槽54的第六凸轮部5404与第七凸轮部5406之间的接合部处,并且也位于第四凸轮槽58的第四引导部5804的前端(下端)处。
第三凸轮销50位于第三凸轮槽60的后端。
第四凸轮销43位于第四凸轮槽64的后端。
现在将对右驱动机构28的操作进行描述。
当马达30从前面板16的正常位置沿正向运转时,凸轮板34沿正向旋转,并且第一凸轮销46由第三凸轮部5206与第二引导部5604引导。同时,第二凸轮销48由第七凸轮部5406和第四引导部5804引导。相应地,第一臂38绕着作为支点的第三凸轮销50可枢轴转动地运动以使第一臂38的前端下降。同时,第二臂40也向前运动以便伸展。因此,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变为打开位置,如图4和19所示。
在图19所示的打开位置中,第一凸轮销46位于第一凸轮槽52的第三凸轮部5206和第二凸轮部5204之间的接合部处,并且也位于第三凸轮槽56的第二引导部5604的前端(下端)处。
第二凸轮销48位于第二凸轮槽54的第七凸轮部5406与第六凸轮部5404之间的接合部处,并且也位于第四凸轮槽58的第四引导部5804的前端(下端)处。
第一臂38的第三凸轮销50位于导板36的第三凸轮槽60的后端。
第二臂40的第四凸轮销43位于导板36的第四凸轮槽64的后端。
因此,如图4所示,前面板16变为打开位置,在该打开位置处,前面板16位于设备本体12前方的下部位置,以使前面板16的前表面向上倾斜地定向以便打开装载槽22。在该打开位置中,盘形记录介质可通过装载槽22装载和卸载。
(正常位置)
现在将对左驱动机构26的操作进行描述。
当马达30从前面板16的打开位置沿正向运转时,凸轮板34沿正向旋转,并且第一凸轮销46由第三凸轮部5206与第二引导部5604引导。同时,第二凸轮销48由第七凸轮部5406和第四引导部5804引导。相应地,第一臂38绕着作为支点的第三凸轮销50可枢轴转动地运动以使第一臂38的前端升高。同时,第二臂40也向后运动以便弯曲。因此,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变为正常位置,如图1和15。
在图15所示的正常位置中,第一凸轮销46位于第一凸轮槽52的第三凸轮部5206与第四凸轮部5208之间的接合部处,并且也位于第三凸轮槽56的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
第二凸轮销48位于第二凸轮槽54的第七凸轮部5406与第八凸轮部5408之间的接合部处,并且也位于第四凸轮槽58的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处。
第三凸轮销50位于第三凸轮槽60的后端。
第四凸轮销43位于第四凸轮槽64的后端。
现在将对右驱动机构28的操作进行描述。
当马达30从前面板16的打开位置沿正向运转时,凸轮板34沿正向旋转,并且第一凸轮销46由第二凸轮部5204与第二引导部5604引导。同时,第二凸轮销48由第六凸轮部5404和第四引导部5804引导。相应地,第一臂38绕着作为支点的第三凸轮销50可枢轴转动地运动以使第一臂38的前端升高。同时,第二臂40也向后运动以便弯曲。因此,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变为正常位置,如图1和图20所示。
在图20所示的正常位置,第一凸轮销46位于第一凸轮槽52的第二凸轮部5204与第一凸轮部5202之间的接合部处,并且也位于第三凸轮槽56的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
第二凸轮销48位于第二凸轮槽54的第六凸轮部5404与第五凸轮部5402之间的接合部处,并且也位于第四凸轮槽58的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处。
第一臂38的第三凸轮销50位于第三凸轮槽60的后端。
第二臂40的第四凸轮销43位于第四凸轮槽64的后端。
因此,如图1所示,前面板16变为正常位置,在该正常位置处,前面板16平行于设备本体12的前表面并且装载槽22由前面板16的后表面关闭。
(右凸出位置)
现在将对左驱动机构26的操作进行描述。
当马达30从前面板16的正常位置沿正向运转时,凸轮板34沿正向旋转,并且第一凸轮销46沿第四凸轮部5208相对运动。同时,第二凸轮销48沿第八凸轮部5408相对运动。相应地,左驱动机构26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停留在正常位置。
在前面板16的右凸出位置中,左驱动机构26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处于正常位置。在如图16所示的该正常位置中,第一凸轮销46位于第一凸轮槽52的第四凸轮部5208的一端处,并且还位于第三凸轮槽56的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
第二凸轮销48位于第二凸轮槽54的第八凸轮部5408的一端处,并且还位于第四凸轮槽58的第三引导部5802与第四引导部5804之间的接合部处。
第三凸轮销50位于第三凸轮槽60的后端。
第四凸轮销43位于第四凸轮槽64的后端。
现在将对右驱动机构28的操作进行描述。
当马达30从前面板16的正常位置沿正向运转时,凸轮板34沿正向旋转,并且第一凸轮销46通过由第一凸轮部5202和第一引导部5602引导。同时,第二凸轮销48由第五凸轮部5402与第三引导部5802引导。相应地,第一臂38向前运动,第二臂40也与第一臂38一致地向前运动。因此,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变为凸出位置,如图3和21所示。
在前面板16的右凸出位置中,右驱动机构28的第一臂38和第二臂40处于凸出位置。在如图21所示的该凸出位置中,第一凸轮销46位于第一凸轮槽52的第一凸轮部5202的一端处,并且还位于第三凸轮槽56的第一引导部5602的前端处。
第二凸轮销48位于第二凸轮槽54的第五凸轮部5402的一端处,并且还位于第四凸轮槽58的第三引导部5802的前端处。
第一臂38的第三凸轮销50位于第三凸轮槽60的前端。
第二臂40的第四凸轮销43位于第四凸轮槽64的前端。
因此,如图3所示,前面板16变为右凸出位置,其中前面板16的右侧部与前面板16的左侧部相比向前凸出。在该位置中,坐在乘客座中的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操纵操作构件14,并且还可以容易地看到显示部1012。
当马达30从前面板16的右凸出位置沿反向运转时,前面板16以反向操作从右凸出位置经过正常位置、打开位置并从正常位置运动至左凸出位置。
在前面板16运动至左凸出位置、正常位置、打开位置和右凸出位置中的任一位置时,控制部1014根据开/关按钮14A、左倾按钮14B或右倾按钮14C的操作情况而沿正向或反向操纵马达30。
更具体地说,当在前面板16处于除打开位置之外的任一位置(即处于左凸出位置、正常位置和右凸出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推动开/关按钮14A时,控制部1014沿正向或反向操纵马达30以便将前面板16移动至打开位置。另外,当在前面板16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推动开/关按钮14A时,控制部1014沿正向或反向操纵马达30以便将前面板16移动至正常位置。
当在前面板16处于除右凸出位置之外的任一位置(即处于左凸出位置、正常位置和打开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推动左倾按钮14B时,控制部1014沿正向操纵马达30以便将前面板16移动至右凸出位置。
当在前面板16处于除左凸出位置之外的任一位置(即处于右凸出位置、正常位置和打开位置中的任一位置)的情况下推动右倾按钮14C时,控制部1014沿反向操纵马达30以便将前面板16移动至左凸出位置。
现在将对凸轮机构的操作和作用进行描述,该凸轮机构包括第一凸轮槽52、第二凸轮槽54、第一至第四凸轮销46、48、50和43及第三至第六凸轮槽56、58、60和64。
众所周知,当角度θ为90°时,能最有效地传递力,其中角度θ为第一凸轮销46或第二凸轮销48的运动方向与将第一凸轮槽52或第二凸轮槽54的壁压靠在第一凸轮销46或第二凸轮销48上的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还公知的是:当角度θ过小时,难以传递力,而当角度θ变化很大时,就会防碍运动的平滑性。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具有小直径的凸轮板34的360°旋转范围内,前面板16从左凸出位置经过正常位置、打开位置以及正常位置移动至右凸出位置。相应地,角度θ必须设定为小于90°。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凸轮槽52和第二凸轮槽54的形状被优化为使角度θ变为介于40°至45°的范围内,该范围在第一凸轮槽52和第二凸轮槽54的范围上,从而将纵向运动力(向前与向后的力)有效地传递至第一凸轮销46和第二凸轮销48。
在根据这个优选实施例的凸轮机构中,所述第一凸轮槽52对第一臂38主要施加向前和向后的力。
相应地,如图12所示,在第一凸轮销46位于左驱动机构26中的第一凸轮部5202与第二凸轮部520之间的接合部处的情况下,当马达30沿正向运转时,基本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轮部5204的壁面5204A开始抵靠着第一凸轮销46以便对第一凸轮销46施加大的向前的运动力。因此,有一种可能性:第一凸轮销46可抵靠着壁部56A,从而停止左驱动机构26中的凸轮板34的旋转,其中该壁部56A在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形成。
类似地,如图18所示,在第一凸轮销46位于右驱动机构28中的第一凸轮部5202与第二凸轮部5204之间的接合部处的情况下,当马达30沿正向运转时,基本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凸轮部5206的壁面5206A开始抵靠着第一凸轮销46以便对第一凸轮销46施加大的镶前运动力。因此,有一种可能性:第一凸轮销46可抵靠着壁部56A,从而阻止右驱动机构28中的凸轮板34的旋转,其中该壁部56A在第一引导部5602与第二引导部5604之间的接合部处形成。
根据这个优选实施例的凸轮机构具有位于左驱动机构26与右驱动机构28中的每一个中的第一凸轮销引导部70,以便来应付上述可能性。就是说,第二凸轮销48由第一凸轮销引导部70移动以便由此移动第一臂38,从而引导第一凸轮销46进入第二引导部5604,所述第二引导部作为目标沟槽通过凸轮板34的正向旋转而与第一凸轮销46接合。
在根据这个优选实施例的凸轮机构中,所述第一凸轮槽52对第一臂38主要施加向前和向后的力。另一方面,第二凸轮槽54与第四凸轮槽58主要引导第一凸轮销46进入位于第一凸轮部5202与第二凸轮部5204之间的接合部处的第一引导部5602或第二引导部5604中。
因此,不像现有的凸轮机构,并不需要设置任何的专用构件来引导第一凸轮销46进入第二引导部5604,也不需要设置多个直径和长度不同的凸轮销以及多个与上述直径和长度不同的凸轮销相对应的、宽度和深度不同的凸轮槽。因此,第一臂38可平滑地运动以便沿向前和向后的方向移动前面板16。
因此,由于除去了如上述的专用构件和多个不同尺寸的凸轮销,可减少零件数量并且简化凸轮机构的结构,从而使得驱动机构18和车内设备10的尺寸和成本降低。
现在将对这个优选实施例的操作和作用进行描述。
前面板16可通过驱动机构18而移动至左凸出位置、右凸出位置、打开位置和正常位置。
在前面板16的左侧部与前面板16的右侧部相比向前凸出的左凸出位置中,坐在驾驶座中的使用者可容易地操纵操作构件14并且可容易地看到显示部1012。
在前面板16的右侧部与前面板16的左侧部相比向前凸出的右凸出位置,坐在乘客座中的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操纵操作构件14,并且还可以容易地看到显示部1012。
在前面板16向前倾斜以便打开装载槽22的打开位置中,可通过装载槽22装载和卸载盘形记录介质。
在正常位置中,前面板16设置成与其附近的设备本体12的前表面平行。因此,前面板16不会变成阻碍物,并且可改善包括车内设备10的车舱的外观。
在使用者坐在驾驶座中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前面板16在左凸出位置、正常位置和打开位置中移动最频繁。
在使用者坐在乘客座中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前面板16在右凸出位置、正常位置和打开位置中移动最频繁。
根据这个优选实施例,在前面板16的运动期间,正常位置介于左凸出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并且在前面板16的运动期间还介于右凸出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因此,在使用者坐在驾驶座中的情况下,前面板16可在左凸出位置、正常位置和打开位置中迅速且有效地移动。在使用者坐在乘客座中的情况下,前面板16可在右凸出位置、正常位置和打开位置中迅速且有效地移动。因此,车内设备10容易使用,并且车内设备10的实际价值得以大大地改善。
如上所述,在前面板16的运动期间,正常位置介于左凸出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并且在前面板16的运动期间还介于右凸出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换句话说,前面板16可从正常位置移动至左凸出位置,或从正常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另外,前面板16可从正常位置移动至右凸出位置或从正常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因此,前面板16可从作为基准位置的正常位置移动。因此,前面板16的运动得以简化,在驱动机构18通过使用如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凸轮槽和凸轮销构造的情况下,驱动机构18的结构得以简化。
由于驱动机构18的结构得以简化,所以构成驱动机构18的左驱动机构26和右驱动机构28的结构也得以简化,并且左驱动机构26和右驱动机构28可以由单个马达30可靠地驱动,从而允许减少驱动机构18的成本和尺寸。
第一臂38的运动由两个不同的位置确定。相应地,在第一凸轮销46与第一凸轮槽52和第三凸轮槽56接合并且第二凸轮销48与第二凸轮槽54和第四凸轮槽58接合从而通过凸轮板34的旋转确定第一臂38的运动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第三凸轮销50和第五凸轮槽60。
在第一凸轮销46与第一凸轮槽52和第三凸轮槽56接合并且第三凸轮销50与第五凸轮槽60接合从而通过凸轮板34的旋转确定第一臂38的运动的情况下,与第二凸轮销48接合的第二凸轮槽54和第四凸轮槽58可以只由第一凸轮销引导部70形成而另一部分可以仅形成为排出槽。
尽管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车内设备10应用于汽车声频系统,但是车内设备10可广泛应用于任何其它车内设备如汽车导航系统。
本发明中使用的凸轮销不仅包括凸轮销的本体,而且包括安装于凸轮销的本体上的滚予等。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前面板16可通过驱动机构18移动至正常位置、左凸出位置、右凸出位置和打开位置,并且正常位置在前面板16的运动期间介于左凸出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且在前面板16的运动期间还介于右凸出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驱动机构18的构造,即左驱动机构26和右驱动机构28的构造并不是本发明的发明点。举例来说,左驱动机构26和右驱动机构28可以包括专用马达,适于由这些马达转动的小齿轮,以及与这些小齿轮啮合的齿条,从而移动前面板16。另外,驱动机构18可具有任何用于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化成线性运动的现有构型。另外,作为致动器的马达可以由直接作用的致动器如螺线管和线性马达取代。然而,这个优选实施例的构造的优点在于简化了结构并减少了尺寸。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马达沿正向运转以便将前面板按照从左凸出位置经过正常位置、打开位置和正常位置至右凸出位置的次序顺序地移动。当前面板到达右凸出位置时,马达的正向操作就会停止。随后,马达反向运转以便将前面板按照从右凸出位置经过正常位置、打开位置和正常位置至左凸出位置的次序顺序地移动。当前面板到达左凸出位置时,马达的反向操作就会停止。作为一种改型,凸轮槽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变化。马达沿正向运转以便将前面板按照从左凸出位置经过正常位置、打开位置和正常位置至右凸出位置的次序顺序地移动。随后,马达另外沿正向运行,以便回复左凸出位置并使前面板重复相同路线的运动。
尽管已经参考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所述描述为示例说明性地,而不应被视为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改型。

Claims (5)

1.一种车内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其安装于车舱中并具有用于再现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再现部;
装载槽,其形成在所述设备本体的前表面上,用于装载和卸载所述记录介质;
前面板,其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前方并具有用于操作所述设备本体的操作构件;以及
驱动机构,其用于将所述前面板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设备本体以便移动所述前面板;
所述前面板可以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移动至正常位置、左凸出位置、右凸出位置以及打开位置,在正常位置中,所述前面板平行于所述设备本体的前表面定向,在左凸出位置中,所述前面板的左侧部与所述前面板的右侧部相比向前凸出,在右凸出位置中,所述前面板的右侧部与所述前面板的左侧部相比向前凸出,在打开位置中,所述前面板向前倾斜以便打开所述装载槽;
所述正常位置在所述前面板的运动期间介于所述左凸出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并且在所述前面板的运动期间还介于所述右凸出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左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左侧部并连接至所述前面板的左侧部;以及右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右侧部并连接至所述前面板的右侧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驱动机构包括:
左凸轮板,其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左侧部并具有凸轮槽;
左导板,其设置在所述左凸轮板的左侧并具有凸轮槽;
第一臂,其在所述左导板的左侧沿所述设备本体的纵向延伸,所述第一臂具有连接至所述前面板的左侧部的前端、与所述左导板的所述凸轮槽接合的后端以及与所述左凸轮板的所述凸轮槽和所述左导板的所述凸轮槽接合的纵向中间部,由此所述第一臂通过所述左凸轮板的旋转而沿纵向移动;以及
第二臂,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并在所述第一臂附近沿纵向延伸,所述前半部具有在不同于所述第一臂的前端的连接位置的位置处连接至所述前面板的左侧部的前端,和连接至所述后半部的后端,所述后半部具有连接至所述前半部的前端和连接至所述第一臂的所述后端的后端,所述第二臂可在所述前半部与所述后半部之间的连接部处弯曲,该连接部与所述左导板的所述凸轮槽接合,由此所述第二臂沿纵向移动以便通过所述左凸轮板的旋转而伸展和弯曲;
所述右驱动机构包括:
右凸轮板,其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右侧部并具有凸轮槽;
右导板,其设置在右凸轮板的右侧并具有凸轮槽;
第三臂,其在所述右导板的右侧沿所述设备本体的纵向延伸,所述第三臂具有连接至所述前面板的右侧部的前端、与所述右导板的所述凸轮槽接合的后端以及与所述右凸轮板的所述凸轮槽和所述右导板的所述凸轮槽接合的纵向中间部,由此所述第三臂通过所述右凸轮板的旋转而沿纵向移动;以及
第四臂,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并且在所述第三臂附近沿纵向延伸,所述第四臂的所述前半部具有在不同于所述第三臂的所述前端的连接位置的位置处连接至所述前面板的右侧部的前端和连接至所述第四臂的所述后半部的后端,所述第四臂的所述后半部具有连接至所述第四臂的所述前半部的前端和连接至所述第三臂的所述后端的后端,所述第四臂可在所述第四臂的所述前半部与所述后半部之间的连接部处弯曲,该连接部与所述右导板的所述凸轮槽接合,由此所述第四臂沿纵向移动,以便通过所述右凸轮板的旋转而伸展和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驱动机构与所述右驱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用于使所述左凸轮板和所述右凸轮板旋转的马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具有用于显示有关所述设备本体的操作的信息的显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具有沿横向纵长的矩形形状以使横向尺寸大于竖向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设备,还包括用于可拆卸地保持所述前面板的支座,所述支座经过所述驱动机构连接至所述设备本体。
CN2007100885772A 2006-03-16 2007-03-16 车内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71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72386A JP5055796B2 (ja) 2006-03-16 2006-03-16 車載機器
JP2006-072386 2006-03-16
JP2006072386 2006-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7101A CN101037101A (zh) 2007-09-19
CN101037101B true CN101037101B (zh) 2011-08-17

Family

ID=38590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857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7101B (zh) 2006-03-16 2007-03-16 车内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54594B2 (zh)
JP (1) JP5055796B2 (zh)
CN (1) CN1010371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1447B2 (ja) 2008-10-30 2011-11-09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パネル姿勢変更装置及びパネル姿勢変更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16210266A (ja) * 2015-05-07 2016-12-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パネル開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2187A (ja) * 1992-04-13 1994-04-05 Pana R & D:Kk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の取付装置
JP3346898B2 (ja) * 1994-06-17 2002-11-18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Dcp開閉機構のローディング・イジェクト装置
JP3787054B2 (ja) * 2000-04-20 2006-06-21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車載用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2166786A (ja) 2000-12-04 2002-06-11 Alpine Electronics Inc 車載用電子機器
JP2003051180A (ja) * 2001-08-06 2003-02-2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電子機器及び前面パネルの駆動制御方法
JP2003069920A (ja) * 2001-08-29 2003-03-07 Kenwood Corp パネル装置
JP2003072477A (ja) * 2001-09-06 2003-03-12 Kenwood Corp 電動パネ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6993615B2 (en) * 2002-11-15 2006-01-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integrated applia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7101A (zh) 2007-09-19
JP2007245930A (ja) 2007-09-27
US8254594B2 (en) 2012-08-28
US20070286434A1 (en) 2007-12-13
JP5055796B2 (ja) 2012-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5079B (zh) 车辆内装置
CN202923513U (zh) 储存箱
KR100944759B1 (ko) 전자장치
JP4811447B2 (ja) パネル姿勢変更装置及びパネル姿勢変更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20070040949A1 (en) Rotating device for display panel
JP4744403B2 (ja) パネル装置
CN101037101B (zh) 车内设备
WO2006046332A1 (ja) 電子機器の表示パネル駆動機構
JP4830560B2 (ja) アーム駆動機構
JP3820324B2 (ja) 車載用機器の前面パネル装置
JP2007245930A5 (zh)
WO2000034079A1 (en) Dual mode car stereo system capable of playing two different types of recording mediums
EP1236618B1 (en) Case body with front panel and acoustic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e
JP3535782B2 (ja) パネル開閉装置
JP2020024295A (ja) 表示パネル駆動機構、表示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473190B2 (ja) 記録メディア駆動装置
JP4416623B2 (ja) 電子機器の表示パネル開閉機構
JP2005209860A (ja) 可動パネル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2020024302A (ja) 表示パネル駆動機構、表示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317102B2 (ja) 車載用電子機器のパネル駆動機構
US5883753A (en) Pinch roller switching mechanism of an auto reverse car audio device for safely fixing a selected pinch roller
KR20000003966U (ko) 자동차의 오디오비주얼 로딩구조
JP2006137296A (ja) 車両用物品保持装置
JP2000113657A (ja) 車載用電子機器の操作パネル可倒・傾動機構
KR20000000574U (ko) 자동차의 오디오비주얼 모니터 로딩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40316